水稻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时间:2019-05-15 13:5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稻产业发展经验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稻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第一篇:水稻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水稻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近两年,绥滨县抢抓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和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的有利发展契机,把水稻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狠抓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增强科技支撑,壮大龙头企业,强力推进水稻产业发展。如今水稻成为我县占绝对优势的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01.2万亩,占县属耕地面积的70%,成功打造了“百万亩水稻基地县”,水稻面积、质量、产量和效益大幅度提升,水稻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水稻生产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已成为绥滨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水稻产业有如此大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项举措。

一、建立种植基地,打造百万亩水稻基地县。绥滨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份,县委、县政府通过对比较优势进行再挖掘、再认识、再定位,立足本地万分之一坡降大平原和毗邻两江水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重新审视和科学定位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以稻抗灾、以稻增粮、以稻富民”的发展理念,用两年的时间将所有适宜种植水稻的耕地实现全覆盖。在2010年新增水田面积30万亩、粮食产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翻一番的基础上,绥滨县自加压力,攻坚克难,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提出举全县之力再新增30万亩水田,实现 “百万亩,十亿斤”-1-的工作目标。为扩大基地面积,我县成立了水田开发专项推进小组,对各项工作实施目标管理,采取了四大班子齐上阵,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驻户的工作机制,并实施“白加黑”、“5+2”的工作方式全力推进。通过整合各方面项目和资金,形成了“各炒一盘菜、凑成一桌席”的良性发展机制,两年共投入资金2亿元。制定出台了打水田井补助、建育秧大棚补助、新增面积奖励、每亩水田提供600元延期贷款等一系列水田开发优惠政策,激发了农民“旱改水”的主动性。通过两年的努力,全县水稻面积在2009年40万亩基础上,增加到现在的101.2万亩,占县属耕地面积的70%(160万亩),使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成功打造了“百万亩水稻基地县”。

二、改善生产条件,加大扶持力度。坚持“农业项目围绕水田开发转”的原则,将农业、农机、水利、农业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投入,集中建设,形成了“各炒一盘菜,凑成一桌席”支持水稻产业化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尤其是在县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使出浑身解数、倾囊而出,出资1亿多元,相当于一年的地方财政收入,用于水田开发建设。通过银行贷一些、项目投一些、财政出一些、农民自筹一些等方式,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撑,确保了水稻产业化发展必要的防洪排涝、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土地整治、林带绿化、耕作机械、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为了确保水田的灌排需要,今年绥滨县制定了《2011年灌排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投入5700万元用于实施灌排能力建设工程。改造扩建灌溉干、支渠60条,增加灌溉面积3万亩,计划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实现江灌稻50万亩,大幅提升水稻产业效益;建设排水渠道109条,全面提升排水能力,解决水田发展的后顾之忧,全力建设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良田。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增加补贴资金600万元,更新水田大型农用机械1100多台,争取投资1000万元实施大型水田农机作业合作社项目,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三是强化科技引导,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针对新发展水田面积大而新手较多的现状,组织开展专门的水稻生产实用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免费培训,强化科技支撑,引导水稻产业化经营合作社和种田大户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加工增值率,促进增产增收、节能减排。为了加快水稻适用科技的推广步伐,围绕“三小变三大”水田标准化生产模式,突出打造11处万亩水稻标准化科技示范区,实现“田方林网路水泥,渠直沟通电拉齐;绿色稻鱼标准化,规模经营增效益”的建设目标,使之成为永久性保护、永续性利用的水稻产业化样板。通过建设科技示范区,实施标准

化建设,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促进水稻产业种植水平的全面提档升级。如今,绥滨农民种的水稻品种一年比一年好,产量一年比一年高,生活更是一年比一年好。四是鼓励规模种植,推进产业化经营。为推进水稻产业发展,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尽快改变现有百万亩水稻面积分散在1万多农户手中种植的传统农业格局,努力打造好水稻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平台,绥滨县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实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条件、有标准的统一、成片流转,努力确保水稻产业化基地建设的永久性和流出土地农民经济收益的稳定性。如今百万亩水田基本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全县150亩以上水稻种植规模经营户达到1300多户,面积20万亩,300亩以上规模经营户1000余户,面积达到30万亩,500亩以上600多户,面积30万亩。

五是龙头、合作社带动,与农民结成紧密利益整体。为促进水稻产业化经营,在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水稻产业品牌等方面,绥滨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全县上规模的粮食加工企业有崧阳米业、宏和米业、永强米业3家。在农业部门的积极引导下,“市场引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生产格局初步形成。如万源米业,在忠仁镇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10万亩,实行订单生产,有效推进了水稻产业化经营,提高了

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同时,鼓励水稻种植大户组建合作组织,提升米业品牌。合作社一方面组织专业户进行生产交流和技术帮助,另一方面成立米业公司,统一品种、技术,统一收储、加工,统一包装、品牌,实行产销对接,打造绥滨优质大米品牌,提高稻米附加值。

绥滨县通过发展水稻产业,不仅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发展,加快了现代农业建设步伐,而且也凸显了多重效益,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是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通过算账对比,1垧地水稻的收入相当于2垧地玉米的收入,相当于3垧地大豆的收入。今年绥滨县水稻总面积达到101.2万亩,水稻产量将突破10亿斤,按去年的价格计算,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将达到8200元,种植水稻的效益之大,农民增收的步伐之快显而易见,不言而喻。二是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今年,全县实施土地规模经营的面积突破百万亩,其中仅水田实施集中连片开发的面积就达40多万亩。通过水田开发加快了土地规模经营步伐,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促进了分工分业,流转土地的农民可以从事农业精细化种植、务工创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三是促进了三次产业的全面发展。由于水田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外地客商纷纷来到绥滨县洽谈投资,崧阳米业、宏和米业、永强米业等诸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落户绥滨,加快了产业化的经营步伐。通过实施规模经营,大量农民离土离乡,对全县第三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由于大量农民进城,带动了餐饮、服务、流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仅去年一年城镇新增人口就达1.4万人,全县一年开发的20多万平方米住宅楼有1/5是农民购买的。可以说,通过发展水稻产业,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呈现出了农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绥滨县打造百万亩水稻基地县,发展水稻产业的思路是正确的,符合县情,符合民意,符合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第二篇:四川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世界粮食危机

1.1.2我国粮食安全考虑

1.1.3小结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研究方法及内容

2稻米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

2.1.1水稻生产方面

2.1.2水稻消费方面

2.1.3国内和全球稻米供需总体趋势

2.1.4政府扶持

2.1.5水稻产业的其他研究

3.四川省水稻产业现状分析

3.1水稻生产现状

3.1.1水稻种植面积情况分析

3.1.2水稻总产量

3.1.3水稻单产现状情况

3.1.4小结

3.2粮食(最好是水稻)需求及进出口情况

3.2.1水稻需求情况

3.2.2水稻进出口情况

3.2.3小结

3.3水稻产业科研现状

3.3.1水稻分子遗传学、育种科研现状

3.3.2水稻种植技术科研现状

3.3.3防病害研究

3.4相关的产业-种子产业现状

3.4.1种子产业科研、制种现状

3.4.2种子产业市场情况

3.4.3水稻种业存在的问题

3.5水稻产业效益现状

3.6自然灾害和虫灾

3.6.1自然灾害的影响

3.6.2虫灾情况

3.7政府对水稻产业扶持情况

4.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4.1基础建设差 4.1.1水利设施差

4.1.2其他基础设施

4.2产业化程度不高

4.2.1信息化建设不高

4.2.2物流仓储现状差

4.2.3种植规模小

4.2.4龙头企业带动不足

4.3机械化水平和质量不高

4.4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不高

4.5优质米情况不佳

5.影响四川省水稻产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5.1对四川水稻生产现状原因分析

5.2需求现状原因分析

5.3种子产业现状分析

5.3.2种子产业问题分析

5.4效益现状原因分析

5.6水利设施差原因分析

5.7产业化程度不高分析

5.7.1对信息化原因分析

5.7.2对物流原因分析

5.7.3规模小原因分析

6.加快四川省水稻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6.1优化我国农业政策和政府对农业扶持力度

6.2健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强本省优质大米的竞争力

6.3建设四川省现代农业,提高水稻产业竞争力

6.3.1继续促进水稻生产规模化

6.3.2加大种植机械化力度

6.4加快农产品物流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6.5持续稳健的发展种子产业

6.6搞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6.7扩大进出口规模

6.8加大保险的投入和发展节水农业以抗自然灾害

6.8.1加大保险的投入

6.8.2发展节水农业

7.结论

第三篇:五常市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

摘要:五常市坐落于黑龙江省南部,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水稻生产历史悠久。2010年水稻面积12.06万hm2。总产量12.5亿kg,单产达到10364kg/hm2,比全省平均产量高出15%以上,水稻种植面积和商品量在全国县级单位中居首位。本文对五常市水稻生产现状进行了阐述,并论述了五常市水稻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水稻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水稻;生产现状;问题;建议

五常市座落在黑龙江省南部,张广才岭西麓,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5℃,活动积温2900度左右,是优良的一季寒地粳稻种植区。全市幅员7512km2,地貌构成是“六山一水半草三分田”,辖24个乡镇,262个村,人口102万,耕地25.91万hm2。商品稻谷10亿kg,水稻总产值打破50亿元,水稻面积和商品量在全国县级单位中居首位。已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水稻面积10万hm2,有机水稻基地认证面积1.4万hm2。

一、水稻发展现状

1、品种应用

根据市场不同需求,五常市水稻生产中有4种不同稻米类型:优质高产品种松粳12号、松粳9号、松粳14号、龙洋1号、东农

428、东农425;香稻品种以五优稻4号、松粳香2号为主栽,糯稻以松粘1号、通粘1号为主栽;黑稻以黑珍珠、龙锦1号为主栽,形成了以优质为主线,特种稻为辅助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结构。

2、推广普及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五常稻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推广旱育稀植技术以来,栽培方式正由过去的33穴/m2,每穴5—7苗的密植型向稀植(25穴/m2、每穴3—5苗)发展,单位面积收获穗数由主茎占30%左右向12%—15%过渡。大面积推广的插秧规格为30cm×19.8cm、33cm×16.5cm每穴插3—4苗。

育苗以大棚隔离层育苗为主,钵育苗为辅;插秧以人工插秧为主,机械插秧应用面积小,主要原因:稻田面积小,地势高低不平,形状也不规则。田间管理根据当地条件、生育进程、长势长相等进行水肥管理,配合化学药剂灭草防病,确保水稻正常生育。五常稻区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形成了具有本市特色的“两早、两稀、两控、两晒、两防”的优质高效“十字”栽培模式。两早:即早育壮苗、早插秧。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6℃时苗床播种,12—13℃时插秧。两稀:秧田稀播、本田稀插。两控:控制氮肥总量、控制杂草。全年施氮总量135—145kg/hm2,N:P2O5:K2O为1:0.7:0.6。选用低毒除草剂草克星、田秀清、威农等农药控制杂草。两晒:分蘖末期晒田、抽穗前3—5天晒田。两防:防治稻瘟病、防治稻曲病。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两病发生蔓延。

二、五常市水稻产业发展未解决问题

1、种植水稻品种繁多。品种多样化,对五常市稻瘟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利于加工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2、冷害发生频繁,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3、农业水利设施老化,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不高。

4、生产收贮不规范,降低了稻米品质。农民产前选种依据个人习惯和经验;产中依据传统方法和经验进行水稻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在收获储藏方面,收获稻谷往往是根据季节和气候估计成熟率进行收割,随意性大。稻谷干燥基本依靠阳光和人力翻晒,在水泥晒场和公路路面晾晒,易混入砂石、尘土和有害物质,降低了稻米的加工品质;稻谷混收混储,降低了稻米的品种品质。

5、稻米加工企业多而不强,产值贡献较小。除少数几家龙头企业外,大多数加工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生产基地,对农户带动作用小,企业自身也缺少优质稻源。

三、对五常市水稻产业发展的建议

1、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和百万亩水稻种植优势,发展优质绿色水稻生产,加大水稻科技投入,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培植,建成规模化、标准化水稻种植基地,带动优质米加工业向深层次发展。

2、规范“订单生产”,提高合同履约率。积极探索稻米订单风险规避机制,建立稻米产业风险基金,共同抵御和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规范稻米生产行为,坚持优质优价原则,运用价格杠杆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稻,逐步淘汰劣质品种。

3、根据稻米产业布局,实行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商品率。单收单储,单品种加工,保证稻米品质。

4、优化和整合大米加工市场,按水稻产量和加工能力分区设置,整合水稻加工企业,建成水稻产业集团。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在本地建立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高度专业化、优质化的大型稻米原料基地和健全的储藏流通体系。

5、建立稻米生产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低温冷害预测预报、病虫害测报、生产技术指导、生资新品种供应等为主的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市场中介组织与信息网络系统,帮助农民解决优质稻科学种植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降低稻米生产成本。

第四篇:黔江区猕猴桃产业发展经验

第期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2007年8月28日

因势利导发展猕猴桃产业

黔江区地处渝东南边区、武陵山腹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的特点。发展猕猴桃发展是我区一部份农村发展特色农业、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产业支撑,提升发展猕猴桃产业是区委、区政府的正确决策。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各单位的通力配合下,以发展猕猴桃精品、珍品为重点,把猕猴桃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来抓,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猕猴桃产业已初具规模。几年来,主要在金溪河流域区域内,以黔(江)石(家)公路为轴心,从水田龙桥至石家关口,已成功种植1.1万亩,产量300吨,产值120万元。猕猴桃产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

2002年,我区开始引种至金溪镇金溪、长春居委种植,当年种植面积1250亩;2003年又在金溪的7个村(居委)发展1309亩;2004年开始在 金溪河流域的金溪、太极、水田、正阳、新华5个镇乡,12个村(居委)发展,种植面积3370亩;2005年又在石家镇发展。至2006年底,猕猴桃种植乡镇6个,村(居委)23个,全区面积11763.3亩(在地面积),种植农户达2850户,户均规模为4.1亩。其中金溪镇4814.4亩,分布在7个村;太极乡1993亩,分布在6个村;石家镇1721亩,分布在3个村;新华乡1785.6亩,分布在2个村;水田乡668.3亩,分布在2个村;正阳镇,781亩,分布在3个村。

二、基本经验

(一)科学选择发展模式是前提

在猕猴桃发展初期,我区就确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以大户承包和业主带动,走“公司(业主)+基地+专业协会+农户”的路子。实践证明,这一发展模式取得了成功。目前,参与猕猴桃开发的业主3家,面积1450亩,占基地面积的12.3%。即重庆市红阳猕猴桃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侯志鹏)在金溪镇望岭村、石家镇火石垭村栽植面积600亩;黔江志诚药业有限公司(法人:李志成)在城东街道办事处高简村、新华乡大田村栽植400亩;重庆黔江宏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法人:周彬)在石家镇石家居委栽植450亩。种植30亩以上的大户(不含业主)达到34户,1590亩,占总面积的13.5%。

(二)组织领导是保障。

猕猴桃产业建设涉及面广,为确保其顺利进行,一是区政府成立了猕猴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财政、农业、林业、科委、农综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从相关部门抽调了6名同志成立了产业办公室在农综办办公。二是将猕猴桃产业发展纳入基地镇乡的综合考核,有力地推动了猕猴桃产业的顺利发展。

(三)政策扶持是推手。

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意见》,从基础设施建设、种苗补贴、贷款贴息、鼓励业主和大户承包发展猕猴桃产业、扶持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加大培育龙头企业力度等六个方面每年安排了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猕猴桃产业发展。

(四)科学种植是关键。

一是深入开展技术培训,两年来利用群众会、现场会培训果农1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万余份,使果农基本掌握了猕猴桃的栽培管理技术;二是加强技术指导,区猕猴桃产业办技术人员分乡负责,各镇乡的专职干部分村负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果农服好务;三是加强猕猴桃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由重庆红阳猕猴桃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租地400亩,在金溪镇望岭村建起了在渝东南具有先进管理水平的示范园,对全区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典型引导的作用;四是加强种植管理规范化建设,改原来的打窝定植为全园深翻提厢栽植,已在基地镇乡得到广泛推广,走出了规范化管理的第一步。

(五)基础设施配套是促进。

几年来,猕猴桃基地大力开展以修建蓄水池为重点的基础设 施建设,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整村推进等项目,在猕猴桃基地修建蓄水池105口,总蓄积量达到4190立方米,修建耕作路57条,总长13200米。猕猴桃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建设就跟到那里,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产业发展和猕猴桃的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认识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主要是对猕猴桃发展的方向、趋势认识不清;二是对猕猴桃不了解、不认识、小看猕猴桃的经济价值和产业潜力;三是对发展猕猴桃产业缺乏信心,持怀疑态度,对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阻力和困难有较大的畏难情绪,不敢“摸着石头过河”;四是认识不统一,形不成合力,进而等待观望。

(二)管理问题

一是我区猕猴桃产业发展速度迟缓,管理不规范,基础工作不扎实、效益不高。二是现实猕猴桃生产中已出现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一时难以得到解决(主要是病害)。三是产业宣传和产业管理、产业引导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技术问题

猕猴桃的栽培管理技术缺乏是目前生产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一是虽然各基地镇乡有专职的人员,但到位率低;二是规范技术不能得到落实;三是技术指导不及时。

(四)投入问题 猕猴桃种植前期资金投入较大。我区农村较贫困,资金投入是目前存在的较大困难。按最低要求,栽种1亩猕猴桃第一、二年的净现金投入约1500元,目前区政府的直接补贴是约250元/亩,并另有贴息贷款扶持,有的种植户还同时享受退耕还林政策,只就种植而言,这样的政府扶持不算低。但客观地讲,在我区农民现实的收入水平下,让他们承担这样的投入还确有困难。现在由于投入不足,主要是施肥水平和果园管理投入不到位,造成应当有种植收益的被延迟,应当有较大收益的而减少。

四、因势利导,提升猕猴桃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我区猕猴桃产业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科技为支撑,以提升质量、提高效益为中心,坚持既定目标不放松,到2010年建成3万亩的优质猕猴桃基地,到全部进入盛产时,产量2万吨,产值8000万元。

(一)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扶持

鼓励企业、业主、大户、机关干部承包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政策不变;种植猕猴桃3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由区政府给予奖励;在2008年前,对新种植猕猴桃所需的种苗资金,由种植户自筹一点,政府补贴一点加以解决;对于10亩以上大户(含业主、企业)搭架投入,业主开发和30亩以上的猕猴桃种植大户新建蓄水池的投入,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助。

(二)切实解决猕猴桃产业发展“缺位”问题

1、积极组建猕猴桃产业专业合作社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主导、农民为主体”的原则,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组建。在猕猴桃基地300亩以上的村(居委)或集中成片区域组建的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生产经营服务合同。区农综办和镇乡政府要大力宣传发动,提高对组建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的认识;公司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负责落实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果农根据合作社章程提出申请,经合作社批准,登记后成为专业合作社社员,社员选举合作社社长。

2、加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区农综办负责乡镇的技术指导,重点对乡镇技术员进行培训和做好产业发展的服务工作。基地乡镇政府要指定1-2名专业人员作为专、兼职技术员,负责对本辖区内基地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进行业务指导。镇乡猕猴桃产业办要加强对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检查督促,并做好生产发展的服务保障工作。村级(专业合作社)根据猕猴桃种植面积成片较集中的每500亩聘请1名技术员,较分散的每300亩聘请1名技术员。公司要加强技术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指导和服务能力,要制定管理办法,实行绩效考核,按照考核结果兑现技术员工资。

3、互利共赢求发展

公司或业主与果农必须建立互利共赢的关系,共同承担种植风险、市场风险,消除果农的后顾之忧,由公司承诺果园投产后实行保护价收购。公司负责起草基地建设和猕猴桃产销合同文本,送区政府办公室审核,区政府审定后,由果农与合作社签订基地建设和果园投产后的猕猴桃产销合同,合作社与公司签订猕猴桃产销合同,降低果农市场风险,提高果农生产积极性。

(三)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确保果品优质高产

1、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农综办要建设相对稳定的100亩以上的猕猴桃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各猕猴桃种植镇乡要按照“品种优良、种植规范、管理一流、基础设施完善”的要求,集中抓好200亩以上的示范片建设。

2、推行“两化”和“三大”技术

公司要根据猕猴桃生长季节,大力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按照《红阳猕猴桃栽培技术》和《红阳猕猴桃生产发展指导手册》进行栽培管理,做到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

着力推广提厢栽培技术和疏花疏果套袋技术,提高优质果率,力争优质果率达到45%以上,出口实现150吨。同时要抓好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公司要在全区建立5个以上病虫观测点,及时进行观察记载,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各基地村专业合作社负责组建病虫防治专业队,实行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防治。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区农综办作为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主管部门,负责我区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政策执行、督促检查等工作,要完善目标考核,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工作干劲;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一名 领导专门负责发展猕猴桃产业。

各猕猴桃产业街道镇乡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明确专职领导和工作人员主抓产业发展,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区农综办、有关镇乡和重庆市红阳猕猴桃有限责任公司等必须加强生产指导和技术培训,做好猕猴桃果园管理、种苗培育等工作,确保圆满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

抄报: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领导; 抄送:区级相关部门。

(共印 份)

第五篇:XX镇2021年优质水稻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

XX镇2021年优质水稻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决策部署,提早谋划全镇2021稻谷产业发展,积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充分挖掘水稻增产潜力,促进我镇优质稻谷产业提质增效、绿色生态发展,根据《XX县2021年优质水稻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X农函〔2021〕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水稻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创建省级优质粮油-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目标,以推进水稻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生产为宗旨,以扶持壮大规模种粮经营主体为重点,加快建设优质水稻集中育秧示范基地、种植示范基地、加工营销基地、全面推进我镇优质水稻产业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21年,按照突出重点、带动发展的原则,通过积极培育种粮规模经营主体、种粮大户,以XX村、前丰村为育秧核心示范点,建200-300亩水稻种植示范片2个。通过示范带动,全镇2021年实现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以上。(具体任务见附件)

三、工作重点

(一)强化育种保种,保证秧苗品质。

各村要结合辖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提前谋划,合理布局,科学选择水稻旱育秧集中核心示范点位,每个点位集中育秧面积不少于3亩。积极指导农户购买“稻香杯”优质水稻品种,确保种子质量;认真组织村社干部、种粮土专家,积极宣传、悉心指导、加强管理,积极使用“旱育保姆”物化产品开展水稻育秧,确保育秧质量。

(二)强化种粮措施,确保优植优粮。

各村要积极宣传粮食安全相关政策,积极增加水稻种植面积。一要强化政策落实,提高种粮积极性。把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稻谷种植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惠农政策宣讲到户,提高种粮积极性。二要积极探索种植方式,增加水稻种植面积。积板采取规模流转土地、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发展水稻种植,强化农田撂荒整治,实现复料复种、应种尽种。三要积极改善排灌设施,强化种粮质量。加快改善稻田排灌设施,提高种粮质量。

(三)强化主体培育,促进示范带动。

各村要加快培育以水稻种植为主的种粮规模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鼓励建设优质水稻育秧示范基地、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生产营销基地,积极带动全镇水稻产业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落实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社干部包户责任机制。各村要及时成立优质粮油发展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成立专班、确定专人,落实人力保障,确保服务到户、技术到田,全力推进我镇优质水稻产业发展。

(二)明确工作责任,推进项目实施。

各项目村为项目实施主体,全面负责本辖区内2021年优质水稻产业发展,开展政策宣传、试点示范、技术服务、现场培训、生产督查等具体工作,认真规划具体建设内容,提早谋划、尽快部署、迅速行动,确保2021年优质水稻产业发展项目如期完工,并按照时间节点报送所有相关资料。集中旱育秧示范点的村根据旱育秧所需种子、肥料和其他物资费、集中使用人工费等费用的实际开支,合同、发票、领条等相关佐证资料为依据,经县级主管部门审定合格后兑现资金,每亩最高不超过6000元。

(三)强化技术指导,促进五良融合。

以推动现代优质粮油产业为目标,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与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五良”融合为引领,深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积极培育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在水稻机耕、机插、机收上开展集中试点示范,全面带动全镇优质水稻产业发展,通过集中开展水稻种植培训与农机操作示范,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

(四)抓好检查督导,逗硬项目验收。

各集中旱育秧示范点要坚持项目公示、规范档案管理、严格项目验收,严格实行专账管理制度,切实抓好项目及资金管理。

附件1:

XX镇2021年优质水稻产业发展项目工作

推进领导小组

组长:戴天才镇长

副组长:何欢副镇长、分管领导

成员:岳秀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陈强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罗涛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张举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唐春梅财政所工作人员

黄显明党政办工作人员

各驻村干部,各村支部书记、纪检小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农业服务中心,由岳秀万同志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

下载水稻产业发展经验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稻产业发展经验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马铃薯产业典型经验材料

    发展马铃薯产业典型经验材料我们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小兴安岭西南麓,松嫩平原北缘,下辖5镇11乡,148个村,耕地面积318万亩。我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是马铃薯最佳生产区,特......

    县发展畜牧产业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县发展畜牧产业经验材料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近年来,——县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把畜牧养殖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日韩水稻发展现状

    日韩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与现状由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刘恒新副司长为团长的考察团在韩国访问了韩国国家农业工程研究所,了解了韩国水稻插秧机械化发展历史阶段和技术发展动态,以......

    某县发展马铃薯产业典型经验材料

    我们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小兴安岭西南麓,松嫩平原北缘,下辖5镇11乡,148个村,耕地面积318万亩。我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是马铃薯最佳生产区,特别是随着近年企业实力不断增......

    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经验(精选5篇)

    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经验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创意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像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都对创意经济有着较早的自觉,它们不仅起步较早,创意经济较为......

    ##镇规范发展烟花鞭炮产业经验材料

    ××镇规范发展烟花鞭炮产业 我们××镇素有“鞭炮之乡”之称,鞭炮生产已有80年历史,现有专业户1980户,从业人员8000多人。近年来,我们从实际出发,正确引导,规范生产,做活做大烟花......

    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汇报材料

    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汇报材料 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汇报材料 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4月2日,市召开了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推进会议,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会议精......

    发展核桃产业做法及经验(5篇范例)

    务德镇考察团认真学习大姚县发展核桃产业的做法和经验 务德镇考察团在考察期间,认真了解大姚县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学习发展核桃产业好的做法和经验。下面就把大姚县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