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生错别字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小学生错别字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近几年来课改的深入,对小学生识字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这个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过程中,一个日益凸显亟待解决的问题困扰着教师和学生——错别字随手翻开学生的作文、日记或作业,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错别字,有的情况还很严重,一句话里有时竟出现了四五个错别字。本文试图通过对现象以及原因的分析,寻求适当的解决策略,以减少小学生错别字出现的机率。
关键词:
错别字
原因
对策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识字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基于识字这样的重要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左右会正确书写,并且有一定的速度。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要求把识字和写字相结合起来。然而在这个写字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错别字现象(特别的中低年级)。错别字现象影响了小学生的书面表达、交流和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它亦使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影响。错别字的概念
错别字顾名思议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的不正确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替代应写的字。新课改为了学生的信息量加强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好多字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会写。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写错别字是一种普遍现象,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也随着增多。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一、汉字本身结构复杂
汉字本身属于表意文字,许多汉字笔画比较多,结构复杂,结构差别大,多一笔,少一笔就成了不同的字。因此汉字难记难写,跟拼音文字比较起来,汉字的出错率相当高。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同音字、形近字多,这些是汉字的特点,也是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理解字义,在某种程度上比识字更复杂。而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且课外阅读较少,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积累。因此,对字义理解含糊是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学生自身因素
1、感知因素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导致观察事物笼统不精确,辨别能力和空间方位知觉能力都较差。他们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此,学生识字写字时常常对相似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写错别字。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字形相似,只有一两笔不同:如未-末、己-已、处-外;(2)、字的笔画相同,但位置不同:如上-下、干-土、庄-压(3)、字的结构相同,但位置不同:如陪一部。
2、旧知识对新学知识的干扰
小学生学习生字时时常会将生字与以前学的字联系起来,由于以前学的字经常强化训练,已经根深蒂固,而小学生又不懂得分析比较,因此,他们常常会犯习惯性的错误,如学了“县”后再学“具”,不少同学在“具”的里面只写两横,学了“戴”、“栽”等“戈”字部的字后再学“腻”、“武”,往往有很多同学要画蛇添足,在斜勾上加上“丿”,学了“低”“底”等字后再学“纸”,下面往往要多写“﹑”。
3、注意力分散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十分有限,要让他们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写字上是很困难的,他们往往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干扰而写出错别字。可能手上在写,脑子里却在想其他的事情,所以在作业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同样的词语写两遍,往往第二遍就会和第一遍不太一样,或者部首变了,又或者少了笔画。
4、思想上不重视
不不求过程,只求结果。有些学生书写汉字时不注意笔顺的规则,只想着“依葫芦画瓢”写出这个汉字,却忽视了这个字笔顺的准确性。如此一来,学生对于这个字的强化记忆就形成了一定的困难,更加难以形成字与字间的联系,牢记字形。这种做法往往一不注意就写出错别字了。
三、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的重视程度
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句、段、篇的教学上,而忽视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有些教师不重视识字质量,求多求快,对学生出现的错别字,思想上不够重视,订正不严格,在众多的语文教学大赛中,展示的也都是阅读教学的风采,很少有识字教学的天地。其实,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如果不对汉字的音形义全面掌握,那么它就成了错别字产生的根源。中、高年级识字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只是简单读读生字,没有重视生字的字形分析与字义的理解,对易混字、易错字的辨析不够,写字的时间大都不超过5分钟,远远达不到学生熟练掌握生字的程度。
2、教师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书写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比较大,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小学生的记忆规律,没有针对小学生知觉泛化的特点对难认字、易错字未加以指导,不启发学生对字形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和思考,就容易导致书写错误的出现。
四、社会语言环境因素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我们不难发现,如果父母或亲密的同伴经常写错的字,那么他就极有可能受他们的影响而写错那些字。现在的广告、标志牌及报刊杂志中,出现的错别字的频率很高,甚至某些教科书上也会出现错别字,而小学生又不可避免的要与之接触,这势必会对小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例如: 龙卷(剪)风、寻物启示(事)、小妖(腰)精、裤(库)子、韭
(九)菜等,很多广告常用的词,如蚊香的广告:“默默无蚊”;摩托车的广告:“骑乐无穷”;美容店的广告是:“笔者型笔者塑”;钢琴的广告:“一见钟琴”;眼镜店的广告:“一明惊人”。
五、错别字的出现与新课程要求的识字量的增加有关
大量的识字、写字任务集中在中、低年级。新课程一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就有些许难度。要识的生字缺乏有序性,大量生字是随课文出现的,学生往往要先学合体字,再学组成该字的独体字,这就造成了识字的难度。到了二年级,不仅识字量加大,而且字的结构难度也加大。新课程提倡的“大量识字,大量阅读”带来的是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明显增加,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利的一面:增加了字词混淆的机会,因此错别字的增加也是难免的。解决错别字现象的策略
一、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汉字的字形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每个汉字都是由一些零部件按一定的组合规律构成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识记器官,从不同的角度启迪学生的思维,进行识字教学,巧教、巧记。再则可借助已学过的汉字学习新字,既复习了旧知,又巩固了所学,还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如熟字加部首组成生字;给熟字换偏旁组成生字。
二、抓住儿童特点,利用游戏识字
低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教师适时地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就会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变为学生爱学的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识字,在活动中无意识地达到识字的目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示范是关键,模仿是习惯。
日常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在写字课上,学生基本上都能一笔一划地认真书写,写出来的字也较规范。但是一到写作业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便龙飞凤舞起来,写的字潦潦草草,难以相认。尽管老师反复要求、多次批评,也无济于事。原因大部分在老师身上,是由于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太大造成的。学生为了按时完成作业,就不得不求快,因为他们的基本功不过硬,如果一笔一画地写就难以按时完成作业,难免龙飞凤舞起来,缺胳膊少腿,张冠李戴,产生错别字。为此,我们要减少作业量,应求少而精。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一笔一画地完成自己的作业,对写字不认真或水平差的学生,绝不能用“抄十遍、二十遍”的办法惩罚,而是要求“必须写的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写的再多也不能放过。逐渐使学生真正达到“提笔就是练字时”的要求,学生模仿性强,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其习惯的形成,都具有模仿的因素。平时,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备课时,对所教的生字先默背笔画位置,搭配比例与整体的字型结构,难写的字先认真练几遍。教学时,对于容易写错的字要在示范怎样书写的同时讲清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同时,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做到按照笔顺规则正确、端正、整洁地写字,特别是第一次书写,一定要写正确,因为这时产生的错字很难纠正。田字格中的字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范本,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字的笔画、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位置,并努力记住它。当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后,错别字也就大大地减少了。
五、注意及时复习巩固
及时复习巩固识字效果也很重要。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一种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逐渐进行的过程。为了战胜遗忘,学生识了字以后一定要及时复习巩固,才能加深记忆。除了当堂对所学的生字进行复习巩固外,还要变换形式反复地复习巩固。巩固汉字不能单靠机械记忆,或反复单调的练习。除了抄写、听写、默写等方法,还应采用不同形式,多渠道地进行复习。如安排一些“找朋友”游戏,即要求学生把一些字形结构相同的字排列在一起,了解学生对字形结构的掌握;“贴树皮”游戏: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干上贴拼着,请学生把写有生字的小卡片贴上去,还有配对子,添砖加瓦等游戏。
六、培养学生改错意识培养良好的习惯
增强学生改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学生在作业中写错别字,一般说来,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改错意识。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等方法,更要督促他们养成勤于查字典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养成自我检查、改错的好习惯。
当然,错别字的产生绝非一朝一夕,杜绝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会有很多反反复复。因此,如果要有效地降低错别字的“发病率”,则依然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态度上认真,制度上严格,措施上有力,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文字一定会日益正确、纯洁和健康。
第二篇:行业资料(小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小学生的识字要求越来越高。但在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过程,却产生了错别字现象。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角度来谈小学生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及一些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错别字 识字
习惯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识字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基于识字这样的重要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左右会正确书写,并且有一定的速度。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要求把识字和写字相结合起来。因为,小学生的空间辨认能力差,识了字如果不书写,就很容易遗忘。然而在这个写字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错别字现象(特别的中低年级)。错别字现象影响了小学生的书面表达、交流和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它亦使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心理角度阐述小学生的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及一些解决对策。
一、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辞海》中对错别字的解释:错别字即“本无其字而写之”。另,武秀梅认为所谓错别字,就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正确的字,也就是写的字不是字。而别字,则是用其它的字代替应写的字,这样的字是字,只是不该用在这个场合。对于小学生来说,写错别字是一种普遍现象,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也随着增多。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分析
产生错别字,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错别字的现象极为普遍,消灭错别字需要多方力量共同的重视和努力。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方法上用心,措施上有力,学生笔下书写出来的汉字一定会日益正确的,学生的错别字现象会越来越少的。主观原因
一、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发展还不完善,导致观察事物笼统不精确,辨别、认知事物的能力都比较差。因此,学生在认字和写字的时候,往往对一些字形相似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以致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特别是以下几种情况:
1、字形相似,只有一两笔不同:如未-末、己-已、处-外;
2、字的笔画相同,但位置不同:如上-下、干-土、庄-压;
3、字的结构相同,但位置不同:如陪一部。
二、小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而这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容易掩盖其他信息。如教师在教 “迎”字时,强调不要画蛇添足多一撇,而学生在学到“柳”字时就容易受到先前的影响,而将“迎”字错写为“柳” 字了。
三、由于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自控力不强,写作业时浮躁,做完不检查,粗枝大叶,急于求成,也是学生写作业中出现错别字的另一重要因素。 了解了学生易写错别字的原因,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对策,以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客观原因
一、错别字的出现与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有关。
汉字本身属于表意文字,许多汉字笔画比较多,因此汉字难记难写,跟拼音文字比较起来,汉字的出错率相当高。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同音字、形近字多,这些是汉字的特点,也是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理解字义,在某种程度上比识字更复杂。而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且课外阅读较少,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积累。因此,对字义理解含糊是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错别字的出现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
1、不求质量,只求数量。有些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经常是一个嘈杂的氛围,在得不到安静的状态下,他们往往容易养成做作业不专心或东张西望的坏习惯,手上在写,脑子里却在想其他的事情,所以在作业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同样的词语写两遍,往往第二遍就会和第一遍不太一样,或者部首变了,又或者少了笔画了都有。这种粗心的现象和学生做作业时不仔细,做完不检查的不良习惯是脱不了关系的。
2、不求正确,只求速度。在书写时,学生之间往往会出现比“速度”的现象,不管是在默写时,还是在做作业时,有些学生会受好胜心的驱使,更出于想玩耍的诱惑,他们为赶时间匆匆动笔,无论是否对某些字暂时遗忘,也不能静下心认真回想,自然,错误就无法避免了。
3、不求过程,只求结果。有些学生书写汉字时不注意笔顺的规则,只想着“依葫芦画瓢”写出这个汉字,却忽视了这个字笔顺的准确性。如此一来,学生对于这个字的强化记忆就形成了一定的困难,更加难以形成字与字间的联系,牢记字形。这种做法往往一不注意就写出错别字了。
三、错别字的出现与教师的重视程度有关。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大赛中,展示的也都是阅读教学的风采,很少有识字教学的天地。其实,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如果对汉字的音形义全面掌握,那么它就成了错别字产生的根源。中、高年级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只是简单读读生字,没有重视生字的字形分析与字义的理解,对易混字、易错字的辨析不够,写字的时间大都不超过5分钟,远远达不到学生熟练掌握生字的程度。
四、错别字的出现与新课程要求的识字量的增加有关
大量的识字、写字任务集中在中、低年级。新课程一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就有些许难度。要识的生字缺乏有序性,大量生字是随课文出现的,学生往往要先学合体字,再学组成该字的独体字,这就造成了识字的难度。到了二年级,不仅识字量加大,而且字的结构难度也加大。新课程提倡的“大量识字,大量阅读”带来的是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明显增加,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利的一面:增加了字词混淆的机会,因此错别字的增加也是难免的。
五、错别字的出现与当前的社会语言环境有关。
人是社会中的人,他无时不刻不与他人与社会发生着相互的作用。小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导致错别字的产生,那是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如果父母或亲密的同伴经常要写错的字,那么小学生极有可能受他们的影响而要写错那些字。小学生在社会的相互作用,也会导致错别字的产生。现在的广告、标志牌及报刊杂志中,出现的错别字的频率越来越高,甚至教科书上也会出现错别字,而小学生又不可避免的要与这样的杂志书刊报纸接触。这势必会对小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小学生的字储备量是相当有限的,他无法很好的辨别一个字到底是不是错别字,所以小学生在看书学习的过程中,就可能导致一些错别字的产生。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教师的教学方式会对错别字现象产生影响。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如果对汉字的音形义全面掌握,那么就可以顺序准确的把字写出来。如果没有全面掌握,那么它就成了错别字产生的根源。在识字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帮学生建构合理的音形义结合的字型模式,这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和构字规律,识字教学要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起来。要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要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在现在的小学生识字教学中教师如果没有掌握构字的规律,音形义结合力度不够,识字教学方式没有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这样就有可能导致错别字的产生。解决错别字现象的策略
一、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汉字的字形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每个汉字都是由一些零部件按一定的组合规律构成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识记器官,从不同的角度启迪学生的思维,进行识字教学,巧教、巧记。再则可借助已学过的汉字学习新字,既复习了旧知,又巩固了所学,还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如熟字加部首组成生字;给熟字换偏旁组成生字。还可以将猜迷、顺口溜融入识字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二、幽默是马达,游戏是法宝。
低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弱,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天性好动,而创设幽默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另外,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汉字是最古老又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关于汉字的轶文趣事举不胜举,学生听了这些故事不由自主地对汉字产生了好奇心。我们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游戏,学生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总之,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教师适时地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就会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变为学生爱学的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识字,在活动中无意识地达到识字的目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示范是关键,模仿是习惯。
日常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在写字课上,学生基本上都能一笔一划地认真书写,写出来的字也较规范。但是一到写作业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便龙飞凤舞起来,写的字潦潦草草,难以相认。尽管老师反复要求、多次批评,也无济于事。原因大部分在老师身上,是由于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太大造成的。学生为了按时完成作业,就不得不求快,因为他们的基本功不过硬,如果一笔一画地写就难以按时完成作业,难免龙飞凤舞起来,缺胳膊少腿,张冠李戴,产生错别字。为此,我们要减少作业量,应求少而精。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一笔一画地完成自己的作业,对写字不认真或水平差的学生,绝不能用“抄十遍、二十遍”的办法惩罚,而是要求“必须写的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写的再多也不能放过。逐渐使学生真正达到“提笔就是练字时”的要求,学生模仿性强,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其习惯的形成,都具有模仿的因素。平时,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备课时,对所教的生字先默背笔画位置,搭配比例与整体的字型结构,难写的字先认真练几遍。教学时,对于容易写错的字要在示范怎样书写的同时讲清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同时,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做到按照笔顺规则正确、端正、整洁地写字,特别是第一次书写,一定要写正确,因为这时产生的错字很难纠正。田字格中的字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范本,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字的笔画、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位置,并努力记住它。当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后,错别字也就大大地减少了。
五、注意及时复习巩固
及时复习巩固识字效果也很重要。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一种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逐渐进行的过程。为了战胜遗忘,学生识了字以后一定要及时复习巩固,才能加深记忆。除了当堂对所学的生字进行复习巩固外,还要变换形式反复地复习巩固。巩固汉字不能单靠机械记忆,或反复单调的练习。除了抄写、听写、默写等方法,还应采用不同形式,多渠道地进行复习。如安排一些“找朋友”游戏,即要求学生把一些字形结构相同的字排列在一起,了解学生对字形结构的掌握;“贴树皮”游戏: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干上贴拼着,请学生把写有生字的小卡片贴上去,还有配对子,添砖加瓦等游戏。
六、培养学生改错意识培养良好的习惯 增强学生改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学生在作业中写错别字,一般说来,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改错意识。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等方法,更要督促他们养成勤于查字典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养成自我检查、改错的好习惯。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十年的工作经验使我认识到: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才能提高孩子识字能力。同时,我也深刻地知道纠正一个错别字比新学一个生字要难上许多倍。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识字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所谓抓好开头,事半功倍。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教学中,教师若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错别字也就没有了温床。不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了,所以各种良好的习惯,必须注意从小培养。不写错别字的习惯也是这样,必须从一年级就开始注意培养。
第三篇:浅谈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浅谈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教育系093初等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时期对小学生的识字要求越来越高。但在识字与写字相衔接的过程中,错别字现象成为了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随手翻开学生的作文、日记或作业,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错别字,有的情况还很严重,一句话里有时竟出现了四五个错别字。本文试图通过对现象以及原因的分析,寻求适当的解决策略,以减少小学生错别字出现的机率。
关键词:小学生错别字出现原因解决对策
错别字顾名思议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新华字典》中错字指写的不正确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替代应写的字。汉字结构复杂,同音字多。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错别字,尤其是小学生。新课改为了学生的信息量加强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好多字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会写。小学生不会区分同音不同义的字,出现错别字也是情理之中。错别字除直接影响考试成绩外对学生以后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都有着巨大影响。
一、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
(一)汉字本身
1、结构复杂、汉子结构差别大
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还有每个字体差异,多一笔、少一笔,就成为不同的字。
如:大——天活——沽待——侍侯——候折——拆从——丛钧——钓匆——勿
2、同音字多
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的现象。
如:纪念——纪年行距——行走长短——长大重量——重复调和——调动藏起——西藏重量——重复会议——会计爬行——趴着振奋——震动彩霞——空暇遐想——无瑕包子——细胞苞米——孢子正直——价值植物——生殖采集——踩踏色彩——蔬菜消失——销售
(二)学生自身因素
1、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有限,事先没有固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无趣的写字练习上是很难的。所以,出现错别字也是很正常的。
2、粗心大意
有些学生在做作业时有意无意的比速度,写完作业后不检查,当然也会写出许多错别字。
3、记忆因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结果“遗忘曲线”表明人在识记后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所以与遗忘作斗争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经常去复习。小学生在学习了生字之后,很难静下心来复习,这也是造成错别字很多的一个原因。学过的知识必须不断复习才能得到有效巩固。一些学生学会生字后从不进行复习,做作业时出现遗忘又不去认真分析或查阅工具书,如学习“真”“直”字,学生当时记住了里面是“三横”,可是过不了多久,学生只有一个轮廓印象了,把“直”字里面写成了两横
4、感知因素
心理学告诉笔者们,儿童知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观察事物笼统不精确,辨别能力和空间方位知觉能力都较差。他们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当然这种现象也是一种自然心理成长现象。因此,学生自识字写字时常常对相似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写错别字。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字形相似。如:灸——炙戊——戍兮——亏今——会寒——寨——赛——塞奸——好爆——暴辨——辩——辨——正度——渡萧——潇殉——徇师——帅犬——大
(2)局部不同。如:床——麻盲——育豹——钓踪——崇沟——钩淹——俺要——耍俊——竣戊——戌
(3)字的笔画相同,位置不相同。如:末——未士——土田——由太--犬 干——土
(4)字的结构相同,位置不同。如:陪——部
(三)教师的因素
1、教师的重视程度
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句、段、篇的教学上,而忽视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有些教师不重视识字质量,求多求快,对学生出现的错别字,思想上不够重视,订正不严格,在众多的语文教学大赛中,展示的也都是阅读教学的风采,很
少有识字教学的天地。其实,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如果不对汉字的音形义全面掌握,那么它就成了错别字产生的根源。中、高年级识字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只是简单读读生字,没有重视生字的字形分析与字义的理解,对易混字、易错字的辨析不够,写字的时间大都不超过5分钟,远远达不到学生熟练掌握生字的程度。
2、教师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书写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比较大,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小学生的记忆规律,没有针对小学生知觉泛化的特点对难认字、易错字未加以指导,不启发学生对字形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和思考,就容易导致书写错误的出现。
(四)家庭因素
大多数农村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不能随时督促学生。因此在学生出错时也不能及时指出,使得孩子养成了错误的书写习惯。再有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对孩子产生的影响,经常说或写错别字,小学生有易受外界的影响,长期耳濡目染其出错的几率就会增加。
(五)社会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商家为了标新立异在街头、报刊、影视上会故意使用一些错别字,有的甚至是错误百出。很多广告常用的词,如蚊香的广告:“默默无蚊”;
摩托车的广告:“骑乐无穷”;美容店的广告是:“笔者型笔者塑”;
钢琴的广告:“一见钟琴”;眼镜店的广告:“一明惊人”。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这就会对小学生造成很多的不良影响,让小学生无所适从,从而产生错别字。
二、小学生错别字的解决办法:
(一)学生方面
1、自主纠错
自主纠错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自觉性。在平时作业中要养成及时检查的好习惯。
2、同伴纠错
在同伴之间可以展开各种纠错的竞赛活动。如:互挑对方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并将这些错别字以及相应的正确字记录到专用的本子上,利用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来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二)教师方面
1、口诀法
口诀诙谐幽默、简单易记,教师可以根据字形特点,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心理
特点,将音、形、义结合起来编成顺口溜,让学生在捧腹大笑之余能够轻松记住错别字,更重要的是当学生遇到错别字时,可以自己编口诀。这就需要先对错别字进行深入的理解,使其具有另一个独立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已将错别字深深的记下了,以后只要稍微提醒便能迅速的联想起来,在经过几次记忆、忘记、再记忆的循环后便能达到一种条件反射般的境界。如:幸福的“幸”和辛苦的“辛”字形很相近,但意义却相差很远,很多孩子经常写错。所以笔者们可以给孩子们编一个口诀:“土羊少横幸福的幸,立十立十辛苦的辛。”
2、标注法
要求学生在写作业时,写错的地方不准用涂改液和橡皮擦,只能在错别字旁划一短横线。这是因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为新奇醒目的刺激所吸引。写了错别字之后使用涂改或橡皮擦就不能发挥孩子潜在的思维能力,这个字虽然他们知道写错了,但错在哪里,怎么错的,往往因为使用涂改液或橡皮擦,抹去了差错,即无所顾忌,以至于印记很快在脑海中消失,没有留下丝毫的教训。在错别字旁边划上横线会引起他们的重视和警惕,从而减少错别字的再次出现。
3、形声字纠错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字。如果孩子懂得汉字的构字规律,老师把形声字的有关规律知识教给他们,别字就会大大减少。例如 “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的区别:“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而“燥”则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又如,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其标义,理解其释义,错误就会减少,例如:“冫”与“氵”常常混淆,笔者们要讲清楚,凡用“两点水”(冫)作偏旁的字,大都同冰有关系,如“冻、冷、凛、冽、凝”等,而用“三点水”(氵)作偏旁的字,大多同水有关系,如“江、河、湖、海、洪”等。
4、利用班队会
针对学生爱都好说的特点可利用班队课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错别字诊所,让学生争当小医生帮助每个“有病”的小学生看病。这样学生在说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可进行每日一诊,在教室的后黑板空出一个地方把同学们近来出现的错别字写在上面,这样就能引起同学的注意,效果也会很好。
(三)社会方面
文字规范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文敏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街头广告错别字不仅误导小学生,还有损城市形象。想家使用错别字违反了《通用语言文字法》,有关部门有权对其作出处理。同时,笔者呼吁广大市民应自觉为优化文字环境出力,正确使用汉字,为小学生提
供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
(四)家庭方面
作为家长,要经常帮助自己的孩子检查语文作业,尤其遇到错别字要及时提醒并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切记不可过度的批评让他们丧失信心。让孩子建立一个自己的错字本,把写错的字积累到本子上,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如果孩子有明显的进步要及时改他们以鼓励。
总之,造成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合作准确的找出错别字的成因,才有可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步消灭错别字。
参考文献:
① 苏立康.王鸿莲,小学学科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② 骆伯巍,教学心理学原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③ 成卫菊,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及对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4).④ 王云峰,小学生课堂写字[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⑤ 黄和林,语言文字训练导引[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教师评语:
小学生错别字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最令家长和老师头疼的事,作者从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入手,从汉字本身的结构、学生、教师、家长、社会方面一一分析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只有透彻的分析问题的原因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作者在此基础上从各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求帮助小学生解决错别字问题。整篇文章思路清晰,基本达到学术论文要求,小学生错别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还需要每个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家长努力。
第四篇:成文“小学生错别字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本站推荐)
“小学生错别字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课题的背景与动机。
我校自从1986年进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以来,学生深厚的写作功底以及与语文素养受到了家长及社会的认可。实验的读写优势在各项比赛中也充分地展示。在新课程实施以后我们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这一精髓贯彻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大量的提前写作,出现了识字量不足,错别字多的现象。老师们纷纷提出要将“纠错改错”列为研究课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制定了“小学生错别字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的课题内容。
二、研究的目的。
我们希望在研究过程中,能大体了解目前我校学生错别字的现状:(1)了解学生错别字出现的几率,错别字在各类学生身上的不同表现。(2)了解学生常出现的错别字类型。(3)了解学生对自己写错别字的看法和心态。其次,能了解学生大量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年龄特点的影响。客观原因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最后,研究纠正学生错别字的方法,这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要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一些能防止学生写错别字的方法以及及时、完全地纠正学生写错别字的措施。
三.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一)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新教育理论,确立正确观念,把握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收集国内外关于学生“错别字”的文字资料。先后学习了《小学生错别字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谈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及其解决策略》、《抓好基础之一,关注错别字》、《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的两点做法》等一系列文章,为开拓教师眼界,帮助教师有效进行研究夯实了理论基础。
(二)加强研讨,达成共识。
理论学习后,我们召开了“识字写字教学与正确书写汉字的策略研究”讨论会。针对“用怎样的策略去识字才是有效的?”这一话题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断。经过讨论,我们提出了一下建议:1、2、3、4、增加识字写字的教学时间; 增加识字写字的实践时间; 灵活识字写字课的教学方法; 进行一系列的纠错活动。
为了实现以上建议的可行性,我们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带头人的(三)骨干引领,明确方向 作用,请王俐芳老师作了识字写字教学的示范课,并请教务处主任、省学科带头人李丽芳老师作了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专题讲座。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使老师们明确了研究的方向,我校的识字写字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
(四)集体评议,反思教学
反思教学是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在进行了公开的教学后,老师们在明确教学方向的前提下,又对平时学生作业中错字多的现象展开了研讨,分析产生错别字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过分强调思维训练,忽视基本功训练;
2、观察不够;
3、信息技术的发展挤压了基本功的空间;
4、广告的影响。综合以上几点,老师们谈了几下几点建议:李雪青老师认为学生错字多的原因是写得少、听写得少。我们平时的教学在注重口头表达发散思维的同时,弱化了生字词的教学,教学还应扎实;付志佳老师提出我们的教师在纠错时反馈还应及时,错的字一定要反复强调;王文敏老师提出了学生应建立纠错本,及时发现、及时总结、及时反思;董立新老师认为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大扩词量、指导应扎实、生字分析应到位,应避免同音字、形近字的混淆;韩春芳老师认为生活中做有心人也可以加大识字量;鲁敏老师认为适合学生的记字方法也能使学生更准确的识记汉字„„
(五)开展活动,及时纠错
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专业大讨论后,学校各部门行动起来,开始了纠错改错活动。为此,我们开展了多种有针对性的活动:
1、低年级学生根据年级特点开展了“查字典比赛”;
2、中高年级学生针对平时的书写习惯开展了“改错字比赛”;
3、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也对此进行了安排,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身边的错字——作业本的检查”“社会规范用字的调查”“学生社会纠错
行动”,这一系列活动历时近两个月,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4、语文老师还专门组织了“我看错别字沙龙活动”、“我纠正错别字的做法”专题研讨活动等。
四. 研究实施的阶段。
2007年9月制定与落实研究方案。
2007年10月—2008年6月:
教师:了解我校学生错别字现状,从识字写字教学入手探索有效的对策。
学生:错别字明显减少,用字规范、正确。
2009年1月集合大家的智慧结晶撰写相关文章。
五.取得的成果。
(一)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学习,教师对学生的错别字现象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更清晰地认识到错别字对于学生学习的牵制作用,从而在思想上更重视起写字识字教学。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以改进。以往有些教师认为中高年级不需要花很多精力放在写字识字教学上,对写字教学往往是一带而过,甚至有让学生自学的情况。现在,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之后,在方法上也是得以改进,小口诀,小谜语经常用于教学实践,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效果较好。在订正错别字这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上,教师也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写几遍,而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纠正欲望后再让学生订正,纠正的效果明显好了许多。
(三)学生能认识到自己写错别字的后果。在一系列的活动之后,很多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写错别字的实际情况很严重,更深刻地看到错别字对自己学习的副作用,从而在心理层面开始拒绝错别字。在第一学期举行的“错别字修改比赛”中,学生还有许多错别字看不出,在平时的作业中,错别字现象更是突出。但在第二学期,这种情况大有改观,很多教师都明显感到,学生的错别字在慢慢减少,作业中拼音代替字的情况也逐渐减少,学生平时查阅字典的好习惯在慢慢养成。
六.研究中的困惑。
(一)个别学生经常性写错别字,纠正的力度虽然很大,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总是错了改,改了还是错,似乎形成了定势。对于这样的错别字“顽固分子”,我们感到很茫然。
(二)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写字教学,特别是在中高年级阶段,在不占用其他教学时间的前提下,提高写字教学效率,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仍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七.结束语。
记得曾经看一份权威杂志时,曾看到这样一段报道:一位旅日学者发现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对汉字的重视几乎到了一种顶礼膜拜的程度。东京等大城市每年都要举办汉字书法大赛,而且精彩纷呈。他惊异地发现,日本人对汉字,尤其是汉字书法的的痴迷程度让我们自惭形秽。当他就心中的疑问询问日本友人时,那位友人略加思索后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你们的文化正在断代。”
文化断代始于文字。
真是一语惊人。这几年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识字教学的薄弱状况。相信这次研究报告的呈现不是一次结束,而是更引起我们不断地思考,为我们的识字写字教学打开一扇新大门。
大同市实验小学
2009年1月
第五篇:小学生常见错别字原因及教学策略研究(写写帮整理)
小学生常见错别字原因及教学策略研究
张庄小学张业林
一、课题的提出:根据调查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年级达到顶峰,四五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以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为指导,注重实际活动效果,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对研究过程各个阶段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反思,采取观察、调查、分析、统计方法,对研究者、被研究者的态度、情感、行为变化、方法运用与否,产生的行为效果进行考察、筛选、总结、推广,并纳入具体的情境中去诊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经验成果。
2、观察法。采取有目的的随机观察,观察学生的平时写字表现,作好观察记录,对问题进行处理,调整计划让师生不断进步。
3、比较研究法。研究过程中,采取同类比较法,纵向与横向比较法,定性与定量比较方法,科学地比较实验前后学生写字情况,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从而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4、调查法。课题组采取问卷、访问、等具体调查方法,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学生写错别字基本情况,了解掌握产生错别字原因。
5、经验总结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各种有利条件发挥语文教师资源优势,在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
6、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理论专著,上网搜寻等,解决研究过程中疑难问题,并用文献资料上的科学理论指导研究、实验,提升研究水平。
三、归因分析
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1.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
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画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例如:“未——末”,“酒——洒”。
(2)同音字多。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2.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 挖”字容易多加一撇,“矛”字和“予”字易错,“免”字容易多加一点,如:“武”字容易多加一撇,“挖”字容易多加一撇,“矛”字和“予”字易错,“免”字容易多加一点等等。
(2)注意不稳定,粗心大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如“它、他、她”,“既、即”,“拔、拨”等。
(3)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苹”字上面的“艹”;结果把“苹果”错写成“苹菓”,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4)学习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把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发生这种迁移,会使另一种学习更加困难,错误增加。如学会汉语拼音对学习英文国际音标的干扰现象;语文学习不能区分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等等。在识字过程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后一个字。例如:批评——批抨,眼镜——眼目竟。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字影响后学的字。“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
四、教学策略
那么,怎样防止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个方
法。
1、编顺口溜
教师可根据字形特点,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奇特的想象把音、形、义结合起来编成顺口溜。顺口溜识字法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激起他们学习和识字的浓厚兴趣。
如:美----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
园----一元钱,买了票,进了公园进花园。这里把花一元钱的“元”与公园和花园联系起来,“园”就不会与“圆”相混了。
琴----大王和小王, 今天来弹琴-----琴。不仅强调了上边两个“王”字的写法稍有不同, 而且还突出了“琴”的下边是“今”字。这样一来, 很少再有学生把“琴”下边的“今”写成“令”了。
巳、已、己----“堵了整个念巳sì,封了一半念已yǐ,不封不堵是自己jǐ。”
戌、戍、戊----学生总是难以区分,将它们编成顺口溜:戊wù戌xū戍shù,观察字里面记忆口诀:横戌xū,点戍shù,不点戊wù这样的顺口溜朗朗上口,学生记得又快又好。
辛----有位学生说:“妈妈是个营业员,每天立上十小时真辛苦。”这样,他不会把“辛苦”写成“幸苦”
……
2、讲清一些偏旁做汉字部件时的变形。
汉字由于简化,许多偏旁已经认不出它的原来的样子,所以由于不知其形旁或声旁,总是写成错别字。
如"羡慕"的"慕"、"恭敬"的 "恭", 学生常把下面写成了“小”字。其实,这是“心”作部首时的变形。因为這两个字都与心理活动有关,与“小”无关。又如: "衤"旁"与"礻"旁,只有一点之差,最易让学生写错。可是"衤"是“衣”作部首时的变形,如:“衫、被、裸、初、袖、补、袍、裙、褂”等字, 都与衣服有关,。而"礻"旁是“示”作部首时的变形,“示”是一个会意字,表示一个三条腿的桌子上放着供品,如:“神、祝、社、福、祸、祈、祥”等字都与祭祀有关。如“罒”与“四”,学生常把“罗”字上边写成了“四”。其实,“罒”是“网”字作部首时的变形,与罗网有关,如:羁、罚。
如学生常把“练”字的右边写成了"东”。其实,它是“柬”作声符时的变形,如:炼。
3、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字。如果孩子懂得汉字的构字规律,老师把形声字的有关规律知识教给他们,别字就会大大减少。
例如 “燥、澡、噪、躁” “燥”则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洗澡要用水,应是“澡”,噪音是用嘴发出,所以是“噪”,“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
又如,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其标义,理解其释义,错误就会减少,例如:“冫”与“氵”常常混淆,我们要讲清楚,凡用“两点水”(冫)作偏旁的字,大都同冰有关系,如“冻、冷、凛、冽、凝”等,而用“三点水”(氵)作偏旁的字,大多同水有关系,如“江、河、湖、海、洪”等。
4、发挥想象记字形。
如“鸟”字中的“点”像什么?是它的眼睛,“乌”因为乌鸦一身黑,眼睛也是黑的,看不见,所以没有一点。有有时,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组成关系编顺口溜,;又如“省”字,有位学生说:“到商店买东西,少用眼睛看,可以省下许多钱。”既生动有趣,又减少了孩子识记生字的心理活动过程,孩子记得牢,甚至终身难忘。
5、及时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