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开展实施方案(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15:1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开展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开展实施方案》。

第一篇:“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开展实施方案

“非遗文化进校园” 课程开展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

1、通过教师讲授、非遗传人进课堂和参观及动手实践操作等活动,了解绢人、绢花、绒鸟、脸谱、剪纸、抖空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历史价值和现今价值。

2、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授、参观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通过对非遗文化的学习,感受历史是实实在在的,认识非遗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同时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内涵,提高文化素养,增加爱护“非遗文化”、保护中华文化的责任感,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课程内容

为了贴近学生生活,易于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选取以学校周边的东城区为讲授重心。东城一区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24项之多。课程在开课第一课时中就要将东城区历年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择取重点进行讲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特点和现状做简单介绍。学生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整体概况上的认知,并且学生也可以理解为何要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随后为了提高学生兴趣,锻炼动手能力,使他们真正触摸历史,课程从绢人绢花、面人、脸谱、剪纸、说唱艺术这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领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认知。课程可以根据这四项“非遗” 的各个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讲述教学;视频教学;请优秀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大师们进课堂,给学生亲自授课;学生亲自制作物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创作,将优秀作品进行展览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由来、文化特点、当今现状等,更重要的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学习的过程也是非遗文化的一个传承过程。

课堂形式的多样性、课堂成果展现的动手性都是这个课的精彩之处。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运用下,学生真正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发自内心保护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总课时24课时,每课时1个小时。

第一部分:

初识非遗

虽然“非遗”离我们日常生活并不遥远,但初中孩子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汇还是很陌生的。为了拉近课程与学生的距离,在整个“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之初,老师应先把非遗的基本定义、非遗的现状,以及一些我们所熟知的非遗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对于这门课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这门课程要学习的是什么,我们又为什么要学习,并且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第二部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枝万朵绢花开

(绢人绢花)

满眼皆春色,处处闻花香,是人们长久以来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正值夏初春末,各种花朵竞相生长。花,作为生物之灵,既可以传情达意,又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作为礼品互赠友人。如今,送花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一种文化。随着现代技术的成熟与进步,一种鲜花的替代品--绢花,已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在这节课中,老师可以对绢花、北京绢花工艺,绢花工艺的现状对学生进行一个初步的讲述。而在第三课时中,会请非遗传人滑树林大师来进行专业的授课。请大师为学生进行深度讲解。

第三部分: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面人)

面人,俗称“捏面人”。它是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捏面人有记载的记录,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了。面人不仅可以有观赏性,甚至在清明寒食节,互送面塑食品更是一种习俗和传统。教师可以带着大家了解面塑的艺术起源、艺术特点,以及面塑本身带有的价值的思考,尤其是文化价值方面的思考。学生更可以根据个人的想象亲手制作面人,感受文化的传承。

第四部分:

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脸谱)

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外流行的范围相当广泛,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老师可以讲述脸谱的特点、形成、起源和脸谱的分类。并且还可以介绍几个非常重要的脸谱标志性人物,播放一两段视频,让学生切身感受脸谱的魅力。学生还可以制作脸谱,既可以以传统方式进行脸谱的学习,更可以以新时代的特点对脸谱进行再创造。

第五部分:

方正若布棋,皎白犹霜雪

(剪纸)

从东汉末年蔡伦发明蔡侯纸至今,纸张已经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除了有记事作用之外,纸张还可以被剪裁成各式各样的做装饰作用。巧手折剪锦绣乾坤,方寸之间尽显无限创意,双指之尖玩转一纸乾坤。剪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除了了解剪纸的历史以及创作方式,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动手进行剪纸。对于学生来说,剪纸是动手性最强,学生最熟悉的活动了。所以学生不妨以多剪几副剪纸来讲述一个历史故事。将剪纸与历史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

第六部分:

见时谈谑乐,四座尽角嘴

(说唱艺术)

说唱艺术是广泛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可单口说唱,可多口说唱;可乐器伴奏,可无伴奏。说唱艺术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叙事及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所以老师在讲授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感受到说唱艺术的多样性,更要使学生体会说唱艺术背后承载的文化价值以及历史研究价值。除此之外,不同的说唱艺术各有特点,学生除了可以拥有一场听觉盛宴,更可以亲自去简单的学习某一种或多种说唱艺术,进行一次表演展示。

(二)课程组织形式

 建立非遗活动室,可以将学生课堂使用的材料、非遗事物和学生的作品在非 遗活动室进行展示,平时在非遗活动室进行课堂授课。 以课为重心组建研究小组。

(三)课堂呈现方式

教师授课,学生手工制作为主,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大师进课堂等活动。

四、课程评价

(一)评价内容

过程评价: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活动参与多、与人合作能力等,分别给予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不同成绩。

成果评价:

对学生撰写的各种报告、小论文、建议书、展板,制作出的实物等的情况,分别给予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不同成绩。

(二)评价方式

采用教师主评、学生自评、互评的多元评价方式。

第二篇:非遗进校园欢迎词

共建非遗传承基地 共育家乡教育之花

陇县东南镇牙科中心小学

校长

戚拴成尊敬的各位市县领导、各位非遗传承人、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在这柳绿花红的六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刚刚结束之际,我们牙科中心小学小学迎来了尊贵的客人,刚才县文化馆杨书记已向我们一一介绍。

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以上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非遗传承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由学校优秀少先队员献上少先队员最珍贵的礼物——红领巾。

今天,宝鸡市非遗进校园活动荣临我校,是市县文化非遗部门领导、县教体局领导、镇教育组领导对我校的关心和厚爱,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各位传承老师亲临来校指导,是我们全体师生的荣幸,你们的到来将为我们传经送宝,为我们送来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文化盛宴。

近年来,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非遗传承教育,学校的陇州社火脸谱绘制社团、剪纸社团、雕刻社团、编织社团是非遗传承的有力体现,杨秉权馆长多次来校指导陇州社火脸谱绘制社团工作,再次表示感谢!

今天我们的活动还包括市非遗中心向我们捐赠宝鸡市第一批和第二批非遗图典,在此我提前代表学校对市县文化非遗部门各位领导的善举表示衷心的感谢。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你们的善举真可以说是雪中送炭,极大的鼓舞和振奋了师生在非遗学习和传承以及学校社团活动方面的学习和工作激情。

各位老师,同学们,文化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选择。留住传承,就是留住了历史,就是保存了文化的命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失传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我们学校正是非遗文化传承的沃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守望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并肩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在此我对同学们提出几点要求:一是,在会后的非遗传承老师给我们讲授非遗知识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听讲;二是,在我校今后的陇州社火脸谱绘制社团、剪纸社团、雕刻社团、编织社团活动中,我们要把今天老师所讲的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三是,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接班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传承,并不断地将其发扬光大!

最后,我再次代表学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传承老师给我们创造了今天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让我们接触更多的民间艺术,感受浓郁的家乡文化气息,认识更多的民间艺人,追随睿智的思想光芒。欢迎你们常来学校指导、做客。

谢谢大家!

第三篇:非遗进校园讲话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锡伯族民间故事”进校园讲话稿

传承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今天非常高兴地看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锡伯族民间故事”走进校园。

锡伯族源于西伯利亚,经过大兴安岭、长白山,来到沈阳,又从沈阳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为清朝戍边。锡伯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善于骑射,民风集质朴淳厚、荒凉古野于一身。锡伯族人以“念说”的形式讲述民间故事,这是一种说唱弹相结合的一门民间艺术形式。然而,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弹唱”的形式已经消失,仅剩的“说”的形式也濒临失传。于是保护锡伯族民间故事,为故事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将优秀故事篇目引入校园,是焕发古老民间传说崭新生命力的最佳途径。

调查始末

2007年6月,沈阳市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按照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总体部署,于洪区迅速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分阶段的全区普查工作。在普查工作中,马三家街道东甸子村发现了一位83岁的锡伯族老人——何钧佑,他会讲多部锡伯族长篇民间故事,在十里八村很有名气。

这一发现引起了我们于洪区文化馆的高度重视,于是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经省、市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鉴定,何钧佑讲述的锡伯族民间故事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及学术价值的,并处于严重“濒危”状态。于是,于洪区政府采取了“先保护、后立项”的原则,投入资金30万元,聘请专家学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工作者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实施保护计划,同时对故事讲述者本人的生活与健康状况采取可行的保护措施。

于洪区文化馆在辽宁大学民俗学教授江帆的指导下,分别于2008、2009、2010和2012年,先后组织四个由民俗学、人类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为成员的调查采录小组,进驻何钧佑老人所在的村子,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与手段,以专业的水准,与老人一家同吃同住,对何钧佑老人的故事展开了调查与采录。

目前文化关采录整理成册出版的故事有:《喜利妈妈西征英雄传奇》、《海尔堪大神传奇》、《黄柯大神传奇》、《勃合大神传奇》、《石刀石锥历险记》。

故事内容及特点

何钧佑讲述的锡伯族长篇故事是何钧佑家族在日常生活中世代传承下来的,是具有少数民族特征的民间口头文学。其故事是以锡伯族部落时代的生活场景和英雄传奇组成的,充分展现了锡伯族的民族特色,并且从侧面真实的反映了锡伯族无文字记载的历史。

以《喜利妈妈西征英雄传奇》为例:故事讲述的是锡伯族有深厚信仰根基的喜利妈妈的故事。喜利妈妈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到代父当将军带军队西征,打败三个围子,最后救出小孩回到本部落。通过一系列生动故事情节的描述,系统地展示了喜利妈妈传说的全貌,在故事中我们还能溯源许多锡伯族沿袭至今的习俗;此中,“慈势得本救母”、“黄月亮救嫂”、“鲜卑香”等西征英雄的故事展现了鲜卑时代锡伯族先民骁勇善战、向往自由的精神信仰。

何钧佑家族传承讲述的这些锡伯族故事,与我国其它地区流行的锡伯族民间故事有着很大的区别,目前在我国新疆等地流传的锡伯族民间故事,多以短篇叙事为主,且故事或是幻想色彩较强,或是反映晚近时代的生活故事。而何钧佑家中传承数代的锡伯族故事则带有明显的“史诗”性质,在艺术叙事中贯穿了锡伯族从其先民鲜卑人到拓跋珪时代的民族发展历史,折现着丰富的锡伯族先民时代古老社会的生活习俗、生活状况和风土人情。何钧佑在向人们讲述这些故事时,基本上保持当年祖父讲述这些故事时的原始风貌,故事里保留了大量的反映锡伯族先民时代的生存状态、族群的生活环境、资源状况、部落之间的征战、日常的生产、生活习俗、精神信仰等内容。

何钧佑的祖父当年是用锡伯语和汉语相夹杂的混合语讲给何钧佑听的,老人在讲述中保留了那些他并不解其意的词语,有很多是古鲜卑(须卜)语,老人对这些词语的原始保留,为今后学术界对锡伯族早期社会的历史做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佐证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项目现状

于洪区文化馆对“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这一优秀民间文学的发掘和保护工作,是在辽宁大学民俗学教授江帆的悉心指导下进行的。江帆教授的全程指导,确保了该项目保护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她对何钧佑及其故事进行的学术研究,极大地提高了这一项目的影响力。

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于2008年5月被列入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4月被列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9月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上、下两册);2010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经“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项目专家评审组评审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领导小组批准,《何钧佑锡伯族长篇口承叙事研究》正式立项为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2011子课题;2012年,“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成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史诗百部工程》试点项目;2012年11月,出版物《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获得沈阳市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结束语

今天,我们从何钧佑讲述的这些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故事中,选取适宜学生阅读和理解的篇目,让孩子们一边进入那部落时代的历史画卷,一边领悟如何做一名正直勇敢的人,并能潜移默化地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信仰,这是一件一举多得,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文化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选择。留住传承,就是留住了历史,保存了文化的命脉。在如今西方的强势文化大举进入人们生活的时候,保护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行动,这体现着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向往,向往未来的生活不被单一的文化所吞噬,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为此,我们当付出巨大的努力,保护好中华文化之源。

第四篇:非遗进校园观后感

非遗进校园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非遗进校园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非遗进校园观后感1

听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成都举行了?这次,我跟爸爸也去养养眼。

一路上,我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什么时候到?”这句话是我问的最多的了。

终于到了。但是,这里太大了,我们有没有地图,怎么办?没法子,只好跟着爸爸乱走。一路上,树木成荫,连成一片绿海;路边的花儿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真是“千朵万朵压枝低”啊!

走了好长一段路,我们来到了一个非常复古的大门前。“百家宴…..”看着这三个让人似懂非懂的大字,我不禁念了出来。“什么意思?”也许是好奇心在作怪,我拉着爸爸“闯”了进去。

刚走进去,我就闻到一大股食物的香味!“难不成这‘百家宴’是卖吃的?”我在心里自己问自己。

一路走来,我发现,这“百家宴”里的装修还是挺仿古的。有些墙还是一块一块砖砌成的,两块砖之间,偶尔还能看到一丁点儿砌墙用的乳白色凝胶。

百家宴里的美食令人不不暇接,吃都吃不过来。我生怕自己被美食缠住,就连忙叫爸爸走了。

过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非遗博览中心”。“咦,这怎么像是根雕”?我看到一幅全是用树根雕出来的书法作品,惊讶得不行。因为树根是利用一定的天然美的根材,在掌握传统根艺的基础上,按照我国传统书法的.用笔方法和要求,创作出各种字体的汉字书法作品。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湛。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曲艺馆”。

这里展出的都是各个省的曲艺文化,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苏州评弹”。它是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包括上海大部分的吴语地区,与苏州弹词合称“苏州评弹”。

因为我的家乡在江苏和浙江,所以才对它特别有兴趣!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医药馆”。了解了“针灸”板块。

“针灸”是咱们中国独有的治疗疾病手段。“九针”也是古代九种针法的统称,同时出自于《黄帝内经》。

这次的非遗游玩让我感受至深,因为我在里面了解了许多中国文化的精品,饱览了三江五岳的美食、特色和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希望中国的文化能够在世界上传承,进步。能够让五千年的文明跃然呈现。

非遗进校园观后感2

学校广播通知,今天的班队会在操场进行,主题是——走近“非遗”!什么是“非遗”?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大家议论纷纷。“我知道!”一位同学叫起来,“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意思呢?”一位同学追问道。

有的人说:“是向我们展示一些精美的作品吧!”

“不对!应该是一种奖品发给表现好的班!”

“不可能!依我看,应该是为庆祝些什么而定的一个标题罢了。”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

正在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一抹红色飘了过来!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向老师来了!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

向老师轻轻地说:“带上自己的椅子,到操场去看看我们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异口同声地问道:“向老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呀?”老师耐心地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相对于有形的财产来说,是一种无形的遗产。它是很有价值,值得传承下去的一种民族技艺。用心去看看,你就会明白的!”我们迫不及待地带上凳子,冲出了教室。

操场就像一个大火炉,烤得我们直冒汗。但我们仍目不转睛地盯着搭建在操场正前方的舞台。

首先,主持人介绍人民的生活习俗。接着,孽龙表演开始了。两个身着服装的小伙子出场了,一人舞龙,一人舞球。龙在舞台上上下翻飞,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我仿佛感受到了龙的朝气和生命力。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不由自主地响起。

体育刘老师和张老师实在忍不住,走到舞台上,跃跃欲试。我们立即用掌声表示支持。看似简简单单的随手挥舞,可要做到真正的配合,却有天大的难度。你瞧,刘老师往左,张老师就往右,真是太“惨不忍睹”了!他们边舞,同学们边笑,连一向严肃的向老师也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看来,这条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舞好的。

主持人说:“同学们大概笑累了,听一段奇特的音乐放松放松吧!接下来是芦笙演奏。这可不是一种普通的乐器。它主要流传于通道自治县。芦笙用几块铁片,几根竹子就可制作。芦笙构造简单,吹出来的声音却十分动听。请欣赏!”只见几位小姑娘,边跳边吹着出来了。她们的舞姿优美,我们从没见过。乐声低沉浑厚,十分舒缓,保你听过一次,就再也不会忘记。

逸骏有点不服气,想上去试一下。他自信满满地上了台,接过芦笙,摆好姿势,鼓起腮帮,用劲吹了一下,什么声音也没有。他不信邪,再试了一次,终于吹出一声。大家都笑了。不知谁喊了一句:“哇!终于放出来了!”更逗得我们轰堂大笑!主持人安慰他:“没关系,练一年就能吹出好听的声音来的。”他不好意思地下了台!

今天,我们算是长了一回见识。像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家乡还有很多,要了解它们,可需要一定的时间。它们是我们怀化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果这些技艺没了传承,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将是多大的损失。我们誓言:传承我们民族的技艺,让它永远活下去!

非遗进校园观后感3

我校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其中剪纸、木雕、活字印刷让我印象深刻。

剪纸

我来到剪纸摊,只见这位剪纸艺术家先拿出垫子,再在上面铺上红纸,最后再把打印出来的剪纸放在最上面,夹在一起。她把刻刀紧紧握在手中,瞬间,侧刀划下后又慢慢地顺着纸张纹理进行裁剪。这是在刻龙鳞,因为刀锋利,刻出来的作品一点儿钝角都没有,一张刻下来,就如行云流水般。大概十几分钟,一张剪纸就新鲜出炉了。虽然时间短,可一点儿都不失精致:这条龙扭曲着身体,腾云驾雾,眼珠子目视前方,一片片龙鳞交错着排开!我看着这张剪纸,心中不得不佩服这阿姨的剪纸技艺。

木雕

绕过剪纸摊,我又往前参观。咦?这是什么?我看着前面的木制艺术品:菩萨、桃子、苹果……最吸引我眼球的,是一人正在刻的木狮子。这只狮子的牙齿、鬓毛、眼睛……无一不清晰。其两只前爪强壮而有力,好似随时都会往前一扑。更让人惊奇的是这只狮子的鬓毛好赛在空中招展,逼真异常。雕刻者的双手上满是刀疤,但又能灵活地一上一下,左挑、右切、直刻……随着它的雕刻,狮子的肌肉变化更为明显。慢慢的,狮子的整体样貌在他的手中展现:右腿在前,左腿在后,尾巴翘得老高。“狮子活了!”我惊呆了,“要是我有这样的技术该多好,木雕可真神奇!”

活字印刷

看完木雕展示,我意犹未尽。接着随着人流我看到了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一个个长方体小木块搭建而成,每个小木块上都有一个反着的字。只见摊位上的叔叔先用铅笔在小木块上面写了个反过来的“生”。然后叔叔拿着刀,沿着笔迹,把外围的切开、丢掉。随即,他再用同样的方法刻了“先”“后”等字,并把这些小方块放在了一长方形的框架中。一切都准备就绪。叔叔快速地在其上刷了一层墨,然后找准位置,把白纸覆盖其上,用力一按,黑色的字就贴在了纸上,一笔一画都很清晰。看着一张张新鲜出炉的纸,我不禁感到了我们我们民族的智慧。

这次,学校“非遗进校园”的活动让我收获了更多关于非遗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第五篇:文档 非遗实施方案1

民联寄宿制小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实施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民乐县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孕育了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民乐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顶碗舞、霸王鞭、腰鼓、秧歌等,为使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民乐文脉”的保护主题,本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我校与县文化馆研究决定开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民族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全面和谐的发展氛围。

二、总体目标

用1-2年的时间,在学校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浓厚氛围,建设一所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在此基础上,总结推广,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三、组织领导

为更好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教育,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作为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特成立“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小组,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实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活动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王林邦

副组长:朱华林、李常全

成 员:张秀华、刘多银、张文仁、刘大林、王荣福、王泉兆

杨玉凤、付华芝、张淑兰

四、主要内容

(一)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力度,普及非遗知识

学校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保护的良好氛围。要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等各种校园文化载体大力介绍非遗相关知识,宣传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达到普及非遗知识的目标。同时充分利用各种优秀的

社会资源,组织开展好非遗展示宣传活动,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全校师生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情。

(二)编印发放非遗文化校本教材

1.校本教材内容:介绍顶碗舞、霸王鞭、腰鼓及民族舞蹈“竹竿舞”的相关知识,并讲述本县传承项目的历史、现状的相关知识。

2.编印发放要求:通过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讲述专业的知识,要求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可读性强。

(三)非遗成果展示

(1)展示时间:可与其他非遗宣传活动同时进行,也可根据学校实际教学安排不定期举行。

(2)展示形式:非遗文化演出,邀请非遗项目传承人或专业教师与本校学生一起展示学习成果。

(3)展示规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校师生展示或面对全社会开放展示。

(四)非遗大课堂 1.选拔非遗传承班学员

(1)选拔标准

A 学习兴趣:以学生感兴趣、自愿且家长同意为原则。B 学习基础:优先选拔有已有项目相关基础的学员。C 学习条件:宜选拔五年级学生,课余时间相对充沛,较有天赋的学员。

(2)选拔规模

A选拔人数:根据各非遗项目的特点及学校具体情况而定,以小班教学为主。

B选拔频率:一年一次。

C选拔范围:全校范围内有兴趣者皆可报名参与选拔。

(五)拟定非遗传承班课程 1.教材配备

A教材形式:书本、电子幻灯片、视频等各种有益于教学的形式皆可。

B教材内容:根据各非遗项目学习特点,各负责教师共同商定。

2.课程课时设定

A课程设置:根据各非遗项目特点,分设理论课与实践课。B课时设定:根据各非遗项目学习要求,综合考虑学员时间安排,排定课程表,主要在学校组织的大课间活动中开展,每学期更新一次。

(六)设施配备:根据各非遗项目学习要求配备相关器材及设施。

五、实施步骤

从 2010年5月至2014年5 月两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

1、阶段任务:

(1)非遗传承班正式成立。

(2)非遗学习课室、非遗项目设备等硬件基本配备。

(3)“非遗进校园”专题栏目建立,并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等校园文化载体宣传介绍非遗基本知识及非遗进校园的意义。

2、阶段成果:

(1)非遗传承班初具规模,教学成果初步显现。

(2)学校师生对非遗的认识度有一定的提高。

(二)第二阶段: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

1、阶段任务:

(1)总结分析第一阶段非遗传承班的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2)进一步丰富硬件设施,优化非遗教学条件。

(3)积极开展非遗推广活动,学校组织非遗宣传演出。

2、阶段成果:

(1)扩充非遗传承班学员,教学日臻成熟完善。

(2)师生积极认识了解非遗,校园非遗学习氛围浓厚。

(三)第三阶段: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

1、阶段任务:

(1)非遗传承班继续招生,开展不同届传承班内部的交流学习活动,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

(2)组织非遗传承班学员的学习成果展示或汇演活动。

(3)持续的常态化的开展非遗推广活动,扩大非遗影响。

2、阶段成果:

(1)通过非遗传承班学员的两年成果展示或汇演活动,在校园内、学生家长中乃至社区范围内造成较大的影响,吸引全社会共同努力关注非遗、传承非遗。

(2)校园非遗学习氛围浓厚,并逐渐向社会扩散。

六、具体分工

腰鼓队负责人:张秀华、刘多银、张文仁

霸王鞭负责人:刘大林、王荣福、王泉兆

顶碗舞负责人:杨玉凤、付华芝、张淑兰

竹竿舞负责人:葛文、王银、李世明

七、保障机制

(一)激励机制

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各非遗项目负责人积极传徒授艺,激励各相关教师积极开展非遗传承班工作,提高各传承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每年举办一场全校非遗传承班展出汇演活动,评选和表彰优秀非遗节目、优秀传承学员。并根据学员考核成绩,综合考虑其它相关要素,对于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并在全校范围内公布,以激励各项目非遗负责人积极传授技艺。

(二)监督机制

县文化局分工合作,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我校开展的“非遗进

校园”传习工作进行督导。制定相关监督保障措施,并邀请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及时总结梳理活动的经验,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八、工作要求

(一)非遗进校园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学校要高度重视,紧密配合,及时沟通,确保活动按计划推进。各负责人要出台相应的工作举措,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抓好贯彻落实。

(二)活动中各负责人要尽职尽责,切实担负起各项工作任务,时刻掌握工作进程,研究和协调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做到各项工作分工明确、主动安排。

(三)学校相关领导要真正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人员落实到位、经费落实到位;要以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抓好非遗传承班建设和教工自身的学习工作。

下载“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开展实施方案(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开展实施方案(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要求解决新化小学舞狮非遗文化进校园

    刘瑾同志作为我校的教导主任,县级骨干教师,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工作上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多年来,在姜盛桃校长的带领下,为了传承地方舞狮非遗文化,我校一直将“舞狮非遗文化进......

    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滦县第二实验小学 开展“敬廉崇洁”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颁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

    三秦 非遗文化展示

    三秦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陕南地区 商洛市: 截至目前,商洛共28个项目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9个项目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破解传承瓶颈 山东“非遗”进校园

    破解传承瓶颈 山东“非遗”进校园 作者:杜洁芳 | 中国民俗学网 “我请您吃: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儿、烧子鹅、卤煮咸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

    非遗进校园现状与思考(精选五篇)

    “非遗进校园”的现状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非遗进校园”活动,是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载体,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我省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把深入......

    非遗主持词

    共建非遗传承基地,共育民族教育之花签约仪式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三五集团的王董事长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柳绿花红的六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回......

    非遗基地(本站推荐)

    钧瓷烧制技艺传承与保护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本报讯 3月31日,由学报编辑部、郑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主办的“钧瓷烧制技艺传承与保护研讨会”在我院纬五路校区召开。这是......

    非遗工作汇报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间文艺,保护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堰桥实验小学在2012年成立了“无锡民间文艺校园实践基地”,并聘请中国泥人博物馆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徐存才、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