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财务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5 01:1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财务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财务管理办法》。

第一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财务管理办法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水财务[2012]38号)

2012年3月3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保障项目资金安全,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07]1291号)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投资补助安排的,列入全国规划内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以下简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

第三条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应按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要求,明确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法人,并保障人员的相对稳定,建立职责明确的责任制度。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法人应按规定设置财务管理机构,配备合格的财务人员,项目法人财务管理机构负责人要具备相应职称和会计从业资格,财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要重视和加强对项目财务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第四条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原则是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专款专用、专账核算。

第五条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法人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要求设置会计账簿,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保证其及时、准确、真实、完整。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财务管理有关规章制度。

(二)配合财政部门及时下达项目资金预算并拨付资金。

(三)多渠道筹集落实项目资金,对项目所需地方建设资金,应协商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督促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四)监督检查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第七条 项目法人负责人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资金使用全过程负总责,对项目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项目法人应明确内部各相关专业管理机构和专业管理人员在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中的职责。项目法人对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和有关政策,研究制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正确归集项目建设成本和费用。

(三)筹集和申请资金,编报项目年度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等。

(四)按概(预)算控制使用资金,遵循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要求办理资金支付。

(五)按规定及时编报年度财务信息和竣工财务决算。

(六)组织项目实施、招投标、合同签订、项目验收、资产移交等工作。

(七)做好会计档案的归档管理。

第三章 资金使用管理

第八条 项目法人应当严格按照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年度实施方案,筹集资金,保障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资金。

第九条 项目法人应按《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基本建设存款专户。项目法人负责多个项目的,按规定只能开立一个基本建设存款账户。

项目法人不准多头开户;不准公款私存;不准出租出借银行账户;不准私设“小金库”;不准设账外账。

第十条 项目法人应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现金使用范围办理结算和支付,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除规定的可以使用现金范围外,其他支付应当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第十一条 项目法人应加强印鉴和票据管理。规范财务专用章等印鉴的制发、使用、改刻、废止及保管;实行印鉴分人保管,严格印鉴使用的授权、审批和登记制度。加强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发票等重要票证的管理,建立购买、领用、注销、保管等制度,明确管理人员及其责任。

第十二条 项目法人应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对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明确经办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大额资金支付业务,应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第十三条 项目法人应明确资金支付审批程序并严格遵照执行。要按照经办人审查、有关业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审核、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核准签字等程序办理,主要要求包括:

(一)经办人审查。经办人对支付凭证的合法性、手续的完备性和金额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二)业务部门审核。经办人审查无误后,送经办业务所涉及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审核;实行工程监理制的项目须先经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并盖章。

(三)财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负责审核项目账户资金余额是否满足支付需求,累计结算款、预付工程款的扣回数、质量保证金累计数是否账面一致,本期支付数计算是否正确。

(四)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核准签字负责。

第十四条 项目法人要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依法进行采购。

第十五条 项目法人要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加强合同的订立、履行、保管等管理。项目财务部门应参与合同谈判,合同条款中涉及的合同价款、支付条件、结算方式、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内容,必须经财务部门审核同意。

要加强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合同中应明确规定预付工程款的数额、支付时限及抵扣方式,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价款的支付方式、数额及时限,工程质量保证(保修)金的数额、预扣方式及时限,变更、纠纷的处理以及与履行合同、支付价款相关的担保事项等。第十六条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必须符合《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规定。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是指对建设工程的发承包合同价款进行约定和依据合同约定进行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价款结算的活动,其主要要求包括:

(一)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预付款

包工包料工程的预付款原则上预付比例不低于合同金额的10%,不高于合同金额的30%。预付的工程款必须在合同中约定抵扣方式,并在工程进度款中进行抵扣。凡是没有签订合同或未按合同条款要求提交预付款保函(或保证金)或不具备施工条件的工程,项目法人不得预付工程款,不得以预付款为名转移资金。

(二)工程进度款结算支付应遵循的程序

1、承包人向项目法人提出支付工程进度款申请。按合同约定计算项目法人应扣回的预付款和扣留的质量保证金。

2、监理工程师审核。凡实行监理的工程项目,工程价款结算过程中涉及监理工程师签证事项,应按合同约定执行。

3、项目法人内部有关业务部门(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合同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核。

4、单位负责人审批。

5、财务部门办理资金支付。工程款必须支付到合同约定的收款单位、收款账户和开户银行。

(三)工程竣工价款结算

工程完工后,项目法人和承包人应按照约定的合同价款及合同价款调整内容、工程质量情况、索赔事项等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工程竣工结算申请由承包人编制,经监理方审核后,由项目法人审查同意。结算价款的支付应遵循工程进度款结算支付审核程序。

第十七条 质量保证金的管理应按照《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保留不低于5%的质量保证(保修)金,待合同约定的质保期到期后清算,质保期内因承包人原因造成的缺陷,承包人应负责维修,并承担鉴定及维修费用。如承包人不维修也不承担费用,发包人可按合同约定扣除保证金,并由承包人承担违约责任。

第四章 成本控制和支出管理

第十八条 项目概(预)算是控制建设成本的重要依据。项目法人要严格执行项目概(预)算,不得突破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规模及建设标准。第十九条 项目法人要正确计算和归集成本费用,按建设成本的开支范围和界限,确保各项支出合法、真实。严格在概(预)算范围内支出,不得支付非法的收费、摊派等支出。项目法人应严格控制管理性费用支出,制定管理性支出的具体内容、开支标准并严格执行。第二十条 对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若尚有少量未完工程投资及预留费用,可预计纳入竣工财务决算,按照有关规定,大中型项目应控制在概算投资的3%以内,小型项目应控制在概算投资的5%以内,并将详细情况提交竣工验收委员会确认。项目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应严格按规定控制使用。

第五章 财务报告和资产交付管理

第二十一条 项目法人必须及时、准确和完整的报送项目财务报告,以真实反映项目财务状况、建设进展情况和资金流动信息。财务报告包括月报、季报、年报、竣工财务决算报告以及其他临时性报告。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法人应按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要求及时报送有关财务报告。第二十二条 财务报告应由编制人员签字盖章,财务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盖章,并加盖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应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二十三条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法人应及时编报竣工财务决算,主要要求有:

(一)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SL19-2008)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二)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完成后,项目法人应将竣工财务决算提交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审查、审计。

(三)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将竣工财务决算报告提交竣工验收委员会审查,并按验收审查意见进行修改。

(四)项目竣工验收后,将按竣工验收委员会验收意见调整后的竣工财务决算按管理权限报送审批。

第二十四条 项目法人要按会计档案保管的要求,及时将财务报告整理归档并妥善保存,防止损坏和丢失。

第二十五条 项目法人应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环节作出规定,明确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以及有关人员的资产管理职责。第二十六条 工程验收后,项目法人要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将形成的资产移交给接收单位。确保项目形成的资产及时入账,防止资产流失。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资金监管制度,组织开展督导、审计、稽查和专项检查等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限期整改。第二十八条 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财务机构设置和财务人员配备情况。

(二)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

(三)银行账户管理和使用情况。

(四)建设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

(五)概预算执行及成本控制情况。

(六)合同、采购管理及履行情况。

(七)建设工程价款结算管理及支付情况。

(八)资产管理情况。

(九)审计、检查、稽查的整改落实情况。

(十)其他需要检查的事项。

第二十九条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关单位要及时整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职责,促进落实整改;对违反《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的,提交有关部门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条 项目法人要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审计、检查、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关 闭 窗 口

第二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2010-01-0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促进灌区良性运行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国家从中央水利建设投资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以节水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建设。为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大型灌区是指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的灌区。必须具有相应资质规划设计单位所做的前期工作、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和健全的组织机构。

第二章 建设内容和目标

第三条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渠首工程、干支渠(流量在1立方米每秒以上)及其建筑物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支渠以下渠道及建筑物由地方安排投资建设。

第四条 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改善和适度扩大有效灌溉面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第三章 前期工作

第五条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按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管理。

第六条 按照经批准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总体规划,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31号令)的有关要求,灌区管理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分期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省级水利厅(局)提出审查意见后,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审)

第七条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包括改革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加快水价改革等促使灌区良性运行内容。

第四章 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八条 灌区管理单位按照管理权限逐级申报项目,由省级发展改革委、水利厅(局)共同审查后,于每年7月底前联合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报送下一项目和投资申请计划。

第九条 各省级发展改革委、水利厅(局)申报项目时应提交经审批的以下文件和材料:

1.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

2.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和改革进展情况调查表(附后);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

4.省级有关部门落实地方建设资金的承诺文件;

5.国家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 水利部汇总审核各省上报的项目建议计划后,提出全国项目建议计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各省和水利部的建议计划对任务进行综合平衡后,商水利部下达项目建设投资计划。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 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地方和灌区多渠道筹集,其中中央与地方的安排比例为:东部地区1:2,中部地区1:1,西部地区1:0.5。(省级比例)

第十二条 要建立健全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工程建设内容、规模和标准使用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六章 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灌区管理单位在已批复的分期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根据中央下达的项目计划投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报省级水利厅(局)会同省级(由水利厅审查)发展改革委审批后组织实施。单项工程设计要达到施工图的深度。

第十四条 灌区管理单位在已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报省级水利厅(局)审批后组织实施。单项工程设计要达到施工图的深度。

第十五条 项目建设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招标投标制。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把质量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监督机制,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确保工程质量和按期完工。

第十六条 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要严格按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执行,依靠科技进步,因地制宜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加强管理,努力创造优质工程。

第十七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省级发展改革委、水利厅(局)要加强对项目的检查监督,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将组织有关专家检查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对违反规定和存在的问题要限期改正,逾期不改将追究当事人、责任人和有关单位的责任。

第七章 项目验收

第十八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责任主体应根据有关规定的要求及时进行自验,并向省级发展改革委、水利厅(局)提出验收申请。省级水利厅(局)会同省级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组织有关专家对通过验收的项目进行抽查。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总结报告等资料要及时报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备案。

第八章 建后管护

第二十条 项目竣工验收后,必须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明确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保证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第二十一条 灌区要积极进行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尽快建立起良性运行机制。

第二十二条 项目完工后新增加的灌溉面积,要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依法进行保护。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水利部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验收办法

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验收办法(试行)

[发布日期: 2009-05-13 ]

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验收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的验收工作,逐步使项目验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验收程序

1.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建成后,项目单位应及时进行总结。经自查自验合格后,向省水利(水电)厅(局)提出验收申请。

2.由省水利(水电)厅(局)会同省计委选派3名以上熟悉工程技术的人员和1名以上熟悉基建财务的人员联合组成验收专家组(其中部分人员可以从规划设计院、科研单位挑选),对提请验收的项目进行验收。验收结束后,将验收总结报告及其它有关资料送省水利(水电)厅(局)复审,签字盖章。

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水利部对通过省级验收的项目进行抽查。

二、验收依据

1.《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2.灌区续建配套改造规划及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

3.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有关规定。4.有关技术规范、规程。

三、验收条件

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验收要具备如下条件:

1.项目建设单位按照上级批准下达的计划和要求,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2.工程建设项目经试运行或技术检测,工程质量达到了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3.项目规划、扩大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批复文件、有关图表、财务决算、工作总结、实验报告等文件资料齐全,符合建档要求。

四、验收资料

验收时,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

1.项目实施方案、可研报告、设计报告和图表等。

2.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水利(水电)厅(局),各级政府的有关文件、规定。

3.资金拨付文件、财务帐目、财务预算、决算报表、农民自筹资金帐目及投工投劳统计表、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资金使用和管理的规章制度。

4.项目试运行报告、工程决算报告、竣工图纸、竣工报告和建设总结报告、工程照片及录像资料等。

5.项目所在灌区水费改革及转换机制具体措施落实情况。6.效益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

7.定期上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的《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建设阶段考核表》。

五、验收内容

1.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机构是否健全,各方面负责人是否切实负起责任。2.项目是否按水利部农水司批复的建设内容和要求按期完成。

3.工程建设任务、效益面积是否全部完成。工程建设(包括工程的规划设计、材料、设备选购、施工、安装、运行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了哪些在当地有推广意义的先进技术。

4.项目建设资金是否按批复计划执行;各级配套资金是否按规定的比例及时、足额到位;资金使用、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有没有挪用、挤占等问题。5.项目建成后其效益指标能否达到《实施方案》中确定的标准。

6.项目建成后,是否建立健全了工程管理组织,制定了管护制度和运行管理办法。

7.项目所在灌区水费改革及转机建制情况。

六、验收方式

1.验收采取听取汇报、查阅文档、实地考察、征求基层干部群众意见、专家评议、综合评价等一系列具体环节来完成。验收组要在听取汇报和查阅文档的基础上,随机抽取部分子项目到现场实地考察,征求基层干部群众意见,请五名以上的受益群众填写《群众意见调查表》(附表9),并存入验收档案。

2.项目分“优良工程”、“合格工程”及“不合格工程”三个档次。按评分要求,由每个成员独立填写自己的《验收专家评分表》(附表10),相应各项取平均值填入《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验收证书》(附表7)。总分90分以上为“优良工程”,70—89分为“合格工程”,69分以下为“不合格工程”。验收小组要本着对国家负责的态度提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综合性评价意见,小组所有成员均在验收报告栏内签字(附表7)。

3.通过验收的项目,验收意见中应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缺点和不足。对未能通过验收的项目,应帮助查找原因,提出补救建议。限期改正,条件具备时重新组织验收。

七、验收总结

验收工作完成后,验收组写出验收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验收工作概况;项目建设任务和资金投入计划完成情况;项目和抽验的分项目的工程建设质量、数量和工程效益情况;项目建设的具体做法和经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等。

八、文件存档

1.项目实施方案、可研报告、设计报告和图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水利(水电)厅(局),各级政府的相关文件、规定;资金拨付文件、财务帐目、财务预算、决算报表、农民自筹资金帐目及投工投劳统计表、审计报告,资金使用和管理的规章制度;项目试运行报告、工程决算报告、竣工图纸、竣工报告和建设 总结报告等由建设单位存档。

2.验收工作总结报告、《验收证书》及《验收专家评分表》、《财务报告表》(附表11)、《群众意见调查表》、《验收组专家名单》(附表12)、工程施工照片及前后的对比照片、施工录像等由省水利(水电)厅(局)存档。

3.验收总结报告、《验收证书》、专家签名的专家组名单、有代表性的工程照片及录像带等报水利部农水司备案。

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验收评分说明

一、建设资金(25分)

1.地方配套资金额度(10分)

满足与中央下达资金1.5:1的配套比例,并且是专项用于续建配套的基建投资(10分);满足1.5:1的要求,但非专项用于续建配套的基建投资(8)分;不满足1.5:1的要求,但差额部分已在下基建投资计划中预安排(5分);不满足1.5:1的要求,差额部分也未作安排(0分)。2.资金到位时间(5分)

能按工程进度要求及时到位(5分);不能按工程进度及时到位,但对工程进度影响不大(3分);不能按工程进度及时到位,对工程进度影响较大(0分)。3.资金使用管理(10分)

资金使用、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做??资金拨付文件、财务帐目、财务预算及决算报表、审计报告等资料齐全(10分);资金使用、管理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但规章制度不健全(5分);资金使用管理混乱,资料不全(0分)。

二、技术文件(20分)1.项目立项文件(8分)

灌区总体规划、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设计说明书、工程预算报告、批复文件等资料齐全,论证充分,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在当地有推广意义的先进技术(8分);有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工程预算报告、批复文件,论证较充分,基本达到有关技术规范要求,采用的技术有一定先进性(4分);有项目可报告、初步设计、工程预算报告,无批复文件,论证不充分,不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未采用先进技术(0分)。2.项目建设文件(8分)

实施方案中工程项目建设地点明确、内容详实、技术可行、工程量准确、概预算精确,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监理、财务资料齐全(8分);实施方案中工程项目建设地点明确、内容详实、技术可行、工程量欠准确、概预算欠精确,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监理、财务资料较齐全(4分);实施方案中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不明确、内容不详、工程量不准确、概预算不清,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监理、财务资料不全(0分)。

3.竣工文件(4分)项目试运行报告、工程决算报告、竣工图纸、竣工报告齐全(4分);项目试运行报告、工程决算报告、竣工图纸、竣工报告较齐全(2分);项目试运行报告、工程决算报告、竣工图、竣工报告不齐全(0分)。

三、工程完成情况(30分)

严格按水利部农水司批复的内容施工建设,施工过程中能按《管理办法》要求及时填报阶段考核调查表,并保证项目建设任务按时完成,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工程照片、施工录像等工程进度资料齐全(30分);能按批复的内容施工建设,按《管理办法》要求填报阶段考核调查表,主要建设任务按时完成,工程质量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工程照片、施工录像等工程进度资料较齐全(15分);不能按批复的内容和工期进行施工,不按时填报阶段考核调查表,工程质量问题较多,工程照片、施工录像等工程进度资料不全(0分)。

四、建设与管理机构(5分)

领导重视,由主要负责人组成组织协调机构,有效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各方面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证工程建设保质保量按时完工,项目建成后,能及时建立健全工程管理组织,制定管护制度和运行管理办法(5分);领导重视,成立一般性工作机构,能协调各方面关系,保证资金足额到位,保证工程保质保量完工,项目建成后,能及时建立健全工程管理组织,制定管护制度和运行管理办法(3分);成立领导机构,但不能很好协调各方面关系,不能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不能保证工程保质保量完工,不能及时建立工程管理组织(0分)。

五、灌区改革(10分)

地方政府积极支持灌区改革,改革力度大,并已出台相关文件。水费成本计算合理,基本达到按成本计收。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在农民参与管理等方面有新突破。(10分);地方政府积极支持灌区改革,但改革力度不大。水费未达到按成本计收,但已出台有关政策促使水费按成本计收。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但没有新突破(6分);地方政府对灌区改革不积极,水费未达到按成本计收,管理体制改革没有措施(0分)

六、工程效益(10分)

工程建成后,输水能力显著提高,灌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增加灌溉面积、增加粮棉生产能力、节约用水达到批复的指标要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10分);工程建成后,输水能力提高不大,灌溉条件有所改善,增加灌溉面积、增加粮棉生产能力、节约用水没有达到批复的指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显著(2分)。

第四篇: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纲要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纲要

大中型灌区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我省粮棉油等农产品生产基地,担负着城乡生活、工付业和环境供水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大中型灌区以节水为中心的续 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

一、大中型灌区现状

随着我省大型输水、调水工程的建设,自五十年代开始,兴建了大批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京杭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新沂河、淮沭新河及沿江、沿通榆河地区。沿运、沿总渠、沿淮沭新河地区的大型灌区,以自流灌溉较多,引用江水、淮水为灌溉水源,辅以机电动力补水;沿江、沿通榆河及苏南地区的灌区多数为机电提水灌区。大中型灌区总面积4433万亩,耕地面积2694万亩,共有支渠以上灌溉渠道32871.4公里,骨干排水河道20938公里,灌溉保证率水田75%,旱作70%;渠系水利用系数0.5,灌溉水利用系数0.45,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夏熟以小麦为主,秋熟水稻面积较大,复种指数1.6~1.8。大型灌区的建设,为我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和农业措施的配套,使灌区成为我省粮棉高产区及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建筑物老化、配套不齐。

全省大中型灌区大部分兴建于五、六十年代,建筑物至今已运行四十年左右,超过了预定的工程寿命,不少工程早该更新改造,尤其是机电站,长期带病运行,得不到更新改造,装置效率下降。同时,有些工程是“文革”期间在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的条件下建设的,灌区规划和设计不尽合理,重水源工程轻内部配套,渠道及其建筑物配套不全,配套率低,全省大型灌区渠系配套率只有74%,建筑物配套率只有45%。施工中因陋就简,工程施工质量较差,先天不足,标准低。据调查,大型灌区的干支渠建筑物老化率达38%以上,10万亩以上灌区支渠以上建筑物老化率达40%以上。

⒉工程标准低,不能满足灌溉要求。

水情、工情、农情不断变化,导致水利工程不相适应。大多数灌区水源由原来单一的水源变成江水、淮水并用,随着向北调水增多,用水矛盾逐渐突出,淮水减少、水位下降,原先引水工程设计标准较低,引水流量严重不足;灌区下游尾部拦蓄工程配套不足,回归水利用率低。特别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用水周期缩短,高峰集中,渠道、建筑物过流能力不足,有些工程已成为“卡脖子”工程,用水矛盾日趋激化,原有工程愈来愈不能适应灌区灌溉要求。

⒊渠系水利用系数低,渗漏严重。

输水渠道线路长、断面大,渗漏严重,部分渠道布局不合理。灌区内总干渠或干渠多数长达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渠道断面大,再加上部分灌区内土质为砂土,沿途渗漏损失非常严重,砂土区仅干渠水头损失高达20%以上。渠系水利用系数只在0.5左右。渠首工程不完善,严重跑水漏水,浪费水源。

⒋经营管理水平低,灌溉用水浪费严重。

有些灌区自成立以来,虽然在灌溉管理、工程管理上形成一套管理体系,但由于现行的水费标准偏低,水费征收政策落实不到位,征收制度不完善,以致经费紧缺,服务网络不健全,技术力量跟不上。乡一级服务功能差、活力低,村一级断线,使得灌区经营管理缺乏活力,计划用水和计量用水等一套科学管理方法难以推行。很多灌溉渠道和引水建筑物长期无人看管,管头不管尾、管点不管线、管线管不了面,跑水漏水现象严重。

三、改造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大中型灌区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是国家拉动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巩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把灌区节水改造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改造规划的原则是:一是以节水增效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三是与灌区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国土规划、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农业区划等规划相协调。四是要为发展“二高一优”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五要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旱、涝、碱、渍综合治理;六是坚持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不断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实现灌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四、改造目标和任务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根据近期工作与长远规划、整体与局部的有机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按照先急后缓,集中治理的原则,近期重点解决病险工程、卡脖子工程和节水工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经济、稳定农村、改善环境”创造条件。“十五”规划改造灌区水源工程1417座,渠系建筑物101837座,渠道16077公里,骨干排水沟6792公里。规划总投资43.5亿元。“十五”期间改造工程完成后,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左右,综合水分生产率达到1.0公斤/立方米。“十一五”规划改造灌区水源工程1404座,渠系建筑物146382座,渠道19202公里,骨干排水沟8760公里。规划总投资51.5亿元。改造工程完成后,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左右,综合水分生产率达到1.2公斤/立方米。

五、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

⒈重点实施引排骨干工程的配套改造。

由于灌区内灌排沟渠长期运行,淤积严重,过水断面缩小,引排流量不足,调蓄能力降低,部分排水骨干河道排涝标准偏低,有些不足三年一遇标准。因此,一是对灌区内引排河道进行改造,对严重淤塞的引水河段进行清淤疏浚,对引水流量不足的河段进行拓宽,增加引排流量,提高灌排标准;二是对灌区原病、老涵闸工程进行改造,兴建拦蓄设施,增加回归水量利用率;三是对灌溉泵站进行改造,提高泵站装置效率,增加提水能力;四是对渗漏严重的干支渠道进行防渗衬砌,提高渠系利用系数;同时制定节水用水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调度、分配水资源,以提高水的利用率。

⒉抓好田间工程配套改造以及节水灌溉

田间工程是灌区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业发展,建设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农业的必要措施,是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的关键所在。田间工程改造以灌区改造总体规划和骨干工程的总体布置为基础,适应农业现代化及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要求,达到沟渠系统完整,灌排不越级,田块方整,田面平整,有利于保水、保土、保肥。按照江苏省近期农田水利建设八条标准,实行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桥、涵、闸、站全面配套。目前大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率不足0.5,浪费严重,且随着灌区经济的发展,工业、生活用水量加大,灌区用水矛盾将进一步加大,因此,灌区节水改造十分必要。首先是搞好输水节水工程,推广应用防渗渠道和地下管道,减小渠道输水断面,降低渠系输水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节水、节地、省工、省时、增效的目的。其二是加强用水管理技术的推广。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和相应的农技措施,改大水漫灌、浅水勤灌为浅、湿调控灌溉。三是推广应用田间装配式建筑物,提高田间工程配套率。

六、深化灌区改革,促进灌区良性运行。

大中型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使灌区走上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的道路。灌区节水改造和管理体制改革要同步进行,加快项目区水价改革步伐,尽快做到按成本计收。并要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经验,在支渠以下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鼓励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灌区管理单位要落实各种形式的经营管理责任制,加强内部管理,精简机构、分流冗员、降低成本,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第五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评价有关指标解释一

附件2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评估

有关指标解释

一、灌区基本情况

1、设计灌溉面积是指灌区水土资源在设计保证率下灌排工程所能控制的灌溉面积。

2、有效灌溉面积指在灌区现有工程、水源等条件下最大能灌溉的面积。

3、实际灌溉面积指灌区每年实际灌溉的面积。

4、骨干灌排渠道指斗渠(沟)以上(设计流量≥1m3/s)灌溉排水渠道。

5、工程完好率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工程数量占总体工程数量的百分比。

6、灌区工程配套率指实际建设完成的灌排工程设施数量与设计总数之百分比。

7、田间工程配套率指已建并达到设计功能的非骨干灌排渠道及建筑物占田间设计灌排渠道及建筑物数量的百分比。

8、可供灌溉水量指在设计灌溉保证率的条件下水源工程可供给农业灌溉的水量。

9、灌溉需水量指在设计灌溉保证率条件下有效灌溉面积上作物的毛灌溉需水量。

10、复种指数指一年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

二、效益指标

1、改善农田灌溉面积指自1998至今通过骨干工程的改造,其控制范围内灌溉条件得到改善、灌溉保证率得到提高的灌溉面积。

2、新增(恢复)农田灌溉面积指原来没有灌溉条件或因设施老损、水源条件变化等原因不能灌溉的面积,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措施达到一定灌溉保证率的灌区设计灌溉面积。

3、新增年节水能力指有效灌溉面积上基本满足作物需水条件下渠首引水量的减少值。

4、粮食单产指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上,平均每亩耕地全年所生产的粮食数量。计算公式为:粮食单产=全年粮食总产量÷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计算过程中,按有关规定计算粮食总产量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5、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指自1998年以来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后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上种植同类作物条件下新增的粮食产量。

6、亩均灌溉用水量指灌区年平均毛灌溉用水量(渠首计量引入的灌溉水量)与灌区年平均实际灌溉面积比值。可按近3年的平均值计算。

7、渠系水利用系数指末级固定渠道输出水量之和与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若未计算到末级固定渠道请注明计算到哪一级渠道。

8、灌溉水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渠 3 首引入灌区的灌溉总用水量的比值。

三、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及用水管理指标

1、“两费”应落实数指根据有关文件确定并经地方政府批复的数额,已落实数指当年实际落实的数额。

2、财政拨款落实率指已落实经费中财政拨款数占应落实经费中核定财政拨款数的百分比。

3、成本水价是指灌区根据物价、水利部门有关规定核算的供水成本;执行水价是指灌区征收水费的实际价格。

4、农业水费实收率指年实收农业水费占年应收农业水费的百分比。

下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财务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财务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