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矿业权抵押评估的风险与防范
浅议矿业权抵押评估的风险与防范
张利红 吴宏
(湖北华诚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 435000)
摘要:矿业权抵押评估存在风险,风险主要来自抵押行为当事人、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评估理论技术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矿业权自身的特殊性,评估风险一旦产生将给社会各方面造成影响,因此务必要做好评估风险的防范工作,需要提高评估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执业过程中特别要遵循谨慎性原则,并尽快完善评估准则体系。
主题词:矿业权抵押评估 风险 防范措施
矿业权抵押是指矿业权人依照有关法律作为债务人以其拥有的矿业权在不转移占有的前提下,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行为。根据《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第56条“债权人要求抵押人提供抵押物价值的,抵押人应委托评估机构评估抵押物。”
矿业权抵押评估是为抵押行为当事人(债权人和债务人)提供矿业权价值的咨询服务。由于矿业权抵押评估报告是用于矿业权人的融资、筹资活动中,其存在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一、产生矿业权抵押评估风险的原因
评估风险是指由于评估价值区间与客观价值的偏离,以及评估主体行为的失误(非舞弊或违法行为)产生危害评估报告使用者利益及评估者承担相应责任的可能性。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抵押行为当事人
抵押行为当事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为了达到某些目的,授意评估机构按照他们的要求出具不实的报告,或者提供虚假资料,误导评估人员,以获得能够满足其目的的评估报告。
2、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
评估工作很大程度上依靠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如果评估人员业务能力有限,选用评估方法不当,选取参数不合理,得出的评估结果就会失真,评估报告的叙述不完善或不完整也会在将来带来麻烦;有些评估机构看重眼前利益,不执行评估规范和要求,无原则的满足当事人的不合理要求,出具不实报告。
3、矿业权评估理论技术不完善
我国矿业权评估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估理论体系,评估准则还在陆续制订,矿业权价值的内涵尚在论证当中,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义,评估中需运用的一些指标参数如何取值还在研讨中,抵押评估具体用哪种价值类型,评估界还是众说纷纭,有的主张市场价值、有的主张清算价值,而欧洲评估界则提倡运用抵押贷款价值类型,即对抵押品评估,侧重对抵押品价值下限的估计而非当时的市场价值。作为指导评估工作的评估理论研究的滞后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评估风险。
4、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对矿业权抵押的问题上,现行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甚至互相矛盾,这些也增加了抵押评估的风险。
目前,我国矿业权抵押实行的是备案制,《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第五十七条规定:“矿业权设定抵押时,矿业权人应持抵押合同和矿业权许可证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备案手续。矿业权抵押解除后20日内,矿业权人应书面告知原发证机关。”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41条规定:“当事人以本法第42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而矿业权抵押,又不属担保法第42条规定的财产,依照《担保法》第43条规定:“当事人以其他财产抵押的,可以自愿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当事人未办理抵押物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当事人办理抵押物登记的,登记部门为抵押人所在地的公证部门。”新的《物权法》关于抵押的规定,未涉及矿业权抵押何时生效。在矿业权抵押生效的问题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一致、不明确,而且在实际工作中,矿业权抵押备案并非强制性的,如果存在矿业权重复抵押的情况,评估机构将很难作出判断。
新的《物权法》第190条规定:“订立抵押合同前抵押财产已出租的,原租赁关系不受该抵押权的影响。”而《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第50条规定:“已出租的采矿权不得出售、合资、合作、上市和设定抵押”。对已出租的采矿权是否可以抵押,国家法律和部门规章相互矛盾。
对采矿权的抵押,各地区也有不同的规定,有的地区可以用采矿权单独抵押,而有的地区采矿权不能单独抵押,如《福建省矿产资源条例》规定:“采矿权抵押时,其矿区范围内的采矿设施随之抵押。”
5、矿业权自身的特殊性
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探矿权只有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探矿权投资风险性很高,特别是勘查程度低的探矿权,其勘查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探矿权转采矿权时,探矿权人未必是必然的采矿权人,根据我国的法律,探矿权人仅仅是有优先取得采矿权的权利,因此探矿权作为抵押品风险级高,目前金融机构基本不接受探矿权抵押;采矿权是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采矿权不同于土地使用权和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不仅其价格处于动态变化,其资源储量也处于动态变化中,而且矿产资源储量很难准确计量。土地和房屋建筑物是有形的、直观的,正常情况下是不变的,例如一套200平米的房屋或一块100亩的土地,正常情况下,在经济使用年限的几十年内,仍然是200平米或100亩,面积不变,不会因为使用而消耗其面积,其价值的变动主要是受市场价格的影响而变动,如果市场价格不变,其价值也保持不变。而采矿权则不同,因矿产资源大多是深埋在地下的,无法直观测量,资源储量本身难以准确计量,并且随着开采的深入,矿产资源储量的也会逐步减少,甚至为零,例如一个正常生产的矿山,即使矿业市场一直是稳定不变的,但其采矿权价值还是会递减。而且采矿业的管理比较特殊,如果生产过程中矿产资源补偿费及资源税未及时足额缴纳或出现生产安全问题等情况,就无法正常进行开采,企业无法正常运转,也将影响银行抵押权的实现。由于矿业权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矿业权抵押风险高于其它不动产抵押。
二、产生评估风险的后果
评估风险一旦产生,将给社会各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1、给债权人造成损失
由于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是以抵押资产价值为基础,如国内银行一般按抵押资产价值的五成至八成发放贷款,如果评估师对抵押资产评估存在系统性的高估,为银行贷款提供决策基础的抵押资产评估事实上会误导银行贷款决策,会给银行在未来带来越来越多的呆账坏账,造成银行资产的流失。
2、评估机构、评估人员承担法律责任
因为评估人员的失误,评估结果的失真,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失的,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9条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前款规定的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一款规定的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008年8月国土资发〔2008〕174文发布的《矿业权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第16条第六款规定:矿业权评估师“接受委托人或其他相关当事人对评估方法、参数和评估结果授意的”、第七款“签署虚假或有重大差错或遗漏评估报告的”,“由注册机构撤销执业注册,并不予再次办理注册”;第24条第六款规定:矿业权评估机构“出具虚假或有重大差错或遗漏评估报告的”,“由登记机构撤销登记,并不予再次办理登记”。
3、影响社会稳定
美国国会针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金融危机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不动产评估与实际价值之间的差异,导致金融机构的资产大量缩水,是促成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危机一旦爆发,整个经济体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动荡,经济萧条,企业倒闭,收入水平下降,失业人数增加,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三、抵押评估风险的防范
为了在抵押评估过程中有效防范评估风险,必须提高评估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谨慎执业。
1、提高评估人员的业务能力
矿业权评估工作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广,它既要有财会、矿业经济管理、市场等经济学科方面的知识,又要具备地质、采矿、选矿等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评估机构不仅要组织评估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协会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还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自行组织评估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补充、更新知识,交流业务经验,不断提高评估人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完善评估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
要提高评估工作的质量,把评估风险降至最低,评估机构需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执业操作、项目负责、内部审核、风险评价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最大程度地保护自身和评估人员的利益。
3、加强对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评估人员不仅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评估准则,杜绝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出具虚假评估报告等不良行为,在承接业务、评估操作和评估报告形成过程中,不受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预和影响,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4、遵循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评估过程中,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充分估计评估对象可能受到的限制和损失,避免夸大资产价值引起报告使用者盲目乐观,并非评估报告中作出必要的风险提示。在抵押贷款评估的各个环节中,都需遵循谨慎性原则。评估委托阶段:认真调查待评估对象是否满足抵押条件。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财产其抵押评估价值应该为零,因此,在承接业务时首先要调查待评估的矿业权其产权是否明晰,是否有争议,是否属于再次抵押,如果属于再次抵押,能否满足再抵押的条件;其次,根据《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矿业权的出租、抵押,按照矿业权转让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管理”、“已出租的采矿权不得出售、合资、合作、上市和设定抵押”,因此还需调查其是否符合转让条件,是否出租,如果属于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财产,评估机构就不应接受该项评估业务。
评估准备阶段:在调查、收集资料时,需查验采矿许可证原件,核对采矿许可证上的采矿权人和矿山名称同抵押人和抵押矿山名称是否相符,核实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对委托人提供的地质资料和设计资料、开发利用方案、评审资料等,需核对其原件,所提供的资料需有编制单位盖章和相关编制人员的签字,并附有编制单位的资质证书。
评估实施阶段:严格按照评估程序实施评估,在评估计算过程中,根据评估对象的实际情况认真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对委托方提供的经济技术参数、生产统计资料、财务资料进行甄别和比较分析,剔除虚假参数,调整不合理的参数,不要高估收入或低估成本费用,避免高估资产价值,给抵押权人带来风险,也不能故意压低资产价值,损害抵押人的利益。出具评估报告阶段:在编制评估报告时按照规范撰写,并充分披露有可能影响到评估结果和报告使用的所有信息,如:评估假设、评估基准日后调整事项、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等,避免因评估报告不详实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5、完善评估准则体系
评估准则对评估工作起着指导作用,《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体系拟定由四个层次组成,共28项准则,目前只出台了9项,出台的这9项准则中对矿业权价值类型还未定义,缺少对二级市场转让评估的指导意见,转让评估中需运用的折现率、投资利润率等指标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指导参数,因此,尽快建立健全矿业权评估准则体系,是降低评估风险的重要保障。参考资料:
1、《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中国矿业权评估协会编著 2008年)
2、《矿业权评估指南》(2004年修订版)
3、《论采矿权抵押》(北京市信格律师事务所 严涛)
4、《次债危机对银行抵押风险管理的启示》(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授信业务部 于晨曦)
5、《房地产抵押估价指导意见》(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
第二篇:矿业权抵押评估的风险与防范
矿业权抵押评估的风险与防范
一、矿业权抵押和矿业权抵押评估的定义
(一)矿业权抵押是指在依照有关法律的条件下,矿业权人作为债务人以其拥有的矿业权在不转移占有的前提下,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行为。根据《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第56条“债权人要求抵押人提供抵押物价值的,抵押人应委托评估机构评估抵押物。”
(二)矿业权抵押评估是为抵押行为当事人(债权人和债务人)提供矿业权价值的咨询服务。由于矿业权抵押评估报告是用于矿业权人的融资、筹资等活动中,与矿业权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其风险较大。
二、产生矿业权抵押评估风险的原因
由于评估价值区间与客观价值的偏离,以及评估主体行为的失误(非舞弊或违法行为),会产生危害评估报告使用者利益的不良后果,评估者要对此承担相应责任,这样就会产生评估风险。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抵押行为当事人影响
抵押行为当事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为了达到某些目的,授意评估机构按照他们的要求出具不实的报告,或者提供虚假资料,误导评估人员,以获得能够满足其目的的评估报告。抵押行为当事人的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矿业权抵押评估的顺利进行,为评估报告的出具带来一定风险。
(二)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自我约束不到位
评估工作很大程度上依靠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如果评估人员业务能力有限,选用评估方法不当,选取参数不合理,得出的评估结果就会失真,评估报告的叙述不完善或不完整也会在将来带来麻烦;有些评估机构看重眼前利益,不执行评估规范和要求,无原则的满足当事人的不合理要求,出具不实报告,从而带来风险。
(三)矿业权评估理论技术不完善
我国矿业权评估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估理论体系,评估准则还在陆续制订,矿业权价值的内涵尚在论证当中,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义,评估中需运用的一些指标参数如何取值还在研讨中,抵押评估具体用哪种价值类型,评估界还是众说纷纭,有的主张市场价值、有的主张清算价值,而欧洲评估界则提倡运用抵押贷款价值类型,即对抵押品评估,侧重对抵押品价值下限的估计而非当时的市场价值。作为指导评估工作的评估理论研究的滞后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评估风险。
(四)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对矿业权抵押的问题上,现行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甚至互相矛盾,这些也增加了抵押评估的风险。
目前,我国矿业权抵押实行的是备案制,《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第57条规定:“矿业权设定抵押时,矿业权人应持抵押合同和矿业权许可证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备案手续。矿业权抵押解除后20日内,矿业权人应书面告知原发证机关。”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41条规定:“当事人以本法第42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而矿业权抵押,又不属担保法第42条规定的财产,依照《担保法》第43条规定:“当事人以其他财产抵押的,可以自愿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当事人未办理抵押物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当事人办理抵押物登记的,登记部门为抵押人所在地的公证部门。”新的《物权法》关于抵押的规定,未涉及矿业权抵押何时生效。在矿业权抵押生效的问题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一致、不明确,而且在实际工作中,矿业权抵押备案并非强制性的,如果存在矿业权重复抵押的情况,评估机构将很难作出判断。
新的《物权法》第190条规定:“订立抵押合同前抵押财产已出租的,原租赁关系不受该抵押权的影响。”而《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第50条规定:“已出租的采矿权不得出售、合资、合作、上市和设定抵押”。对已出租的采矿权是否可以抵押,国家法律和部门规章相互矛盾。
对采矿权的抵押,各地区也有不同的规定,有的地区可以用采矿权单独抵押,而有的地区采矿权不能单独抵押,如《福建省矿产资源条例》规定:“采矿权抵押时,其矿区范围内的采矿设施随之抵押。”
(五)矿业权自身的特殊性
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探矿权只有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探矿权投资风险性很高,特别是勘查程度低的探矿权,其勘查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探矿权转采矿权时,探矿权人未必是必然的采矿权人,根据我国的法律,探矿权人仅仅是有优先取得采矿权的权利,因此探矿权作为抵押品风险级高,目前金融机构基本不接受探矿权抵押;采矿权是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采矿权不同于土地使用权和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不仅其价格处于动态变化,其资源储量也处于动态变化中,而且矿产资源储量很难准确计量。土地和房屋建筑物是有形的、直观的,正常情况下是不变的,例如一套200平米的房屋或一块100亩的土地,正常情况下,在经济使用年限的几十年内,仍然是200平米或100亩,面积不变,不会因为使用而消耗其面积,其价值的变动主要是受市场价格的影响而变动,如果市场价格不变,其价值也保持不变。而采矿权则不同,因矿产资源大多是深埋在地下的,无法直观测量,资源储量本身难以准确计量,并且随着开采的深入,矿产资源储量的也会逐步减少,甚至为零,例如一个正常生产的矿山,即使矿业市场一直是稳定不变的,但其采矿权价值还是会递减。而且采矿业的管理比较特殊,如果生产过程中矿产资源补偿费及资源税未及时足额缴纳或出现生产安全问题等情况,就无法正常进行开采,企业无法正常运转,也将影响银行抵押权的实现。由于矿业权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矿业权抵押风险高于其它不动产抵押。
三、产生矿业权抵押评估风险的后果
评估风险一旦产生,将给社会各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一)给债权人造成损失
由于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是以抵押资产价值为基础,如国内银行一般按抵押资产价值的五成至八成发放贷款,如果评估师对抵押资产评估存在系统性的高估,为银行贷款提供决策基础的抵押资产评估事实上会误导银行贷款决策,会给银行在未来带来越来越多的呆账坏账,造成银行资产的流失。
(二)评估机构、评估人员承担法律责任
因为评估人员的失误,评估结果的失真,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失的,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9条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前款规定的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一款规定的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008年8月国土资发〔2008〕174文发布的《矿业权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第16条第六款规定:矿业权评估师“接受委托人或其他相关当事人对评估方法、参数和评估结果授意的”、第七款“签署虚假或有重大差错或遗漏评估报告的”,“由注册机构撤销执业注册,并不予再次办理注册”;第24条第六款规定:矿业权评估机构“出具虚假或有重大差错或遗漏评估报告的”,“由登记机构撤销登记,并不予再次办理登记”。
(三)影响社会稳定
美国国会针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金融危机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不动产评估与实际价值之间的差异,导致金融机构的资产大量缩水,是促成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危机一旦爆发,整个经济体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动荡,经济萧条,企业倒闭,收入水平下降,失业人数增加,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四、对矿业权抵押评估风险的防范
为了在抵押评估过程中有效防范评估风险,必须提高评估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谨慎执业。
(一)提高评估人员的业务能力
矿业权评估工作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广,它既要有财会、矿业经济管理、市场等经济学科方面的知识,又要具备地质、采矿、选矿等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评估机构不仅要组织评估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协会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还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自行组织评估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补充、更新知识,交流业务经验,不断提高评估人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评估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
要提高评估工作的质量,把评估风险降至最低,评估机构需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执业操作、项目负责、内部审核、风险评价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最大程度地保护自身和评估人员的利益。
(三)加强对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评估人员不仅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评估准则,杜绝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出具虚假评估报告等不良行为,在承接业务、评估操作和评估报告形成过程中,不受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预和影响,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四)遵循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评估过程中,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充分估计评估对象可能受到的限制和损失,避免夸大资产价值引起报告使用者盲目乐观,并非评估报告中作出必要的风险提示。在抵押贷款评估的各个环节中,都需遵循谨慎性原则。
评估委托阶段:认真调查待评估对象是否满足抵押条件。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财产其抵押评估价值应该为零,因此,在承接业务时首先要调查待评估的矿业权其产权是否明晰,是否有争议,是否属于再次抵押,如果属于再次抵押,能否满足再抵押的条件;其次,根据《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矿业权的出租、抵押,按照矿业权转让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管理”、“已出租的采矿权不得出售、合资、合作、上市和设定抵押”,因此还需调查其是否符合转让条件,是否出租,如果属于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财产,评估机构就不应接受该项评估业务。
评估准备阶段:在调查、收集资料时,需查验采矿许可证原件,核对采矿许可证上的采矿权人和矿山名称同抵押人和抵押矿山名称是否相符,核实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对委托人提供的地质资料和设计资料、开发利用方案、评审资料等,需核对其原件,所提供的资料需有编制单位盖章和相关编制人员的签字,并附有编制单位的资质证书。
评估实施阶段:严格按照评估程序实施评估,在评估计算过程中,根据评估对象的实际情况认真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对委托方提供的经济技术参数、生产统计资料、财务资料进行甄别和比较分析,剔除虚假参数,调整不合理的参数,不要高估收入或低估成本费用,避免高估资产价值,给抵押权人带来风险,也不能故意压低资产价值,损害抵押人的利益。
出具评估报告阶段:在编制评估报告时按照规范撰写,并充分披露有可能影响到评估结果和报告使用的所有信息,如:评估假设、评估基准日后调整事项、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等,避免因评估报告不详实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五)完善评估准则体系
评估准则对评估工作起着指导作用,《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体系拟定由四个层次组成,共28项准则,目前只出台了9项,出台的这9项准则中对矿业权价值类型还未定义,缺少对二级市场转让评估的指导意见,转让评估中需运用的折现率、投资利润率等指标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指导参数,因此,尽快建立健全矿业权评估准则体系,是降低评估风险的重要保障。
第三篇:矿业权抵押贷款评估探讨(共)
矿业权抵押贷款评估探讨
山东新广信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
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
一般情况下,探矿权尤其是勘查程度较低的探矿权的取得和行使,是一种风险投资行为,探索性较强,勘查结果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整个勘查过程结束之前,即未找到有工业价值的矿体或找到有工业价值的矿体而未办理采矿权许可证之前,很难将其视为一项资产存在。采矿权的取得和行使,因其具有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故是一种生产经营行为。由于开发矿产资源蕴含的巨大经济利益,采矿权——矿产资源使用权,已经与土地使用权一样,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无形资产,日益显现其很强的资金融通功能。由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探矿权作为抵押贷款担保,条件尚不具备,金融机构从“资金回收的可能性”考虑,也难以接受。与之相反,采矿权随着采矿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从而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成为最理想的抵押物之一。
本文着重就采矿权抵押贷款抵押权设定时,评估中的有关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评估目的
采矿权抵押的目的,是为债务人如期履行债务提供物质担保。其特点是抵押人不转移采矿权。就抵押人而言,设定抵押权的根本目的,是提供债务履行担保而不是取得或变卖采矿权。采矿权抵押贷款抵押权设定时,评估的目的,是为抵押行为双方提供被抵押采矿权的抵押担保价格,而不是采矿权本身的价格。被抵押采矿权的这种抵押价格就抵押方而言,表示他所能够取得的贷款数据,以及因抵押而承担的额外风险。而对于抵押权人而言,则意味着他所取得的债务履行担保的程度,而不是取得采矿权的市场价格或清算价格。
二、评估对象
采矿权资产的抵押,抵押权设定和抵押权实现时,评估的对象是有区别的。根据现行有关规定,抵押实现时,需进行评估,以确定底价,即抵押权设定时和抵押权实现时应分别进行评估。在抵押权实现时,由于采矿权必须采用某种方式短期内强制转让或出售,由抵押权人优先受偿。此时的评估对象是采矿权的清算价格,完全应该采用清算价格标准评估采矿权的清算价格。但是,在抵押权设定时,抵押人向抵押权人转移的不是采矿权,而是采矿权的抵押权,同时,由于此时抵押是否用于强制清偿尚未确定,故在采矿权抵押贷款评估行为中评估的,应该不是抵押物的市场价格或清算价格,而是抵押人向抵押权人转移的抵押物的那一部分权利的价格,即采矿权的抵押权价格。
三、采矿权资产再抵押评估
在一般情况下,当债务人还清银行贷款后,抵押人与银行的抵押贷款关系就告结束,抵押权这一采矿权他项权力不再存在。此时,已撤销抵押的采矿权与未曾抵押的一样,可以进行抵押贷款。另外,如果抵押人已经抵押的采矿权是整个采矿权的一部分,则未曾抵押的其余部分可再抵押。如抵押采矿权评估价格为1000万元,按银行抵押代款率50%计,可以贷款500万元,而抵押人第一次贷款300万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抵押人还可以第二次向银行申请不超过200万元的贷款。因为这种再抵押贷款情况,银行仍有收回贷款的保证。但是,如
果在评估报告有效期内,第一次抵押和第二次抵押的时间相隔较长,而且,评估所依据的基本假设有重大或明显变化,必须重新评估。如果两次抵押相隔超过评估报告的有效期,在这种情况下,采矿权一般要重新评估。
四、评估原则
抵押贷款评估是各类不同目的的矿业权评估的一种,除应遵循矿业权评估的工作原则与途径、评估假设条件、前提条件和基本程序之外,根据矿业权抵押评估业务自身的特点,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由于抵押期间被抵押采矿权产权的未来不确定性,所以在评估时,务必核实抵押人产权的真实性。包括采矿权证权属、储量、产品方案、采选指标、财务资料的真实性,排除任何不真实的因素,以确保抵押人的合法权益。对于产权不清晰或不完整的情况,应予以详细调查,并在评估报告中说明。
第一,评估人员在验证抵押人采矿权许可证时,必须亲眼验证证书原件,并在复印件上签定注明相关字样,以示负责。抵押人的名称必须与采矿权许可证上所注明的采矿权人的名称一致;抵押的矿山名称必须与采矿权许可证上所注明的矿山的名称一致。如有差异,必究其原因,弄清来龙去脉,并予以说明。
第二,核实是否存在他项权力,如是否已经抵押贷款过等,以避免抵押人将采矿权重复抵押贷款而造成金融机构损失的情况发生。
第三,必须亲眼验证储量核实报告、储量备案证明及其评审意见书的原件,并在复印件上签定注明相关字样,以示负责。如发现问题,必究其原因,弄清来龙去脉,并予以说明。第四,必须认真核实、审查矿山提供的生产统计报表、财务资料等,必须进行实地踏勘,以掌握可信的第一手材料。
(二)谨慎性原则
由于抵押贷款自身特性,评估人员对抵押采矿权资源的未来收益或市场状况,不应予以太乐观的估计。尽管统计数据或经验表明矿产品价格有可能上升,但在评估时,仍应以当时的市场价格为参数,对未来的升值不予考虑。然而,对未来可能的减值,则应给予充分的重视。第一,对成本费用,主要根据当前矿山企业的实际成本费用水平。若有确凿证据表明,近期存在成本上升、费用增加的因素,应对相关数据适当调整。
第二,对于销售价格,除参考矿山实际数据外,还要分析其当地其他矿山相类似矿产品的价格,并特别关注市场的价格趋势,若发现近期行情走低或其他对企业经营不利的因素,应分析评估报告有效期内,市场最有可能接受的平均价位,做为评估取值的依据。
真实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既是矿业权抵押贷款评估特点所要求的,也是维护抵押行为当事人合法权益、降低评估风险所必需的。
通常情况下,企业办理矿业权抵押贷款的时间,也就是对抵押物进行评估的时间,而企业(债务人)不能偿还债务的时间,往往是评估目的实现的时间。对于一年期的抵押贷款,其有效期正好与现时资产评估有关规定的一致。但多数情况是,评估目的实现不在评估结论有效期内。这就存在一个评估价格是何时的价格、应该如何确定的问题。
评估价格只能反映基准日的价值水平,而且只根据一般的操作规范得出一个“确定”的值,这是一般资产评估的规定。但是在矿业权抵押贷款评估中,仅仅得出这样一个 “确定”的值是
不够的。评估师应从专业角度分析整个贷款期矿业权价值可能变化的区域,对相关因素适当调整,作为矿业权抵押贷款评估的一部分,从而使评估结论更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缩小评估基准日的价值与评估目的实现日的价值差异,充分发挥矿业权资产的担保功能和资金融通效应。
五、评估方法
由于抵押贷款抵押设定时,评估是为抵押权人决定将多少款额贷给抵押人提供依据,因此,在评估时,一方面要严格遵循评估谨慎性原则,尽可能避免银行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不应该随意压低采矿权价格,评估人员应尽量做到评估公平合理。
采矿权抵押贷款抵押权设定时,评估的对象是采矿权使用权的抵押贷款价格,由此可见,采矿权抵押权设定评估与一般的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其他采矿权评估方法基本相同,即可以用现金流量法、收益法、收益权益法来进行评估。
现金流量法,是将矿业权所指向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作为一个现金流量项目系统,从项目系统角度看,凡是项目系统对外流入、流出的货币称为现金流量,同一时段(年期)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差额称为净现金流量,项目系统的净现金流量现值之和,即为采矿权评估价值。
收益法,是根据预期收益原则和贡献原则设计的。资产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能为资产所有者或占有者带来未来收益,未来收益的大小决定了资产价值的高低。因此,采用收益法评估采矿权,是按照将利求本的思路,通过估算待评估采矿权实施后的未来预期收益-净利润现值之和,即为采矿权评估价值。
收益权益法,是在收益途径评估原理基础上,把收益途径评估的财务模型的计算程序简化,通过采矿权权益系数调整销售收入现值,计算采矿权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一般说来,对新建、在建矿山的采矿权抵押贷款评估,适合采用现金流量法;对于正常生产矿山采矿权抵押贷款评估,适合采用收益法;对于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和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均为小型的矿山,适合采用收益权益法。当然有时也可多种评估方法并用,以便相互验证。值得再次强调的是,采矿权抵押贷款抵押权设定时评估和其他目的评估不同的是,运用各种评估方法时,都要充分重视谨慎性原则。
第四篇:关注矿业权抵押担保的法律风险
关注矿业权抵押担保的法律风险
随着《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对矿业权的明确,目前,矿业权抵押贷款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信贷业务,而且由于矿业权的一些特性使得许多人认为矿业权抵押担保贷款风险较小。为加强矿业权抵押备案管理,2010年1月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印发了《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矿业。权抵押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其中一些条款对探矿权、采矿权抵押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有些规定甚至存在与上位法冲突的嫌疑,商业银行有必要进一步关注矿业权抵押贷款的法律风险。
有关矿业权抵押法律法规
(一)矿业权法律法规体系。1986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初步建立了我国矿业权制度;1996年八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决定》,确定了矿业权“有偿取得,依法转让”的基本法律制度;1998年国务院发布《矿产资源勘察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等三个配套法规,与《矿产资源》共同搭建了我国现行矿业权法律制度的大框架;2000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矿业权可以用于抵押,确立了矿业权市场建立和矿业权流转的运行准则;2007年颁布实施的《物权法》规定“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受法律保护”,明确了矿业权的用益物权属性。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我国现行矿业权法律法规基本体系。
(二)有关矿业权抵押的法律规定。《矿产资源法》规定“经依法批准,可以将探矿权转让他人”,“经依法批准可以将采矿权转让给他人采矿”。“禁止将探矿权、采矿权倒卖牟利”。《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矿业权人可以依照本规定出租、抵押矿业权。”“矿业权的出租、抵押,按照矿业权转让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管理,由原发证机关审查批准。”《物权法》规定“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矿业权抵押备案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探矿权原则上:不予抵押备案登记”,“采矿权人不得为第二人提供贷款抵押”,“抵押采矿权应具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全额缴纳了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的条件。国有矿山企业、地勘单位在申请抵押采矿权前,应征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采矿权抵押期限必须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抵押期原则上不超过一年。在抵押期间,采矿权抵押人不得申请转让或重复抵押。”
矿业权抵押担保法律风险及操作建议
(一)探矿权抵押风险。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的暂行办法规定探矿权原则上不予抵押备案登记,基本否定了探矿权的抵押。虽然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后法优于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法律适用规则,该条规定涉嫌与上位法存在冲突,但从有利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角度分析,由于探矿权仅仅是发现权,探矿权拥有者不能进行商业性开采,需要通过一定法律程序取得采矿权后才能开采。探矿权不确定较大,抵押价值难以准确评估,风险较大,所以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中原则上应不予接受探矿权抵押担保。
(二)采矿权抵押风险。商业银行在办理采矿权抵押业务时要特别注意采矿权人与抵押人是否为同一人,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投入采矿生产是否满一年,采矿权权属是否明确,采矿权是否出租,是否全额缴纳了相关税费,国有矿山企业是否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材料等风险点。
(三)矿业权主体资格存在严格的资质限制,增大了商业银行实现抵押权的难度和可能性。矿藏的开采门槛较高,需要一定技术、设备、人员资质等条件,因此,矿业权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条件。矿业权受让人是否具备这些资质条件,必须通过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申请人进行审查认可。商业银行作为抵押权人是不具备采矿权受让人的资质条件的,所以实现矿业权抵押则不能适用折价方式。只能在申请实现抵押权时,委托法院或者其他拍卖单位对采矿权进行处置,转让给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主体后,从处置的采矿权所得中依法受偿。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受让人,银行将无法实现矿业权的价值,从而难以实现抵押权。
(四)矿业权抵押登记规定不明确。《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探矿权、采矿权为财产权,统称为矿业权,适用于不动产法律法规的调整原则。”根据《物权法》规定不动产抵押主要采用登记要件主义,即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但《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矿业权的出租、抵押,按照矿业权转让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管理,由原发证机关审查批准”,“矿业权设定抵押时,矿业权人应持抵押合同和矿业权许可证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备案手续”。由此可见,矿业权抵押并未严格遵循登记要件主义,其设定只需矿业权人持抵押合同和矿业权许可证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备案手续,对于备案的法律效力没有做出规定。备案并不等同于登记。
(五)采矿权抵押期限问题。采矿权抵押贷款一般为固定资产贷款,期限至少在1年以上,多数甚至在5年以上,根据《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大型以上的矿山,采矿权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30年,中型为20年;小型最长为10年。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采矿权人还可以办理延续登记手续。而《暂行办法》中规定的“采矿权抵押期原则上不超过一年”显然不能满足商业银行作为抵押权人的需求,那么商业银行办理抵押权登记只能进行连续登记,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极易造成抵押权落空。最高人民法院朕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因登记部门的原因致使抵押物进行连续登记的,抵押物第一次登记的日期,视为抵押登记的日期,并依次确定抵押权的顺序”、“当事人办理抵押物登记手续时,因登记部门的原因致使其无法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人向债权人交付权利凭证的,可以认定债权人对该财产有优先受偿权。但是,未办理抵押物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六)被抵押的矿业权可能被注销、吊销,影响抵押权人权利的实现。采矿权注销和吊销是采矿权终止的形式。采矿许可证在有效期内被依法注销和吊销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当在合理期限内通知抵押权人,抵押权人在接到通知后的合理期限内向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申请拍卖、变卖采矿权。依法批准后,按照抵押财产拍卖、变卖程序拍卖、变卖采矿权,所得价金除了应支付拍卖变卖等相关费用和开销外,可提前偿还债务人的债务,实现抵押权,或是依法向有关单位提存。但在实际操作中,一旦矿业权人的探矿证、采矿证被权力机关依法吊销,抵押物不复存在,抵押权极易落空会导致银行无法实现抵押权,因此银行接受矿业权抵押后应密切关注矿业权人的经营行为,发现抵押人有违法违规行为可能被注销、吊销矿业权的,要果断采取措施尽可能保全债权。
(七)采矿权抵押率的确定依据不明。抵押物确定主要考虑抵押物的适用性、变现能力、抵押物价值的变动趋势。采矿权抵押率却不好确定,一是采矿权抵押本身价值不易确定,无法准确计量,个别无法变现。采矿权价值要由具有矿业权人评估资质的机构对采矿权进行价值评估。二是采矿权具有流动性,采矿权随着采矿的深入,抵押物的价值随之递减,无法准确界定。
矿业权抵押贷款研究
摘要:矿业权作为一种特殊物权,具有抵押担保品的法律特性与财产权利特性,但由于矿业权价值不确定性、贷款各方信息不对称及交易成本高等原因,导致矿业权抵押贷款的开展不能满足矿业权投资者、商业银行及各方的需要。文章通过采取建立矿业权信息披露体系、平衡贷款各方风险与收益的分配和建立风险补偿定价机制等措施来促进矿业权抵押贷款健康发展。
关键词:矿业权;抵押贷款;矿业权贷款体系;信息不对称
一、矿业权贷款概述
(一)矿业权的概念
矿业权的概念在古罗马法里就出现了,当时矿产资源被归为物的范畴,并且罗马法规定,矿产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但国家可以将有些矿产出租给贵族和私人去开采。在古罗马时期的某些城市,很多自由人可以从国家或私人所有的矿产中租下某些矿坑,这些小矿主要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产品,凡愿意的开采者,个人可以获得开采出的矿产的一半,另一半要交给国家。西方矿业权的概念完善和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20世纪60年代,那时随着西方国家大多走向工业化,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矿业权是比较复杂的概念。其实矿业权是一个权利束,是由一系列相关权利组合而成的。澳大利亚将矿产权分为三类,即探矿权,采矿权和评价权。日本矿业权制度以许可证制度为主,可分为钻探权制度和采掘权制度,而且规定取得钻探权的企业在探明勘探区确有矿产并适于开采时,享有所探矿床的采掘优先权。综观各国对矿业权的设定,可以分为:根本不分探矿权和采矿权,直接设定一个矿权;把探矿权分为排他性探矿权和非排他性探矿权,加上采矿权构成三个;还有的在两类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基础上又加上一个矿产评议权,所以成为四分法。
我国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矿业权是指矿产资源使用权;同时采用了两分法即把矿业权分为探矿权和采矿权,因此,我国的矿业权亦即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合称。所谓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并优先取得作业区矿产资源采矿权的权利。取得勘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称为探矿权人。所谓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取得采矿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称为采矿权人。根据《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矿业权经依法批准,可以转让他人。
(二)矿业权贷款概述
本文所指矿业权贷款指以矿业权作抵押的专门用于矿业权购买、开发投资的商业贷款。自从根据《矿产资源法》及配套法规设立矿业权以来,矿业权成为可以出让和转让的财产权利。由于我国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矿业权投资者不能取得矿产资源所有权,但可以根据法律取得矿产资源使用权即矿业权。矿业权投资者要取得矿业权必须支付矿业权价款(出让取得)或转让价款(转让取得)。由于我国矿业权作为一项财产权利设立时间较晚,而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矿业权设定改革前是无偿取得的,矿业投资项目贷款中不含矿业权贷款。矿业权贷款不是矿业投资项目贷款,矿业投资项目贷款在我国早已存在,和其他项目投资贷款一样,包含项目投资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这种贷款的方向和比例受到国家的控制,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情况下是贷款鼓励与限制的行业是不同的,贷款的比例也不一样。
矿业权作为一种物权,在《物权法》概括性规定基础上由《矿产资源法》予以具体明确化,符合抵押品的法律规定和财产权利特性。矿业权是按法定程序取得,并在法定矿产资源主管部门登记,在批准的区域(矿区范围)和有效期限内,勘探、开采被许可的矿产及其共生、伴生矿产的权利,是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派生出的他物权。矿业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尽管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矿业权具有主体资格的特定性、依法流转性、有偿性和排他性等特点。主体资格的特定性指矿业权人要符合国家法规的严格限定,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取得矿业权,成为矿业权人的。这也是矿业权成为具有权利归属清晰、权责分明、严格商品特性的基础。依法流转包括依法转让、出租、抵押等环节。主体一旦按法定严格程序取得矿业权,可以为矿业权人带来使用、收益等权利。矿业权收益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流转及矿业权范围内的矿产品的开采销售。对于探矿权收益的实现主要靠流转,或是矿业权人自身优先申请采矿权;对于采矿权可以流转也可以开采矿产品来实现收益。一般来说,对于预查和普查探矿权来说,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作为抵押品风险较大。对于详查及以上探矿权和采矿权来说,收益确定性越来越强,对矿业权的价值判断会较准确,作为抵押品是合适的。
二、矿业权贷款的必要性
(一)矿业权贷款是矿业权投资者的需求
我国是矿业资源大国,已探明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居世界第3位。如果全部设定矿业权并收取矿业权价款,需要矿业权投资者数万亿的巨大资金投入。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包括沙、石、黏土在内,我国拥有10.6万个采矿权,3.87万个探矿权。我国的经济发展,对矿业的需求日益增大,矿产的价值也水涨船高。根据国家和各省目前的实际规定,一般要求在出让取得矿业权时一次性支付矿业权价款和矿产资源使用费,而矿业权价款和矿产资源使用费往往数额较大,矿业权投资者在未得到矿业权时,还没有从矿业权的使用中获得收益,一般难以筹集如此巨额资金。同时,随着我国矿业市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矿业权转让也越来越频繁,更多的投资者对矿业投资感兴趣,同时为了让更多的在开发利用矿业资源上拥有高技术和高管理水平的投资者参与到矿业开发投资中来,矿业权投资者亟需专门的矿业权贷款。
(二)矿业权贷款是银行参与矿业投资开发获得高收益的需要
矿业权贷款是一种抵押投资贷款。其不同于非抵押信用贷款,也不同于消费贷款。消费贷款还款来源于消费者(贷款者)的收入,而不是消费品产生的收益;非抵押信用投资贷款最终还贷来源于贷款者投资收益或者其他收入。矿业权贷款的还贷本质上依赖于抵押品即矿业权的收益(现金流量)或者矿业权市场转让交易价值的实现,这种贷款的抵押品与还贷来源是同一的。如今的经济还远没有发展到超越资源消耗性经济的阶段,随着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包含矿产资源的各类资源消耗量越来越大,而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近年来,稀缺的矿产资源就越来越昂贵。“谁拥有了资源谁就拥有了财富”,在最近十多年得到最好的证明。随着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对收益和风险的要求也会不同,矿业权贷款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获得高收益的一种新途径。
三、矿业权贷款开展困难的原因
(一)矿业权特殊的风险特征,导致矿业权价值的不确定性
矿业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是为企业使用而非出售的资产,由于在以下方面具有特殊的风险特征,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从而导致矿业权价值的不确定性大。
根据矿业权开发阶段不同,可以分为探矿权和采矿权。探矿权又可按勘查程度不同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探矿权。矿业权的价值来源于矿业权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矿体的信息获知情况,而对矿体的信息获知情况又依赖于矿体的赋存情况。对矿体赋存情况的知晓程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矿产资源有关具体情况,如:储量、品位、赋存状态、矿石加工选冼性能等是随着不同的勘查程度逐步加深了解的,从矿产资源方面来说,矿业权价值的风险是随着勘查和开采程度不断加深而变小的,但这种风险相对于其他财产或财产权利,始终存在并很可能要大一些的。矿业权必须与采矿机械、通风设备、提升运输设备等其他资产相结合才能创造经济利益。这些设备的技术先进程度,矿业权投资者的管理水平,投资者勘查和开采选冶方法,设备的使用效率等都将极大的影响矿业权的价值。
矿业权与其他资产组合所生产的矿产品价格受市场的影响也较大,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矿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化,对矿业权的价值影响是巨大的。前几年,一些煤、磷、铁等矿的投资者获得巨额利润,主要得益于这些矿产品价格的暴涨。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从2008年下半年有色金属等矿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下降也是造成一些矿产资源类公司净利下滑甚至亏损的主要原因。由于国际国内的各种因素,今后矿产品价格暴涨暴跌形势只会越来越严峻。
矿业权是一种财产权利,是一种物权,是由政府创设的,由《矿产资源法》及相关法规规范。特别是各种有关矿业权的税费制度对矿业权价值有非常大的影响。涉及到矿业权的税费有:矿业权价款、资源税、矿产资源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增值税、城建税、教育附加、安全生产费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补偿等税费。即使其中某一种税费制度改革,对矿业权价值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如果由现在的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很多矿种的矿业权价值将发生很大的变动。
(二)信息不对称
矿业权贷款涉及多个相关方:政府国土资源部门及其他部门、矿业权人、矿业权投资者、矿业权勘查机构、矿权评估机构、矿产储量评审机构、商业银行、担保机构、银行监管部门等。矿业权贷款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多而且复杂,各个相关方之间都存在信息不对称。在这里我们只分析下商业银行与矿业权人和矿业权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
各种信息中,矿业权贷款中最重要的就是影响矿业权价值的信息。正如上述已经分析的,影响到矿业权价值的因素很多,除了各方都可以公开获取的影响因素外,一些影响因素信息单独掌握在各方手中,另外还有一些影响因素由各方自己判断,这后两种信息就是不对称的。商业银行在对矿业权范围内矿产资源各种信息,如:储量、可采储量、矿产品质量、品位、赋存状态、矿石加工选冼性能等了解较少,对探矿权各个勘查阶段的勘查标准及规范和不同程度风险判断力欠缺。商业银行对矿业权人和矿业权投资者的矿业开发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缺乏信息优势。商业银行对矿业权人和矿业权投资者本身资本实力、信用能力等信息的了解处于劣势。而矿业权人和矿业权投资者主要是缺乏对银行贷款政策的了解;特别是缺乏对银行对矿业权贷款政策的了解等。
(三)交易成本过高
交易标的——矿业权出让(矿业权一级市场)取得要通过严格的法定程序,手续复杂、时间长、成本高;全国统一的矿业权二级市场还没有形成,市场不规范,中介机构不健全,矿业权交易中矿业权标的的搜寻、主体搜寻、协商谈判环节不规范,成本高;商业银行与矿业权人信息整理、谈判等环节成本高。
四、开展矿业权贷款的对策
(一)建立矿业权信息披露体系
形成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有:不同主体获得信息成本不同;不同主体的专业优势、行业背景优势从而具有信息获取优势;不正当手段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不公平竞争环境形成的信息不对称等。
解决矿业权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采取的办法有:建立矿业权信息披露体系、降低矿业权信息披露成本和增强矿业权信息披露管制等。
(二)平衡矿业权贷款体系风险与收益分配
矿业权贷款体系至少包含以**系:矿业权价值评估体系、矿业权市场体系、矿业权设立出让体系、银行矿业权贷款体系(贷、评、审、批、监管)、贷款抵押登记制度、矿业权信息披露体系、重大安全,环境保护体系等。建立完整统一的矿业权贷款体系是开展正常矿业权贷款的基础,也是目标。建立此体系的原则是:体系里各方成本、收益与风险相平衡的原则。目前已经有了矿业权价值评估、矿业权设立出让、各省不完整的矿业权市场体系、以上市公司为个体的矿业权信息披露体系以及重大安全与环境保护体系等。但核心的银行矿业权贷款体系(贷、评、抵押登记、审、批、监管)并没有建立,而且以该体系为中心与其他体系进行对接整合也还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
(三)矿业权贷款与矿业项目投资贷款相结合
矿业权贷款不是矿业投资项目贷款,但是矿业权贷款与矿业投资项目贷款在同一矿业权的项目下,偿还贷款本息最终依赖的现金流量及风险是同一的,都依赖于同一的经济利益产生方式,即矿业权价值实现的方式。矿业权必须与采矿机械、通风设备、提升运输设备、井巷工程、房屋建筑物等其他资产相结合才能创造经济利益。这些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除受到资产本身技术寿命影响外,还受到矿业权许可证有效期、实际生产利用年限的限制。因此矿业权贷款和矿业项目投资贷款在贷款期限上也有其内在相关性。商业银行在申批矿业权投资者申请矿业权贷款时,要充分考虑矿业项目投资贷款情况:贷款本金、期限、利率、已还本息等信息。当然,在申批矿业项目投资贷款时也要考虑矿业权及其贷款的各种信息。
(四)商业银行建立矿业权贷款风险补偿定价机制
矿业权贷款开展要考虑矿业权的不同类型。根据取得矿业权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出让获得矿业权和转让取得矿业权。根据矿业权开发阶段不同,可以分为探矿权和采矿权。探矿权又可按开发程度不同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探矿权。不同类型的矿业权的风险与收益的不确定性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勘查程度越高,探矿权的风险越小,收益也越确定;采矿权的风险比探矿权风险又更小。一般预查、普查阶段的探矿权探矿前景不明确或没有探矿前景,经济意义不明确或没有经济意义,建议不采用矿业权抵押贷款方法融资,而由投资者使用自有资金或吸收风险投资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对于勘查程度高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以风险补偿定价原则,对矿业权贷款根据风险大小确定不同的定价。
商业银行在开展具体的矿业权贷款业务时,可以开展普查以上阶段的探矿权贷款或采矿权贷款,建议先开展采矿权贷款业务,待业务熟悉、培养一批精通矿业权贷款人才、建立正式程序后,再开展探矿权贷款业务。对不同风险程度的矿业权贷款在贷款比例、金额、利率、期限、抵押、还款方式及其他条件方面的条款应该不同;并且贷款流程方面也要设立不同的程序。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林权抵押贷款制约因素与发展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视角[J].金融参考,2009(1).2、和讯网站.矿权进场交易进入倒计时[EB/OL].http://news.hexun.com/2009-08-08/120370603.html.(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房地产评估的风险与防范
房地产评估的风险与防范
房地产估价是一种社会中介活动,这种活动是因为社会信息的不平衡产生的,房地产评估工作的成果是以评估报告的形式体现的,房地产评估报告是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记述估价过程和估价成果的文件,是给委托方的书面答复,是关于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值或价格的研究报告。因此,评估报告所给出的是房地产在某一时点的符合客观的合理的价格,而不是一个实际的成交价,更不是房地产的实际取得成本。因此,评估报告结果的确定性和评估对象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存在天然矛盾,这就决定了评估工作的风险性。
评估风险主要是估价结果与房地产真实价值偏差的程度及发生较大偏差的可能性。房地产估价风险体系也由政府、房地产估价机构和人员以及经济活动主体面临的房地产估价风险组成。
(一)政府面临的房地产估价风险
政府面临的房地产估价风险最主要的是房地产估价带来的通胀风险和金融风险。主要是房地产估价价值过高,不能反映房地产的真实价值,带来社会价值总体虚高,同时过高估值的房地产金融抵押贷款,会使金融机构存在潜在呆账坏账,影响金融机构的真实资产。一旦泡沫破灭,整个经济体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动荡,影响社会稳定。
(二)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面临的房地产估价风险
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是估价风险的直接承担者,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风险。
房地产价格的变化一方面受到供求变化的影响,另外一方面政策变动也
同样会对房地产价格产生重要影响。政策的变化,包括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以及产业政策都必然会对房地产价格产生或高或低的影响。同时,政策的变动往往还会对估价方法产生影响,如《城市房屋拆迁条例》的修改,使得房屋拆迁补偿估价方法也发生了变化。
此外我国房地产市场法制虽然在逐步规范,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在产权界定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某企业通过政府对原农民所有的土地通过征地取得了划拨土地使用权等。
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不能很好的理解政策背景和政策预期,就会影响评估结果,带来评估风险。
2、评估报告的估价目的和估价用途不符的风险。
估价目的是估价结构的期望用途,是建立最终评估价值结论的基础,所以,一旦估价目的确定了,评估价值结论是与之相映射的,它不因估价报告作用不同而变动。因此,我们可以设想当一份以转让价值、保险价值、课税价值等为估价目的评估报告用于房地产抵押贷款参考依据时,报告提供不恰当的信息,就可能造成决策者的判断失误。由于评估报告的估价目的和估价用途不符的风险,虽然与委托方和报告的使用者有关,但还是评估师应避免和防范的。
3、委托方提供虚假情况的风险。
委托方向评估师提供虚假情况,甚至采用欺骗和违法的手段使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面临巨大风险。比如,在土地评估中提供虚假的用地规划指标修改或调整的证明、要求对估价报告作技术处理等,如果评估师不能洞察这些虚假信息和资料,必然会出具与事实不符的评估报告。特别是,有时房地产
评估机构之间不正当竞争,容易迁就委托方,为减少评估成本、缩减评估人员的外勤工作量,容易偏信委托方,这样很容易造成评估工作产生较大失误,就有可能被人认为与委托方同流合污而引发诉讼。
4、技术风险。
在《房地产估价规范》中规定了房地产估价应遵循的原则、程序和方法,但具体情况是千差万别的,程序和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对房地产抵押价值的评估一般采用市场比较法为基准进行评估,如何判断市场的完善性,如何正确选取参照对象,如何对有关因素进行恰当修正等都有赖于评估师按其专业判断能力判断市场是否存在偏差。评估师如果不能遵守评估原则的精神,运用了带有明显缺陷的程序和方法,就极易出具错误的评估报告。实际评估过程中,由于我国房地产业以及房地产估价起步较晚,许多技术资料无法在短时期内积累下来,比如市场基准收益率水平、房地产价格分类变动指数等等。
这样使得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将在房地产价格预期的技术上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此外,估价报告的叙述不完善或不完整也会在将来给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5、评估师素质的风险。
评估工作执行的好坏,评估报告水平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评估师自身素质水平。评估师素质包括业务素质、道德素质等,评估师的素质越高,评估工作风险越小,反之,评估工作风险就越大。如果评估工作者业务素质低,就可能出现工作过失、报告误导,如果评估工作者道德素质不过关,出现欺诈、违约、泄密、滥用评估资格的现象,所造成的后果是可以想象的。
(三)经济活动主体面临的房地产估价风险
经济活动主体是指与估价对象房地产在估价目的条件下涉及的利益各方,比如在抵押贷款中涉及到银行、借款人、担保人等各方利益;在投资目的下涉及到全部投资人和未来的债权人以及政府的利益。这些利益主体都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经济活动主体。房地产估价结果与市场价值的极大偏差一样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例如,在抵押贷款估价中,抵押物估价过高会使得未来在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的贷款无法足额收回,产生呆账坏账,如果银行的呆账坏账过多,会使银行经营困难,严重者在居民储户未来预期不好出现挤兑情况下,会造成银行破产,进而出现金融动荡。
(四)房地产估价风险防范与转移
1、政策规范是防范评估风险的根本保障。
政府应规范各项政策:为确保市场竞争的效率和公平,政府应该公正严明的立法和执法,规范社会各角色的行为,惩治违法违规行为;为加强服务功能,政府有义务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信息服务,创造和维护公开、公平的社会经济环境。房地产评估行政主管部门及房地产估协师协会是政府和从业机构之间的桥梁,是房地产评估行业自我管理的实施者,对行业实行监管、惩处违法违规行为;整合评估业信息资源,为评估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制定符合规则的评估业相关的法规、评估标准。同时,要破除行业、地域壁垒,打破评估领域的垄断,创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打破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独家垄断局面,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制度创新是防范评估风险的基本保障。
以强化风险意识,树立质量至上为中心,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
评估机构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要有一整套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树立质量至上的观念,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严格按《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评估工作,拟定科学的评估计划,采用正确、恰当的评估程序和方法,制作全面规范的评估报告。特别是建立完善并确实执行估价复审制度,复审制度不仅可以提升估价师的专业水准,可以加强委托人对评估报告的信心,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评价评估工作所采用的程序、方法是否适当,并对评估报告进行恰当性检查,从而有效地降低评估风险。另一方面,房地产评估业的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必须加强对行业的统一管理和监督职能,对评估机构和人员作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坚决查处,为评估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稳步设立评估风险基金,以提高评估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3、谨慎选择客户是防范评估风险的根本手段。
评估人员要控制评估风险,首先要与客户充分沟通,识别资料的真假性,了解客户的道德品质,促使评估机构谨慎选择客户,避免盲目接受评估项目而承受较大的评估风险。评估人员不仅评估时要与客户沟通,而且在评估前和评估后也应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在评估前与客户的沟通重在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掌握客户评估的真实需要;评估进行时的沟通重在保证评估程序和方法的贯彻执行;在评估后与客户沟通则重在引导客户合理运用评估报告,减少评估报告误用的可能性。
4、提高评估人员素质是防范评估风险的基本手段。
要把评估从业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作为保证房地产评估业健康持续发
展的首要因素。要保持评估人员持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它的要求,就要注重评估人员的后续教育。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有计划地组织人员集中进行培训和考核活动,评估机构和人员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特点进行自我培训。后续教育应摆脱那种为教育而教育的形式主义,应针对当前评估工作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有目的地进行,既可采取聘请名师讲座的形式,也可采用评估人员相互交流讨论的形式,使后续教育切实为提高评估人员素质水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