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训练法作业
体育训练法作业
----羽毛球体能训练及发展趋势
体育教育系2008级08班
08010802
康奇 我的专项是羽毛球,羽毛球是一项动作精细,技战术复杂多变,对抗激烈的竞技项目。当今世界羽毛球运动水准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准,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成熟的技术,灵活多变的战术,而且更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可见运动员的心技体的统一,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好的成绩,来源于科学的选材与科学的训练。目前,世界各羽毛球强国均积极从事羽毛球的科学研究,但很多研究都停留在一般的水准上,如对运动员的体型、素质的研究,对运动员的技战术的研究等,而对羽毛球的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的研究较少。
目前,有关羽毛球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有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心理素质的训练等,这些训练的方法对羽毛球运动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更有效地提高羽毛球运动水准,为羽毛球运动员提供扎实的、雄厚的体能基础,本研究着重研究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问题。
羽毛球的训练是一项集心技体于一体的运动,因此,在训练时,首先必须了解羽毛球运动的体能,心理素质特点,并尽量在训练中做到,既训练体能,又培养心理素质,同时又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准。体能的训练方法很多,但真正既能提高羽毛球运动技术水准和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却不是很多,为了探索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有效方法,首先必须了解和分析羽毛球体能的生物学特点,如羽毛球比赛对人体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时疲劳与身体机能下降的特点,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1.分析当今世界羽毛球的发展特点,探索羽毛球比赛时所需的身体素质。
2.分析羽毛球比赛时的时间结构,测试羽毛球比赛前后运动员身体的生化变化,探索运动时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特点。
3.分析有关羽毛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并寻找出一些既能提高体能,又能培养心理素质,更能提高技战术的有效的训练方法。根据羽毛球运动的体能特点,划分羽毛球运动的技、战术风格、羽毛球比赛的时间分布,羽毛球训练手段的分析等进行探讨。快速、进攻,是球类运动发展的共同规律。自有羽毛球运动以来,在一般相当长时间内形成了传统的〝移、准〞的打法
。在亚洲盛行后,随着羽毛球的发展,世界羽毛球技术迅速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准。尤其是在六十年代初、中期,中国羽毛球队从学习桌球技术中得到启发,以快为核心,突破羽毛球手法、步法的研究,探索并总结出一套在比赛中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进入八十年代,世界羽毛球技术在快速进攻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近年来,国内外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术风格的确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羽毛球选手韩健以其坚定的意志,摸索出来的变速、准确控制落点、拉开四方球结合突击进攻的打法,屡建战功。印度的普拉卡什、丹麦的英登是在他们全面、熟练的技术基础上加强了速度和进攻,使他们的技术水准突飞猛进,成了重大国际比赛中的有力竞争者 为了更有效实现一定的技术风格,研究者运用了生物力学的手段进行科学的分析,王禾等对。陈庆宏等利用高速摄影机,以96格/秒从正面定点拍摄羽毛球运动员的大力扣杀,分析大力扣杀的速度、高度的角度,分析了大力扣杀技术中击球臂动作,从而找出影响大力扣杀速度、落点的因素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特点是属何种类型?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与素质,体能有何关系?这些均是羽毛球比赛时必须解决的问题。从80年代开始,许多学者均对羽毛球比赛的特点进行分析。大陆谬素等对羽毛球比赛时间结构,羽毛球技术风格的生理学基础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比赛时间结构与能量代谢的关系。郑元旦研究比赛的时间结构,并提出羽毛球体能训练手段的选择。郑元旦的研究表明,羽毛球比赛时间结构是由短时间的一次高强度运动与短时间的间歇交替组成的,运动密度很小超过45%,多在26%与45%之间。在这个密度里的运动时间是由几十个到一百多个段落组成的,其中1至10秒的段落占80%左右,只有20%左右是持续11秒以上。这种比赛的时间结构方式决定了能量代谢的特点。在短时间的剧烈运动中,肌肉活动的能量主要靠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分解。在ATP-CP未能耗尽时,又得到间歇的
恢复,如此反复,直至比赛结束。同时要提高羽毛球运动能力,就必须提高ATP-CP的供能能力以及有氧代谢能力。
运动员的意志、作风、临场的心理变化以及技术体能的状况和战术的运用等,与比赛的胜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也是相互影响的。而其中的体能,对技术的发挥,战术的运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许多研究者均把主要精力放在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研究上。
大陆谬素通过研究羽毛球各种训练手段的血乳酸变化探讨羽毛球的专项体能训练[11]。谬素测定了接四角球、杀球上网、步法练习等训练手段的血乳酸,提出了通过多球训练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的训练方法。大陆生化学者林文弢等在研究羽毛球运动员的多球训练,提高运动员专项体能的方法[12]。林文弢的研究发现,在羽毛球多球训练中,球数与组合的不同,训练专项体能的目的也不同,如采用10球×20组(组间间歇30秒),可提高运动员的磷酸原(ATP-CP)的供能能力,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采用20球×10组(组间间歇40-60秒),或50球×4组(组间间歇1-1.30分)的多球训练,可提高运动员糖酵解供能能力,提高其速度耐力。如果在多球训练中配合技、战术等的训练,则可
达到羽毛球心、技、体能综合训练。大陆程勇民等通过研究中国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现状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后指出,中国羽毛球成绩的下滑与运动员体能下降关系十分密切[13]。从而提出了在原来传统训练方法基础上,结合200-100-50--50×(6+2)形式的变速跑,能有效地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
为了更好地分析羽毛球体能的训练方法,为羽毛球的科学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有效的训练方法,本研究首先必须调查和分析近几年来世界羽毛球发展的特点,测试和分析羽毛球各种体能训练方法的结果,测试和分析羽毛球国内外比赛的时间结构及比赛前后的某些生化指针的变化。
当今世界羽坛的比赛特色:
1.羽毛球风格的雏形:以英国为代表的防守型打法
原始的羽毛球运动也称毽子板运动,源于英国,1883年英国的14家羽毛球俱乐部组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羽毛球协会,重新修订了规则和规定了统一的场地标准,并于1899年举办了首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1870年到1934年间,羽毛球运动先后在欧洲、亚洲、美洲的一些国家普遍开展起来,其中以英国运动员的水准最高。这一时期羽毛球水准普遍较低,打法较为简单,主要是以打四方球为主。这种打法球速较慢,运动员在打球时重心低,技术动作很大,主要以稳和防守出色取胜,从而形成了最为原始的以控制落点和打四角球为主、侧重防守的〝慢、稳、守〞技术风格。1934—1947年间,英国、美国、加拿大、丹麦等欧美国家的选手称雄于国际羽坛。
2.羽毛球风格的革新:以印尼为代表的快速进攻性打法
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东南亚国家的羽毛球运动开始崛起。这一时期,印度尼西亚选手革新了以往的〝慢、稳、守〞打法,在稳的基础上结合突击扣杀,加强发球、回球的攻击性,加速球速,提高了进攻性的高、吊、杀战术水准,球的落点也控制得当,突出了〝快〞和〝准〞两字,从而开创了亚洲人称雄国际羽坛的新时代,印尼的陈友福是第一个使用快速打法的运动员,用快制慢较为成功。从1948年到1979年的11场汤姆斯杯赛中,印度尼西亚队获得了7界冠军,马来西亚队获得了4界冠军。
3.羽毛球风格的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和〝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比赛风格。
60年代初,大陆在训练过程中,他们一方面吸收和消化亚、欧强手的先进技术和打法,一方面又不断地改革创新,在探索中逐步认识到:只有步法到位,击球点高,进攻性强,才能加快球速,缩短球的滞空时间,才能迫使对方疲于奔命,出现漏洞,因此步法的快捷到位是羽毛球〝快〞的主要方面。在步伐上进行改革,提高了场上的移动速度,以争取时间和空间,形成了以〝快〞制胜的主动进攻打法。之后大陆福建队又进行手法革新,突出了动作小,出手快,爆发力强的技术特点,强调动作的一致性,形成了以〝活〞为主的积极调动对方,伺机突击的打法。形成了〝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和〝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大陆比赛风格。
4.世界羽毛球风格朝着〝更快、更准、更狠、更活〞的方向发展
随着大陆羽毛球的崛起,外国同等们也逐渐认识到大陆打法的先进性,便纷纷出重金争相聘请大陆的教练及退役的优秀运动员出国任教,在自己传统打法的基础上,努力吸取大陆风格之精华,并力图有所创新。因为他们清楚看到,大陆坚持〝快、狠、准、活〞的打法已有多年,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果一味地跟着大陆学,就很难有所突破,也就很难战胜大陆,只有做到了〝更快、更准、更狠、更活〞才能打败中国,独占世界羽坛之鳌头。印尼和马来西亚都有大陆的前世界冠军执教,近年来,他们不仅吸收了大陆风格之精髓,而且更加突出了体能训练。因为〝更快、更准、更狠、更活〞前提就必须要有十分出色的体能,现在羽毛球比赛的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有时一个来回要打100多拍,最长的一场比赛持续近2小时,对体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据印尼的教练介绍,他们一般每周跑1次上山10公里下山10公里,还有2次3000公尺的训练。南韩也把体能训练放到了很重要的地位,每天上山8公里和下山8公里是南韩运动员引以为豪的〝训练一绝〞。同时,他们也更强调技术的全面性,因为现代羽毛球正朝着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光靠技术或光靠体力取胜已不大可能,现代羽毛球的竞技能力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桶,任何一方面的漏洞都会导致整体水准的下降,同样,要想提高羽毛球整体水准,也就必须在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近年来,印尼的魏仁芳、蔡祥林、佐戈、王莲香,马来西亚的傅国强,南韩的方铢贤等脱颖而出,频频在世界大赛中击败大陆选手而夺得冠军。他们之所以能在世界大赛中叱风云,威风八面,就是因为他们不但技术全面,而且速度快、体力出众,既能在关键时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击对手,又能在相持不下的疲劳战中将你拖垮。
二、羽毛球运动〝快〞的技术特点
纵观世界羽毛球的发展历史,技术风格的演变都与〝快〞字紧密相关,而就〝快〞字本身也是千变万化的,没有统一的格调,综合起来讲,羽毛球运动中的〝快〞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反应快
反应快是羽毛球运动员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该项目主要是根据视觉判断来做出动作反应,虽然有时运动选手可凭借准确的预见能力做出反应,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视觉反应为主。反应这种心理能力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在选材时,就应该把好这一关。
2.预断快
预断是对对方球路的一种早期判断,包括对空间、时间、位置和距离的判断及拍与拍之间的连贯意识,它是羽毛球运动中最重要、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能力。快的预断能力不但可以弥补反应和移动速度上的不足,还可以节省许多体力。如80年代印度球星普拉卡什虽然下肢移动速
度不是很快,但却具备了快速准确的预断能力和出色的击球连贯意识,常常使对手感到难以应付。
预断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比赛得以改善的。对青少年运动员来讲,提高其预断能力是提高其整体运动员水准的很重要一环。
3.选择技术动作快
与体操、武术等预先编排好的成套动作的比赛不同,羽毛球比赛没有规定的套路,其技术动作要根据对方的回球做不断的变化,而羽毛球在空间飞行的时间是非常短的,这就要求运动员在选择技术动作时,一定要坚决果断,不能有一点犹豫。尽管羽毛球在技术要求上是强调一致性的,但在实际运用时仍有一定的差异,如杀球动作就要比吊球动作大且发力早。
选择技术快慢与平时练习掌握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有关,技术熟练度与选择技术动作的快慢成正比,因此打好基本动作,熟练掌握各种技术动作,对提高水平极其重要。
4.完成动作快
羽毛球场上的〝快〞主要是通过下肢移动(步法)上肢击球(手法)表现出来的,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经过后天长期艰苦训练才能获得,青少年正是掌握和发展这种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要不失时机,全力抓好对这一能力的培养。
5.球速快
球速快是指出球突然性强,球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快、时间短。球速与下列因素有关:(1)击球的力量。(2)击球的高度,即通常所说的高打、前打和快打。(3)击球的角度、方向。(4)球本身的重力。另外,运动员的球感对球速也是有影响的,球感越好,对球速的控制也越好。
6.变化快
变化快是指比赛时战术变化快和在快速的基础上变速能力强。羽毛球比赛场上情况千变万化,光靠一种打法、一种速度很难应付各种不同的对手,因此要想争取主动,必须要根据场上不同的情况随时变换战术或突然变化速度以达到打乱对方节奏的目的。7.恢复快
高水平的比赛紧张激烈,时间长、节数多、体力消耗大,如果技术水准相当,耐力就成为决定性因素。羽毛球不同于周期性项目,它是一种变强度运动,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有较多短暂的间歇,因而羽毛球的耐力又取决于身体短暂间歇后的恢复能力,这种恢复能力又与训练水准成正比,所以要想提高恢复能力,重点为确实做好体能训练。
8.适应快
适应快也是高水平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适应快包括:起跳挥拍、负重挥拍、掷实心球、负重跳跃等练习都可以提高骨胳肌ATP-CP的含量及CK等有关的活性。力量训练宜安排在技术或速度、速度耐力训练后进行。
此外,还必须结合专项特点进行柔韧性、敏捷性、运动幅度、运动频率、时空感应判断能力等训练。第二节 羽毛球比赛的时间结构分布羽毛球比赛由运动和间歇反复转换的多个来回组成。不同项目和对手,比赛有不同的特点,激烈的程度也不一样,这些都表现在回合运动和间歇时间的变化之中,构成了各自的时间结构特点。发展的趋势:
以参加2000年汤尤杯决赛的所有队伍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技术统计等方法,探讨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的新特点.研究表明:①羽毛球运动的发展面临不少困难;②中国羽毛球队已完成新老交替,是重树辉煌的绝好时机;3“快速、全面、突出特长”是现代羽毛球运动竞技能力特征集中体现;④为保证中国羽毛球事业的长期繁荣,必须解决好理论研究滞后的问题.
第二篇:自行车训练法
a.忍受这一切
HOW(怎样做):首先是15分钟的热身,接着是5*30s的冲刺和2分钟的全速骑行,接下来是2*(6*30s)的全速骑行中间混合30s的恢复时间,是每组之间保持5分钟的快速骑行,最后则是5*1分钟的全速稳定骑行同时每组间夹着1分钟的休息时间。最后是好好休息。
WHY(为什么):这些训练可以提高你乳酸堆积阀值。这可以减缓你的肌肉疲劳,而且,这一训练还在心理上对你产生有益的影响,所以,在进行这一训练的时候,请集中注意力!WHEN(什么时候):在进行计时赛比赛之前,训练三周,每周两次。b.力量训练
HOW:三个小时的山区骑行:包括坐式的10*1min的大尺比骑行,3*2min陡坡摇车训练,还有1*5min的快速爬坡练习。
WHY:骑行中,腿部力量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对于只拥有有限力量的新手,我会建议你先参加训练房的力量训练,之后再进行上述训练以防止受伤。这项训练中,很显然你会面对长时间的高阻力的骑行,这会很艰苦,但是如果你在训练中受伤了,马上停下并好好休息,把伤养彻底好了再进行这项训练。WHEN:在赛季开始前,每周两次。c.冲刺训练
HOW:先进行15min的热身,紧接着10*10s的全速冲刺,接着进行5*3min的非常艰苦的全力骑行,做5min的恢复性训练,最后休息15分钟,结束训练。
WHY:“公认的在耐力表现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VO2 MAX(最大吸氧量),这个指标主要和遗传有关,所以你需要做很多的练习才能提升这个指标。所以专注地在每组三分钟的全力骑行中用尽你的全力吧。” WHEN:在赛季初期或是之前每周两次 d.峰值训练
HOW:首先是15min的热身训练,接着进行5*15s的冲刺训练,然后在峰值输出功率进行3*(6*10s)的训练,每小组间隔2min的恢复时间,每大组间隔5min的休息。最后是进行15min的休息,然后结束训练。
WHY:在长距离比赛中你能维持的功率将会随着你峰值功率的提高而得到强化,在这一阶段,你需要尽可能地让自己更快。你不必有心率表,你只需要拼尽全力就行!WHEN:计时赛之前每周一次,持续三周 e.为胜利飞驰!
HOW:在骑行台或者风洞中,热身10min,接着进行5次启动到最大踏频的训练,10*1min的训练中间隔1min的恢复时间(5*1min 120转/分,3*1min 在最后10秒能提升到140+转/分的踏频,1*1min在最后15s能提升到140+转/分的踏频,最后训练一组坚持20s,140+转/分的踏频)最后,休息10分钟后结束训练。
WHY:良好的踏频是提供理想动力输出的关键,它能为你提供经济并且接近峰值的动力输出。这一训练你应该专注于提升更快的踏频而使得你拥有更加经济的动力输出。WHEN:在个人计时赛之前每周1-2次 5. 点燃你心中的烈火
有些骑手使用能量棒来在比赛中给他们自己撑面子,可对于10-25英里的计时赛,蒂姆•罗森(运动营养公司的专家)建议在比赛前一晚吃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饭和意大利面,但是别吃的太多了—200g左右就足够了,避免摄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在早上,重点应该又是碳水化合物。“塞满水果的吐司将是很好的食物。”赛蒙•罗森说道,“如果你更喜欢燕麦,请确它是低脂的。”
在去比赛的路上,稍微喝一点运动饮料吧,并且补充高达200mg的咖啡因吧,罗森建议。“在你整个热身的过程中都喝点以补充丢失的能量并且在热身结束时候吃点富含咖啡因的布丁吧。”
6.有信心的操控
以肘部向中间收缩的姿势骑行的时候因为你的手远离刹车,这可能会让你觉得很吓人。“刚开始尝试团身的骑行姿势时,你可能会觉得很难操控你的计时赛自行车,特别是在使用封闭轮或是刀轮的时候,”罗利队的专业车手马特•琼斯这样说道,“但是你骑TT车骑得越多,你就会感觉更加的自然并且对你的操控更加的有信心。”
他建议每次练习的时候收缩一只手臂,这样万一突遇强风或是压到深坑的话仍然可以让你控制住你的车。“如果你仍然担心在空气动力学姿势下骑行,那先在风洞里面练习下骑行吧,接着找一个安静的道路来练习。一旦你觉得有信心了,去干掉当地的TT骑手吧!” 7. 步伐
在计时赛中,传统观点认为,聪明的骑手是骑在计时赛车上,在全赛段做稳定但是艰苦的功率输出的人。但是最新的研究建议这点需要改变。“在山上或者风中骑地更努力可能会让你更快,”赛蒙•乔布森说,“并且一个功率牙盘可以变得非常有价值。”但即使你没有功率牙盘或是心率表,你仍可以学着找到自己的节奏。
“ 用比赛的距离来练习将你变得更快的好方法,”格雷格•怀特说道。“如果你的步伐在终点前慢了下来,那说明你在之前骑得太快了。如果你感觉仍然轻松,只能说你没有拼尽全力。继续练习吧,直到你知道在比赛中多努力才是艰苦的并且可以维持的动力输出。” 8. 准备好骑行
如果你在起点前没有热身,那你之前努力训练出的成果将无法完全展现。“很多骑手并不努力热身,”乔布森提醒道。“一些努力而基础的热身技巧可以让身体进入到高功率输出的工作状态中。”乔布森推荐的一个热身策略就是轻松地骑行15分钟,接着进行3*10s的非全力冲刺骑行,每小组间隔2min的恢复时间。“我不会在冲刺中用尽全力,”他说,“但是我会是在冲刺。我更愿意称这个热身为爆炸,而不是冲刺。整个热身活动必须持续至少20min甚至长达40min。” 9.快速的思考
你可能认为在赛前做好精神上的准备是拥有精彩表现的关键。但是,罗伯•哈雷斯——一个耐力赛专业骑手,也是世界场地锦标赛骑手不同意这一点,他说道:“保持放松,这种平静的心情有助于你在比赛前就做出正确的决定,也有助于提升你参赛的心态。”
“注意你的器材,”哈雷斯说。“如果你有几种深度的碳刀可以选,那么如果比赛当日风比较大,你就应该选更浅的那个刀轮。因为你如果对你车的操控性不满意,你将损失时间。” 哈雷斯补充说,不要在计时赛中表现的太过具有进攻性,即使是个很短的比赛。“即使在一个10英里的比赛中,你也不应该跑得太快。控制你的努力程度吧,如果在计时赛中骑得太快,你将没有任何时间恢复。” 10.全方位的侦查
在赛前熟悉赛道将是件非常有帮助的事情。你通常会在赛前的4-5天收到路线图,如果你不想等到比赛开始那天再去,将代码输入到一个搜索引擎里面,很快你就能找到对这个赛段的描述。
即使在经过细心准备的路线,有时候骑手都会在比赛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错弯,所以,从最基础的地方来说,在比赛之前骑行一次或者开车浏览一遍比赛的路程,这样你才能了解你正在骑向何处。一个路线侦查还会告诉你在什么地方是最艰难的
第三篇:发声训练法
呼吸
1、吸气练习:(1)心里状态:“兴奋从容两肋开,不觉吸气气自来。”
(2)身体状态:基本要领:扩展两肋、吸气要深、小腹内收。(3)训练方法: 以衣襟中间的纽扣为标记,把气缓缓息到最下面的一颗纽扣的位置。
坐在椅子前沿,上身略向前倾,沿着后背将气缓缓吸入体内,容易获得两肋打开的实际感觉。闻花香。抬起重物。
“半打”哈欠。
2、呼气练习:
(1)呼气要求:呼气控制是整个呼吸控制的重点。呼气的具体要求是:
稳定地呼,呼气时要将体内的气流拉住,均匀、平稳地呼出,并能根据感情的变化,自如地变换呼气状态。
要有控制,呼气时,呼气肌肉群体工作的同时,吸气肌肉群体仍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工作,并且要控制住腹肌向丹田收缩的力量,这样呼气就能持久。要有变化,随着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调节呼气的强弱、快慢。(2)训练方法:
缓慢持续地发“si”的声音。
均匀、缓慢地吹去桌面上的尘土。以每秒一个的速度数数儿。发出有“hei”音的“狗喘气” 弹发练习,“hei”、“ha”、“hou”。调节能力训练,如喊人。
呼吸控制的练习:
学好声韵辨四声,阴阳上去要分明。部位方法要找准,开齐合撮属口型。双唇班报必百波,舌面积结教坚精。翘舌主争真知照,平舌资则早在增; 擦音发翻飞分复,送气查柴产彻称。合口呼午枯胡古,开口高坡歌安争; 撮口虚学寻徐剧,齐齿忆依摇曳英。前鼻恩因烟弯稳,后鼻昂迎中拥声。咬紧字头归字尾,阴阳上去记变声; 循序渐进坚持练,不难达到纯和清。
口腔
1、唇舌灵活,力量集中: 口部操:(1)唇的练习:
喷—双唇紧闭,阻住气流,突然放开爆发出b和p音。
撮—双唇紧闭,撮起(用力撅嘴)和嘴角后拉交替进行;唇撅起用力向左、向右歪,交替进行。
绕—双唇紧闭,撮起左转360、右转360,交替进行。
把嘴唇尽量拢园,再努力向两边展开,如发“i”状,反复练习。双唇紧闭,再分开,先慢后快。
下唇向上齿迅速靠拢,再分开,由慢到快。(2)舌的练习:
刮—舌尖抵下齿背,舌中纵线用力,用上门齿刮舌尖、舌面。
弹—力量集中于舌尖,抵住上齿龈,阻住气流,突然打开,爆发出“t”音.咬—咧唇,舌根抵软硬腭交界处,阻住气流,突然打开,爆发出g、k音。顶—闭唇,用舌尖顶左右内颊,交替进行。绕—闭唇,舌尖在唇齿间左右环绕,交替进行。立—整个舌体左右翻立,交替进行。
2、打开口腔:要求:口腔的前后都应打开,上腭上抬,下颏放松,通过“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四个方面来实现。
共鸣
胸腔共鸣能使声音浑厚、洪亮。口腔共鸣能使声音结实、明亮。鼻腔共鸣能使声音明丽、高亢。要求以“口腔为主、三腔共鸣”。这样发出的声音,既圆润丰满,洪亮浑厚,又朴实自然,清晰真切。
1、口腔共鸣训练:
(1)从容地发复韵母ai、ei、ao、ou,读时注意体会声束沿上腭中线前滑,挂在前腭的感觉。
(2)调节颈部姿态,竖起后咽部,发单韵母a、o、e、i、u,读时注意体会上下贯通的共鸣感觉。
2、胸腔共鸣训练:
(1)音高练习:选一句话,在本人音域范围,由低到高,再由高到底,体会胸腔共鸣的加强。
(2)加强胸部响点的练习:用较低的声音弹发ha音,感觉声音像从胸部发出,体会胸部的响点。由低到高一声声地弹发,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体会胸部响点的上移和下移。
3、头腔共鸣训练:
交替发口音a和鼻音ma.a-ma.发口音时软腭上挺,堵住鼻腔通路,体会口腔共鸣;发鼻音时,软腭下垂,打开鼻腔通路,体会头腔共鸣。反复练习,体会软腭上挺或下垂的不同感觉。
4、“三腔”共鸣综合训练:
(1)拔音练习:由本人的最低音拔向最高音发a、i、u,体会共鸣状态的变化。(2)绕音练习:上绕音由低到高螺旋形向上发a、i、u;下绕音由高到低螺旋形向下发a、i、u体会共鸣状态的变化。
(3)夸张四声练习:选择韵母音素较多的成语或词句,运用共鸣技能做夸张四声的训练。山—明—水—秀,黑—白—分—明,融—会—贯—通。(4)大声呼唤练习:假设一个目标在80——100米处。
老——王——等——一——等。苗——苗——早——点——回—家。小明,快——回——来——!
呼唤时,注意控制气息,并注意延长音节,体会“三腔”共鸣。
第四篇:表象训练法2010
高职足球教学中对表象训练的适用性研究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分组实验法,在高职足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法,实验结果显示在足球教学中正确运用表象训练法,有利于学生通过心理训练,使身体运动与大脑思维活动有机结合,以达到强化和加快足球各项技能的准确形成,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表象训练;高职;足球教学
1.前言
表象训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训练方法,它充分注意到了表象对技能形成的能动作用,充分发挥了心理功能对技能的调节和支配作用,因而是促进技能形成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因此,在足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可使学生加速和完善技术动作,并能使其注意力集中,增强了本体与客体的方位知觉和运动时间的节奏感,促进其足球技术的掌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运动表象的建立是在对运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对自身感知到的运动形象及情景的再现。对运动动作及运动情景的再现包括视觉、听觉、动感甚至情绪方面的信息。一般说来,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是运动表象的主要部分。
2.研究方法与对象 2.1 研究对象
2.1.1在等组对比实验前进行预实验,采用单组实验。预实验对象用随机抽取天津滨海职业学院2009级一个自然班的男生,运用“表象训练”教学,以验证“表象训练”教学方法在足球教学中的可行性。预实验时间为两周。由实验结果可知,研究对象学习足球技能情况良好,对所学习的动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平均值为8.42±0.73,教学效果良好。从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看,该教学方法适用于足球普修课教学。
2.1.2主体实验对象随机抽取天津滨海职业学院2009级男生共60人。将研究对象均分为两个教学班——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足球教学;实验班采用表象训练进行足球教学。两组均控制在规定的教学内容、时数的同一水平上以及其它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实验。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得到相关的理论,进行归纳整理、设计实验方法。2.2.2教学实验法
本研究采用组间对比的教学实验,实验组采用“表象训练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
2.2.2.1实验目的、时间、地点及内容
实验目的:在前人此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严谨的实验,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因此设计了足球教学实验,通过教学实际检验其教学效果,为促进足球教学改革,丰富足球教学方法提供参考;同时验证既有研究中所证明的“表象训练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和训练方法”的结论。
实验时间:2009年9月—2009年12月,授课14周,每周2学时,共28学时。实验内容:高职足球教学大纲规定的足球普修课内容。2.2.2.2实验处理模式(见表1)
表1实验处理模式 组别 预实验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处理模式
诊断性评价 前测 前测 前测
实验因素 表象训练教学 表象训练教学 传统教学
终结性评价 末测 末测 末测
2.2.2.3其实验步骤
(1)学习足球各项技术动作前先观看完整技术动作的示范,结合技术图解,重点讲解动作要领、规格,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学生闭眼回忆之前示范动作的全过程,然后在教师语言的暗示下,进行模仿动作练习,有意识的感知整个足球动作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动作细节。
(3)想象技术动作,并在教师的提示下体会在冰上足球的感觉。
(4)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对练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办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2.2.3问卷调查法
在实验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有效率为100%。
2.2.4数理统计法
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的足球各项技术动作进行考核,并运用SPSS10.0社会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来检验该实验差别是否有显著意义。
2.2.5逻辑分析法
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方法在整体和宏观上对研究结果进行演绎、归纳、分析、综合,以保证本文思维的缜密。
3.结果与分析 3.1结果 3.1.1实验前
为了检验实验效果的有效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由考核组成员(具有较高轮滑技术和理论水平的教师组成)在教学实验前对两个组的学生进行轮滑基本技术的测试,测试结果经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础水平基本相同,样本是合理有效的。3.1.2实验后结果
通过表象训练教学实验后之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颠球、运球过杆、头顶球、踢准等技术动作的技术评定进行测试与考核,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后对照组、实验组5项考核成绩平均数(M)、标准差(SD)及T值检验 项目 颠球(个)运球过杆射门(s)头顶球(m)GRO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N 30 30 30 30 30
Mean 23.8846 28.2400 10.5808 9.7120 9.8231
Std.Deviation Std.Error.Mean 标准差 7.0218 6.8330 1.4792 1.3163 1.6371
平均数标准误
1.3771 1.3666.2901.2633.3211
人数平均数
T值-2.244* 2.213*-2.769** 实验组
踢准(分)对照组 实验组 30 30
11.2560 1.0769 1.4720
2.0433.5202.6380
.4087.1020.1276
-2.428* *P<0.05;**P<0.01;***P<0.001 表2统计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成绩都比对照组成绩高,颠球、运球过杆射门和踢准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而头顶球的成绩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769**,P<0.01)。说明表象教学比传统教学法更能加快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更能使学生巩固和熟练掌握运动技术、战术。
3.1.3学生对进行表象训练的喜好程度
从表3可以看出,在高职足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法深受同学们的喜爱。究其原因,足球教学中实施表象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足球技术动作的积极性、自觉性,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的运用表象法,自觉地建立、巩固和回忆动作表象,用表象指导练习。此外,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灌输性的知识传授形式——学生对教师示范、讲解的被动接受,在足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思维,使其直观感和思维分析能有效地结合起来。
表3学生对教学方法欢迎程度统计(%)组别 实验班 对照班 3.2实验结果分析
3.2.1运用表象训练符合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学生足球动作技能的形成的规律,要求学生对所学足球技术动作的要领和动作的结构进行思考、分析、理解、消化和进行一定的练习次数,最后才能达到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运用表象训练可以促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充分发挥学生足球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动作具有很强的主动性。运用表象训练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当学生明确了练习的重点和难点,则在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评价,相互帮助的过程,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
3.2.2运用表象训练符合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
在足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是在重视教师教的同时注意开发和重视学生“学”的因素,确立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才。通过表象训练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3表象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学习动机和兴趣积极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兴趣是提高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十分欢迎 55.8 23.7
比较欢迎 36.6 31.3
不欢迎 7.6 45 3.2.4运用表象训练符合学生心理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传递速度的迅捷学生从各方面接受着新的知识和理论,思维普遍比较活跃,体现出思维结构和独立认识能力已发展到较高的程度。运用表象训练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和思维状况,并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思维和认识水平,发挥其潜在能力。
表象训练是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新的经验,用表象指导练习,也就是有意识地运用表象活动促进技能的形成。这样可以避免和防止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巩固和完善技术动作达到运用自如。
4.结论
(一)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无论从考核成绩、技评还是达标成绩都明显好于对照组,教学效果更显著,表象训练法运用到足球教学中优于传统教学法。
(二)在高职足球教学中正确运用表象训练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思维分析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探究心和好奇心,有助于提高足球动作技能,形成正确技术的动力定型,提高学习效果。
(三)运用表象训练法教学,能够突破原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以声像并茂的形式传输给学生,让学生能主动尝试与积极“想”“练”有机的结合,使学生的智力、体力和技术水平三者得到同步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四)足球运用表象训练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变革,同时也是教学思想的变革。它在教学中心、教学目标、教学观念等方面都有变化,较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时代在发展,学生的观念在不断变化,高职冬季体育安排冰上足球课的教学时,其教学方法、手段都就本着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方面进行设计和完善。参考文献:
[1]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季浏.当代运动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3]李年红,章建成等.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因素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4] 袁玉涛,周卫忠.表象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14(2).
第五篇:体育作业(推荐)
信息工程学院通信122彭婷12426013
体育舞蹈学习感想
我们这学期的体育舞蹈课学了华尔兹,恰恰,水兵舞。体育舞蹈的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它让我了解了许多与舞蹈有关的知识,在慢慢的学习中提高了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我们学的第一种舞蹈是华尔兹。华尔兹舞步在速度缓慢的三拍子舞曲中流畅地运行,因为有明显的升降动作,感觉就像一起一伏连绵不断的波涛。刚开始时,学习走基本步,虽然勉强能跟上,可是感觉确实很别扭,转的时候晕晕乎乎的,没有跳舞的感觉。但是后来在老师的教导下,慢慢地找到了感觉,也开始喜欢上了跳华尔兹,觉得华尔兹确实是使得全身都在运动,即可以锻炼身体,又愉悦了身心。华尔兹对身体的控制有助于塑造优美的体形,能培养高雅的气质,增强自信心。
我们接着学了恰恰和水兵舞。恰恰舞的曲调欢快而有趣,舞步和手臂动作配合紧凑,给人一种俏皮而利落的感觉。水兵舞是一种随着爵士音乐节拍跳的快速四步舞。舞蹈时用脚尖脚跟击地,与身体前倾后仰、膝部屈伸相协调,节奏强烈,情绪兴奋。这两种舞锻炼了身体的不同部位,感情有缓有急,给了我们情绪的不同出口,对于身心方面的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我想体育舞蹈的学习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给我在人际交往方面一个平台,让羞于交际的我有更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我还可以把它当作一种运动方式,锻炼我的身心。通过这学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我感觉我的身心得到了很好的释放,学会了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