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
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
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动全省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范和加强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专项引导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63号)、《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59号)、《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3号)、《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苏政发〔2014〕111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支持我省建筑节能、绿色建筑项目建设,以及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和产品普及应用的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遵循“科学规划、政府引导、规范运作”的原则,按照自主申报、逐级审核、省级择 优的程序,主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实施。
第二章
职责划分
第四条
专项资金按照“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原则,划分省级和市县、财政部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监管职责,在申报、评审、执行、监督、评价等各环节做到职责分明、责任清晰。对省属单位申报的专项资金项目,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承担本办法规定的行政监管职责。
第五条
省财政厅主要负责:
(一)制定资金管理办法,研究专项资金扶持政策;
(二)专项资金年度预算编制和省级预算执行;
(三)参与制定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四)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申报项目是否合规进行形式审查;
(五)审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拟定的项目评审方案;
(六)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确定专项资金支持额度;
(七)负责公开专项资金目录,参与专项资金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八)组织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九)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六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主要负责:
(一)制定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规划、年度工作计划;
(二)设立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制定项目管理流程;
(三)会同省财政厅编制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和申报指南;
(四)对申报项目合规性、可行性进行审查,编制评审方案,组织专家开展项目评审论证,提出立项建议;
(五)负责项目执行管理,包括专项资金管理中涉及到的政府信息公开事项,监管项目总体执行情况,组织开展项目监督检查,对重大项目组织省级验收,对省本级项目进行直接监管,包括签订项目合同、验收评估、资金拨付申请等;
(六)根据绩效目标对项目进行绩效自评价,向省财政厅提交绩效评价报告、年度工作总结、项目验收报告等;
(七)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职责。第七条
市、县(市)财政部门主要负责:
(一)根据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和相关规定,配合当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做好项目申报工作,负责审核项目补助对象、补助标准、补助资金预算的合规性,审核项目投资来源及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二)预算执行管理,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规定、政府采购要求及建设进度等拨付、结算专项资金;
(三)配合当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项目进行结算、决算及考核验收;
(四)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市、县(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主要负责:
(一)根据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和相关规定,会同当地财政部门组织项目申报,负责审核项目的真实性、必要性、可行性;
(二)项目执行管理,包括政府采购、跟踪检查、项目验收、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并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工作总结、验收评估报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执行情况等材料;
(三)会同当地财政部门对项目进行结算、决算、验收。
(四)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职责。第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负责项目具体建设实施,主要负责:
(一)根据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和相关规定申报项目;
(二)按照省级主管部门评审结果,组织项目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依据相关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实行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及时对各单项工程进行验收,负责对项目的日常监管;
(三)按照规定范围使用专项资金,并按相关财务管理规定,做好会计核算;
(四)配合住房城乡建设、财政部门对项目进行检查监督及结算、决算、验收工作,提供相关工程和财务报表资料;
(五)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做好项目绩效评价;
(六)对各环节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七)对项目的质量、使用效果负责;
(八)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
补助对象及方式
第十条
专项资金(建筑节能)主要支持:
(一)绿色建筑及绿色生态城区区域集成示范项目。支持各市、县(市、区)编制区域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绿色生态专项规划,实现辖区内新建建筑全面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创建绿色建筑示范城市或绿色生态城区区域集成示范,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示范区域需三年内获得二星级及以上标识的绿色建筑占比超50%,获得绿色建筑运营标识的项目占比超15%,其它建设项目符合节约型城乡建设相关要求。同时,对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并按标准建设的项目予以奖励,包括获得运行标识的项目、获得二星级以上设计标识的项目、达到一星级以上设计标识的既有建筑改造项目,优先奖励获得运行评价的项目。
(二)建筑能效提升工程。支持各市、县(市)对辖区内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创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区;示范区域需三年内实施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不低于60万平方米,年节能量达到4000吨标煤以上。同时,支持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优先支持既有机关办公、文教卫等公共建筑和老旧住宅小区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支持机关办公、文教卫等房产管理部门或专业用能管理企业,在一定规 模的同类建筑能耗监测数据分析审计基础上,开展建筑用能管理,实现综合节能率10%以上、年节约标煤300吨以上的节能目标,提升建筑能效。
(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支持节能服务机构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的、年节能量达到100吨标煤以上的建筑节能改造以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
(四)建筑节能科技支撑项目。支持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技术攻关、研发和集成应用,标准规范编制和完善,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等项目。同时,支持各省辖市制定各类公共建筑能耗限额。
(五)具有重大示范作用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超低能耗被动式节能建筑项目。
(六)其他符合支持方向的项目。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建筑产业现代化)主要支持:
(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支持各市、县(市)申报创建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省辖市示范城市需三年内至少建成3个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5个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市、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3个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
(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支持各市、县(市)根据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合理布局集成应用、设计研发、部品生产等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应具有 完整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能起到引领、辐射作用。在获得资金支持后的三年内,持续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设计研发、项目建设及部品构建生产等。
(三)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支持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和产品的在建项目,主要包括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和管廊、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三类。示范项目需实施周期不超过两年,单体建筑预制化率达到30%以上。
(四)建筑产业现代化标准研究和编制。支持建筑产业现代化规划、设计标准、设计体系等的研究和编制。
(五)其他符合支持方向的项目。
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建筑节能)补助标准为:
(一)绿色建筑及绿色生态城区区域集成示范项目。各绿色建筑示范城市补助资金分年安排,原则上省辖市不超过5000万元/个,县(市、区)不超过2500万元/个;各绿色生态区域集成示范项目,原则上不低于1000万元/个。奖励资金实行以奖代补,用于编制区域绿色生态专项规划、完善绿色建筑发展机制、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工作的补助。
绿色建筑奖励项目,按一、二、三星级设计标识分别奖励15元/㎡、25元/㎡、35元/㎡,获得运营标识再奖励10元/㎡,单项绿色建筑项目奖励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奖励标准可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
(二)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城 市(县、区)项目,奖励标准不低于1000万元;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建筑用能管理工程项目,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第一个年度节能效益的3倍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资金实行以奖代补,专项用于项目的建筑节能技术改造补助。
(三)建筑节能科技支撑项目。按照项目承担单位提交的工作方案,经专家组评审后,予以定额补助。
(四)对具有重大示范作用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超低能耗被动式节能建筑项目,综合考虑项目节能效益、节能增投资和获得绿色建筑星级标识情况,给予一定奖励。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建筑产业现代化)补助标准为:
(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补助资金分年安排,原则上省辖市不超过5000万元/个,县(市、区)不超过3000万元/个。
(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补助资金当年安排,按照项目总投资的一定比例、专项资金总额等因素综合确定,原则上示范基地不超过100万元/个。
(三)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补助资金,按照项目总投资、单体建筑预制化率、专项资金总额等因素综合确定,原则上不超过250万元/个。
(四)建筑产业现代化标准的研究和编制补助资金,按照项目承担单位提交的工作方案,经专家组评审后予以定额补助。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四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制定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规划、分年度工作计划,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全省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
第十五条
每年年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政策要求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结合各地工作推进情况,下达项目申报指南。各市、县(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进行项目初审并联合行文上报。省属单位直接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财政厅申报。
第十六条
各地应结合实际,选择申报绿色建筑示范城市或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不得同期申报。
第十七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财政厅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评审、会商、公示、批复下达。
初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财政厅对申报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主要内容包括:申请项目是否符合指南要求、申报流程是否符合规定、附件材料是否齐全、是否提交承诺书等。
评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对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组织专家评审或第三方审计。评审、审计方案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提出,经省财政厅审定后实施。会商:对通过评审的项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及时提出年度项目安排计划报省财政厅审核会商。
公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通过审核会商确定的项目上网公示,公示时间一周。
批复下达:公示无异议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财政厅对项目安排予以批复下达。
第十八条
项目申报、评审、批复工作应在省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的六十日内完成。如因主管部门原因未能下达,省财政厅有权采取资金按因素法直接切块下达、预算调整、收回等措施。
第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内容、建设标准、资金预算、目标任务等。因客观原因导致项目发生重大变更的,应按原项目申报程序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申请,经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财政部门核准,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财政厅批准后方可变更。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变更:
(一)项目实施内容、投资变更达到预算总投资的10%及以上;
(二)项目实施主体变更;
(三)项目实施地点变更。
第二十一条
项目完工后,各市、县(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在省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 项目实施方案负责组织验收评估。验收评估内容包括: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技术规范和标准执行情况、配套能力建设情况、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各市、县(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项目档案严格按档案管理要求归档并上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重点项目和省属项目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组织验收评估。
第二十二条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由省财政厅组织,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具体开展。评价内容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专项资金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示范效应、社会公众满意度等。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分配专项资金参考依据。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三条
省财政厅根据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规划、分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年度专项资金预算。
第二十四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结合当年专项资金总量和市县财政保障能力等综合确定项目扶持金额。
以前年度已获得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的项目,不再重复支持。
第二十五条
市、县(市)财政部门在收到省下达的专 项资金后,按照国库集中支付要求,采取“预拨+考核兑现”、“按进度拨款”、“先建后补”等方式拨付资金。
首次拨款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是项目通过实施方案专项论证或示范技术施工图专项审查;二是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
项目完工前,市、县(市)财政部门拨付的资金不得超过专项资金的70%,剩余30%部分待项目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组织的验收评估后拨付。
第二十六条
专项资金应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办公、娱乐等非生产性设施建设,不得用于购买非生产性设备,不得用于企业管理费、人员工资津贴、奖金补助及其他与项目无关的支出。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各市、县(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财政部门应依据职责分工,加强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及时跟踪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专项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
第二十八条 各地、各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要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九条 对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的,一经查实,收回 专项资金,并取消对该市、县(市)下一年度的资金支持,三年内取消项目承担单位申报本项专项资金的资格。同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和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苏财规〔2010〕19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苏财企[08]179号 苏经贸环资[08]326号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节能与循环 经济)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财政局、经贸委,省各有关单位:
《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节能与循环经济)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批准,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节能与循环经济)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008年10月27日 附件:
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节能与循环经济)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和《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江苏省人民政府《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06〕152号),省购政设立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节能与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引导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支持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为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对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公开透明、公正合理、定向使用、科学监管的原则。
第二章 支持范围
第三条 节能项目
专项资金围绕重点领域节能,以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纺织等高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为重点,推广节能技术、产品,实施节能改造工程。专项资金支持的工业节能改造项目,年节能量不低于500吨标准煤。(一)工业节能
1.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采用新型高效锅炉更新、替代低效锅炉,集成先进技术改造观有锅炉系统等节能改造,综合利用生产废弃物替代锅炉燃煤改造;淘汰落后工业窑炉,对现有工业窑炉进行综合节能改造。锅炉改造项目应使锅炉热效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或节能量不低于1,000吨标准煤。2.区域热电联产:热电厂为扩大供热范围、淘汰集中供热范围内小锅炉实施的改造;为提高效率,实施的抽凝机组改背压机组;利用低热值燃料和秸秆等综合利用示范热电厂。热电联产改造项目节能量不低于1,000吨标准煤。3.余热余压利用:冶金、建材、化工、纺织、轻工等行业,改造和建设纯余热发电、压差发电、副产可燃气体和低热值气体回收利用等余热余压的余能利用装置和设备。
4.节约和替代石油:电力行业燃煤锅炉采用等离子无油、小油枪微油点火技术和低负荷稳燃技术的节油改造;化工、建材、冶金等行业工业窑炉以洁净煤、天然气、煤制气等替代燃料油,以及采用窑炉保温、富氧燃烧、余热回收等新技术、新工艺,实施的节约和替代石油改造。节约和替代石油项目的节约(替代)石油量不低于1,000吨标准煤。
5.电机系统节能改造:以高效节能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高压电动机、交直流永磁电动机、通风机、水泵、空气压缩机等产品更新改造低效电动机等用能设备;实施以推广电机系统变频调速、软启动装置、无功补偿装置、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节电改造。电机系统节能改造项目节电量应不低于100万千瓦时。
6.能量系统优化改造:冶金、化工、电力、纺织等重点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实施的整体能量系统优化、梯级利用等改造项目。
7.高耗能行业工艺节能改造示范:高耗能生产工艺通过技术创新,简化生产工艺流程、减少耗能环节等,使能耗大幅降低的工艺节能改造,改造后工序能耗达到省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8.节能产品规模化生产: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节能效果明显,有较大推广价值的高效用能设备(如高效电机、风机、水泵、变压器、锅炉、绿色照明产品等)、余热余能回收技术和设备(如热管、热棒等)、能量梯级利用技术、高效节能保温材料、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产品及技术应用后,社会节能量不低于5万吨标准煤。
9.淘汰水泥机立窑及电机、风机、水泵、变压器、锅炉等落后用能设备。10.重点耗能企业为挖掘节能潜力,组织节能改造,提高能源效率,委托节能服务中介机构实施的能源审计。(二)绿色照明
党政机关、学校、宾馆饭店、商场超市、大型工矿企业、医院、城市道路、景观照明及城市居民小区等推广紧凑型荧光灯、T5及T8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和半导体照明(LED)等高效照明产品的示范改造项目。(三)交通节能
1.交通运输企业加快更新淘汰落后运输工具,推广应用环保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
2.交通运输企业推广高效节油装置和产品。
3.交通运输企业优化道路运输组织管理,提高运输集约化水平等节能示范工程。
(四)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1.节能监测(察)机构加强监察执法能力建设。
2.节能技术服务中介机构面向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技术服务。
第四条 循环经济项目
(一)节水示范:重点围绕电力、冶金、建材、化工、造纸、纺织等高用水行业节水改造,单耗达到行业用水定额标准,节水量须达到10万吨以上;矿井水利用、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废水资源化项目等。
(二)资源综合开发:对矿产资源的采、选、冶工艺进行完善,提高综合回收率,回收率要达到国内同类型矿产的先进水平;推进尾矿、共伴生矿的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率要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重点支持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等开发利用项目。
(三)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水(液)、废气和废渣的回收和综合利用项目,其中企业自身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要达到90%以上,其它废物利用率要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项目,其资源化方式的工艺先进性、产品高端化、规模化水平要在国内具有独创性;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旧机电产品及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和循环利用项目;
“三剩物”和次小新材加工利用、稀贵金属再生利用、装备再制造、废旧电池及秸秆资源化、产业化、规模化等有典型示范意义的项目。
(四)清洁生产示范:在太湖、淮河等重点流域的化工、印染、酿造等重点行业,支持资源合理利用、节能清洁生产示范项目。企业规范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验收,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实施改造项目,达到国家公告的24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国家发改委2005年第28号等相关公告)规定的先进指标。(五)重大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区域生态产业链延伸和链接技术、可回收利用生态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再生水回用技术、“零”排放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以及节水器具推广示范项目等。
第三章 支持方式及标准
第五条 支持方式及标准
对列入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项目,在项目竣工投产或主体设备到位后,按照不超过实际到位的技术设备投资额的20%,给予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补助。
对列入淘汰落后的项目,根据淘汰规模给予单个项目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
对列入执法能力建设的项目,给予不超过实际发生费用的30%、单个项目不超过100万元的补助。
对交通节能、绿色照明示范工程项目,给予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10%、单个项目不超过100万元的补助。
第四章 专项资金申报条件和程序
第六条 申报条件和要求:
(一)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单位)。(二)正常运营一年以上,具备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三)申报工业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有关规定。
(四)同一项目不得重复申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对上已安排的项目不再支持。
(五)无不良诚信记录。
第七条 项目申报及审核程序:
(一)每年三月底前各市县经贸、财政部门在辖区内公开组织项目的申报工
作。
(二)各市县经贸、财政部门联合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汇总,并于四月底前正式行文上报省经贸委、省财政厅。
(三)省直企业(单位)申报的项目,经其主管部门审核后,直接向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申报。
(四)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实地核查。依据专家评审结果确定项目,经公示后,省财政厅于六月底前下达专项资金。
(五)企业收到专项资金后,根据《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第四章 部门分工与职责
第八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由省财政厅和省经贸委共同负责。
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拨付管理,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省经贸委负责确定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提出支持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审核和工作总结和绩效考核。
各市县经贸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负责对申报专项资金项目初审、上报,对所确定的扶持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并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总结评价。
第五章 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九条 省财政厅、省经贸委分别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并对已实施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一)建立项目定期报告制度。各项目单位应按规定要求向所在地经贸和财政部门报送项目实施情况。
(二)建立项目跟踪问效管理制度。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在终了后对上专项资金的总体情况、项目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效果进行总结和绩效评价。
第十条 项目单位应按有关财务规定妥善保存有关原始票据及凭证备查,对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项检查,应主动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
第十一条 项目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的,一经查实将追回已经拨付的专项资金,并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和省经贸委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同时停止执行《江苏省节能及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苏财企[2007]24号、苏经贸环资[2007]233号)。
第三篇:广西壮族自治区节能减排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节能减排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支持我区节能减排工作,自治区本级财政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为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预算法》、《广西壮族自治区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以桂政发[2007]26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本级大额专项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政发[2005]53号)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节能减排资金由自治区财政厅商有关业务主管部,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厅关于成立自治区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桂政办发[2007]117号)确定的职责共同管理。
第二章 资金来源
第三条 节能减排资金来源:
(一)中央财政下达我区的各项节能减排资金。
(二)自治区本级预算内专项资金。包括自治区本级财政列入预算安排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三)历年结转或取消的项目收回的节能减排资金。
(四)按规定其他可用于节能减排的资金。
第三章 资金使用原则
第四条 能减排资金的使用遵循如下原则:
(一)统筹兼顾,保证重点。节能减排资金在对各行业、各领域统筹兼顾适当支持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工业企业技改节能、淘汰落后产能、建筑节能、二氧化硫减排、COD减排以及节能减排监测能力建设等。
(二)整合资金,倾斜安排。整合现有涉及节能减排的企业技术改造、基本建
设、环境保护、城镇建设、墙改节能、科技成果转化等专项资金,将资金倾斜安排用于支持节能减排项目,使资金形成合力,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考核确认,以奖代补为主。实行财政补助资金量与节能减排量挂钩,节能减排量按国家有关规定由自治区有关部门予以考核确认,并主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拨付财政补助资金。对部分节能减排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或前期经费补助方式予以支持,提高项目单位开展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资金使用效益。
(四)公开透明,加强监督。节能减排资金的分配,严格按照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进行。
第四章 资金支持范围和重点
第五条 减排资金的支持范围:
(一)中央财政下达我区各项节能减排资金明确的支持范围;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节能减排实施方案》明确的支持范围;
(三)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支持范围。
第六条 节能减排资金的支持重点 :
(一)重点行业节能减排;
(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
(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关闭污染小企业;
(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
(五)主要污染物减排;
(六)节能减排监测能为建设。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七条 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试行专户管理。即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由自治区财政厅商自治区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提出分配方案,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后,通过专户将资金拨付到各市财政部门及自治区本级项目实施单位。部分以奖代补资金
可采取提前预拨、清算的方式支持各市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第八条 根据节能减排的具体内容,自治区财政厅将会同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制定具体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具体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第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节能减排资金的管理,并将专项资金纳入地方同级财政预算管理。
第十条 减排资金项目建设内容和预算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调整。如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照规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十一条 财政部门应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做好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二条 减排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挤占、截留和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本级预算。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自治区财政厅及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将不定期开展检查和考核,对节能减排资金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监管制度,重点对资金到位及使用、实际节能减排效果等情况进行监督 检查。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汇总上一节能减排资金的收支和结余情况以及项目建设情况、节能减排效果情况等,于每年6月底前报自治区财政厅备案。
第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自治区财政厅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采取通报批评、取消申报资格、停止拨付资金或追缴已拨付资金等措予以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财政厅附则解释。
第十八条 各市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自治区财
政厅备案。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苏州市建筑节能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文件 苏 州 市 财 政 局
苏财建字„2010‟47号
关于印发《苏州市建筑节能引导 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财政局、建设局,市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我市建筑节能工作,规划和加强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我们制定了《苏州市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苏州市建筑节能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苏 州 市 财 政 局
二○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抄报:苏州市人民政府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室 二○一○年三月二十九日印发
共印:二○份 苏州市建筑节能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推进苏州市建筑节能工作,加强建筑节能管理,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培育和建立建筑节能市场服务体系,提高建筑能效,根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苏财建[2008]192号)和《苏州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苏州市建筑节能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建筑节能资金”)是指由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支持市区的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低能耗建筑示范以及建筑节能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的资金。建筑节能资金的管理由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实施。
本办法所称“机关办公建筑”是指本市党政机关、人大政协、司法等机关的办公建筑,及其他参照公务员管理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是指除机关办公建筑之外的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
第三条 建筑节能资金的使用安排遵循突出重点、择优扶持、公开透明的原则,重点支持示范效应显著、节能成效突出的建设节能项目。
第四条 建筑节能资金的支持范围:
(一)建立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以下简称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包括搭建建筑能耗监测平台、进行 建筑能耗统计、建筑能源审计和建筑能效公示等补助支出,其中,搭建建筑能耗监测平台补助支出,包括安装分项计量装置、数据联网等补助支出;
(二)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项目;
(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包括: 1.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供应生活热水、供热制冷; 2.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光电转换、照明; 3.利用土壤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
4.地表水丰富地区利用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 5.利用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 6.建筑节能65%及以上标准示范; 7.成熟适用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应用; 8.绿色建筑。
项目申请单位及其依托的技术支持单位应具有承担项目必要的能力及良好的资信。
(四)建筑节能应用共性关键技术集成、攻关、研发和推广示范;
(五)经批准的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相关的其它支出。
第五条 建筑节能资金申报材料:
申请建筑节能资金,项目申请单位应填报《苏州市建筑节能引导资金申请表》。
申请建立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引导资金项目,应参照《国家机 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编写提纲》编写工作方案。
申请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引导资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低能耗建筑示范示范项目引导资金的项目,应编制《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工程概况;2.建筑节能专项技术方案研究;3.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及详实的增量成本计算书;4.其他节约资源措施及后评估保障措施;5.工程立项审批文件的复印件;6.设计施工图审查意见。
第六条 建筑节能资金采取补助、以奖代补、贴息的方式对获得批准的项目进行支持。
第七条 市级建筑节能项目的申请单位经各主管部门同意,区属建筑节能项目的申请单位经各区政府建筑节能主管部门同意后,将《苏州市建筑节能引导资金申请表》及相关申报材料报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第八条 对建筑节能应用共性关键技术集成、攻关和研发和推广示范项目,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根据推进建筑节能工作需要,确定项目和项目承担单位。条件成熟的项目,采用政府采购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第九条 项目申报材料须统一按A4纸张制作,有封面和目录,并装订成册,附材料电子文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每年的申报项目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建立项目库,统一管理。
第十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负责制定建筑节能资金预算。
第十一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根据项目申报情 况,在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核实的基础上,确定补助金额,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期十日。公示期间对补助项目提出异议的,经调查,该项目确实不符合申报补助项目条件的,取消补助资格。公示期满后,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联合发文予以确认。
申报项目中节能效应突出的优秀示范项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将优先推荐申报部、省建筑节能专项资金补助项目。
第十二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对获得建筑节能资金支持的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项目执行单位应根据项目进度,分阶段逐级上报项目进展情况。项目进展报告应包括项目实施情况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各区和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筑节能资金的监督管理,检查项目实施情况,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总结评价。
第十三条 获得建筑节能资金支持的项目竣工验收后,项目实施单位应根据要求完善项目资料,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评估验收申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评估。
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评估,达到示范效果的,市财政局将项目补助资金逐级下拨给项目执行单位。
第十四条 获得建筑节能资金支持的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应及时聘请中介机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审计,出具项目审计报告,并将审计报告报送市财政局备案。第十五条 建筑节能资金应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可以暂缓或停止拨付资金,并依法进行处理: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建筑节能资金的;
(二)转移、侵占或挪用建筑节能资金的;
(三)未按要求完成项目进度或未按规定建设实施的;
(四)未通过检测、验收评估的;
(五)不符合国家其他相关规定的。
第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对财政违法行为,由财政部门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理、处罚。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 (金融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
管理暂行办法
苏财外金[2008]8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我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发挥金融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核心作用,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苏发[2008]8号)等有关规定,省财政设立省级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以下简称“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列入预算。
第三条 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坚持突出重点、择优支持、公开透明、鼓励创新的原则,严格程序,规范操作。
第二章 支持范围和条件
第四条 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范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用于对新设金融机构的补贴:
1、对在江苏省域内新设立的总部性或地区总部性金融机构给予一次性补贴。
2、省级各金融机构在苏北、苏中地区新设立的县(市)级以上分支机构,每设立一个省财政给予一次性补贴。
(二)使用金融机构贷款建设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项目。
(三)使用金融机构贷款建设的重大服务业项目。
1、现代物流业。支持省级重点物流基地和重点物流企业;支持以工业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产品配送为主的制造业物流企业外包,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以商品贸易、批发配送为主的物流中心 和运用物流信息系统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企业。
2、商贸流通业。发展商业连锁经营和配送(含农资连锁配送)。支持大型生产资料市场通过信息化手段改造和提升功能。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城市大型农贸市场副食品安全检测服务体系。
3、商务服务业。发展国际化、专业化、贸易型为主导的会展经济;鼓励会计、审计、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发展连锁加盟,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大型中介法人机构。
4、居民服务业。支持面向城市居民生活服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便利性、具有公益服务性质的居民和社区服务业。
(四)使用金融机构贷款的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和其他需支持的重大服务业项目。
第五条 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应具备的条件:(一)符合我省制定的服务业发展规划。
(二)符合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特征。以信息等高技术为依托,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能运用新的组织方式、管理模式和新技术。
(三)能提升制造业水平、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能扩大市场容量、扩大就业、带动作用强、示范作用明显的。
(四)项目已开工建设。
(五)项目建设资金已落实,贷款项目合同完备,其中市、县财政已安排相应配套资金的项目可优先考虑。
第六条 申报企业应具备的条件:(一)在江苏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二)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依法经营,具有健全的财务与管理体系;(三)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资信等级和相应的资金筹措能力;(四)企业年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5%以上,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第三章 资金分配办法和支持方式
第七条 对在江苏省域内新设立的总部性或地区总部性金融机构, 按下列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一)对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的,补贴1000万元;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下、5亿元(含5亿元)以上的,补贴800万元;注册资本5亿元以下、1亿元(含1亿元)以上的,补贴500万元。
(二)上述新设立机构购买自用房的,按购房房价给予5%的补贴;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五年内按年租金给予5%的补贴。
第八条 省级各金融机构在苏北地区新设立县(市)级以上分支机构的,每设立一个省财政给予一次性补贴100万元;在苏中地区新设立县(市)级以上分支机构的,每设立一个省财政给予一次性补贴60万元。
第九条 除按第七条、第八条有关规定用于对新设金融机构一次性补贴以外,其余全部用于对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支持第四条第二、三、四款所列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而发放贷款的利息抵补。贴息资金总额根据投资项目符合贴息条件的银行贷款总额、当年贴息率和贴息年限计算确定,不超过利息发生总额。原则上项目建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拨付资金。
第四章 职责分工
第十条 省财政厅负责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预算和决算管理,审定下达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负责对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落实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对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绩效评价。
第十一条 省发改委负责组织各级发改委系统做好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申报和受理工作,牵头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论证等工作。负责对服务业项目进行审核把关。第十二条 省金融办配合省财政厅对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十三条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负责对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贷款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把关。
第五章 项目申报和审查
第十四条 按照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部门发布的项目申报工作指南,符合条件的项目,由企业按要求向同级市、县(市)发展改革委申报。各市、县(市)发展改革委会同级财政、人民银行、金融办等部门对申报单位的申报资格、申报材料等进行审查后,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的项目,联合行文出具推荐意见,向省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厅报送资金申请报告。省直和中央部属单位可直接向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申报。
第十五条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金融办、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根据职责分工,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 委托相关机构或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论证和评审,依据评审意见,经综合平衡后,提出项目初选名单,提出资金使用计划建议,报省政府分管领导审批。
第六章 资金审核和拨付
第十六条 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经省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后,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下达资金投资计划,省财政厅下达资金预算指标,同时按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将资金拨付给项目贷款金融机构,除新设金融机构一次性补贴以外,其余用于抵补项目贷款利息。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各级发展改革委负责对贴息资金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组织对项目进行验收,会同财政部门对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提供绩效评价报告;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对资金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组织不定期抽查。
第十八条 贴息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滞留、挪用、截留、挤占,不得擅自改变或扩大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对骗取、滞留、挪用、截留、挤占专项资金的财政违法行为, 由省财政厅追回有关财政资金,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处罚。
第八章 绩效考评
第十九条 各承担单位在项目完成后要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主要对项目目标的实施过程和完成情况、项目投入使用后产生的经 济和社会效益、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竣工决算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及时将评价报告报送同级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局。各市、县(市)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局要将评价报告汇总后于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报 送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属和中央部属企业直接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和省财政厅。不能及时提交绩效评价报告的地区或单位不能 申报下一年的资金项目。
第二十条 建立绩效考评制度。终了后,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及有关部门组织对各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验收和考评。在此基础上,对整个资金使用情况和取得成效进行全面总结,向省政府做出报告。验收考评结果作为安排下一年资金的依据。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