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水利建设及主要措施

时间:2019-05-14 13:4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宋代的水利建设及主要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宋代的水利建设及主要措施》。

第一篇:宋代的水利建设及主要措施

宋代的水利建设及主要措施

冯健民

宋代的自然灾害十分严重,根据《宋史》粗略统计,从公元960年建国到1299年灭亡,在319年间,有151个年份发生旱灾。严重的竟至“亢阳不雨数月,稼禾焦枯,人多渴死”。有96年滛雨致灾,轻者“霖雨害稼”、“首种腐败”。重则“自春涉夏雨不止”、“道路行舟”、“平地水深二丈余”。江河泛滥决口多达238次。“漂溢官府民舍”,“人畜溺死无数”。严酷的自然环境,使统治者认识到水利的重要性,水利建设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

北宋时长江以北是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带,而肆虐的洪水成了中原地区的首患。在北宋统治的166年中,黄河泛滥43次,决口51次:汴河溢决20次;御河、漳河、清河、洛河等决口也达7次之多。洪水迫使朝城等县衙迁徙,搞得皇帝寝食不安,“焚香祷于天“,派重臣祭河神,亲赴决口指挥督促塞河,慰问士卒民夫,辄发士卒数万、十几万,由秋至冬塞决、堵口所用役力资财难以细计。经过百余年的治理,北方水患已明显缓解,北宋亡后的42年中,黄河未决一次。在金代的109年中黄河仅决口7次,这充分说明北宋在治理水患上是卓有成效的。北宋时对江南的太湖周围的水患进行了重点治理,由于多年积淤河围湖造田,太湖洩水不畅,遇有大雨常使湖水暴涨,淹没周围农舍田地。宋仁宗时先后使张*在常熟范仲淹凿五河以畅其洩。北宋在治理水患的同时又兴水利,先后修建引水设施八个。改变了华北平原中部地区干旱的面貌,营造渠陂堰塘池二万多,溉田四十万顷,改造盐碱低洼劣田两万顷。开辟了数条水上通道,使江淮一带漕运进京的时间缩短三分之一。水利科学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水匮、埽、水硙、龙骨水车和简车相继问世,清淤机械铁龙爪扬泥车、浚川杷投入实验,函管开始在江苏沿海一带使用。

北宋水利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和它的政策措施分不开的,其政策措施主要有: 1.广纳良策。皇帝诏告天下,凡通治河之术,素习河渠之书,深知疏导之策者,不论官绅百姓,皆可上书条陈,由国家驿站专程送到京城,天子亲览。奏折  联系电话:*** 被采用者,皇帝召见,封官或晋升,纵便不被采纳,也要对进言人以奖励。吏民知陂塘圩岸堤堰沟洫利害者,皆得自言,行之有效,随功利大小酬尝。在皇帝倡导下,水利成了举国上下人人瞩目的中心,朝廷经常议论,包拯、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多次奉旨应对,一般吏绅更是能以言水利为时髦,送表驿马不绝于路。

2.设立专门机构。中央设巡河供奉官,负责全国河防的巡查筹划,沿河各州置河堤使,由本州长史兼任,下设河堤判官,巡河主埽使,沿河各县置堤防转运使,负责本州本县的水情观察上报、堤防维护、组织抢险,供给防汛物资。所有河防官员汛期必须坚守岗位,既是任期已满,亦须水平之日离职。诸路皆设常平官,专领农田水利。

3.奖功罚过。皇帝颁旨诏告众官,各级河防官员失察或瞒报、晚报水情的以法从事。诸州长史令佐,能劝民修陂池沟洫之废者尝,监司能督责部吏筹划水利的奖,州县官吏能改造低湿地超过百顷者奖,能保陂岸渠岸三年不塌损,河渠泾浦三年不淤者赏。奖惩规定执行是坚决严肃的,澶州通司判封郎中姚恕因没有及时上报河决之事被杀,知州杜审肇革职;唐州太守赵尚宽因组织农民修复汉代故陂溉田数万顷任职届满后仍留职并晋一官阶,赐钱二十万。襄州宜城令朱纮因修渠溉田六千顷,升官一级。

4.筑堤修埽。增厚加高堤防,是北宋时期防止黄河汴河泛滥决口的重要措施,每到农闲都要兴卒役夫修筑堤防,特别在真宗以前规格巨大。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正月,使17万人役分治黄河堤。中原一带土质松软,一经水浸就崩塌,为固河堤在其上广植榆柳,按户籍高下,沿堤种树,一等户每年五十株,二等户四十株,以下每等递减十株,多种不限,禁止私伐沿河树木。北宋中后期广泛使用埽坝护堤或堵口,先用芦荻、竹子绞编成长十余尺至百余尺不等的绳索,在临河空旷处伸张绳索,将芦荻秸秆树枝陈铺上,中间贯竹制心索。再复陈芦荻树枝,然后用土石压之,反复几次后将绳索扎紧,两端系长索,其高数丈,其长十余丈。用数百人或上千人将制成之埽体放置在河水冲刷比较严重的或不太牢固的河堤处,临河面以巨木为桩,桩间用长木相连,在堤顶满设锚固,将埽体的心索系紧。遇到决口,也可用埽堵塞。北宋时期在孟滑澶濮郓齐滨等州建埽共43处。

5.兴建分洪设施。为平缓黄河洪水的威胁,相继构筑分洪设施。一是开减水河,即在黄河最易决口地段的河堤外边挖渠,渠之首尾均与河相衔,衔接处置闸门。当河之洪水达到某一高度时,开启闸门引部分洪水入渠,水在渠中流过河之危险地段后再汇入河。较大的减水河有两条。一条是滑州(河南滑县)境内的迎阳至黎阳(河南浚县东)长40里,另一条是该州的韩村至铁狗庙,长约15里。二是利用天然河道,先后将汶河和经过疏浚的糜丘河与黄河沟通,一到汛期导部分黄河水入此两河。

6.疏浚河道。出于对国都开封安全的考虑,先后对蔡河、五丈河、广济、惠民及汴河河道进行疏浚,又对淤塞严重的黄河魏县河段(在今河北魏县)进行整修,使其泄洪能力增强。

7.大规模修筑灌溉设施。计有引水工程:在霸州(河北霸县)界引浮沱河。静戎军

(河北徐水)引鲍河,镇州(河北正定)引镇南河、唐河,保州(河北保定)引徐河,开凿深州新河(在河北深县),使今河北中部皆可得溉田之利;又引漯水、五丈河入开封,使国都周围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挖渠:较大的有福州渠浦,计137条,总长21900余丈,溉田3600余顷。河东郡(今山西西南部)渠系,溉田18000余顷。修筑改建陂堰:有琼州灵塘(在 今海南海口市)可灌溉农田300余顷,兴元府(陕西汉中)褒斜门六个堰。溉田数万顷,修复改建汉代召信臣所筑陂渠(河北唐县)扩大灌溉面积万余顷。铺设函管,泰州(今江苏)广置函管灌溉,减少耗损,解决了淡水不足的问题。大量修建水匮,贮水备旱。

8.鼓励研究使用新技术。皇帝多次视察水匮、水硙(水磨),以示对这些科技新生儿的关注。组织人力财力研制清淤机具铁龙爪扬泥车、浚川杷。

南宋时中原一带已为金元所有,一直困扰朝廷的黄河汴河水患已不为之所忧,政治经济中心也移至气候温湿河流纵横湖泊星布的江南地区。所以水利建设的重点转向防旱排涝方面,与之相关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五个。

1.确保水利建设的战略地位。南宋第一位皇帝高宗赵构登位后,对北宋的得失进行了认真反思,认识到中原之富得益于水利,江南要富必须大兴水利。他的后代继承发展了这个思想,并通过政策确保水利的地位。一.多渠道办水。由于国力不强,又顾忌重征暴敛激起农民反抗,水利建设实行分级复杂。大型工程有国家出资,遣卒募民营造:中小型工程有地方负责,有受益的大户出钱,小户出力修建,即所谓百姓相率效力。平江(苏州)、常州、江阴等地的沟渎陂泊都是百姓自己兴建的。二将水利建设的成就作为衡量地方官吏政绩的标准,规定府州县的长官到位半年内必须将所管地区的水资源现状、江河湖泊淤塞情况、灌溉设施效能及兴修水利的计划上报。任满时实地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升降。宁国府判魏王恺、常熟知县刘颖等因兴修水利成绩显著被提升。

2.因地制宜修渠筑塘。把江淮平原作为水利建设的重点地区,又把该地区的丘陵区的水利摆在首位。根据不同情况或修?渠,或筑塘堰,先后在江西(安徽长江以北地区及江苏西北部修建一些小型的陂塘,在江阴建横河支渠,在淮东(安徽淮河南岸)新筑绍熙堰,使周围数百里农田得到灌溉。除在江淮平原兴修水利外,在其它地方也修了一些工程。修复龟塘(在四川眉山)可灌溉田一百万亩,新筑眉州通济堰(在陕西汉中北)、山河堰、?大小渠道六十五里,溉农田二十三万三千亩。在彭州(四川彭县)建十一个堰,使周围三个县的旱田变为水田。

3.造圩。江南一些地方的湖渠高于农田,又因地势平缓,一遇天雨大量水流入田内,伤禾败稼。为防止护田,在其四周筑小堤,堤上设有函闸,闸闭可防水侵田。闸起可引水灌溉。时称这种农田为圩田。为营造圩田,筑圩一余里面。

4.退田还湖。几乎所有的湖泊到旱季后水面缩小,大片湖床裸露,官兵绅户乘机围湖造田,在新辟田地周围筑堤,并在堤上植树,致使湖泊蓄水能力下降。天旱时因湖水量不足,取用不方便而不能及时溉田,遇到天涝因为湖水容量不足而淹没许多良田。故多次将太湖,鉴湖等湖泊内的围田堤防毁掉,还田于湖。并下令严禁在湖区围田,派官吏警捕四处巡查,违令者一经发现严惩不怠,官警失察以围田论处。

5.疏浚洩水泾浦。太湖周围是鱼米之乡,却因排水不畅致灾。太湖洩水道有两个,一是通过松江入海,二是经过湖岸东及东北的小河排人长江。松江及其它浦泾因多年淤积洩水能力锐减,致使雨季太湖水四溢。前后用五年时间对松江等洩水?渠进行疏浚,大大改善了太湖的排洩情况。秀州(在浙江嘉兴及上海松江一带)境内的?湖、淀山湖,当湖,陈湖相互贯通,湖水通过河浦西北人长江,东南入海,但海边有农民自发筑造的防潮堤。影响东南洩水道,除堤则毁海边农田,为解决这个问题,用三年时间在诸洩水浦穿越防潮处建闸,收到了一物多用的效果。即保住了防潮堤,又可使湖水排洩通畅。天旱时关闭闸门又使沿浦农田有水灌溉。

第二篇: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关系到农业的增产、农民的增收和国家的稳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在自然灾害的影响下显得比较脆弱,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缺乏一定的资金,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的缺陷等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的农业的发展,对国家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农村水利建设;问题;应对措施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related to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peasants' income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factor.In our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For instance, in the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i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disasters is more fragile,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lacks certain fund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management of the defect, all of thes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to countries has brought some negative effect.Keywords: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Problem;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发展农田水利建设能够实现农业的增产,提高农民的收入,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国家有必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和花费在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上。本文将在分析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一些问题基础上,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加快我国农村的水利设施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设。

水利建设实例

诸暨市地处浙江省,在11年6月份洪灾之后,诸暨市水利部门加快了水利建设的步伐,提出了水利堤防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增强浦阳江流域防御洪水的能力。从今年起,市财政切出专项资金用于水利堤防建设,明确通过三年努力,使浦阳江干支流重要堤防达到20年―50年一遇标准,大湖畈形成20年一遇标准以上防洪闭合圈,重点防洪排涝渠道和小流域防洪标准提升一个防御等级。今年第一期水利堤防工程总投资就达6.76亿元。其中,重点堤防工程建设达67.67公里,包括店口镇黄潭解放湖、暨阳街道大侣湖、东开化江等。堤防石碴平台补强建设88.55公里,堤防黄泥毒液灌浆和白蚁防治建设181.38公里。据预计,今年年底全市可完成水利投资4.25亿元。

从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在洪灾过后,一些地方已经看到了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吸取了忽视水利建设的教训,开始了加快水利建设的进程。然而,对于我国大部分农村来说,水利建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二、我国现阶段农村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资金投入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是政府出资、农民自己出力,这种建设是政府强制性的。往往在农民比较清闲的时候,各大农村出现了兴修水利设施的高潮。计划经济过后,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不再强制农民进行义务的水利设施兴修,农民使用水利设施是免费的。然而,这给水利设施的兴修也带来了一个难题,资金成为了农村水利设施兴修的瓶颈。在80年代,我国的农村水利设施因为资金不足等原因曾一度出现了停止修缮的现象。从90年代以来,政府将工作的中心转到经济建设的方向上来,把是否拉动了经济增长作为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大多的政府官员将财政收入用到见效比较快的领域,而在农田水利建设这种投资比较大、工程比较久、收效比较小的方面上投入比较少,所以造成了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因为缺啥资金而不能修建或者完善。两一方面,由于从90年代开始,中央开始收回一些财政大权,所以导致地方的财政力量减少,地方政府即使意识到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要性,也很难短时期拿出这么多的财政收入用作水利设施的建设。从农民方面来说,农民的财力有限,而且农田水利是一项公共事业,所以也很难将资金筹集起来建设水利设施。

其次,我国政府的财政投入结构也不合理,长期以来,政府把大量的财政资金放入到大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上,比如说,大江大河的治理、大型水电站的建设等等,很难顾及到一些小的水利设施,比如沟、渠、塘、水库等等,导致有的地方一到下雨的时节,就开始涨水;如果遇上一段时间不下雨,就很快出现干旱,池塘干涸的现象。由于得不到政府的资金支持,所以这些地方的农田水利设施只能够吃老本,有的甚至几十年不修缮,功能出现了严重的衰退。

2、制度存在缺陷

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新的税费制度实施以来,我国的水利设施建设就再也没有稳定的资金,而且自从以前的“两工”制度取消之后,政府也没有找到其他的合适的制度来替代,所以使得农田水利设施没人管。另一方面,这些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收入方式开始实现多种多样化,所以农民也不愿意花时间修缮农田水利设施,从事农业的生产,而是把精力投入到其他的领域。还有的农村,精壮的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在家务农,使得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找不到充足的劳动力。

3、没有形成完善的农田水利体系

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往往靠天吃饭,如果遇上大的降水和干旱的天气,就会导致洪涝和干旱,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收成。水利设施是一个系统,它由众多的小系统组成,只有实现子系统和总系统的协调运作,才能够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起到防涝蓄洪的功能。

三、加强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应对措施

1、增加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资金问题是影响农村地区水利建设的最主要的问题,因此,要加快农村水利建设,就必须首先解决资金的问题。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财政收入,重点扩大中央的财政投入,其次是基建资金和国债,使得政府的财政使用向农田水利倾斜,确保各项农田水利设施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其次,要建立以政府为主要力量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多元投资体系,将农田水利的建设纳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社会上的企业和个人等对水利建设进行投资,从而保证水利建设的供给。最后,还可以加大金融机构对水利建设的支持,让金融机构多向水利建设进行信贷支持,减少水利建设的利息,扩大政府对水利建设的补贴。

2、完善水利制度,明确产权主体

由于水利设施是公共设施,所以农民不出钱也可以随意利用,这就导致水利设施只用不修的现象。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发生,政府要明确水利设施的产权。首先,对于大型的水利设施,还是由国家和政府出资兴修,然后适当地引入市场机制;其次,对于中小型的水利设施,要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以招标投标的方式,将水利设施的产权交给具体的个人,由个人负责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从而提高用水的效率。为了防止个人为了更大地获取私人利益,将水利设施用作他用,而不主要负责农田用水,或者任意抬高水利设施的价格,政府要加大监管的力度,进行全过程的监督,防止水利设施的建设违背初衷。

3、深化水利改革,健全管理体制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水利设施的利用和管理,政府需要健全对水利设施建设和利用的管理体制。首先,明确各级政府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的投资主体和管理主体的地位,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其次,要建立产权明晰的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建设以村为单位的水利管理体制;最后,要发挥基层组织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建立以村为单位的抗旱服务队、乡镇水利站、灌溉试验站等等,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的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体制。

4、加强科学规划,做到科教兴农

为了更好地发挥水利建设系统的作用,政府除了加大对大中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之外,还要加强对小型的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形成科学的水利设施规划,做到主支衔接、大小水利并进。

总结:

农田水利的建设关系到农业的增产和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稳定繁荣,在现阶段由于一系列的原因,我国的水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利设施出现了只用不管或者多年吃老本的现象,导致水利设施十分陈旧、急需修缮。针对这一现象,我国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水利的建设,首先解决水利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然后再深入其他的方面,做到科学地规划建设和管理农村水利设施,发挥农村水利的作用,保证农业的产量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 韩伟.张家口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11(14).[2] 刘石成.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 2011(08).[3] 孙文峰,薛启东.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4] 付连英, 黄玉良.邹城市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J].治淮, 2011(06).[5] 王强.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 2011(04).------------最新【精品】范文

第三篇:宋代知识点及名词解释

1.宋初晚唐体詩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禹偁。

2.元人方回《送罗寿可诗序》说:“宋划五代旧习,诗有 白体、昆体、晚唐体。”这就是“宋初三体”。

3.宋初“西昆体”以杨亿所编《 西昆酬唱集 》而得名。

4.宋初,由晚唐五代以来形成的婉丽词风更弥漫一时,九僧 ,林逋 是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家。他们向来合称_晚唐体_。

5.欧阳修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知滁州,并写了著名的政文《_朋党论_》,文中认为:“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6.我国第一部诗话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评论“诗话”的形式,继之而起的有陈师道的《后山诗话》,严羽的《沧浪诗话》等

7.“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出自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_》。8.宋代文赋的代表作有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轼的《赤壁赋》等。

9.清末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认为欧阳修词“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指出了其词风在两个方面的影响。

10.“苏梅”指的是北宋两位齐名的诗人苏舜钦和梅尧臣。11.王安石晚年七绝雅丽精绝,人称为“王荆公体”。

12.《蔡宽夫诗话》记载了北宋诗人王安石关于诗歌用典的意见:“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情态必出,则用事虽多,亦何所妨?”在北宋词人中,被认为是“尤工于羈旅行役”者是柳永。

13.词家向来欧晏并种,欧指 欧阳修,晏指 晏殊。

14.《珠玉集》的作者是晏殊;《片玉集》的作者是周邦彦;《漱玉词》的作者是李清照。15.张先《天仙子》词中有”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连同另两句有“影”字的词句,其雅称即张三影。

16.北宋词人中,以善于写“影”而著称的是张先。

17.把边塞诗的内容带进词的领域,使词具有较多社会内容和开阔的风格的作家范仲淹。18.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意境,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的著名词人是苏轼。19.据说苏轼曾戏呼秦观为“山抹微云君”,这是因为他的《满庭芳》曾经名动一时。20.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21.小楼一夜听春雨,_深巷明朝卖杏花__。

2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23.《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是吕本中,宋末方回提出了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三宗”是指 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24.“江湖诗派”之名是因南宋末期杭州书商陈起汇刊丛书《江湖集》而得。

25.秦观《踏莎行》寓有深意的名句是:“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26.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耳,余人不逮也。”秦七是指__秦观_,黄九是指黄庭坚。

27.被王国维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的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风荷举”,其作者是周邦彦。

28.《六丑?蔷薇谢后作》“正单衣试酒”的作者是周邦彦。

29.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 认为词“别是一家”,应该“协律”“可歌”。30.杨万里的诗风格独特,后人称之为“诚斋体”。

31.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的题目名《游山西村》 32.“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是陆游的诗歌主张。

33.陆游有词作多首,《诉衷肠》中“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和他的爱国诗一样,感情激越。

34.“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出自辛弃疾的《摸鱼儿》一词。35.姜夔的词集名《白石道人歌曲》,张炎用“清空”二字评价其风格特征。36.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郎”指杜牧。37.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8.文天祥的代表作有《正气歌》和《指南录后序》,南宋后期的“正气派”由此得名。39.据《都城纪胜》等记载,宋代“说话”有“四家”分工。其中影响最大的两家是_小说 和讲史。

40.宋代说话艺术中以“小说”、“讲史”两家最重要,影响也最大。《错斩崔宁》是现代昆曲剧《十五贯》最早的蓝本。《大宋宣和遗事》己经具备《水浒传》的一些情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明代小说《西游记》的创作提供了最早的依据。41.苏轼的前後《赤壁赋》,从文体性质上看,属于文(散体)赋。42.宋代笔记著作中成就最高的是《梦溪笔谈》和《容斋随笔》。

43.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对宋诗的评价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这就是“以文字为诗 以议论为诗 以才学为诗。”

44.宋末词人张炎著有词学理论著作《词源》。二 选择题

1.把文学的实用价值摆在首位,提出“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要之以实用为本”的作家是(C)

A.王禹稱 B.欧阳修 C.王安石 D.苏轼 2.下列名句,归属欧阳修创作的是(B)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B.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D.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3.王国维在论述做学问、成大事的三个境界时,曾摘编宋代三位词人的名句,辑录成如下一段名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位作家是(A)A.晏殊 柳永 辛弃疾 B.晏殊 秦观 陈亮

C.晏几道 贺铸 柳永 D.晏几道 周邦彦 辛弃疾

4.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A)A.晏殊 B.欧阳修 C.柳永 D.张先

宋初以杨亿为代表的重要文学流派和风格是(C)A.白体 B.晚唐体 C.西昆体 D.荆公体

5.吕本中是第一个用宗派观念论诗人群体的人,他率先提出的诗派名称是(A)A.江西诗派 B.剑南诗派 C.江湖诗派 D.晚唐诗派 6.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在诗歌方面是(C)

A.江西诗派传人 B.剑南诗派后进 C.江湖诗派宗师 D.遗民作家先驱

7.文天祥是著名的遗民作家,其诗歌代表作《过零丁洋》的名句是(D)A.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B.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严羽《沧浪诗话》提出的著名诗论观点是(B)A.以俗为雅 B.别材别趣 C.点铁成金 D.别是一家 8.北宋晏殊主要是以词传名,被称为(D)

A.豪放词人 B.爱国词人 C.俚俗词人 D.富贵词人 9.宋代文学的主调是(B)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爱国主义 D.自然主义

10.作诗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而自成一家,世号“诚斋体”的南宋诗人(A)A.杨万里 B.范成大 C.陆游 D.尤袤

11.下列作家中,不属于“苏门四学士”的是(D)A.黄庭坚 B.晁无咎 C.秦观 D.陈师道

12.集中体现辛弃疾驾驭语言能力的是(D)A.以诗为词 B.以论为词 C.以赋为词 D.以文为词

13.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B)A.晏殊 B.欧阳修 C.柳永 D.张先 14.姜夔白石词所创立的词派是(A)

A.清雅词派 B.豪放词派 C.咏物词派 D.田园词派 15.严羽《沧浪诗话》提出的著名诗论观点是(B)A.以俗为雅 B.别材别趣 C.点铁成金 D.别是一家 16.秦观词作内容绝大多数是(A)

A.儿女柔情 B.羁旅行役 C.家国兴亡 D.田园风光

17.苏轼于熙宁年间写诗对新法弊端进行讽谏,遭新党中小人陷害而引发的事件是(B)A.熙宁变法 B.乌台诗案 C.元祐党争 D.靖康之乱

18.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在诗歌方面是(C)

A.江西诗派传人 B.剑南诗派后进 C.江湖诗派宗师 D.遗民作家先驱 三 多选题

1.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中的“三宗”指的是下面三人(BCD)A.杜甫 B.黄庭坚 C.陈与义 D.陈师道 2.把下面的作家序号填进括号里FGCEBAD 宋初在诗歌方面,主要有三种倾向:一是以()为代表,学习中唐的(),称“白体”;一是以()为代表,学习晚唐的(),称为“昆体”,这是因《西昆酬唱集》得名。一是以()为代表的“晚唐体”,继承了晚唐()、()的诗风。A.贾鸟 B.林逋 C.杨亿 D.姚合 E.李商隐 F.王禹偁 G.白居易 3.辛派词人主要是指(ABCD)等几位词人。A.陈亮 B.张孝祥 C.刘过 D.陆游 E.王沂孙

4.“永嘉四灵”是指当时生长在浙江永嘉的诗人,即指(ACDF)等几位。A.徐照 B.徐渭 C.徐玑 D.赵师秀 E.王沂孙 F.翁卷

5.将下面作家的号的序号分别填入其姓名后的括号里:BCDA A.山谷道人 B.后山居士 C.淮海居士 D.和清

1)陈师道()2)秦观()3)林逋()4)黄庭坚()四 名词解释

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和发展唐代古文运动的一次诗歌与散文的改革运动,起于宋仁宗天圣年间,完成于苏轼。这次运动以欧阳修为领袖,苏梅为辅佐,王安石、三苏、曾巩为中坚力量,革新对象是宋初风靡一时的西昆体和时文(华丽空洞的骈文),提倡的是反映现实、自然质朴的诗风和内容充实的韩柳的散文。是为适应北宋中叶政治改革而兴起的一次文学改革运动。

2.夺胎换骨:`黄庭坚论诗的观点,黄庭坚语:“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夺胎换骨”是对“点铁成金”进一步深化、细化,前者重意,即构思,后者重语,即文字。3.诚斋体:指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歌创作特点:构思新颖奇特,善于表现人物情态的特征和稍纵即逝的场景;笔调幽然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

4.话本:话本原是“说话”艺人表演时所依据的底本,只供说话人表演之用。后来有书会才人一面编写话本,一面根据“说话”艺人在口头说唱中流传的话本加以整理提高,变为可供阅读的话本,主要有小说话本和讲史话本两类。

5.宋代话本:话本在宋代是指新体白话小说,也称为“平话”,它是“说话”艺人表演时所依据的底本。话本的体制包括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六个部分。

6.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得名。西昆体代表诗人是钱惟演、刘筠、杨亿。西昆体风靡一时,是宋初诗坛上独领风骚的流派。西昆体诗人推崇李商隐兼唐彦谦,尤师法李商隐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其作品多近体,长七律。西昆诗以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见长,呈现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7.江西诗派:南宋初期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首列黄庭坚、陈师道,以下还有韩驹、潘大临等二十多人,江西诗派的名称从此确立。后方回著《瀛奎律髓》倡导江西诗派的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之说。但江西派诗人并未很好的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而是片面的强调句法、用事等方面的艺术技巧,愈来愈走向形式主义的道路 8.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因黄庭坚是江西人而得名,其他作家并非全是江西人。最早提出“江西诗派”名称的是吕本中,他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把黄庭坚作为诗派的开山祖,又列举了陈师道、晁冲之等二十四位诗人作为这一诗派的成员。陈与义虽未被列入宗派图内,却被后人推为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宋末元初的方回,又提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的说法,“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诗人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并不完全一致,其成就高低也各异,但又确实有着黄庭坚影响下的共同特征。

9.永嘉四灵:指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河翁卷。这四人都处于叶适之门,个人的字中都有一个“灵”字,所也合称四灵。他们的生活面狭小,诗歌内容叶比较单一多数作品的内容是题咏景物,酬唱赠答

10.永嘉四灵指南宋中叶浙江永嘉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舒(字灵舒)。其诗学贾岛姚合,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

11.格律词派:南宋苟安,一些词家逃避现实,学习周邦彦,专在词的艺术技巧上下功夫,刻意求工,重视声律,讲究辞藻,形成了词史上的格律词派。其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姜夔,其他还有吴文英、周密、张炎、王沂孙等人。

12.《沧浪诗话》:宋代严羽的诗论著作,它共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诗证”五个部分。提出了“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等著名理论观点,反对宋代许多诗人“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主张诗歌“以盛唐为法”的妙悟说。

13.杨诚斋体指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歌创作特点:构思新颖奇特,善于表现人物情态的特征和稍纵即逝的场景;笔调幽然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

14.江湖诗人江湖派以陈起曾刻印的诗集《江湖集》而得名,收录的基本上都诗在野诗人的作品,其中较出色的是戴复古、刘克庄。

15.骚雅词派南宋中后期以姜夔、吴文英为代表的一批词人,作词尚古雅,注重主观性描写,今人称之为骚雅词派。

16.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得名。西昆体代表诗人是钱惟演、刘筠、杨亿。西昆体风靡一时,是宋初诗坛上独领风骚的流派。西昆体诗人推崇李商隐兼唐彦谦,尤师法李商隐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其作品多近体,长七律。西昆诗以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见长,呈现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17.西昆体:西昆体因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它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西昆体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西昆体的作家主要是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的特点。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其缺陷是独得李诗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李诗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18.诸宫调:诸宫调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唱为主的文艺样式,因为它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所以称为诸宫调。

19.四灵诗派:是指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四个诗人。因为他们的字或号中都有一“灵”字,故称“四灵诗派”。又因为他们都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所以又称“永嘉四灵”。四灵诗人反对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生硬晦涩的诗风,他们推崇晚唐的贾岛、姚合讲究字句声律的作诗方法和野逸清瘦的诗风。内容狭窄,以描写身边眼前的山林景物来表示自己的清高脱俗。

20晚唐体:惠崇等“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一些。他们被称为晚唐体诗人

21.易安体: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情感表达上,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语言表达上,第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第二,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22.白体: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他们多模仿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连风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近清雅。这种诗风仅仅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23.辛派词人:辛弃疾在当时影响就很大与他同时的陈亮、刘过;以及在他之后的南宋末年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人,都在刻意模仿效法辛弃疾的词风,与辛弃疾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创作倾向,它们都是以词抒发抗金救国的爱国主义情怀,风格是恣肆粗旷,文学史上称他们为辛派词人。

24.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自成一家,被称之为“诚斋体”。诚斋体的艺术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诗人每每从平常的事物中敏锐的捕捉到富有情趣的瞬间,并用浅近自然的语言把他的所见所闻表现出来。能唱的宋词是周邦彦的自度曲。

5、“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作者是文天祥。

人生“四字真经”

80岁高龄他说自己是“80”后,他戏称自己是“老玉米”,博学多才的他还说“很怕被时代的列车甩出去”,他不论在什么场合,给人的印象永远是那么年轻、乐观、豁达、幽默,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这个“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中国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阎肃先生,被誉为文艺界“定海神针”、“常青树”。

阎肃先生成功和快乐人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就是人生“四字真经”——“四分”、“四心”、“四即”、“四不”、“四然”。

“四分”,即天分、勤奋(谐音)、缘分、本分。阎肃先生认为,无论做什么事,一个人必须有天分。比如弹钢琴,需要了解手指的宽度。每个人在做事前,必须要搞清楚自己的天分究竟在哪里,然后尽力去发挥、拓展它,才能更好地成才。而勤奋,就是“你得舍得付出”,“三十岁以前,没工夫玩。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网聊、偷菜等无聊的事情上,你才能得到真正属于你的东西”。至于缘分,其实就是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分,机缘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只属于有准备的人。在阎肃先生看来,“四分”中,最重要的还是本分,本分做事,本分做人,一辈子受益。

“四心”,就是壮心、佛心、慧心、担心。壮心是刚强之心,也就是雄心,如曹操所说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佛心,要慈悲为怀,宽容待人;慧心,要多谋深思,三思而后行;担心,要未雨绸缪,未做事情前先想失败,有备无患。

“四即”,就是阅历即财富、主动即自由、付出即快乐、宽余即幸福。“阅历即财富”是说人生所有经历,不管顺境还是逆境,总有一天会对自己做事情有作用。而“主动即自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人需要乐于主动,主动迎接生活、主动拥抱生活,你只要主动一点,就会发现生活会回报你。“付出即快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宽余即幸福”,“宽余”二字,出自“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宽余”其实就是不去较劲,“我不跟别人较劲,也不跟自己较劲,横竖一个人,叫我坐这就坐这,坐那儿就坐那儿”,一个人如果这么去做了,他就始终是快乐的、幸福的。

“四不”,就是不忽悠、不糊弄、不折腾、不凑合。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也是做人做事最起码的准则。

“四然”,是闫肃先生担任“加油!好男儿”节目评委,给“好男儿”讲课时的忠告:“大家要主动争取机会,但对结果不要太过在意,得之泰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得之泰然”是说获得东西要正大光明,不愧对他人,不损人利己,用自己辛勤的劳动获得的果实是最香甜的,没有半点杂质,不侵犯他人的利益,这种获得心安理得,无愧于心。

“失之淡然”是说即使失去了,也不要太在意。时间规律就是这样,物有得必有失,不要为失去东西耿耿于怀。在对人生的态度上,淡然就是淡泊一切名利,这是得意时最为重要的心态。

“争其必然”一方面是指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尽力用心去争取,另一方面指人有必然之理才可以去坚持,也就是说可以使人坚持的唯有真理。

“顺其自然”是说万物自有其理,世事不可强求,很多时候谋事在人,而成事在天。只要自己尽力而为,就没有什么可愧对的。对于很多经历与结果,要用达观豁然的心情去面对,时时刻刻抱有一颗平常心。

上述阎肃先生的人生“四字真经”中,我对“四然”特别赞赏,细思之,上述“四字真经”,也是中庸之道的体现。儒家的中庸,不是常人以为的和稀泥无原则,而是把事情处理得恰如其分;中庸,是遇事不盲目,不求快,先思而后果;中庸,是要通权达变。这是对人一生的训诫。大富大贵大名大利面前,大多数人得到之后忘乎所以。而在富贵名利尽失后,受得了富贵却受不了富贵之后的贫贱的人占多数。因为宠不惊安之若素难,辱不惊泰然自若更难。人一定要积极用事,对向善的、好的要积极追求,不可生懒惰之意,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实现,是人生的根本。“四然”是人应具备的内心修养,只有深悟了“四然”,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才能更快地调整自身,才能去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提升思想境界,获得人生的成果。

我想:如果我们大家都能把阎肃的人生“四字真经”记在心中并付诸行动,那么,我们的人生一定能多一些幸福快乐,少一些烦恼忧愁。

2012年5月11日

秋叶静美

一份新创刊的杂志,推出一项“征画活动”,要求应征作品必须以《世界的最后时刻》为题。在限定的日期内,来自世界各地的应征作品堆积如山。为了获取高额奖金,所有的应征作者都将想像力发挥到了极致:有的画在世界的最后时刻情侣深情地拥抱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接吻;有的画在世界的最后时刻将钞票堆在大街上燃烧;还有的画在世界的最后时刻坐上宇宙飞船逃离地球„„但最后获得20万美金一等奖的,却是一位家庭主妇用铅笔在一张包装纸上画的漫画:她在厨房刷洗完碗筷后,正伸手关紧水龙头,丈夫则正坐在餐桌边啜饮着一杯咖啡,一边还有一杯冒着一缕热气的咖啡在等着她。在餐桌边的地板上,有两个小男孩,正在玩着积木游戏„„

评委们对这幅看似平常的作品的评价是:我们震惊于这一大家人的平静。因为他们理解了世界存在的意义和人对幸福的最高追求。

这篇短文题为《最后的幸福》,出自《中外文摘》第10期,作者叫安然。读完短文我闭上眼睛想像这幅家庭主妇的获奖漫画,很自然地联想到泰戈尔在《飞鸟集》中的著名诗句:“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第82首)诗人用“秋叶之静美”比喻“死”,这个恐怖的字眼也有了诗意。我又想起轮椅上的哲人史铁生对死亡的见解,那是一种历尽苦难的豁达:“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你要是悲哀于这世界上终有一天没有了你,你要是恐惧于无限的寂灭,你不妨想一想,这世界上曾经也没有你,你曾经就在那无限的寂灭中。”这种对死亡的达观态度,让人想到了庄子的洒脱。

我又想起昨天下午在旧报纸上看到的《鲁迅谈死亡》,记得文末注明作者是书同,文章摘自《新民晚报》,今晚在“百度一下”输入这几个关键词后,查找到了昨天看报的内容,不过原题目是《生与死——鲁迅诞辰130周年随记》,内容也比文摘丰富,我还是辑录鲁迅先生关于死亡的一些经典论述吧:

“爸爸,人人是那能死脱的呢?” “是老了,生病医不好死了的。”

“是不是侬先死,妈妈第二,我最后呢?”

“是的。”

“那么侬死了这些书那能办呢?” “送给你好吗?要不要呢?”

“不过这许多书那能看得完呢?如果有些我不要看的怎么办呢?” “那么你随便送给别人好吗?” “好的。”

“爸爸,你如果死了,那些衣裳怎么办呢?”

“留给你大起来穿好吗?” “好的。”

以上是许广平先生在鲁迅先生逝世十多年后,回忆起当年情景,而做的记录。我揣想,许先生一定是流着泪来写的。这种对话,发生在一个五十多岁中年人和一个五六岁小孩子之间,虽然是“谈笑而道之”,但也足够凄凉和无奈了吧?

2011年4月7日,同样是清晨,5点半钟左右,说“我最后”的那个孩子,也回到了赋予他生命的大自然去,与他的爸爸,那个在1936年10月19日早晨5点25分逝世的人,他的妈妈,那个1968年3月3日病逝的人,团聚去了。忽焉聚首,忽焉别离,人生真是何其玄妙而短暂啊!

阅读鲁迅,无法回避死亡的话题。这也许是鲁迅创作与他人创作的一大不同吧。作为一个以文字度生涯的人,他的进入文学创作期,的确已经不很年轻了,差不多有三十七八岁了吧。这样的年纪来做文章,最大的好处,是不会犯幼稚的毛病。可是,坏处也正在于此,激情,柔情,阳光的东西毕竟大大地减少了,阴沉,灰暗,暮气,即如《彷徨》《坟》的名字所指示的那样,浓厚地笼罩在他的文字中间。就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等为数寥寥的几篇带着一点优美感情的散文,那底色也是忧伤和凄凉的,散发着成年人才会有的失落和寂寞。

或许经历的苦难过于深重,见过的惨象过于凄厉之故,其对于死,也是没有什么顾虑和害怕的。

1927年2月19日,在香港青年会,鲁迅作《老调子已经唱完》的演讲:“今天我所讲的题目是‘老调子已经唱完’:初看似乎有些离奇,其实是并不奇怪的。凡老的,旧的,都已经完了!这也应该如此。虽然这一句话实在对不起一班老前辈,可是我也没有别的法子。中国人有一种矛盾思想,即是:要子孙生存,而自己也想活得很长久,永远不死;及至知道没法可想,非死不可了,却希望自己的尸身永远不腐烂。但是,想一想罢,如果从有人类以来的人们都不死,地面上早已挤得密密的,现在的我们早已无地可容了;如果从有人类以来的人们的尸身都不烂,岂不是地面上的死尸早已堆得比鱼店里的鱼还要多,连掘井,造房子的空地都没有了么?所以,我想,凡是老的,旧的,实在倒不如高高兴兴的死去的好。”

“凡是老的,旧的,实在倒不如高高兴兴的死去的好。”做人能如此达观,如此唯物,即使他没有什么作品传世,也足可令人敬佩了。

近阶段我听到的关于熟人同事同学或患病或死亡的坏信息较多,心里很是沉重,夜晚经常失眠,脑子里经常无端跳出的就是“死亡”两个字眼。我想:既然“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我们无法逃避,那么,虽然“生”时没有“夏花之绚烂”,但当“死”这个“节日”来临之时,如果能“死如秋叶之静美”——安详无痛苦地离去,也是人生的一种福气啊。

2012年5月29日

人生的“过不去”与“过去”

上海海派清口文化的发起人周立波有一句名言:“别和小人过不去,因为他本来就过不去;别和社会过不去,因为你会过不去;别和自己过不去,因为一切都会过去。”

周立波这句话确实是过来人的生活经验的结晶,说得太有哲理了。小人难惹是因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从早到晚。”——“秀才遇到兵”,“有理”都“说不清”了,更何况是惹上小人呢?惹上小人你的今后就麻烦多多了。至于那一部分“和社会过不去的人”,他们的下场肯定是受到法律的惩罚,因而守法公民绝对不会“和社会过不去”的。惹不起小人,也不能违法“和社会过不去”,于是只剩下“和自己过不去”了。

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失败、失落、孤单、尴尬、抑郁„„这些事总是在折磨着一些人,人在痛苦万分的同时不禁会问:世间为什么对自己这么无情?命运为什么对自己这么残酷?老天为什么对自己这么不公?很多人常常把生活中的不顺归罪于他人,甚至归罪于虚无缥缈的上天和命运,他们从不反问一下自己:我做对了吗?难道这不是自己的错吗? 我曾听过这么一个佛理故事:

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个和尚正打伞走过,这人说:“大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和尚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和尚说:“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没有被雨淋,是因为有伞;你被雨淋,是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所以你不必找我,请自找伞!”说完便走了。这人最后只有无趣地站在雨中。仔细分析一下,这个要求和尚“普度”的人就是在跟自己过不去:屋檐下明明可以躲雨,无需人“度”;即使在雨中也可以自己去找一把伞遮雨;可他偏偏去求人,自讨没趣。很多时候,我们也可能就像这个人,因此才会遇到失败、失落、孤单、尴尬、抑郁„„ 有一本书,书名就叫《别跟自己过不去》,值得我们静心品读。生活中,如果遇事不是太过于执着,不为难自己,不为没有必要的伤心而伤心,更不要走进伤心的死胡同,多爱自己一点点,每天高兴点,别忧郁,别为小事生气,再苦也要笑一笑,放弃时也如花般美丽,别让快乐擦肩而过,把烦恼关在门外,不妨跟不完美和解——这样“提得起放得下”的人才能快乐才不会痛苦。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得到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一个人痛苦,不是因为他拥有太少,而是因为他欲望太多。

别跟自己过不去,要知道,人生其实是很短暂的,怎么过都是一天,为何不让自己开心度过每一天呢?不跟自己过不去,这既是一种精神的解脱,也是对自己的爱护,更是对生命的珍惜。没事的时候听点音乐,放松自己;烦躁的时候做点运动,放纵自己;得意的时候加点平静,修炼自己;悲伤的时候不妨学着来点阿Q的健忘,淡化悲的元素„„从容地走自己选择的路,做自己能做的事,尽力做最好的自己,人生足矣!

其实,生活中要得到幸福和快乐可以很简单:人之所以苦恼,不在于获得多少、拥有多少,而是想得到更多。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生活中的许多不如意,并不是某人的能力不强,恰恰是因为他的愿望不切实际。任何事都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很多事就可能变得极其荒谬。时常反省自己,让内心保存一份悠然自得吧,这样,我们就不会再跟自己过不去,也不会再怨天尤人。

所以,凡事别跟自己过不去,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美好认识和执着追求,才能做到更加珍惜生活,积极创造生活,尽情享受生活。——“因为一切都会过去”。

第四篇:宋代散文

宋代散文承中唐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而来。从思想内容上来看,宋代散文一是多以讲学为目的的言道之文,二是多以论政为目的的政论之文,三是多以记录见闻为目的的笔记之文。言道之文具有很强的哲学性,政论之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笔记之文具有机很强的趣味性和学术性。分期论述如下:

1.北宋初期,承袭晚唐五代之风,以骈文为主,也有人作古文。这一时期的最大的成就乃在于古文运动的再次兴起。代表性作家有柳开、王禹偁、石介、范仲淹、尹洙等。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这些古文家的最大特色是言道与论政密切结合,教化性较强;从艺术上看,其最大特色在于提倡平易自然,但创作实践上尚不能尽如人意,有时不免露出辞涩言苦的毛病。

2.北宋中期是宋代散文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古文运动取得成就的时期。欧阳修实际上为此期的领袖。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言理与论政逐渐分开,以程颐为首的理学家提倡“文以载道”,言理遂成为理学家的目的;以欧阳修为首的古文家则强调关心百事,言政遂成为古文家的主要内容。从艺术实践上来看,古文家不但把宋初平易自然的理论主张完全付诸实践,而且还发展了古文的艺术韵味,使之更具有文学性。

3.南宋初期散文创作充满爱国激情,文人纷纷以文言政,要求抗敌北伐,批判投降求和,具有高度的战斗性,其文风也慷慨激昂,气盛势足,理明词畅。

4.南宋中期又是散文创作相对发达的时期,其中尤以鼓吹北伐、议论国是的政论之文和倡明理学、论辩哲理的讲学之文成就最高。前者以辛弃疾、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陈亮为代表,后者以朱熹、陆九渊叶适等人为代表。这两大内容在写作上皆条分缕析、切当翔实,较之北宋散文更富有论辩力和逻辑性。

5.南宋末期的散文呈现衰落趋势,自中期以来就出现的萎靡文风此时有增无减。但在南宋亡国之际出现的文天祥、谢翱、邓牧、王炎午等一大批作家,都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纪实抒情散文,其内容仍以抒发爱国情怀为主,但在亡国之际风格更显得悲慨沉痛。

二.宋初散文:柳开与王禹偁。

北宋初年,宋王朝开国之后的升平景象,使文坛仍然追求晚唐、五代的美学风尚:辞藻典丽而内容单薄的骈体文甚为流行,西昆体泛滥文坛,出现“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锼刻骈偶,棅瑳弗振。”(《欧阳文忠公集》附录卷4《四朝国史欧阳修传》)的徘徊局面。

首先起来反对五代文风的是高锡、梁周翰、柳开、穆修等人,而以柳开最为有名。柳开以推崇韩、柳,扭转风气为己任,“吾之道,孔子、孟轲、杨雄、韩愈之道;吾之文,道,孔子、孟轲、杨雄、韩愈之文也。”(《应道》)这种把道统与文统扭合为一的观点,对后来的古文家和理学家都有深刻的影响,在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柳开还把文看作是明道的工具,并因此反对文体华艳,这种思想在宋初本应起到矫正五代浮华文风作用,可是柳开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而他所说的“道”又仅仅是指“圣贤之道”,因而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加上柳开为人粗豪狂诞,为了反对骈文,人为地把文章搞得参差不齐、古朴生涩,很难吸引人。所以尽管他大声疾呼,却应者寥寥,没有对文坛产生实际影响。柳开也十分恼丧地说自己:“立身行道必大出于人上而遍及于世间,岂虑动得憎嫌,挤而斥之。”(《再与韩洎书》)

宋初在散文创作上取得较高成就的作家是王禹偁。可以说,王禹偁是连接唐之李杜韩白与宋之欧苏的关键人物,也是形成宋代诗文特色主流之先河。王禹偁也强调文与道的关系,但他不是把“道”当作纯粹外在的教条理念,而是与自己内在的追求、个人的性情联系在一起,这样,文的应用范围就比柳开的广泛。同时,他又主张易道易晓,不排斥文采,提倡创新。他的一些优秀的古文篇章,继承了韩、柳的传统而文字较为平易,显示出一种新文风的端倪。宋代大作家无不推重王禹偁,其影响一直延续到清代。

三.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的完成

经过宋初作家多方面的探索,针对晚唐五代文风进行革新的思潮逐渐形成。到了宋仁宗庆历(1041—1048)前后,伴随着范仲淹、欧阳修等人领导的政治运动的开展,文学革新的思想变得更为自觉。因为改革政治,表达政见需要儒学理论的指导以及切于实用的文学形式,于是一度中断了的韩、柳古文传统得到了继承与发扬。

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他的主要功绩在于继韩、柳之后再一次举起古文运动的大旗,以古文变革晚唐、五代以至宋初卑弱靡丽的文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一代宋文树立了光辉的典范。首先,欧阳修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文与道的关系上持有新的观点,他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时者。”(《答李诩第二书》)其次,欧阳修论文重道,又注重“文”(形式技巧),认为:“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代上人王枢密求先集序》),而“偶俪之文,苟合于理,未必为非。”(《论尹师鲁墓志》)反对以“道”代“文”。这重文道并重的思想,把文学看得与道同等重要,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学地位。再次,欧阳修论文,虽然极力推崇韩愈,但不取其好奇尚险,而取其明白晓畅,略其“沉浸浓郁”,而重其“文从字顺”,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等人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在各类文体中,欧阳修以散文的成就和地位为最高,论者以其和韩愈相比,称他“文章为一代宗师”(谢枋得《文章轨范》)。散文的题材、内容、文体非常广泛,而以论道、论政、抒情三类成就最高。论道是对北宋初期散文的继承,论政、抒情又是北宋初期散文的一大发展。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政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有的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是古文的实际功用价值与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他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在他的笔下,散文的实用性质与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散文的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功能得到了高度的有机融合。另外,欧阳修还工于文赋,他继承了唐代古文家以文为赋之风,所作既屏弃了汉大赋式的铺张,又摆脱了六朝骈赋的铅华,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对文赋的确立、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秋声赋》就是他的代表作。除此而外,他还对四六体进行了革新,他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典故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为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欧阳修的散文,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从柳开到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特别是经过欧阳修的创作实践,在散文创作上解决了两个大问题:一是再度强调了唐代古文家所倡导的“明道”的口号,进一步清算了浮华不实的文风;二是要求文风朴实,语言平易自然,文从字顺,扫除了在文中使用冷僻艰深词句的旧习,缩小了文言文与口语的距离。此后,宋代散文基本上沿着他们所开辟的古文之路发展。四.苏轼的散文创作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重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认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又认为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记事似司马迁”(《六一居士集叙》),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他并不认为文学的目的只在于阐发儒家道德理念,他肯定文学在表现作者的生活情感、人生体验和哲理思考等方面的作用。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并非仅是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该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文风。

在散文写作方法方面,苏轼最重视的是“以意为主”,因此,他既反对外表华丽而缺乏内涵的骈体文,也反对怪僻而不可读之文,更重视在“意”的支配下的自由挥洒、变化无端的艺术风格。正是在这种文学思想的指导下,他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采的艺术风貌,散文风格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畅达。他的散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地方。

苏轼擅长写作议论文,包括奏议、进策、史论等,以谈史论政为要。这类文章大都能针对时弊,有为而发,言之有据,目光犀利,议论纵横,气势恢弘。文笔在自然流畅中又富于波澜起伏,有较强的力度与感染力。更能代表苏轼散文成就的是随笔、游记、杂记、赋等感情色彩较浓厚的文体。这类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写作手法比前人更自由,常打破各种文体习惯上的界限,把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等多种成分糅合起来,以胸中的感受、联想为主,信笔写去,文章结构似乎松散,但却于漫不经心中贯穿了意脉,引人入胜,体现出《庄子》和禅宗文字的特点。苏轼的辞赋和四六文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疏宕潇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创作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他又是骈文大家,他在翰林院任职时所拟的四六文典赡高华,浑厚雄大,为台阁文字中所罕见。他在迁谪时的诸表启,几乎和泪代书,凄恻感人。苏轼的四六文以散文的气势和笔法去作骈文,务去华辞,提炼雅语,以疏通畅达、流转自如见长,不以文采密丽取胜,开宋代骈体新风。

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但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则苏文无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五.南宋的散文和骈赋

与北宋散文相比,南宋散文的成就稍为逊色,没有产生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那样的大家。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文体中,南宋作家对前人有所发展和超越,南宋散文在总体上的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

1.政论文和笔记小品

南宋自始至终受到北方强敌的威胁,抗敌御侮是当时最重要的政事,所以政论文多以吁请抗敌、谋划复国大计为主要内容。这些文章的政治功利目的十分明确,大都秉笔直书,义正词严。它们不很注重文学技巧,然而气势磅礴,言辞恳切,在欧、苏、曾、王之外开辟了古文的新境界。

南宋初期,抗金将领和爱国志士在国势危急之际坚决要求抗敌,留下了许多彪炳史册的政论文。如宗泽的《乞毋割地与金人疏》、《请驾还汴疏》,李纲的《论天下强弱之势》、《请立志以成中兴疏》张浚的《论恢复事宜疏》等。岳飞的《五岳盟祠记》和胡铨的《戊午上高宗封事》更是慷慨激昂,气壮山河,具有极大的战斗力。南宋中期的政论文以替朝廷出谋划策为主要内容,陈亮和辛弃疾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辛弃疾写了《美芹十论》和《九议》,全面而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提出了进取的方案,文笔酣畅,意气风发。陈亮在《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中力主恢复中原,告诫孝宗不可苟安而痛失良机。南宋的政论文使散文的政治功能和社会意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气势之雄伟和逻辑之严密比北宋散文有过之而无不及。

南宋的笔记散文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南宋的许多作家都撰有笔记专集,如陆游有《入蜀记》、《老学庵笔记》、罗大经有《鹤林玉露》、洪迈有《容斋随笔》、范成大有《吴船录》等。这些笔记散文内容十分丰富,举凡史事杂录、考据辩正、诗文评论、小说故事、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应有尽有。不少文章的文字表达生动有趣,具有相当的文学性。南宋的笔记集流传下来有近百种,其中的小品文成就尤高,堪称晚明小品文的先驱。

2.南宋理学家的散文

两宋理学发达。理学家把人内在的道德纯化作为人生的根本目标,把任何一种精神外骛视为人生的危险。所以北宋的二程就直接提出了“作文害道”和作文也是“玩物丧志”的观点(《二程遗书》)。又由于他们与古文家都以儒道为旗帜,所以他们指出古文家宗道履道的不彻底性甚至虚伪。到了南宋,理学愈盛,并出现了集大成的宗师朱熹,这种鄙视乃至取消文学的理论因他的阐发产生了一些改变。朱熹继承了周敦颐和二程的文道观,并对文与道的关系作了更深入的论述。首先,他强调“道”的重要性,道是根本,而文不过是辅助手段而已。其次,朱熹又并不认为文与道是毫不相干的,他曾说:“道者,文之根本。文者,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三代圣贤文章,皆从此心写出,文便是道。”事实上承认了文学的价值。朱熹是两宋理学家中最具文学修养的人,在创作上,他强调作家的人品修养,承认感情在文学中的作用,多次强调“感物道情,吟咏情性”(《朱子语类》卷80)不像其他理学家那样不近人情,只是反对流于滥而已。他还反对模拟,提倡创新,强调平淡,注重涵咏、曲折、风致,特别推崇比兴和温柔敦厚的风格,所有这些都可以看出朱熹文学思想的重要特点。

朱熹的文论对南宋的古文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散文被置于理学的规范之下,文成为从属于道的表现工具,这妨碍了作家对艺术作深入的研究,并导致了一些粗糙鄙俚的语录体散文的产生。另一方面,朱熹毕竟没有完全抹杀文学的价值,仍然为文学在理学思想的支配下保留了一席之地。

理学家的诗文主要是用来说理的,大部分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他们也有一些文学性较强的作品,有些虽是宣扬理学思想,但能借助生动的形象;有些则突破了自己理论上所设的藩篱,抒发了较真实的感情,在表达上也能做到明洁浅易、平淡自然。

自从程朱理学兴起,唐宋古文的系统就受到严重的挫伤。后世的正统“古文”,如明代的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都不是直接沿续唐宋古文的,它们都沾染了道学气味。桐城派的开山祖方苞更直接指出学唐宋古文对于其经学上的不纯粹要有所警戒。可以说,以“载道”为理论宗旨的古文一脉到南宋已趋衰微。

第五篇:宋代书院

南宋书院文化

如果能回到古代,你最想去哪,前段时间热播的真人秀节目,咱们穿越吧,让我了解到了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书院。现在咱们学校寝室管理实行“书院制”,我想,这一制度大概就是来自南宋的书院吧。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始于唐代。至南宋时期,由于内忧外患,国力衰微,官设学校大都有名无实,于是,以私人为主体的讲学活动开始活跃起来,使书院的发展达到空前的程度,堪称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邓洪波在《中国书院史》一书中统计称:两宋书院总数515所,其中,北宋73所,南宋442所。尤其以宋理宗期间最多,这一时期,书院不仅数量多,而且各项管理体制趋于完备,形成了以藏书、讲学、祭祀和学田为主要标志的四大规制。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所呈现出的鲜明特色,对于当今高等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历史上最有名的四大书院是岳麓、白鹿洞、石鼓、嵩阳书院。

造成北宋书院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而宋初官学却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士人求学需求很大,却苦无其所,在这种情况下,书院应运而生,起到了填补官学空白的作用,为广大士子提供了读书求学的场所。

第二,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宋初提倡文治,但国家一时又无力大量创办官学,故朝廷对书院给予多方面的表彰和赞助。像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都得到朝廷赐书、赐匾额、赐学田和奖励办学者等不同形式的支持,这些支持无疑是促进宋初书院兴盛的直接动因之一。

第三,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五代及宋初的书院也大多建于山林名胜之中。佛教禅林集藏经、讲经、研经于一体,也对书院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第四,印刷术的应用,使书籍的制作与手写本相比,变得极为便利,是促成宋代书院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书院拥有丰富的藏书,并真正成为面向社会的教学研究场所。

具体说来,南宋书院教育特色主要有四点,即将道与德融为一体;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学术自由,无门户之见;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一,南宋书院在教育中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将道与德融为一体。理学大师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认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明友有信”是人类社会中人们必须遵循的天理即道,并把它作为五教之目,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五伦”教育即穷理,换句话说,就是要弄清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所固有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做人的道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规范了书院教育的基本宗旨,就是要贯彻“明人伦”的纲常礼教。“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是为书院学生指明了道德修养的基本要点。

二,南宋书院不囿于科举制的窠臼,其教学方法相当自由灵活。在书院教学中,通常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书院每天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来自学。

三,书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和研究,求学者不受地域、学派的限制均可前来听讲、求教。教学人员也不限于书院自身,而是广泛邀请学界名流前来讲学,讲学甚至包括不同学派的学者,但在治学态度上不排斥异己,书院的门户开放风格,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深化了教学。

讲会是书院的重大教学研究活动,讲会不仅有本院教师讲学,也聘请社会名流或其他书院的学者到本院参讲。各地书院甚至建立了互通声讯的联络制度,事先商定日期,明确讲会主题,届时各地学者不远千里赴会,并有隆重的仪式。讲会大大提高了书院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书院的教学注重启发引导,提倡切磋讨论,讲究身心涵养。书院教学除参加学术活动和教师必要的讲授外,主要是学生自学,所以书院都重视对学生的读书指导。书院教学还强调学生要善于提出疑问。朱熹说:“读书需有疑。”“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全无所疑,方始是学”他在白鹿洞书院就经常鼓励学生质疑问辩。“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指明了书院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

四,南宋书院师生通常共处一堂,相与讲习,共同探讨学理,质疑问难,学习氛围特别浓厚。书院与传统官学大为不同,士人们选择教师是以对其学问、人格的仰慕和尊敬为依归的,一般是倾慕在先,择师在后,其结合相当自由。书院师生之间是以道义为重,教师无须借助外在手段对学生施压、强制,只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感召学生,而学生则将老师看作是求道之路的引导者甚至是圣人之道的体现者。师生之间以诚相待,相与讲习,民主和谐,如同挚友般在一起讲学辩论,形成一种“对话精神”。

宋代书院教学管理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主要靠学田供给。

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宋代书院的最高首脑称为山长、洞主或洞长。相当于我们的书院主任,山长既是主要的教学者,又是最高的管理者,并且往往都由著名的学者来担任。南宋书院,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和书院内部设施的日益增多,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设置也相应增加。以金陵的明道书院为例,除设山长一员总负教养之责外,斋舍六堂各设堂长一员,分司其职。穿越节目中还普及到,管理学生日常学习和内务的为斋长,相当于书院主席。

综概全文,南宋书院融中国古代教育之精华,以人为本,以培养救世济民之才为目标,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特色。这些教育特色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闪耀着人本主义光辉。故国学大师钱穆在谈到书院的培养目标时说:“中国宋代书院制度是人物中心的,现代大学是课程中心的。我们的书院精神是以各门课程来完成人物中心的,是以人物中心来传授各门课程的。”

书院的产生,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式,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书院在办学和管理领域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希望现在学校实行的书院制能学习南宋书院的精髓,结合现在的教育情况,形成自己的特色,为我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医学影像技术131

余艳丽

下载宋代的水利建设及主要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宋代的水利建设及主要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宋代散文

    第四章宋代散文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了宋代散文的新局面,涌现了以欧阳修、苏轼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作家。他们继承了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传统,进一步摆脱了汉魏以来辞赋家的习......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宋代文学)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宋代文学) 第五编 宋代文学 一、填空题: 1、 宋初诗歌的“三体”是指▁▁▁▁▁体、▁▁▁▁▁体、▁▁▁▁▁体。 ( 白(白居易)体晚唐体 昆体) 2、▁......

    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写写帮推荐)

    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摘 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主体和中心环节。本文从存在问题和改革的角度简述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现状及......

    中国古代文学(宋代)

    中国古代文学(宋代) 绪论 一、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中央集权加强,经济繁荣,军事及外交较弱。 二、宋代文学的文化环境:封建文化的高涨,崇文抑武的国策,书院及科考制度、城市繁荣与......

    宋代文学常识

    古代文学常识 四.宋代 1.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主要作品为《岳阳楼记》、《渔家傲》等,结为《范文正公集》。工诗词散文,开宋词豪放之先风。 2。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别称柳七,柳......

    宋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部分)授课教案 彭玉平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说 1.陈寅恪说:“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学是宋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 2.宋代社会的特点:宋代从960......

    宋代民风风俗

    宋代民风风俗 宋太祖建国时就确立土地私有产权制度,买卖自由,并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租佃经营成为重要的土地经营形式。租佃契约期满后佃农可以自由决定终止或续约。人口流动性......

    宋代瓷器鉴定

    宋代瓷器鉴定上海庸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艺术品收藏、评估、展览、拍卖、销售、投资、市场信息咨询和调查等艺术品交易机构,公司以从事文物艺术品拍卖经营活动为主,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