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园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5篇

时间:2019-05-14 13:5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工园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工园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

第一篇:化工园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

化工园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

1、手续合法性核查

手续合法性核查是企业对污染防治法遵循情况的自我评价。1.1 环保审批常见问题

1)新建、改建、扩建污染环境的项目是否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

2)有新、改、扩建设项目的单位是否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3)建设单位开工建设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文件是否经过批准同意;

4)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发生重大变化后,在开工建设前是否重新审核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5)建设单位对已经进行过环评的建设项目满5年后才开始建设,是否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重新进行了审核。

1.2 “三同时”验收常见问题

1)企业新、改、扩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时是否:①环保设施已同时建成;②环保设施是否经过验收;③环保设施验收是否合格。

2)企业新、改、扩建设项目在进行试生产前是否:①在建设项目试生产前是否向环保部门提出试生产申请,并经同意后才开始试生产;②试生产的建设项目是否主体工程与其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一起投入试生产;③在试生产的3个月内是否向环保部门提出环保设施验收的申请;④试生产需超过3个月时,是否提前提出延期申请。

1.3 排污收费常见问题

1)企业向大气或者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染物时是否按照规定缴纳了排污费; 2)企业在直接向水体和海洋排污时是否按照国家的要求缴纳了排污费; 3)企业是否按照规定缴纳了超标环境噪声排污费;

4)企业是否不具备减免条件而申请了减免,是否不具备缓缴条件而申请了缓缴。1.4手续合法性核查对策措施

要对全省化工园区生产企业现状进行全面摸底,逐个排查,重点从产业准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技术质量、人员资质以及土地、能耗、项目审核程序和工商登记等方面查清现有化工生产企业的现状和问题。

2、企业环境应急管理

企业是防范环境风险的第一责任主体,是防范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第一道防线。提高企业防范环境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还关乎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是检验企业合法生产经营的标度尺和风向标,是建立社会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石。

2.1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常见问题

1)部分单位对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特别是在人力、应急装备、资金等方面。

2)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基础薄弱,应急准备工作不足:一是部分企业未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工作;二是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三是应急演练效果不佳。

3)突发事件报告不及时,处置不当:不少企业由于担心追究责任、事故赔偿等问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特别是事件发生初期,在完全可控制时不及时报告; 一些企业在应急救援中只保护企业内部的人员和财产,不管公共环境安全。

2.2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对策措施

1)做好环境风险评估及隐患的排查和整改,综合考虑企业内环境风险源的种类和数量、企业的环境风险防控设施、企业周边的环境敏感区,全面分析可能造成的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

2)推进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以预测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为重点,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周围的环境敏感点、潜在的环境问题,科学合理地预测环境风险;

3)加强企业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应以满足解决发生的环境问题为目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4)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过程中,建立顺畅的信息报告机制;

5)积极配合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采取清除和减轻污染危害措施; 6)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处置,做好恢复重建工作。

3、管理体系、管理档案、在线监控

建立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使企业从根本上实现污染预防、推行清洁生产,保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避免环境刑事责任。

3.1 企业管理体系常见问题

1)是否制定环境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 2)是否获取适合企业的环境法律法规; 3)是否明确环境管理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4)是否有专门的管理者和监管者;

5)是否具备废水、废气、固废、噪声、化学危险品等的运行控制管理; 6)是否定期组织合规性评价。3.2 企业环境管理档案常见问题

1)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档案。包括:建设项目清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环保部门环评审批文件、项目试生产批复文件、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资料等;

2)污染物排放档案。包括:最近六个月企业每天人工化验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浓度数据和自动监测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小时均值数据;环境风险源单位最近六个月每天对特征污染物的监测数据;

3)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档案。包括:污染防治设施位置图,目处设置污染源分布图、污染物处理流程图和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体系图;

4)固体废弃物处置档案。包括:最近六个月每天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处置量、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和利用设施的运行管理情况;工业固体废物委托处理协议、危险废物转移五联单;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化验分析报告;

5)环境应急管理档案。包括:环境应急预案,应急处置设施日常维护运行情况,环境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3.3 企业在线监控常见问题

1)自动监控设施是否安装到位;

2)企业在线设施运行管理是否到位,是否能稳定联网运行;

3)企业是否建立规范的在线监控台账,并及时进行废水、废气排放指标的日常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主动报告污染源在线运行情况。

4、清洁生产水平审查 清洁生产审查的目的是转变传统的末端治理模式,实行源头、全过程预防污染的清洁生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源头控制污染,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将原材料更多地转化为产品的目的。

4.1常见问题

1)使用的原辅料的采购、储存及质量,是否有毒、有害,是否难于转化成产品,产品的废物是否难于回收利用;

2)分析产污环节,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工艺设备是否陈旧落后; 3)生产管理制度和环境管理制度是否完善。4.2 对策措施

1)选择无毒无害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原辅料;

2)淘汰落后设备,改造工艺技术水平、提高过程控制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3)针对污染物处理设施和方法,选择先进技术进行有效改造,提高污染物治理能力;

4)强化管理,找出造成物耗高、能耗高、排污多、跑冒滴漏严重的原因,拟定加强管理的措施与制度,提出解决方法。

5、事故池、循环水、消防水池(罐)、初期雨水收集池

5.1 事故池常见问题

事故池是在现有事故收集系统设施不能满足事故排水储存容量要求时,用来暂时收集储存事故排水的水池。常见问题如下:

1)缺少事故处理池,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差;

2)事故池挪作它用,如将初期雨水池与事故应急池混淆使用,初期雨水进入事故池;将事故池挪作调节池用;

3)事故收集系统设置不合理,事故处置过程中未受污染的排水进入事故污水收集系统,进入事故应急池;

4)事故池设置不合理,容积过小存在事故污水溢出现象。事故池设置在地势较高处,发生事故时,事故废水不能重力流入;

5)未考虑当事故池容积不能满足事故污水储存容量要求时,设置加压设施外排到其它储存设施;事故应急池溢流管与雨水系统相连;

6)无事故废水处理方案,直接将事故污水外排。5.2 循环水池常见问题

1)厂区内雨水,工艺废水进入循环水池;

2)循环水池体设计不规范,池体为毛石结构,存在渗漏污染地下水问题;

3)企业的循环水处理系统中存在主物料泄漏的现象,循环水水质差,COD 值偏高;

4)浓缩倍数不合理,出现水质浑浊、微生物数量超标等现象。5.3 消防水池(罐)常见问题

企业水源直接供给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水压和火灾延续时间内消防用水总量要求时,应建消防水池(罐)。消防污水的收集与处理是必要的,特别是加工过程中含有毒物质的企业,这个问题更应重视。常见问题如下:

1)水池(罐)容量设置不合理,不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消防用水总量的要求; 2)消防水池(罐)未设液位检测、高低液位报警及自动补水设施,不能保证消防水池(罐)储存满足需求的水量,不便于人员操作;

3)消防时产生消防污水无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消防污水进入雨水收集系统。5.4 初期雨水收集池常见问题

化工企业初期雨水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化学品、按照清污分流的原则,污染的初期雨水需进行分流收集妥善处理,后期污染程度较轻的雨水进过简单预处理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固体颗粒杂质后,通过雨水系统直接排入自然受纳水体。常见问题如下:

1)初期雨水量计算和收集不科学,初期雨水收集池设计过大或过小; 2)未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或将初期雨水池与事故应急池混淆使用;

3)污染汇流区设置不合理,部分可能产生跑冒滴漏污染且受降雨冲刷的区域未考虑;

4)将室内或地下区域以及人工清洗作业产生的废水视作污染的初期雨水; 5)雨污切换装置采用人工控制造成反应滞后,部分超标初期雨水溢流外排; 6)收集后的初期雨水后期未采取处理,直接外排。

6、管网规划建设

6.1 常见问题

1)在对企业管网规划设计时,各种管道未全面规划,生产废水和雨水合用一条排水管道,雨天污水与雨水混合外排,造成排污口超标;

2)仅粗略雨污分流,未根据废水特性分类收集,未根据水质特征将重污染废水、一般性废水、生活污水分开,清污分流不彻底;

3)企业生产用水、污废水管、用排气管等是否设置相应的计量装置;

4)企业排放的废水是否经专用明管输送至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并设置在线监控装置、视频监控系统及自控阀门。

6.2 对策措施:

1)科学合理的规划污水管网配套建设,规范污水管道施工企业的施工行为,严格工程竣工验收和项目移交的管理;

2)重视园区排水管网建设和管理,合理实施污水的截流改造与分流改造,结合排水许可制度逐步建立重点排污企业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监控系统;

3)全面调查管网现状,明确产权管理,落实责任与目标,有效发挥现有管网的效能;

4)重视污水管道养护,加大污水管网养护的投入,切实加强现有设施的维护管理。

7、污水分类收集、水质预处理、特征污染物处理

企业内部污废水应分类收集,未受污染或轻微污染的清净废水和受污染的污水分开收集,清净废水可以直接排放或回用,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根据污废水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高浓度污水首先进行物理化学等预处理措施,然后再同其他低浓度废水混合后一起进行生化处理。

7.1 污水分类收集常见问题

1)车间污水收集不彻底,如物料堆放处渗漏液无地沟收集;车间内未设地沟及围堰;地面防腐层破坏,造成废水渗漏;跑冒滴漏现象严重,车间地面积水严重;污水收集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相连通;

2)分类收集不合理,仅将雨水和污水分流,未根据废水特性分类收集,不利于后续处理。分类收集后的污水进入一个调节池,混合处理,造成分类收集形同虚设。

7.2 污水分类收集对策措施 1)车间生产的废水要进行分类收集,要对物料堆放处渗漏液等进行收集;车间内要设地沟及围堰;

2)污水收集要有针对性,实行污水收集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分流、清污分流; 3)加强对企业分类收集监管,污水分类收集后进入不同的调节池,逐个进行处理;

4)分类收集是应综合考虑,不应仅将雨水和污水分流,还要根据废水特性分类收集,方便后续处理。

7.3 水质预处理常见问题

1)未对直接进入集中污水处理单元的会影响其运行的污水应进行预处理,包括:含有较高浓度不易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污水;含有较高浓度生物毒性物质的污水;高温污水;酸、碱污水;含有易挥发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影响管道输送的污水等;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第一类污染物浓度超标的污水未在装置内进行达标处理,直接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3)缺乏有效而经济的预处理技术,处理工艺落后、难以达标,总量难以控制; 4)预处理工艺不完善、效果差,无法降低废水的生物毒性,对后续生化系统冲击大,造成生化系统运行效果差甚至瘫痪。

5)预处理工艺简单、技术落后,能耗高、成本高。例如,高含盐废水未除盐,兑水稀释甚至直接排放,或采用普通蒸发除盐技术,装置能耗高费用大、易腐蚀易堵、盐纯度低。

7.4 水质预处理对策措施

1)对直接进入集中污水处理单元的污水应进行预处理;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第一类污染物浓度超标的污水需在装置内进行达标处理后再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3)引进有效而经济的预处理技术,控制排放总量;

4)采用新型处理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使出水水质达到园区污水排放标准。7.5 特征污染物处理常见问题

特征污染物指的是能够反映某种行业所排放污染物中有代表的部分,能够显示此行业的污染程度,如化工企业废水特征污染物包括苯系物、硫化物、氰化物、挥发酚等。因为行业不同,项目产生的污染物的污染特征会不同;即使相同的行业,生产工艺、原辅材料等的不同,产生的污染物的污染特征也可能不同。

1)部分企业在制定废水处理方案时未充分考虑特征污染物的处理,采用的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削减特征污染物

2)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或排放时仅关注COD、BOD5、氨氮等常规指标,未考虑特征污染物的指标。

7.6 特征污染物处理对策措施

1)企业在制定废水处理方案时应综合考虑特征污染物的复杂性,采用高效降解等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及对废水生化设施进行改造,有效地削减特征污染物;

2)根据企业特征污染物的特点采用适合本企业的水处理工艺,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或排放时不仅要关注COD、BOD5、氨氮等常规指标,还应综合考虑其他特征污染物的指标,强化对特征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8、污水集中处理工艺及运行管理

企业污水集中处理工艺应体现节水减排、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原则,做到运行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8.1 常见问题

1)无废水处理设施,设备地面冲洗水、初期雨水、废气吸收液直接排入雨水管网;

2)废水集中处理设施与废水水量和水质不匹配,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偏小,废水处理难以达到接管标准;

3)缺乏有效的集中处理工艺,运行不稳定处理不达标,超标排放、偷排漏排、稀释排放等现象;

4)缺乏专业的运行管理经验,设施运行不稳定或效果差;

5)部分处理设施虚假运行,如生化池无活性污泥或生物膜、清水曝气,不投加药剂;

6)部分污水处理装置(厌氧处理单元)产生的废气,无收集设施; 7)处理工艺经济性低,成本高。8.2 对策措施

1)聘请专业的运行管理队伍,重视设施运行,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是实现污水减排目标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手段。

2)企业要推进自有配套污水管网建设,要做到污水管网与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步,做到污水处理工艺与化工园区废水性质相适应,做到接管废水与接管标准相符;

3)加强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建设完备的污水收集和雨水排放系统,对地面冲洗水、初期雨水、废气吸收液等排入不同的管网系统,实现雨、污分流;

4)运用有效的集中处理工艺,使污水处理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水处理园区标准;

5)针对部分污水处理装置(厌氧处理单元)产生的废气,要进行收集和处理; 6)采用先进的水处理工艺,降低经济成本。

9、污水接管达标、监控

企业污水处理站的排水水质应符合后续污水处理或环境保护的要求。9.1 常见问题

1)企业排水排入城镇排水系统时,水质不符合国家现行的各项规范规定; 2)企业排水进入所在区域的集中处理厂时,水质不满足接管标准,存在兑水稀释、偷排漏排等问题;

3)污水处理设施缺乏检测和控制仪表,不能及时反馈设施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等信息。如仅安装在线监管COD指标,对其余水质指标未检测;

4)企业污水处理站出水未设置监控池,或未安装在线监测仪,监测池未设置不合格污水回流再处理设施。

9.2 对策措施

1)企业必须对污水进行预处理,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排放标准的各项规范规定,才能排入城镇排水系统;

2)企业排水在进入所在园区的集中处理厂之前,废水经企业预处理必须达到接管标准,还要进行总量控制;

3)污水处理设施需有检测和控制仪表,及时反馈设施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等信息;

4)企业污水处理站出水应设置监控池,安装在线监测仪,监测池设置不合格污水回流再处理设施,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环境监测。

10、有组织排放废气污染控制

有组织排放废气通常是生产装置或储气罐已配有收集装置,经相应设施处理后通过高于15m的排气筒排出的废气。

10.1 常见问题

1)是否对企业废气排放有监控措施;

2)处理工艺是否合理,缺乏有效性处理的工艺会导致二次污染并且废气排放无法符合相关规定;

3)是否有足够的处理能力,若处理能力不足会发生超标排放或直排的情况; 4)处理费用是否合理,若缺乏经济性,太高的处理费用会导致企业因成本过高而不运行或检查时才运行,容易发生平常收集的废气直排的情况。

10.2 对策措施

1)加强对企业废气排放量的监控和控制;

2)针对本企业具体情况,如果废气种类复杂,需要进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如无机废气采用水、酸、碱等溶液吸收,有机气体采用冷凝、吸附、溶剂吸收等方法;

3)选择有效、经济的处理工艺,对废气中的物质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如使用活性炭、碳纤维吸附可以循环使用其中的有用物质,使用溶剂吸收实现废物的资源化,使用吸附耦合催化燃烧的技术可以实现原位再生,对于无法再利用的物质,可以采用焚烧及新型分子裂解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

11、无组织废气产生污染控制

无组织排放废气是指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或排放气筒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排出的废气。

11.1 常见问题

1)装料、卸料、生产过程以及废水处理装置是否有收集设施; 2)装置中是否存在跑、冒、滴、漏的现象; 3)生产工艺是否合理;

4)已有废气收集、处理设施的企业,需要关注是否完全收集,是否分类收集,处理工艺是否合理、处理能力是否充足、以及运行成本的经济可行性。

11.2 对策措施

1)增加收集设施,变无组织排放为有组织排放;

2)加强管理,定期进行设备(管线、阀门、泵等)的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的严密性,防止跑冒滴漏产生的无组织排放;

3)分析现有工艺的合理性,改造工艺和设施以减少废气产生;

4)对全过程:装料、卸料、生产过程以及废水处理装置等进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选择合理的收集技术和处理工艺,加强收集的有效性、处理工艺的有效性和经济型,变无组织排放转为有组织达标排放。

12、危险废物动态申报、储存、处置、五联单执行情况

危险废物的毒性高、危害性大,种类繁多,因此各地的环保部门都在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源的监督管理。

12.1 常见问题

1)危险废物贮存是否规范,不得露天堆放;

2)危险废物贮存地及包装是否有标识,需要有清楚、正确的标识; 3)危险废物自建处理装置设施运转是否正常; 4)部分企业没有危险废物清晰、详细的台账; 5)是否对危险废物进行有效分类;

6)是否按时完成危险废物动态管理相关信息的申报和执行联单制度。12.2 对策措施

1)危险废物仓库选址要合理,并且需有防腐、防渗、防漏措施,及废气、废水收集设施;

2)危险废物的包装材料不能与危险废物进行相溶和反应;

3)企业需要有符合规定的标签和标识,不得擅自倾倒、堆放危险废物; 4)企业需要有清晰、详细的台账;

5)企业在转移危险废物前,须及时完成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信息申报;

6)企业需要有齐全的转移手续对危险废物进行交换转移。

第二篇:化工生产企业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文]

化工生产企业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第一章 目的 第一条 为了保护公司生活和生产环境,防治污染,保障职工身 体健康,确保全面完成污染减排指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逐 步实现清洁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二条 ××××××××公司。

第三章 职责 第三条 总经理是公司最高管理者,是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 责任人,应认真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加强环境保护 和污染防治工作,把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公司重要议事日程,不定期召 开公司级会议,解决有关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并对本制度的贯彻落 实负领导责任。第四条 公司领导实行环境保护“一把手”负责制,对本单位环 境保护工作负责,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并进行内部考核。组织本单位 职工专业技能培训,确保职工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错 误或习惯性操作引发污染事故。第五条 公司建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健全的环境保护管理体 系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专业或监管队伍,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第六条 公司安全环保处环保科负责具体贯彻实施国家有关环 保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配合督察室共同推进公司清洁生产工作,对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对各排污单位进行考核,负 责组织对污染事故的调查,并有权力提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 “三 同时”工作。第七条 公司生产部门在组织生产过程中,必须将保护环境放在 重要位置,确保环保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步运行,并对生产过程中的污 染环境事件负责。第八条 工程管理部门在组织新、扩、改建项目论证审查时,要 将环境保护列入项目重要内容,确保环保“三同时”,并采用先进适 用的污染物治理、防护技术。第九条 设备管理处要将环保设施纳入生产设施的统一管理,确 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达到设计要求,并对环保设备的技术状况和正 常运行负责。第十条 安保人员对厂区绿化维护负有兼管责任,将对厂区草 坪、树木等的管理纳入考核,避免因兼管不善造成的草坪、树木等踩 踏、坏死、丢失等现象。第十一条 公司所购原材料要确保优先选用清洁、无害、无毒 或低毒的,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物,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第四章 管 理 第十二条 公司各单位要重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面知识的宣 传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安全环保处环保 科负责编制环保培训教材,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第十三条 公司要有计划的培养和引进环保专业人才。各单位在 进行职工培训教育时,应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提 高职工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环保专业技术水平。第十四条 安保人员要对公司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统 计调查,并汇总上报公司领导。第十五条 公司任何员工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破坏环境、毁坏花草、树木的行为向公司领导或有关部门举报。第十六条 公司各生产工序应积极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努力实现 废物综合利用。第十七条 公司每年投入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污染治理及防治,新技术研发应用,持续改善厂区环境状况。第十八条 生产车间必须保证环保设施随生产同步运行,环保设 施或设备进行检修,须向设备机动处、安全环保处报告,经同意后,方可实施。环保设施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第十九条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同时加强节水管理,避免 浪费水资源现象。第二十条 固体废弃物应积极回收利用,禁止乱排乱堆现象,杜 绝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事故。第二十一条 公司生产厂区及厂界绿化应以净化和绿化为主,兼 顾美化,尽量采用对空气有净化作用的树种,采取乔、灌、草相结合 的种植方式,扩大绿化面积。第二十二条 公司每年邀请环保局监测部门来厂进行监测,持续 改进,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第二十三条 公司安全环保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对环保设施运 转使用情况及污染现象进行检查、指导,并对职工提出的环境问题予 以答复,对于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第二十四条 设置环保员,负责本单位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 作,并定期组织培训并进行考核。第五章 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第二十五条 对于新、扩、改建项目,在建设之前,必须执行环 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后可能对周围 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

行调查、预测和评估,提出防治措施。环境管 理部门在工程筹建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防治措施的实施 情况进行监督。筹建部门在对项目进行论证时必须考虑环境影响评价 中提出的防治措施,采用评价中提出的或优于评价中的治理工艺。第二十六条 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即新建、改建、扩 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其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 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一)工程设计阶段,建设项目的工艺设计应该积极采用不产生 或少产生污染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能 源利用率,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尽可 能在生产过程中把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建设项目的环境治理工艺设施尽可能采用国家推荐的技术 工艺,禁止采用落后的淘汰的技术设备。

(三)工程施工阶段,筹建处安排专人负责,落实施工计划与进 度,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环保处环保科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 项目“三同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与主 体工程同时施工。

(四)工程竣工后,试生产或试运行前,由筹建部门申请,督察 室、安全环保处、设备机动处、设计管理处、安全科、生产使用单位 等部门对设施进行验收,方可进行试生产或试运转。建设项目投入试 生产之日起 3 个月内,向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 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 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第二十七条 不低于国家规定。第二十八条 未经安全环保处、设备机动处等有关部门的同意,各单位对现有环保设施不得私自拆除、改动、改造。第二十九条 对于投入使用的环保设施应按照设计使用说明书 建设项目的环境治理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应 定期进行维护,以保证其运行效果。第三十条 对于可能产生较大污染的部位、工艺,要查找产生污 染的原因,改进工艺操作,加强人员操作,尽量避免污染。第三十一条 公司各单位对于新、扩、改建项目的相关资料(包 括技术协议等)必须上报安全环保处环保科一份备案。第六章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第三十二条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一、污染物排放需根据政府规定的排污量进行管理。

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时,安保人员应当按规定统计企业拥有 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较大改变时,应当及 时更新。

三、新、扩、改建工程的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必须执行环保“三 同时”及本制度第五章相关条款。

四、各单位必须保证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第三十三条 防治废气、烟粉尘污染

一、各单位在生产工艺中易产生无组织的部位或场所,必须采 取相应措施收集和处理,在达到国家规定环保要求内,做到有组织排 放。

二、禁止在厂区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枯草、落叶、垃圾及其它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各单位有责任教育 其职工遵守上述规定。

三、对露天堆放的粉料堆场,使用单位要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粉料运输要采取加盖篷布等措施,禁止洒漏。

四、道路保洁清扫应当防治扬尘污染,清扫后的粉尘及垃圾及 时运走。第七章 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第三十四条 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

一、合理安排生产,对产生废水污染的工艺、设备逐步进行调整 和技术改造。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合理 利用水资源,减少废水的排放量。

二、排放污水时,安保人员应当按规定统计企业拥有的污染物排 放设施、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提供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技术资料。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 有较大改变时,应当及时更新。

三、新、扩、改建工程的水污染防治项目必须执行环保 “三同时” 及本制度第五章相关条款。

四、必须保证废水处理、净化设施的正常运行。

五、溢流废水污染物的浓度不得超过国家排放标准。

六、出现水污染事故后,安保人员应立即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减轻或消除污染,并向公司领导报告,再由公司办公室向政府部门报 告。

七、严禁向公司排水系统偷排废水、废渣、废油、废酸、废碱或 有毒液体。

八、严禁向公司排水系统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各种垃圾及其它 废弃物。第八章 第三十五条 定义 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 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生活垃圾: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服务的活动中产生 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第三十六条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一、产生固体废物时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 固体废物管理办法 境的污染。

二、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 物。

三、应当根据公司的经济、技术条件对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积极 回收利用。

四、需在指定地点倾倒垃圾,垃圾分类,及时清理,禁止随意扔 撒或堆放各种垃圾。第九章 第三十七条 定义:本办法所称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致使污 染物大量外泄的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 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厂区环境受到影响,员工身体健康受到危害,给公司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第三十八条 环境污染事故根据类型可分为水污染事故、大气污 染事故、噪声危害事故、固体废弃物污染事故、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等。第三十九条 环境污染事故依据程度分为: 一、一般环境污染事故

(一)定义:指由于管理不当、操作失误或环保设施使用不当,造成污染物排放超标 1 倍以上(含 1 倍)倍以下(不含 3 倍),3,或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 万元以下(不含 1 万元)的。环境污染事故管理办法

(二)处罚措施: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予以 100 元以上至 1000 元以下经济处罚。

二、较大环境污染事故

(一)定义: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污染事故:

1、污染物排放超标 3 倍(含 3 倍)以上,倍以下 5(不含 5 倍),或造成经济损失在 1 万元以上 5 万元以下(不含 5 万元)的事故。

2、人员发生中毒症状。

3、因环境污染引起厂群冲突。

4、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二)处罚措施: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予以 1000 元以上 至 5000 元以下经济处罚,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用时对其直接主管 视情节轻重予以 100 元以上至 500 元以下经济处罚。

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一)定义: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1、污染物排放超标 5 倍(含 5 倍)以上,10 倍以下(不含 10 倍),或造成经济损失在 5 万元以上 10 万元以下(不含 10 万元)的 事故。

2、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

3、因环境污染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二)处罚措施: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予以 5000 元以上 至 10000 元以下经济处罚。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用时对直接主管视 情节轻重予以 500 元以上至 1000 元以下经济处罚。对分管环保的领 导予以 100 元以上至 500 元以下经济处罚。

四、特大环境污染事故

(一)定义: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环境污染事故:

1、污染物排放超标 10 倍(含 10 倍)以上或造成经济损失在 10 万元以上的事故。

2、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

3、人员中毒死亡。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二)处罚措施: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做出 10000 元以上 至 30000 元以下经济处罚。用时对直接主管视情节轻重予以 1000 元 以上至 3000 元以下经济处罚。对分管环保的领导予以 500 元以上至 1000 元以下经济处罚。相关责任人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第四十条 事故的报告

一、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责任者或最先发现人,必须立即报告 班组长、车间主任、厂长等有关领导,有关领导必须及时采取措施,组织抢救,保护现场,防止事故扩大,同时立即上报总经理。属较大 环境污染以上的事故,应在两个小时内报至总经理,重大或特大污染 事故经过总经理确认后,由公司办公室 48 小时之内报至上级行政环 境保护管理部门。

二、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由产生污染单位填写《环境污染事故报 告单》(见附件),除留存外,送至公司总经理一份,送达时间不得迟 于事故发生后的 48 小时。第四十一条 事故的调查

一、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公司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成立调查 组,进行事故的调查分析。事故的调查与确认,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分 级负责进行:一般环境污染事故,由生产经理负责;较大环境污染事 故,由公司安保负责人员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调查与确认;重大和特大 污染事故,由总经理直接负责组织调查。

二、在事故调查中,要通过现场调查和必要的技术分析、鉴定或 试验,查明下列事项:

1、事故发生的准确时间、具体地点或部位。

2、造成污染事故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

3、危害程度,人员或动植物受害情况,经济损失数额等。

4、事故发生前生产情况,导致事故发生的起因,作业人员作业 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法设备工作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设备 有无缺陷、操作是否正常,事故发生前有无异常反映和征兆。

5、事故现场的照片资料等。

三、事故调查组在查明事故有关情况后进行事故分析时,应从直 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确认 事故危害程度和事故发生的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或领导责任者。第四十四条 事故的责任分析及处理

一、通过事故的调查分析,根据事故发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事 故危害程度等,提出对事故责任单位或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一)由于下列原因之一造成事故的,应当追究直接责任者和主 要责任者的责任,并视情节轻重予以适当经济处罚。

1、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对违规指挥者或违规作业者予以 200 元以上 1000 元以下处罚。

2、违反工艺操作规程,野蛮操作。对违规操作者予以予以 200 元以上 1000 元以下处罚。

3、设计、施工、安装上的失误。对相关失职者予以 200 元以 上 2000 元以下处罚。

(二)由于下列原因之一造成事故的,应当追究责任单位领导和 有关部门责任人的责任。

1、下达和公布的指示、命令、决定以及规章制度等违反国家和 地方政府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规定。

2、环境保护等规章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的。

3、设备超过检修期、超负荷运行或设备、设施有缺陷又未采取 措施的。

4、生产设备和环境保护设施在计划检修和保养时,对设备设施 中残余污染物未经妥善安置和处理,随意排放的。

5、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违反国家关于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三同时”规定,擅自投产使用的。

6、对已发现的事故隐患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从而导致事故的 发生或发生事故后仍未采取措施造成污染的扩大或蔓延的。

二、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和责任者,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经济处罚。

三、有下列情节之一者,对有关人员进行经济处罚。

1、发生事故后隐瞒不报、虚报或故意推迟报告的。对直接责任 人予以 100 元以上至 1000 以下处罚。

2、在事故调查中,隐瞒事故真相,弄虚作假,甚至嫁祸于人的。对直接责任人予以 500 元以上至 2000 以下处罚。并移送公安机关。

3、事故发生后,由于渎职,不积极采取措施造成污染事故扩大 和蔓延的。对直接责任人予以 1000 元以上至 5000 以下处罚。

4、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程序,滥用职权,擅自处理或袒护、包庇 事故责任者的。对直接责任人予以 5000 元以上至 10000 以下处罚。第四十五条 确定污染事故依据 确定污染事故的程度以国家和地方下达的排放标准为依据。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环保处负责解释。附件: ×××××××××公司 污 染 事 故 报 告 单编码: 事故发生起止时间: 事故污染地区 事故性质(责任、非责任、破坏)事故类别:(水、气、渣、噪声、其它)事故程度(一般、较大、重大、特大)造成事故的单位和个人: 事故简要经过 填报单位章 环保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第三篇:浅议化工园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与对策[范文模版]

浅议化工园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滨海县化工园区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重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发展势头。随着外地化工生产企业不断向该县化工园区转移集中。园区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多、扩大,加之化工生产过程中伴随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因素,监管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也面临新的任务、新的课题。笔者结合几年来安全工作实践,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与对策谈一些粗浅看法。问题

一是意识淡薄,安全责任不实。少数企业负责人未能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未能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投入。部分一线员工特别是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人或新招农民工无知无畏,不知安全是什么,一定程度上存在侥幸心理,自我防范能力不强。2009年某企业违规使用非金属管材输送乙醇-硫酸混合液,两名进厂不久未经任何培训的操作工,站在PVC储槽顶上手持塑料管道向储槽加料,引发爆炸事故。

二是素质较低,安全技能不高。部分企业管理者、高危岗位操作人员文化层次较低,接受安全知识培训有限,不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不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能较差,难适应特殊岗位的操作需要。园区某企业业主本人小学文化,安全管理能力差,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2010年因某工

人夜班睡岗,引发有毒物泄漏事故。

三是产能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客观地讲,企业在发展初期,基础比较薄弱,项目层次不高。部分规模过小的化工企业安全意识淡薄,生产工艺落后,安全设施标准较低,经济效益差,无力投入经费改造老化的生产设备、安全设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少数企业产品单一老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无利可图,为生存,冒险违法生产工艺落后、危险程度较高的小产品。一小化工厂为追求利润,私自在杂物间储存石油醚,违法生产小产品,2010 年某日因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事故。

以上问题,增加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不可控性,如不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将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给国家、企业和员工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

对策

严格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以建设“平安园区”,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严明责任。主管部门同企业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要在设立、施工、验收、生产等环节必须严格遵守的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安全投入、员工培训、应急救援等方面对企业作出明确的规定;企业同员工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明确企业各层各级人员应承担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告知员工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告知员工所在岗位危险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等。强化督查。定期不定期的对企业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操作

规程情况,各层各级人员安全生产履职情况,安全生产日常管理情况进行全方位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责令限期整改,将督查工作结果转化为工作成果,使督查成为抓安全责任落实和提高执行力的“助推器”。严格考核。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明确考核的基本原则、考核范围、考核程序、办法及考核结果的处置,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定量和定性考核,对经考核被确定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优秀的企业,予以表彰奖励;对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不合格的企业,予以批评教育。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开展安全生产事故点评活动,责成事故企业责任人在点评会上反思事故教训,公开道歉并承诺整改措施。加大对员工安全工作考核力度,推行安全生产绩效工资制度,将员工的经济收入同岗位安全生产工作完成好坏挂钩,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

强化安全教育,提升履职能力。高度重视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履职能力差,一线员工安全技能低等问题,切实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业主安全生产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企业业主、法人,摆正安全生产同经济效益关系,树立“安全就是效益”、“安全为天”“安全为零,一切为零”等的安全观。业主不懂化工知识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责成企业高薪聘请具有相应管理能力的总经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业主不重视安全工作的,及时发函提醒告知。屡教不改的要依法落实停产停业整顿措施。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履职能力建设。强化对在职企业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负责

人、安全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建立安全管理人才库,帮助企业招引各级安全管理人才;推行安全生产工作末位淘汰和黑名单制度,对安全生产综合考核工作长期落后且不具备相应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履职能力较差的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员实行强制淘汰。提升“一线”员工安全技能。以高危岗位知识,应急处置方案为重点,对危化品企业新进员工统一进行培训,教育工人在岗位做什么,怎么做,注意什么、防范什么等;督促企业做好“三级”教育工作,确保“一线”员工安全技能符合上岗要求;强化对企业员工安全技能培训情况检查,发现违规上岗的,督促及时整改,长期整改不到位的给予通报批评并依法查处。通过学习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员工化工生产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增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知识。

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本质安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化工企业安全技术改造与科技进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严格安全准入。加强源头管理。切实转变工作思路,从最初的请项目,逐步转向选项目,不断抬高安全准入门槛。凡是生产过程中危险性特别重大,使用原材料理化特性非常危险的,不管投入有多少,实现税收有多高,一律不准进区。加强动态管理。确保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建设、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加强生产管理,对已取得试生产手续的项目,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机制,防止安全设施、设备带病运行,导致事故发生。淘汰落后产能。坚持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

术标准,结合结构调整,加大小化工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力度,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技术进步。营造推广应用安全科技产品的大气候。教育业主充分认识化工生产企业事故多发性及发生事故危害的严重性,克服侥幸心理,增强安全技术改造积极性。切实做好国家规定的十五种高危工艺、岗位的自动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报警系统及安全防爆装置的安装等安全科技产品的推广应用,重大危险源企业监控平台联网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安全标准化工作。落实推广应用安全科技产品激励政策。认真落实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推行安全信用等级制度,充分发挥税收、信贷等政策杠杆作用,建立健全推广应用安全科技产品政策激励机制。

第四篇:化工动火作业安全对策措施

化工动火作业安全对策措施

化工动火作业安全对策措施

1、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焊、切割等动火作业所需工器具的安全可靠性,不得带病使用。

2、需动火作业的设备、容器、管道等应与正在生产的系统采取可靠的隔绝措施,如加上盲板或断开等,并清洗置换合格,符合动火作业的安全要求。

3、动火作业现场周围的易燃易爆物质应清理干净。动火作业的物件上若沾染有易燃易爆物质,在动火前应将其清除干净,清除时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铜玻合金或不锈钢制作的工器具,严禁用铁器工具敲打,以免产生火花。

4、使用气焊切割动火作业时,溶解乙炔气瓶、氧气钢瓶不得靠近热源,不得放在烈日下曝晒,并禁止放在高压电源线及生产管线的正下方。两瓶之间应保持不小于5m的安全距离,与动火作业点明火处均应保持10m以上的距离。

5、如需要进入设备容器内或需要在高处进行动火作业,除按规定办理动火证外,还必须按规定同时办理进塔入罐安全许可证或高处作业安全许可证。

6、加强特殊作业环境下动火作业的监控。如高处动火作业应清除地面上的易燃易爆物质,并采取围档及接火盘防止火花飞溅和火花溅落的安全技术措施,同时在动火地点地面上应设置专职的看火人员。如遇有五级(含五级)以上大风天气时,应停止室外高处动火作业。露天作业遇下雨天气时,应停止焊接、切割作业,夜间动火作业的现场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设备容器内动火作业时所使用的照明电源,除采用安全电压外,其灯具还须符合防爆安全要求。

7、保持动火作业现场的空气流通。如在设备容器内进行动火作业时,应将设备容器上的人孔、法兰孔等打开。进行自然通风,或采取机械通风等办法。

8、动火作业现场应备有足够数量、且适宜有效的消防器材,保持现场通道畅通和消防道路畅通。设置必要的看火人员,看火人员在动火作业过程中不得随意离开现场,当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停止作业,并联系有关人员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9、动火作业部位须在动火作业前进行采样及安全分折合格。

10、动火作业因故中断半小时以上,若再需要进行动火时,应重新采样进行动火分析,安全分析合格后,方可重新开始进行动火作业。

11、动火作业现场如遇有紧急排放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或有毒有害气体;管线破裂泄漏易燃、有毒有害气体或液体,以及生产系统不正常处于事故状态等异常情况,威胁到动火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时,动火车间或单位的人员应立即通知动火作业人员停止动火作业,并及时撤离作业现场。

12、在动火作业过程中,若发生异常变化或出现异常爆鸣,以及动火作业人员感到身体不适,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动火作业,撤离作业现场。同时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等上述情况恢复正常,重新采样分析合格,并经有关人员重新审查批准后,方可继续从事动火作业。

13、动火作业结束后,动火作业人员应消除残火,确认无遗留火种,方可离开作业现场

1、“受限空间”是指生产或生活区域内炉、塔、釜、罐、仓、槽车、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密闭、半密闭的设施及场所。进入受限制空间作业,必须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①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应针对作业内容,对受限空间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施工单位必须明确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和外部监护人员的职责;不得将进入井下、沟池、管道等有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场所的施工作业项目,发包给不具备有关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②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并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施工单位负责人应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作业程序和安全技术交底,并指派作业监护人。无“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和监护人,禁止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③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将受限空间与其他空间进行安全隔离(如加盲板或拆除一段管线),并清洗、置换干净。不得以关闭阀门代替安装盲板,盲板处应挂牌标识。

④在进入受限空间前30分钟必须取样分析,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氧含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为合格;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为合格;氧含量为19.5%—23.5%为合格;有毒有害物质不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指标),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如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时间较长,至少每2小时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⑤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确保受限空间内空气良好流通。可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但严禁向内充氧气。进入受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安排轮换作业或休息。

⑥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受限空间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V。在潮湿或狭小空间内作业应小于12V,所有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要求。

⑦进入有腐蚀、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物料的受限空间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佩戴适用的个体防护用品、器具。在特殊情况下,作业人员可戴长管式面具、空气呼吸器等,但佩戴长管面具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其气密性,同时防止通气长管被挤压,吸气口应置于新鲜空气的上风口,并有专人监护。

⑧在受限空间内动火,必须按规定同时办理动火证和履行规定的手续。

⑨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必须安排专人监护,并与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人员保持有效的联系。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器具进入受限空间,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工作。禁止不具备条件的盲目施救,避免伤亡扩大。

⑩在受限空间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若需要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审批手续。

⑾作业完工后,经施工人员、监护人与使用部门负责人共同检查受限空间内部,确认受限空间内无人员和工具及杂物后,方可封闭离开。

一、高处坠落事故多发的原因

1、各级管理者和每个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不明确。

2、对各操作人员进行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技术知识教育不够,操作人员不熟悉高处作业的操作方法,不熟悉高处作业时必须使用的工具和防护用具。

3、没有坚持对从事高处作业的施工人员进行高空清洁,致使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精神病、严重贫血病等其他身心不健康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

4、防护措施不落实,如未按要求设置护栏、立网、铺满架板、盖好洞口,未按规程规定架设安全平网等相关安全防护措施.5、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差,企业未按规定给作业人员发放合格的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有的职工未按规定正确使用或根本不使用安全带、安全帽等必备的防护用品。

6、职工素质低,高出作业人员大多数是临时工、农民工,文化程度多为初中以下,大部分工人未经专业培训考试考核合格,专业技术素质低,安全意识差,违章冒险蛮干现象相当普遍。

二、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施工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要结合实际,制定适合建筑施工项目相适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各工种工人的安全职责,并通过教育培训、签订目标责任书,签订施工安全合同等方式加以明确,真正层层落实安全责任。

(二)严把技术措施关

1、落实“四宝”防护措施

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安全网是高空行业广大操作人员公认的安全“四宝”,挽救过千万职工的生命,必须正确使用。

(1)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一是安全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二是要正确佩戴,尤其是要系好帽带,防止脱落,使其在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时起到保护作用。

(2)悬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凡在2m以上悬空作业,必须系好合格的安全带,有的悬空作业点没有挂安全带的条件时,施工负责人应为工人设置挂安全带的安全拉绳、安全栏杆等,并确保高挂低用。

(3)高处作业点的下方必须设安全网。必须在高度4m至5m处设一层固定安全平网,每隔4层楼再设一道固定安全网,并同时设一层随墙体逐层上升的安全网。

2、落实“四口”防护措施

(1)凡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必须设围栏或盖板和架网。砼预制楼板的预留洞口可事先预埋钢筋网,在施工区域地面设置警戒隔离区,并放置“高处作业,远离此地”的标示.(2)在施工的区域所有的出入口,必须搭设板棚或网席棚。棚的宽度应大于出入口,棚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分别为5至10m为宜。

三、落实“五临边”防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跑道(钭道)两侧边、卸料台的外侧边等,必须设置1m高的双层围栏或搭设安全网。

四、把住架子十道关脚手架在建筑施工中,不能少的重要工具,一旦脚手架发生故障,极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因此,对各种脚手架必须认真把好十道关口。

(1)材质关。严格按规程规定的质量、规格选择材料,如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能有裂缝、结疤、分层、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边,钢管面层必须涂防锈漆。

(2)尺寸关。必须按规定的间距尺寸搭设立杆、横杆、扫地杆、剪刀撑、栏杆等。(3)铺板关。架板必须满铺,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并经常清除板上杂物,保持清洁平整。木跳板厚度5至7cm。

(4)栏护关。脚手架外侧和钭道两侧必须设1m高的栏杆和立网。

(5)连结关。必须按规定设剪刀撑和支撑,高于7m的架子,必须与建筑物刚性连结,达到架子不摇晃。

(6)承重关。一般脚手架均布荷载,不得超过270kg/m2,用于装修工程,架的荷载不超过200kg/m2,特殊用途的架必须经计算和试验确定承重荷载。

(7)上下关。必须为工人上下架子搭设马道(钭道、跑道)或阶梯,严禁作业人员从架子爬上爬下,造成坠落事故。

(8)雷电关。①凡金属脚手架与10kv高压输电线路,水平距离必须保持5米以上,或者设置隔离防护措施;②一般电线严禁直接捆在金属架杆上,必须捆扎时,应加垫木隔离;③凡金属脚手架高于周边避雷设施者,架间每隔24米设一个避雷针

化工装置检修安全管理规定

点击:1421 添加时间:11-02-25

一、总则

1、为加强对化工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化工装置检修行为,保障人员安全,确保生产装置正常运行和检修施工作业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一、总则

1、为加强对化工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化工装置检修行为,保障人员安全,确保生产装置正常运行和检修施工作业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适用于有关单位使用化学品从事化工生产活动的各种工艺装置及相关设备检修施工作业。

3、本规定所称检修是指对化工装置及相关设备进行的检维修、拆除、停开车的各类施工作业项目。二、一般规定

(一)检修项目管理

1.装置检修单位应明确检修工作负责人和安全管理责任人,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明确责任人。

2.装置检修须制定专题方案,方案中应有具体的安全卫生防范保障措施内容。

3.装置检修对外委托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开展检修施工业务。

4.在办理检修项目委托手续和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时,须交待安全措施和签订安全责任书。5.对待检修的装置要开展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对安全风险程度较高的检修项目或一些重大项目,须制订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措施、扫线方案、盲板位置、网络进度等),并应做到“五定”,即定施工方案、定作业人员、定安全措施、定工程质量、定网络进度。

6.装置检修的各项目作业,须严格执行操作票或作业许可证(包括进出料、停开泵、加拆盲板和施工、检修、动火、用电、动土、高处作业、进塔入罐、射线、探伤等票证)制度和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并根据安全制度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适用于本单位的作业规定和相应的票证,明确各作业、签发人员的职责及票证的有效性。

(二)作业安全基本要求

1.装置检修单位须按检修施工方案中安全技术措施的要求,向全体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特别要交待清楚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并做好安全交底记录。

2.装置检修单位应对检修作业人员进行与作业内容相关的安全教育。凡二人以上作业,须指定其中一人负责安全。特种作业人员应按国家规定,持证上岗。

3.检修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安全保护规定,进入装置现场前,须穿戴好劳动安全保护用品,并对检修作业所用工机具、防护用品(脚手架、跳板、绳索、葫芦、行车、安全行灯、行灯变压器、电焊机、绝缘鞋、绝缘手套、验电笔、防毒面具、防尘用品、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消防器材等)安全可靠性进行检查、确认。4.有作业票证安全管理要求的,检修作业人员必须持相关作业票证方可进入装置现场作业。5.检修作业人员须达到“三懂三会一能”要求:懂本作业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火灾的扑救方法,懂火灾的预防措施;会正确报警,会使用现有的消防器材等,会扑救初期火灾;能正确使用现有的防护器具和急救器具。

6.动火、用电、动土、高处作业、进塔入罐、射线探伤等各类作业的监护人员必须履行安全职责,对作业和完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如:消灭火种、切断电源、清理障碍等),并认真做好作业过程中的监护工作。

(三)动火安全要求

1.装置检修动火作业实行单位内部的动火作业许可证管理制度。动火作业必须持有效的动火作业许可证。

2.严格执行“三不动火”原则,即没有经批准有效动火作业许可证的不动火、防火安全措施不落实的不动火、没有动火监护人或动火监护人不在场的不动火。

3.在含有可燃介质的设备、容器、管道上动火,应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等安全可靠的隔绝方式确保与外部物料进行有效的安全隔绝,并经吹扫、清洗、置换等作业程序,使可燃介质含量降低到安全动火作业允许范围之内。

4.在含有可燃介质的设备、容器、管道上动火,动火前必须对设备、容器、管道内可燃介质作取样检测分析,动火持续时间较长或有可能发生工况变化的应定期进行检测分析,并做好记录。可燃气体含量符合安全动火要求的检测报告是开具动火作业许可证的主要依据。5.装置动火现场不得搭设毛竹架、雨布等易燃物,确有需要,须落实相应的保障措施。6.高处动火作业应采取防止火花飞溅的遮挡措施,应对地沟、阀门井、下水井进行水封处理,对低层的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等应采取遮挡或封闭措施。

7.明火作业周围必须清除一切可燃物,作业周围不允许排放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8.施工现场氧气瓶、乙炔瓶与明火间距保持10米以上,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保持5米以上,不得放在烈日下曝晒或接近火源。

(四)电器和起重、吊装作业安全要求

1.检修作业现场要保证漏电开关、电缆、用电器具完好。

2.临时用电的配电器必须加装漏电保护器,其漏电保护的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必须满足上下级配合要求。

3.移动工具、手持式电动工具应一机一闸一保护。

4.临时用电的单相和混用线路应采用五线制,不超负荷使用。

5.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箱、盘要有防雨措施。用电线的装、拆必须由电工负责作业。6.放置在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箱应挂设“已送电”、“已停电”等标志牌。

7.电焊机接线要规范,电焊把线就近搭接在焊件上,把线及二次线绝缘必须完好,不得将裸露地线搭接在装置、设备的框架上,不得穿过下水或在运行设备(管线)上搭接焊把线。8.临时用电线路架空布线时,不得采用裸线,架空高度在装置区内不得低于2.5米,穿越道路不得低于5米;横穿道路时要有可靠的保护措施,严禁在树上或脚手架上架设临时用电线路,严禁用金属丝绑扎,临时用电的电缆横穿马路路面的保护管应采取固定措施。9.行灯电压不得超过36V,在特别潮湿的场所或塔、釜、罐、槽等金属设备内作业的临时照明灯电压不得超过12V,严禁使用碘钨灯。

10.起重、吊装作业,须按安全技术规范严格执行。

11.载重车辆、25吨以上吊车进入现场,原则上只允许停在检修道上,严禁压坏地下设施和堵塞消防通道。

12.对立体交叉作业、大型吊车作业现场,施工单位须制定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方案。13.严禁用生产设备、管道、构架及生产性构筑物做起重吊装锚点,与其它设备、容器、管道、阀门、电线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免造成碰撞、损坏。14.脚手架材料和脚手架搭设须符合规范要求,经施工单位检查验收合格并挂有准许使用的标识牌后,方可使用。在雨雪天脚手架作业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15.高处作业人员应系用与作业内容相适应的安全带,安全带应系挂在施工作业上方的牢固构件上,安全带应高挂(系)低用。

16.禁止高空抛扔物件、工具和杂物,工机具、材料、自行车和工业垃圾等物品要按指定地点摆放。

三、检修前的安全要求

(一)装置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1.装置停工后交付检修前,应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相关单位对装置停工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各检修单位安全负责人按停工和检修方案组织全面检查,并做好装置检修前的各项安全准备工作。

2.装置现场下水井、地漏、明沟的清洗、封闭,必须做到“三定”(定人、定时、定点)检查。下水井井盖必须严密封闭,泵沟等应建立并保持有效的水封。3.须对装置内电缆沟做出明显标志,禁止载重车辆及吊车通行及停放。

(二)装置检修前须切断进出装置物料,并退出装置区

1.应将物料全部回收到指定的容器内,不允许任意排放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物料。2.不得向大气或加热炉等设备容器中排放可燃、爆炸性气体。3.易燃、易爆、有毒介质排放要严格执行国家工业卫生标准。4.具有制冷特性介质的设备容器管线等设施,停工时要先退干净物料再泄压,防止产生低温损坏设备。

(三)检修装置须进行吹扫、清洗、置换合格

1.设备容器和管道的吹扫、清洗、置换要制定工艺方案,指定专人负责,有步骤地开关阀门。

2.凡含有可燃、有毒、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容器、管道,须进行彻底的吹扫、置换,使内部不含有残渣和余气,取样分析结果应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3.置换过程中,应将各设备与管线上的阀全部打开,保证蒸汽、氮气和水等介质的压力和蒸塔、蒸罐时间,防止短路,确保不留死角。

4.吹扫置换过程中,应禁止明火作业及车辆通行,以确保安全。

5.吹扫前应关闭液面计、压力表、压力变送器、安全阀,关严或脱开机泵的前后截止阀及放空阀,防止杂质吹入泵体。应将换热器内的存水放尽,以防水击损坏设备。6.要做到不流、不爆、不燃、不中毒、不水击,确保吹扫、置换质量。

(四)盲板的加、拆管理

1.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统一管理。

2.须按检修施工方案中的盲板流程图,执行加、拆盲板作业。3.加、拆盲板要编号登记,防止漏堵漏拆。4.盲板的厚度必须符合工艺压力等级的要求。

5.与运行的设备、管道及系统相连处,须加盲板隔离,并做好明显标识。

第五篇:种猪企业育种工作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种猪企业育种工作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孙晓超1 聂玲琦1 王晓锋2

1河南省谊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鹤壁 456250河南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

种猪的不断选育提高是保障养猪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尤其是集约化瘦肉型养猪企业的发展,对种猪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猪群健康的前提下,一方面要求有良好的繁殖性能,即产仔数、受胎率等性状;另一方面又要有良好的肥育性能,即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料肉比低等性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养猪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发展。否则,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种猪的竞争将难以持久。目前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育种工作,并且也在坚持不懈的进行着。但这其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只有正确、长期的进行育种工作,才是不断提高本场种猪质量,赢得市场的先决条件。

1.端正对育种工作的态度

有些种猪企业认为,育种对自己来说没什么好处,还多了些工作、开支。有些企业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做些表面工作。有些企业认识到了育种的重要性,但是做的很差。有些企业认为不做育种工作照样能卖个好价钱。殊不知,育种是确实的能提高本场的生产成绩。育种工作做好了,各项成绩自然会提高。拍卖测定成绩也会提高,种猪价格也会提高,收入自然会提高。收入是其次,一个种猪场品牌的树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第一点要端正对育种工作的态度。

2.长期坚持做好育种工作

育种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才会有效果的工作。因为只有长期坚持,择优选良,才会在群体内固定由选育带来的遗传进展,才会一代比一代的性能好。一般的种猪企业都有自己的育种软件,这些软件都依赖于场内种猪的实时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计算。所以只有保证长期稳定的数据来源,及真实有效的数据,育种软件才能测算准确,进而正确选择种猪。

3.科学制定选育目标

目前,我国商品猪价格持续下跌,但种猪销售市场一直看好,并且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标明我国目前的种猪市场是供不应求的。因此种猪企业要抓住机遇,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完善的种猪选留方案,科学制定选育目标。为将来赢得市场做好准备。父系选育目标应以日增重、瘦肉率为主攻目标。母系选育以总产仔数、日增重、瘦肉率为主攻目标。以培育繁殖性能优秀,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适应性强和高健康水平的种猪为目的。

4.核心群利用

如果说种猪群育种是走的普通路,那么核心群的建立就是行驶的高速路。一些大型种猪场曾一度忽略了核心群和生产群的概念,忽略了核心群继代选育的作用,过分强度全群测定,择优选留,从而造成无论是公猪还是母猪独立血缘数目减少,群体近交系数增大,猪群整体质量提高困难等问题。核心群应在全群测定及综合评定的基础上选择优秀个体进入,核心群的生产性能应高于生产群的平均水平,并有较宽的血统及丰富的遗传基础。同时父系指数应达100以上。世代间隔不必强求一致,对特别优秀的个体允许适当的世代重叠。在封闭育种期间,在保证不丢失种猪血缘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合理调整、优化核心群的结构来进一步选育提高种猪的各项生产繁殖性能。很多猪场并未能真正的建立核心群,或者没有很好的利用到它。核心群常混于一般育种群,其未能集中种猪场育种群中精华形成优势,难于起到繁育体系顶层作用。所以作为种猪场或者原种场必须真正建立使用核心群,核心群建立后还要不断的调整,优进劣出。留种比例至少占到80%。核心群使用头胎母猪,以加快世代更新,提高育种速度。作为种猪育种工作者,应当充分了解和认识大型种猪场尤其是新建的种猪场-1-

在封闭育种期间可能碰到的种种问题,分析原因并找到其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种猪育种水平。

5.配种计划制定

根据系谱资料,种猪的体形及生产性能测定资料进行同质选配,以保证其后代的一致性。很多公司是仅看猪的体型造配种计划,也有的公司只看育种软件的近交系数、父系指数来制定。正确的制定方法应该是现场观看每批所断奶母猪,根据公猪使用情况合理的进行同质选配,再通过育种软件进行筛选,以确定最佳公猪。同时,在保种的基础上,准确细致的选择优质的核心群后备公猪是做好母猪选配计划的前提。在制定配种计划的同时,应考虑本场的纯繁比例,本场的选育改进侧重点,有的放矢的制定配种计划。

6.个体号标识

育种工作根本来源于数据的分析,而数据的准确前提就是每个种猪的耳号正确。不管是耳缺号、刺墨号,还是电子耳标,都要真实准确的打好。一般国内猪场采用的是出生打耳缺,建议出生即打耳标,或者下保育前打耳标。这样防止因耳缺打错,或后期刮伤等出现耳号错误,导致育种数据不准确的现象发生。

7.种猪选留

种猪选留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7.1 出生:同窝仔数低于6头,初生重1.0千克以下、有明显外观缺陷、同窝内有遗传疾患,不予留种。同时长白、大白奶头数应不低于7对,杜洛克奶头不低于6对,且均无瞎奶头。

7.2 去势:每窝选留2头。有明显外观缺陷,不符合品种特征,产仔少,有遗传缺陷的不予选留。

7.3 断奶:有明显外观缺陷,断奶重个体重低于5千克不予选留。

7.4下保育前:进行仔细挑选,有明显外观缺陷,不符合品种特征,生长速度慢不予选留。母猪根据产仔情况等每窝选留2-4头。

7.5 始测:70日龄始测体重低于20千克不予选留,有明显外观缺陷不予选留。

7.6 结测:体重达85-105千克称重,利用B超测活体背膘、眼肌面积。

7.7 留种:利用育种软件计算综合育种值,结合体形外貌评分。成绩好的留种,差的淘汰;

最重要的就是留种。种公猪选留要求品种特征明显,肢蹄结构优秀,背臀肌肉丰满,睾丸发育正常,性欲好,精液质量优秀。种母猪选留要求品种特征明显,肢蹄结构优秀,外阴发育正常,奶头数量6对以上,排列整齐,发育良好。在对所有种猪进行测定完毕,对欲留后备种猪进行外貌评定。采用多人评分制,评分内容包括品种特征、体型、生殖器官、肢蹄、腹线等。应根据本场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的进行比分分配。在进行完评分后,一定要结合父系指数、母系指数进行选留。因为很多种猪场往往以“貌”选留。比如双肌臀的种猪往往会发生泌乳力差、难产、产仔低等一系列问题。在选留核心群后备母猪时,要注意保留血缘,也不要过多的选留某一头公猪的后代,因为一个种猪场核心群数量有限,容易导致近交系数上升。某血缘确实优秀者,后代适当多留,但也要靠结合种猪各世代的选育,逐步优化种群结构来实现选育提高。

8.种猪使用与淘汰

每个猪场应根据自身情况设定母猪存栏,进入生产群体后,种母猪使用一般不要超过8胎或出生后4年。在管理到位、营养水平合适的情况下,严格执行每年正常淘汰25%-30%的淘汰比例,对年老、无效饲养天数过长(久不发情、屡配不孕、多次返情、连续多胎低产、病猪等没有使用价值的母猪)要及时淘汰。种公猪使用年限应不超2年(从出生之日算起),一般为1.5年。及时淘汰性欲低、精液品质差、配种受胎率低、肢蹄病等公猪。很多猪场并

不愿意淘汰老公猪,其实,及时淘汰老公猪选择新公猪,也是加快育种进度的有效措施。同时针对本场猪群特点,在选育过程中,当某一性状遗传进展缓慢或倒退,就应及时的选择其猪群具备共同优点、且该性状比较优秀的种猪场引种或引精液,在引种时要注意健康问题。

9.系间“杂交”

有些种猪场在先后引进了不同的品系,往往不想进行系间“杂交”,原因是怕别人说他猪场的猪不纯。根据遗传育种理论,同一品种、不同血统来源的品系之间的交配,不能称其为“杂交”,而应是导血,这种导血,不但没有坏处,反而能发生基因交流,性状互补,产生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特别是在产仔、胚胎成活率等方面会有一定提高。所以种猪场可以考虑适当系间导血。但需要注意后代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一定要加强后代的选留工作。

10.联合育种

目前开展的联合育种工作是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应该来说具有范围广、种猪场数量多、种猪育种群数量大的优势,开展联合育种工作具有良好的基础。但从现在操作情况看,除河南、北京等个别省市区域性联合育种工作取得一定的遗传进展和联合效果外,整体是比较松散的,育种是停留在表面的,没有实质性的工作,主要是因为经济利益的原因,谁都不想将成绩最好的猪只交流给其他的场家,谁都想卖最高的价钱。但联合育种在全国或区域来说是件好事,是大势所趋必行之事,对我们种猪场来说也是绝对的好事。所以应该抛弃世俗观念,积极开展数据上报、基因交换、疾病净化等实质性工作,以提高本场种猪质量。各大型种猪场在全国或省联合育种协作组的指导下,建立起广泛的遗传联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合育种,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本场猪群的质量,同时提高我国猪的整体质量水平,以扭转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种猪的现状。

11.小结

对于一个大型种猪场来说,育种工作任重而道远,而育种人才的选留也将至关重要。种猪场除了自己培养育种人才外,还应聘请育种专家做技术后盾,以及时、有效地指导场内开展工作。育种工作是一项细致、繁琐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向一个既定的目标努力,总结经验,查漏补缺,寻找出一个适用于本场的行之有效的育种方法,在育种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坚持开展场内种猪选育以及联合育种,就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下载化工园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工园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努力做好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精心打造生态秀美化工园区

    努力做好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精心打造生态秀美化工园区 扬州化学工业园(以下简称化工园区)是响应省政府沿江开发总体战略,由扬州市委、市政府在仪征设立的化工产业带,也是仪征市重......

    加强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全5篇)

    关于加强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

    致园区企业加强环境保护和运行控制的公开信

    告园区企(事)业单位书园区各相关企业、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和推动园区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园区管委会按照ISO14001标准已建立园区环境管理体系并......

    破解园区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按照这一精神,××县工业园破除体制障碍,创新运作孵化式融资模式,较......

    关于印发《江苏省化工园区环境保护体系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范文)

    关于印发《江苏省化工园区环境保护体系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4-02-26 苏环办〔2014〕25号 各市、县(市)环保局: 为切实加强我省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化......

    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企业常见问题及对策

    近期,我公司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 87,2001年......

    县环境保护工作整改实施措施(汇编)

    一、加大生活用水资源保护,让畜牧业远离生活饮用水区域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宣传,会同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县河道内养殖家禽的养殖户进行宣传教育,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水体污染;二是对......

    县环境保护工作整改实施措施(范文大全)

    县环境保护工作整改实施措施 县环境保护工作整改实施措施 一、加大生活用水资源保护,让畜牧业远离生活饮用水区域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宣传,会同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县河道内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