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实施方案》
《山东省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的通知》,全面提升山东省环境监测质量和环境管理水平,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创新机制、健全法规,多措并举、综合防范,明确责任、强化监管”的基本原则,到2020年,通过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治机制,确保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独立公正开展工作,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责任体系,防范和惩治不当干预
1.明确责任分工。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并对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负领导责任。
各级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对环境监测机构负监管责任,其他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所属环境监测机构的数据质量管理。各相关部门对发现的干预环境监测的行为,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并将调查材料移交有干部管理权限的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建立约谈机制。对弄虚作假问题突出的市、县(市、区),省环保厅可公开约谈其政府负责人,被约谈地方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和表态,按要求查处和整改,向省环保厅书面报送约谈落实情况。被生态环境部约谈的市,省环保厅对相关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提出处分建议,交由所在地党委和政府依纪依法予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市级环境保护部门可参照建立本行政区域约谈机制。
3.严格责任追究。根据有关规定,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干扰环境监测活动的行为,依纪依法进行处分处理,并内部通报。对情形严重、影响恶劣的,应当公开通报。着力加强环境保护部门责任追究,对环境保护部门领导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干扰环境监测活动的,依纪依法严肃处分处理。
4.实行干预留痕。环境监测机构按照环境监测干预留痕和记录的有关规定,制定并严格落实干预留痕和记录制度,确保对不当干预行为全程留痕、依法提取、介质存储、归档备查。相关人员要如实记录和保存党政领导干部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干预环境监测的批示、函文、口头意见或暗示等信息,对不如实记录或隐瞒不报不当干预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通报批评和警告。
(二)强化数据质量主体责任,严厉惩处弄虚作假行为
5.明确主体责任。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监测人员和数据审核人员分别对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的真实性终身负责。对违法违规操作或直接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排污单位对自行监测数据质量负主体责任,要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监测标准规范开展自行监测,制定监测方案,保存完整的原始记录、监测报告,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并按规定公开相关监测信息。排污单位不按要求开展自行监测,不公开或不如实公开监测信息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6.严厉惩处弄虚作假行为。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弄虚作假或参与弄虚作假的,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公安机关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从事环境监测设施维护、运营的人员有实施或参与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破坏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等行为的,依法从重处罚。
环境检测机构在提供环境服务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要在相关民事公益诉讼或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承担连带责任。
排污单位存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环境保护部门、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排污单位法定代表人强令、指使、授意、默许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依纪依法追究其责任。对通过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逃避监管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实施按日连续处罚。
(三)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规范监测行为
7.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环境检测机构应当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建立与其环境检测工作范围相适应、覆盖环境检测工作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8.严格规范检测行为。各类环境检测机构和排污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生态环境部统一的环境监测标准规范开展检测活动。严格落实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制度,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重点排污单位要依法安装使用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定期检定或校准,保证正常运行。自行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测的实验室比对,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监测数据完整有效。逐步在污染治理设施、监测站房、排放口等位置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环境保护部门联网,确保正常运行。
(四)加强能力建设,强化监督检查
9.强化高新技术应用。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在环境监测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建设涵盖水、大气、土壤、生态、核与辐射、噪声、污染源、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等要素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提升环境管理智能化水平;建设水、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络化质量控制平台,完善全过程和远程质量控制能力,实现对异常数据的智能识别、自动报警。开展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和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加快便携、快速、自动监测仪器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提升环境监测科技和质量控制水平。
10.提升监管能力。结合现有资源建设专项质量控制实验室、成立区域质量控制中心,提升对环境检测机构、环境监测设施运营维护机构的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基层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立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原始数据全面直传上报制度,逐步实现自动监测数据全省联网,并与国家联网。污染源自行监测数据与其他有关证据,可作为环境行政处罚等监管执法的依据。
11.强化监督检查。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建立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和信息共享,对环境检测机构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明确监督检查、调查处理工作牵头和配合单位,以及工作程序、工作要求等,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检测机构和运维机构规范监测行为,落实质量管理措施,提高监测数据质量。探索委托第三方社会化公司承担质量控制检查工作并由省级负责对其监管。
12.加强社会监督。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完善举报制度,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监督举报纳入“12369”环境保护举报和“12365”质量技术监督举报受理范围。充分发挥环境监测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行业自律。
(五)大力推进部门协作,统一发布监测信息
13.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查实具体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事实,公安机关负责查实相关责任人。环境保护部门查实的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案件,尚不构成犯罪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对涉嫌犯罪的,应当制作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调查报告、现场勘查笔录、涉案物品清单等证据材料,及时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并将案件移送书抄送同级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应当依法接受,并在规定期限内书面通知环境保护部门是否立案。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有权派员查询、调阅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行政处罚案件,对环境保护部门有涉嫌犯罪案件不移交、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等问题予以监督纠正。环境保护部门与公安机关及检察机关对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情况通报、环境执法督察报告等信息资源实行共享。
14.推进联合惩戒。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将依法处罚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企业、机构和个人信息向社会公开,通过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在省环保厅官方网站及时发布,依法纳入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相关责任人受处理影响期内不得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选。
15.统一发布环境监测信息。环境保护部门建立环境监测发布机制,规范发布内容与方式,统一发布环境质量和其他重大环境信息。其他相关部门发布信息中涉及环境质量内容的,应当与同级环境保护部门协商一致或者采用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公开发布的环境质量信息。
三、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将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列入重点工作,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节点,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各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要结合山东省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环境监测发展改革、机构队伍建设等问题,保障监测业务用房、业务用车和工作经费。省环保厅要把各市落实本实施方案情况作为省级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内容。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单位要依规依纪依法,统筹推进责任追究、项目建设、经费保障、执纪问责等相关工作。
第二篇:浙江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浙江环境保护厅
浙江省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
质量的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推进我省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结合浙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立足“美丽浙江”建设需要,深化监测改革,完善监测体系,创新监测制度,落实监测责任,提升监测能力,强化监测执法,坚持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切实在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为全面实现“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二)基本原则
——创新机制,健全制度。贯彻落实国家环境监测改革要求,严格执行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改革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机制,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推进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全流程有效控制。
——多措并举,综合防范。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预防不当干预,规范监测行为,加强部门协作,开展信用评价,推进信息公开,强化舆论引导和公众监督,形成政策措施合力。
——明确责任,强化监管。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排污单位、环境监测机构(含机动车环境监测机构和环境监测设施维护、运营单位,下同)责任,加大弄虚作假行为查处力度,严格问责,形成高压震慑态势。
——强化保障,提升能力。加强环境监测组织、人才、资金和装备保障,提高能力水平和效率,努力建设业务精湛、装备精良、作风过硬的环境监测队伍。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通过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治机制,基本建成独立高效权威的环境监测体系,确保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独立公正开展工作,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二、建立健全防范不当干预环境监测的责任体系
(四)明确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贯彻《意见》要求,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对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负领导责任,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按照职责分别承担相应责任。省环保厅加强对地方党委、政府防范不当干预环境监测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未建立的,要责成当地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追究领导责任。— 2 —
对弄虚作假问题突出的市、县(市、区),省环保厅要公开约谈其政府负责人,并责成当地政府查处和整改。对被生态环境部或省环保厅约谈的设区市,省环保厅对相关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提出处分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交由所在地党委和政府依纪依法予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报告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对被省环保厅约谈的县(市、区),设区市环保局对相关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提出处分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交由所在地党委和政府依纪依法予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报告省环保厅和设区市党委、政府。(省环保厅牵头,省监察委、省委组织部参与,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工作均需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落实,不在列出。)
各级环保、质监、国土、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卫生计生、海洋渔业、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对所属环境监测机构的数据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其监测行为,发现对弄虚作假行为包庇纵容、监管不力以及有其他未依法履职行为的,应依照规定向有关部门移送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违规线索,依纪依法追究其责任。(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气象局分工负责)
(五)强化防范和惩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范和惩治领导干部干预环境监测活动管理办法,严格按照相关情形认定标准、查处程序和处理规定,规范查处党政领导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不当干预等违法违规行为,重点解决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和
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利用职务影响,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限制、阻挠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管执法,影响、干扰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查处和责任追究,以及给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下达环境质量改善考核目标任务等问题。(省环保厅牵头,省监察委、省委组织部参与)
(六)实行干预留痕和记录。落实环境监测干预留痕和记录相关规定,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应当承担不当干预记录责任与义务,全面、如实记录影响、干扰或授意干预的实施主体、具体方式等相关内容,对党政领导干部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干预环境监测的批示、函文、口头意见或暗示等信息,做到全程留痕、依法提取、介质存储、归档备查。对不如实记录或隐瞒不报不当干预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人员,应予以通报批评和警告。(省环保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气象局参与)
三、大力完善部门环境监测工作协作机制
(七)依法依规统一监测标准规范与信息发布。省环保厅会同各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布局和建设覆盖我省陆地、海洋、岛礁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同时加强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推动建立部门环境监测协作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大气、水、土壤等要素的环境质量监测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标准规范,完善健全环境监测量值溯源体系。各级各类环境监测机构和排污单位要按照统一的环境监测标准规范和国家环境监测量值溯源体系开展监测活动,切实解决部门同类环境监测数据不一致、不— 4 —
可比的问题。(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气象局参与)
建立环境质量信息发布协调机制,实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信息共享,环保部门统一发布环境质量和其他重大环境信息。其他相关部门发布信息中涉及环境质量内容的,应与同级环境保护部门协商一致或采用环保部门依法公开发布的环境质量信息。(省环保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气象局参与)
(八)加强环境监测行政与司法联动执法。各级环保、质监部门依法对环境监测机构负监管责任,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强化和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弄虚作假或参与弄虚作假的,环保、质监部门及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牵头、省公安厅参与)
加强环境行政与司法联动,贯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查实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案件涉嫌构成严重污染环境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环保部门应当制作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调查报告、现场勘查笔录、涉案物品清单等证据材料,及时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并将案件移送书抄送同级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应当依法接受,并在规定期限内书面通知环保部门是否立案。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予
以拘留。从事环境监测设施维护、运营的人员有实施或参与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破坏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等行为的,依法从重处罚。环境保护部门与公安机关及检察机关对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情况通报、环境执法督察报告等信息资源实行共享。(省环保厅牵头,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法院参与)
环境监测机构在提供环境服务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法处罚外,检察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或者省级政府授权的行政机关依法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时,可以要求环境监测机构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省环保厅、省检察院牵头,省公安厅、省质监局、省法院参与)
(九)推进违法信息公开和信用联合惩戒。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等31部门《关于对环境保护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发改财金〔2016〕1580号)和《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纳入环境违法联合惩戒机制。环保部门要将依法处罚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排污单位、环境监测机构和个人信息向社会公开,并依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将企业违法信息依法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推动各部门依法依规对严重失信的单位、机构及法定代表人、相关责任人员采取限制或禁止市场准入、行业从业、行政许可或融资行为,停止执行其享受的环保、财政方面优惠政策等惩戒— 6 —
措施,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对存在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环境监测机构及配合弄虚作假的监测仪器设备供应商,列入监测服务“黑名单”,禁止其参与政府采购及政府购买服务活动。(省环保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财政厅、人行杭州中心支行参与)。
四、严格规范排污单位监测行为
(十)落实自行监测数据质量主体责任。排污单位要按照法律法规、监测标准规范和排污许可制度等要求制定自行监测方案,规范化设置排污口、监测孔及操作平台,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定期对自行监测所使用的仪器进行量值溯源,按照统一的环境监测标准及技术规范开展自行监测,保存完整的原始记录、监测报告,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并按规定公开相关监测信息。排污单位委托环境监测机构开展自行监测的,对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服务行为负有监督责任。通过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逃避监管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环保部门依法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环保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排污单位履行自行监测、验收监测等监测信息公开的主体责任,确保监测数据的公开、真实、有效。(省环保厅负责)
(十一)落实污染源自动监测要求。建立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与环境质量监测原始数据全面直传上报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监测数据直传平台,完善相关制度,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直传到国家平台。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依法安装使用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保证正常运行,并公开自动监测结果,自动监测数据要与环境保护部门联网,并逐步实现自动监
测数据全国联网。逐步在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治理设施、监测站房、排放口等位置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按照《意见》要求,取消环保部门负责的有效性审核。重点排污单位要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自行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测的手工比对,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监测数据完整有效。质监部门完善有关自动监测设备的检定或校准规程,组织开展自动监测设备计量检定或校准工作,经过计量检定合格或校准,符合相关标准和使用要求并正常运行的自动监测设备,其自动监测数据可作为排污许可、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和监管执法的依据。(省环保厅牵头,省质监局参与)
(十二)严厉打击排污单位弄虚作假行为。环保部门应加大排污单位弄虚作假行为打击力度,通过随机抽查和专项行动检查等方式,严厉打击排污单位弄虚作假行为。排污单位存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环保部门、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指使、授意环境监测机构实施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的,依法从重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并对单位判处罚金;排污单位法定代表人强令、指使、授意、默许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依纪依法追究其责任。(省环保厅牵头,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法院参与)
五、落实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措施
(十三)完善制度体系。贯彻国家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环境监测规章制度,依法保护环境监测设施,对侵占、损毁或擅自移动、改变环境质量监测设施和污— 8 —
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依法处罚;加大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惩处力度,研究建立环境监测人员数据弄虚作假从业禁止制度和排污单位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自我举证制度,加大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分别对原始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的真实性终身负责,对违法违规操作或直接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完善环境监测服务政府采购制度,优化方式方法,有效避免过低价格竞争,对政府采购环境监测服务的项目,推行环境监测第三方质量控制监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省环保厅牵头,省质监局、省财政厅参与)
(十四)强化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全过程管理。环境监测机构开展检测业务应当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并在证书允许范围内合法出具数据和报告。质监部门要严格把好准入关,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环境检验检测机构不予颁发资质认定证书,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省质监局负责)
环境监测机构要建立监测过程痕迹管理制度,以样品采集、分析监测、数据审核为重点,建立覆盖布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传输、评价和综合分析报告编制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按规定保留监测全过程原始数据记录,推进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的标准化建设,实现环境监测活动全要素量值溯源与传递,以及全过程质量控制。专门用于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的仪器设备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标准规范
要求,并建立自动监测仪器和数据的有效溯源等质量控制体系。环境监测机构应规范标准物质的采购和使用管理,使用的标准物质应当是有证标准物质或具有溯源性的标准物质。提升全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省环保厅要结合现有资源,推进建设省级环境监测质控实验室,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环境监测机构的质控管理体系,对全省环境质量监测活动进行监督。(省环保厅牵头,省质监局参与)
(十五)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环境监测发展改革、机构队伍建设等问题,保障监测业务用房、业务用车和工作经费。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建设项目保障,确保业务用房、业务用车等基本工作条件;编制部门要结合省以下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做好人员及编制调配,保障环境监测人员配备满足质量管理要求;财政部门要配合做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和日常工作经费保障,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将监测质量监督检查及自动监控等环境监管执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保障范围。(省发展改革委、省编委办、省财政厅分别负责)
(十六)强化高新技术应用。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在环境监测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对环境监测活动全程监控,实现对异常数据的智能识别、自动报警。开展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和全过程质控技术研究,加快便携、快速、自动监测仪器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提升环境监测科技水平。(省科技厅、省环保厅负责)
(十七)加强舆论宣传和社会监督。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以新闻宣传、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向各相关部门、排污单位、环境监测机构等各类责任主体和社会公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提高各方质量意识和守法意识,坚守数据客观、真实底线。完善举报受理制度,鼓励全社会参与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监督举报纳入“12369”环境保护举报和“12365”质量技术监督举报受理范围,对公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省环保厅、省质监局负责)
(十八)推动行业自律。推动环境监测行业协会有序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加强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从业行为信息化管理,规范和约束环境监测机构及从业人员监测行为,鼓励协会开展环境监测行业自律检查、机构能力评估、等级评定,并将监测数据质量作为各类检查、评估和评定的重要指标,营造健康、公平的环境监测服务市场环境,促进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各级政府和部门采购环境监测服务时,应当将行业协会对监测机构检查、评估和评定结果作为参考依据。(省环保厅牵头,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参与)
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节点,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对已发布的与《意见》和本实施意见要求不一致的文件要及时修订或废止。省环保厅要将各地落实情况作为省级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内容。省监察委、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财政厅等有关部门要统筹落实执纪问责、责任追究、项目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的事项。
第三篇: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职能,规范环境监测数据的使用和管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理性。特制定本制度:
一、监测管理
监测过程要严格实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控措施,严格执行环境技术规范,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二、监测数据的审核
1、监测数据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即所在科室的室主任、质控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逐级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得进入下一环节。
2、监测数据按时上报综合室,由综合室统一出监测报告和有关监测数据统计报表等,并经站技术负责人审定签字后加盖业务公章(监测报告还需加盖资质章、齐缝章等),例行监测统计报表按规定要求份数上报,存档一份。监测报告一式二份,一份外发,一份存档。
3、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要定期归档,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之前,必须将上月的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归档到档案室。
4、归档内容包括原始采样记录、分析过程记录以及质控步骤及内容。
三、监测数据的管理
1、各科室之间的数据交接一定要互相做好登记,交方提出交接数据明细,收方签字认可。
2、业务章管理人员在执行相关管理制度的同时,一定要做好盖章登记。
3、综合室监测报告管理人员要加强监测报告的管理,不得擅自外发报告和复印。外发监测报告凭我站财务下达的收费通知单外发报告,没有外发的报告要妥善保存,到年底对没有发出的报告按要求整理归档。
4、各科室电脑储存的监测数据不得擅自对外提供。
5、档案管理人员对每季度归档的监测资料和监测报告进行管理,按监测档案管理办法,做好建档工作,对不及时归档或归档材料缺少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书面反馈分管领导,协调解决。
6、建立监测数据保密制度,要执行《监测数据资料保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数据存档、借阅等工作,使用数据施行备案和审批制度,经站长审批后方可外借。
四、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探讨
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探讨 引言
环境监测工作不仅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管理与决策支持,还担负着监督环境执法工作、为经济建设提供服务的重任。现阶段,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还具有局限性,为促使其效能的更好发挥,有必要探讨和研究提高其监测质量的策略,对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措施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1.1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主要技术依据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或修订了一系列大气监测技术规范、单项监测方法标准及质量管理技术导则,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618)、《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373)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30)等,共同构成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体系,为确保监测质量管理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和技术保障。
1.2技术依据中的主要质量保证措施
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融入工作任务与目标的制定、实验室管理与人员培训、布点与采样、仪器的校准及检定、实验室分析测试、数据的处理及表示方法等全过程中。技术依据中各采样技术导则主要对监测人员持证上岗、监测仪器管理与定期检查、监测分析方法选用和适用性检验、监测仪器设备的质量检验、现场监测质量保证等方面作详细说明。
单项监测方法标准对各单项监测项目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列有专章(如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等)或以注意事项(如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氟化物的测定-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等)等形式加以表述。主要表现在:试剂的配制、采样全程空白、防止采样管/吸收液被污染、吸收液采样控温、吸收效率、多孔玻板吸收管的阻力、采样体积、吸收液稀释倍数、显色及分析时间、显色温度、稳定时间、曲线斜率与截距、空白吸光度、干扰物质、避光、样品的保存与运输等方面。
1.3样品分析测试中主要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是对于分析测试全过程的具体控制措施和方法,它是质量保证的一部分。常规内部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有:①空白样品②平行样分析③加标回收分析④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对比分析⑤校准曲线⑥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⑦方法比对/仪器比对⑧分析同一样品各个检验结果的相关性⑨质量控制图等。外部质量控制方法有:①密码平行样分析②密码质控样或密码加标样③人员比对④实验室间比对⑤对保留样品再检验等措施。大气监测样品分析测试常以校准曲线、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对比分析、全程序空白作为主要质控措施。能力考核与验证常以密码质控样、人员比对、实验室间比对作为主要考核措施。
2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以(环发[2006]114号)印发《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从制度上明确了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测机构、质量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工作内容,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及方法、合格证的管理等,保证监测人员持证上岗,具有从事监测和分析的工作能力及知识储备。
2.1选择正确的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首先选择国家颁布的标准分析方法,其次选择国家环保部颁布的标准分析方法,对没有标准分析方法的监测项目,可采用《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推荐的方法。此外,还应考虑监测对象的浓度水平和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当实验室不具备采用标准方法的条件,或采用标准方法不能获得合格的测定数据时,必须对选用非标准的方法进行验证和对比试验,并报省级以上环境监测部门审核、批准。
我国目前常见大气监测指标有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氮氧化物等。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常以有动力采样法-溶液吸收法采样,后以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特征波长时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得出样品中待测物质的含量。tsp、pm10通常使用滤料阻留法进行测定,按照某速度对大气抽取,将悬浮颗粒物tsp留于称重滤膜表面,对应用前后的tsp重量进行计算,并根据采样器流量与时间计算抽取空气体积,以得出tsp、pm10浓度。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常以定电位电解法进行监测,烟气中待测物质扩散通过传感器渗透膜,在电极上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产生扩散电流的大小与待测物浓度成比例关系,得出待测物质浓度。
2.2采样前准备
经检定(强检)或自行检定(非强检)的仪器需定期校验和维护,形成校验与维护记录。现场采样前对微压计、皮托管、烟气采样系统、吸收瓶进行气密性检查,对烟气测定仪、测氧仪、自动烟尘采样仪和含湿量测定装置的温度计、电子压差计、流量计进行定期校准。
2.3样品的采集与运输贮存
采样点的布设尽量均匀且具代表性,采样时段能较好地反映高、低及一般污染浓度水平;监测前用与待测物相近浓度的标准气体对仪器进行校准,尽可能减少流量误差对采样体积的影响;严格控制采样时间及采样时的温度;在对大气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确定监测频率和监测项目;明确采样人员、接送样品、分析人员在样品传递过程中的义务和责任,有效确保样品的完整交接,并做好平行样品、空白样品的采集和记录工作。
2.4实验室分析与数据处理
实验室质量控制可分成实验室内部与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内部控制对于环境监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着样品监测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的结果,经过特异质量控制图与其他方式分析应用,对监测质量进行控制。在实验室过程质量的控制中,需要做好基础工作,保证实验室安静清洁,全部仪器要检测校验,高精度的仪器室,应对全部设备实施定期校验及维护,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对于监测人员来说,专业理论技术要掌握,持证上岗,非专业人员不得实施监测工作,保证监测人员的工作质量,确保实验数据有效真实。
3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展望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同监测工作同时起步,共同发展,并在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与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新形势相比,目前的质量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与之不相适应的地方,完善和发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是环境监测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定量化和标准化的必然要求。在以后的监测工作中,还需继续强化质量意识,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拓展质量控制领域与手段。针对不同情况,不同状态下的大气环境,提出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自主研发监测仪器、设备核心部件,统一仪器设备规格,降低测试误差;将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推至新的高度。
4结束语
环境污染问题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大气环境污染是现代城市首要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因此,加强对大气环境的监测,是现在应对大气污染,保障安全人民生活重要措施。
第五篇:浅议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
发表论文就找论道论文(www.xiexiebang.com)汇聚期刊,服务学术!
浅议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
摘要:环境监测对象成分复杂,随即多变,时间空间量级上分布广泛,不易准确测量。为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举措。如召开质量管理者会;编写典型案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质量检查;建立技术考核制度;制定标准化的现场采样记录单等
关键词:环境监测 数据处理 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对象成分复杂,且随即多变,时间空间量级上分布广泛,不易准确测量,特别是在区域性、国际间大规模的环境调查中,常需要在同一时间内,由许多实验室同时参加,同步测定(例:国控、省控江河湖库的水质),这就需要各个实验室从采样到结果所提供的数据有规定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以及作出正确的结论。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程序,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仪器设备,地域等差异,难免出现调查资料互相矛盾,数据不能利用的现象,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一、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采样、运输、贮存、样品预处理、实验室供应,仪器设备、器皿的选择和校准,试剂、溶剂和基准物质的选用,统一测量方法,质量控制程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各类人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实验室的清洁度和安全以及编写有关的文件、指南和手册等。
目标要求: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达到准确性、精密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准确性:测量结果与客观环境的接近程度。
精密性: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平行性、重复性和再现性。
代表性:在代表性的时间、地点,根据确定的目的获得的典型环境数据的特性。
可比性:采样、监测全过程可比,国际间、行业间、实验室间数据可比。
完整性:指按预期的计划取得的系统的、周期性的或连续的环境数据的特性[1]。
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系统及其要点 发表论文就找论道论文(www.xiexiebang.com)汇聚期刊,服务学术!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系统质量传递子系统采样预处理称样消化或提取定容测定数据审核室外采样代表性完整性室内采样准确性质量控制子系统质量保证措施子系统室间性能研究检验分析方法校正标准曲线可比性加标回收试验分析标准物质统一分析条件统一分析方法分析考核样品评定实验室误差平行测定重复测定质控样测密码样、外检精密性 质量保证是对监测全过程进行技术、管理上的监督,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控制质量,保证数据的可靠可比性。提高分析的质量还得靠操作技术。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包括: ①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自我质量控制的常规程序,反映分析质量稳定性,包括空白试验、校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密码样品分析、质量控制图。②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实验室之间)——由常规监测以外的中心监测站或其他有经验人来执行。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要点 发表论文就找论道论文(www.xiexiebang.com)汇聚期刊,服务学术!
三、监测数据的误差统计处理
真值是指某一时刻和某状态下,某量的效应体现出的客观值或实际值,包括:理论真值、约定真值、标准真值。准确度是测定结果与真值的符合程度,通常用误差表示。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
误差主要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绝对误差:测定结果与真值之差。只能显示误差绝对值的大小,不能完全反映准确程度。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
(一)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又称为可测误差或恒定误差,主要由测定过程中某些经常性原因造成。在重复测定过程中会重复出现,对测定结果影响比较固定。系统误差产生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方法误差:方法本身不够完善而带来的误差。仪器误差:由仪器不够准确造成。试剂误差:试剂或蒸馏水不纯。主观误差:分析人员造成。
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用公认的标准方法与某测定方法比较,找出校正系数,进行校正消除;对仪器误差,可事先将仪器或容器校正;试剂纯度不够使用空白实验校正;建立统一的操作规程,严格的操作,可克服主观误差。
(二)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主要由偶然原因引起,数值大小不定,初看起来无一定规律性,但当测定次数增多,它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偶然误差决定了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系统误差决定了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偶然误差的消除方法:根据上述规律,测定次数越多,分析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的随机误差越小,因此,多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随机误差。增加测定次数,再减免了系统误差的情况下,其平均值就越接近于真值。
(三)过失误差
过失误差主要因工作粗枝大叶、不守操作规程等原因引起,它明显地歪曲测定结果,因而一经发现必须及时改正。
四、监测结果统计处理
离群值检验(可疑数据取舍)离群值:指明显歪曲试验结果的测量数据
可疑值:可能会歪曲试验结果,但尚未经检验断定其是离群数据的测量数据。[2]
(一)狄克逊(Dixon)检验法
适用于一组测量值的一致性检验和剔除离群值
1、将测量数据从小到大排列x1, x2, … xn, x1和xn分别为最小可疑值和最大可疑值
2、求Q值
3、根据给定的显著水平及样本容量查得临界值Qa
4、判断: 若Q≤Q0.05, 则可疑值为正常值
若Q0.05<Q≤Q 0.01, 则可疑值为偏离值(不剔除)
若Q>Q 0.01, 则可疑值为离群值(剔除)发表论文就找论道论文(www.xiexiebang.com)汇聚期刊,服务学术!
(二)克鲁勃斯(Grubbs)检验法
适用于检验多组测量值均值的一致性,剔除多组测量值中的离群均值;也可用于检验一组测量值一致性和剔除一组测量值中的离群值。
五、实验室质量控制
(一)基本条件:仪器正确使用和定期校正,玻璃仪器的选用和较正,化学试剂和溶剂的选用,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试剂的提纯,实验室的清洁度和安全工作,分析人员的操作技术和分离操作技术等。
(二)实验室的管理及岗位责任制
1、监测分析人员的要求:持证上岗、分析技术、实验要求、准备工作、记录、清洁安全、道德
2、监测质量保证人员的要求:熟悉、监督、检查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各项内容的实施情况、质控、质保技术
3、实验室的安全制度:安全设施定期检查(通风橱、防尘罩、排气管道、灭火器)、仪器定位、规章制度、安全(门窗水电煤气,实验室内不准吸烟、吃零食等)、消防器材定期检查[3]。
4、药品使用管理制度:专人负责;剧毒 双人管理制度,双人共同称量,登记用量;易燃易爆试剂放阴凉通风处,氰化物不在酸性环境下使用,不得在实验室大量存放,H2SO4使用,缓慢加入到水中;器皿不混用;通风橱内进行,5、仪器使用管理制度:精密仪器专人管理;培训后使用;事先检查,事后清理;安全检查
6、样品管理制度:采集、运送、保存、样品容器处理、样品登记、验收及保存
(三)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
控制方法:
比较实验(不同方法)
对照实验(对标样进行平行分析)加标、密码样品等(偶尔做的样品)
质控图是目前世界上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经常做的样品)
(四)实验室质量考核
1、考核内容:分析标准样品或统一样品;测定加标样品; 测定空白平行,核查检测下限[4];测定标准系列,检查相关系数和计算回归方程,进行截距检验
2、标准品发放:样品或统一样品应逐级向下分发
通过质量考核,最后由负责单位综合实验室的数据进行 统计处理后作出评价并予以公布。各实验室可以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纠正
六、总结
为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还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举措。如
召开质量管理者会议。对在监测报告三级审核中发现的技术难点问题或容易引起纠纷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以会议纪要形式作为内部技术规定,补充指导现场监测人员开展工作。
编写典型案例。及时总结典型案例的经验教训,开展针对性技术交流,举一反三防此类似问题再现。
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质量检查。在计划中,将所有质量管理活动文发表论文就找论道论文(www.xiexiebang.com)汇聚期刊,服务学术!
件化,明确质量管理目标、任务、分工、职责和进度等。在日常工作中,增强质量监督和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按程序改进并对其改进后的效果进行验证[5]。
建立技术考核制度。每季度组织一次技术考核检查,检查内容涉及新项目能力建设、监测分析方法的使用、对超标数据的质量控保证、国控、省控、地控企业废水废气监测完成情况的及时性、完整性和技术保证等。
制定标准化的现场采样记录单。为了提高监测数据与现场监测之间的逻辑性、合理性,制定标准化内容和格式的现场采样记录单。
参考文献
[1]周弛,刘波,任越等.浅谈美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J].中国环境监测,2010,26(3):45-50.[2]宋国强,谢夏青.标准样品在环境监测应用中几点问题的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2011,27(4):1-3,18.[3]贾玉成.论在环境监测中加强质量控制的几种措施[J].北方环境,2011,(11):79-79.[4]赵燕.浅谈标准样品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5):42-43.[5]李环宇.浅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J].科技传播,2010,(18):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