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支持创新和创业的国际经验借鉴资料
政府支持创新和创业的国际经验借鉴
〔导读〕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正如报告中提到的“创客”一词,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也在不断创新。上海自贸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等富有新意的改革举措,还有取消对不同性质公司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制、放宽注册场所的登记条件以及对服务创业者的投融资机制进行完善等一系列改革等,都是政府改革和创新的“产品”,政府对创新和创业的支持正在发力和加速。回顾历史,环顾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参考。
一、美国
近几十年以来,美国的创新和创业驱动已经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政府和市场主体都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政府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面为大众创业和企业创新提供了积极和重要的激励作用。
里根上台之前,美国政府过度依赖政府投资来刺激需求引起了严重的滞胀现象。1980-1985年,里根政府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通过降低通胀率,大幅度减税,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缩减政府开支,鼓励企业加快兼并重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使经济重回健康发展的正规。与此同时还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化解产能过剩,重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重化工制造业产能过剩得到缓解,服务业快速发展。1990年代之后,美国政府通过引导国防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等措施,有力推动了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推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引领了全球信息化革命。
同时,创业土壤逐渐成熟,1990年来,美国每年有100多万个新公司,平均每250个公民就有一个新公司,美国95%的财富是1980年后创造出来的。美国创业活动特点: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社会化的创业教育网络。创业学是美国大学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国家创业教学基金。创业教育延伸到中学教育,有30个州的K-12年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二是强调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在高校教学中的渗透,同时重视培训和不断提升教师的创业创新素质。当然,美国创业活动的繁荣有其前提条件和环境基础:
1、一方面其拥有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1960年开始创业教育,是世界上实行创业教育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国家。对创业教育有多种渠道的资金支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众多赞助创业教育的基金会,如科尔曼基金会、考夫曼创业流动基金中心、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等。多样化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推广创业教育的机构主要有小企业管理局、卡萨斯州青年创业家、柯夫曼创业中心等。许多大学也设有创业中心。完备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小学到研究生,形成了完备的体系。1998年实施“金融扫盲2001年计划”向中学生普及金融、投资、理财、营销、商务等知识。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创业交流会、创业俱乐部等时间活动。
2、另一方面还得益于发达的融资和创业投资体系。形成以资本市场为基础,以民间资金为主力,以私人或独立创业投资公司为中介,以高利润为保证的创业投资机制。政府层面设立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以及小企业投资公司。帮助有意于经营小企业者创办企业。并设立白宫小企业委员会和国会小企业委员会,协同SBA工作。有完善的融资担保体系。除SBA直接操作全国性小企业融资担保,还有区域性担保体系和社区担保体系。实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和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STTR)。1982年国会通过《小企业创新发展法案》,实施SBIR。明确规定国防部、教育部、商务部等政府部门每年拨出其研究与发展经费的1.25%,用于支持高技术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开发活动,1992年后降比例提高至2.5%。STTR是1992年根据“小企业技术转移法”设立,在5个联邦政府机构(商务部、能源部、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航空航天局、国家科学基金会)中实施。按照这个计划,联邦政府机构将在该机构以外进行的研究以及研究与开发项目中的一部分留给小企业以及与他们合作的非赢利研究机构,以作为合作研究与开发的成果。为创业投资行业提供税收优惠。探索“有限合伙制”的创业组织形式,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为创业资本提供通畅的退出渠道。
不过近年来,美国的创新和创业也出现了一定的下降趋势:1978年新创公司占素有企业比重为15%,2011年降至8%。连续三年雇员人数增长超20%的高速增长企业由1994-1997年的3%下降至2008-2011年的1.5%。为此政府和民间也提出诸多政策建议,主要包括:
1、修改移民法案,外来移民更富有冒险精神。
2、为创新公司的小投资人提供方便,简化证券交易手续,方便投资人通过众筹平台购买新创公司股权,提高众筹限额。修改法律法规,减少对新创公司设立的准入壁垒。
二、德国
1、支持创业的机构和法规。设有联邦卡特尔局和托拉斯局,检查监督大企业是否利用自身优势地位采取不正当手段打击中小企业。经济技术部、财政部下设专门负责中小企业师傅的机构,经济部还设有中小企业研究所。各州政府、行业协会、工商会也有专门负责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部门。制定《改善地区经济结构法》、《落后地区振兴政策》、《改革中小企业结构的基本纲领》、《中小企业组织原则》、《反对限制竞争法》、《反垄断法》及《关于提高中小企业的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法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2、支持创业的财税支持政策。1984年起对中小企业实施特别优惠条款,对创业阶段中小企业实行税收减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就业补贴政策。对失业者创办企业及招收失业人员给予资助。
3、支持创业融资政策,提供宽松的信贷援助和担保支持。德国政府有650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分为对现有企业的投资和对创办新企业的援助两类。对中小企业和自主创业人员实施贴息贷款等金融扶持手段,包括贷款、投资补贴、贴息、担保。通过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和德国平衡两大政策性银行牵头实施扶持中小企业融资。各州也有相应的储蓄银行和建设银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目前有2-3万家可资助中小企业创业者的银行机构,申请手续简单。为新创企业设立创新基金(ERP),资金不足者可得到ERP计划的自有资金证明,凭证明到复兴或平衡银行贷款。如发生风险,ERP承担80%风险,银行承担20%。
4、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完整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工商会(DIHT)、中小企业联合会(ZDH)以及工业联合会、同业公会等行业组织基层网络健全,在中小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形成了纵横交错,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系统、高效服务的组织机构框架。如德国联邦经济和贸易管理局负责对中小企业创新、经营、环保事务,对新创企业培训,帮助中小企业参加展会;经济发展与培训基金会(SEQUA)在海外为企业寻找合作伙伴;联邦外贸信息处负责收集世界经济信息,促进联邦中小企业贸易出口。还有非盈利性质的工商联合会和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有300余家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为创业提供场所,仅收取低廉的租金和管理费用。
5、重视创业文化培养,特别是大学创业意识的培养。从中小学到大学、企业,均有旨在传授创业知识、激发创业精神的相关课程和创业项目。德国政府和金融研究机构在中学、大学开设创业课程,积极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由联邦教研部实施的支持大学创业的EXIST计划。目标是改善德国大学和专科大学的创业环境,在大学内部培养企业文化,提高大学创办企业数量等,重点支持早期创业构想。
三、英国
1、促进大学创业教育。20世纪80年的来,英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大学创业教育促进政策。包括:启动大学生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1987年英国发起“高等教育创业计划EHE”,旨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要求将与工作相关的学习纳入课程。1998年启动大学生创业项目。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管理机构。1999年在贸工部科学创业挑战基金赞助下成立英国科学创业中心,后发展到13个创业中心,涉及60多个高校,任务是将创业融入大学传统教学之中,实现大学文化革新。目前更名为EnterpriseEducatorsUK,涉及80多家高等教育机构和500余家企业。创业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创业教育,加强与企业界联系,支持创办企业并鼓励新企业成长,鼓励技术转化。联合多方力量出台多种投资方案。1998年由政府、卫康基金、恶善基金、各大学共同出资成立“大学挑战基金”,帮助大学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1999年政府成立科学创业挑战基金,为学生、教师和商业机构提供创业知识和技能。
2、发展创业园孵化器。有牛津大学科学园、圣约翰创新中心、剑桥中英创业园、伯明翰科技园、曼彻斯特中英创业园等孵化器。孵化器为创业企业提供房屋租赁、投资性服务、银行性服务等。
3、多种优惠政策。“创业投资信托计划”为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公司提供抵减所得税和延缓缴纳资本利得税等优惠政策;利用财政预算拨款为创业投资业建设基础设施;通过扶植高技术产业来支持私人资本建立创业投资企业。
四、瑞典
1、非盈利的独到理念。瑞典皇家工学院(KTH)、瑞典技术产业孵化器(STING),马尔默孵化器(MINC),乌普萨拉大学和林雪平大学科技园等多家机构的功能定位都有着相同的特点——非盈利。他们作为沟通市场与研究者的桥梁,专业服务的提供者,并不以盈利为目的。瑞典的孵化器并不把工作重心放在提供场地或是优惠的政策上。其核心理念是以企业为中心。就政府的角色而言,政府与服务的创新对象是合作关系,不是投资者,也不是所有者,不管理具体细节,只提供服务、方法、标准。并且,公共机构的运作方式也是完全市场化的,对市场和社会负责,不对政府负责,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清晰。
2、专业合理的流程。一是专业。瑞典的科技园和孵化器,大到位项目融资、商业化转让、市场化判断,小到申请专利等具体事宜,都能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例如,瑞典皇家工学院的创新办公室采用了源自美国宇航局的技术评估手段来判断技术成熟度。林雪平大学孵化器则与律师事务所签订了打包优惠合同,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二是合理。工作的流程分为与研究者初步交流、创意的描述、分析和评估、具有可操作性的创新项目的正式创建、项目推进和实施、商业化这六大步骤,每个步骤都十分扎实。执行力的实现十分有效,工作十分务实。
3、重视分享和回馈的文化氛围。瑞典重视分享,相互学习。各创新服务机构之间经常开办讲座和沙龙,相互交流,分享体会。许多从孵化器中走出的成功创业者都愿意回来充当导师和辅导者,帮助他人,形成良性循环。
4、重视形成服务创新的网络。许多高校都善于利用校友资源来评审和扶持创新办公室。此外,还有众多第三方服务机构,致力于将政府、企业、消费者、创业者、科技研发者、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等各种角色整合在一个平台上沟通,为创业者提供辅导、资金、条件等支持。
5、创业和创新协同推进。瑞典创新战略立足于中小企业,瑞典有100万家公司,其中,除了5000家中型公司和400家大型公司,其他全是小企业。政府支持直接或间接建立针对创新的各个环节的服务机构,将各种社会资源调动起来,纳入了整体的国家创新体系中。瑞典十分重视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也十分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创业和创新的共同促进。
第二篇:办事处社区管理创新和经验
**办事处
社区管理创新的亮点和经验
近年来,**办事处以区委、区政府‚社区建设达标年‛,‚社区服务提升年‛为契机,创新社区管理,从健全组织,拓展内容,改进服务手段,完善机制入手,以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为目标,开拓创新,因地制宜、社区管理服务初见成效。
(一)党工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社区管理体制。社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办党工委高度重视,在优化党组织的网格化设置和网格化合作中创新社区管理,健全联创共建机制,做到社区建格局区域化。尝试探索各社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共同关心的党建工作和公益性、群众性、社会性问题,经常进行交流沟通,组织开展联建活动,资源共享、结对帮扶等多种活动,为社区党建扩充力量、资源和空间。形成以社区党总支为中心、以各支部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社区建设管理格局。湖北办党工委将社区建设工作列入每年的考核目标,并与各社区、各部门签订责任状,充分调动建设社区的积极性。健全了党工委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社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办事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专职人员。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将社区建设与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结合起来,明确建立社区项目管理等社区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二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实绩考评办法,推进‚双述双评‛制度,考核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办事处充分利用每周社区例会的时间对街道所属的所有社区工作者进行连续全面的业务培训,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更好为居民服务。并不定期的进行业务能力测试,提高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更好为居民服务。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构建社区服务新格局。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整合资源、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搭建 ‘三级联动’社区管理服务网络体系。按照300户的标准划分责任片区,每个责任片区由1名社区专职工作者负责联系,入户走访时要佩戴统一证件,携带日志、便民联系卡和服务项目表,要全面掌握居民的基本信息和服务需求。按照‘一人下去一把抓,回头落实再分家。’社区专职工作者将情况搜集上来再分门别类,转交社区分管责任人限时办理,切实让老百姓的问题得到解决。我们还按单元或20至50户的标准划分单元居民自治小组,这样就形成了社区居委会、责任片区、单元居民自治小组三级管理服务网络,确保把服务项目延伸至楼道、覆盖到户。‛ 社区专职工作者对‚责任片区‛居民家庭实行‚三必访‛:普通家庭每年必须走访2次,对困难群众、残疾家庭、暂住人口、失业人员及其他重点帮扶人员每月必访,对独居老人等特殊人员每周必访。还要做到‚六必到‛:居民家庭有变故必到;居民突发生活困难必到;社区突发事件必到;邻里发生纠纷必到;群体利益存在冲突必到;社会发生治安案件必到。单元小组长主要是本单元楼道的政策宣传员、民情信息报告员、邻里关系协调员、安全卫生维护员、社区服务监督员,要做到‚六必报‛:公共设施损坏必报;外来人员流入必报;新增孕妇必报;居民房屋出租必报;有安全隐患必报;有不稳定因素必报。
社区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我办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开展‚传统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党员先锋、扶残助残、民政事务、社会养老、环境美化、人口计生、科教文卫、劳动保障、平安建设、社会组织10个为民服务项目,我办事处以‚一居一品牌,一居一特色‛为指导,构建社区服务,出亮点,创品牌。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积极为困难、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救助。目前,我办共有低保家庭1073户,月发放低保金164579元。我办努力营造关心残疾人的社会环境,关心他们的就学、就医、住房、就业等问题。联盟社区以‚爱联盟‛志愿者协会为平台,组织发动社区居民成立了民事调解、帮老助残、社会法官、文明宣传等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二是为老年人服务。上海社区以党员志愿者服务为平台,走进空巢老人家中,为老人读报、做家务,社区为辖区70户空巢老人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把老人健康状况、经济收入情况、子女联系方式等按年龄段逐一造册,同时还发放了印有应急救助联系电话的‚关爱空巢老人爱心卡‛。社区党员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结对子,定期走访,照顾他们,并设立了‚爱心基金‛,自愿为‚爱心基金‛筹款,所捐款项全部用于社区内孤寡老人救济、无劳动能力者的帮扶,解决特困人员的实际困难。社区组织的老年人成立了腰鼓队、舞蹈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三是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目前我办共安置‚4050‛下岗人员公益性岗位4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36人,帮助困难人员就业143人,再就业培训200人次。四是为了增强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我们为社区安装电子显示屏,创办了‘社区健康报’‘社区服务报’,向居民宣传上级有关方针政策,社区近期重点工作和热点新闻,健康饮食等知识。通过这些工作拉近了社区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和感情,使广大居民了解社区,关心社区,增强了建设社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五是社区治安管理明显好转。建立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范机制,提高了辖区居民、单位的自我防范能力。同时,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社会安全教育、送法进社区活动、社区矫正和民事调解工作,群众法制观念明显增强。
(三)加强‚两委‛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共有社区党总支4个,社区支部1个,社区直管党员718名。社区党组织严格实行党建制度: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每季召开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每年组织一次党员民主评议;根据社区工作需要经常组织党员活动,通过学习上级精神,党的政策,时事动态及党员群众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建言献策,做到组织生活经常化。健全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做到工作运行制度化。社区通过建立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台账,落实‚七一"、‚双节‛走访慰问救济制度,同时围绕社区建设和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现有党员结对帮扶对象34人,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党员337人。经常性的在‚三八‛妇女节、‚七一‛建党节、‚九九‛重阳节、‚十一‛国庆节及新春佳节等重大节日里开展文艺宣传活动,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四)丰富社区活动,创新和谐社区建设的载体。一是几年来充分利用‚社区讲坛‛ 居民学校这一平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家庭教育等活动,听众人次达万人,深受单位和听课人员的好评。二是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律咨询服务活动,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提高居民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社区作为社会法庭的试点单位,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律师、社区有威望的居民,共同担当社会法庭的法官,仅2010年就调解居民纠纷、化解邻里矛盾18起,促进了社区文明和谐。三是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活动,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天九社区的亮点工程‚道德银行‛活动,以提高未成年人思想品德为目标,着力解决未成年人是非分辨能力低、抵御外界各种诱惑能力差等问题,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道德银行‛的开展,受到了社会、学校、家庭的认同、支持和广泛参与,省、市电视台、电台、洛阳日报、晚报等多家媒体多次进行了报道,在全市范围形成了积极的影响,成为社区工作的一项亮点。四是丰富社区文体活动。按照‚一居一特‛的要求,社区成立了秧歌队、健身队、夕阳红合唱队、门球队、曲艺队等社区文艺团体,举办社区文艺汇演、社区运动会等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增进社区居民间的关系,增强社区凝聚力,打造各具独特的社区文化景观。
意见建议:
一、完善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和绩效追踪考核机制,逐步实现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常态长效。建立社区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包括居民信息、事务办理、民情走访、回访追踪、统计报表、综合查询等功能,同时与区、办事处相关部门数据系统进行有效对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连接区、街道、社区的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在‚前台受理、全程服务‛的同时,建立以‚后台追踪、全员考评‛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追踪机制,促进社区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服务。
二、建立科学的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制度。一是优化人员配备,根据工作需要,适时补充社区工作人员。新任用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
三、加大共驻共建力度。在原有的社区建设共驻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基础上,加大驻社区的机关、团体、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力度,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积极主动向社区提供本单位的服务、活动设施情况,并将服务、活动设施向所在地社区居民和农民工低价或无偿开放,开展挂点和对口帮扶活动。
第三篇:注重创新和创业 促进科技全面发展
注重创新和创业
促进科技全面发展
常州高新区管委会
省、市科技创新召开大会以后,高新区(新北区)及时采取学习传达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基本情况
在贯彻落实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注重培育创新主体,积极构建创新平台,着力完善创新体系,不断优化创新环境,科技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创业氛围不断浓郁。一是积极传达和落实会议精神。认真组织学习传达了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区乡两级逐步建立了党政一把手科技工作考核机制,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出台的有关扶持创新创业的《决定》、《纲要》和《政策》等有关文件,努力为科技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二是举办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在5月份举办了以汽车及零配件产学研洽谈会、软件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三药”产业合作洽谈会等“自主创新主题月”系列活动,在6月份成功召开了建区以来第一次科技创新大会,总结了新北区成立以来的科技工作,表彰了5家创新企业和1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继续实施引进研发机构,鼓励科技成果转化,扶持企业创新发展,引导企业在美、日、欧盟成员国等国家和地区申请发明专利等一系列扶持企业创新发展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又制定出台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决定》和《常州高新区(新北区)科技创新三年 行动纲要(2006~2008年)》等一系列科技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切实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围绕省专利试点区的建设,鼓励15家“江苏省专利试点企业”和2个“常州市专利试点乡镇(街道)”不断加大专利申请量,并提高专利转化率;并在各乡镇(街道)开展多层次的专利试点工作,骨干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进一步提高。1~6月份,全区共申请专利207件,授权114件。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在5月份的科普活动期间,开展了国际数棋、机器人等培训8次和科普讲座20场,引导和帮助各镇(街道)积极创建科普文明示范乡镇(社区),全民科学素养进一步提升。
(二)进一步推进创新载体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一是专题园区建设步伐不断推进。“三药”、软件、动画三大科技特色产业基地和电子产业园、环保产业园、机电产业园、出口加工区等专题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出口加工区已顺利封关并进行验收,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区基本形成。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实施了软件、精密传感器、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项目,正在培育高效太阳能光电效应玻璃等30项重点新产品开发,并为超短流程工艺及装备制造高品质铜带等7项重大成果转化提供跟踪服务,不断扶持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配件、新材料等产业加快技术升级与改造,扶持了方圆制药和天合光能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具有自主品牌的行业骨干企业创新发展,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三是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不断强化技术创新源头工程建设,已引进2 家研发机构,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建设中,2 家研发机构正在创建中,同大、新科2家研发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开展科技项目和产品的申报工作,科技项目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到目前为止,共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334项、省市科技进步奖20项,并已有 6个项目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工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有12个产品通过2006年江苏省第一批高新技术产品认定,争取上级科技资金471万元。
(三)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新积极性不断增强。一方面,企业主体地位逐渐突出。通过制定和实施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企业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设了联合研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和各类技术创新组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请有关专家对我区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创新政策的宣讲和培训,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获得政策的最大扶持,逐步引导和推动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另一方面,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积极发挥民营科技企业灵活的机制优势和外资企业的资源优势,鼓励和扶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创建研发机构,广泛引导它们开展各类技术创新活动,与市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创业之桥”——经济科技项目对接会,为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搭起有效的沟通合作的桥梁。1~8月份,开展重大产学研活动2次,组织实施国际化项目4个,共签订合作协议38项,其中共建实验室意向性协议4项,聘请了12位专家作为“三药”基地技术顾问。
(四)进一步推进“人才特区”试点建设,智力支撑不断增强。一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大力推进“人才特区”试点建设,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引进留学人员、博士后和专业技术人才等一系列人才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导向作用,不断推进“510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海外留学人员来区创新创业,同时大力扶持企业吸纳和培养创新实用人才,尤其是软件、动漫等新兴产业的复合型实用人才。二是人才机制不断完善。不断探索建立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和评价机制,对区干部陆续在清华大学和新加坡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进一步拓宽了发展思路,真正做到既能引得进,又能留得住,更能用得好,人才的效益得到最大发挥。三是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积极营造各类人才竞相创新创业的良好政策环境、创业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五)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科技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一是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在用足用好中央和省市有关科技投入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健全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并确保各类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加大了对形成大企业、大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关键产品攻关研发的资金扶持和补贴,鼓励企业大幅度增加高端创新活动的经费投入。二是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格局逐步形成。利用财政专项资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力培育和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外商资本介 入科技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帮助有条件的企业上市、上柜交易,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新型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难题。
(六)进一步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步伐,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创业孵化平台不断完善。不断强化常州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测试检测、科技咨询、投融资等创业服务功能,建设专业化孵化服务队伍,进一步拓展创业服务中心孵化空间,建立了3.5万平方米的创业中心三井分部,用于软件、通讯等IT产业的企业孵化,同时继续加强软件园和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创业孵化器的建设,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二是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不断加强。引进了工业设计中心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国内外知名的科技服务机构,逐步健全了技术交易、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利代理事务所、麦可罗泰克(常州)实验室、高新技术风险投融资服务平台等中介服务机构,不断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技术、资金、检测等多层次、专业化服务。三是技术合作迈出了新步伐。以常州博恩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为载体,通过与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常州对外交流中心的合作,逐步打开了对外合作的渠道;相继与以色列和俄罗斯等国家在孵化器的经营与合作及在国际技术转移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进一步加强了产业技术发展水平。
(七)进一步加快软件、动漫等新兴服务业和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是软件产业不断发展。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软件园吸引重大项目、知名企业,软件企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常州软件园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制定出台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充分发挥市、区2500万元软件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今年已兑现了1000多万元,同时颁布了一系列扶持软件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软件产业发展的环境不断优化。以OKI公司为依托,积极建立对日软件外包测试平台,组织了4家企业开展CMM/CMMI论证,加大了软件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软件开发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截止到目前,共引进上海微创、中科华融、金思维软件等47家知名企业,其中,内资企业45家,注册内资13329万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79%;外资企业2家,注册外资259万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51.8%。二是动漫产业发展迅速。积极扶持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发展,鼓励远东股份、红星美凯龙等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存量房源积极投身动画产业,为入驻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企业提供厂房、搭建投融资平台等服务,基地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目前,动画基地共引进45家企业,注册资金2.3亿元,拥有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形成了从动画原创、动画产品生产加工、动画衍生产品开发、动画人才培训的产业链,已初步搭建了公共技术服务、人才培训、对外宣传和国际交流四大平台,今年有32部动画片已向国家广电总局申请立项,其中将有12部动画片在今年完成制作,总长度6251分钟。三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围绕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形成了原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源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16个和草莓、无花果茶片等无公害农产品21只,成功实施了工业化固态发酵生产霉菌系列生物防治剂、奶牛夏季疫病预防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推广和太湖白鱼的鱼种培育与养成技术研究等33项农业科技项目,在区内形成了以水产、苗木、畜禽、果蔬为特 色的现代农业,建成了新绿高科技和三新园艺2个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1、企业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区企业尚未真正成为组织与整合科技和人才资源的主导力量,尚未成为科技创新的投入主体、组织主体和产出主体,多数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2、高层次人才缺乏。当前,我区优秀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还不够多,严重制约着创新能力。
3、投融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科技企业严重缺乏发展资金,基本无可抵押资产向金融机构贷款,另一方面,创业风险投资的企业需求不足,投资无法深入。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破解创新发展的难题,今后将突出抓好以下六项重点:
1、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一是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不断优化“一个中心、三大产业基地、三大产业带和五大专题园区”空间布局,不断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做优做强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做大做新高新技术产业链,重点在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软件、动画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上形成强势。力争到2008年,软件园和“三药”科技产业基地销售收入分别达到40亿元和80亿元。二是加快建设步伐,不断提升产业基地和专题园区发展规模。按照产业发展定位,立足软件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网络安全 软件和软件外包项目,加快推进软件园二期工程建设步伐,加大软件企业招商引资力度,以国内外著名的软件企业为招商重点,依托日本OKI软件公司,建立软件公共测试平台,加快提升软件企业标准化(CMM/CMMI)水平,推进国光、OKI等2~3家企业年内通过CMM认证,争取认定省级软件企业10家;立足全区“三药”产业发展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三药”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三药”产业基础设施与技术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三药”基地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探索动漫产业多元化招商路子,建好创业、保纳、远东三大动画园区,再为动画基地装修2万平方米企业用房,进一步提供投融资、人才培训、技术平台等专业化服务,不断打造常州动画知名品牌,争取全年引进50家企业,注册资金1亿元。充分发挥各专题产业园区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新材料与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业集群,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把技术创新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技术含量高、科技水平领先的技术研发企业和知识密集型企业引资力度,更加注重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开展国际研发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同时依托现有产业优势,重点选择一批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和项目,加强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争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技术和产品,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具有自主品牌的行业骨干企业,不断提升我区产业发展层次。力争到2008年,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双密企业)40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100只,高新技术产 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9%以上。
2、突出创新主体地位,激发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一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除了要大力引进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外,更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的意识,加大自主研发和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力度,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二是培育核心技术。扶持和鼓励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将培养和巩固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贯彻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之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项目进行突破。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的机制优势和外资企业的资源优势,通过基金支持、创业投资、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积极鼓励和扶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引导外资企业在区内设立研发机构,并推动研发活动本地化,利用国外科技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同时引导企业开展各类技术创新活动,以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重大产品为重点,开展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从跟踪模仿生产转向自主创新制造的转变,尽快形成面广量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和产品群,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到2008年,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0项,组织重大产学研活动10次,签订合作协议80项。三是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优势。区内大多数企业创新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水平低,解决难题的关键除了提高自身研发能力外,企业还要善于寻求区内外高校和研发机构的技术支撑。区内企业要利用资金和项目优势,与全国、全省和全市科研院所进行长期紧密合作,充分利用 9 他们的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鼓励派遣专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扶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大力吸引高新技术成果来区转化,缩短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强化我区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自主创新能力。
3、构建科技服务平台,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步伐。一是完善创业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继续加强常州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软件园和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创业孵化器的建设,进一步拓展孵化空间,不断强化测试检测、技术转移、科技咨询、投融资等创业孵化功能,继续搭建新的技术检测、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产学研合作交流等创新平台。同时畅通高起点孵化项目引进渠道,促进引进技术的水平和创业企业的档次均有新的提升。力争到2008年,创业中心孵化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总数达300家以上。二是搭建研发平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充分发挥引进研发机构的政策导向,以区内三大支柱产业、六大高新技术产品群和重点发展领域为基础,以特色产业基地、专题园区和创业中心为载体,采用政府扶持、企业投入、多方共建等方式,积极引进具有先进水平的国内外研发机构,同时注重提升区内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争取到2008年,引进和培育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三是拓展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创新创业保障。整合优化资金、设备、人才等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引进面向市场和企业的科技中介机构,加大对 已有的技术交易、专利服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培育一批管理规范、服务优良、市场竞争力强的科技中介骨干机构,开展适应市场运作、符合企业的创新需求的常规业务、特色业务,为区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保障。
4、强化人才资源建设,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一方面,壮大各类人才队伍。积极推进“人才特区”试点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导向作用,加强人才引进和人力资源开发,大力推进“510优秀人才培养工程”,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以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和各类研发中心为载体集聚一批我区急需的电子信息、软件、“三药”、生物工程等重点产业领域高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积极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海外留学人员来区创新创业;结合区内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扶持企业吸纳和培养创新实用人才,尤其是软件、动漫等新兴产业的复合型实用人才。另一方面,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探索建立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人才发展的培养使用机制,把竞争机制全面引入人才开发、培养、使用全过程,进一步创新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有效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积极探索技术、管理能力等作价入股办法,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现代分配制度,建立符合科技人才规律的多元化科学评价体系,坚持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奖励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激励制度,真正发挥出人才的最大效益,为推进区域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5、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不断增加投量,根据科技发展的需求,确保区级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进一步提高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加大对技术创新尤其是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投入,争取到2008年,区科技三项经费累计投入9000万元以上,组织实施重点科技计划300项。同时进一步优化投向,扶持重点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和重点研发机构,引导和鼓励国内外投资公司来区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二是充分发挥企业投入的主体作用。针对区内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普遍不足的状况,建立和完善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各项财税、金融政策,促使企业研发投入总量的大幅度攀升,更多地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形成大产业、大企业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上。三是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利用财政专项资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大力培育和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外商资本介入科技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帮助有条件的企业上市、上柜交易,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新型企业。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
6、加强领导,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一是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工作责任制,加大对科技创新目标考核力度,切实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城区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 论环境。全区各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好《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决定》,积极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纲要》,找准重点,狠抓落实,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企业要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二是抓好政策环境。自主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的政策环境与之配套,结合全区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软件和动漫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制定和完善人才、金融、财政和税收等各项扶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自主创新给予倾斜,保证企业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和积极性能长期持久地继续下去。三是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加大对发明专利申请的资助,推进乡镇专利试点工作,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宣传和人才培训工作,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企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和名牌战略,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争创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08年,累计专利申请量达到1500件,其中发明专利180件,实施专利转化项目500件。四是优化科普环境。建立全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管理和组织协调全区科普工作,推动我区社会化科普网络建设和科学管理新机制建设。以街道(社区)乡镇(行政村)科普文明单位的创建、验收工作为抓手,加大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基层科普画廊的设立,最大限度地满足公 众的科普需求,扩大科普的受众面,提高科普亲和力。
四、建议
1、进一步细化创新政策。建议细化出台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增加政策的可操作性。如在软件和动漫享受的政策方面,目前,占我省大比重的嵌入式软件产品不能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将不利于软件产业的发展。有关文件对软件服务企业没有优惠政策,但目前软件外包和增值服务类企业越来越多,建议参照国务院关于发展动漫产业的优惠政策,给予软件企业营业税减免;动漫企业存在着著作权、版权税收计算问题,且现在杭州的动画企业享受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优惠税收政策,深圳、长沙、成都的动画企业享受软件企业的优惠税收政策,上海实行包税制,但目前我省、市对动画企业还没有优惠的税收政策。建议动画企业参照兄弟省市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或软件企业的税收标准。
尽快制订有关政策的实施细则。
2、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软件、动漫企业严重缺乏发展资金,难以向金融机构贷款,建议省市有关部门建立专门的担保资金和风险投资资金,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3、顺延有关优惠政策。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常州软件园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关于进一步加快常州软件园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常政发[2004]234号)出台以后,软件企业入园数量、园内软件开发项目均有明显增加,软件园年销售收入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但该政策将于今年到期,为加快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议市政府研究制订新的软件优惠政策。去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鼓励和扶持动画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将于明年第到期,但一个动画剧本制作完成需要三年时间,收回成 本需要七年,这超出了政策优惠期,建议市政府研究制订新的动画优惠政策。
第四篇:党员干部学习资料之一【创新和改进群众工作】
党员干部学习资料之一
创新和改进群众工作,为推进“四县一中心”建设强基固本 ——摘自县委书记向伟雄在2011年全县党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最近,中央、省、市相继召开加强新时期群众工作会议,对做好当前群众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新任务。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群众工作的必要性,按照“深入民众,紧贴民心;尊重民意,维护民利;依靠民力,共建民享”的基本要求,坚持“规范性、协同性、开放性、创新性、实效性”的基本原则,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不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创新时期群众工作新局面。
1、要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必要性。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一项全局性、根本性、经常性的工作,必须贯穿于党委、政府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从执政基础看,群众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深刻认识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并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要真心诚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活和生产问题。”历史实践和经验反复证明,党群关系是“鱼水关系”,我们党的根基在群众、血脉在群众、力量在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只有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加强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更好更快发展。从新的形势看,群众工作具有异常艰巨性。当前,群众工作对象多元化、内容多角化、环境多维化、诉求表达方式多样化,这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随着社会变革期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的影响冲击和交锋碰撞,人民群众思想意识的差异性、游移性、独立性、选择性明显增强;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广泛普及,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等等这些,使群众工作较之以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群众工作范围更加宽泛、内容更加丰富、对象更加复杂,要求之高,前所未有;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从目前状况看,群众工作具有现实紧迫性。一方面,改革发展稳定所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迫切要求大力加强群众工作。另一方面,一些部门和单位不重视做群众工作,一些党员干部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有的群众观念淡薄不屑做,有的缺乏感情不想做,有的生活舒适不愿做,有的本领欠缺不会做,有的回避矛盾不敢做,有的认为通讯发达不需做,还有的不出大事不去做。因此,加强群众工作形势紧迫,势在必行。
2、要切实把握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创新性。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关键在于创新。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切实增强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活力。一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要着力探索和转变群众工作的方法,实现由“堵”向“疏”转变,更加注重用合理引导和科学分析的办法来处理复杂问题。更加注重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全员、全方位服务群众工作的格局。实际工作中,要大力推行“与民交友法”,真正把人民群众当家人、当亲戚、当朋友;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工作在一线开展,作用在一线发挥,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形象在一线树立;大力推行“民主管理法”,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力推行“示范引导法”,坚持以党员领导干部的言传身教带动群众;大力推行“基层主体法”,充分发挥农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做群众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确保力量在基层集聚,问题在基层解决。二要创新群众工作手段。既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又科学运用互联网络、手机电话、广播电视等现代科技平台倾听群众呼声,做好群众工作,确保群众意愿充分表达,合理诉求有效解决。三要创新群众工作机制。重点是要建立民意沟通机制、民主管理机制、矛盾排查机制、高效服务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社会管理机制、重大决策维稳风险评估机制、信访评估机制等,推动群众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3、要全面提高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实效性。做好群众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要全力促进民富。将创业作为富民之基,整合一切要素、利用一切资源、激活一切民间资本,进一步落实创业政策,完善创业服务,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创业热情,推进全民自主创业。让全民创业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真正使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要大力改善民生。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医疗、住房、就业、社保等社会事业建设,逐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济”。要努力维护民权。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民意沟通、诉求表达、便民利民等各项机制,进一步拓展民主范围,丰富民主形式,畅通民主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群众有地方说话、有机会说话、有尊严说话。要尽力保障民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切实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着力共建民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逐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共同沐浴公共财政的雨露阳光,共建共享更加富裕、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美好生活。
4、要始终坚持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长期性。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切实抓出成效。为此,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县委、县政府即将下发具体的实施办法。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以实际的行动掀起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热潮。一要深入开展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与群众交朋友,为基层搞服务”主题活动,健全领导干部联点、调查研究、“民情恳谈”、“民情日记”、“民主议政”、乡镇干部进村、机关干部下访等制度。县委、县政府领导一般不少于100次,乡镇领导一般不少于150次,实现与群众经常性、广泛性的互动交流。二要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各级党委都要成立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群众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群众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所有领导干部都要落实“一岗双责”,在履行经济社会发展职责的同时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县里要成立党委群众工作部,乡镇成立群众工作站,村场(社区、居委会)成立便民服务点,村民小组设立群众工作信息员,形成上下联动的群众工作网络。进一步建设好县、乡镇和村场(社区、居委会)矛盾纠纷调处三级平台,乡镇都要建立完善便民服务中心。三要严格考评问责。将群众工作纳入民本华容综合考评和政府绩效评估范畴,加大考评分值;考评结果与领导班子评价和干部任用奖惩挂钩;对群众工作中出现的有错与无为现象,一律依法依纪严肃问责处理,努力形成敢于做群众工作就是有担当、善于做群众工作就是有本事、做好群众工作就是有业绩的明确导向。
第五篇:政府支持信用社清收不良经验材料
政府支持信用社清收不良经验材料
创优服务 良性互动 ?推动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星河县人民政府 ?(2020 年 5 月 24 日)
?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跻身西部百强县、实现撤县建市、建设绿色和谐新星河”的目标,以强力推进工业化为总纲,以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的信贷助推作用,强化措施,协调互动,促进农村信用社与县域经济和谐发展,县域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县地方生产总值 2003、2004 年连创历史新高,2004 年突破了 30 亿元大关; ?地方财政收入每年以 12%的速度递增,2004 年达到 7536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2004 年达到 2066 元,同比净增 260 元。同时,县农村信用社贷款发放平均每年以 20%的速度递增。农村信用社在全县工业、农业、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信贷资金投放占比达 80%以上,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日益显现。
?回顾总结我县在推动经济金融良性互动、支持配合农村信用社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突出重点,大力营造支持信用社发展的良好环境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调整了经营战略,对县域经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经营机构缩减,信贷投入减少,支持地方经济的功能弱化,大量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失去了资金支撑。而农村信用社作为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金融机构,在面向“三农”服务,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更为艰巨,在支持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迅速凸现。基于这种情况,县委、县政府引导全县上下积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就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识,不断为信用社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宽松的经营环境。
?一是通过各种会议对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业绩予以充分肯定和大力表彰,提高信用社的社会地位和声誉。如 2003 年、2004 年先后多次出台专门奖励政策,加大对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奖励力度,信用社获奖励资金达 7万多元,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目责考核优秀单位; ?联社党委被评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十面旗帜”等。二是积极邀请信用社参加全县的重点项目建设会、项目推介会,安排听取信用社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关心支持信用社工作。三是积极参加信用社组织的各项活动,为信用社工作添力充气。2002 年农村信用社开展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镇)启动仪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均参加启动仪式并做重要讲话; ?每年年初农村信用社召开全县信用社的工作会议,县党政领导均到会提要求、鼓士气; ?2003 年信用社实施全面改革,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就信用社改革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指定专门领导,协调成立专门工作机构,保证信用社改革顺利进行。2003 年、2004 年,县人大、县政府先后两次深入信用社开展调研,听取信用社工作汇报,及时协调解决信用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县政协还组织部分民营企业代表,与信用社开展座谈,增进了相互沟通和了解。
?二、加强指导,主动配合,尽力为信用社发展排忧解难 ?近年来,我县将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大指导配合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全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工作。2002 年,以县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在全县开展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农村信用村(镇)活动实施意见》,要求全县各乡镇和政府各工作部门立足实际,多方配合,切实搞好农村信用村(镇)工作,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有力地推动了信用社工作的贯彻落实。
?二是根据全县经济工作整体规划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向信用社筛选推荐县域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和项目,由信用社自主选择支持项目,自主决定支持额度,并主动与信用社沟通联系,强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社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对信用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高度重视,积极排忧解难。根据农村信
用社组织资金困难大,不良贷款清收困难等实际,动员县级有关部门将上级划拨的涉农资金开户在信用社,增强信用社资金实力。将退耕还林兑付资金、粮食直补资金划转信用社进行兑付; ?县属企业破产,涉及信用社信贷资金的,及时通知信用社参加,申报债权,维护信用社利益。
?三、积极互动,和谐推进,实现经济金融共同发展 ?县域经济要进一步发展,需要信用社支持; ?信用社要不断壮大,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在县委、县政府及农村信用社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也为农村信用社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经营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平台,有力地促进了信用社各项业务工作的快速发展。截止 2005 年,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已达到 92,232 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存款 251,361 万元的 36.7%; ?各项贷款余额达到 79,765 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162,491 万元的49.1%。全县 11.1 万农户中有 5.4 万多户得到了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支持; ?全县 140 多户有规模的个体私营企业得到了信用社额度不同的信贷支持; ?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大部分都有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参与,在我们星河初步形成了政府、银行、企业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喜人局面。
?今后,我县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信用社工作的调研,及时掌握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继续帮助支持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及清收不良贷款等各项工作,进一步促进星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抗疫专题:
抗击疫情先进事迹 ◆ 抗击疫情心得体会 ◆ 抗击疫情工作汇报 ◆ 抗击疫情实施方案 ◆ 抗击疫情应急预案 ◆ 抗击疫情防控方案 ◆ 抗击疫情讲话稿 ◆ 抗击疫情复工复产 ◆ 抗击疫情承诺书 ◆ 抗击疫情决心书 ◆ 抗击疫情新闻稿 ◆ 抗击疫情宣传口号 ◆ 抗击疫情优秀作文 ◆ 抗击疫情手抄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