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投资运营养老地产模式之法律分析

时间:2019-05-14 10:3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险资金投资运营养老地产模式之法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险资金投资运营养老地产模式之法律分析》。

第一篇:保险资金投资运营养老地产模式之法律分析

保险资金投资运营养老地产模式之法律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养老地产市场潜力巨大,而保险资金投资需求与养老地产项目性质具有很好的匹配性,2010年9月出台的《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对于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持鼓励态度。但是由于我国养老地产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养老地产的概念、投资方式、运营模式、运营风险控制,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不明确,困扰着投资者,本文将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下,并通过借鉴美国发展较为成熟的持续照护养老社区(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ies,下称“CCRCs”)的经验,对上述关键性问题进行分析,为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提供建议。

试图将养老这一主题融入房地产规划、开发、运营、管理过程中,开发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或社区,并整合其他相关产业资源,由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运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娱乐、护理、医疗等服务的综合性开发项目。

一、保险资金与养老地产的匹配性

根据201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报告(2011)》(下称“《金融报告》”),近10年,保险公司总资产持续增长,截至2010 年年末,保险公司总资产5.05万亿元,同比增长24.4%;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4.6万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银行存款占保险资金运用总额的30.21%,债券投资占比49.85%,股票投资占比11.11%。由于2010年债市和股市的下跌,全年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4.84%,同比下降1.57个百分点。

笔者认为,2010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低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过度地集中于银行存款、债券投资(占比高达80.06%)等收益率较低的渠道;另一方面,由于运用渠道过于集中,一旦债市、股市下跌,对于保险资金收益率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金融报告》指出,“在行业资产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保险业迫切需要提升资金运用水平。”保险资金要保持较高且稳定的收益率,需分散投资渠道,增加对收益率较高且风险较低的项目投资。

由于我国的养老地产处于起步阶段,其收益率究竟如何尚不明朗。据有关测算,较为保守的估计认为养老地产收益率约在4%-10%之间不等,高端养老地产的收益率会偏高一些,一般而言高于银行存款、债券,但低于股票投资 ;而较为乐观的估计认为养老地产的收益率至少在15%左右。虽然对养老地产投资收益率的预测不一,但是目前基本的共识是养老地产投资收益率将高于银行存款、债券,但低于风险较高的股票投资。笔者认为,如上所述,我国养老地产的市场潜力巨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收益率出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相对于其他投资渠道而言,属于回报率较高且风险较低的投资对象,与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相匹配。

此外,保险资金可运用的中长期资金与养老地产的投资回收周期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养老地产建设、运营的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回收周期可长达10至15年,经济实力不强或没有外部金融工具支持的投资者很难进入这一领域。而保险公司不仅具有大量可运用资金,而且据有关统计,保险资金中约有80%以上为寿险资金,寿险资金中约48%是20年以上的长期资金,25%为5—20 年的中期资金,与养老地产的投资回收周期十分匹配。有学者指出,目前“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保险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效果。” 笔者认为,保险公司运用中长期资金投资养老地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果。

二、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基本法律环境

《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第三条第(四)项指出,“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筹资力度,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政府重点投资兴建和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具有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功能的养老机构。”

2009年出台的《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和《险资投资股权办法》打开了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之门。《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需符合产权清晰、权证齐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等条件,但根据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投资养老不动产„„不受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五)项及区位的限制„„”根据《险资投资股权办法》第十二条,养老企业属于保险资金可采用直接投资股权方式的少数几类企业。由于保险业务与养老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上述规定对于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的限制要明显少于投资其他与保险业务无关联的不动产或企业股权。

2011年8月3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最新颁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二章第(六)项规定,“整合保险产业链,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实体„„等相关机构股权。”第十章第(三十四)项规定,“推动研究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等税收支持政策。”

可见国家层面的法规政策对于社会资金,尤其是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持鼓励态度。但是,目前就社会资金投资养老地产,国家层面的规定仅针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出台了规划、建设、税费减免、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未对社会资金投资、运营养老地产做出全面的规定。地方层面的规定对于社会资金投资养老服务机构(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出台了优惠政策,并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设立、运营做出了一些监管性规定,但是各地的规定并不统一,因此,笔者认为,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前需对当地的优惠政策、监管规定进行全面的法律调研。而《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和《险资投资股权办法》对于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规定较为原则,在实际操作中有待细化。

三、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的投资方式

根据《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保险资金可以采用债权、股权或物权方式直接投资养老不动产,且各种投资方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亦可以多种方式投资同一养老不动产。以下逐一分析三种投资方式:

(一)债权方式:由于债权投资方式还本付息的特点,相对而言风险较低,但是其收益也较低,且保险公司作为债权人不具有运营、管理养老地产的权利。

(二)物权方式:保险公司以购买的方式取得养老地产所有权,在目前尚无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况下,采用这一投资方式将在养老地产办理不动产过户手续时产生高额的税费,且涉及有关证照变更的复杂手续。保险公司将直接作为持有人运营养老地产。

(三)股权方式:保险资金以股权方式投资养老地产,相对于物权方式而言,办理股权过户及登记手续较为便捷,且产生的税费较少;相对于债权方式而言,保险公司作为股东有权运营、管理养老地产并在盈利时取得较高的分红收益,当然亦需承担养老地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保险资金以股权方式投资养老地产的法律依据有以下两种:

根据《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第二十条,“保险资金以股权方式投资不动产,拟投资的项目公司应当为不动产的直接所有权人,且该不动产为项目公司的主要资产。”《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没有对“项目公司”进行界定,一般而言,项目公司是指为开发某一项目而专门设立的特殊目的公司。就保险资金以股权方式投资养老地产而言,笔者认为,养老地产项目公司应当具备以下条件:首先,为养老地产的直接所有权人;其次,养老地产为项目公司的主要资产;再次,根据《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第十六条第(五)项,保险公司不得“投资设立房地产开发公司,或者投资未上市房地产企业股权(项目公司除外),或者以投资股票方式控股房地产企业。”该规定对于“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企业”并未进行界定,有待进一步立法予以明确;从现有上述规定可推知,项目公司只能是为投资、建设、运营养老地产这一特殊目的而设立的公司,而不能是以各种房地产开发为经营范围的一般房地产开发公司或房地产企业。

而根据《险资投资股权办法》第二条、第十二条,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 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企业的股权,即保险资金以出资人名义投资并持有养老企业股权。

保险公司依据《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与依据《险资投资股权办法》投资养老地产的主要区别如下:

1、可运用的资金种类不同。若依据前者,则保险公司可以运用以本外币计价的资本金、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各项准备金及其他资金 ;若依据后者,则保险公司仅能运用资本金或者与投资资产期限相匹配的责任准备金 ;

2、保险公司自身应满足的条件不同,例如:拥有专业人员的类型和数目、净资产等 ;

3、被投资的企业需满足的条件不同。若依据前者,则被投资的企业需满足上述项目公司之条件;若依据后者,则应当满足其第十二条规定之条件;

4、投资程序不同。若依据前者,则保险公司在确定投资意向后,通报中国保监会,并在签署投资协议后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若依据后者保险公司进行重大股权投资(即对投资企业实施控制)应当向中国保监会申请核准,进行非重大股权投资应当在签署投资协议后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

5、财务核算不同。依据前者,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在财务核算上是以不动产计算的事项;而依据后者,在财务核算上是以股权计算的事项。

虽然《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险资投资股权办法》对于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的方式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其未与养老服务机构的有关规定进行衔接。如上所述,与养老服务机构相对应,养老地产可分为营利性、非营利性两类。笔者认为,由于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设立的项目公司、养老企业均属于营利性机构,因此,保险公司根据《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或《险资投资股权办法》以物权或股权方式投资的养老地产均为营利性。

四、保险公司运营养老地产的模式

目前国内养老地产成功运营的案例甚少,养老地产的运营模式问题困扰着进军这一领域的投资者。笔者将通过分析美国最为典型的养老地产CCRCs所采取的运营模式,为保险公司在我国现有的法律环境下运营养老地产的商业模式提供建议。

(一)美国CCRCs的运营模式:CCRCs与入住的老年人签署的入住协议集中反映了CCRCs的运营模式,笔者将通过CCRCs入住协议解析其运营模式。为了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CCRCs通常提供多种入住协议,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

1、入住费型协议(Entrance-fee contracts)

1)类型:CCRCs通常会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经济、信用记录等状况,建议老年人选择不同类型的入住费协议。入住费型协议可以细分为以下三类:

全面型入住费协议(Extensive contracts)。老年人在入住时缴纳一笔入住费,并每月支付月费,CCRCs向老年人提供住所、全面的照护服务及各种设施。在这种协议下,老年人支付的入住费较下述两类协议高,但可以根据健康状况的变化随时从独立生活单元移入辅助生活或医疗照护单元,而无需另行支付或少量支付额外费用,即CCRCs将承担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大部分经济风险。

修正型入住费协议(Modified contracts)。老年人缴纳的入住费及月费低于前一种协议,CCRCs向老年人提供住所、协议约定的一定服务及设施。在这种协议下,CCRCs需按照协议约定向老年人提供一定天数的辅助生活或医疗照护服务,且不收取额外费用和/或就老年人需支付的辅助生活或医疗照护服务费提供折扣,若超出协议约定的期间,则老年人需按市价支付相关服务费。

服务费型入住费协议(Fee-for service contracts)。老年人缴纳的入住费及月费低于前两种协议,老年人需要辅助生活或医疗照护服务时需按照市价支付服务费。但相对于非CCRCs住户,CCRCs的住户在获取辅助生活或医疗照护服务资源时享有优先权。

2)入住费运营模式:据估计,美国65%至75%的CCRCs均提供入住费型协议,可见入住费运营模式是最为流行的CCRCs运营模式。CCRCs根据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经济、信用记录等状况与其协商确定入住费及月费的金额,并在合同中予以约定。老年人通常将其原有房产出售或者将其他财产变现以缴纳入住费。

入住费运营模式属于持有性经营,入住费既不同于购买不动产的费用,亦不同于房屋租金,其在性质上类似于保险金,其保障老年人在CCRCs获得居住权及在需要时获得辅助生活或医疗照护,但住户并不获得其居所的所有权。而CCRCs被视为微型的保险公司,受到美国保险部门的监管。

CCRCs将住户缴纳的入住费用于自身发展、设备更新维修、支付老住户产生的医疗费用等。如果协议终止或者住户去世,绝大多数的CCRCs将向住户或住户的遗产返还入住时缴纳的入住费,返还的比例按照双方签署的协议从50%至100%不等。

2.租赁型协议(Rental contracts):不同于入住费型协议,在租赁型协议项下,老年人无需支付入住费,仅需支付额度较低的保证金(通常是第一个及最后一个月的租金)及月租。住户将按照市价支付照护费用。

3.销售型协议(Ownership option):在该等协议项下,老年人购买CCRCs的住所,取得房屋所有权。据有关统计,美国CCRCs提供销售型协议的相当少。

(二)我国保险公司运营养老地产模式建议:从上述CCRCs的运营模式来看,养老地产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入住费型持有模式、租赁型持有模式、销售型模式。

目前国内运作比较成功的养老地产上海亲和源养老社区采取会员制运营模式,会员入住时需缴纳一定金额的会员费,并每年支付年费。入住会员可选择对于老年公寓有使用权,这种会员制与使用权相结合的方式类似于CCRCs的入住费型运营模式;入住会员亦可选择取得老年公寓的所有权,这种方式则属于销售型模式。北京太阳城养老社区则采取租售结合的运营模式。

销售型模式具有资金回笼快的特点,但是在品牌培养上逊于持有模式,且由于养老社区通常对于入住人年龄有一定的要求,故在老年人去世后房屋的继承、转让受限。就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的运营模式,根据《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不动产„„;本款前述投资必须遵守专地专用原则,不得变相炒地卖地,不得利用投资养老不动产„„的名义,以商业房地产的方式,开发和销售住宅。”这是否意味着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无法采取销售型模式?笔者认为,上述规定所称的“住宅”应为普通商品房,本意在于防止保险资金涌入楼市而推高普通商品房房价,其并不能等同于养老社区中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并向特定年龄以上老年人销售的住宅,建议在后续的法规制定中予以明确。

租赁型持有模式对于住户而言入住门槛较低,客户群较为广泛,但是,对于投资人而言,客户流动性较大且资金回笼较为缓慢。

入住费型持有模式虽然入住门槛较高,针对的对象主要为中高收入老年人,但是,老年人入住时缴纳的入住费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客户流动性,且可以加速投资人的资金回笼,因此,入住费型运营模式较其他两种运营模式更具有优势。

五、运营风险防范之若干法律建议

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房地产市场与信贷市场低迷,这对于CCRCs维持经济稳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房价下跌,老年人延缓出售其原有房产或其他财产而移居CCRCs,CCRCs的占有率下降,新住户缴纳的入住费减少,而入住费是CCRCs主要的运营费用及利润的来源;另一方面,CCRCs通过信贷市场融资更为困难,不利于CCRCs建设新项目或并购。但是,总体而言,CCRCs对于经济危机的耐受力较强,由于CCRCs向老年人提供的生活方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占有率仍然高于老年人辅助生活社区、老年人护理院及租赁型独立生活设施,且不履行债务或申请破产保护的CCRCs仅占很低的比例。

由于养老地产具有一定的保险功能和公益性质,为了维护住户的权利,对养老地产的运营风险进行规制是政府应承担的责任。美国绝大部分州均出台了法规规制CCRCs的运营风险,措施主要包括投资养老地产许可制度、向住户披露信息义务、建立准备金及提取一定比例入住费存入第三方账户等财会责任、示范合同条款、住户权利保护等。这些制度对于我国立法者就养老地产运营风险规制出台法律法规具有借鉴意义。

虽然我国尚未出台养老地产运营风险规制法律法规,但是市场带来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如何提高抗风险的能力是每个投资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美国的CCRCs发展时间长,运营风险防范体制较为成熟,笔者将结合美国CCRCs运营风险防范体制,为我国保险公司投资的养老地产控制运营风险提供若干法律建议:

1、如上所述,笔者认为,CCRCs普遍采用的入住费型运营模式较有优势,这种模式下住户缴纳的入住费、月费对于养老地产的良性运营至关重要。保险公司投资的养老地产需全面考量占有率、死亡率、发病率及医疗照护费用等因素,通过精算评估养老社区的长期经济状况和持续运营能力,以确定合理的入住费、月费。为了避免风险发生后产生纠纷,双方签订的合同应明确约定合理的入住费返还时间,以及在特殊情况下调整月费的可能性。

2、美国多数州的规定均要求CCRCs建立准备金制度,以保证其提供服务的能力。例如:宾夕法尼亚州即规定CCRCs的准备金不得低于未来12个月内到期的抵押贷款本息或者10%的年度运营资金。虽然我国对于养老地产建立准备金制度尚无任何规定,但是,为了增强抗风险能力,维持养老地产的良性运营,笔者建议,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宜建立准备金制度,准备金额度可根据一定期限内的运营成本确定。

3、由于住户在CCRCs的居住时间较长,有可能出现无力支付月费、医疗照护费等费用的情况,很多CCRCs为符合经济救助的住户提供资助或者慈善照护。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可建立住户无力支付费用的慈善救助机制,从收入中提取一部分慈善救助基金,这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当然,保险公司投资的养老地产在住户入住前需全面审查及预测住户的经济状况,通过与住户签订的协议或者公开的制度明确约定向住户提供慈善救助的条件及范围,并争取政府提供的补贴,以避免过重的慈善救助给养老地产的正常运营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篇: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

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

中国的城镇化浪潮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对于保险业,特别是保险资金运用而言,城镇化大潮中充满了各种需求和众多机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是摆在保险资金当家人面前的一道大题目。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立群向记者表示:“城镇化会对整个保险业带来积极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保险资金的运用,为城镇公共产品的建设提供长期性的融资支持。”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城镇化为保险业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除了有效提高居民对保险保障的需求水平、拉动保险业务快速增长之外,通过投资于城镇化建设项目,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持续低增长的困境有可能得以改善。特别是金融市场进入“大资管”时代以来,保险资金正逐步放开手脚,不仅在积极进军地产行业,同时也纷纷向债权计划、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矿业等投资领域进军。

助力城镇化正是时机

其实从历史上看,保险资金与城镇化的渊源之深恐怕超出很多人的想象。早在1680年,英美第一家保险企业诞生之时,其资金就是全额用于伦敦的城镇化建设。可见,保险资金与城镇化或房地产业“门当户对”不是什么新发现,3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并被多次运用了。

在国内,自从太平资产管理公司推出了酝酿已久的“太平资产-苏州工业园区镇一体化项目债权投资计划”之后,总部设在上海的其他几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都在各地密集调研,准备推出与城镇化建设相关的债权项目。几乎与此同步,中国保监会大力推出一系列投资新政,放宽了保险公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不动产的各项要求,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城镇化建设过程对保险资金的需求。西南证券(600369)保险行业分析师认为,保险资金在2012年累计发行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规模持续增加,仅基础设施和不动产两项,就能为城镇化建设提供约1.2万亿元的资金。

太平资产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保监会规定,在保险机构发起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中,其自身认购额度不能超过该计划的50%。因此,“太平资产-苏州工业园区镇一体化项目债权投资计划”除自身认购外,行业内外的一些金融机构也都参与进来,目前已超额认购。

据介绍,太平资产这一债权计划规模为11亿元,通过债权形式融资给苏州工业园区地产经营管理公司,用于投资苏州工业园金鸡湖景区城乡接合部区域的道路维修管理、管线铺设、河流清淤等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同时采用银行借款的担保方式预防风险,以苏州工业园区政府财政收入作为还款来源。

数据显示,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80%-90%,而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51%。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是节能、绿色环保、低碳,其中可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大。此外,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别大,东部城镇化率60%,中西部连50%都不到,机构的投资空间也很大。

有关金融机构专家认为,太平资产的债权项目以苏州工业园区的财政收入作为还款来源,收益率有望达到6%-7%。除了债权计划,保险资金也同样热衷于通过专门的信托计划投资到地方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这些投资的收益率可能达到8%-9%。

采访中,多家保险公司的高管向记者明确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国家政策明确,从而推动保险资金在投资方向上倾向于城镇化建设项目。一方面,保险资金在瞄准城镇化中的投资商机和市场空间;另一方面,项目的地方政府背景、地方政府的投资环境也成为保险资金最终决定投资的关键指标。

投资养老地产

在谈到保险资金为城镇公共产品的建设提供长期融资支持的时候,周立群特别提出,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老龄化方面,保险资金也能够提供很大的支持。这一点与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不谋而合,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绝不在少数。

近期,“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生活体验馆揭幕。记者了解到,这是由保险企业投资管理的第一家养老社区,以此为序幕,泰康之家将建成国内第一个大规模、国际一流标准的持续关爱养老社区。

陈东升告诉记者:“保监会对保险资金进行投资有比例要求,我们这样的项目大致在10%左右。经过调研,我们计划将这个投资额用来投资养老社区,目前泰康的总资产大约是5000亿元,以后还会增长,所以700亿元的投资额一定是符合监管要求的,也一定是在偿付能力范围之内的。”

陈东升以“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项目为例算了一笔账:“从拿地到房子盖起来,需要5年的时间,这个阶段投资的30亿-50亿元无法产生收益。然后下一步是客户入住,当入住率达到70%左右的时候,将实现盈亏平衡,这大致需要3年的时间。当入住率达到95%的时候,这个养老社区的项目才能称得上成功。但另外还需要算上25年的折旧,这样前后算下来,一个养老社区的项目需要30年-40年的长周期才有可能成功,而且这还不包括前期的筹划。”他补充说:“从泰康诞生养老社区的创意到现在,已经走了7年的时间。而在泰康养老战略版图中,北京是第一步,上海、广州的布局也已全面启动。未来,我们将在全国各个地方建起来10到15所养老社区,形成超过5万户的连锁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保险公司开发养老地产主要选择“持有”作为其经营模式,即在养老社区建成后,其住宅不予出售,仅用于长期经营。在“泰康之家·燕园”,陈东升告诉记者,泰康看好险资投资城镇化,愿意长期持有养老地产,即“只出租不出售”。

而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于社区的入住费与配套的物业管理服务,例如,医疗、娱乐和护理服务等一系列费用。这种“持有”的经营模式可以有效地将寿险产业链拉长,并且能很好地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产品连接起来。

“为什么一定要卖出去?我觉得没有必要,我看好这个项目出租的稳定收益,那么就长期持有它。”陈东升相信,养老社区稳定的出租率能够带来相对稳定的回报率,可以满足保险资金安全性、长期性、稳定性、流动性的需求。

除泰康之外,中国太平先后与广西、山东、成都和青岛等地方政府签约,内容均提到养老社区建设。中国人寿(601628)与中冶置业合作,在河北廊坊开发首个养老养生基地——国寿(廊坊)生态健康城,总投资约100亿元;中国平安(601318)启动了投资170亿元的“桐乡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同时还计划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海南岛开发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合众人寿在养老地产领域投资80亿元打造“合众健康社区”后,又在地产领域投下223.7亿元,其中大部分为养老地产。

投资收益有望提升

城镇化过程中,投资必然大幅上升。在采访中,人保资产董事长吴焰向记者表示,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比如,城镇化的综合承载能力不足、城乡二元结构差距拉大、社保体系碎片化以及公共服务的城乡差异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的行政手段,还需要通过机制和制度创新,作为长周期运作的保险资金,正好是高效的市场化辅助机制之一,可弥补城镇化过程中的资金缺口。

去年,保监会发布多项投资新政,按照投资新政的规定,保险公司投资非自用性不动产、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及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账面余额不高于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投资同一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或不动产投资计划的账面余额,不高于发行规模的50%,投资其他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的账面余额,不高于发行规模的20%,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及其保险子公司投资同一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或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发行规模的60%。

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同时还为保险资金提供了稳定的配置标的。在美国城市化建设加速的过程中,其债券市场得以迅猛发展,保险资产配置也从之前的以国债为主逐步转为以企业债券为主。并且,随着城镇化不断向纵深推进,集体土地流转或征用后,不动产等更多要素资源的增值,将有利于提升保险资金投资收益。

在中国,中资保险公司基本都是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债券参与城镇化,随后保险资金逐步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2007年,中国平安牵头保险团队以股权投资计划的方式投资京沪高速铁路项目。2011年,中国太保(601601)等7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债权投资方式参与北京“蓝德计划”保障房项目。

统计显示,2012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6.85万亿元,其中在23个省市投资基础设施3240亿元。投资新政下发后,越来越多的保险资金开始更多地关注城镇化建设项目投资。华创证券研究报告显示,随着投资新政改革开启以及国家多项基础投资加码,保险资金新增债权投资计划资金约500亿元,广泛涵盖公路、铁路、核电、风电、火电、水电、水利、煤炭等重大民生行业。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人寿总裁杨超在今年两会提案中所言,建议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出台相应政策,大力支持有实力的商业保险企业投资城镇化重点建设项目,允许保险企业根据保险资金特点,创新股权投资产品,发展夹层基金和FOFs(基金的基金)等,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水平。

热潮下的冷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在城镇化炙手可热、保险资金怀着高度热情积极参与其中之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徐高林发出了冷静的声音。

徐高林向记者分析,应该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房地产投资泡沫有所警惕。他说:“我们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房地产的估值和股票一样很容易透支未来。房地产市场中确实有无数的造富神话,但投机性的暴富不是保险公司的追求。土地是稀缺资源,终将升值,这固然没错,但房地产熊市持续20年以上也不罕见。今天或者若干年后重新泛起的房地产泡沫是否就比当年低,或者保险投资者追涨杀跌的本领就高强到可以战胜市场,这些都是不可预知的!”

从国外的情况看,保险资金投在不动产行业的结果并不是很令人满意。在英美等国的历史上,开始,各国政府担心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控制房地产业,因而限制各种机构持有房地产的比例;后来,保险资金在房地产行业的投资亏损和管理乱象,又使得保险监管者和保险公司自身产生恐惧。总之,直到今天,美国很多州的法律都对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规定了诸多限制,而且保险公司的平均投资比例大大低于法定上限。在美国建国之

初,投机者对首都华盛顿周边土地的估值到200多年后的今天也没有达到;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同样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在我国,1993年前后,保险资金在房地产投资上也出现过令人记忆深刻的教训。

徐高林指出,城镇化投资过程中所涉及的交易复杂性“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技术防范措施”。不动产作为一种非标准化的交易工具,交易条款设计和执行本身都充满了操作风险。除了警惕交易对手的风险外,公司内控风险也是不容忽视。保险业在股票交易中已经出现了一些违规行为,透明度更低的城镇化投资更需要引以为戒。

杨超同样直言提醒:“城镇化建设的投资规模和工期长度远在这两年投资保障房之上,但吸引保险资金参与城镇化建设一定要吸取保障房投资经验,顶层设计应当更加周详。”杨超表示:“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两年参与保障房投资的项目屈指可数,其原因一是在于我们参与惠民工程的投资指引细则迟迟未出;二是因为盈利模式不清晰、投资回报不可控。”

杨超认为,惠民工程通常有政府担保,地价有优惠政策,是非常好的投资项目。即便是薄利,保险资金也愿意进入,但问题是现在没有完备的规划,看不到长期的盈利点。监管层在关于城镇化的顶层设计中,应该把总体规划、实施步骤、退出机制等问题都考虑到,对保险等社会资金进入形成一套清晰完备的方案,这样才能顺利引导和调配社会资源。

以保障房建设为例,在其财政前期投入后,后续的医疗、教育、物业等配套设施投入也相继带来新的财政压力和投资风险,都需要决策部门通过顶层设计来提早规划、合理规避。

另外,此前保险公司参与保障房投资,多以债权计划为主,其募集成本较高且投资收益不明确,若将其换成股权投资方式,地方政府将产权转让给投资方,长远投资的回报是可预见的。您是否还在被保险理解难、信任难、理赔难的“三难”问题所困扰,放心保平台,打通线上线下沟通环节,有效解决“三难”,开辟保险购买新模式。

第三篇:旅游地产的4种运营模式分析

旅游地产项目所涉足的产品的多样性,业态的复杂化,经营的专业度已超乎想象。旅游地产发展商正面临一个专业化的时代,投资开发的行为向专业化、集约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为了区分不同类型项目的经营模式的异同,我们按照项目的产权属性、经营要求、收益情况等指标,把旅游地产界定为旅游资源型地产、商务度假地产、休闲度假地产、旅游住宅地产四大基本形态。山合水易为您解读基于旅游地产四种基本形态不同属性探寻市场上成功的运营模式。

1、旅游资源型地产:开发持有模式

旅游地产:“核心是旅游,地产仅是配套”,旅游景点地产是旅游的核心,旅游景区地产是项目附加值提升的关键,项目未来盈利多寡完全取决于地产项目附加值提升的空间大小。目前市场有些短视开发商无视旅游地产的旅游特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纷纷在旅游尚未成气候前,盲目开建产权式酒店或别墅物业。基于旅游景区地产占据项目核心资源、前期投资大、附加值高、长期收益等战略地位,故采取开发持有运营模式。开发持有运营模式,是指项目发展商长期持有旅游景区地产中长期经营性物业,通过稳定经营保证项目健康发展,提升项目的地块客户群对项目的项目认知度、忠诚度、美誉度。而项目不再完全依赖物业销售带来的现金流,持有型物业能够为企业带来长久的投资收益。

此模式下,开发商与旅游资源所有权者签订30年的经营运作权,在期限内开发商负责地产产品的建设、景区建设与运营。对于旅游地产的成长空间及回报,地产企业的目标很明确,即做长期投资打算。随着经营周期的拉长,除旅游资源获得可观的收益外,依托旅游的地产项目也会提升盈利空间,同时把旅游地产定

位为5-10年后的营利产品。

2、商务度假地产:开发持有自营&开发持有他营

商务度假地产属性与城市商业地产本质相同,均为服务配套项目,但商务度假地产又有其发展的个性,故在运营模式是会有一些差异。相比于城市商业地产,旅游商务度假地产更注重对项目商业形态和商业主题特色的提升,注重商务高端品质的提高。同时商务度假地产在商业环境的培育、服务定位档次跨度、服务业态的复杂性和子项目经营的技术性都提出了较高的难度。

商务度假地产在运营模式的选择是,保证物业持有达到一定的比例,能对项目业态、业种调整升级握有主动权,保证项目的品质。在产权保证的基础上可分卖分租,自营与商家连营等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实际运作过程中,租金杠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租金的变动和优惠政策来培育商业环境、吸引特色商户、调整项目业态、营造项目主体特色。

3、休闲度假地产:开发销售度假权益模式

休闲度假地产,以度假为核心融合地产和旅游综合性项目,为游客或度假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旅游休闲度假居住的各种度假型建筑物及关联空间,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有旅游宾馆、度假村、产权酒店以及用于分时度假的时权酒店。

国内最早的旅游度假地产出现在海南,当时因为一些在房地产泡沫中被套牢,而导入产权酒店、酒店式公寓成为概念,由于导入纯概念项目,在运营实施上缺乏具体措施,故承诺的回报收益的项目很少,使得开发商和投资者之间纠纷

不断。随着中国度假地产交流平台及代理服务机构的出现,已经有国外度假交换服务商进入中国市场,出现了开发销售度假权益模式。

此模式下开发商根据先期通过对项目整体的商业计划,完成项目开发建设,分割产权或权益,进行销售回笼项目建设投资,通过第三方交换系统交换平台,为客户提供灵活的物业与时间组合。基于交换系统,度假时段可以以每晚为单位进行,任何时间,住多久,去哪里度假以及哪种房型,都可以依据不同需求灵活选择,同时还可以通过全球网络预订其他形式的旅游服务项目,包括飞机、游艇、酒店住宿和汽车租赁。此模式下项目投资回报可达到25%。同时发展商可通过功能配套服务项目经营获取长期经营收益。因此总体而言,度假权益模式可以为物业带来较大的盈利空间。

4、旅游住宅地产:开发销售产权模式

区域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将会带动区域商气提升及基础配套的完善,必将带动人口的大量导入,借助旅游的环境、生态、配套服务等方面优势,定居、养老等居住需求产生,第一居所购房消费需求市场特征明显,旅游住宅地产项目出现。旅游住宅地产项目开发运营与城市居住地产开发模式别无差异。通过简单开发销售产权模式完成项目收益,只需在项目产品规划设计时摸清目标客群消费喜好及旅游地特殊区位属性即可。产品品质、产品定位、项目配套是此类项目的关键。

第四篇:国内养老地产六大运营模式及代表企业

国内养老地产六大运营模式及代表企业

核心提示:目前我国养老地产主要有六大经营模式,分别是本地出售型社区模式、异地出售型社区模式、租售组合型综合社区模式、养老房产金融组合型社区模式、会籍制社区模式、床位出租型养老机构模式。

根据养老方式和盈利方式两个维度,我们将国内的养老地产模式归纳为以下六大主要经营模式。

模式一:本地出售型社区模式

该种模式以老年住宅为整个项目主题和亮点,以面向市场出售的住宅产品为主,注重社区环境的打造和养老配套设置的完善。这种模式的盈利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来源于住宅出售,有极少部分来源于配套产品的经营。而随着养老地产的发展,本地出售型社区模式的养老地产投资收益水平也在不断接近房地产平均投资收益水平。

相对于其他模式而言,本地出售型社区模式的养老地产资金回笼快速,能够有效提高资金周转率,从而实现滚动开发。但不可避免的,这种模式也存在一点缺点,如进行这种模式的养老地产开发,必须获得土地使用权,因而享受政府土地优惠政策的可能性很小,同时不能得到养老地产升值的部分和通过养老地产及配套设施运营获得的长期稳定收益。

要成功打造这种模式的养老地产,复合的产品形式、完善的养老配套和

优美的景观环境必不可少。在复合产品形式方面,通常要打造满足养老及准养老一族、准养老子女等不同客群的产品,甚至是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不同定位、不同档次的产品,从普通的多层住宅产品到高端的独栋别墅、联排别墅、四合院等。

(代表企业:北京东方太阳城)

模式二:异地出售型社区模式

该种模式是养老养生与度假旅游的完美嫁接,是异地养老方式催生出的一种养老住宅产品,一般位于环境和自然资源优良的旅游胜地,利用自然资源,与养老住宅和设施进行融合,以住宅产品出售盈利。由于其特有的资源环境条件,这种模式难以普遍模仿复制。

这种模式形成原因是利用移入地和移出地不同地域的房价、生活成本的巨大差异和气候、环境自然养老资源的巨大差异,从而满足老年人追求高品质退休生活的养老需求。

与本地出售型社区模式相似,这种模式同样具有资金回笼快、经营风险小的优点,但同时又具有其他模式不能比拟的地理优势、价格优势和环境优势。由于地域限制,这种模式在具有自然资源及旅游资源优势、环境优良的城市更容易获得成功。

(代表城市:三亚、海口、大连、青岛等城市)

模式三:租售组合型综合社区模式

该种模式通过养老住宅销售与养老公寓出租及养老配套设施持有运营相结合,实现土地效益和养老产业均衡发展的目的。项目中的养老公寓及配套设施由开发商运营或由专业的运营机构负责。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全部出售对养老产业发展不利的问题,还解决了全持有经营资金占压大、市场难以消化的问题。

这种模式通常构建了“住宅销售+养老公寓出租+养老配套持有经营”的综合性的项目盈利体系。通过住宅销售获得一次性投资收益,而通过养老公寓出租和配套持有经营获得了长期稳定的收益。而收益的比例则因项目定位中产品配比不同而不同,一般销售与持有部分比例为8∶2。

租售组合型综合社区模式的最大优点,不仅是资金回笼较快,收益多元化,关键是在土地方面可采取灵活策略,在用地性质上,可以是居住用地、医疗用地、商业用地、公建用地等多种用地性质搭配的综合性开发。相对而言,其最大的缺点是资金投入较大,总成本投入比单纯的住宅开发高得多,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持有部分后期需要持续的经营管理和投入,投资回收期较长,通常在15~20年。

(代表企业:北京太阳城)

模式四:养老房产金融组合型社区模式

该种模式尝试运用各种金融组合手段,促进养老社区产品的租售,为企

业发展融资,但多数金融创新手段还处在尝试阶段。目前,国内出现的金融组合型社区模式的产品主要有以房养老、押金或养老金返还和绑定养老保险3种。

(代表企业:泰康之家养老社区)

模式五:会籍制社区模式

该种模式通过打造医疗保健社区,全部持有运营,采取会员制管理模式,出售长、短租会员卡。同时,对自理、半自理、非自理客户区别对待,收取不同租金,收费水平比福利型养老机构的收费水平高。通常销售的会籍,对年龄有一定限制,主要针对对保健养生格外关注及身体健康欠佳的老年人。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目标客户入住的门槛。在消费理念相对先进和经济条件相对雄厚的城市,这种模式或能赢得市场的部分认同,但整体而言较难被大部分老年群体认可。

这种模式的盈利以房屋出租收益为主,配套产品经营收益为辅。在土地性质上,项目用地一般为非居住用地,且土地通过划拨、协议等方式取得,价格较低。而在运营上,将实行医疗看护服务的老年公寓实行会员制入住,通过会员费+管理费获得长期稳定收益,同时依托休闲配套提供养生度假体验。

因而,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通过使用配套用地、行政划拨用地等灵活的手段获取土地,用地性质也可以是公建用地、医疗用地等低成本土地,同时结合医疗、养护等多种服务来实现长期稳定收入。而该种模式最大的缺点是全部持有经营导致资金占用量大、投资回收期长。同时,服务完善的市场化养老社区收费高昂,从而使得高入住率较难达到,有一定的市场经营风险。

(代表企业:上海亲和源)

模式六:床位出租型养老机构模式

该种模式根据投资主体,有公办、民办、公办民营、公助民办等多种经营模式,以床位出租为主要盈利模式。

目前而言,公办养老机构收费较低、补贴多,严重供不应求,但体制机制不活、服务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低。民办养老机构数量较少,缺乏政策扶持,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发展不平衡,只有少数高端民办养老机构经营状况较好,而中低端民办养老机构盈利性则较差。可谓是,公办入院难、民办生存难。

整体而言,因养老机构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能够盈利的非常少。而从目前国内的养老机构来看,具有以下特点的养老机构盈利相对较好。

从收入阶层来看,定位高收入保障对象的养老机构比定位中低收入保障对象的盈利好;从客群定位来看,主要服务于高龄、生活难以自理者的康复医疗项目的养老机构比主要服务于较年轻健康者的基本生活项目的盈利好;从区位条件来看,选择在交通便利、人气旺盛、公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地方的养老机构比选择在边远乡村、人员稀少、基础设施缺乏、嘈杂喧闹的地方盈利好;从规模来看,床位较多、面积较大、投资较多、规模较大的小规模养老机构盈利好。

本文转自:房地产经理人联盟

第五篇:运营模式分析

运营模式分析

上品折扣网运营模式:

上品折扣网是在2009年成功上线的,它是在上品商业取得一定成绩,得到消费大众的认可后,为方便不在北京的消费者购买而成立的。上品折扣网运营最大的一个特点是网络与实体店同步运营,上品网的所有商品都是上品实体店的商品。而这种运营模式成功运行归功于上品商业成功应用PDA单件商品管理的精细管理模式。

其次上品网运营模式(也是上品折扣实店运营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其商品上。与其他折扣店对过季商品进行折扣销售不同,上品对当季的商品进行折扣销售,而且上品里销售的商品既能做到“上品”又可以做到“折扣”。可上品商业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入驻上品折扣的都是一些像NIKE、阿迪达斯、李宁、探路者、匡威这样的品牌,一般的折扣在5-6折左右,其对于比较追求品牌的年青人而言比较具有吸引力,因为具备比价优势,同样的品牌在百货店或者专卖店都差不多是原价销售。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就在于,品牌商在过季以后要清理库存,需要和上品这样的渠道合作,这是基础;然后上品是零入场费,不收取任何费用,只收取最终销售的返点。

上品折扣与百货公司在实际的运营上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百货公司都是一个品牌有一个固定的铺面,而上品折扣最初与品牌商签合约都没有规定铺面的大小,而是根据实际销售的情况来进行调整,比如要进行一个主题营销,一夜之间就可以将这个主题的商品销售面积扩张到很大,而在一般的百货店受到各个店铺划地为限的限制,并不能进行同样的操作。

另外,在上品折扣没有名目繁多的进厂费、过节费、促销费等等,其统一卖场、统一货架,使供应商节省了装修费,减轻了品牌供应商的压力,另外,在各商场普遍压后结款期的大环境下,上品折扣却进行一月一结款或两星期一结款,使供应商的资金周转也大大加快。

上品从品牌供应商的利益考虑,对品牌供应商提供的这些优惠策略。相对于其它的百货商场,品牌供应商更愿意将自己的“上品”拿到上品商业进行“折扣”销售。

下载保险资金投资运营养老地产模式之法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险资金投资运营养老地产模式之法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2022年中国养老地产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2017-2022年中国养老地产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 第一章 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养老地产行业相关概......

    中国养老地产现状分析

    中国养老地产现状分析日前保监会发布的指导意见称,7月1日起,未来两年,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将正式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至此“以房养老”商业保险正式开闸。对......

    保险基金投资养老地产的现状分析范文大全

    保险基金投资养老地产的现状分析从网友算账养老要花300万元,到人社部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政策,“养老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中国老年化进程的加快,截至2015年,......

    养老地产市场调研预测及投资咨询分析(合集五篇)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养老地产是养老产业的模式之一,是老龄化时代到来形成的特有概念,是市场机制下养老制度创新的结晶。对于养老地产的概念,目前业内并未形成共识,......

    快递运营模式分析

    中国快递运营模式分析 一、中国电商快递的深度外包模式 以 FedEx、UPS、DHL、TNT 为代表的快递海外快递巨头,最大的特点是直营,即整个网络从总部到末端全部自行建设,包括人员......

    联合运营模式分析

    ,“分区代理运营机制”使用了IP收费方式,并且对各地区的游戏卡充值做了严格的服务器限制,避免串货这一渠道销售中的难题,保证了各代理商各自之间的利益不受侵害 总之,在分区运营......

    万达地产商业运营模式(5篇范文)

    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商业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已在全国开业72座万达广场,持有物业面积1373万平方米,规模全球第二,计划到2014年开业110座万达广场,持有物业面积2300万......

    【郑州】养老地产最新政策分析、开发运营模式及案例解析实战研修班(5月17)

    【郑州】养老地产最新政策分析、开发运营模式及案例解析实战研修班(5月17) 【课程说明】 主办:中房商学院中房博越地产机构  时间:2014年5月17-18日  地点:郑州 【课程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