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指导意见试行
上海市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指导意见(试行)
(公开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共享自行车健康有序发展,倡导市民绿色低碳出行,根据《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上海市非机动车管理办法》和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建城〔2012〕13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功能定位
共享自行车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平台,由经营企业投放车辆,为市民提供日常短距离出行和对接公共交通等主要功能的自行车租赁服务。
(二)发展思路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优先满足短距离出行和对接公共交通需求为导向,鼓励支持共享自行车发展;以合理配置城市公共资源为主导,以规范企业市场经营活动和维护城市环境为重点,汇聚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力量,规范引导共享自行车有序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在
停放点设置规划,建设完善非机动车通行网络、停放点等慢行交通设施,动态监测并指导区域车辆有序投放,做好非机动车停放点的日常管理和违法骑行、违规停放的执法管理,并对企业服务实施监督管理。
企业:承担自行车租赁服务与管理的主体责任,科学制定投放计划,开展车辆安全评估并保证质量安全,建立车辆管维机制,及时保养维修车辆和召回报废老旧车辆。配备管理力量,做好现场停放秩序管理和车辆运营调度,及时清理违规停放车辆和处理用户投诉。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保证网络信息与用户资金安全,管理约束用户行为,及时提供相关共享信息数据,并接受政府的服务监督。
用户:在使用共享自行车过程中,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及服务协议的约定,做到文明出行、安全骑行、规范停放,爱护共享自行车和停放设施,并自觉接受企业的信用约束和公安、城管等相关执法部门的处罚。
二、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一)加强设施规划建设。充分运用共享自行车运行数据,开展大数据分析,市级层面加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引领,对慢行交通网络和停放点设置提出相应要求,指导各区规划建设慢行交通及配套设施。区级层面通过疏通断点瓶颈、构建区域性非机动车车道网络、试点非机动车微
公示,退还用户押金及预存金,完成所有车辆回收等工作。
(二)强化车辆质量安全。企业所投放车辆,其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具有国家认定的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且具备实时定位和精确查找功能。行业协会牵头制定共享自行车团体标准,确保车辆质量可靠。市质监部门依法对投放前的车辆组织实施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督促企业限期整改,依法召回缺陷产品;督促指导企业定期开展安全评估和维护保养,并向社会公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三)确保用户信息安全。企业信息平台的数据采集与使用应遵守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有关规定,所采集的用户个人信息和生成的业务数据,应当在中国内地存储和使用,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得将上述信息数据公开或擅自泄露,不得外流。企业应当向交通行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时提供完整的共享信息,包括本市注册用户数、投放车辆规模与分布信息、车辆运行与使用频率等,为交通大数据分析、政府监管执法等提供数据与信息支撑。
(四)保障用户骑行安全。企业应通过车辆设计和网络信息平台的技术创新,加强用户身份信息注册和车辆使用管理,限制12周岁以下儿童使用,依法规范用户骑行行为。鼓励企业为用户购买非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人
容量与出行特征需求等,对区域车辆投放进行动态指导和监控;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汇总全市车辆投放情况,加强车辆投放的监测与引导。
(二)强化停放秩序管理。各区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组建专门管理队伍,加强非机动车停放点车辆停放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企业应与属地政府签订共享自行车管理承诺书,对投放车辆的乱停乱放负有管理与清理责任,可以自行负责,也可以与属地政府合作部门,委托属地专门管理队伍,共担现场管理成本,做好车辆停放秩序管理。鼓励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力量整合,提高管理效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运用电子地图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对违规停放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公安机关会同城管对现场及时予以清理。
(三)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市质监部门重点针对车辆质量、人员配备、车辆完好率、应急处置、车辆使用年限和报废回收等方面,指导行业协会制定共享自行车团体标准。行业协会督促企业开通公众微信、微博和服务投诉电话,建立用户及市民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处理投诉,加强服务和自律意识,引导本市共享自行车企业公平竞争、规范服务、有序发展。
(四)注重信用管理约束。企业应建立并落实用户信用约束机制,制定安全骑行规范、停放守则、文明用车奖
实,统筹区属各职能部门做好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和车辆投放及停放等管理。街镇层面利用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加强车辆停放点设置与日常管理以及停放秩序管理。
市交通委负责组织起草共享自行车发展指导意见,编制道路非机动车停放点设置导则,指导各区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和相关工作推进实施。
市公安局负责共享自行车道路交通安全、通行秩序、社会治安等管理,对盗窃、破坏共享自行车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对停放和骑行秩序进行执法。
市住建委、绿化市容局、城管执法局负责城市网格化管理、市容环境和城市管理执法的指导与监督管理,对占用盲道、损毁绿化等影响市容市貌行为进行查处。
市发改委负责行业信用信息采集和使用标准制定以及企业信用约束机制完善的指导,并负责价格监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负责企业资金专用账户监管。市文明办负责市民遵章守纪、文明骑行和规范停放的宣传教育工作。
市规土局负责慢行交通系统及配套设施规划,指导督促各区规划与相关配套用地落实。
市经信委、商务委、工商局、质监局、网信办、金融办、银监局、保监局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共享自行车服务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篇:《上海市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指导意见(试行)》编制 ... -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编制说明
一、本市共享自行车发展现状
自2016年4月22日摩拜单车在沪投入运营以来,在沪运营的共享自行车企业、车辆投放和注册用户数都呈快速发展之势。共享自行车在给市民短距离出行与公共交通接驳换乘带来便利的同时,共享自行车车辆无序投放、破损锈蚀以及用户违法骑行、违规停放等问题日益凸显,影响了城市秩序和形象。
据调研统计,至2017年4月25日,在沪运营共享自行车企业共8家,投放总数约62万辆(其中电动自行车约6万辆),注册用户数约766万。
二、政府管理部门为规范共享自行车发展已开展的相关工作 针对共享自行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2016年下半年起,市交通委多次召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区交通管理部门、市自行车行业协会和运营企业座谈会,密切跟踪调研共享自行车发展状况,并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启动编制《上海市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与此同时,结合市“两会”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2017年4月初,市交通委牵头北京、广州、深圳交通部门在沪召开研讨会,就共享自行车发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交流探讨规范发展思路。目前,本市已编制形成了《意见》征求意见稿,分 “总体要求、设施配建、引导发展、强化管理、完善保障”5个方面,共22条。
三、共享自行车的功能定位
《上海交通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自行车交通方便灵活、经济环保,是公众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方式。按照“互联网+”创新 思路,《意见》将共享自行车定义为“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平台,由经营企业投放车辆,为市民提供日常短距离出行和对接公共交通等主要功能的自行车租赁服务”。
四、共享自行车的发展思路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优先满足短距离出行和对接公共交通需求为导向,鼓励支持共享自行车发展;以合理配置城市公共资源为主导,以规范企业市场经营活动和维护城市环境为重点,汇聚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力量,规范引导共享自行车有序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结合本市城市发展规划、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道路通行条件和交通安全状况,本市不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
五、不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基本考虑
主要是基于城市交通安全和市民人身安全考虑。由于共享电动自行车产权不属于个人,存在骑行对象不确定、不固定,车速较快,且骑行者对车辆技术性能熟悉程度不一,尤其是每一次使用后,缺少安全性能检查和操作交接,一旦驾驶操作不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极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据交警部门统计,本市因电动自行车肇事的道路交通事故,2015年发生158起共96人死亡,2016年发生108起共95人死亡,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死亡率由2015年的60%上升至2016年的88%,事故死亡率高且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同时,充电过程和露天停放对电池的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综合考虑本市城市发展规划、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道路通行条件和交通安全状况,本市不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
六、共享自行车发展原则 一是积极引导。秉持开放包容态度,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强化慢行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和完善,倡导市民文明骑行停放。
二是强化安全。确保自行车车辆安全性能状况良好,建立健全骑行保险理赔机制,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加强用户押金风险管控。
三是注重有序。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强化车辆运行调度和停放秩序的企业主体责任;综合城市设施承载力和出行特征需求,加强动态监测,保证投放有序。
四是加强协同。发挥政府、社会、企业资源优势,强化政府统筹兼顾、社会自律自治、企业规范服务的作用,市加强指导协调,区强化属地管理。
七、厘清政府、企业、用户各方职责
共享自行车规范发展涉及设施配套、车辆质量、运营维护、运力调度、车辆投放、骑行与停放、资金存管等众多方面,需要汇聚政府、企业和用户各方力量,营造全市上下共治共管格局,协同推进共享自行车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政府:市级部门负责制定共享自行车发展政策文件,编制慢行交通系统总体规划和道路非机动车停放点设置技术导则,指导区域慢行交通及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和各区政府开展相关工作。区级部门结合地区实际,负责规范共享自行车发展的具体管理工作,编制区域慢行交通系统和非机动车停放点设置规划,建设完善非机动车通行网络、停放点等慢行交通设施,动态监测并指导区域车辆有序投放,做好非机动车停放点的日常管理和违法骑行、违 规停放的执法管理,并对企业服务实施监督管理。
企业:承担自行车租赁服务与管理的主体责任,科学制定投放计划,开展车辆安全评估并保证质量安全,建立车辆管维机制,及时保养维修车辆和召回报废老旧车辆。配备管理力量,做好现场停放秩序管理和车辆运营调度,及时清理违规停放车辆和处理用户投诉。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保证网络信息与用户资金安全,管理约束用户行为,及时提供相关共享信息数据,并接受政府的服务监督。
用户:在使用共享自行车过程中,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及服务协议的约定,做到文明出行、安全骑行、规范停放,爱护共享自行车和停放设施。
八、条块结合保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为确保《意见》中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市、区、街镇等各层面相应建立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市级层面加强统筹指导,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协同配合,做好相关服务和监督管理。区级层面加强属地推进落实,统筹区属各职能部门做好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和车辆投放及停放等管理。街镇层面利用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加强车辆停放点设置与日常管理以及停放秩序管理。
市交通委负责组织起草共享自行车发展指导意见,编制道路非机动车停放点设置导则,指导各区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和相关工作推进实施。
市公安局负责共享自行车道路交通安全、通行秩序、社会治安等管理,对盗窃、破坏共享自行车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对停 放和骑行秩序进行执法。
市住建委、市绿化市容局、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城市网格化管理、市容环境和城市管理执法的指导与监督管理,对占用盲道、损毁绿化等影响市容市貌行为进行查处。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行业信用信息采集和使用标准制定以及企业信用约束机制完善的指导,并负责价格监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负责企业资金专用账户监管。市文明办负责市民遵章守纪、文明骑行和规范停放的宣传教育工作。
市规划国土资源局负责慢行交通系统及配套设施规划,指导督促各区规划与相关配套用地落实。
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工商局、市质量技监局、市网信办、市金融办、上海银监局、上海保监局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共享自行车服务实施监督管理。
市行业协会、市消保委牵头制定共享自行车团体标准,统一合同文本格式,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共享自行车企业规范服务、公平竞争。
九、解决共享自行车乱停放问题
车辆乱停放既有企业无序投放问题,也有现场管理和停放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
对于共享自行车企业无序投放问题,《意见》要求企业在投放前,应先向投放所在区的交通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投放规模和方案计划;各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根据辖区内停放点容量与出行特征需求等,对区域车辆投放进行动态指导和监控;市交通行政管理 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汇总全市车辆投放情况,加强车辆投放的监测与引导。
同时,为加强现场停放管理,《意见》要求各区政府组建专门管理队伍,加强非机动车停放点车辆停放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企业应与属地政府签订共享自行车管理承诺书,对投放车辆的乱停乱放负有管理与清理责任,可以自行负责,也可以与属地政府部门合作,委托属地专门管理队伍,共担现场管理成本,做好车辆停放秩序管理。鼓励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力量整合,提高管理效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运用电子地图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对违规停放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公安机关会同城管对现场及时予以清理。
《意见》还要求企业充分运用车辆实时定位信息,加强运营大数据分析,对停放超出停车点容量的车辆要加强现场运营调度,及时平衡区域潮汐车辆供给,并保持运营车辆车身干净、整洁,维护城市良好环境。
针对共享自行车停放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市路政局组织编制了《上海市道路非机动车停放点设置技术导则》(试行),近期即将发布实施。目前,本市已完成中心城区非机动车停放设施容量普查。据统计,中心城区共有非机动车停车点17481个,停放点长度409公里。下一步,各区政府将以“交通相宜、衔接接驳、规模适度、因地制宜”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完善非机动车停放点设置,明确非机动车禁投、禁停区域路段,并协调推进辖区轨交与公交枢纽站点、大型商业与办公区、医院、居住区等公共场所停放点设置和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在非公共区域设置共享自行车调度停放点。
十、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意见》,要求在本市从事共享自行车经营服务的企业除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的同时,应当在本市设立服务机构,配备与车辆投放规模相适应的服务网点和管维人员,建立健全运营管理、巡检维修、安全保养、报废回收等机制,并通过网络与用户签订格式规范的租赁服务协议,明确各方权责和义务,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公开计费方式和收费标准,接受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企业退出运营前要向社会公示,退还用户押金及预存金,完成所有车辆回收等工作。
十一、加强车辆质量、用户信息和骑行安全监管
车辆质量方面,要求企业所投车辆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团体标准,具有国家认定的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且具备实时定位和精确查找功能,并定期开展安全评估和维护保养,并向社会公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用户信息方面,要求企业信息平台所采集的用户个人信息和生成的业务数据,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得将上述信息数据公开或擅自泄露,不得外流。
用户骑行安全,要求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加强用户使用管理,限制12周岁以下儿童使用,依法规范用户骑行行为。鼓励企业为用户购买非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人身伤害保险。
十二、保障用户押金和预存资金的权益
《意见》要求收取用户押金与预存资金的企业,须在本市开设资金专用账户,公示押金与预存资金退还时限,及时退还用户资金;定期公开用户押金使用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中 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会同市商务委、金融办、工商局、上海银监局加强对企业资金专用账户监管,防控用户资金风险。
十三、加强用户违规停放、违法骑行管理
《意见》要求企业建立并落实用户信用约束机制,制定安全骑行规范、停放守则、文明用车奖惩办法。加强企业之间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将多次违法违约的用户列入黑名单,共同限制其使用,加强对用户失信行为的约束。市公共信用平台加强与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应用,将用户严重失信行为依法纳入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同时,结合交通执法管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和曝光力度,倡导市民文明用车。
第三篇:丽江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
丽江市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本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以下简称互联网自行车)规范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交运发[2017]109号)和住建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建城[2012]133号),《丽江市城市管理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鼓励推动互联网自行车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合理配置城市公共资源,打造安全、有序、便民的绿色低碳城市慢行系统,促进丽江“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建设。
二、发展定位。互联网自行车经营服务,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使用符合条件的自行车,通过商业租赁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的自行车租赁服务。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主要服务于市民中短距离通勤出行和公共交通的短距离接驳换乘,兼顾休闲、旅游、健身等功能。结合本市道路通行条件实际,不支持和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互联网自行车供市民使用。
互联网自行车经营者(以下简称经营者),是指构建网络服务平台,从事自行车租赁经营服务的企业法人。
经营者是互联网自行车的投放主体和经营管理主体,应当依法承担主体责任。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低碳智能、便民利民”的原则。把方便市民出行作为首要任务,为广大市民提供便捷、智能、绿色、舒适的出行服务。
(二)坚持“市级统筹、属地管理、多方共治”的原则。市级管理部门负责统筹规划,制定政策文件和标准,指导县(区)人民政府开展相关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具体管理工作。
(三)坚持“市场引导,合理配置”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科学把握与人口总量、市民出行、道路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的投放量和投放节奏,防止无序扩张。
四、管理职责。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互联网自行车经营者的监督管理,市公安机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政府有关部门和属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规范、2 引导互联网自行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强化属地管理,发挥服务和监管职能。
(一)市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与城市公共交通融合发展的政策制定和统筹协调;
(二)市公安机关负责互联网自行车道路交通通行和车行道停车秩序管理,会同城市管理和规划部门,联合属地政府做好非机动车停放泊位施划和停车标识设置研究;负责涉及治安事件的处理;
(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负责配合公安机关,联合属地政府做好非机动车停放泊位施划和停车标识设置研究,会同公安、规划部门编制和实施城市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设置导则;
(四)市规划部门负责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五)市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办理企业工商登记,并指导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六)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互联网自行车车辆技术、质量的监督管理;
(七)市旅游、消防、网信、金融等管理部门和消协等相关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对互联网自行车经营活动实施相关监督管理。
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属地范围内互联网自行车停放点的设置管理工作,重点在居住小区、景区景点、公共交通站点,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道路上设置互联网自行车停放点,方便市民出行和换乘其他公共交通工具。
五、经营准备。在我市从事互联网自行车经营的经营者,应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拥有保障服务的营业场所和投诉处理、运营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和服务能力,且应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持有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分支机构,规范经营,并依法纳税。
经营者投放互联网自行车,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合理配置资源,还应当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保障城市公共空间需求,根据主管部门发布的监测报告和投放要求,合理、及时调整互联网自行车的投放规模、投放数量和投放区域。
(一)经营者应在开始提供租赁服务前30日,向市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以下材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设立分支机构的,还应提交在本市注册登记的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
2.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固定办公场地的证明文件原件及复印件;
3.电信管理机构颁发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
4.运营模式说明,服务管理、安全管理、服务质量及投诉管理制度、信息安全及用户隐私保护制度等制度文本;
5.法律、法规、规章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
已在本市提供互联网自行车经营服务的经营者,应于本意见实施之日起30日内提供上述材料。
(二)拟从事互联网自行车经营服务的车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要求,并具备实时定位功能且能够被精确查找;
2.车身设计美观,无广告设置,不影响市容; 3.投入经营的车辆强制更新时限为三年,自投入经营之日起计算;
4、车辆带有卫星定位和智能通讯控制模块的锁具,鼓励使用国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六、经营管理。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经营主体责任和相应社会责任,保障承租人和社会公众合法权益,并遵守以下规定:
(一)经营者应当对承租人进行实名制注册登记,并与承租人形成服务协议,协议中应当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敦促承租人履行安全文明骑行、规范车辆停放等义务。
禁止向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注册、租赁互联网自行车服务。并在车身设置明显禁止标识。
(二)经营者应当公布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计费方式和收费标准,在经营活动中不得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得侵害承租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做到守法经营、公平竞争。
(三)经营者应当按照每投放80辆互联网自行车配备1名运营维护人员的标准,组建与车辆投放规模相适应的运营维护队伍,做好车辆维护和停放秩序管理工作,及时清理违规停放车辆;应当配备与车辆投放规模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并在非公共区域(如住宅、仓库、商业地产等区域)依法自行设置车辆停放区和维保调度场地,做好车辆停放秩序和调度管理。
(四)经营者应当加强互联网自行车的日常维护,及时对车辆进行检查并做好清洁保养,确保车容车貌整洁、车况良好,排除安全隐患。
(五)经营者应当公布服务质量承诺,公开服务监督电话,建立承租人及市民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处理投诉。
(六)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承租人信用管理制度,实行承租人信用记分,将多次违规违约的承租人列入经营者共享的黑名单,积极引导承租人形成依法用车、文明骑行的良好习惯。
(七)经营者的平台数据应当与监管部门实现共享,全面提供承租人、车辆、使用频率等静态数据,实时更新车辆分布、轨迹等完整的动态信息。
(八)鼓励经营者采用免收押金的方式提供服务。
七、风险防控。经营者应建立、健全保护承租人合法权益的相关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承租人遭受人身财产损害风险和社会稳定风险。
(一)经营者应当确立事故赔偿机制、流程、标准等并向社会公示。经营者应当为承租人购买人身和第三者伤害保险。
(二)经营者向承租人收取押金的,应当公示押金数额及退还流程,退还时效自承租人提出申请之日起不得超过七日。经营者应当按照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设立押金专用账户,接受金融等部门监管,保障押金安全。
(三)经营者应与行业管理部门共同设立履约保证金共管账户,并缴纳履约保证金。
(四)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经营者采集承租人身份等信息不得超越提供互联网自行车服务所必需的范围,不得利用其服务平台发布法律法规禁止发布的信息,不得为企业、个人及其他团体、组织发布违法有害信息提供便利。
八、退出机制。经营者实施收购、兼并、重组或者退出市场经营的,应当制定合理方案,确保用户合法权益和资金安全。经营者需终止在本市的互联网自行车经营服务的,应提前20日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并向社会公告,并依法依规退还预付金、押金等有关款项,完成所有投放车辆的回收等工作。
经营者不具备经营能力、不履行主体责任或不符合行业自律要求的,依法取消经营资格。
九、承租人义务。租赁互联网自行车的承租人,在租赁、使用互联网自行车过程中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城市管理等规定及协议的约定,做到文明骑行、规范停放,爱护自行车和停放设施等财物,遵守社会公德。
十、法律责任。经营者未履行管理职责、未按照要求提供服务或者违反本意见有关规定的,职能部门可将其违法违规信息纳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成违法犯罪的,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承租人违反道路交通通行有关规定、违规停放自行车或者故意损坏、盗窃互联网自行车的,由公安机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依法处理,并将其违法违规信息纳入个人信用记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承租人在租赁使用互联网自行车过程中与经营者发生民事纠纷的,可以与经营者协商解决,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等有关机构投诉,或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十一、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经营者应当依法规范经营,不得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不得侵害用户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管理,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完善“双随机”抽查制度,畅通投诉渠道,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十二、加强社会监督。经营者应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鼓励个人和组织依法举报互联网自行车乱停乱放、经营者违规收费等行为。形成企业主体、政府监管、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 9 度,防范向消费者转嫁经营风险等行为,对违法违规的经营者进行曝光,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本实施意见适用于丽江市古城区、玉龙县行政区域,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永胜、华坪、宁蒗可参照执行或另行制定。
第四篇:教学常规指导意见(试行)
关于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的
指 导 意 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广东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试行)》(以下简称《教学常规》),促进学校教学工作规范化,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市教学工作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教学常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省新颁发的《教学常规》与我市过去执行的《舒兰市中小学教学常规》(2000年)和《吉林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2006年)比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立足于深化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方向性;严格遵循教学规律,体现了科学性;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体现了实效性。它为我市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贯彻落实《教学常规》是教学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我市今后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1.落实《教学常规》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自2001年新课改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学习与探索,我市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随着我市教育第八个阶段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市新课程改革工作进入攻坚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核心理念,实现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贯彻落实《教学常规》为实现这两个转变提供了有力保障。
2.落实《教学常规》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 当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校、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其中学校是减负主体。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措施是教学工作要提
学校教导处开学前要在全面分析学校教学工作态势的基础上,制定好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工作、工作措施、日程安排。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经校委会研究通过后,在开学前向全体任课教师公布。
②全面执行课程计划
学校教学计划管理的重点是全面执行课程计划。执行课程计划要遵循三个文件,即《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广东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指导意见》、《广东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指导意见》。各学校必须严格执行省定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在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要重点制定好三个表格,即《课程表》、《任课教师安排表》、《教学活动安排表》,作为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重要附件。
课程表,要严格按课程计划安排课节,保证“三开”。特别是要保证非考试学科的课时安排,音体美学科要严格按课程表上课,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其课时可以分散使用,也可以集中使用,严禁挪作他用。
任课教师安排表,确定好各学科教学的任课教师,还要做好任课教师缺位时的替补预案,明确造成课时偏差的责任人。
教学活动安排表,期初学校对全校性的教学活动要做好周密安排,包括每项活动的主题、形式、时间、人员等。
各学校开学前将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连同以上“三个表格”,上报教育督导室、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和教师进修学校相应教研部各一份。
②学校对教师学科教学计划的管理
学校教导主任或包段领导要对教师学科教学计划进行审核,严格把关,由教导处备案。教导主任或包段领导要根据教师教学进度表,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加强过程性监控,督促教师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学校要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供可行性策略和方法,追求教学工作的最大效益。
2.备课的管理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依据《教学常规》,我市主要要加强三级备课管理。
(1)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核心,强化县级备课管理 ①县级备课的主要任务
县级备课主要是做好“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标和教材的解读、单元训练习题、同步课件、同步课例、教学进度及教学建议等。
②建立“学科中心组”
教师进修学校要建立中小学各科的“学科中心组”。“学科中心组”由进修学校教研员、基层学校的兼职教研员和学科带头人等组成,教研员任组长。
③县级备课的主要形式
县级备课由“学科中心组”完成,主要采取“两种形式”,即假期备课和“月视频备课”。小学语文和数学学科,初中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中小学音乐、体育和美术等学科,以假期备课为主,在开学前“学科中心组”向学校下发各科的“教学资源库”。
级备课提供的“教学资源库”的落实,是教师进行“二次备课”的依据。“教学通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课时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包括易错的地方)、教法和学法的建议、基本的练习与作业习题、板书设计等。同时,各校可按实际需要,以单元备课、课型共建、专题研讨和课例研究等为补充,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活动,提高备课的时效性。
学校(区域)各学科的集体备课每月不少于一次。乡镇中心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村小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在期初、期中进行。
(3)以构建个性化“教学设计”为核心,强化教师二次备课管理
①教师二次备课的主要任务
教师二次备课主要是根据“教学通案”,结合本班教情、学情,确定适合教师自身和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进行板书或课件设计等,最后形成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教案)。
②“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的最终结果,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其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准备、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教学设计”的共同部分可以参照“教学通案”,“教学设计”的个性部分,即教学过程(包括导语或教学情境、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时间安排等方面),要根据自身实际,进行个性化设计。
③对教师“教学设计”的要求
“教学设计”必须实用,应该是详案,达到“优质课”及以
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学生“爱学了”。
②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说三句话:“老师我会了”、“老师我不懂”、“老师我不同意”,实现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信息交流。要把学法指导寓于教学之中,为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
③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运用的灵活性,通过教学手段、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方法设计要立足于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不要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从教师教的角度,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启发式教学要科学设计课堂提问,好的问题设计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动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启发式教学也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从学生学的角度,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教学要“放手”,给学生预留学习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就是引导学生“联手”,培养合作意识,共同发展;探究学习就是让学生“动手”,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在尝试与探索中发现、创新。
教师应当按照规定实施演示实验教学,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重视探究性实验。
认定对教师的重点诊断、对学校教学工作关键问题的集体诊断。通过教学诊断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30节,业务校长听课不得少于50节,教导主任听课不得少于60节。领导兼课的,按兼课总节数的二分之一折合计算,记入听课节数。听非考试学科课的节数不得少于总听课节数的10%。领导听课后要及时反馈和点评。教研组长听课不得少于20节。
4.作业与辅导的管理
作业与辅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通过作业批改发现自身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水平。
(1)作业的基本要求 ①布置作业的要求
作业内容。作业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精选那些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的习题。凡留置给学生的书面作业,教师均必须提前做,确保作业科学准确。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初中语文、数学和英语每课教学前要布置预习作业。预习作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预习作业要在“教学设计”(教案)中体现出来。
作业梯度。作业的梯度指从总体结构上要有梯度,按从易到难安排;对不同学生要有梯度,应当针对学生个体的认知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选择性作业。
教师批改要给予评价分数或等级。批改作业采取百分制或等级制。百分制适合对作业的定量评价,等级制适合对作业的定性评价。教师对不同学科、不同形式的作业灵活采用这两种方法。对于活动类作业,教师应当及时给予检查和点评。
教师批改要规范,评语要有激励性。教师要用红色笔批改,要使用统一的批改符号,书写工整,标点规范。教师对特殊学生的作业要写评语,评语应恰当,有针对性、指导性和激励性。
教师本人对书面作业逐一批改。各科作业均应由教师逐一批改,决不允许让学生代改,及为应付检查让学生突击补做作业。其中作文批改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当小学任教班级学生数超过40人、初中任教班级学生总数超过80人时,教师每次可对不少于学生总数二分之一的作文进行详批详改,其余作文的批改可以采用学生互评方式,但教师要写总评,对学生互评进行评价;当小学任教班级学生数低于40人、初中任教班级学生总数低于80人时,教师必须对全体学生的作文进行详批详改。
教师作业批改形式提倡多样化。一般情况下对学生作业要全批全改,对特殊学生要面批面改,作文可进行课堂点改。要求学生重做的作业,教师要复批。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教师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按时、规范、独立完成作业,如学生拖欠或不做作业,教师要及时采取措施,督促学生补做。
提倡作业改革与创新。提倡教师对作业布置和批改进行必要改革和创新,但不得以教改为名不布置或不批改作业。实行作业改革实验的教师应将方案报学校批准备案,期末写出实验报告。(2)辅导的基本要求
符合作业布置和批改的基本要求。抽查或检查后要公布结果,并进行点评。
学校每学年要组织一次作业展评。②学校要加强辅导管理
建立优等生和学困生档案。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要建立优等生和学困生档案。档案分学生电子名册和学生成长档案两部分。学生电子名册以汇总表形式呈现。具体内容有:学生自然情况、成绩记录、学优或学困简要归因、提高目标预设等,学期初上交教导处备案。学生成长档案,有任课教师指导,学生个人建立。具体内容有:学业水平自我分析、自我发展计划(学习计划)、课堂笔记、错题修改、自我评价(反思和总结)、教师学期评语等。
学校要定期对辅导工作进行评价。学校要建立学生学业水平的质量检测监控机制,依据“两率一分”,从提优补差的角度定期评价教师辅导工作的效果,提炼好的做法或经验,同时帮助教师解决辅导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学校要及时总结,培树典型。通过典型教师带动全体教师做好辅导工作,学校每学年要召开一次教师辅导工作经验交流会。
5.教学评价的管理
教学评价要坚持“以学评教”的原则,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效率为基本指标,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
(1)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①平时考查
平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观察、作业、作品或单元检测
识自己的学习状态,正确评价自己,主动调整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2)做好质量检测的分析
学校和教师要对质量检测结果进行认真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教和学的问题。质量检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由命题人负责,内容包括试题的题型、主体知识覆盖面、试题分值合理程度、试题难易程度、试题的主要优缺点等。命题人应根据试卷内容和结构,从知识分类、所占比重、题数分布、分值设计、目标层次等方面填写试题双向细目表(教师进修学校提供样表),并依据双向细目表,对各学科命题情况进行分析。
②学生成绩统计
对于期中和期末质量检测,学校要根据学科试题双向细目表,制作成绩统计表(教师进修学校提供样表)。教师要按照学校统一的要求,对所教学科、班级的学生成绩进行统计,统计出每类知识的得分率。最后,由学校进行成绩汇总,为诊断分析做好准备。
③对质量检测进行诊断性分析
教师要依据成绩统计的结果,结合学科特点和考试要求,参照双向细目表,从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提高情况、思想品德形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客观评估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成效,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与手段。
学校依据全校的统计结果,重点做好同年级同学科不同班级的比较,进而诊断出教师教的问题和学生学的问题,针对问题研
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以《教学常规》为基本内容,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校本研修要采取专题辅导、教师自学、交流研讨、学习汇报等形式进行。“专题辅导”主要是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常规》的通识培训,“教师自学”是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学常规》的学习领悟,“交流研讨”是教师共同解决《教学常规》贯彻落实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或难点问题,“学习汇报”是教师汇报贯彻落实《教学常规》的体验、感悟和收获。3.建立典型引领机制
在贯彻落实《教学常规》的前期,教师进修学校和各中小学都要抓好试点。通过试点检验《指导意见》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指导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教师进修学校主要抓好县级试点,学校主要抓好年级或学科试点。每个试点要有包保人,包保人要经常深入试点,进行指导服务,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做好试点总结。
在全面实施《教学常规》的过程中,要培植好典型。教师进修学校要培植好学校和领导典型;学校要培植好学科和教师典型。对培植的典型,通过阶段工作会推广,发挥典型的辐射作用。
4.建立教学管理机制
健全教学管理机制是全面实施《教学常规》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建设。学校要重点健全以下教学管理机制:
(1)领导深入教学机制
学校要结合实际,加强三级教学管理,明确每位领导管理教学的职责,建立学科或年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包保领导必须深入教学第一线,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教学,学校对包保领导与所包学科或年级进行捆绑式评价。
白沙镇中心小学
关于贯彻落实《教育教学常规》的
指 导 意 见
二0一四年八月十日
第五篇:修订规范“村规民约”指导意见
附件2
修订规范“村规民约”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三治融合”实施方案在基层落地,现就进一步做好规范村规民约修订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请各村、社区根据各自财力状况,量化细化奖惩标准,抓好贯彻落实。
1、将遵纪守法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居)民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制意识,践行法治精神,杜绝搞封建迷信、参加邪教组织、聚众赌博、拉帮结派、打架斗殴、酗酒滋事、参加黑恶组织犯罪等不法行为。
2、将培育集体观念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居)民积极参与村民主法制建设,树立集体意识、大局观念,坚持防止出现不执行村、社区集体决议,甚至故意刁难阻止等现象,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3、将维护公义良俗纳入村规民约。禁止虐待、遗弃老人,不履行赡养、抚养义务等违法行为,落实国家义务教育法规政策,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
4、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规定红白喜事酒席标准、宴请范围,狠刹农村大操大办、人情攀比、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等突出问题,拒绝铺张浪费。
5、将营造向上向善氛围纳入村规民约。一次性分类别奖励村有“考取985、211
大学、考取大学一本、二本、参加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各类竞赛前
名等学生,部队立功受奖、因工致残、荣获各级‘见义勇为’、荣获市级以上‘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等情形人员,着力解决内生动力不足、向上向善氛围不浓等突出问题。
6、将维护农村生产生活秩序、环境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着力解决农村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修乱建、乱砍乱伐、不执行土地政策,越级上访、缠访闹访等突出问题。
7、将诚信建设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着力解决农村欠钱欠物逾期不还、不按期付息、拖账赖账、故意毁损公私财物等突出问题。
8、将爱护环境卫生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着力解决随意焚烧秸秆、随意倾倒生活垃圾、在公共场所堆放杂物等突出问题。
9、将约束机制引入村规民约中。对违反村规民约的经村、社区委员会、道德评议委员会核实后,一律在曝光台予以公示(公示期即纠正期,由村民自行约定),纠正期内,该户不享受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及村社区提供的服务,取消该家庭当年县、镇、村级各类先进推荐评选资格。纠正满后,经集体评议合格后,取消曝光,恢复正常。
10、修订村规民约应遵循“合法、民主、实用、双向制约”
及“少而精,适用性、操作性、针对性兼备”等原则,力戒千篇一律,照抄照搬。“头条号:公务员圈子,QQ287627102”
镇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以民政、妇联等为主体的审核小组,加强对村规民约的审核指导,严格落实修订工作流程,确保修订程序和内容的双重合法性。各村社区要加大宣传力度,动员村(居)民积极参与村事务管理,进一步提高我镇农村社区民主自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