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水利局关于2004年天津市引黄济津工程实施方%A1

时间:2019-05-14 14:1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水利局关于2004年天津市引黄济津工程实施方%A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水利局关于2004年天津市引黄济津工程实施方%A1》。

第一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水利局关于2004年天津市引黄济津工程实施方%A1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4〕084号 【发布日期】2004-09-09 【生效日期】2004-09-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水利局

关于2004年天津市引黄济津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津政发〔2004〕08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水利局《关于2004年天津市引黄济津工程实施方案》,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做好引黄济津工作对于促进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从讲政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全力以赴做好引黄济津工作。要切实加强领导,逐级落实责任,认真履行职责,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完成好各项任务,确保引黄济津顺利实施和城市供水安全。同时,要加强节约用水,珍惜和保护来之不易的水源。

二OO四年九月九日

关于2004年天津市引黄济津工程实施方案

1997年以来,海河、滦河流域已连续八年干旱。由于降雨量偏少,今年7月份潘家口水库入库水量仅有1.1亿立方米,只相当于常年的26%,我市于桥水库入库水量仅有0.02亿立方米。据预测,本水利年度(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潘家口水库预计来水量6.8亿立方米,可分配我市水量为4.2亿立方米。我市西龙虎峪地下水源可提供0.2亿立方米,合计4.4亿立方米。从现在至明年6月30日,我市需引滦水7.5亿立方米,存在供水缺口达3.1亿立方米。天津城市供水必须依靠再次调引黄河水来解决。考虑沿途河道冲洗、蒸发、渗漏和北大港水库死库容等损耗,我市九宣闸需收水4.3亿立方米。为做好引黄济津工作,确保我市城市供水安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今年引黄济津仍选定2003年的线路。计划从10月10日起位山闸开始放水,预计在10月20日黄河水到达我市九宣闸,九宣闸按日均流量50立方米/秒收水,至2005年2月上旬左右结束调水。天津市内仍采用2003年引黄济津时的输水线路,其中1.37亿立方米黄河水通过南运河、子牙河经西河闸进入海河,11月1日前后实施引滦水源向引黄水源的切换,市区供水改用黄河水;其余2.93亿立方米黄河水通过马厂减河进入北大港水库存蓄,明年2月上旬引黄济津调水结束后,再由北大港水库放水,横穿独流减河经洪泥河进入海河向市区供水。2005年5月下旬,根据于桥水库蓄水及北大港水库水质情况,实施引黄水源向引滦水源的切换。由于工程的限制,我市滨海地区仍由引滦水源供水。

一、组织领导

(一)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全市引黄济津工作。

(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即引黄济津办公室,负责引黄济津的日常工作。引黄济津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规划设计组、工程调度组、护水巡查组,各自承担相应的任务。

(三)沿途有关区县(静海县、大港区、津南区、西青区、东丽区、北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本区县境内的引黄济津工作的组织领导,完成市下达的引黄济津工作任务。各有关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区分部(市市政局)和市内六区负责市内段的引黄济津保水护水工作。自来水集团负责水源处理供给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其他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配合开展工作。

二、城市供水安排

我市9月10日从潘家口水库调水1.7亿立方米左右,可保证在黄河水到来前的城市用水。九宣闸收水4.3亿立方米,扣除冲洗河道、蒸发渗漏及北大港水库死库容等损失后,可解决11月初到明年5月底前中心城区的供水。

如果潘家口水库后期来水较预计偏少,北大港水库供水时间将延长至明年6月份。特殊情况下向水利部申请动用潘家口水库死库容或调引岳城水库水源补充。

由于引黄济津,海河成为供水河道。为保证引黄济津水量水质,在引黄供水期间,津河、卫津河、复兴河等城市景观河道要暂时停止循环,海河堤岸改造和清淤工程服从城市供水。

市区排水原则上禁止向海河、子牙河等供水河道排水。如果市区遭遇降水强度超过30毫米/小时或60毫米/24小时等特殊降雨情况,经请示市政府同意,可以采取临时向海河排放雨沥水的措施。自来水集团相应做好水质应急处理的相关工作,保证饮水安全。

三、职责分工

引黄济津输水线路在我市涉及南运河、马厂减河、独流减河、洪泥河、子牙河、海河等河道,还涉及到以海河为源头的津河、卫津河、复兴河等城市景观河道,途经静海县、西青区、北辰区、大港区、津南区、东丽区等6个区县和市内六区,输水线路长、灌排口门多,工程建设任务(三清一堵)分散,保水护水管理难度大。为确保引黄输水的顺利进行,仍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

(一)责任区段的划分

1.南运河线路。

静海县负责南运河从与河北省青县交界处至十一堡上改道节制闸;

西青区负责从十一堡上改道节制闸至子牙河在红桥区、北辰区分界处;

北辰区负责本辖区内的子牙河、北运河段;

市市政局和市内六区负责各自辖区范围内的输水河道。

2.马厂减河、洪泥河线路。

静海县负责从九宣闸至马厂减河与大港区分界处(含青县段);

大港区负责从马厂减河静海交界处至马圈引河进水闸以及辖区内洪泥河段;

津南区负责辖区内洪泥河万家码头闸至海河洪泥河防洪闸段以及海河干流津南区段;

西青区负责辖区内洪泥河段;

东丽区负责海河二道闸以上东丽区段。

(二)工作任务

1.按时完成各项工程建设任务。

除由市里直接安排的工程外,引黄济津的各项工程由所在区县负责实施,按照市引黄济津办公室统一规定的时间,在10月15日前完成各项工程建设任务。10月15日,引黄济津办公室组织对各区县引黄济津工程进行验收。

10月15日前,自来水集团完成从海河取水及水源切换的一切准备工作。市市政局完成市区内海河以及津河、复兴河等城市景观河道沿岸排水口门封堵工作。

2.负责责任段内的保水护水工作。

引黄济津保水护水工作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本区县行政区域内保水护水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分段定人、定岗、定责,并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守。对私自引水和向输水供水河道排水、倾倒垃圾或有毒物质及其他污染水体的现象,要及时制止、坚决纠正,并及时向市引黄济津办公室报告,情节严重的要报请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市引黄济津办公室保水护水巡查组负责检查指导各有关区县的巡查护水工作,对沿线进行巡视巡查,考核各区县的巡查护水情况;必要时请武警部队抽调适当兵力协助。

市环保局会同市水利局对输水水质进行管理。

市引黄济津办公室对各区县的保水护水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对保水护水工作不力的,要提出经济的或行政的处罚意见,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予以处罚。具体考核计量点为:九宣闸、南运河十一堡上改道节制闸、西河闸;马圈引河进水闸、北大港水库调节闸、洪泥河万家码头闸、海河洪泥河防洪闸。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9月10日前,市政府召开引黄济津专题工作会议,向有关区县和有关单位通报我市供水形势,对引黄济津工作提出要求。

(二)9月15日前,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完成对市水利局上报的《2004年引黄济津市内应急输水工程实施方案》以及自来水集团的相关工程方案审查。

(三)9月15日,由市引黄济津办公室向承担工程建设任务的各有关单位和区县进行设计交底;9月20日,引黄济津天津市内工程全面开工。

(四)9月10日至10月20日,市水利局协调有关区县利用北大港水库底水冲洗海河等引黄输水河道;市市政局加强对津河、复兴河等城市景观河道的循环,并于10月15日前完成海河以及津河、复兴河等城市景观河道沿岸排水口门封堵工作。

(五)10月10日前后,在天津日报等媒体上再次公布《引黄济津保水、护水管理办法》。

(六)10月15日前,自来水集团完成从海河取水及水源切换的一切准备工作,并配合市水利局完成海河取水泵站计量设施安装。

(七)10月15日,引黄济津办公室组织对各区县引黄济津通水工程进行投入使用验收。

(八)10月10日位山闸放水,10月20日前后黄河水抵达九宣闸。市水利局在九宣闸举行接水仪式,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报告黄河水顺利到达天津,同时给山东、河北省人民政府致感谢电。

我市境内的查护水工作正式开始,相关人员上岗到位。

(九)2005年2月上旬,引黄济津输水结束后,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报告引黄济津输水工作圆满结束,并再次向山东、河北省人民政府致电表示感谢。

天津市水利局

二OO四年九月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水利局拟定的天津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实施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7〕001号 【发布日期】2007-01-03 【生效日期】2007-01-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水利局拟定的天津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实施方案(2006―2008年)的通知

(津政发〔2007〕001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水利局拟定的《天津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实施方案(2006-2008年)》,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七年一月三日

天津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实施方案

(2006-2008年)

天津是我国环渤海经济中心,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使天津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天津地区水资源匮乏,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推动节约用水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5年我市被国家命名为节水型城市并列为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试点期为2006年至2008年)。为巩固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确保完成2008年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和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任务,使水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津政函〔2006〕86号)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对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要求,以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为指南,坚持用改革和创新的思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水问题,全面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制度、能力、法制、意识和文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为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示范,探索建设节水型社会新经验。

二、工作目标

按照2020年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设成节水型社会,2008年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和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任务的总体要求,确定以下试点期建设目标:

(一)节水型社会良性运行机制框架初步建立。水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并取得明显成效;水权制度框架体系初步形成;节水型社会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经济、技术政策、宣传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全民节水和公众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二)现代化水管理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基本形成与水资源合理配置相适应的工程体系,高新节水技术进一步应用和整合,节水型社会信息化基础平台和管理系统初步形成,水管理能力有明显增强。

(三)水安全保障程度明显增强。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比例提高到70%以上;正常来水年份缺水率控制在10%以下;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20%;深层地下水超采现象得到缓解,压采地下水2000万立方米;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重点水生态系统基本需水得到一定程度保障。

(四)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万元GDP用水量降至71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至24立方米左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8%,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降至13%以下,城区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以上。

三、主要工作任务

按照《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涉及水权制度体系建设、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节水型产业体系建设、经济调控体系建设、公众参与体系建设、多水源调配与利用体系建设、各业微观节水体系建设、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节水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科技体系与节水产业建设等十大体系建设内容。本着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2006至2008年,我市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工作思路是,以制度建设为核心,逐步建立节水自主运行机制;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保障,统筹规划和科学配置多种水资源;以巩固城市节水成果为重点,全面达到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以创新农业用水模式为突破口,实现工程与管理并重,推进农村用水改革。通过典型示范,探索试点经验,带动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奠定基础。

(一)水管理体制改革。

1.研究制定全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从我市多水源供水格局的实际出发,参照国内其他省市水务改革的成功经验,以实现水资源统一配置和高效利用为目标,提出我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2.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协调机制,健全节水管理机构。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全市多个部门和各行各业。各区县都要建立有效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协调机制,成立以区县主要领导为组长,各职能部门参加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健全节水管理机构,建立区县――街道乡镇――居委会和村民委员会三级节水管理网络,强化各级政府节水管理职能。

3.建立塘沽区涉水事务统一管理试点。塘沽区地处滨海新区,同时作为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区,要进一步深化现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常规水资源和非常规水资源的统一配置管理,并逐步建立取水许可和排污许可的联动机制,形成取水――用水――排水――保护的新型区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模式,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体制保障。

(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1.修订、出台取水许可管理规定。根据《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和《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修订我市现行的取水许可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制度和取水许可的条件与程序,强化取水许可统一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制定出台天津市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细则,规范全市范围内涉及地表水、地下水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

2.制定出台地下水资源管理相关法规。根据《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和《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制定天津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对我市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优化配置、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水资源的有偿使用、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方面加以系统规范。

3.制定出台与《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相配套的规章。根据节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制定计划用水管理、水平衡测试管理、节水产品管理、节水“三同时”(即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使用)管理等规章制度,使具体的节水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提高管理效率。

(三)水权制度建设。

1.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依照我市多水源供水格局,结合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制定全市水资源配置方案,将外调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常规水资源和非常规水源统一进行优化配置,分配到各区县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各个部门。各区县依据此方案,在区县内部作进一步分配。

2.推进地表水总量控制管理。结合我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河道内水资源总量控制和计划用水管理力度,以潮白新河总量控制管理为典型示范,编制潮白新河水权管理实施方案,对沿河各区县潮白新河的初始水权进行明晰,建设必要的控制工程,对宝坻、宁河、塘沽三区县使用潮白新河水源进行总量控制管理,为我市在海河流域实施水量统一调度的基础上实施地表水总量控制管理探索经验。

3.进一步加强地下水总量控制管理。根据相关的地下水限采压采规划,确定全市各区县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指标;各区县将市确定的取水总量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实施地下水总量控制管理;加大地下水开采计量管理力度,为地下水总量控制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4.实施以用水定额为基础的城市水权管理模式。制定高等院校综合用水定额,实施高校水权管理;建立高校系统用水者协会,以用水定额为基础重点进行行业计划用水指标的明细与分解、公共用水的科学管理与有效节约、行业用水的公共参与方式管理,为城市各行业用水管理提供示范。

(四)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1.实施总量控制下的取水许可管理。依据《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重新核定地下水取水许可水量,地热水、矿泉水开发利用纳入取水许可管理;开展地表水取水许可管理工作,外调水及主要河道直取河水用水户一律纳入取水许可管理范围。

2.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按照《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力度,重点加强取水项目的水源论证比较分析,为实现分质供水、优水优用和取水许可审批提供技术支撑。未按规定进行水资源论证的建设项目,水行政主管部门一律不予批准取水许可,立项审批部门不予批准立项。同时,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保〔1994〕513号),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工作,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批复阶段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

3.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制定重要工业行业综合用水定额,加大水平衡测试工作力度,改进和完善计划用水考核方式,扩大计划用水管理范围,基建临时用水、景观用水、园林绿化用水等一律纳入计划用水管理范围;加大用水信息共享,建立用水通报制度,市、区县供水企业对其供水区域内的非居民用水单位的用水量,应依照《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按月及时通报节约用水主管部门,保证计划用水考核率达到100%。

4.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审批部门要与节水主管部门落实联动会审制度,确保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使用。

(五)经济调控制度建设。

1.制定有利于多水源优化配置的水价改革方案。建立充分体现我市水资源紧缺状况的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机制,将调整水价和理顺水价结构相结合,按照不同用户的承受能力,建立多层次供水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对用水需求的调节作用,提高用水效率。

2.推进城乡水价改革。继续提高城镇水价标准,做好南水北调通水前水价接轨工作;完善农业水费计收办法,将农业供水各环节纳入政府价格管理范围,推行到农户的终端水价制度,改革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和水费计收方式,创造条件逐步计量收费;在宝坻、宁河、静海等区县开展农业用水计量收费改革试点工作;农村生活用水逐步取消包费制,管网入户地区一律装表到户,计量收费,实现农村饮水安全。

3.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及管理力度。完善用水计量基础设施,严格执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提高水资源费征收率,取缔地下水用水包费制;加强水资源费使用管理,按照“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原则,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专项经费不少于水资源费的80%。

(六)公众参与体系建设。

1.参与式水管理组织建设。成立城市行业用水者协会,参与用水计划的制定与调整、行业用水定额制定等工作,推进行业节水工作;在有农业的区县成立不少于100个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开展协会内用水指标分配、节水工程维护、水费制定与收取等方面工作,成为农民自主管水的组织。

2.节水型社会载体建设。制定相关评定标准,开展节水型社区(小区)、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生态校园、节水型区县等创建和评比活动。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和武清区、宝坻区城市建成区都要按照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建城〔2006〕140号)全面提升城市整体节水水平,各项考核标准全部达标,其他各县城市建成区也要力争达标;以节水型企业取水量占全市非居民取水量比值计算,全市节水型企业覆盖率达到15%以上;新建居民小区均应符合节水型小区标准;建成高等院校节水生态示范校园。

3.建立深入、持久的节水宣传机制。各级政府要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科技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重要水事节日,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等宣传媒体,加大对资源稀缺、资源无价、资源的节约保护意识和节水的方式方法、节水的荣辱观等方面的公益宣传;充分利用三级节水网络,加强日常性的节水宣传,使节水宣传深入到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乡村,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的通知》(水办〔2005〕382号)所确定的宣传活动推荐方案进行,每年不少于4次。

4.建设节水教育基地。在现有滦水园节水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再建成一处集水知识、节水文化、节水科技、节水教育为一体的我国北方最大的节水展示基地――节水科技园,培育现代水文化。

(七)巩固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加强各业微观节水。

1.工业节水。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循环冷却水系统浓缩倍率,采用先进水处理技术,加大企业内部再生水回用。以水循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电力行业实现零排放、石化行业提高浓缩倍率到4倍以上,冶金行业采用稠油水分离及中水回用技术、纺织行业推广逆流漂洗及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加强企业用水管理,推行行业综合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制度,健全企业节水管理机构、建立节水奖惩激励机制,以管理促节水;通过不同行业节水减排示范,培育和树立一批具有先进节水水平的工业节水典范,带动全市工业整体节水水平的提高。

2.城市生活节水。继续提高城市供水整体功能,加强城市供水管网管理和改造,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加大供水管网设施改造,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13%以下;新建居民小区应按节水型居民小区标准建设,城市建成区在居民生活普及节水器具和采取节水措施的基础上,向非居民用水单位普及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加大城市园林绿化节水力度,结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对新建绿地优先种植耐旱作物或采用节水灌溉方式,改造已建绿地灌溉方式,城市公共绿地推行节水灌溉;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要加强用水管理,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节水制度到位。

3.农村节水。在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的基础上,加大农业节水工程投资力度,继续发展以防渗渠道、低压输水管道为主体的节水灌溉工程,全市新增和改善农田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农田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到355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2%,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0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人口比例达到70%以上;加强农村用水管理,建设井灌区和大型地表水灌区计量设施,改革农业用水按亩收费制度,推行计量收费,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参与水管理。在大型灌区和地下水超采区,建设2至3处农业用水综合管理示范工程,实现初始水权分配、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和农民用水者协会自主管理水资源,为全市推进农业用水管理改革提供示范。

4.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滨海新区按照产业结构推广海水利用和海水淡化,海水淡化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日以上规模,建成市开发区万吨级海水淡化示范项目;扩大再生水回用范围,具备再生水使用条件的,优先使用再生水源,实施中心城区、工业园区再生水回用工业、农业、生态、园林绿化等一批示范项目,有农业的区和各县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配套建设再生水回用农业灌溉工程,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在蓟县山区发展集雨水窑,每年不少于100座,在平原地区挖掘现有蓄水工程设施的蓄水能力,平水年份拦蓄雨洪水不少于3亿立方米;在有微咸水资源的井灌区,开发利用微咸水,发展咸淡水混灌和微咸水直接灌溉,有效控制和减少深层地下水资源开采量。

(八)水管理能力建设。

1.加强水资源信息监测网络基础管理设施建设。按照实施地表水总量管理的实际需求,结合我市已建成的防汛监控系统,做好地表水资源监测站网规划;与控制地面沉降相结合,合理布局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网,建设自动监测设施,实现全市地下水动态监测井自动采集数据,为实施地下水总量控制管理服务;按照水功能区划管理要求,定期对主要排污口门进行水量水质同步监测;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覆盖主要地下水超采区。

2.推进节水型社会管理信息化进程。在健全节水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建设天津市节水型社会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用水、节水信息数据库,实现统计报表标准化管理,构建区域节水网络体系,实现节水信息统一管理,提高全市节约用水管理水平。

(九)水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1.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加强地下水管理,落实分区地下水管理措施,合理确定深层地下水总量开采控制指标,以塘沽区、大港区、汉沽区、西青区、武清区和中心城区为控采压采重点,推进水源转换工作,压采不少于2000万立方米,有效控制地面沉降。

2.加快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启动建设双林污水处理厂和东郊再生水厂以及区县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3.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尽快出台天津市水功能区划;水利部门按照水功能区管理目标,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向环保部门提出各河段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环保部门根据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将排污总量分解到各入河排污口,实施排污许可管理。

4.建设水生态治理示范工程。以外环河和于桥水库水生态修复为重点,采用土地处理、生物床、生物菌等综合水处理工艺技术,实施城市水环境改善和水源保护示范工程,为改善城市河湖和水源地水质提供技术支撑。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切实加强各级人民政府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领导,建立和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协调机制和合作机制;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指标要纳入对各区县人民政府、各部门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实行定期检查、年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要予以公布,对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市政府将给予表彰奖励。

(二)资金保障。市政府有关部门应设立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以保障试点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形成节水型社会建设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确保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三)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力度。要把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宣传的重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全市范围营造建设节水型社会舆论氛围,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和参与能力。通过充分宣传、广泛动员,让公众了解我市水情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紧迫性,形成人人关心和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对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和节水型企业(单位)在新闻媒体上发布予以宣传。

五、考核验收

各区县、各部门按照《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和试点建设主要任务,于2007年2月底制定完成本区县、本部门具体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项目。市建设节水型社会领导小组将于2007年12月进行中期检查,2008年12月进行最终验收。各区县、各部门要在自查的基础上,认真写出节水型城区建设总结材料并提出验收申请;各示范项目建设责任单位也要认真写出示范项目建设总结材料并提出验收申请,以上材料均要报送市建设节水型社会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目标责任分解表

天津市水利局

二○○六年十月二十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市水利局关于加强我市农村水利建设意见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5〕052号 【发布日期】2005-06-27 【生效日期】2005-06-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市水利局关于加强我市农村水利建设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5〕05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水利局《关于加强我市农村水利建设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五年六月二十七日

关于加强我市农村水利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精神,加快实施我市“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结合我市农村水利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农村税费改革后水利建设的新形势,现就加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

农村水利是整个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农村水利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干旱缺水、工程老化失修、水环境恶化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制约农村水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没有根本解决,发展农村水利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各级政府必须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服务“三农”的高度,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增强紧迫感,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指导思想,坚持方针原则

我市农村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完善和强化各项支持农村水利发展的政策,加大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力度,深化农村水利改革,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建立五个体系,实现总体目标

我市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紧密围绕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大都市水利的治水目标和建设水利四大体系的治水思路,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和再生水利用等六大工程。

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农村居民饮水达到饮水安全标准,基本实现管网入户;农业节水灌溉面积440万亩,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80%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完成;农田除涝面积达到或恢复到五年一遇标准以上;大中型灌排骨干设施得到更新改造;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农村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逐步建立农村水价水市场和健全完善水市场高效运行机制。逐步建立起郊区居民饮水安全供给体系、农业高效节约用水体系、村镇水生态环境体系、农村抗灾减灾体系、创新和科学的管理体系等农村水利五个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解决农村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三大突出问题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水型大都市作出贡献。

四、建立完善投资机制,加大投入力度

要坚决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规定,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稳定现有各项水利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向农村水利建设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村水利建设投资增长机制。针对当前农村水利设施薄弱、年久失修、严重老化的状况,从2005年起要在继续搞好大中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小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按我市农村水利总体发展要求和目标,市财政要在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增加农村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新增加的市级财政收入中要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预算内经常性固定资产投资要增加安排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4.5%要重点用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有农业的区县财政要切实增加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预算内新增财政收入要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农村水利建设。对市财政补助的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各区县要区别不同情况按市财政补助资金的30%-50%落实地方匹配。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占用农业灌溉水源、设施等补偿资金的征缴,严格管理,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再建设。要广开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水利建设。要通过“一事一议”等方法,鼓励农民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工、投劳,各级财政对所需材料给予适当补助。要加大农村水利科研及技术推广应用资金的支持力度,不断扩大科研成果应用规模,提高农村水利科技含量和成果转化贡献率。

五、加快改革进程,创新管理体制

全面推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天津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津政发〔2004〕121号),正确区分水管单位性质,进一步理顺工程管理体制,实行管养分离,加快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程。

按照《关于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意见》(津政发〔2000〕14号)的要求,明确工程性质和产权,切实搞好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承包、股份合作、租赁、拍卖等灵活多样的改革方式,搞活经营,落实管理权,建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

根据水利部《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2003年水利部令第4号),按照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村水价改革。积极推广集中供水、定额供水、超定额累进加价供水、末端渠道终端水价等制度。

积极推进农村水务改革进程,建立农村水权、水市场。加快实现农村水资源统一管理、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治理和配置,促进涉水事务统一管理。发挥市场对水资源配置的引导调节作用。要引导农民参与用水管理,推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制定协会章程和规章制度,建立农民自主管理、民主协商的管水用水机制,促进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和良性运行。

六、保证农村饮水安全,推进管网入户

在巩固我市农村人畜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今后一个时期,要把保证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农村饮水解困的重点。

针对我市农村部分地区地下水含氟量超标,严重威胁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状况,按照我市农村饮水安全规划,采取多种措施,改善饮水水质。到2010年,使我市农村居民饮用水达到国家规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加快农村饮水城市化的进程。大力推进管网入户,对年久失修老化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建设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到2010年,实现管网入户率100%,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实现农村饮水城市化。

继续解决新出现的饮水困难问题。重点是北部山区农村,通过政府扶持和群众自筹,实现每村有机井,每户有水窖,使干旱之年全市农村家家有水喝,不让一户过不去。

七、开拓新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我市农村干旱缺水的状况短时期不会改变,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和长期作战思想,加快抗旱水源工程建设。

有关部门和区县要抓紧做好新建大黄堡和黄庄两座水库的各项前期工作。区县政府作为农村水利建设的实施主体和组织者,要积极发动群众重点建设小水窖、小水坝、小水塘、小水库等雨水集蓄利用抗旱水源工程,提高雨洪资源利用能力。

要加大对城市再生水利用力度,使其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宝贵水源。到2010年,充分利用东郊、北仓、张贵庄、双林、纪庄子等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的达标再生水,农业利用再生水6.84亿立方米。

要按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科学、合理、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有计划地逐步增加灌溉机井数量。实施浅层微咸水灌溉农田,以弥补农业水源不足。

八、加快节水改造,完善灌区配套

农田灌溉用水是农村用水的大户。加快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灌区配套建设,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关键。重点抓好宝坻、武清、宁河、静海4个节水增效重点区县建设。对里自沽、团泊洼2个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和潮南、大钟、宁河、丰台、上马台、蓟州河等6个5万亩以上的重点中型灌区实施节水配套改造。同时规划建设一批1-5万亩的一般中型灌区和若干万亩以下的小型灌区。到2010年,全市实现节水灌溉面积440万亩,达到有效灌溉面积的80%。

要通过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和活动,向广大农民宣传节水知识,传授节水灌溉技术,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灌溉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力推广防渗明渠、喷灌、滴灌以及激光平地、小畦灌溉、地膜覆盖、秸杆覆盖等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施用保水抗旱剂,使有限的水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利用政策和经济手段,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扶持节水型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节水旱作农业,扩大抗旱节水作物的种植面积,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九、综合治理河道,实现人水和谐

要以增强抗旱防洪功能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加强对农村和城乡河道的综合治理,建立城乡一体化防洪除涝体系,缓解城乡排水矛盾。

市和区县有关部门要抓紧完成河道的分级、确权、划界工作,编制河道综合治理规划和管理规划。市水利部门重点完成蓟运河、潮白河、永定新河、独流减河等一级河道的综合治理;市建设部门完成大沽排污河、北塘排污河等城市主要排水河道的综合治理;有农业的区县重点治理排沥河道;环城四区和中心城镇重点整治周边河道;乡村重点进行末级渠系的清淤。整治中要以加固堤岸和河道清淤为重点,确保河道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灌得上,使农田除涝能力恢复或达到五年一遇标准以上。

要把整治河道同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同改善城乡人居条件相结合。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建立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工作机制,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以小城镇建设为服务对象,对中心城镇实施排污治污和中小河流环境整治保护工程,配套实施文明生态村建设工程,改善农村水环境,努力实现农村人水和谐。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使全市19条一级河道、92条二级河道达到堤固、岸绿、水清、流畅,成为环绕城乡、人水和谐的风景线。

十、更新改造基础设施,发挥工程效益

对存在病险情的水库,特别是山区小水库,决不可掉以轻心。有关区县要抓紧设计维修加固方案,落实配套资金,2008年前完成2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彻底消除隐患,增强蓄水能力,使其达到安全、高效、景美。

对不能正常运行和存在严重隐患的124座三类国有排涝泵站,要抓紧编制更新改造方案,加快更新改造步伐,确保汛期能够正常安全运行,恢复和提高农村排沥能力。

对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的桥、闸、涵,要及时维修或更新改造,切实做到开得动,关得上,运转正常,保障通行,提高灌排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十一、治理水土流失,修复生态环境

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依法加大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管力度,重点加大对城区周边的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审批制度,控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

以支持北京绿色奥运为契机,切实搞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要坚持防治结合、封育结合、水林结合,山区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治理,把蓟县建设成为北方绿色之都。

对于桥水库周围7个乡镇、237个自然村、45个小流域进行全面生态修复建设。建成68公里的湖滨绿化带,改善库区周围424.73平方公里的水土生态环境。

要加强对七里海、团泊洼、北大港、塘汉大沿海滩涂等湿地的保护和修复,使其发挥蓄洪抗旱、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的作用。

十二、深化改革,提高队伍素质

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水利队伍建设。要完善市、区县和乡镇三级水利服务网络,充实和加强基层工作,将基层水管单位管养经费纳入各级政府同级财政预算。要加强对水利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建立一支有“献身、负责、求实”精神,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依法行政的水务管理队伍。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职责任务

各级政府要把农村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要把农村水利建设的情况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容。各区县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指导本地区的农村水利建设。根据本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搞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治理和配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要加大推动力度,集中力量抓好一批跨县、跨乡的较大水利工程和集体受益的重点工程。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形成统一、权威、协调、高效的指挥机制,共同完成农村水利建设任务。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农村水利建设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办好农村水利的积极性。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深入基层,检查指导,认真总结经验,推动全市农村水利建设健康发展。

天津市水利局

二○○五年四月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3〕085号 【发布日期】2003-07-29 【生效日期】2003-07-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3〕08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OO三年七月二十九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

交通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历来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交通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仍存有薄弱环节,一些地区和单位的领导忽视交通安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致使我市重大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特大交通事故屡有发生。今年6月份,我市车辆连续发生两起特大交通事故,造成17人死亡,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有效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多发的势头,为我市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促进“三步走”战略的顺利实施,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各区、县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交通安全工作作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市委八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对交通安全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做好交通安全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要常抓不懈,抓出成效。要按照经国务院批准的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03年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方案〉 的通知》(公通字〔2003〕44号)部署和要求,结合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大道和实施畅通工程活动,全面落实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印发的《平安大道评价指标体系》(公通字〔2002〕47号)和公安部、建设部印发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公交管〔2002〕35号)及《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1997年市人民政府令第97号,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交通安全工作机制,推进我市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进程。

二、落实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要深入贯彻落实《规定》精神,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工作。各区、县政府要负责抓好本行政区内各单位交通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各系统、各部门要认真加强对所属各单位执行《规定》情况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各单位法人代表要全面负责本单位交通安全责任制的组织实施,健全交通安全教育和机动车检查、保养、维修等各项交通安全制度,实行目标管理,逐级落实责任。天津警备区可参照《规定》,负责组织驻津各军事单位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工作。各区县政府、各系统、各单位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健全和完善各项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的长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

要建立定期检查和定期通报交通安全工作情况的制度。市交通安全办公室、市交委等部门要定期向全市通报我市特大交通事故情况,按照《规定》对肇事车辆所属单位采取挂“黄牌”警告,限期整改等处理措施,并及时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通报有关情况,对责任单位视情行使一票否决权。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和我市的有关规定,对因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不落实、玩忽职守等造成特大交通事故的,要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迅速行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

各区县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抓好内部交通安全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并针对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检查。结合近期我市车辆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市安全生产委员会要在全市部署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并会同市交通安全办公室、市交委、市公安局,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立即组织开展全市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按照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没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没受到教育不放过等“四不放过”的要求,督促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内部自查自纠,确保交通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各区县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吸取我市今年6月12日、6月23日发生的两起特大交通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全面深入地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各单位要对所属机动车辆逐一进行检验,对驾驶员进行面对面的安全教育,确保不留死角。对查出的交通安全隐患,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立即整改,坚决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发生恶性交通事故。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我市长途客车站和客运企业进行明查暗访,并会同公安交管部门深入上述单位,检查驾驶员的教育管理、车质车况、车辆载客人数等各项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成单位立即整改。

四、深入排查,加强对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专项治理

根据今年6月23日公安部交管局召开的全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经国务院批准的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03年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公通字〔2003〕44号)的部署,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安交管局要积极会同市政、公路、电力、园林等部门,定期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排查工作,并提出治理措施和意见。对属于公安交管部门职责范围内能够自行解决的,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属于道路线形、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建筑物、树木、电线杆等影响驾驶员视线和路面破损等原因形成的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应由市政、公路、园林、电力等部门解决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及时向上述责任单位下达《道路交通事故隐患告示单》,并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治理措施,限期解决。对涉及需要区县政府解决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也要及时通报有关区县政府,有关区县政府要及时协调区县所属部门认真研究,明确职责,限期治理。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将去年排查出但尚未治理的和今年排查出的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治理完毕。

市建委、市市政工程局和市公安交管局等部门,要结合我市道路交通实际,共同研究提出道路卡口改造的意见和建议,并分阶段组织实施。市政、公路、公安交管等部门,要按照深化创建平安大道和实施畅通工程的要求,结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就完善我市交通安全设施等问题共同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要加大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资金的投入,提高科技管理水平。要按照国家标准,尽快对我市主干道路的交通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进行更新和完善。要加快国道、市道等主要公路及高速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步伐,在主要公路和高速公路可设置电子信息可变情报板、电子监控等科技管理设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强化管理,确保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交通安全

市经委、市公安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及公安消防、交管等部门,要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的有关规定,按照我市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每半年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开展一次集中检查活动,对运输车辆的安全性能、车质车况、装载容器等进行严格检验。对新增加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准营运;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运输车辆,要坚决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增强驾驶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大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交通管理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违章进入禁行区域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的监督和管理。市经委、财政、公安等部门及各区县政府,要尽快研究落实在相关公路设置禁止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通行的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要建立起统一、高效的危险化学品交通事故应急指挥体系和整体联络机制,互通情况,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市经委要组织制定天津市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各自的分预案,明确职责。遇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市经委、市公安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及公安消防局、交管局等部门和有关区县政府要根据制定的预案立即派员赶赴现场,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置,防止引发恶性事故。

公安交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交通事故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加大道路交通秩序的整治力度。要以各条国道、高速公路及外环线等主要公路为重点,加强对大型客货运输车辆、农用运输车的管理,依法严格纠正和处罚严重超载、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各类危害交通安全的违章行为,发现一起,严格纠正一起,依法处理一起。特别要加强对事故多发点段、时段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管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杜绝群死群伤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自觉维护交通安全的整体意识

要通过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广大群众特别是机动车驾驶员增强交通法制意识,提高遵章守法的自觉性。对发生过特大交通事故、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以及对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等单位要予以曝光。加强对重点单位、公路沿线村镇、城镇社区和学校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市农委、市教委、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办公室、市公安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公安交管局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深入开展创建交通安全文明村镇、交通安全学校和交通安全社区等活动。要建立健全农村地区中型以上客运车辆及驾驶员的基础档案,详细记录车型、牌证、使用年限、核载人数、车主(单位或挂靠单位)、驾驶员情况、运营线路,并在每月定期检查车况记载、驾驶违章、肇事、处罚记录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从现在开始,全市要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一次交通安全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并研究完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坚持常抓不懈,推进我市交通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

天津市公安局

二OO三年七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6)88号 【发布日期】2006-09-30 【生效日期】2006-09-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6)8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六年九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有效预防火灾事故,减轻火灾危害,保障公共安全,结合我市消防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消防工作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消防工作,紧紧围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天津市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着力整治各种火灾隐患,全面加强城乡消防工作,建立健全灭火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全社会防控火灾的意识和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促进消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创建“平安天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更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工作原则。坚持协调发展,有效统筹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坚持依法治火,严格落实消防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消防工作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不断改善城乡防火安全条件;坚持科技先行,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防火、灭火和救援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工作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体系相配套的地方消防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实现消防工作与我市经济社会,特别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同步协调发展,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专业灭火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基本达到城镇消防规划建设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同步,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准显著提升,全市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明显提高,有效预防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明确责任,努力构建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认真履行政府消防工作职责。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消防工作纳入“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增加财政投入,严格组织实施。为切实落实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工作责任制,建立市消防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分管领导为联席会议召集人,成员包括各区县政府主管消防工作的领导和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教委、市商务委、市人防办、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安全监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民政局、市广电集团、市交通局等部门主管消防工作的领导。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通报全市消防安全形势,听取成员单位工作汇报,分析全市消防安全状况,协调解决重大消防问题,部署消防安全工作。各区县政府也要相应建立和落实联席会议制度。

(五)进一步加强监管,切实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力度。要建立部门信息通报制度,公安消防部门要认真履行消防监督执法职责,及时将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以及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等情况报告本级政府并通报相关部门,每季度向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通报消防安全形势,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向公安消防部门通报消防监管情况。要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公安消防、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要结合消防工作实际,在重点时期、重大节日开展联合检查,对重大消防安全问题开展联合执法。要建立火灾隐患移送查处制度,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要依法进行查处,或者移送、通报公安消防部门;对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移送、通报的火灾隐患,公安消防部门要及时进行查处。教育、民政、铁路、交通、农业、文化、卫生、民航、广电、体育、旅游、人防、商务等部门和单位,要健全领导机制和责任制,明确一名主管领导负责,确定消防工作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建立消防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分析消防工作形势,研究解决消防问题。要组织消防安全检查,根据部门和单位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检查,结合行业和季节特点,适时组织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及时排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要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奖惩工作制度,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考核。

(六)进一步加强管理,依法落实单位消防主体责任。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要认真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1年公安部令第61号),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机制,建立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要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检查机制和消防安全自我培训机制,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要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建立并落实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机制,确保完好有效。建立并落实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机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其他单位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建立并落实火灾隐患自我整改机制,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要及时予以消除,不能当场改正的,要制订整改方案,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要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七)进一步加强引导,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作用。要将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推动建立行业、系统消防安全自律机制。鼓励发展电气防火检测、消防安全评估、城市火灾报警监控服务、消防设施检查与维修、火灾痕迹物证鉴定、火灾损失核定等提供消防安全技术服务的中介组织,开展消防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居(村)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要制订防火安全公约,定期检查本区域公共消防安全,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三、完善措施,大力提升全市防控火灾能力

(八)切实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专项列入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城镇和乡村建设同步实施,规划预留的消防队站建设用地,不得变更和占用。今年年底前要完成中心镇、重点镇消防规划编制,2008年底前完成其他建制镇的消防规划编制工作。对公共消防设施不能满足灭火应急救援需要的,要及时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要按照消防规划改造供水管网、修建消火栓、消防水池和天然水源取水设施。建设新城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消防管网、消火栓;老城区、城市道路、自来水管网的改造和建设,要按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设计并建设消防管网、消火栓。在海河、津河等主要河流沿岸,要修建消防车取水设施,确保消防用水。建设、水利等部门要严格落实规划,本着“不欠新账,快补旧账”的原则,力争以每年20%的速度补建欠账消火栓,确保2010年前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本着“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十一五”期间,在

全市新建25个消防站,改造10个消防站,新建5个支(大)队二级指挥中心。其中,外环线外新建消防站20个,改造消防站6个,新建二级指挥中心2个;外环线内新建消防站5个,改建消防站4个,新建二级指挥中心3个。到2010年,全市消防站总数达到75个,二级消防指挥中心的总数达到12个。

(九)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巩固现有专职、义务消防队伍,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政府,都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乡镇政府也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专职或义务消防队。各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农村都应建立由职工或居(村)民组成的义务消防队。要大力发展合同制消防队,弥补公安消防警力的不足,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消防工作需要。要研究建立专职消防队、合同制消防队经费保障机制,并协调解决专职消防队援外灭火消耗的经济补偿。

(十)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队作为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公安消防部队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除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设高效统一的抢险救援指挥体系,对各种重大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统一进行协调指挥。建设功能齐全的抢险救援信息平台,建立完善抢险救援专家信息库、化学危险品资料信息库、应急救援装备物资信息库、应急救援预案及辅助决策系统、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系统,全面提升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力。

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进一步加强公安消防队力量特别是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专项解决公安消防队应急救援装备和队站、设施建设经费。市级财政要将消防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根据消防业务需要逐步加大经费投入。

(十一)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制订并组织实施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公安消防等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单位开展消防宣传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站等社会新闻媒体以定期刊播消防专栏、消防公益广告等形式,义务宣传消防知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增强防范意识,掌握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常识;教育部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要建立消防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计划,安排课时,并定期组织师生开展自救逃生演练;科技、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和单位要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科普、普法、就业教育工作内容,经常性地开展消防专业培训;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单位要在乡村、社区、办公区等场所设立消防宣传教育专栏和消防安全标识,定期组织辖区居(村)民、员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和灭火自救逃生演练。

(十二)认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市各委、办、局及区县政府要加强对各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及消防管理人员的消防法律法规等消防专业培训。有关行业、单位要大力加强对消防设施施工、消防设施检查维护和操作等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必须组织电工、电气焊等特种作业人员、易燃易爆岗位的作业人员、公众聚集场所的从业人员、旅游系统的导游和保安人员等参加消防安全培训,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制度。各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责成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实施消防安全培训。

(十三)切实维护公民的消防安全权益。鼓励公民举报、投诉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维护自身权益和公共安全。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对火灾隐患、消防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纳入信访接待,保障公民对火灾危险的知情、监督、投诉、举报等权利,对受理的公民举报,要及时通报公安消防部门和其主管部门督促解决,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本地区的重大火灾隐患及整改情况。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建立接待公民投诉、举报机制,实行定期接待公民投诉、举报制度,设立火灾隐患举报电话、信箱和电子邮箱,认真受理并及时依法处理公民对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部门要切实承担起依法维护相关人员消防安全权益的责任。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为公众服务的场所,要采取公告、广播、设置警示牌等方式,告知公民火灾隐患状况、整改期限及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方法。公共娱乐、学校、医院等公众场所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四、进一步强化火灾隐患整治力度

(十四)坚决整治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消防安全问题。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对本辖区、本行业内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进行彻底排查,对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等重大火灾危险源,要限期搬迁;对无法保证消防安全的,要责令停止使用;对新建单位和场所要严格审批程序,不符合消防安全布局和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在制订近期建设规划和城镇房屋拆迁计划时,规划和建设部门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城乡结合部易燃建筑密集区、居民伙楼大院的拆迁、改造。对集中生产、经营自行车、沙发、地毯、小化工、木器加工等单位的重点区域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的,要严格依照消防法律法规坚决予以整治,确实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对消防安全重点场所和部位,严格消防安全管理,推广应用先进的技防设施。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人员密集场所,要责令限期整改;对不能保证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要依法责令停止使用。

(十五)切实加强火灾隐患的源头控制。对涉及消防安全的审批项目,行政审批部门要严格依法审批,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许可文件。

对不符合城镇消防安全布局要求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对按照国家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后,未经消防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颁发房屋权属证书。新建、扩建、改建的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以及文化、体育等公共场所,或者将原有建筑改变为上述场所,未经公安消防部门验收合格的,教育、民政、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不得批准使用。

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及建筑施工等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监管、建设等部门不得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合格擅自使用或者开业的,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展览、商贸交易、文化体育等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活动,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擅自举办的,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要及时依法采取相应的行政强制措施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原已取得批准文件但不再具备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定的消防安全条件的,各有关部门必须撤销批准文件(因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修订而不符合现消防安全条件的除外)。

质监部门应当制定标准,对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的电气、燃气等设备的防火性能提出要求,生产单位应当在设备的明显部位标明其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注意事项。

(十六)加强对消防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质监、工商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职责分工,依法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消防产品市场整顿和规范的力度。各有关部门对检查发现的假冒伪劣和不合格的消防产品,要在判定质量、区分责任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国务院令第39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执法分工和执法程序,予以严肃处理。对安装、使用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更换合格产品。对非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产品和非法所得。对已获认证、型式认可企业生产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视情节责令限期整改、停业整顿直至撤销其认证、型式认可证书,停用认证、型式认可标志。对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情节严重的违法经营者,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对屡禁不止的销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欺诈消费者的市场,依法责令停业整顿。对安装、使用、维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违法违规行为及其责任人员,视情节依法给予处罚。对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罪的,移送有关司法机关,由有关司法机关按照刑事诉讼程序依法处理。公安消防、质监、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每季度要在主要媒体向社会发布消防产品市场准入信息,公布取得和撤销的认证、型式认可证书企业名单、吊销营业执照情况以及对生产、销售消防产品企业的检查情况。消防产品生产企业对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应当实行主动召回制度。

(十七)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火灾隐患立案、销案和挂牌督办制度。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及公安消防机构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依法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和消除重大火灾隐患。各区县政府对本辖区发现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及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定期公布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公安消防机构对检查发现和群众举报、投诉并经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要立案并抄报有关主管部门,及时提请当地人民政府挂牌督促整改。当地人民政府要明确整改责任,责令限期整改并进行督办。各区县政府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情况。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市政府将直接挂牌督办,公安消防机构要依法报请当地政府决定责令停产停业,当地政府要在接报后7日内作出决定。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要制订整改计划,确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对自身确无能力整改的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及时向本行业或本系统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五、建立各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十八)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各区县政府要把消防工作作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城市(乡镇、村、社区)和平安地区等考评范围,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检查考评。对消防工作的考核评价,以市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意见的通知》(津政发〔2005〕112号)为依据,由市政府和区县政府负责组织对消防安全责任制评价,公安消防机构参与组织实施。市政府对市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评价,并在当年11月底完成。评价情况向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进行反馈,各区县政府的评估情况要向市政府报告。评价成绩优良的应予以通报表彰,并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评价成绩较差的,责令改正。公安消防部门应建立消防责任制评价档案,如实记载平时专项检查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各区县政府每年底要向市政府作出消防工作专题报告。

(十九)加大对相关执法部门的责任追究力度。各级政府和公安消防机构、其他有关部门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消防工作职责,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未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实施审批、监督检查,或者对重大火灾隐患整改不力的,纪检监察部门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各级政府和公安消防机构、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因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导致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的,或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二十)坚决查处有关单位和人员违法行为。对不依法履行预防和消除火灾隐患职责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公安等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罚的,相关执法部门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对发生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他人财产损失的,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明知是假冒伪劣消防产品仍购买和使用的,相关执法部门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

天津市公安局

二○○六年九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水利局关于2004年天津市引黄济津工程实施方%A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水利局关于2004年天津市引黄济津工程实施方%A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