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细则(最终版)
浙江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
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使我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原称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项目,以下简称“中型灌区改造项目”)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水利部联合颁布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国农办[2005]26号),结合浙江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中型灌区改造项目是指对灌溉面积5~30万亩的中型灌区的灌排骨干工程进行配套完善和节水改造的项目,重点为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提供灌排骨干工程条件。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第三条 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实行自下而上申报,自上而下审定。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择优立项的原则。
第四条 中型灌区改造项目扶持的重点区域是农业主产区、水资源短缺区,兼顾其他地区。
第五条 凡属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的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均依照本实施细则管理。
第二章 申报条件和主要建设内容
第六条 申报的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该中型灌区的总体规则已编制完成,并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二)纳入《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建设规划》;
(三)水源有保障,主要水源工程完好;
(四)灌区骨干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形成制约;
(五)单个项目的总投资一般不超过2400万元。第七条 中型灌区改造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一)干支渠(沟)道开挖疏浚;
(二)干支渠道衬砌防渗;
(三)干支渠(沟)系建筑物(农桥、涵洞、水闸、渡槽、倒虹吸管、隧洞等)配套完善和更新改造;
(四)输水管道、暗渠建设及节水设备购置;
(五)渠首工程改建、维修及加固;
(六)泵站(总装机容量不超过5000kW)及配套输变电工程(电压等级不超过35kV)新建、改造;
(七)泵站、闸坝、干支渠管护设施及量水设施、施工临时工程设施等。
第三章 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
第八条 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建设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省、市、县(市、区)财政配套资金和水利部门筹集资金(含灌区管理单位筹集资金,下同)。按项目管理资金,不留资金缺口。同时,依照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在一事一议前提下,鼓励引导受益乡镇、农村集体和农民以筹资、投劳的方 2 式参与项目建设。
第九条 单个项目的总投资一般不超过2400万元,在此限额内,根据经济发达地区少补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多补助的原则,确定单个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的扶持额度。省财政按中央财政资金的80%配套,市、县(市、区)财政配套资金按省财政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配套政策执行。剩余资金由省、市、县(市、区)水利部门按项目建设资金不留缺口的原则筹集,其中,省级水利部门按剩余资金的30%与40%两类标准(欠发达和海岛县(市、区)以及享受省财政“两保两挂”体制和工资转移支付的41个县(市、区)是省承担40%,其他地区省承担30%)予以筹集。
第十条 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建设资金中,用于项目的勘测设计费、建设管理费、不可预见费占该项目建筑及安装工程费的比例分别为2.5%、3%、5%,在市、县(市、区)财政配套资金中列支。
第十一条 项目建设资金应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管理。各项资金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严禁挪用、截留和抵扣。做到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财政部门、水利部门和农发办应配合审计部门做好资金审计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第四章 申报程序和评估审定
第十二条 项目所在地市、县(市、区)水利部门会同同级农发办根据当地农业综合开发状况和中型灌区改造建设的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每年6月底前向省农发办、省水利厅联合行文(一式15份)提出下一年度项目申请。
第十三条 省水利厅会同省农发办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初步评估。项目评估在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采取实地考察、现场答辩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评估重点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水土资源状况、采用的规划设计方案、工程措施的合理性、费用估算、资金配套能力、项目效益情况和前期准备工作等。
第十四条 省农发办和省水利厅根据项目评估情况确定项目申报方案,于每年8月底前联合向国家农发办、水利部农发办报送下一年度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五章 计划编报和批复下达
第十五条 根据国家农发办和水利部农发办下达的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审定意见、项目投资控制指标及编报项目实施计划通知,省水利厅和省农发办组织项目所在地市、县(市、区)水利部门、农发办和灌区管理单位编报项目实施计划,并联合上报国家农发办、水利部农发办。
第十六条 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实施计划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提要,项目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及灌区基本现状,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水供需平衡及水质分析,建设标准及规划设计方案,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费用估算及资金筹措,效益及经济评价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管理及施工组织,运行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有关表格(包括项目费用估算总表,项目经济社会及基本现状表,项目水供需平衡及经济评价结果表,项目建设任务、投资、效益计划表等),有关图纸(包括项目位置图和平面布置图等)。项目实施计划中应体现项目技术审查、评估、审定 4 意见等相关内容。
项目市、县(市、区)农发办和水利部门向省农发办、省水利厅上报项目实施计划同时,必须专门对市、县(市、区)财政配套资金和水利部门筹集资金作出明确承诺,并明确资金的具体来源。
第十七条 省农发办、省水利厅根据国家农发办和水利部的批复,向项目市、县(市、区)转批下达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实施计划。市、县(市、区)水利部门和农发办按省批复的实施计划组织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项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项目初步设计必须报省水利厅、省农发办审批。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该设计进行交叉审查,提出书面审查意见,施工图设计报告及审查意见须报省水利厅、省农发办备案。
第十八条 市、县(市、区)水利部门、农发办和灌区管理单位要严格执行批复下达的项目实施计划。如确需变更项目实施计划,应依据修订的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并按下述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一)拟变更建设内容的投资额达到或超过批复下达的项目总投资额的15%的,由市、县(市、区)水利部门、农发办联合行文向省水利厅、省农发办提出调整项目建设内容及概算的请示,经省水利厅、省农发办审核后上报国家农发办和水利部农发办批准。
(二)拟变更建设内容的投资额未达到批复下达的项目总投资额的15%的,由省水利厅会同省农发办审核批准,并报国家农发办、水利部农发办备 5 案。
(三)变更项目实施计划,应按上述要求在批准项目立项(下达项目投资控制指标)的当年12月底或次年6月底之前报送变更报告。
(四)项目基本预备费必须由市、县(市、区)水利部门、农发办联合行文向省水利厅、省农发办提出申请,经批复后方可规范使用。
第六章 建设实施
第十九条 中型灌区改造项目的建设期一般为2年,建设期从初步设计批复之日起计算。凡经批准立项的项目,要按期建成并达到规定的建设标准。
第二十条 项目初步设计一经批复,工程建设应先使用市、县(市、区)财政配套资金和水利部门资金,省财政厅将视市、县(市、区)财政配套资金和水利部门资金到位情况分年拨付中央财政资金和省财政配套资金。
第二十一条 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为灌区管理单位,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予以明确。主要单项工程通过招标投标选择符合资质要求的施工单位承建,通过招标投标选择符合资质要求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要对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投资、资金来源和效益等进行公示。
第二十二条 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初步设计经省水利厅、省农发办审批后,灌区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第二十三条 市、县(市、区)水利部门和农发办要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
第二十四条 市、县(市、区)农发办和水利部门应于每年3月底前分 6 别向省农发办、省水利厅报送上一年度项目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
第七章 竣工验收
第二十五条 项目必须于初步设计批复起,2年内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市、县(市、区)水利部门和农发办负责验收准备工作,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自验合格后向省水利厅、省农发办提交竣工项目省级验收申请。省级验收合格后将由国家组织项目抽验或委托省级验收(认可省级验收)。
第二十六条 竣工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单项工程质量情况;投资计划完成情况,资金到位及使用管理情况;预期效益;运行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情况;文档管理情况等。
第二十七条 省水利厅、省农发办组织竣工项目省级验收,市、县(市、区)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项目建设竣工报告;
(二)项目工程质量检验报告及监理报告;
(三)项目财政资金到位及使用管理情况报告;
(四)项目资金审计报告;
(五)项目验收统计表;
(六)项目竣工图纸;
(七)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
第八章 运行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十八条 项目竣工后,应明确运行管护主体,及时办理资产移交和登记手续;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护制度,落实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保证工 7 程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第二十九条 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深化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新型的灌区运行机制,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建立用水户协会。要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测算供水水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农发办、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附件1
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申报指南
一、总则
(一)为了加强和规范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以下简称“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申报管理,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和管理办法,结合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特点,制定本指南。
(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是指对灌溉面积5-30万亩中型灌区的灌排工程进行节水配套改造的项目,主要为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灌排工程支撑条件。通过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三)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扶持的重点区域是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水资源短缺地区,同时兼顾其他地区。
二、申报条件和主要建设内容
(一)拟申报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需符合下列条件: 1.纳入《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规划(修编)》,原则上位于或跨越农业综合开发县(市、区、旗、团场、农场);
2.灌区有效或设计灌溉面积一般为5-30万亩;
3.水源工程条件较好,水量供应有保障,用于农田灌溉的水量不低于70%,水质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4.灌区骨干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对提高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形成制约;
5.灌区管理机构明确、机制健全。
(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干支渠(沟)道开挖疏浚(流量不小于0.1立方米/秒); 2.干支渠道衬砌防渗(流量不小于0.1立方米/秒);
3.干支渠(沟)系建筑物(农桥、涵洞、水闸、渡槽、倒虹吸管、隧洞等)配套完善和更新改造;
4.输水管道、暗渠制作安装、建设; 5.水源及渠首工程改建、维修及加固;
6.泵站(总装机容量不超过5000千瓦)及配套输变电工程(电压等级不超过35千伏)新建、改造;
7.工程管护设施、量水设施设备及信息系统新建、改造; 8.施工临时工程设施、土保环保工程等建设。
三、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
(一)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建设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水利部门及灌区管理单位资金等。同时,在符合农村税费改革有关政策的前提下,鼓励受益乡镇、农村集体和农民以筹资、投劳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
(二)单个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补助投入额度原则上为1000万元。项目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水利部门及灌区管理单位资金执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以下简称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配套比例政策(财发[2010]46号文)。鼓励地方多配套、多筹集。
(三)对于中西部地区,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全部由省级及地(市、州)级两级承担,县级财政不承担配套任务;对水利部门自筹资金不做硬性规定。
(四)项目建设资金应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管理。财政资金要纳入当年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严禁挪用、截留和抵扣。财政资金按项目灌区管理单位的隶属关系实行县级财政或市(地)级财政报账制,并做到专人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各级财政部门、水利部门和农发办事机构应配合审计等部门做好资金审计和检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四、项目申报个数和程序
(一)2013年各省可申报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数为:粮食主产省(自治区,含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每个省(自治区)可申报5-7个项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非粮食主产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每个省份可申报2-4个项目。
各省要优先申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确定的80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市、区、旗、团场、农场)的中型灌区;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应注意与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相结合,优先申报血吸虫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县(市、区)的中型灌区。
对以前申报但尚未立项实施的项目,省级申报文件继续有效,并且包含在各省可申报的项目数之内。
(二)各地水利部门、财政部门及农发机构要及时沟通,对所申报项目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水利资金(含灌区管理单位自筹资金)早做安排,并避免所申报项目与地方切块内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排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相重复。
(三)县级水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及农发机构,根据当地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及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的需要,组织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联合向上级水利部门、财政部门及农发机构报送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照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2)进行编制,文字宜简练,篇幅要适当,有关的文字、表格、图纸应为A4幅面并装订成一册。封面名称统一为:××省(区、市、兵团、农垦总局)××市(地区、州、盟、师、分局)××县(市、区、旗、团场、农场)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省级水利部门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及农发机构对所报送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审,并于2012年8月底前将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省级初审意见报送水利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份)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1份),同时以省为单位报送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基本情况汇总表电子版(Excel格式,见附件3)。
第三篇: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提纲(xiexiebang推荐)
综 合 说 明 概括介绍本灌区规划范围、建设标准、主要建设内容、工程措施、节水量、投资估算及工程效益指标,以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等规划内容。
一、灌区基本情况
1、社会经济概况:简述灌区所在区域行政区划、灌区控制范围内国土面积、总耕地面积,总灌溉面积及其有效灌溉面积,涉及县(市、区),灌区内乡(镇)及村庄个数,总人口及农业人口,种植品种、产量及复种指数。
2、灌区供水水源:简述本灌区水源基本状况,包括水库水、河道引水、地下水等,灌溉水源的保障情况。
3、概略介绍灌区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5万亩以下灌区合并后编制规划,需说明每个灌区的基本情况)
二、规划依据及工程建设标准
1、规划依据 规划依据包括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政策文件、投资估算定额及参考资料等。
2、建设标准:渠灌设计灌溉保证率,大田旱作物 采用P=50%,水稻采用75%;排水工程除涝标准采用5年一遇。井渠双灌区中的井灌暂不涉及灌溉保证率。现状年及基准年采用2008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
三、工程规划
1、水资源供需分析——规划水平年灌区供水与需水预测成果。
2、灌区规模——研究确定合理的农业结构和作物种植结构;灌区通过 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预计渠系与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制度及定额的变化和灌溉面积的增加,在此基础上确定规划水平年的灌溉面积。
3、节水改造工程——说明需采用的主要节水措施,例如:不同级别渠道采取不同的衬砌措施;田间工程采取平整土地、调整畦田规格及改进灌水技术等节水措施。
4、灌区续建配套工程——依据规划原则及确定的灌区范围和规模,选择适宜本灌区的续建、配套工程方案。包括骨干(包括建筑物)工程及田间配套灌溉工程,骨干及田间排水工程。
5、其他——包括管理及计量设施,如:量水、测流、通讯、交通、办公室、信息化等建设内容。
四、投资估算 根据灌区所在区域分析建材和用工单价,估算工程静态总投资、骨干工程及田间配套工程投资。
五、经济评价及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全面叙述工程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经济评价代表性指标如经济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工程环境及社会效益指标可选择:年可节约水量、恢复灌溉面积及改善灌溉面积、粮食及棉花等经济作物增产量,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的效益等。
第一章 概 述 概括叙述灌区所在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水利工程、灌溉发展等基本情况;本灌区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工程管理状况,灌区改革进展及存在问题等。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简述本灌区所属区域(或本灌区控制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河流、水系、土壤、植被、地质、水文地质等特征,自然灾害特点,生态环境状况。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简述本灌区控制范围内的人口、农业人口、村镇分布,区域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及种植业、林业及畜牧业产值,灌区主要农作物近年产量,人均GDP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等。第三节 灌区发展历程 简述灌区建成后历年实灌面积、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灌溉供水量、作物种植比例、灌溉效益及水费与多种经营收入情况。2000年以来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实施情况,包括建设项目、主要工程量、国家及地方投入资金。灌区管理机构、人员及群众管理状况,灌区计划用水、工程管理情况,灌区管理机制改革及运行情况。第四节 灌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详细分析、阐述灌区受益范围及农业生产在当地所处的地位;灌区生产发展和环境改善对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结合当前国家支持三农的精神和扶持农业开发政策,提升本灌区的地位与作用等。第五节 灌区现状
一、水资源利用现状 灌区地表水、地下水和其它水资源可供水量,2001年以来水资源实际利用量。灌区水资源利用的特点(季节性、长年、自流、提水以及保障情况)。
二、土地利用现状 灌区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农作物构成及种植面积等。
三、灌区运行管理状况 灌区管理处(所)所在地,隶属关系,管理组织、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情况。
四、工程现状(1)灌溉工程
灌区灌溉渠系包括各级固定渠道。统计各级渠道的数量、长度、过流能力、防渗衬砌状况,以及节制闸、分水闸、跌水、配水及交叉建筑物情况。(2)排水工程
灌区内排水沟排沥标准、数量及长度,排水系统上的建筑物(闸、涵、桥)数量等。(3)其他工程:如管理设施、试验设施等。第六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概括分析本灌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水源、引水能力、渠道淤积、渗漏、建筑物和田间工程配套、土地平整程度、灌溉制度、计划用水、灌溉工程管理、组织管理、水费征收、灌区资金投入及管理制度等。第二章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规划任务 第一节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必要性 从四方面简述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必要性:
1、水资源供求矛盾;
2、水资源利用率;
3、灌区工程完好程度及效能;
4、灌区的运行及发展。第二节 规划目标与依据
1、规划目标 针对灌区多年运行暴露出的问题,以节水高效为中心,提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总体规划,按轻重缓急分实施。
2、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依据包括:水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地方有关节水、环境保护的法规。(2)有关规范、标准、定额。例如:冀水规计字[2004]71 号文颁发的《河北省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补充规定》及《河北省水利水电工程补充预算定额》。(3)本地区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水资源规划,地方有关“三农”的政策、条例等。
3、规划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第三节 国民经济发展预测 预测本灌区2020水平年农业总产值、增加值、GDP增长率、积累率(即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和占GDP的比例)、农业增加值产出率(增加值除以产值)及种植业产量指标。同时预测灌区灌溉水源涉及区域的工业及居民区发展规模,以便确定其需水量。5 第四节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本节为实施灌区规划的主要依据。根据灌区内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状况,采用最新的试验、观测资料和水资源评价成果对原有灌区规划指标进行复核。根据当前和今后农业结构调整及灌溉作物的要求,结合灌区供水特点,参照当地群众浇地经验对原规划确定的灌溉制度进行复核,提出灌区规划的灌溉制度和灌水率。在此基础上提出灌区2020水平年的可用水量和需水量,并进行平衡分析。
1、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在灌区原规划水资源供需成果基础上,进行2020年需水分析预测(包括工业、生活及农业用水)及地表水与地下水可供水量分析预测。灌区内工业及生活用水量按规划水平年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用水定额预测。在可供水量优先满足工业和生活需水以后,再与农业需水量进行平衡分析。预测可供水量要充分考虑上游用水量的增加和来水量的变化情况,在供需平衡分析时,要按照实施节水改造后预测的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重新核算可供水量。
2、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根据本灌区控制范围内土地利用状况及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有选择地将最缺水或较缺水的区域作为规划灌区增加或恢复灌溉面积的对象,而后确定灌区规划的控制范围。一般在缺水地区发展灌溉面积要以供定需,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6 第五节 灌区发展规模 根据灌区规划原则及灌区范围的调整,通过供需分析,在完善渠系、建筑物的基础上,确定灌区2020水平年设计灌溉面积(渠灌和井渠双灌)。第三章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工程规划要考虑本灌区的建设需要与可能的投入,立足于技术可行与经济合理。第一节 工程总体布置 针对灌区水源和骨干工程现状、确认关键工程,结合灌区恢复、改善灌溉面积规划,划定灌区工程控制范围,进行灌区总体布置。做到级别分明、形成系统,有利于计划用水和便于管理。按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择险修要的原则对灌区工程分类、排队,合理安排建设顺序,为实施规划奠定基础。第二节 渠首工程 针对渠首取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如标准低、损坏或老化失修等),确定相应的续建、改造或重建等工程。第三节 渠系与建筑物工程 渠系工程按不同级别,针对设计标准、渗漏、渠坡损坏、冲淤等问题安排相应工程措施。各级渠道要包括数量、断面尺寸、长度,扩挖或清淤工程的土方工程量,衬砌工程的混凝土或砌石工程量等。建筑物工程按不同级别渠道分别列出渠系建筑物数量及工程量。以配套、改建、维修为主,适当新建一些必要的工程。7 第四节 排水工程 复核现状排水工程是否符合标准,进行必要整治,以提高泄洪、排涝能力。第五节 田间工程 对原规划田间节水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田间节水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推广的主要技术。强调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同步建设,避免末级渠系不配套对骨干工程效益发挥的制约。渠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应以平整土地为重点,同时修建规范化的沟、畦、输水垄沟等田间工程,少数井渠双灌区可以安排低压管灌等田间节水设施。第六节 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实施效果 规划水平年渠系水、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节水量、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粮食单产及增产量等。第四章 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水土保持 分析灌区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后是否会造成水土流失或破坏原有水土保持设施,提出必要的水土保持方案。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
1、宏观分析灌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研究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其可能产生的有利或不利影响作出相应预测,提出减少或避免各种不利影响的措施,使有利影响得以充分发挥,把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底限度。
2、从水质、土壤盐渍化等方面制定环境保护目标。
3、对水源的水质进行评价,论证是否存在点污染、面污染源,提出防治措施。第五章 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贯彻落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及国家有关改革开放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灌区的具体改革措施。界定管理单位性质,建立、健全灌区管理规章制度、科学合理定岗定员,努力降低运行成本,减轻用水户负担;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改革;核定灌区供水成本,理顺水价、强化水费计收管理,逐步建立保证灌区良性运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第一节 管理范围
1、确权划界 —— 确定各级渠道的归属。
2、管理职责——包括各级渠道管理部门对灌溉、经营、工程维护和运用的管理职责。第二节 机构设置
1、管理机构设置。
2、管理体制改革与经营机制改革——包括: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水价制定、水费征收的改革。第三节 量水设施 灌区测流量水工作在用水管理中对计划用水起着重要作用。测流量水是灌区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灌溉水源的重要措施,是实行合理用水的必要手段,是应用经济规律管理灌区和制定水费政策的基础,为此要合理建立健全灌区测流站网,配套量水设施,制定和完善测流量水规章制度,为节水灌溉提供 计量手段。第四节 水费制度 抓紧灌区财务工作改革,改革现行水价,逐步实现按成本核收水费。第五节 自动化管理 本着实用性、经济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在保证安全、可靠、及时、准确、以及对未来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对灌区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总体设计。第六章 工程投资估算 根据有关规程、规范,估算本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2020年)投资,并分别列出骨干工程投资和田间配套工程投资。第一节 编制依据
一、定额及取费标准
1、水利部水总[2002]116 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及《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2、国家计委、建设部 [2002]10号文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
3、国家物价局、建设部[1992]价费字479号文颁发的《工程建设监理费有关规定》;
4、国家计委、财政部 [1997]计价费2500号文颁发的《关于第一批降低22项收费标准的通知》;
5、冀水规计字[2004]71 号文颁发的《河北省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补充规定》及《河北省水利水电工程补充预算定额》。
二、基础单价 包括:人工工资、材料预算价格、其它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第二节 投资估算 采用《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分别估算骨干工程、田间工程投资。第三节 投资计划及资金筹措 各灌区根据财力合理安排分投资计划(2009~2020年)。本着国家、地方和受益区农民共同筹资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投资办水利的原则,争取国家扶持、地方匹配和群众投资、投劳等多方筹资的办法。第七章 效益分析 根据有关规程、规范,对本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并对社会经济影响(包括对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作出评价。重视项目实施对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并做出分析与评价。第一节 评价依据与计算参数
一、评价依据 1.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水利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1994年; 3.国务院《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国发[1985]94号; 4.财政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暂行)》,1995年; 5.水利部财务司《水利工程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管理规定》,1995年。
二、计算参数 计算价格取2008年第三季度水平,财务分析采用市场价格,经济评价 原则上采用影子价格。工程建设期12年,正常运行期取30~35年,经济计算期为32~47年;以开工第一年初为资金折现基准点,投入、产出均发生在年末社会折现率取8%。财务分析及供水成本按有、无项目分别计算,经济评价按增量计算。第二节 国民经济评价 根据工程续建配套与技术改造的特点,计算出项目实施后可节约净水量、恢复灌溉面积及改善灌溉面积。根据费用和效益计算结果,可编制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计算国民经济盈利能力指标。如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效益费用比、投资回收期等。第三节 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 对本灌区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做出客观评价,进一步论证项目建设的意义。报告名称: 5~30万亩灌区规划: ××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 1~5万亩合并编制规划: ××县(区)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 附图: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灌区位置图、工程规划平面布置图
目 录 综 合 说 明............................................1 第一章 概 述...........................................2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3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3 第三节 灌区发展历程...................................3 第四节 灌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3 第五节 灌区现状......................................3 第六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4 第二章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规划任务...........................4 第一节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必要性.....................4 第二节 规划目标与依据.................................5 第三节 国民经济发展预测...............................5 第四节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6 第五节 灌区发展规模...................................7 第三章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7 第一节 工程总体布置...................................7 第二节 渠首工程......................................7 第三节 渠系与建筑物工程...............................7 第四节 排水工程......................................8 第五节 田间工程......................................8 第六节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效果................8 第四章 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8 第一节 水土保持......................................8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8 第五章 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9 第一节 管理范围......................................9 第二节 机构设置......................................9 第三节 量水设施......................................9 第四节 水费制度.....................................10 第五节 自动化管理...................................10 第六章 工程投资估算.....................................10 第一节 编制依据.....................................第二节 投资估算.....................................第三节 投资计划及资金筹措.............................第七章 效益分析........................................第一节 评价依据与计算参数.............................第二节 国民经济评价..................................第三节 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11 11 11 11 12 12 河北省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2009~2020年)报告编写提纲 河北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9年1月 15
第四篇:财政部: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申报指南
一、总则
(一)为了加强和规范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以下简称“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申报管理,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和管理办法,结合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特点,制定本指南。
(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是指对灌溉面积5-30万亩中型灌区的灌排工程进行节水配套改造的项目,主要为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灌排工程条件。通过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三)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扶持的重点区域是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水资源短缺地区,同时兼顾其他地区。
二、申报条件和主要建设内容
(一)拟申报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需符合下列条件: 1.纳入《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规划(修编)》,原则上位于或跨越农业综合开发县(市、区、旗、农场、团场);
2.灌区有效或设计灌溉面积一般为5-30万亩;
3.水源工程条件较好,水量供应有保障,水质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4.灌区水量利用合理,用于农田灌溉的水量不低于70%; 5.灌区骨干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对提高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形成制约;
6.灌区管理机构明确、机制健全、经费落实。
(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干支渠(沟)道开挖疏浚(流量不小于0.1立方米/秒); 2.干支渠道衬砌防渗(流量不小于0.1立方米/秒);
3.干支渠(沟)系建筑物(农桥、涵洞、水闸、渡槽、倒虹吸管、隧洞等)配套完善和更新改造;
4.输水管道、暗渠制作安装、建设; 5.水源及渠首工程改建、维修及加固;
6.泵站(总装机容量不超过5000千瓦)及配套输变电工程(电压等级不超过35千伏)新建、改造;
7.工程管护设施、量水设施设备及信息系统新建、改造; 8.施工临时工程设施、土保环保工程等建设。
三、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
(一)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建设资金包括中央财政农发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水利部门自筹资金,其中地方水利部门资金包含灌区管理单位筹集资金。同时,在符合农村税费改革有关政策的前提下,鼓励受益乡镇、农村集体和农民以筹资、投劳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
(二)单个项目的中央财政农发资金补助投入额度原则上为1000万元。项目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水利部门自筹资金比例均执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以下简称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配套比例政策(财发[2010]46号文)。鼓励地方多配套、多筹集。
(三)对于中西部地区,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全部由省级及地(市、州)级两级承担,县级财政不承担配套任务;对水利部门自筹资金不做硬性规定。
(四)项目建设资金应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管理。各项资金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严禁挪用、截留和抵扣。财政资金按项目灌区管理单位的隶属关系实行县级财政或市(地)级财政报账制,并做到专人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各级财政部门、水利部门和农发办事机构应配合审计等部门做好资金审计和检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四、项目申报个数和程序
(一)2012年各省可申报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数为:粮食主产省(含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每个省可申报4-5个项目;非粮食主产省中增产潜力较大的省(含广西、云南、新疆、新疆兵团),每个省可申报3个项目;其他省,每个省可申报2个项目。
各省要优先申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确定的80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市、区、旗、农场)的中型灌区;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应注意与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相结合,优先申报血吸虫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县(市、区)的中型灌区。
对以前申报但尚未立项实施的项目,省级申报文件继续有效,并且包含在各省可申报的项目数之内。
(二)各地水利部门、财政部门(农发机构)要及时沟通,对所申报项目的地方政府财政配套资金和水利资金(含灌区管理单位自筹资金)早做安排,并避免所申报项目与地方切块内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安排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相重复。
(三)县级水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机构),根据当地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及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的需要,组织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联合向上级水利部门、财政部门(农发机构)报送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照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2)进行编制,文字宜简练,篇幅要适当,有关的文字、表格、图纸应为A4幅面并装订成一册。封面名称统一为:××省(区、市、兵团、农垦总局)××市(地区、州、盟、师、分局)××县(市、区、旗、团场)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省级水利部门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机构)对所报送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审,并于2011年8月底前将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省级初审意见报送水利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份)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1份),同时以省为单位报送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基本情况汇总表电子版(Excel格式,见附件3)。
第五篇: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
1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申报指南
一、总则
(一)为了加强和规范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以下简称“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申报管理,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有关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特点,制定本指南。
(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是指对灌溉面积5-30万亩中型灌区的灌排工程进行节水配套改造的项目,主要为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灌排工程支撑条件。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三)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扶持的重点区域是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水资源短缺地区,同时兼顾其他地区。
二、申报条件和主要建设内容
(一)拟申报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需符合下列条件:
1.纳入《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规划(修编)》,原则上位于或跨越农业综合开发县(市、区、旗、团场、农场);
2.灌区有效或设计灌溉面积一般为5-30万亩;
3.水源工程条件较好,水量供应有保障,用于农田灌溉的水量不低于70%,水质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4.灌区骨干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对提高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形成制约;
5.灌区管理机构明确、机制健全。
(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干支渠(沟)道开挖疏浚(流量不小于0.1立方米/秒);
2.干支渠道衬砌防渗(流量不小于0.1立方米/秒);
3.干支渠(沟)系建筑物(农桥、涵洞、水闸、渡槽、倒虹吸管、隧洞等)配套完善和更新改造;
4.输水管道、暗渠制作安装、建设;
5.水源及渠首工程改建、维修及加固;
6.泵站(总装机容量不超过5000千瓦)及配套输变电工程(电压等级不超过35千伏)新建、改造;
7.工程管护设施、量水设施设备及信息系统新建、改造;
8.施工临时工程设施、土壤流失防治及环保工程措施等建设。
三、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
(一)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建设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水利部门及灌区管理单位资金等。同时,在符合农村税费改革有关政策的前提下,鼓励受益乡镇、农村集体和农民以筹资、投劳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
(二)单个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每次申报的中央财政资金额度原则上不高于1000万元。项目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水利部门及灌区管理单位资金执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以下简称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配套比例政策(详见附件2)。鼓励地方多配套、多筹资。
(三)对于中西部地区,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全部由省级及地(市、州)级两级承担,县级财政不承担配套任务;对水利部门自筹资金不做硬性规定。
(四)项目建设资金应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管理。财政资金要纳入当年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严禁挪用、截留和抵扣。财政资金按项目灌区管理单位的隶属关系实行县级财政或市(地)级财政报账制,并做到专人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各级财政部门、水利部门和农发办事机构应配合审计等部门做好资金审计和检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四、项目申报个数和程序
(一)2014年各省可申报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数为:粮食主产省份(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每个省(自治区)可申报5-10个项目;非粮食主产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等,每个省份可申报2-6个项目。
各地要优先申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80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市、区、旗、团场、农场)的中型灌区;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应注意与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相结合,优先申报血吸虫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县(市、区)的中型灌区。
对以前申报但尚未立项实施的项目,省级申报文件继续有效,并且包含在各省可申报的项目数之内。
(二)各地水利部门、财政部门及农发机构要及时沟通、密切配合,对所申报项目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水利资金(含灌区管理单位自筹资金)早做安排,并避免所申报项目与地方切块内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排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相重复。
(三)县级水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及农发机构,根据当地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及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的需要,组织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或咨询机构编制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联合向上级水利部门、财政部门及农发机构报送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照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详见附件3)进行编制,文字宜简练,篇幅要适当,有关的文字、表格、图纸应为A4幅面,并装订成一册。封面名称统一为:××省(区、市、兵团、农垦总局)××市(地区、州、盟、师、分局)××县(市、区、旗、团场、农场)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省级水利部门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及农发机构对所报送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审,并于2013年8月底前将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省级初审意见报送水利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份)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1份),同时以省为单位报送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基本情况汇总表电子版(Excel格式,详见附件4)。
五、开展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实施示范工程试点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对农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按照水利部与国家农发办座谈时提出的设想和要求,拟于2014年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实施示范工程试点工作。
(一)试点中型灌区选择的原则和条件是:
1、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同时兼顾非粮食主产区;以平原地区为重点,同时兼顾丘陵山区;
2、省级水利、财政及农发机构之间配合良好,日常项目管理工作较好,对此次试点工作积极主动;
3、灌区有效或设计灌溉面积一般为5~10万亩,原则上不超过20万亩;
4、灌区现状管理基础较好,灌区控制灌溉区域适合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
5、当地现有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6、试点灌区数量坚持少而精,宁缺毋滥。
(二)主要建设内容和目标:对试点中型灌区,按照现代化灌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在进行灌排骨干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在灌区控制灌溉区域内进行田间工程配套建设,做到骨干工程改造、田间工程配套、现代灌区管理系统等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实施、同步发挥效益。
对灌区水源及渠首工程、干支等骨干渠(沟)道、斗农等小型渠(沟)道以及渠(沟)系建筑物等,要进行全面更新改造、疏浚整治和衬砌防渗;现代灌区管理系统要建设中央控制室,主要进出水口要有实时测控设备,要配建水情、雨情、墒情及气象等监测站点;田间渠系、配套建筑物、农田道路、防护林网等要同步建设实施。
初步考虑,对选定的每处试点中型灌区,按照灌溉面积大小和实际工程建设需要,拟连续立项投入2年。通过改造建设,将试点中型灌区打造成工程设施配套完善、测控及管理调度技术先进、管理体制
机制完善的现代中型灌区,既能做到适时、适量灌溉,又能做到自动化、智能化灌溉。为今后建设现代中型灌区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对试点之外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也要注意做好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互衔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