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及互补性分析(共5则)

时间:2019-05-14 12:4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及互补性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及互补性分析》。

第一篇: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及互补性分析

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及互补性分析

阿不都斯力木·阿不力克木 新疆财经大学

 2012-02-17 23:56:21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第9期

中亚国家具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新疆具有技术和管理优势以及相对的资金优势。新疆与中亚国家在农业领域拥有较高的合作和互补性,具备很好的农业合作潜力,上海合作组织合作平台和地缘优势以及日益改善的中亚投资环境,为新疆农业在中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这种选择对提高新疆粮食安全和资源性短缺农产品供给程度以及建立未来的出口基地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新疆与中亚各国农业基本概况

(一)新疆农业基本概况

2008 年新疆农作物播种面积达 6805.3l 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474.95 万亩,粮食产量 1022.85 万吨,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区。2008 年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 2502.02 万亩、301.55 万吨,这两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已成为我国不可替代的商品棉基地,在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是全球最适合番茄生长的地区,也是全球番茄种植与加工的三大中心之一。新疆初步形成了九大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其分别是杏子产业集群,香梨产业集群,核桃产业集群,石榴产业集群,商品甜瓜产业集群,葡萄产业集群,高档酿酒葡萄产业集群,番茄产业集群和食用菌产业集群。

新疆作为中国第二大牧区,发展畜牧业的潜力较大。目前,新疆拥有新疆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新疆羔羊皮、阿勒泰大尾羊、卡拉库尔羊、新疆褐牛、伊犁马等优良品种,牛肉、羊肉、棉羊毛、羊绒和奶类等草食性牲畜产品已居我国前列。截至 2008 年底,新疆牲畜出栏 4577.06 万头。肉类总产量 175.49 万吨,其中,猪肉产量36.79万吨,牛肉产量40.98万吨,羊肉产量 67.45 万吨,牛奶产量 209.06 万吨,羊毛产量 8.40万吨,水产品产量 9.26 万吨。

新疆已经建立了细毛羊基地。新疆是产绒大省,绒的品质好,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山羊绒价格、质量和数量在国内和国际市场 都有较强的竞争力,新疆的毛纺织品出口潜力较大,羊绒衫等服装呈现增加趋势,对羊绒需求空间很大。

(二)中亚国家农业基本概况

中亚国家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水稻、棉花和葡萄等。哈萨克斯坦粮食产量最多,约占中亚国家的 70%左右,其次是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主产棉花、水稻、蔬菜和水果,棉花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 40%,是重要的出口物资,近年来果蔬也开始出口。在小麦种植面积方面,土库曼斯坦增加了约6 倍,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也分别增加了约 70%和 30%。

哈萨克斯坦具有优越的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畜牧业包括养羊、牛、猪、马、驼、禽等,其中养羊业和养牛业较为发达。畜牧业在土库曼斯坦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其中以养羊业为主,羊羔皮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该国还有世界闻名的阿哈尔捷金马,养蚕业也很发达。吉尔吉斯斯坦具有良好的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因此养牛和养羊业的商品生产较发达,羊的数量居中亚国家之首,羊毛产量居中亚国家第3位,同时也是中亚地区肉、奶和奶制品的主要出口国。乌兹别克斯坦对传统的畜牧业进行了一系列变革,采用人工配种、栏圈饲养等方法,提高了畜牧 业的集约化水平。目前,乌兹别克斯坦畜牧业以生产毛、肉为主,出口大量的羔皮,肉类产量居中亚各国第 2 位。年产高质量的羔羊皮约 160 万张,居世界第 2 位。此外,养蚕业也较发达,年产蚕茧约 1.8万吨,居世界第 6 位。畜牧业是塔吉克斯坦农业中较重要的产业之一,包括养牛、羊、猪、禽、兔、蜂和鱼等,但比较优势均不明显。

二、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领域合作现状及互补性分析

(一)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领域合作现状

1.农业项目合作现状

近年来,新疆从中亚国家引进了急需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有 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难题。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所从哈萨克斯坦引进冬小麦和春小麦品种资源,从这些品种资源里选育出了新疆小麦“新冬”“新春”系列主栽品种,为新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贡献。从哈萨克斯坦引进了三项重要科技成果,即作物秸秆微贮饲料技术、微生物杀虫剂和防治作物根病的木霉制剂。科研人员研制出来的现代生物技术产品“秸秆发酵活杆菌”现已推广到全国,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了赤眼蜂工厂化繁殖技术。

近几年新疆部分企业和中亚国家进行了合作。如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过滤器产品,经过多年的 不断创新和研发,技术含量大幅提高,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但价格较低,占有绝对竞争优势。因此,国产节水灌溉用过滤器产品在周边干旱缺水国家的销售前景十分广阔。新疆新康番茄制品公司面向中亚市场,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立了番茄酱厂,主要生产罐装、玻璃瓶及软包装的番茄酱、番茄汁等,年生产能力为5000吨。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生产经营番茄制品 1.16 万吨,这家企业已成为哈国主要的中资企业之一,产品因多次在哈国获奖而成为当地的名牌产品。该公司目前已着手在哈国建立番茄种植基地,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伊犁朗利国际贸易公司与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物流公司达姆公司签订了投资 1000 万美元在哈萨克斯坦合作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的项目意向书。新疆畜牧科学院与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科学院签订了关于共建“中哈畜牧研究中心”意向备忘录,并决定分别在新疆畜牧科学院和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科学院成立畜牧业研究中心;在草食家畜遗传育种、草资源保护利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畜产品加工、畜牧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开展合作交流和人才培养;落实了中哈“羊毛羊绒生产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国际合作项目的具体实施地点;商定在南哈萨克斯坦州开展动物胚胎移植技术示范推广的合作,并与南哈萨克斯坦畜牧植物研究所共建动物胚胎移植实验室和毛绒质量检测技术实验室等。

2.农产品贸易现状

新疆与中亚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粮食、油料、蔬菜和瓜果,近几年新疆对中亚国家的出口额逐年增长。2006 年以来,新疆各口岸出口的鲜、干水果成倍增长,近几年来,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新疆开发和培育出许多新的粮食,蔬菜,瓜果品种为中亚国家提供了一些中亚人喜欢的但在其国内价格又十分昂贵的蔬菜新品种(如洋葱、胡萝卜、西红柿和黄瓜等)。2008 年上半年,新疆对中亚国家出口农产品 2.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8.94%,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有土豆、大蒜、苹果、葡萄、脱水蔬菜、番茄酱等。

2007-2008 年新疆与中亚主要国家部分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

新疆对哈萨克斯坦出口的动植物产品和食品贸易额为 2.6481亿美元,占新疆对哈萨克斯坦出口农产品贸易总额的 42.66%。这一年,新疆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动植物产品和食品的贸易额为 0.4681亿美元,占新疆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农产品贸易总额的 78.61%。

新疆对乌兹别克斯坦出口的植物产品贸易额为 0.16515 亿美元, 占新疆对乌兹别克斯坦出口农产品贸易总额的 83.54%。这一年,新疆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的植物产品贸易额为 0.15264 亿美元,占新疆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的农产品贸易总额的 100%,这一年, 新疆没有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动物产品和食品。

新疆对吉尔吉斯斯坦出口的动植物贸易总额为0.61353亿美元,占新疆对吉尔吉斯斯坦出口农产品贸易总额的53.8%。这一年, 新疆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的动植物产品和食品贸易总额为0.00573 亿美元,占新疆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的农产品贸易总额的 90%以上。

(二)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互补性

1.建立农业生产和加工基地,满足新疆和中亚五国短缺农产品需求。新疆可以选择在土地资源丰富、谷物出口量较大的哈萨克斯坦投资进行粮食生产的开发经营。2008 年哈萨克斯坦谷物总产量 2110 万吨,有约 1000 万吨的出口能力,粮食出口潜力很大。为克服水资源和技术对提高单产的限制,在投资的同时应加强品种改良和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合作。比如,要充分利用新疆尤其是新疆在棉花生产上具有单产水平高的技术优势,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这三个棉花主产国进行棉花生产合作开发。比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油菜籽进口国,新疆可以针对中亚五国的油菜籽资源优势进行投资开发,实现与新疆市场需求的耦合。

2.新疆与中亚国家在养羊业、养牛业的育种及改进畜群结构方面有合作的潜力和前景。在不远的未来,随着合作的不断加深,新疆的畜牧业水平将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疆畜牧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会上一个新的台阶。畜牧业不仅能为居民提供肉、奶等必需食品,还能为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提供重要的原料,因此,应大力发展畜牧业。新疆与中亚国家在养羊业、养牛业的育种及改进畜群结构方面有合作的潜力和 前景。另外,新疆可与塔吉克斯坦合作发展养蚕业。

3.随着新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许多县乡都建立了多种水果种植基地,部分农民也改变了以往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开始进行耐储藏、耐运输水果品种的改良,并逐步把眼光投向了中亚等国外大市场,而中亚国家对水果需求上的缺口,也为新疆水果出口提供了条件。这也为新疆与中亚国家林果业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随着水果出口量的增加,还会大大提高果农的生活水平。

4.农机制造业不完备、对农机需求旺盛。原苏联的计划经济时期,对农机产品实行分区布局生产。中亚各国只生产产品的一部分,没有形成大型及复杂农机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原苏联解体以来,目前使用的农机产品严重老化、超期使用,急需更新。哈萨克斯坦 85%的拖拉机和播种机已经超过了使用年限。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一向以畜牧业为主,农机、轻工业相对落后,农机产品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我国的农机产品性能较好,不但价格适中、机型较多,而且运输和配件购买方便,颇受中亚国家农民的欢迎,在中亚市场走势很好。目前,中亚市场对我国农机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洛阳一拖、福田重 工、黄海金马等一批农机企业的农机产品出口中亚等国的出口量很大。洛阳一拖 2008 年“东方红”大轮拖拉机出口中亚 1200 多台。同时对俄罗斯出口持续增长。

三、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领域合作建议

第一,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我国目前已具备了一定的对外投资能力,在农业科研和应用技术方面比中亚国家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新疆可以充分利用中亚国家急需引进资金和技术来发展农业,并且迫切希望在与我国发展农业领域合作这一有利时机,广泛开展农业领域的合作。

第二,新疆可以选择在土地资源丰富、谷物出口量较大的哈萨克斯坦投资进行粮食生产的开发经营。近几年哈萨克斯坦的玉米和小麦的每公顷耕地单产只有89.5 吨和 19.8 吨,而与其比邻的新疆的玉米和小麦单产已达到136.3 吨和 120.9 吨,粮食增产潜力很大。为克服水资源和技术对提高单产的限制,在投资的同时应加强品种改良和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合作。比如,要充分利用我国尤其是新疆在棉花生产上具有单产水平高的技术优势,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这三个棉花主产国进行棉花生产合作开发。

第三,新疆与中亚国家的农业合作是对双方均有利的合作,但是如果没有统一领导,无序的 合作必将导致失败。只有在政府部门统一规划引导下,按照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进行农业合作,才能保证合作有序、健康的完成。加强新疆与中亚国家的农业合作必须实行开放的农业经济政策,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放宽投资管制,使外资企业能够在公平条件下顺利经营和竞争。

第四,加强新疆同中亚国家的农业合作不能光靠政府的力量去推动和落实,必须有一批农业企业参与合作。中亚国家的中小企业在其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许多领域合作的潜力很大,近年新疆中小企业也发展迅速,因此,双方应共同努力,推动中小企业的合作,重点开展农作物和畜牧业的育种、种植业(如粮食、棉花和蔬菜种植)、农产品的深加工,特别是水果、蔬菜和食品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第五,目前新疆与中亚国家的农业合作主要集中在贸易上,并没有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对本国或本地区的农业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形成产业优势互补。如果这种情况长期下去,必将影响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的深入发展。所以,新疆与中亚国家应按照比较优势原理,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具体情况调整产业结构。▲

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08BGJ035)“新疆出口产品在中亚市场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第二篇: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经济合作的互补性分析

新车比去年还惨淡,旧机下降70%,30台,今年7、8台。个人对挖机的投资和需求下降很大。卖掉大挖的就退出行业了 28:00 资本在抛弃这个行业

大挖实现不了销售 量太小 上三天,停三天。银行

跟中资企业合作,经济复苏,把旗拉活

肯定选国有企业,不会帮民企和外企,帮三一就是帮自己,有股权。民营、体量没那么大,没必要找易极。易极会割一块肉走。

20多台,业务员自己就消化了。时候没到

辽宁内蒙更惨,去年1000台车停着。去年和2013年新机销售 65:55

人员结构调整,都是按2014年配备的,现在销量只有2014年一半,你说怎么办。

压缩裁员,路边卖菜大姐都知道怎么办。现有的人工资待遇就涨了,一个小时当两小时用。

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经济合作的互补性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越来越广泛地纳入国际经济发展的轨道。和平、合作与发展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在世界和平的前提下,为发展经济、提高本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寻求对外合作的机会。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地区也不例外。

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毗邻,同处欧亚板块的中心位置,地质构造相互衔接;同是远离海洋的内陆区域,同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理条件极为相似;自然资源都很丰富,地质条件较为接近;且都是从游牧民族发展起来的,国民经济结构比较相似,但都不够合理;在科研和科技发展上,都属于起步晚、底子薄,尤其在高科技领域,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严重滞后。但在富有地区特色的农业、牧业、重工业等领域,通过双方几代科技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亚五国从原苏联时代就与中国新疆开展过许多合作与交流,双方的合作轨迹基本上可概括为20世纪50年代上升,60年代下降,70年代停滞,80年代恢复,90年代调整、提高,21世纪初全面提升的几个发展阶段,并呈现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合作的新局面。近年来,由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中亚五国相继独立,加上特殊的地缘和人文优势,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地区的合作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并且该地区正在形成一个新的令人瞩目的经济区域;但由于种种原因,双方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合作水平一直赶不上双方在政治领域的合作水平,与双方政府的预期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有必要总结一下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在国民经济方面的互补性合作关系,找出双方进一步开展合作的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 合作现状

(一)合作领域

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从1988年7月起经中苏科技合作常设分委会的确认,正式开展直接的科技合作。之后,双方合作逐渐扩展到国民经济的各领域。目前,双方合作主要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林业、重工业、1 生物技术、新能源、轻工业、食品工业、地震、医疗、教育等领域。种植业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瓜果、蔬菜等其他农作物的良种繁育、植物保护、荒漠治理、土壤改良、节水灌溉、果蔬栽培等方面的合作;仅1988-1992年间,新疆就与哈萨克斯坦交换小麦种子等3000余份,与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国交换棉花种子资源100多份,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时断时续。在畜牧业方面,双方合作主要涉及牲畜良种繁育与改良,畜病防治,草场保护、利用和改良,家禽饲养等方面;从1995年至今,双方开展过多种合作研究与交流,仅新疆畜科院就为中亚国家举办了3次畜牧技术培训班,并多次交换牲畜优良品种及相关资料,目前双方合作还在继续。在林业方面,双方曾对林木的良种繁育、西天山植被及野果林的研究进行过共同研究,但双方合作不够系统。在重工业方面双方合作主要涉及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的勘探、开采和加工等采掘业及原料工业、机械电子工业、电力工业、建材工业等领域。其中项目最大的是由新疆石油管理局负责实施的开采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斯克州的石油资源工程,目前双方合作还在继续;在轻工业方面,新疆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主要包括纺织、制鞋、皮革加工等在内的轻纺工业、家用电器和日用百货等在内的民用品工业等领域。双方近年来开展过在中亚国家建立保温瓶生产厂、小型塑料袋生产厂等小规模的合作,但都没能形成规模与合力,大部分项目都很快夭折;在食品工业方面,双方在磨粉碾米业、榨油业、酿酒业等方面开展过合作,但规模都不大;在地震研究方面,由于都是地震高发区,双方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较高,在地质构造、地震区划、地震预报等方面一直开展定期合作。该领域的合作不仅获得科技同行的注目,也得到了双方政府的肯定;在医疗方面曾经在中医的针灸推拿、中草药治疗疑难杂症、沙疗、民族医药等方面开展过小范围的合作,但都不够系统;在教育领域,双方在互派留学生和教师、基础学科的研究等方面开展过合作,目前还在继续。

(二)合作方式

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在国民经济领域的合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边境贸易,正规贸易,双方互派政府或企业代表团,互办产品展销会,举办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如乌洽会1992—2001年10届对外贸易进出口成交总额达108.7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成交总额达38.2亿美元,其中哈、吉、乌、塔四国被列为成交1000万美元以上国家和地区的前列),开办合资、合作或独资企业,互派专家、技术人员、教师、留学生进行访问等。

双方经济技术合作的水平和规模不断提高,从产品的初级加工逐渐扩展到劳务输出、原料加工、轻工和食品生产、工程承包、专利产品的转让与生产、大型基础设施和生产项目的投产等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形成了多成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合作的格局。

所谓多成分是指国营、集体、合资、个体和外商投资一起参与对中亚国家的合作,双方合作最盛时曾出现过“全体人民倒钢材、倒棉花”的盛况。多层次指上至中央、省政府,下至区级、地州级、各厅局级、县乡等企事业单位、商业、贸易、供销、物资、工业、农业、牧业和社团企业一起上的局面。多形式指双方贸易方式有易货贸易、现汇贸易、对销贸易、加工贸易、购物旅游贸易、转口贸易(西进东出或东进西出)、租赁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等。多渠道有外贸公司自营、委托代理、与外省有经营权的公司联营、外经与外贸公司交叉经营等多种。

(三)合作规模

中亚五国从独立伊始就积极开展与中国新疆多方位的合作,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双方合作占本地对外合作的比重明显提高,其中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近几年一直处于新疆外贸伙伴的前三位。以哈萨克斯坦为例,1992年新疆与其各项合作进出口总额达2.4亿美元,到2000年达11.8亿美元,增长近4倍,年均增长18%以上,远远高于双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新疆积极利用自己的地缘优势地位,全面开展与中亚五国的全方位合作,从1992年起新疆的边境贸易就从补充地位上升到了主力军地位,之后更是占据了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到2000年,新疆一跃超过陕西省成为西北五省区第一外贸大户,其中与中亚五国的经济和贸易合作在新疆100多个外经外贸合作伙伴中占有50%以上的比例。

新疆与中亚五国的合作互补性变化比较大,从初期的相互提供原材料到人无我有的初级产品,到现在的人有我亦有,但我方质优价更廉的产品。从起初的小规模、低档次合作到后来的大规模、高科技合作,从基础科学领域的合作到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如生物工程等)。双方贸易限制越来越少,经过改革后双方的 2 外贸体制越来越完善,运行机制越来越灵活,可实施操作的合作范围越来越宽;双方的合作风险有所降低,合作气氛有明显改善,合作逐渐趋向于规范的国际通行的合作方式,短期行为、非正常和非正规合作方式已逐渐行不通并开始大量减少。双方更注重合作的时效性,一般的礼节性互访明显减少,而拥有签字权的人员的访问频繁起来,双方所签合同的履约率越来越高,合作成本明显降低。

二 合作潜力

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可以开展互补性合作的领域很多,最重要的是工业类、农牧类、资源类、服务类、生态类、环保类及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

工业类合作主要涉及农机、电工电器、石化通用机械和基础件在内的机械工业和包括计算机软件开发与信息服务、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广播电视设备、热敏元件与传感器在内的电子工业;包括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和气电在内的电力工业;包括建筑材料、非金属矿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在内的建材工业;包括棉纺、毛纺、麻纺、丝织、棉针织、毛针织、印染、化纤等在内的轻纺工业;包括家用电器、日化用品、小五金、小百货、电讯及办公用品等在内的民用品工业;造纸业和塑料工业;包括肠衣业、乳品业、制糖业、烟业、渔业、烟草业等在内的食品工业。上述领域都是双方还未开展大规模合作、在技术设备和价格上都各有优势、极具合作潜力的部门。

农牧类合作主要包括棉花、粮食等对双方都很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品种资源搜集、良种引进与选育、品种与种子审定、良种繁育与推广、大规模机械化集约化种植、机械化植物保护以及节水灌溉、引水工程(如引额入克、人乌工程)和果蔬新品种引进、大面积推广及改进畜群结构、草场改良、家禽集约化大规模生产等方面。

资源类合作主要涉及双方地区发展最重要的支柱型产业能源类、金属类和非金属类矿产的勘探、开采和加工。其中能源类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双方储量都很大的矿产勘探、开采和加工;金属类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的勘探、开采和加工;非金属矿包括化工原料非金属矿、建筑材料非金属矿、特种非金属矿和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等的勘探、开采和加工。由于双方都是资源富集区,这一领域的合作将对双方都有实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服务类合作主要指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医药卫生、旅游产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其中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方面的合作。中亚五国与新疆已开展多年,但距双方经贸合作的需求还有很大距离,亟需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合作。邮电通讯主要包括电信业、广播电视等方面的合作。传统的邮政业双方合作了多年,但在像移动通讯、电子邮件、有线电视等电信方面的合作还未展开,双方需要立即开始这一领域的合作。在医药卫生方面,中亚五国可与新疆在民族药、中药、医疗用品的生产与开发及居民卫生防疫与保健等领域开展多方位的合作。在旅游方面,由于有着共同的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独具风情的民风民俗,双方可以合作的路线和方式较多。这是一块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极具开发潜力,双方应共同开发这块宝藏。在科教方面,双方可在中亚国家处于世界前沿的基础研究领域的物理、化学、应用数学、地理地质学等方面和新疆较有优势的胚胎移植、良种繁育等应用学科以及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开展共同研究、开发、教学等实质性的合作。

生态类合作主要涉及双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研究、享誉世界的文物保护与研究、划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与研究(如哈纳斯河流域)、世界濒危物种的保护和恢复与研究等(如赛加羚羊)。

环保类合作主要包括对双方影响都很大的核废料、工业废料、取暖废料等在内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干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等的治理与研究。环境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存在地域限制,尤其对邻近国家和地区影响较大。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都面临同样的治理难题,双方亟需加强这方面的合作。

高新技术合作主要包括与双方有关的软件开发(如俄语翻译系统)、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电信服务等方面。

上述领域是基于双方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由于疆界毗邻,在生态和环保方面双方相互影响的地方非常多,也很直接。双方只能与对方开展合作,但由于经费等原因,在上述领域的合作远未展开。

三 主要问题

尽管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在国民经济方面的合作已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高度,但与双方的实力 3 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双方的合作也很不稳定,常因一些外在和内部原因而骤降骤增,这主要是以下问题造成的:

(一)结算方式和场所问题

中亚五国与新疆尽管近年来逐渐开始采取自由结汇、进出口抵押、定期结汇、票据贴现、信用证抵押放款等多种结算方式,一般在可办理外汇业务的银行里进行,但这毕竟是主要针对一般贸易的结算方式。以2000年为例,在新疆进出口贸易总额中一般贸易只占37%。58%属于边境小额贸易,这类总量最大的贸易往往是靠易货或现金结算方式完成的,在双方边境口岸非常缺乏相应的贸易结算机构,这对贸易双方来说,交易和人身安全的风险很大。

(二)基础设施和管理问题

与10年前相比,双方新建立的口岸、仓储等基础设施几乎是从无到有再到飞速发展。如阿拉山口,1991年7月对外开放,年货物吞吐量只有几十万吨,到2000年货物吞吐量增加到437万吨,成为我国第二大陆路口岸,只比具有百年历史的满洲里口岸少79.7万吨。但双方口岸的发展和管理远远跟不上实际需要。2000年5月,阿拉山口口岸过货量激增,由于口岸准轨能力不足和人员缺乏造成了货物积压,通关不畅。

(三)公平竞争问题

通过双方多年合作,从无序到有序,从不规范到逐渐规范,逐步建立起了适合双方的市场规则。但该地区市场的规范程度与国际市场相比,还有很大差别。在我方,同行之间无序竞争、竞相压价、以次充好、违规操作的情况屡见不鲜;在对方,不公平竞争、不讲究信誉、商品同质不同价等现象十分普遍。由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倾销中亚五国市场,在当地造成了很坏影响,加上当地居民的亲西方心理,对来自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商品更愿意认同,这就造成了我国商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在市场上同质而不同价的局面。土耳其等国就利用这种心理将中国产毛皮等商品低价购进,再贴上本国商标高价卖到哈国。

(四)对外政策的连贯性问题

中亚五国政策朝令夕改,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这使外国很多商家都把该地区市场作为风险比较大的市场而不敢介入太深。这一问题也是造成我国商家近几年对中亚五国不愿轻易进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进出境问题

中亚五国对我国人员进出境的限制明显比西方、日本、韩国和土耳其等亚洲合作伙伴多。目前,从新疆进出境需要办理的手续和所花的时间远比从我国云南进入越南、缅甸等国多得多,这使商家错过了很多商机。

(六)国际仲裁机制问题

从中亚五国对外开放至今,我国人员到对方国家做生意遭抢、被杀事件时有发生,我方人员按照法律程序上诉有结果的很少,而能够执行的就更少。这也是近几年我国江浙一带商家在中亚国家骤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七)西出问题

我国曾经对开发中亚五国的市场充满了热情和希望,但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后,很多企业都退却了。这主要是我们对对方市场估计过高,对自身投入估计不足。实际上,中亚五国的确是个商机无限、同时又充满风险的地方,投资者既要具备相当的财力,又要具有持久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巨大收益。

(八)东联问题

正如我国学者所指出的:“西北与中亚经济的合作必须依托东部”。由于特殊的人文和地理条件,新疆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我国东南沿海等地,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为新疆东联西出发展对外经贸合作带来了机遇,但新疆本地出口货源不足,自产出口商品竞争乏力,每年通过新疆出口的商品有70%以上是中国内地产商品,这使新疆的外贸对内贸具有较大的依赖性。

四 对策与建议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相互渗透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新疆首先要认识到,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对外经贸合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于我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制定的一项长期战 4 略,新疆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解放思想,开拓国际市场,搞活搞大对外经贸合作,尤其是对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现阶段的重任。

(一)制度创新,规范管理

新疆对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多年来未能有质的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不够规范,有令不行和未能根据新形势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法规制度,使我区的外经外贸管理存在很多漏洞。我们不仅要用足用活国家赋予我们的各项优惠政策,还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我区区情的各项优惠政策。在制度上创新,对口岸治理、往来客商、政府工作人员、进出口商品质量、贸易秩序等都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并广为宣传,增加透明度,为我区对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二)优化区域经济的发展条件

我区有着发展区域经济较好的自然资源和区位资源优势,但在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上我区与内地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社会资源所包括的政局稳定、社会秩序良好、地区城市化水平、消费水平、居民购买力、基础设施水平、计划生育和经济资源所包括的资金、人力、技术等要素中,新疆大部分指标都低于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新疆只有努力提高本地社会、经济资源的各项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工资收入,优化投资环境,多吸引各种人才和高新技术,将我区的区位优势与社会经济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优化我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时机将我区经济引入高效快捷的发展轨道。

(三)重视行业信息化建设

在海关全面实施通关作业制度,实现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的审单作业、物流监控和职能管理三大系统所构成的新的通关模式,全面加强对进出口活动的实际监管;充分发挥h986工程、电子地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信息化设备技术的作用,加大对保税货物、减免税货物、免税店经销货物、通关现场等的监管力度。在外贸企业、外贸公司和口岸大力推广电子商务,从规划建设、推广普及、人员培训、商品广告等方面入手,建设和完善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进出口统计、出口退税、出口收汇、进口付汇核销等应用系统工程,尽快实现有关部门和企业的联网和共享。在信息、中介单位采用互联网、电子报刊媒介,为外经外贸企业提供时效性强、可靠、便捷的商情快报、信息咨询、市场调研报告等服务,使信息先导,企业后行,增强外贸企业决策的可操作性,减少外贸企业由于信息不灵带来的损失。

(四)优化商品进出口结构

新疆要想实现与中亚五国经济贸易合作的快速发展,必须摒弃过去只注重进出口额的做法。当今的国际市场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优质、名牌商品称霸天下的时代,新疆不可能生产出所有门类的优质产品,但新疆具有丰富的原材料和发展高新技术的后发优势,应立足本地,放眼世界,从长远出发,根据自己的资源、资金和人力条件有选择地建立起自己的优势产业,培育出自己的名牌产品;增加工业、农业、畜牧业等传统产业和石油化工、信息技术、生物制剂等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后加工能力,从质量、技术、包装、广告等多个方面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使我们的产品不再仅仅是以价格低廉而取胜,而以丰富的商品内涵、具有与外国同类产品同质竞争力而被选中。因此,我们的出口产品应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强加工能力的方向发展;进口产品应多选择初级原料产品和人有我无的高新技术设备和技术。

(五)使多元化外经与拓宽内贸相结合

由于新疆经济结构不平衡,本地产可供出口的产品非常有限,可供出口的产品额和产品品种与其毗邻8国、拥有中国最多口岸的地位很不相称,这就使新疆在发展对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时对内经内贸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因此,我们不仅要根据主要对象国市场积极开展商品、投资、加工、服务、对外援助、工程承包等多元化的对外经贸合作,还要注重拓宽内经内贸渠道,使新疆成为中国西部乃至中亚市场最大的国货集散地和技术引进地,国产商品通往欧亚的主渠道,真正发挥中国西部桥头堡的作用。

(六)扩大实际对外开放度

实际对外开放度较大意味着市场准出和准入的限制少,自由度大。就新疆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看,有些外贸限制和保护措施是必需的,但随着中国加入wto,有些领域的限制必须取消,而且越早放开越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培育。因此,我们应当取消大部分商品的进出口配额限制,随时根据形势降低和调整商品进 5 出口税率;放宽出入境人员的限制,简化出入境手续,使我们的人员像云南、广西等地人员出入境一样方便、快捷;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鼓励新疆的企业到中亚五国开展来料加工、境外投资、境外销售业务;对新疆境内的资源产业和市场,除国家特殊规定外,一律向国内外投资者开放,鼓励国内外投资者以独资、合资、合作、参股、控股等形式参与新疆的大开发建设;允许外商投资兴办金融和商业零售等三资产业。为新疆的外经外贸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和更大空间。

(七)注重培养外贸人才

就开拓国际市场来说,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从事对外贸易的人员不仅必须会一到两门外语,还应当具备外经、外贸、管理、金融、法律、经济等方面的专门知识,这是外经贸事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只有具备国际化经营头脑和上述知识才能从容应对瞬息万变的国际竞争市场,减少知识贫乏和决策失误所带来的损失。因此,加强对外贸从业人员的再培训,注重对他们的专业知识、新知识的学习和业务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由于外贸工作的特殊性,还要注重对外贸从业人员的国格教育、纪律教育、廉洁教育和思想教育,使之具有外经贸事业所要求的高水平的综合素质。

五 前景预测

(一)历史机遇

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陕西时就提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开始为西部大开发勾画宏伟蓝图;1999年9月22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及后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到重要位置,正式拉开了西部大开发的序幕。包括新疆、陕西、四川、西藏等占全国土地面积56%的10个省区被确定为西部。“西部开发”的主要目标是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西部大开发,新疆当龙头”,由于毗邻8国,幅员辽阔,资源富集,从中央到专家学者都把新疆视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发展极”、“发光点”、“重中之重”、“主战场”等。

1979-1997年中国靠增加出口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1%。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得出了必须使中国经济转向出口型的结论。21世纪,中国将着手实施“跨国经济”战略,即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向国外投资、成立跨国公司。新疆特殊的地缘优势使其发展对外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到目前为止,新疆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开放了33个边境县市;建立了36个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了16个一类口岸和11个二类口岸;新疆将会逐步建成国际商贸中心,成为中国出口型经济的新的主战场之一,这些正是它被称为中国未来“发展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参加世贸组织将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扩大跨国经营,有效地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参加世贸组织将有效地消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受到的歧视性待遇,享受成员国之间的永久性最惠国等待遇。新疆作为我国21世纪的能源基地和中国西部陆路开放的重要门户,将会更充分的享受到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中长期利益,并在对中亚五国的开放中为国家实施跨国经营战略作出更加有效的贡献。

由当年的“上海五国机制”发展到2001年6月16日新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其成员由原来的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5个国家,增加到了包括乌兹别克斯坦新成员在内的6个国家。将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的合作范围从边界勘定扩展到了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合作宗旨,并将保证地区安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这些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放在首位,使之成为世界区域中又一个明确和富有吸引力的重大国际合作组织。

(二)前景预测

据近年的一些研究预测,到2020年,按实际购买力计算,中国经济将超过美国,中国还将成为世界头号外贸大国,这意味着中国将可能跻身经济发达国家行列,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将得到极大发展。相应地,新疆经济也会很快地发展,如果能够把新疆建成中亚国际商贸城,20年后,新疆将能够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中上层。而中亚五国要恢复到苏联时代的经济水平需要8-10年时间,之后其经济才可能进入真正的增长期,真正迈入工业化国家行列。中亚五国的产业结构将会发生重大改变,有些领域,如农牧业等将可 6 能恢复到独立前的水平;工业领域会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民族工业体系,原有的一些传统工业将会被新的高新技术产业所替代,民用品工业领域将不会留下太多空白,会逐步建立起各类必需的民用品生产体系,大部分民用品将能够达到基本自给的程度。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上升,这标志着中亚五国现代化程度将会明显提高;高比例的受教育人群将为其经济发展增加强有力的后劲,弥补资金与技术的不足。

在对外经济技术与贸易合作方面,未来10-20年内,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的市场将会更加开放,双方的合作会进一步加强,合作层次和水平会逐年提高;可供双方选择的商品会越来越多,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会越来越宽;双方合作会更加务实和灵活,更加注重实效性,并且会更多地延伸到各自辐射地区;双方市场都会更加规范,逐渐与国际接轨。

因此,在21世纪之初,当世界和中国人民的目光都被“西部开发”、中国加入wto、“上海合作组织”成立这三件大事所吸引,这种千载难逢的双重历史性机遇落到中国新疆的头上时,不仅包含了无限商机,还将对整个中国未来的经济结构和整个经济发展水平产生深远影响。如果包括新疆在内的中国西部像当年日本的北海道那样被完全开发,那么,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的经贸合作前景将极具诱惑力和充满机遇。正如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其著作《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中所阐述的那样:“21世纪人类发展的许多方面要由中国来确定。到那时,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会为与中国有良好的关系而引以为荣。哈积极发展对华关系也正是出于这样一种战略考虑。”

东欧中亚市场研究 【原刊期号】200202 【 【作者简介】王海燕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

第三篇:关于山东半岛经济与辽东半岛经济互补性的分析

山东工商学院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山东半岛经济社会发展概论课程论文

关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经济互补性的分析

O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and Liaodong Peninsula,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complementarity

内容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区域之间的竞争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表现为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的区域之间的实力的竞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长三角、珠三角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的领头羊,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并没有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获得相应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山东半岛与辽东经济的现状,找出了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经济互补性的可能,分析了山东半岛经济与辽东半岛经济发展的前景与建议。

With the tid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the ascendant,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nations more and more reflected in a number of large cities as the core strength of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regions.Reform and opening up three decades,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has become the leader in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conomy, while the Shandong Peninsula, Liaodong Peninsula, and there is no tid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ccess to appropriate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andong Peninsula and Liaodong the present economic situation, identify the Shandong Peninsula and Liaodong Peninsula, economic complementarity, the possibility of analysis of economic and Liaodong Peninsula, Shandong Peninsula prosp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uggestions.关键词: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经济现状经济互补性前景

引言:全球化带来了生产要素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从世界范围来看,生产要素呈现“东移”的趋势,即由西欧转向东亚,由大西洋向太平洋,构成了新的劳动地域分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相继抓住机遇顺应趋势,大力引进外资获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这两个地区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同时也构成了带动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的两个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全球生产要素东移趋势继续加强的同时,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心逐渐北上。东移和北上这两趋势的共同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把目光聚焦在环渤海地区。以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为主的环渤海地区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的观点不断地被媒体和学者论述和肯定。事实是这样的吗?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较,山东半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似乎更多地停留在口号上,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它的发展依然步履沉重。这使得人们不禁要问原因何在?

一、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的经济现状

辽东半岛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

(一)经济增长迅速,规模效应明显

2007年,辽东半岛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38.6亿元,占全省总量的63.9%;GDP增长率为19.8%,超过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人均GDP为32648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27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456.0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占全省的4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93.3亿元,比上年增长3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占全省的56.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7.3亿美元,1

比上年增长65.6%,占全省的63.0%。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77元,比上年增长19.5%。城市群整体上保持着较高的速度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产业一体化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产业连接带是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较高形态,辽东半岛城市群的产业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目前,沈铁工业走廊60%以上的项目来自沈阳市,沈抚产业连接带、沈本产业发展带、沈铁工业经济带、沈营通海大道经济带正在建设中。2007年,辽东半岛城市群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7.14:50.82:42.04调整为6.72:52.78:40.50。可以预期的是,产业连接带建成后将有力助推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壮大。

山东半岛经济发展现状

二、辽东半岛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差距

辽东半岛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等城市,总人口2150.8万人,占全省的51.1%,土地面积6504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4.0%,GDP占全省61.4%。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8个城市,总人口3990.2万人,占全省的43.0%,土地面积73999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7.1%,GDP占全省65.6%。

(一)总量差距

2006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实现GDP14488.2亿元,是辽东半岛城市群的2.5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75.1亿元,是辽东半岛城市群的2.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93.9亿元,是辽东半岛城市群的2.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67.2亿元,是辽东半岛城市群的2.2倍;实际直接利用外资86.7亿美元,是辽东半岛城市群的2.5倍;进出口额828.4亿美元,是辽东半岛城市群的6.7倍。

(二)平均水平差距

2006年,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均GDP为36310元,高于辽东半岛城市群9756元,是辽东半岛城市群的1.4倍;经济密度1958万元/平方公里,高于辽东半岛城市群1083万元/平方公里,是辽东半岛城市群的2.2倍;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942元,高于辽东半岛城市群338元,是辽东半岛城市群的1.2倍;人均固定资产投资18280元,高于辽东半岛城市群3612元,是辽东半岛城市群的1.2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45元,高于辽东半岛城市群1917元,是辽东半岛城市群的1.2倍;人均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17美元,高于辽东半岛城市群56美元,是辽东半岛城市群的1.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5元,高于辽东半岛城市群4281元,是辽东半岛城市群的1.4倍。

三、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优势互补的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一)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区域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增加对东北地区的国债项目投资和改革试点,以实现重大装备的国产化,积极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为辽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同时,国务院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有保有压的方针,辽宁属于要保的地区。

2009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国家已经在沿海地区确立了“5个流域”的龙头地位,广东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广西作为大西南地区的龙头、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龙头、辽宁作为东北三省的龙头。但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也迫切需要一个便捷的出海通道,由此,我国首个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造也就确立了山东在黄河流域的龙头地位,它也将改写中国区域经济版图的格局。

2.资金优势。一直在跟踪中国对外开放峰值运行状态的专家认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峰值,20世纪80年代在珠三角,90年代在长三角,现在已经来到渤海湾地区,已经越过山

东半岛,来到辽东半岛,辽东半岛城市群迎来了内外资金供给最为充裕的发展时期。以鞍山为例,过去五年累计引进外资10亿美元,比前五年增加三倍。

发改委昨日首次公布今年上半年7大城市群经济运行的情况。这7个城市群包括山东半岛、中原、辽中南、关中、武汉、哈长和长株潭7个地区,是我国人口、经济比较密集的地区。根据发改委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山东半岛、辽中南和哈长地区经济总量已具相当规模,经济总量分别达到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的78%、47%和48%。7个城市群中有6个占本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50%。从产业结构看,今年上半年,7个城市群的第一、三产业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除哈长地区外的其它城市群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7个城市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过35%,除哈长城市群外均占本省总量的50%以上。其中山东半岛的投资总额已超过京津冀与珠三角都市圈,约为京津冀的114%、珠三角的166%。7个城市群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均在13%以上,其中5个城市群占本省总量的55%以上。在利用外资方面,哈长和辽中南城市群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在7个城市群中处于领先地位。除关中和哈长城市群外,其它5个城市群利用外资额分别占本省总量的89.2%、61.7%、94.4%、89.61%和57.7%。上半年有4个城市群进出口贸易增速在30%以上,6个城市群占本省比重的65%以上。

3.经济增长优势。辽宁正处于经济高增长期前的起跑阶段,2007年实现了GDP超万亿、财政收入超千亿。一个基本的判断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辽宁目前的增长势头不会变,也不应该变。而辽东半岛城市群经过多年积累,发展能量业已进发,增长速度不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些指标增速还高于山东半岛城市群。2006年,辽东半岛城市群GDP、人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超过山东半岛城市群0.4、0.5、26.5、49.5和0.7个百分点。山东半岛城市群,是从全国、东北亚经济圈、太平洋经济圈的更大视角提出来的。自然地理和行政单元涵盖青岛、济南、淄博、潍坊、烟台、威海、东营、滨州、济宁和日照等大中城市,整个城市群居环渤、黄海经济圈的中间区位。山东半岛是全国重要的资源开发型经济区,资源和经济基础较好,有3100多公里的海岸线,有11个开放港口,GDP已超过万亿元,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山东半岛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是儒文化、齐文化的发祥地。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山东半岛的经济技术联系有了很大进展,铁路、公路、海运、河运和航空等各种交通运输设施都形成了较好的基础,以青岛——济南为轴线的胶济铁路沿线分布着众多的城市、产业和人口集聚,基本具备了形成区域城市群所必需的发展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可以预测,山东在今后10年内将实现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

(二)不利条件

1.城市规模小。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相比,辽东半岛城市群城市规模较小。辽东半岛城市群只有1个副省级城市沈阳,山东半岛城市群有2个,济南和青岛;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辽东半岛城市群有3个,山东半岛城市群有6个。两个城市群城市规模的差距是实施追赶的巨大障碍。

2.县域经济实力较弱。县域经济是山东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县域GDP占全省GDP的80%以上,居全国第一位。而辽东半岛城市群县域经济实力较弱,2006年,县域GDP为1528.9亿元,山东半岛城市群县域GDP为6943.4亿元,是辽东半岛城市群的4.5倍。

四、辽东半岛城市群赶超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对策建议

(一)取长补短,提升城市群整体经济实力

产业连接带是辽东半岛城市群的“长板”,县域经济是辽东半岛城市群的“短板”。今后3-5年,就是要取长补短,全面提升城市群的整体经济实力,使之成为拉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力军。拉长“长板”。产业连接带是城市间产业融合的关键,是产业一体化最高级别的表现。中部城市群七市要从城市群整体利益出发,将本市优质要素摆放在连接带,加快企业集聚,创造1+1>2的规模效应,实现城市群整体产业做大做强。具体来讲,沈抚产业一体化的重点是浑河南岸产业区,要将其建成新型的产业基地和服务业发达区。沈铁产业一体

化的重点是沈铁工业走廊和凡河新城,沈铁工业走廊要继续加快承接沈阳的产业转移,凡河新城要尽快与沈阳实现“无缝链接”。沈本产业一体化的重点是石桥工业区,要做大制药业,近期要超越吉林的通化,远期要赶上四川的成都。鞍山隆起带的重点是城市南移,向海城靠拢。辽阳的河东新区除了建设芳烃生产基地外,还要走出“城门”,引进珠三角、长三角的同类企业,做长产业链。推进沈阳到营口的通海大道,加快建设近海经济区,形成产业大道。山东半岛县域经济实力较强,在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新一届百强县中,山东占了20席,多于广东和江苏。县域强则整体强,有了县域的发展,就有区域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山东半岛基础设施完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33公里,全国第一;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明年6月全部改造完成后济南到青岛只需2.5小时;另外我省机场、港口齐全且档次不低,能保证物畅其流。能源供应在我省也相对宽松,电力装机总容量全国第二。更重要的是建设用地相对宽裕——仅潍坊北部不占建设用地指标、可以征用的非耕地就有300万亩。这在沿海地区省市是少有的。难怪有专家指出,投资山东综合成本要大大低于南方。还有一个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我省还有毗邻日韩,具有接受其产业转移的地缘便利。

(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做好做优第一产业,做精做强第二产业,做宽做大第三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相配套、相融合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农业以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全国优质绿色、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建立配送中心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引入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拉长乳业、畜禽、食品饮料、饲料、种苗五大产业链条,构筑从生产到加工完整的现代农业体系。

工业以推动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以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为重点,向精深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拉长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关联度,依据资源禀赋,在整个区域乃至更大范围内,实现产业链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合作,构筑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钢铁、新材料、高新技术、制药业等优势产业集群。通过引进、吸收和创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产品制造加工专业化水平。发挥各市比较优势,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分工合理的区域科技协作联合体,形成协作紧密、结构优化的产业格局。

(三)加大开放力度,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辽东半岛城市群要以优化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全面参与地区分工和国际分工为途径,全面提升辽东半岛城市群的对外开放水平。

适逢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开放双重机遇,辽东半岛城市群要充分利用好各项政策,引导外来资本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与辽西沿海经济区、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区域合作,加强区域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环渤海区域和东南沿海省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扩大与国外,特别是周边国家的经贸、技术合作,吸引外资,参加辽东半岛城市群的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特别是国内的各类生产要素进入辽东半岛城市群。

被称为中国蓝色产业的海水养殖,“五次浪潮”正是从山东掀起波涛,涌向全国的沿海海域,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海水养殖大国。蓝色经济区无疑覆盖了海水养殖这样的蓝色产业。但是,作为经济战略,“蓝色”不仅覆盖半岛经济区的全部外在形式,而且更加注重半岛经济区的内在素质。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总体构想,坚持科学谋划、高点定位、强力推进,坚持统一规划、保护开发、立体发展,坚持海陆统筹、区域统筹、产业统筹,坚持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以省内沿海7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努力建设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示

范区。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8年,山东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346亿元,同比增幅达20.6%,近一倍于全省经济总量增速,占全省GDP比重为17.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8%,居全国第二位。

参考文献: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总揽全局,立意高远,精辟深刻,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为丰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科学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充分体现了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握发展大局,抓住发展机遇,以科学务实、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决不辜负胡锦涛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全省人民的重托。

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以沿海七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努力建设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专家认为,此举准确把握了山东在国内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中的定位:对内,可以强化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和兼容性,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对外,加强国内区域合作和扩大对外开放;向北,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参与环渤海开发,加强同东北亚经济区的合作;向南,依托港口、铁路和节点城市,积极参与长三角、淮海经济区经济合作;向东,加强与日韩合作,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带动对外开放进一步由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向西,加强与豫冀晋陕等的省际协作,延伸发展腹地,为山东省长远可持续发展储备战略资源,使山东区域经济不断实现新的腾飞。

l 迈克尔· 波特.竞争优势.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窦文章.90 年代以来中国城市竞争力格局及其变动研究.地理科学,2000(3)51 窦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一2002山东省统计局.山东工业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5国家统计局.中国卜业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6张桂梅,董涛 胶东半岛产业经群的SWOT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8

第四篇:新疆面向中亚国家市场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景(推荐)

1、结合新疆跨越式发展背景论述新疆面向中亚国家市场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景。

新疆现在正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跨越式发展就是指后起国家或地区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差距,直接吸收人类文明成果,通过不平衡发展战略,在重点行业、重点部门和地区率先突破,最终实现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整体跃升。简而言之,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落后者对先行者做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的赶超行为。所以我们只有对国际发展趋势有了正确的分析,对过去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深刻的反思,对新疆现实发展状况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能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

中亚各国政治、经济形势近年普遍好转,开始走上稳定增长的时期。上海合作组织保障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展,进一步深化了各成员国的经济联系。在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有差别,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各国都急需吸引投资和更新技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已加入世贸组织。哈、乌、土、塔都在积极申请加入世贸组织,都在向世界标准靠拢,以前存在不利于双方合作的因素都会逐渐让位于世贸组织框架下制定的种种有利于各方的规则,中亚经济圈的内部环境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和优化。

展望21世纪的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的经贸合作关系,可以说双方都处于国内局势稳定,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期;但也处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竞争更加激烈的大背景中,同为不发达地区,既要学会与发达国家合作,又要在现有财力下学会利用不发达地区相对优势的技术发展本地区经济。

中国与中亚五国有着非常明确的互补关系。从资源禀赋看,中亚五国能源贮量丰富,中国原油进口仅次于美国。中国和中亚五国在能源资源上的差异,展示了两者经济合作的巨大潜力。从市场上看,中国的家电和日用消费品,也是中亚五国所要的产品,而且中亚国家地广人稀,新疆作为欧亚大陆中心的商品集散地和民族特色市场,为中亚国家提供了不断吸纳其产品的巨大潜力。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中国的GDP增长速度举世瞩目。中国可以在资金与技术上作为中亚各国的输出国。中亚国家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为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双方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国直接投资于中亚地区不仅使受资国获益,而且对中国的经济稳定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新疆与中亚地区的旅游合作也前景看好。新疆已成为中国国内外游客的一个主要旅游目的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可以使新疆与中亚各国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串连起来,由此吸引大量游客。

从新疆来说,近年来,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疆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疆政府根据自己的区情,也不失时机地提出把新疆建成我国西部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届时新疆市场将会更加开放,提升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水平的愿望将更加强烈。从中亚国家来看,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增长,同样迫切地希望中国,特别是新疆成为他们进入亚洲、走向世界的东进门户。同时,中亚国家对中国西部大开发也十分关注,也在积极地参与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项目。

第五篇:台湾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现况

台湾陈秀贤在我所演讲(2005年12月13日)

作 者: 发布时间: 2006-1-6 15:56:10

2005年12月13日,台湾农民联盟农业交流小组召集人陈秀贤先生应邀到我所,就“台湾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现况”做学术演讲。

演讲提纲

台湾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现况 台湾农民联盟

陈远峰

2005.12

一、历史简述

1、日本殖民时期

1902 澎湖首创“妈宫产业组合”。

1905 成立“宜兰兴产组合”,为台湾最初的类似信用合作礼。

1913 2月,殖民政府颁布《台湾产业组合规则》,以“共存共荣”为口号,“一市街庄,一产业组合”为目标,在各地强力主导设立信用、贩卖、购买、利用等专类合作组织。

在税法上,产业组织免征所得税、营业税及营业收益税。殖民当局并提供资金供农民低利融通,在农、工、商等各类放款额度及件数均以农贷为最,如:1927分别占41.78%及50.27%。

l915 有识之士开设“农村讲座”推动“研习活动”等在各地陆续筹设农民组合,如“二林蔗农组合”、“风山农民组合”、“大甲农民组合”、“曾文农民组合”,并成立“台湾农民组合”广设支部,唤起农民抗日运动。

l92l “台中州青果同业组合”实施共同供货(共同运销)制度。l925 12月,成立台湾青果同业组合联合会。

1940 各地产业组合计有501单位,社员数为609,817人。农业社员有386,191人,占产业组合社员总数的63.33%亦为当时台湾农家人口总数2,984.,258人的1 2.9%,农家总户数的89.8%。1942 7月,为执行经济统制政策,急需设立产业组合的上级统筹协调联系机关,以扮演战时所需资金筹集与物资供应之角色,允许设立联合会,并补助经费供发行合作刊物、举办合作讲习、召开各种会议。

1943 12月,台湾总督府公布《台湾农业会令》,将所有农业团体强制合并为三级制系统农业会,至此,发展近3 1年的产业组合划上休止符。

2、光复迄今

1946 2月,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公布“台湾省合作组织调整办法”,规定一切产业组合依“合作社法”(1934年3月在南京公布,1935年9月实施)及相关法令,改组为合作社。4月底,在民政处之下设立之“台湾省合作事业管理委员会”,裁并入社会处。

12月,合作组织改组工作全部完成。共计合作社有47l单位,个人社员达703,198人,己缴股金47,858,114元旧台币。

1947 1月,订颁“台湾省设置合作农场实施规则”,积极辅导合作农场,参与向日本人接收的公私耕地17万6干多公顷的有效利用。

1948 1月,公布“台湾省合作事业管理处组织规程”,并在台湾省政府社会处成立“合作事业管理处”(简称合管处)为全台合作社之主管机关。

6月,成立“台湾省合作社联合社”。

1949 台湾省主席陈诚接受农复会建议,起草《台湾省农会与合作社合并办法》,并经省委员会议通过颁布实施,规定凡原农业会改组之农业合作社,一律并入农会,于是年12月底完成,计农业社逾300社并入农会;渔业社逾60社并入渔会。

1950 行政院修改所得税法及营业税法,免税范围仅限于消费合作社。

1952 8月,行政院颁布施行“改进台湾省各级农会暂行办法”,着手进行农会会员资格检查,以净化农会,完成农会改组工作。该暂行办法第七条二项规定“已成立农会之乡镇,不得再成立乡镇合作社”。从此农业合作社之组设,依法组设特产产销合作社,如香蕉、文旦、茶叶„„等,其余则陷入停顿状态。

1973 9月,公布《农业发展条例》,核心内容是加速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所得、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此条例被称为农民基本法。

1974 立法院修订《农会法》,(废止台湾省各级农会暂行办法,废除股金制、终止对会员盈余分配,农会自此丧失其为合作组织的法理依据)经行政院颁布实施。解除农业合作社筹组禁令。1987 7月,解除戒严令。农业合作社的组设,呈现蓬勃发展现象。

8月,成立“台湾省合作事业发展基金会”。

1992 l O月,行政院农业委员会颁布《农业产销组织整合实施要点》,并订《合核心农民组织及辅导计划》,积极推动蔬菜、果树、花卉等七类产销班,1994年底共成立3,619班,人数计72,359人。至1998年止,共有6,214班,人数共计119,797人,内有蔬菜产销班973班、37,598人,果树产销班2,214班、1 7,040人,花卉产销班539班、6,725人。

1993 海峡两岸合作组织开始交流、互访,并在1994年由逢甲大学举办“海峡两岸合作经济学术研讨会”。

1997 全年新成立各类合作社97社,解散74社。农业合作社新成立3l社场,解散10社场。另据1991年以来各年年报显示,台湾农业合作社场损益除1996年外,悉数为负数。

1999 7月,成立“台湾合作运动协会”,系结合合作学界、运动界、事业团体、合作行政人员等共同组织之团体。

200l 7月,全台合计有328个农业合作社、207个合作农场,参与农民逾20万人。

11月底,行政院院会决议通过《农业合作社法草案》。另有民间版《农业合作社法草案》同时呈立法院,并案讨论;但迄今仍未付院会。

12月底,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发布《农业产销组织辅导办法》类别由原七类增加为二十类。并说明本办法系“为辅导农业产销组织建立企业化、资讯化及制度化的共同经营方式,以改善农业经营管理,并提高农业竞争力。”

3、历史经验

a、合作事业发展几全为行政当局藉行政力量,以由上而下的方式,积极主导扶植设立而成。b、信用组合——小生产者以人格的相互信用连带保证为基础,共同筹资设立,以对抗不合理的高利贷诈取。

c、贩卖组合——即运销合作社。将社员所生产的产品,透过共同贩卖,以增加收入为目的。192l、1936分别开始办理香蕉、蔬菜共同运销。

d、购买组合——即供给合作社。批购产业及生计上的必需品供应社员,以减少生产成本及生产支出。e、利用组合——原称生产组合。以社员产品的加工及社员产业或生计上需用设施的共同利用为目的。f、日据末期的农业会奠定现今多目标、多功能的基层农会的组织结构与事业经营基础。但却因早期以信用事业为主力的普及方式而影响日后农会偏重信用部的经营取向。

二、现况 l、辅导与支持

a、宪法第13章“基本国策”第145条“合作事业应受国家之奖励与扶助”。

b、催生《农业合作社法》;更改主管机关。

c、冻省缩编与地方政府裁撤合作单位。

d、财政补助偏低。

2、有合作事业而无合作运动

a、合作组织系“以运动为手段,以事业经营为目的”。

b、合作运动理念与本质系“以人的幸福为目的,以人的结合为手段”。

c、缺乏合作运动灵魂——“思想”、“哲学”与“信条”。

d、合作意识扎根工作从头做起。

3、农民产销班

a、组织管理——提升内聚力,促进活性化,增强竞争力。

b、田间作业合理化——生产过程标准化,作业效率最佳化,追求最高质量的田问收成。

c、共同采购——提高采购优势,落实品质检测,降低资材成本。d、共选共计——树立分级标准,落实选别计价,强化品牌价值。

e、共同配送——形成经济规模运输量,有效规划管理产销程序,寻求最经济的成本、安全、及时、准确输送。

f、雇客管理——依特性、需求建档,拟定最佳互动方式,进行关系管理。

4、实例简介

a、西螺汉光果菜生产合作社:

供应军队副食、学生营养午餐及大型物流等量贩系统。

b、台南县渔权会渔业生产合作社:

体制外抗争团体转型,接受政府辅导的案例。

c、六甲乡农会花卉产销班:

火鹤花(红掌)外销之典范,独占日本市场约20%。d、斗南镇农会代耕制的产销班:

回流劳动力创造外销绩效的新农业,横跨行政区的集作模式。e、东势镇农会梨产销班:

出于蓝更胜于蓝的高接梨的故乡,集休闲、文化、生产等的现代农业。

三、问题

1、多为个人社、私社,规模与资金严重受限。

2、政治派系与行政资源的共生关系。

3、法令不合时宜、政府支持力量不足。

4、缺乏合作精神,背离合作原则。

四、建言

l、设置中央专责机关,制订《农业合作社法》。

2、落实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的合作运动。

3、设置“农业合作运动”发展组织,推展合作教育。

4、政策配套、落实制度;放活组织、畅通市场。

5、以欧洲为师,(尤指荷兰经验_)推动合作经济组织。

下载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及互补性分析(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及互补性分析(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延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延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立足于延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通过研究组织发展面临的组织规模小、农户参与率低、缺乏持续发展动力、组织效率不高、......

    和谐德育途径方法互补性研究实施方案(共5则范文)

    老凹坝乡中心学校关于开展 “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途径方法互补性研究”课题研究 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思想道德......

    新疆地区安全形势分析

    新疆地区安全形势分析 一.新疆外部安全形势 新疆地区边境线长5439公里,有33个边境县分布在三个自治州、七个地区,与八个国家接壤,是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边境形势比较复杂。......

    新疆土地现状分析

    我家乡的土地 摘要:土地开发整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力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

    新疆经济分析报告

    新疆资源税改革试点一年地方财力增 民生投入多2010年6月1日,资源税改革在新疆率先试点。一年来,新疆资源税改革运行良好、稳步推进,地方财力明显增加,资源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民......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模版]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教师:陈润君 摘要: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双语教学的认识趋于统一,双语教学的类型和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

    新疆小学双语教学现状分析(共5篇)

        XX新疆小学双语教学 现状及分析2014年3月18日XX小学双语教学 现状及分析 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改革一直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对于我省广大少数民族而言,这个问题则显......

    中国新疆地区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新疆地区安全形势分析 摘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新疆地区是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区,与八个国家毗邻,处在亚欧大陆中心,是维护中国安全统一的战备屏障,在我国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