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温州民族乡村

时间:2019-05-14 13:4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进温州民族乡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进温州民族乡村》。

第一篇:走进温州民族乡村

走进温州民族乡村

时值十月之交,落叶缤纷。2008年开始的温州市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增收帮扶行动已按照规划实施了两年。在此时走访各帮扶民族村,将有利于解决帮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帮扶工作成效,同时也能进一步配合省委统战部做好帮扶实施绩效的总结评估和其他工作。

天时

牵一发而动全身——

扎实推进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所在。在2008年6月3号出台的《中共省委统战部关于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增收帮扶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按照一个重点、两个阶段、五年完成工作目标的规划蓝图。紧接着,温州市委统战部也拟出《温州市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增收帮扶行动计划》,并印发至各县(市、区)委统战部、市级统战系统各单位,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帮扶项目,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阶段和步骤。

第一阶段:2008年。低收入村调查、帮扶村确定;宣传发动、资源整合。第二阶段:2009年。民族村帮扶项目申报,帮扶项目对接、实施。

第三阶段: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帮扶工作指导、督导,帮扶项目评估。第四阶段:2011年下半年。效果反馈、总结评估。温州的少数民族帮扶工作迎来了新的契机。“凤凰”的翅膀——

畲族是一个勤劳淳朴、风俗独特又富有文化内涵的民族。全国现有人口80余万,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两省的丘陵地带。

对温州而言,畲族也是温州少数民族迁入最早、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隋唐之前畲族先民已居住在粤、闽、赣三省交界的凤凰山区,并把广东潮州凤凰山作为其民族的发祥地。畲族大量迁入温州,当在明清之际的万历至乾隆年间200余年里,共159支。其中明代38支,清代121支。迁徙路线由广东经闽东北罗源、霞浦、福鼎、福安等地迁入,迁徙形式是一家一户或几个支族结伴同行。随后,又从温州各地迁往本省景宁、桐庐等20来个县及福建福鼎、霞浦,安徽宁国,江苏宜兴等地。

历经数百年繁衍变迁,畲族遍及温州山山水水。从雁荡山麓到瓯江、鳌江、飞云江畔,与汉族人民杂居共处,共同致力于地方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共同感。丝绸之路的回音——

温州的回族大多在元朝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建泉州登陆,后辗转移居至瑞安和洞头等地定居。

寮顶回族村是洞头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归属东屏镇,地接东南大龙山尾,与岱仔、后寮村相接。全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1005人,其中回族人口350人,占总人口34.9%,全村面积0.76平方公里,村民大多在外从事铝合金安装行业,留守的以海水养殖业为主。瑞安市马屿镇后姜村式一个典型的回族聚居村。后姜村地处飞云江南岸,交通便捷,56省道从村北贯穿而过。全村村民268户,共1029人,其中丁姓回民占总人口的73.7%,村里至今仍保留着过节回福建祭祖的习惯。1993年7月后姜村集资建立“回族乐馆”,后经不断扩建和修缮,至今面积已达280平方米,内设图书室、娱乐室、健身室等,其中图书室内的报刊、书籍等藏书已达千余册。村民通过在馆中的娱乐互动增强了族群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了回汉两族百姓的交流。如今,回、汉两族人民和谐共处。正是这种民族之间的团结融洽,才能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少数民族的各项建设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地利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少数民族村在帮扶期间充分利用帮扶机遇,在巩固原有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经济作物,旅游等多种特色产业,各地纷纷涌现出不少生动的先进例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平阳县青街畲族乡九岱村是温州最大的纯畲族村,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区,全年季节较明显,雨水阳光充沛。常年有鲜嫩的天然坡地绿草,具备生态养殖牛羊的有利条件。

雷顺迎早年当过代课教师,后曾外出经商。拥有中专学历且在外打拼多年的他看起来颇具沧桑感。在对九岱村的地理环境、气候、历往养殖物种进行细致的研究后,雷顺迎于2008年冬天大胆的引进原产山东的优良种牛——鲁西黄牛,放养到九岱村的山头上,并在同年冬天购进了一批亚洲黄羊,这些外来物种对九岱村的气候环境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力,雷顺迎试养首获成功。

2009年在乡镇府的帮助下,雷顺迎共投资50万元,以股份合作的形式,以1000元每股的低入股门槛吸纳8户低收入农户,成立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扩大经营规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尽管养殖基地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雷顺迎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规划着把养殖基地进一步扩大,并增加养殖的种类,如毛兔、油茶等。目前存栏改良生态亚洲黄羊150只、鲁西黄牛30头,对九岱村的农户脱贫致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永不言弃,有志者事竟成——

提到平阳畲族民族企业,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雷金翠是怎么也绕不开的一位企业家。她所创建的平阳县兴顺畜禽养殖场不仅带动了村民致富,还为帮扶项目提供了新的模式。

种鸽养殖最初是政府决定的帮扶项目之一。1999年,顺溪村合作社向每户农户提供50对种鸽进行养殖。在度过两年的蜜月期后,2003年的种鸽收购市场大幅下滑,收购价格比2002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七十五。这种颓势一直持续了两年,不少刚开始与雷金翠一样怀着致富憧憬的农户开始动摇,纷纷退出种鸽养殖市场,另谋他路。

压力即是机遇。雷金翠大胆的逆市而上,投入五万扩充厂房,并购空置鸽舍,前后筹资三十万对种鸽养殖技术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机遇总是提供给随时准备着的人,种鸽市场在2005年下半年全面回暖,收购价格比往年的鼎盛时期还高出百分之二十。到2009年中期,雷金翠的种鸽养殖基地占地面积达到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内建有种蛋鸽场合养鱼池,成为集种鸽繁育推广、蛋鸽生产、观赏鸽经营、淡水鱼养殖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达到748.6万元。

饮水不忘掘井人。雷金翠推广“鸽场+基地+农户”模式,带动顺溪山区1000多农户发展养鸽生产,使800多农户走上致富奔小康道路。在雷金翠的带动下,蛋鸽养殖业目前已成为顺溪山区畲族广大村民的一条重要致富门路,雷金翠自己也成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实践出真知,创新出效益——

碑排乡苏北村的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当地广为人知,特色产品“毛花”和“红阳”以出色的口感和较高的药用价值占领着猕猴桃市场的一席之地。

据村支书彭尚进介绍,苏北村的猕猴桃养殖可回溯至1986年。早期的猕猴桃养殖以村民的自发行为为主,市场行情最好时价格能达到10元一斤。力量分散和抗灾害性低下导致产品难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为了能摆脱困局,带领全村人民走上致富之路,彭尚进开始了漫长的探索。

1994年彭尚进从嫁接技术中得到启发。在查询药书的过程中得知山上的一种野生水果“毛发”具有和猕猴桃相似的药用价值,于是萌发了把猕猴桃与该野生水果嫁接的点子。在经过一系列不懈的试验努力之后,成功的研制出了一种全新的猕猴桃品种,“毛花”应运而生。

“毛花”的绿色基因迅速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不仅内销,还外销至新西兰等国家。苏北村为此特意开辟了五十亩的“外销产区”,同时另设五十亩进行旅游采摘活动。到2009年底,苏北村新增猕猴桃基地220亩,集体投资经营50亩,其余170亩采用农户投资投劳为主的方式分户经营,涉及少数民族农户68户,其中低收入农户35户,项目投资50多万元,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了社会效益。兼收并蓄,有容乃大——

2005年,得益于市场对保健油的需求增大,小源村组织325户,共937人成立了“苍南县山野茶油专业合作社”,对原有的油茶进行了低产林改造,建成了苍南首个10000多亩连片的茶油核心基地。

苍南籍在外温商林允华和李悌仲也闻讯加入了油茶树“复活”队伍。2005年7月,在吉林开办仲兴食品有限公司的李悌仲,回到苍南桥墩镇小源村对2000多亩低产林进行改造,2007年果子收成达到1万斤。华州集团总裁、华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允华也到小源村投资1000万元,用于开发油茶产品。

经过各方努力,小源村的油茶基地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基地”认证,实现了以深加工(榨油)为主,苗圃出口为辅的产业链,荣膺省级定点良种基地。合作社规模也相应的进一步扩大,并作出十年规划,力争一年增收一万公斤。

到2009年底,基地收成油茶干果20多万公斤,加工纯茶油6万多公斤,并投资280万建成油茶加工厂一座,产能可达每年加工油茶籽1000吨,产油250吨。在油茶产业的带动下,实现年产值600多万元,增加了群众收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以我美景,惠尔嘉宾——

我不在西坑,就在去西坑的路上。

西坑位于文成县西北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旅游景区刘基故里、铜铃山峡、百丈飞瀑和龙麒源四大旅游景区的中心枢纽。西坑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蕴藏着畲族语言、畲族山歌、畲族舞蹈、畲族婚俗、畲族药膳等民族传统文化。便利的交通、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西坑提供了发展绿色旅游经济的绝好条件。

2009年,西坑畲族镇党委以“打造生态旅游强镇”为战略目标,以“生态立镇、文化兴镇、旅游强镇”为发展思路,以“农业产业化、旅游主导化、集镇精品化、文化特色化、社会协调化”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特色文化旅游作为西坑的主要产业进行扶持。

2010年4月25日上午,第二届“三月三”畲乡风情节暨“印象西坑、美丽畲乡”大型画展在龙麒源景区拉开帷幕。西坑把这次风情节作为展示畲族文化魅力,对外宣传的一个契机。著名画家陈冰心教授历时一年创作的《印象西坑》组画用国画形式全景展示了畲乡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及“和谐”之美,秀美豪放、气势磅礴,成为了西坑发展文化特色旅游业的一张金名片。

西坑镇经济在2008年突破亿元大关后继续高歌猛进,在确立特色文化旅游后农民人均收入更是在4930元基础上以每年14.2%的速度递增,年度综合考核一跃从文成县第28位上升到第6位。

人和

一方扶持,八方支援——

在帮扶行动开始后,温州全市的统战系统,包括市、县(市、区)各级统战部、民宗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侨联、侨办、台办、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海外联谊会、无党派人士联谊会、少数民族联谊会、市宗教团体等纷纷对口帮扶对象,从帮扶民族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出谋划策,提出新兴项目。

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充分发挥智力财力优势,积极向民族同胞奉献一己之力。他们或出资建设,或引进新产业,帮助低收入村民进行创收,更派出技术人员,全程提供养殖、维护方面的援助工作。

除了结对援助,村民自发组织的合作社、募股集资等方式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村委会大多实行村民合股与外来扶持资金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使扶持工作达到预期效果。路与水,光与影的合奏曲——

由于历史原因,畲族同胞从平原居住地往山上搬迁,山区恶劣的生存环境,落后的居住条件,严重制约了畲族同胞的生产发展。

要富庶,先修路。苍南县霞关村全村200多户、888人村民生产以海上作业为主。2009年在温州市侨联的帮助下修建了小码头,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养殖生产。同样,洞头的寮顶回族村原本也是一个基础设施薄弱、生活环境面貌较差的村。为了提升村庄品质,从2008年至2009年在外界的帮助下寮顶村前后共投入200多万元,建成硬化路面1.5万平方米,绿化美化面积达2500平方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水是生命之源。洁净的用水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证。在本次帮扶行动中,对基本的民生工程改造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层面。

鹿城区委统战部工商联与罗阳镇白溪村结对,2009、2010年共落实帮扶资金14万元,其中政府对村民每户补贴8000元。罗阳镇的四个自然村通过下山脱贫和危房改造,改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饮用水工程等。其中完成危房改造25户,修建防洪堤730米,蓄水池1个。

文成县周山畲族乡周垟村的饮水问题一直以来都悬而未决,其中有一个100多人口的自然村,村民共用一条小塑料管道直接引用山泉水来作为该自然村村民饮用水,缺乏起码的澄清、消毒等措施,给全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在本次帮扶行动中,太平寺慈善功德会与该村结对帮扶,改建全村饮水工程。该工程由输水管网、配水管网及水池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水池由净水池、澄清池、过滤池组成,总投资达到了37.76万元。该工程建成后,及时解决了当地村民饮水难的问题,改善村民的饮水质量,从而提高当地村民的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加快了当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除了对道路和饮水工程的改造,本次帮扶行动同样在对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实施力量。

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关注下一代就是关注民族的未来。鹿城区委统战部民宗局与泰顺县仙稔乡民族村结对,2009、2010年共落实帮扶资金12万元,用于毛竹低改、饮用水改造、学生补助、困难慰问等。其中用于学生补助、困难慰问资金1.5万元。

苍南县桥墩镇小沿村在温州农工民主党的鼎力支持下,对村基础设施进行了翻新改造,并积极引入新产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救助郑许修一家3盲人。郑许修父子在做了复明手术后,父亲已经能正常生产,但是儿子郑瑞树仍然因为先天性白内障而需要进一步治疗,温州农工民主党准备继续对郑瑞树的眼睛健康状况保持关注,并通过持续医疗来根治眼疾。畲歌畲语入学堂——

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弱势的一方将渐渐被同化。畲族和回族独有的民俗文化在一代一代的无声流逝。各民族村的领导人无不忧虑的表示,新生代的畲族人大部分已经不会讲畲语,畲族文化正面临着断层的危险。

为了挽救日渐消亡的民族文化,各县市纷纷建立民族学校。其中苍南县民族中学和文成县富岱乡培头民族小学最具特色。

苍南县民族中学创办于1986年8月,是一所正在茁壮成长且蕴含民族特色的初级中学,2008年该校被命名为“温州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目前,学校已经摸索出一条适合本校校情特色发展之路,在开发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1年成立的校蹴球队在省内外各项大赛上屡创佳绩,同时学校也非常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传承和发扬。

苍南县民族中学开展剪纸艺术特色教育活动已有十年之久,苍南点色剪纸已成为该校颇具地方特色和品牌效应的校本课程。学校不仅成立了剪纸兴趣小组,还创建了剪纸主题网站,对濒临灭绝的点色剪纸工艺进行保护、挖掘、推广和普及。在历经数年的努力下,剪纸教育已成为学校特色办学的重要品牌,剪纸工作室也成为该校的展示窗口。2009年上半年,苍南县点色剪纸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3月,苍南县民族中学被评为温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在语言教学方面,富岱乡培头民族小学首创特色双语教学。学校从在校学生70%为畲族学生的实际出发,开设畲语课程,采用学校自编的校本课程。

由于在畲族聚居区以奢语为主要交际工具,学生进入学校后,用的是全新的汉语言授课,学生在接受一种强势语言的同时有可能会对母语产生疏离。自从富岱乡培头村开始学校教育以来,学校针对生源的特殊性,在畲族聚居区小学低年级教学用语都采用“双语言”辅助教学,让畲歌和畲语继续在下一代身上流传下去,这就是在畲族聚居区开展“双语言”辅助教学的优势所在。实践证明,“双语言”辅助教学在发展畲族地区教育事业中具有帮助畲族儿童巩固母语,提高教学质量,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越性。

第二篇:走进乡村(演讲稿)

解说词

(一同说)大家好!今天由我们两人一起来为大家介绍我们的乡村之旅。(周梦璇)我是周梦璇。

(周慧阳)我是周慧阳。

(周梦璇)春天到了,周末,我们开始了乡村之旅。

(周慧阳)“嘟……”,不到一会儿,汽车就将我们带到了庐山脚下的乡村里了。(周梦璇)我们来到油菜花地里,瞧,那金灿灿的油菜花探出头来了。周慧阳,你来讲讲油菜花是什么花科和属类吧?

(周慧阳)恩,好的!油菜花属于十字花科,芸苔类。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芸苔。

(周梦璇)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一同说)我们看到了遍地的油菜花。这是我们在庐山脚下拍的。(周梦璇)我们还去一户人家的小菜园观察。

(周慧阳)里面有许多蔬菜:有绿油油的豆角,细长的黄瓜与可爱的小白菜。在乡村的小菜地里,我们还看见了丰收的喜悦。真美!

(周梦璇)我们还看见了晶莹的露珠。

(周慧阳)在庐山脚下的乡村里,我们看到了清澈的泉水,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周梦璇)不一会儿,我们和爸爸妈妈又去了乡村边上的庐山植物园,在那里留下了甜蜜的回忆。

(一同说)下面,请大家欣赏我们拍的美丽图片吧。(停顿,给同学留出欣赏美图时间。)

(一同说)走进乡村,让我们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一同说)谢谢,再见!(一同鞠躬)

第三篇:走进民族村主持稿

甲: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56个民族的共同努力缔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正如歌中所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今天,我们就快乐地走进五彩缤纷的民族村。

乙: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我们常用大家庭来形容伟大祖国,用兄弟姐妹来比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一个家庭,兄弟几个,吃穿住用,喜好嫌恶,都应该彼此了解,互相尊重。各个民族经济发展如何,文化特色何在,过去怎么样,现在怎么样,为什么这样,也有知晓的必要。相知才能相亲,同学们收集到哪些民族材料呢?

(每小组推荐代表在讲台上展示收集的材料与图片。)

甲: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展现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请把你们熟悉的民族节日通过简单的表演让大家猜一猜、赏一赏。

情境表演一:

甲:白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等民族的一个盛大节日。大多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举行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活动。当晚,每家门前都竖有火把一柱,村口全村公立的大火把上插满彩色的纸旗,书写一些吉祥语句,村民们则高举火把在田间游行一周,以示驱除家中田中鬼邪,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都用最喜庆的方式把快乐表达出来。

情境表演二:

乙:傣族泼水节: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老师总结:不同民族都有各自的传统节日,既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文化特色,也表达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五、大家讲——感受民族团结

师:几十年来各民族人民团结亲如一家,中华大地传颂着一个又一个民族团结的故事。:

你们知道哪些呢?

师:花里开花数牡丹,美不过民族团结花。我们要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了解,互相沟通,增进友谊。让我们跨越时空,采用各种方式与不同民族的儿童进行交往。

生1:我写了一首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生2:我画了一幅画,寄给藏族同胞。

生3:我发一个电子邮件向其它民族儿童问好。

生4:我自己做一个具有家乡特色的小玩具,寄给远方的朋友。

生5:我拍一些家乡美景的照片,在网上发给其他民族的小朋友。

„„

和:民族团结亲如一家,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这堂班会课,我们一起走进了五彩缤纷的民族村,了解了许多民族的知识和风土人情。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都为建设美丽的祖国作出了贡献。让我们携起手来,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四篇:走进乡村教学反思

《走进乡村》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一个独立的实践活动。借助“走进乡村”这一生活情境,复习有关方向和路线、除法、生活中的大数、混合运算、测量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从特定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感受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热爱乡村,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节课不是单纯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而是一种综合活动、体验活动、实践活动也是学生对半学期以来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回顾与反思、提升与实践。这节课在实施中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是上好一节数学的润滑剂,同时也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前提,在本课中设计中创设:喜洋洋邀请大家去乡村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综合实践课的枯燥、乏味,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把练习、知识融入到情景中,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知识。

2、以“点”带“面”,整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综合实践课与练习课是有联系但是也是所有区别的:从目的上看,综合实践课是巩固知识,使知识达到系统化;练习课是把知识变成技能技巧,达到熟练化。从能力的培养上看,复习课除了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抽象、概括等能力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综合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的整体学习能力。而练习课更多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如本节课生活中的大数知识的系统化是通过养鸡场和产蛋房的每日产蛋数量,学生的读、说、比较和练习,引出数的读写、组成、意义、大小比较方法,对生活中的大数集中进行了整理,使这一部分知识在这一环节就得以梳理、归纳,知识比较系统化、集中化。

3、练习上以易到难,层层递进,精练少讲,以练为主。

我们都知道,复习课中知识点较多,每一知识点的习题量不能过大,因此,练习的功能性尤为重要,但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真正体现复习的价值所在,达到复习的目的。本课设计上在喜羊羊的乡村旅游图,以基础练习为主,内容上强调重点知识、方法(如:方向和路线)和观察果园中(如:混合运算),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和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数萝卜环节的练习上,设计提高题、拓展题,让有能力的学生能够吃得饱,培训能力,学得有兴趣。

不足之处: 教师在创设部分情景时口述时学生倾听有是会有误,这时教师应把信息板书在黑板上。

第五篇:走进田园 热爱乡村

春天的田野

冬天刚过去,春天就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大地,到处都相约好似的,换上春装.今天,我约了几位小伙伴去欣赏家乡春天的田野.我们漫步在田埂上,迎面吹来了阵阵春风,觉得舒适极了.因为春天不像冬天那样寒风刺骨,只略带着寒意.你瞧,脚下沉睡了一冬天的小草,此时已清醒了,倔强地把头伸出了地面.虽然只见一点嫩绿,却布满了生气.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这一朵,那一簇地洒在田埂上.翠绿欲滴的蚕豆苗整洁地立在田埂旁.我举目望去,眼前是一望无垠的庄稼.金黄的油菜花儿开得正旺,辛勤的小蜜蜂,一会儿飞到这说些悄悄话,一会儿又飞到哪儿吻一吻.还有这一片,那一片,绿得发亮的红花草,自然地绣上了几朵小紫花,好看极了.正在拔节的麦苗儿,像绿色的地毯,厚厚地铺在田野上.看到此景,我想起了一句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啊!这是农民辛勤耕耘的希望.我喜欢家乡春天的田野.它像一幅展开的画卷,布满诗情画意.于是我兴奋地对伙伴们说:”可惜我不是画家,否则我将用彩笔画下这家乡迷人的田野,让它永远铺展在我们的眼前.

(1)、来到春天的田野,作者见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下人家

我奶奶家住在乡下,所以奶奶家可以称为一个地道的乡下人家。

风和日丽的一个早晨,我和爸爸到奶奶家去玩。刚一进院门就被奶奶家的院子迷住了。才过了几个月,整个房子都变了,原来那些枯枝烂叶,都开出了非常美丽的花朵,它们好像在看着我笑呢!还有以前那些死黄土,看上去都不能种菜了,可经过奶奶这位能功巧匠地修整,土地变得肥沃起来,变得越来越黑亮。锄头挖下去,还能翻出蚯蚓来。这里有杜鹃花、月季花、玫瑰花等,远远望去简直就是花的海洋,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绵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样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在这么美丽的地方,令我难以忘怀的不是美丽的风景,而是和哥哥们钓龙虾。奶奶家旁边有一条河,河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河底的沙泥,也能看到河里的龙虾,有时还会有鸭子游戏水中!钓龙虾很简单,只要用绳子绑住竹竿,在绳子的另一头绑上一块生肉,就会有龙虾上来,我们刚没放下几分钟就觉得什么东西在轻轻地拉着绳子,原来是两只肥肥的大龙虾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我们准备的生肉,郝强哥哥装着一副有学味的样子说:“现在已经时机成熟了!”于是就一拉竿子,把那两只不知死活只顾吃的大龙虾给钓了上来。我们怕这两只大龙虾逃走,就拿了一个大桶放上水,再把它们放进去。好不容易钓上三个龙虾,我们把它们洗干净让奶奶煮一煮,当吃到那些龙虾时,我有说不出的兴奋,因为那是我好不容易钓上来的。

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是非常有趣的

下载走进温州民族乡村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温州民族乡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进乡村教案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一个独立的实践活动。借助“走进乡村”这一生活情境,复习有关方向和路线、除法、生活中的大数、......

    走进乡村教学案例评析

    《走进乡村》教学案例评析 一、背景介绍 《走进乡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6~68页的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借助“走进乡村”这一生活情......

    走进乡村教学反思

    反思一:走进乡村教学反思 本课我想借助走进乡村这一生活情境,复习有关方向和路线、除法、生活中的大数、混合运算、测量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

    《走进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走进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抚州市实验学校:徐细梅教材分析 《走进民族大家庭》 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

    走进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精选)

    走进民族大家庭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情感和态度。 2.识图能力、收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

    走进温州高教园区食堂工作人员策划书

    走进温州高教园区食堂工作人员策划书一、 调查题目:走进温州高教园区食堂工作人员二、 调查主题:温州高教园区食堂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三、 调查目的:走进温州高教园区食堂工作......

    弘扬民族文化传统 民间艺术走进课堂

    “苗族文化进课堂活动”走进丹寨县兴仁小学 为传承苗族文明,培育苗族栋梁,引导学生从小了解和认识本民族、家乡悠久的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经兴仁小学校务班子......

    走进中国美丽乡村安吉县(精选合集)

    走进中国美丽乡村—安吉 安吉地处浙西北,建县于公元185年,汉灵帝赐名“安吉”,取《诗经》“安且吉兮”之意。全县人口45万,辖9镇4乡1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87个行政村,面积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