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时调节申请
课时调节申请
本人xx,计划承担xx学院2014-2015学年度第2学期xx专业xx级xx班,xx门课的教学任务。xx的教学工作计划为:总学时xx,理论学时xx,实验学时xx。原制定教学计划以实验课为主,是希望学生可以走出去,与企业合作,在实践实习中加强学生能力,故实验学时较多。但是目前实际情况,与企业合作实施存在较大困难,故申请将课程学时调整为xx,即理论学时xx,实验学时xx。尽量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板书结合方式加强理论教学,感性认识,辅助以实验设计完成教学目的。
申请人 xx
第二篇: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位于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1节。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传递。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主要讲述反射和反射弧,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该节内容,教师应适当补充初中知识神经系统组成、神经元结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教材以插图形式讲述了神经元的结构以及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教材以插图形式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二)学情分析
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少花时间讲解,并通过提问及深化。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高考大纲要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II)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II)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神经纤维上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体验探究过程,明确生物与物理之间的联系、提高科学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相关模式图及动画,锻炼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神经兴奋产生的结构基础和传导过程,认同唯物辩证的科学观,培养事实求是的精神。
2、体会正确的科学实验方法的重要性,激发探索精神,养成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素养。
3、密切联系生活和自身生理特点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设计理念和思路
按照《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注重概念教学。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侧重学生的观察、对比、交流、合作、探究、归纳等学习方法的指导,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原有的知识系统,构建新的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冲动产生过程、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
教学难点: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变化及其离子基础。
五、教学方法
1、问题推进式与启发探究式相结合。
2、明确核心概念、突出主要概念和次要概念。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情境激趣】
课件展示:芭蕾舞舞蹈视频和P16问题探讨资料。提问:芭蕾舞演员身体各器官需要协调配合,是怎样实现的?足球运动员通过眼、耳获得信息后,自身如何对信息做出反应?
学生视频探究和图片探究,畅所欲言。
(二)合作探究 落实新课
1、神经系统及神经元
课件展示:人体神经系统组成简图和神经元结构图、神经纤维图。阅读教材P17上“思考与讨论”中的图片,思考:(1)一个神经元包括哪些部分?(2)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分析人体神经系统简图和神经元结构图、神经纤维图。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课件展示:吃梅止渴、看梅止渴和望梅止渴的图片,回忆初中知识:(1)什么是反射?(2)草履虫趋利避害和含羞草叶被触碰下垂属于反射吗?(3)反射分为哪些类型?
学生探究图片,回忆已学知识。学生回顾初中知识联系教材图片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课件展示: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动画,思考:(1)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2)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由哪几个部分组成?(3)反射弧各部分功能是什么?(4)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5)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
学生合作探究得出:(1)反射弧的五个完整结构。(2)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与完成反射之间的关系。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提问:当我们的身体受到来自外界或内部的刺激后,反应是怎样传到我们的神经中枢,又通过神经中枢如何调控最终完成反射活动的呢?
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电学知识思考、分析课件展示:教材P17图2-1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和文字。
展示:P18图2-2并分析Na+离子和K+离子的浓度差变化。
讲述: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课件展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flash
提问:
(1)静息时,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处于何种状态?
(2)受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兴奋部位与原来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怎样变化?
(4)电流方向如何呢?
(三)归纳总结 课堂反馈
奋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传导特点:双向性。
【框架构建】引导学生构建本节课主要知识内容框架
七、板书设计
第二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元的结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传导的形式:局部电流
传导特点:双向性
八、教学反思
1.本节重难点突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比较抽象,有了之前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做基础,学生可以把生物现象跟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
2.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高考大纲为设计背景,突出《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以自然科学的学科魅力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测试表明,建立起来的概念是形象生动的、深刻的。
3.在教学中突出了核心概念教学:明确主要概念为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次要概念为兴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神经冲动。
4.在教学中学生应该构建整个内容的知识体系,应该以框架概念图对整个知识内容进行联系,让学生明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林业经济学课时申请
关于增加《林业经济管理学》周学时的申请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国2013届大学毕业生近七百万,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在校大四学生重点关心的问题,同学们普遍认为具有良好的专业实践经历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认可,大家都希望尽早寻得实习单位。现林学教育2010级已有近30名同学修完培养方案中所设课程并取得学分,另有近五十名同学大四上学期仅《林业经济管理学》未修,班上部分同学已经自己寻得了实习单位,但因每周均有《林业经济管理学》需上,故不能到单位实习。经小班同学与主讲老师康强副教授接洽,康老师同意增加林学教育2010级《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周课时,现林学教育2010级未修完《林业经济管理学》特向学院各位领导和校区教务部提出申请,希望增加《林业经济管理学》课程周学时,望予以批准!此致
敬礼
林学教育2010级全体学生
第四篇:《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的第2章,该章内容是第1章内容“内环境稳态”的具体调节过程,第2章内容是必修3的重点和难点,而神经调节则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方式。本节课为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第二课时,该课时包括“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三部分内容,其中“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是反射弧中“神经中枢部分”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高二“课改班”,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风气较浓,对“问题”教学模式能较好地适应。“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资料分析”且联想日常生活实际,达成理解“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往往受到大脑皮层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的目的。“人脑的高级功能”则通过学习小组在学生头部(强调示范学生自愿)大脑左半球头皮处圈出四个言语区的方法来把握大脑皮层的言语区。而学习与记忆功能则可让学习小组通过交流自己学习与记忆的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记忆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2)了解各级神经中枢的主要功能;
(3)了解人脑的高级功能;
(4)了解言语区四个区域受损引起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2.能力目标
提高资料分析与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大脑学习与记忆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问题教学法”,教师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和讨论。“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一方面通过各级中枢示意图课件,让学生记住各级神经中枢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排尿反射中不同神经中枢的关系。“人脑的高级功能”则通过学生表演以及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突出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教学难点:人脑的高级功能。
六、教学流程图
“问题”预习→“问题”讨论→“问题”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知识归纳应用。
七、教学准备
各级中枢示意图课件;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课件;各学习小组表演人;教师为各合作学习小组设置的本节课的“问题”卡片。
八、教学过程
(作者单位:湖北省麻城市第二中学)
第五篇:《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襄阳市第四中学 黄州院
一.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2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第1课时,该课时包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两部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内容是全新的,且抽象,学生完全理解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将其列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先带领学生回忆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并让学生辨析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及神经等概念。对于神经元功能的教学,先通过播放“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和刺激实验”视频,让学生对神经元功能有个感性的认识—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利用媒体动画,通过对实验现象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神经元受刺激前后膜电位的变化过程。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2)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结构基础。
(3)结合膜电位变化图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2.能力目标
运用实验现象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培养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科学发现过程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认同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方法和材料的重要作用。
(3)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
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正当你悠闲地漫步在公园里时,突然前方有条蛇挡住了你的去路,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快速逃避。教师肯定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提问:为什能在短时间作出如此迅速的反应?这与人体的什么系统有关?引入主题。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自主学习、提升能力
带领学生复习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问题1: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展示神经元结构如图1,要求学生指出神经元的结构,并辨析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及神经等概念。
图1 问题2:神经元的功能呢?
演示实验如图2,并提问:刺激蛙的坐骨神经,肌肉有无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图2 学生观察回答:肌肉收缩。得出神经元功能: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兴奋。问题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回忆反射定义及分类,并请同学们来分析四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如:小猴吮奶;狗熊飞车;尝梅止渴;望梅止渴。
问题4: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展示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并提问: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学生观察回答: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
过渡思考: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兴奋,神经兴奋的传导是以什么信号进行的?
3.层层设疑,逐步探究 3.1探究兴奋的传导形式
再一次演示实验如图2,并提问:刺激蛙的坐骨神经,肌肉收缩的同时,电流表指针有无变化?说明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肌肉收缩的同时,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进行传导的,该电信号又叫神经冲动。
过渡思考:兴奋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是如何产生并传导的呢? 3.2探究兴奋的产生
展示膜内外连有示波器的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前后的波形图如图3。思考: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两侧为什么出现-70mv的电位值?受到刺激后,波形图又为何发生改变?
图3 引导学生阅读P18然后多媒体演示静息电位的形成过程。
学生总结: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两侧出现-70mv的电位值的原因:首先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膜内K高,膜外Na高);其次: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差异(K通透性大)。
要求学生完成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图和膜电位变化图如图4 +
+
+
图4 过渡思考:静息电位是膜内负,膜外正,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电位有将如何变化? 引导学生阅读P18然后多媒体演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
学生总结: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原因是: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
要求学生完成兴奋状态下膜内电位图和膜电位变化图如图5
++
图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继续讨论:受刺激部位始终处于内正外负的状态吗?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同时,展开小组合作与讨论、分析、归纳:一旦形成动作电位后,膜对K通透性增强,K外流,恢复静息电位。继续完成恢复静息电位过程膜电位变化示意图如图6
+
+
图6 进一步设疑:恢复静息电位的部位与其受刺激前的状态完全相同吗?引导学生从膜电位和离子分布两个角度比较。小组讨论后得出:膜电位一样,但离子分布不同(简要介绍Na-K泵)
过渡思考:受刺激部位如何将兴奋传给相邻部位? 3.3探究兴奋的传导
引导学生阅读P18,完成兴奋与未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图如图7,指出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的关系。
+
+
图7 思考:这是兴奋由树突传导细胞体,再传导轴突,若刺激发生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将如何传导?
图8 根据图8,师生进一步总结兴奋传导的特点。
4.课堂小结、内容升华
为了使课堂小结不流于形式,采用学生自主总结的方法,由学生自己小结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过程。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检测反馈、拓展延伸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了下面的课堂反馈练习,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1)展示图9,在示波器上,电位变化曲线将如何变化?
图9 设计意图:本题意在提升学生构建曲线模型的能力,同时,通过图文之间的转换促使学生提高迁移能力和变通能力,让相关知识得以拓展和深化,达到训练学生推理、判断、概括等各种能力的目的。
(2)展示图10,判断:在A、B、C或BC、CD之间给予相同的刺激后,指针偏转方向。若是将电流表一极接在膜外,一极接在膜内,情况又如何?
图10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刺激前后膜内外电位情况的掌握,即兴奋时表现为内负外正,兴奋时则为内正外负。突破点是要分清电流表电极的连接位置和具体的刺激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