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小学生减负政策失灵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
摘 要:随着小学生压力不断增加,社会上“吊瓶班”、“输液教室”等现象的大量涌现,教育部在2013年8月22日拟定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公开征求群众意见。但是减负政策并没有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文就政策失灵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并且认为政策制定应该循序渐进,中国人才选拔模式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同时幼、小、中、高等教育的教学压力应更加均衡化,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减负政策;竞争
一、政策的提出背景及实施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已经从小学阶段开始出现,近两年来,小学生平均睡眠时间有所增长,但是仍然出现了小学生深夜写作业猝死课堂,小学生自拟“想得美”课程表,留告别信出走,喝墨水缓解压力等新闻。可见目前小学生减负政策出现了失灵现象,政策制定实施过程存在一定的弊端。
对于减负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肖建彬认为减负即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刘合荣认为学业负担是指当代中小学生在学校里承担的学习任务、履行的学生职责和由于学业、生存及发展竞争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同时也包括其所付出的身心发展代价。现阶段,小学生负担过重一般表现在校内学习竞争激烈、课后作业量过大、校外培训过多、自由支配时间较少等几个方面。
二、减负政策失灵的原因分析
(1)社会竞争给小学生带来的压力与减负后的培养效果不对等
小学生压力主要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目前,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父母的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家庭的核心问题,相应的,父母长辈之间越来越多的关心小学生的学业状况,并进行比较,这无疑会增加小学生的负担。社会升学压力是最主要的压力来源,以学业成绩优劣来作为录取标准。
小学生减负政策实行阳光入学、均衡编班,而在教育资源分批极度不均匀的情况下只会造成贫富状况决定教育状况的恶劣后果,学区房的出现使得家庭环境优越的孩子能够有机会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零起点”教学政策要求不得拔高教学,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大班教学使得学生人数增多,学生差异较大.(2)人才评价和选拔模式没有达成一致
小学生评价要求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至于当今社会上对小学生兴趣特长培养的需要不断增加。特别是城市中的孩子,除了日常校内学习,一般都会参加一到两门兴趣培训班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加社会竞争力。
然而从初中开始,人才衡量标准相对单一,初中录取考试只是以单次的招生考试成绩作为标准,竞赛成为了进入名校的通行证,而竞赛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是不能实现的,甚至有学校明文规定学校不开设竞赛培训,这毫无疑问是自相矛盾的。
(3)中国教育连贯性的欠缺与不平衡性
这里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中小学阶段的压力与大学阶段的压力分配不均。相比之下,大学生的压力主要集中在就业压力方面,课程压力和学业压力相对较轻,大学生堕落颓废的现象比比皆是。大部分的时间都集中在了休息上,沉迷于电脑游戏、电视剧,以致发生了大学生猝死网吧,结交不良网友等一系列的悲剧。
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四门课,头两年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学生能在两三年内修完32门课,达到要求。
(4)家长追风校外培训的盲目性
不少家长抱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孩子送进培训班,而往往都是浅尝辄止,多而不精,揠苗助长,盲目跟风,看到别人学什么自己的孩子就学什么,完全没有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给孩子造成了额外的负担。或者孩子压根就不感兴趣的项目强迫孩子进行学习,势必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减负政策指定和实施的改进对策
(2)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循序渐进
在深化教育改革方面,按照方向要准、步子要稳、信心要足的原则,循序渐进,试点先行。在所有的制度领域尽可能早地开始推进改革 ;但不要指望任何一项改革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也不要指望所有政策实现能一步到位。在体制转轨的任何一个阶段,改革者都必须防止不协调的发生,并努力避免“瓶颈”和“过激”,以达到最大可能的协调,这将最小化体制转轨所需的总时间。
(3)人才评价和选拔模式的改革
人才评价要向综合性方向发展,不以分数来作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当然这也要转变中国人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是人们懂得任何一项技能技术都是可以谋生的手段,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4)家长校外教育投资的选择性
有教育专家指出,目前很多家长给孩子报辅导班、提高班只是出于盲目从众心理,其实相当一部分并不适合孩子。有些补习班就是提前给孩子灌输课堂上还未讲到的知识,虽然孩子因提前学习,成绩略有提高,但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的补习班给孩子做超出教学大纲的训练题,会让孩子混淆了当前所学知识,适得其反。家长必须提高甄别性和选择能力,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少而精而非多而杂,培养孩子一到两项专长。
第二篇: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
许多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后,计算的正确率大大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大量的错例分析后可知,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其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由于写字了草,结果是0、6不分,1、7互变,4、9混同等。由于学习用品不齐,一些学生连像样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没有,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 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由于铅笔太粗或太细,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而出错。计算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有算草,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而 直接写在桌面上,垫板上,甚至手心手背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上的经常出错。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内控心理素质。其中一些学生学习过于自信,计算后从不检验;而有一些学 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验;更有一些学生知道自己无把握全部正确,就依赖于家长代为检验,或 等教师批改后,有错再检查订正。由于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心态,许多学生就养成了计算后不检验的坏习惯。
1.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学生对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了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我在测验后的试卷 分析中,要学生做下面二件事:(1)统计由于计算错误而失的分数。(2)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通 过统计及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学生发现几乎都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了草,不检验等 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我还把一些计算正确率一直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草稿本、试卷给同学们传阅,并让他 们介绍学习经验,使一些计算正确率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震动,改变了认为“粗心”是出错主要原因的错误看 法,产生了想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2.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操作过程
有了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只能说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提高正确率的方法。计 算时合理的操作过程就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方法之一,如错误率最高的四则混合运算,就应使学生掌握如下操 作程序。
为了使学生能记住操作程序,我还用顺口溜的形式使学生琅琅上口:
四则计算讲认真,数字符号不抄错,先审题后再运算,顺序规则不搞错。
法则定律用正确,步步检验不放松,正确结果从何来,良好习惯是保证。
上述操作过程先让学生知道,再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能自觉地执行。在训练过程中节奏不能太快,练习量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按上述操作过程进行运算,并能体验到其优越性,增强学习信心。
3.教会学生写算草
在进行四则运算中,我强调口算与笔算的合理把握,要求学生口算必须在已学的口算范围内进行。为此在 刚开始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求学生把竖式就写在作业的递等式下面,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哪些计算写竖式,从而可有效地进行指导。而对学生来讲,由于横式、竖式都成为作业要求,认真程度大大提高。一个阶段后,学生就能把握口笔算的选择,而且竖式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在学生开始使用草稿本写算草时,我们把“算草本”改名为“竖式计算本”,并提出立竖式的要求(如数 位必须对齐,字迹必须清楚),定期对竖式本进行检查,而且也作出成绩评定。为了提高竖式本的计算质量,还可要求把本子横着立竖式,即本子上的横线成了竖线,便于学生计算时数位对齐,以促使学生形成竖式计算 中数位上下对齐的习惯。在测验考试时,不仅对试卷进行评分,而且对草稿也作出评分,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
4.改革批改方法
在作业量上,布置时要少而精,但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批改时除了前面提到的对算草也进行批改外,我还作了如下一些改革措施。批改时先看该生作业是否全部正确,如全部正确,则即作出评定。如发现有错,则暂不批改,并发还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订正后再交教师批改。如订正后全部正确,则教师依 然作出全部正确的评定。这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引以为戒,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 责的学习精神。由于订正后还能得“优等”,因此学生不是把检查订正作为一种负担,反而很愿意去做。为了 使学生交的作业能不通过订正而全部正确,我还对这样的学生给予另外的奖励,如发给红五星,当拿到一定数 量的红五星后,可换一封教师给家长的表扬信。
由此可见,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一是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二是要教会学生一些使计算正确有效 的方法。三是要积极地教育与鼓励。如若采用罚做或大量练习的消极措施,只能是适得其反,越罚越练错误越 多,而真正好的习惯并不能形成,甚至学生会产生
看到计算就怕的不良心理反应。而采用上述一系列对策后,广大学生心理上树立了定能计算正确的信心,行为上也力争计算正确,这种学习心态的形成,必能促使学生计 算正确率的提高。
第三篇: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
许多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后,计算的正确率大大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大量的错例分析后可知,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其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由于写字了草,结果是0、6不分,1、7互变,4、9混同等。由于学习用品不齐,一些学生连像样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没有,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 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由于铅笔太粗或太细,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而出错。计算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有算草,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而 直接写在桌面上,垫板上,甚至手心手背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上的经常出错。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内控心理素质。其中一些学生学习过于自信,计算后从不检验;而有一些学 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验;更有一些学生知道自己无把握全部正确,就依赖于家长代为检验,或 等教师批改后,有错再检查订正。由于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心态,许多学生就养成了计算后不检验的坏习惯。
1996年我接了一个基础较好的五年级班,对51名学生期初测验中计算错误统计如下表:
错误总次数49
不良计算习惯 抄写造成 计算方法造
造成的错误 的错误 成的错误
6 9
从上表中可清楚看出,由于计算习惯、书写习惯不良所造成的错误次数为40,占81.6%,而计算方法错误 所致的错误次数为9,仅占18.4%。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我采取了如下一些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学生对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了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我在测验后的试卷 分析中,要学生做下面二件事:(1)统计由于计算错误而失的分数。(2)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通 过统计及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学生发现几乎都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了草,不检验等 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我还把一些计算正确率一直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草稿本、试卷给同学们传阅,并让他 们介绍学习经验,使一些计算正确率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震动,改变了认为“粗心”是出错主要原因的错误看 法,产生了想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2.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操作过程
有了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只能说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提高正确率的方法。计 算时合理的操作过程就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方法之一,如错误率最高的四则混合运算,就应使学生掌握如下操 作程序。
附图{图}
为了使学生能记住操作程序,我还用顺口溜的形式使学生琅琅上口:
四则计算讲认真,数字符号不抄错,先审题后再运算,顺序规则不搞错。
法则定律用正确,步步检验不放松,正确结果从何来,良好习惯是保证。
上述操作过程先让学生知道,再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能自觉地执行。在训练过程中节奏不能太快,练习量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按上述操作过程进行运算,并能体验到其优越性,增强学习信心。
3.教会学生写算草
在进行四则运算中,我强调口算与笔算的合理把握,要求学生口算必须在已学的口算范围内进行。为此在 刚开始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求学生把竖式就写在作业的递等式下面,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哪些计算写竖式,从而可有效地进行指导。而对学生来讲,由于横式、竖式都成为作业要求,认真程度大大提高。一个阶段后,学生就能把握口笔算的选择,而且竖式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在学生开始使用草稿本写算草时,我们把“算草本”改名为“竖式计算本”,并提出立竖式的要求(如数 位必须对齐,字迹必须清楚),定期对竖式本进行检查,而且也作出成绩评定。为了提高竖式本的计算质量,还可要求把本子横着立竖式,即本子上的横线成了竖线,便于学生计算时数位对齐,以促使学生形成竖式计算 中数位上下对齐的习惯。在测验考试时,不仅对试卷进行评分,而且对草稿也作出评分,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
4.改革批改方法
在作业量上,布置时要少而精,但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批改时除了前面提到的对算草也进行批改外,我还作了如下一些改革措施。批改时先看该生作业是否全部正确,如全部正确,则即作出评定。如发现有错,则暂不批改,并发还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订正后再交教师批改。如订正后全部正确,则教师依 然作出全部正确的评定。这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引以为戒,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 责的学习精神。由于订正后还能得“优等”,因此学生不是把检查订正作为一种负担,反而很愿意去做。为了 使学生交的作业能不通过订正而全部正确,我还对这样的学生给予另外的奖励,如发给红五星,当拿到一定数 量的红五星后,可换一封教师给家长的表扬信。
上述教学对策,1995年我在一个基础较差的五年级班进行试验,取得较明显的效果,正确率从75%上升到 毕业时的97%。
1996年我接了一个五年级班,我又进行了重复实验。把班级51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A组),从中选出计算 错误较严重的12 人作为实验小样本(B组)。实验情况如下表。
计算正确率统计表
A组 B组 相差百分率 期初 88.6% 71.8% 16.8% 期中 96.7% 92.3% 4.3% 期末 97.5% 96.8% 1.3%
第四篇: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
胡本炎,华东师大附小
许多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后,计算的正确率大大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大量的错例分析后可知,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其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由于写字了草,结果是0、6不分,1、7互变,4、9混同等。由于学习用品不齐,一些学生连像样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没有,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 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由于铅笔太粗或太细,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而出错。计算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有算草,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而 直接写在桌面上,垫板上,甚至手心手背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上的经常出错。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内控心理素质。其中一些学生学习过于自信,计算后从不检验;而有一些学 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验;更有一些学生知道自己无把握全部正确,就依赖于家长代为检验,或 等教师批改后,有错再检查订正。由于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心态,许多学生就养成了计算后不检验的坏习惯。
1996年我接了一个基础较好的五年级班,对51名学生期初测验中计算错误统计如下表:
错误总次数49
不良计算习惯 抄写造成 计算方法造
造成的错误 的错误 成的错误
6 9
从上表中可清楚看出,由于计算习惯、书写习惯不良所造成的错误次数为40,占81.6%,而计算方法错误 所致的错误次数为9,仅占18.4%。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我采取了如下一些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学生对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了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我在测验后的试卷 分析中,要学生做下面二件事:(1)统计由于计算错误而失的分数。(2)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通 过统计及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学生发现几乎都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了草,不检验等 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我还把一些计算正确率一直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草稿本、试卷给同学们传阅,并让他 们介绍学习经验,使一些计算正确率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震动,改变了认为“粗心”是出错主要原因的错误看 法,产生了想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2.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操作过程
有了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只能说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提高正确率的方法。计 算时合理的操作过程就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方法之一,如错误率最高的四则混合运算,就应使学生掌握如下操 作程序。附图{图} 为了使学生能记住操作程序,我还用顺口溜的形式使学生琅琅上口:
四则计算讲认真,数字符号不抄错,先审题后再运算,顺序规则不搞错。
法则定律用正确,步步检验不放松,正确结果从何来,良好习惯是保证。
上述操作过程先让学生知道,再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能自觉地执行。在训练过程中节奏不能太快,练习量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按上述操作过程进行运算,并能体验到其优越性,增强学习信心。
3.教会学生写算草
在进行四则运算中,我强调口算与笔算的合理把握,要求学生口算必须在已学的口算范围内进行。为此在 刚开始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求学生把竖式就写在作业的递等式下面,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哪些计算写竖式,从而可有效地进行指导。而对学生来讲,由于横式、竖式都成为作业要求,认真程度大大提高。一个阶段后,学生就能把握口笔算的选择,而且竖式的质量也随之提高。在学生开始使用草稿本写算草时,我们把“算草本”改名为“竖式计算本”,并提出立竖式的要求(如数 位必须对齐,字迹必须清楚),定期对竖式本进行检查,而且也作出成绩评定。为了提高竖式本的计算质量,还可要求把本子横着立竖式,即本子上的横线成了竖线,便于学生计算时数位对齐,以促使学生形成竖式计算 中数位上下对齐的习惯。在测验考试时,不仅对试卷进行评分,而且对草稿也作出评分,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
4.改革批改方法
在作业量上,布置时要少而精,但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批改时除了前面提到的对算草也进行批改外,我还作了如下一些改革措施。批改时先看该生作业是否全部正确,如全部正确,则即作出评定。如发现有错,则暂不批改,并发还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订正后再交教师批改。如订正后全部正确,则教师依 然作出全部正确的评定。这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引以为戒,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 责的学习精神。由于订正后还能得“优等”,因此学生不是把检查订正作为一种负担,反而很愿意去做。为了 使学生交的作业能不通过订正而全部正确,我还对这样的学生给予另外的奖励,如发给红五星,当拿到一定数 量的红五星后,可换一封教师给家长的表扬信。
上述教学对策,1995年我在一个基础较差的五年级班进行试验,取得较明显的效果,正确率从75%上升到 毕业时的97%。
1996年我接了一个五年级班,我又进行了重复实验。把班级51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A组),从中选出计算 错误较严重的12 人作为实验小样本(B组)。实验情况如下表。
计算正确率统计表
A组 B组 相差百分率 期初 88.6% 71.8% 16.8% 期中 96.7% 92.3% 4.3% 期末 97.5% 96.8% 1.3%
从上表可看出:
(1)采取上述这些教学对策后,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明显提高。重视研究学生在计算中的一些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措施。
(2)当一个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后,将会产生远期效果。实验(A)组期中考正确率为96.7%,(B)组为9 2.3%,随着时间的推延,习惯越来越好,正确率也随之越来越高,到期末考正确率A组又上升1.2%,B组上升 4.5%。(3)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缩短差距、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从相差 百分率可看出,(B)组这些原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实验后其学习水平已很接近全班的学习水平。
由此可见,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一是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二是要教会学生一些使计算正确有效 的方法。三是要积极地教育与鼓励。如若采用罚做或大量练习的消极措施,只能是适得其反,越罚越练错误越 多,而真正好的习惯并不能形成,甚至学生会产生看到计算就怕的不良心理反应。而采用上述一系列对策后,广大学生心理上树立了定能计算正确的信心,行为上也力争计算正确,这种学习心态的形成,必能促使学生计 算正确率的提高。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当前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腐败问题是目前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社会污染和重大政治挑战。由于改革措施不配套、制度建设不到位,腐败现象在我国呈现出蔓延发展之势,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文将对我国腐败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出积极有效的反腐败对策,从而促进我国反腐倡廉建设。
关键词:腐败问题 腐败原因 对策
腐败问题是世界政治一直都在关注的问题。腐败对政府职能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不仅仅是政府职能严重滞后,还会是人民对政府产生不信任。由于我国的国情,经济发展过快,而其它方面未能有效的跟上经济的发展,使得很多问题都凸显出来,而腐败就是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腐败,是当今政府最大的危害。对于有效地杜绝腐败问题的发生,也是当今政府主要的一个问题。
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
(一)道德观念淡薄
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由于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观念的错位,引起道德行为的失序。这种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相当严重。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治伦理建设,就是要以德倡廉,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从而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二)权力的监督机制存在漏洞
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
(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
(四)国家福利制度未能跟上经济发展
缺乏俸禄养廉的经济条件。俸禄养廉是一个有异议的话题,但这是回避不了的。从表面上看,低工资政策好像缩短了政府官员与人民之间的距离,达到了反对特权和实现公正的目的。其实则正好相反,它反而助长了特权思想和各种不公正行为。
三、反腐败的对策
1、以制度建设打开反腐败局面
(1)匡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一是用民主和竞争原则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同时,允许同一职位有多人竞争的情形,这样一方面能使选民有自由选择候选人、表达个人意志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能扩大选人用人的视野,通过“优胜劣汰”的规律,使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建立健全公职人员的资历和绩效晋升制度。(2)完善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事实证明,如果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就极易被滥用。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没有监督的权力是产生腐败的土壤。因此,完善监督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以“权力监督权力”,规范权力的 运行和使用显得特别重要。
一是使各种监督力量达到总体协调。二是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不能把权力集中于某一部门或个人,要对权力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分解。三是尽快建立财产申报制度。财产申报制度,又叫“阳光法案”,目前已在全世界90多个国家实施,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反腐手段之一,已被各国证实是行之有效的防止腐败的制度。四是 “零容忍”的原则。对腐败实行“零容忍”。“零容忍”指不宽容任何轻微的犯罪行为。
2、以法制保障反腐
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监督是关键,法制是保障。(1)完善法律体系
坚持以法制反腐的首要前提是有法可依。因此,根据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实际,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制定出《廉政法》、《反腐败法》、《新闻法》、《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等。(2)严格执法 当前司法腐败现象正日益普通化、集团化、公开化、体系化,行政权对司法的干涉越来越严重。为使司法机关真正发挥其作用,就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机关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加大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制约,界定人大监督制约的范围,实行的严格的人大对司法人员的认知和罢免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重新构建司法辖区,建立各级财政经费保障体制以排除地方保护主义的不良影响;最终使司法公正,重新树立司法机关清正廉洁的形象。
3、加快新闻立法,充分利用网路力量
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已是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网路的广泛普及和网络在传播信息方面所具有的即时、互动、直接、廉价等特点,使得网络监督成为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新武器。应顺应时代潮流和现实需要,进一步加快和完善新闻立法,将新闻媒体监督纳入法制轨道;在坚持正确舆论的导向下,保证新闻媒体有足够的自由权和自主权,允许新闻媒体对各种行政行为、廉政行为、腐败案件进行自由、公正、客观的采访、调查、报道和评论。
腐败现象虽然被公认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毒瘤”,但与十几年前相比,公众对腐败的反应已经变得世故而冷漠,腐败在社会的无奈中被默认了。社会对腐败的侵袭表现冷漠、萎缩,反过来又怂恿了贪官们的腐败心理。必须承认,中国的反腐工作逐步在强化,乃至走向制度化、系统化。如果像一些西方学者所说,真正使腐败成为高风险的作业,胆敢以身试法的想必不会太多。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实现有罪必罚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