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力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11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发文标题: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力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11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发文文号: 沪教委学[2011]22号
发文部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文时间: 2011-3-4 编辑时间: 2011-3-14 实施时间: 2011-3-4 失效时间:
法规类型: 就业及下岗再就业
所属行业: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所属区域: 上海
发文内容:
各高等学校,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1年上海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7.5万人。在当前就业总体形势仍较严峻、结构性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贯彻实施教育和人才规划纲要,确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
2011年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全国和上海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健全职业生涯指导和服务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的战略任务。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各区县和各高校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制定本地区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和“十二五”规划工作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切实做到组织领导重点统筹、发展规划优先安排、就业资金优先保障。
2011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以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为抓手,努力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基层就业、就业教育、指导服务等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
二、拓展内容,创新手段,全面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深入推进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基地建设工作,形成一批适应高校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要求,对上海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示范学校。逐步形成以全程化、系统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为基础,以职业能力测评、网上指导和个体咨询为辅助,以就业创业实践环节为补充的全方位指导服务体系。
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调动和整合校内外资源,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在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加大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
大力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优质课程建设。各高校要统筹学校相关学科优势,大力推动就业指导学科建设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指导课程。有条件的高校要成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要以建设精品课为抓手,着力提高课程质量。要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教师到用人单位挂职实训制度,落实把就业指导教师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系列的相关政策,着力提高高校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要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市教委将积极探索利用就业网办理报到证及改派手续,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科学、规范、准确地做好就业统计工作,严禁弄虚作假,严禁将就业协议或证明与毕业证、学位证发放挂钩。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分析系统建设。
加快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各高校要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及校友等资源,广泛收集需求信息,充分发挥就业服务主渠道作用。各高校要持续通过网络招聘、专场招聘、联合招聘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就业信息,确保场次及岗位数增长,确保各类招聘会的规范管理和安全有序。要按照教育部的统一安排,积极参加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一体化系统建设,推进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就业网络。
大力推进大学生就业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毕业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提高人职匹配度。要结合学生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求职心理、择业技巧、就业政策等方面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和服务,重点做好对就业困难学生的“一对一”帮扶。
各高校要密切关注2011届世博志愿者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摸清底数,建立专项数据库,予以重点指导和优先推荐,并将其就业进展情况以月报形式上报市教委。
三、强化教育,完善政策,力争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成果更加明显
密切配合财政、税务等部门,认真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4号),各高校要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审核、发放工作,让毕业生切实享受到自主创业税收减免政策。拓展融资渠道,通过财政和社会投入等多种渠道,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规模。落实工商注册、行政审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并简化程序,增强政策操作性。各高校要积极出台并不断完善本校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措施办法。
按照“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专业教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方针,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市教委将积极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基地建设,设立创业教育专项资金,编写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和教材,推广创业教育优秀成果。各高校要加强创业指导力量,建立创业导师专家库,举办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社团活动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资源,创建一批大学生创业实践和孵化基地,落实场地、资金、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培训的引导力度。发挥“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引导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提升创业能力,积极落实有关创业培训的费用补贴。各高校要积极整合资源,创造条件,通过企业参与等多种方式建立创业基地,并进一步加快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资本化进程,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四、拓宽渠道,完善政策,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继续精心实施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进一步扩大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的规模。
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吸纳毕业生,畅通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主渠道。各高校要紧密结合服务外包行业发展需求,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扩大服务外包领域,进一步完善服务外包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要会同有关部门努力解决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后顾之忧,落实户档迁转、社保接续、工龄计算等方面的政策。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保障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确保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落实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的通知》(教师[2010]2号)要求,认真做好首批上海生源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组织招聘录用、落实工作岗位、办理派遣和接收等工作,优先安排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确保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为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中小学教师创造条件。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建立更加有效的基层就业毕业生激励机制,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有序流动、基层岗位优先录用等方面完善并落实优惠政策,为符合条件的服务期满毕业生切实落实好升学、加分等优惠政策,并提供岗位推荐、就业指导等服务。
五、明确职责,加强宣传,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长效机制
各高校要成立高校毕业生预征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强军地合作,明确负责领导、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要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层层分解,逐项落实,努力完成“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健全机制、完善政策”的目标任务。
各高校要进一步认识高校毕业生服义务兵役的重要意义,把入伍预征工作纳入国防教育体系中,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形式,调动高校毕业生入伍积极性,引导毕业生树立“当兵光荣、报效祖国”的观念。各高校要集中精力认真做好“预征工作周”活动,大力加强预征优惠政策和典型事迹宣传,创造良好的预征工作氛围。围绕预征宣传发动,每个学校至少举办一次现役高校毕业生士兵典型专场报告会、一次大型政策咨询活动,每个院系开展一次政策宣讲活动,每个班级开展一次主题党团活动,每个毕业生都能得到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入伍的政策告知。要及时组织毕业生上网报名,认真审核确认相关信息,统筹推进网上网下各工作环节的落实,提高预征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配合兵役、民政等部门切实落实毕业生入伍优惠政策,在年底前为上年入伍的毕业生办结学费补偿代偿手续。切实做好2009届入伍毕业生退役后的升学和就业安置工作,制定退役高职毕业生报考普通本科单独划线录取和免试入读成人本科的具体实施办法,为符合条件的退役毕业生落实免试读研和考研加分政策。
六、完善体系,全面覆盖,实施积极有效的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
切实落实已有就业帮扶政策,对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职业见习等帮扶措施,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各区县要认真做好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对“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农村低收入家庭”中的高校毕业生,各区县可按规定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对吸纳其就业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补贴。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乡镇就业网络作用,摸清离校后未就业大学生情况,实施定向援助,落实托底安置责任,确保实现“只要对就业岗位不挑不拣,都能实现就业”的承诺。
各高校要继续完善对困难群体毕业生的帮扶体系。建立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对于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民族地区困难毕业生等特殊群体,要通过发放求职或生活补贴、优先推荐岗位、“一对一”帮扶、心理咨询辅导、重点组织培训、加强就业创业指导等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尽快实现就业。
积极引导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青年职业见习计划,提高就业能力。各高校要做好引导离校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青年职业见习计划的宣传工作。要在未就业毕业生离校前开展集中培训,帮助毕业生了解离校后联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渠道和相关保障政策。在继续推出了万个适合大学生的见习岗位的同时,各区县要注重增加见习岗位的技术含量,进一步加强对见习基地的管理和评估,以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促进他们实现就业。
七、提高质量,完善结构,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紧紧围绕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科学规划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布局,各高校都要立足校情,科学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重点扩大高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继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本科教育中更加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大力推进大学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建设,积极构建高校学科专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进一步完善就业状况与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互动机制,继续落实就业状况与高校发展相关工作适度挂钩的制度。
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力度。各高校要以加大实习实训力度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校要统筹安排毕业生参加实习实训,并制定实习管理办法。要积极推进与政府、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共建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并与行业企业实施多种形式的“订单式”和“定制式”人才培养。
八、确保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引导
各高校要结合当前形势,把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采取政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进社团、进班级等多种形式,积极举办“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大学生自主创业先进事迹报告团”等活动,引导毕业生正确看待就业形势,调整就业预期,倡导毕业生走投身基层、艰苦奋斗、自主创业的成长成才之路。各地和高校要高度重视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制定工作预案,落实工作责任,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做好离校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确保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
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营造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各地和高校要把新闻宣传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主动引导舆论,加强正面宣传,全面、准确地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方针、政策、工作成效以及基层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新闻舆论促进、推动就业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人力和社会保障局
二○一一年三月四日
第二篇: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2002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作者: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12月27日下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上海市人事局于上海交大包兆龙图书馆召开了2002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01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部署了2002年的工作。周慕尧副市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府副秘书长王荣华出席了会议。周慕尧要求有关部门和高校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积极进取,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200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周慕尧副市长在讲话中指出,“十五”期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上海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会有较大的增加。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要主动适应大学生就业规模迅速增长的新形势,紧紧抓住入世后我国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契机,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手段,并充分开发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使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能面向新世纪,面向世界,取得新发展。会议透露,2001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旺盛,高校毕业生就业明显形势好于往年。截至11月30日,上海高校毕业生2001年总体就业率为86.70%,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7.13%,本科生就业率为92.58%,专科生就业率为81.59%。同时,根据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预测,随着高校扩招和明年上海市总体就业压力的增大,200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2002年上海共有高校毕业生63478人,其中毕业研究生8205人,占总人数的12.9%;本科毕业生34534人,占54.4%;专科(含高职)毕业生20739人,占32.7%。其中,上海生源毕业生38129人,占总人数的54.8%。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管理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研究、分析。2002上海年要继续按照“敞开城门,筑高门槛”的原则,做好引进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要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高校毕业生以柔性流动的方式来沪创业或去外省市工作的办法,推动人才柔性流动。
第三篇: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章程概况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章程
(2003年1月3日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团体的名称: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英文为Shanghai Association of Promoting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第二条 本团体是由上海的高校和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中介机构,以及从事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的个人自愿参加组成的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第三条
本团体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第四条
本团体的宗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创新,研究和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业队伍,使上海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地为上海和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五条
本团体接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团体的业务范围是:交流、合作、咨询、培训、指导、服务。具体为:
1、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法律法规、政策,发挥政府与高校及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
2、开展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理论研究,探索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创新。
3、收集、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意见和要求,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举措及制定有关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法规和政策等方面的建议。
4、收集和储存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信息,加强会员间的信息交流。
5、组织会员开展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业务交流和工作经验交流,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6、组织各种形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察活动,推进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业队伍的建设。
7、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及高校、用人单位的委托,协调办理有关事务。
8、编印、发行会刊,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和影响。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 本团体由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组成。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团体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单位会员
1、承认本团体的章程;
2、有加入本团体的意愿;
3、依法成立的高校、从事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中介机构。
(二)个人会员
1、承认本团体的章程;
2、有加入本团体的意愿;
3、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无刑事犯罪记录;
4、在合法的单位或机构从事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1、提交入会申请书;
2、经理事会授权的秘书处讨论通过。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1、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有参加本团体活动的权利;
3、有优先获得本团体服务的权利;
4、有对本团体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5、有自由退会的权利;
6、其他依照本章程应有的权利。第十一条
会员应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本团体章程,执行本团体的决议;
2、维护本团体的合法权益;
3、积极参加本团体活动,为本团体提供有关信息、资料和工作经验,完成本团体交办的工作;
4、按时限和标准交纳会费;
5、其他按照本章程应尽的义务。
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团体。会员一年内不履行义务,可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行为的,经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会员如对常务理事会的除名决定不服,可向理事会提出申诉。
第四章
组织机构
第十四条 本团体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提前或延期举行。其职权是:
1、制定和修改章程;
2、协商选举和罢免本团体理事会理事;
3、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4、决定终止事宜;
5、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五条 会员代表大会须有二分之一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决定终止的会议,经实际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同意,决议即为有效。
第十六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四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批准。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团体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
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责是:
1、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并向其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2、执行会员代表大会决议;
3、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4、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的设立和撤销,并依法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
5、根据需要聘请名誉会长、顾问;
6、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免;
7、领导本团体各机构开展工作;
8、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9、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二分之一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届任期四年;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可随时召开。增补理事,应经会员代表大会选举。特殊情况下可由理事会补选,但补选理事应经下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追认。
第二十一条 本团体设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八条第二、四、五、六、七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
第二十二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二分之一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可 随时召开。
增补常务理事,应经理事会选举。特殊情况下可由常务理事会补选,但补选的常务理事应经下一次理事会追认。补选的常务理事应在理事中产生。
第二十四条
本团体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如年龄超过70周岁,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五条 秘书长是本团体的法定代表人。本团体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时兼任其他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六条
本团体秘书处日常工作由秘书长主持处理。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二十七条 本团体经费来源:
1、会费;
2、捐赠;
3、政府资助;
4、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收入;
5、利息;
6、其他合法收入。第二十八条
本团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
第二十九条
本团体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条
本团体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第三十一条 本团体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的监督;国家拨款的必须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社会捐赠、资助的,应当尊重捐赠、资助人的意愿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二条 本团体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须接受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三条 本团体的合法财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四条 本团体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津贴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团体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三十六条 本团体终止动议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三十七条 本团体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三十八条 本团体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第三十九条 本团体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团体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四十条 本章程自会员代表大会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修改时程序相同。
第四十一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理事会。
第四篇: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实习的通知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单位接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综合实习活动的通知
沪劳保法发(2001)21号
各有关委、办、局,控股(集团)公司,各区县劳动局、人事局、教育局:为进一步规范本市行政区域内企业、事业单位接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实习的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现通知如下:
一、接纳本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以下简称实习学生)综合实习的本市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实习单位)应当安排学生从事与教育内容相一致的综合实习活动,同时还要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综合实习工作的管理,落实专人带教。
二、实习单位应当与实习学生所在的学校就下列内容签订协议:
1.综合实习期限;
2.学校和实习单位各自的管理职责;
3.综合实习时间安排和班次;
4.劳动防护用品的提供;
5.实习津贴;
6.伤亡事故的处理办法;
7.其他需要协商的有关事项。
实习协议一式两份,实习单位和学校各执一份。
三、本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学生的综合实习时间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规定执行,一般不得超过一个学期。确需延长的,要向其主管部门报告,经同意后才能执行。因实习单位特殊要求,学生实习确需安排在寒暑假中的,学校应调整教学进度课时计划,以保证学生的休假时间。学生实习时间每周30小时,每天不超过6小时,每周休息2天。
四、实习单位不得安排实习学生从事《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劳部发[1994]498号)禁忌从事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登高等危害性劳动或其他有损身体健康的劳动,不得安排学生夜班实习。实习单位不得安排实习学生加班或超时劳动,如确因工作需要临时加班,须经学生本人同意,并通知其学校和监护人。
五、实习单位和学校在学生实习前,要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落实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毕业实习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
六、实习学生在综合实习期间,实习单位应当根据实习专业和工种给以适当的实习津贴。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从学生实习津贴中扣除管理费等项费用。
七、本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习学生一旦毕业,就视为实习期结束。实习单位如需继续留用的,则应当与被留用者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签订聘用合同,并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八、本市企业、事业单位不得接纳外省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非本市户籍学生的实习。
本市单位未按本通知规定接纳外省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来沪实习,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清退。
九、本市或外地劳务中介机构不得中介外省市学校学生来沪实习。
第五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促进上海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的通知
【发布单位】上海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5-10-20 【生效日期】2005-10-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上海市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促进上海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的通知
本市各民办高校:
为贯彻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和上海市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经研究决定,自通知之日起,在全市实施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工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的目的 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工程是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发展民办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政府对民办高校教学工作的择优支持,引导民办高校加强教学内涵建设,促进民办高校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使上海民办高校向着定位准确、教学优良、管理规范的方向发展,培养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二、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改革创新的原则。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教育模式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和特色内涵建设为重点,以社会满意度、国内外先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整合学校的综合优势,创造性地做好教学高地的建设工作。
(二)“质量第一”的原则。切实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深化教学管理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控制机制,率先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三)开放合作的原则。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和校际合作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展教育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三、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的遴选范围
(一)独立设置全日制民办高等学校(含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
(二)民办本科独立(二级)学院。
四、民办高校教学高地的建设经费
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以各民办高校自主实施,资金主要来源为院校举办方投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教委)、市财政选择部分项目利用民办教育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各民办高校对市教委、市财政扶持的项目应提供不少于三分之一的经费配套(不包括土地或建筑)。
五、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是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建设以及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二)教学条件建设:重点是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图书资料购置: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三)教学改革与研究: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六、2005年民办教育专项资金主要适用项目
(一)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由于民办高校绝大多数为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因此鼓励民办高校建设与专业发展相关的实训基地,重点在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方面选择部分人才紧缺的专业领域,建成该专业类的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
(二)重点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重点装备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专业。
(三)紧缺人才培养项目。扶持上海急需的“苦、脏、累”冷门专业的设备建设。
(四)精品课程教材项目。扶持民办高校教学改革、课程开发,建设精品课程。
(五)其它必需的建设项目。
七、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的保障
遴选入围的民办高校应成立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领导小组,并由校院长亲自负责建设资金的管理工作,市教委、市财政投入的建设经费加强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方案批准立项后,市教委将资助资金分批划拨。
八、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的实施程序
(一)申请
各民办高校根据学校的专业定位,结合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制定教学高地建设方案,在征得学校董事会同意后,于今年10月30日前交上海市民办高校行业协会汇总。
(二)遴选
市教委在接到民办高校行业协会提供的汇总材料后,委托评估中介机构对申报方案进行评估并有选择地实施实地考察,根据必要性、可行性、先进性要求提出专家论证意见。
(三)审批
11月30日,市教委根据“公正、合理、科学”的原则,参考专家意见,经审核后确定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项目名单及扶持经费额度。
4、项目建设的检查与验收
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在建设过程中我委将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所有项目全部完成后,项目学校须提供项目完成总结报告及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所作的财务审计报告。市教委将委托专家对项目进行专门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对外公布。对项目的教育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比较高的民办高校将根据财力继续投入;对评估不合格的项目,责令整改。
特此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五年十月二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