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控制公路混凝土的质量
怎样控制公路混凝土的质量
摘要:21世纪的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在公路建设方面,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注入,公路建设各种规范、技术要求在一步步完善和改进,但在实际施工阶段,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控制公路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一些具体的探讨。关键词:路面施工
混凝土
质量 正文: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指以水泥与水拌和成的水泥浆为结合料,以碎石,砂为集料,掺加适当的外加剂,拌和成水泥混凝土混合料,运输至现场,通过摊铺、振捣、养生达到一定强度的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较高的强度与耐久性,可以浇筑成任意形状、不同强度、不同性能的建筑物,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因此水泥混凝土成为公路路面的主要建筑材料。但水泥混凝土也存在着抗拉强度低、受拉时变形能力小、容易受温度湿度变化而开裂等缺点,所以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是铺筑优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前提。
一、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
1、水泥
水泥是混凝土的胶结材料,水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路面的抗折强度、疲劳强度、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等关键物理力学性质。
①特重和重交通路面宜采用旋窑道路硅酸盐水泥;中、轻交通路面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低温天气施工的路段可采用R型水泥。
②根据交通等级的不同,选择化学成分含量、物理性能不同的水泥。
③选用水泥时,还应通过配合比试验,根据其弯拉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选择适宜的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
2、粗集料
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5㎜的碎石、砾石和碎砾石。
粗集料不能使用不分级配的统料,碎石最大粒径应≤31.5㎜,砾石最大粒径应≤19㎜,碎砾石最大粒径应≤26.5㎜,粒径<75μm的石粉含量应≤1%。
粗集料应选用粒状接近正方体、表面粗糙、多棱角的粗集料,否则,将降低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同时影响其和易性,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应该严格限制粗集料的泥块含量、含泥量和有害杂质含量。
3、细集料
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5㎜的混合砂、机制砂和天然砂。
细集料按技术指标分为三级,二级以上公路和有抗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砂应不低于二级,无抗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混凝土路面可使用三级。特重、重交通混凝土路面宜使用河砂,砂的硅制含量不应低于25%。
使用机制砂时,应检验砂浆磨光值,其值应大于35。机制砂不应采用抗磨性较差的泥岩、页岩、板岩等水成岩类生产。
4、水
饮用水可直接使用,对水质的要求:应检验其硫酸盐含量、含盐量,以及是否含油污、泥或其他有害杂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外加剂
外加剂是指在拌和混凝土时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质的物质。常用的外加剂主要有:减水剂或塑化剂,缓凝剂、速凝剂和早强剂,引气剂等。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
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混凝土板的刚度高和脆性大,又需设置接缝,在行车和环境因素的不断作用下出现的损坏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断裂
路面板内的应力超过混凝土强度时,会出现横向、纵向、斜向或板角的拉断和折断裂缝,严重时,裂缝交叉使路面板破裂成碎块,断裂的出现,破坏了板的结构整体性,使板丧失应有的承载能力。
2、挤碎
胀缝内的滑动传力杆排列不正或不能正常滑动,缝隙内有混凝土搭连或落入坚硬的杂质等,使路面板的膨胀受到阻碍,使接缝处边缘部分产生较高的挤压应力而剪裂成碎块。
3、拱起
混凝土面板热膨胀受阻时,接缝两侧的板突然向上拱起。
4、唧泥
车辆经过接缝或裂缝时,由缝内喷溅出稀泥浆的现象,唧泥会使面板边缘和角隅部分逐步失去支承,而导致板断裂。
5、错台
错台是指接缝或裂缝两侧面板端部出现的竖向相对位移。错台会降低行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各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方式的施工均应根据质量管理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施工各阶段的各项质量指标应做到及时检查、控制和评定,以达到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混凝土质量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1、施工前材料的控制
做好材料供应的调研工作,原材料质量品种和规格是否符合要求,原材料的供应量、供应方式、供应强度、运距,以及沿线何地适合建立混凝土搅拌站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做好原材料的抽检工作,工地实验室应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和混凝土配制试验,根据原材料检验项目以一定频率分批量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2、铺筑试验路段
由于每个工程项目所用原材料和配合比都不尽相同,在正式摊铺混凝土前,必须进行不小于200m的试验摊铺,试验段路面厚度、摊铺宽度、基准线设置、接缝设置、钢筋设置等均应与实际工程相同。
通过试拌、试铺建立原材料、拌和物、路面铺筑各种技术指标,熟悉检验方法,试铺过程中,做好记录,监理应检查施工质量,并及时和施工方商定结果,试铺结束后,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会商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和注意事项,以便在正式施工中加以改进。
3、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应对每一道工序按照规范规定的项目和频率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控制。(1)平整度
平整度可采用3m直尺量测。3m直尺检测频率应为单车道每200m两处10尺,在检测时,若发现平整度不符合要求,应在10天内使用最粗磨头的水磨机磨平。
(2)弯拉强度
抗折强度是混凝土路面的第一强度指标,应以搅拌楼生产中随机取得混凝土在振动台上制作的小梁弯拉强度为准。弯拉强度检测频率应按200m³混凝土制作一组试件,每组3块小梁,每天施工开始、中间和结束各一组,先测弯拉强度,再测抗压强度。
(3)板厚
用直尺检查基准线到基层的垂直距离,每200m测4个断面,若符合要求,经监理确认后即可摊铺。若板厚不足、面积不大时,可采用铣刨机铣刨偏高部分。若大面积基层偏高,允许在50m以外通过调整路面标高控制板厚。
4、工程质量检查验收
工程施工后,施工单位应将全线按每公里一个评价段,按规定的检验项目和频率进行自检,准备好总结报告、自检结果、原始记录等完整资料,申请验收。
四、结论:
路面的质量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施工阶段的人为控制因素,水泥混凝土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等多种建筑材料,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更应该注意混凝土质量的保证,在吸取以往施工阶段的经验和教训下,充分发挥新材料的优点,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要求,为我国的交通行业书写新的篇章。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
赵亚兰、郭红兵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道路建筑材料》
姜志青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水泥路面设计》
黄晓明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
王秉纲、郑木莲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5、《建筑材料》
吴科如、张雄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第二篇:《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
混凝土配合比是根据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验,调整等步骤选定,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拌和站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鉴定后,才能投入施工生产。
施工生产前,必须提出配合比申请,对工程名称,部位,强度等级,时间,地点,应准确的填写。
现场负责人领取配合比后建立台帐,搅拌机操作人员应根据配合比的各种原材料的重量输入,并认真复核准确计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有试验人员调整,满足设计要求时,则可连续生产。
根据原材料的含水率,试验人员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保证工程质量。
严格要求原材料的质量,外加剂必须按批量送检,严禁不合格品进入现场。
混凝土拌和站拌和时,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泥矿物掺和料为±1%;外加剂为±1%;粗细骨料为±2%;拌和用水为±1%
原材料向搅拌机投料顺序应为: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料,水,粗骨料,外加剂。按规定时间进行搅拌。
1、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应针对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的特点,会同设计监理各方,共同制定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特别应制定明确的混凝土养护措施方案.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每道工序的检验,并按规定作好记录.落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的具体措施.按照混凝土验收标准的要求对施工试件作出具体规定:施工控制试件应进行同条件养护,抽检试件应在现场同条件养护脱模后再转入标准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标准试件成型后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
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
核对供应商提供的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混合料种类和数量等资料,并根据设计要求,初步选定混凝土的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拌和水的品种以及水胶比.胶凝材料总用量.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的掺量.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计算单方混凝土中各原材料组分用量,并核算单方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应重新选择原材料或重新调整计算的配合比,直至满足要求.试拌.调配符合要求(塌落度.含气量.泌水率)的混凝土配合比.作为基准配合比
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严格测定搅拌混凝土前粗细骨料的含水量,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分钟.也不宜超过3分钟.混凝土的质量检验
混凝土施工前检验:复查原材料的性能是否满足技术条件相关要求;复检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核查混凝土力学性能.抗裂性能以及耐久性能试验结果.施工过程检验:应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进行日常检验,并对用于施工过程控制或质量检验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抽检试件,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施工后检验: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检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在现浇混凝土实体结构上随机钻芯抽取混凝土芯样,测定实体混凝土的电通量.测定结果应满足技术条件的规定.。
2、不合格混凝土的处理措施
混凝土在搅拌、运输、浇筑前,试验员必须密切监督。
在搅拌过程中要是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机,进行检查,通知
试验室和相关负责人。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要出现异常,如混凝土拌和物出现离析或者分层现象,并不能保证施工所需的坍落度,应立即对拌和物进行二次搅拌。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当班试验员必须注意检查混凝土拌和物质量,当出现异常情况,如混凝土坍落度过大而超过适配允许的范围内,混凝土拌和物出现离析现象,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混凝土已出现初凝痕迹现象时,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现场试验员必须阻止该车混凝土使用,并做报废处理,或通知相关负责人对该车混凝土做降级处理,同时及时向拌和站有关负责人反应,造成的经济损失,结合实际情况,再对有关当事人进行处理,严禁故意隐瞒实际情况而使不合格的混凝土用于工程中。
混凝土生产、运输和调度管理制度
1、生产管理
现场技术主管根据施工情况,提前4小时以上时间出具含混凝土等级、数量、使用时间及使用部位的供混凝土申请单给试验室,试验室在接到工程部提供的供混凝土申请单后,提前3小时以上时间出据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拌和站调度在接到技术及试验的供混凝土申请单后,1小时内下达混凝土施工任务单,连同施工配合比一并交给值班的混凝土拌和站操作员。
混凝土拌和站操作员根据施工任务单通知罐车及装载机在30分钟内到位,并在30分钟内调试好混凝土拌和站,保证正常按时拌和。
材料准备:砂、石子、水泥、外加剂要保证有一定的库存量。混凝土拌和站调度要随时掌握工地施工进展情况,以及全天混凝土生产情况,根据材料库存量情况随时与物资部保持联系。材料不足应提前一至三天告诉物资部进料、以保证施工用混凝土。
混凝土拌和站操作员根据施工任务单生产合格的混凝土。
2、混凝土运输管理
每台混凝土输送车在运混凝土出站时,试验室的试验员都要进行混凝土质量检验,质检合格并做完试件,混凝土拌和站操作员打印混凝土运送签认单,一式三份(混凝土拌和站、输送车、现场各存一张),一车一单,分别由混凝土拌和站操作员、混凝土输送车司机、施工现场的领工员签字。
混凝土运达施工现场由领工员对每车混凝土进行签收。施工现场用混凝土的尾数要提前反馈给混凝土拌和站,防止混凝土浪费,出现混凝土量浪费将追究责任人的经济责任。
混凝土输送车在运输过程中如因某种原因出现30分钟及以上停行时,司机应立即告知混凝土拌和站调度道明原因,由调度及时联络工区施工现场应对处理,并能及时安排人员、车辆救援。
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若采用搅拌罐车运输混凝土,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30s,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
3、调度管理
混凝土拌和站的生产运转需要调度下达的施工任务单才能生产混凝土。
生产任务单上由调度填写车辆使用计划,所列车辆在混凝土拌和站操作员通知后必须迅速到位。
混凝土运输车司机所持的混凝土运送签认单在工区现场领工员签认后交给调度,用于统计方量进度和验工计价。
所有值班司机、操作员、修理工、电工、卫生员、炊事员都需坚守岗位,做到令出必行。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保养维修及管理
1、混凝土拌和站操作规程及维修保养
(1)运转前的检查与准备工作
①检查各减速箱及润滑部位润滑油(脂)是否充足良好。
②检查电机和电器元件的接线是否牢固,电源电压是否正常(380V±10%)。
③检查各部联接螺栓是否紧固,特别是运动部位的联接,如有松动应立即拧紧。
④检查钢丝绳是否整齐地排列在卷筒上,如有松散应重新缠好。
⑤检查搅拌罐、料斗内及轨道架上是否有异物积存。
⑥检查料斗制动销是否拔出插在销套内。
(2)空车试运转
①启动搅拌电机,两根搅拌轴转向应和标牌指示方向一致。
②起劲空压机打足气压后,启动卸料机构,卸料门开闭应准确到位。
③启动水泵打水,供水系统应正常运转。
④启动卷扬电机提升料斗,料斗提升到卸料位置,应自动停止,斗门自动打开。料斗在运行中,如电机断电,制动电机能将料斗制动住,若这时料斗下滑大于150mm,说明制动力矩偏小,应调整制动力;料斗下降时,在水平岔道处不得卡住,下降到坑底后,钢丝绳稍松,卷扬机构应自动停止。
⑤在上述各项试运转过程中,如发现不正常情况,应停机检修,完全排除故障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搅拌作业。
(3)操作注意事项
①机器接通电源后,打开急停按钮,电源指示灯和故障指行灯亮。
②搅拌机工作时,冲洗开关应关闭。
③料斗提升时,严禁在料斗下面站人,以免误伤。
④机器搅拌过程中,不得随意停机。如果中间发生故障,须立即停机,打开卸料门人工卸出搅拌机内的物料(人工卸料时必须关闭所有电源),排除故障后再行起动。注意:搅拌机只能在空载下起动。
⑤搅拌机在运行过程中,不得检修,检修时必须停机,并关闭所有电源。
⑥操作过程中,切勿使砂子,石子等落入机器运转部位,料斗底部粘住的物料应及时清理干净,以免影响斗门的启闭。
⑦机器不得超载荷投料运行。
(4)使用后的检查、保养
①清理搅拌罐内、外、卸料门、料斗上的积灰,用水冲洗干净,料斗内不得存物。
②检查叶片及其搅拌臂上的连接螺栓是否松动,若有松动应立即拧紧。特别是新机在使用之初应重点检查,保证搅拌叶片与衬板间隙值≤5mm。
③切断电源,锁好电气控制箱。
④对各润滑点,加注足量润滑油(脂)。
2、配料机
(1)使用前的检查工作
①检查输送带张紧力度是否合适,皮带是否居中。
②检查计量料斗是否悬空,不得有异物垫住。
③检查运转部位的润滑油(脂)是否充足。
(2)操作方法
①打开电源,显示器显示“P”,KM1~KM4接触器同时吸合一下。
②输入配合比,不用的定值为“000”(设定的数值应低于配合比约15~20kg,此为落差,以此根据实际配料结果修正。
③配合比设定无误后,按配料键开始配料。
④配料完毕,出料指示灯亮后,方可按出料键出料。
⑤当打印机处于待机状态时,出料完毕打印本次配料结果(没有打印机或打印机关闭时略过此项)。
⑥本次配料程序结束,需要重新配料时可再按一下配料键,或按一下控制器上的自动/手动按键,自动灯亮时表示处于自动状态,此后只需按出料键即可。
(3)注意事项
①每次工作前应检查配合比是否正确。
②出现紧急情况,应立即按下停止键。
③出现故障或操作失误需按停止键时,必须先按停止键再按复位键。
④每次打开自动配料而不配料时,可再按一次配料键。
⑤定期检查称量机构、传感器及传感连线。
⑥时检查各输送带是否有跑偏现象,如有跑偏应及时调整。
(4)作业后的检查、保养工作。
①清理配料机周围散落的物料,以及计量斗上的积灰。
②对各润滑部位,加注足量润滑油(脂)
3、搅拌锅、卸料门清理规程
每生产3000m3混凝土,对搅拌锅进行一次彻底清理。重要部位:搅拌轴、搅拌臂、搅拌叶、水泥卸料口及顶盖。
每次搅拌锅需进入清理前必须通知站长进行必要的现场安全监护值班。站长并应及时与调度沟通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生产供应。
经认可同意清锅时,所有人员必须撤离操作室。关闭一切不必要的电源,锁闭操作室并将钥匙交与清锅人员后方可按步骤进行。严禁疏忽大意、草莽行事。
准许根据搅拌锅内实际粘结混凝土状态做出判断等待下次清理。清理时必须二人以上,主机内一人清理,另一人主机外配合并手持电台与站长沟通情况进行安全监护。
得到正式通知并确认清锅人员撤出时,操作人员方可进入操作室。清理锅内混凝土时,操作人员必须与清理人员认真配合,通过电台对话分次点动设备运转。
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卸料门的清理时机,通知值班调度和调度合理安排时间每台站限时一小时清理。
清理卸料门与清理搅拌锅安全要求一致,操作室禁止入内并悬挂安全警示标志。操作员得到完全确认清理人员处于安全位置后,方可进行开关卸料门动作。
未经申报并未获经理批准的搅拌锅、卸料门清理工作都是严重违犯安全制度的行为,均予以严肃处理。
4、混凝土拌和站维修保养制度
为了保证混凝土拌和站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效率,必须进行正常的保养和维修。
每班前必须进行检查和保养,按要求加足润滑油,检查各电气装置的接线是否可靠,检查各气路管道是否漏气,如有异常,应立即进行检修。
工作时,要有专人随时检查,各运转部分是否正常,输送带有无跑偏;各称量装置是否工作正常;各卸料门关闭是否灵活,有无卡阻现象。
每班工作结束后,必须用水将搅拌罐清洗干净,将机内物料全部清除,机内不得有积水、积料。再用清洗管道清除主楼内的灰尘和沾附的混凝土。
每班结束后,必须将搅拌罐底下、配料机周围、输送带坑内的落料彻底打扫干净,做到混凝土拌和站卫生整洁。
每周必须对混凝土拌和站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检查和维护,更换磨损严重或老化的零部件,确保混凝土拌和站长期正常工作。
每次维护保养后,必须认真详细填写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表。
5、筛砂机安全操作规程及维修保养制度
开机前,要先对整个机械的传动系统及其油料、螺母进行检查,保证完全正常。
接通机械配电厢主电源,依次启动净料输送带电机、上料输送带电机电源;用装载机上料,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工作完毕后,将料斗内余料全部输送完毕,并同时停止上料,然后关闭上料输送带的电机电源。
待滚筒筛内余料筛净并输送完毕后,关闭净料输送带电机电源。
严禁未经专业培训人员或酒后操作本机械,严禁未满十八及六十岁以上者操作或维护本机械。
筛砂机检修时,必须将全部机械停稳并关闭配电厢主电源后方可进行。
在使用期间应经常检查机械各部位的螺母是否拧紧,并经常加注润滑油。
每班结束后,必须认真详细填写机械设备运转记录表。
6、洗石机安全操作规程及维修保养制度
开机前,要先对整个机械的传动系统及其油料、螺母进行检查,保证完全正常。
接通机械配电厢主电源,启动净料输送带电机电源,打开喷水阀门,启动上料输送带电机电源。用装载机上料,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工作完毕后,将料斗内余料全部输送完毕,并同时停止上料,然后关闭上料输送带的电机电源。
待滚筒筛内余料洗净并输送完毕后,关闭净料输送带电机电源,然后关闭喷水阀门。
严禁未经专业培训人员或酒后操作本机械,严禁未满十八及六十岁以上者操作或维护本机械。
洗石机检修时,必须将全部机械停稳并关闭配电厢主电源后方可进行。
本机械在使用期间应经常检查机械各部位的螺母是否拧紧,并经常加注润滑油。
每班结束后,必须认真详细填写机械设备运转记录表。
7、汽车电子称安全操作规程
要经常清理称体底下杂物,以防脏东西过多顶住称体,影响程量精度。
分时段检查两头限位间隙。
下雨打雷时,拔下电源线及称体连接线,以防仪表损坏。
大雨过后及时清理称面上的积水,并检查接线盒是否受潮。
车上称体要慢行,禁止在称体上急刹车。
严禁在称体上操作电焊等。
使用完毕后应切断电源。
每班结束后,必须认真详细填写机械设备运转记录表。
8、装载机安全操作规程
装载机启动前对制动系统进行检查,手柄必须放置空挡位置,检查油水是否缺漏,确保刹车灵敏、可靠,运行正常。待速运转5—10分钟预热后方可进行作业。
发动机启动时一次按下按扭的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若一次不能启动需再次启动时,应间隔一分钟。作业过程中,换档必须一档挨一档的进行,前进、后退转换挡时,应停车进行。
做好“一日三检”,经常保持完好状态,避免发动机无负荷高速运转。发生异响、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检查,排除故障后再进行作业,严禁带病运转。
作业时精神集中,注意周围环境变化,车速不得过快,不可急行车、急停车、急转弯,不可搭乘人员,不可超载作业,大臂下严禁站人。
上料时,接近料仓再举臂装仓,不得举臂行车,以免造成颠覆。
装载机工作后应注意下列安全事项:
(1)将装载机驶离工作现场,将机械停放在平坦的安全地带。
(2)松下铲斗,并用方木垫上。清除斗内泥土及砂石。
(3)按日常例行保养项目对机械进行保养和维护
9、发电机安全操作规程
以柴油机为动力的发电机,其发动机部分的操作按内燃机的有关规定执行。
发电机启动前必须认真检查各部分接线是否正确,各连结部分是否牢靠,电刷是否正常、压力是否符合要求,接地线是否良好。
启动前将励磁变阻器的阻值放在最大位置上,断开输出开关,有离合器的发电机组应脱开离合器。先将柴油机空载启动,运转平稳后再启动发电机。
发电机开始运转后,应随时注意有无机械杂音,异常振动等情况。确认情况正常后,调整发电机至额定转速,电压调到额定值,然后合上输出开关,向外供电。负荷应逐步增大,力求三相平衡。
运行中的发电机应密切注意发动机声音,观察各种仪表指示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检查运转部分是否正常,发电机温升是否过高。并做好运行记录。
停车时,先减负荷,将励磁变阻器回复,使电压降到最小值,然后按顺序切断开关,最后停止柴油机运转。
发电机在运转时,即使未加励磁,亦应认为带有电压。禁止在旋转着的发电机引出线上工作及用手触及转子或进行清扫。运转中的发电机不得使用帆布等物遮盖。
发电机经检修后必须仔细检查转子及定子槽间有无工具、材料及其它杂物,以免运转时损坏发电机。
机房内一切电器设备必须可靠接地。
机房内禁止堆放杂物和易燃、易爆物品,除值班人员外,未经许可禁止其它人员进入。
房内应设有必要的消防器材,发生火灾事故时应立即停止送电,关闭发电机,并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扑救。
10、试验仪器设备维护、调试操作规程
试验仪器设备维护、调试、保养操作原则上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当说明书无要求或无说明书时,以保持仪器校准状态为基本要求。
新购仪器必须先行送检或自检,确认校准状态后才能投入使用。
每次量测前先检查校准仪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性能是否稳定。每次检测完毕后,应清洁作业场所并擦拭仪器。
当仪器保养维修或/和仪器使用前检查校准状态偏移时应及时做好记录并报本级领导,由两人以上操作人员会商校准仪器状态状况或/和是否对前次量测数据产生偏移影响。
当确认由于校准仪器状态偏移造成前次量测结果不确定时,应立即确认前次量测结果无效。
当确认由于仪器校准仪器状态偏移可能造成下次量测结果的偏移时,应立即停用该仪器,按规定送检或自检。
当确认仪器校准仪器状态偏移,但经微调可使其复原并不会造成量测结果偏差时,应有两人以上参与调试并做好记录。
对仪器说明书未明确保养要求的大型检定仪器,应每三个月进行全面的清洁、运行检查。一般仪器至少每年应进行性能检查和清洁维护。
11、试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检验试验设备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前提;合理使用设备是确保准确、公正得出试验数据指导施工生产的有利依据;仪器设备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为此要使检验、试验设备能有效的正常运转。依据本项目的特点指定本办法: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后应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及有效范围内,使用后按规定要求进行保养;保证结果的公正、可靠,指导施工生产。
检验试验用配套仪器设备、工具等,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购买,并按规定时间校验,在使用过程中按规定要求进行保养,确保尺寸在有效范围之内;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质量检验设备在使用前,首先应进行调平;并调整到零点;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保养,定期进行鉴定,以保证精度。
仪器设备精度达不到标准时,应及时进行维修检定;如
再达不到精度,依据程序。
12、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操作使用仪器前,详细认真阅读仪器说明书.仪器应由专业熟练的试验员负责操作保养,并掌握注意事项中的要领.必须有与仪器相配套的工作电源及良好的漏电接地保护装置.试验前须开机检查电机运转方向和试验装置的位置及松紧合理情况;再预热20分钟,使仪表进入工作状态.环境温度等条件必须符合试验规范要求.使用中必须细心关注关键部件的松紧和电器件运转的声音及发热情况,确保仪器保持正常运转.若使用中出现故障,先关电源,由专业电工检修.每次试验完毕后按要求擦拭保养;定时添加润滑油.—
END
—
第三篇:混凝土管片质量控制
0 前言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地下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盾构法因其先进的施工工艺、较高的施工效率和安全环保性,日益成为我国地下工程和隧道施工的主要方法。管片作为盾构隧道最主要和最关键的结构构件,其性能的优劣对工程质量和隧道服役寿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外缺乏成熟的管片设计和生产规范与标准,管片寿命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我国在管片的研究上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差距,国内现有的管片材料、生产工艺、设备生产的管片耐久性差,难以满足高抗渗、长寿命要求。1 管片概述
管片又称盾构隧道的一次衬砌,有钢筋混凝土管片(RC管片)、复合管片和铸铁管片(DC管片)。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管片有箱型和平板型二种;钢筋混凝土管片采用工厂化流水作业生产,主要分为钢筋笼加工和管片成品的生产以及相关的试验组成。
管片属技术含量高,工艺和品质要求都特别高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被称为混凝土预制构件中的“工艺品”,其强度、抗渗性、几何尺寸、表观质量等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严格。2 管片质量控制
生产管片采用的混凝土强度要求高、抗渗性能、耐久性要求严格,其设计、生产与其它普通混凝土预制构件有很大差异,对材料和成型方法敏感性大。本文就以管片生产的原材料选择为基础,从管片的生产工艺过程详细探讨管片质量控制,以指导管片生产,控制管片质量。2.1原材料的选择
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管片主要原材料为:水泥、集料、掺合料、外加剂、水和钢筋。2.1.1水泥
根据ASTM C917规定,为符合Blaine标准性能上的差异,对水泥各组分含量规定:C,A≤4%,烧失量≤0.5%,硫含量≤0.2%,细度为375cm2/g左右。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限制水泥用量;使用的水泥首选硅酸盐水泥,用量一般控制在360~450kg/m3;碱含量<0.6%。2.1.2集料
高强混凝土要求集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力学性能。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集料强度要相应的提高,颗粒形状也应尽可能接近球形或者立方体,并兼顾耐久性。(1)细集料:一般使用表面光圆、质地坚硬、洁净的中粗砂;通过300¨m和150斗m筛的数量为ASTM级配限制的下限;细度模数为2.6~2.8;粉细物质含量≤3%,氯离子含量≤O.02%,可溶性硫酸盐按重量计≤0.5%。(2)粗集料:粗集料一般应选择连续级配5-25mm的碎石,且应无杂物、干净,粉细物质含量不大于2%,压碎性指标≤30%,氯离子含量≤0.03%,可溶性硫酸盐按重量计≤O.4%。2,1.3掺合料
矿物外加剂可以代替一定比例的水泥,与同数量的水泥相比对强度的贡献更大,尤其是后期。粉煤灰、高炉矿渣、天然火山灰以及硅粉在高强混凝土中常被用作矿物外加剂。具体掺量根据规定和试验结果综合考虑。2.1.4外加剂
外加剂是制备高强度混凝土不缺可少的,因水泥的表面积较大,在低水胶比情况下工作性好的拌合物而不使用减水剂或超塑化剂是不可能的,高水泥含量增大了混凝土的成本,且与高水化热相关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对于振动成型的管片混凝土产生水泥砂浆与石子的离析现象就更为严重。因此,化学外加剂主要增加工作性、减少水胶比以及减少水泥用量;但是必须注意通过试验来确定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2.1.5水
一般选择干净的无污染的生活饮用水;水中应不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及油脂、糖类、游离酸类、碱、盐、有机物或其他有害物质。2.1.6钢筋
钢筋的品种、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的有关规范的规定。钢筋焊接、焊接制品的机械性能(拉力试件:屈服强度、拉弯强度、伸长率;冷弯试件;可焊接试件)的试验结果必须符合现行的钢筋焊接及验收的有关规定。2.2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管片生产首先要考虑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设计,配合比设计分为两个步骤:选择合适的组成材料,根据对管片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能、耐久性的要求,以及生产工艺成型方式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的要求,确定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相对数量。管片混凝土的一般要求是强度等级为C50、抗渗等级为P12、坍落度为(5±2)cm、低水灰比的高性能混凝土。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1)限制水灰比、水泥用量,采用高性能外加剂、掺合料以保证强度、抗渗性、耐久性要求;(2)混凝土早期强度高和缩短凝结时间(提高模具周转率),采用低水泥用量(最小坍落度),最佳粗集料和细集料比率以满足经济性要求。(3)易于浇筑、捣实;离析和泌水量小,以满足工作性能要求;
(4)并兼顾考虑其它的标准要求,如收缩和徐变小或用于特殊的化学环境等。2.3管片生产工艺
管片生产工艺可以简单的分为钢筋笼加工和管片成品生产。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
2.3.1钢筋笼加T 钢筋笼作为混凝土管片的骨架,关系着管片的结构安全及耐久性,生产要严格要求;钢筋笼按先成片(在焊接台生产)后成笼(在胎膜焊接生产)的生产顺序半机械化流水作业。钢筋笼除组合焊接质量外,还需要注意钢筋笼的几何尺寸以保证钢筋笼在模具中的保护层,如果保护层过大,则会影响管片承载能力,保护层过小会影响管片的长期耐久性。2.3.2管片成品生产
(1)模具的清理、组合、检查
清理模具时注意模具内表面的光洁度,防止因管片内表面光洁度不够而产生气泡;
图1 混凝土管片生产工艺流程图
脱模剂要均匀的喷刷在钢模与混凝土所有接触面上,特别注意模具的边角处及手孔位置,不漏涂、不流淌;脱模剂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现场试验确定,尽可能的选择水溶性的。
不同类型的模具有不同的组装方法,组装模具时按照模具操作手册上的要求进行,防止因误操作而影响模具的质量和寿命。
管片精度是以钢模加工和合拢后的精度作保证;在正常生产状态下,对钢模要实施浇筑前的快速检查和定期检查;一般以制作100环管片作为暂定检查周期;质检人员必须坚持每块模具浇筑前测量钢模的合模精度,以保证生产的每一块管片的质量。钢模的合模精度一般要求应高于管片精度0.15mm。(2)钢筋笼入模、保护层及预埋件的安装 钢筋笼人模时采用四点起吊装置笼缓慢人模,尽可能不碰撞模具而损伤模具。入模的钢筋笼形状与钢模相符、人模位置正确,骨架任何部分不得同钢模、模芯等接触,并应有规定的间隙即钢筋保护层。钢筋笼的隔离器采用专用塑料支架,选用符合厚度、承受力和稳定性要求的支架;承载力和耐久性不低于管片混凝土,支架的颜色同管片混凝土保持基本一致;根据不l司部位选用齿轮形和支架形两种,支架形用于内弧底部,对称设垫;齿轮形用于侧面和端面。(3)混凝土的配制
集料与水泥固体原料按质量配料;水和液体外加剂等可以按体积量取。环境和其他一些实际因素在搅拌机中保持一些水分,这部分水在配料时应予以充分考虑;原料的称量应该保证准确度,公差必须满足我国混凝土技术规程的规定;水、水泥、外加剂、外掺料允许误差为±O.5%,骨料允许误差为±1%。(4)混凝土搅拌
充分搅拌对于材料完全混合非常重要,是生产均匀、和易性好的混凝土的前提条件,搅拌不充分不仅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导致各批混凝土之间和一批混凝土之中质量有较大的
变化;但过长的搅拌时间并不能提高混凝土质量,还可能严重影响产量,超长时间的搅拌会使集料破坏及含气量减小;最佳搅拌时间取决于搅拌机类型、搅拌机状态、旋转速度、装料量、组成材料的性质。一般混凝土搅拌的最少时间规定为2min,通常每盘混凝土的最佳搅拌时间为2-3min,冬季施工时要适当的延长搅拌时问。
(5)混凝土运输、浇筑、振捣
搅拌好的新鲜混凝土要立即使用,防止在运输的过程中长时间没有搅动而发生离析或初凝;运输时间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天气情况而定,一般不宜超过30分钟。
浇筑过程中正确的操作能够防止粗集料离析;根据经验,混凝土应该垂直下落,下落高度控制在1.5m以内;混凝土应从管片模具两端的底部开始浇筑,下料速度应同振动效果匹配:使用棒式振动器时应该有规律的、间隔的垂直插入混凝土,使振动器交叠作用于混凝土的各个地方,作用半径约为棒径的1.5倍,考虑到管片布筋较密,其作用半径应适当减小;有部分管片生产采用压缩空气振动器或振动台振动成型,要根据振动器的振动力及混凝土的坍落度确定振动时间及振动器开启的顺序、数量,振动到混凝土内不再有大气泡冒出;但应避免过度振动造成的表面过多泛浆,增加泌水。
振捣是管片成型质量的关键工序,振动时间、混凝土坍落度、布料速度和振动器的效率等是构成振捣效果的四大因素。因此在管片正式生产前,必须经过模块试验和试生产来确定有关制作参数。混凝土的温度应该不超过35。C,并且在实际中尽量保持低温。并使混凝土远离干燥的有空气流动的环境。(6)混凝土抹面收光
混凝土抹面分三步:粗抹面(刮平)用直尺(最好选择振动刮板)初步抹平;中抹面(镘平)在混凝土析出水上升到表面之前完成;精抹面(抹平)时混凝土硬化直到所有的析出水已消
失,用手按混凝土表面不留下大于2mm的印痕,抹平时将水泥和水带到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坚实、光滑的水泥砂浆面层;
抹面太早,或涂抹过度,引起泌水量增加,产生塑性收缩,在管片外表面产生细而不规则的地图样开裂(龟裂)。要根据浇筑的混凝土的性质和当时的天气情况来调整三次收光的时机。管片的抹面收光不但关系到管片的外观质量,还关系管片的耐久陛等一系列问题。(7)混凝土养护
欲发挥混凝土的最佳|生能,必须提供充分的水分来保证水泥水化,将孔隙率降低到能获得所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并使混凝土由于收缩产生的体积变化最小。
一般一个盾构工程由几套模具来生产施工管片,所以就要求每天一套模具可以生产多个循环;通常采用高温蒸汽养护,以提高混凝土的脱模强度,加快模具的周转率和场地利用率,降低管片的生产成本和保证管片供应。
①高温养护
目前,我国管片生产中主要采用低压蒸汽养护。低压蒸养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在60-80摄时度之间。具体蒸汽养护制度以现场试验为准。
图2为典型的蒸汽养护程序,混凝土成型之后、蒸养之前应在室温下保持一段时间,使混凝土管片经历的初步水化并改善其稳定性,这样可提高后期强度;预养期的最佳时间通常为2~6h,这个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水泥类型、最高养护温度、外加剂类型等,通过试生产时的试验实践来确定。
图2管片蒸汽养护曲线 升温速度和预养期的持续时间相关。如果混凝土经历了预养期,可采用较高的升温速度;通常要求使用尽可能低的升温速度;升温速度一般为10~15。C/h。
混凝土在最高温度下的养护时间决定了其在养护期间强度增长的最大值。养护温度最大值越高,养护时间就越短。一般在高温养护到管片混凝土强度大于设计强度的40%后脱模。
在养护期结束时,已硬化的混凝土对热震的敏感程度要比新混凝土小的多,因此,对冷却速度的控制不需要象加热速度那样严格,但还是最好将冷却速度控制在10~20。C/h,避免降温速度过快,使混凝土出现裂缝;在管片温度与蓄水池水温相差不超过15。c时,及时进行水养;在冬季,为了缩短降温时间,可采取措施提高蓄水池水温。在我国的北方冬季施工时可以考虑不进行水养,采用喷涂养护剂的方法。
养护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中断养护,中断养护不仅影响混凝土的最终强度,而且}昆凝土也会受到干湿循环的损害。
②常温养护
从理论上讲,水泥完全水化需水量为水泥用量的20%-25%,而实际生产混凝土的水灰比普遍大于0.3,所以无需提供额外的水分混凝土中也有足够的水分来保证完全水化。然而,实际上由于蒸发作用或由于集料等吸水,浆体会失去部分水分,一旦混凝土中由于蒸发和白干燥失去过多的水分而导致内部湿度下降到大约80%,水化就会停止,强度发展也被抑制。而且这种降低在高强度混凝土(低水灰比)发生的概率大。因此,应该在养护过程中提供额外的水分来确保混凝土最大限度的水化。
蒸养时要注意让养护罩离管片表面10-20cm,以保证蒸汽在养护罩内循环流通。蒸汽养护结束后脱模、标识、修饰,之后管片一般进行要一周左右的漫水养护;混凝土希望尽可能长时间的湿养护,但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施工速度、降低造价,必须采用折中措施。研究发现,混凝土连续约7d湿养,其28d强度最终能达到28d湿养强度。ACI混凝土养护标准准则(ACl308)建议对大多数结构混凝土湿养护时间为7d或达到规定抗压或抗弯强度的70%所需要的时间。对于大体积混凝,最短养护时间应该长一些,若掺有粉煤灰的混凝土,应养护2周到3周。(8)脱模
在同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试块的强度达到要求的脱模强度后,按照模具操作手册一般先拆侧板,后端头板;脱模采用专用吊具,平稳起吊,起吊时吊具和钢丝绳垂直;起吊后翻片机上成侧立状态;所有与管片接触部位都有柔性材料予以保护。
(9)管片检查 ①每块管片都进行外观质量检验,管片表面应光洁平整,无蜂窝、露筋、无裂纹、缺角。轻微缺陷进行修饰,止水带附近不允许有缺陷,灌浆孔完整,无水泥浆等杂物。
②用游标卡尺测量管片的宽度和厚度;钢卷尺测量管片弧长;尼龙线检验管片的扭曲变形情况。管片成品质量检验标准如表1。
表1 管片成品质量检验标准
(10)管片修补、标识
①深度大于2ram,直径大于3ram的气泡、水泡孑L$11宽度不大于0.2ram的表面干缩裂缝用胶粘液与水按1:1-1:4的比例稀释,再掺进适量的水泥和细砂填补,研磨表面,达到光洁平整。破损深度不大于20ram,宽度不大于10mm,用环氧树脂砂浆修补,再用强力胶水泥砂浆表面填补研磨处理。
②合格管片标识,标识内容:产品的型号、产品型号的生产累积号、生产El期;标识位置:(A)内弯弧面右上角;(B)正对内弯弧面的右面端面上端。(11)管片试验和检验控制
①原材料质量控制检验
水泥、骨料、外加剂、掺合料、钢筋等按照标准的规定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检验 根据每天检测骨料的含水率调整施工配合比;按照标准规
定的频率取样,制作混凝土抗压试块和抗渗试块。
③抗弯试验
管片正式生产前应做抗弯试验以验证管片成品的抗弯能力。
④抗拔试验
正式生产前做抗拔试验以验证管片吊装孔的抗拔能力。
⑤生产过程中的三环拼装试验
三环水平拼装试验以验证每一环管片模具之间的配合以及环与环之间的配合。⑥管片抗渗试验
检查生产的成品管片是否达到抗渗要求;(12)管片运输堆放
管片应按生产日期及型号排列堆放整齐,并搁置在柔性垫木方,垫方厚度要一致,各层垫方位置在同一垂直线上。管片堆放场坚实平整,管片堆放、运输应内弧面向上呈元宝形堆放整齐,堆放高度以四块为宜。防止管片成品破损。3 结束语
混凝土管片是对材料和成型方法都非常敏感的、强度、抗渗性、耐久性、外观质量、尺寸等要求都非常严格的高精度钢筋}昆凝土预制构件,而混凝土本身是一种可变的材料,其性能随着原材料产地及性能的不同、施工工艺选择的不同、以及施工地域的不同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且管片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tm/l,的步骤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管片质量;所以对于管片的质量控制,仅仅靠各种原理统计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有效的应用这些原理,尽可能的多考虑可能影响管片质量的每一个细小的因素,从原材料的选择上开始就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的规定和设计施工图纸的要求选择原材料,生产施工中对管片生产的每一个细节步骤都执行严格的标准程序化作业,对每一个施工步骤都进行严格、细致的细节量化,并通过现场的管片试生产试验对各种细节量进行确认和修改。
只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管片生产施工工艺的每一个步骤、质量控制方法去执行、进行管片生产施工组织和质量控制,使管片生产的每一个步骤都处在现场可以控制的规范规定内,就能高效的生产出优质的钢筋}昆凝土管片。参考文献:
『1]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21 GB50164—19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s].
|3]3宋功业,邵界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
[4]张凤详,朱合华,傅德明.盾构隧道.第一版[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5]张志军.地铁盾构管片外观质量问题探析【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5,2. [6]丁庆军,曾波,等.大手孔隧道混凝土管片裂纹的成因分析及改善措施[J]混凝土,20067
第四篇:浅议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
浅议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
1.模板制作安装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能否达到工程整体美观的要求,首先取决于模板,模板的制作安装质量是关键,混凝土的平整度、光洁度、色差度都与模板直接相关,如模板不平顺,板缝不严密,发生渗水、漏浆,甚至支架松动,模板跑模、变形等都将引起混凝土质量不良或外观粗糙现象。模板宜采用优质大平面组合钢模板,或自身没有色差高质量的竹胶模板,对使用的模板进行精密加工,可进行粗磨、中磨、细磨、精磨、微磨、抛光等六道工序的镜面加工,同时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模板在安装前,应均匀涂刷脱模剂,避免使用废机油等不合格材料作为脱模剂,影响混凝土表面色泽。模板支撑应牢固,接缝严密、尺寸准确,不因模板漏浆产生蜂窝、麻面和模板变形、胀模产生混凝土表面翘曲、边线不顺的外观质量通病,立好的模板放置时间不宜太长,应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下道工序操作时造成的污染和大气中灰尘的污染。因此,对模板从设计到安装,必须严密策划、细化实施,在质量上必须达到苛刻标准,决不能仅满足于一般钢结构(或模板)质量条件,必须牢固树立高标准、严要求的精品意识,制订内容明确、施工自控的质量标准。2.混凝土浇筑工艺质量控制
2.1 混凝土配合比
(1)水泥用量:延长混凝土的模内养护期或加大水泥用量,有利于混凝土表面的自然光洁度。施工现场对结构混凝土模板的成套数量,总是结合拆模使用周期重复使用的原则(额定拆返次数)来考虑,故当模板使用要加快周转,不便延迟拆模,据施工气温,或混凝土浇毕16h左右过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就要拆模。既然混凝土在模内养护期较短而又要使混凝土拆模后表面仍有好的自然光泽,则可考虑采用比通常情况略为加大或维持一定的水泥用量,对无外加剂的混凝土也可略微降低水灰比来考虑,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宜以增大用水量(随意加大坍落度)来增大水泥用量。
(2)含砂率:粗细骨料含砂百分率除与级配、孔隙率相关外,还与细骨料的粗细程度(细度模数)相关。最佳含砂率是指在粗细骨料级配的规定条件下,选择能同时满足混凝土质量和工作和易性要求的砂最佳含量:为了促使混凝土达到均匀密实质量和充分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使混凝土中细骨料含量较通常的最佳含量稍为增大一点。因为混凝土的匀密过程是以和易性为前提的,和易性包括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而这些性能还在于混凝土中有足够的水泥砂浆起主要作用。当减水剂(水剂约在1.0%)掺量不大的情况下,砂石含砂率较通常情况稍提高1%~2%(如原有用砂率37%提高到38%~39%,原32%提高到33%~34%),混凝土的浇捣塑性明显改善,混凝土成型后粗骨料被 砂浆包裹覆盖层厚度均匀,混凝土表面避免出现“相料色差”。
(3)坍落度:对有外观质量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较通常采用的坍落度略减少1~2cm,使混凝土拌和物稠一点粘一点,振捣效果好一些,有利于混凝土外观质量。为此,需将通常的非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由7~9cm,调整为(7±1)cm,泵送混凝土由12~16cm,调整为11~14cm。施工时,要求混凝土搅拌运送对混凝土坍落度波动严格按照上下限限差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塑性稳定。
2.2 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搅拌必须达到3个基本要求:计量准确、搅拌均匀彻底、坍落度稳定。否则混凝土拌和物中必然出现水泥砂浆分布不匀或水泥浆分布不匀,给混凝土灌注带来先天性不足,会在混凝土表面留下块状色差,或出现混凝土振捣容易离析、泌水等非匀质现象。
一般情况当水泥用量达350kg/m以上的混凝土,可称之为富水泥混凝土,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要适当延长。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时,搅拌时间控制为2min;当掺外加剂时,搅拌时间最好相应增加1min。
2.3 混凝土浇铺与振捣
(1)分段分层、限时接茬
混凝土的浇筑,无论是按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或从中
3部开始向两端对称的,呈斜面层次,全断面而推进的浇筑方法,还是按从下向上一层层的,呈水平层次浇筑方法,都必须分段、分层地进行浇筑作业。
所谓分段,是指混凝土灌筑进程范围的划分,确定分段长度的原则:(1)在混凝土拌和物未初凝的可重塑时间内,完成混凝土的分层拼茬和分段接茬,而混凝土搅拌、运送能力能确保混凝土供料跟得上;
(2)根据混凝土浇筑时气温条件,防止混凝土浇捣面上水分蒸发过多造成接茬不良。若发生混凝土拌和物表面失水而初凝的“假凝”现象时,可先用振捣棒振动,使其液化后再接茬浇筑。
所谓分层,是指混凝土灌筑过程中,按断面处自下而上分次进行的混凝土虚铺厚度,30~40cm一层为宜(约为振动棒作用半径1.25倍),每层混凝土顺次、连续进行等厚浇铺。结构模板有限角度倒坡时,混凝土铺至内侧倒坡以下5cm,把坡顶留出,便于排气泡。
混凝土分段分层的后段与前段或上下层之间的浇筑(接茬)间隔时间,在常温气候条件下,以2.5h为宜。虽然水泥初凝时间不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迟于10h,但混凝土拌和物(不掺缓凝剂时)的初凝时间一般为4h左右。因为当水泥初凝时混凝土失去塑性,终凝时混凝土开始产生强 度,如果比初凝时间少1h的时间内拌和物接茬,振捣时透入下层混凝土5~10cm振捣,混凝土表面不会留下接茬痕迹。如果超过了3h或4h;当混凝土已经接近其初凝,或混凝土失水过多上下层间插捣困难,即使勉强振捣,混凝土中水泥(砂)浆的塑性差异过大,难于均匀分布,结果形成色差带或冷缝式色差;如果当下层混凝土已经失去塑性而达到完全初凝状态式混凝土接茬,则必然造成冷缝。
(2)浇前振后,切莫早振
混凝土振实过程,是混凝土拌和物在所浇部位上进行:一是液化,二是振动,三是捣实。为达到混凝土均匀密实性,首先是前面浇后面振的配合步骤,切忌早振。
所谓“早振”,有两种情况:一是指本层混凝土厚度未铺足或本层浇铺不到位或两侧模之间未全范围铺满(横向未到边,纵向不连贯),即混凝土拌和物层次不清、顺序零乱,往往出现中间高、两边低,或一边高、一边低的堆积和低洼现象。此时,如果依然随浇就急于振捣,则称为早捣。二是对本层混凝土浇铺段前沿临空部分,不等下段混凝土浇铺衔接,就过早振捣,也称为早捣。特别是箱梁和盖梁以及防撞墙护栏等混凝土浇筑,要切实注意对每层混凝土振捣作业时,始终保持“浇”与“振”前后相差一定距离,若浇铺长度为10m,则振捣长度为9m,即最前沿一段至少相当于振捣棒作用半径2倍的范围内混凝土,不要急于振捣,待下一段 浇铺接茬后再振。早振的结果是:
①混凝土拌和物有流动现象,砂浆与骨料分离或水泥砂浆泛出向低处漫溢;
②再浇混凝土时,随混凝土浇筑量增加,混凝土液化面上升,则富水泥浆上浮,紧靠侧模面,形成色差带;
③倘若振捣时过振,会出现水波纹似的云状或鲮状色斑。
所谓“过振”,是振动延时过长,混凝土易产生离析、泌水。离析状态较重的,混凝土骨料分离,显露砂石;轻的则出现泌水、砂线、砂斑。
(3)快插慢提,振速控制
当振捣棒的棒头直径和振动频率一定,而施加于混凝土拌和物的振实力度,可以按每一点插棒位置的振捣时间或上提速度来定。
一是模内看得见的混凝土,以现象观察为准,混凝土振实特征表现为:混凝土已无显著沉落、表面呈现平坦,混凝土已不冒气泡、混凝土开始泛浆。二是对能见度低或阴角部分,以快插慢提的速度为准,一般塑性混凝土采用通常的插入式振捣棒,整个过程的累计振捣时间为25s左右,即按本层混凝土厚度做振捣动作:①“快插”,用1~2s时间尽快插入后上下抽动2~3次,以助混凝土沉落稳定;
②“振捣”,振捣棒于插点不提动,用10s左右时间振 捣;
③“慢提”,振捣棒往上提时慢速提动约用15s时间(即按每次3~5cm速度上提,每提一次停1~2s时间),振实并排气。振捣棒提快了,混凝土中的气泡排除不好。
(4)振捣作业注意事项
① 振捣棒插点间距,最大不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1.5倍。中型50振动棒通常控制为40cm等距离移动,便可防止漏振现象发生。如前后2根振捣棒工作,其互相距离,一般为3~5m。
② 要离开模板拼装缝20cm左右,因拼缝处是容易渗水漏浆的薄弱环节。
③ 振捣棒作为混凝土的振捣工具,切莫用于振赶混凝土流动,防止砂浆散失而失去均匀性。亦不得将振捣棒卧下来(呈水平状态)振捣,否则表面泛浆严重,导致产生层次(带状)色差。
④掌握振捣时间或速度,如拌和物较稀时,相应缩短振捣时间,减少抽动次数,防止过振。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与治理
一、蜂窝
(1)配合比计量不准,砂石级配不好;(2)搅拌不匀;(3)模板漏浆;(4)振捣不够或漏振;
(5)一次浇捣混土太厚,分层不清,混凝土交接不清,振捣质量无法掌握;
(6)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定,混凝土离析、石子赶堆;(7)振捣器损坏,或监时断电造成漏振;(8)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二、麻面
(1)同“蜂窝”原因;
(2)模板清理不净,或拆模过早,模板粘连;(3)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刷;
(4)木模未浇水湿润,混凝土表面脱水,起粉;(5)浇注时间过长,模板上挂灰过多不及时清理,造成面层不密实;
(6)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三、孔洞
(1)同蜂窝原因;
(2)钢筋太密,混凝土骨料太粗,不易下灰,不易振捣;(3)洞口、坑底模板无排气口,混凝土内有气囊。
四、露筋
(1)同“蜂窝”原因;
(2)钢筋骨架加工不准,顶贴模板;(3)缺保护层垫块;(4)钢筋过密;
(5)无钢筋定位措施、钢筋位移贴模。
五、烂根
(1)模板根部缝隙堵塞不严漏浆;
(2)浇注前未下同混凝土配合比成份相同的无石子砂浆;(3)混凝土和易性差,水灰比过大石子沉底;
(4)浇注高度过高,混凝土集中一处下料,混凝土高析或石子赶堆;(5)振捣不实;
(6)模内清理不净、湿润不好。
六、缺棱掉角
(1)模板设计未考虑防止拆模掉角因素;
(2)木模未提前湿润,浇注后木模膨胀造成混凝土角拉裂;(3)模板缝不严,漏浆;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佳,造成拆模粘连;(5)拆模过早过猛,拆模方法及程序不当;(6)养护不好。
七、洞口变形
(1)模内顶撑间太大,断面太小;
(2)模内无斜顶撑,刚度不足,不能保持方正;(3)混凝土不对称浇注将模挤偏;
(4)洞口模板与主体模板固定不好,造成相对移动。
八、错台
(1)放线误差过大;
(2)模板位移变形,支模时无须直找正措施;
(3)下层模板顶部倾斜或涨模,上层模板纠正复位形成错台;
九、板缝混凝土浇筑不实(1)板缝太小,石子过大;
(2)缝模板支吊不牢、变形、漏浆;(3)缝内杂物未清,或缝内布管;
(4)无小振动棒插捣或不振捣或振捣不好。
十、裂缝
(1)水灰比过大,表面产生气孔,龟裂;(2)水泥用量过大,收缩裂纹;
(3)养护不好或不及时,表面脱水,干缩裂纹;(4)坍落度太大,浇筑过高过厚,素浆上浮表面龟裂;(5)拆模过早,用力不当将混凝土撬裂;(6)混凝土表面抹压不实;(7)钢筋保护层太薄,顺筋而裂;(8)缺箍筋、温度筋使混凝土开裂;(9)大体积混凝土无降低内外温差措施;(10)洞口拐角等应用集中处无加强钢筋。(11)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裂缝的特征。
十一、施工缝夹层现象:
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原因分析:
1、在灌注砼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浇注前,捣实不够。
2、灌注大体积砼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砼表面,未认真检查清理,再次灌注砼时混入砼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预防措施:
1、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砼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在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答应继续灌注。
2、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灌注砼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碎石或软弱砼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砼表面的水予清除。
3、在浇注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一层。治理方法:当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对夹层的处理慎重。补强前,先搭临时支撑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砼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注,采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砼捣实并认真养护。
十二,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砼表面缺浆、粗糙、凸凹不平,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1.模板表面在砼浇筑前未清理干净,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未全部使用钢模板,夹杂其他类型模板;
3.模板表面脱模剂涂刷不均匀,造成砼拆模时发生粘模; 4.模板拼缝处不够严密,砼浇筑时模板缝处砂浆流走; 5.砼振捣不够,砼中空气未排除干净。
1.模板表面认真清理,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6.全部使用钢模板;
7.砼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8.振捣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振捣手在振捣时掌握好止振的标准:砼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9.砼局部酥松,石子间几乎没有砂浆,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1.砼配比不准,原材料计量错误;
10.砼未能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无法振捣密实; 11.未按操作规程浇筑砼,下料不当,发生石子与砂浆分离造成离析。12.漏振造成蜂窝;
13.模板上有大孔洞,砼浇筑时发生严重漏浆造成蜂窝。
1.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拌和站拌料,每盘出料均检查砼和易性;砼拌和时间应满足其拌和时间的最小规定; 14.砼下料高度超过两米以上应使用串筒或滑槽; 15.砼分层厚度严格控制在30厘米之内;振捣时振捣器移动半径不大于规定范围;振捣手进行搭接式分段振捣,避免漏振;
16.仔细检查模板,并在砼浇筑时加强现场检查。17.砼结构内有孔洞,局部没有砼,或蜂窝巨大。
1.钢筋密集、预埋件密集,砼无法进入,无法将模板填满; 18.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 19.砼坍落度太小,无法振捣密实;
20.砼中有硬块或其他大件杂物,或有其他工、用具落入; 21.不按规定程序下料,或一次下料过多,来不急振捣造成。
1.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满足规范要求; 22.防止漏振,专人跟班检查;
23.保证砼的流动性附合现场浇筑条件,施工时检查每盘到现场的砼,不合格坚决废弃不用;
24.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防止杂物落入正浇筑的砼中,如发现有杂物应马上进行清理;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 等。在施工中要区别对待,并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解决问题。本文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提出几点处理措施。
十三、干缩裂缝成因及处理措施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干缩裂缝产生通常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引起钢筋的锈蚀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水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水力劈裂影响混凝土的承载力等。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二是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三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四是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五是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十四、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侧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厘米,较长的裂缝可达2~3米,宽l~5毫米。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 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二是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三是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四是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五是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及时养护。
十五、沉陷裂缝及预防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问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二是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三是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四是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五是在冻土上搭设模扳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十六、温度裂缝及预防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混凝土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袭击,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主要预防措施:
1、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
2、减少水泥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公斤/立方米以下。
3、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
4、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5、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6、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
7、高温季节浇筑时可采用搭设遮阳板等辅助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升,降低浇筑混凝土的温度。
8、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结构尺寸相关,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
9、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管道,通过冷水或者冷气冷却,减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10、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
11、预留温度收缩缝。
12、减小约束,浇筑混凝土前宜在基岩和老混凝土上铺设砂垫层或使用沥青等材料涂刷。
13、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采取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14、混凝土中配置少量的钢筋或者掺人纤维材料,将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防治混凝土裂缝应针对成因,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完善设计及加强施工等方面的管理,使混凝土结构尽量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以确保结构安全。
第五篇: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 人员
1.1 负责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试验人员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水平越高混凝土质量就可能控制得越好;不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或没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经验的人,即使有施工规范、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交底,也只能生搬硬套,而不能发现问题和正确处理各种施工难题,从而造成混凝土各技术指标超出控制范围; 1.2 采取各种形式对行政领导、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及混凝土施工技术培训。这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工作,它虽然特别重要但又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如果试验人员的作用和意图得不到有关人员的理解和支持是绝对搞不好混凝土施工质量的;
1.3 负责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试验人员要成为一个好的技术能手,他不能只懂混凝土,而且还要了解或学习混凝土施工机械、各种相关规范和施工技术等相关知识; 1.4 调动混凝土施工各个关键岗位人员的积极性。防止能做好而不做好或能做而不做的故意行为发生。避免有人有意造成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往往会造成试验人员难以找出问题的原因。
1.5 发挥有关各部门和人员的作用,不要形成试验员一人把关的不成文的危险习惯。杜绝出现试验员一旦没有发现问题就造成错误畅通无阻的现象发生。2 技术
2.1 配合比复核
2.1.1 委外设计的配合比一定要复核后使用
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检测单位设计的配合比满足不了委托单的技术要求或成本很高。所以委外设计的配合比一定要必须复核后使用。复核工作包括配合比报告纸面上的复核和试拌复核。不是迫不得已,大型施工企业最好由自己的检测单位设计配合比。因为大型施工企业的试验室在配合比设计上经验很丰富,且针对 性强。
2.1.2 新工地、新材料的配合比在第一次使用前,一定要加强复核
因为缺少按该配合比施工后的统计数据,更缺少该配合比设计的经验数据。所以在使用前,最起码在第一次使用时,多做一些试件进行复核。特别是七天发 的配合比。必要时必须得到确保28天各种混凝土技术指标能达到或已达到要求的检测数据后才准开盘。2.1.3 施工过程中配合比的复核
2.1.3.1 原材料质量变化大时,如果原材料与配合比上的材料质量相差较大,特别是变差时应进行配合比试拌复核,找出问题。
2.1.3.2如果搅拌时水是计量使用的,当坍落度太大或太小时,应进行配合比试拌复核,找出问题。
2.2各种试件要有代表性,并按作业指导书制作试件及作好取件记录。作好试件养护工作及养护温湿度记录;
2.3如实做好混凝土施工灌注及其他记录,否则将会缺少原始资料或数据;造成出现事故时无法找到原因;
2.4最好尽可能掌握一些所使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的情况,如试配强度、砂率、用水量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在混凝土施工控制中做到心中有数和更有重点; 2.5 施工配合比调整
2.5.1施工配合比只能由试验人员调整,目的是统一指挥,责任明确。2.5.2混凝土施工需要放大坍落度时必须由试验员按规定进行配合比处理,任何人不得采取只加水的办法进行处理。
2.5.3 对施工配合比进行调整时,试验人员不能调整水灰比,如果要调整用水量就必须按水灰比同时调整水泥用量。3 施工控制 3.1 原材料管理
3.1.1 粗细骨料不能露天堆放。如果露天堆放,一是含水量不好控制,另外是雨淋后细颗粒下沉后集中,造成粗细粒径分离;
3.1.2 在粗骨料堆的坡脚的地方,较粗的颗粒会集中在一起,造成粗细搭配不均匀。所以上料时一定要设法对粗骨料进行翻拌,使其粗细均匀。
3.1.3 保证细骨料含水量的均匀性和计量准确性。在因含水量忽大忽小而造成无法调整施工配合比的情况下,不能出现含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2%以上的现象。含水量必须经常进行检测,决不能凭经验估计。用来测含水率的样品必须要有代表性。
3.1.4 保证细骨料粗细程度的一致性。粗细变化太大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外观质量;如果是变细将造成用水量变大而强度降低,反之则强度升高但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可泵送性或外观质量变差;
3.1.5 严格控制细骨料的含泥量,防止含泥量变大。一是含泥量本身有害,二是
将大大增加混凝土拌和水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强度。3.2原材料计量
施工中各种材料的计量及严格控制用水量是混凝土质量好坏的关键。保证混凝土质量首先是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而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关键是控制水灰比。为了控制水灰比,准确计量水的工作就和准确计量水泥的工作一样重要了。一个成本上经济、技术上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在严格管理下进行施工,否则不但会影响施工质量或会增大生产成本。3.2.1 外加剂计量
如果粉状外加剂是人工分袋的计量方式,那么一定要制订复核制度,保证其计量精度。因为有可能称秤人员有经验后就不称秤或不认真称秤。并在投料时避免散失量超标; 3.2.2 水计量
混凝土灌注时,所谓严格的过秤制度,实际上是只重视砂、石、水泥、外加剂的计量准确性,而对水则根据坍落度实行人为调整。在各种材料均保持与设计配合比一致,并且整个施工过程没有任何异常发生的情况下,这种方法确定的用水量将不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或出现其他害处。但现实中不仅材料要起波动变
化,而且非材料因素也千变万化,所以这种方法是极不科学甚至是危险的。混凝土灌注后要28天才能得到强度,如果等到28天后才发现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就太严重了。因此,严格实行水的计量是非常必要的。
各种材料均采取严格计量的制度的情况下,而水不严格计量,他会掩盖拌和过程中拌和物的质量问题和很难找出后期强度问题的原因。这样不控制用水量的话,首先早期在拌和过程中如果材料质量、材料计量和其他因素出了问题都很难发现;其次混凝土后期强度高了除了怀凝少放了砂、石或细颗粒外,也会怀凝是否少放了水;反之强度低了,除了怀凝多放了砂、石或细颗粒外,也会怀凝是否多放了水。
如果所有材料都采取严格过秤的制度,特别是较好地控制了用水量,那么坍落度就成了混凝土质量的晴雨表。如果坍落度变化大了,肯定有异常原因出现并且肯定能找出原因。这样就可通过找出坍落度变化的原因来控制施工质量。若多 放了细骨料、骨料中的细颗粒含量或含泥量增大了,坍落度将会变小;反之,坍落度则会变大。除了这两种常见情况之外的其他问题也都将被及时发现。当然,混凝土施工水平差的单位或个人是不能或难以采用这种方法的。混凝土施工水平差的单位如果尝试这种方法,一切问题都将在混凝土搅拌时暴露出来,造成混凝土拌和物不稠就稀从而使混凝土灌注无法进行下去。但是不能因为困难而对用水量控制不认真或又回到用坍落度控制用水量的方法上去,必须尽最大努力控制用水量。在整个混凝土施工全过程中的所有工作都规范化的情况下,才可能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混凝土施工的理想方法;
3.3由于施工人员不知道试验室的实际检测数据结果,更不知道有时混凝土施工的抗压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20MPa的情况。所以,他们有混凝土永远都是合格的错误认识。这样就会胆子越来越大,甚至认识不到试验员的作用; 3.4不能把混凝土分为重要的才重视和不重要的无所谓的两种情况。如果是这样的话,由于不重要的混凝土干多了就会形成坏习惯,造成在遇到重要的混凝土时也重视不起来;
3.5要求项目部严格按配合比施工,哪一项没做到就追究哪一项当事人的责任; 3.6如果混凝土质量事故没有造成垮塌的明显结果或外人不可能知道的情况下,免不了有人会隐瞒质量事故或问题。因为质量事故或问题很容易隐瞒。隐瞒成功
后也不进行内部分析和奖惩。这样一来,对于有关人员在质量上的压力就会大大减小,从而放松警惕性;
3.7 制订混凝土质量奖惩制度时,必须把从农民工、工人到最高领导者都纳入考核。最好是把有关人员的经济利益与质量挂钩。否则,很难搞好混凝土质量或造成少数人员为搞好混凝土质量而焦头烂额。
目前材料进场基本合格。存在问题:就是试验用电没解决,老实电压不够,对试验数据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