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深圳市本外币兑换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4 13:1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推进深圳市本外币兑换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推进深圳市本外币兑换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

第一篇:关于推进深圳市本外币兑换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深圳市本外币兑换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分局、市金融办

深圳毗邻香港,口岸众多,对外经贸往来活跃,本外币兑换需求旺盛。但目前深圳本外币兑换业主要依托于银行渠道,兑换特许机构及外币代兑机构数量 较少、服务效率和社会认知度不高。为促进深圳本外币兑换行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深圳金融外汇服务水平,为深圳涉外经济社会活动营造良好的本外币兑换环 境,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深圳现代服务业发展和金融服务配套改革创新为宗旨,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 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紧紧围绕深圳本外币兑换环境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深圳市本外币兑换机构服务水平和效率,完善本外币兑换服务体系,营造健康、规 范、高效的本外币兑换环境。

二、完善银行机构外币现钞兑换服务体系

(一)鼓励金融机构增设兑换网点。一是鼓励各外汇指定银行在涉外酒店、机场、口岸附近、外国人聚居地、旅游景点、中心商务区和商业聚集地等周边 区域拓宽外币现钞兑换网点的覆盖面,增设小币种兑换服务,提升外币现钞兑换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有效利用柜台网点为境外个人提供外币现钞兑换服务,满足境外 个人外币现钞和人民币现钞之间的互兑需求。二是鼓励银行机构在重点区域设置自助兑换设备,包括外币兑换机、支持兑换业务的ATM机。同时,开办网上银行办 理兑换业务。

(二)规范兑换服务业行为。加强银行经营网点业务人员进行英语和服务培训,配备精通外语业务人员。对银行网点的英文标识进行整体清理,在公众场所设置醒目、规范化的英文标识。

三、提升外币代兑机构服务水平

(一)提高开办外币代兑业务的酒店比例。市旅游管理部门对全市四星级以上酒店是否具备外币代兑资格进行全面梳理,外汇管理部门积极协调银行与尚未开设外币代兑点的四星级以上酒店签订代兑协议,实现外币代兑机构在全市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全覆盖。

(二)提升外币代兑机构服务质量。规范外币代兑机构外币兑换统一标识,确保每个代兑机构均设置醒目的统一标识。鼓励各代兑机构发挥自身营业时间 长的优势,在涉外酒店提供24小时外币兑换服务。积极推动银行授权外币代兑机构自行制定外币兑换的挂牌价格,并为境外个人办理一定限额内人民币兑换外币现 钞的兑回业务。

(三)鼓励外币代兑机构规模化经营。鼓励外币代兑机构扩大经营规模,构建品牌连锁模式。引导有条件的代兑机构申办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

四、发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经营机构

(一)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经营机构。外汇管理部门应积极扩大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规模,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兑换服务,扶持民族品牌,加速特许经营机构的设立步伐。

(二)增设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经营网点。各特许机构依据发展规划,充分考察市场,在兑换需求旺盛的口岸、商务区及商业旺区等场所合理布局,增设兑换网点,提升兑换服务覆盖率。

(三)加强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的业务管理。外汇管理部门应根据市场发展情况,积极参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对《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规范业务操作流程,督促特许机构不断改善内控制度,优化业务操作流程,加强风险控制。

(四)创造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发展的良好环境。各有关部门在本外币兑换特许经营机构的设立审批、工商登记、消防验收和税务登记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共同创造本外币兑换特许经营机构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强化本外币兑换服务保障工作

(一)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和宣传工作。个人本外币兑换行业刚刚起步。外汇管理部门应做好相关的政策和技术研究,切实加强业务管理的可操作性。各有 关单位应积极开展关于本外币兑换业务的宣传工作,通过制作兑换宣传片、发放兑换宣传手册、开展兑换宣传月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社会对本外币兑换的认知度。

(二)做好应急管理。将推进本外币兑换环境建设纳入深圳市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范围,及时研究解决本外币兑换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妥善处理突发事件,营造便利、优质、安全、高效的兑换环境。

(三)加大对非法兑换的打击力度。公安、边检、海关、口岸、市场监督管理和外汇管理等部门加强合作,建立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和部门合作优势,对口岸地区等重点区域的非法兑换行为予以打击。

第二篇:关于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13日 来源:本站

鲁教法发〔2015〕1号

各市教育局:

章程是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和实施管理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及规范性文件、实施办学和管理、开展社会活动的依据。为贯彻《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体系,指导和规范全省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下同)章程建设,促进中小学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依据教育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学校章程制定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学校章程应当以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教育规律。

(二)基础性原则。学校章程应当基于学校发展实际和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对学校重大和基本事宜做出规定,统领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三)发展性原则。学校章程应当将校情、发展愿景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求相结合,明确学校发展定位,力求体现本学校的传统、特点和文化。

(四)人本性原则。学校章程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核心价值引领,凝聚共同愿景,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各方价值的共同实现。

二、学校章程的基本内容

学校章程应当载明以下基本内容:

(一)学校登记名称(含简称、英文译名)、办学地点、机构性质、隶属关系、学制和办学规模等基本信息。表述应当规范、准确。

(二)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宗旨、发展定位、培养目标、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可结合实际,规定校训、校风等内容。

(三)学校标识,包括校徽、校歌、校旗、校庆日等,一般使用文字描述。

(四)教师与学生。主要规定教师、学生的权利、义务,教师队伍建设、考核评价、职务聘任,学生入学、学籍管理、评价以及教师、学生合法权益保障与救济机制。

(五)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主要规定学校的领导体制、校长、校长办公会议、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等组织的定位、宗旨、职责以及基本的组织、议事规则,各内设机构的组成与职责。要落实校长负责制,注意理顺学校内部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关系,避免职责交叉、重复,建立科学、高效、有序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

(六)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主要规定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基本准则以及课程体系、目标要求、实施方式、质量监测、考核评价等。

(七)资产、财务与经费管理。主要规定学校经费的来源渠道、使用原则和管理制度,接受捐赠的规则与办法。

(八)学校章程修订。学校发生撤并,或者名称、类别层次、办学宗旨、发展目标与管理体制机制等重大内容变化的,可以对章程进行修订。

(九)学校章程解释权归属与施行日期。

除上述基本内容外,义务教育学校要将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教基一〔2014〕10号印发)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依据,并将相关内容体现在章程中;中等职业学校章程中要载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体现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容。

学校章程应当文体规范、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文字简明、措辞准确,条文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学校章程为条文式,可分为章、节、条、款、项、目等。

三、学校章程制定的基本程序

(一)成立章程起草组织。章程起草组织应当具有广泛性和专业性,成员由学校领导、校内有关机构负责人、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仅限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有关专家组成。

(二)形成章程草案。要认真做好章程起草的准备工作,梳理有关中小学管理与办学的法律法规政策,作为章程起草的基本依据;要深入调查研究,对学校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定位等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总结实践经验;要对本校已有相关制度进行梳理,充分借鉴已制定章程的其他中小学章程建设经验。

(三)征求意见。章程草案形成后,要在校内公开征求意见。对涉及学校发展定位、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以及与教职工、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问题,应当采取多种方式或者通过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渠道广泛征求教职工、家长、学生、社会(社区)等多方面意见、充分论证。对涉及与举办者权利关系的内容,学校应当与举办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充分沟通、协商。

(四)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章程草案经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后,要及时提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教职工代表大会对章程草案审议后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以会议决议的方式做出。

(五)学校决策机构审定。章程草案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后,起草组织应当将章程草案、起草说明以及征求意见的情况、主要问题的不同意见等,提交学校决策机构审定。

公办中小学章程草案经审定后,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核准;民办中小学章程草案经审定后,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章程建设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要求,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必然选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章程建设工作,坚持分类指导,坚持改革创新,抓紧制定本地区中小学章程制定与核准的具体办法以及推进计划。2015年各市教育局要全面启动本地中小学章程建设工作,已开展中小学章程建设工作的要在2016年基本完成,尚未启动的要在本通知下发后尽快启动,力争2017年基本完成本地中小学校章程建设工作。2018年全面完成中小学章程建设工作,实现“一校一章程”。

(二)加强指导交流。加强专家咨询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中小学章程建设进展情况,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富有实践经验的相关负责人,对中小学章程制定提供咨询指导意见。要总结已公布章程在结构框架、内容表述、制度创新方面的特色,通过召开座谈会、培训等不同方式,加强经验交流与信息共享。

(三)完善执行机制。建立健全章程执行机制,形成学校依法依章程自主办学、主管部门对章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作为实施管理依据的新格局。各中小学校要结合章程制定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规范学校各项工作,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章程执行情况要形成报告或作为学校工作报告的内容之一,向教职工代表大会以及主管部门报告。

山东省教育厅

2015年6月16日

第三篇: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

(环发〔2008〕1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以下意见: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生态文明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因此,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障。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耕地、淡水、森林、能源等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阻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个战略阶段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阶段。如果继续沿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将难以完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当前在生产和消费领域,还存在着向大自然过度索取自然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现象,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破坏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的结晶,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明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维护生态平衡;强化城乡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努力培育生态文化,积极倡导文明消费方式。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本原则: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和谐发展原则,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尊重生态规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坚持公平发展原则,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妥善处理区域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促进地区间公平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发展需求,又要维护后代人的发展权益。坚持传承发扬原则,既要继承“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朴素生态观,又要发扬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生态文明观;既要传承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又要弘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坚持整体协调原则,协调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少数与多数利益。坚持共同推进原则,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深入、扎实、有序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内容上具有全面性,时间上具有长期性,过程上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成果上具有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支撑体系;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安全体系;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倡导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广泛宣传发动,建立生态文明的道德文化体系;要健全长效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积极推进,不搞指标摊派;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要试点引路,不一哄而上。

二、严格环境准入,建立生态文明的产业支撑体系

(四)加强环境分类管理

各级环保部门要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加紧环境功能区划工作,逐步实行环境分类管理。

在优化开发区域,坚持环境优先,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实行严格的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率先完成排污总量削减任务,做到增产减污,切实解决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在重点开发区域,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科学合理利用环境承载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到增产不增污,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在限制开发区域,坚持保护为主,合理选择发展方向,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确保生态功能的恢复与保育,逐步恢复生态平衡。

在禁止开发区域,坚持强制性保护,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严格监管,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遏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和破坏。

(五)严格环境准入

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规,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在确定钢铁、有色、建材、电力、轻工等重点行业准入条件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清洁生产标准和排放标准,已无环境容量的区域,禁止新建增加污染物排放的项目。进一步完善规划环评,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源头预防作用。

(六)加快推进循环经济

根据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要求,环保部门要配合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法规,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推进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推广循环经济先进适用技术和典型经验,建设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程,联合商务、科技等有关部门积极做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推动循环经济在区域层面上的发展。加快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指南,建立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推动企业落实清洁生产方案。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标准或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或者排放有毒物质的企业,要依法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七)大力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促进自然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按照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原则,把节能、节水、节地与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统筹规划,同步实施。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完善资源节约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类废弃物收集、转运、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的构架体系,大力推进生产、生活中各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建生态文明的环境安全体系

(八)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分区、分类管理,确定不同地区的主导生态功能和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格局,强化管护能力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提高保护质量;建立一批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立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估机制,提高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管护能力;划定生态脆弱区,使脆弱的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加强灾后生态恢复与建设。加强物种资源保护和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履行国际公约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做好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工作,完善生物物种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做好转基因生物安全、外来有害入侵物种和病原微生物的环境安全管理。

(九)强化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

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加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力度,努力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加大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力度,优先保护饮用水源。逐步划定各主要河流、湖泊的水生态功能区,建立健全水生态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加快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工程建设,加强工业废水治理。推进重点行业二氧化硫综合治理,加大城市烟尘、粉尘、细颗粒物和汽车尾气治理力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强化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监管,加强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的污染治理,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控制固体废物污染;加强核设施和放射源安全监管,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实行“以奖促治”政策,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质改善,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治理,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强化农村地区工业企业环境监管。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农用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场地环境监管,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示范,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规范有机食品发展,组织开展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县建设,防治农药、化肥和农膜等面源污染。

(十一)严格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

按照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做好资源、能源开发规划和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力度,防止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快建立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促进新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做好上下游、地表地下水调配,有效保护水资源。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提高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加强对生态敏感区域旅游开发活动的环境监管,推广生态旅游试点示范。

四、广泛宣传发动,建立生态文明的道德文化体系

(十二)建立生态文明的道德规范

崇尚亲近自然的生活理念,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不同层面入手,制定和实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规范,促进人们更加自觉地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节约资源。大力倡导以清洁生产、爱护公物、文明办公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不断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积极弘扬以简约生活、善待生命、邻里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树立勤俭节约为荣,奢侈浪费为耻的社会新风尚。

(十三)推广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贯彻实施政府绿色采购意见,实行环境标志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提高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倡导购买绿色、有机产品,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生产,以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提倡绿色出行,开展“无车日”活动;以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引导公众改变不良的消费方式,简化商品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完善塑料包装制品减量化、无害化、再利用政策措施,实行垃圾分类、清运和回收,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

(十四)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科普展览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事物、新典型,积极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丰富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建立生态文明教育的长效机制,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通过家庭教育,形成生态文明的家风;通过学校教育,普及生态文明知识;通过社会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素养。

五、健全长效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

(十五)加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级环保部门要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

(十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决策机制,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考评制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建立、完善部门协作制度、信息通报制度、联合检查制度。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新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推动企业成为节能环保的实施主体和投入主体,逐步形成多方并举、合力推进的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投入格局。

(十七)完善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

建立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坚持依法行政,克服并纠正环境执法中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遏制行政干预执法的现象,打击权法交易、权钱交易行为。

(十八)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标准

制订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技术规范和环境标准体系。强化并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污染者付费政策,合理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限制原材料、粗加工和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制定和发布相关限制生产、出口的产品和工艺名录,建立并完善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各级环保部门应配合相关经济部门,抓紧制定和实施利用信贷、保险、税费、证券、贸易等市场手段促进环境保护的环境经济政策。制定并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饮用水源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公益林、资源开发、重点流域与区域等予以补偿支持。

(十九)推广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

积极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活动。生态省(市、县)、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建设活动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也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的基础和前提。要整合社会资源,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继续深入开展系列建设活动,总结建设经验,丰富建设内涵,突出建设特点。特别要将指导推进生态省(市、县)建设的工作重点放在建设过程监督,突出成效评估,强化过程管理,对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全面推进环境优美乡镇、生态街道、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生态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自下而上、由点到面,不断扩大建设成果,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二○○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四篇:关于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国科协关于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

院士专家工作站是中国科协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组织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好创意、好形式,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挥组织特色和优势,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推进产学研联合,在实践中集聚、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创性工作。为进一步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工作目标

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中国科协等七部门《关于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和特色,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发挥院士专家的技术引领作用,帮助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团队,集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制约,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通过建站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巩固和扩大科协组织网络;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纳入“讲理想、比贡献”等技术创新活动之中,同部署、同推进,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成长。

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工作目标是:今后三年内,重点在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等培育一批示范性院士专家工作站和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形成一套有利于吸引以院士为代表的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保障机制,培养一批经济建设一线科技人才,进一步提升各级科协组织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能力。

二、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基本原则

在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中,要坚持以“需求为基础,项目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实效为根本”的基本原则。

需求是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基础。各地科协要根据国家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客观需要,围绕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特点,广泛征集企业重大技术需求,筛选一批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在尊重和顺应企业选择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合作。

项目是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核心,是院士专家与企业对接合作的载体。院士专家工作站项目是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项目的完成过程能对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带动作用。同时项目要符合进站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专业特点和研发方向,有利于推动院士专家团队同建站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企业是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主体。建站企业应是在地区经济或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规模以上企业;企业有明确的技术创新需求和可供合作的技术项目,建有研发机构,拥有水平较高、结构较为合理的研发团队;企业领导对工作站工作高度重视,能够为院士专家及其团队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保障合作项目的资金投入。

实效是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根本。各地通过建站工作,要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培养创新团队,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取得实效。

三、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基本方法

在推动建站过程中,各地科协可采取协同配合、规范发展、强化服务、宣传表彰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推动建站工作有序进行。

要注重加强同地方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切实发挥各级学会联系专家广泛的优势,为企业引进人才、智力提供支撑,共同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长效发展。

要力求合理布局,稳步推进。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管理办法或实施意见,明确责任、措施和流程,保护院士专家和建站企业的知识产权,合理设置建站标准,防止盲目追求建站数量。对已建工作站实行动态管理,加大追踪问效力度。

要增强服务意识,提供科技特点突出、科协特色鲜明的服务。加强与院士专家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最新科研动态和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强与建站企业的沟通联系,帮助企业做好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规划以及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帮助企业选聘院士专家,搞好项目对接;夯实工作基础,建立《院士专家信息库》、《企业难题需求库》和《科技成果库》。

中国科协将把科技成果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企业和院士专家共同认可的院士专家工作站纳入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表彰系列,各地科协可结合本地实际相应进行表彰奖励。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受众广泛、影响力大的媒体上,宣传成效显著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创新团队。

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保障措施

各级科协要注重调研,勇于创新,从组织、人才、资金、信息等方面为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发挥好中国科协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作用,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与发展,抓好典型示范工作站的建设,支持地方科协做好建站的服务工作。各地科协要结合当地实际,明确工作职责,制定配套政策和办法,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建立院士专家服务机构,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各地科协要发挥广泛联系各学科、各领域、各群体的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团体优势和特点,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资源。按照共建共享、以用为本、管理有序的原则,逐步建立科协及所属学会、团体科技人才资源信息库,为建站提供可靠的人才资源保障。

中国科协将不断增加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所需的工作经费。各地科协要为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并从人才引进、管理服务、项目引导、表彰奖励等方面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支持和资金投入。

中国科协将在各地科协推荐的基础上,重点跟踪和扶持一批科技含量较高、项目实施预期较好、产业升级带动作用明显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并陆续对成效显著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以中国科协的名义统一授牌。

第五篇: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合同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合同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2010年3月9日审判委员会第6次会议修订)

为了依法、公正、及时处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统一裁判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就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问题,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1、人民法院受理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在审理过程中,如行政主管部门正在对涉案工程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处理,应中止审理,待行政主管部门作出有效决定后恢复审理。涉案工程被认定为非法建筑的,应认定合同无效,承包人请求参加合同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在开庭前,涉案工程已按行政主管部门规定补办手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有效。

2、人民法院受理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在审理过程中,一方当事人以涉案工程未取得土地使用权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主张合同无效的,在开庭前发包人仍未取得土地使用权及上述行政许可的,应认定施工合同无效;开庭前已经取得土地使用权及上述行政许可,但未取得施工许可的,应认定施工合同有效。

3、两个以上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合作建设工程,并对合作建设工程享有共同权益的,其中合作一方因与工程的承包人签订建设工程合同而发生纠纷的、其他合作建设方应与签订建设工程合同的合作方共同对建设工程合同的履行承担连带责任。

4、建设工程合同的发包人非建设工程项目的所有人,发包人以自已的名义实际履行合同的,建设工程的所有人与发包人共同对建设工程合同的履行承担连带责任。

工程代建合同的委托人与受托人共同对建设工程合同的履行承担连带责任,但建设工程合同明确约定仅由受托人、委托人或发包人承担合同约定义务的除外。

5、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无劳务作业法定资质的劳务分包人,发包人以承包人违法劳务分包为由要求解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不予支持。

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条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经过招投标而签订的施工合同,承包人有证据证明工程价款低于成本价,主张合同无效的,应予支持。

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招标投标法》第三条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工程合同履行中承包人有证据证明工程价款低于成本价或承包人对总价包干合同中工程量有重大误解的,承包人在法定期限内要求撤销或变更合同的,应予支持。

7、发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承包人无法施工,且在催告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相应义务,承包人请求解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应予支持:

(1)未在约定时间内提供材料,或提供的材料不符合约定的;

(2)未在约定时间内提供施工场地、施工道路、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的;

(3)未在约定时间内提供完整工程地质和地下管线资料或施工图纸;

(4)未在约定时间内办理工程中间验收;

(5)未履行合同约定的其他协助义务的。

8、发包人与承包人签订建设工程合同后毁约的,应赔偿承包人由此造成的损失,该损失应包括承包人履行合同后可获得的利益。

9、建设工程开工时间一般以发包人签发的《开工报告》确认的时间为准,但如果发包人签发的《开工报告》确认的开工时间早于《施工许可证》确认的开工时间,则以《施工许可证》确定的开工时间作为建设工程开工时间。承包人在领取《施工许可证》之前已实际施工,且双方约定以实际施工日为工期起算时间的,依照约定。如果发包人签发开工报告后,迟延履行合同的约定义务而无法施工,工期顺延。

10、发包人未按建设工程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致使停工、窝工的,承包人可顺延工程日期并有权要求赔偿停工、窝工等损失。

承包人在发包人逾期支付工程进度款后继续施工的,在发生纠纷后,发包人要求承包人承担工期违约责任的,不予支持。

11、施工过程中因发包人拖欠工程预付款、进度款、变更设计造成工程停工、窝工或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工程停工的,工期顺延计算。

12、发包人或监理单位已组织验收并在填写的《建筑工程验收报告书》或相关文件上签字确认验收合格的,应认定工程验收合格,对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作保修期内质量问题处理,发包人以工程存在质量问题为由,要求不支付或缓支付工程款的,不予支持。

13、发包人接到承包人竣工报告后,无正当理由不组织验收的,经过一定合理时间(30)天)后应视为工程已竣工验收,发包人以工程未验收或存在质量问题为由,要求不支付或缓支付工程款的,不予支持。

14、发包人擅自变更工程设计的,承包人按照发包人指令施工的,除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造成质量缺陷外,发包人不得以未经过设计人同意为由主张改变更无效。

15、工程已施工完毕,承包人以发包人未按约定支付工程款为由,不协助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的,视为工程停工;工程施工完毕且已竣工验收的,发包人拖欠工程款或结算已到期工程尚未交工的,承包人可以行使抗辩权为由不交付建设工程,但不交付的工程价值应与工程欠款基本相当。如果发包人拖欠的工程款与不交付的建设工程价值差距较大或部分不交付影响整个工程使用的,承包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16、建设工程完工后未经竣工验收,工程已由发包人实际控制的,发包人即不组织竣工验收,又未提出质量问题的,视为工程已经竣工验收合格,工程完工之日视为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日。

17、当事人就同一工程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的实际内容与招投标文件不一致发生争议的,应当以招投标文件规定的计价方法或计价标准结算工程价款。

18、当事人约定,发包人受到竣工结算文件后,在约定期限内不予答复,视为认可竣工结算文件的,按照约定处理。发包人的答复应是针对竣工结算文件的内容,与竣工结算文件内容无关的答复是为没有答复,当事人另行约定的除外。

19、当事人约定发包人审核结算的期限,审核期限届满后,发包人以承包人送交的结算文件不完整为由要求延期审核的,不予支持。发包人应承担违约责任。

20、建设工程合同无效或解除的,承包人主张工程款,发包人提出对已完成工程进行质量鉴定的,应予支持。

21、建设工程合同约定为固定总价的,承包人以工程量增加为由要求调整合同价款的,应按照以下方式处理:

(1)、在固定总价若干范围以外增加的工程量,应计入合同价款。

(2)、固定总价包干范围约定不明,如发包人不能证明该增加的工程量已包括在包干范围内的,应计入合同价款。

(3)、发包人以固定单价包干形式,招标而签订固定总价包干合同后,发生工程量争议的,以实际工程量计算包干总价。

(4)、签订固定总价合同后,工程发生重大变化或固定总价所依据的设计图纸发生重大变更的,按照双方确定的工程量清单单价据实计价。

22、施工过程中修改施工图纸或工程返工的,工程造价按双方约定或签证单确定;如果施工过程中废止原图纸,采用新的施工图纸,双方又重新约定工程造价的,按新约定确定;没有新约定或者新约定不明确的,则按实际工程量和原合同确定的单项价格确定工程造价;如果新的施工图纸所涉及施工内容原施工合同没有规定,双方又未重新约定工程造价或约定不明确,则按实际工程量,参照签订建设工程合同时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计价方法和计价标准结算。

23、合同已约定工程价款或双方已经委托中介机构审价并确认的价款,与政府行政审计确定的价款不一致的,应以双方确认的为结算依据。但在合同明确约定以审计结论作为结算依据或者合同约定不明确、合同约定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将审计结论作为结算依据。

24、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不按图纸施工,擅自改变约定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的品种、规格等情形,发包人要求核减原材料差价的,应予支持。

25、当事人共同选定审价机构审定价款后,一方当事人有异议要求重新审定的,不予支持,但有证据证明审价中存在重大错误、遗漏或审价机构与另一方恶意串通的除外。如审价机构出具报告后明确告知如有异议可在一定期限内提出,当事人超过期限提出的,应视为认可。

26、当事人约定工程款于工程竣工验收并交付后支付的,建设工程已竣工验收,发包人已实际控制工程,承包人已移交施工现场的,视为工程已交付使用,发包人已未签订工程移交协议为由不支付工程款的,不予支持。

27、当事人约定工程价款以工程结算完毕作为支付条件,发包人拖延工程结算,合同对拖延结算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自拖延之日起计息。

28、发包人已按约定支付工程价款或办理结算,但在建设工程竣工之日或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竣工之日起六个月内,承包人请求确认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应予支持。

29、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前,建设工程合同被解除的,承包人对已完工程享有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承包人行使优先权的期限为六个月,自建设工程合同解除之日起计算。

30、建设工程合同无效,承包人主张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不予支持。

31、承包人将其对发包人的工程款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能随之转让。

32、建设单位直接发包的基础工程,享有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建设单位直接发包的消防工程、玻璃幕墙工程、装修装饰工程,在该工程增加价值的范围内享有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总承包人分包的专业工程,专业工程分包人不享有工程价款优先权。

33、建设工程合同约定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在工程质量不符合约定或未按期竣工时罚没,但实际损失少,保证金数额大,承包人认为全部罚没过高的,应当按照公平合理原则并参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关于调整过告违约金的规定处理。

34、建设工程合同对工期、质量、违法分包或非法转包等的罚款约定,视为违约条款,合同虽约定可直接从工程款中抵扣,但罚款未经承包人同意的,抵扣行为无效。

35、劳务分包人不属于实际施工人,劳务分包人以建设工程的发包人为被告主张劳务报酬的,不予支持。

36、当事人约定保修金在保修期届满后支付的,地基基础工程及主体结构工程的保修金应在工程竣工验收2年后返还。

37、建设工程的工程款诉讼时效以合同约定最后一期工程款的支付期限为起算时间,工程质量保修款的诉讼时效以保修款返还日起算。

38、建设工程质量诉讼时效,以知道或应当知道发生质量问题之日起起算。发包人请求总包人、分包人承担质量违约责任的,诉讼时效为两年;发包人、所有权人、实际使用人、受损害人请求总包人、分包人、实际施工人或保修义务人承担侵权责任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39、承包人要求结算工程价款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工程竣工或承包人移交完毕竣工档案资料或施工合同解除之日起计算。

下载关于推进深圳市本外币兑换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推进深圳市本外币兑换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圳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深圳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第一二三号)《深圳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经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于2009年9月......

    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范文大全

    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联企业[2011]575号 2011-12-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中小企业)、科技、财政......

    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现就深入推进......

    整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整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党委八届六次全会和中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党委、**人民政府决定于20......

    班组建设指导意见

    师市加强煤矿班组建设指导意见 班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企业效益、激发职工活力的细胞。加强班组建设对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增强基......

    班级建设指导意见

    班级建设指导意见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学校的发展取决于班级的发展。因此,为加强班级管理,特制定本规定,以促进班级建设的良性发展。 一、班级管理的思想方法和目标:班级......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解读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解读 为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国务院办公......

    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国中铁

    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 来源: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0-11-18 【大 中 小】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