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环保局关于2003年实施蓝天工程安排意见的通%9F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3〕014号 【发布日期】2003-01-29 【生效日期】2003-01-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环保局
关于2003年实施蓝天工程安排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3〕01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环保局《关于2003年实施蓝天工程的安排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OO三年一月二十九日
关于2003年实施蓝天工程的安排意见
2003年是我市实现“三年创模”目标的关键一年。为确保实现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目标,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进程,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的通知》(津政发〔2002〕1号)要求,现就我市2003年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推进蓝天工程工作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工作目标
2003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要有明显改善,全市全年环境空气污染指数二级和优于二级天数保证率要达到65%以上。
二、控制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措施
为实现我市今后几年环境空气质量的阶段性目标,继续重点解决好煤烟型污染、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地区为市内六区、环城四区和滨海地区。各区、县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负责,确保2003年环境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从现在起到2003年底以前必须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一)控制煤烟型污染
1.巩固和完善全市基本无燃煤区创建成果,提高改燃清洁能源质量。全市开始实施10吨/小时以下(含10吨/小时)燃煤锅炉改燃工作,重点推动外环线以内集中供热管网和燃气管网已到位区域的10吨/小时以下(含10吨/小时)燃煤锅炉改燃工作。此项工作由市环保部门牵头,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市供热办、燃气集团、市电力公司等有关部门负责落实。
2.外环线以内所有新、扩、改建燃烧设备必须使用清洁能源;其他建成区内新、扩、改建10吨/小时以下(含10吨/小时)锅炉及其他燃烧设备必须使用清洁能源,全市范围内新、扩、改建窑炉必须使用清洁能源。规定之外的新、扩、改建燃煤设备必须配备高效除尘设施(除尘效率≥95%),并进行脱硫治理和燃用低硫优质煤双重治理。此项工作由市和区县环保部门负责实施。
3.在用燃煤设备的除尘器必须采用密闭下灰方式,确保除尘效率达到95%以上,达不到要求的燃煤设施,必须配备高效除尘设施,并进行脱硫治理和燃用低硫优质煤双重治理。此项工作由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外环线以内集中供热主管网和燃气主管网到用户端管线建设。此项工作由市建委组织市供热办、燃气集团等部门实施。
5.对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污染源实施总量控制。2003年对全市范围内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污染源实施总量控制,并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此项工作由市和区县环保部门负责实施。
6.2003年全市各电厂(含自备电厂)全面启动烟气脱硫安装工程。此项工作由市经委负责组织制定安装工作计划,安装工作计划经市环保局审批后,由各区县人民政府监督实施。
7.加强对煤炭市场和燃煤设施燃用低硫煤工作的管理。严厉打击销售、使用超标煤的违法行为,加大对在用燃煤设备污染防治设施运转情况和燃用低硫优质煤情况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在用燃煤设备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从源头上控制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此项工作由各区县人民政府组织本区县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实施。
8.严禁马路餐桌、露天烧烤。此项工作由市市容委负责监督检查。
(二)防治扬尘污染
1.加强绿化,防治裸露地面的扬尘污染,继续实施“黄土不见天”的绿化、硬化建设。巩固2002年无裸地绿色示范工程建设成果,组织开展消除裸露地面行动。到2003年底,全市各区县完成所辖建成区内75%裸露地面的绿化或硬化任务。此项工作由市建委负责组织,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园林局、市绿化办及相关单位负责实施。
治理裸露操场扬尘。2003年底前,市内六区、环城四区和滨海地区共600所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裸露操场要采取绿化、硬化、铺装等有效防尘措施。此项工作由市教委牵头制定总体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普通高校裸露操场治理工作由市教委组织落实;中小学裸露操场治理工作由各区县教委负责组织落实;中专、职大、夜大等行业办学校裸露操场治理工作,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落实。
2.防治施工扬尘污染,加强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管理。建筑施工、市政工程施工(包括道路、管网等)、拆迁施工必须按规定采取苫盖、围挡、喷淋、封闭、地面硬化等有效防止扬尘污染措施;施工运输沙石、工程土、渣土必须采取密闭运输。此项工作由市建委负责。
3.开展道路扬尘综合治理。运输散流体物料未实行密闭运输的车辆,禁止在市内六区、环城四区和滨海地区的建成区内道路上行驶;提高城区道路水洗率和机械化吸扫率,确保城市主要道路实施水洗作业;规范环卫职工作业,保证所辖区域内的道路干净整洁;确保施工现场出入口周边区域及道路无浮土、无扬尘污染。此项工作由市建委、市市容委、市公安交管局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监督管理。
4.巩固堆场扬尘专项治理成果,防治露天堆场扬尘污染。在对全市建成区内堆放渣土、煤炭、沙石等散流物料的露天堆场和货场采取苫盖的基础上,完成市内六区、环城四区和滨海地区建成区内10吨/小时以上锅炉的煤堆、灰堆和堆存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储煤场、沙石料储售场采取密闭、封闭、挡风墙等防尘措施。此项工作由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及监督检查。
5.加强对建成区内生活垃圾和渣土临时堆放点的管理,采取苫盖、围挡等临时措施,防止扬尘和异味污染。今年入夏前,重点对外环线内城市建成区35处环卫垃圾、渣土露天临时堆放点采取有效防尘、防异味措施。年底前市内六区要消除裸露生活垃圾和渣土临时堆放点,建设规范的生活垃圾和工程渣土中转、处理设施。此项工作由市市容委制定计划,相关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6.推广“免耕法”农田耕作方式,发展设施农业,在城市周边发展水产养殖、苗木和草皮种植。此项工作由市农委和市农业局负责落实。
(三)严格控制机动车污染
1.认真执行国家机动车排放新标准,在我市销售上牌的轻型汽车、柴油车必须达到《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I)》(GB18352.1-2001)和《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7691-2001)的限值;鼓励和支持按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开发生产新车型;积极配合国家环保总局对各企业出厂车型的排放进行一致性抽测监督。此项工作由市环保部门负责。
2.鼓励生产和使用达到GB18352.1-2001、GB17691-2001标准的清洁能源机动车,增加使用清洁能源的新公交车和新出租车的使用量,健全加气站的建设,完善加气网络。此项工作由市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
3.加强对机动车排放污染年检工作的监督管理。完成机动车尾气排放年检企业的资格认证,加强对机动车排放检测人员的培训,并对监测规范的实施和检测质量进行监督。此项工作由市环保部门负责落实。完善机动车年检的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尾气排放不达标的车辆通过年检。此项工作由市公安交管部门负责落实。
4.加强对在用机动车的管理,继续做好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道路抽检。2003年3月下旬至11月上旬对上路行驶车辆实施抽检,年路检车量数达到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要求。此项工作由市公安交管部门会同市环保部门完成。
5.开展对冒黑烟机动车的专项治理。鼓励举报冒黑烟机动车,查扣冒黑烟的各类机动车;严格执行关于摩托车禁行区域的有关规定;严禁非规范机动车(含农用机动车)在市区内行驶,使我市城区道路上的机动车冒黑烟现象有一个明显改善。此项工作由市公安交管部门负责实施。
6.加大对机动车停放地和机动车拥有单位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督检查力度,依法处罚超标车辆,责令其限期治理,复检合格后方准上路行驶。此项工作由市和区县环保部门负责实施。
市公交、环卫、邮政、市政、交通、旅游等企业,要加强对机动车排放的自检,保证上路行驶车辆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排放不合格车辆禁止上路行驶;新购入的车辆必须达到《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I)》(GB18352.1-2001)和《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7691-2001)的限值。
三、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保障措施
(一)实行改善辖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责任制。要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将2003年区县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情况,作为考核区、县人民政府落实创模工作目标的主要指标,确保完成2003年辖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阶段性目标。
(二)建立改燃专项资金,制定推进改燃和并网的相关政策。建立市、区两级政府蓝天工程改燃专项资金,对改燃及并网单位,由市、区财政给予适当补助。研究制定推进改燃和并网的经济、财税等相关政策,促进实施改燃和并网工作。此项工作由市计委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市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实施。
(三)完善城市供热规划,大力发展热电供热。依据《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调整城市供热规划。2003年3月底前完成天津市供热规划调整工作。此项工作由市计委牵头组织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环保局、市供热办、燃气集团、市电力公司等有关部门落实。
(四)加大舆论监督和宣传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市宣传部门及区、县人民政府,要组织各新闻单位加强对蓝天工程工作的宣传和舆论监督,围绕蓝天工程的重点工作,加强对各责任单位贯彻落实情况的报道,充分反映蓝天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广典型经验,分阶段掀起专题宣传高潮。引导市民积极行动,献计献策,参与蓝天工程的各项工作。
(五)加强环境科学研究,提高监测水平。充分发挥本市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的作用,进行清洁能源和污染防治措施技术方案、技术政策、经济政策的研究,加强提高大气扩散能力、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及时完善天津市大气污染控制分阶段实施计划。市科委负责组织市环保局、市计委、大专院校及有关科研单位落实。
(六)加大行政监督监察力度。充分发挥区、县人民政府及街道、乡镇在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方面的作用,发挥市级管理部门的宏观指导和监督服务作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巩固治理成果,确保2003年蓝天工程任务的完成。
市监察局对各区、县人民政府及各委、办、局落实蓝天工程目标责任情况,每年要进行两次监督性监察,对未按要求落实措施或未完成任务的,要根据有关规定追究领导人的责任。
附件:天津市2003年蓝天工程项目责任分解表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
二OO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6)88号 【发布日期】2006-09-30 【生效日期】2006-09-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6)8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六年九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有效预防火灾事故,减轻火灾危害,保障公共安全,结合我市消防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消防工作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消防工作,紧紧围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天津市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着力整治各种火灾隐患,全面加强城乡消防工作,建立健全灭火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全社会防控火灾的意识和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促进消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创建“平安天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更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工作原则。坚持协调发展,有效统筹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坚持依法治火,严格落实消防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消防工作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不断改善城乡防火安全条件;坚持科技先行,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防火、灭火和救援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工作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体系相配套的地方消防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实现消防工作与我市经济社会,特别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同步协调发展,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专业灭火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基本达到城镇消防规划建设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同步,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准显著提升,全市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明显提高,有效预防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明确责任,努力构建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认真履行政府消防工作职责。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消防工作纳入“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增加财政投入,严格组织实施。为切实落实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工作责任制,建立市消防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分管领导为联席会议召集人,成员包括各区县政府主管消防工作的领导和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教委、市商务委、市人防办、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安全监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民政局、市广电集团、市交通局等部门主管消防工作的领导。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通报全市消防安全形势,听取成员单位工作汇报,分析全市消防安全状况,协调解决重大消防问题,部署消防安全工作。各区县政府也要相应建立和落实联席会议制度。
(五)进一步加强监管,切实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力度。要建立部门信息通报制度,公安消防部门要认真履行消防监督执法职责,及时将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以及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等情况报告本级政府并通报相关部门,每季度向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通报消防安全形势,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向公安消防部门通报消防监管情况。要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公安消防、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要结合消防工作实际,在重点时期、重大节日开展联合检查,对重大消防安全问题开展联合执法。要建立火灾隐患移送查处制度,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要依法进行查处,或者移送、通报公安消防部门;对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移送、通报的火灾隐患,公安消防部门要及时进行查处。教育、民政、铁路、交通、农业、文化、卫生、民航、广电、体育、旅游、人防、商务等部门和单位,要健全领导机制和责任制,明确一名主管领导负责,确定消防工作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建立消防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分析消防工作形势,研究解决消防问题。要组织消防安全检查,根据部门和单位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检查,结合行业和季节特点,适时组织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及时排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要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奖惩工作制度,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考核。
(六)进一步加强管理,依法落实单位消防主体责任。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要认真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1年公安部令第61号),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机制,建立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要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检查机制和消防安全自我培训机制,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要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建立并落实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机制,确保完好有效。建立并落实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机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其他单位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建立并落实火灾隐患自我整改机制,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要及时予以消除,不能当场改正的,要制订整改方案,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要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七)进一步加强引导,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作用。要将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推动建立行业、系统消防安全自律机制。鼓励发展电气防火检测、消防安全评估、城市火灾报警监控服务、消防设施检查与维修、火灾痕迹物证鉴定、火灾损失核定等提供消防安全技术服务的中介组织,开展消防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居(村)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要制订防火安全公约,定期检查本区域公共消防安全,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三、完善措施,大力提升全市防控火灾能力
(八)切实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专项列入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城镇和乡村建设同步实施,规划预留的消防队站建设用地,不得变更和占用。今年年底前要完成中心镇、重点镇消防规划编制,2008年底前完成其他建制镇的消防规划编制工作。对公共消防设施不能满足灭火应急救援需要的,要及时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要按照消防规划改造供水管网、修建消火栓、消防水池和天然水源取水设施。建设新城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消防管网、消火栓;老城区、城市道路、自来水管网的改造和建设,要按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设计并建设消防管网、消火栓。在海河、津河等主要河流沿岸,要修建消防车取水设施,确保消防用水。建设、水利等部门要严格落实规划,本着“不欠新账,快补旧账”的原则,力争以每年20%的速度补建欠账消火栓,确保2010年前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本着“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十一五”期间,在
全市新建25个消防站,改造10个消防站,新建5个支(大)队二级指挥中心。其中,外环线外新建消防站20个,改造消防站6个,新建二级指挥中心2个;外环线内新建消防站5个,改建消防站4个,新建二级指挥中心3个。到2010年,全市消防站总数达到75个,二级消防指挥中心的总数达到12个。
(九)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巩固现有专职、义务消防队伍,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政府,都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乡镇政府也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专职或义务消防队。各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农村都应建立由职工或居(村)民组成的义务消防队。要大力发展合同制消防队,弥补公安消防警力的不足,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消防工作需要。要研究建立专职消防队、合同制消防队经费保障机制,并协调解决专职消防队援外灭火消耗的经济补偿。
(十)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队作为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公安消防部队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除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设高效统一的抢险救援指挥体系,对各种重大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统一进行协调指挥。建设功能齐全的抢险救援信息平台,建立完善抢险救援专家信息库、化学危险品资料信息库、应急救援装备物资信息库、应急救援预案及辅助决策系统、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系统,全面提升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力。
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进一步加强公安消防队力量特别是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专项解决公安消防队应急救援装备和队站、设施建设经费。市级财政要将消防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根据消防业务需要逐步加大经费投入。
(十一)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制订并组织实施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公安消防等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单位开展消防宣传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站等社会新闻媒体以定期刊播消防专栏、消防公益广告等形式,义务宣传消防知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增强防范意识,掌握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常识;教育部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要建立消防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计划,安排课时,并定期组织师生开展自救逃生演练;科技、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和单位要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科普、普法、就业教育工作内容,经常性地开展消防专业培训;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单位要在乡村、社区、办公区等场所设立消防宣传教育专栏和消防安全标识,定期组织辖区居(村)民、员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和灭火自救逃生演练。
(十二)认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市各委、办、局及区县政府要加强对各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及消防管理人员的消防法律法规等消防专业培训。有关行业、单位要大力加强对消防设施施工、消防设施检查维护和操作等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必须组织电工、电气焊等特种作业人员、易燃易爆岗位的作业人员、公众聚集场所的从业人员、旅游系统的导游和保安人员等参加消防安全培训,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制度。各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责成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实施消防安全培训。
(十三)切实维护公民的消防安全权益。鼓励公民举报、投诉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维护自身权益和公共安全。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对火灾隐患、消防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纳入信访接待,保障公民对火灾危险的知情、监督、投诉、举报等权利,对受理的公民举报,要及时通报公安消防部门和其主管部门督促解决,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本地区的重大火灾隐患及整改情况。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建立接待公民投诉、举报机制,实行定期接待公民投诉、举报制度,设立火灾隐患举报电话、信箱和电子邮箱,认真受理并及时依法处理公民对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部门要切实承担起依法维护相关人员消防安全权益的责任。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为公众服务的场所,要采取公告、广播、设置警示牌等方式,告知公民火灾隐患状况、整改期限及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方法。公共娱乐、学校、医院等公众场所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四、进一步强化火灾隐患整治力度
(十四)坚决整治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消防安全问题。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对本辖区、本行业内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进行彻底排查,对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等重大火灾危险源,要限期搬迁;对无法保证消防安全的,要责令停止使用;对新建单位和场所要严格审批程序,不符合消防安全布局和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在制订近期建设规划和城镇房屋拆迁计划时,规划和建设部门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城乡结合部易燃建筑密集区、居民伙楼大院的拆迁、改造。对集中生产、经营自行车、沙发、地毯、小化工、木器加工等单位的重点区域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的,要严格依照消防法律法规坚决予以整治,确实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对消防安全重点场所和部位,严格消防安全管理,推广应用先进的技防设施。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人员密集场所,要责令限期整改;对不能保证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要依法责令停止使用。
(十五)切实加强火灾隐患的源头控制。对涉及消防安全的审批项目,行政审批部门要严格依法审批,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许可文件。
对不符合城镇消防安全布局要求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对按照国家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后,未经消防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颁发房屋权属证书。新建、扩建、改建的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以及文化、体育等公共场所,或者将原有建筑改变为上述场所,未经公安消防部门验收合格的,教育、民政、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不得批准使用。
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及建筑施工等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监管、建设等部门不得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合格擅自使用或者开业的,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展览、商贸交易、文化体育等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活动,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擅自举办的,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要及时依法采取相应的行政强制措施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原已取得批准文件但不再具备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定的消防安全条件的,各有关部门必须撤销批准文件(因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修订而不符合现消防安全条件的除外)。
质监部门应当制定标准,对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的电气、燃气等设备的防火性能提出要求,生产单位应当在设备的明显部位标明其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注意事项。
(十六)加强对消防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质监、工商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职责分工,依法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消防产品市场整顿和规范的力度。各有关部门对检查发现的假冒伪劣和不合格的消防产品,要在判定质量、区分责任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国务院令第39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执法分工和执法程序,予以严肃处理。对安装、使用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更换合格产品。对非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产品和非法所得。对已获认证、型式认可企业生产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视情节责令限期整改、停业整顿直至撤销其认证、型式认可证书,停用认证、型式认可标志。对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情节严重的违法经营者,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对屡禁不止的销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欺诈消费者的市场,依法责令停业整顿。对安装、使用、维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违法违规行为及其责任人员,视情节依法给予处罚。对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罪的,移送有关司法机关,由有关司法机关按照刑事诉讼程序依法处理。公安消防、质监、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每季度要在主要媒体向社会发布消防产品市场准入信息,公布取得和撤销的认证、型式认可证书企业名单、吊销营业执照情况以及对生产、销售消防产品企业的检查情况。消防产品生产企业对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应当实行主动召回制度。
(十七)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火灾隐患立案、销案和挂牌督办制度。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及公安消防机构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依法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和消除重大火灾隐患。各区县政府对本辖区发现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及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定期公布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公安消防机构对检查发现和群众举报、投诉并经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要立案并抄报有关主管部门,及时提请当地人民政府挂牌督促整改。当地人民政府要明确整改责任,责令限期整改并进行督办。各区县政府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情况。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市政府将直接挂牌督办,公安消防机构要依法报请当地政府决定责令停产停业,当地政府要在接报后7日内作出决定。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要制订整改计划,确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对自身确无能力整改的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及时向本行业或本系统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五、建立各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十八)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各区县政府要把消防工作作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城市(乡镇、村、社区)和平安地区等考评范围,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检查考评。对消防工作的考核评价,以市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意见的通知》(津政发〔2005〕112号)为依据,由市政府和区县政府负责组织对消防安全责任制评价,公安消防机构参与组织实施。市政府对市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评价,并在当年11月底完成。评价情况向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进行反馈,各区县政府的评估情况要向市政府报告。评价成绩优良的应予以通报表彰,并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评价成绩较差的,责令改正。公安消防部门应建立消防责任制评价档案,如实记载平时专项检查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各区县政府每年底要向市政府作出消防工作专题报告。
(十九)加大对相关执法部门的责任追究力度。各级政府和公安消防机构、其他有关部门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消防工作职责,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未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实施审批、监督检查,或者对重大火灾隐患整改不力的,纪检监察部门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各级政府和公安消防机构、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因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导致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的,或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二十)坚决查处有关单位和人员违法行为。对不依法履行预防和消除火灾隐患职责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公安等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罚的,相关执法部门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对发生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他人财产损失的,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明知是假冒伪劣消防产品仍购买和使用的,相关执法部门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
天津市公安局
二○○六年九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治超办关于2005年我市治超工作安排意见的通%9F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5〕040号 【发布日期】2005-05-23 【生效日期】2005-05-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治超办关于2005年我市治超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5〕04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05年我市治超工作安排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五年五月二十三日
关于2005年我市治超工作安排意见
自2004年6月全国集中开展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以来,在各有关区县和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车辆严重超限超载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公路设施得到应有的保护,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同时在部分区县车辆超限超载现象有所反弹。为进一步做好2005年全市治超工作,经市治超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作出的“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坚持综合治理,注重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体制,以巩固成果”的重要批示,按照“巩固成果、力度不减、突出重点、有效推进”的工作思路,在确保交通畅通和满足社会运输需求的前提下,提高政府对公路、车辆、运输市场的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继续保持和加大工作力度,坚持综合治理,逐步建立长效治理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市治超工作向纵深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二)工作目标:到2005年底,全市车辆超限超载率控制在8%以下,力争达到6%左右;98%以上的“大吨小标”车辆的核定吨位得到更正;取缔无证无照非法改装企业,遏制汽车非法改装行为。
二、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继续加大路面治理的力度。
1.继续保持和加大路面综合执法的合力。为确保治理成效,遏制反弹,各级公安交管、公路路政、交通运政部门要按照“统一口径、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的要求,在全市设立两道防线,形成治超网络化布局。对各治超点位统一要求,保证足够的路面执法力量,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紧密配合,坚持24小时不间断联合治理,对超限超载车辆形成高压态势,坚决遏制反弹。
2.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工作。2005年路面治理工作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6月底前重点对运输砂石料等超30%以上的严重超限超载车辆、因超限超载造成装载砂石料撒漏的车辆和强行闯卡、蓄意堵路的车辆进行集中治理。二是7至9月重点对运输砂石料、煤炭和不便卸载的钢材、水泥等严重超限超载车辆和在路上行驶的私改车辆进行集中治理。三是10至12月对超限超载、绕道行驶、重新配载和在路上行驶的私自拆改车辆进行全面治理。
3.采取综合措施依法严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国务院令第406号)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对超限超载车辆依法严管。
公路路政部门对超限超载车辆要进行科学认定,对严重超限超载车辆要严格实施卸载,对超限超载30%以上的要按规定收取公路损害赔(补)偿费。
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强对超限超载车辆的拦检、引导车辆至检测站点,并根据超限超载的严重程度,在认定幅度内增加处罚额度。对恶意超限超载的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严厉处罚。同时选择超限超载、改装车辆等交通违法突出的地区设置查验点位,依法对私自拆改车辆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督促其恢复原状。
交通运管部门要加大对违法实施超限超载运输的道路运输经营者及为其违法行为提供便利条件的道路运输相应业务经营者的监管、处罚力度。对于超限超载违法记录次数超过3次的营运驾驶员,责令其参加不少于一周的货运法律法规、货物装载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培训,并重新考试取证。对于有超限超载登记营运货车超过总数5%的运输企业,向社会予以公布,并责令其停业整顿。对有擅自改变车箱长度或拦板高度等改装营运货车行为的道路运输经营者(车主)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要求限期恢复原貌。
(二)加强对货物装载源头的监管力度。
对于公路沿线的砂石料场、小煤场及各种货物分装场,各级人民政府要在5至6月集中组织开展整治活动。对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要强行关闭。对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要强化责任,特别是要强化货主和厂矿企业等有关单位的责任,确保运输源头符合国家装载运输标准要求,发现经常放行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的,要采取强硬措施责令其停业整顿。运管部门对允许超限超载车辆出站的道路运输站场,依法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三)集中打击车辆非法改装行为。
工商、交通、发展改革、公安交管、质监等部门要采取联合行动,在7至8月组织开展重点打击车辆非法改装行为的专项整治活动,对严重非法改装车辆的企业要严厉处罚,公开曝光,以进一步规范车辆改装秩序和行为。要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中心的作用,拓宽案源渠道,并结合路检倒查等方式,对无证无照的非法改装企业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对擅自改装机动车辆的机动车维修经营者,责令其改正,没收违法收入,并处违法收入2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收入或违法收入不足1万元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经营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加快对“大吨小标”车辆吨位的恢复工作。
从2005年4月1日起,公安交管部门对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公布车型技术参数不一致,不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国家标准的新增车辆,一律不予发放车辆牌照,杜绝非标准车辆上路行驶。继续做好“大吨小标”车辆参数更正工作,并依据有关规定及时变更机动车档案和行驶证,对同一车型质量参数在多次公布更正中前后不一致的,按最新公布的标准进行核定。养路费征收对载货汽车征费计量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标准核定,对未列入公告的载货车辆仍按照原《公路汽车征费标准计量手册》的标准核定。
(五)严厉打击抗法行为,净化执法环境。
治超工作中,各级公安机关对拒绝、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要坚决及时地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坚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切实为治超工作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六)逐步建立治超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1.今年年内在津蓟高速公路等收费公路进行车辆通行费计重收费的试点工作。通过用经济和价格手段,鼓励车辆合法装载运输。对超过公路承载的货运车辆,采取加重收取通行费的方式,切断运输业户超限超载的经济链条。同时结合养路费和通行费征收方式政策的调整,进一步调节超限超载的经济利益关系。
2.合理设置超限超载检测站点,搞好规范化建设。今后在新建公路时,要结合国省干线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点布局规划,将检测站点作为公路附属设施的组成部分,实现与公路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营。对现有的检测站点,要根据布局规范逐步进行调整,及时增设必要的固定和流动站点,同时加强管理、充实人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年内要建成两个规范的示范站点,推动治超站点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
3.充分发挥科技手段,从根本上制约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制定我市治超科技管理规划,由交通部门负责在我市大型货运车辆上逐步安装安全行驶记录仪和GPS卫星定位系统,逐步实现科学治超。
(七)确保交通畅通和物资的正常运输。
在治超工作中要坚持保畅优先的原则,公安交管等部门要加强交通疏导,一旦出现交通堵塞的情况,对明显不超限超载的车辆,可先放行,减少检测范围,缩短拥堵时间,防止因治超而造成交通堵塞。对于整车运输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运输车辆,要继续坚持运输途中不扣车、不卸载、不罚款,但要将超限超载的违法信息通报给车辆注册地有关部门,由车辆注册地公安、交通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地的规定进行处罚。
(八)继续加强治超宣传工作。
要围绕建立治超工作长效管理机制、逐步严管重罚的措施和各个不同阶段的治理重点等,加大对治超工作的宣传力度,要采取印发宣传单、悬挂宣传布标,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取得社会各界和运输业户、驾驶员的理解和配合。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治超保畅等工作正面典型事迹的宣传,始终保持正面的舆论导向。另一方面要通过舆论监督,减少和遏制治超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
(九)加强执法检查,规范执法行为。
在治超工作中,要严格落实对治超工作的执法人员五不准的规定(即:没有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准上路执法;上路执法人员,不准不开收费票据和乱收费、乱罚款;车辆没有称重检测的,不准认定超限超载;车辆没有卸载消除违章行为的,不准放行;同一违章行为已被处理的,不准重复处罚),公开群众举报电话,全面接受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市治超办、区县治超办和有关部门要不定期地组织暗访,同时市治超办从今年5月份开始每月要对全市各治超站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以通报形式予以公开。对于违法乱纪的执法人员,一经发现,坚决予以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十)健全完善组织领导。
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治理工作。根据国家八部委要求,治超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牵头组织实施。市治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已重新作了调整,市治超工作办公室经过调整充实人员,也已落实了实体性的办公机构,并实行集中统一办公。各有关区县政府一定要把治超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切实加强对治超工作的领导,并明确一名副区(县)长负责组成治超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实体性办公室,实行集中统一办公,负责组织推动协调本区县的治超工作。
有关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相互配合,坚持依法严管,建立长效机制,为彻底根除超限超载运输,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贡献。
天津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五年四月二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市容委市环保局关于妥善处理与非典型肺炎有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3〕036号 【发布日期】2003-05-03 【生效日期】2003-05-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市容委市环保局
关于妥善处理与非典型肺炎有关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3〕03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市容委、市环保局《关于妥善处理与非典型肺炎有关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各级市容、环保、卫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区县要团结协作,共同解决好各类垃圾的处理,维护全市的环境卫生,确保我市抗击非典型肺炎斗争的胜利。
二OO三年五月四日
关于妥善处理与非典型肺炎有关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的意见
为切断非典型肺炎传播途径,保障我市广大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现就妥善处理与非典型肺炎有关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提出如下意见:
一、非典型肺炎定点医院等受污染区域产生的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必须就地焚烧处理。焚烧后最终弃物由定点医院严格消毒、袋装封闭后运至隔离区外,由当地环卫部门负责直接运送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理,待市危险废物处理中心正式运行后,集中送至该中心处置。
二、设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医学观察所、留滞观察所和设有传染科的医院,以及出现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居民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医疗废物,要就地或就近焚烧处理。确实不具备焚烧条件的,要经当地防疫部门批准并在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下,由医疗单位或区县防疫部门负责实施严格消毒、袋装封闭后,由当地环卫部门负责直接运送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理。待市危险废物处理中心正式运行后,集中送至该中心处置。
三、对与非典型肺炎有关的各种垃圾在外运时,防疫、环卫等有关部门要建立严格的查验,记录签字,建档等制度,同时要实行封闭存放、运送,严防散落、飞扬、露天堆放,以免造成重复污染。对有关垃圾收集、运输车辆及环卫设施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垃圾卫生填埋场要设立独立作业区域,严格消毒,及时覆盖深埋。对于一般生活垃圾的处理,市内六区和环城四区要积极配合,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环城四区要切实做好垃圾临时卸地周边地区的群众工作,不得阻拦垃圾运输车量的通行,不得随意关闭垃圾临时卸地。
四、各区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做好环卫职工的安全防护工作,为一线职工配备必备的劳动安全防护用品,对他们的工作、休息环境及劳动工具设备及时消毒。同时,要关心环卫职工的生活,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
五、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妥善处理与非典型肺炎有关垃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局意识,根据疫情发展适时制定垃圾处理应急预案,积极解决各种问题,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确保与非典型肺炎有关垃圾定时收集,日产日清。
天津市市容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
二OO三年五月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实施意见的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5〕076号 【发布日期】2005-09-01 【生效日期】2005-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5〕07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公安局《关于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五年九月一日
关于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今年8月10日至11日,公安部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了火灾隐患整治现场会(以下简称武汉现场会),部署在全国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为贯彻武汉现场会的要求,切实搞好我市的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现就从即日起至今年年底在全市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以来,全市各区县、各系统、各部门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持续开展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治理、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治理、学校消防安全大检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大检查、商场市场消防安全治理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消除了一大批火灾隐患,有效防止了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但也必须看到,我市消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单位消防管理薄弱,消防主体意识淡薄,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致使一些火灾隐患整改不及时,一些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不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员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消防技能不高等。目前,全市仍有15处历史遗留的重大火灾隐患尚未得到彻底整改,发生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潜在危险很大,消防安全形势仍很严峻。因此,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务必要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增强做好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整治活动,坚决把火灾隐患解决在火灾发生之前,竭尽全力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一)成立领导小组。各区县人民政府都要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公安、安全监管、建设、商务、教育、文化、卫生、工商、旅游和广电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火灾隐患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委、办、局、集团公司和大型企业等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整治工作,协调解决消防安全重大问题,指导督促整治火灾隐患。
(二)组织召开工作部署会议。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将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组织召开一次动员部署会议,确定整治的范围、内容、方法、步骤和要求,认真排查和梳理火灾隐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制定实施方案。要认真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保障整治措施落到实处。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利用每季度的安全例会研究部署整治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做好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形成政府牵头、公安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消防格局,建立和完善火灾隐患的举报、公示、督办、评估等整改机制,逐步将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
二、迅速动员,明确重点,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
全市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迅速动员起来,把火灾隐患整治工作与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天津市消防条例》、《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等法律法规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整治的重点是: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应急照明、自动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危险物品使用和火电源管理、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演练。通过整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切实提高防范火灾的能力。
(一)搞好自查自改。各单位要对照重点整治内容,全面开展自查。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能够立即整改的必须立即整改;不能够立即整改的,应当限期整改。在整改期间必须明确和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并在整改期间采取保证消防安全的措施;对不能确保消防安全的,要自行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真正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对未依法履行整治职责导致发生火灾事故的,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认真搞好复查督改。各行业、各系统要按照各自职责,对所属单位火灾隐患整治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火灾隐患未整改的单位,要督促其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确保安全;对复查中发现单位在自查整改中不履行职责、弄虚作假或拒绝整改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三)要搞好督查促改。各区县领导小组要对各系统、各单位的复查和无主管部门单位自查整治情况开展督查,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的部门和单位,应责令其重新开展自查和复查并上报情况;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不能保证消防安全的,要挂牌督办,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整治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办法,推动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最大限度地消除火灾隐患。
三、履行职责,严格执法,坚决彻底消除火灾隐患
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整治工作中,各行政执法机关要坚持联合检查,督促消除火灾隐患。各级公安机关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天津市消防条例》、《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68号)、《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73号)等实施消防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在督促整改上下功夫,主动为单位整改火灾隐患出主意、想办法,督促单位落实整改措施,按期整改。要充分利用政府挂牌督办、部门联合执法、向社会公示隐患等方式,督促单位整改。对逾期不改的要坚决依法予以处罚;对于在排查整治期间,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要依法从重处罚;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要坚决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对于涉及社会消防安全布局的消防安全问题,要及时向政府汇报,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公安消防部门和有关公安分局对未整改的15处历史遗留重大火灾隐患问题,要向所在区县政府进行专题汇报,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整改资金的投入力度,力争早日全部整改完毕。
四、广泛宣传,营造声势,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火灾隐患整治的良好氛围
提高全民消防意识,是做好消防工作的根本。要在社会上营造火灾隐患整治声势,完善消防宣传工作机制。
(一)广播、电视、报刊等社会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作用,把火灾隐患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广泛向社会进行宣传,跟踪报道工作动态,曝光火灾隐患和消防违章行为。
(二)各级劳动、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将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纳入学校消防教育和职业消防培训计划,提高职工和学生的消防意识。
(三)各级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妇联、工会、共青团、残联等部门和团体要协调配合,与公安派出所一起,依托居民社区组织、物业管理单位向城乡居民家庭,特别是老弱病残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消防服务,帮助检查整改火灾隐患。
(四)各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要紧密结合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娱乐活动中心、橱窗板报,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以及火灾报警和火场逃生自救等方面的知识。
(五)公安消防部门要向社会开放防灾教育馆、消防博物馆和消防队(站),接待参观群众,宣传消防法律知识,同时要结合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大力推进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活动。
市人民政府将组织公安、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组成督导检查组,深入各区县,各委、办、局,对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各区县、各委、办、局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情况要于今年年底前报送市公安消防局,汇总后上报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公安局
二○○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