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第1课时)一教案设计祁怀春

时间:2019-05-12 23:1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神经调节第1课时)一教案设计祁怀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神经调节第1课时)一教案设计祁怀春》。

第一篇:(神经调节第1课时)一教案设计祁怀春

(神经调节 第1课时)一教案设计

祁怀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兴奋的传导和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能力目标

1.通过“兴奋的传导”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发学生的作图能力。

2.通过大脑皮层功能区对反射的调控作用的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大脑皮层是反射活动的高级中枢的知识,培养学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观点。

2.通过学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培养学生理解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思想观点。

●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

1.兴奋的传导。2.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落实方案

1.多媒体课件演示兴奋传导的过程。

2.采用脑解剖模型落实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

1.兴奋的传导。

2.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突破策略

1.多媒体课件演示兴奋的传导过程时,注意突出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回路形成、移动及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递质对后膜的作用,形成下一神经元电位变化等环节。

2.多媒体课件演示刺激中央前回各部位,躯体的运动情况。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神经元电位变化,突触传递,中央前回与躯体运动。

2.脑解剖模型。

●学法指导

本节知识与初中的“神经调节”关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指导学生回顾有关的初中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顺利进入本节知识的学习应优先考虑。其次,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命活动的过程,学会观察生物模型,也应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最后,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概括、提炼知识,也应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1.什么是体液调节?

学生回答: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在体液调节中,激素的调节作用最为重要,因此,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举例说明激素分泌的调节。

学生回答: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当人体受到寒冷等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就能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又能刺激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新陈代谢,以使机体抵御寒冷。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多;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就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少。

由此可见,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如对甲状腺的调节和控制,并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甲状腺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这种调节作用叫反馈调节。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3.举例说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

学生回答:如上例中大脑皮层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影响;再如大脑皮层对性激素分泌的影响;再如动脉血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的对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呼吸中枢的活动就加强等情况,充分说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有密切的联系,并能相互影响。

4.神经调节如何进行呢?(出题)

教学目标达成二、神经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请学生回答初中生物学的有关知识,想想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举例:膝跳反射,搔扒反射等

膝跳反射:当用小木锤叩击膝盖下位的韧带时,大腿股四头肌的肌腱和肌肉内的感受器接受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即膝跳反射中枢),神经中枢发出神经冲动,通过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引起大腿上相应的肌肉(如股四头肌)收缩,使小腿前伸,表现为小腿突然跳起。

搔扒反射:用镊子夹住小纸片的一角,将另一角浸一些0.5—1%硫酸溶液后,贴在脊蛙背部(或腹部)的右侧皮肤上,硫酸便会刺激脊蛙皮肤内的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即搔扒反射中枢),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通过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引起脊蛙四肢上的肌肉收缩,表现为四肢向背部(或腹部)的皮肤搔扒。

另外“铃声→狗分泌唾液;铃声→上课”等反射。

(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3)类型:

非条件反射:人和动物生下来就有的,也就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4)关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的过程形成的。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师生共同分析参与反射过程的机体结构。

①感受器:是把内外环境作用于机体的刺激能量转化为生物的神经冲动的换能器(如感觉 神经末梢部分)

②传入神经:把感受器的神经冲动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通常只是一个传入神经元。

③神经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某一反射的神经元的总和。最简单的二元反射弧的中枢只是传入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和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因此又叫单突触反射。三元反射弧的中枢在传入和传出神经元间增加了一个中间神经元,复杂的反射弧包含多个中间神经元,至少有两个或更多的突触联系,这种反射叫多突触反射。

④传出神经:它们是脑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把神经冲动从中枢传到效应器。

⑤效应器:包括肌肉和腺体等组织。

(2)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它是从接受刺激到发生效应,兴奋在神经系统内运行的整个路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3)强调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细胞间的传递。

(二)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请学生回忆神经纤维、神经元、兴奋等知识。

神经纤维: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包括细胞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枝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的树突。

兴奋:动物和人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动状态。或弱活动态变为强活动态。

抑制:当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后,活动减弱,或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的状态。

刺激:在生理学上,把这种能作用于人和动物体,并引起反应的内外环境因素(如化学温度、机械、电等)。

(2)多媒体课件演示接受刺激发生兴奋的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过程。

(3)学生回答

①静息状态的膜电位:外正内负。

②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负内正。

③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正内负。

④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

形成局部电流回路膜外电流:未兴奋区兴奋区膜内电流:兴奋区未兴奋区

⑤兴奋因此向前传导→轴突末梢突触小体。

⑥学生完成P93“神经纤维的传导模式图A、B、C”。

2.细胞间的传递

(1)多媒体课件演示突触结构及其兴奋(由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的过程。

(2)师生共同讨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及其兴奋的过程

前膜突触亚显微结构间隙

后膜兴奋传递过程:膜电位变化→突触释放递质→膜电位变化。

(3)学生完成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4)学生回答:兴奋在突触结构上的传递及其一个神经元向另一神经元上的传导,并归纳传导的特点:传导单向性。

教学目标巩固

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A.神经节

B.神经中枢

C.反射弧

D.神经元

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完成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机体结构。这种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我们把这种完成反射的机体结构基础叫做反射弧。

答案:C

2.效应器是指()

A.感觉神经末梢

B.肌肉

C.腺体

D.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分析:效应器是对体内及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反应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的最终一环。故效应器应是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答案:D

3.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突触后膜中的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分析: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轴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因此,所谓“突触后膜中的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是错误的。

答案:C

4.下列对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无联系

B.激素调节控制神经调节

C.激素调节为主,神经调节为辅

D.神经调节为主,同时也受激素调节

分析: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以反射的形式完成的。即生命活动的调节者主要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同时对生命活动起作用,但是,它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仅处于一个辅助的地位,一个配合的地位。

答案:D

5.形成突触小泡的部位是()

A.神经元细胞体

B.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

C.树突末端

D.突触后膜上

分析:突触小泡能够释放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改变了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使膜电位发生变化,引起下一神经的兴奋。因此,突触小泡的形成部位是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

答案:B

6.回答递质的作用。

分析:递质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的化学物质。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布置作业

1.完成P96,复习题

一、复习题二的1、2。

2.神经元包括几部分?接受刺激、传递兴奋分别由什么结构完成? 结课

外界刺激经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经分析、综合,再由神经中枢经传出神经对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虽然各级神经中枢对机体的活动都有调节作用,但是,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起着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概念基本方式:反射

类型结构基础:反射弧(五部分)

方式:神经冲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实质:电位改变兴奋的传导结构:突触前膜间隙、后膜、

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兴奋递质兴奋特点:传导单向性

第二篇: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位于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1节。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传递。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主要讲述反射和反射弧,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该节内容,教师应适当补充初中知识神经系统组成、神经元结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教材以插图形式讲述了神经元的结构以及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教材以插图形式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二)学情分析

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少花时间讲解,并通过提问及深化。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高考大纲要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II)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II)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神经纤维上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体验探究过程,明确生物与物理之间的联系、提高科学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相关模式图及动画,锻炼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神经兴奋产生的结构基础和传导过程,认同唯物辩证的科学观,培养事实求是的精神。

2、体会正确的科学实验方法的重要性,激发探索精神,养成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素养。

3、密切联系生活和自身生理特点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设计理念和思路

按照《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注重概念教学。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侧重学生的观察、对比、交流、合作、探究、归纳等学习方法的指导,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原有的知识系统,构建新的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冲动产生过程、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

教学难点: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变化及其离子基础。

五、教学方法

1、问题推进式与启发探究式相结合。

2、明确核心概念、突出主要概念和次要概念。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情境激趣】

课件展示:芭蕾舞舞蹈视频和P16问题探讨资料。提问:芭蕾舞演员身体各器官需要协调配合,是怎样实现的?足球运动员通过眼、耳获得信息后,自身如何对信息做出反应?

学生视频探究和图片探究,畅所欲言。

(二)合作探究 落实新课

1、神经系统及神经元

课件展示:人体神经系统组成简图和神经元结构图、神经纤维图。阅读教材P17上“思考与讨论”中的图片,思考:(1)一个神经元包括哪些部分?(2)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分析人体神经系统简图和神经元结构图、神经纤维图。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课件展示:吃梅止渴、看梅止渴和望梅止渴的图片,回忆初中知识:(1)什么是反射?(2)草履虫趋利避害和含羞草叶被触碰下垂属于反射吗?(3)反射分为哪些类型?

学生探究图片,回忆已学知识。学生回顾初中知识联系教材图片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课件展示: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动画,思考:(1)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2)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由哪几个部分组成?(3)反射弧各部分功能是什么?(4)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5)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

学生合作探究得出:(1)反射弧的五个完整结构。(2)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与完成反射之间的关系。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提问:当我们的身体受到来自外界或内部的刺激后,反应是怎样传到我们的神经中枢,又通过神经中枢如何调控最终完成反射活动的呢?

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电学知识思考、分析课件展示:教材P17图2-1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和文字。

展示:P18图2-2并分析Na+离子和K+离子的浓度差变化。

讲述: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课件展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flash

提问:

(1)静息时,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处于何种状态?

(2)受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兴奋部位与原来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怎样变化?

(4)电流方向如何呢?

(三)归纳总结 课堂反馈

奋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传导特点:双向性。

【框架构建】引导学生构建本节课主要知识内容框架

七、板书设计

第二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元的结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传导的形式:局部电流

传导特点:双向性

八、教学反思

1.本节重难点突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比较抽象,有了之前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做基础,学生可以把生物现象跟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

2.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高考大纲为设计背景,突出《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以自然科学的学科魅力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测试表明,建立起来的概念是形象生动的、深刻的。

3.在教学中突出了核心概念教学:明确主要概念为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次要概念为兴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神经冲动。

4.在教学中学生应该构建整个内容的知识体系,应该以框架概念图对整个知识内容进行联系,让学生明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第1课时倒数第一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23×30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59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60×2030×40300×70200×80

12×400240×2130×330×311×50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

198×4305×6485×3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22≈2020×20 = 400

方法二:18≈2022×20 = 440

方法三:22≈2018×20 = 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第四篇:(教案设计)14.3因式分解(第1课时)P114

(教案设计)14.3因式分解(第1课时)P1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知道它与整式乘法在整式变形过程中的相反关系。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提公因式法对简单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推导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教学重点】1.因式分解。2.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 确定多项式中各项的公因式。

【教学方法及手段】互动探究教学法。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归纳规律→利用规律→达到教学的目的【学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课型】新知课

教学过程

一、由问题导入新知

1.计算下列各式:(1)X(X-1)(2)(X+1)(x-1)

2.请把下列多项式写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1)x?-x(2)x?-1

设疑:对上面两道题目的形式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两题变形后的形式又有什么不同?

由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第1、第2题区别是:第1题是由两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化为一个多项式,而第2题是由多项式化为整式的积的形式。

x(x-1)=x?-x(整式乘法)

x?-x= x(x-1)(?)

二、讲解新课

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

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X(x-1)=x?-x 是整式乘法

x?-x=x(x-1)是因式分解

3.观察:am+bm+cm

设疑: 这个多项式中每一项都含有哪个因式?它能写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吗?

4.公因式的定义

5.如何确定一个多项式的公因式?

方法是:先看系数,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再看字母,取相同字母的最小次幂。

6.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取出来,将多项式写成公因式与另一个因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例1 把8a?b?+12ab?c分解因式

分析:系数8和12,最大公约数4;相同字母有a、b,字母a的最小次幂是1,字母b的最小次幂是2,所以公因式是4ab2,另一个因式2a2+3bc就不再有公因式了。(解的过程用课件展示)

例2 把 2a(b+c)-3(b+c)分解因式

分析:把(b+c)看成一个整体直接提出。

解:2a(b+c)-3(b+c)

=(b+c)(2a-3)

7.强化训练:下列代数式变形中,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为什么?

(1)x2-3x+1=x(x-3)+1

(2)(m+n)(a+b)+(m+n)(x+y)=(m+n)(a+b+x+y)

(3)2m(m-n)=2m2-2mn

(4)4x2-4x+1=(2x-1)2

三、巩固练习

P115 1、2、3(由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由其他学生点评互动,老师评价师生互动。)

四、归纳小结:由学生自已小结互相补充,老师评价。

五、课后作业

第119页第1题。

第五篇:人体的神经调节_第一课时_的教学设计解读

“人体的神经调节”

(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邵绍元(江苏省如皋市实验中学226500)摘 要

以神经元和脑的结构与功能为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模型制作、概念图制作、小组合作竞赛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建构知识。关键词 神经系统 神经元 脑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5章“生命活动的 调节” 的第1节为“人体的神经调节”,教学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包括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三方面的内容。由于神经元和脑的结构与功能是第二课时“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与下一章“运动与行为”以及高中生物学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学习基础,应作为教学重点;加之教材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对于结构比较抽象的神经元、脑和脊髓,以及术语较多、难于记忆内容,也成为教学难点。为此,对本节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显微镜观察、模型制作、概念图制作和小组合作竞赛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建构神经元、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说出脑和脊髓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2.2 能力目标

通过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的永久装片,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神经元的模型、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概念图的制作,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养成主动思考的

良好习惯和团队意识,认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3教学过程设计 3.1 创设情境,激起责任心 播放校园小记者调查采

访学生、教师和校长对神经系统疾病(抑郁症、偏头痛、老年痴呆症和眩晕等)知晓的视频,激起学习欲望,趁势邀请全班同学当科普小能手。设置问题:①一般说,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②引起上述疾病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③神经元形态结构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播放对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调查视频,学生感知大众对神经系统疾病知晓匮乏,并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责任心、好奇心及求知欲。3.2 活动体验:观察神经元 用显微镜观察神经元装

片,亲眼体验真实的神经元结构。然后将神经元装片

进行显微投影,在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后,显示“红细胞、白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和神经元形态结构图”。提出问题:神经元与人体其他细胞在结构上有区别吗?神经元的这些特点与它的功能相关吗?

设计意图:显微观察是研究神经元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对神经元装片的观察,对神经元的形态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对神经元突起的特点留有深刻的印象。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归纳:神经元和其他细胞在结构上主要区别是具有大量突起。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使新知识同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3.3 活动体验:动手制作神经元模型 对照神经元结

构模式图,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设计神经元模型,交流设计方案。利用材料袋中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神经元模型(1组:卡纸,海绵手工纸、胶水;2组:卡纸、橡皮泥、橡胶管、毛线;3组:卡纸、水彩笔;4组:卡纸、乒乓球、橡胶管、毛线)。模型制作完毕后,小组代表将神经元模型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并描述神经元的结构。提出问题:神经元的树突与轴突有什么区别和共同点?

设计意图:在设计神经元模型过程中,因选择不同的材料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在制作神经元模型时,神经元结构形象且直观,可加深对树突和轴突特点的记忆;在模型不断改进、完善中,也使神经元的结构在不断构建。通过对问题分析得出:树突和轴突都属于突起,数条短而呈树枝状是树突,一条长而分支少是轴突。

3.4活动体验:制作神经元概念图将神经元、轴突、突起、树突、细胞体之间的关系用概念图表示出来。小组讨论后,将神经元概念图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时,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层次,整体感知神经元的结构。设计意图:概念图的制作能有效呈现思维过程及知识联系,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神经元知识的构建,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对所学过的概念加以编织及整理,使知识结构更完整。3.5 活动体验:动画引导,概括神经元的功能 课件

演示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动画,尝试概括神经元的功能。提出问题: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对信息的接收和传递有什么作用?

·

23·2013年(第38卷)第5期 “伴性遗传”一节的教学设计 王晓红

(辽宁省大连市第三十六中学116011)

摘 要

本节教学在学案导学的基础上,从课题“伴性遗传”引出三个问题式的教学目标,建立课堂框架,并以目标作为驱动,带领

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新知的获取。关键词 伴性遗传 学案导学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3 节“伴性遗传”论述了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的相关知识和规律。本节内容承担着知识的深化转承作用:一方面,将该内容作为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的延续,说明伴性遗传在本质上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并进一步总结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另一方面,说明性染色体作为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其上的基因在遗传时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补充深化。同时,与后续“人类遗传病”和“基因突变”

等内容的学习紧密联系。在本节课前学生通过对“遗传因子的发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以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染色体组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以及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等相关知识,并接触到了伴性遗传的实例,对本节内容具备自学的能力和基础。据此,教师提供学案辅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再将学案与预习成果在课上进行整合运用,可突破教学重难点,构建高效课堂。

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举例说明性别决定的方式;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2.2能力目标

能运用遗传方式进行判断,并进行相 关计算。

2.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人类遗传病患者和性别决 定有正确认识。3教学过程 3.1 简洁导入,展示目标 展示色盲检测卡,以红绿

色盲遗传病导入。学生已经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不必过多铺垫,结合图片辅以问题:红绿色盲这种遗传病在遗传时类似我们刚刚学过的果蝇红白眼色的遗传而区别于常见的白化病,主要特点是什么?简洁点题,直接切入。教师简介红绿色盲病,让学生对此病有正确的认识。

从课题“伴性遗传”引出三个问题,即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①所研究的情境中性别是如何决定的?②为什么会伴随性别遗传?③遗传时有何规律特点,如何应用?展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点明本节重点内容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檴,设计意图:演示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动态画面,让学生体验兴奋在神经元间传导的过程,概括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在接收刺激、产生兴奋的同时,将兴奋传导给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从而加深神经元突起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3.6小组合作:观察神经系统组成,制作神经系统概念图

观察家兔的神经系统组成浸制标本,说出家兔 的神经系统组成。将脑、脑神经、周围神经系统、脊髓、中枢神经系统、脊神经、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用概念图表示。

设计意图:观察浸制标本,直观体验家兔神经系统组成,再推导出同属于哺乳类人体的神经系统的组成;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构建一个较完整的概念图,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进一步梳理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3.7 小组合作:探讨脑和脊髓的结构 提出问题:①

大脑灰质、白质分别位于大脑的什么部位?由什么构成?②大脑皮质上的沟和回有什么作用?③指出小脑

和脑干的位置,两者有什么功能?④脑和脊髓在灰质和白质分布有什么异同?让学生阅读教材,利用脑和脊髓的模型,独立思考,在小组内讨论,分工合作,互教互学。最后组织小组必答题和抢答题竞赛。必答题:说出①调节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②有“生命中枢”之称的结构;③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抢答题:在一次聚会上,某位男子酒过三巡,出现了语无伦次的现象,又有几杯酒下肚后,跌跌撞撞去了厕所,半路上突然倒地,不省人事。检查发现,其呼吸心跳均已停止。亲人们觉得不可思议,请来医学专家进行鉴定,鉴定后发现,该男子脑部多处受到伤害。请你试着当“小医生”找出受伤害部位,并分析原因。

设计意图:学生自学、讨论、动手拆装模型,成员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率较高;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必答题强调双基,抢答题与脑功能的应用有关,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在竞赛中梳理脑和脊髓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33·2013年(第38卷)第5期

下载(神经调节第1课时)一教案设计祁怀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神经调节第1课时)一教案设计祁怀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15章 第1、2节 人体的神经调节堂堂清(小编整理)

    第15章第1节人体的神经调节 (第一课时) 姓名 班级 第15章第1节人体的神经调节(第二课时 )姓名 班级 【自主学习】 1.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 ,并且能把兴奋 到其他神经元。这种能......

    3《祁黄羊》 第一课时1

    3《祁黄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

    1、观潮_第1课时

    《观潮》教学设计 阜南一小丁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

    《春》 第 1 课时

    第11课 《春》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熟读成诵,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

    解决问题 第1课时

    解决问题 第1课时 故县镇中心小学 尹淑荣 【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科书第53页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一第1、2、3、4、6、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求......

    第1课时 几分之一

    8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

    第2课时《解方程(二)》教案设计[精选]

    第2课时《解方程(二)》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引导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再去探究解题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5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的神经调节(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

    第一节 人体的神经调节(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师:出示“人的神经系统”挂图或投影。 人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由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脑、脊髓和神经都属于器官水平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