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组建与规范化管理探讨

时间:2019-05-14 11:3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组建与规范化管理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组建与规范化管理探讨》。

第一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组建与规范化管理探讨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组建与规范化管理探讨

陈小明 赵秀芳 赵永刚(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0)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高校评估时对计算机实验室要求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加强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投入。那么本文对如何建立实验室和规范化合理化管理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 实验室 组建 管理

21世纪是计算机等电子产品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另外软件更新的同时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计算机实验室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在淘汰以往功能单

一、设备陈旧的老一代实验室之后,新型计算机实验室便陆续占据主要地位,尤其是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对软硬件及实验环境的要求颇高,所以在实验室的组建与管理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一、计算机实验室的组建

1、计算机实验室选址工作。

组建实验室首先要从外部环境入手,尽量远离湿度大、灰尘大以及有辐射静电等设施的地点,保证良好的实验室外部环境对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效率和提高计算机使用率等方面大有益处。

2、实验室规模适当。

高校实验室都是根据学生班级人数制定合理的实验室面积,比如我校每个自然班为30人,正常上机人数为2个自然班,所以根据上课人数每个实验室可放60台计算机,各个实验室的功能不同面积也应不同。

3、实验室用途及功能。

普通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大致可分为专业实验室、公共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等等,有目的性的组建实验室为以后的管理提供方便。

4、实验室内部应安装监控、报警、温度控制、湿度控制、通风换气设备、防静电地板等。要保证出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5、计算机的选购。

大多数高校选购计算机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的,选择大品牌的计算机设备,一方面是对硬件质量的保证,更重要的是对计算机设备使用的售后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6、配备UPS不间断电源,其功率由室内网络设备功率计算,具有20%-30%的余量。防止因突然停电造成的网络通讯中断和计算机不能正常关机等现象。

二、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

1、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和人员管理考核制度 1.1规范详实的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基础。

为了有效的管理实验室设备、规范学生上机秩序对保证正常而又高效的实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验室内设备的管理要做到账、物、卡统一,每台设备都应该有使用记录,以便随时查看设备的使用率及完好率;第二,计算机实验室紧急事故应急方案必不可少,设备故障有些是可以预防或提前预警并采取措施解决的,但是火灾或者水灾有时就难以预料,这就需要对此做出相应的急救管理措施;第三,实验室日常管理方案,其内容大概有建立实验室使用登记制度,实验室设备仪器保管外借登记,日常卫生管理及出入实验室管理制度等;第四,实验室设备损失、丢失赔偿管理办法,发生仪器设备损坏、丢失事故时,必须立即报告,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处理。

1.2完善的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也是实验室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现代化高校需要现代化的管理者,建立一支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过硬的实验室队伍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实验室管理者不仅每天面对的是精密的仪器,而且要与每天来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和老师密切接触,这就使现有在岗实验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与时俱进,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以配合当代高校培养具有高新型综合能力大学生的发展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实验室人员考核体系是对实验室管理者的要求也是一种激励,根据考核体系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坚持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两手抓的原则,避免出现“干与不干一样,干多干少一样”的现象,尽可能的把工作与自身的利益挂钩,比如工作和工资、职称联系起来,这样既能规范约束工作人员又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以校为家,以实验室的发展为己任,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为实验教学作出努力。

2、排课管理

在实验室正常教学运行之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根据教学需要来给每个实验室排课。在组建实验室之处就提到了实验室功能问题,在这里就充分体现出来,根据每个实验室功能的不同来确定某个实验室具体排入哪些课程。

3、硬件管理

在此之前就提过实验室内各种设备都应该有账、物、卡,这三者都要统一,还有每台设备的进出和使用都应有详细记录,另外还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更新、更换新设备等。

4、软件管理

4.1系统及软件分类管理

一般各高校实验室安装本学期教学所需软件都在开学初进行,这就需要在学期初通知本学期在实验室上课的教师把教学软件提前提供给实验室,然后实验室工作人员把常用软件和特殊软件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需要把软件安装到不同的系统中去。在此提到不同的系统,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多个操作系统并及时更新操作系统来满足不同教学软件的要求也是便于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管理和实验室统筹规划的。

4.2 硬盘保护系统 现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对软件的保护普遍使用硬盘保护系统,以防止学生在上机时错误操作、恶意破坏等引起的破坏操作系统的现象。例如我校主要使用海光蓝卡硬盘保护系统和联想品牌电脑自带的硬盘软件保护系统,其主要工作原理近乎相同,都是基于网络克隆技术实现硬盘分区保护、自动修改IP地址、增量传输和网络唤醒等功能,只不过在一些细节和速度方面有所差异,在选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还有就是尽量选择带有网卡功能的产品,这样在网传的时候速度会比较快一些。网传的准备工作都是相同的,就是事先安装好一台用做发射端的电脑,把教学软件和硬盘驱动程序安装调试好然后等接收端全部登陆到发射端之后就可以执行网络同传等一系列操作。

5、网络及病毒管理

5.1一个合理的网络环境在实验教学环节中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应提高对学生的上机上网管理,没有特殊情况不给学生开放外网;另一方面还应合理规划网络结构在交换机上划分不同的网段,有条件的还应在上层交换机安装防火墙软件等等。

5.2计算机实验室普遍存在网络病毒泛滥的现象,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网络病毒的流行传播、学生在上机时随意浏览危险网页及使用外接设备等,现在大多数高校实验室都是采用硬盘保护卡的还原功能来控制病毒传播保护数据的,但是也不要忽略及时更新系统漏洞,安装兼容性较好的杀毒软件及防火墙等方面的重要性.三、结束语

本文只是结合自身实验室的工作经验谈了几点看法。细心解决好工作中的每个细节问题,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注重实验室的发展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建设好并管理好一个现代化、智能化、规范化的计算机实验室还需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居英,谷红兵,张莉.浅谈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09)[2] 李洪,吴一琦.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组建与管理[J].光谱实验室,2009(3)[3] 张磊,李晓莉.浅谈学校微机室的管理与维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8).作者简介:

陈小明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河北大街西段512号,zuiri1982@163.com,邮编066000,手机:***。

赵秀芳 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512号,邮编066000。

赵永刚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河北大街西段512号,邮编066000

第二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浅析毕业论文

XXXXXXXX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

浅析

学生姓名

XXXXXX

专业班级

XXXXXXXXX 学

0X0102XXXX

院(系)XXXXXX

指导教师(职称)XX 完成时间 XXXX年 X 月 XX 日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浅析

摘 要

当前高校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方式急需改革,需要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和工作人员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本文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应用范围和目前日常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高校目前使用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模式,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理念为基础设计和实现了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使计算机实验室能高效和可靠运行。

关键词: 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I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浅析

目 录

言.................................................................................................1 1.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2 2.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不足.......................................................3 3.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式................................................4

3.1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4

3.1.1 门禁管理子系统.....................................................................................4 3.1.2 监控管理子系统.....................................................................................4 4.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6

4.1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6

4.1.1 实验课程管理子系统.............................................................................6 4.1.2 上机管理子系统.....................................................................................7 4.2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7 结

论.................................................................................................8 参考文献..............................................................................................9

II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浅析

当前高校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验教学处于突出的地位,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建立适合素质教育的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块,是进行实验室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指导方针之一。而且在实行了完全的学分制管理以后,实验教学工作将改变过去那种实验教学固定时间、固定内容、按班级同时进行教学的方式,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课程、兴趣来安排自己的实验,按照自己学习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实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这种灵活性更高的管理要求,必须有一套能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的实验室管理系统。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浅析

1.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

作为局域网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目前实际上已经成为校园网中的子网。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涉及面广,包括计算机系统管理,网络管理,运行环境管理,实验员管理,学生上机管理,等等,是一门综合的管理技术。在技术上,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多学科的技术在实验室中的综合应用,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技术应用和发挥得好,有发展、有创新,就能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利用率,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在管理方面,涉及到实验员、教师、学生、设备以及部门之间制度的制定、落实等诸多方面,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是管理不好的。可见,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人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其他实验室有较大的差别,比如设备更新频率较高、设备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人流量较大、用机秩序混乱(学生随意更换机位,或同时打开几台机器)、工作时间较长(通常的开放时间是一周七天、每天十几个小时)、公用软件维护工作量大且重复(学生随意删除系统文件或修改系统参数,病毒对软件的破坏)等等,上述问题一直困扰计算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应用基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基本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购入、借出、报废等; ②计算机实验室所承受课程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计算机课程的排课、教师及其对应班级的安排、作业的布置与回收等;

③课余时间的自由开放管理,主要包括上机卡的发放、计时的基本方式、读卡器的设置、上机情况的登记与统计等。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浅析

2.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不足

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基本上是模仿50年代苏联的模式,按某一门课程来设置实验室,实验教学由院系自行安排,实验室实行以院系管理为主的封闭式管理体制。这种传统的设置与当时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科研发展水平相适应,但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科研水平的提高、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发展,传统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①实验室小而全,多而散,功能单一,无法形成综合优势。②实验室相互独立,管理分散,资源浪费严重。

③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不利于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和培养创新人才。以上这些方面已经很难适应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甚至阻碍了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各高校教学改革以及学生选课系统的运行,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为适应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实现实验课程的全面改革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必由之路。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集现代化管理思想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用于各学科实验室管理和控制的一项崭新的应用技术。同时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对实验室认证工作的逐步推广,对实验室的整体运行水平、管理水平、特别是管理工具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如果一个实验室的管理停留在手工管理、纸袋储存数据的层次上,这是不可想象的,也必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此,除了加强实验室自身专业水准的提高,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己是唯一的选择。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引入无疑会把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浅析

3.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式

目前,大多高校使用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以学生管理为中心,以处理学生课余上网和教师上实验课的信息为主。大致有以下两种模式:

3.1 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主要由两大子系统组成:门禁管理子系统和监控管理子系统。

3.1.1 门禁管理子系统

由门禁管理和资源管理两个子系统功能组成:①门禁管理系统是用户进出实验室的一道安全屏障。进入的用户要刷卡,并接受一系列的合法性的检查。检查完毕后,如果检查通过,该用户的刷卡信息将会被保存到数据库里;②资源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的指示决定是否允许用户启动计算机系统,而且每位用户每次只能使用一台计算机。如果用户检查没有通过,就不允许该用户使用实验室内的任何资源。用户使用完毕后,要进行刷卡注销。用户入门划卡注册到出门划卡注销所用的时间为上机机时。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

3.1.2 监控管理子系统

①实时监控管理的主要功能:能够及时的查询计算机使用的用户,还能够了解到每一位用户的位置,上机时间等;

②登录控制管理的主要功能:对实验室内的机器进行登录(加锁)和不登录(放开)的控制;

③帐表管理的主要功能:维护用户的账户信息。如:建立、删除、冻结单一用户帐号、成批连号用户账号。对账户中的教学机时、自费机时、打印纸张等各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维护操作。对用户账号信息及记账日志进行各类查询和统计。账表管理中对教学机时和自费机时的分离,使学生在每学期的教学实习量教学机时)完成后,能自动付费上机(自费机时),否则被示为非法用户。机房在平时的教学时间内也可自由开放,即教学上机(教学机时)和自由上机(自费机时)可同时进行。这样,既大大提高了机器的利用率,又增加了学生的上机量;

④统计管理的主要功能:统计、分析及打印报表。可按系、班级、用户等不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浅析

同类别对所用的机时(教学机时和自费机时)、打印纸和软件资源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并为教学研究部门、管理部门提供决策辅助信息;

⑤数据维护管理的主要功能:对各类基础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维护工作,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浅析

4.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由于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所面对的需求灵活、繁琐和多变,而且还要考虑到设备及其管理软件的不同情况,因此本系统的架构应该具有极松的耦合性和极强的可扩展性,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扩展、重新组装或者复用。

4.1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本系统主界面设置了四项功能模块,分别是: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管理、上机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实现系统设置(权限设置等)、系统初始化、修改口令、信息的定期安全备份等功能。实验课程管理模块实现对实验课教学的科学管理,将已往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旧教学方式,转变为开放的、以资源为中心的新方式,主要包括排课系统管理、上机实验管理、实验信息资源管理等功能。上机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机时分配管理、上机用户的账户管理(用户注册信息、密码设置、挂失注销、报警提示、资金余额等)、用户的上机登录管理,以及对上述信息的统计和查询;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用户进出系统的管理.4.1.1 实验课程管理子系统

本子系统中的排课系统模块,由于受到相关制约的条件很多而且随机,所以在设计中很复杂。其主要功能如下:根据来自学院教务处的实验计划和各教学部门的实验班级获取资料,按照课程及实验室设备配置对这些资源过滤分发至各实验室进行排课,然后把实验课程表发布到WEB上。为了利用计算机实验室的信息技术优势,并适应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需要,设计并开发了实验资源信息模块,主要包含实验大纲、实验要求、实验的环境及条件、实验重点与难点剖析、实验的模拟演示、实验的评价、实验的体会、相关知识、电子教案、实验的成绩等信息,这些信息都来源于各位任课老师和实验教师,他们结合教材、各种相关资料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每次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实验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为不同的级别:普通级别、拓展级别。其中普通级别要求达到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拓展级别是针对那些已较好地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有能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学生,为他们设计一些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的实验,让他们达到更高的要求。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学生关心而平时又不容易了解到的,把这些信息发布到校园网上,学生可以直接上网 6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浅析

检索查询,检索到的资源信息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或下载到本地机上。

4.1.2 上机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分为机时管理、用户登录管理、统计查询等功能模块。其中,机时管理负责为学生分配空闲机器:一方面按照实验教学计划为上实验课的学生分配机器(遵循上同一实验的学生集中坐在一起的原则);另一方面为自由上机学生分配零散空闲机器。这几个模块中,用户登录子系统最为复杂,学生进入时使用刷卡的方式进行身份判断,如果属于当时时段的实验课,则为其分配机器,进入“上机实验系统”做实验,否则如果该用户具有合法身份,则为其分配零散空闲机器,同时记录机位、时间等信息并允许其进入自由上机,同时采用计费系统开始自动计费。用户上机完毕必须退出系统,系统将其注销。用户如果卡内资金不足,则提醒其续费并拒绝入内。

4.2 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现数据共享及保持数据的即时性,要求数据变化随时显示在网络上,保证实验室的任何一台管理机终端可随时更新查阅资料,保证在校园网上也能及时查看有关信息。该系统运行在一个局域网中,可以实现对不同实验室的统一管理。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由一台文件服务器、一台WEB服务器、若干个收费工作站(一个机房对应一个,由一台微机和一个条形码阅读器构成的刷卡机组成)、学生上机卡,一台具有网络管理功能的超级工作站、网卡、集线器和网线组成。相应软件采用了一套自主开发的条码卡计费管理系统。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浅析

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以计算机实验室现有的软硬件资源为基础,实现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设备全面管理和完善,对计算机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的规范和有序,达到保障计算机实验室运行的高效和可靠:①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管理,即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维护、购置、报废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②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工作人员的自动化管理,即实验室人员日常工作的全面管理和及时查询。③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系统自身的有效运行,即系统的初始设置、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员设置、权限设置、系统日志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浅析

参考文献

[1]王建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25):74,81.[2]张薇.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经验浅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36):229-230.[3]王传银.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85-87.[4]赵彬.高校机房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2008,(1):64,124.徐岚.浅谈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3):117-119.[5]杨海鹰,潘华编著.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23.[6]杨碧石.基于开放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与信息,2008,(1):39-40.[7]高翔,兰国斌.浅谈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思路[J].科教文汇,2007,12:221.[8]陈佩民.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22):178.[9]张松,陈志刚,金亮.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比较及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3(1):230-231

[10]李雪芬.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结构的研究和应用[D].浙江大学,2006:3-42.9

第三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几点建议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介绍,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给出了建立管理观念,加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观念;管理建议

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体制,严重的影响计算机实验室教学正常秩序

在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时,对部分实验室设备监管不全面,计算机管理人员责任制度不完善,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往往不是专业或者专职人员,缺乏相应的计算机管理知识,例如,计算机被病毒入侵,或者计算机本身的硬件问题时,很难及时有效的进行维护和修理,对教学研究和正常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活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高校计算机使用的时间较长

频繁和长时间的使用使计算机在超负荷的情况下继续工作,容易缩短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而计算机有许多精密仪器构成,这就对运行的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许多计算机实验室的湿度过高,导致计算机外接线路老化受潮严重,容易造成计算机的线路板受潮,进而发生故障,甚至引起火灾,学生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静电,计算机长时间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下运行,降低屏幕的分辨率,影响了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3.高校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慢,系统过于后,难以往常复杂的计算任务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一般承担的计算和教学任务都比较复杂和繁重,这就对高校计算机在系统安装和软件更新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受困于自身能力有限,常常难以完成复杂繁重的软件更新和系统变更工作,导致计算机运行效率大大降低。常常因为操作不规范或者错误的操作,破坏计算机的系统,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的工作。许多学生访问的网站和使用的移动硬盘都可能存在病毒,导致整个计算机实验室处于瘫痪的状态。

二、对加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几点建议

1.改变传统观念,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分工,提高管理效率

对计算机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高校计算机管理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要对复杂的高校计算机进行有序的管理,就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实验室的管理要从传统的笼统管理逐渐的转变为精细化管理,有传统的经验主义转变为科学化管理,有随意化管理转变为规范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前高校的教育需求。

2.建立健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保证计算机正常有效的运转

不断地完善和健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例如,对硬件管理制度不断的完善,加强审核计算机消耗品的申报单,明确管理员的职责,精细化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日常规定。对计算机实验室实行制度化、规范化、集约化的管理,确保学生的教学实验需求,做到既低消耗又高质量的管理模式。通过对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对计算机管理机构进行合理的建立,避免计算机长期的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保证计算机资源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教研活动服务。

3.加强对计算机的设备管理

作为当前高校教学的主要设备,计算机能否快速有效的被利用,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学整体水平。当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出现问题时,必将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活动。高校要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购买计算机时要根据学校的教学课程需求,配置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操作系统,注重对计算机的维修保养工作,定期对计算机的杂物和灰尘进行清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期限。在软件保护方面,计算机管理人员可以为每台计算机装上专业的杀毒软件,可以选拔计算机专业知识较为突出的同学来进行相应的软件更新和维护,这样既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4.建立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队伍

实验室队伍的建设计算机管理的核心。计算机实验室要建立一支素质较高,专业知识较强,具有责任感的管理队伍,高校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最大程度的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计算机设备更新速度的不断提高,给计算机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定期的开展计算机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加强计算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在队伍的建造方面,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地给予管理人员专业方面的辅导,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对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最终创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管理队伍。

5.注重对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安全管理,保证计算机在良好的环境下运行

作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的生命健康,也关系到高校的集体财产,所以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观念,做好防火、防盗、防潮工作,保证教学活动正常有序的展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高校教学质量的优劣,所以高校在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观念,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分工,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健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保证计算机实验室正常有效的运转,加强对计算机的设备管理,建立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队伍,注重对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安全管理,保证计算机在良好的环境下运行。

参考文献:

[1]刘艳.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方法优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7).[2]桑杰.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7).[3]陆和,萍李.亮基于服务理念的高校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网站建设[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12).[4]李家斌.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12).

第四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

简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

曾 光

作者简介:曾 光(1978-),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务处实验中心助理实验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

摘要:如何在适度应新的形势下更科学、规范的管理实验室,对保障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应从安全管理、设备管理、教学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管理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专业教学进入我国高校以来,计算机实验室作为这种专业培养体系的实践平台其重要性也随之突显。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系列课程不断的更新与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意识也日渐浓厚。如何在实验室现有的条件下提供稳定、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服务,必须首先从抓好实验室管理工作入手。

一、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问题是首要问题。安全隐患的存在是导致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患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设备安全管理

计算机硬件设备一般价值昂贵,一旦被损坏,不仅造成设备上的经济损失,而且可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实验工作。因此,首先要加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使用管理。一是专用线路与UPS的使用管理。实验室用电应该接在专用的电源线路上,服务器供电要采用专用电源,不与其它串接。计算机实验室宜选用电压稳定度好、抗干扰能力强的在线式UPS。二是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使用管理。根据硬件设备的具体配置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硬件设备的使用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建立设备使用日志,严格登记使用过程的情况。三是常用硬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包括主机、服务器、显示器、键盘、软驱、鼠标、打印机等维护保养。

(二)环境安全管理

一是加强用电管理。如及时检查线路的磨损状况,更换破损的电源插座,对陈旧线路进行更新改造,确保线路安全运行。二是设备管理。实验室内应安装空调设备以便克服高温,潮湿,低温和干燥等因素给计算机带来的危害。三是卫生与安全管理。如定期除尘,以及安装防盗报警装置,加装钢筋护窗,全封闭的金属门等。另外由于计算机实验室上机人数多,人流量大,而且开放时间长,容易发生设备丢失被盗的情况。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对相应设施定期检查,按照建立的设备档案进行清点。

(三)软件安全管理

由于计算机病毒日益猖獗, 目前已成为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大敌,管理不好, 就可能耽误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体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可充分利用“还原”技术(如三茗保护卡、小哨兵等)通过一键还原来实现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无论对系统进行了怎样的操作或是系统、软件遭到了病毒的破坏,管理人员重新启动计算机后,选择还原到上一次保存状态,就可以恢复系统的正常使用,这样还可以大大节省对计算机的维护时间,提高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二是尽量使用正版软件。因盗版软件的使用会给计算机实验室带来许多弊病,极易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软件资料的不全也会给使用和教学带来困难。所以,为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应大力提倡使用正版软件, 自觉抵制盗版软件,净化实验教学环境。三是实验室还应配备正版杀毒软件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检测。

二、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工作是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设备管理主要包括对现有设备的使用管理、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以及废旧设备的再利用等。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数量较大,而且贵重物品比较多,如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等。如何做到各种设备充分合理利用同时又要减少损耗、杜绝丢失,就必须加强管理和维护。

(一)建立档案

对实验室的各类物资都要建立账目明细,并通过计算机来进行管理。对于实验室的每件物品无论大小、贵重都要认真填写清单, 包括品牌、型号、购买日期、价格、数量、销售单位、产品编号等条目都要进行登记与备案。硬件设备配件在使用过程中做好跟踪记录,明确设备或配件在哪里,用在哪台机器上,以防设备或配件的流失,便于及时核对, 防止机器及其附属设备的丢失和损坏。关键要做到制度明确、责任到人,这样就会有效减少设备不必要的损坏和丢失。固定设备必须定期清查,新增设备要按时登记。

(二)定期维护

计算机实验室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日常的例行检查,也就是对计算机等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以排除、预防各类机器隐患,确保设备的使用率和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检查的重点在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出现问题是否及时处理,线路是否畅通达到安全指标,并对每次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做到有据可查。

(三)建立上机日志

在上机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学生出于一种好奇心理或不正常的心态拿走鼠标、鼠标球,甚至损坏驱动器等,这些情况如果不能及时发现, 学生离去后将无从查起, 给教师管理机房带来许多麻烦和诸多不便。设立上机日志对每个实验室每节课的实验班组、内容、指导教师、实验教学过程中机器出现的问题、实验室老师的处理结果等都应登记在案,便于以后的备查和参考。这样既方便了管理也促进了问题的及时解决也为日后出现类似问题提供了依据。

三、实验教学管理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深理论知识认知,获取科学实践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实验项目应注重实用性,并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方法。

(一)软、硬件的匹配

为满足教学和科研的应新需要,实验室应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软件不同版

本之间的差异有时较大,不同的软件对系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经常与教师沟通,征询教师意见十分必要。在安装软件之前,需要了解各种软件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再跟据实验室现有条件合理安装以保证软、硬件相互匹配、良好运行。

(二)充分利用资源,科学安排实验

学校为适应教学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必定会逐步引进配置更新、更高的机器设备。如何安排好实验室的课程,既要达到满足各类实验的要求,又要合理、充分的利用现有资源也很重要。应根据实际上机人数、实验内容,实验学科对设备的要求统筹安排时间及地点。例如图形类课程和语言类课程因其对计算机硬件要求不同,我们可以相应安排在较新和较旧的实验室,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课题等有一定特殊性的课程应该安排在较为专业的实验室。

四、人员管理

实验室落实的每项工作都于人有关,所以说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实验室工作质量的优劣,与实验室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一)提高自身的素质

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角度看,它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计算机硬件升级换代的周期缩短,软件更新的速度加快,要求实验室管理和维护人员不仅要及时更新知识,加强应用能力,积累丰富的经验,还要多了解一些学科发展的特点、动态和趋势,更快的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强化职责意识、服务意识

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实验人员能否端正服务育人的态度并积极主动投入到工作中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上机的人员很多,他们的思想认识、觉悟程度和操作水平不同,在工作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对于违反实验室管理规定的同学要耐心的批评教育,在帮助他们认识问题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还要经常与指导教师沟通,从实际出发及时、主动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计算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在工作中每个人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验室时间要严格按照学校的教学作息时间的要求来制订,工作人员必须准时上班, 不能迟到、早退。要利用学生们不上机时整修机器、打扫卫生,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稳定良好的环境。

五、制度管理

要搞好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需要进行规范的管理,这种管理的实现,必须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由于计算机实验室有着来往人较繁杂、贵重仪器设备多、对环境要求(如环境温度、安全、卫生等)比较高的特点,这就要求有一个良好的上机秩序。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针对不同的人员(如上机人员、管理人员、负责人员),不同的情况(如安全、物资、卫生等)制定不同的规章制度。我们为了保证学院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高效运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上机实验守则》、《实验室主任岗位职责》、《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有了这些规章制度,不同的人员根据自己不同的岗位职

责,按照相关规章行事,这样计算机实验室必然会秩序井然、干净整洁,从而充分利用一切设备和资源,提高效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完善规章制度是管理好计算机实验室的基础,对保证正常的上机秩序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六、建立监督机制

完善的制度、科学的管理,只有切实的加以执行,才会发挥其应有的做用。因此,还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定期检查执行的结果,如管理人员是否准确及时的填写实验日志,是否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进行保养与维护,上机人员是否遵守实验守则,安全制度是否严格执行等,切忌流于形式。

总之,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也是一门科学,各实验室既有普遍规律又有各自特点,随着计算机发展的日新月异,新的问题也会随之出现,我们应以现代化科学管理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不断进行探索、改进,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王舒宜.计算机教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体会[J].医疗卫生装备.2003,10

[2]刘凤泰.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

[3]丁志刚.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4]徐桂云.浅谈计算机实验室管理[J].宿洲学院学报,2005,6

[5]李艳华.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J].福电脑.2005,8

Th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Computer Labs in Universities

zeng guang

(Jilin provinc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adres college,changchun 130012 china)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al problems we may meet in the practical life , five fields are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including security management, devices management, teaching management, personnel management and system management, to explore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more efficiently.Key word:computer, lab, management, maintenance

第五篇:实验室规范化管理(DOC)

1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1.1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基本要求

⑪ 建立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防止操作人员违规操作;

⑫ 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注意操作细节,避免由于操作人员失误给实验室带来沾污。经常彻底地清洁实验室及其设备,严禁用扫帚扫地,尽量不用电风扇,避免扬尘和过分潮湿;

⑬ 工作人员进入操作间应更换衣、帽和鞋,严禁将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带入实验室,避免污染、影响实验操作;

⑭ 相互产生交叉污染或干扰的项目必须分室进行;

⑮ 应建立制度,使有控制要求的区域不准随意进入,无关人员不准随意进出实验室;

⑯ 不同项目的台面和物品不准混用,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的实验操作应严格遵守。

1.2 实验室环境

⑪ 实验室布局合理,便于工作,周围环境和测试项目间不产生干扰和交叉污染。如水质中氨氮和总硬度的测定不能在同一间实验室进行,因为总硬度测定时使用氨水会使氨氮的测量值增高;

⑫ 对温度、湿度有严格要求的测试场所(如精密仪器室)必须配置相应设施及监控设备,并对测试时的环境条件进行记录;

⑬ 当电磁干扰、噪声或振动等环境因素对检测工作有影响时,应采取专门的监控措施,并记录有关的实测参数;对有振动要求和易产生较大振动的检测项目,应有隔振防振措施;

⑭ 精密仪器不得与化学分析实验室混放,以避免仪器受潮以及酸碱等化学品腐蚀;

⑮ 实验区域与办公区域适当分开,并对进入和使用可能影响工作质量的区域进行限制和控制;

⑯ 有良好的内务管理,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明亮、安静;

⑰ 实验室内产生的废水、废气及其它要素等有害物质应有处理措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⑱ 样品间要划出待检区、在检区、检毕区、留样区,特殊区域要有明显标识;

⑲ 应有独立的纯水制备间。

1.3 实验室物品及试剂管理

⑪ 实验室内物品管理,分为在用、报废、闲置三类,并有序、整齐摆放,与测试无关的物品一律清除出实验室;

⑫ 玻璃量器应进行编号,且不得与化学试剂混放,以避免交叉污染;

⑬ 一般试剂的贮存管理要求

① 化学试剂应贮存在专用的库房内。实验室只存放短期工作所需的少量试剂,且应与配置的试剂溶液分橱贮放;

② 专用的试剂柜应便于试剂分隔存放,柜内试剂应按其性质分格放置,固体试剂与液体试剂分柜存放;

③ 易产生污染其他试剂物质的试剂,应封装严密,与其他试剂分开贮存;易产生气体的试剂,封装不可太严,并应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瓶装具腐蚀性试剂,应有塑料或搪瓷盘承托,以防一旦发生意外破裂,可承纳全部试剂;易潮解或受潮后变质的试剂,应贮于干燥器内;易挥发试剂应特别注意冷藏;对室温降低时,可造成液体变为固体的试剂(如发烟硫酸、苯酚、冰乙酸等),应采取防瓶裂措施。

④ 应有专人负责,经常检查,及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⑭ 危险试剂的贮存管理

具有危险性的试剂主要是指易燃、易爆、毒害、腐蚀和放射性等五大类物质,对其贮存管理,除应满足对一般试剂的要求外,还应按注意:

① 易燃、易爆试剂应根据不同理化特性,分别贮放,室内温度宜在30℃以下,严禁烟火、爆晒。实验柜的存放量应以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并确保安全为原则保持在最低水平;

② 易挥发易燃烧液体应瓶装密封。剧毒品必须在专用保险柜内存放,严格领用管理,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③ 对放射性物质,应在设有必要屏蔽设施和测量装置的专库中存放,并应建立严格的管用制度。

⑮ 试液贮存管理

① 控制试液贮存期。试液不宜长期贮存,应根据试剂性质和试液浓度,确定合适的存放期。所有试液均应贴上规范的标签,标签应包括名称、溶剂、浓度、配置人、配置日期及有效期;

② 正确选择试液容器。容器耐腐蚀性应满足要求,应根据试液性质和容器材质特性,正确选择试液容器,防止容器溶出某些杂质污染试液。容器的密闭性应能有效防止气态杂质侵入和试液的挥发逸出。

③ 注意试液特殊要求。某些试液稳定性差,受日光照射易引起变质,应分别采用特殊贮存方法,如避光、冷藏,加入稳定剂等;

④ 注意试液防光、防热、防尘,避免污染和浓度变化;

⑤ 定期检查试液质量,如发现变色、沉淀、分解等变质、污染迹象时,应立即弃去重配,以免发生混淆误用。

1.4 实验室安全措施

⑪ 实验室内必须配备通风橱、防尘罩、排气管道及消防灭火器材等安全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随时可供使用;

⑫ 实验室使用电、气、水、火时,应按有关规则进行操作,保证安全;

⑬ 高压气瓶分类妥善保管,远离火源、热源,避免暴晒及强烈振动,并对其进行固定,最好隔离放置;

⑭ 使用剧毒化学品时,由使用人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按规定办理领用手续;对配制好的剧毒化学品标准溶液的使用应进行跟踪,做好领用的详细记录;

⑮ 使用有机溶剂和挥发性强的操作应在通风橱或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任何情况下均不得用明火直接加热有机溶剂;

⑯ 高氯酸蒸气易与有机物发生激烈反应,甚至产生强烈的爆炸,其加热操作应在专用的通风柜内进行;

⑰ 对放射性物质,应在设有必要屏蔽设施和测量装置的专库中存放,并建立严格的管用制度。

1.5实验室环保要求

⑪ 产生辐射、危险化学品的专业技术部门,应独立配备实验室,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⑫ 对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废气及其他要素等有害物质进行处理,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对实验室产生的“三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 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废液,应集中回收处理,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

● 氰化钾(钠)废液应调至偏碱性,然后加入漂白粉溶液使其分解;

● 苯并(a)芘、联苯胺类致癌物质,可拌入燃料,置焚烧炉中焚烧处理;

● 汞、镉、铅、铬等重金属及砷等试剂,应尽量按需配置,避免无故废弃,污染环境;

● 对废弃检测样品,过剩有毒试液等,应设置专门收集器皿,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⑬ 测试人员和经批准进入实验室的外来人员进入测试区域时,应穿工作服和工作鞋。

1.6实验室管理制度

制订实验室规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实验室使用管理制度、危险品及剧毒品使用管理制度等。

1.7实验室纯水的质量要求及制备

1.7.1实验室纯水的质量要求

⑪ 外观与等级

实验室纯水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其中不得有肉眼可辨的颜色及纤絮杂质。通常将实验室纯水分三个等级。

① 一级水

不含有溶解杂质或胶态质有机物,用于制备标准水样或超痕量物质的分析。

可通过将二级水经过再蒸馏、离子交换混合床、0.2μm滤膜过滤等方法处理,或用石英蒸馏装置作进一步蒸馏进行制备。

② 二级水

常含有微量的无机、有机或胶态杂质,用于精确分析和研究工作。可通过经蒸馏、电渗析或离子交换法制备的纯水进行再蒸馏的方法制备。

③ 三级水

适用于一般实验工作。可用蒸馏、电渗析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备。

⑫ 质量指标

应对实验室纯水中的无机离子、还原性物质、尘埃粒子的含量进行控制,使之满足水质分析的要求。实验室用水的具体质量指标详见表1。

1实验室纯水的质量指标

指标名称

一级水

二级水

三级水

PH值范围(25℃)

5.7~7.5

电导率(25℃,μS/cm)

≤0.1

≤1.0

≤5.0

可氧化物的限度试验

符合 符合

吸光度(254nm,lcm光程)

≤0.001

≤0.01

二氧化硅(mg/L)

≤0.0

2≤0.0

5—

⑬ 影响实验室纯水质量的因素

影响实验室纯水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空气、容器以及制备过程中使用的管路。

制备好的实验室纯水经放置后,其电导率会迅速下降。如用钼酸铵法测定磷

以及用纳氏试剂法测氨时,只要是新制取的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均适用,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其空白值便显著增高,原因主要是来自空气和容器的污染。

玻璃容器盛装纯水可溶出某些金属及硅酸盐,有机物较少;聚乙烯容器所渗出的无机物较少,但有机物比玻璃容器略高。

在纯水制备时所用的纯水导出管,瓶内部分可用玻璃管,瓶外部分应使用聚乙烯管,管路最下端可接一段乳胶管,以便于配用弹簧夹。

1.7.2 实验室纯水制备及管理

纯水应在独立的实验室制备,制备实验室纯水的原料水应当是饮用水或比较干净的水,如有污染或空白达不到要求,必须进行纯化处理。同时,配备专用的纯水电导率测定仪,做好制备、检测及领用记录。

2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

2.1 仪器设备管理

设备作为一项重要资源要素,应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参与体系运行,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因此,应建立符合准则要求的设备管理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使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2.1.1 建立设备质量管理体系

⑪ 建立设备管理组织

设备管理组织有质量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和支持服务部门构成。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范围和工作量,确定管理人员、核查人员、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职责、权力与相互关系,使各项管理职能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相关岗位,尽量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⑫ 制定设备管理程序

设备管理程序是检测机构实行设备管理的途径。通过建立相应的程序文件,明确设备管理活动的过程、步骤、内容和所有环节,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⑬ 编写设备作业指导书

设备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检测人员操作设备的规范性文件。一般设备可按照说明书操作,大型、复杂的仪器或操作人员流动性大、性能不稳定的设备需编写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

2.1.2 健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

⑪ 评审制度

评审是添置或处置设备的一项前期工作,主要从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维护性等方面综合分析,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益。对于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需进行可行性认证,达到技术上先进,性能上可靠,工作上需要,经济上合理;对于租借、维修、淘汰的设备,以及小型或辅助设备,应进行必要的评审。

⑫ 验收制度

验收是保证添置或维修的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仪器设备的开箱拆封应在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供应人员等有关人员都在场时进行,验收过程中,应对设备评审要求、订货合同和装箱清单,逐一清点,并做好记录。对于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后,还应通过一定时期(合同期内)的试运行,根据实际运行效果和各项指标测试结论,确认无质量问题方可验收。仪器设备经验收后方可办理移交手续,交付使用。

⑬ 使用制度

为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建立设备使用制度,对人员、工作环境、设施条件、维修、保养等提出明确要求做作出规定。

⑭ 记录制度

记录是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保证设备正常运销的一项基础工作,对设备管理的责任落实、制度执行及管理程序的运行和完善都很重要。每台设备从计划选购到淘汰都应保持完整的记录,内容除一般性设备档案外,还应设备购置、检定、维护的计划,论证意见或报告,调试验收报告,设备使用和校准记录,仪器故障和维修记录,运行状况,性能变化,异常现象及整改情况等。

⑮ 核查制度

核查是证实设备符合技术规范,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一项重要举措。操作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后,应按照技术规程和说明书,采取自校、比对等方法,校准主要性能参数,保证仪器的准确度和量程范围符合要求。质量管理组应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记录等情况,对新购置或租借的设备、现场检测使用的设备、使用频繁或漂移较大的设备,应制定核查程序,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2 仪器设备校准与检定

2.2.1 校准

⑪ 校准的定义

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装置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该定义的含义是:

① 在规定的条件下,用一个可参考的标准,对包括参考物质在内的测量器具的特性赋值,并确定其示值误差。

② 将测量器具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校准链,将其溯源到标准所复现的量值

⑫ 校准的目的

① 确定示值误差,并可确定是否在预期的允差范围之内;

② 得出标称值偏差的报告值,可调整测量器具或对示值加以修正;

③ 给任何标尺标记赋值或确定其他特性值,给参考物质特性赋值;

④ 确保测量器给出的量值准确,实现溯源性。

⑬ 校准的依据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校准的结果可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也可用校准因数或校准曲线等形式2.2.2 检定

⑪ 定义及检定对象

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规范第9.12条》)。检定是法制计量工作中计量器具控制(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规范第9.6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计量器具。我国在1987年由国家计量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共分十二大类千余种,同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即用于贸易结算、安全保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55项;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又增补了强检工作计量器具4项6种。强制检定应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我国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以及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也实行强制检定。这些构成了我国计量器具检定的对象。

⑫ 计量器具的法定要求

计量器具的法定要求分为计量要求、技术要求和行政管理要求,具体操作是对其进行计量检查、技术检查和行政检查,这三方面的检查也称为检定的三分量。

① 计量检查

确定计量器具的误差及其他计量特性,如测量不确定度、示值误差、准确度等级;稳定性、重复性和漂移;读数装置分辨力、分度值、电磁干扰敏感度等。

② 技术检查

为满足计量要求而必须具备的结构、安装要求,读数的可见性,是否存在欺骗的可能等。

③ 行政检查

包括标识、铭牌、型式批准、检定标记、许可证标记、有关证书及有效期、密封,锁定和其他计量安全装置的完整性、检定、修理和维护记录等。

⑬ 检定的依据

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在检定结果中,必须有合格与否的结论,并出具证书或加盖印记。从事检定的工作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并持有有关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检定员证。

2.2.3 校准和检定的主要区别

⑪ 校准不具法制性,是自愿溯源的行为;检定则具有法制性,是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⑫ 校准主要用以确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检定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符合性的全面评定。

⑬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可做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检定的依据必须是检定规程。

⑭ 校准不判断测量器具合格与否,但需要时,可确定测量器具的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检定要对所检的测量器具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⑮ 校准结果通常是出具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结果合格的出具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出具不合格通知书。

2.3 仪器设备档案及标识管理

对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的考核关键在四个方面:

① 所需的检测仪器设备必须配齐。配齐的概念是不仅包含的参数要齐,而且其量程和准确度要符合检测标准的要求;

② 所有仪器设备必须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③ 计量仪器设备必须溯源到国家基准;

④ 检测仪器设备必须帐目清楚、档案齐全、管理有序,仪器设备实行标识管理。

2.3.1 仪器设备档案

按每台套仪器设备进行建档,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 仪器设备履历表,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或规格、制造商、出厂编号、仪器设备唯一性识别号、购置日期、验收日期、启用日期、放置地点、用途、主要技术指标等;

② 仪器购置申请、说明书原件、产品合格证、保修单;

③ 验收记录;

④ 检定/校验记录及检定证书;

⑤ 校验规程(必要时);

⑥ 保养维护和运行检查计划;

⑦ 定期归档的使用记录;

⑧ 保养维护记录;

⑨ 运行检查记录;

⑩ 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

2.3.2 仪器设备标识与随机资料

① 编号标识

所有仪器设备均应进行标识,且每台仪器设备的标识必须是唯一性。

② 状态标识

根据检定/校准、比对或验证结果对仪器设备粘贴可用性识别标识。可用性识别标识分为合格证、准用证和停用证。

a)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合格证

● 计量检定结论为合格者;

● 经符合程序的校准,其校准结果均在规定的技术要求范围内;

● 上述条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实现,经过比对验证证明其技术性能符合规定要求;

● 不需检定的,经检查合格的辅助设备。

b)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准用证

● 多功能检测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检定/校验合格;

● 经检测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但检测工作所用量程合格;

● 计量器具获准降级使用。

c)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停用证

● 超过检定/校准有效期限;

● 已损坏或功能不正常;

● 计经检定/校准不符合要求。

仪器设备状态标识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

● 设备编号;

● 证书批准日期;

● 有效期;

● 对仪器状态进行技术确认的机构名称;

● 负责对仪器设备受控状态进行确认的检查人员姓名;

● 对准用证应有准予使用的范围、等级或功能;

● 对停用证应有开始停用日期和停用状态正式确认日期;

● 随机资料

随机资料包括操作规程、仪器说明书复印件、在用的使用记录等。

2.4 仪器设备异常情况控制

仪器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如误用、误操作、超负荷(过载)或事故时,发现检测精确度不符合要求,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校准/检测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经重新检定、校准或检测证明运行满意方可使用。由于仪器设备异常情况的原因造成对检测工作影响时,按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2.5仪器设备运行检查

⑪ 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作用

为保证检测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期间运行状态和性能符合检测工作要求,在此期间需要对检验设备进行检查,即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对核查数据的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对测量设备的计量性能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作出判断。有利于检测机构动态掌握检测设备的计量性能,并根据运行检查的结果合理确定检定/校准间隔,以提高测量数据的可信度,而且可以缩短由于仪器设备功能异常对检测数据的追溯期,因此,检测机构应在检测设备的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进行运行检查。

⑫ 需要进行运行检查的仪器设备

在以下情况的仪器设备需要进行运行检查:

① 使用频繁的仪器设备;

② 漂移率大的仪器设备;

③ 经检定,但在检定有效期内已长时间不使用的仪器设备;

④ 使用一段时间发现稳定性不好或检测精度不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

⑬ 仪器设备运行检查方法

① 对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精密度、灵敏度、检出限、信噪比、分离效能、加标回收率等)进行检查;

② 用两台或多台同型号/规格仪器设备进行测量结果比较;

③ 利用仪器设备的自校功能进行检查;

④ 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检验。

⑭ 实施运行检查注意要点

① 运行检查的性质不同于检定/校准;

运行机制检查发生的时间是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它通过验证检测设备计量性能的稳定性,以提高检测数据的可信度。

② 运行检查要运用核查标准进行过程控制

运行检查的实质是过程控制,是检测机构使用核查标准对检测设备计量性能的过程控制。使用核查标准进行运行检查,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核查标准,对被核查仪器设备的常用检测点进行核查;其次在运行检查的检测设备进行一定时间的监测,建立核查数据库,通过绘制极差控制图、平均值标准偏差控制图等控制图的方式来检测检测设备的计量性能。

③ 实施运行检查的仪器设备一般是重要的测量设备或参考标准

并非所有重要检测设备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核查标准,因此《评审准则》9.6条有“适当时”进行说明。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核查标准,在检定规程建议有效期内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工作,也是保证仪器设备量值准确的一种常用手段。

④ 运行检查应文件化,记录保存分析

对仪器设备实施运行检查时,应制定各种重要仪器设备运行检查的作业指导书,具体描述实施运行检查的过程,重点是核查标准的稳定性分析及选择、核查测量点的确定、核查频率、控制图的绘制和核查数据的分析。每次核查数据应按记录控制程序妥善保存。

表示校准结果。

2.6 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是保证准确量值和量值溯源的计量标准,它广泛应用于校准测量仪器、评价测量方法、赋予材料特性量值。在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技术仲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6.1标准物质定义、分级、编号及量值的溯源体系

⑪ 定义

有证标准物质是经权威部门认证的标准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量值通过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并可溯源到准确复现表示该特性量值的计量单位。我国有证标准物质由国家标准计量主管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

⑫ 分级

我国将标准物质分为一级和二级,它们都符合有证标准物质的定义。

一级标准物质(Primary Reference Material)定值准确度高,主要用于评价标准方法、作仲裁分析的标准,为二级标准物质定值,是量值传递的依据。

一级标准物质具备如下条件:

① 用绝对测量法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在只有一种方法的情况下,用多个实验室以同种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

② 准确度具有国内最高水平,均匀性在准确度范围之内。

③ 稳定性在一年以上,或达到国际同类标准物质水平。

④ 包装形式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规范要求。

二级标准物质(Secondary Reference Material)主要特点是满足现场测量的需要,可作为工作标准直接使用,准确度能适应现场测量的需要。

二级标准物质具备如下条件:

① 用与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比较测量的方法或一级标准物质定值方法定值。

② 准确度和均匀性未达到一级标准物质的水平,但能满足一般测量的需要。③ 稳定性在半年以上,或能满足实际一级标准物质测量的需要。

④ 包装形式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规范要求。

⑬ 编号

一级标准物质的编号是以标准物质代号“GBW”冠于编号前部,编号的前两位数是标准物质的大类号,第三位数是标准物质的小类号,第四、五位数是同一类标准物质的顺序号。复制批号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排于标准物质编号的最后一位。

二级标准物质的编号是以二级标准物质代号“GBW(E)”冠于编号前部,编号的前两位数是标准物质的大类号,后四位数为该大类标准物质的顺序号。复制批号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排于标准物质编号的最后一位。

⑭ 量值的溯源体系

量值的溯源体系见图1。

SI制

基准物质

高精度比较法

标准方法

一级标准物质

比 较 法

有效方法

二级标准物

现场分析

图1 标准物质量值溯源图

2.6.2 标准物质的作用

⑪ 保存和传递特性量值,建立测量溯源性

标准物质是特性量准确、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的计量标准,具有在时间上保持特性量值,在空间上传递量值的功能。通过使用标准物质,可以使实际测量结果获得量值溯源性。

⑫ 保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可比性

通过校准测量仪器,评价测量过程,由标准物质将测量结果溯源到国家单位制(SI),保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可比性,从而达到量值统一。

⑬ 研究与评价测量方法

标准物质可作为特性量值已知的物质,用于研究和评价测量这些成分或特性的方法,从而判断该方法的准确度和重复性,并通过验证和改进测量方法的准确度,评价检测方法在特定场合的适应性,促进测试技术的发展。

⑭ 建立测量系统的质量保证

检测机构通过使用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实现质量保证,这是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具有可比性的做好方法。

2.6.2 标准物质使用与管理

⑪ 标准物质统一采购,采购时应考虑使用的要求,如量值范围、基体组成和标准值的不确定度等;

⑫ 建立标准物质总帐,并实行领用登记制度。标准物质总帐内容包括:名称、组成、供应商、批号、购入日期、有效日期、证书号、验收情况或结论、存放地点等信息;

⑬ 标准物质按证书或有关的储藏条件要求进行安全处置,指定专人保管,设专门存放区域。存放区要标识明显,并有防污染措施,以确保标准物质处于标准状态,维持其有效性;

⑭ 使用国家或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有证标准物质,以便能溯源到国家基准、国家测量基准或国家标准物质基准。对于使用未经正式批准的标准物质,必须经过分析、比对验证,证明符合要求方能使用;

⑮ 标准溶液的量值必须按规定的方法测试、核定、比对确定,能溯源到国家基准;无法溯源到国家基准的,要按标准测试的数据证明满足要求时方能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定值、保管按有关规定执行;

⑯ 标准物质已超过其有效期限,或在有效期限内,但已出现异常情况,经测试分析已发生变化,由管理人员填写标准物质报废申请,经审批后,及时处理;

⑰ 属于剧毒化学品的标准物质及标准溶液按剧毒化学品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对使用进行跟踪记录。

2.6.3 标准溶液配制管理要点

⑪ 准确称(量)取溶质

对于固体试剂,要按照规定,先进行充分干燥,并冷却至室温后立即称重以供配制,称量时,准确称量至0.1mg。对于液体试剂,应根据需要计算出所需体积后,直接量取。标准溶液配制应使用合格的A级容量瓶。

⑫ 正确选择溶剂

选择溶剂的总原则是溶剂纯度要与试剂纯度等级大致相同。必要时,应对溶剂质量进行检验,若其纯度不符合要求则应进行处理,以保证标准溶液的质量。

⑬ 控制配制数量

应根据标准溶液的稳定性、浓度以及需要量进行配制。浓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的标准溶液一次可配制一个月左右的使用量,浓度较低、稳定性差的标准溶液则应分次少量配制。

⑭ 做好标定工作

应对标准溶液浓度进行定期标定,尤其是对浓度不稳定的标准溶液,最好每次使用前进行标定,确保准确无误。记录与报告

3.1 记录

记录是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记录的作用主要是为检测工作的质量效用提供客观证据,为预防和纠错溯源提供依据。

3.1.1 记录的基本要求

⑪ 检测测试过程的基本步骤和依据;

⑫ 参加检测人员的资格;

⑬ 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场地;

⑭ 检测实验环境条件;

⑮ 检测分析的数据;

⑯ 检测分析结果的判断;

⑰ 检测实验的结论等。

3.1.2 记录种类

凡对检测工作质量和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有关的、需要证实的所有方面,都必须认真做好记录。

与检测质量有关的记录分为技术记录和质量记录两类。

⑪ 技术记录

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所得数据和信息的积累。包括检测过程的原始记录、导出数据(简称原始记录)、合同、任务单,以及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技术方案、采样点设置图等说明资料。

⑫ 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是客观反映质量或质量体系运行过程的信息载体,主要包括质量体系内审和质量管理评审的记录与报告、质量监督、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仪器设备和计量标准档案、人员培训记录档案、申诉以及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等。

3.1.3 记录管理

⑪ 所有的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⑫ 制订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

⑬ 涉及客户的记录应制定保密措施,以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

⑭ 记录应保存在适宜的环境及设施中,有效防止污损、变质、虫蛀和丢失;

⑮ 记录的维护管理、查阅或借阅应符合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程序要求;

⑯ 超过保管期限的记录,由管理人员造册,经批准后,按有关程序予以处理。

3.1.4 检测原始记录规范

原始记录是编制检测报告的主要依据,也是必要和可能时再现试验的依据,因此必须记录完整、真实、清楚,对涂改应作出统一规定。原始记录除试验数据和观察记录外,还要对所用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环境条件、试验参数、样品编号及其状态、测试过程中的异常现象进行如实记录。

检测原始记录是检测工作活动轨迹的客观证据,是形成检测报告的原始凭证,因此必须规范化。

⑪ 原始记录信息要完整。

原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a)检测的方法依据;

b)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

c)检测时的被测样品标识;

d)检测时的环境条件;

e)检测观察结果、数据及其计算;

f)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

g)其他必要的说明。

⑫ 原始记录填写人员应准确、规范、完整、客观地记录相关内容,不得使用铅笔书写;

⑬ 原始记录因笔误或计算错误需要更改时,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改。如使用单杆划去原数据,在其右上方写上正确数据,并有更改人的签章;

⑭ 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⑮ 使用统一格式的原始记录。

3.2 报告

检测报告是检测机构向客户提供的最终产品,也是检测机构工作质量的最终体现,因此检测机构应准确、清晰和客观报告进行的每一项检测结果。

3.2.1 检测报告基本要求

⑪ 检测报告的编制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检测机构所建立的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

⑫ 报告中所使用的术语、定义应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一致;

⑬ 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⑭ 检测数据的处理与表达方式应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一致;

⑮ 必须加盖相关的印章;

⑯ 若有分包项目应注明,必要时可详细说明。

3.2.2 检测报告内容

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

b)检测机构名称、地址及联系电话;

c)检测报告唯一性标识,报告总页数及页码;

d)客户的相关信息;

e)检测样品的描述说明和明确标识;

f)检测样品的特性及状态;

g)检测方法技术依据及说明;

h)检测仪器设备及检测环境条件;

i)检测的结果,并适当辅以表格或简图加以说明;

j)报告批准(或经授权)人、审定人(适用时)、审核人、编制人的签字或等同的标识;

k)报告的有效性声明;

l)对估算的监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说明(如果适用);

m)特定方法、客户要求附加的信息(适用时)。

3.2.3 检测报告审核与签发

⑪ 报告审核

检测报告在签发前必须进行校对和审核。校对主要是对数据转移、计算处理及报告内容差漏进行校对;审核是对报告的完整性、项目的齐全性、依据的正确性以及结论的正确性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① 检测所依据的标准、方法、指导书的有效性;

② 检测所依据方法、仪器设备、环境条件选用、数据计算以及所有文字、符号、计量单位的正确性;

③ 报告的检测结果与检测原始记录的一致性;

④ 报告内容及其档案要件的完整性;

⑤ 报告结论的正确性及报告编制的规范性。

⑫ 报告签发

经审核的检测报告由法人或其授权签字人签发,同时应指定专人负责待发检测报告的管理,实行领用登记制度。

有关人员从报告编制、审核到发布或传递检测报告均应遵循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程序的相关规定。

报告由检测机构的负责人或其授权签字人签发,对于授权签字人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 相应授权签字领域的资格和经验;

② 能参与监督日常报告产生的关键过程;

③ 熟悉检测标准与检测程序(包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领域的实际能力);

④ 能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

⑤ 熟悉质量标准体系的知识;

⑥ 熟悉评审机构方针、政策以及对实验室的有关要求;

⑦ 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实验室工作,熟悉实验室质量体系和业务工作的开展。

3.2.4 检测报告更改

检测报告的更正是指对检测机构已签发批准送达客户后,因出现下列原因之一需要对检测报告进行的更正或补充。

① 发现检测报告对应的检测仪器设备出现问题,且已影响到该检测报告所涉及的检测结果;

② 发现由于采用了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检测方法,导致检测结果有误;

③ 发现出具的检测报告有其他错误;

④ 为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

报告的更改可采用以下方式:

① 发布一个新的检测报告,以替代原检测报告。新报告应有新的编号,并标明替代的旧报告号;

② 以“报告的更改或补充的通知”的形式通知客户(尤其是采用电子传输时),应统一编制这种文件格式。

3.2.5 检测报告结论评价用语模式的建立

⑪ 所检项目全部合格

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符合GB×××标准。

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

⑫ 所检项目全部不合格

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不符合GB×××标准。

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不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

⑬ 所检项目少数不合格

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中×××不符合GB×××标准,其余项目合格。

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中氨基酸态氮不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其余项目合格。

⑭ 所检项目少数合格

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中×××符合GB×××标准,其余项目不合格。

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中砷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其余项目不合格。

⑮ 参照标准评价

模式:参照GB×××标准,该样品所检项目„„,即先加入“参照GB×××标准”,其后与上述相同。

举例:参照GB2726-1996酱卤肉卫生标准,该样品所检项目中菌落总数不合格,其余项目合格。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

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是检测机构内部质量控制程序的有力补充。

实验室比对是按照预先规定的要求,由两个及以上实验室对同类或类似的被检测样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的活动。

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的活动,它是为了确定某个实验室进行某项特定检测的能力以及监控其持续能力而进行的一种实验室间比对。

下载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组建与规范化管理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组建与规范化管理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1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1.1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基本要求 ⑪ 建立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防止操作人员违规操作; ⑫ 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注意操作细节,避免由于操作人员失......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实验员岗位职责 一、 遵守学校及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 按时到岗,尽职尽责,不得私自串岗、离职、缺岗。 三、 负责实验室卫生清扫。 四、 工......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计算机实验室规章制度 实验员岗位职责一、 遵守学院及计算机系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 按时到岗,尽职尽责,不得私自串岗、离职、缺岗。 三、 负责实验室卫生清扫。 四、 工作认......

    实验室组建条件

    陕西省交通厅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工地试验室监督检查办法 2009-10-07 22:03:35| 分类: 管理制度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陕交质监发〔2008〕67号关于印发《陕西省交通厅......

    浅谈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实验外部环境管理

    浅谈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实验外部环境管理 摘要:该文介绍了因素管理法用于计算机实验外部环境管理的原理,结合实例讨论了计算机实验外部环境管理需要关注的具体环境对象,归纳了外......

    化学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化学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摘要: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基地,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规范管理实验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化学实验室多年的管理经验,......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当前高校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方式急需改革,需要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和工作人员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本文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应用......

    计算机实验室上机管理系统

    计算机实验室上机管理系统1. 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1、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阅读相关的学术期刊,具有较强的纸质和电子文献的检索能力。适当了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