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编制
来源: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www.xiexiebang.com/anhui/)
事业单位编制
1.编制的分类
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确定,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根据编制调配人员,财政部门据此拨款。编制通常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都是行政编制。
2.事业编制
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
3.事业单位待遇
一般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体分为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非编制人员就是本单位自行外聘的人员,就象企业聘用一样,由单位自行规定其待遇,付给其工资,与地方财政没有关系)。所以,非编制人员的待遇不一定比编制人员差。目前多数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对新进的人员,包括事业编制的人员在审查档案后,交给人才中心保管。另外国家也在积极推行事业单位人员雇佣制这将逐渐改变事业单位编与企业编的差距。
微信:ahsydw
更多详情: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 新浪微博:安徽中公事业部
第二篇:事业单位编制
1.编制的分类
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确定,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根据编制调配人员,财政部门据此拨款。编制通常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都是行政编制。
2.事业编制
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
3.事业单位待遇中公教育
一般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体分为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非编制人员就是本单位自行外聘的人员,就象企业聘用一样,由单位自行规定其待遇,付给其工资,与地方财政没有关系)。所以,非编制人员的待遇不一定比编制人员差。目前多数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对新进的人员,包括事业编制的人员在审查档案后,交给人才中心保管。另外国家也在积极推行事业单位人员雇佣制这将逐渐改变事业单位编与企业编的差距。
第三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166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3月23日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努尔·白克力
二○一一年四月四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机构编制工作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并纳入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社会组织。
第四条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和精简、效能、规范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分类调控、动态管理的方针。
除法律、行政法规授权或者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将行政职能转由事业单位承担;不得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第五条 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工作;县级以上机构编制委员会分级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工作。
县级以上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具体承担本行政区域内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日常工作,受上一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依照国家和本办法的规定,审批事业单位的设立及编制的核定。经批准的机构编制是公开招聘人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检举、控告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受理检举、控告,并及时调查处理。
第二章 机构设立和编制核定
第八条 设立事业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
(二)有明确的举办单位;
(三)有明确的职责任务;
(四)有合法、稳定的资金来源;
(五)有必要的工作场所;
(六)有资质要求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质;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事业单位的设立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公益服务的需要合理布局,平衡发展。第九条 事业单位机构名称应当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名称相区别,一般称院、校、所、台、站、馆、社、中心等。
事业单位一般只核准使用一个名称;确因工作需要的,经原批准设立的机关审批,可以同时使用其他名称。
第十条 事业单位的经费形式分别为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自收自支管理。
事业单位的经费形式,根据其承担的职责任务、经费来源等确定或者调整。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确定机构规格。为党政机关行使职能直接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不得高于同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行政级别。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应当符合其专业特点,并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之间对职责划分和工作衔接有异议的,应当分别或者共同提请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协调。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及时做出明确答复。
第十四条 机构规格相当于副县(处)级以上,或者编制较多、工作任务较重的事业单位,可以设置内设机构;规模小、编制少的,不设置内设机构。机构规格相当于科级的事业单位,一般不设置内设机构。
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内设机构的设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的编制员额,依据国家和自治区的编制标准核定。无编制标准的,依据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单位规模、任务轻重、业务特点及服务对象等核定。
规模较大的事业单位,可以分期核定编制。
事业单位领导职数的核定,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第十六条 事业单位应当在核定的编制员额内,按照下列规定,设置工作岗位:
(一)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二)社会事务管理岗位占主体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三)技能操作、服务保障等岗位占主体的事业单位,技能操作、服务保障等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岗位,应当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应当有明确的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应当从总体规划、政策引导、行业规范、监督检查等方面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
第十八条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部门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变更申请:
(一)名称、隶属关系、机构规格、职责任务、内设机构、编制员额、人员结构、领导职数、经费形式需要变化或者发生变化的;
(二)机构合并或者分设的;
(三)因其他事由需要变更的。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部门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申请撤销:
(一)主管部门决定撤销的;
(二)职责任务消失的;
(三)机构性质改变的;
(四)法律、法规和国家、自治区规定应当予以撤销的。
具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事业单位,其主管部门未申请撤销的,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予以撤销。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设立、变更、撤销后,应当及时到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章 审批权限和程序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行专项报批制度。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的设立、变更、撤销,应当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应当包括设立、变更、撤销机构的原因、目的、机构名称、隶属关系、机构规格、职责任务、内设机构、编制员额、人员结构、领导职数、经费形式及相关依据材料等。
撤销事业单位的,应当说明人员分流、债权债务清理和资产处置等情况。第二十三条 事业单位的设立或者机构编制调整,按照下列程序审批:
(一)自治区区属事业单位的设立和机构编制调整,由自治区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或者报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
(二)州、市(地)所属相当于副县(处)级以上和县(市、区)所属相当于副科级以上事业单位的设立和机构编制调整,由本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提出方案,报上一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三)其他事业单位的设立和机构编制调整,由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或者机构编制委员会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审批管理权限的规定执行。事业单位的撤销,适用前款规定。
第二十四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事业单位的设立和机构编制调整进行调查研究和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必要时应当举行听证。
第二十五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设立、变更、撤销的批复内容应当包括机构名称、隶属关系、机构规格、职责任务、内设机构、编制员额、人员结构、领导职数、经费形式及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事业编制核定后,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发《编制使用通知单》。事业单位凭《编制使用通知单》在编制限额内办理新增人员事宜。
第二十七条 事业编制不得与行政编制混合使用。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不得占用事业编制。事业单位不得超编制、超职数、超比例配备人员。
上级业务部门不得要求下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所属部门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机构,不得对下级的机构编制事宜作出具体规定。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向同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交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报告,并提供机构编制相关统计资料。
第二十九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结合事业单位登记、机构编制统计和日常监管,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进行调整。第三十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管理权限内可以会同监察等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被检查单位应当配合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被检查单位对检查出的问题有义务做出说明,并享有陈述、申辩和对处理决定提出申诉的权利。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有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擅自设立、撤销、合并事业单位的;
(二)擅自变更事业单位机构名称的;
(三)擅自改变事业单位隶属关系的;
(四)擅自提高事业单位机构规格的;
(五)擅自调整事业单位职责任务的;
(六)擅自调整事业单位内设机构的;
(七)超出编制限额调配工作人员,或者为超编人员核拨经费、办理社会保障手续的;
(八)不按规定的人员结构比例配备人员的;
(九)超出领导职数配备领导人员的;
(十)申报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情况时弄虚作假的;
(十一)干预下级业务部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
(十二)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二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施行前设立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以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其机构编制管理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规定执行。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新疆制定出台地方政府规章 依法规范管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
2011-04-27 19:08
为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日前颁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范围与原则、机构设立和编制核定、审批权限和程序、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和精简、效能、规范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分类调控、动态管理的方针。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主要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构名称。事业单位的名称应当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的名称相区别;二是隶属关系。事业单位应当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其主管部门主要从总体规划、政策引导、行业规范、监督检查等方面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三是机构规格。事业单位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确定机构规格,其中为党政机关行使职能直接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的机构规格不得高于同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行政级别;四是职责任务。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并符合其专业特点;五是内设机构。机构规格相当副县(处)级以上及编制较多、工作任务较重的事业单位,可以设置内设机构;六是编制员额。事业单位的编制员额依据国家和自治区的编制标准核定,无编制标准的,依据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单位规模、任务轻重、业务特点及服务对象等核定;七是人员结构。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编制员额内设置工作岗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应当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八是领导职数。事业单位领导职数的核定,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九是经费形式。事业单位的经费形式根据其承担的职责任务、经费来源等,确定为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
为强化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管理办法》确立了以下六项具体制度:一是调研论证制度。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调整进行调查研究和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必要时应当举行听证;二是编制使用核准制度。事业单位必须凭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发的《编制使用通知单》,在编制限额内办理新增人员事宜;三是报告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向同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交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报告;四是评估制度。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结合事业单位登记、机构编制统计和日常监管,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进行调整;五是监督检查制度。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管理权限内可以会同监察等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六是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检举、控告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为进一步严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纪律,《管理办法》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行专项报批制度。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二是不得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不得将行政职能转由事业单位承担;三是事业编制不得与行政编制混合使用。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不得占用事业编制,不得超编制、超职数、超比例配备人员;四是上级业务部门不得要求下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所属部门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机构,不得对下级的机构编制事宜作出具体规定。《管理办法》规定了十二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主要包括擅自设立、撤销、合并事业单位,擅自变更机构名称、改变隶属关系、提高机构规格、调整职责任务,超编制配备人员、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机构编制统计中弄虚作假,干预下级业务部门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等。对上述违法行为,《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有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管理办法》填补了新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立法空白,必将有力提升全区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水平。
扎实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进程
——自治区编办主任刘晓延就贯彻实施《自治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http://www.xiexiebang.com 天山网
2011年04月22日 16:15:36
天山网讯(记者林庆霞报道)2011年3月23日,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二十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4月4日,努尔•白克力主席签署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66号令,发布《管理办法》,自2011年7月1日正式施行。近日,自治区编办主任刘晓延接受记者专访,就《管理办法》的制定及贯彻实施等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请您谈谈制定实施《管理办法》的重大意义。
刘晓延:事业单位承担着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共产品和公益服务的重要职责,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对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有效满足社会公益服务需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管办不分,公益服务职能不清晰,布局结构不合理;机构编制调整主要依靠传统经验和简单类比的方法,缺乏有效规范的调控手段;现有的管理制度仍局限于政策层面,效力层级低,权威性不高。因此,加强法制建设,发挥法制的引导、规范作用,推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走上法治化轨道,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加强机构编制法制化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贯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十七届二中会会强调,“加快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对地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立法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区曾于1990年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新党发〔1990〕28号),在当时对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范围、对象、内容、程序等发生了较大变化,该规定已不适应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修订完善。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文件,我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在实践中也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因此,有必要结合目前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实际,将好的政策规定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通过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以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约束力。《管理办法》是我区第一部规范机构编制管理的自治区人民政府规章,填补了我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立法空白,必将有力提升全区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水平。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刘晓延:《管理办法》共34条,包括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范围与原则、机构设立和编制核定、审批权限和程序、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内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明确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二是完善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各项管理制度;三是规范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审批权限;四是强化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配合制约机制;五是规定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律责任。
记者:根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刘晓延:《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和精简、效能、规范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分类调控、动态管理的方针。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就是事业单位在职责定位、机构设置、编制管理、举办主体、运行方式等方面要与政府机关、企业组织区分开来,体现公益性。精简、效能、规范,就是事业单位要做到布局合理,保持规模适度,实现高效运转。总量控制、分类调控、动态管理,就是要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实施管理,对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情况实行动态调整。
记者:设立事业单位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刘晓延: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并纳入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社会组织。对于事业单位这一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管理办法》规定其设立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
(二)有明确的举办单位;
(三)有明确的职责任务;
(四)有合法、稳定的资金来源;
(五)有必要的工作场所;
(六)有资质要求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质;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管理办法》同时规定,事业单位的设立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公益服务的需要合理布局,平衡发展。
记者: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刘晓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主要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构名称。事业单位的名称应当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的名称相区别;二是隶属关系。事业单位应当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其主管部门主要从总体规划、政策引导、行业规范、监督检查等方面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三是机构规格。事业单位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确定机构规格,其中为党政机关行使职能直接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的机构规格不得高于同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行政级别;四是职责任务。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并符合其专业特点;五是内设机构。机构规格相当副县(处)级以上及编制较多、工作任务较重的事业单位,可以设置内设机构;六是编制员额。事业单位的编制员额依据国家和自治区的编制标准核定,无编制标准的,依据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单位规模、任务轻重、业务特点及服务对象等核定;七是人员结构。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编制员额内设置工作岗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应当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八是领导职数。事业单位领导职数的核定,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九是经费形式。事业单位的经费形式根据其承担的职责任务、经费来源等,确定为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
记者:《管理办法》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体制和审批权限是如何规定的?
刘晓延:关于管理体制,《管理办法》规定,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工作,县级以上机构编制委员会分级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工作。县级以上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具体承担本行政区域内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日常工作,受上一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指导和监督。在审批权限方面,《管理办法》调整上收了部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强化了上一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责任,规定州(市)、地所属相当副县(处)级以上、县(市、区)所属相当副科级以上事业单位设立和机构编制调整,由本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提出方案,报上一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同时,考虑到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即将启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方式处于调整变动之中,《管理办法》同时规定其他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调整,由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或者机构编制委员会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审批管理权限的规定执行,为机构编制管理机关适时调整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审批方式提供了空间。
记者:《管理办法》在强化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确立了哪些具体制度?
刘晓延:为强化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管理办法》确立了以下六项具体制度:一是调研论证制度。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调整进行调查研究和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必要时应当举行听证;二是 编制使用核准制度。事业单位必须凭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发的《编制使用通知单》,在编制限额内办理新增人员事宜;三是报告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向同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交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报告;四是评估制度。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结合事业单位登记、机构编制统计和日常监管,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进行调整;五是监督检查制度。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管理权限内可以会同监察等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六是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检举、控告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记者:《管理办法》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纪律提出了哪些要求?
刘晓延:为进一步严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纪律,《管理办法》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行专项报批制度。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二是不得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不得将行政职能转由事业单位承担;三是事业编制不得与行政编制混合使用。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不得占用事业编制,不得超编制、超职数、超比例配备人员;四是上级业务部门不得要求下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所属部门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机构,不得对下级的机构编制事宜作出具体规定。
记者:《管理办法》规定了哪些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对这些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刘晓延:《管理办法》规定了十二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主要包括擅自设立、撤销、合并事业单位,擅自变更机构名称、改变隶属关系、提高机构规格、调整职责任务,超编制配备人员、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机构编制统计中弄虚作假,干预下级业务部门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等。对上述违法行为,《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有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记者:自治区编办将采取哪些措施贯彻实施《管理办法》?
刘晓延:为保证《管理办法》有效贯彻实施,自治区编办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宣传。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编印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管理办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强化培训。举办不同层面的专题培训班,使全区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以及各级领导了解掌握《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三是细化措施。围绕《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研究制定具体配套政策和细化措施;四是组织实施。将《管理办法》各项规定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并加强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推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新疆出台《自治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严惩超编配人
时间:2011-04-25
来源:新疆电视台网站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有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日前,新疆出台的《自治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擅自提高机构规格、超编调配工作人员以及增加领导等行为将给予通报批评和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于4月1日起施行。
《管理办法》共规定了11条违法违纪行为,包括擅自设立、撤销、合并事业单位的;擅自变更事业单位机构名称的;擅自改变事业单位隶属关系的;擅自提高事业单位机构规格的;擅自调整事业单位职责任务的;擅自调整事业单位内设机构的;超出编制限额调配工作人员,或者为超编人员核拨经费、办理社会保障手续的;不按规定的人员结构比例配备人员的;超出领导职数配备领导人员的;申报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情况时弄虚作假的;干预下级业务部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
按照新规,事业单位应当在核定的编制员额内,按照下列规定,设置工作岗位。比如,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社会事务管理岗位占主体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技能操作、服务保障等岗位占主体的事业单位,技能操作、服务保障等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岗位,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
自治区编办主任刘晓延说,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和精简、效能、规范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分类调控、动态管理的方针。在审批权限方面,《管理办法》调整上收了部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强化了上一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责任,规定州(市)、地所属相当副县(处)级以上、县(市、区)所属相当副科级以上事业单位设立和机构编制调整,由本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提出方案,报上一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据悉,随着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管办不分,公益服务职能不清晰,布局结构不合理。机构编制调整主要依靠传统经验和简单类比的方法,缺乏有效规范的调控手段。新疆曾于1990年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已不适用现实需要。
《管理办法》共34条,包括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范围与原则、机构设立和编制核定、审批权限和程序、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内容。
第四篇:新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编制说明
新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编制说明
A.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格式
编
号
财务报表名称
编制期
会事业01表
资产负债表
月度、
会事业02表
收入支出表
月度、
会事业03表
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附
注
B.财务报表编制说明
一、资产负债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情况。
(二)本表“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当根据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内数字填列。如果本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余额”栏内。
(三)本表“期末余额”栏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资产类项目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合计数。本项目应当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
(2)“短期投资”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持有的短期投 资成本。本项目应当根据“短期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财政应返还额度”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财政应返还额度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应收票据”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持有的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5)“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余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应收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6)“预付账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预付给商品或者劳务供应单位的款项。本项目应当根据“预付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7)“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余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8)“存货”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为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当根据“存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9)“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反映事业单位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流动资产,如将在1年内(含1年)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本项目应当根据“长期投资”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10)“长期投资”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持有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股权和债权性质的投资。本项目应当根据“长期投资”科目期末余额减去其中将于1年内(含1年)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11)“固定资产”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各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本项目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各项固定资产的原价。本项目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累计折旧”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各项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本项目应当根据“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2)“在建工程”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在建工程发生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当根据“在建工程”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3)“无形资产”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持有的各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本项目应当根据“无形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摊销”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无形资产原价”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持有的各项无形资产的原价。本项目应当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累计摊销”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各项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本项目应当根据“累计摊销”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4)“待处置资产损溢”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待处置资产的价值及处置损溢。本项目应当根据“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如“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期末为 贷方余额,则以“-”号填列。
(15)“非流动资产合计”项目,按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待处置资产损溢”项目金额的合计数填列。
2.负债类项目
(16)“短期借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在1年内(含1年)的各种借款。本项目应当根据“短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7)“应缴税费”项目,反映事业单位应交未交的各种税费。本项目应当根据“应缴税费”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应缴税费”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则以“-”号填列。
(18)“应缴国库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入国库的款项(应缴税费除外)。本项目应当根据“应缴国库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9)“应缴财政专户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入财政专户的款项。本项目应当根据“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0)“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各种薪酬。本项目应当根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1)“应付票据”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应付票据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应付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2)“应付账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应付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4 填列。
(23)“预收账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按合同规定预收但尚未实际结算的款项。本项目应当根据“预收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4)“其他应付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应付未付的其他各项应付及暂收款项。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5)“其他流动负债”项目,反映事业单位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流动负债,如承担的将于1年内(含1年)偿还的长期负债。本项目应当根据“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26)“长期借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项借款本金。本项目应当根据“长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其中将于1年内(含1年)到期的长期借款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27)“长期应付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发生的偿还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应付款项。本项目应当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其中将于1年内(含1年)到期的长期应付款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3.净资产类项目
(28)“事业基金”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本项目应当根据“事业基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9)“非流动资产基金”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非流动 资产占用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0)“专用基金”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按规定设置或提取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本项目应当根据“专用基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1)“财政补助结转”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2)“财政补助结余”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补助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3)“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滚存的非财政补助专项结转资金。本项目应当根据“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4)“非财政补助结余”项目,反映事业单位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实现的非财政补助结余弥补以前经营亏损后的余额。本项目应当根据“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如“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为亏损数,则以“-”号填列。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本项目金额一般应为“0”;若不为“0”,本项目金额应为“经营结余”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号填列)。
“事业结余”项目,反映事业单位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实现的事业结余。本项目应当根据“事业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如“事业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为亏损数,则以“-”号6 填列。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本项目金额应为“0”。
“经营结余”项目,反映事业单位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实现的经营结余弥补以前经营亏损后的余额。本项目应当根据“经营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如“经营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为亏损数,则以“-”号填列。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本项目金额一般应为“0”;若不为“0”,本项目金额应为“经营结余”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号填列)。
二、收入支出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各项收入、支出和结转结余情况,以及年末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分配情况。
(二)本表“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制收入支出表时,应当将本栏改为“上年数”栏,反映上各项目的实际发生数;如果本收入支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不一致,应对上收入支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收入支出表的“上年数”栏。本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编制收入支出表时,应当将本栏改为“本年数”。
(三)本表“本月数”栏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本期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1)“本期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期财政补助收入与财政补助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本项目应当按照本表中“财政补助收入”项目金额减去“事业支出(财政补助 支出)”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填列。
(2)“财政补助收入”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期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3)“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期使用财政补助发生的各项事业支出。本项目应当根据“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或者根据“事业支出—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支出)、”“事业支出——项目支出(财政
补助支出)”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填列。
2.本期事业结转结余
(4)“本期事业结转结余”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期除财政补助收支、经营收支以外的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本项目应当按照本表中“事业类收入”项目金额减去“事业类支出”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填列;如为负数,以“-”号填列。
(5)“事业类收入”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期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的合计数。本项目应当按照本表中“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项目金额的合计数填列。
“事业收入”项目,反映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本项目应当根据“事业收入”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上级补助收入”项目,反映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本项目应当根据“上级补助收8 入”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项目,反映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本项目应当根据“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其他收入”项目,反映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收入”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捐赠收入”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接受现金、存货捐赠取得的收入。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收入”科目所属相关明细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6)“事业类支出”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期事业支出(非财政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其他支出的合计数。本项目应当按照本表中“事业支出(非财政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其他支出”项目金额的合计数填列。
“事业支出(非财政补助支出)”项目,反映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补助以外的资金发生的各项事业支出。本项目应当根据“事业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填列,或者根据“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其他资金支出)”、“事业支出—项目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其他资金支出)”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填列。
“上缴上级支出”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本项目应当根据“上缴上 级支出”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项目,反映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本项目应当根据“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其他支出”项目,反映事业单位除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以外的其他支出。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支出”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3.本期经营结余
(7)“本期经营结余”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期经营收支相抵后的余额。本项目应当按照本表中“经营收入”项目金额减去“经营支出”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填列;如为负数,以“-”号填列。
(8)“经营收入”项目,反映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本项目应当根据“经营收入”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9)“经营支出”项目,反映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本项目应当根据“经营支出”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4.弥补以前亏损后的经营结余
(10)“弥补以前亏损后的经营结余”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实现的经营结余扣除本年初未弥补经营亏损后的余额。本项目应当根据“经营结余”科目年末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前的余额填列;如该年末余额为借方余额,以“-”号填列。
5.本年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11)“本年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年除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之外的结转结余金额。如本表中“弥补以前亏损后的经营结余”项目为正数,本项目应当按照本表中“本期事业结转结余”、“弥补以前亏损后的经营结余”项目金额的合计数填列;如为负数,以“-”号填列。如本表中“弥补以前亏损后的经营结余”项目为负数,本项目应当按照本表中“本期事业结转结余”项目金额填列;如为负数,以“-”号填列。
(12)“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年除财政补助收支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减去各专项资金支出后的余额。本项目应当根据“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本年贷方发生额中专项资金收入转入金额合计数减去本年借方发生额中专项资金支出转入金额合计数后的余额填列。
6.本年非财政补助结余
(13)“本年非财政补助结余”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年除财政补助之外的其他结余金额。本项目应当按照本表中“本年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金额减去“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金额后的金额填列;如为负数,以“-”号填列。
(14)“应缴企业所得税”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按照税法规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
(15)“提取专用基金”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年按规定提取的专用基金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
7.转入事业基金
(16)“转入事业基金”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年按规定转入事业基金的非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本项目应当按照本表中“本年非财政补助结余”项目金额减去“应缴企业所得税”、“提取专用基金”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填列;如为负数,以“-”号填列。
上述(10)至(16)项目,只有在编制收入支出表时才列;编制月度收入支出表时,可以不设置此7个项目。
三、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反映事业单位某一会计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
(二)本表“上年数”栏内各项数字,应当根据上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本年数”栏内数字填列。
(三)本表“本年数”栏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年初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年初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余额。各项目应当根据上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中“年末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本年数”栏的数字填列。
2.“调整年初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反映事业单位因本年发生需要调整以前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事项,而对年初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调整金额。各项目应当根据“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如调整减少年初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以“-”号填列。
3.“本年归集调入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取得主管部门归集调入的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资金或额度金额。各项目应当根据“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
4.“本年上缴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按规定实际上缴的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资金或额度金额。各项目应当根据“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
5.“本年财政补助收入”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金额。各项目应当根据“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填列。
6.“本年财政补助支出”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发生的财政补助支出金额。各项目应当根据“事业支出”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本年发生额中的财政补助支出数填列。
7.“年末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截至本年末的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余额。各项目应当根据“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四、附注
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披露下列内容:
(一)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的声明;
(二)单位整体财务状况、业务活动情况的说明;
(三)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包括其主要构成、增减变动情况等;
(四)重要资产处臵情况的说明;
(五)重大投资、借款活动的说明;
(六)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名称、数量等情况,以及以名义金额计量理由的说明;
(七)以前结转结余调整情况的说明;
(八)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五篇:(经典)2015事业单位编制考试-哲学题库汇总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一)1.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答案:B 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答案:C 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答案:A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答案:D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答案:C 6.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的理论。A.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唯心主义 D.怀疑论 答案:C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二)1.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答案:C 2.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答案:C 3.“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答案:B 4.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答案:B 5.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A.运动性 B.客观实在性 C.不可分性 D.时空性 答案:B 6.实践是指()。A.个人的生活活动 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答案:D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三)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答案:C 2.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答案:D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答案:D 4.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答案:B 5.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答案:A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答案:C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四)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答案:B 2.“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答案:A 3.“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答案:D 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答案:C 5.“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答案:A 6.“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答案:A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五)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答案:A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答案:C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答案:A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藉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答案:D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答案:C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答案:D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六)1.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A.唯物主义决定论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 答案:B 2.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属于()。A.不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答案:D 3.度是()。
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
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 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 答案:B 4.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答案:B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A.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 B.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C.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 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答案:D 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D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七)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答案:A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答案:C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答案:B 4.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答案:A 5.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答案:A 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答案:A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八)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答案:C 2.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答案:B 3.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答案:A 4.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答案:D 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答案:C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答案:C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九)1.哲学是()。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答案:C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答案:D 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A.一般方法 B.经验材料 C.理论结论 D.具体方法 答案:A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答案:D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答案:D 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答案:B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十)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和灵魂 答案:B 2.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答案:D 3.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答案:A 4.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勤俭节约 正确答案:C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答案:D 6.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答案:A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十一)1.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观点。A.唯物主义的 B.主观唯心主义的 C.唯物主义经验论 D.客观唯心主义的 答案:B 2.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 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 答案:B 3.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A.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答案:C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A.运动的绝对性 B.存在性 C.客观实在性 D.实物性 答案:C 5.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A.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 C.事物发展的状态 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答案:D 6.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唯物辩证法高于现代系统论 B.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 C.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
D.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于唯物辩证法之中 答案:A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十二)1.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意识的作用能超过物质的作用 D.意识作用永远超不过物质的作用 答案:AC 2.造大楼得先设计图纸,然后造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D.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答案:BC 3.物质是()。
A.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 C.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D.人的感觉的组合 答案:ABC 4.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答案:AC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A.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静止中包含运动 D.运动时有静止的存在 答案:BCD 6.意识的本质是()。A.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人脑的机能 C.人脑的属性 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正确答案:BCD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十三)1.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A.康德的哲学 B.费希特的哲学 C.黑格尔的哲学 D.费尔巴哈的哲学 答案:CD 2.理论联系实际就要()。A.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 B.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C.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
D.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答案:ABCD 3.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B.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C.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派生的 D.理在气先 答案:BCD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答案:ABC 5.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A.改造客观规律 B.改善客观规律 C.认识客观规律 D.利用、掌握客观规律 答案:CD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十四)1.脱离了人体的手就变成了没有生气的、死的东西,这是()。A.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系统论的观点 D.部分受整体决定和制约的观点 答案:BCD 2.运用可能性区分为多种情况的观点,指出下列关于”大海捞针”与“水中捞月”的说法中正确的()。A.“大海捞针”是可能的,尽管很艰难 B.“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 C.“大海捞针”属于抽象可能性
D.“水中捞月”是人主观意志的想象,可以转化为现实 答案:ABC 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A.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不平衡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平衡 C.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不平衡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答案:BD 4.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从属地位,它()。A.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 B.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作用
C.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具体特点 答案:ACD 5.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A.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 D.否定是由外力推动的 答案:AB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十五)1.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差别在于()。A.社会心理是高水平的,思想体系是低水平的 B.社会心理是复杂的,思想体系是简单的
C.社会心理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思想体系具有系统化、抽象化的特征 D.社会心理表现为情感、习惯等,思想体系表现为理论体系 答案:CD 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因为()。A.人的本质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中形成
B.人是生活于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人,现实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只有通过社会关系才能表现出来,而且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 D.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 答案:BCD 3.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A.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 B.人类社会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是等同的
D.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它的一切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 答案:AB 4.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A.对人的体质的影响而实现的 B.对人的心理的影响而实现的 C.对生产力状况的影响而实现的 D.对军事、政治的影响而实现的 答案:CD 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A.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答案:ACD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十六)
1.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说()。A.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扫清障碍 B.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C.需要选择适当的经济体制,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 D.需要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 答案:ABCD 2.感性认识向理论认识飞跃的条件有()。A.要占有十分丰富的材料 B.要有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C.要经过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要有天赋的聪明才智 答案:ABC 3.割裂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将会导致()。A.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真理观 B.辩证唯物的相对主义真理观 C.相对主义真理观 D.实用主义真理观 答案:AC 4.人们所获得一切知识来源于()。A.天资聪慧 B.社会生产实践 C.科学实验实践 D.改造社会的实践 答案:BCD 5.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A.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B.解决了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自然得到解决 C.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是不变的
D.抓住了主要矛盾时,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的解决 答案:AD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十七)
1.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其表现为()。A.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 B.动物不能进行生产劳动,人能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生产活动 C.动物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人能能动地改造自然
D.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在动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则不起决定作用 答案:ABCD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源与流的关系
B.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C.直接经验可靠,间接经验不可靠 D.直接经验不可靠,间接经验可靠 答案:AB 3.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联系()。A.内部联系 B.本质联系 C.必然联系 D.主要联系 答案:ABCD 4.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关系是()。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答案:BCD 5.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三阶段同第一阶段相比,()。A.根本性质不同 B.形式完全相同 C.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
D.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某些特征 答案:CD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十八)
1.物质生产之所以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是因为()。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构成和增长速度
B.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制约着人口生产的方向、规模和速度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 D.物质生产决定人口生产具有较少惯性 答案:ABC 2.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因为()。
A.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补充、丰富,修正和发展 B.理性认识重要,感性认识不重要
C.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实现理论的指导作用,达到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目的 D.实践比理论重要 答案:AC 3.在劳动过程中,劳动的社会形式()。A.是和劳动的一般性质统一的
B.是指劳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展开和发展 C.说明劳动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 D.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根本区别 答案:ABCD 4.人工智能的伟大意义在于()。
A.人类在解决没有感觉的物质同有感觉能力的物质发生联系问题上向前迈进一大步 B.随着电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对整个世界深刻巨大的变化
C.电脑应用生产和生活过程,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D.电脑部分代替和节省了人的脑力,极大地延伸和扩展了人的脑力 答案:ABCD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A.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B.是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循环过程 C.是直线式前进的过程
D.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答案:AD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十九)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依据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答案:ACD 2.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内容有()。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D.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组织形式 答案:ABC 3.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区别在于()。
A.前者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后者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 B.前者一般是自上而下展开的;后者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
C.前者一般是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形式;后者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 D.前者不触及生产关系;后者触及生产关系 答案:ABC 4.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与阶级社会的改革的不同点的表现有()。A.前者是主动的、自觉的;后者是被动的、自发的
B.前者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的;后者从根本上说是从剥削阶级的利益出发 C.前者有广阔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后者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D.前者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得到解决;后者不能在旧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内最后解决它的固有矛盾 答案:ABCD 5.关于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A.两者的作用是等同的
B.人民群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杰出人物则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决定性的力量,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能起加速的作用 D.人民群众需要杰出人物,杰出人物来自人民群众 答案:CD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二十)
1.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A.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B.全盘否定 C.批判地继承
D.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答案:ACD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答案:BCD 3.历史上唯心主义长期存在并占统治地位的根源有()。A.认识的表面性、片面性、直线性 B.自发分工的存在
C.阶级压迫和剥削阶级的偏见 D.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规模狭小 答案:ABCD 4.科学在现代化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表现在()。A.没有科学理论作先导,就不能发明创造新的现代化的生产工具
B.没有科学理论作先导,操纵或重复制造已有的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也是困难的 C.没有科学理论作先导,就不能制造更高级的新材料 D.科学理论在现代化生产中,可以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 答案:ABC 5.人生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B.社会对个人贡献的尊重和满足 C.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D.个人向社会索取等量的贡献 答案:AB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二十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在于它是()。
A.19世纪40年代欧洲各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对抗的结果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C.19世纪自然科学重大发展的哲学总结
D.欧洲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更高发展的必然 答案:ABCD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A.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B.关于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运动和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C.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D.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答案:ABCD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因此应做到()。A.用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立即用什么
B.认真读书,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C.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D.反对学习中的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 答案:BCD 4.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正确的说法是()。
A.它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根本的方面,是全部哲学最高最重要的问题
B.它贯穿于社会历史观在内的全部哲学问题之中,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历史起点 C.它是哲学的逻辑起点,其他所有哲学问题都是从这个词题中派生出来的
D.它规定着各派哲学的发展方向,最终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的哲学派别 答案:ABCD 5.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
A.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它来自实践并为实践所证明 C.它是包罗万象的“科学的科学” D.它是人类思想发展的顶峰 答案:AB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二十二)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它的()。A.先进性 B.阶级性 C.实践性 D.群众性 答案:BC 2.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A.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科学的知识工具 B.深入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C.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工作能力
D.在风云变幻的现实面前能够鉴别真伪,站稳立场,勇于和善于斗争 答案:ABCD 3.有关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观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是朴素的、自发的、未经论证的,因而还不是哲学 B.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哲学则是世界观的系统理论
C.一个正常的人都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形成某种看法和观点,具有一定的世界观,因而也就具备了哲学思维的实际基础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答案:ABCD 4.世界观是()。
A.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真理性认识 B.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 C.哲学家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人人都有的,不过一般人的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朴素的 答案:BD 5.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A.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B.它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C.它是在实践的推动下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科学体系
D.它继承了哲学史上的优秀成果,概括了自然科学的新材料,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 答案:ABD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二十三)
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问题。A.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B.世界的本质
C.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 D.存在和思维的同一性 答案:BD 2.马克思主义以前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是()。A.不懂社会实践的伟大作用 B.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C.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 D.不能坚持物质第一性 答案:ABC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体现了()。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B.实用性和有效性的高度统一 C.系统性和具体性的高度统一 D.真理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 答案:AD 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 答案:AC 5.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A.引力场
B.生产力、生产关系 C.阶级、政党、国家 D.市场经济理论 答案:ABC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二十四)
1.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设想:()。
A.共产主义社会将出现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发展阶段 B.社会主义将经历较长时间的初级阶段
C.无产阶级夺权后将经历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高级阶段三个时期 D.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都实现了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答案:ACD 2.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A.以机械运动为尺度衡量其他一切物质运动 B.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C.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答案:ACD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因为()。A.它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的重要观点 B.它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
C.它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 D.它把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汇集起来 答案:ABC 4.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A.引力场
B.生产力、生产关系 C.阶级、政党、国家 D.市场经济理论 答案:ABC 5.纷繁复杂、无限多样的世界,其本质是物质的,其原因包括()。A.整个自然界是物质的 B.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C.意识现象也是物质的
D.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答案:ABD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二十五)
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A.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静止中包含运动 D.运动时有静止的存在 答案:BCD 2.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意识的作用能超过物质的作用 D.意识作用永远超不过物质的作用 答案:AC 3.辩证唯物主义所建立的物质观具有重大意义,它们是()。A.坚持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B.客观实在性作为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结构区别开来了 C.物质能够被意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界线 D.强调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答案:ABC 4.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其原因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C.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D.有物质即有运动,有运动即有物质 答案:ABD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指导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 C.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答案:CD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二十六)
1.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论点是()。A.一切物质都有意识
B.意识的产生是纯生理的过程 C.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答案:CD 2.物质是()。
A.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 C.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D.人的感觉的组合 答案:ABC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
A.对无限多样和永恒发展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B.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真实反映 C.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D.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 答案:ABCD 4.人的意识与动物心理之间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
B.动物心理服从于动物适应外界环境的需要,人的意识则服从人类社会实践的需要 C.动物心理只限于感性形式,而人的意识不仅包括感性形式,还具有理性思维形式 D.动物心理活动无需语言,而人的意识活动却离不开语言 答案:BCD 5.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