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与启示

时间:2019-05-15 00:3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国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与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国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篇:英国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与启示

英国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北京市首期高级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

编辑:陈 睿

日期:2008-07-03

20世纪90年代,英国专家学者率先提出了创意经济这个概念。经过10年的努力,创意经济在英国已成为与金融业相媲美的支柱产业。英国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当前我们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顺应客观实际的需要而发展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率先在英国产生,是英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剧变后的必然产物,也是客观实际和主观愿望相结合的产物。

一方面,英国的创意产业是被压力挤出来的。在20世纪90年代,英国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社会保障负担日益加重,社会就业压力空前增大,政府和国民都急需突破经济发展困境,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种形势下,以国际文化经济专家霍金斯教授为首的英国专家学者率先提出了创意经济这个概念,并将其特征概括为:以知识创新为源泉,以服务业为载体,以创造经济价值为目标。概念提出之时,正值工党上台执政,工党顺应社会的普遍需求,吸纳并借助创意经济理念,迅速推进了创意产业。

另一方面,英国的创意产业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即英国的社会基础和文化传统为创意和挥洒个人才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英国经济基础雄厚,社会福利制度完善,教育发达,文化资源丰富集中,国家文化消费层次高,在创新理论和实践方面始终走在世界时尚、文化潮流最前列。许多人把自身思想智慧融入时代,积极寻求满足个人兴趣和社会需要的兴奋点和立足点。这种源自于个人想像力的创意活动,已在英国逐步形成了风尚和潮流,其社会波及面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深刻,社会效益越来越彰显。

在积极应对压力、充分利用优势的基础上,英国政府在发展创意产业中发挥了非常重要而又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在广泛宣传和推广创意概念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通过资金、税收、培训以及市场准入等手段,加强对创意产业的引导、培育、扶持,使基于个人的创造性活力逐步纳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轨道。政府不是扮演“保姆”角色,而是发挥“助推器”作用,注意把握好创意产业的两头:一是创意的萌芽时期,政府通过项目申报、资金支持、人员培训等办法,促使创意由个人想法形成成熟的策划文案;二是创造条件,把创意产品或创意服务尽快推向市场,为创意公司或企业降低成本、规避风险、迅速赢利争取时间。

二、建立成熟的创意产业运营模式

英国政府设立了全国性的创意产业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创意产业,包括制定创意产业的各项产业政策、规划创意产业发展蓝图、预算和划拨创意产业资金等。各级地方政府相应地成立了自己的创意产业组织领导机构。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各种形式的中介组织,政府向他们购买服务。这些中介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渠道,从而帮助和指导那些由个人创意行为发展起来的企业或公司,将创意产品推向市场,逐步形成市场、公司及个人多方共赢的经营活动。

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英国政府只是起着主导和引导作用,政府及其组织不直接干预市场,尽可能规避与企业或公司直接接触。这样做,避免了政府及其机构陷入事务性忙乱而忽略政策法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腐败、官僚主义等行为的发生。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应该是英国创意产业的一大特色。创意产业成为一条衔接严密的产业链,从它的产生、培育、发展到壮大,包括对它的审核、认定、监督,一直到人才和资金支持,全部交由中介组织负责。这些中介组织接受政府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而政府部门拥有资格认定、下达任务指标、提出具体任务的权力,以保证中介组织按照政府的意图开展工作。但政府的意图并不是唯一的指标,最终检验一个中介组织是否称职,关键还是看创意产业在市场中的效果是否好。对于那些有突出表现的中介组织,政府给予一定奖励,相反,对于那些不称职的中介组织,政府则予以注销。

英国政府这种“两只手”的运营模式,非常值得学习借鉴。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税收及其他手段这只有形的手,大力彰显政府的主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并通过中介组织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大大小小的社会中介组织又将政府的意图和影响呈几何级扩大和延伸,并将自己的触角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和各个角落,形成巨大的社会共振效应。可以看到,在这种运营机制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政府一直扮演着“看得见的那只手”的角色,通过政策、法规、资金、税收等手段将其意图向全社会公布,以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氛围;然后,各种中介组织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在发现、培育和扶持创意公司的过程中,这些中介组织分别从政府和公司中获得一定利润;创意公司在中介组织帮助指导下,逐步与市场接轨,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提供服务。接下来,公司开始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增加员工,促进利润增长。可以说,在这个利益链条中,基本实现了政府、中介组织与公司多方共赢的局面。

三、在发展创意产业中注重多种形式的结合

英国创意产业在市场中表现得十分灵活,就像创意本身一样不拘一格,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是大小结合,创意无限。公司不分大小,小公司只有两三个人,大的公司可以是一座海港、一座城市。在创意公司中,几个人是普遍现象。英国社会的创意理念十分时尚和包容,既不追求规模,也不限制类别;既不怕大,更不怕小。创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台节目,也可以是一次文化节,还可以是电视台一个专题节目,也有可能是一座漂流在泰晤士河面上的气球咖啡馆,真正体现了创意无限、创意不分大小、创意不分样式和类别。只要符合政府产业政策、符合市场需求,同时又能增加就业的项目,都会不同程度地得到政府的资助和中介组织的垂青。但是,不管是大项目,还是小项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精致,不追求速度,不追求盲目扩张,发现一个,就培育和推进一个,把项目做得扎扎实实。

二是新旧结合,和谐搭配。有保存价值的古旧设施包括房屋、马厩、古堡废墟,甚至一块有保存价值的石头都会被精心保护起来。他们维修古旧房屋的做法是只动心脏,不动外壳,一定要维持外表的原样,努力保持这座房屋的古建风貌和神韵。对于失去社会生产价值的巨大废弃场所,他们也不是推倒或者拆掉了之,而是千方百计加以利用,以最大限度节约社会成本和社会资源。

三是内外结合,打造品牌。除了大力推进国内创意产业的发展外,英国政府和中介组织还在极力向全世界推广传播他们的创意产业理念和创意产业项目。他们通过主流媒体包括BBC电视台、英国金融时报等著名媒体,向全球密集发布创意产业资讯,向其他国家推介创意产业项目,争取更多的合作。英国政府也为此制定了新的政策,激励国内企业积极地向外发展和扩张。这些企业在向外发展的同时,既壮大了自己,也把创新理念和文化价值观推向了世界。

四、政府在发展创意产业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发展创意产业中,英国政府立足本职,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是主导性。英国各级政府在发展创意产业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虽然与市场、企业、甚至中介组织都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距离,但政府通过法规、政策、资金、税收等手段,始终控制和主导着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进度、发展重点,甚至包括大型创意项目,影响和引导着国家资本、社会资本和私人资本的投资方向、投资趋势和投资重点。

二是专业性。政府专门机构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大都是由既懂创意、又懂管理的专业人才组成。政府机构的专业化程度高,对中介组织的要求也相应地非常高。这些中介组织大都立足于教育、文化、社会民间组织之中,人员大都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学者或者企业领袖,专业互补性强,市场意识也比较强。因此,发现、培育、发展创意公司或企业,并将其推向市场的成功率相对要高。

三是基础性。政府在推进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这一点上,英国各级政府做得比较好。他们的法律制度相对完善,惩戒措施十分严厉。英国政府在推进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注意培育创意环境和培训创意人才,从创环境、打基础做起,一步一步扎实推进。

五、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

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前景取决于是否能够吸引并且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在这一点上,英国政府可谓不惜血本倾巨资。

一是加大创意人力资源开发投资。2007年,英国政府宣布在未来的3年之内对音乐学校投资3.32亿英镑,包括每年1000万英镑用于购买乐器,并为每所小学校的孩子免去一年的音乐学费。同时,着重创造多种条件以支持和鼓励年轻人从事创意方面的事业。1997—2005年间,英国培育了12万多家创意企业,注入资金超过1.5亿英镑,许多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因此受惠。积极探索、寻找、发现更多创意领域中创新人才的途径,包括设计“发现你的天赋”节目、“创造更好职业生涯建议的菜单”、“守候天才”活动、“良师指导”活动、“国家创造技能夏令营”活动等,以发现更多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二是发挥社会力量,利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加大投入。成立于1946年的英国艺术委员会,经费来源于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是英国最大的艺术拨款机构,代表政府辅佐艺术发展和艺术人才培养。2003—2006年的年经费预算超过10亿英镑,其中8.35亿英镑用于1000多个长期资助项目。还通过发行国家彩票等形式,为创意产业发展筹集了大量经费,使一批重大创意产业项目有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三是注重人才培训,树立“终身培训第一”的理念。利用社会组织力量,培育和发展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达到上千家。保证了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急需掌握本领的需求。职业培训由104个培训企业协会负责,协会由政府、雇主和培训专家组成,协会同政府培训部门每年签订培训合同,确定培训任务,再分别与有资格的培训机构签订分包合同。同时,英国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60%的技术工人达到中级职业技术水平,30%的达到高级水平。

六、相关的思考和启示

对比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北京市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从中得出一些思考和启示。

一是以发展为要务。从“创意产业”概念在英国提出以来,对其的概念诠释,至今莫衷一是。学者的建议、业界的理解、地方的界定都不相同,理论界的研究也一直在进行,各种观点、思想层出不穷。但是,这些没有影响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发展创意产业的过程中,英国重视实证研究,讲实用、重实效。大到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等地政府,小到一个城市乃至社区文化中心,都能从实际出发,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北京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也遇到了概念争论、界线划定的问题。为此,建议不搞争论,深入研究,下功夫推进实际工作。在推进发展的同时,利用文化聚集区的优势,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聚集研究能力,不断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的研究成果,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论坛”,打造理论和实践共同发展的平台。

二是细分类,做规划,突出发展重点。英国的创意产业,在实践中不断衍生出新的门类。英国是城市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是城市,每个城市在发展创意产业时,当地市政厅都有规划,以创意为主,规划城市发展,逐步实现城市功能转型。

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应考虑突出特点,抓住重点,形成亮点。北京有十大门类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建议整合好资源,开发聚集区。对重点产业方向和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植,坚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力争做出品牌,做出规模,使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一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谋划,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出台相关政策,避免发展的同质化,突出多样性。

三是调职能,促多样,营造创意宽松环境。英国的文化实践,具有多样性特征。各种创意相互激荡,是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土壤。尽管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有不同理解,但人们的一个共识是:创意首先是个人的头脑行为,然后是产业化运作,再则是产品生产和销售。因此,英国各级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更多体现在规划、咨询、指导、培训方面,政府并不直接介入具体事务。

政府过多直接介入创意的具体事务,可能会使企业形成依赖,产生惰性,甚至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产业的发展。因此,北京要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环境的建设,对宋庄、798等文化聚集现象要研究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实行有限和有效管理。

四是重知识,尊法律,着力抓好法律体系建设。健全相关法律与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英国政府对创意产业的扶持主要是在项目立项和资金方面,在立项完毕、政府给予一定资金之后,具体如何运作由被资助对象自己去决定,政府不直接管理。当被资助对象出现违规问题时,由相关法律去解决,政府不负任何责任。

随着形势的发展,北京也要强调加快文化立法工作。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大调查研究力度,把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摸清摸透。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文化创意产业活动始终在法律范围内有秩序地发展、受保护地发展。概括地说,就是要循着“政府引导、面向市场、依法经营、健康发展”的原则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五是重基础,抓教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能只依靠几个或一群“头脑灵光”的人。努力营造社会的创意氛围,培养人们的创意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北京在这方面也应长期努力。要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有开放性思维的学生。要统筹利用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训等资源,形成相互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加大创意活动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宣传,努力形成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鼓励创意的社会氛围,从而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一个积极、宽容的社会环境。

第二篇: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经验

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经验

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创意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像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都对创意经济有着较早的自觉,它们不仅起步较早,创意经济较为发达,更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和宝贵的经验,值得认真思考、总结与借鉴。

在创意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中,英国的经验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英国是最早提出和界定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1994年,澳大利亚的一份文化报告中曾经提出要建立“创意国家”的战略,英国政府在非常敏感和及时地借鉴、考察与研究后,于1998年发布了首份《创意产业图录报告》,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这一概念认为,所谓的创意产业,就是“源于个体的创意、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来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这在英国和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成了关于创意产业的权威定义。按照这样的定义和英国自身的产业状况,英国政府将创意产业划分为广告、建筑、美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电脑软件、电视和广播等13个门类。经过十多年来的积极努力,包括上述很多门类在内的整个英国的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已达200多万人,总产值占GDP的8%以上,每年都以高于5%的速度在增长,远大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成了仅次于金融行业的第二大产业,而且还在产业理念和产业模式等方面影响了整个世界,成了名副其实的“全球创意产业中心”。

英国创意产业的成功,最基本的就是以创意产业为中心,将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历史高度,整个社会高效运作、密切配合,共同致力于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各级政府积极支持、推动。英国政府对于创意产业的最初重视是基于经济发展陷入瓶颈、布莱尔的工党政府需要争取民意和增强其合法性的经济、政治背景。在澳大利亚“创意国家”的战略提出之初,布莱尔政府就很敏锐地意识到这一战略的历史性意义,认为这对英国社会未来发展特别是对其经济发展冲破瓶颈将会是一个很大的历史机遇,因此随即派员专门考察,并于1997年成立了由文化、媒体和体育部牵头,以外交部、贸易与工业部、地方政府官员及创意产业代表等为主要成员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首相布莱尔亲任主席,提出要以“高度的创意性”来体现英国的实力,使英国从传统的“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创意中心”,充分确立创意产业在英国经济振兴中的中心地位,以全面提高英国的核心竞争力。而作为英国政府专门设立的关于创意产业方面的最高领导机构,CITF在全球创意产业的追踪研究、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调查、发展规划、政策制定、人才培养、资金支持、市场开拓及国际合作等方面,都发挥了许多非常重要和具体的作用。

——注重培养创意产业人才。正如英国关于创意产业的概念中所强调的,“个体的创意、技能和天分”是创意产业的源头和基础,没有大批具有创意能力的人才,创意产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所以在这样的意义上,英国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和打造尤其注重。这种培养和打造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注重在高等教育中努力培养创意产业人才。一方面,英国的高等教育非常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在国家创意产业发展中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认识到对创意产业的关注和对创意产业人才的加强培养是高等教育新的发展路径和新的学术增长点,因此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及办学方式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比如舍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就专门开设了一门由“文化政策研究”和“创意产业管理”等科目所组成的文化政策与管理课程,授课人员不仅有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也有创意产业的业界精英,理论学习和考察实习密切结合,为创意产业输送了很多优秀人才,也为该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空间。二是注重培养英国公民的创意素质与创意能力。英国政府认为,创意产业人才不同于其他类型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个体的天分、想像力、知识视野、艺术文化素养、创意能力和思维的活跃性等等具有相当突出的重要性,而无论是对广大学生还是对英国公民来说,这不仅要靠学校教育的系统培养,学校之外的熏陶和养成也非常重要。因此他们制订政策和采取措施,实施了遗产开放日和国有博物馆、美术馆的免费参观等一系列方案,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英国社会的创意氛围,培养全体公民的创意素质与创意能力,这对公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也相当有益。

三是注重设立关于创意产业的对话平台。英国政府倡议设立了创意产业高等教育论坛,努力促进产、学、研间的对话与合作,这对创意产业的学习者、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无疑都有加深了解和共同提高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和业界经常举办形形色色规模不等的创意产业推介及创意产品营销活动,对于促进创意工作者和广大公民间广泛和深入的交流,对于培育公民的创意素质及所应有的创意接受、创意产品消费能力,同样也非常重要。

——探索建立一种复合性的融资模式。创意产业对资金的需求及投资风险远不同于以往的产业类型,根据这样的特点,英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经过多方面的积极探索,成功建立了一种非常适合和有利于创意产业发展的复合性的融资模式。

在这种复合性的融资模式中,政府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英国政府“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对各个门类和各个地区创意产业的资金需求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研,一方面编写有关的情况报告和指导手册,为投资者和产业界提供供需信息及资金对接;另一方面,以税收政策来保护创意产业发展,并为国外资金进入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英国创意产业复合性融资模式的主体结构,是各种各样的产业基金。这些基金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公共基金;二是私人基金。公共基金有不少来自政府,但英国政府并不直接作为投资方投资具体的创意产业,而是通过诸如英国艺术委员会、英国电影协会、英国设计协会和英国科技及艺术基金会等专业性的协会或基金会来调节分配和投入资金,更加合理和更加有效地保证了资金的使用;英国还通过立法规定将国家彩票的部分收入投入到创意产业,特别是在相关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意人才的培养方面,国家彩票基金起到了很大作用。私人基金则主要是私人企业为创意产业所提供的资金,这在英国以至于整个西方世界都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也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比如英国著名的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就是由政府、社会组织及私人企业分别出资,共同主办的。以多种渠道的发展基金为主体的复合性的融资模式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资金压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社会各界在创意产业方面的参与热情与活力,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性意义。

——注重加强对创意产业的研究。在英国的创意产业发展中,创意产业研究的作用相当独特。“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承担着对创意产业的现状与问题追踪研究的任务,这是国家调整和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的前提与基础;另外,基于资金投入可行性论证等方面的需要,与创意产业相关的政府部门、有关的艺术委员会或协会

等民间组织和各种基金会对产业现状或产业项目的研究与评估,也开展得非常广泛与频繁。以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代表,很多高等学府都越来越多地开设了创意产业研究方面的专业课程。研究主体的多元化和对创意产业研究的特别重视,使英国对创意产业的认识丰富且深刻,形成了不少很有影响的产业理论,也造就了一批以“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为代表的研究大师与名家,这不仅有助于产业自身的良性发展,对于英国创意产业向国外拓展、创意产品向国外销售、创意品牌向国外推广,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助推作用。

当然,作为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英国的创意产业在创意产品的开发、产业园区的建设、国际合作的广泛开展和国际市场的奋力开拓等很多方面,也有不少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江苏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样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篇:英国文化部总结10年创意产业发展成果范文

英国文化部总结10年创意产业发展成果

在英国首相布莱尔即将离任之际,各界纷纷展开了对他执政10年功过是非的讨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经济持续增长、北爱实现和平,功不可没;陷入伊战泥潭、丑闻迭出、国内诸多政策失误,形象大损。

而在“经济持续增长”这一最重要的成果中,他对创意产业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1997年大选上台后,布莱尔着手成立“创意产业专责小组”推进文化、个人原创力在经济中的贡献,以此作为“新英国”计划的一部分。这一作法后为各国所效仿。实践证明,创意确实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2007年3月,布莱尔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演说指出,与10年前相比,英国的艺术和文化更加自信、更富有创意,也更鲜活了;而这应归功于国民的创新能力及公私共同资助艺术的混和经济模式。随后,英国文化体育与传媒部发布《文化与创意2007》(Culture & Creativity in 2007)报告,以案例的形式总结了这10年来创意产业的发展成果,可谓是为布莱尔的执政成果作一诠释。

布莱尔欢呼艺术的“黄金时代”

2007年3月6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参观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并发表了关于英国10年艺术产业改革的重要讲演,英国引人入胜的文化生活(Britain’s cultural life is“spectacular”)。他认为,与10年前相比,英国的艺术与文化更加自信、更富有创意,也更鲜活了。

随后,英国文化体育与传媒部发布了《文化与创意2007》报告,以案例的形式总结了英国10年来创意产业的发展成果,并在新闻稿中以“首相欢呼艺术的‘黄金时代’(Prime Minister hails ''''Golden Age'''' in the Arts)”为题,肯定了布莱尔10年执政生涯中在文化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布莱尔指出,艺术塑造了一个积极的、富有国际形象的英国。如同奥斯卡奖得主海伦·米伦(Helen Mirren)的《女王》(Queen)风靡全球一样,英国戏剧、绘画、音乐、文学、建筑等各种艺术形态正因它们的创造者、观赏者和随之而来的经济效益,享受着新时期英国文艺复兴的硕果。尤其是当代艺术,即使最苛刻的评论家也无法忽视伦敦当代艺术的繁荣气象。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文化成为外交的一种重要形式。例如,每天都有百来万人访问泰特现代艺术馆的网页,其中许多访客来自国外。英国越来越多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在各国游历。艺术委员会的国际伙伴计划(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programme)及其在中国的艺术家联系计划(Artists Link Programme with the British Council)都提供了不少国际交流机会。大英博物馆和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V&A)更是宣布了一项史无前例的与中国合作的计划。而大英博物馆在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展览有助于当地公民社会的建立。布莱尔还认为,艺术对政府政策的许多关键领域如经济复兴、解决青年就业和消除社会歧视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地方复兴、政治认同、凝聚力的形成等方面,通常都是政府发现有解决难度的问题,但文化产业在这些方面都有所贡献。

如曼彻斯特海滨城市索尔福德码头的文化重建创造了11000个就业岗位,单劳瑞艺术中心就占了6500个。而泰特现代艺术馆在伦敦南华克地区解决的就业人数为3000,开张第一年创造的经济效益就达到了1亿英镑。布里斯托尔港口,伯明翰珠宝区,曼彻斯特的Ancoats地区都靠欣欣向荣的文化生活而得以复兴。

英国创业产业十年回顾

英国文化传媒与体育部的报告显示:

创意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增加值中的比例超过了7%,并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长,远高于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产值达560亿英镑,解决了18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2004年艺术

产业所创造的外贸总额达到了130亿英镑,占出口产品与服务总额的4.3%。音乐产业的产值达到了60亿英镑,就业人数为13万人。

在一系列已普及的文化事件中,如遗产开放日、免费参观国有博物馆、促进便宜电影票计划(如国有剧院的10英镑票季旅行)都受到了热烈欢迎。如国有博物馆允许免费入场后,其参观人数增加了83%,尤其是2001年以来,增加了近3000万游客。

在政府资助的“人民网络”计划(People''''s Network)帮助下,公共图书馆开通了互联网终端。2000-2003年间,有4200家公共图书馆接入互联网。国家彩票基金向各图书馆提供了1.2亿英镑用以建立2.4万个终端,培训图书馆员工,以及学习材料的数字化。目前可查到的在线文化内容相当可观。10年前,大英图书馆将《大宪章》(Magna Carta)上了网;其获奖的电脑“翻阅”系统最近将许多图片资料放在了互联网上,读者只需借助电脑触摸屏,就可以近距离翻阅大量珍贵的书籍和手稿。

在十个最受游客欢迎的英国旅游目的地中,有七个是政府主办的博物馆和画廊。如泰特现代美术馆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现代艺术画廊,参观人数超过了纽约现代艺术馆和巴黎蓬皮杜中心。调查显示,有28%的海外游客会选择去伦敦的剧院;英国剧院经济产值达26亿英镑,2001年宣布剧院补助后,七个主要地区剧院的观众增加了40%。

1997年以来,新建100多座艺术建筑,翻修超过500多座。

在文化遗产行业中,志愿者数量约为40万人,而在剧院相关的行业里,志愿者还要多

1.6万人。

在英国艺术委员会的常规资助机构中,有90%以上的机构都有艺术教育的功能,33万青年人被纳入到了创意合作伙伴计划中,他们有机会与艺术家和其它创意专业人员一起工作。大约有3000个学校在音乐、舞蹈、戏剧、艺术和设计等学科方面设置了艺术学分。

文化部门在社会中扮演了一个主要的角色,它受到了公众的肯定与信任。例如,关于互联网使用的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的网页内容信任度很高,十个受调查者中有九个认为他们相信大部分内容。

国民的创新能力造就了英国的文化繁荣

布莱尔认为,像英国这样的国家,今天之所以能够存在与繁荣,得益于国民的创新能力、再思考的能力、创意的能力——他们思维非常活跃:常常为下一个想法抱有好奇心,他们欢迎一个开放世界的挑战。而思维的活跃很大程度上是在与艺术和文化的互动中提高的。所以,当我们的孩子从艺术中获得欢乐时,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艺术”,还有生活、思考与创造的艺术。他们或许永远都不会成为一名艺术家、舞蹈家或设计师,但无论在哪一份工作中,无论走哪一条路,他们都会怀揣一种无关乎买卖的理念,而是如何将平凡化为神奇。低收入人群免费参观博物馆时,艺术巨作也许也能刺激他们的些许灵感。

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前景取决于是否能够吸引并且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在这一点上,英国政府可谓不惜血本倾巨资,并为此成立了创意产业专责小组。1997年至2005年间,英国已培育了12万多家创意企业。许多艺术机构和艺术活动因此受惠,被注入的资金至今已超过1.5亿英镑。而在未来,政府承诺将会继续信息支持和资金扶持艺术产业,具体的议案,将会在2007年夏天出台的创意经济计划(The Creative Economy Programme Green Paper)绿皮书里公布。布莱尔认为,关心艺术的国度不仅仅只是一个更美好的国度,在21世纪,它也将会成为一个更成功的国度。“在我看来,不重视艺术的民族很难进步。我提倡政府加强对艺术的重视,是因为艺术之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让创意经济发挥最大价值成为英国未来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不仅仅只关注到它对经济的贡献。对2012年乃至以后的目标是非常清晰的:深化目前的成果,会聚各个创意产业的世界一流人才,创造机会让人们享受到创意的成果,无论他们是何种背景,也不管他们来自哪里。

混合经济模式促成创意产业的成功

无疑,投身于文化与创意活动中的个人与机构是取得这些文化与创意成果的主角,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国家彩票基金和政府的财政资助,以及私人投资的工作。

在泰特现代美术馆里发表的演讲中,布莱尔将成功归因于“混合经济”模式,即政府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相结合,没有它们,英国也不可能取得世界一流的文化和创意成果。具体来说,就是艺术委员会作为一个触手可及的实体来操作,而政府只要履行它的“资助”职责即可,无需对艺术进行控制。文化大臣补充说:“1997年英国在文化生活和创意产业方面的转变并不令人惊讶。来自政府和私人方面的创记录的投资已获得了丰硕成果,与每一个英国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1997年以来,政府对英格兰艺术委员会的资助金额,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3%,每年超过4亿英镑。而自2001年3月起,政府又通过彩票基金和政府直接拨款及税收减免等措施,来补贴因停售门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鼓励博物馆和画廊实行免费入场制度。此举很快就得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艺术画廊、国家肖像美术馆、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和泰特英国美术馆以及泰特现代美术馆等诸多机构的响应,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4200多万人次免费光临博物馆和画廊。艺术开始走下神坛,人们也可以尽情享受艺术带来的欢愉并激发自身潜在的创造力。10年来,英国文化部对博物馆和画廊的投入年均增长率也达到了28%,2008年总额将达到3.36亿英镑。

而私人资助艺术的金额每年都超过了5亿英镑,不考虑通货膨胀的话,每年的增长率也超过了2%。例如,伯明翰珠宝区项目,整个计划预算是100万英镑,五分之一来自地区保护组织(the Conservation Area Partnership),其余的都来自私企。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Manchester International Festival)也是如此操作的:曼彻斯特市议会对其投入了200万英镑;随后,艺术委员会资助了90万英镑;同时,私人资助金额也达到了270多万英镑。

第四篇: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汇报材料

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汇报材料

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汇报材料 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4月2日,市召开了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推进会议,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担任成员的区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部署了工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会和九届十六次市委全会精神,采取措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业态规模不断扩大

区积极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以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逐步形成了二、三产业均衡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末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文化创意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底,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规模约200亿元,印刷、娱乐、创意设计等门类已形成一定规模。目前全区有:中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西郊鑫桥创意产业园、梅陇439上海国际时尚编纺创意产业园,以及梅陇众欣工业园、虹桥?德必525文化创意园、七宝老街、召稼楼古镇等一批文化产业园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七宝生态商务区即将全面启动。目前我区正积极参与市文化产业园区申报评选工作。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区委、区政府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区“大招商”工作机制实

施意见》,《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试行办法的通知》、《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政策性文件,其中专门提到了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广局与相关委办局一起拟定了《区“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我区引进了一批有影响的文化项目、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两个效应不断增强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强劲东风鼓舞下,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各文化创意园区和文化企业不但推动了城区环境的改善,同时也不断利用自身独特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活动,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不断增强。如鑫桥园区借鉴“百家讲坛”的模式,精心打造“鑫桥—翰林讲坛”。梅陇439创意园区创建了教学实验培训和创业实践基地,免费组织编结培训,并在全市开展编织大赛。印刷产业的传统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生产总值

在全市保持领先水平,一大批企业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奖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注册登记已有16家,占全市注册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总数的七分之一,一批团队和艺术家暂露头角,虹影魔幻艺术团等三支团队分别受到市“服务基层演出贡献奖”、“文化旅游发展奖”、“展演参演奖”表彰,我局撰写的《区民营剧团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获市文广局调研课题评选中获优秀奖。电影发行放映产业发展迅猛,几年内体制外高档次影院由1家发展到世纪环球影城、上影cjv影城、海上国际影城等16家,受到市民的欢迎和好评。

8月23日,市文广局召开了文化影视产业年中会议,区文广局在会议上作了《引进文化项目,发展文化产业,为“全面调结构、深度城市化”添光彩》的交流发言。

二、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想与措施,区将认真贯彻中央、市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精神,以打造“文化大都

市”为契机,围绕区委区政府“全面调结构,深度城市化”的发展主线,依托“一轴、一带、三大功能区”的发展布局,实现其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建设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形成“一圈、一带、多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布局

凸显虹桥商务区作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重要承载区的战略定位,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依托先进制造业雄厚基础和各大商务区设施载体,在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空间布局基础上,聚焦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一圈、一带、多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布局,提升文化软实力。

1、“一圈”即文化公园、七宝生态商务区、七宝老街等“三位一体”的七宝国际文化圈。

文化公园面积1280亩,现确定六大项目:博物馆、上海海派美术馆、市民休闲广场、草坪文化广场、五方园、法拉利文化中心。现博物馆立项已获市发改

委批准,海派美术馆即将立项,其余各项目正在推进中。七宝生态商务区紧邻文化公园”,有文新传媒谷、世纪出版园、思远上海影视谷、赖声川国际戏剧中心等四大项目,以及传媒中心等项目。目前即将进入土地招拍挂阶段。七宝老街已经形成一座上海历史风貌街区,有七宝书法艺术馆、张充仁纪念馆、老行当、钟楼、蟋蟀草堂、棉织坊、七宝周氏微雕管、皮影馆、当铺等文化旅游景点,荣获上海“十大休闲街”、上海商业特色街、上海名牌区域、上海魅力新十景等荣誉称号,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级4a景区。打造七宝国际文化圈是明年工作的一个重点。

2、“一带”黄浦江沿岸文化项目开发。区黄浦江沿岸有二十余公里,现初步确定有马桥古文化遗址公园、韩湘水博园、新中国工业文明生态博物馆群、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召家楼古镇、上海航天博物馆、中华人文艺术博览园等重大项目。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推进,黄浦江沿岸文化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将逐步展开,形成“由点到线”的发展态势。

3、“多点”发展多个文化创意园区。“一个基地”: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是部、市合作重大项目,即将全面开工建设。基地以网络视听、新媒体产业为主,建立一个具有集聚效应的网络视听产业链,预计在5年内将基地建设成年产值超两百亿、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网络视听产业集聚区。目前,已有百视通、土豆网、激动网、九天音乐等10余家国内外知名核心领军企业落户基地。“两镇”:七宝老街、召家楼古镇。以“江南生态水乡,上海创意重镇”为发展定位的七宝老街、镇召稼楼古镇,明年将着力形成古镇文化旅游、购物休闲、创意设计产业融汇的集聚区。

“三园”:西郊?鑫桥创意产业园、梅陇439创意产业园、虹桥?德必525文化创意产业园。此外,还有颛桥镇金盛广场艺术家创作

群落、莘庄镇莘朱路设计产业街区、上海旗忠森林网球中心等,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形成一批各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我区将整合市、区和镇资源,加强国资、民营资本和外资的有效融合,做好规划,提供服务,推动整个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局面。聚焦五项任务

制定文广影视设施中长期规划。

要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文广影视产业设施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的部署,已“开放性、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为统领,以市委九届十五次全会提出的四大集聚区为重点,摸清区文广影视设施现状,明确—2020时期的文广影视重大文化设施项目,积极梳理本区已经规划的文化设施项目,与市规划小组做好对接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市级中长期规划,争取更多市级项目落户区,争取更多区级项目升级为市级项目。

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是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文化产业内部分工与协作,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的必然趋势。①“中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即将开工建设,我局将积极做好服务工作;②我们还将做好集文化公园、七宝生态商务区和七宝老街为三位一体的“七宝国际文化圈”项目引进和土地招拍挂服务工作;③继续做好黄浦江沿岸文化带文化项目论证工作;④建立动态的园区、基地和主题公园的统计系统,以及重大信息上报制度。促进文化产业平台发展。建立文化产业平台,是节约企业发展成本、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局将主动与区发改委、区科委、区经委等有关职能部门对接,争取有文广影视产业平台落户,发挥平台服务企业、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推动文化与金融融合。

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相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下半年,要利用国家文化部与中国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银行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契机,打造文化企业申贷项目和金融机构信贷服务信息双向交流与选择的政银企沟通合作平台,争取与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帮助35家演艺企业落实演艺专项保险,争取帮助5家左右文化企业落实贷款。我局将主动了解本区文化影视企业资金需求,帮助企业与金融对接,或者将其资金需求上报市文广局,由市局帮助协调落实企业资金需求。

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管理队伍和办事机构。

①现有的文化建设协调推进办要做好与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的对接,主动跟踪,及时向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上报工作信息;②酝酿建立区文广局文化产业科或市场产业科;③调动行业协

会积极性,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联络政企的中介作用;④成立文化发展公司。梳理落实文化产业相关政策

文化产业政策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重要手段。年底前,市文广局将编制下发《文化产业发展相关资金申报指南》,梳理所有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有资金支持的政策,为企业申报各类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提供便捷服务。继续实施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的《关于促进上海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培育民营影视制作机构。当前要解读领会市级扶持政策资金企业研发后补助计划项目、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新改建数字影院实施促进电影电影放映数字化专项资助办法、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扶持奖励等13项政策),了解资金名称、主管部门、支持领域及方式、支持额度、申报时间及方式、申报要求和流程等。此报告

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2007-08-03 16:42:22)

本文现已有

———赴山东寿光考察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的情况报告100 次点击

陈友张福寿

(南京市建邺区农业水利技术推广站)(南京市建邺区农业办公室)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提高全区“放心菜”检测员的业务素质,2007年6月28日~30日,区农办组织区农水站、涉农街道农林(副)业科、村“放心菜”检测员等人,赴山东寿光进行考察学习。我们参观考察了山东寿光市蔬菜批发市场、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孙集街道钓鱼村蔬菜基地,拜访了寿光市农业局,听取了有关蔬菜质量安全管理、农业投入品源头把关、农药残留市场监督抽检、出台有关文件措施等情况介绍,和当地分管领导、批发市场负责人和部分农户进行了座谈交流。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此次考察受益匪浅。现将有关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蔬菜批发与标准化生产基本情况

寿光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人口108万人,是全国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2.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08mm左右,光照充足,无霜期为195天左右。地形全部为平原,中南部地下水源充沛,土壤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寿光市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现有耕地面积140万亩,其中菜地面积80万亩,生产的蔬菜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民人均年收入5600元,仅蔬菜一项人均纯收入就达3000元,蔬菜贡献率达53.6%。

(一)龙头企业拉动当地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

有着“中华之最”之称的寿光市蔬菜批发市场始建于1984年3月,占地600亩,年交易蔬菜40亿公斤,交易额56亿元,年上市蔬菜品种300多个。批发市场依托当地先进而丰富的蔬菜资源,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蔬菜来此交易,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和全国最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辐射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规模大、档次高、品种多闻名全国。同时,作为首批 15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蔬菜批发市场十强”、农业部“首批定点鲜活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之一的批发市场,对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并进一步促进当地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批发市场从刚建成时地产菜占交易份额的70%左右,到目前在地产菜产量和外地菜市场交易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地产菜交易仍占30%左右的份额,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把好市场准入关,国家蔬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市场内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配备气相、液相检测设备,对前来交易的蔬菜进行农残抽检,经检测合格的蔬菜方可销售。台湾产的全自动高感度蔬菜残毒速测仪一次可同时检测80个菜样,耗时11分钟,大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

(二)积极打造“寿光蔬菜”农业品牌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该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当初新建17个蔬菜大棚,在寿光地区率先试验成功冬暖式蔬菜大棚种植新技术,使蔬菜深冬生产成为现实,推动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绿色革命”。新技术的推广助推了蔬菜大面积、高效益生产,蔬菜规模生产又推动了蔬菜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作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寿光市在种子培育、品种推广、统一的格式化生产管理、集中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了产业化、标准化,为农业品牌的铸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寿光蔬菜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寿光人的骄傲。从名优稀特品种广泛引进,到新技术、新成果的广泛推广应用,到近年来以绿色无公害为发展方向,再到八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的成功召开,寿光蔬菜一直在走着标准化、国际化的生产路子,始终引领着蔬菜生产的新潮流。目前,寿光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80万亩,年产无公害蔬菜40亿公斤。最近,寿光向国家商标总局递交的“寿光蔬菜”集体商标注册申请获得通过,寿光蔬菜不但有了“护身符”,而且品牌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成功的寿光蔬菜产业还带动了运输业、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特色农业的发展加大对农业配套工业产品的需求,使与农业相关的工业得到更好、持续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又为农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形成了良性循环,最终推动了该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2005年4月7至8日,胡锦涛总书记把寿光市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系点,亲临寿光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进一步作好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篇大文章,特别要打造好“寿光蔬菜”这个农业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构筑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体系

推行农业标准化,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寿光市通过生产基地化、操作标准化、检测网络化,构筑起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新体系。一是规划建设生产基地。为提高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整体水平,寿光市在21个镇(街道)规划建设了21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基地为依托,加强了新品种、新农药、新技术、新设施的研究与推广,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等80多项综合配套栽培新技术、新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二是全面推行“五统一”操作规范。寿光市制定了一套配套完善、简便易行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体系,全面推行“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产品标准、统一监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等为主要内容的“五统一”操作规范。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市、乡村三级科技服务推广网络,对菜农进行新一轮的培训。三是基地实行“档案化”管理。据了解,全市17万户蔬菜大棚种植户全部编号建档,通过编号,把全市蔬菜大棚纳入基地范畴,给它们找到“娘家”,有利于统一技术、统一管理,是实现标准化生产的重要一环。四是实施全程管监。为对蔬菜生产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寿光市先后建成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19个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室,开展产前环境质量、产中农资投入和相关栽培技术、产后加工及市场质量管理等全过程监控。目前,全市有20多个种类、100多个蔬菜品种通过“三品”认证,“三品”累计认定面积达63万亩。

二、蔬菜质量安全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健全制度,出台一系列管理文件与管理办法

2005年6月,寿光市下发《寿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农业局等四部门<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的通知》,出台了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2006年2月,寿光市人民政府出台《农业投入品广告审查管理办法》,同年4月,下发了《寿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药经营和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寿光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一五”期间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行动的意见》,出台农药经营和使用管理的十条指导意见,提出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及措施。2007年,寿光市出台了《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及责任追

究试行办法(试行)》文件并设立蔬菜质量安全管理奖惩资金。该文件明确责任追究办法,即对在上级部门蔬菜质量检测中出现不达标情况,或出现重大蔬菜质量安全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有关监管部门和镇(街道)将被一票否决,并严格追究其责任: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及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被举报查实后,将被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相关责任人将被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单位主要负责人将被处以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齐抓共管,将蔬菜质量安全管理实施综合考核

2007年,寿光市下发寿发[2007]28号文《中共寿光市委、寿光市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街道)工作实绩综合考核办法(试行)》,对蔬菜质量安全管理进行百分制考核奖励,具体措施如下:(1)对镇(街道)的考核(100分),包括基地建设管理、蔬菜质量检测、农业投入品管理和完成当年整合并规范村头地边蔬菜市场计划等。(2)对主管部门的考核(累计计分),农业局、工商局、质监局根据职责分工,对国家禁用、限用农药及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处罚,每1万元记3分,每查处一起涉案金额1000元的农业投入品质量投诉案件,记2分,每查处一起5000元以上大案要案,记5分;农业局每检出镇(街道)1个不合格蔬菜品种并处理的,记2分,每检出超市中1个不合格蔬菜品种并处理的,记1分;工商局每取缔1家无证经营农资业户,记1分;质监局对生产企业每查处1个农业投入品不合格并处理的,记5分;查处1个生产、流通领域中无生产许可证或冒用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并处理的,记5分;通过市长公开电话、机关效能监察中心、新闻单位等渠道进行投诉的,每查实一起扣2分。(3)对示范村、示范基地和经销单位也进行考核(100分)。

同时,设立10万元奖金,鼓励举报。每举报一起制造、销售或使用国家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问题,被查证属实的,奖励举报人1000至10000元,并给举报人所在镇(街道)加1分,处理结案的加5分;不予处理的扣5分。

(三)上下互动,建立一支精干的技术保障队伍

一是解决农民想干但缺技术问题。全市健全完善了以农业部、科技部蔬菜技术培训为龙头,以市级培训中心为骨干,乡镇科普学校为纽带,村级农民文化夜校为基础的社会化综合培训网络,并在报社和电台设立了寿光蔬菜专题节目,组建了50多家蔬菜协会,对广大菜农、蔬菜加工企业负责人广泛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同时,市农业局再在每年7至10月份,抽调80名农技人员下乡办班,逐村通过授课、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使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全市有2.4万名农民取得“农民技术员”资格,通过搞好技术服务,解决了农民想干事但缺技术不敢干的问题。二是解决农民想做但缺文化的问题。由各村技术员定期到农户田头,根据田块编号和统一格式,记录每个品种的农事操作及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帮助农民总结生产经验与教训,检测蔬菜的农药残留,解决了农民要做记录又缺文化的问题。广大干部群众的标准化知识水平和科技素质明显提高,没有了“种菜难”的担忧,没有了“卖菜难”的困惑,在生产规模上才敢有突破,才能有突破。

三、启示与建议

通过参观考察和交流讨论,大家认为:我区在全市率先建立田头检测站和开展蔬菜生产电子档案试点,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和一些经验,但与寿光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主要的差距有:一是观念差距。部分职能部门、部分涉农街道把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农口上的事,没有真正地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考核,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二是产业化程度差距。本地蔬菜产业化程度偏低,比较效益下降,优质不能优价,农民种菜积极性不高。三是技术保障差距。现有的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服务

体系不健全,街道现在的农服中心农技人员或在编不在岗,或在岗不在编,部分村甚至出现线断、网破、人散的现象,加上原有的蔬菜科技站(队)基本解体,新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工作失去了依托。

针对现状,对照差距,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来推进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一)进一步推进法制建设,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

以宣传贯彻新颁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契机,加快“五五”普法力度,依法开展蔬菜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测和质量追溯,推进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对违规使用、销售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破坏农产品质量安全、损害地产品牌的行为,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全面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

目前,涉农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既没有活动经费,又没有人员经费,亟需配套相关经费和岗位培训。今年,我区将“放心菜”检测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职责合并,人员归一,持证上岗,并抓紧落实岗位补贴,以便更好地配合上级工作。

(三)进一步培植基础好、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

重点扶持江心洲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的“江心雨露”牌和江南农工商总公司的“双闸”牌两个品牌建设,扩大进宾馆、进超市、进直销专柜的规模和数量,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

(四)进一步发挥生产基地田头检测室作用

2004年6月,在全市率先建成双闸街道江南村“放心菜”田头检测室,开展田头检测试点,今年上半年在江心洲街道白鹭村新建了40平方米的无公害农产品田头检测室,下一步应强化田头检测力度,堵住禁用农药使用源头,消灭农残超标苗头。

(五)进一步加强农林举报投诉中心建设

结合农林举报投诉中心拆迁搬迁,加强我区农林举报投诉中心硬、软件建设,构建全区农林执法平台,提高农林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

(六)进一步推进权利阳光建设

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已通过市、区法制办认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有关条款、流程进行集中学习,印发小册子给服务对象,结合科技培训、展示展销、广场活动、上门走访和网上办案等多种形式,接受社会监督,规范执法行为。

(七)尽快设立举报奖金

《南京市蔬菜使用农药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对检举有功人员,由市、县(区)、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奖励,而各级政府的具体奖励办法尚未配套出台。我区应尽快出台有关配套文件,明确奖励措施,形成全民打压态势。

下载英国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与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国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与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经验及启示(写写帮整理)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经验及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迅速崛起。它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产物,是文化产业发展到“创意”时代必然产生的一种新型业......

    昆山发展经验启示

    昆山发展经验启示(王怀伟2011年9月22日晨2点于昆山)昆山概况 昆山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部,东距上海市中心45公里,西邻苏州市区22公里,东临上海,西依苏州,是江苏省的东大门。1989年撤......

    日韩茶产业发展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日韩茶产业发展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发布时间: 2006-12-12 10:41:15浏览次数: 87今年9月,陕西省茶业协会组织陕南茶叶产区部分市、县有关负责人对日本、韩国茶叶......

    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报告前言创意产业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经济活力、城市功能和消费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现代城市经......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在世界各先进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取得深入发展,并成为其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本文将主要介绍英国、美国以及日本经济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在必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以其低投入、高回报的优势,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而随着我......

    上海创意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上海创意产业考察报告 创新思维和国际化水平提升培训班第三学习小组 6月28日至7月8日,新津县“创新思维和国际化水平提升”专题培训班在上海黄浦区委党校举行,在为期十天的学......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