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指导手册

时间:2019-05-14 16:2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指导手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指导手册》。

第一篇: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指导手册

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指导手册

胜利油田分公司 2012年10月

前 言

为保证井下作业施工质量,减少无效、低效作业,严格控制作业成本,方便作业一线人员学习并掌握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进一步提升基层人员的技术素质,采油工程处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梳理并精选了37道常用井下作业工序,优化了施工基本流程,在查阅最新版本标准和最新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编写完成了《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指导手册》,该手册较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了作业工序质量监控节点及控制要求,明确了岗位控制人员。手册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一线作业工人的现场培训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作业监督人员的技术指导手册。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指导手册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2012年

10月20日

一、安装井口

(一)执行标准 SY/T5587.9-2007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安装情况;

2、套补距和油补距;

3、通径;

4、试验压力。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井口螺栓受力应均匀,螺栓两端倒角底面应高于螺母平面,四通、套管闸门、套管短节等符合标准,满足施工要求,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2、安装井口装臵后,井口通径符合施工要求,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3、安装井口装臵后,应进行压力密封试验,试验压力符合施工设计要求,但最高值不高于套管抗内压强度和井口装臵工作压力两者最小值的70%。用清水试压,稳压30min,压降不大于0.5MPa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4、套补距、油补距校核允许误差为±2mm,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二、新井替浆

(一)执行标准 Q/SL0783-2001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油管规范及长度;

2、人工井底;

3、替泥浆;

4、套管试压;

5、出口返液。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准确计算管柱长度,复核人工井底,误差不超过0.2m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2、用外径小于套管内径6~8mm、有效长度不小于1200mm通井规通井合格,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替泥浆:替出井内全部泥浆,并洗井至进出口水质一致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4、油水井套管试压值符合设计要求,稳压30min,压降小于0.5MPa为合格,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三、压井

(一)执行标准 SY/T5587.3-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压井前井口压力及循环深度;

2、压井方式;

3、压井液性质、密度和数量;

4、循环压井时井口返出液量;

5、泵压及排量。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计算压井液密度时选择的安全系数为:油井1.05~1.10,气井1.07~1.15,做到“压而不死、活而不喷”,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压井方式,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3、循环压井时直到进出口压井液密度相同,出口无压力和油气显示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4、挤压井时,不能将压井液挤入地层,造成污染,要求垫隔离液,压井液顶至油层顶界以上50m,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5、重复挤压井时,要先将前次挤入井筒的压井液放干净,才能再次进行压井,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6、压井液性质、密度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四、起原井管和抽油杆

(一)执行标准 Q/SH 1020 0126-2007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油管、抽油杆规范及长度;

2、井下工具名称、规范及数量;

3、井下管杆及工具状态描述;

4、悬重负荷。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起杆遇卡,严禁大力上提解卡,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光杆不少于四个支点单独架平,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抽油杆桥架不少于4个支点,抽油杆桥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起出的抽油杆排列整齐,每10根抽出接箍长度,接箍朝同一方向,严禁用抽油杆搭桥或做横担,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起管杆前应保持天车、游动滑车、井口三点成一线,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5、试提悬挂器必须缓慢提升,如果遇卡,应在设备提升能力、油管安全负荷范围内活动解卡直至悬重正常无卡阻现象,再活动缓慢上提。井内有大直径工具,提管柱时速度要缓慢,防止由于管柱的抽汲作用造成井喷或出砂,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6、起油管必须使用小滑车,不准用管钳、板手等金属工具损伤油管丝扣,内衬管必须使用护丝保护丝扣,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7、对起出的油管或工具要详细检查并描述状态,对不合格的及时进行标识、隔离或更换,并做好记录,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8、起潜油电泵油管时,应操作平稳,保证电缆与油管同步,防止电缆堆积,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9、起井下工具和最后几根油管时,提前20~30m倒下自封封井器,提升速度要小于或等于5m/min,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五、探砂面

(一)执行标准 SY/T5587.5-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油管规范及长度;

2、砂面深度;

3、砂柱高度;

4、加压负荷。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油管下井前,丈量必须准确,误差不超过0.02%,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2、当探砂面管柱下至距油层上界50m时,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5m/min,悬重下降lO~20kN时连探两次,确定砂面位臵,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探砂面时严禁带大直径工具,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探砂面后必须立即将管柱上提至安全位臵,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六、冲砂

(一)执行标准 SY/T5587.5-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冲砂方式;

2、冲砂液性质、密度及用量;

3、冲砂深度;

4、排量及泵压;

5、冲出砂量及砂样;

6、返出液量。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冲砂尾管提至离砂面3m以上,开泵循环正常后用水泥车向井内泵入冲砂液,如有进尺,则以0.5m/min的速度,缓慢均匀加深管柱冲砂,冲砂时排量应达到设计要求,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每次单根冲完必须充分循环,洗井时间不得少于15min,换单根时间在3min以内,连续冲砂超过5个单根后要洗井1周,方可继续下冲,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冲砂至设计深度后,应保持400l/min以上的排量继续循环洗井,当出口含砂量小于0.2%时为合格。然后上提管柱至原砂面l0m以上,沉降4h后,回探落实深度与设计深度误差小于0.5m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4、循环系统发生故障需停泵处理时,应上提管柱至原始砂面10m以上(特

殊情况提至安全深度以上),并反复活动,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5、提升设备发生故障时需检修时,必须保持正常循环,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6、冲砂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负责观察出口,发现入井液漏失严重的或井喷预兆时,应立即停止冲砂,采取相应措施后再进行下步施工,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7、冲砂遇阻加压不得超过30KN,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七、洗井

(一)执行标准 SY/T5587.5-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洗井液性质、密度及用量;

2、洗井方式;

3、排量及泵压;

4、洗井时间;

5、返出液量。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洗井开泵时应注意观察泵注压力变化,控制排量由小至大,同时注意出口返出液情况,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洗井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泵压、排量、出口量及漏失量等数据,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3、洗井时液量不少于井筒容积的两倍,直到进出口液体性质相同,洗井后观察30min以上,出口无压力和油气显示为合格,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八、通井

(一)执行标准 SY/T5587.5-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通井规规范;

2、油管规范及长度;

3、通井深度;

4、下钻速度;

5、遇阻情况及通井规描述。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通井规外径小于套管内径6~8mm、长度≥1200mm,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新井投产、大修后应通井至人工井底或人工灰面,其它施工通井至油层以下20米或设计深度,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对遇阻井段应分析情况或通过打印证实遇阻原因,并经处理后再进行通井作业,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4、防止产生抽汲和压力激动,起下通井规时应平稳操作,管柱起下速度小于或等于20m/min,在距射孔井段100m内,起放速度小于或等于5m/min,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5、通井中途遇阻要缓慢加压,掌握悬重变化,加压不能超过30kN,试通二次以上,计算出遇阻深度,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6、井口操作人员应该提前掌握井内管柱情况,当通井规距井口30~50m提前倒下自封封井器,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7、起出通井规后,应对通井规状况进行描述,并记录清楚,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九、刮套管

(一)执行标准 SY/T5587.5-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刮管器规范;

2、刮管深度;

3、洗井液性质、用量及温度;

4、出口返液情况。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接近刮削井段20米时,用洗井液循环正常后边缓慢顺螺纹紧扣方向旋

转管柱边缓慢下放至设计刮削深度,然后再上提管柱反复5次刮削,直到下放悬重恢复正常,同时,反洗井2周,至进出口液体性质一致,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若中途遇阻,当悬重下降20~30kN时,应停止下管柱,接洗井管汇开泵循环,边顺螺纹紧扣方向旋转边下放管柱,反复刮削直到管柱悬重恢复正常为止,再继续下管柱,如仍遇阻,则记录遇阻深度并起出刮管器,描述刮管器情况,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下管柱时应平稳操作,管柱下放速度控制为小于或等于30m/min,下到距离设计要求刮削井段顶界以上100m时,下放速度控制为小于或等于5m/min,以减少压力波动,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井口操作人员应该提前掌握井内管柱情况,当刮管器距井口30~50m提前倒下自封封井器,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十、下绕丝防砂管柱

(一)执行标准 Q/SH1020 0474-2010

(二)工序监控节点

1、管柱结构;

2、绕丝管规范及长度;

3、充填工具规范;

4、冲管规范及长度;

5、下钻速度;

6、绕丝下入深度。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下充填工具时,要保护好冲管接头,避免冲撞,以免损伤悬挂销钉,造成充填通道提前打开。连接充填工具时管钳打住充填工具下部接头,防止正反接头脱扣,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2、下绕丝管柱速度小于或等于10m/min,冲管在油管内下入速度小于或等于5m/min,并严禁磕碰,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下井油管丝扣要涂密封脂,并上紧,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4、绕丝管于下井前打开包装,并进行详细检查,确保绕丝管完好,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5、根据设计要求,绕丝筛管覆盖油层顶、底界1.0m,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十一、高压充填防砂工具座封

(一)执行标准 Q/SHSLJ0474-2002

(二)工序监控节点

1、管柱结构及充填工具规范;

2、下钻速度;

3、座封压力;

4、座封深度;

5、座封效果。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充填工具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10m/min,充填工具避开套管接箍1米以上,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下井油管丝扣应涂密封脂,并上紧,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3、座封时,正打压到8MPa、10MPa、12MPa,各稳压3~5min后上提管柱,如果负荷增加30~50kN,验证座封合格,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座封后,继续打压到18MPa以上,至压力突降,出口返液,打开充填通道,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十二、循环充填

(一)执行标准 SY/T 5340-2012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充填砂规格及用量;

2、携砂液性质及用量;

3、携砂比及加砂量;

4、充填施工时间、泵压及排量。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正洗井至出口返液3~5m,观察井口压力,排量,压力稳定后如排量

3大于300~350l/min,压力小于4MPa,出口排量等于或接近进口排量,则进行充填施工,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2、均匀加入充填砂,携砂比控制在5~10%左右(质量比),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待施工泵压高于充填施工压力最初值5MPa时,停止加砂;当排量降低至200 l/min~250 l/min、泵压升高至12MPa时停止顶替,迅速倒管线反洗井将油管中剩余砂子洗出,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十三、高压充填

(一)执行标准 Q/SH1020 1653-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充填砂规格及用量;

2、携砂液性质及用量;

3、携砂比、泵压和排量的变化情况。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充填砂用量及规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泵压、排量和携砂比应分四阶段控制,最终在顶替排量降至500l/min、泵压逐渐上升至22.0MPa、加砂量达到设计砂量的80%以上为合格,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3、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负责观察井口情况,发生管汇、井口刺漏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放压整改后方可继续进行,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充填、丢手、起防砂管柱必须连续进行,以防砂卡管柱,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十四、探冲中心管

(一)执行标准 SY/T5587.5-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冲砂方式;

2、冲砂液性质、密度及用量;

3、冲砂深度;

4、排量及泵压;

5、冲出砂量;

6、返出液量;

7、冲管规范;

8、充填工具内径。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下井前要检查冲管:外径是否与井内管柱匹配,冲管最大外径小于防砂管柱最小内径6mm以上、内径畅通、丝扣清洁并涂丝扣油,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在冲管接近充填工具或进入绕丝筛管时,应边转管柱边下放,悬重下降5kN~10kN时连探两次,确定砂面位臵,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当探砂面管柱下至距充填工具30m时,下放速度应小于或等于5m/min,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每次单根冲完必须充分循环,洗井时间不得少于15min,控制换单根时间在3min以内,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5、冲砂结束后,必须立即将管柱提出,边起边灌压井液,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6、在冲砂施工中,提升动力设备需连续运转不应熄火,责任岗位为司钻岗。

十五、注水泥塞

(一)执行标准 SY/T5587.14–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施工管柱结构;

2、水泥浆密度、用量及干水泥用量;

3、顶替液量;

4、上提管柱长度及反洗井深度;

5、候凝时间;

6、水泥塞面深度;

7、灰塞

试压;

8、设备。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施工管柱结构合理,丈量无误,密封可靠,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工作液符合质量要求,拌水泥浆和隔离液所需清水保证水质合格,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必须用清水配制水泥浆,搅拌均匀,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注塞施工,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4、水泥塞厚度不小于10米,特殊井按设计要求进行,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5、注灰后塞面试压12MPa,稳压30min,压降小于0.5MPa为合格,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6、从配水泥浆开始到反洗井完,备用泵注设备应始终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7、从配水泥浆开始到反洗井结束的时间应小于水泥浆初凝时间的70%,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8、灰塞深度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十六、钻水泥塞

(一)执行标准 SY/T5587.14–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钻具结构;

2、钻塞起、止深度;

3、施工泵压、排量及钻压;

4、洗井液及返出液;

5、钻塞后试压情况。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钻具选择和管柱结构合理,有套管保护措施,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工作液符合质量要求并经过过滤装臵过滤,容器、管线清洁无渗漏,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钻压、钻速、排量等参数选择合理,每钻进3-5m划眼1次,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钻塞后通井、刮管、洗井、试压等符合质量要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5、钻塞深度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6、水泥塞上砂柱超过10米时,下冲砂管柱冲砂后再钻塞,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十七、套铣

(一)执行标准 QSH 0834-2010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套铣深度;

2、套铣工具名称及规范;

3、套铣方法;

4、套铣后套管通径;

5、修井液性能(具有良好的携屑能力);

6、泵压、排量、悬重;

7、返出物情况。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下井前要测量套铣管外径、内径、扣型及长度,并做好记录,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2、连接进出口管线,在循环设备与井口之间的管线应串联地面过滤器,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套铣管下至距离鱼顶0.5~1.0m处,开泵反循环套铣,待循环正常后缓慢下放管柱,加压10~25kN开始套铣,每套铣3~5m,上下活动一次管柱,每套铣完一根,充分循环修井液,观察排量、泵压、悬重变化,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接单根之前应充分循环洗井,时间不少于15min,控制岗位为副

司钻岗;

5、套铣至出口基本无返出杂物或铣屑后停泵,缓慢平稳上提管柱至套铣工具全部在套铣鱼顶以上,方可以正常速度起钻,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十八、井筒填砂

(一)执行标准 SY/T 5184-2006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洗井;

2、原井砂面深度;

3、砂粒规范、加砂量;

4、填砂方式;

5、砂柱高度和砂面深度;

6、排量、泵压。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井筒填砂前应充分洗井,并落实原井砂面深度,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不应在外溢的井内填砂,也不能在泥浆中填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3、填砂管柱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填砂完成后及时上提管柱至安全深度,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必须采取循环方式填砂,不准空井筒井口灌砂,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5、填砂排量<200l/min,均匀加砂,携砂比<10%,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6、沉砂时间不少于4小时,下放管柱回探砂面,与设计砂面深度相差小于1m为合格,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十九、射孔

(一)执行标准 SY/T 5325-2005、Q/SH1020 0963-2010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压井液及液面深度;

2、防喷器安装;

3、射孔层位、井段及厚度;

4、射孔方式、枪型、孔密及孔数;

5、发射率检查及井口油气显示。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若方案要求负压射孔,井筒液面深度必须达到方案要求的负压深度,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核对射孔通知单,确保射孔井号、射孔层位和射孔井段准确无误,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3、射孔后检查发射率,若单炮发射率低于95%时,必须补射,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4、射孔应前对套管短节、井口装臵及防喷器进行整体试压,试压过程必须有作业队及监督人员签字认可,并有详细记录,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5、油管输送射孔管柱必须接定位短接,磁性定位并调整准确射孔枪深度,符合设计要求方可射孔,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二十、下完井管柱

(一)执行标准 Q/SH1020 0126-2007

(二)工序监控节点

1、管柱结构及深井泵、封隔器等下井工具规范;

2、油管、抽油杆规范及长度;

3、下钻速度;

4、深井泵、封隔器等下井工具深度;

5、座封负荷;

6、座封效果;

7、管柱及深井泵试压。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下井前要对深井泵、封隔器等下井工具进行详细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更换,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2、管杆入井前要丈量准确并保持清洁,丝扣清理干净后均匀涂抹丝扣油,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3、下入油管时要逐根检查,并用相应规范通管规逐根通管,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若抽油杆为空心杆,下井前务必要用相应规范通杆规逐根通杆,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5、天车、大钩、井筒中心对正,偏差不大于3cm,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6、下管柱时应平稳操作,管柱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20m/min,下到距离坐封位臵l00m时,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5m/min。封隔器应避开套管接箍位臵1m以上,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7、下大直径工具在通过射孔井段时,下放速度不超过5m/min,防止卡钻和工具损坏,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8油管未下到预定位臵遇阻或上提遇卡时,应及时分析井下情况,校对各项数据,查明原因及时解决,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9、支撑式封隔器座封加压:Y211-150封隔器加载80~100kN;Y211-114封隔器加载60~80kN,液压式封隔器按要求逐步打压和稳压,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10、按要求试压检验封隔器及油管密封效果,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二十一、试抽

(一)执行标准 Q/SH 1020 0126-2007

(二)工序监控节点

1、井口装臵安装;

2、螺丝及顶丝;

3、光杆裸露;

4、防冲距;

5、完工后剩余材料的数量回收。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调整好防冲距后,方卡子要做到上不碰下不挂,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2、井口憋压3.0MPa,稳压10min,压力不降为合格,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碰泵后光杆从四通顶丝平面至顶端不超过2.5~3.5m为合格,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二十二、混气水排液

(一)执行标准 Q/SH 1020 0520-2005

(二)工序监控节点

1、管柱结构;

2、排液方式;

3、泵压、排量;

4、进出口液量及地层喷吐量;

5、排出砂量及冲砂洗井情况。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施工管柱尾深完成于油层顶界以上10米,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2、先用压风机反气举掏空300m后,用水泥车反替入2%的发泡剂溶液,水泥车排量控制在100~200l/min,压风机控制压力4.0~5.0MPa,充分混排,举喷后连续时间不低于1h,地层吐液量不少于3m/m,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3、混排完工后关井4小时,下放管柱探砂面,有砂冲砂至人工井底(人工灰面)或设计深度,无砂则反洗井1.5周,洗净井内悬浮砂,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负责观察井口情况,发生井口、管线刺漏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放压整改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二十三、挤化学药剂

(一)执行标准 Q/SH1020 0880-2006

(二)工序监控节点

1、用量、浓度;

2、泵压;

3、排量;

4、顶替量;

5、现场检验药剂与设计相符。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冲砂、洗井要求采用无固相防膨修井液,严禁清水漏入地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按设计用量、浓度配制化学药剂溶液,配液时所有的罐、池、水要清

3洁无杂质,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打顶替液,用量小于油管容积0.5m,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二十四、化学颗粒防砂

(一)执行标准 Q/SH 1020 0349-2006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施工管柱结构;

2、防砂材料质量及用量;

3、携砂液性质及用量;

4、加砂量、携砂比及施工泵压、排量;

5、顶替液用量;

6、候凝时间;

7、井筒留塞及处理情况。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防砂材料质量及用量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试挤前臵液10min,观察压力、排量变化,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工,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均匀加入防砂材料,携砂比控制在5.0~15.0%之间,加砂量达到设计砂量的80%以上为合格,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4、根据油管深度和规范正确计算顶替液用量,不得过量顶替,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5、施工过程要连续,不得中途停泵,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二十五、地层填砂

(一)执行标准 Q/SH1020 1736-2006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施工管柱结构;

2、石英砂质量及用量;

3、携砂液性质及用量;

4、加砂量、携砂比及施工泵压、排量;

5、顶替液用量。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石英砂质量及用量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32、试挤前臵液10min,观察压力、排量变化,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工,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均匀加入石英砂,携砂比控制在5.0~20.0%之间,加砂量达到设计砂量的80%以上为合格,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4、施工过程要连续,不得中途停泵,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二十六、封隔器找串

(一)执行标准 Q/SH1020 0382-2007

(二)工序监控节点

1、管柱结构;

2、管柱下井速度;

3、施工参数;

4、串通层位。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封隔器、节流器卡位应准确,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找串管柱下井速度小于或等于10m/min,下到距离找串位臵l00m时,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5m/min。封隔器应避开套管接箍位臵1m以上,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不得将泥浆或污物注入地层和串槽部位。若串通量大于20l/min,则进行封串工艺,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4、发现串槽后必须上提管柱,验证找串管柱性能,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二十七、水泥浆封堵

(一)执行标准 SY/T5587.4-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套管试压;

2、封堵管柱结构;

3、封堵材料组成和用量;

4、封堵液配制;

5、施工参数;

6、顶替液;

7、候凝时间;

8、封堵效果。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施工管柱结构合理,丈量无误,密封可靠,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封堵前要对油层以上套管用清水试压12.0MPa,稳压30min,压降小于0.5MPa为合格,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3、必须用清水配制水泥浆,搅拌均匀,密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封堵施工,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4、顶替泵压达到22MPa,需反洗井时应限压5.0MPa,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5、封堵过程中,备用泵注设备应始终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6、从配水泥浆开始到封堵结束的时间应小于水泥浆初凝时间的70%,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7、封堵结束后应将管柱提至安全位臵,防止卡管柱,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8、全井封堵后候凝12小时以上方可动管柱,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9、封堵候凝24小时后对封堵层段试压12MPa,30min压降不大于0.5MPa为合格,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二十八、酸化及酸洗

(一)执行标准 SY/T6334-1997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施工管柱结构;

2、酸液性质及用量;

3、处理液配臵浓度及用量;

4、前臵液及顶替液性质及用量;

5、施工方式及泵压、排量;

6、反应时间。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设备摆放应根据井场条件,满足施工要求,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地面管线和井口按设计最高施工压力的1.2倍试压,1min压力不降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3、施工过程中不应超过最高限压,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缓蚀剂、缓速剂、稳定性等各种添加剂必须按设计规定的用量和顺序加入,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5、施工完毕关井时间不得大于设计反应时间,时间一到,应立即排液,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6、泵注过程应按设计的排量连续泵入,中间不允许停泵,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二十九、起下隔热管

(一)执行标准 SY/T6089-199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隔热管的根数及长度;

2、管柱结构;

3、涂抹高温密封脂。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井口按标准安装,试压合格,确保注汽过程中不刺不漏,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隔热管送到现场后要排放整齐,丈量准确,无泥土,杂物,将丝扣、密封圈槽清理干净,全部使用新密封圈,涂高温密封脂,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3、起下隔热管时,必须使用小滑车滑动拉送,防止损坏隔热管外螺纹,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作业时严禁猛烈敲击隔热管的任何部位,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5、以小于或等于20m/min的下放速度,将封隔器和井下热力补偿器下入到预定位臵。封隔器坐封位臵应在射孔井段顶界以上5~10m之间,并避开套管接箍2m以上,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十、打捞

(一)执行标准 SY/T5557.12-2004 SY/T5247-2008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打捞管柱组合;

2、鱼顶深度与形状;

3、下钻速度;

4、冲顶洗井;

5、打捞加压;

6、打捞工具及落物情况描述。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根据井下情况,选择合适的打捞钻具组合,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下井工具下井前要严格检查规格、强度,丝扣等各部件,保证灵活可靠,经过地面试验并留有草图,不合格不准下井,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3、控制下钻速度,进行分段循环,保证水眼畅通。遇阻时不得划眼,应起出重新通井或改变钻具组合,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量准方入,从各个方向找鱼顶,可开泵找鱼顶,也可边转边下放找鱼顶,观察指重表和泵压的变化,下放钻柱时不得超过鱼顶3~5m,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5、捞获后应试提,不能超负荷硬拔,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6、在预计深度碰不到鱼顶或提前遇阻应分析原因,慎重试探不得强下硬压,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十一、解卡

(一)执行标准 SY/T5827-2005、SY/T6121-2009、SY/T6087-1994、Q/SL 1500-2000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卡钻原因;

2、卡钻管柱结构;

3、卡点位臵;

4、解卡拉力及活动范围;

5、活动解卡时间。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指重表(拉力表)应灵敏可靠,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测卡点试提,载荷大于井内管柱悬重30~60kN,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缓慢上提,最大载荷不得超过设备的许用载荷和管柱的螺纹抗滑扣极限载荷,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解卡打捞作业应避免对套管造成损害,并采取保护油层的措施,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5、拔绕丝井,先采用拔绕“五字法”(冲、蹩、捞、挤、拔)施工,无效时可采用倒扣、套铣、冲管旁冲解卡,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十二、打印

(一)执行标准 SY/T6377-2008

(二)工序监控节点

1、铅模规范;

2、冲洗液性质;

3、打印深度、加压负荷;

4、铅模印痕描述。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铅模下井前要详细检查铅模规格,表面是否光滑无痕,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铅模下至鱼顶以上10m左右时,大排量开泵冲洗,排量不小于500l/min边冲洗边慢下油管,下放速度不超过2m/min,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当铅模下至距鱼顶0.5m时大排量冲洗鱼顶上面的砂子及脏物后停泵,再以1.0m/min以下的速度下放,一次加压打印,一般加压30kN ,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减,但增加钻压不能超过50kN。并计算深度,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起带铅模管柱遇卡时,要平稳活动或边洗边活动,严禁猛提猛放,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5、当套管缩径,破裂,变形时,下铅模打印加压不超过30kN,以防止铅模卡在井内,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6、起出铅印后要轻搬轻放,保护印迹不受损伤,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7、起出印模后必须进行描述、分析,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十三、薄皮管验套

(一)执行标准 Q/SH1020 0222-2007

(二)工序监控节点

1、薄皮管规范;

2、油管规范及长度;

3、验套深度;

4、下钻速度;

5、遇阻情况;

6、薄皮管变形描述。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薄皮管直径比套管内径小10~20mm、厚度3~4mm、长度根据套管变形情况而定,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下验套管柱应平稳操作,管柱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20m/min,下到距离射孔井段l00m时,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5m/min,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当遇到套管变形位臵或人工井底悬重下降50~100kN时,起出,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4、井口操作人员应该提前掌握井内管柱情况,当通井规距井口30~50m提前倒下自封封井器,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5、起出薄皮管后必须进行描述、分析,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十四、磨铣

(一)执行标准 Q/SH 0384-2010

(二)工序监控节点

1、磨铣深度;

2、磨铣工具名称及规范;

3、磨铣方法;

4、钻压;

5、磨铣后套管通径;

6、返出物情况。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根据井下情况,选择合适磨铣工具,并做好记录,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连接进出口管线,在循环设备与井口之间的管线应串联地面过滤器,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下入磨铣管柱应平稳操作,控制下放速度不大于0.5m/s,最后10根控制下放速度不大于0.01m/s,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铣鞋下入井内距磨铣位臵1~2m处时,开泵循环修井液冲洗磨铣位臵20~30min后,连续或间断旋转管柱边下放铣鞋至磨铣位臵上,轻压慢转磨铣5~10min后逐渐增加钻压和加大钻速,无异常蹩、跳钻情况下才能正常磨铣,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5、接单根之前应充分循环洗井,时间不少于15min,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十五、压裂

(一)执行标准 Q/SH1020 0224-2007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压裂砂规格及用量;

2、压裂液性质及用量;

3、携砂比、泵压和排量的变化情况;

4、压裂井口的安装;

5、压裂后关井时间;

6、放喷油嘴规范;

7、放喷流程固定情况;

8、放喷情况记录。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压裂油管及下井工具在地面检验,合格后方可下井并验封,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地面流程要做到方便施工、安全可靠。压裂液罐应尽量直接接低压管汇,管汇到混砂车的供液管线应尽量短。高压管线应避免管线方向的憋劲或

死弯现象,且每10~15米用一个地锚固定。仪表车和其它辅助车辆应距离井口20m以上,监督岗位为司钻岗;

3、施工前必须对井口及套管短节、施工管线进行试压,压力为预计最高施工压力的1.2倍,监督岗位为技术员岗;

4、按照泵注程序表泵注,密切注意压力、排量的变化,监督岗位为技术员岗;

5、压裂后严格按关井时间关井扩散压力,放喷时按要求使用油嘴控制放喷速度,防止吐砂。要记录放喷前后压力变化情况、放喷时间、喷出油、水、砂量,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十六、水平井机械防砂

(一)执行标准 Q/SH1020 1987-2009

(二)工序监控节点

1、防砂管柱结构;

2、主体筛管规范及长度;

3、充填工具规范;

4、下钻速度;

5、主体筛管下入深度。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管柱入井过程中,应轻抬轻放,避免剧烈撞击,严禁顿钻、溜钻,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2、下油管速度应均匀,直井段下入速度小于10m/min,水平井段下入速度小于3m/min,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下井油管丝扣要涂密封脂,并用液压钳上紧,要记录余扣,并附加在油管长度上,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4、防砂主体筛管长度应覆盖油层上下界各3~5m,信号筛管长度2~4m,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5、防砂管柱应间隔10~20m配接安全接头及5~10m配接扶正器,控制岗

位为技术员岗;

6、冲管长度距离丝堵1~2m处,充填工具以下设计的短节、丝堵和冲管应倒角3mm×45°,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7、充填工具应明确使用规范,坐封位臵应避开套管接箍1米,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十七、起下定向井管柱

(一)执行标准 Q/SH1020 0619-2005

(二)工序监控节点

1、管柱组合;

2、起下速度;

3、管柱试压。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定向井宜采用液压丢手封隔器,不宜采用机械坐封式封隔器,下入斜井段的带封隔器的油管柱应在封隔器下连接油管扶正器,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下入斜井段中的油管柱和工具应在油管接箍两端和突出台阶倒45°×5mm的倒角,对造斜点以下套管小于造斜点以上套管的定向井,应在造斜点以上油管柱下端连接外径大于造斜点以下套管内径的防掉工具,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下管柱前应调整井架天车、游动滑车大钩、井口对中呈三点一线,下入管柱时应避免抽油管柱在井口磕碰,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下管柱速度不应超过50m/min,下至斜井段、射孔井段或接近人工井底时应限速下入,下入速度不应超过5m/min,做到平稳操作,避免顿钻和损坏螺纹,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第二篇:工序质量的分析和控制

工序质量的分析和控制

工序质量的分析和控制是生产质量职能的基本内容,它包括影响质量制造的6个因素(5M1E),即人、机、料、法、环、测,使工序质量的波动处于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如工序检验)准确判断加工工序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以及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在出现偏离标准的情况下,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工序控制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稳定生产合格的产品。

一、工序质量控制的准备

1、零件功能分类 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控制质量,必须有重点地抓住产品或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如出口件等,以及零部件的关键工序。这种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具体做法是通过单个产品的特性分类,加强设计分析,在分清主次的基础上,明确质量控制重点,保证产品或零部件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同时可以对人员进行计划、工艺、质量等的了解和让他们掌握设计意图,从各项工作上保证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

2、关键工序的确定 凡属符合以下1条者应定为关键工序,进行重点控制:

(1)、关键、重要零件的关键尺寸、技术要求所形成的工序;

(2)、质量不稳定,重复故障多,合格品率低 的工序;

(3)、对下道工序的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

(4)用户反映意见较多的工序;

(5)加工周期长原材料贵重,一旦出现问题损失价值高的工序。

(6)新上岗素质较低的员工所承担的工序;

凡属关键工序,选定后应建立控制点。

二、工序控制的方法

如前所述,影响工序过程质量的因素有人、机、料、法、环、测,即通常所说的5M1E。经验与理论表明,这六个因素对不同的工序及其质量的影响程度有着显著的差别。这里有必要引进有关工序“主导因素”的概念。

“主导因素”是指在众多影响最终质量的因素中,起决定全局或占支配地位的因素。任何加工制造过程都存在这样的因素,而且一种或几种占支配地位的情况到处可见。根据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人们一般可以从各种影响因素中识别出主导因素来。例如铸造上模具、熔炼、型砂起主导作用,加工上除了模具因素外,还有工装、工艺参数(刀具、切削速度等)、员工的操作规范等也起主导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分析结果建立控制系统。

在制造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主导因素这一概念,分别对不同的工序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误和控制措施,从而达到控制制造质量的目的。下面,我们对6大因素的特点及防误、控制措施分别做一下介绍。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不同产品特点的条件下,工序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因而主要控制措施也不相同,应因地、因产品而已。

1、操作人员的因素 往往操作人员的技能和谨慎作风是关键因素,它是产品或零件产生不良的主要原因。凡是在操作人员起主导作用的工序所产生的不良,一般可以由操作人员控制。

造成操作误差的主要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以及由于工作简单重复而产生的厌烦情绪等。

防误和控制措施:加强“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下道工序是客户”的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编写明确详细的操作规程,加强工序专业培训;加强检验工作,适当增加检验的频次;充分利用愚巧法防错;通过工种间的人员调整、工作经验丰富化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广发开展QC小组活动,促进自我提高和自我改进能力。

2、机器设备的因素 机器设备是保证工序生产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的重要条件之一,尤其是自动化程度较高、有定位装置的设备,它们对于确保工序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一般通用机器设备来说,机器设备的精度保持性、稳定性和性能可靠性;配合件、传动件的间隙;定位装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都直接影响到工序质量特性的波动幅度。

属于机器设备起主导作用的典型工序有:加工中心、自动切削、造型线等。在这些情况下,工序虽然复制性程度较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设备的磨损、升温等情况的发生和变化,质量特性数据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甚至在一批产品,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合格品。因此必须定期检查和校正。

消除此类异常因素的主要控制措施:

1)、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测机器设备的关键精度和性能项目,并建立设备关键部位日点检制度,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备进行重点控制。

2)、采用首件检验,核实定位等的调整量。

3)、尽可能根据情况采用愚巧发,以减少对工人调整工作可靠性的依赖。

3、原材料的因素 由于产品不同,因而所使用的原材料的类别也会各不相同。原材料对产品的质量起着主导作用。主要的控制措施有:

1)、在原材料的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质量要求;

2)、加强原材料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产品的工序和成品检验;

3)、合理选择供应商,搞好协作厂间的关系,督促供方搞好质量控制。

4、工艺方法的因素 工艺方法包括工艺流程的安排、工艺之间的衔接、工序加工手段的选择(加工环境条件、工艺装备配置、工艺参数)和工序加工的指导文件的编制(如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工序质量分析表)。

工艺方法对工序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制定的加工方法,选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等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二是贯彻执行方法的严肃性。对于成型加工、定程加工的工序来说,例如定长度切削、造型等,工装模具的设计和制作,成型刀具、刃具的制造和刃磨,都直接对工序质量起决定作用。此外加工的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和走刀量等工艺参数的选择;工艺的编排和衔接;工装模具的制造、鉴定和保管;计量器具的选用、鉴定和保管等,也严重地影响着工序质量。

由于不严格贯彻执行工艺方法,违法操作规程,致使大大降低了工序能力,甚至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和人身安全事故,这不但影响了产品质量和进度,也影响着经济效益。

工艺方法的防误和控制措施:保证定位装置的准确性,严格首件检验,并保证定位中心准确,防止加工特性值数据分布中心偏离公差中心 ;加强技术业务培训,使操作人员熟悉定位装置和调整方法,尽可能配置显示定位数据装置;加强定形刀具或刀具的刃磨和管理,实行强制更换制度;积极推行控制图管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严肃工艺纪律,对贯彻执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监督;加强工具工装和计量器具管理,切实做好工装模具和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工作。

5、测量的因素 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质量数据和质量信息,准确判断原材料、外购外协件、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有必要对测量和实验设备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测量和实验设备的准确可靠。主要控制措施有:确定测量任务及所要求的准确度,选择适用的、具有所需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测试设备;定期对所有测量和实验设备进行确认、校准和调整;规定校准规程,其内容包括设备类型、编号、地点、校验周期、校验方法、验收标准,以及发生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保存校验记录;发现测量和实验设备未处于校准状态时,立即评定以前的测量和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并记入有关文件。

6、环境因素 由于生产产品的工序不同,环境条件的内容也不同。所谓环境,一般指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音干扰、振动、照明、室内净化和现场污染程度等。

三、过程控制要设置质量控制点

设置质量控制点是过程质量控制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方法。它具有动态特性,也就是说,随着过程的进行,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不是永久不变的。如某环节的质量不稳定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处于稳定状态,这时该控制点就可以撤销;而当别的环节、因素上升成为主要矛盾时,还需要增设新的质量控制点。

1、设置质量控制点应考虑的因素

在甚么地方设置质量控制点,需要对产品的质量特性求和制造过程中的各个工序进行全面分析来确定。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

(1)、对产品的适用性(性能、精度、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等)有严重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重要影响因素,应设置质量控制点。

(2)、对工艺上有严格要求,对下工序的工作有严重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部位,应设置质量控制点。

(3)、对质量不稳定、出现不合格品多的项目,应建立质量控制点。

(4)、对用户反馈的重要不良项目,应建立质量控制点。

(5)、对紧缺物资或可能对生产安排有严重影响的关键项目,应建立质量控制点。

质量控制点一般可分为长期型和短期型两种,对于设计、工艺要求方面的关键,重要项目是必须长期重点控制的,而对工序质量不稳定、不合格品多或用户反馈的项目、或因为材料供应,生产安排等在某一时期的特殊需要则要设置短期质量控制点。当技术改进项目的实施、控制措施的标准化等经过一段时间有效性验证有效后,可以相应撤销转入一般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点还可以搜集大量有用的数据、信息,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所以,设置质量控制点,加强工序管理是企业生产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

2、质量控制点的主要职责

(1)、设计部门对影响产品适用性的关键质量特性作出判断,并列入质量控制。

(2)、工艺部门根据产品设计和工艺要求确定产品加工过程中应建立的质量控制点。

(3)、将顾客要求(包括法规等)确定的“质量要求”转换为规定的产品“特性”、过程“特性”,工艺技术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工序分析,在编制作业指导书时就要把质量控制点纳入进去。

(4)、设备、工具和检验部门负责配备有关设备和工装及仪器,并编制设备点检卡。

四、预防系统控制和过程控制的主要职责

1、控制实施过程中设计人员的职责

设计人员一定要作好前期策划,策划过程要改变以往那种各自为战的作风,每个项目都要跟踪协调到位。改变以往逐级转序的排队工程,要实行同步工程,每个项目要实现与外部客户同步,与内部客户质保、销售、机修分厂及生产等部门同步。确定顾客的要求和期望,以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对所需更改的早期识别,以预防为主为核心,避免后期更改,避免质量问题的重复发生,也可缩短开发周期。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实验设计,保证开发出一个有效的制造系统,以满足顾客的要求、需要和期望。通过预防产生质量,要求资源的配置能保证工作正确完成,而不是把资源浪费在生产过程中问题的查找和补救上面。验证的过程要做好跟踪、落实、总结分析实验设计与加工时产生的变差结果。试验通过后,那就要制定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效果的标准化的作业文件,交付生产单位。以最低的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

2、质量控制点实施过程中过程品管的职责

对过程品管员来说,严格按指导书进行检验,检验后将结果尽快告诉操作者,使操作者及时掌握产品质量的状况,并防止操作者继续出现同样的质量问题,要充分认识到检验的作用不仅要把住产品质量关,更重要的是对操作者提供适当的信息,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1)、明确质量控制点影响质量特性的主导因素及有关参数,并加以跟踪检测。

(2)、明确质量控制点中工序的检测重点,配合操作工人做好监测和记录,和操作工密切配合,帮助操作工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点的有关技术文件,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异常原因,指导他们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3)、熟悉掌握质量控制点的质量要求及检测和试验方法,并按控制规范规定的进行检验严格把关。研究分析工序能力,预防和消除异常因素,使工序处于稳定状态,对关键部位或关键质量特性值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4)、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实行预防为主,把不合格品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5)、及时掌握必要的信息,并不断和有关人员交流沟通信息,这对较好处理质量问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6)、要做好不合格品的管理。对已经产生的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要严格管理,对于不合格品要做好记录、标示,按规定给予报废、降级让步、筛选,或按规定程序经核准后,予以返修或回用。要严格防止以次充好,将不合格品作为合格品处理。同时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分析,查清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争取减少不合格品,预 防不合格品重复发生。

(7)、检验员要当好“三员”,并坚持做到“三满意”。三员,即产品质量的检验员,质量第一的宣传员和生产技术的辅导员。三满意,即生产服务的态度让操作者满意,检验过的产品让下道工序满意,出厂的产品质量让用户满意。

3、操作工人必须明确自己应履行的职责:

每一个操作者都担负着一定的工序加工任务,而操作者的技能和工作质量是影响产品质量的直接因素。生产工人应认真执行本岗位的质量职责,坚持“质量第一”,以预防为主,自我控制,不断改进的思想和方法,把保证工序加工的符合性质量作为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工序加工的合格率和一次合格率,以优异的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是下道工序和用户满意。对质量控制点的控制和处理,除严格按有关技术文件规定进行之外,还需要很高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因此必须创造性地工作才能处理好关键质量要求。生产工人要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清楚准确地掌握本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质量要求和关键性难点,正确理解和掌握每一项要求,分析达到要求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手段,并做到准确灵活运用。

(2)、按图纸标准和工艺要求,核对原材料、半成品,调整规定的设备、工具、量具、仪器仪表等加工设施,使之处于完好状态,熟练掌握作业指导书的程序和规定,并严格按其要求进行操作。

(3)、掌握必要的检验手段和方法,并按有关技术文件要求进行严格把关。研究分析工序能力,预防和消除异常因素,使工序处于稳定状态,对关键部位或关键质量特性值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4)、正确认识检验员的作用。检验是帮自己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并非单纯抓毛病。每一个操作工都应该如实地反映产品质量状况,尤其是当产品质量不合格时,更应该立即向检验员反映,争取检验员的帮助和指导。

(5)、按规定做好加工原始记录及合格率,并将其同规定的考核指标比较,进行自我质量控制。了解本道工序的重要性,并知道对下道工序及全局的影响程度。

(6)、研究提高操作技能,适应质量要求的需要,练好基本功。

(7)、做好“三自三检”和一“控”。“三自”:工人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检查,自己区分合格与不合格的产品,自己做好质量状况等标记;“一控”:控制自检正确率,力争达到100%

(8)、做好设备、工夹具、模具和计量器具等的维护、保养和正确使用,坚持贯彻和执行关键部位的日点检制度。

(9)、坚持文明生产,做好经常性的整理、整顿、清扫和定置管理,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为操作方便做到工作场地、设备、工具、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清洁、整齐;走到畅通;消除造成产品磕碰、划伤、生锈、腐蚀、污染等的一切可能因素。

(10)、坚持均衡生产,正确处理好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高速度,做到日均衡、时均衡,不应为赶任务而不顾质量。

(11)、积极参加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不断开展现场改善活动。每个生产工人都要树立不断进取的思想,永不满足于已取得的工作成绩;要不断努力去寻找、发现本岗位的不良、不稳定、不均衡、不充分、不合格的现象或问题,制定新的目标,挖掘潜力,不断提高符合性的质量水平

五、技术差错:在特定的质量要求下,有些员工总是比他人做的更好其原因是他们拥有某种特殊的“窍门”。在这种情况下,过程巡检应该观察工人们各自所用的方法,以发现其差异。这些差异通常就包含着窍门,方法中的细微不同会产生绩效上的很大差距。一旦发现了窍门,过程巡检就及时总结、及时反馈 有技术部门纳入标准。或者说,可以把窍门引入员工的培训项目,这样,所有的员工都会被带到更好水平。

员工要克服对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偏见和错误认识。正确处理质量与数量的关系,质量与消耗的关系,自主保证与专职检查的关系,技术与经济以及生产与管理的关系。

第三篇:质量保证体系-关键工序质量控制

230省道吴江北段养护改善工程A8标项目部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

一、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

1、我部总公司通过ISO992质量体系认证,我们的质量方针是:建桥筑路。每人每岗每工序,按规范作业,持续提高,全心全意创精品,让业主满意。

2、质量目标

我部在本工程上的质量目标是:创五个一流。即一流的内在质量,一流的外观质量,一流的沿线设施,一流的环境景观,一流的档案管理。

二、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过程

本项目工程由若干个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通过由工序质量保分项工程质量,分项工程质量保分部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保整个标段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同事质量控制过程中也是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查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在施工开始时做好工程评定单元划分,以便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2、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

影响施工质量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既:“人、机、料、法、环、”,施工过程中紧紧围绕五个影响因素,采取因果分析图的方法。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3、质量控制的原则

为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采取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1)坚持“以技术人员为核心,广大职工为主体”;

(2)坚持“以预防为主”;

(3)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

(4)坚持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4、各分项工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三、质量保证措施

1、抓好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深入贯彻执行GBT/T19002-ISO9002质量体系,结合本工程的合同要求,将总公司质量体系延伸至本工程项目中。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并按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要求组织生产,开展日常质量活动,并通过开展内部质量审核认证体系的有效运行,从而实现质量目标。

(1)对全体职工进行质量教育。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2)制订质量大纲,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图纸会审、坚持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坚持施工技术交底、坚持技术培训),把好“五个关”(施工程序关、过程控制关、操作规程关、原材料检验关、工序交接关);

(3)制订奖罚办法,把每人所在的岗位所承担的工程质量好坏与经济效益挂钩;

(4)做到“五不施工”(图纸不明、设计意图不明、材料质量不满足、设备不完善、工序交接不清),执行“三检一评”制度(三检:自检、互检、专业检查,一评:质量等级评定);

(5)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工序质量的好坏,施工操作者是关键。

施工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部位工程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工种,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工种岗位的实践技能,必须做到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施工操作中,坚持“本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

道工序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做到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办法,确保施工质量。按已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落实操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挂牌制,督促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施工质量的意识。

推行工序作业样板制,以点带面,达到全面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作业的目的。对质量要求高或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的部位和工序,应制定专门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并作为施工组成部分。施工前,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对施工队、班组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检查、指导;

(6)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a.施工期间如发现工程质量事故,应对事故现场摄影或录像,对重大事故要保护现场。项目经理应立即报业主、监理工程师。随后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分析,拟定处理方案和预防措施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b.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后,项目部应遵循“三不放过原则”。即不查清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不受到处罚和职工未受到教育部放过,防范措施不具体不放过;

c.发生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如有下列行为应加重对直接责任者的处罚; d.对已发生的质量事故处理要做到:事故原因有结论,处理有结果,纠正和防范有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2、工地试验室配备足够的测试人员及检测仪器,全面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并按照现行的部颁规范、规程的要求,对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认定,指导施工生产;

3、配备一定的质检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程序,接受现场监理工程师的抽检,并与监理工程师共同把好质量关;

4、钻孔灌注桩时施工,派多名技术人员现场监督,对桥梁的预应力施工派专人负责;

5、结构砼施工采取:

a.结构外露砼表面采用大块钢模板或涂塑板施工,浇筑砼前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 b.浇筑砼过程中避免砼浆溅在模板表面。当砼落差较大时,使用串筒;

c.新浇筑的砼适时采用洒水或覆盖保温的办法,养生至少延续7天;

d.预应力张拉采用应力控制为主,以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偏差满足±6%以内要求作比较核实,并定期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

e.存料场地面做硬化处理,防止泥土污染原材料。

四、质量保证体系

明确项目经理为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项目总工程师为工程质量直接责任人,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直接领导下的工程技术、试验、测量三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以项目质检工程师直接领导下的试验、测量、质检三位一体的质量检测体系。项目总工程师根据各分项工程的具体要求,制定工程质量计划,编写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施工要点等资料,分发各工程分布现场技术负责人用以指导施工。项目总工程师、各工程分部技术负责人、现场质检员是工程质量的具体实施者。项目总质检工程师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根据施工计划,制定本项目工程质量检测计划,明确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检测办法,制定奖罚方法,分发各施工分部质检员,负责检测计划的落实。

第四篇:质检员各工序质量控制

质检员各工序质量控制

为了加强各工序的质量,保证产品不漏检,不少减,不错检等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就要有合理的检验程序。每天8:30-8:35质检员进行当日工作总结和汇报,有管理人员进行当日工作分工,避免拖拉上岗,上班找不到人的现象。质检员离开自己的岗位必须向班组长进行请假,擅离岗位可进行罚款。

质检员在接到计划单和图纸时,首先对图纸进行审核,图纸不符合要求的,有设计和质检员进行配合修改。图纸里是折弯的工件请设计人员在下发激光工位的质检员时,以展开尺寸出现,避免无法测量尺寸的情况

1.审图时注意图纸是否模糊不清、是否漏盖工艺章。

2.图纸数量理论上只许多不能少。

3审核所有材料,避免错料,混料。

4.检查是否有漏加工之处。

5.图纸要求热处理,氧化的,关注是否除锈,留量,堵孔,氧化淬火前的攻牙加工等。

6.留意零件与图纸其它不符之处,比如方向相反等。

图纸审核完毕后,按照计划单进行跟踪检验。(最好有质检科长进行审核)

质检员检验按照各个工位的质检员进行跟踪检验,大客户和特殊客户需要特殊对待检验。激光检验时要求,不仅做好质量检验记录,顺利的将9001体系运行起来,同时还要求,新开发客户和大客户,提高检验频率,或者跟踪到下一工位,下一工位确定为合格的,再有下一工位质检员进行跟踪,中途出现不合格,或尺寸超出允许公差的,及时上报质检科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及时和设计、业务人员沟通,商议解决方案,此程序保证在半小时内完成,避免影响生产的进行。激光和线切割在一个车间,为了方便检验工作的进行,建议定一个人进行检验,此人同时接收计划单。保证计划单及时下发给下一工序。由于最近激光自检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工作不是很忙的情况下,此人可同时检验折弯,负责平时的检验记录,和生产的检验。

在折弯工序的质检员,需要有足够的折弯检验经验,保证折弯产品的合格。

二次加工和镗铣床的检验是接到计划单的下个工序,要对每个工位所加工的件进行全面检验,首先培养操作人员的质检能力,同时负责做好认证需要的表格,抽检的要严,目的就是为了,严格要求内部人员,减少不良产品的出现。同时兼顾打磨的检验。保证产品合格,并做好检验标识。

焊接工位,是重点工位,同时事情比较繁琐,需要有焊接经验的员工进行检验,并做好15085认证需要的记录,有些是操作人员进行记录的表格,要培养操作人员的记录习惯,逐渐走向正规化,质检员记录的要仔细认真,由于15085的认证,焊接质检员可占时协助15085的认证,认证完成后,此工作将逐渐正规运行,并兼顾等离子的检验工作。

所有的委外需要一人进行工作,委外产品多为要求严,并且有多道加工工艺的产品,也是最容易出错的产品,委外产品要求要有加工单位提供检验报告和材质单,有特殊要求的如热处理和电镀,需要热处理和电镀报告。来件后,质检员详细检查,并做好检验记录。原材料和焊丝同时可有一人进行担当。

留一名机动人员,随时,有质检管理人员进行调动,有每天的工作安排时,让其协助工作。每个工序接到计划单后,看到到自己工位就加工完成的产品,应该及时贴标识,并做好检验报告,等待业务发货。只要加工完成的产品,必须有检验报告和标识。机动人员和定岗人员,每天进行一换岗,让每个质检员都要全面的了解检验工作。

第五篇:招标代理内部质量控制节点

招标代理内部质量节点控制

建设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招标活动是一项法规性、政策性、专业性很强且操作程序严谨、过程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提高招标代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确保程序合法、合规,招标过程文字资料的准确性、科学性、合理性及时性,设立内部质量控制节点至关重要。

一、委托合同阶段

1、操作要求

在接受委托时,应对项目基本情况、立项批复、资金来源等进行充分了解,该项目是实施公开招标(竞争性还是非竞争性),或邀请招标,招标人事前有没有具体要求等。为达到这一操作要求,必须核实项目投资主体、立项批文、资金来源,了解委托招标的要求、意图等。

2、控制要点

委托要求须相当清楚,双方权利与义务要十分明确,注意规避代理风险。

二、内业操作阶段(主要指招标公告、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及答疑纪要编制)

1、操作要求

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符合现行的有关工程建设的地方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以及招标管理机构规范性文件及强制性规定等要求;

符合项目特征要求;

合同主要专用条款(如投资、工期、质量、安全、节能、环保、材料、结算等)须表达清楚、明确,不能出现模棱两可、不切实际的条款和霸王条款。(若业主坚持要将不切实际的条款和霸王条款写入,代理要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和解释工作,若仍不奏效,建议业主直接对投标人,代理不参入,有关文件不签字不盖章)

在设计招标文件中,对设计方案中的建筑、结构、通风、水电等各项专业设计技术要求,应有清晰的描述(设计技术要求由委托方及设计咨询单位提供),使设计投标人对招标要求有足够的理解,使设计标更能体现先进性、合理性和竞争性。

在施工监理招标文件附件中,应有招标图(初步设计图或施工图),图纸或光盘均可,以便投标方能在投标书中,对监理大纲的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提出针对性及切实可行的做法和措施,而不是仅作一般化的叙述。

在施工招标文件中,施工招标文件的附件资料,应尽可能提供招标图(初步设计图或施工图),图纸或光盘均可,使投标方对招标项目有比较清晰的概念,投标报价更为确切,使技术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更具针对性。

在设备、材料招标文件中,对设备性能、技术参数、使用要求、材料品种、工艺制作、供货方式和结算方式等,要进行详细描述。

2、控制要点

招标文件对现行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文件精神表述的完整程度;招标文件对项目特点描述的符合程度;

评标办法的合法性、公平、科学合理、规范程度和可操作性;(委托人及跟踪审计的审核意见,监管部门的意见),招标文件的按时发放等。

三、工程量清单编制审核

1、操作要求

加强与委托方的沟通,详细了解代理招标项目的主要情况、投资来源、现场环境等,必要时需与设计沟通,对图纸中不明确之处进行澄清及细化。分部分项子目要紧扣招标图纸内容,深度要符合图纸要求;

项目特征及工作内容的描写要清楚明确,不能模棱两可。要求报价的材料和要求分析的综合单价应选项明确,单位和内容应前后统一;

对一些主要部位、数量较大、容易变化的子项,可针对性地多列几项子目要求报价,使投标报价更能符合实际工程要求。

2、控制要点

清单工程量计算的准确程度;

清单报价条目、措施费条目的编制与实际工程贴切的准确程度; 要求分析的综合单价和主次材料报价以及暂定价编排设置的合理程度。(委托人及跟踪审计的审核意见,监管部门的意见)

四、招标文件发放

1、操作要求

必须按招标文件约定的时间、地点,向通过资格预审的符合投标资格要求的投标人发放招标文件。(登记确认、缴纳投标保证金)

五、答疑会及答疑文件

1、操作要求

在答疑会上,应对投标方书面提出的问题,统一作出清楚明确的答复,答疑文件应表述准确、严谨、清晰经委托方同意并将答疑会文件送交监管部门备案后按时发至每一个购买了招标文件的投标方手中。

2、控制要点

答疑会会议纪要答复的具体内容与所提的问题要相符,文字表述准确、严谨、清晰;

答疑会纪要应按时发放至每个购买了招标文件的投标人。

六、开标会

1、操作要求

做好投标文件递交的签收和开标记录;

检查投标书密封性和完整性以及委托书和委托代理人的合法性、有效性;

投标书的书面版本和电子版本要具有一致性,核实投标保证金缴纳情况(单位、金额、时间、基本账户)。

2、控制要点 准时有序开标; 做好唱标记录;(签字)制作开标记录;(招标人、投标人、监标人签字、疑问及答复)防止围标、串标。

七、回标分析

1、操作要求

回标分析是对投标书进行甄别分析的一个重要步骤。要判别投标书是否存在重大偏差,是否存在废标情况。回标分析还应对投标总价、分部分项报价、暂估价、暂列金、措施费、人工费,材料、设备单价、不可竞争费等进行对比分析,对其中报价明显不合理之处重点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评标委员会,由评标专家作出是否属于废标或要求补正说明的判断。要协助评标专家对报价进行分析、询标,联系督促投标单位及时补正、说明等。

2、控制要点

回标分析的准确程度和详尽程度。

八、评标会

1、控制要点

是否按规定抽取评标专家,专家名单是否严格保密;

评标过程及内容是否做到保密,评标的公平、公正、科学、客观度如何,是否存在明显违反评标办法和暗示引导等; 对评标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切实加以落实和解决; 评标报告的完整性如何,评标报告是否对专家评委提出的意见和结论进行清晰的归纳和小结。

九、中标公示与中标通知书

1、控制要点

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公示,相关规费是否已足额缴纳,中标通知书是否按时发放。

十、合同

1、操作要求

是否按照招标文件所提供的国家或地方标准合同文本;是否按照投标文件及中标通知书载明的实质性内容签署;履约保证金是否已足额缴纳;支付担保是否对等提供。在招标文件中要对专用条款内容,尽可能进行约定和细化。中标的商务标、技术标的相应主要内容需写入合同内,中标的商务标、技术标应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投标保证金的退还(招标人书面同意)。

2、控制要点

合同作为履约过程的法律文件,应注意其合法性、严谨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十一、流程表

1、操作要求

流程表作为操作和监管考核的记录,在招标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地进行记录,并当场由各相关方签字确认。

2、控制要点

流程表记录是否及时、清楚、完整等。

十二、备案、存档、归档保存

1、操作要求

招标工作结束后,招标代理单位应将全部过程成果文件(招标公告、资格预审文件、资格预审合格通知书(投标邀请函)、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答疑文件、、开标记录、回标分析、评标表格及报告、中标通知书、流程表等)整理成册,送达备案单位备案和招标单位存档,并做好本单位归档的工作。归档的文件资料需符合协会的招标代理工作规范和本单位的归档要求。

2、控制要点

招标备案的及时性、完整性;(在规定时间内应当返回)各类表式填写的客观真实性和完整程度; 归档资料的完整性、条理性和清晰程度。

十三、整体评价总结

1、操作要求

对已完成的项目要进行评价总结,应针对招标过程中的公正度、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编制的规范及深度,由本单位相关人员和委托方作出评价总结。对提出的问题要落实整改措施。

2、控制要点

招标投标法律法规执行的程度;

按时、按规定召开答疑会和开标评标会议; 招标工作小组的协作、协调和配合程度; 招标代理与招标单位的交流、解释工作; 委托方的评价意见及建议;

招标工程师诚信自律的执行情况。

北京东方华太工程咨询

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

总工办

2014年4月15日

下载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指导手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指导手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井下作业监督工作提高井下作业质量.

    □ 黄志伟 孟 林 陈 超 加 强 井 下 作 业 监 督 工 作 提 高 井 下 作 业 质 量 (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8 摘 要:井下作业是提高油水井单井产量及维......

    安装调试作业指导手册

    安装调试作业指导手册 为了规范生产调试工作,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安装调试质量,特制定此安装调试作业指导书: 一、总则 1、行为规范 1.1、项目经理、项目主管及安装调试人员每周......

    行政部作业指导手册

    《行政部作业指导手册》:清晰的管理体系,实用的管理工具,系统的部门手册,可视的系统光盘。 目录 第一章 行政部组织设置 一、了解行政部所处的位置 二、行政部的设置规划 三、行......

    盾构法施工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本站推荐)

    盾构法施工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摘 要:盾构法是暗挖隧道的专用机械在地面以下建造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本文是根据我们公司购买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并结合本人平时的工作经验,介......

    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大全五篇]

    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作者:樊杏飞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6197 更新时间:2006-4-10【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建设中,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就是生产和检验、材料、零部件、各......

    浅谈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浅谈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杨陈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摘 要:]在框架结构中,节点作为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既是承受梁、柱、板等各种荷载的受力点,也是......

    浅析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质量控制5篇范文

    浅析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0-11-11 来源:鸣网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模板四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

    仓库作业指导手册[共5篇]

    仓库作业指导手册 一、入库作业:非经正常验收手续的产品、材料不得办理入库。 1、材料入库: (1)材料仓库仓管员每天早上8点前提供准确的材料库存情况报送分公司总经理,厂办根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