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吕梁市统计局推行五项制度提高数据质量(大全)
吕梁市统计局推行五项制度提高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搞准、搞实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第一要务。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人为干扰增多、微观经济生活透明度不高等,导致统计失真现象日渐暴露。为维护政府统计公信力,保证统计工作顺利开展,吕梁市统计局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强化五项统计制度,着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一、强化统计报表“双签”制度
(一)报表签收制度
不论以任何形式接收统计报表,市局各专业人员都要对填报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初审,并依法要求填报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统计人员或会计人员盖章和签名,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签收;符合要求的予以签收,并填写《统计报表签收册》。
(二)报表签报制度
向上级统计主管部门上报统计报表,市局各专业人员都要严格进行初审,并经分管领导把关,最后由局长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后方可上报,同时填写《统计报表签报册》。
统计报表签收、签报制度的进一步规范,促使基层单位负责人重视统计工作,确保了报表的及时性和严肃性,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拒报、迟报和漏报现象的发生。
二、强化统计数据采集、审核、报送制度
统计统计数据采集、审核、报送工作坚持依法、依纪的原则,坚持客观性、真实性、及时性、一致性的原则。
数据采集必须深入到数据源头进行详细认真的调查访问。通过调查取得的第一手资料,不得随意篡改;采集的数据(表)必须要有调查单位(户)的盖章签字和调查人员的签名;采集的数据要走访当地有关人员进行验证、核实,以求进一步确认数据真实可信。
采集回来的统计数据应与报表上的数据审核一致,主稿人提供相关报表和数据质量评估报告;经审核发现有重要差错和疑问的数据,由主稿人员负责核实或调整;数据经过审核无误后,由分管领导把关、一把手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方可上报。
三、强化统计数据评估审核制度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统计制度,对各类统计报表进行逐级评估审核,即市审核县、县审核乡镇、乡镇审核村级统计报表。原则上各报表单位上报的统计数据不能进行随意调整或较大变动(30%为限);对于报表不符合以上原则的必须在上报报表的同时附报详细说明和基层规范的统计原始资料,或数据质量评估报告。
注重报表数据的衔接。一是各种报表数据间的衔接,对逻辑关系不合理的或数据间不相符的数据要及时纠正;二是上报统计报表中的重要指标与有关部门掌握情况衔接;三是对外发布的资料与各级上报的统计数据衔接。
强化统计数据评估审核制度,有效地促进了部门、专业间统计数据的衔接,统计数据质量明显提高。
四、强化统计数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统计数据质量实行分级负责制。各级统计局是本行政区域统计数据质量的责任部门,对数据质量负总责。统计局局长是第一责任人,统计专业分管局领导负有领导责任,专业负责人及从事专业具体工作的人员是直接责任人。
按照主观过错程度和责任情节,分为一般过错、较大过错及重大过错。追究一般过错责任,由主管领导对负有责任的统计人员进行戒勉谈话,在分管领导所负责的范围进行通报批评;追究较大过错责任的,对科室批评教育,取消相关专业当年评先资格,科室负责人做出书面检查,取消专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当年评先资格;追究重大过错责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同时,规范向上级部门、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提供数据的程序,真正做到统计数据来源可靠、数据真实、报送及时。
五、强化统计执法检查制度
一是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加大了统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统计违法案件,重点打击利用职权非法干预统计数据、利用虚假数据骗取政治荣誉和谋取经济利益以及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参与弄虚作假的行为。
2010年,我局执法检查64个单位,对5户企业进行了罚款。通过处罚,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统计违法行为,起到了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二是提高统计执法能力。进一步完善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考核机制,认真落实执法检查任务。将统计执法与专业统计工作很好地结合,寓统计执法于统计日常工作之中,实现了统计执法经常化。三是发挥全员执法效能,拓宽执法检查渠道。在检查的范围上,既要检查各基层单位上报的各项报表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保障统计工作顺利开展,又要检查各单位统计普法学习情况和统计基础工作。
四是适应统计改革和建设的新形势,牢固树立法制工作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保障数据质量的大局意识,切实转变工作思路。统计执法检查,从开展集中执法大检查向实行经常化、制度化的执法检查转变,从单纯注重惩处违法行为向预防、监管、教育、服务与惩处并重转变,提高统计执法的效果。
强化统计执法检查制度,规范统计执法行为,保证统计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维护被检查对象的合法权益,也为统计人员更好、更广泛地开展统计工作奠定基础。
第二篇:巴彦县统计局数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巴彦县统计局数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机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总体要求和上级各项工作部署,强化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增强广大职工的责任心、紧迫感,从而达到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确保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推动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二条:实施责任追究制的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应当准确认定错误性质,区别不同情况。恰当地给以处罚。要分清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主要领导责任与重要领导责任。
2、坚持从严要求的原则。要坚持维护各项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对违反制度规定的集体或个人,必须严肃处理,不得姑息迁就。
3、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实施责任追究的必须经局务会讨论决定。
4、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任何人违反规章制度都必须受到追究,应当受到处罚的,都必须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三条:责任追究形式。责任追究采取诫免谈话、告诫、通报批评、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待岗、辞退等方式。第四条:责任追究范围及追究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局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副局长对分管的工作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年内,单位有多少人受到告诫及以上处分的,应追究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因领导末进行教育,单位人员出现违法违纪的,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第五条:受责任追究的责任人,年内被告诫一次的,年终考评不得定为优秀;年内受告诫两次或连续两年分别被告诫一次的,考核直接定为不称职或为不合格。连续受诫勉三次的,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调整职务或免职。公务员可考虑引咎辞职,事业单位办事员可不再续聘或自行解聘。
第三篇:马永政——浅析如何提高GDP数据质量
浅析如何提高GDP数据质量
来源:综合股 作者:武红 发布时间:2013-07-03 查看次数:241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广大统计工作者必须竭力维护的神圣职责。核算专业数据质量的高低,是整个统计数据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核算专业数据主 要是GDP和民营经济增加值,GDP是世界通用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也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最核心的指标。因此,为了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加深社会公众对GDP的认识和了解,结合全县统计工作目标督查和“双过半”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督查,我局组织综合核算统计等专业于2013年4月中旬-6月中旬对22家主管部门(发改局、经商局、住建局、财政局、人社局、农工办、地税局、国税局、工商局、投资促进局、交通局、运管所、航务管理处、畜牧局、农业局、林业局、人民银行、信用联合社、电信公司、邮政局、移动公司和电力公司)和10个乡镇(叙永镇、两河镇、水尾镇、落卜镇、天池镇、后山镇、正东乡、向林乡、龙凤乡、黄坭乡)进行调研,本文针对开展统计工作调研发现的情况问题,就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核算专业数据质量,加强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简析如下:
一、我县国民经济核算专业数据现状
我县的核算专业数据整体质量较高,核算专业数据与各专业数据、与调查队数据和部门数据衔接较好,数据真实反映了叙永经济发展的实际趋势。
1、认真学习相关制度,确保数据计算方法正确。认真学习国家、省核算方案和最新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方案,扎实掌握核算方法,为正确计算核算数据提供了方法保障。和季度GDP、乡镇GDP及民营经济数据均严格按照核算制度进行核算,从方法上保障了数据质量。
2、基础数据来源可靠,确保源头数据准确。加强局内各专业和部门的协调与联系,把好核算数据资料来源关。及时收集全县国民经济核算所需资料,加强了与发改、经商、住建、地税、国税、财政、金融、交通、工商,运管、电信、移动、邮政、招商、旅游、电力等部门的沟通,相关部门每月(季)均及时提供了盖有单位印章的真实数据报表,对有疑虑的数据还经过电话核实,确认数据准确无误后,按照核算制度的要求用相关行业速度进行推算并按国家换算系数计算相关行业增加值现价增长速度。凡按制度规定,该采用专业数据的,严格采用市统计局返回的专业数据,该采用相关专业速度进行推算的,严格采用市统计局返回的专业数据并按国家换算系数计算相关行业增加值现价增长速度,核算源头数据质量较高。
3、严格数据审核评估,确保数据客观实在。3、6、9、12月随机抽选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服务业企业,深入“三上”企业实地调研。每月专门组织各专业人员深入25个乡镇和企业调研,探讨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销售情况,查找数据波动原因,为合理使用核算数据提供客观依据。健全机制,加强数据审核评估。健全完善月、季度主要数据评估制度,加强对数据的审核、评估,着重关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增值税和营业税发展速度与各行业增加值的发展速度、工业增加值与增值税数据协调性、各项税收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各项税收发展速度与GDP现价发展速度、全社会用电量发展速度与GDP可比价发展速度、客货运周转量发展速度与 GDP可比价发展速度、存贷款余额发展速度与 GDP现价发展速度、财政收入发展速度与GDP发展速度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速度等协调性评估,核算相关数据与专业数据是否一致,与调查队数据是否衔接,与业务部门数据是否吻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是否合理,与相关指标的关系是否合理,异常变动是否有依据等;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协调性、逻辑性、匹配性。
4、规范数据发布流程,确保数据准确权威。主要指标数据在上报、发布前,必须经过领导审核同意,确保发布数据的准确、权威。
5、坚持评估审核制度,保证了核算数据的科学性。局里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中层干部组成的评估小组,核算人员测算出来的数据,需经过评估小组评估后方能上报。
二、核算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
1、核算制度制约着第三产业数据的准确性。从现行的核算制度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主要由相关行业增长速度来推算,而相关行业的增长速度受季节性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速度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现象,比如按今年的国家季度新核算方案规定金融业增加值按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和相关行业的营业税现价增长速度进行加权计算,我县一季度金融保险业存贷款余额增长25.6%、营业税增长179.3%;房地产业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505.8%、从业人员增长4.6%、劳动报酬增长25.0%;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40.4%,按方案计算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开发业和公共管理社会组织现价增加值增长84.3%、261.5%和23.7%,可比价增长81.3%、257.8%和20.6%,如果完全按制度的方法测算反而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这就使得金融业、房地产开发业和公共管理业的增加值的发展速度仍需核算人员评估计算,而这种人为的估算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2、GDP核算与专业数据完全衔接有困难。为了提高GDP数据质量,国家和省都制定了不少、季度GDP审核办法和要点,包括数据质量下管一级和与相关专业数据衔接。但在实际工作中衔接起来还有一定困难。首先是GDP核算和专业制度不一致,如:第一产业增加值,由于核算专业和农业专业所用的价格指数基础不同,核算只能用农业统计的现价和可比价速度,而可比价增加值两专业就会出现较大差异。工业专业市上只返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速度而不返规模以下工业的增长速度,再加上规模以下工业在县一级还未建立完善的抽样调查制度,使得规模以下工业的增加值发展速度只能用工业专业的上报数和核算人员的经验进行评估,这也给全部工业数据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二是数据反馈不及时,给GDP核算与专业数据衔接带来困难。统计的特点是及时性。比如:GDP核算相关指标来源于专业和部门统计,相关指标是作为测算和评估GDP的依据,上报季度GDP的时间为季后13日前,而反馈各专业数据的时间一般在13-14日,有的专业数据更迟。由于GDP上报时间与专业数据反馈时间差距,影响了GDP与专业数据的衔接。
3、其他非营业性服务业资料来源缺口较大。目前核算其他非营业性服务业增加值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本局劳动统计,而劳动统计专业只统计了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非营业性私营单位和个体户不属于劳动统计范畴,致使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教育业四个行业的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不能真实反映该行业的实际水平,使GDP总量和增长速度均受影响,很难客观、真实反映产业结构调整成果,给党委、政府指导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4、部分部门指标与核算报表指标口径不一致影响GDP数据质量。目前核算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三个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有关部门业务数据,而有部分部门指标和核算要求指标不完全一致。表现突出的邮电业务总量,县一级的邮电业务部门只有邮电业务收入这个指标,无法提供邮电业务总量指标,我们核算时也只有用邮电业务收入代替邮电业务总量进行推算,从而会对GDP数据质量造成影响。
5、房地产业核算方法有待改进。目前核算的房地产业(K门类)用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单位从业劳动报酬和从业人员数三个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可比价速度,但劳动统计的范畴是其他责任有限公司,而私营企业不属于统计对象,如果有大型房地产企业进入我县或者是工程结束退出我县,就有可能造成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出现大幅度的增长或下降,从而影响了该行业的增加值发展速度,造成数据质量不高。
三、提高GDP数据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1、提高核算人员综合素质,从队伍建设上提高数据质量。核算工作不是简单的加减汇总,是一项综合系统的统计工程,掌握核算理论知识对搞好核算工作至关重要。一方面,核算人员要通过继续教育,主动学习统计理论知识,并用理论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各级统计部门应多举办国民经济核算知识培训班,创造更多的理论学习机会,使核算人员能熟练掌握新核算知识、新方法,特别是现代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技能,并做到培训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各级核算人员的业务水平。
2、加大调查研究力度,从方法上提高数据质量。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才能掌握社会经济运行的第一手资料,真正做到科学评估。平时多下基层,多作研究,对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在数据测算时闭门造车,影响核算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3、完善评估审核制度,从管理上提高数据质量。进一步加强综合指标数据的审核和科学评估。认真做好各专业数据与综合指标数据的衔接,增强了数据之间的匹配性,形成以GDP核算为龙头,以各专业、各行业数据为支撑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数据质量三级审核制度。
4、加快调查制度建设步伐,从制度建设上提高数据质量。尽快建立市场经济与宏观经济决策需要的抽样调查制度,解决GDP核算所需数据的遗漏问题。建立和完善针对规模以下工业和服务业抽样调查制度,确保GDP源头数据的真实可靠。
5、加强同专业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从规范行业数据上提高数据质量。一方面加强同局内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尽量减少专业部门之间由于制度方法差异同GDP核算的差异;另一方面要加大专业评估审核力度,实现专业部门数据的协调衔接,为GDP核算的科学性打下基础。
6、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优化统计环境。坚持不懈抓好统计法制建设,加大对部门数据的执法检查力度,对虚假统计数据进行坚决查处,并予以暴光,以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7、加大对核算知识的宣讲力度。GDP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核心指标,但社会认知程度并不高,了解、知晓其内涵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并不多,包括不少的党政领导干部。为让其更广泛地被了解、认知,要加大对核算知识的宣讲力度。一是利用统计工作联席会议、统计乡镇例会、综合核算年报会和农村经济统计年报会,以会代训,宣讲核算基本知识;特别要加强乡镇分管领导和统计人员对乡镇GDP核算知识的培训。二是定期和不定期向社会和各级领导发送核算基本知识读本。三是利用网络资源宣传核算基本知识。
8、创优服务,以优质的服务水平赢得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认知和重视。一是按月、季、年向党政领导提供翔实、丰富地核算统计系列数据,以利于党级领导多层次、多角度地掌握经济发展动态。二是建立经济发展的预测、预警制度,增强统计服务的实效性和超前性。三是核算人员要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充分利用核算资料,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党政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我们希望通过统计数据质量调研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改进和规范GDP核算工作,促进GDP数据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其能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县经济发展全貌,力争核算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推行“点检制度”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推行“点检制度”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所谓设备点检制度,即以点检为核心的全员生产维修管理体制,按照制订的标准定期、定点地对设备进行检查,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态、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和劣化趋势,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以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延长设备寿命,确保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点检制度的实质就是全员参与、全员管理、责任到人,以预防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以定修为目的,可以说是一种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指导设备检修的严肃、科学的管理方法。
全面推行设备点检制度,主要从以下程序开展以点检为核心的维修:(1)定人。设立兼职和专职的点检员。(2)定点。明确设备故障点,明确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3)定量。对劣化倾向的设备实行定量化测定。(4)定周期。不同设备、不同设备故障点要有不同点检周期。(5)定标准。明确每个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即判断标准。(6)定点检计划表。指导点检员按照规定的路线作业。(7)定记录格式。包括作业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及倾向记录,都要有固定的格式。(定点检业务流程。明确点检作业和点检结果的处理程序。如急需处理的问题,要通知维修人员,不急处理的问题则记录在案,留待计划检查处理,请求安排计划检修。为了保证定期检查能按规定如期完成,针对制丝线设备特点,按照全程动态检查情况,编制一套完善的设备定期检查记录制度。与此同时,通过积极开展设备点检成果评比工作,了解设备的使用维护质量和设备管理情况,检查设备点检责任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以保证设备的平稳、高效运行。
作为设备状态监测的主要方式,“点检”已成为有效制订检修计划和技术创新的信息来源。譬如,制丝车间按照“点检”要求,在对卷烟烘丝机检测过程中,发现“出丝不匀”的现象,技术工人按照车间的记录数据,正确分析波动周期,及时在烟丝出口处安装辅助工具,迅速解决了这一技术问题。
除此之外,按设备技术状态决定检修内容、安排检修时间、提出备件计划,在很大程度上还能防止设备失修,不仅能节约大量检修费用,而且能有效降低备件库存量。
“点检”方案措施的落实,能够改变过去那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以后集体抢修的状况,大幅度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和事故停机率,成功地完成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理念的转变。其较强的针对性,既便于操作工人迅速把握设备运行状况,揭示其状态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同时为实现预知性检修提供及时有效的科学依据,防止“过维修”或“欠维修”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
第五篇:推行五项制度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推行五项制度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为了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度,推动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落实“两个责任”,不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县纪委在全县推行监督执纪五项制度,以制度的规范化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程序化、常态化。
党委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专题报告制度。报告内容: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组织领导责任、选用干部责任、正风肃纪责任、教育监督责任和表率保障责任情况以及对上级党委、纪委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6个方面12项内容;主要负责同志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等8项内容。半年、年终各报告一次,分书面报告和专题汇报两种形式。
纪委监督责任落实情况专题报告制度。报告内容:对所在单位党组织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情况、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维护党的纪律、查办案件、作风建设、党内监督和责任追究7个方面11项内容;纪委(纪检组)主要负责同志履行岗位职责,推进以上重点工作任务落实以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等内容。半年、年终各报告一次,分书面报告和专题汇报两种形式。
监督执纪巡查制度。整合县纪委及各部门纪委(纪检组),成立监督执纪巡查组,以巡查方式开展监督执纪巡查工作。巡查组组长从县纪委常委、室主任及县级各部门纪委(纪检组)负责人中确定,建立巡查组组长库,一次一授权。突出问题导向,围绕重点岗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经常性地对各单位遵守各项纪律规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选人用人、查办违纪案件、履行“两个责任”、加强作风建设等情况进行巡查。
“一案三查”制度。一查当事人的违纪违法责任,二查党组织的主体责任,三查纪检组织的监督责任。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追究的方式:情节较轻的进行约谈、诫勉谈话、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或组织处理,情节较重的予以立案审查,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
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两个责任”落实情况责任考核由县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牵头组织实施,对照“两个责任”清单,综合考核、量化赋分、排名公示。考核结果靠后的,由县委、县纪委主要领导对被考核单位党组织、纪检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分别进行约谈。两次考核排名末位的单位,给予目标责任综合考核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党组织、纪检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分别向县委、县纪委作出说明。
通过五项制度的实施,各单位党组织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进一步加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各单位纪检组织监督执纪职责得到加强和改进,不想监督、不敢监督、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