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修订)(粤财工〔2011〕392号)

时间:2019-05-14 15:0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修订)(粤财工〔2011〕392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修订)(粤财工〔2011〕392号)》。

第一篇: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修订)(粤财工〔2011〕392号)

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修订)

粤财工〔2011〕392号

发布时间:2011-09-3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省级财政设立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为规范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根据《广东省省级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粤府〔2006〕37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专项资金,是指经批准由省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推进全省节能降耗工作,支持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实施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示范及循环经济项目,以及配套支持合同能源管理国家奖励项目的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依法依规。专项资金使用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专项资金分配必须公开透明,广泛接受监督。

(二)竞争择优。专项资金分配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专家评审等竞争性安排方式,选择引导性强、辐射范围大、示范效应好的项目优先予以扶持。

(三)突出重点。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酒店等领域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支持实施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节能领域。

(四)绩效导向。增强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绩效观念,项目申报、评审、资金使用等各环节,都必须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为基本导向,加强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条 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审核、下达项目计划,下达专项资金计划,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开展绩效评价。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项目管理,会同省财政厅组织项目申报和项目评审,联合下达项目计划;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配合省财政厅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第二章 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和支持范围

第五条 专项资金综合采用以奖代补、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全省节能工作。

第六条 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包括:

(一)重点支持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包括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的万企(单位)节能工程、绿色政府工程、节能信息化工程、节能示范推广工程等,以及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酒店等重点节能示范项目,配套支持国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此类项目主要采用以奖代补方式支持,支持金额与实际节能量挂钩。

(二)重点支持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按照“地方为主、省适当补助”的原则,对批准列入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项目给予适当补助。此类项目采用补助的方式支持。

(三)支持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项目。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工业“三废”资源化利用项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等重大项目;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实施的节能、降耗、减污项目;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等示范项目;此类项目主要采用贴息方式支持。

(四)适当支持节能能力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节能技术改造第三方机构审核费用、节能先进产品及技术的推广应用、节能服务建设项目、宣传培训项目等。此类项目主要采用补助方式支持。

(五)适当奖励省节能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以及省清洁生产企业奖励。按照省政府有关举办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遵循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和勤俭节约的原则,对省节能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以及清洁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

(六)省政府决定的其他项目。

第三章 专项资金扶持标准

第七条 专项资金扶持标准:

(一)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工业领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根据节能量按240元/吨标准煤给予一次性奖励。节能量是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后,直接产生并经核定的实际节能量。

符合国家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要求的项目,按照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后年实际节能量奖励320元/吨标准煤,其中:国家奖励240元/吨标准煤,省节能专项配套奖励80元/吨标准煤。

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酒店等非工业领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结合节能效果,属于商业性质的,按投资额不超过20%给予奖励;属于公共机构性质的,按投资额不超过50%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奖励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项目,按照以同期国家基准利率计算的当年贷款利息实际发生额的一定比例予以贴息。同一企业累计贷款贴息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三)淘汰落后产能项目、节能能力建设项目,结合专项资金年度规模安排一定比例予以支持。

第八条 节能量核定采取企业报告、第三方机构审核、省复审的方式予以确认。

第九条 市级财政部门要安排一定经费,主要用于支付第三方机构审核费用以及项目组织评审等。财政经费有困难的地区,可申请省节能专项资金经费支持。

第四章 专项资金申报与审核

第十条 根据我省节能工作的发展情况和工作重点,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发布年度项目申报通知。

第十一条 申报专项资金的单位(不包括国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广东省内注册(不含深圳),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

(二)在粤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

(三)本省各级政府机构。

第十二条 国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申请单位,必须符合《广东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粤财工〔2011〕54号)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 申报专项资金的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以及节能减排的要求。

(二)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省项目建设有关规定和程序。

(三)申报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还应具备:

1.项目必须已经实施完成;

2.具有较为完善的能源统计、计量与管理制度;

3.列入监管的重点用能单位,年度节能考核等级必须为基本完成以上;

4.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年节能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下、1000吨标准煤以上(含),非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年节能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下、100吨标准煤以上(含)。年节能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申请中央财政节能技术改造资金支持。

第十四条 提出专项资金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查后出具的上报文件;省属申报项目由省一级预算单位、科研单位、资产经营公司或企业集团出具上报文件。

(二)单位基本情况表以及项目基本情况表;单位法人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三)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年度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税务机关出具的上年度纳税证明文件。

(四)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节能量审核报告(限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五)申报项目的立项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六)项目的备案、核准或者审批文件。

(七)相应级别环保部门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批复(限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八)本项目近年获得国家、省级财政资金情况说明。

(九)项目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包括已投入各项资金情况、申请财政资金支出内容等,其中,申请省财政资金使用用途必须符合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

(十)申报单位对申请报告和所附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十一)其他有关材料。

国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照《广东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提交申请材料。

第十五条 符合条件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省属非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除外),由项目单位(包括省属企业)提出奖励资金申报报告,并经法人代表签字后,报项目所在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地级以上市(省管市、县、区,下同)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资金申报报告进行初审;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必须在省公布的第三方机构名单内)对初审通过的项目进行现场审核,由第三方机构针对项目的节能量、真实性等相关情况出具审核报告(格式见附件1)。非工业领域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投资额审核另行确定。

地级以上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根据第三方机构审核结果,将符合条件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和审核报告汇总后上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格式见附件2)。

第十六条 省属非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淘汰落后产能项目,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项目,节能能力建设项目,属省属单位项目的,由省行业主管部门、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或企业集团组织申报并对申报项目资料进行初审后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和省财政厅提出书面申请;属市县单位项目的,由所在地市经济和信息化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申报,对申报项目资料进行初审后,联合上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和省财政厅。

第十七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对部分需要现场考察的项目进行核查,提出年度专项资金项目安排计划,经公示后批准下达。

第五章 审核机构管理

第十八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对第三方机构实行审查备案、动态管理,并向社会公布第三方机构名单。

第十九条 列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备案名单的第三方机构接受各市委托,独立开展现场审查工作,并对现场审查过程和出具的核查报告承担全部责任,同时接受社会各方监督。

第二十条 委托核查费用由各市参考财政性投资评审费用及委托代理业务补助费付费管理等有关规定支付。

第二十一条 各市委托第三方机构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第三方机构及其审核人员近两年内不得为项目单位提供过咨询服务。

(二)优先选用实力强、审核项目经验丰富的第三方机构。

第六章 专项资金拨付与会计处理

第二十二条 根据专项资金安排计划,省财政厅按规定办理专项资金拨付手续。其中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省属单位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实行集中支付,市县单位专项资金通过财政部门逐级下拨,并由同级财政部门实行集中支付。未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项目,省属单位专项资金由省财政直接拨付到项目主管部门(省属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企业集团),市县单位专项资金由省财政通过财政部门逐级下拨。

省属主管部门和市(县)财政局收到省级专项资金后,必须及时下拨到项目承担单位,不得截留、挪用。

第二十三条 获得专项资金的单位要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对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单独列账,独立核算。同时严格按照财政专项资金开支范围和相关标准使用资金,不得挪作他用。严禁将专项资金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

第二十四条 省有关主管部门、市(县)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后,应督促项目承担单位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第七章 项目管理

第二十五条 省财政厅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六条 除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外,项目承担单位根据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下达的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签订项目承诺书(格式见附件3)。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根据承诺书对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应依法办事,不得干预项目承担单位的正常工作。

第二十七条 除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外,其他项目建成(完成)后,按照项目承诺书要求,由各项目承担单位向所在地市经信部门、财政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地级以上市经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区的项目进行验收;省属、省直单位项目由省推荐单位组织验收。同时,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视情况对验收的项目进行抽查。

第八章 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八条 各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大项目申报的初审核查力度,并对项目的真实性负审查责任。对存在项目弄虚作假、重复上报等骗取、套取省财政资金的地区,取消项目所在地节能专项申报资格。同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规定,除将已拨付的资金全额追回外,还将追究有关单位及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九条 获得专项资金的单位要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管理,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条 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监察厅、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的通知》(粤财评〔2004〕1号)的规定,组织重点绩效评价。

第三十一条 项目申报单位须如实提供项目材料,并按计划建成达产。对存在虚报材料、无特殊原因未按计划实施项目、项目实施后长期不能实现节能效果、重复申报等情形的项目单位,省将扣回奖励资金,取消“十二五”期间省节能专项申报资格,并将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对第三方机构的审核工作进行监管。对核查报告失真的第三方机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取消该机构的审核工作资格,并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扶持项目因故取消、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继续实施,或继续实施已无必要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向项目推荐单位提出项目终止或变更申请,推荐单位加具处理意见后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申报项目终止或变更。对于终止或变更的项目,省财政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收回全部或部分财政奖励资金。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2008年7月8日省财政厅、原省经贸委《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解释。

第二篇:辽宁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辽宁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加快构建节约型社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辽宁省节约能源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的有关规定,省政府设立辽宁省节能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节能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国家财政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节能及其相关管理活动的资金。

第三条 节能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坚持择优扶强、突出重点、效率优先、公正透明的原则,建立有利于节能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二章

支持范围和支持方式

第四条 节能专项资金的主要支持范围:

(一)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重点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发高效节能工艺、技术和产品,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支持在重点行业推广应用高效节能产品以及《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的重大产业化节能技术,有条件支持生产达到超前性国家能效标准、经过认证的节能产品和项目等。

(二)节能示范项目及试点工程。重点支持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确定的燃煤工业我,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的重大项目和示范项目,以及国家和省确定的节能示范和试点工程项目。

(三)节能宣传培训。重点支持节能法律体系建设,开展节能宣传、专业人员培训、学术交流以及每年节能宣传周的宣传活动,向社会提供节能培训、节能指导、传授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公共服务。

(四)节能信息服务和奖励。重点支持节能信息系统、能力建设以及节能新机制的推广应用示范项目,以及在节能管理、科研和推广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项目。

(六)获得国家、省政府支持的需要地方配套的项目。

(七)经审核可用于节能工作的有关支出。

第五条 节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以上支持范围内的补助和奖励。其中:对于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推广、生产项目给予适当补助;对节能示范项目及试点工程,给予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8%的补助;单项补助资金一般不超过200万元;地方配套项目补助资金一般不超过100万元。

第六条 已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本级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原则上不再安排节能专项资金。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七条申请节能专项资金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主体明确。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健全的项目组织,财务管理机构和制度;

(二)技术先进适用。项目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在行业或地区内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和较好的示范意义;

(三)具备项目实施能力,承担项目的企业具有合理的经济规模,项目资本金落实,企业净资产原则上不低于项目总投资;

(四)项目前期工作扎实。项目配套条件好,有可靠的原料来源和物料平衡,建设条件基本落实,能够保证按期开工建设;

(五)项目节能效益显著。项目实施后能够形成稳定的节能能力。

第四章

申报和审批程序

第八条建立全省节能项目备选制度,节能项目的申报、评审和审批应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第九条申请节能专项资金,由企业提出申请,经所在市经委会同财政局审核后,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上报省经委、省财政厅,省直企事业单位可直接上报,原则上每年只申报一次。

第十条

申请节能专项资金的企业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相应级别资质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资金申请报告;

(二)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四)经合法中介机构审计的上一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五)相应级别中介机构出具的贷款承诺函(或贷款合同、授信协议)、自筹资金证明(银行存款证明)以及资金到帐凭证;

(六)合理用能评估报告;

(七)相应级别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

(八)规划用地证明(需新征土地的项目);

(九)需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一条省经委、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所申报项目的必要性、主要内容、技术工艺先进性、节能和经济效益分析以及企业实施项目的能力等进行综合论证,根据评审结果确定支持的项目及支持额度,提出节能专项资金安排意见,经省经委和省财政厅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第十二条

节能专项资金项目资金计划由省经委和省财政厅联合下达,省财政厅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拨付资金。

第五章

职责分工

第十三条省经委承担以下职责:

(一)提出节能备选项目方案及预算;

(二)会同省财政厅组织节能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查和确认;

(三)会同省财政厅提出节能专项资金安排意见;

(四)监督检查节能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五)编制节能专项资金决算;

(六)会同省财政厅对节能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

第十四条省财政厅承担以下职责:

(一)审核安排节能专项资金预算;

(二)会同省经委组织节能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查和确认;

(三)会同省经委审核并拨付节能专项资金;

(四)组织检查节能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五)审核节能专项资金决算;

(六)会同省经委对节能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节能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项目实施单位每年年底以书面形式分别向省财政厅、省经委报告节能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竣工投产后,提供中介机构审计出具的审计报告。

第十六条省财政厅、省经委将不定期对节能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收回部分或全部资金、取消以后该项资金的申报资格等。对情节严重的,将提请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第七章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经委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湖北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鄂政发[2007]53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十一五”节能行动计划的通知》(鄂政发[2008]13号)的要求,省财政设立“节能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节能资金)。为加强节能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资金,是指省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节能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资金分配与节能量挂钩,对项目建成后完成节能量目标的项目承担企业给予奖励,促进形成稳定的节能工程能力。

第四条 节能量是企业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直接产生的,可核查、可报告、可证实减少的能源消耗量,其核定采取企业报告,第三方审核,政府确认的方式。企业提交改造前用能状况、节能措施、节能量及计量检测方法,由省节能主管部门委托的经认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第三方机构对出具的节能量审计报告负责。

第五条 节能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坚持公开透明、定向使用、科学监管的原则,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对国家和有关部门支持安排过的同一节能项目,节能资金不重复安排。

第二章 奖励对象和方式

第六条 节能资金奖励的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是指《湖北省“十一五”节能行动计划》(鄂政发[2008]13号)中确定的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和绿色照明等项目。

第七条 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的奖励金额,按项目实际节能量与规定的奖励标准确定。

第三章 奖励标准

第八条 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根据节能量,即每节 约一吨标准煤奖励50元的标准确定节能资金的分配额。

第九条 对于不易直接核定节能量的项目,通过组织专家审查、计算后核定节能量,按照第八条所列标准进行奖励。

第四章 节能资金的申报条件和程序

第十条 申请节能资金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全省节能专项规划的要求,对单纯通过扩大生产能力、产品结构调整而取得节能效果的项目不予奖励。

第十一条 申请资金奖励的项目必须符合下述条件

(一)属于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

(二)实施后年可实现节能量在3000吨标准煤以上;

(三)项目承担企业必须具有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

第十二条 节能资金申报程序

(一)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由项目所在企业提出节能奖励资金申请报告(详见附件

1、附件2),经法人代表签字后,报所在地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局。

(二)各市、州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局对企业的节能资金申请报告进行严格初审汇总后,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财政厅。

第五章 节能资金的审核与确定

第十三条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对各地上报的财政奖励资金申请报告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节能量进行审核(审核原则和办法见附件3),需要时可对部分项目进行实地核查。

第十四条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根据奖励标准和奖励资金总量,按照节能量联合下达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实施计划;省财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根据项目实施计划确定奖励资金,并下达项目资金预算计划。

第十五条 项目竣工后,省财政厅根据节能量审核机构出具的节能量审核报告。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和财政预算管理级次,将奖励资金及时拨付到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由所在地财政部门拨付到项目承担企业或单位。

第六章 奖励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节能资金必须用于本办法第六条所规定的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技术推广项目支出以及对节能量审核支出。

第十七条 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各市(州)、县(市)财政局会同发展改革部门,对专项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及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不定期或重点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实施,确保节能资金专款专用,保证项目按时完工并实现节能目标。

第十八条 实行项目定期报告制度。各项目承担单位要在每年年底前向所在地财政局和发展改革委报告本单位节能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并上报省财政厅和省发展改革委。

第十九条 奖励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除将省财政奖励资金全额收缴省财政外,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

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 节能量审核管理

第二十条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随机抽取的办法确定节能量审核机构。

第二十一条 省发展改革委对节能量审核机构的审核工作进行监管。对节能量审核报告严重失真的审核机构取消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委托节能量审核机构对项目实际节能量进行审核,由节能量审核机构出具审核报告并承担责任,审核经费根据工作量核定(付费办法另行制订)。

第二十三条 项目单位对上报材料真实性负责。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资金的单位,由省财政厅扣回奖励资金,并由省发展改革委责令地方发展改革部门督促进行整改,同时将项目单位名单在社会上进行曝光,被曝光企业在五年内不得申报节能资金支持项目。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湖北省企业财政节能奖励资金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略)

第四篇:广东省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广东省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促进我省民办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省财政从2005年起至2010年连续六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设立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和奖励民办教育。为加强和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和奖励下列项目

(一)鼓励和扶持实施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学历教育(含技工教育,下同)的民办学校(含民办技工学校,下同)发展;

(二)鼓励和扶持实施高级中学教育、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发展;

(三)鼓励和扶持实施学前教育的民办学校发展;

(四)构建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公共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五)奖励和表彰为发展民办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资助和奖励原则

(一)促进发展原则。专项资金要引导、扶持和促进民办学校自觉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和加快发展壮大。

(二)奖励先进原则。专项资金优先安排办学质量较好、管理规范和社会信誉高的民办学校;优先安排符合我省经济社会所急需和配套资金落实的建设项目。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一)项目建设资金。用于民办学校的实验室、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教育信息化等重点建设项目,促进民办学校做大做强;

(二)奖励资金。用于表彰和奖励为发展我省民办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含民办幼儿园、小学、中学、技工学校在内的学校、举办者、管理人员、教师等);

(三)支持民办学校管理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和民办学校科研工作。

第五条 民办学校申报奖励和资助资金基本条件

(一)民办普通高等院校申报条件。

1、学校办学思想端正,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无违纪违法办学现象;

2、受奖励的民办高校应当具有5年以上办学历史,受资助的民办高校应当具有3年以上办学历史,发展潜力良好;

3、受奖励或资助的民办高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当达到4000人以上;办学条件较好,产权明晰,有自有用地的独立校园,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仪器设备总值等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无红、黄牌;

4、办学质量较高,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学校办学声誉和社会声誉较好。

(二)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申报条件。

1、学校办学思想端正,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无违纪违法办学现象;

2、具有3年以上办学历史,发展潜力良好;

3、办学规模1000人以上;

4、办学条件较好,产权明晰,财务管理规范,办学相关证照齐全,有自有用地的独立校园;

5、办学质量较高,学校办学声誉和社会声誉较好。

(三)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申报条件。

1、学校办学思想端正,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无违纪违法办学现象;

2、具有3年以上办学历史,发展潜力良好;

3、办学规模中学900人以上,小学600人以上,幼儿园200人以上;

4、办学条件较好,产权明晰,财务管理规范,办学相关证照齐全;

5、办学质量较高,学校办学声誉和社会声誉较好。第六条 民办教育项目建设资金申报及审定程序

(一)项目申报。项目每年申报一次,符合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民办学校,于每年6月1日至30日,按隶属关系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申报学校的书面申请应包括申报项目名称、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预期目标、所需资金数额和资金预算计划、有关责任人等书面材料。

(二)项目评审。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财政厅进行项目评审,评审工作必须做到公开、公正与公平,确定受资助 学校和资助金额,并向社会公示。

(三)项目下达。项目经公示后,由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按规定下达建设资金。

第七条 民办教育奖励资金由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提出,由省财政厅确定。

第八条 奖励或资助资金名单确定后,由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向社会公示。经公示后,按规定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第九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职责

(一)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所管民办学校项目建设资金的评审;

(二)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相关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

(三)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对专项资金实施管理监督和绩效评价;

(四)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在管理中如发现项目实施过程或评价结果不符合立项要求的,应缓拨、停拨直至追回已拨部分资金或全部资金。

第十条 政府资助的资金归民办学校所有,在民办学校举办者变更清算时,应将该部分单列,不得作为举办者的投入;在终止办学时,应根据来源渠道退还政府,专门用于发展民办教育。

第十一条 资助项目单位收到项目建设资金后,应按国家有关财政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使用符合政府 采购条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政府采购。

第十二条 受资助的民办学校,有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行为的,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应责令其限期整改,并视情节轻重予以缓拨、停拨直至追回已拨部分资金或全部资金。

第十三条 因违规受到教育行政处罚的民办学习,取消当年获得资助的资格;受到罚款以上教育行政处罚的,自受处罚之日起一年内不能申报资助。

第十四条 民办学校在申请专项资金时,如有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查实,取消申报资格,并追回已资助的全部资金。

各地在申报资助民办学校时,审查不严或弄虚作假的,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申报项目所在地下的申报资格。

第十五条 各市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立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本地区民办教育发展,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由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五篇:广东省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粤财工〔2014〕173号)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粤财工〔2014〕173号

文件 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

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财政局、环境保护局,顺德区财税局、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财政省直管县(市)财政局、环境保护局,省有关单位:

为加强和规范对省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府〔2013〕125号)的有关规定,省财政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年5月19日

广东省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使用

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对省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省农村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府〔2013〕125号)、财政部 环境保护部《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165号)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我省农村环保工作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由省财政设立,专项用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鼓励各地有效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农村生态示范建设。

第三条 各地人民政府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农村环境保护以地方投入为主,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适当支持。

第四条 专项资金管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依法依规、突出重点、绩效管理、科学分配的原则。

第二章 部门职责

(一)安排总体计划审批。省环境保护厅在收到省财政厅下达的预算执行通知后15个工作日内,提出安排总体计划(含专项资金安排额度、分配办法、支持方向和范围等),会同省财政厅按程序报省领导审批。

(二)具体实施项目审批。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对申报项目提出专项资金分配计划(列至具体用款单位、项目、金额),按程序报省领导审批。

第五章 资金申报

第十二条 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专项资金申报通知,明确申报条件、扶持范围、扶持对象等内容,依托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做好专项资金申请受理、审核和信息公开等工作。

第十三条 各地按照专项资金申报通知要求和省下达的资金额度,组织评审后将项目上报省环境保护厅和省财政厅。项目申报单位对上报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负责。

第十四条 项目申报单位原则上不得以同一实施内容的项目重复申报或多头申报专项资金,同一实施内容的项目确因特殊情况已申报其他专项资金的,必须在申报材料中注明原因。

第六章

资金安排及拨付

第十五条 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按规定通过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受理项目申请,按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各地上报项目进行竞争性评审。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评审情况,形成专项资金分配计划,符合省级财政资金项目库管理要求的项目,逐步纳入项目库管理,实行滚动支持或分期实施,具体按照《广东省省级财政资金项目库试行办法》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分配计划按规定由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按程序进行公示,并按规定报分管省领导审批。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分配计划经审定后,由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下达项目计划。省财政厅按资金管理规定下达资金,办理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手续。

第七章 信息公开

第十八条 专项资金实行信息公开。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按规定在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和部门门户网站公开如下信息:

(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二)专项资金申报通知,包括申报条件、扶持范围、扶持对象等内容。

(三)项目资金申报情况,包括申报单位、申报项目、申请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各地财政部门、环保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的有关要求,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具体办法,及时上报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广东省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粤财工〔2013〕45号)同时废止。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省档案局。

广东省财政厅办公室 2014年5月22日印发

下载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修订)(粤财工〔2011〕392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修订)(粤财工〔2011〕392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徽省全社会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安徽省全社会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011年2月18日 关于印发《安徽省全社会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建〔2011〕106号 各有关市、县(区......

    四川省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四川省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搞好我省工业节能工作,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川府发......

    安徽省全社会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各有关市、县(区)财政局: 现将《安徽省全社会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一月三十日 安徽省全......

    广东省工会经费收缴管理暂行办法(粤工总〔2013〕63号)范文

    广东省工会经费收缴管理暂行办法 (广东省总工会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2013年4月11日以粤工总〔2013〕63号发布 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山东省节能节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山东省节能节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根据《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以及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见》,省财政厅设立了山东省节能节水专项......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财库〔2018〕2号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督管理,促进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规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杭州发展循环经济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杭州市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等部门 关于杭州市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杭政办函〔2008〕353号 各区、县(市)......

    重庆市节能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暂行办法5篇

    重庆市节能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暂行办法 (渝财企[2007]122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重庆市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渝办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