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纲要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纲要
大中型灌区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我省粮棉油等农产品生产基地,担负着城乡生活、工付业和环境供水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大中型灌区以节水为中心的续 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
一、大中型灌区现状
随着我省大型输水、调水工程的建设,自五十年代开始,兴建了大批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京杭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新沂河、淮沭新河及沿江、沿通榆河地区。沿运、沿总渠、沿淮沭新河地区的大型灌区,以自流灌溉较多,引用江水、淮水为灌溉水源,辅以机电动力补水;沿江、沿通榆河及苏南地区的灌区多数为机电提水灌区。大中型灌区总面积4433万亩,耕地面积2694万亩,共有支渠以上灌溉渠道32871.4公里,骨干排水河道20938公里,灌溉保证率水田75%,旱作70%;渠系水利用系数0.5,灌溉水利用系数0.45,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夏熟以小麦为主,秋熟水稻面积较大,复种指数1.6~1.8。大型灌区的建设,为我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和农业措施的配套,使灌区成为我省粮棉高产区及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建筑物老化、配套不齐。
全省大中型灌区大部分兴建于五、六十年代,建筑物至今已运行四十年左右,超过了预定的工程寿命,不少工程早该更新改造,尤其是机电站,长期带病运行,得不到更新改造,装置效率下降。同时,有些工程是“文革”期间在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的条件下建设的,灌区规划和设计不尽合理,重水源工程轻内部配套,渠道及其建筑物配套不全,配套率低,全省大型灌区渠系配套率只有74%,建筑物配套率只有45%。施工中因陋就简,工程施工质量较差,先天不足,标准低。据调查,大型灌区的干支渠建筑物老化率达38%以上,10万亩以上灌区支渠以上建筑物老化率达40%以上。
⒉工程标准低,不能满足灌溉要求。
水情、工情、农情不断变化,导致水利工程不相适应。大多数灌区水源由原来单一的水源变成江水、淮水并用,随着向北调水增多,用水矛盾逐渐突出,淮水减少、水位下降,原先引水工程设计标准较低,引水流量严重不足;灌区下游尾部拦蓄工程配套不足,回归水利用率低。特别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用水周期缩短,高峰集中,渠道、建筑物过流能力不足,有些工程已成为“卡脖子”工程,用水矛盾日趋激化,原有工程愈来愈不能适应灌区灌溉要求。
⒊渠系水利用系数低,渗漏严重。
输水渠道线路长、断面大,渗漏严重,部分渠道布局不合理。灌区内总干渠或干渠多数长达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渠道断面大,再加上部分灌区内土质为砂土,沿途渗漏损失非常严重,砂土区仅干渠水头损失高达20%以上。渠系水利用系数只在0.5左右。渠首工程不完善,严重跑水漏水,浪费水源。
⒋经营管理水平低,灌溉用水浪费严重。
有些灌区自成立以来,虽然在灌溉管理、工程管理上形成一套管理体系,但由于现行的水费标准偏低,水费征收政策落实不到位,征收制度不完善,以致经费紧缺,服务网络不健全,技术力量跟不上。乡一级服务功能差、活力低,村一级断线,使得灌区经营管理缺乏活力,计划用水和计量用水等一套科学管理方法难以推行。很多灌溉渠道和引水建筑物长期无人看管,管头不管尾、管点不管线、管线管不了面,跑水漏水现象严重。
三、改造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大中型灌区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是国家拉动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巩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把灌区节水改造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改造规划的原则是:一是以节水增效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三是与灌区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国土规划、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农业区划等规划相协调。四是要为发展“二高一优”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五要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旱、涝、碱、渍综合治理;六是坚持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不断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实现灌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四、改造目标和任务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根据近期工作与长远规划、整体与局部的有机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按照先急后缓,集中治理的原则,近期重点解决病险工程、卡脖子工程和节水工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经济、稳定农村、改善环境”创造条件。“十五”规划改造灌区水源工程1417座,渠系建筑物101837座,渠道16077公里,骨干排水沟6792公里。规划总投资43.5亿元。“十五”期间改造工程完成后,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左右,综合水分生产率达到1.0公斤/立方米。“十一五”规划改造灌区水源工程1404座,渠系建筑物146382座,渠道19202公里,骨干排水沟8760公里。规划总投资51.5亿元。改造工程完成后,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左右,综合水分生产率达到1.2公斤/立方米。
五、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
⒈重点实施引排骨干工程的配套改造。
由于灌区内灌排沟渠长期运行,淤积严重,过水断面缩小,引排流量不足,调蓄能力降低,部分排水骨干河道排涝标准偏低,有些不足三年一遇标准。因此,一是对灌区内引排河道进行改造,对严重淤塞的引水河段进行清淤疏浚,对引水流量不足的河段进行拓宽,增加引排流量,提高灌排标准;二是对灌区原病、老涵闸工程进行改造,兴建拦蓄设施,增加回归水量利用率;三是对灌溉泵站进行改造,提高泵站装置效率,增加提水能力;四是对渗漏严重的干支渠道进行防渗衬砌,提高渠系利用系数;同时制定节水用水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调度、分配水资源,以提高水的利用率。
⒉抓好田间工程配套改造以及节水灌溉
田间工程是灌区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业发展,建设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农业的必要措施,是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的关键所在。田间工程改造以灌区改造总体规划和骨干工程的总体布置为基础,适应农业现代化及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要求,达到沟渠系统完整,灌排不越级,田块方整,田面平整,有利于保水、保土、保肥。按照江苏省近期农田水利建设八条标准,实行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桥、涵、闸、站全面配套。目前大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率不足0.5,浪费严重,且随着灌区经济的发展,工业、生活用水量加大,灌区用水矛盾将进一步加大,因此,灌区节水改造十分必要。首先是搞好输水节水工程,推广应用防渗渠道和地下管道,减小渠道输水断面,降低渠系输水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节水、节地、省工、省时、增效的目的。其二是加强用水管理技术的推广。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和相应的农技措施,改大水漫灌、浅水勤灌为浅、湿调控灌溉。三是推广应用田间装配式建筑物,提高田间工程配套率。
六、深化灌区改革,促进灌区良性运行。
大中型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使灌区走上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的道路。灌区节水改造和管理体制改革要同步进行,加快项目区水价改革步伐,尽快做到按成本计收。并要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经验,在支渠以下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鼓励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灌区管理单位要落实各种形式的经营管理责任制,加强内部管理,精简机构、分流冗员、降低成本,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第二篇: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提纲(xiexiebang推荐)
综 合 说 明 概括介绍本灌区规划范围、建设标准、主要建设内容、工程措施、节水量、投资估算及工程效益指标,以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等规划内容。
一、灌区基本情况
1、社会经济概况:简述灌区所在区域行政区划、灌区控制范围内国土面积、总耕地面积,总灌溉面积及其有效灌溉面积,涉及县(市、区),灌区内乡(镇)及村庄个数,总人口及农业人口,种植品种、产量及复种指数。
2、灌区供水水源:简述本灌区水源基本状况,包括水库水、河道引水、地下水等,灌溉水源的保障情况。
3、概略介绍灌区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5万亩以下灌区合并后编制规划,需说明每个灌区的基本情况)
二、规划依据及工程建设标准
1、规划依据 规划依据包括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政策文件、投资估算定额及参考资料等。
2、建设标准:渠灌设计灌溉保证率,大田旱作物 采用P=50%,水稻采用75%;排水工程除涝标准采用5年一遇。井渠双灌区中的井灌暂不涉及灌溉保证率。现状年及基准年采用2008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
三、工程规划
1、水资源供需分析——规划水平年灌区供水与需水预测成果。
2、灌区规模——研究确定合理的农业结构和作物种植结构;灌区通过 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预计渠系与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制度及定额的变化和灌溉面积的增加,在此基础上确定规划水平年的灌溉面积。
3、节水改造工程——说明需采用的主要节水措施,例如:不同级别渠道采取不同的衬砌措施;田间工程采取平整土地、调整畦田规格及改进灌水技术等节水措施。
4、灌区续建配套工程——依据规划原则及确定的灌区范围和规模,选择适宜本灌区的续建、配套工程方案。包括骨干(包括建筑物)工程及田间配套灌溉工程,骨干及田间排水工程。
5、其他——包括管理及计量设施,如:量水、测流、通讯、交通、办公室、信息化等建设内容。
四、投资估算 根据灌区所在区域分析建材和用工单价,估算工程静态总投资、骨干工程及田间配套工程投资。
五、经济评价及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全面叙述工程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经济评价代表性指标如经济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工程环境及社会效益指标可选择:年可节约水量、恢复灌溉面积及改善灌溉面积、粮食及棉花等经济作物增产量,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的效益等。
第一章 概 述 概括叙述灌区所在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水利工程、灌溉发展等基本情况;本灌区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工程管理状况,灌区改革进展及存在问题等。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简述本灌区所属区域(或本灌区控制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河流、水系、土壤、植被、地质、水文地质等特征,自然灾害特点,生态环境状况。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简述本灌区控制范围内的人口、农业人口、村镇分布,区域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及种植业、林业及畜牧业产值,灌区主要农作物近年产量,人均GDP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等。第三节 灌区发展历程 简述灌区建成后历年实灌面积、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灌溉供水量、作物种植比例、灌溉效益及水费与多种经营收入情况。2000年以来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实施情况,包括建设项目、主要工程量、国家及地方投入资金。灌区管理机构、人员及群众管理状况,灌区计划用水、工程管理情况,灌区管理机制改革及运行情况。第四节 灌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详细分析、阐述灌区受益范围及农业生产在当地所处的地位;灌区生产发展和环境改善对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结合当前国家支持三农的精神和扶持农业开发政策,提升本灌区的地位与作用等。第五节 灌区现状
一、水资源利用现状 灌区地表水、地下水和其它水资源可供水量,2001年以来水资源实际利用量。灌区水资源利用的特点(季节性、长年、自流、提水以及保障情况)。
二、土地利用现状 灌区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农作物构成及种植面积等。
三、灌区运行管理状况 灌区管理处(所)所在地,隶属关系,管理组织、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情况。
四、工程现状(1)灌溉工程
灌区灌溉渠系包括各级固定渠道。统计各级渠道的数量、长度、过流能力、防渗衬砌状况,以及节制闸、分水闸、跌水、配水及交叉建筑物情况。(2)排水工程
灌区内排水沟排沥标准、数量及长度,排水系统上的建筑物(闸、涵、桥)数量等。(3)其他工程:如管理设施、试验设施等。第六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概括分析本灌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水源、引水能力、渠道淤积、渗漏、建筑物和田间工程配套、土地平整程度、灌溉制度、计划用水、灌溉工程管理、组织管理、水费征收、灌区资金投入及管理制度等。第二章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规划任务 第一节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必要性 从四方面简述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必要性:
1、水资源供求矛盾;
2、水资源利用率;
3、灌区工程完好程度及效能;
4、灌区的运行及发展。第二节 规划目标与依据
1、规划目标 针对灌区多年运行暴露出的问题,以节水高效为中心,提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总体规划,按轻重缓急分实施。
2、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依据包括:水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地方有关节水、环境保护的法规。(2)有关规范、标准、定额。例如:冀水规计字[2004]71 号文颁发的《河北省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补充规定》及《河北省水利水电工程补充预算定额》。(3)本地区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水资源规划,地方有关“三农”的政策、条例等。
3、规划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第三节 国民经济发展预测 预测本灌区2020水平年农业总产值、增加值、GDP增长率、积累率(即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和占GDP的比例)、农业增加值产出率(增加值除以产值)及种植业产量指标。同时预测灌区灌溉水源涉及区域的工业及居民区发展规模,以便确定其需水量。5 第四节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本节为实施灌区规划的主要依据。根据灌区内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状况,采用最新的试验、观测资料和水资源评价成果对原有灌区规划指标进行复核。根据当前和今后农业结构调整及灌溉作物的要求,结合灌区供水特点,参照当地群众浇地经验对原规划确定的灌溉制度进行复核,提出灌区规划的灌溉制度和灌水率。在此基础上提出灌区2020水平年的可用水量和需水量,并进行平衡分析。
1、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在灌区原规划水资源供需成果基础上,进行2020年需水分析预测(包括工业、生活及农业用水)及地表水与地下水可供水量分析预测。灌区内工业及生活用水量按规划水平年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用水定额预测。在可供水量优先满足工业和生活需水以后,再与农业需水量进行平衡分析。预测可供水量要充分考虑上游用水量的增加和来水量的变化情况,在供需平衡分析时,要按照实施节水改造后预测的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重新核算可供水量。
2、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根据本灌区控制范围内土地利用状况及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有选择地将最缺水或较缺水的区域作为规划灌区增加或恢复灌溉面积的对象,而后确定灌区规划的控制范围。一般在缺水地区发展灌溉面积要以供定需,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6 第五节 灌区发展规模 根据灌区规划原则及灌区范围的调整,通过供需分析,在完善渠系、建筑物的基础上,确定灌区2020水平年设计灌溉面积(渠灌和井渠双灌)。第三章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工程规划要考虑本灌区的建设需要与可能的投入,立足于技术可行与经济合理。第一节 工程总体布置 针对灌区水源和骨干工程现状、确认关键工程,结合灌区恢复、改善灌溉面积规划,划定灌区工程控制范围,进行灌区总体布置。做到级别分明、形成系统,有利于计划用水和便于管理。按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择险修要的原则对灌区工程分类、排队,合理安排建设顺序,为实施规划奠定基础。第二节 渠首工程 针对渠首取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如标准低、损坏或老化失修等),确定相应的续建、改造或重建等工程。第三节 渠系与建筑物工程 渠系工程按不同级别,针对设计标准、渗漏、渠坡损坏、冲淤等问题安排相应工程措施。各级渠道要包括数量、断面尺寸、长度,扩挖或清淤工程的土方工程量,衬砌工程的混凝土或砌石工程量等。建筑物工程按不同级别渠道分别列出渠系建筑物数量及工程量。以配套、改建、维修为主,适当新建一些必要的工程。7 第四节 排水工程 复核现状排水工程是否符合标准,进行必要整治,以提高泄洪、排涝能力。第五节 田间工程 对原规划田间节水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田间节水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推广的主要技术。强调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同步建设,避免末级渠系不配套对骨干工程效益发挥的制约。渠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应以平整土地为重点,同时修建规范化的沟、畦、输水垄沟等田间工程,少数井渠双灌区可以安排低压管灌等田间节水设施。第六节 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实施效果 规划水平年渠系水、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节水量、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粮食单产及增产量等。第四章 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水土保持 分析灌区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后是否会造成水土流失或破坏原有水土保持设施,提出必要的水土保持方案。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
1、宏观分析灌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研究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其可能产生的有利或不利影响作出相应预测,提出减少或避免各种不利影响的措施,使有利影响得以充分发挥,把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底限度。
2、从水质、土壤盐渍化等方面制定环境保护目标。
3、对水源的水质进行评价,论证是否存在点污染、面污染源,提出防治措施。第五章 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贯彻落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及国家有关改革开放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灌区的具体改革措施。界定管理单位性质,建立、健全灌区管理规章制度、科学合理定岗定员,努力降低运行成本,减轻用水户负担;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改革;核定灌区供水成本,理顺水价、强化水费计收管理,逐步建立保证灌区良性运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第一节 管理范围
1、确权划界 —— 确定各级渠道的归属。
2、管理职责——包括各级渠道管理部门对灌溉、经营、工程维护和运用的管理职责。第二节 机构设置
1、管理机构设置。
2、管理体制改革与经营机制改革——包括: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水价制定、水费征收的改革。第三节 量水设施 灌区测流量水工作在用水管理中对计划用水起着重要作用。测流量水是灌区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灌溉水源的重要措施,是实行合理用水的必要手段,是应用经济规律管理灌区和制定水费政策的基础,为此要合理建立健全灌区测流站网,配套量水设施,制定和完善测流量水规章制度,为节水灌溉提供 计量手段。第四节 水费制度 抓紧灌区财务工作改革,改革现行水价,逐步实现按成本核收水费。第五节 自动化管理 本着实用性、经济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在保证安全、可靠、及时、准确、以及对未来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对灌区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总体设计。第六章 工程投资估算 根据有关规程、规范,估算本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2020年)投资,并分别列出骨干工程投资和田间配套工程投资。第一节 编制依据
一、定额及取费标准
1、水利部水总[2002]116 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及《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2、国家计委、建设部 [2002]10号文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
3、国家物价局、建设部[1992]价费字479号文颁发的《工程建设监理费有关规定》;
4、国家计委、财政部 [1997]计价费2500号文颁发的《关于第一批降低22项收费标准的通知》;
5、冀水规计字[2004]71 号文颁发的《河北省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补充规定》及《河北省水利水电工程补充预算定额》。
二、基础单价 包括:人工工资、材料预算价格、其它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第二节 投资估算 采用《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分别估算骨干工程、田间工程投资。第三节 投资计划及资金筹措 各灌区根据财力合理安排分投资计划(2009~2020年)。本着国家、地方和受益区农民共同筹资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投资办水利的原则,争取国家扶持、地方匹配和群众投资、投劳等多方筹资的办法。第七章 效益分析 根据有关规程、规范,对本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并对社会经济影响(包括对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作出评价。重视项目实施对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并做出分析与评价。第一节 评价依据与计算参数
一、评价依据 1.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水利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1994年; 3.国务院《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国发[1985]94号; 4.财政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暂行)》,1995年; 5.水利部财务司《水利工程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管理规定》,1995年。
二、计算参数 计算价格取2008年第三季度水平,财务分析采用市场价格,经济评价 原则上采用影子价格。工程建设期12年,正常运行期取30~35年,经济计算期为32~47年;以开工第一年初为资金折现基准点,投入、产出均发生在年末社会折现率取8%。财务分析及供水成本按有、无项目分别计算,经济评价按增量计算。第二节 国民经济评价 根据工程续建配套与技术改造的特点,计算出项目实施后可节约净水量、恢复灌溉面积及改善灌溉面积。根据费用和效益计算结果,可编制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计算国民经济盈利能力指标。如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效益费用比、投资回收期等。第三节 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 对本灌区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做出客观评价,进一步论证项目建设的意义。报告名称: 5~30万亩灌区规划: ××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 1~5万亩合并编制规划: ××县(区)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 附图: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灌区位置图、工程规划平面布置图
目 录 综 合 说 明............................................1 第一章 概 述...........................................2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3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3 第三节 灌区发展历程...................................3 第四节 灌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3 第五节 灌区现状......................................3 第六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4 第二章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规划任务...........................4 第一节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必要性.....................4 第二节 规划目标与依据.................................5 第三节 国民经济发展预测...............................5 第四节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6 第五节 灌区发展规模...................................7 第三章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7 第一节 工程总体布置...................................7 第二节 渠首工程......................................7 第三节 渠系与建筑物工程...............................7 第四节 排水工程......................................8 第五节 田间工程......................................8 第六节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效果................8 第四章 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8 第一节 水土保持......................................8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8 第五章 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9 第一节 管理范围......................................9 第二节 机构设置......................................9 第三节 量水设施......................................9 第四节 水费制度.....................................10 第五节 自动化管理...................................10 第六章 工程投资估算.....................................10 第一节 编制依据.....................................第二节 投资估算.....................................第三节 投资计划及资金筹措.............................第七章 效益分析........................................第一节 评价依据与计算参数.............................第二节 国民经济评价..................................第三节 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11 11 11 11 12 12 河北省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2009~2020年)报告编写提纲 河北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9年1月 15
第三篇: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的几点思考
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的几点思考-水利论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4392 更新时间:2006-7-12
前言
建国以来,淮阴市共兴建了2×104hm2~6.67×104hm2的大型灌区12个,各大型灌区自建立以来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情、工情的变化,农业生产要求的提高,灌区工程在长期运行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工程老化失修,灌溉效益衰减。全市大型灌区平均配套率只有50%~70%,总体工程老化率达80%以上,渠系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4~0.5,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35~0.45。(2)工程不能适应水情、工情、农情的不断变化。灌区水源由原来单一的淮水变成江水淮水并用,随着向北调水增多,用水矛盾逐渐突出,原有工程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的要求。(3)管理粗放,经营水平低,用水浪费严重。(4)渠道渗漏严重,部分渠道布局不合理。大型灌区内渠道断面大,输出水线路长,沿途渗漏损失严重。(5)排涝工程不配套,排涝动力不够等等。因此,对淮阴市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显得非常必要。2 指导思想和治理原则的确定
根据淮阴市大型灌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对此次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编制的具体要求,确定了本次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治理原则为:“坚持以节水增效为中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两高一优‟农业为目标,为实现现代化农业创造基础条件;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旱、涝、碱、渍综合治理;以水价改革为突破口,推行灌区运行、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实现灌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3 水资源的平衡分析 3.1 代表年的确定
代表年的确定必须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选定不同的年份作为分析工作的水平年。根据淮阴市大型灌区现有的降雨、水情等资料情况,选用长系列年法与代表年法相结合较为适宜。在选择系列年时,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要求,全部选择超过30年的水情雨情资料进行分析。3.2 过境水可利用量的确定
在对水资源过境水可利用量进行分析时,由于过境水是淮阴市大型灌区的主要灌溉水资源,各种保证率(50%、75%、95%)下的水资源量及可利用水量,一方面受到渠首引水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取水许可证》中取水量的约束,因此我们采用:当引水能力大于取水许可量时,过境水可利用量为取水许可量;当引水能力小于取水许可量时,过境水可利用量为实际可引水量;同时结合考虑江苏省水利厅分配给省内各灌区不同保证率下的水资源过境水量,最后得出各灌区过境水可利用总量。3.3 供需平衡分析的确定
在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过程中,按照江苏省近期农田水利建设八条标准,农田灌溉设计保证率不得低于75%,因此淮阴市大型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也应在75%以上。由于长期以来工程老化,效益衰减,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不断下降,全市大灌区实际灌溉保证率多在70%以下,其中渠南灌区实际灌溉保证率仅为55%,根据水利部对淮阴市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的审查意见和淮阴市的实际情况,本次规划的灌溉保证率以75%作为基本设计标准。在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过程中,进行了灌区作物种植结构的重新设计和调整,选定作物布局最佳方案,基本控制在设计灌溉保证率的情况下,灌区水资源供需达到平衡。当水量满足和富余的情况时,也相应提高了一些灌区的设计标准,如渠南灌区在2015年设计灌溉保证率便提高到80%。4 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工程的规划 4.1 渠系调整与渠道工程设计
淮阴市各大型灌区在多年建设过程中,一些渠道布置未尽合理,各干渠沿线直挂斗、农渠很多,管理困难,抢水、漏水、跑水现象严重。淮涟灌区内支渠仅55.2km,但斗渠高达813km,斗渠直挂现象在灌区上游十分严重。同时,部分灌区在干渠上建造多处节制闸工程导致了水头损失大,灌溉定额增大,自流面积减少。为此,本次灌区续建改造规划,原则上按照干支渠续灌、斗农渠轮灌标准,在对现有灌区渠道工程复核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渠道设计。淮涟灌区在总干渠线路不变的前提下对干支渠按续灌进行设计的要求,对所辖4条干渠分别进行了调整合并,其中一干渠废除了一干桃园南18km的渠段,从二干渠光明闸上引出一条支渠向西建渡槽穿过民便河,向一干渠桃园以北渠段供水;四干渠规划将原东西四干渠调整为四干渠,原南北四干渠调整为新四干渠的支渠;在原一、二、三、四等4条干渠沿线的直挂斗渠彻底进行合并,兴建18条贴干支渠进行灌溉。洪金灌区原有洪金南北干渠、中北干渠,大的渠系基本合理,本次规划对所有干支渠断面按续灌进行重新设计,撤并干渠沿线直斗、直农渠道,理顺灌排体系。原南北干渠上支渠和直挂斗农渠有200多条,大水高峰期抢水、跑水、漏水现象十分严重,本次规划调整为54条支渠进行控制。4.2 排水工程设计
按照淮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江苏省水利总体发展规划要求,淮阴市大型灌区排涝标准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取10年,设计暴雨历时取3d,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要求,旱作物1~3d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3d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稻区1~3d暴雨,3~5d排至耐淹水深。在计算排涝模数时,淮涟、涟东、涟西、竹络坝等灌区直接采用了江苏省水利设计院于1998年编制的《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淮阴市的排涝模数,洪金、周桥、渠南等灌区的排涝模数,采用《江苏省暴雨图集》推荐的总入流槽蓄法公式计算: q△t-Q△t=±△S(水量平衡方程)(1)Q=KS
(线性槽蓄方程)(2)公式(1)中:
q—河道入流流量,m3/s; Q—河道出流流,m3/s; △t—时间段,h;
△S—河道蓄量变化,m3; 公式(2)中: Q—河道流量,m3/s; K—河道槽蓄参数,s-1; S—槽蓄量,m3。
按照计算出的排涝模数,在对灌区内骨干排涝河道进行重新复核的基础上,划分合理的排涝分片和排涝动力,规划出排涝骨干河道疏浚整治规划和排水工程的建设规模。5 节水工程措施的选择
节水灌溉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节水20%~50%,增产10%~30%,节地1%~5%,省工20%~30%的优点,同时还具有节能效益。
从淮阴市目前大型灌区现状来看,一方面是过境水量减少;另一方面是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各灌区的农田灌溉基本上都是土渠输水,渠道断面大,输水线路长,占用农田多,渠系水利用系数低,节水改造任务艰巨。全市各大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见下表: 本次节水工程规划主要从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两方面入手: 5.1 工程措施
由于淮阴市各大型灌区主要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旱作物及其它经济作物为辅,土质主要有沙土、沙壤土、粘土,因此,主要选择了以下几种节水工程措施:
1.干支渠混凝土防渗。按照规范要求,大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不应低于40%,大型灌区应优先对骨干渠道进行防渗,灌区干渠、支渠采用混凝土衬砌后可大大增加渠系水利用系数,增加自流灌溉面积,改善灌区灌溉条件,减少渠道渗漏水量,是我市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中普遍推广采用的节水工程措施,渠道断面形式主要为:总干渠、干渠渠道主要采用梯形断面,并采用弧形坡角设计,支渠以下渠道主要采用“U”型断面进行设计。
2.斗农渠混凝土防渗。在沙土及沙壤土区(即淮涟、竹络坝、涟西、涟东等灌区)的斗农渠,水量渗漏严重,采取混凝土防渗处理,断面形式主要为U型。
3.喷灌、滴灌。喷灌、滴灌技术在输水、灌水、作物吸收水等灌水环节都有节水增产、提高作物品质的作用,也具有特别强的适应性,缺点是一次性投资大。淮阴市固定式喷灌系统的投资为20 220元/hm2,半固定式喷灌系统投资为11 775元/hm2,蔬菜大棚滴渗系统投资为2 2425元/hm2。本次规划发展喷灌面积28 927hm2,微灌工程4 100hm2。4.管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具有占地少、适用性强、管理方便、使用年限长、渗漏和蒸发损失小等优点,缺点是投资较高,施工技术要求也高。根据典型设计,管灌投资为14 175元/hm2,本次规划发展管道灌溉4 066.7hm2。5.2 技术措施
淮阴市近年来主要在水稻区推广应用了水稻浅湿调控灌溉和水稻旱育秧两种节水灌溉技术措施。
1.水稻浅湿调控灌溉技术。主要是控制田间灌溉水层和土壤含水量对水稻进行灌溉。从田间土壤含水量下限(饱和含水量的80%左右)开始灌溉,每次灌溉至田面以上水层高约10mm,这样可以大量减少田间深层渗漏和棵间蒸发量,并能充分利用降水资源。采用该技术灌溉定额比常规灌溉定额可节省水30%以上。
2.水稻旱育秧技术。水稻小秧采用旱育技术,可大量减少秧田用水,并为抛秧和浅水活棵打下基础。6 灌区改革
本次大型灌区规划的目标是要把大型灌区建成能够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灌区。然而长期以来,淮阴市各大型灌区推行的仍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目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灌区改革工作也是本次灌区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灌区改革关键在于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和水价改革。6.1 管理体制改革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重点研究2种改革方案:
1.灌区机构设置参照国内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典型经验,本着精干、高效、实用的原则,建立“供水公司+用水协会+用水农户”的新型灌溉管理模式。采用这种体制改革模式的有涟东灌区、竹络坝灌区、淮涟灌区、涟西灌区等。
2.“管理委员会+管理所+用水者协会+用户”模式。设立三级管理机构,见“管理模式图”。采用此模式进行规划的有洪金灌区、周桥灌区、渠南灌区等。6.2 水价改革
在水价分析测算方面按照国家“水利产业政策”规定,商品水的水价由“供水成本+利润”构成。实施步骤主要采取三步走,第一步按照上级文件按公顷计收,直接收到农户,提高水费实收率;第二步按供水完全成本按公顷计收,收到农户;第三步以“供水成本+适当利润”确定水价,按方计量收费。计划用3~4年的时间来完成水价改革任务。7 环境影响的评价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实施后,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有减轻旱涝灾害,提高了灌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灌区沿总干渠(沟)、干渠(沟)、支渠(沟)布置主林带,沿斗、农渠(沟)布置副林带,林网建设完成后,对防风固土、涵养水分,调节农田小气候有着十分重要作用。田间工程配套后,致使田间养分、农药的流失量大为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也随之减轻,可有效 地防止潜水过度蒸发,阻止盐分在土壤表面积累。而且随着田间工程的配套完善及骨干工程的建设,可改善农村生产和交通条件,美化农村自然景观,为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打下基础,从而可促进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作者单位:淮阴市水利局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大黑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初步设计
内蒙古自治区大黑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初步设计
(二)技术审查意见
2015年10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在呼和浩特市组织对《内蒙古自治区大黑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初步设计》进行了技术审查,参加会议的有内蒙古水利厅、特邀专家(名单附后)、呼和浩特市水务局、大黑河灌区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等单位的代表,会议听取了设计单位的汇报,并进行了认真地讨论,会后,在《初步设计审查修改意见》的基础上,项目法人于2016年9月上报了《内蒙古自治区大黑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初步设计
(二)》(以下简称《初步设计
(二)》),水利厅组织专家进行了技术函审,经复核,基本同意《初步设计
(二)》,主要审查意见如下:
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大黑河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东起卓资县的十八台乡,西止土默特左旗的三两乡,南接蛮汉山灌区、麻地壕扬水灌区,北连沿山灌区。大黑河山丘灌区位于大黑河上游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境内,平原灌区位于大黑河下游呼和浩特市的赛罕区、玉泉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境内。大黑河灌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沿河重要的乡镇农业区,干、支渠经过多年运行,部分渠段淤积严重,现状过水断面难以满足灌溉需要,而渠底较陡的部分渠段冲刷较为严重,且渠道渗漏严重,造成水资源浪费。渠系建筑物经过多年运行,水闸闸室及进、出口连接段破损严重,闸门漏水严重,启闭机损坏,启闭困难,已无法正常使用,生产桥多数桥面板破坏成为危桥,已无法通行,交叉建筑物也出现不同程度损毁。为了合理开发利 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适应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充分发挥灌区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本地区农牧林业经济发展,因此,建设大黑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工程地质
1、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区。
2、灌域工程地质条件(1)和合灌域
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地层岩性为壤土、砂壤土、黄土状砂壤土、细粒土质砂、含细粒土砂、卵石混合土等粗粒土。壤土、含细粒土砂为冻胀性土。
(2)东风灌域
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地层岩性为壤土、砂壤土、含少量砾壤土、细粒土质砂、细粒土质砾、含细粒土砾、卵石混合土等,壤土、含少量砾壤土、细粒土质砂、细粒土质砾、卵石混合土为冻胀性土。
(3)涌丰灌域
渠系建筑物地层岩性为壤土、细粒土质砾、含细粒土砾、卵石混合土。壤土、细粒土质砾为冻胀性土。
(4)解放灌域
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地层岩性为粉质粘土、壤土、砂壤土、细粒土质砂、含细粒土砂、级配不良砂、级配不良砾等。粉质粘土、壤土、砂壤土、细粒土质砂、含细粒土砂为冻胀性土。
(5)朝阳灌域 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地层岩性为含细粒土砾、细粒土质砂、砂壤土、壤土等,壤土、砂壤土、细粒土质砂等土质为冻胀性土。
(6)济通灌域
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地层岩性为粘土、壤土、砂壤土、细粒土质砂、级配不良砂等,粘土、壤土、砂壤土、细粒土质砂为冻胀性土。部分闸基、桥基土层存在地震液化问题。
3、地表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4、天然建材
调查的各填筑土料场、块石料场、混凝土粗细骨料运距在0.5km~65.0km之间,除混凝土粗细骨料部分指标不满足要求外,其余料场质量和储量均满足要求。
三、工程建设内容与规模
同意本阶段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范围包括和合灌域、东风灌域、涌丰灌域、乾通灌域、解放灌域、朝阳灌域、济通灌域,工程设计灌溉面积29.26万亩。本次实施的渠道共24条,渠道长56.298km(渠道整治14.548km,渠道衬砌41.75km),续建配套建筑物169座。其中干渠、分干渠8条,整治14.548km,衬砌21.798km,配套建筑物108座;支渠16条,衬砌19.952km,配套建筑物61座。
1、和合灌域:支渠衬砌长度10.383km(11条),配套建筑物共41座。其中,加固渠首1座,拆除重建28座,其中节制闸19座,进水闸1座,生产桥8座;新建12座,其中节制闸11座,进水闸1座。
2、东风灌域:总干渠、中干渠整治14.548km,配套建筑物35座。其中,维修加固18座,渠首1座,退水闸1座,节制闸3座,跌水2座,生产桥1座,冲砂闸2座,山洪沟交叉建筑物4座,分水枢纽4座;拆除重建7座,节制闸5座,进水闸1座,生产桥1座;新建10座,陡坡9座,生产桥1座。
3、涌丰灌域:配套干渠建筑物10座。其中,拆除重建7座,节制闸6座,进水闸1座;新建3座汇入口。
4、乾通灌域:加固渠首1座。
5、解放灌域:衬砌分干渠9.279km(2条),支渠2.493km(2条);配套建筑物22座。其中维修加固2座,分水枢纽1座,节制闸1座;拆除重建5座,节制闸2座,生产桥3座;新建建筑物15座,节制闸8座,进水闸1座,人行桥2座,生产桥4座。
6、朝阳灌域:衬砌总干渠、东、西、中分干渠12.519km,配套建筑物41座,其中,维修加固7座,分水枢纽1座,节制闸3座,进水闸3座;拆除重建4座,节制闸3座,进水闸1座;新建建筑物30座,节制闸1座,进水闸1座,生产桥2座,汇入口26座。
7、济通灌域:衬砌支渠7.076km(3条);配套建筑物19座,其中拆除重建节制闸3座;新建建筑物16座,节制闸13座,生产桥3座。
四、工程设计
1、同意渠道级别为4级、5级,渠系配套建筑物级别为3级、4级、5级。生产桥设计荷载等级为农桥-Ⅰ级。
2、渠道设计
(1)基本同意渠道整治、衬砌设计断面,设计流量:总干、干(分干)渠为2.5~20.0m3/s,支渠为1.0~2.5m3/s;底宽:总干、干(分干)渠1.60~6.00m,支渠0.40~1.26m;内边坡:总干、干(分干)渠为1:1.5~1:1.75,支渠1:1.25~1:1.5;外边坡:总干、干(分干)渠为1:1.5~ 1:1.75,支渠均为1:1.5;渠顶宽:总干、干(分干)渠左、右侧为2.0~3.0m,支渠左右侧均为1.0m。
(2)基本同意总干、干(分干)渠、支渠全断面采用混凝土衬砌,总干、干(分干)渠:解放灌域东分干渠6+153~6+950段渠底渠坡采用预制混凝土护砌,板厚为8cm,其它干渠、分干渠均渠底采用厚10cm现浇混凝土板护砌,渠坡采用厚8cm的预制混凝土板。支渠:解放灌域全断面采用厚8cm现浇混凝土板护砌,其它灌域流速大于2.5m/s的渠道渠底采用厚8cm的现浇混凝土板护砌,渠坡采用厚6cm的预制混凝土板护砌;流速小于2.5m/s的渠道,全断面均采用厚6cm的预制混凝土板护砌。混凝土板下设厚3cm的砂浆垫层和厚0.3mm的聚乙烯塑料防渗薄膜。济通灌域支渠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温,保温板厚度为4~8cm。
(3)基本同意渠道回填粘性土压实度不小于0.91,砂性土相对密度不小于0.6。
3、渠系配套建筑物设计
(1)分水枢纽、节制闸、进水闸、分水闸、冲砂闸
基本同意渠道新建、(重)建节制闸、进水闸、分水闸、冲砂闸设计规模及结构型式,设计流量为0.5m3/s~15m3/s,闸孔宽<1m时,闸室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一字板”结构型式,闸孔宽≥1m时,闸室采用开敞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孔口尺寸为0.5m×0.5m~2.5m×2.2m,闸室后设置钢筋混凝土消力池和海漫。下阶段应做好各水闸防渗设计、细部结构设计以及与上下游渠道的连接设计。
(2)陡坡
基本同意渠系新建陡坡设计,陡坡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坡比为1:3.0,陡坡后接钢筋混凝土消力池和海漫。下阶段应做好各陡坡细部设计以及与渠道的连接设计。(3)生产桥
基本同意渠系新建(重)建生产桥的工程布置及结构型式,桥面净宽为2.5m、3.5m、4.5m,桥孔为1孔和3孔,单孔跨度为4.0m、6.0m,上部桥面板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简支实心板,下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和钢筋混凝土挡墙结构,灌注桩桩径0.8m,桩基埋深16m。下阶段进一步做好生产桥的细部结构设计。
(4)汇入口
基本同意渠系汇入口设计,采用开敞式铅丝石笼结构护砌。(5)基本同意东风总干渠13+830古力板分水闸、东风中干渠1+311干渠进水闸维修设计,重建排架及启闭机梁,更换闸门及启闭设备。下阶段应做好新老构件之间的结合设计。
五、金属结构
基本同意各灌域新(重)建、维修加固渠首、分水枢纽、分水闸、节制闸、进水闸、冲砂闸等均采用铸铁闸门,启闭设备采用螺杆启闭机。
六、施工组织设计
1、同意渠道和渠系建筑物工程安排在非灌溉期或非汛期施工。
2、基本同意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总平面布置。
3、基本同意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施工总工期为8个月。
七、工程管理
1、同意工程管理由灌区各灌域所在的旗、县、区水务局承担。
2、建设管理单位应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制定良好的管理制度,合理利用水资源,实行用水计划。
八、设计概算
1、基本同意设计概算的编制原则及依据,即按照水利部水总(2014)429号文《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及配套定额编制。
2、基本同意人工工资、水、电、钢筋、柴油、水泥、砂石料等主要材料预算单价。
3、经审查,按2016年第二季度价格水平计算,工程总投资为7962.12万元,其中,建筑工程6129.02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9.82万元,金属结构及设备安装工程370.76万元,临时工程万元505.18万元,独立费用568.19万元,基本预备费379.15万元。
九、工程建设管理
项目建设法人单位应认真抓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政府质量监督制,要严格执行开工申请、竣工验收等程序。
附件:
1、内蒙古自治区大黑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初步设计(二)概算审定表
主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
2016年12月30日
第五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财务管理办法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水财务[2012]38号)
2012年3月3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保障项目资金安全,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07]1291号)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投资补助安排的,列入全国规划内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以下简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
第三条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应按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要求,明确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法人,并保障人员的相对稳定,建立职责明确的责任制度。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法人应按规定设置财务管理机构,配备合格的财务人员,项目法人财务管理机构负责人要具备相应职称和会计从业资格,财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要重视和加强对项目财务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第四条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原则是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专款专用、专账核算。
第五条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法人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要求设置会计账簿,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保证其及时、准确、真实、完整。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财务管理有关规章制度。
(二)配合财政部门及时下达项目资金预算并拨付资金。
(三)多渠道筹集落实项目资金,对项目所需地方建设资金,应协商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督促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四)监督检查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第七条 项目法人负责人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资金使用全过程负总责,对项目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项目法人应明确内部各相关专业管理机构和专业管理人员在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中的职责。项目法人对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和有关政策,研究制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正确归集项目建设成本和费用。
(三)筹集和申请资金,编报项目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等。
(四)按概(预)算控制使用资金,遵循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要求办理资金支付。
(五)按规定及时编报财务信息和竣工财务决算。
(六)组织项目实施、招投标、合同签订、项目验收、资产移交等工作。
(七)做好会计档案的归档管理。
第三章 资金使用管理
第八条 项目法人应当严格按照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实施方案,筹集资金,保障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资金。
第九条 项目法人应按《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基本建设存款专户。项目法人负责多个项目的,按规定只能开立一个基本建设存款账户。
项目法人不准多头开户;不准公款私存;不准出租出借银行账户;不准私设“小金库”;不准设账外账。
第十条 项目法人应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现金使用范围办理结算和支付,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除规定的可以使用现金范围外,其他支付应当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第十一条 项目法人应加强印鉴和票据管理。规范财务专用章等印鉴的制发、使用、改刻、废止及保管;实行印鉴分人保管,严格印鉴使用的授权、审批和登记制度。加强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发票等重要票证的管理,建立购买、领用、注销、保管等制度,明确管理人员及其责任。
第十二条 项目法人应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对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明确经办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大额资金支付业务,应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第十三条 项目法人应明确资金支付审批程序并严格遵照执行。要按照经办人审查、有关业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审核、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核准签字等程序办理,主要要求包括:
(一)经办人审查。经办人对支付凭证的合法性、手续的完备性和金额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二)业务部门审核。经办人审查无误后,送经办业务所涉及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审核;实行工程监理制的项目须先经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并盖章。
(三)财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负责审核项目账户资金余额是否满足支付需求,累计结算款、预付工程款的扣回数、质量保证金累计数是否账面一致,本期支付数计算是否正确。
(四)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核准签字负责。
第十四条 项目法人要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依法进行采购。
第十五条 项目法人要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加强合同的订立、履行、保管等管理。项目财务部门应参与合同谈判,合同条款中涉及的合同价款、支付条件、结算方式、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内容,必须经财务部门审核同意。
要加强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合同中应明确规定预付工程款的数额、支付时限及抵扣方式,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价款的支付方式、数额及时限,工程质量保证(保修)金的数额、预扣方式及时限,变更、纠纷的处理以及与履行合同、支付价款相关的担保事项等。第十六条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必须符合《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规定。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是指对建设工程的发承包合同价款进行约定和依据合同约定进行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价款结算的活动,其主要要求包括:
(一)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预付款
包工包料工程的预付款原则上预付比例不低于合同金额的10%,不高于合同金额的30%。预付的工程款必须在合同中约定抵扣方式,并在工程进度款中进行抵扣。凡是没有签订合同或未按合同条款要求提交预付款保函(或保证金)或不具备施工条件的工程,项目法人不得预付工程款,不得以预付款为名转移资金。
(二)工程进度款结算支付应遵循的程序
1、承包人向项目法人提出支付工程进度款申请。按合同约定计算项目法人应扣回的预付款和扣留的质量保证金。
2、监理工程师审核。凡实行监理的工程项目,工程价款结算过程中涉及监理工程师签证事项,应按合同约定执行。
3、项目法人内部有关业务部门(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合同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核。
4、单位负责人审批。
5、财务部门办理资金支付。工程款必须支付到合同约定的收款单位、收款账户和开户银行。
(三)工程竣工价款结算
工程完工后,项目法人和承包人应按照约定的合同价款及合同价款调整内容、工程质量情况、索赔事项等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工程竣工结算申请由承包人编制,经监理方审核后,由项目法人审查同意。结算价款的支付应遵循工程进度款结算支付审核程序。
第十七条 质量保证金的管理应按照《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保留不低于5%的质量保证(保修)金,待合同约定的质保期到期后清算,质保期内因承包人原因造成的缺陷,承包人应负责维修,并承担鉴定及维修费用。如承包人不维修也不承担费用,发包人可按合同约定扣除保证金,并由承包人承担违约责任。
第四章 成本控制和支出管理
第十八条 项目概(预)算是控制建设成本的重要依据。项目法人要严格执行项目概(预)算,不得突破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规模及建设标准。第十九条 项目法人要正确计算和归集成本费用,按建设成本的开支范围和界限,确保各项支出合法、真实。严格在概(预)算范围内支出,不得支付非法的收费、摊派等支出。项目法人应严格控制管理性费用支出,制定管理性支出的具体内容、开支标准并严格执行。第二十条 对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若尚有少量未完工程投资及预留费用,可预计纳入竣工财务决算,按照有关规定,大中型项目应控制在概算投资的3%以内,小型项目应控制在概算投资的5%以内,并将详细情况提交竣工验收委员会确认。项目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应严格按规定控制使用。
第五章 财务报告和资产交付管理
第二十一条 项目法人必须及时、准确和完整的报送项目财务报告,以真实反映项目财务状况、建设进展情况和资金流动信息。财务报告包括月报、季报、年报、竣工财务决算报告以及其他临时性报告。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法人应按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要求及时报送有关财务报告。第二十二条 财务报告应由编制人员签字盖章,财务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盖章,并加盖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应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二十三条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法人应及时编报竣工财务决算,主要要求有:
(一)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SL19-2008)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二)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完成后,项目法人应将竣工财务决算提交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审查、审计。
(三)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将竣工财务决算报告提交竣工验收委员会审查,并按验收审查意见进行修改。
(四)项目竣工验收后,将按竣工验收委员会验收意见调整后的竣工财务决算按管理权限报送审批。
第二十四条 项目法人要按会计档案保管的要求,及时将财务报告整理归档并妥善保存,防止损坏和丢失。
第二十五条 项目法人应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环节作出规定,明确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以及有关人员的资产管理职责。第二十六条 工程验收后,项目法人要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将形成的资产移交给接收单位。确保项目形成的资产及时入账,防止资产流失。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资金监管制度,组织开展督导、审计、稽查和专项检查等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限期整改。第二十八条 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财务机构设置和财务人员配备情况。
(二)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
(三)银行账户管理和使用情况。
(四)建设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
(五)概预算执行及成本控制情况。
(六)合同、采购管理及履行情况。
(七)建设工程价款结算管理及支付情况。
(八)资产管理情况。
(九)审计、检查、稽查的整改落实情况。
(十)其他需要检查的事项。
第二十九条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关单位要及时整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职责,促进落实整改;对违反《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的,提交有关部门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条 项目法人要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审计、检查、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关 闭 窗 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