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官亭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报告
民和县灌区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总结报告
民和县水务局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三日
一、灌区基本情况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最东端,是青海省的东大门,东南与甘肃省相邻,西北与乐都县接壤,西南与循化县隔黄河相望,西以拉脊山为界与化隆县为邻。南北两端通过黄河和湟水河,境内以浪塘山为界分为黄河流域和湟水流域。西部最高海拔4220米,东部最低海拔1650米。全县国土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318个行政村。2009年总人口39.7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0%,农业人口35.59万人。国内生产总值22.67亿元,耕地面积70.50.万亩,粮食总产13290.9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701元。
官亭泵站灌区位于民和县县城以南约89km的黄河北岸,东临寺沟峡,西至积石峡,北依公伯山,南与甘肃省积石县隔河相望。海拔高程在1700—1800m之间,地理坐标东经96°40′34〃,北纬31°30′34〃。距省会西宁175km左右,距县府驻地川口镇87km。区内有三级路面的川官公路和官亭—中川四级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灌区水资源除有濒临灌区南部的黄河水可供取用外,还有较大沟道鲍家沟、吕家沟、岗沟、大马家沟等,虽属黄河一级支流,但都因集水面积不大,源短坡陡,径流很小,属季节性河流,灌溉期间,沟内干枯无水,加上上游节节拦截引用,下游可利用水量不大,另据调查,灌区内地下水源也不丰富,且埋藏较深,所以灌区利用地下水灌溉希望不大,黄河水是理想的灌溉水源。
官亭泵站灌区内有官亭、中川2个乡镇18个行政村4495户,人口22050人,各类大小牲畜3.44万头(只),人均耕地2.3亩,平均单产302公斤,人均收入1821.44元,居民以土族为主,间有零星回族、汉族和藏族。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无其它工副业和乡镇企业,农业生产是本地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唯一经济支柱。
项目区灌区水利工程建成于1969年10月,由动力渠引水至水轮泵站,经水轮泵机组提水至支渠后灌溉农田。灌区供水工艺流程为:渠首控制闸输水渠(2.07km,Q=32m3/s)进水、冲砂闸动力渠(10.79km,Q=16m3/s)压力前池水轮泵站支渠田间渠系农田。现工程控制面积为5.84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为5.2万亩,其中动力渠1.42万亩,峡口支渠0.37万亩,为自流灌溉;一支渠0.80万亩,二支渠1.69万亩,三支渠0.88万亩,为提水灌溉。
民和县东垣渠灌区水利工程始建于1951年,1963年全面建成投入运行,属无坝引水自流灌区。工程以湟水河为水源,干渠设计流量为5m3/s,全长30.15 km,支渠5条共24.15 km,斗渠63条共长128 km;沿渠修建电灌站21座,配套电机总容量2650kw;干渠各类渠系建筑物103座,支渠建筑物136座,斗渠建筑物座。设计灌溉面积3.7万亩。区内有民和县松树、核桃庄、川口、马场垣四乡镇23个行政村,61000人,有效灌溉面积3.24万亩,生态面积1.49万亩。
古鄯水库位于民和县古鄯镇境内,距民和县城34公里,离古鄯镇3公里。水库坝址在柴沟和案板沟汇合处,河沟流域面积33平方公里。水库工程于1976年动工修建,1979年下闸蓄水,总库容量780万方,兴利库容650万方,防洪库容100万方,死库容30万方,是一座引隆治沟流域七里寺峡水源为主的半注入式年调节水库。水库枢纽工程有:引水干渠(长11.37公里,比降1/2000,设计流量2.5m3/s,除引水入库蓄水外,控制自流灌溉面积4750亩)、大坝(黄土均质坝、坝高38米,坝顶长371米,坝顶宽8米,坝底宽240米,坝基防渗形式为粘土截水心墙)、放水竖井和输水洞(放水检修闸门为电动启闲,闸门竖井深46米;输水洞前162.3米为圆形有压(钢筋砼)洞,后192米为¢850的 的总土地面积约34平方公里。灌区行政上隶属于巴州、西沟、川口三乡镇,共有22个行政村,居住有汉、回、藏等民族,人口3.08万人。现有耕地43542亩,其中沟岔水地13834亩。这里林草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模数约5000~7000t/km2年,全区内气候干旱,降雨稀少,年蒸发量大,作物前期缺雨干旱,后期多雨常涝,降水不能很好利用,且区内水源紧缺,造成粮食连年歉收,群众生活困难,基础条件薄弱,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土质肥沃,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
民和县米拉沟灌区管理所成立于一九九九年,主要职责是为灌区农田灌溉供水和人畜饮水供水,以及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灌区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
本灌区属山区地区,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45万亩,干渠一条长24.25公里(未衬砌),支渠一十八条62.1公里(其中衬砌14.4公里,渠道支渠衬砌率为23%),各类建筑物129座,更新改造15座,更新改造率为11%,灌区基本无配套设施。
2009年底,经人事局核定人员编制8人,现有在编职工8人,其中工程师5人,技术员1人,工人2人,临时工7人。灌区土壤以栗钙土为主,间有少量灰钙土、黑钙土,成土母质为黄土,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够丰富,质地以中壤为主,肥力中等,耕性良好,利于农林业生产。
民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深居内陆,受太平洋与印度洋水气影响不大,所以除降水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冷季长,暖季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冬寒夏暑,昼热夜凉,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等内陆高原的气象特性外,还具有气温与雨量垂直变化大,地区间差异明显等山地气候特征。
展;集雨利用工程23项,建水窖8570眼,小涝池125座,解决无水源的8184户饮水问题。新建防洪工程隆治沟、巴州沟防洪堤38KM,保护耕地1710亩,人口0.45万人。非工程项目31项,投资632万元,用于改善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办公条件、制度建设、用水管理方案的制定、节水技术推广等。
青海省民和县农业综合开发官亭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由2007年7月份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水利部,2009年4月份上报了实施计划,由水农(2009)349号《水利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计划的批复》、青水农(2009)498号文、青水建(2009)764号《关于民和县农业综合开发官亭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批准下达的。
2009年6月30日,由省财农字[2009]825号文《关于下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民和县官亭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省级财政配套资金的通知》下达2009年建设投资为640万元。
项目自2009年12月5日开工至2010年10月25日完工,共完成防渗支渠4条长19.3公里,完成下达总规模的100%。完成下达总渠系建筑物215座,完成下达总规模的100%。改造衬砌动力渠3.47公里,维修水轮泵机房,建筑面积为356m2,更换上水钢管3条长1500m;维修引水渠渠首控制枢纽和动力渠进水冲砂闸各1座;以上工程共完成土石方7.1万立方米;砼与钢筋砼1.3万立方米;砌(干)石0.2万立方米;耗用水泥3640吨;砂石料20419立方米;木材140.6立方米;钢材40.23吨,累计完成总投资1440万元。完成总达投资的100%。
1、民和县东垣渠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02年)工程 青海省民和县东垣渠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02年)工程,位
民和县东垣渠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08年)工程, 完成砼“U”型渠衬砌干渠2254米、新建斗门1座、便桥3座、退水2座。完成主要工程量土石方2.58万m3、浆砌石0.56万方、砼0.21万 m3,完成投资239.9万元。
东垣渠灌区累计实际完成建设内容为:干渠衬砌13.576KM,支渠6.8KM,斗渠16.76KM,维修加固隧洞430M,渡槽1座,各类建筑物572座。累计完成工程投资1354.4万元,其中:国债资金1273.7万元、地方自筹80.74万元。
工程项目2009年,以青发改农经(2008)397号下达投资计划,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为:干渠衬砌3.85公里(桩号0+106-6+810),改造建筑物35座,改善灌溉面积0.56万亩。工程投资计划387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58万元、地方自筹129万元。由于寒冷天气影响去年冬季未能实施,拟定于2009年8月招投标,本年11底完工。
项目可研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国债4000万元、县级自筹500万元。工程建设工期为三年。截止2010年底累计下达项目建设投资2379万元(其中:国债1561万元,自筹818万元),尚有2121万元未到位。2009年元月对计划未下达部分、计划下达未完成部分、可研漏项部分作了概算修正,概算总投资6810.08万元,并以青水建[2009]160号文件下达概算修正报告审查意见。
三、项目成效
项目实施后,使灌区农作物得到适时灌溉,增加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使灌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官亭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积5.2万亩。新增产量292万kg,新增产值429万元。
项目实施后全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目前的0.55提高到0.65,年
设规模,县水务局每年从设计单位、质监单位技术室中抽调人员对当年完成的工程建设规模进行复核检查,保证了计划建设规模的全面完成。
(二)项目资金管理
在资金使用管理方面,我们做到了:
一是项目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青海省财务管理办法》和《青海省资金会计制度》进行了“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的三专制度。
二是实行了公示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工程建设受益区内,由县水务局对该项工程的建设规模、投资资金、资金来源、工程建成效益及工程资金的使用情况等采取村务公开栏等方式进行了公示。
三是实行了县级报帐制。对于工程进度开支费用,待单项工程完工后,由项目实施单位填报“提款报帐申请单”,经监理工程师核实签字,财务主管批准后,方可进行办理有关报帐手续,保证了项目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
四是实行了各项资金的审计制度。工程建设竣工后,建设单位申请县政府委托审计部门对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详细地审计,防止了挪用、滥支和浪费资金现象,杜绝了资金违规操作,把项目资金全部用到了工程上,确保了工程建设保质保量达到计划规模。
六、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续建配套资金投入不足,建于六十年代的大部分骨干工程特别是动力渠渗漏严重,急待改造。比如民和县东垣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可研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国债4000万元、县级自筹500万元。工程建设工期为三年。截止2010年底累计下达项目建设投资2379万元(其
011-
第二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财务管理办法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水财务[2012]38号)
2012年3月3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保障项目资金安全,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07]1291号)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投资补助安排的,列入全国规划内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以下简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
第三条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应按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要求,明确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法人,并保障人员的相对稳定,建立职责明确的责任制度。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法人应按规定设置财务管理机构,配备合格的财务人员,项目法人财务管理机构负责人要具备相应职称和会计从业资格,财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要重视和加强对项目财务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第四条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原则是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专款专用、专账核算。
第五条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法人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要求设置会计账簿,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保证其及时、准确、真实、完整。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财务管理有关规章制度。
(二)配合财政部门及时下达项目资金预算并拨付资金。
(三)多渠道筹集落实项目资金,对项目所需地方建设资金,应协商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督促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四)监督检查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第七条 项目法人负责人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资金使用全过程负总责,对项目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项目法人应明确内部各相关专业管理机构和专业管理人员在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中的职责。项目法人对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和有关政策,研究制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正确归集项目建设成本和费用。
(三)筹集和申请资金,编报项目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等。
(四)按概(预)算控制使用资金,遵循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要求办理资金支付。
(五)按规定及时编报财务信息和竣工财务决算。
(六)组织项目实施、招投标、合同签订、项目验收、资产移交等工作。
(七)做好会计档案的归档管理。
第三章 资金使用管理
第八条 项目法人应当严格按照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实施方案,筹集资金,保障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资金。
第九条 项目法人应按《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基本建设存款专户。项目法人负责多个项目的,按规定只能开立一个基本建设存款账户。
项目法人不准多头开户;不准公款私存;不准出租出借银行账户;不准私设“小金库”;不准设账外账。
第十条 项目法人应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现金使用范围办理结算和支付,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除规定的可以使用现金范围外,其他支付应当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第十一条 项目法人应加强印鉴和票据管理。规范财务专用章等印鉴的制发、使用、改刻、废止及保管;实行印鉴分人保管,严格印鉴使用的授权、审批和登记制度。加强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发票等重要票证的管理,建立购买、领用、注销、保管等制度,明确管理人员及其责任。
第十二条 项目法人应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对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明确经办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大额资金支付业务,应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第十三条 项目法人应明确资金支付审批程序并严格遵照执行。要按照经办人审查、有关业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审核、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核准签字等程序办理,主要要求包括:
(一)经办人审查。经办人对支付凭证的合法性、手续的完备性和金额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二)业务部门审核。经办人审查无误后,送经办业务所涉及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审核;实行工程监理制的项目须先经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并盖章。
(三)财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负责审核项目账户资金余额是否满足支付需求,累计结算款、预付工程款的扣回数、质量保证金累计数是否账面一致,本期支付数计算是否正确。
(四)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核准签字负责。
第十四条 项目法人要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依法进行采购。
第十五条 项目法人要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加强合同的订立、履行、保管等管理。项目财务部门应参与合同谈判,合同条款中涉及的合同价款、支付条件、结算方式、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内容,必须经财务部门审核同意。
要加强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合同中应明确规定预付工程款的数额、支付时限及抵扣方式,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价款的支付方式、数额及时限,工程质量保证(保修)金的数额、预扣方式及时限,变更、纠纷的处理以及与履行合同、支付价款相关的担保事项等。第十六条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必须符合《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规定。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是指对建设工程的发承包合同价款进行约定和依据合同约定进行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价款结算的活动,其主要要求包括:
(一)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预付款
包工包料工程的预付款原则上预付比例不低于合同金额的10%,不高于合同金额的30%。预付的工程款必须在合同中约定抵扣方式,并在工程进度款中进行抵扣。凡是没有签订合同或未按合同条款要求提交预付款保函(或保证金)或不具备施工条件的工程,项目法人不得预付工程款,不得以预付款为名转移资金。
(二)工程进度款结算支付应遵循的程序
1、承包人向项目法人提出支付工程进度款申请。按合同约定计算项目法人应扣回的预付款和扣留的质量保证金。
2、监理工程师审核。凡实行监理的工程项目,工程价款结算过程中涉及监理工程师签证事项,应按合同约定执行。
3、项目法人内部有关业务部门(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合同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核。
4、单位负责人审批。
5、财务部门办理资金支付。工程款必须支付到合同约定的收款单位、收款账户和开户银行。
(三)工程竣工价款结算
工程完工后,项目法人和承包人应按照约定的合同价款及合同价款调整内容、工程质量情况、索赔事项等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工程竣工结算申请由承包人编制,经监理方审核后,由项目法人审查同意。结算价款的支付应遵循工程进度款结算支付审核程序。
第十七条 质量保证金的管理应按照《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保留不低于5%的质量保证(保修)金,待合同约定的质保期到期后清算,质保期内因承包人原因造成的缺陷,承包人应负责维修,并承担鉴定及维修费用。如承包人不维修也不承担费用,发包人可按合同约定扣除保证金,并由承包人承担违约责任。
第四章 成本控制和支出管理
第十八条 项目概(预)算是控制建设成本的重要依据。项目法人要严格执行项目概(预)算,不得突破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规模及建设标准。第十九条 项目法人要正确计算和归集成本费用,按建设成本的开支范围和界限,确保各项支出合法、真实。严格在概(预)算范围内支出,不得支付非法的收费、摊派等支出。项目法人应严格控制管理性费用支出,制定管理性支出的具体内容、开支标准并严格执行。第二十条 对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若尚有少量未完工程投资及预留费用,可预计纳入竣工财务决算,按照有关规定,大中型项目应控制在概算投资的3%以内,小型项目应控制在概算投资的5%以内,并将详细情况提交竣工验收委员会确认。项目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应严格按规定控制使用。
第五章 财务报告和资产交付管理
第二十一条 项目法人必须及时、准确和完整的报送项目财务报告,以真实反映项目财务状况、建设进展情况和资金流动信息。财务报告包括月报、季报、年报、竣工财务决算报告以及其他临时性报告。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法人应按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要求及时报送有关财务报告。第二十二条 财务报告应由编制人员签字盖章,财务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盖章,并加盖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应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二十三条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法人应及时编报竣工财务决算,主要要求有:
(一)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SL19-2008)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二)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完成后,项目法人应将竣工财务决算提交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审查、审计。
(三)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将竣工财务决算报告提交竣工验收委员会审查,并按验收审查意见进行修改。
(四)项目竣工验收后,将按竣工验收委员会验收意见调整后的竣工财务决算按管理权限报送审批。
第二十四条 项目法人要按会计档案保管的要求,及时将财务报告整理归档并妥善保存,防止损坏和丢失。
第二十五条 项目法人应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环节作出规定,明确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以及有关人员的资产管理职责。第二十六条 工程验收后,项目法人要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将形成的资产移交给接收单位。确保项目形成的资产及时入账,防止资产流失。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资金监管制度,组织开展督导、审计、稽查和专项检查等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限期整改。第二十八条 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财务机构设置和财务人员配备情况。
(二)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
(三)银行账户管理和使用情况。
(四)建设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
(五)概预算执行及成本控制情况。
(六)合同、采购管理及履行情况。
(七)建设工程价款结算管理及支付情况。
(八)资产管理情况。
(九)审计、检查、稽查的整改落实情况。
(十)其他需要检查的事项。
第二十九条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关单位要及时整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职责,促进落实整改;对违反《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的,提交有关部门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条 项目法人要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审计、检查、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关 闭 窗 口
第三篇: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纲要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纲要
大中型灌区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我省粮棉油等农产品生产基地,担负着城乡生活、工付业和环境供水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大中型灌区以节水为中心的续 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
一、大中型灌区现状
随着我省大型输水、调水工程的建设,自五十年代开始,兴建了大批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京杭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新沂河、淮沭新河及沿江、沿通榆河地区。沿运、沿总渠、沿淮沭新河地区的大型灌区,以自流灌溉较多,引用江水、淮水为灌溉水源,辅以机电动力补水;沿江、沿通榆河及苏南地区的灌区多数为机电提水灌区。大中型灌区总面积4433万亩,耕地面积2694万亩,共有支渠以上灌溉渠道32871.4公里,骨干排水河道20938公里,灌溉保证率水田75%,旱作70%;渠系水利用系数0.5,灌溉水利用系数0.45,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夏熟以小麦为主,秋熟水稻面积较大,复种指数1.6~1.8。大型灌区的建设,为我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和农业措施的配套,使灌区成为我省粮棉高产区及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建筑物老化、配套不齐。
全省大中型灌区大部分兴建于五、六十年代,建筑物至今已运行四十年左右,超过了预定的工程寿命,不少工程早该更新改造,尤其是机电站,长期带病运行,得不到更新改造,装置效率下降。同时,有些工程是“文革”期间在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的条件下建设的,灌区规划和设计不尽合理,重水源工程轻内部配套,渠道及其建筑物配套不全,配套率低,全省大型灌区渠系配套率只有74%,建筑物配套率只有45%。施工中因陋就简,工程施工质量较差,先天不足,标准低。据调查,大型灌区的干支渠建筑物老化率达38%以上,10万亩以上灌区支渠以上建筑物老化率达40%以上。
⒉工程标准低,不能满足灌溉要求。
水情、工情、农情不断变化,导致水利工程不相适应。大多数灌区水源由原来单一的水源变成江水、淮水并用,随着向北调水增多,用水矛盾逐渐突出,淮水减少、水位下降,原先引水工程设计标准较低,引水流量严重不足;灌区下游尾部拦蓄工程配套不足,回归水利用率低。特别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用水周期缩短,高峰集中,渠道、建筑物过流能力不足,有些工程已成为“卡脖子”工程,用水矛盾日趋激化,原有工程愈来愈不能适应灌区灌溉要求。
⒊渠系水利用系数低,渗漏严重。
输水渠道线路长、断面大,渗漏严重,部分渠道布局不合理。灌区内总干渠或干渠多数长达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渠道断面大,再加上部分灌区内土质为砂土,沿途渗漏损失非常严重,砂土区仅干渠水头损失高达20%以上。渠系水利用系数只在0.5左右。渠首工程不完善,严重跑水漏水,浪费水源。
⒋经营管理水平低,灌溉用水浪费严重。
有些灌区自成立以来,虽然在灌溉管理、工程管理上形成一套管理体系,但由于现行的水费标准偏低,水费征收政策落实不到位,征收制度不完善,以致经费紧缺,服务网络不健全,技术力量跟不上。乡一级服务功能差、活力低,村一级断线,使得灌区经营管理缺乏活力,计划用水和计量用水等一套科学管理方法难以推行。很多灌溉渠道和引水建筑物长期无人看管,管头不管尾、管点不管线、管线管不了面,跑水漏水现象严重。
三、改造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大中型灌区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是国家拉动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巩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把灌区节水改造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改造规划的原则是:一是以节水增效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三是与灌区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国土规划、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农业区划等规划相协调。四是要为发展“二高一优”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五要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旱、涝、碱、渍综合治理;六是坚持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不断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实现灌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四、改造目标和任务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根据近期工作与长远规划、整体与局部的有机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按照先急后缓,集中治理的原则,近期重点解决病险工程、卡脖子工程和节水工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经济、稳定农村、改善环境”创造条件。“十五”规划改造灌区水源工程1417座,渠系建筑物101837座,渠道16077公里,骨干排水沟6792公里。规划总投资43.5亿元。“十五”期间改造工程完成后,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左右,综合水分生产率达到1.0公斤/立方米。“十一五”规划改造灌区水源工程1404座,渠系建筑物146382座,渠道19202公里,骨干排水沟8760公里。规划总投资51.5亿元。改造工程完成后,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左右,综合水分生产率达到1.2公斤/立方米。
五、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
⒈重点实施引排骨干工程的配套改造。
由于灌区内灌排沟渠长期运行,淤积严重,过水断面缩小,引排流量不足,调蓄能力降低,部分排水骨干河道排涝标准偏低,有些不足三年一遇标准。因此,一是对灌区内引排河道进行改造,对严重淤塞的引水河段进行清淤疏浚,对引水流量不足的河段进行拓宽,增加引排流量,提高灌排标准;二是对灌区原病、老涵闸工程进行改造,兴建拦蓄设施,增加回归水量利用率;三是对灌溉泵站进行改造,提高泵站装置效率,增加提水能力;四是对渗漏严重的干支渠道进行防渗衬砌,提高渠系利用系数;同时制定节水用水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调度、分配水资源,以提高水的利用率。
⒉抓好田间工程配套改造以及节水灌溉
田间工程是灌区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业发展,建设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农业的必要措施,是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的关键所在。田间工程改造以灌区改造总体规划和骨干工程的总体布置为基础,适应农业现代化及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要求,达到沟渠系统完整,灌排不越级,田块方整,田面平整,有利于保水、保土、保肥。按照江苏省近期农田水利建设八条标准,实行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桥、涵、闸、站全面配套。目前大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率不足0.5,浪费严重,且随着灌区经济的发展,工业、生活用水量加大,灌区用水矛盾将进一步加大,因此,灌区节水改造十分必要。首先是搞好输水节水工程,推广应用防渗渠道和地下管道,减小渠道输水断面,降低渠系输水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节水、节地、省工、省时、增效的目的。其二是加强用水管理技术的推广。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和相应的农技措施,改大水漫灌、浅水勤灌为浅、湿调控灌溉。三是推广应用田间装配式建筑物,提高田间工程配套率。
六、深化灌区改革,促进灌区良性运行。
大中型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使灌区走上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的道路。灌区节水改造和管理体制改革要同步进行,加快项目区水价改革步伐,尽快做到按成本计收。并要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经验,在支渠以下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鼓励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灌区管理单位要落实各种形式的经营管理责任制,加强内部管理,精简机构、分流冗员、降低成本,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第四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2010-01-0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促进灌区良性运行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国家从中央水利建设投资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以节水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建设。为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大型灌区是指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的灌区。必须具有相应资质规划设计单位所做的前期工作、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和健全的组织机构。
第二章 建设内容和目标
第三条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渠首工程、干支渠(流量在1立方米每秒以上)及其建筑物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支渠以下渠道及建筑物由地方安排投资建设。
第四条 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改善和适度扩大有效灌溉面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第三章 前期工作
第五条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按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管理。
第六条 按照经批准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总体规划,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31号令)的有关要求,灌区管理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分期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省级水利厅(局)提出审查意见后,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审)
第七条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包括改革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加快水价改革等促使灌区良性运行内容。
第四章 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八条 灌区管理单位按照管理权限逐级申报项目,由省级发展改革委、水利厅(局)共同审查后,于每年7月底前联合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报送下一项目和投资申请计划。
第九条 各省级发展改革委、水利厅(局)申报项目时应提交经审批的以下文件和材料:
1.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
2.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和改革进展情况调查表(附后);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
4.省级有关部门落实地方建设资金的承诺文件;
5.国家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 水利部汇总审核各省上报的项目建议计划后,提出全国项目建议计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各省和水利部的建议计划对任务进行综合平衡后,商水利部下达项目建设投资计划。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 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地方和灌区多渠道筹集,其中中央与地方的安排比例为:东部地区1:2,中部地区1:1,西部地区1:0.5。(省级比例)
第十二条 要建立健全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工程建设内容、规模和标准使用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六章 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灌区管理单位在已批复的分期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根据中央下达的项目计划投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报省级水利厅(局)会同省级(由水利厅审查)发展改革委审批后组织实施。单项工程设计要达到施工图的深度。
第十四条 灌区管理单位在已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报省级水利厅(局)审批后组织实施。单项工程设计要达到施工图的深度。
第十五条 项目建设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招标投标制。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把质量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监督机制,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确保工程质量和按期完工。
第十六条 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要严格按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执行,依靠科技进步,因地制宜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加强管理,努力创造优质工程。
第十七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省级发展改革委、水利厅(局)要加强对项目的检查监督,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将组织有关专家检查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对违反规定和存在的问题要限期改正,逾期不改将追究当事人、责任人和有关单位的责任。
第七章 项目验收
第十八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责任主体应根据有关规定的要求及时进行自验,并向省级发展改革委、水利厅(局)提出验收申请。省级水利厅(局)会同省级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组织有关专家对通过验收的项目进行抽查。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总结报告等资料要及时报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备案。
第八章 建后管护
第二十条 项目竣工验收后,必须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明确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保证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第二十一条 灌区要积极进行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尽快建立起良性运行机制。
第二十二条 项目完工后新增加的灌溉面积,要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依法进行保护。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水利部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内蒙古自治区大黑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初步设计
内蒙古自治区大黑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初步设计
(二)技术审查意见
2015年10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在呼和浩特市组织对《内蒙古自治区大黑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初步设计》进行了技术审查,参加会议的有内蒙古水利厅、特邀专家(名单附后)、呼和浩特市水务局、大黑河灌区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等单位的代表,会议听取了设计单位的汇报,并进行了认真地讨论,会后,在《初步设计审查修改意见》的基础上,项目法人于2016年9月上报了《内蒙古自治区大黑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初步设计
(二)》(以下简称《初步设计
(二)》),水利厅组织专家进行了技术函审,经复核,基本同意《初步设计
(二)》,主要审查意见如下:
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大黑河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东起卓资县的十八台乡,西止土默特左旗的三两乡,南接蛮汉山灌区、麻地壕扬水灌区,北连沿山灌区。大黑河山丘灌区位于大黑河上游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境内,平原灌区位于大黑河下游呼和浩特市的赛罕区、玉泉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境内。大黑河灌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沿河重要的乡镇农业区,干、支渠经过多年运行,部分渠段淤积严重,现状过水断面难以满足灌溉需要,而渠底较陡的部分渠段冲刷较为严重,且渠道渗漏严重,造成水资源浪费。渠系建筑物经过多年运行,水闸闸室及进、出口连接段破损严重,闸门漏水严重,启闭机损坏,启闭困难,已无法正常使用,生产桥多数桥面板破坏成为危桥,已无法通行,交叉建筑物也出现不同程度损毁。为了合理开发利 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适应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充分发挥灌区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本地区农牧林业经济发展,因此,建设大黑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工程地质
1、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区。
2、灌域工程地质条件(1)和合灌域
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地层岩性为壤土、砂壤土、黄土状砂壤土、细粒土质砂、含细粒土砂、卵石混合土等粗粒土。壤土、含细粒土砂为冻胀性土。
(2)东风灌域
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地层岩性为壤土、砂壤土、含少量砾壤土、细粒土质砂、细粒土质砾、含细粒土砾、卵石混合土等,壤土、含少量砾壤土、细粒土质砂、细粒土质砾、卵石混合土为冻胀性土。
(3)涌丰灌域
渠系建筑物地层岩性为壤土、细粒土质砾、含细粒土砾、卵石混合土。壤土、细粒土质砾为冻胀性土。
(4)解放灌域
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地层岩性为粉质粘土、壤土、砂壤土、细粒土质砂、含细粒土砂、级配不良砂、级配不良砾等。粉质粘土、壤土、砂壤土、细粒土质砂、含细粒土砂为冻胀性土。
(5)朝阳灌域 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地层岩性为含细粒土砾、细粒土质砂、砂壤土、壤土等,壤土、砂壤土、细粒土质砂等土质为冻胀性土。
(6)济通灌域
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地层岩性为粘土、壤土、砂壤土、细粒土质砂、级配不良砂等,粘土、壤土、砂壤土、细粒土质砂为冻胀性土。部分闸基、桥基土层存在地震液化问题。
3、地表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4、天然建材
调查的各填筑土料场、块石料场、混凝土粗细骨料运距在0.5km~65.0km之间,除混凝土粗细骨料部分指标不满足要求外,其余料场质量和储量均满足要求。
三、工程建设内容与规模
同意本阶段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范围包括和合灌域、东风灌域、涌丰灌域、乾通灌域、解放灌域、朝阳灌域、济通灌域,工程设计灌溉面积29.26万亩。本次实施的渠道共24条,渠道长56.298km(渠道整治14.548km,渠道衬砌41.75km),续建配套建筑物169座。其中干渠、分干渠8条,整治14.548km,衬砌21.798km,配套建筑物108座;支渠16条,衬砌19.952km,配套建筑物61座。
1、和合灌域:支渠衬砌长度10.383km(11条),配套建筑物共41座。其中,加固渠首1座,拆除重建28座,其中节制闸19座,进水闸1座,生产桥8座;新建12座,其中节制闸11座,进水闸1座。
2、东风灌域:总干渠、中干渠整治14.548km,配套建筑物35座。其中,维修加固18座,渠首1座,退水闸1座,节制闸3座,跌水2座,生产桥1座,冲砂闸2座,山洪沟交叉建筑物4座,分水枢纽4座;拆除重建7座,节制闸5座,进水闸1座,生产桥1座;新建10座,陡坡9座,生产桥1座。
3、涌丰灌域:配套干渠建筑物10座。其中,拆除重建7座,节制闸6座,进水闸1座;新建3座汇入口。
4、乾通灌域:加固渠首1座。
5、解放灌域:衬砌分干渠9.279km(2条),支渠2.493km(2条);配套建筑物22座。其中维修加固2座,分水枢纽1座,节制闸1座;拆除重建5座,节制闸2座,生产桥3座;新建建筑物15座,节制闸8座,进水闸1座,人行桥2座,生产桥4座。
6、朝阳灌域:衬砌总干渠、东、西、中分干渠12.519km,配套建筑物41座,其中,维修加固7座,分水枢纽1座,节制闸3座,进水闸3座;拆除重建4座,节制闸3座,进水闸1座;新建建筑物30座,节制闸1座,进水闸1座,生产桥2座,汇入口26座。
7、济通灌域:衬砌支渠7.076km(3条);配套建筑物19座,其中拆除重建节制闸3座;新建建筑物16座,节制闸13座,生产桥3座。
四、工程设计
1、同意渠道级别为4级、5级,渠系配套建筑物级别为3级、4级、5级。生产桥设计荷载等级为农桥-Ⅰ级。
2、渠道设计
(1)基本同意渠道整治、衬砌设计断面,设计流量:总干、干(分干)渠为2.5~20.0m3/s,支渠为1.0~2.5m3/s;底宽:总干、干(分干)渠1.60~6.00m,支渠0.40~1.26m;内边坡:总干、干(分干)渠为1:1.5~1:1.75,支渠1:1.25~1:1.5;外边坡:总干、干(分干)渠为1:1.5~ 1:1.75,支渠均为1:1.5;渠顶宽:总干、干(分干)渠左、右侧为2.0~3.0m,支渠左右侧均为1.0m。
(2)基本同意总干、干(分干)渠、支渠全断面采用混凝土衬砌,总干、干(分干)渠:解放灌域东分干渠6+153~6+950段渠底渠坡采用预制混凝土护砌,板厚为8cm,其它干渠、分干渠均渠底采用厚10cm现浇混凝土板护砌,渠坡采用厚8cm的预制混凝土板。支渠:解放灌域全断面采用厚8cm现浇混凝土板护砌,其它灌域流速大于2.5m/s的渠道渠底采用厚8cm的现浇混凝土板护砌,渠坡采用厚6cm的预制混凝土板护砌;流速小于2.5m/s的渠道,全断面均采用厚6cm的预制混凝土板护砌。混凝土板下设厚3cm的砂浆垫层和厚0.3mm的聚乙烯塑料防渗薄膜。济通灌域支渠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温,保温板厚度为4~8cm。
(3)基本同意渠道回填粘性土压实度不小于0.91,砂性土相对密度不小于0.6。
3、渠系配套建筑物设计
(1)分水枢纽、节制闸、进水闸、分水闸、冲砂闸
基本同意渠道新建、(重)建节制闸、进水闸、分水闸、冲砂闸设计规模及结构型式,设计流量为0.5m3/s~15m3/s,闸孔宽<1m时,闸室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一字板”结构型式,闸孔宽≥1m时,闸室采用开敞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孔口尺寸为0.5m×0.5m~2.5m×2.2m,闸室后设置钢筋混凝土消力池和海漫。下阶段应做好各水闸防渗设计、细部结构设计以及与上下游渠道的连接设计。
(2)陡坡
基本同意渠系新建陡坡设计,陡坡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坡比为1:3.0,陡坡后接钢筋混凝土消力池和海漫。下阶段应做好各陡坡细部设计以及与渠道的连接设计。(3)生产桥
基本同意渠系新建(重)建生产桥的工程布置及结构型式,桥面净宽为2.5m、3.5m、4.5m,桥孔为1孔和3孔,单孔跨度为4.0m、6.0m,上部桥面板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简支实心板,下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和钢筋混凝土挡墙结构,灌注桩桩径0.8m,桩基埋深16m。下阶段进一步做好生产桥的细部结构设计。
(4)汇入口
基本同意渠系汇入口设计,采用开敞式铅丝石笼结构护砌。(5)基本同意东风总干渠13+830古力板分水闸、东风中干渠1+311干渠进水闸维修设计,重建排架及启闭机梁,更换闸门及启闭设备。下阶段应做好新老构件之间的结合设计。
五、金属结构
基本同意各灌域新(重)建、维修加固渠首、分水枢纽、分水闸、节制闸、进水闸、冲砂闸等均采用铸铁闸门,启闭设备采用螺杆启闭机。
六、施工组织设计
1、同意渠道和渠系建筑物工程安排在非灌溉期或非汛期施工。
2、基本同意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总平面布置。
3、基本同意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施工总工期为8个月。
七、工程管理
1、同意工程管理由灌区各灌域所在的旗、县、区水务局承担。
2、建设管理单位应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制定良好的管理制度,合理利用水资源,实行用水计划。
八、设计概算
1、基本同意设计概算的编制原则及依据,即按照水利部水总(2014)429号文《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及配套定额编制。
2、基本同意人工工资、水、电、钢筋、柴油、水泥、砂石料等主要材料预算单价。
3、经审查,按2016年第二季度价格水平计算,工程总投资为7962.12万元,其中,建筑工程6129.02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9.82万元,金属结构及设备安装工程370.76万元,临时工程万元505.18万元,独立费用568.19万元,基本预备费379.15万元。
九、工程建设管理
项目建设法人单位应认真抓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政府质量监督制,要严格执行开工申请、竣工验收等程序。
附件:
1、内蒙古自治区大黑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初步设计(二)概算审定表
主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
2016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