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课两上操作(推荐)
“一课两上”操作流程
“一课两上”指一节课分成两次上课,第一次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教师出示的问题自主学习,完成作业并提出自己的新问题;第二次是师生共同研究的研讨课,教师以教学重点和学生自学后还存在的新问题为线索,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拓展思维,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其意义在于教会学生学习,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完成教育教学的长远任务。
“一备两案”指老师备课首先写出《学案》,以问题组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第一次上课使用。其次根据学生自学效果(批改作业、情况反馈),第二次备课,写出第二节上研讨课使用的《教案》。
“一课两上”突出了学生先自学后上课、先做作业后上课,教师先批阅作业后上课,其核心是先学后教,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当作了课堂主要行为,贯穿了“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全部课时统一调整,重新编排课表,上午主要安排“研讨课”,下午、晚上主要用于学生自学,下午、晚上教师按课表到教室做指导不讲课,但课前必须备好以“问题组”、“知识结构”为特征的《学案》,上课前公布给学生。
引领课的教学流程:
引领课,也可以叫问题课,或自主课,教师运用“问题引领式”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要解决教师预设的“问题”,并诱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新问题。特征为:问题引领+教材阅读,问题释疑+问题质疑。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自主探究,分析问题 —— 释疑质疑,完成作业”三个环节。引领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呈现“问题”,主要活动是学生的自学。相当于洋思模式的“先学”与“当堂训练”环节。有了引领课,不再强调课前预习。
引领课的教学流程大致为:
1、导语、出示课题(1分钟)
教师从实际生活情境入手,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现代教育多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4)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主要用于研究性学习),获取资料与素材。
用板书直接写出本节课课题,也可以用媒体呈现出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本节课学习目标是什么,一定要准确、明确,这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一节课能否成功的标志。“教学目标”包含“教师教的目标、学生学的目标”两个方面,教师教的目标自己掌握,不予展示,但学生学习的目标必须展示给学生,且要让每一个学生明明白白,这是本节课的灵魂。学习目标要有层次性,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收获(“学习目标”一般从课标、教材、学情三个方面来确定)。同时,目标要落实,这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本节课结束,多少学生达标了,多少学生没达标,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如果心中无数就会“培养”出差生,日积月累,差生成堆。
学习目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能偏离学科方向;第二,不能降低要求;第三,不能拔高要求;第四,辩证看待目标多元化。
文化课揭示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至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气质、情感、教学艺术甚至教师的一举一动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目标的内容。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学习目标要具体,不要抽象,要简明扼要,不宜内容太多,要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
揭示目标的时间要适当,要让学生能够认清看懂,不要急于切换投影。揭示目标时,教师要讲究艺术效果,注意情感的投入,诱导学生认真明确要求,教师不宜节外生枝,做闲事,说闲话。
3、出示问题(学案)(2分钟)
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将课本知识归纳成各类、各层次具有系统性的“问题”,以“问题”为线索进行导学。教师的“导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过程,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着重在话题的方向上进行引导,引导的方式一般用“问题链”的方法,就是围绕某一“问题”进行渐进式的、全方位的设问。通过创设情境,明确给出三至四个问题,组成问题组(细一点就是学案)。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我们这里说的学案是指帮助学生阅读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提示性问题或资料。老师们在设计问题时,必须从思维发展、考纲要求、课程标准、单元重点、本节课重点、高考考点出发,设计出有针对性、有水平的好问题,切不可远离目标,浪费时间。学案首先是一种思想,是一种观念,在意念中存有,教材就是最好的学案。
呈现方式不拘一格,目的是要追求实际效果。“问题”呈现的办法有:一是印出学案人
手一份,二是用媒体呈现在屏幕上,三是简单的问题用口述,四是用小黑板写出,五是用一开大纸写出张贴墙上。在黑板上抄写虽然也是一种办法,但太费时间,效率太低,建议不采用。呈现学案时要处理好教材、教辅等资料的综合使用,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引领作用,如果“问题组”这一步不能严格落实,保证教学质量将是一句空话。
“问题”体现着教学的重点难点,涉及到教学的成败,务必要精心设计。一个“好问题”应具有以下特征:(1)从易到难有层次性;(2)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有多种解决途径;(3)学生能据此导出其他类似的问题;(4)包含的数据或资料能组合、分类、制表或分析;(5)能借助于观察或实验解决;(6)学生有直接的兴趣或有一个有趣的答案;(7)能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或通过探索可达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推广。
编制问题组时,一要课时化,一课一案,设计好学习目标,让学生看的明明白白;二要问题化,设计好问题系列,把问题解决作为关键;三要系统化,注重知识的整合梳理,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完整体系;四要方便化,便于学生阅读教材和教参,与教材、练习册结合起来使用;五要层次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六要具体化,收缴作业时便于学生写出自己不懂不会的地方;七要量化,不求量太大,能体现出主要任务即可,但应包含几个内容:知识框架、学法指导、问题组;八要作业化,学案就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底本(学生可以写在作业本上)。
4、出示学法指导(定时与学习目标循环播放)(1分钟)
自学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一定要具体,让学生明确四方面的内容: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时间、自学的要求。
一是自学内容。自学的内容应引导学生看关键的新知识的部分,新旧知识衔接的地方重点看。
二是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怎样干好,就怎样干。一般先要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不宜边看边讨论。
三是自学的时间。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拖拉拉;又不能时间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求实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看书时间可不一样,年龄越大看书时间越长。
四是自学的要求。即告诉学生问题如何完成,这样使自学变成了检测前的准备,使学生看书能够真正动脑紧张地思维。
自学指导实际上是学习内容的具体化,要做到:明确时间(用几分钟),明确内容(学习教材的第几页),明确方法(在自学时要运用什么方法),明确要求(在自学时要思考哪些问题,准备教师检查),只有做到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率地学习。教师要流露出关心、信任学生的情感。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愉快地自学,但语言要简洁,切不可讲闲话、做闲事,也不可让学生听无关的音乐,看无关的录像。
5、学生自学(20分钟)
自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进行自学指导后,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有正确的自学方法后,带着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作业。自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看书。看书是指在“揭示目标”、“自学前的指导”两个辅助性环节后,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认真地阅读课本、思考或动手操作,并准备参加检测。学生紧张地看书,代替老师传授课本知识。
检测。采用提问、板演、书面练习等手段检测,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我们主要采用完成作业的形式。
自学这个环节有时不分看书、检测两个小环节。如语文、外语课上,一边指名读书,其他同学更正、讨论;有时提问,其他同学讨论(说出错的地方以及“为什么”)。
学生的自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这一步没有做好,后面的麻烦就会很大,教学效果就难以保证。此时,教师的唯一任务就是让学生静下心来,埋头钻进课本理解新知识。如果此时有学生做小动作不专心,那他这节课就完了。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做好“退居二线”的工作,一、不能走出教室。“老师在不在场,整个氛围完全不一样。你走了,学生就以为教师对自己漠不关心,”
二、不能板书,尤其不能板书即将要检测的题目,“你一抄题,孩子马上就不读书。”
三、不能东张西望、打手机等,尤其不能辅导学生。
四、要对认真学的同学表示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个别同学,可以说上一两句悄悄话,督促他认真自学。
五、时刻提醒学生:快、快、快一点!让学生像考试一样忙碌起来。
自学完毕,教师一个字不讲,立即转入“检测”或“作业”。
6、学生自主完成作业(10分钟)
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练习总结,把知识梳理、问题解答、新的疑问交给老师。作业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的能力,二是调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因此,其重点就不是展示学生学得多么好,而是要充分暴露问题。常用练习形式:一是例题变形,举一反
三;二是题组训练。常用总结方式:(1)在概念学习后,以辨析、类比等方式进行小结。(2)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3)从知识、思想、学习的启示三个层面进行课堂小结。(4)布置阅读、练习和实践等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5)让学生写学习报告。(6)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课题研究。
作业中的运用还是初步的、简单的,其题目不能太难,主要是课本上的习题,量不能太多。也可采用请2—3名后进生到黑板上板演——因为他们暴露的问题更多,最有典型性。
训练的题目不能偏、怪、要掌握好度,使用跟教材配套的基础训练中的内容,坚决反对题海战术。还要注意题目的层次性,有必做题,有选做题。做作业的环节要求每个学生都独立完成,绝对不许抄袭,坐姿要端正,速度要快。最重要的是,老师不要当场批改作业,一批改就影响其他同学,一定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安心做作业。
每堂课的练习与作业都是小考试,要求“堂堂清”,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不能抄袭和看别人的作业,不能讨论,书写要规范,要像考试一样紧张。
7、小组互相批改作业,收集新问题(5分钟)
学生完成作业,交给老师或小组批阅。老师要注意什么呢?要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归类,特别要注意后进生有哪些问题,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倾向性的,哪些是个别的,但千万不能辅导。这里最大的挑战,是教师要根据学生暴露的问题,调整教案,进行第二次备课,无论老师如何精心备课、预设,都无法准确测知学情,只有通过作业,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才一目了然,由此才可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板演出错了,或小组批改时发现错误了,教师此时讲不讲,这个问题有待于我们通过实践解决,流程里无法具体界定。
通过当堂观察,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内容学生已经会了,哪些内容学生还没有会,下节课的重点应该如何定位。课后,老师抽查作业并搜集“新问题”。教师根据作业批改情况第二次针对性的备课。通过作业,教师对学生引领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及时地了解学情,为研讨课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和教师的精讲点拨做出充分准备。
研讨课的教学流程:
研讨课,也可以叫解决课,展示课,以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核心,以师生研究讨论为主,主要解决“解决”,即把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解决掉。特征为: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问题解决+知识建构。即“资源共享,研讨问题 —— 实际应用,深化问题——回顾反思,发现新问题”三个环节。研讨课的核心是“解决问题”,主要任务是学生交流与教师点拨,相
当于洋思的“后教”环节。主要办法是学生教学生的小组研究讨论。这里有一个基本要求,即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要把同学之间的交流研讨当作课堂的重要组成,而不是过去的想听则听,不想听不听,想说则说,不想说不说,反正教师还要讲,今后,凡是学生会了的,教师不再讲,学生讲对的,教师也不再重复,所以,务必要求学生课堂上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且要自己学会“吃饭”,而不是等着老师喂。
研讨课的教学流程大致为:
1、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整理上一节课存在的主要疑难,结合课标和教学要求,将本节课新的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一般情况下,是以新的问题组的方式呈现。
2、讨论交流(兵教兵)(10—15分钟)
通过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面对问题,首先是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全班交流解决,学生解决不了老师解决。
讨论,是为了弄懂“为什么”,所以得到“答案”只是基本任务,要想真正理解就不能就题论题,而要找出规律。
讨论,首先是要有序。不要一道题一道题地讨论,而要一类一类地讨论。比如3个人做了同样的2道题,不是一个人一个人的讨论,而是先对比看3个人第一道题的第一步。这样就有比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深刻。“老师不要下结论,而要让学生自己讨论出来”,只有当所有学生都不会时教师才简要指点几句,而且“不能就题讲题,要就板演和练习中的问题归类,由个别到一般,得出规律,使学生触类旁通、学会运用”,或者抛出被学生忽略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讨论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一类问题都要吸纳后进生、成绩好的学生参与,但要先请后进生发言,否则,课堂就会变成尖子生的表演。这样的讨论才是深入的、有效的,它刺激每个学生的神经,它扎实地纠正每个人理解的偏见、错误。
课堂上,要将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尽可能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来完成。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然后将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教师要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讲解。关于如何编组、如何确立小组运行规则,此不赘述。
讨论,要突出“三论”,即:讨论、争论、辩论;学生要求上体现“三允许”,即:允
许异想天开、允许标新立异、允许七嘴八舌。
要尽可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必要时让大家争论。教师切不可一个学生回答了,不管对否,就迫不及待的重复或滔滔不绝地讲,以免学生不动脑,讨论流于形式,课堂气氛不活跃。现在,我们教师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放心,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讲一讲总觉得不行,其实,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讲再多也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体验,因此,要放下,要让孩子自己从趴着到站起来,到会走路,到会跑跳。再好的教练,如果不让运动员亲自去训练,即便示范动作再好,也不可能取得好成绩,教学也一样。
要一类问题一类问题地讨论,便于归纳,避免重复。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如学生说错了,就叫别的同学发言;如学生说对了,教师表示肯定,并做适当的板书。要求学生,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不要私下说话或做别的事情,一旦错过,便成疑问,长此反复,就成差生。
教师该讲的要讲好,做到三个明确:明确讲的内容,明确讲的方式,明确讲的要求。
3、交流展示(5—10分钟)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代表向全班交流本小组讨论结果,说清楚是怎么想的,结果是什么。教师要适时点拨并留心记下新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准备最后集中解决。问题解决、反思总结要放手去做。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培养出一批“小老师”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急需。
4、再次质疑释疑(5分钟)
集体交流后有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对还存在的疑问要及时提出,重新交流。
此阶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课堂难度大时就适当讲一讲,难度小时就让学生讲。
5、学生小结规律及收获(2—4分钟)
主动站出若干位学生,请他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存在的规律和自己的收获,可以互相补充。
6、拓展训练(8—10分钟)
针对本节课所学重点内容,增加两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竞赛题、高考题、奥赛题、探究性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提高课堂的难度。这一个环节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任务重时间紧,可以将时间分配给别的环节。
7、教师小结课堂(2分钟)
临下课以前,教师要对本节课做一个小结,总结规律,述说前后联系,为下节课做好铺
垫。
以上是对两节课上法的一个大致介绍,具体到课堂,变数很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调整。
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落实不到位,教师粗粗略略的教,学生马马虎虎的学,结果就是含含糊糊,一旦考试便出现“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同时,我们一直也没有解决学生课堂集中注意力的问题,总有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或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新的课堂教学下我们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提高效率,都参与到学习状态中;让每一个学生忙起来,紧张起来,看书练习像考试那样紧张忙碌。让“快、快、快”成为教师的口头禅。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三个教学关系,以确保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一是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总的原则是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总的要求是:凡是个体能解决的,不要求同伴解决;凡是同伴能解决的,不要求小组解决;凡是小组能解决的,不要求组际解决;凡是组际能解决的,不要求全班解决;凡是全班能解决的,不要求老师解决。
二是立足教材与超越教材的关系。教师及时将新近发生的社会信息和学生日常生活信息加工成教学内容,丰富、补充和完善现有教材,做到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三是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既要深化课内探究,又要注重课前延伸和课后提升。二是处理好教学环节中的课内外关系。课内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课外是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要求教师将所有教学环节必须在单位时间的课内完成,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不允许将达标测评和拓展提升环节置于课外。
为此,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时要在课堂设计上多下功夫,要尽量引导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课堂上通过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自学能力与探究能力。
第二篇:《牧童之歌》一课两上
《牧童之歌》一课两上教学设计
蜀河中心校:刘晓倩
课题:牧童之歌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演唱歌曲《剪羊毛》 教学重难点:感受歌曲风趣、幽默的风格特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剪羊毛》,感受歌曲中旋律的重复和变化。课时:一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本课所选二首描绘牧童题材的歌曲,这两首歌曲分别塑造了人们剪羊毛,牧羊人在山顶上高歌的音乐形象。这两首歌曲风格迥异,充满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风趣、幽默的风格特点;演唱歌曲《剪羊毛》感受歌曲中旋律的重复和变化,用歌声表达人们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法、学法指导: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律动法,游戏法,情境法 第一次上
教学流程:导入——授新——拓展——小结
一、创设情境
1.播放幻灯片,通过看相关图片来引出课题牧童之歌 2.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短片导入《孤独的牧羊人》
二、授新一 1.初听音乐
(1)说说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歌曲那些地方与我们平时听的歌曲不同?(3)歌曲中多次出现“来伊奥都”是谁的歌声?
2.再听音乐
(1)在听到“来伊奥都”时跟着教师按照:X X 0X X0的节奏拍手(2)介绍歌曲风格“约德尔”
3.复听歌曲随着音乐唱一唱,或者让学生边听边表演。
三、授新二
1.聆听歌曲范唱导入,了解歌词大意,观看澳大利亚牧场及剪羊毛的劳动场面,加深对歌曲的理解。2.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歌曲旋律。设计动作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乐句的重复与变化,以及节拍,节奏的特点。
3.出示歌谱,边听边看谱,设问“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通过刚才的律动你能发现歌曲有几个乐句?哪几个乐句是一样的?
4.指导学生跟琴模唱第一段旋律,按乐句分组演唱直至唱熟。
5模唱第二段旋律,让学生说说歌曲中带色块的旋律和其他几句的旋律有什么不同。(比如:节奏,音高)6.学唱歌词时设问:(1)歌词中“白云”、“雪堆”、“丝绵”、“皮袄”指的是什么?
(2)剪羊毛也是比较累的劳动,但人们并没有感觉到累,为什么?从你对歌曲的理解中,你认为用什么样的速度和情绪来演唱,更能表达牧羊人愉快劳动的心情?
7.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1.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第二段伴奏(1)分组讨论,有学生自主选择乐器和节奏(2)展示、交流并进行点评。
五、小结
这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澳大利亚不仅风景迷人,更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因为他们是世界上养羊最多的国家,羊毛产量世界排名第一,每年夏季来临的时候,澳大利亚的牧民就要给羊儿剪羊毛,并用羊毛制成各种商品。羊毛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六、课外作业的布置:
收集两首以上描写牧童的歌曲。
教学反思:
《牧童之歌》是新疆哈萨克族的一首民歌旋律欢快、活泼表现了牧童在 天山脚下辽阔大草原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简短精练可分为四个乐句起、承、转、合。其中第二乐句第一小节“6”到“6”的八度跳进会形成演唱上的难 点。特别是第三乐句连续四个小节附点节奏的运用更容易形成节奏上的难点。所以虽然这首歌非常简短但要唱好它并不容易。
这节课上下来让我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歌唱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三年级的学生才开始学唱歌谱在教唱歌谱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 选择整曲教唱较简单的乐句可以一遍带过但遇到节奏、音准较难容易出错 的地方就必须及时纠正这堂课上我就忽略了这个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学生音
准
上的问题导致后来加入歌词时有一些乐句一直没有唱准。
2、在进行分句教唱歌词时由于前面的基础打的不扎实再加上我只是教 一遍就过所以很多需要在教唱过程中需要及时提出纠正的地方就被忽略掉了
可能由于我还是个新教师对于这样的公开课本身就有些紧张所以在过程中只
记得照着教案的流程教而忽略了课堂生成的一些问题这是我以后在教学过程
中需要不断改善的地方。我要学会用耳朵去听。课堂的语言表达上面还要再精确 一点。
3、歌唱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把音唱准钢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 这节课我的钢琴利用率似乎也少了一些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应该以钢琴伴奏
为主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音准的训练如果一味的跟伴奏带演唱学生在音准
和速度上很难把握住。
4、这首歌曲是新疆民歌新疆人们能歌善舞而这节课我能让学生律动 也是很可惜之处。
第二次上
一:课前导入:创设情景,感受新疆音乐的鲜明特征。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教师带领学生随新疆音乐跳舞进教室,投影仪同步显示新疆的特产)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图片中的姐姐是哪个地区的人呢?说到新疆,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图片展示:进一步感受新疆的民俗文化。
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师:漂亮吗?新疆的服饰很漂亮。但新疆还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天山牧区,景色可美啦。
(4)出示“天山美景图片”4‘张,《牧童之歌》伴奏作背景音乐。第一张: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地现牛羊
第二张:天山雪池是一座高山天然湖泊,天山上的白雪,化成了水流向天山脚下哺育了大草原
第三张:天山有近3亿草场,是我国优良的牧草宝库
第四张:放牧归来,走进毡房,主人就会用奶茶、奶酒盛情款待
过渡 天山真是个美丽的地方,就像这首诗里说的。有谁跟音乐有感情的朗诵一遍呢?
学生:红太阳,从天山慢慢爬上,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扬(抑扬顿挫)。
二 :节奏练习
师:读得真好,听,小牧童骑着骏马从遥远的天山跑来迎接我们呢? 学生:你能听出音乐中的“马蹄”节奏吗?
师:跟老师读一读
x x x.x| x x x.x |
跑跑知了跑跑知了
师:谁能告诉我第几个的音读的最长,第几个的音读的最短?
师:说的对不对呢?来听听小马的评价。
小马:第三X后面的小圆点叫附点。附点前的要唱的长一些,附点后的要唱的短一些。记住了哦!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模仿小马跑步的声音(连续读4遍)
师:模仿得真好
大家想想看,小马从遥远的天山向我们跑来,它的声音会越来越„„(大)音乐上称为强。
当小马向远方跑去呢,声音会越来越(弱)
师:下面,听老师来表现一下,小马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马蹄声的变化。
三 :学唱歌曲
1.师:看来,骑上骏马,唱着歌,在草原上奔驰,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就像一首歌里唱的 4
5.6 | 5 4.2 | 1 2 3.4 | 3 2 1.7 |跟着老师模唱一下 骑上
骏.马 扬起
鞭
赶上
牛.羊 下河
滩 2.这首歌曲的名字叫《牧童之歌》是一首新疆哈萨克族的歌曲,出示曲谱(我们来欣赏一遍)师: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内容。速度是怎么样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3.这首歌曲的词写得很美,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读„„有抑扬顿挫,有按节奏的)
4.带上你们的耳朵和心,我们来跟着范唱开口默唱,想一想,小牧童是怎样的一个人。
5.生聆听并回答.(得意,骄傲,英勇,英姿飒爽。表现欢快,高涨。)6.让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先跟着老师的琴声,用说悄悄话的声音用lv来哼唱。
第二遍哼唱时,找出你唱不好的地方,我们一起来解决。
7.接口唱,完整唱 总结:音乐速度的变化,使得歌曲的音乐情绪变得更加得丰满
8.舞蹈创作与表现 过渡句:如此美丽的新疆大草原,如此可爱的小牧童,我们单单以歌声来表现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那么就请你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一些富有新意的动作。创编过程,教师提供一些有代表性的骑马动作: 举鞭(扬鞭)
加鞭
挥鞭。学生学跳并表演。师生共同表演。
四:欣赏《牧童短笛》
1、导入,师:《牧童之歌》里面的牧童生活在新疆,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段音乐。听一听,这段音乐的小牧童生活在什么地方(出示江南水乡放牧图)
2、初听:这段音乐分为几段?情绪有没有变化?
3、介绍作品。分段听,用乐器伴奏。
4、比较听赏《牧童短笛》与学唱《牧童之歌》的不同感受。
五:总结
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很不错,老师能从你们的表演中感受到大家对牧童生活的喜爱,大家下课后,有兴趣的话,收集一些关于牧童的故事,我们下
节课来一起分享。随着音乐走出教室吧!六:反思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刻意安排学生多律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以提高。在聆听《牧童短笛》时,我也着重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效果不错。
聆听环节中,我让学生把自己聆听的感受描述出来,对歌曲的演唱分析出来,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聆听能力,间接也会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这样,对学生的演唱也起到很大的帮助。
第三篇:“两操一课”
孟楼中学关于落实“两操一课”活动通知 全体教师、同学们: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和集体主义熏陶,提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以更好地提高我校教学效果,特对我校学生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作如下规定:
一、早操、课间操
(一)学生每天出操有教师或体育干事上台领操。
(二)全体同学须在广播操开始前一分钟到大操场集合完毕,由每班的体育委员(或班长)整队报数,并在本班队伍前领操。
(三)操后由各班班长把报到的人数及不到同学的姓名报告年级组。
(四)因故不能出操者,必须事先向班主任或年级组请假。上午第二节或第三节是实验课或体育课也必须参加课间操。学期累计无故三天以上不出操作旷课一节论,并根据有关规定作相应处理:无故五次不出操者,本学期的体育成绩不予及格。出操迟到者,不得入队,须站在本班队列前面做操。
(五)做操时要精神饱满,不允许懒洋洋。否则应予重做,直至做好为止。不服从指挥者,给予纪律处分。
(六)不得穿拖鞋、系围巾、戴手套做操,如发现当即出队批评,并记录在案。累计次数五次以上者,本学期体育课成绩不予及格。
二、课外活动
(一)按照课外活动轮流表,每班必须参加,并由本班体育委员统计人数。有特殊情况者,须向体育委员请假说明情况。
(二)学期累计无故不参加活动达五次以上者,不得评优秀学生奖学金和文体活动奖学金。是否可以评其它奖学金,视情节轻重由学生处决定。
(三)运动器具的出借。轮到课外活动时,凭学生证向体育器材室借取,并必须于当天课外活动结束后立即归还体育室。
孟楼中学政教科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十八日
第四篇:两操一课总结
“两操一课”活动总结
兰西县红星乡第一中学校
本学期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领导和全体老师的参与下合支持下,以及体育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团结协作下。我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一学期以来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井然有序,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工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简单总结:
一、始终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有计划正常地开展教研组活动,学校体育工作,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目标,结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意识和气氛浓厚,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各位班主任教师能认真做到两操一课工作查、记录,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常抓不懈,推动“两操一课”有序开展体育新课程:
学校“两操一课”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体育组配合团总支工作,继续严格规范广播操进出场的纪律及做操质量,做到出操静、齐、快,动作规范、美观。不断改进广播操动作质量,树立各班领操员榜样模范作用,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提高两操质量。而且教师每天必须出操,无论年老还是年少,亲自监督,进行操列评比使学校大课间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争创体育项目特色: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那么群体工作就更加有声有色,充满乐趣。群体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又一项主要内容。我校体育群体工作的宗旨是“以竞赛促活动,以活动促素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特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认真做好课外一小时活动,为了在校内掀起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潮。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体育课外活动,体育教师为技术指导,场地安排,体育委员为组织人员,人人参与体育课外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内容,保证活动时间,保证活动质量,充分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
四、继续加大课余体育训练力度:
学生课余训练、大课间、眼保健操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眼保健操是预防和保护学生眼睛的最好办法,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课外活动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我校教师都认真做好各项记录。
五、继续努力,争取更多收获:
一学期来,我们学校的体育工作按照工作计划进行,一学期是辛苦的,收获的笑声是爽朗的。以后我们将使学校体育工作色彩更鲜亮。
第五篇:两学一课学习心得--教师
学习“两学一做”心得体会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是按照中央和各级党委的统一部署,系统地学习党章、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党员干部教师党性意识,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同时也针对教育行业的广大教师,在承担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任而提出具体要求,教育广大党员教师做传道授业解惑者、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做社会正能量的弘扬者,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学习和了解“两学一做”的内容和精神,重新学习和详细了解了党章及有关党规党纪,深深感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是党的基本法、总规矩,党员、干部要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必修课,自觉学党章、守党章、践党章、护党章,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增强看齐意识,坚决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党规是对党员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和指引。守好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越雷池一步,不碰红线一下,把“三严三实”要求体现到修身律己、干事创业、勇于担当上来。
因此,坚持学党章党规,明确自学要求和目标,坚持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水平,总结学习心得。按照“三会一课”制度,围绕专题学习讨论,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党章等内容。通过学习,提高认识,认真总结,找到差距,最后明确努力方向。
坚持学系列讲话。坚持认真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导党员深入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从而用理论武装自己,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
坚持做合格党员。按新发展新时期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的合格党员。坚持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上,坚持在每年、每月、每日、每时、每分、每秒上,都要用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动,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践行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一名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就是为了明确自己的身份,加强宗旨教育,提升责任意识,强化担当精神;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就是为了让自己懂得 “党章是规矩,党规党纪是底线”,应当死死牢记在脑子里,融合到自己的灵魂中,才会常怀敬畏之心,做到工作生活里不破规矩,不松底线。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广大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党员、干部要原原本本学原文,全面掌握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党员、干部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强化理论武装,丰富学习载体,创新学习形式,不断深化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以之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党员干部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参与者推动者,也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直接受益者。要常怀忠诚之心,自觉遵守党章,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思想、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补足精神之钙、强化自律之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已经明确的改革发展目标能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要看领导干部如何作为。随着“三严三实”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聚集务实高效、干事创业的正能量,以一种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激情和干劲,珍惜组织赋予自己的干事创业的平台,才能切实增强夯实基层、推动发展、后发赶超的责任使命,才能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通过对“两学一做”的学习,我作为一名党员深感,就是要我们把党章党规从外在的规范转化为我们内在要求与自觉行动上,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把自己放在党章党规中。不断学习和传递党章党规、遵守党章党规、维护党章党规、践行党章正能量。要自觉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自觉爱党护党为党,敬业修德,奉献社会,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党员要做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表率,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学习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能把学习教育与教学工作割裂开来,力戒形式主义和两张皮。要通过学习教育、示范带动,激发起广大党员教师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积极性,在实施教书育人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作为一名教师党员,要脚踏实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平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