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
胡本炎,华东师大附小
许多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后,计算的正确率大大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大量的错例分析后可知,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其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由于写字了草,结果是0、6不分,1、7互变,4、9混同等。由于学习用品不齐,一些学生连像样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没有,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 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由于铅笔太粗或太细,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而出错。计算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有算草,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而 直接写在桌面上,垫板上,甚至手心手背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上的经常出错。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内控心理素质。其中一些学生学习过于自信,计算后从不检验;而有一些学 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验;更有一些学生知道自己无把握全部正确,就依赖于家长代为检验,或 等教师批改后,有错再检查订正。由于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心态,许多学生就养成了计算后不检验的坏习惯。
1996年我接了一个基础较好的五年级班,对51名学生期初测验中计算错误统计如下表:
错误总次数49
不良计算习惯 抄写造成 计算方法造
造成的错误 的错误 成的错误
6 9
从上表中可清楚看出,由于计算习惯、书写习惯不良所造成的错误次数为40,占81.6%,而计算方法错误 所致的错误次数为9,仅占18.4%。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我采取了如下一些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学生对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了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我在测验后的试卷 分析中,要学生做下面二件事:(1)统计由于计算错误而失的分数。(2)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通 过统计及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学生发现几乎都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了草,不检验等 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我还把一些计算正确率一直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草稿本、试卷给同学们传阅,并让他 们介绍学习经验,使一些计算正确率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震动,改变了认为“粗心”是出错主要原因的错误看 法,产生了想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2.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操作过程
有了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只能说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提高正确率的方法。计 算时合理的操作过程就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方法之一,如错误率最高的四则混合运算,就应使学生掌握如下操 作程序。附图{图} 为了使学生能记住操作程序,我还用顺口溜的形式使学生琅琅上口:
四则计算讲认真,数字符号不抄错,先审题后再运算,顺序规则不搞错。
法则定律用正确,步步检验不放松,正确结果从何来,良好习惯是保证。
上述操作过程先让学生知道,再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能自觉地执行。在训练过程中节奏不能太快,练习量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按上述操作过程进行运算,并能体验到其优越性,增强学习信心。
3.教会学生写算草
在进行四则运算中,我强调口算与笔算的合理把握,要求学生口算必须在已学的口算范围内进行。为此在 刚开始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求学生把竖式就写在作业的递等式下面,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哪些计算写竖式,从而可有效地进行指导。而对学生来讲,由于横式、竖式都成为作业要求,认真程度大大提高。一个阶段后,学生就能把握口笔算的选择,而且竖式的质量也随之提高。在学生开始使用草稿本写算草时,我们把“算草本”改名为“竖式计算本”,并提出立竖式的要求(如数 位必须对齐,字迹必须清楚),定期对竖式本进行检查,而且也作出成绩评定。为了提高竖式本的计算质量,还可要求把本子横着立竖式,即本子上的横线成了竖线,便于学生计算时数位对齐,以促使学生形成竖式计算 中数位上下对齐的习惯。在测验考试时,不仅对试卷进行评分,而且对草稿也作出评分,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
4.改革批改方法
在作业量上,布置时要少而精,但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批改时除了前面提到的对算草也进行批改外,我还作了如下一些改革措施。批改时先看该生作业是否全部正确,如全部正确,则即作出评定。如发现有错,则暂不批改,并发还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订正后再交教师批改。如订正后全部正确,则教师依 然作出全部正确的评定。这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引以为戒,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 责的学习精神。由于订正后还能得“优等”,因此学生不是把检查订正作为一种负担,反而很愿意去做。为了 使学生交的作业能不通过订正而全部正确,我还对这样的学生给予另外的奖励,如发给红五星,当拿到一定数 量的红五星后,可换一封教师给家长的表扬信。
上述教学对策,1995年我在一个基础较差的五年级班进行试验,取得较明显的效果,正确率从75%上升到 毕业时的97%。
1996年我接了一个五年级班,我又进行了重复实验。把班级51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A组),从中选出计算 错误较严重的12 人作为实验小样本(B组)。实验情况如下表。
计算正确率统计表
A组 B组 相差百分率 期初 88.6% 71.8% 16.8% 期中 96.7% 92.3% 4.3% 期末 97.5% 96.8% 1.3%
从上表可看出:
(1)采取上述这些教学对策后,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明显提高。重视研究学生在计算中的一些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措施。
(2)当一个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后,将会产生远期效果。实验(A)组期中考正确率为96.7%,(B)组为9 2.3%,随着时间的推延,习惯越来越好,正确率也随之越来越高,到期末考正确率A组又上升1.2%,B组上升 4.5%。(3)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缩短差距、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从相差 百分率可看出,(B)组这些原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实验后其学习水平已很接近全班的学习水平。
由此可见,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一是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二是要教会学生一些使计算正确有效 的方法。三是要积极地教育与鼓励。如若采用罚做或大量练习的消极措施,只能是适得其反,越罚越练错误越 多,而真正好的习惯并不能形成,甚至学生会产生看到计算就怕的不良心理反应。而采用上述一系列对策后,广大学生心理上树立了定能计算正确的信心,行为上也力争计算正确,这种学习心态的形成,必能促使学生计 算正确率的提高。
第二篇: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
许多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后,计算的正确率大大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大量的错例分析后可知,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其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由于写字了草,结果是0、6不分,1、7互变,4、9混同等。由于学习用品不齐,一些学生连像样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没有,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 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由于铅笔太粗或太细,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而出错。计算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有算草,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而 直接写在桌面上,垫板上,甚至手心手背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上的经常出错。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内控心理素质。其中一些学生学习过于自信,计算后从不检验;而有一些学 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验;更有一些学生知道自己无把握全部正确,就依赖于家长代为检验,或 等教师批改后,有错再检查订正。由于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心态,许多学生就养成了计算后不检验的坏习惯。
1.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学生对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了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我在测验后的试卷 分析中,要学生做下面二件事:(1)统计由于计算错误而失的分数。(2)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通 过统计及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学生发现几乎都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了草,不检验等 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我还把一些计算正确率一直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草稿本、试卷给同学们传阅,并让他 们介绍学习经验,使一些计算正确率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震动,改变了认为“粗心”是出错主要原因的错误看 法,产生了想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2.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操作过程
有了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只能说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提高正确率的方法。计 算时合理的操作过程就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方法之一,如错误率最高的四则混合运算,就应使学生掌握如下操 作程序。
为了使学生能记住操作程序,我还用顺口溜的形式使学生琅琅上口:
四则计算讲认真,数字符号不抄错,先审题后再运算,顺序规则不搞错。
法则定律用正确,步步检验不放松,正确结果从何来,良好习惯是保证。
上述操作过程先让学生知道,再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能自觉地执行。在训练过程中节奏不能太快,练习量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按上述操作过程进行运算,并能体验到其优越性,增强学习信心。
3.教会学生写算草
在进行四则运算中,我强调口算与笔算的合理把握,要求学生口算必须在已学的口算范围内进行。为此在 刚开始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求学生把竖式就写在作业的递等式下面,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哪些计算写竖式,从而可有效地进行指导。而对学生来讲,由于横式、竖式都成为作业要求,认真程度大大提高。一个阶段后,学生就能把握口笔算的选择,而且竖式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在学生开始使用草稿本写算草时,我们把“算草本”改名为“竖式计算本”,并提出立竖式的要求(如数 位必须对齐,字迹必须清楚),定期对竖式本进行检查,而且也作出成绩评定。为了提高竖式本的计算质量,还可要求把本子横着立竖式,即本子上的横线成了竖线,便于学生计算时数位对齐,以促使学生形成竖式计算 中数位上下对齐的习惯。在测验考试时,不仅对试卷进行评分,而且对草稿也作出评分,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
4.改革批改方法
在作业量上,布置时要少而精,但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批改时除了前面提到的对算草也进行批改外,我还作了如下一些改革措施。批改时先看该生作业是否全部正确,如全部正确,则即作出评定。如发现有错,则暂不批改,并发还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订正后再交教师批改。如订正后全部正确,则教师依 然作出全部正确的评定。这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引以为戒,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 责的学习精神。由于订正后还能得“优等”,因此学生不是把检查订正作为一种负担,反而很愿意去做。为了 使学生交的作业能不通过订正而全部正确,我还对这样的学生给予另外的奖励,如发给红五星,当拿到一定数 量的红五星后,可换一封教师给家长的表扬信。
由此可见,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一是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二是要教会学生一些使计算正确有效 的方法。三是要积极地教育与鼓励。如若采用罚做或大量练习的消极措施,只能是适得其反,越罚越练错误越 多,而真正好的习惯并不能形成,甚至学生会产生
看到计算就怕的不良心理反应。而采用上述一系列对策后,广大学生心理上树立了定能计算正确的信心,行为上也力争计算正确,这种学习心态的形成,必能促使学生计 算正确率的提高。
第三篇: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
许多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后,计算的正确率大大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大量的错例分析后可知,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其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由于写字了草,结果是0、6不分,1、7互变,4、9混同等。由于学习用品不齐,一些学生连像样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没有,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 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由于铅笔太粗或太细,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而出错。计算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有算草,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而 直接写在桌面上,垫板上,甚至手心手背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上的经常出错。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内控心理素质。其中一些学生学习过于自信,计算后从不检验;而有一些学 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验;更有一些学生知道自己无把握全部正确,就依赖于家长代为检验,或 等教师批改后,有错再检查订正。由于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心态,许多学生就养成了计算后不检验的坏习惯。
1996年我接了一个基础较好的五年级班,对51名学生期初测验中计算错误统计如下表:
错误总次数49
不良计算习惯 抄写造成 计算方法造
造成的错误 的错误 成的错误
6 9
从上表中可清楚看出,由于计算习惯、书写习惯不良所造成的错误次数为40,占81.6%,而计算方法错误 所致的错误次数为9,仅占18.4%。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我采取了如下一些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学生对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了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我在测验后的试卷 分析中,要学生做下面二件事:(1)统计由于计算错误而失的分数。(2)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通 过统计及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学生发现几乎都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了草,不检验等 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我还把一些计算正确率一直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草稿本、试卷给同学们传阅,并让他 们介绍学习经验,使一些计算正确率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震动,改变了认为“粗心”是出错主要原因的错误看 法,产生了想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2.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操作过程
有了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只能说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提高正确率的方法。计 算时合理的操作过程就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方法之一,如错误率最高的四则混合运算,就应使学生掌握如下操 作程序。
附图{图}
为了使学生能记住操作程序,我还用顺口溜的形式使学生琅琅上口:
四则计算讲认真,数字符号不抄错,先审题后再运算,顺序规则不搞错。
法则定律用正确,步步检验不放松,正确结果从何来,良好习惯是保证。
上述操作过程先让学生知道,再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能自觉地执行。在训练过程中节奏不能太快,练习量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按上述操作过程进行运算,并能体验到其优越性,增强学习信心。
3.教会学生写算草
在进行四则运算中,我强调口算与笔算的合理把握,要求学生口算必须在已学的口算范围内进行。为此在 刚开始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求学生把竖式就写在作业的递等式下面,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哪些计算写竖式,从而可有效地进行指导。而对学生来讲,由于横式、竖式都成为作业要求,认真程度大大提高。一个阶段后,学生就能把握口笔算的选择,而且竖式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在学生开始使用草稿本写算草时,我们把“算草本”改名为“竖式计算本”,并提出立竖式的要求(如数 位必须对齐,字迹必须清楚),定期对竖式本进行检查,而且也作出成绩评定。为了提高竖式本的计算质量,还可要求把本子横着立竖式,即本子上的横线成了竖线,便于学生计算时数位对齐,以促使学生形成竖式计算 中数位上下对齐的习惯。在测验考试时,不仅对试卷进行评分,而且对草稿也作出评分,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
4.改革批改方法
在作业量上,布置时要少而精,但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批改时除了前面提到的对算草也进行批改外,我还作了如下一些改革措施。批改时先看该生作业是否全部正确,如全部正确,则即作出评定。如发现有错,则暂不批改,并发还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订正后再交教师批改。如订正后全部正确,则教师依 然作出全部正确的评定。这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引以为戒,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 责的学习精神。由于订正后还能得“优等”,因此学生不是把检查订正作为一种负担,反而很愿意去做。为了 使学生交的作业能不通过订正而全部正确,我还对这样的学生给予另外的奖励,如发给红五星,当拿到一定数 量的红五星后,可换一封教师给家长的表扬信。
上述教学对策,1995年我在一个基础较差的五年级班进行试验,取得较明显的效果,正确率从75%上升到 毕业时的97%。
1996年我接了一个五年级班,我又进行了重复实验。把班级51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A组),从中选出计算 错误较严重的12 人作为实验小样本(B组)。实验情况如下表。
计算正确率统计表
A组 B组 相差百分率 期初 88.6% 71.8% 16.8% 期中 96.7% 92.3% 4.3% 期末 97.5% 96.8% 1.3%
第四篇:小学生计算错误典型实例、原因分析与改进办法
小学生计算错误典型实例、原因分析与改进办法
农场小学:杨利娟
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错误多,正确率低,他们计算出错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我将近几年内教学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如下:
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实例
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点或点错了位,商中间不够商“1”而忘了用“0”占位,分数加法中分子加分子、分母加分母,还有四则运算中不按运算顺序计算,而是怎样好算就怎样算,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等。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收集到的调查材料显示,学生计算错误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两大类。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而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1、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20以内加减法不熟练,表内乘法出现三七二十七、六九四十五等错误,在混合运算中对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分数与小数互化等不熟练,质数表记不准,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
2、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原因:学生对退位减法算理不清,不明白个位不够减应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加上个位上的数,然后再减,所以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直接用减数来减被减数。
原因分析:虽懂得算理,但是在借位后仍然记不得十位被借后应该减去“1”。(2)对运算顺序理解不清
错误原因是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不够牢固,很容易按照先后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3)对分数的意义理解不清
错误分析:不理解分数的意义,当分母不同时不能够直接向加减。(4)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
错误的原因:学生对概念不够清晰:计算除法时,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这里学生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0占位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
在计算中还有很多错误是非知识性错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粗心大意造成的。
如:计算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抄错数字:
错误分析:马虎大意,本来是46÷4写竖式时却变成了64÷4=16 不良的学习习惯如计算粗心,书写潦草,马马虎虎,做题不喜欢用草稿纸,再大的数也不想动笔算,而喜欢口算,做题时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不注意审题,检查,态度不端正等这些不良习惯容易造成错误。
改进学生计算错误的措施:
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教师们都要高度重视,找出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原因,加强练习。
教学计算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法则,而且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争取在课堂上多练习,完成一些课堂作业,特别对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失误及时给予指导。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组织一些有趣的比赛环节,例如开展“找朋友”,“夺红旗”,“计算接力赛”,争当“计算小能手”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计算的无穷奥妙。
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之一,数学计算是一种逻辑思维性很强的训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计算无处不在。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培养好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耐心细致的过程,只有我们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症下药,从细处入手,正确引导,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五篇: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负责人 :吴清桃
负责人所在单位 :九寨沟县第一小学 课题组参与成员 : 席兰梅 郑代美
一、课题研究的进展
本次小课题从2013年4月开题至2015年4月结题,历时12个月;我们的课题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逐步开展: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2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3--4月)
从开题至今,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有关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记录、收集、整理工作,并形成了“常见错例集”;同时,我们将完成第二阶段分析错例出错原因的工作,将形成“学段常见错例分析报告”和“单元易错题小卷”三项成果。具体进展情况如下:
(一)实时、映像记录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数学作业中常见的错例,整理成“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作业常见错例集”。常见错例的收集要求如下:
1.对象及范围:小学数学作业、一年级至六年级数学书和练习册中常见的错题。所谓常见错例,主要是指本班有15%以上的学生出错的习题。
2.收集方式:带课数学教师,用照相机及时将学生作业中的错例拍下来;然后将其电子文稿存下来;课题组负责老师每月负责收集、整理一次。
3.成果:2015年1月之前,课题组老师将自己负责年级的、本学期数学作业中的常见错例进行整理,并制成“年级数学作业常见错例集”,以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方式存档。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在,我们课题组已经完成了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将每位带课老师收集的错例进行了再次的优化和集中,最终形成了每个年级约30道典型错例、六个年级共计约200道的典型错例,制成了电子版和纸质版两个版本的“数学作业常见错例集”,包括:一年级常见错例集、二年级常见错例集、三年级常见错例集、四年级常见错例集、五年级常见错例集和六年级常见错例集。
(二)分学段(小学低段、中段和高段)对常见错例进行分析、解析,完成“学段常见错例分析报告”。
完成了小学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后,课题组成员分学段,即:小学低段(一二年级)、中段(三四年级)和高段(五六年级)对每个学段学生数学作业中的常见错例进行了分析,并完成了“小学低段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报告”、“小学中段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报告”和“小学高段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报告”三份材料,在分析报告中,我们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1.本学段,学生数学作业常见的错例有哪些类型? 2.小学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出错原因是什么? 3.针对这些错例,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课题组老师首先对每个年级的“作业常见错例集”进行的深入的分析,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形成了自己对错例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向自己负责年级组的数学教师展示了“本年级的数学作业常见错例集”,并和带课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广泛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学段数学作业常见错例报告”的撰写,并将报告反馈给带课教师,指导老师们的教学。
(三)分年级、分单元针对常见错例进行集中优化,设计制成“单元易错题小卷”。
在对数学作业中的常见错例进行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数学作业中的常见错例,往往是教学难点,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容易忽视或者技能不过关的地方。因此,我们一边收集和整理错例,一边以单元为单位,针对这些难点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
经过老师们一个学期的努力和辛勤负出,现在,我们已经制作完成了以单元为单位的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至六年级上册的“易错题小卷”共计约50份。
“单元易错题小卷”的具体情况如下:
·题量控制在7道以内,主要体现问题的多种形态,展示解决问题的多个策略,不提倡机械的重复和叠加的训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尽可能以较为直观的形式展示问题,如:情境、图示、图表等,因为直观的形式有助于小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带课老师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后,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用“单元易错题小卷”对难点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
“单元易错题小卷”已经跟随我们课题的研究使用了一个学期,调查发现:“单元易错题卷”有针对性,能突出难点问题,对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学实效、减轻重复性的机械劳动非常有益。可以说,“单元易错题小卷”已经成为我们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一个突破口。以前,针对学生容易错的题,老师们只有反复的练习、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测评前,学生的各科的课业负担非常重。有了“单元易错题小卷”,老师们感觉很有针对性,学生的书写量也明显的减少了。“单元易错题小卷”也是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个意外的收获。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加强同伴间的沟通、交流,集思广益、共同成长。
现阶段,我校数学教师间的有效沟通渠道有:每两周一次的分学科教研活动;每周二下午一个小时的集体备课;同年级带课老师遇到问题时的随机交流。
在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主要是以“观摩教学、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的就某一数学专题开展的研讨和交流。教研的目的是为了让老师及时了解、学习一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时了解现阶段数学的发展状况,领悟、感受一些新的教科研动向和发展。
每周的集体备课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上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二是明确本周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点。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同年级老师对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错例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对问题的认识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有了一定的提升。
平时随机的教学研讨更有针对性,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寻求同伴的帮助。
这样的三级教研以同伴交流、共同成长为基础,以专业培训、理念引领为指导,对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有帮助。
(二)加强网络学习,逐步提高课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
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专业技能的发展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但学校的培养也很重要。本学期,在校本研修、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学校都有一定的发展。
例如,为了提升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热情、督促教师按时完成课题任务,我们学校分别在课题的开题、中期、结题三个关键时间点安排了交流、培训会;同时课题组陈主人的谆谆善诱,使我们提高了我们课题研究水平;另外,我校还开展了针对提高教师基本功的“三笔字比赛”、“演讲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将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和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下一步研究计划
1.根据课题实验方案要求,对上一阶段课题研究情况进行反思,并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下一阶段课题的实验操作模式,经论证后负诸课题组所有成员在教学中得以践行。
2.实施教学工作课题化,引导教师在工作情境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使课题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使实际工作在理论指导下科学化、规范化、高质量地运作,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3.进一步加强个案的跟踪调查,探明问题教学核心能力培养的可能性。
四、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计算是一种逻辑思维性很强的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第一,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第二,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耐心细致的过程,也是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计算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从细处入手,正确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工作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五、能否按期结题
课题依照计划稳步推进,能按期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