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2 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5 07:1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2 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2 新人教版》。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2 新人教版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情分析】

本课所讲授的对象—初一学生,初一历史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历史的第一步,初一学生可能对历史这门课程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中传授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热爱历史这门学科。【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继第一课基础上,讲述原始的农耕生活,目的要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展示出土文物图片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采用读图,用视觉效果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然后通过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对原始农耕文化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最古老的人类,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穴和树上,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人类开始过着较为稳定的生活,然而靠采集渔猎为主的生活,对原始人类来说是否有保障?为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依靠“采集”为生,有很多局限性,要受到季节的影响,例如植物果实在冬天就很难找到;如遇上自然灾害,像水、旱灾等,可能就无法生存;食物来源不固定、不充足,生活的场所就不固定,那他们将始终过着流浪的生活,等等。

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请大家阅读“导入框”的内容:

师:这是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它反映了原始农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早期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规律,一些可食用的食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他们开始有意识地种植可以食用的植物,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摸索,初步掌握了一些植物的种植方法,然而,这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就是这个漫长过程的真实写照,随着原始农耕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渐渐由采集过渡到农耕,这就是原始农耕的起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原始农耕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的原始农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当时的人们有哪些生产工具?过着怎样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步入那个时代,共同感受一下他们的生活吧。

【讲授新课】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师:请大家阅读第7页的材料《白虎通》原文。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神农氏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制造工具,教人种植。那么,天时、地利指的是什么呢?是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土、植被等。因为这些直接影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

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8页“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并找出这两种居民所在的地点及生活的河流流域。(河姆渡居民居住在浙江余姚,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居住在陕西西安,生活 在黄河流域。)

这两个遗址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首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

师:首先请各位同学阅读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归纳出他们的生活特点: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畜牧业:饲养家畜。5.工具:耒耜,磨制石器。6.手工业:陶器、玉器、乐器。

7.建筑: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师:文中第8页说到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稻谷,这就说明了江南气候适宜水稻生长,河姆渡居民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农耕生产成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不但进入原始农耕阶段,而且有了较高的水平。师:看看河姆渡居民在工具使用上和北京人比有哪些不同?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开始使用骨耜、石斧、木铲,与北京人使用的石器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许多石器已经作了磨光处理。请同学们看课本第6页“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农耕是定居的重要保证,此外定居还需要哪些必要条件,请大家看教材中“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已掌握了凿井的技术。他们饮水比以前更方便了。)

(“耒耜”: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尖头插入土壤,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然后翻出。改进的耒有两个尖头或有省力曲柄。耜类似耒,但尖头成了扁头(耜冠),类似今天的锹、铲。其材料从早期的木制发展出石质、骨质或陶质。是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耒耜的发明提高了耕作效率。耒耜也是后来犁的前身,所以有人仍称犁为耒或耒耜。)

师:我们看看课文中“干栏式房屋”图,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有固定的居住场所。)

师:他们为什么将房子建造成这种结构呢?有什么好处?

干栏式房子是一种木结构的建筑。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我国先民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这种筑房屋,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木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防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这说明古代建筑业开始萌芽,而且能做到因地制宜。今天,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采用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

河姆渡原始居民除了种植水稻、开凿水井、建筑干栏式房屋以外,还饲养家畜,主要有猪、狗、牛为主。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造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从食物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渔猎;而河姆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会挖掘水井,饮水更方便。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河姆渡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时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河姆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并用耒耜耕地,而且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师: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我们已经有了基本了解,现在以同样的方式,从时间、地点、食物、工具、建筑等方面归纳出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特征。

1.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陕西先附近的半坡村,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3.农业: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畜牧业: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鱼。5.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 6.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子,定居生活。

7.手工业:彩陶,刻画符号。纺线、织布、制衣。

师:对比:对比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哪个时期更进步?

学生:半坡居民,因为从工具方面看半坡居民比河姆渡居民进步,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器、骨器,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多,还有饲养的牲畜更多,会制造彩陶。

师:很好,无论从工具的制造还是生产方面,半坡居民都比河姆渡居民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在请大家看教材第7页“干栏式房屋”和第8页“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比较一下:两个房屋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而这些不同又说明了什么?

因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气候不同,故在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房屋建筑方面也有区别。因 长江流域水量充足,气温暖热,故适宜种水稻,黄河流域降水量相对减少,且气温相对长江流域低,故主要以种植耐旱,且产量较高的粟为主。这种自然环境决定了长江流域的家畜水牛不可能在北方出现,也决定了“半地穴式”的房子只能出现在北方,因为这种建筑形式可以适应北方寒冷的天气。而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建的“干栏式”房子一可以避潮湿,二可以避蛇虫猛兽之害。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请大家阅读“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内容并归纳其特点。(时间:四五千年。地点:山东泰安)1.农耕经济有很大发展,农具发达(磨制的石镰、石锄)2.原始手工业有了很大进步(黑陶、白陶)3.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师:我们该如何理解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呢?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师:从上述情况来看,大汶口文化遗址已经属于原始社会晚期,这与生产力发展有很大关系。生产力发展又引起婚姻状况的变化,比较固定的婚配对象出现,人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家庭观念,故出现了把财产传给后代的想法。其前提有了剩余财产。其具体过程应是:

距今约四五千年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的社会分工日益扩大,商品交换日趋频繁,每个家庭成为独立的生产、消费单位,剩余产品被用于交换。过去的“同族共产制”就逐渐为财产私有制所代替。从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随葬品的情况可以看出(有的墓随葬的是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墓却一无所有),私有制已经出现,并且贫富悬殊特别明显。

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多,原有的氏族首领们的财富不断扩大,权力也在不断增长,为了争夺土地、财产,在各氏族之间开始了战争,氏族首领把俘获来的别的氏族的成员变成了奴隶,在同一氏族内部,由于贫富差别的增大,也分成了两个对立的社会阶层。这样,对立的阶级产生了。原始社会开始解体。【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畜牧业:饲养家畜。5.工具:耒耜,磨制石器。6.手工业:陶器、玉器、乐器。

7.建筑: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陕西先附近的半坡村,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3.农业: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畜牧业: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鱼。5.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 6.手工业:彩陶,刻画符号。纺线、织布、制衣。7.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子,定居生活。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泰安

3.农业:农耕经济有很大发展 4.工具:石镰、石锄 5.手工业:黑陶、白陶

6.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6

第二篇: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探究导入】

导入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最古老的人类,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穴和树上,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人类开始过着较为稳定的生活,然而靠采集渔猎为主的生活,对原始人类来说是否有保障?为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依靠“采集”为生,有很多局限性,要受到季节的影响,例如植物果实在冬天就很难找到;如遇上自然灾害,像水、旱灾等,可能就无法生存;食物来源不固定、不充足,生活的场所就不固定,那他们将始终过着流浪的生活,等等。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请大家阅读“导入框”的内容:

师:这是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它反映了原始农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早期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规律,一些可食用的食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他们开始有意识地种植可以食用的植物,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摸索,初步掌握了一些植物的种植方法,然而,这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就是这个漫长过程的真实写照,随着原始农耕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渐渐由采集过渡到农耕,这就是原始农耕的起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原始农耕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的原始农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当时的人们有哪些生产工具?过着怎样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步入那个时代,共同感受一下他们的生活吧。

导入二:提问:除了捕鱼和狩猎之外,山顶洞人还怎样获取食物?(采集)这种方法有什么不方便?如何改进它?(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指导阅读第6页《白虎通》语句,解释之)

引导学生联系“引言”中神农氏拣坠落地上的谷粒,种在田里的神话传说,进行合理的分析推测:多年从事采集的原始人类,注意到可食的植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的尝试,原始农业于是便开始出现了。大家想不想了解原始农业时代我们的祖先生产、生活状况?(生:想)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们的世界。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知新过程】

师:同学们,课文讲了哪几个原始居民代表?

生: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师: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师:请大家阅读第7页的材料《白虎通》原文。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神农氏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制造工具,教人种植。那么,天时、地利指的是什么呢?是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土、植被等。因为这些直接影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

师:首先请各位同学阅读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归纳出他们的生活特点: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畜牧业:饲养家畜。

5、工具:耒耜,磨制石器。

6、手工业:陶器、玉器、乐器。

7、建筑: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师:文中第8页说到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稻谷,这就说明了江南气候适宜水稻生长,河姆渡居民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农耕生产成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不但进入原始农耕阶段,而且有了较高的水平。

师:看看河姆渡居民在工具使用上和北京人比有哪些不同?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开始使用骨耜、石斧、木铲,与北京人使用的石器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许多石器已经作了磨光处理。请同学们看课本第7页“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农耕是定居的重要保证,此外定居还需要哪些必要条件,请大家看教材中“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已掌握了凿井的技术。他们饮水比以前更方便了。)

师:我们看看课文中“干栏式房屋”图,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有固定的居住场所。)

河姆渡原始居民除了种植水稻、开凿水井、建筑干栏式房屋以外,还饲养家畜,主要有猪、狗、牛为主。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造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从食物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渔猎;而河姆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会挖掘水井,饮水更方便。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河姆渡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时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河姆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并用耒耜耕地,而且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过渡:河姆渡原始居民展现了长江流域的农耕生产生活状况,接着我们看一看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师: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我们已经有了基本了解,现在以同样的方式,从时间、地点、食物、工具、建筑等方面归纳出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特征。

1、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陕西先附近的半坡村,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

3、农业: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畜牧业: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鱼。

5、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

6、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子,定居生活。

7、手工业:彩陶,刻画符号。纺线、织布、制衣。

师:对比:对比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哪个时期更进步?

学生:半坡居民,因为从工具方面看半坡居民比河姆渡居民进步,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器、骨器,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多,还有饲养的牲畜更多,会制造彩陶。

师:很好,无论从工具的制造还是生产方面,半坡居民都比河姆渡居民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在请大家看教材第7页“干栏式房屋”和第8页“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比较一下:两个房屋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而这些不同又说明了什么?

因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气候不同,故在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房屋建筑方面也有区别。因长江流域水量充足,气温暖热,故适宜种水稻,黄河流域降水量相对减少,且气温相对长江流域低,故主要以种植耐旱,且产量较高的粟为主。这种自然环境决定了长江流域的家畜水牛不可能在北方出现,也决定了“半地穴式”的房子只能出现在北方,因为这种建筑形式可以适应北方寒冷的天气。而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建的“干栏式”房子一可以避潮湿,二可以避蛇虫猛兽之害。

三、大汶口居民

请大家阅读“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内容并归纳其特点。(时间:四五千年。地点:山东泰安)

1.农耕经济有很大发展,农具发达(磨制的石镰、石锄)

2.原始手工业有了很大进步(黑陶、白陶)

3.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师:我们该如何理解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呢?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师:从上述情况来看,大汶口文化遗址已经属于原始社会晚期,这与生产力发展有很大关系。生产力发展又引起婚姻状况的变化,比较固定的婚配对象出现,人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家庭观念,故出现了把财产传给后代的想法。其前提有了剩余财产。其具体过程应是:距今约四五千年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的社会分工日益扩大,商品交换日趋频繁,每个家庭成为独立的生产、消费单位,剩余产品被用于交换。过去的“同族共产制”就逐渐为财产私有制所代替。从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随葬品的情况可以看出(有的墓随葬的是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墓却一无所有),私有制已经出现,并且贫富悬殊特别明显。

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多,原有的氏族首领们的财富不断扩大,权力也在不断增长,为了争夺土地、财产,在各氏族之间开始了战争,氏族首领把俘获来的别的氏族的成员变成了奴隶,在同一氏族内部,由于贫富差别的增大,也分成了两个对立的社会阶层。这样,对立的阶级产生了。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巩固小结】

师:原始农耕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一件时代的大事,我们的祖先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劳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进步、发展。为了便于同学们记忆,我把这节课的内容归纳成歌谣;

原始居民有农耕,磨制石器已实行。河姆渡人种水稻,干栏房屋挖水井。半坡居民普植粟,地穴温暖有灶坑。生产发展大汶口,贫富分化不平等。资料:

干栏式房子是一种木结构的建筑。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我国先民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这种筑房屋,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木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防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这说明古代建筑业开始萌芽,而且能做到因地制宜。今天,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采用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复习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复

习学案

【学习目标】

.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2.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分析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

【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导

阅读教材第7~9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氏族名称

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年代

地理位置

房屋类型

主要农作物

家畜种类

生产工具

烧制陶器

二、合作探究:

.概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说说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三、系统总结:

本课知识梳理

四、达标训练:

.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周口店遗址

2.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加工玉器

D.烧制彩陶

3.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场景是()

A.种植水稻

B.猪狗等家畜

c.半地穴式房屋

D.石斧等农具

4.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下列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5.假如你去西安古城旅游,离你最近的原始居民遗址是()

A.半坡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河姆渡遗址

6.“民以食为天。”我国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玉米

B.水稻和小麦

c.粟和小麦

D.水稻和粟

7.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不同的根本因素是()

A.饮食习惯

B.劳动工具

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

8.如果时空倒转,阿Q来到某原始居民的住处,当地居民以粟款待他。说明款待阿Q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9.北京XX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5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0.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遗址中,位于黄河流域的是()

A.红山文化遗址、半坡遗址

B.大汶口遗址、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红山文化遗址

D.大汶口遗址、河姆渡遗址

1.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经济活动的相同特点是()

A.以原始手工业为主

B.以饲养家禽、家畜为主

c.以原始农业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

D.以采集、狩猎为主

2.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①会种植粮食

②会饲养家禽

③会制造陶器

④会建造房屋

⑤用针缝制衣服

⑥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④

3.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Frank-菟莍教研

(1)图

一、图二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何种类型的房屋复原图?

(2)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南北方房屋的样式为什么不同?

【学后反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第四篇:湖北省襄阳四十七中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案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与理解:记住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理解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影响。

2、重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3、难点:河姆渡原始居民工具、房屋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学习过程: 【预习自测 】

1、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省,距今大约()年,生活在()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种植()的国家。

2、河姆渡人已会()水井饮水,他们住着()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3、、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省,距今大约()年,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就种植()的国家。

4、思考动脑筋一、二、三和活动探究。

5.阅读课本,学会列表进行知识归类(表一)原始 生活 地区 生活 粮食 房屋 原始畜牧原始手使用 居民 时代 流域 作物 样式 业 工 业 农具 河姆渡 原

始居民

饲养家畜 制作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半坡原始 居民

饲养猪狗 纺线织布、制衣

【课堂学习与探究】 师生共同研讨:根据预习分析讨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来完成下表,由此可以得出什么认识?(表二)

原始农耕居民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类别

不同1.房屋样式 点

2.种植的农作物

3.原始手工业 制作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纺线、织布、制衣

相同点

1.都从事原始农业; 2.都从事原始畜牧业;3.都从事原始手工业

【课堂巩固和提高】

1、下列属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是()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A、玉米 B、水稻 C、小麦 D、粟

3、下列说法最能体现原始农耕生活特点的一项是()

A、种植粮食 B、饲养家禽 C、制造陶器 D、定居

4、如果你去西安旅游,你能就近参观()

A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5、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

A、水稻、小麦 B、水稻、玉米 C、水稻、粟 D、玉米、粟

6、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①会种植粮食

②会饲养家禽 ③会制造陶器 ④会建造房屋 ⑤用针缝制衣服 ⑥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④

7、请你判断这是哪一处文化遗址。发掘的实物有:()大量的粟粒 ②磨制的石刀、石斧 ③骨针 ④彩陶片 ⑤有房屋痕迹

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了一处古民遗址,出土了大 量的稻谷、用水牛骨骼做的农具„

材料二:1954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一处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磨制石器的农具、粟粒、白菜种子„„。请回答: ①、材料一和二反映的各是什么遗址

②、结合材料说说这两处遗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③、材料中“„„”说明还有出土文物,你结合所学知识能补充几点?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点新人教版(本站推荐)

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知

识点新人教版

重难点概括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1两个原始农耕文化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

2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种植粟为主的旱地农业;

3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

4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渔猎经济也在发展。

难点: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社会转型

当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

分析:本主要有三部分内容: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前面两个与第三个板块之间是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概括关系。前两个之间是并列关系,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分别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农耕文明的典型。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约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生产状况: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会制造彩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生活状况: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挖掘水井;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

3生产状况:使用磨制石器和耒;种植栗、蔬菜;饲养猪狗;打猎捕鱼;制造彩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栗和蔬菜的国家。

4生活状况:住半地穴式的房屋;会纺线、织布、制衣。

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

2生活位置:山东大汶口

3生活状况: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河姆渡人与半坡人不同的生活方式

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不同之处在于:

1、处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个在长江流域,一个在黄河流域;

2、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是半地穴式房屋;

3、种植的主要作物不同,一个是水稻,一个是粟;

4、河姆渡人会挖井,半坡人会使用弓箭;

、他们制造的陶器艺术风格也不同。

中考命题分析

河姆渡原始农耕和半坡原始农耕文化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个常考点,中考题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如使用的工具、房屋的样式、生活的地域、最早种植的农作物等,此外,半坡、河姆渡人同北京人、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方面的比较也是常考点之一。

下载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2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2 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 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主题:《原始的农耕生活》 课时......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635369091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活动目的:1.使学生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生活产生的原因。2.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示例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识记水平了 解使学生了解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当时经济的发展水平、这种经济对当时社会进步的作用掌 握我国原始农耕经济......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岳麓版(共5篇)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主要的历史信息,加以初步分析。 3教育目标:增......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2课___原始的农耕生活的导学案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学习目标] 1. 简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 掌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重点) 3. 掌握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范文大全)

    上课前先提问第一节内容,然后在导入新课。 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像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这些远古居民的生活,那么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案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

    初一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测试题及答案

    1。世界上最早种粟的是()A。河姆渡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大汶口原始居民2。在长江流域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遗址是()A。河姆渡遗址B。半坡遗址C。大汶口遗址D。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