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课时训练 川教版

时间:2019-05-14 12:1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课时训练 川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课时训练 川教版》。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课时训练 川教版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一、选择题

1.(2014·江苏盐城)1.在沧海桑田的宏伟历史变迁中。盐阜先民们在古老的盐阜平原上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在今天东台溱东、阜宁板湖等地都曾发现过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遗迹。并出土了一批磨制石器和玉器等。盐阜先民的新石器时代约相当于()

A.元谋人时期 B.北京人时期 C.河姆渡时期 D.尧舜禹时期

2.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7 000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现象()A.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 B.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 C.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 D.彩陶制作精美

3.赵明同学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今年暑期他准备去考察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遗址,你觉得他应该到()A.云南省元谋人遗址 B.浙江省河姆渡遗址 C.陕西省半坡遗址 D.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4.(2014·江苏淮安)13.《 舌尖上的中国 2 》 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常,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

5.现代科学界已发现:在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特大的灭绝,几乎灭绝了所有的生物。为了增加人们对先民的了解,某电影公司准备拍摄一部反映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的影片,可以出现的情节包括()①用石磨盘、石磨棒加工谷物 ②给地里的白菜浇水 ③收割成熟的水稻 ④孩子们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嬉戏 ⑤用谷壳做饲料喂养家猪 A.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D.①②④

6.右图中的物品是在某原始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来的。它的作用是()A.玩游戏 B.车轮 C.纺织工具 D.投掷野兽

7.河姆渡和半坡遗址都位于大河流域,主要是因为()

(1)在“东方足迹”展区展示一幅原始人类的分布图,让参观者“寻觅”中国生活在采猎时期的原始人类代表:______________。同时展区会展出他们生活的大致场景是:______________。

(2)在“寻觅之旅”展区会播放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3D模拟视频影像,请你感受自己在这两块土地上的“寻觅”,你能找到的原始农耕的主要代表有:_____________。展区展示这些遗址上出土的著名文物有:______________。

(3)在“低碳行动”展区,主持人请你与原始人类一起体验它们的“低碳生活”,这些项目可能会有:______________。

答案

C 2.D 3.C 4.C 5.C 6.C 7.C 8.B 9.B 10.答案:(1)河姆渡、半坡、半地穴。

(2)与南北方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河姆渡居民房屋是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普遍流行的居住房屋形式,与南方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有关,这种房屋稳定牢固、通风、防潮性能好。而北方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屋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是相适应的。(3)主食:小米饭;副食:蔬菜或肉。

11.答案:(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打制石器、使用火、采集和狩猎的场景等。(2)黄河流域的代表是半坡遗址,长江流域的代表是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出土的石铲、石刀等磨制石器和彩陶;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猪纹陶器等。(3)如:将石块打制成锋利的石器或磨制成石器,人工取火烧烤食物,自己制作装饰品,自己动手耕作庄稼,动手制作陶器等。

第二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

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主题:《原始的农耕生活》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春红 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课程内容:

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水平。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片及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学活动建议: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2.教材分析

本课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第二课。本课介绍了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展示了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几个世界性的贡献,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

/ 5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自学能力不强,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记忆。学习目标:

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水平。

2.初步培养观察历史文物图,搜集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历史信息的能力。

3.在情感上感受远古祖先的勤劳智慧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贡献。评价任务:

1、分组交流自学问题的答案,并通过抢答活动,反馈自学情况。

2、小组合作,观察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房屋的不同点,并进一步总结不同的原因。

3、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原始居民的饮食情况。教学重点:、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对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比较,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联系上节内容,导入新课

/ 5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水平。2.初步培养观察历史文物图,搜集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历史信息的能力。3.在情感上感受远古祖先的勤劳智慧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贡献。

三、自主学习,感知课文

初读正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___________ 2.地点:陕西西安(北方黄河流域)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石刀)、耒耜 4.农作物:粟 5.原始饲养业:猪、狗 6.定居生活:___________ 7.原始手工业:___________、纺线、织布、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地点:浙江余姚(南方长江流域)2.时间:___________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耜 4.农作物:___________ 5.定居生活:___________ 6.原始饲养业:猪 狗 水牛

7.原始手工业:___________、玉器、原始乐器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以及()()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四、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探究问题1】半坡居民、河姆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 【探究问题2】为什么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建筑不同?

/ 5

五、【课堂小结】

要求:根据课堂老师讲解示范,自主完成梳理完成知识结构。

六、【当堂达标】

快速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当堂达标题,检测本课学习效果。

/ 5

参考答案

【基础梳理】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概况

2.时间:约七千年前 4.农作物:水稻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7.原始手工业:陶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概况

1.时间:约五六千年前 6.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屋 7.原始手工业:彩陶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1)概况

1.时间:约四五千年前 4.原始手工业:黑陶 白陶 5. 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新知探究】

结合《原始的农耕生活》优教课件,解决本环节问题。

/ 5

第三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2课___原始的农耕生活的导学案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学习目标] 1.简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2.掌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重点)

3.掌握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难点)[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

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 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 ;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 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二、[合作探究】

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1)半坡聚落是北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是南部长江流域

(2)因为半坡聚落是北方的,又因为比较干冷,所以建造的才是半地穴式房屋。因为河姆渡聚落是南方的,又因为比较温暖潮湿,所以建造的才是干栏式房屋。

三、【精讲点拨】

1、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并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2、河姆渡原始居民在农业方面的重要特征:用磨制石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3、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其他情况:住干栏式房子,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和玉器;懂音乐。

4、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发明和创造,表明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国的母亲河,共同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5、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相同: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都有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都有影响;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6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进步。

7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是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两个典型代表;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

四、【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① B ② C①② D③④

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 D.水稻、粟

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A.元谋人遗址 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5.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 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 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 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 6.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

7.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不同

B.使用的工具不同

C.生活习惯不同

D.思想意识不同

二、材料分析题

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⑷ 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D 2 D 3 C 4 C 5 B 6 B 7 A 二材料分析题:(1)半坡(2)半坡人面鱼纹盆(3)粟⑷没有文字记载。

第四篇:12-13版初中历史金榜学案精练精析:课时训练·基础达标1.2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川教版七年级上)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2012·泰安模拟)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2.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7 000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现象()A.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 B.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 C.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 D.彩陶制作精美

3.赵明同学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今年暑期他准备去考察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遗址,你觉得他应该到()A.云南省元谋人遗址 B.浙江省河姆渡遗址 C.陕西省半坡遗址 D.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同步辅导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点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生活时间:距今约七千年。2.生活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相关链接:河姆渡遗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3.所处的大河流域:长江流域。4.生产生活状况

(1)使用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相关链接:耒和耜是用来松土的工具。在尖木棒下端绑一段横木就制成耒,使用时便于用脚踩。耜是用磨得较锋利的片状石板,或用个体较大动物的肩胛骨去掉骨脊,牢牢绑在木棒下端制成的。耒一般用木削成,耜也可用木制成,所以古人说“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木耜在地下容易腐烂,所以出土的主要是骨耜和石耜。

(2)种植作物:种植水稻。

误区警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3)房屋建筑: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方便了饮水。

相关链接:干栏式房屋是一种木结构的地面建筑。这种木建筑房屋,一般都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板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以通风、避潮,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干栏式房屋结构比较复杂,技术要求很高,充分显示了河姆渡居民的聪明才智。

(4)原始畜牧业:饲养家畜。

(5)原始手工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乐器。

误区警示:制陶业是原始手工业的一个重要部门。陶器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第一次创造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东西,它的出现有利于人们存储粮食和水,是人类能够定居的前提和基础。

知识点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五六千年。2.发现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相关链接:半坡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北部是公共墓地,南部是居住区,东北部是烧制陶器的窑场。居住区内有一座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居住区周围有防护用的壕沟。

3.所处的大河流域:黄河流域。4.生产生活状况

(1)使用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耒耜、石刀,骨制箭头、渔叉和渔钩。

相关链接: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其中“普遍使用”有三层含义:一是磨制石器数量多;二是磨制石器种类多;三是出现了装有木柄的磨制石器。

(2)种植作物: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半坡居民还会种植蔬菜,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相关链接:粟,即小米,是我国黄河流域特有的农作物,由野生的狗尾草逐步培育而成,古代又称为“禾”“粱”,现在称未脱粒的粟为谷子,已脱壳的粟为小米。

思维拓展:这些农作物的种植说明,半坡居民生活的时代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这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3)原始畜牧业: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4)房屋建筑:住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炕。

相关链接:半坡聚落处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雨水较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易于深挖,有利于保温。可以说这是半坡居民适应自然环境的创举。

(5)原始手工业:制造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误区警示:彩陶上有许多刻画符号,有学者认为这些符号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思维拓展:如何认识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提示:生产工具的进步: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生产工具的进步使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发生了变化:北京人、山顶洞人主要从事采集、打猎(或渔猎),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从事原始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在洞穴中,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会建造房屋;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和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已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知识点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生活年代:距今四五千年。2.发现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相关链接:大汶口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社会遗存,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而得名,主要分为早、中、晚三期。遗址总面积约82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5400平方米。遗址内涵丰富,共发现墓葬、房址、陶窑等遗迹100余处。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牙角器等生产生活用具。陶器主要包括红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几种。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随葬獐牙的习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3.所处的大河流域:黄河流域。

4.生产状况:以农耕为主,农耕经济有了更大发展,生产工具有磨制的石镰、石锄;手工业比以前有了更大进步,陶器有了黑陶、白陶。

5.社会生活: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预示原始社会即将走向尽头,阶级社会即将来临。

【例题1】 下列远古居民中,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A.元谋人、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C.北京人、半坡原始居民

D.元谋人、河姆渡原始居民

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白“磨制石器”这一概念,联系所学,我国远古居民使用的工具由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不断发展进步,经过分析即能得出正确结论。

答案

B 【例题2】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应该是()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人工取火

D.住干栏式房子

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联系运用。根据所学,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居民是半坡人,该居民在世界上最早培植了粟,这是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最主要的成就。

答案

A 【例题3】 大汶口原始居民时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生活的不平等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居民的分化

D.部分人将公共财产据为己有

点拨

原始居民时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是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农耕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答案

B

下载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课时训练 川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课时训练 川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