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花鼓舞申报非遗项目脚本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4:3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连花鼓舞申报非遗项目脚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连花鼓舞申报非遗项目脚本》。

第一篇:大连花鼓舞申报非遗项目脚本

“大连花鼓舞”申报片解说词

大连市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70万。下辖10个区市县4个经济开放先导区,辖114个乡镇,987个行政村。目前,大连已发展成为东北、华北、华东以及世界各地的海上门户,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工业、商贸、金融和旅游城市。

大连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1.7万余年,2200多年前已有行政建制。从秦汉起,大连已成为我国北方海上交通要道和海防战略要地。随着海上运输的发展和明清两代先后移民垦荒,由山东、河北移居来的人越来越多。由于移民垦荒,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每遇年节、庙会,甘井子区小平岛十二屯,金州关帝庙、长兴岛的娘娘宫、新金县的吴姑城等,均有民间艺人云集于此,开展各种秧歌、花鼓、太平鼓、高跷等活动。明朝末年,凤阳地区连年屡遭饥荒水旱,农民只得背井离乡,流离乞讨,他们借助打花鼓这一生活技艺逃难到全国各地,并通过卖艺相传的方式把“凤阳花鼓”流传到了南北西东。

清朝末年,山东日照县农民许忠平、许延爱父子携妻儿老少一路卖艺乞讨来到大连新金县,把所学到的“凤阳花鼓”,与当地秧歌、太平鼓舞相结合发展成为新金花鼓,后又经又经加工、创造成长穗花鼓,并发展成为人们庆祝丰收、祈盼幸福、平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喜悦之情的一种民间舞蹈——大连花鼓舞。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大连花鼓舞源于“凤阳花鼓”,兴起于新金县地区,发展成为长穗花鼓,并在大连地区广为流传,成为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大连花鼓舞以乐观向上的时代精神,在激昂、多变的节奏中,人体健美的律动与彩色鼓穗的丰富线条相交织,构成舞蹈的独特魅力。舞蹈表演形成了动作粗犷、节奏欢快、情绪热烈、步法稳健、刚中有柔、欢腾奔放等特点,令观赏者激动振奋。

花鼓固定在腰间,打时左手用木棒击鼓,右手则舞动三尺多长的穗带,穗头扎两个疙瘩,舞动起来击鼓,可以在空中跳跃,施展腾挪,左右开弓,均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舞姿挥动鼓棒,让穗头准确地击中鼓面,发出有节奏的鼓声。击鼓套路已形成单穗击鼓、复合穗击鼓、跳跃击鼓、白蛇吐信、犀牛望月、拨云见日、双龙戏珠、玉带缠腰、八面凌风等90种。每个动作既独立成章,又可衔接组合为一体。

大连花鼓舞是最初是在农村地区产生的民间舞蹈艺术,它承载着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喜怒哀乐的情感。它源于民间,服务于民间,传承于民间,对于研究大连社会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大连花鼓舞不仅作为大连舞台艺术长演不衰的奇葩,同时又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体现人民群众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了农村村镇和城市社区群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一直以来,大连人民都非常珍视《大连花鼓舞》的保护和传承。解放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支持文艺工作者传承和创新《大连花鼓舞》的表演。1953年,大连花鼓舞表先后参加原辽东省首届民间艺术汇演,东北区第一届戏剧、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和全国第一届民间艺术汇演,都获优秀表演奖。1960年,由大连花鼓舞《庆丰收》,参加全国职工文艺汇演,被摄入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万紫千红》中。1957年,张毅等编舞,丛宝璋作曲的《大连花鼓舞》参加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舞蹈比赛荣获金质奖章,为中国文艺在国际赛事中争得了第一个金奖。

大连花鼓舞为辽南地区民间舞蹈开创了历史新篇,为歌颂新时代、新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时光的流逝,大连花鼓舞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虽然依然在涌动,但却微乎其微。演员从年龄结构上已难适应演出的需要,第一代传承人已经离世。真正掌握大连花鼓舞全部技艺的第二代传承人已近80高龄,第三代传承人也近60岁,急需培养新的传承群体。

为此,我们制定了大连花鼓舞保护计划,建立大连花鼓舞后备人才培训机制,为花鼓舞能够得到有效传承提供保障。力争培养出新一代大连花鼓舞传承人,壮大大连花鼓舞传承队伍。另外,我们将设立大连花鼓舞培训及保护传承基地,建立并完善大连花鼓舞数据库。通过举办大连花鼓舞汇演、大连花鼓舞研讨会、编辑出版大连花鼓舞艺术及培训专著和音像资料、筹建大连花鼓舞 艺术博物馆等系列举措,进一步加强大连花鼓舞的保护。相信,对于这朵辽南民间舞蹈艺术中的奇葩,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悉心爱护,积极保护下,大连花鼓舞必将大放异彩!

第二篇:非遗项目名录 申报程序

非遗项目名录 申报程序

附件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国家保护名胜故迹、珍贵文物和其他历史文化遗产”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第三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两类:(1)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2)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

(一)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表演艺术;

(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五)传统手工艺技能;

(六)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第四条

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目的是:

(一)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

(二)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提高对中华文化整体性和历史连续性的认识;

(三)尊重和彰显有关社区、群体及个人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展示中国人文传统的丰富性;

(四)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五)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第五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评定工作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实施。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要与各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相互配合、协调工作。

第六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项目,应是具有杰出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典型意义;或在历史、艺术、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及文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具体评审标准如下:

(一)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

(二)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三)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四)出色地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

(五)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

(六)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

第七条

申报项目须提出切实可行的十年保护计划,并承诺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进行切实保护。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档: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为申报项目建立完整的档案;

(二)保存: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积极搜集有关实物资料,选定有关机构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

(三)传承: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该项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在相关社区尤其是青少年当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四)传播:利用节日活动、展览、观摩、培训、专业性研讨等形式,通过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的宣传,加深公众对该项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促进社会共享;

(五)保护: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保证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传承和发展,保护该项遗产的传承人(团体)对其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所享有的权益,尤其要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

第八条

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可向所在行政区域文化行政部门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申请,由受理的文化行政部门逐级上报。申报主体为非申报项目传承人(团体)的,申报主体应获得申报项目传承人(团体)的授权。

第九条

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项目进行汇总、筛选,经同级人民政府核定后,向部际联系会议办公室提出申报。中央直属单位可直接向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申报。

第十条

申报者须提交一下资料:

(一)申请报告:对申报项目名称、申报者、申报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说明;

(二)项目申报书:对申报项目的历史、现状、价值和濒危状况等进行说明;

(三)保护计划:对未来十年的保护目标、措施、步骤和管理机制等进行说明;

(四)其他有助于说明申报项目的必要材料。

第十一条

传承于不同地区并为不同社区、群体所共享的同类项目,可联合申报;联合申报的各方须提交同意联合申报的协议书。

第十二条

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对 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将合格的申报材料提交评审委员会。

第十三条

评审委员会由国家文化行政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和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审和专业咨询。评审委员会每届任期四年。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由国家文化行政部门有关负责同志担任。

第十四条

评审工作应坚持科学、民主、公正的原则。第十五条

评审委员会根据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进行评审,提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荐项目,提交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第十六条

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通过媒体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荐项目进行社会公示,公示期30天。

第十七条

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评审委员会的评议意见和公示结果,拟订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单,经部际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上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第十八条

国务院每两年批准并公布一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十九条

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各级政府要给予相应支持。同时,申报主体必须履行其保护计划中的各项承诺,按向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交实施情况报告。

第二十条

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进行评估、检查和监督,对未履行保护承诺、出现问题的,视不同程度给予警告、严重警告直至除名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本《暂行办法》由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010年6月12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草案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认定、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定、传承与传播等保存、保护制度。会议决定,该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全国人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立法调研组进行实地调研。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全文

(摘录)

中国人大网 www.xiexiebang.com日期: 2010-08-28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及草案说明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社会各界群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www.xiexiebang.com)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23号,邮编:100805,信封上请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征集意见)。意见征集截止日期:2010年9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

第一章

第二条 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属于传统口头文学组成部分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和曲艺;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十六条 国务院建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予以保护。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本行政区域内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予以保护。

第十七条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第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选择项目,向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推荐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推荐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项目介绍,包括项目的名称、历史、现状和价值;

(二)传承情况介绍,包括传承范围、传承谱系、传承人的技艺水平、传承活动的社会影响;

(三)保护要求,包括保护应当达到的目标和应当采取的措施、步骤和管理制度;

(四)有助于说明项目的视听资料等材料。

第十九条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根据保护工作的特殊需要,可以建议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未推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二十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认为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建议。

第二十一条 相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形式和内涵在两个以上地区均保持完整的,可以同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评审小组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推荐或者建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评审。

专家评审小组由5名以上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不同领域,分别建立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库。专家评审小组成员从相关领域的专家库中随机选择产生。

专家评审委员会由各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由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召集。

第二十三条 专家评审小组对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初评,提出初评意见。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初评意见进行审议。

初评意见应当经专家评审小组过半数的专家通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初评意见应当进行充分协商,提出审议意见。

第二十四条 评审工作应当科学、民主、公正,维护公共利益。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制度,对参与评审的专家建立诚信档案。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将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予以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时间不得少于20日。

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保护规划,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保护。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保护规划,对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保护。

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应当对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重点保护。

第二十七条 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应当根据下列要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整体保护:

(一)保持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的历史延续性;

(二)维护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场所不受破坏。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区域,当地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制定专项保护规划,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确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应当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

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地村镇或者街区空间规划的,应当由当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规制订专项保护规划。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保护。

国务院传统医药主管部门、负责传统工艺美术保护的部门等,应当根据本部门的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对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保护。

第二十九条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保护规划未能有效实施的,应当及时纠正、处理。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篇:非遗项目申报程序及参考资料

海淀区非遗项目普查申报相关程序

此程序是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的,目的是给有申遗意向的项目在申报时作参考,如有不准确的地方,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此程序只适用于本区的非遗普查申报工作,如有变化请以当年普查申报的相关通知为准。

1、填写、上报《普查登记表》及照片。

2、出版《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汇编》(海淀卷)。

3、专家推荐申报本次区级名录的项目。

4、本次被推荐区级名录的项目撰写《项目论证报告》,上报资料片,解说词。

5、修改、审校、印刷《项目论证报告》,修改解说词,制作项目资料片。

6、召开《区级项目专家评审会》,经专家投票推选出区级项目,并在本次区级项目及上次未进入市级名录的项目中,推荐本次申报市级名录名单。

7、区联席会议研究通过本次区级项目名录。

8、报纸公示本次的区级名录。

9、被推荐市级名录的项目修改《论证报告》,准备十分钟资料片。

10、单独或按类别召开《市级名录专家论证会》,经专家论证签字确认后,根据专家意见修改《论证报告》和资料片。

11、按照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要求,准备市级名录申报材料,上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2、市级专家论证会论证通过后,送市联席会议审核通过。

13、报纸公示市级名录。

14、根据北京市推荐的国家级项目,填写国家级名录准备材料。

15、向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报送国家级名录相关材料。

16、所有北京市报送的申报材料上交文化部。

17、文化部组织专家进行国家级名录的论证。

18、通过国家级名录论证的项目,再送各部委联席会议审核。

19、通过审核的国家级名录项目进行公示。

20、通过公示的项目由国家正式公布。

第四篇:非遗项目简介

2016年湖北民间工艺作品交流推广活动

目:武汉雕花剪纸 项目简介:

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剪纸按流派主要分为南方派、江浙派和北方派,主要操作技法分为“剪”和“刻”,从色彩上分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北方剪纸重剪、南方剪纸重刻。

武汉剪纸是市级非遗项目。属于南方剪纸。武汉传统剪纸以龙凤、虎兽、鹤鹿纹样和各类花鸟居多,有着浓郁的楚文化特点。武汉剪纸作品特点:以刀剪代笔,剪刻并施,刀随人意、形出于刀;运转自如,不露锋芒,形态生动,神情逼真。

目:汉绣 项目简介:

汉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汉绣起源于西汉,江陵二号汉墓出土的战国中期绣品,与近代汉绣针法极为相似。湖北江陵战国楚墓出土的楚绣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绣,被学者证明是四大名绣之一“湘绣”之源。我们知道苏绣擅长仿画绣、写真秀;湘绣擅长国画刺绣,作品有水墨画般品质;粤绣擅长肖像刺绣,盘金刺绣和丝绒刺绣。如果说四大名绣是写实手法,那么汉绣就是写意手法,图案设计装饰性强、主题鲜明、寓意吉祥。汉绣色彩浓艳、构思大胆、手法夸张作品设计极具楚韵遗风,是最具湖北地方色彩的绣种。

目:武汉木雕船模 项目简介:

武汉木雕船模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千湖之省,水路通达。湖北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木雕船文化的发达。古往今来,大江湖泊上来往穿梭的各种船只为木雕船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被湖北木雕船艺人制作成各种供观赏的小型木船。

木雕船多选用质地细腻坚实的柏木、黄杨木和红木为原料,除使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等传统技法外,还结合各种榫卯、跨染和缝合技术。尤其注重花纹装饰、镂空锼花,艺术夸张性和修饰性强,可谓精工制模、技艺精湛,具有较强的湖北地方特色。

目: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项目简介:

漆器髹饰技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中榫卯髹漆彩绘木雕类、金漆盆盘类为其主要品类。

楚式漆器的特点是:多使用精加工而成的生漆,其色彩选用天然矿植物色素。可以说是非常环保的。彩色漆料必须经过色料研磨、日晒脱水、色料与透明漆料搅拌、密封存放等多道工序。制作一件器物 要经过选料、雕刻、榫卯成型、磨光、刮灰、砂光、清灰、上漆、绘画、描金等近20道工序。

目:手指画 项目简介:

手指画是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有学者认为手指画最早的起源或称为“萌芽时期”可以追溯到三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据史书记载手指画起于唐代张璪,继于明代吴伟,成于清代高其佩。清代是手指画的盛行期。

手指画,别称指墨、指头画,是以指代笔作画。手指画的点、勾、擦泼墨是作画是常用的技法。由于手指的灵活性,软硬兼有的特性,指掌纹理的个性,所形成的艺术效果是毛笔不能代替的。目前,在中国手指画直系传承人仅剩虞氏一脉,经虞氏三代人百年的努力,手指画在理论技法上逐渐完善并以江夏为核心由区域性、家族式扩展到全国如:江苏、浙江、天津等地。

目:呜嘟 项目简介:

呜嘟是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嘉鱼县志》曾记载“泥呜嘟,古称吴嘟,为三国东吴时簰洲牧童所创”,随后流传于长江中下游,至今已有2700余年历史。它最初只是顽童撮土而成,“呜嘟”二字就是由其发音而来。古人用鱼形寓 意吉祥如意和富裕,故此“呜嘟”的形状沿用鱼形。呜嘟音色圆润,浑厚悠扬、低沉古朴。古呜嘟为泥土烧制,制作简单但是难以保存,所以历代都没有古呜嘟流传于世。

目:高洪太铜锣 传 承 人:朱老师 项目简介:

高洪太铜锣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高洪太”是武汉著名的铜响器制作老字号,迄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1914年,来自黄陂的高青庵在汉口长堤街开办了“高洪太铜响器店”。1964年,高青庵令高徒高永运为梅兰芳潜心研制成声似虎啸、响而不躁的“虎音锣”,在业界声望大增。至今,“高洪太”曾四次创造抄锣的世界纪录,其中两面直径1.63米的世界上最大抄锣令世人惊叹。

目:传统天然染技艺 传 承 人:黄华荣 项目简介:

传统天然染技艺(植物染料与染色)是利用草木植物提取染料对纺织物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天然染料是指从植物、动物或矿产资源中获得的、很少或没有经过化学加工的染料。天然染料根据来源可分为植物染料、动物染料和 矿物染料。植物染料有茜草、紫草、苏木、靛蓝、红花、石榴、黄栀子、茶等;动物染料有虫(紫)胶、胭脂红虫等;矿物染料有各种无机金属盐和金属氧化物。

目:竹雕 项目简介:

竹雕是武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在我国也由来已久,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竹雕是以竹为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后,再雕刻成各类小件雕刻作品,其细若缕,精巧冠绝。雕刻的表现手法有,圆雕、透雕、浮雕等。

目:西兰卡普 项目简介: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是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土家族织锦,土家语称“西兰卡普”,意为“土花铺盖”或“土家铺盖”。它与蜀锦、云锦、宋锦、壮锦并称中国五大名锦,是土家族民族艺术的奇葩。

土家织锦是以麻、棉、丝、纱等材质,构图取材土家山寨的山光水色、花卉鱼虫、飞禽走兽、民俗风情、物体形态等,用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有机地结合,整个图案既有生活情趣,又具有鲜明的土家族 特色。土家织锦工序十分复杂,有纺线、染色、倒线、挑织等12道工序,其产品坚韧厚实、经久耐用。

目:仙桃贝雕 项目简介:

仙桃贝雕是省级非遗项目,湖北沙湖水乡盛产淡水珍珠贝,品种繁多、壳质坚硬、色彩绚丽,具有晶莹的珍珠光泽,因此从清代末年起,沙湖民间艺人用本地贝壳作原料,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由此诞生仙桃贝雕。仙桃贝雕利用沙湖珍珠贝壳,汲取中国画、牙雕、木雕、石刻等传统技法,经过贝雕艺人精心设计、雕磨、镶拼而成的一种装饰工艺品。一副大型贝雕品往往需要由成百上千个雕刻小件镶拼而成。因此,仙桃贝雕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受到国内外人士青睐,远销西欧、北美等五十多个国家。

目:黄梅挑花 项目简介:

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广泛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相传,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末清初。长期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的精研细作,这门工艺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想凸显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黄梅挑花属挑、补、绣这一民间刺绣的范畴,其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图案精美,色彩富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黄梅 挑花重在写意和传神,而非逼真,其作品对人们的思维、想象力有强烈的扩张力和穿透力。每件作品在挑制的过程中均从中心处下针,最后回到起针处收针,不可出现结头、漏针,并且正反两面十分整齐,都可看出相同的图案。

目:仙桃麦秆画 项目简介:

麦秆画源于明末清初,据清史『艺镜』载:乾隆于湖广民宅视一中堂对联,自然金色,满堂生辉,遂购入宫,爱如珍宝,曰:『得此画,胜百十佳丽耳!同治年间,湖广沔阳州举子邓绰堂「字雅儒」进京殿试,候榜期间盘缠告罄,于郊外取材制作麦秆画面市,王公大臣争相购买,聚京举子莫不惊羡。故进士及第、钦点翰林后,编修闲暇研磨此画日益精进,成就一门独特之艺术而密传子嗣。麦秆画将精选之麦秆变成融书、画及多种艺术于一体之精品。画面金色天成,因意简繁,层次丰富,艺术感染力强。其精雕细刻之作品,栩栩如生,神形兼备,无不展现自然美,典雅美,和谐美。

目:叶画 项目简介:

中国叶画被誉为“绿色艺术、环保书画”,叶画材质以芭蕉叶、紫荆花叶为主。多采用矿物质料绘画。叶画是利用叶片的自然形状、色彩、纹理、茎脉、褶皱、破损来随类依势作画。它从根本上突破了人类绘画界传统“方框方画”的格局,产生了“内圆外方,方圆结合”的视觉效应。

青铜器铅锡刻镂技艺 项目简介:

铅锡刻镂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目前在湖北荆州地区传承。“铅锡刻镂”是荆州敖氏家族用于制作、复制古代青铜器的核心技术,利用铅锡的独特性,通过打击、扭曲、编织、挤压、刻镂等手法,把平面纹饰和立体、扭曲、镂空等造型结合起来,把器物形状和动物形态结合起来,最终完成精致的模型。铅锡刻镂技艺要求极高,有二十多道复杂的工序,所以一个精致的云纹盒,要耗时 8 个月才能完成。

荣昌夏布 项目简介:

荣昌夏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夏布又名苎麻布,是由纯苎麻纤维手工纺织而成,古代因用于制作夏季服装和蚊帐,而得名夏布。其透气好、防菌、防霉、防蛀等功效,又被尊为天然纤维之王。夏布特殊悠久的手工织布工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被誉为纺织的活化石。叶瓷 项目简介:

叶瓷是非遗项目叶画的高端衍生制品,其制作工艺与瓷器烧制相结合。作品更加古朴、精美、大方。同时防腐、防霉、防干、防裂、防虫、防蛀。依据叶画艺术的绘画风格、技法与题材等,采取不同的款式装裱。有壁挂、台座、宣册等。叶画及叶画衍生品的制作与工艺已获国家专利百余项,其物理特性胜于画纸画布的远久性,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独一无二的收藏价值。

贡砚 项目简介:

中国贡砚始于唐代手工作坊;北宋大书法家、大诗词家黄庭坚曾以砚馈赠苏东坡等人;清代修水人万承风(道光帝之师),持砚献帝,道光帝悦而赐名“赭砚”,列为贡品,故又称“中国贡砚”。

贡砚珍品中有金晕、鸡血藤、鱼子、水波纹等天然纹理,宛如山水画,怡然悦目;砚质不坚不燥、温润细腻、滑而不涩;发墨速而细稠、贮水久而不涸。贡砚色泽和质地都别具一格,加之制作时选料精良,高档贡砚构图特别强调意境、悟性,须细观石质纹理,令人神思飞扬,因色因纹而象形,使人工天然,巧为一体,尽得其妙。一方精砚的制作,须费百日之工,故历代丹青翰墨者视为珍品。

金箔制作技艺 项目简介:

金箔制作技艺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轻如鸿毛薄如蝉翼为特色,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一张名片。本系列产品颠覆了传统黄金工艺品的设计,通过独一无二的技术,将24k黄金金箔融于特质溶液中,后注入以精品水晶为原料的载体内,不但取金水相生之美 意,又以另一种特殊工艺展现出金箔的飘逸及柔美,是具备观赏性、收藏性的精美金箔工艺品。

曹氏香包 项目简介:

曹氏香包”从1914年始创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曹氏香包作为徐州香包的代表,因手艺精妙、材质讲究、工序复杂、美观实用,大展神韵,备受媒体和参观者的赞叹和欢迎。小香包在第二代传人曹凤英老人手中发扬光大,曾获得“徐州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6江苏旅游商品博览会金奖”等一系列荣誉。

惠山泥人 项目简介:

惠山泥人,是江苏无锡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无锡当地艺人取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约一公尺以下黑泥所制,其泥质细腻柔软,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佳,适合“捏塑”之用。惠山泥人以其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形态简练而蜚声中外,其精湛的工艺技巧和完美的艺术造型,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盛于明代,距今已逾千余年。

桃木制作技艺 项目简介:

肥城是闻名中外的“中国桃都”“佛桃之乡”“桃文化胜地”。肥城桃木雕刻源于古代“桃符”,形成于隋唐,发展于宋,明清时期进入鼎盛发展阶段,出现了一批雕刻技艺精湛的工匠。然而,随着桃文化的没落,桃木雕刻制品交易跟着萧条起来,桃木雕刻技艺也几近失传。直到近几年国家重视非遗和市场需求增加后,肥城桃木雕刻民俗才逐渐被重视。

团扇 项目简介: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中国汉族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团扇起源于中国。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三河羽扇 项目简介:

三河镇历史悠久,羽毛资源丰富,自春秋时就有制作羽扇工艺。据《唐书》记载,“其扇风缓而凉、病弱者用之,亦不伤风感冒,孕妇尤为适宜。”三河羽扇制作是以禽鸟的羽毛作原材料,按照羽毛的自然花纹特征,精心整理分类,制作成品种繁多的羽扇制品。这种羽扇制品毛片平薄,质软风柔,制工精致,式样美观,常被人们称为:“清凉悠悠鸟毛扇”,历来广受人们的喜爱。

泥哇呜 项目简介:

泥哇呜,回族边棱气鸣乐器,又称泥吹吹、吹吹子、泥箫、泥娃娃、啊欧子,泥牛埙和牛角箫。流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尤以是西海固一带最为盛行。泥哇呜由土制乐器演变而来,因吹出来的声音“呜呜哇哇”而得名。通体用黄胶泥捏制而成,其形状、大小、音孔数量和位置各不相同。大者与鹅卵近似,小者有如核桃。外形式样有椭圆形、枣形、鱼形、桃形、娃娃头形、牛头形、牛角形、蝶形和扁方形等等,不胜枚举。

蛋画 项目简介: 蛋画材质可以是天鹅蛋、鸵鸟蛋、鸸鹋蛋等等。蛋画颜料全部采用藏族矿植物颜料俗称“唐卡颜料”,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 , 全部取自天然物质 ,以产于雪域的天然矿物、植物为主要生产原料 , 色泽纯正、品质优异 , 耐光极佳、耐候性极强 , 事实证明其历千年而不明显褪色 , 因而享誉四海。

瓷器 项目简介: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华民族瓷器制作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而景德镇“瓷都”的美名也早已享誉天下。我公司研发的“武汉八景”瓷礼、福寿康宁茶具、瓷版画、瓷镶器等瓷器均由景德镇高档白瓷精心烧制而成,同时绘以极具特色的景观、人物图,是定制赠送的佳品。

第五篇:第三批非遗项目市政府请示

驻文新„2011‟68号 签发人:肖全德

关于公布第三批驻马店市市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的请示

市政府:

为更好地开展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根据《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驻政办„2007‟18号)精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于2011年5月开展了第三批驻马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在各县区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全市推荐申报项目进行了认真论证评审。经研究,市政府批准确定第三批驻马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15项),公示已结束,现予公布。

此请示,请批复。

附:《第三批驻马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〇一一年七月三十日

联系人:韩拥军 联系电话:***

主题词:非物质文化 名录 公布 请示

驻马店市文化新闻出版局 2011年7月30日印制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第三批驻马店市市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市政府批准市文化新闻出版局确定的第三批驻马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5项),现予以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宝贵财富。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加快我市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迈进步伐,为构建和谐驻马店做出积极贡献。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六日

第三批驻马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15项)

一、传统美术(1项)

序号 项目代码 项目名称及申报县区(单位)1 Ⅱ—1 今楷“竹叶体”书法(上蔡县)

二、传统体育、游艺竞技(1项)

序号 项目代码 项目名称及申报县区(单位)2 Ⅶ—1 张氏车技(泌阳县)

三、传统技艺(5项)

序号 项目代码 项目名称及申报县区(单位)3 Ⅷ—1 乔氏泥塑(驿城区)4 Ⅷ—2 麦草画制作技艺(汝南县)(上蔡县)5 Ⅷ—3 西平剪纸(西平县)6 Ⅷ—4 豫坡酒传统酿造技艺(西平县)7 Ⅷ—5 金银加工及修复技艺(开发区)

四、传统医药(5项)

序号 项目代码 项目名称及申报县区(单位)8 Ⅸ—1 牛氏骨病专科(遂平县)9 Ⅸ—2 时记“红膏药”(新蔡县)10 Ⅸ—3 毛氏济世堂脱骨疽丸(新蔡县)11 Ⅸ—4 赵庄传统烧伤疗法(泌阳县)Ⅸ—5 胡氏喉科(西平县)

五、民俗(3项)

序号 项目代码 项目名称及申报县区(单位)13 ⅹ—1 西平婚礼习俗(西平县)14 15 ⅹ—2 ⅹ—3 王店大装(泌阳县)二月二祭祀颜真卿活动(确山县)

下载大连花鼓舞申报非遗项目脚本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连花鼓舞申报非遗项目脚本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02孔氏手工动物绣鞋非遗项目申报辅助材料

    项目代码:Ⅷ 滑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辅助材料 孔氏手工绣鞋 目 录 一、申请报告 二、简介 三、授权委托证明 四、授 权 书 五、图片展示 滑县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

    非遗主持词

    共建非遗传承基地,共育民族教育之花签约仪式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三五集团的王董事长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柳绿花红的六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回......

    非遗基地(本站推荐)

    钧瓷烧制技艺传承与保护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本报讯 3月31日,由学报编辑部、郑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主办的“钧瓷烧制技艺传承与保护研讨会”在我院纬五路校区召开。这是......

    非遗工作汇报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间文艺,保护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堰桥实验小学在2012年成立了“无锡民间文艺校园实践基地”,并聘请中国泥人博物馆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徐存才、无锡......

    中国非遗项目面临传承危机

    中国“非遗”项目面临传承危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已达近87万项 我国从5年前引入“非遗”概念,短短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已达近87万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项......

    非遗项目信息调研报告1207

    非遗项目信息调研报告 大纲 一、政府方面关于“非遗”的资讯 1、十八大有关“非遗”的精神 2、主管部门及人员 二、“非遗”课题/项目牵头人 1、冯骥才 2、刘魁立 3、车锡......

    中国30项世界非遗项目(介绍)

    中国30项世界非遗项目 2001年 1、昆曲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

    多方多渠道扶持非遗项目发展(精选)

    多方多渠道扶持非遗项目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文化魅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理清思路,创新概念,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