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管理办法-DHJL-5标
信息化管理办法(DHJL-5标)
1.1 总则
(1)本办法适用于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监理5标工程监理的信息管理工作。(2)本办法编写的依据:
1)国家和部委颁布的有关规程、规范。2)工程建设监理合同。3)工程施工合同。
(3)工程建设监理信息管理工作,是指监理机构对工程建设中各信息源发出的工程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传递、使用及储存等的全部管理工作。
(4)信息管理是监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监理工作的全过程。信息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有组织的信息交流,使有关人员能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应的信息,作为分析、判断、控制、决策的依据,也为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缺陷修复积累资料。
(5)监理信息的工程编目划分,按工程项目竣工资料编目大纲正式发布后执行,详细编目报业主审定。
1.2组织领导
1.2.1 本标段项目信息系统实行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统一领导的管理原则。1.2.2 本标段项目设立信息系统建设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田力 副组长:林勇
成员:李建光、崔光辉、项锦利、黄湖毅、葛福香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系统规划、政策、方针;决策、协调系统建设运用中的重大问题;审核考核奖惩建议;对系统建设管理进行监督监控。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管理负责人、信息化管理专员及系统管理员,负责信息系统建设的日常工作。1.2.3 信息化管理负责人、专员及系统管理员职责。(1)组织监理站人员学习、宣传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系统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系统管理及运用的培训工作;
(2)配合并负责视频监控、视频会议、安全检测系统的建设,进行信息化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负责各系统应用数据信息录入等工作;确保系统正常运行。(3)贯彻落实各级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制订有关制度,提供技术支持,协调、督办有关部门的工作,解决系统运用过程中涉及的问题,对系统建设及运用管理进行检查,并提出改进意见;
(4)负责系统病毒防范、感染情况监测和统计工作,及时转发落实有关部门所下达的安全警示通报;
(5)承办其他有关信息系统管理工作。
1.2 施工期监理信息来源及分类
1.2.1 业主信息
(1)由业主单位提供的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报告、各类专题报告、工程、施工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文件等。
(2)由业主单位下发的有关建设管理的各类“规定”、“办法”、“要求”,有关工程建设的各类计划、指示、通知、简报及其他文函,有关呈报事项的批复、批转、复函等。1.2.2 设计信息
包括施工详图、施工技术要求、技术标准、设计变更、设计(代)通知等文件。
1.2.3 施工信息
主要由承建单位发出的工程项目施工信息。
(1)施工合同管理信息。包括工程项目开工申请报告、施工组织设计、对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的反馈意见、合同变更及设计变更问题的函(报告)等。
(2)施工质量信息。包括承建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报告;承建单位测量、试验机构资质资料;原材料合格证明、试验资料、中间产品检测试验资料;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三检”资料及验收申请、工程验收质量评定资料及验收施工报告;质量安全事故处理报告及施工记录;施工质量安全月报等。
1.2.4 由监理单位收集、整理、加工、传递的信息
(1)综合管理类信息。包括监理合同、协议,监理大纲、监理规划、监理实施办法、监理工作程序、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等。
(2)组织协调类。包括施工图审查意见,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查意见、质量保证体系审查意见、开工申请报告的批复意见、设计变更签审单、设计交底会审纪要,专题及协调会议纪要、监理工程师指令、监理工作联系单等,有关通知及批复文件。
(2)质量控制类。包括合同项目划分,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监理检测试验资料,测量结果复核资料,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因施工质量而发生的停工令、返工令、复工令,工程质量简报。
(4)综合记录报告类。包括监理月报、年报、监理日志、监理大事记、监理工作总结等。
(5)验收总结类。包括工序、单元工程及分部工程检查及开工、开仓签证及质量评定资料,阶段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竣工验收鉴定书及质量等级评定资料、监理报告。
(6)其他有关合同规定和双方约定的资料。
4.3 信息流通程序
监理工作的信息构成是多样的,包括有文字信息、声像、语言信息、新技术信息等。但住要和大量的多为文字信息。信息流通程序见图4—1。
设计单位业主单位监理办公室总监、副总监审查决策反馈承建单位项目施工监理组技术部 3
图4-1 文字信息流通程序框图
4.4 信息收集和传递规则
(1)一切工程信息,均以书面形式为准。
(2)凡送监理单位的文件,都必须经监理机构办公室签收,统一填写文件处理流程卡。填写项目包括:发文单位、文件名称、文号和签收日期。该处理单连同文件交总(副总)监理工程师审阅后,批转至监理机构有关部门予以处理。文件的收、发应录入计算机存档。
(3)监理机构向有关参建单位发送的文件(除月报、周报等外),按文件去向分成:
1)送往业主有关部门的文件。2)送往施工承建单位的文件。
3)监理工作联系单为送往业主、设计单位或施工承建单位的非正式文件用于某些局部、具体事项进行协调,提请注意或要求了解、要求配合等用途。
所有正式文件在总(副总)监审查批准后,由监理机构办公室印制、登记和发送。
(4)各单位不负有信息管理职能的个人或业务部门之间传递的信息,不能视为代表单位的正式传输信息。紧急情况或特殊情况下,必须立即由个人或各单位业务部门间直接传输信息时,事后应尽快按正常程序正式补传该信息。
(5)除合同文件有专门规定或业主另有指示外,业主各部门对承建单位有关质量的指示、规定和要求等,都应经由监理机构转发至承建单位。
(6)除合同文件有专门规定或业主另有指示外,承建单位向业主报送的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表报和要求,都须经监理单位审核,并转发,一般情况不得跨越。
(7)监理机构在收到业主转发的设计文件后,应尽快指派监理工程师按照程序进行审核后,并将审核意见上报业主单位。
(8)对于工程质量事故或质量缺陷,承建单位、设计单位、业主单位和监理机构的四方中,不管谁先发现,都不得隐瞒,应尽快通知其他各方。不管何种 4 原因造成质量事故或质量缺陷,承建单位应尽快报这事故情况报告或缺陷表报,为事故类型、原因的分析判断,处理措施研究提供信息。
(9)为确保信息质量,承建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各种报告、文函及各种报表等,应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及监理办法以及业主单位的规定、通知等文件的要求整理、编制。若文件编制粗糙、资料不全,信息不准或重要内容欠缺的,监理单位有权要求补充、增加信息数量,直至将其退回,重新报送。
(10)监理工程师应准确、及时做好监理日记、现场值班记录,全面收集现场环境条件、承建单位资源投入(注意各级责任人员在岗情况)、设备运行情况、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影响施工质量、进度的其他事项等信息,并做好必要的分析、加工、交流和存储工作。
(11)凡需要存储的信息,必须按规定进行分类,按工程信息编码建档存储。已存储的信息,应管理有序,便于检索。
4.5 工程信息计算机辅助管理
(1)根据施工任务,监理机构配备必要的专职(或兼职)信息员和计算机管理员,保证计算机辅助系统能发挥正常效能。
(2)按业主有关文件、通知的要求,信息员应在规定的日期、时间以前,把从施工现场收集到的规定信息、内容,输入建设单位计算机网络,为领导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和决策判断提供参考资料。
(3)为提高监理机构工程信息的计算机辅助管理水平,根据监理工作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计算机和辅助设备,以及必要的支持软件,以形成监理机构内部的信息管理网络,并与建设单位的网络系统链接。
4.6 信息的整理、保存和归档
(1)监理信息的整理、立卷和归档,是在总(副总)监领导下,由监理机构办公室主任负责、各业务部门协助执行,并接受业主单位的归口管理、业务指导和监督。
(2)归档信息的范围,内容和分类整理、立卷,以及签字、盖章等手续,应严格按照
业主单位有关规定和监理办法执行。
(3)监理信息是工程建设的重要资料,它的收集、积累、整理、立卷是与项目建设同
步进行,必须严格防止损毁、涂改、泄密等,不允许有虚假现象发生。
(4)凡需要立卷、归档的各种监理信息,都应做到书写材料优良、字迹清楚、数据准
确、图像清晰、信息载体能够长期保存。
第二篇:生产指标对标管理办法
生产指标对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生产指标对标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根据神华集团相关管理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规定了公司各发电机组生产指标对标管理工作的组织与职责、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
第三条 关键名词术语解释
(一)同业对标: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运用标杆管理方法从现状分析、选定标杆、对标比较、最佳实践到持续改进的闭环过程,是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二)生产指标对标:指对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或部分生产指标进行分析研究,通过锁定行业中的最优水平,对照标杆提高自身的绩效和竞争能力,找出实际与计划、本期与上期、实际与设计、实际与先进的差距,分析原因,挖掘潜力,提出措施,持续改进,进而提升生产安全、经济运行水平的一种管理方法
第四条 生产指标对标工作按照“求真务实、力求实效”的总体要求,遵循“全面开展、动态比较、指标与管理兼备、持续改进完善提高”的原则,以指标对标为先导、管理对标为核心、绩效提升为目标,坚持重在管理、重在过程、重在执行力,通过在
公司各层面、各专业“抓典型、树标杆”,不断完善以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控制体系为核心的生产指标对标工作机制,确保生产指标对标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的生产指标对标全过程管理工作。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六条 公司生产指标对标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
第七条 公司成立以分管生产副总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及生产技术部、发电运行部、设备维护部和各外委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产指标对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公司生产对标管理,主要职责有:
(一)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生产指标对标的决策部署。制订生产指标对标管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审阅生产对标管理办法,建立健公司生产对标指标体系。
(二)决策公司生产指标对标管理工作的重大事项,制定生产指标对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三)审批公司生产指标对标工作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及管理控制体系等。
(四)审批各类生产指标对标的标杆值。
第八条 公司生产对标管理领导小组下设生产对标管理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部经理兼任。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对标管理的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有:
(一)落实生产指标对标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负责生产对标工作的组织、策划和协调。
(二)制定生产对标指标工作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根据上级公司和对标指标体系要求,针对系统生产综合管理水平和对标情况,组织专业人员提出管理标准及对标的指标内容,管理和编制指标体系,建立生产指标对标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四)组织完善生产对标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
(五)对生产指标对标过程中阶段性工作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协调有关专业制定指标改进措施,督促有关单位加以落实。
(六)加强过程控制管理,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组织对生产指标对标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包括指标评价和管理评价两个方面,并定期发布分析评价结果。
(七)组织协调典型经验的申报、评选、发布、推广应用及向管理标准转化工作。
(八)负责组织制定、修订对标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提出本办法的修订意见和建议,并保证制度的有效性。
(九)组织开展生产对标管理的各类研讨和专题论证,组织开展生产对标业务培训、检查总结和经验交流活动。
第九条 成立生产指标对标领导小组、建立管理网络,明确管理归口部门、设置管理岗位,负责本单位的生产指标对标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有:
(一)贯彻落实上级公司生产指标对标的相关管理规定,制订并及时修订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生产指标对标管理制度。
(二)生产技术部为本单位生产指标对标的归口管理部门,建立健全本单位生产指标对标管理机构,明确专责人员,形成完善的生产指标对标组织体系。
(三)建立健全本单位生产指标对标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工作标准和管理流程。
(四)制定本单位生产指标对标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五)及时、完整地上报生产指标对标数据,确保各项指标与其他途径上报的数据口径统一、准确可靠、数据勾稽关系相符。
(六)定期开展指标分析和管理评价,制定指标改进的各项管理及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落实。
(七)每年组织申报本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实际中已证明有效和可持续、产生出色成果并具有推广价值的工作方法、流程等典型经验。
(八)组织开展本单位生产指标对标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第三章 管理内容与要求
第一节 生产指标对标原则
第十条 深入开展精益发电的研究与实践,广泛与国内外先进电厂对标,以业内先进发电管理水平为标杆,对安全、经济、环保、管理等各个方面开展全方位综合对标,用指标差异查找管理差异,持续改进完善,实现对标管理的常态化,持久化和精细化。
第十一条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氛围。加强对开展对标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完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和目标。
第十二条 建立健全对标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协调各专业、部门对标工作中的关系,做到目标明确、制度完善、执行到位、考核严明。
第十三条 要把对标管理工作与日常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查找在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技术措施等方面的差距和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持续改进,把对标管理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逐步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
第十四条 生产指标对标管理的原则
(一)生产指标对标管理要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与节能减排工作相结合、与精细化管理工作相结合、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二)全面系统原则。在生产指标对标范围上要实现不同地区相同专业企业与国内外同行企业之间等不同层面的对标比较。在对标内容上,要实现指标水平、管理手段等方面与先进企业的对标。
(三)循序渐进原则。在对标管理工作中,指标要由少到多,由主到次,逐渐推进,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完善生产指标对标管理办法及标准。通过动态的对标管理,不断确定最优指标,确立新的标杆指标,确保标杆的先进性。
(四)科学实用、量化可比原则。对标系统各项实际指标必须真实,能准确反映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水平。通过同行业比较,明确指标先进性与管理有效性、科学性上的差距,确定改进方向,不断完善各项措施和标准,持续提高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
(五)闭环控制、动态管理原则。不断完善改进管理标准和指标体系,以指标找差距,以差距查管理,以管理促提高,突出流程管理、过程控制和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实现对标管理工作的闭环管理,不断地完善、改进和提高。
第二节 生产指标对标体系
第十五条 根据自身管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对指标体系进行选取和扩展,逐步实现生产指标对标数据的自动采集、汇总、计算分析和动态发布,为指标数据的准确、客观提供技术保障。
第十六条 结合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指标考核体系和奖惩办法,每年应根据生产指标情况,及时修订指标考核制度,对指标按照厂、部门、班组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实行目标管理。
第十七条 生产指标对标指标体系编制原则
(一)导向明确原则。指标的选取,突出安全生产工作中心、突出重点指标,形成从结果指标到过程指标的树状指标体系。
(二)成熟、可比、可控原则。纳入指标体系的指标,应数据来源统一、明确,指标结果准确、可控;具备统计基础,能够进行历史数据对比;受客观因素影响相对较小。
(三)有利于指标评价和分析诊断原则。指标体系要有利于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全厂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利于组织开展指标分析诊断工作,有利于促进管理创新。
(四)持续完善原则。在保持指标体系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和不同阶段工作重点,为确保各项管理手段和标准的适应性、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先进性和示范性,上级公司适时对指标体系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
第十八条 生产对标指标体系内容包括生产各专业指标,各专业指标要统筹兼顾、协调统一。应从指标结构、指标统计、指标值分类和指标值的搜集与更新等方面表述对标管理的阶段成果,同时也要反映对标管理的过程,从专业指标向综合指标转变,从主及次逐渐充实和完善。
(一)指标结构。依据公司确定的指标体系树结构,按照对经营绩效影响程度和分级管理指标的原则,建立生产对标指标体系。
(二)指标统计。依据公司确定的指标统计方法,按照专业指标“谁负责归口管理,谁负责统计”的原则,分工作阶段和单元进行指标统计。
(三)指标值的搜集与更新。及时搜集本行业和本区域的指标先进值和平均值,确定本单位指标核定设计值,并结合实际及时更新。
(四)对指标进行动态分类、分析和对比,本着过程控制的原则,建立各类指标的定期发布制度。
第三节 对标管理流程
第十九条 开展对标管理要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保证对标管理取得成效。将生产指标对标工作分为整体规划与标杆选定、指标分析、对标信息公布、实施与评估、持续改进这五个阶段进行。
第二十条 整体规划与标杆选定阶段
(一)分析现状,明确对标内容。对企业指标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梳理企业管理标准和业务流程,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对标内容与方向,形成系统的现状分析报告。
(二)选择标杆对象。收集国内外先进电力企业的管理标准、指标信息及最佳实践,建立潜在标杆合作伙伴信息数据
库,对这些潜在标杆进行分析和筛选,确定最终标杆单位和对标范围,制定对标实施方案。
(三)收集资料和数据。建立和完善标杆企业数据库和案例库,重点收集生产方面的资料和数据,在收集过程中要对资料进行甄别,要尽量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摘要分析,为后续的标杆比较建立数据基础。
第二十一条 指标分析阶段
(一)分析差距。对收集的全部数据资料和考察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自身与标杆企业的差距,分析管理手段和内外部环境上的异同,找到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在分析方法上一般采用差异性分析、阶段性分析、典型性分析和综合性分析,并根据实际,灵活运用一种或多种分析类型。
1. 差异性分析是通过与标杆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影响指标差异性的主客观因素及其程度,研究指标与主、客观因素的相关性及其规律。对象是终端指标、过程指标、单项指标、专业指标或相关的一组指标。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分析对象、指标差异、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分析结论、完善的对策和措施等。
2. 阶段性分析是对不同时段的指标数据进行对比、跟踪和分析,并预测趋势,以及时发现各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苗头性、趋势性和关键性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和改进措施。对象是终端指标或过程指标,单项指标、专业指标或相关的一组指
标;应通过多组指标数据的分析来确定指标与时间因素的相关性及其规律。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分析对象、指标差异、发展趋势、相关结论等。
3. 典型性分析是针对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指标、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对照最佳实践,找出差距,分析原因,重点改进。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分析对象、业务现状、最佳实践、与最佳实践的差距、差距原因和改进措施。
4. 综合性分析是在差异性、阶段性和典型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总体绩效水平进行分析与评价,从总体角度确定对集团公司战略和绩效要求的完成程度,确定差距、改进方向及措施;重点是反映“安全、质量、效益”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分析报告内容包括:企业现状、标杆水平、整体差距、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发展趋势、改进方向及改进措施等。各单位在开展对标分析的同时,要将分析结论作为企业制订持续改进措施的重要依据,并滚动修订各单位的工作计划。
5. 阶段性分析一般以月、季度为周期进行,要与经济活动分析相结合;差异性分析、典型性分析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综合性分析每季至少一次,集团公司对各单位的综合性分析每半年评价一次。
(二)拟定改进目标。发电机组应按照相关性、先进性、可实现性、可测量性、系统协调性的原则,设定合理、合适的对
标目标,拟定未来的指标水平,对拟定的指标目标必须适度和可操作性强。
第二十二条 对标信息公布阶段
制定信息发布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参考上级公司对标平台各种实际指标现状,公布标杆企业及典型企业的良好管理实践。研究与标杆企业在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技术投入等方面的差距,进行综合原因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制定改进措施及组织落实。
(一)信息发布制度
对标信息实行集中、统一发布,以提高对标信息透明度和时效性,增强对标激励作用,促进先进经验交流推广,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保证对标管理顺利进行。
(二)信息发布内容
信息发布内容包括生产指标对标指标数据、分析评价报告、典型经验、工作动态等相关信息。按对标周期发布各类指标结果;按发布指标综合分析结果;适时发布专业管理典型经验,按发布标杆单位;动态发布生产指标对标管理简报等信息;按需要发布对标管理其他相关信息。
(三)信息发布方式
生产指标对标信息主要通过各类工作会议和研讨会、各类文件、网络平台、工作简报等方式进行发布。
(四)信息报送制度
对标信息报送要体现内容真实、来源可靠、快捷高效的原则,信息报送内容包括各类生产指标对标指标数据、分析报告、工作总结、专业管理典型经验和其他相关信息。
(五)信息报送内容及时限
按报送综合性分析报告;工作简报每季度至少一次,工作总结按报送;专业典型经验和标杆单位经验报告按要求报送。每月5日前报送上月指标数据,每年7月10日前报送半指标数据,次年1月10日前报送指标数据
第二十三条 实施与评估阶段
(一)制定具体的生产指标对标实施方案,包括计划、实施方法,并且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与实施方案,全面实施整改工作,并对整改结果进行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积极转化和推广对标成果,完善管理平台和指标体系。
(二)对生产指标对标工作实施过程控制,将生产指标对标规划和计划逐项、逐层分解为阶段性工作目标,及时分析和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措施,实施改进,并对改进成效进行监督评价和反馈,形成闭环控制机制。
(三)对生产指标对标常态工作机制建设及其成效进行科学、公正、规范、统一的评估。总结最佳实践,寻找管理差距,坚持持续改进,提高生产指标对标指标的先进性和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1. 对标评估原则和方法。按照指标与管理兼备的原则,对指标和管理进行评估。指标评估包括单项指标评估、专业指标评估和综合指标评估,管理评估包括标准制度、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综合评估。评估方法可采取整体评估与单项评估相结合;定期评估与不定期评估相结合;外部评估与自我评估相结合。
2. 指标评估。对指标体系中的评估指标,按突出“安全、质量、效益”的原则,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要先主观后客观、先管理后技改的原则对指标进行评估;指标评估内容。指标评估包括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类指标评估。
3. 管理评估。管理评估遵循全面、规范、动态闭环和与日常业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管理评估主要内容:对应指标的业务管理标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业务流程的科学性,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性,制度和管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等
第二十四条 持续改进阶段
在对标管理过程中,要经常审视改进计划和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在部分或全部达到和超越对标企业后,应动态调整对标标杆,与更先进、更优秀的企业对标,不断追求卓越的工作绩效,通过管理方式和技术的改进保证指标的先进性。
第四章 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五条 主管生产指标的副总经理(副厂长)负责对本企
业生产指标对标管理工作的落实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第二十六条 生产技术部负责本办法的具体落实和执行,定期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应立即整改、考核。
第二十七条 检查和评价记录应妥善保管,保存期为3年。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生产指标对标主要工作流程图
附件
生产指标对标主要工作流程图
生产指标对标主要工作流程图发电单位有关部门发电单位领导公司电力生产部公司分管领导 开始下达对标任务收集标杆数据未通过审批通过编制对标计划下达对标任务通过收集对标资料组织对标分析内部审核审核分析报告未通过未通过开展对标分析未通过通过审核分析报告编写分析报告未通过内部审核汇总分析材料通过通过报送公司发布或上报报告15
第三篇:钢铁行业对标管理办法
对标管理方案
为搞好对标工作,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争创业内一流指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与对标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品”战略落地为指导,以行业领先企业为标杆,以强化三个意识、狠抓四个管理,促进管理水平提升为手段,从技经指标、技术创新、品种质量、成本费用、节能环保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对标活动,建立健全对标体系,找准差距,深挖内潜,不断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实现“品种、品质、品牌、安全、节能、环保”六大目标。
(二)主要目标
2015年实现“三品”战略落地,用三个月时间(7月末)使公司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科技进步、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等指标达到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用3年时间,力争到2017年,企业利润水平和赢利能力跨入全国钢铁行业前10位,建成最专业的精品模具钢生产基地。
(三)基本原则
1、内外结合,内部为主。既要瞄准行业一流指标,更要立足于内部对标改善指标。
2、科学对标、精确对标。既要注重综合性指标对标,更要重视指标间的关联性和影响,如:焦比与入炉品位等相关因素换算前后的对标。
3、全面对标、全员参与。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和关键岗位。
二、对标工作的实施
(一)指标确定
1、技术指标: 品种:
①品种钢数量、产量及品种钢占比; ②品种钢销售量、市场占有率; ③新产品开发; ④新产品认证; 质量:
①产品合格率、等级率;
②主要质量控制指标(如:烧结矿碱度合格率、转鼓指数合格率、铁水内控指标合格率、钢水成分命中率、板材一次抽检合格率、合同兑现率等);
③主要技术控制指标(如:品位、成材率、金属收得率等)④工作质量合格率(如:各类安全、生产、设备、质量等事故管理)。
2、经济指标:
①工序制造成本、加工费(熔炼费、轧制费等); ②成本分项对标,如:烧结工序主料消耗、固体燃料、溶剂料消耗;炼铁工序炉料结构、焦比煤比等;炼钢工序钢铁料消耗、合金耐材、熔剂料等;以及各工序水电气(汽)等燃动力消耗、制造费用(修理费、物料消耗等)、二次能源回收;
③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对标。
3、能源环保: ①工序能耗;
②水重复利用率;
③废气排放指标(烟粉尘、SO2浓度)、除尘设施效率;(二)对标方式
1、外部对标
由各工作部确立标杆企业,定期组织与标杆企业对标。要带着问题对标,通过生产组织、外围条件、工艺技术、基础管理等综合诊断,查找管理短板,明确改进方向,落实整改措施。
2、内部对标(1)工序纵向对标
以工序为单位,以历史最好水平和行业先进水平为标杆,各生产工序自行组织的内部对标。工序对标具有对标口径一致、可比较、可验证、可信度高的优点;工序对标着眼点在于研究经济指标最优和综合成本最低的实现条件,创造条件长期保持。
(2)三班横向对标
以本工序三个班组为对标单位,由各生产厂定期组织生产班组对产量、质量、品种、安全环保、节能降耗、合同兑现率等方面进行对标分析。比较基准包括班组之间的同期对比、与行业先进水平对比,通过对标达到经验共享、取长补短、奖优罚劣,激发班组创优争先积极性的目的。
(3)三班纵向对标
以班组为对标单位,由各生产班组开展的与历史最好水平对标。通过对标达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的目的。
三、方法步骤
1、确立关键指标,选定标杆企业
各单位要以2014年指标完成情况为依据,对照行业领先企业同类可比指标认真对比分析,找准差距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单位经营管理实际,分解确定对标指标目标值。
2、坚持循序渐进,实现指标逐步优化
各单位首先要搞好班组内部对标,以历史最好水平为依据,加强管理,奋力赶超。在此基础上,以国内领先为标杆,制定分阶段赶超计划。在取得一定工作成效后,要及时确立更高层次的赶超对象和指标体系。
3、制定对标方案,明确任务目标
各单位要按照“有内容、有目标、有责任人、有时间节点、有评价考核”的要求,制定对标方案,将对标内容层层分解,细化到各关键工序,制定出相应技改技措。(5月份完成)
4、搞好月度总结,巩固提高对标成果
各工作部每月都要总结分析对标情况,每月6日经济分析会汇报对标指标完成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巩固对标成果。
5、强化考核,确保对标取得实效
将对标指标与各单位经济责任制挂钩,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各单位也要根据自身情况,相应制定考核奖惩办法。
四、保障措施
为确保对标顺利推进,各单位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亲自抓好部署、督促和落实,确保对标创新深入开展。
(1)、广泛宣传,统一思想。各单位要加强对标宣传,制定部门《对标方案》,树立创新超越、敢为人先的意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建立对标体系,确保对标落到实处。要以对标为契机,建立完善的对标管理体系,常抓不懈,保证对标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3)、以成本为中心,真对标、对真标。紧紧围绕经济技术指标挖潜增效,争创一流,强力推进体系管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实现“三品”落地。
(4)、强化指标分解,加大考核力度。要紧盯行业先进指标,力争到7月末达到行业平均先进指标。
(5)、坚持典型引路,营造浓厚赶超氛围。各单位要树立对标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在对标行动中取得显著成效的班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营造对标活动浓厚氛围。
(6)、强化督导检查,提高工作实效。公司要对各部门开展对标活动情况定期督导检查,对指标改善不力的单位通报批评,促进对标工作取得实效,创建行业一流指标。
第四篇:采购评标管理办法
采购评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招标采购评标活动,提高评标质量,确保评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维护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管理部作为采购综合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对招标采购评标活动进行规范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自行组织的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采购活动。
第四条
评标活动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规范操作,竞争择优,达到保证采购质量、节省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范采购程序的目的。
第二章
评标工作纪律
第四条
评标专家对整个招标采购评标工作负责,招标采购组织部门对整个招标采购项目负责。
第四条
评标专家应执行回避制度。评标专家有下列可能影响公正评标情况的,应当回避:
(一)投标人雇员或投标人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
(二)监督主管部门的人员;
(三)与投标人有利益关系,可能影响对投标公正评审的;
(四)其它应当回避的情形。
第五条
评标专家在评标结束前必须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与评标有关的任何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评标地点和场所,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投标文件评审比较情况,中标候选人推荐情况,与评标活动有关的其它情况等。
评标专家也必须对供应商的商业机密进行保密。
评标所用资料及工作底稿在评标(审)结束前不得带离评标会场。
第六条
评标专家在评标开始前,须按公司相关要求签订《自律承诺书》。
第七条
评标专家的评标工作应接受采购监管部门的监督。评标委员会成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应当回避而不回避;
(二)擅离职守;
(三)不按照招标采购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评标;
(四)私下接触投标人;
(五)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
(六)向招标人征询确定中标人的意向或者接受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明示或者暗示提出的倾向或者排斥特定投标人的要求;
(七)对依法应当否决的投标不提出否决意见;
(八)暗示或诱导投标人作出澄清、说明或者接受投标人主动提出的澄清、说明;
(九)其他不客观、不公正履行职务的行为。
第八条
评标专家在评标工作中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投标人,不受任何机构和个人的干扰,依法保护招、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
评标的依据只能是相关法规、招标采购文件及其有效补充文件或澄清文件。对招投标文件或评标办法有理解不清的,可以向招标采购经办人员询问。重大问题由评标委员会共同讨论决定,并须经评委会成员总人数半数以上同意。
第十一条
评标专家不得发表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意见以影响其他评委,也不被他人的意见所影响。
评标专家应在评标报告上签名,有不同意见的,可书面说明。不在评标报告上签名,又不书面说明理由的,视同同意评标意见。
第三章
评标(审)工作程序
第十三条
评标委员会主任(组长)的产生
属于工程、服务、通用类物资招标采购项目的,由招标采购组织部门人员担任;属于专用物资招标采购项目的,由使用部门人员担任。
第十四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认真研究招标采购文件,至少应了解和熟悉以下内容:
(一)招标采购的目标;
(二)招标采购项目的范围和性质;
(三)招标采购文件中规定的主要技术要求、技术标准和商务条款;
(四)招标采购文件规定的评标(审)标准、评标(审)方法和在评标(审)过程中考虑的相关因素。
第十五条
评标应当遵循下列工作程序:
1、投标文件初审。初审分为资格性检查和符合性检查。
(1)资格性检查。依据法律法规和招标采购文件的规定,对投标文件中的资格证明、投标保证金等进行审查,以确定投标供应商是否具备投标资格。
资格评审可考虑以下因素:
1)投标人经营范围;
2)投标文件的有效性,即格式和签字、盖章是否符合招标采购文件要求,有无提供技术和商务等招标采购文件中规定必须提供的资料;
3)投标人的资格、信誉(有无不良纪录等);是否属于不得参加投标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是否存在合并、分立、破产等重大变化;
4)是否被列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5)投标标的的销售业绩和证书;
6)投标文件的有效期;
7)投标方法定代表人授权书;
8)代理商投标的,应提供制造厂商的授权书。
(2)符合性检查。依据招标文件的规定,从投标文件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对招标采购文件的响应程度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对招标采购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作出响应。
2、澄清有关问题。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同类问题表述不一致或者有明显文字和计算错误的内容,评标委员会可以书面形式要求投标人作出必要的澄清、说明或者纠正。投标人的澄清、说明或者补正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由其授权的代表签字,并不得超出投标文件的范围或者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投标文件中的大写金额和小写金额不一致的,以大写金额为准;总价金额与单价金额不一致的,以单价金额为准,但单价金额小数点有明显错误的除外;对不同文字文本投标文件的解释发生异议的,以中文文本为准。
3、比较与评价。按招标采购文件中规定的评标方法和标准,对资格性检查和符合性检查合格的投标文件进行商务和技术评估,综合比较与评价。
4、推荐中标候选供应商名单。中标候选供应商数量应当根据采购需要确定,但必须按顺序排列中标候选供应商。
(1)采用最低评标价法的,按投标报价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投标报价相同的,按技术指标优劣顺序排列。评标委员会认为,排在前面的中标候选供应商的最低投标价或者某些分项报价明显不合理或者低于成本,有可能影响商品质量和不能诚信履约的,应当要求其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书面文件予以解释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否则,评标委员会可以取消该投标人的中标候选资格,按顺序由排在后面的中标候选供应商递补,以此类推。
(2)采用综合评分法的,按评审后得分由高到低顺序排列。得分相同的,按投标报价由低到高顺序排列。得分与投标报价相同的,按技术指标优劣顺序排列。
(3)采用性价比法的,按商数得分由高到低顺序排列。商数得分相同的,按投标报价由低到高顺序排列。商数得分且投标报价相同的,按技术指标优劣顺序排列。
5、编写评标报告。评标报告是评标委员会根据全体评标成员签字的原始评标记录和评标结果编写的报告,其主要内容至少包括以下部分:
(1)招标采购公告日期、开标日期和地点;
(2)购买招标采购文件的投标人名单和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
(3)评标(审)方法和标准;
(4)开标记录和评标情况及说明,包括投标无效投标人名单及原因;
(5)评标结果和中标候选供应商排序表。
第十六条
在评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发现投标人以他人的名义投标、串通投标、以行贿手段谋取中标或者以其他弄虚作假方式投标的,该投标人的投标应作废标处理。
第十七条
投标人资格条件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招标文件要求的,或者不按照要求对投标文件进行澄清、说明和补正的,评标委员会可以否决其投标。
第十八条
评标委员会应当审查每一投标文件是否对招标文件提出的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未能在实质上响应的投标,应作废标处理。
第十九条
评标委员会应当根据招标文件,审查并逐项列出投标文件的全部投标偏差。投标偏差分为重大偏差和细微偏差。
第二十条
下列情况属于重大偏差:
(一)投标的竞争性(投标人是否少于3家);
(二)投标文件没有投标人授权代表签字和加盖公章;
(三)投标文件载明的招标项目完成期限超过招标文件规定的期限;
(四)明显不符合技术规格、技术标准的要求;
(五)投标文件载明的货物包装方式、检验标准和方法等不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
(六)投标文件附有招标人不能接受的条件;
(七)不符合招标采购文件中规定的其他实质性要求。
投标文件有上述情形之一的,为未能对招标采购文件作出实质性响应,并按本规定作废标处理。初审不合格,不再进入投标文件的详细评审。
第二十一条
细微偏差是指投标文件在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要求,但在个别地方存在漏项或者提供了不完整的技术信息和数据等情况,并且补正这些遗漏或者不完整不会对其他投标人造成不公平的结果。细微偏差不影响投标文件的有效性。评标委员会应当书面要求存在细微偏差的投标人在评标结束前予以补正。拒不补正的,在详细评审时可以对细微偏差作不利于该投标人的量化,量化标准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规定。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采购人或评标专家与投标人串通投标:
(一)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并将有关信息泄露给其他投标人;
(二)直接或者间接向投标人泄露标底、评标委员会成员等信息;
(三)明示或者暗示投标人压低或者抬高投标报价;
(四)授意投标人撤换、修改投标文件;
(五)明示或者暗示投标人为特定投标人中标提供方便;
(六)与投标人为谋求特定投标人中标而采取的其他串通行为。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或者视为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
(一)投标人之间协商投标报价等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二)投标人之间约定中标人;
(三)投标人之间约定部分投标人放弃投标或者中标;
(四)属于同一集团、协会、商会等组织成员的投标人按照该组织要求协同投标;
(五)投标人之间为谋取中标或者排斥特定投标人而采取的其他联合行动;
(六)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编制;
(七)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单位或者个人办理投标事宜;
(八)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成员为同一人;
(九)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异常一致或者投标报价呈规律性差异;
(十)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
(十一)不同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从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的账户转出。
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的,中标无效。
第二十四条
评标(审)委员会根据本规定相关条款否决不合格投标或者界定为废标后,因有效投标不足三个使得投标明显缺乏竞争性的,评标(审)委员会可以否决全部投标。投标人少于三个或者所有投标被否决的,应当依法重新招标,或者依据相关规定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
第六章
罚
则
第二十五条
采购人在评标委员会依法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以外确定中标人,或在评标委员会对招标项目的所有投标文件被否决后自行决定中标人的,中标无效。除责令采购部门改正外,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的,可以改正的应责令改正,因违反相关规定获取的不正当经济利益应当责令清退;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按照管理权限和责任大小,视情节轻重,对招标采购组织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及评标专家分别给予警示谈话、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理。
第二十七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有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的,公司应禁止其3年内参加评标活动;情节严重、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或者3年期满后再次出现违规情形的,永久禁止其参加评标活动,并将其从采购评标专家库中予以清退。
第二十八条
采购人及评标人员等泄露应当保密的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或者与招标人、投标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评标人员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等违法违规情形情节严重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企业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
评审专家自律承诺书
本人受邀自愿参加*****公司XXXX项目评审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客观公正的履行职责,我以评审专家的身份和荣誉郑重作出如下廉洁自律承诺:
一、在知道自己为评标委员会成员身份后至评标结束前的时段内不私下接触投标供应商。
二、对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评审项目,主动提出回避。
三、在评审过程中不受任何干扰,严格按照采购文件规定的评审标准和方法,独立、负责的进行项目评审,并对自己的评审意见承担责任。
不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四、不收受供应商、利害关系人的财物或者其他不正当利益。
五、不向他人泄露有关响应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他情况。
六、遵守公正、公平原则,不与其他评审专家私下达成一致意见,不干预评审结果。
七、自觉接受采购监督部门的有关监督、检查。
八、如有违反上述承诺的情况发生,自愿接受有权部门的处罚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第五篇:标后监督管理办法
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建设各方主体按照招标文件、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和工程合同诚信履约,有效制止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县行政区域内应当依法招标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中标后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各单位利用政府预算管理资金、非税收入资金、政府融资资金等财政性资金进行的投资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标后监督管理是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对本县行政区域内政府投资项目中标后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实施工程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
前款所称工程建设各方主体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第三方检测单位等。
第四条 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督管理的重点内容:
(一)合同审查和履约的监管。在招标文件和合同中须载明履约担保的方式、额度、违约责任条款、解除合同、退还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中标单位应当按招标文件及有关规定在签订合同前交纳履约保证金,拒绝交纳的,视为放弃中标项目。各项目单位与中标企业签订施工合同应向分管县级领导汇报后,方可签订和
单位派员到现场与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技术论证;工程建设过程中确需设计变更的,督促设计单位作出详细说明,并派员到现场与建设、监理人员会商确认,必要时驻场服务。
(二)检查施工(监理)单位的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及主要施工管理人员(主要监理人员)是否与投标文件和合同一致;督促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对人员到岗履职情况进行记录。
(三)检查施工单位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是否按投标文件、合同规定及工程进度需要及时到位,是否制定科学、合理的月、周工程进度计划并予以落实。
(四)督促监理单位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隐蔽工程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对进入现场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核查验收,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进度计划和完成工程量进行认真审核。
(五)检查监理日志、监理例会记录、监理月报及其他监理资料,检查施工单位的工程施工记录是否签署意见及其他工程施工、监理合同条款的履行情况。
(六)对施工、监理单位人员违规更换、脱离岗位或不认真履行职责等行为,按照招投标文件、合同有关条款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根据项目类别将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其行政监督部门。
(七)做好并督促各方责任主体收集整理招标投标、合同、签证、付款凭证、检查、验收等资料。
第六条 建设单位与施工、监理单位应在合同中约定人员违规变更、不认真履行职责的违约责任条款。
建设单位对施工、监理单位违规更换、脱离岗位及不认真履行职责等行为,应按合同约定予以追责,将主要人员违规变更、不认真履行职责情况按月书面报送行政监督部门。
因建设单位责任导致中标的施工、监理单位在合同约定期限内无法进驻施工现场时,施工、监理单位可提出部分人员变更要求,具体变更程序按照第四条的第五项执行。
第七条 县住建局、水利局、交通局、国土局作为房建、市政类、水利设施类、交通设施类、土地整理类项目的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各自行业监督管理有关规定,采取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切实加强对各行业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标后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如下:
(一)施工(监理)单位项目部人员到岗及履职情况 1.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和施工(监理)单位的项目部人员是否到位、在岗,是否与投标文件和合同一致;
2.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和施工(监理)单位项目部人员是否按其职务履行相应职责。
(二)工程分包及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到位情况
1.建设工程分包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施工、监理是否存在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行为;
2.建设工程分包后,分包合同备案是否按第四条第一项执行;
3.投标文件注明的大型或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是否按时到位。
(三)工程施工及质量、安全情况
1.施工、监理单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标准情况;
关行政职能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定标后,无正当理由拒绝发放中标通知书或与中标人订立背离招标文件实质性内容合同的;
(二)违反规定直接指定分包工程承包人的;
(三)发现中标人违法违规行为不及时采取措施或向有关部门报告的;
(四)擅自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设计或施工变更不按规定程序报批的;
(五)违反规定支付工程款或转移、侵占、挪用、骗取建设资金的;
(六)工程竣工后,未按规定报审项目决算的;
(七)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招标文件、合同相关条款规定的行为。
第十二条 工程建设其他责任主体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项目类别由政府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将其不良行为在相关网站公布。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或以其他单位名义承揽业务的;
(二)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揽业务的;
(三)设计单位不根据工程勘察成果文件或无工程勘察成果文件进行工程设计的;
(四)设计单位违反规定随意变更、提高或降低设计要求,造成预算失控或重大损失的;
(五)监理单位出具不真实的监理文件资料或虚假监理报告的;
(六)监理单位不按合同约定履行监理义务,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
(七)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串通,谋取非法利益的;
(八)提供虚假证明以更换主要管理人员的;
(九)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招标文件、合同相关条款规定的行为。
第十三条 县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国土局等负责各自行业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标后监管,加大标后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监管不力、问题查处不到位或在履职过程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索贿受贿等的,一经查实,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5年8月10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