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导产业简介
小寨村主导产业简介
一、基本情况
小寨村位于小寨乡政府所在地,距蓝田县城18公里,共辖7个村民小组,548户,2128人,全村土地总面积4307亩,其中耕地面积1900亩。近年来,在村两委会的积极引导下,初步形成了粮食种植、劳务输出、个体运输、畜禽养殖和经济林木种植等五大产业支柱,有力的推动了全村的富民增收工作。2010年,全村总收入达1280万元,人均突破6000元,其中主导产业收入占70%以上。
二、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粮食种植:全村共有耕地1900亩,主要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和土豆等,年收入约占村民人均收入的20%。
2、劳务输出:全村有建筑队12支,从业人员300余人;有装修队8支,从业人员近百人;还有其他各个行业从业人员300多人。2010年,劳务输出约占村民人均收入的40%。
3、个体运输:全村共有运输个体户40户,从业人员56人。2010年,此项收入占村民人均收入的15%。
4、畜禽养殖:全村积极发展畜禽养殖业,共养殖生猪600多头,土鸡1200余只,肉鸽500只,羊200多只。2010年,畜禽养殖收入占村民人均收入的10%。
5、经济林木种植:全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重点推广核桃、白皮松和药材,现均已达到一定规模,未来几年将进一步扩大规模,促进村民增收。2010年,此项收入已占村民人均收入的15%。
小寨村 主导产业简介
小寨村党支部
小寨村村委会适应角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作
———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 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这一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
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以广大青少年的权益为出发点,务求时效。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我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经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积极参加团省委组织赴井冈山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区委区政府组织赴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培训班,通过“看、听、学、思”,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系统掌握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通过学习原文、听专家讲课等,开拓了思想新境界,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新的飞跃。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
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本人也自加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注重与同事、与兄弟单位团委书记的交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一是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不断加强。我尽量做到工作提前一步,有计划、有安排、有预见性,保持思路清晰和决策的科学,力求操作有序,顺利开展。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在工作中,我注重与上级的及时衔接、汇报,同时也注重与基层的交流沟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对上做好配合,对下做好团结。三是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创新,使工作保持生机,使管理不断趋向人性化、合理化。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
担任团委书记以来,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知识,积极向团委领导、向前任书记学习、请教,了解团情、团史,努力掌握团的基本运作方式程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了解,增加感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有关情况,以“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一年来,我立足以活动来促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迎接挑战。今年五四,团区委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以“五四火炬传承九十二载生生不息,铁东青年投入人居环境立志强区”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共青团路,红领巾街”,“铁东青年林”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深化了理解,使自己对团务工作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
把《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去,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托党建,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和落实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团干部的待遇问题。积极争取党组织在团干部配备上的重视和支持,基层团干“转业”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叶赫的荣威,住建局遇良,卫生局王国宴等);二是解决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经费问题。积极争取专项,今年为每个乡镇街道从团省委争取经费三千元,共计三万六千元;三是团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按照“1+4+N”模式,通过换届调整选配了大批乡镇(街道)团干部,变原有的“团干部兼职”模式为现在的“兼职团干部”模式,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次工作得到了团市委的充分认可,2011年四平市组织部班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
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知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先后与农联社、吉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协调,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帮扶支持。特别是吉林银行的“吉青时代”小额贷款项目更得到团省委的无偿贴息。
五、以廉为先,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明形象
作为新任职的年轻干部、党员干部,我既感受到了组织的信任与关怀,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我区在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我们这些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深知,作为一级干部,应该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要结合党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及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来刻苦磨炼自己。勇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净化自己的灵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在思想上、在行动上、生活中争作表率。在团区委开展“争做勤廉表率,竭诚服务青年”主题教育,召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动员会,全面启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按照学习贯彻区委、区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我们根据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要求,为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立了团区委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由我任组长。按照“一岗双责”的责任要求,明确了单位正职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年约谈团干部一次,就有关廉洁从政个人“不准”和“禁止”行为适时对所管的团干部进行廉政谈话。
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共青团区委迎来组织部考核组,对共青团区委一年来的工作进的实地测评,感谢组织的帮助与关怀,今后我们更要自觉地接受组织的监督与考核。铁东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今又开始了新的征途。广大青年有幸成为亲历者,成为追随者,同时我们也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心存畏惧,“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方针路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攻坚克难、求富图强”的四平精神,坚定不移的实施 “五区”战略的发展规划,为建设富裕和谐新铁东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
第二篇:聚一村主导产业简介
聚一村 主导产业简介
聚一村主导产业简介
一、基本情况
聚一村位于汤峪镇政府向北五公里,距蓝田县城18公里,共辖4个村民小组,235户,964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364亩,其中耕地面积950亩。近年来,在村两委会的积极引导下,初步形成了粮食种植、劳务输出、个体运输、畜禽养殖和经济林木种植等五大产业支柱,有力的推动了全村的富民增收工作。2011年,全村总收入达75万元,人均突破8015元,其中主导产业收入占70%以上。
二、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粮食种植:全村共有耕地950亩,主要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和土豆等,年收入约占村民人均收入的20%。
2、劳务输出:全村有建筑队4支,从业人员150余人;有装修队2支,从业人员近百人;还有其他各个行业从业人员100多人。2011年,劳务输出约占村民人均收入的40%。
3、个体运输:全村共有运输个体户26户,从业人员74人。2011年,此项收入占村民人均收入的20%。
4、畜禽养殖:全村积极发展畜禽养殖业,共养殖生猪500多头,土鸡1200余只。2011年,畜禽养殖收入占村民人均收入的10%。
5、经济林木种植:全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重点推广核桃、白皮松和药材,现均已达到一定规模,未来几年将进一步扩大规模,促进村民增收。2011年,此项收入已占村民人均收入的10%。
聚一村村委会 2012年11月20日
第三篇:农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岭前镇峪口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发展“一村一品” 支柱产业,是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的平台,是促进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关会议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科学规划建设,特制订“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一、峪口村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岭前镇镇南1公里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辖4个村民小组,312户,1105人。耕地面积2600亩,其中苹果种植1800亩,人均1.3亩,苹果平均每亩收入5100元,当地苹果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利用水资源充足,加快发展养殖业,目前各类养殖户200户,猪羊存栏1800多头、养鸡3500只,规模养殖户5个,利用丰富有机肥源,建成沼气池300口,初步形成“果、畜、沼”良好生态园生产模式。现有果业专业合作社1个,果农协会1个,从事果业技术推广的持证农民技术员25名,果品销售经纪人26人,年销果品2000吨以上。广大果农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很高,果园管理技术规范,村两委会一班人积极探索,思路明确,为“一村一品”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村依托苹果优生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坚持以苹果产业作为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优势产业来抓;以推广四项关键技术为重点,强化果园管理,狠抓结构调整,建全服务体系,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以“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壮大产业”为指导,按照“增优生、稳适生、减次生”的原则,坚持“大量发展早熟,适度发展中、晚熟,增加晚熟”的思路,努力加快苹果产业的开发步伐,使我村果业区域布局得到了优化,品种结构得到了调整,初步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500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5500元,仅果业一项收入5000元,占全村人均纯收入90%。
我村围绕苹果产业发展,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注册成立了岭前镇种家福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完善了内部分配、民主管理等制度,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果农专业合作社在苗木提供、病虫防治、果品销售、信息服务等方面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服务,深受果农欢迎。目前,电脑购置及互联网宽带接入工作正在积极的筹备和协调之中,即将实现及时发布果业产销信息,在生产、销售关键时期,及时提供技术咨询和供求信息服务,为果品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充分发挥果农协会作用,扩展带动全镇果业发展,同时积极加快中早熟新品种更新换代,尽大量地增加果农收入,使我村苹果产
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但苹果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扶持力度不够,投入严重不足;
(二)组织化程度差,市场不规范;
(三)品种结构单一;
(四)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层次低。
三、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
1、改善配套建设,加快产业发展
发挥两委会和果农协会作用,以发展“一村一品”为契机,进村入户做工作,通过算帐、对比,果农现场说教等办法,让果农打消思想顾虑,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改良新品种。以品种结构调整为抓手,准备从2011年起,分批对全村老果园进行示范改造,改良品种,提高授粉率。三年内发展早熟品种示范园150亩,中熟品种粉红女士100亩;改良树种450亩,新增种植面积110亩。
改善基础设施和水利设施,增强抵御自然灾难的能力。完善渠井双灌,计划新铺设主管道1.1km,完善二支渠二级抽水设施、配套渠系2600m,完成800亩节水灌溉,硬化果区田间道路1900m,配套绿化。建设450亩防雹网示范试验区,防御自然灾害,减少产业损失,总结完善防雹试验区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
提高无公害,打造绿色无公害苹果。力争三年苹果套袋
优袋率达到90%以上,果品商品率从80%提高到90%以上,优果率从70%提高到85%,五年全部实现绿色果品生产。
2、加强培训,提高种植水平
以专业合作社、协会为依托,邀请县果业局科技人员,省果树所的专家举办专题讲课和果园示范,购买光盘进行集中播放,达到每个生产季节和重点管理季节培训一次,以实现适时指导,提高果农种植水平。进一步协商签订与陕西省西北农业科技大学联合建设苹果产业化科技示范与科技入户工程,借助西农苹果试验站的技术力量,依托镇苹果服务站,建立统防统治专业队。每年安排两次外出学习时间,学习技术,学习经验。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今后争取在推广防雹网、诱虫灯、反光膜等新技术的同时,90%的果园实施果园种草,新增家畜400头,建设沼气池80口,在现有“果、畜、沼”模式下积极推广“果、草、畜、沼、肥”五配套模式,生态果园果树下种草,草养猪,猪圈旁建沼气池,沼气照明做饭,沼气渣作为无机肥可上果树,沼液也可作为叶面肥直接喷施果树,既节省肥料支出,又能确保果品绿色安全,大大提高优果率。
在所有果园中,大力推广“四大关键技术”特别是对老园,以彻底解决通风透光问题,并对品质不优的果园进行置换,对于果园大量盲目的施肥,进行全面指导,科学、合理
施肥,增加有机农家肥的使用,在病虫防治中,积极推广果袋套袋,针对虫病的生活习性,加强生物防治,防止病虫害大面积发生。
4、服务体系及产业化建设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宣传作用,注册网站,完善产销信息传输系统。全方位宣传我村苹果优质各项指标和四季无公害管理,建立峪口村有机苹果生产基地,在原有供销市场上积极开拓省市各级市场,积极参加全国各地苹果展销会,利用专业合作社优势与全国大型连锁超市对接,逐步探索“果农-专业合作社-超市”的供销模式,这样大大提高果农收入。申请注册苹果商标,进行初级包装,完善果品贮藏设施,提高果品贮藏科技含量,力争2013年建成储量2000吨冷库一个,新建两座标准化苹果展销厅,推动产业链条的紧密和拉长。根据全镇乃至全县果树发展现状,当务之急成立加工原料基地,逐步引导加工企业进行发展精深,加大提高生产效益,提升产业层次。举办苹果文化相关活动,催生旅游产业,开办农家乐,到十二五末全村建立观光示范园100亩。
5、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强投入
我村在资金筹措方面,将采取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业务部门扶持,发挥龙头企业合作,信用社贷款支持,群众自筹等多方渠道加大对“一村一品”苹果产业的投入。
四、发展目标:
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提高我村的苹果产业化水平,加快形成苹果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销一体化的格局,实现我村苹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到2014年,经过三年努力,力增新品种、新技术于一体的现代果业示范园达到1000亩;果业产业覆盖率达到全村的90%,优果率达到90%以上,亩均产值达到8000元;建立中早熟苹果基地,注册苹果商标,修建2000吨冷藏库1个,300㎡果品展销厅2个,使人均收入每年增加1000元,力争使峪口村苹果生产水平到2014年基本实现全市果业科技展示第一村。到十二五末引进苹果深加工企业1个,初步形成产业链,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真正使我村成为高标准“一村一品”苹果产业名牌村。
第四篇:浅谈县域主导产业的思考
文章标题:浅谈县域主导产业的思考
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县域主导产业通常是指那些在县域产业体系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代表着该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或趋势、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的产业或产业部门。
主导产业的发展
会通过前瞻效应、回顾效应和旁侧效应,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产生扩散作用,将自己的优势辐射到其产业链上相关的产业中去,形成区域综合竞争力,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能否正确的选择县域的主导产业,合理的确定其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不仅关系到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更关系到县域经济的竞争力。科学选择和有效培育县域主导产业,对**这样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欠发达的区域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由于主导产业代表了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或趋势,同时还是经济发展的驱动轮,是形成合理有效的产业结构的核心。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主导产业的选择,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基准。
在赫希曼提出了“产业关联基准”以后,日本学者筱原三代平进一步提出了“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拉美国家又提出了“劳动力就业基准”。我国学者则根据不同的判断方法分别提出了“瓶颈基准”、“后发展优势基准”、“平衡发展基准”、“协调基准”、“技术进步基准”等等。“宽化”的基准几乎可以把所有产业部门都选作为主导产业。事实上,要依照所有的基准来选择主导产业是不现实的。
这里所说主导产业的选择,主要是从政府产业政策的角度来说的。政府在预测和选择主导产业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二是本地自然资源禀赋中的比较优势。三是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产品。四是技术支撑强,增长速度快的产业。五是产业关联效应强。
二、**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
按照上述原则,我们在选择**的主导产业时,要分析县域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找出具有比较优势、增长效益、技术潜力和带动效应的主导产品和主导行业。
(一)经济发展的阶段。2005年,**县GDP实现15.99亿元,人均GDP仅6901元,一、二、三产业比为28.2:51.1:20.7。由于经济发展总量不大,发展水平不高,第二产业仅占51.1,工业比重偏低且结构不尽合理。因此,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目前我县只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一般来说,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产业选择,首先是发展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非耐用消费品工业,如食品业、纺织业、烟草、家具业等。在这些产业中,我们不难找到适合**发展的有食品加工业、造纸业、家具业等产业。
(二)自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资源约束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讲,市场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结构资源等方面的特殊性对于主导产业选择的约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必须正确认识和充分利用我县区域资源优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1℃,年降雨量1246毫米,常年日照时数884.7小时。有煤、石灰石、硅石、铁、铜、方解石、石膏、含钾粘土、砂金等矿藏,其中煤炭储量约2亿吨,可开采量约7000万吨;石灰石采矿登记储量为2066万吨;硅石采矿登记储量为3.54亿吨。2005年,全县林竹面积达135万亩,其中竹林4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539.6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5.1;茶叶面积6.3万亩,产量2134吨;黄白姜面积1.5万亩,产量1.88万吨;苦笋面积1.5万亩,产量1200吨;金银花面积1.4万亩,产量45吨;芥菜面积0.2万亩,产量2000吨;猕猴桃面积0.17万亩,产量40吨。年出栏生猪26.5万头,牛5400头,羊7.5万只,禽145万只,肉兔50万只。从上述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可持续资源的培育情况看,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应是**县域主导产业的必然选择。
(三)市场需求分析。食品、纸制品及家具等日用消费品的收入弹性虽然不是很高,但这些产品是人们生存、生活的必须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生活日用品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其市场的绝对量无疑将是稳步增长的趋势。**的肉食、茶叶、果蔬等食品以及纸制品、家具等日用品,具有“天然绿色、生态环保”等特点,只要营销得当,突出自身的特色,培育出自己的品牌,就可以获得广阔的市场,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条件。
(四)技术支撑体系。近年来,围绕**的经济发展,从政府到企业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思考和具体的创新实践,形成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人才兴县”的发展思路,生态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目前,全县有32个农产品通过部、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系列茶叶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建成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永丰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一枝春”茶叶品牌获市级知名品牌,创建乐山市知名商标5个。一批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在**创业和发展,为我县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
支撑体系,使产业生产率上升有了保障,形成了选择主导产业生产率增长的基础条件。
(五)产业关联效应。农副产品加工业后向关联种植业、养殖业;前向关联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的拓宽和拉长;旁侧和间接关联涉农服务业、商贸营销业、物流业、生态文化和旅游业等行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关联效应。因此,**农副产品加工主导产业的形成,对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扩散效应”作用。
综上所述,**县域主导产业应选择农副产品加工业。
三、关于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建设
主导产业的选择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方向,要获取比较好的产业分工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主导产业的培育。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建设,主要是指对主导产业本身及潜在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对主导产业及潜在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建设。通过主导产业培育与建设,发挥出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作用,从而得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应该认识到,主导产品的产生、主导企业的出现、主导产业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动力和扩散效应不是自发地出现的,是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自觉地体现出来的。因此,在主导产业的出现和形成过程中,需要政府的宏观指导和企业的微观实施相互结合,并通过市场的筛选和公平的竞争来得以实现。
(一)发挥政府的宏观主导作用。政府在主导产业的形成过程中,要在自觉尊重市场活动规律,积极运用市场竞争规则,主动发挥市场调节功能的基础上,发挥宏观主导作用。
1、科学地制定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结合**农产品资源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现状,明确把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县域主导产业。将造纸业,畜牧产品加工业,茶叶加工业,甩菜、竹笋等食品加工业,金银花、黄白姜等药材加工业,实木家具制造业等行业,纳入主导产业进行规划。
2、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政府要在职权权限范围内制定一系列扶持、支持主导产业的政策,产业政策主要是针对纳入县域主导产业的行业,以此推动社会资本对县域主导产业行业的企业进行投资。至于具体某一个企业能否形成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则由市场机制来选择和确定。要通过政府选择行业,市场选择企业的机制来共同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形成。
3、营造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要改进和加强对市场经济活动的管理,建立、完善规则并监督规则的实施,维护良好的经济活动秩序。政府要充当“守夜人”的角色,确保经济活动的安全,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要营造“敬商、亲商、爱商、护商”的社会环境,形成“思发展、能发展、会发展、成发展”的社会氛围。
(二)调动企业的微观主体作用。主导企业是形成主导产业的微观基础,而一个企业要成为主导企业,必须要自觉按照市场竞争规则,依靠创新来不断改进产品供给结构,不断地接受新的技术效应,从而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1、开发初始主导产品。主导产品是指那些创新程度高,扩散效应大的产品。具有技术可容纳性强,需求弹性高,对其他产品影响度与感应度大等特点。如果说主导产业是由政府遵循市场机制来作出选择的话,那么主导产品则是由企业在市场机制条件下,通过创新而产生的。一般认为,主导产品是选择主导产业的重要标志,是主导产业形成的起点。因此,创新开发主导产品是培育主导产业的前提和基础。结合**禀赋资源及其发展实际,企业应加大对木材精、深加工产品,竹材的系列开发利用产品,茶叶精细化加工系列产品,生态食品以及中药材加工产品的研究开发,着力形成企业的创新体制、提高主导产品的开发能力。
2、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企业组织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其组织效率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作为企业而言,要把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与企业内部的组织效率结合起来,强调1 1>2的组合效应。通过研究市场、研究资源、研究政策,不断地整合和放大产品的市场效应,积极参与地方主导产业的建设,形成主导企业,成为行业的龙头,在发展壮大自己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县域主导产业的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谈县域主导产业的思考。
第五篇:05第五章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第五章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培植和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并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经济基础,根据青白江区自然资源、生产技术和种养习惯,确定特色林果、绿色蔬菜、优质粮油、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为青白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5.1特色林果产业
特色林果产业的发展是青白江区建设成都市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产业,是都市型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景观资源,是成都市绿色或有机干鲜果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5.1.1产业发展基础与特点 5.1.1.1产业发展基础
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条件适宜多种果树生产,平坝区排灌条件好,丘陵、浅山区排灌条件相对较差,以早熟梨、晚熟桃为代表的伏季水果产业带发展较快。5.1.1.2产业发展特点
起步较晚,发展较快;树种多杂,主导产品不突出;种植分散,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生产管理技术粗放,产品质量差、效益低。5.1.2产业发展方向与前景 5.1.2.1产业发展方向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生态特色果园;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树种、品种和先进管理技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鲜食与干果品种相结合;大力发展绿色果品或有机果品;与生态环境建设、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5.1.2.2产业发展前景
青白江伏季水果早、中熟梨和晚熟桃,成熟上市期早,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并已经形成了成熟完善的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和一批果树栽培管理技术骨干。5.1.3产业发展目标
通过10~15年的建设,完成青白江区林果产业由传统粗放经营向现代集约经营方向转变,实现林果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形成以龙泉山脉青白江段伏季水果产业带建设为重点、“三园一带”建设为特色的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绿色果品和有机果品,将青白江区特色林果产业建设成为成都市伏季水果生产基地、城乡居民休闲观光景区、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青白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5.1.4重点建设内容
5.1.4.1引种示范与苗木繁育中心
在城厢镇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内建设占地面积10公顷的引种示范与无病毒苗木繁育中心,引进和繁育适宜于青白江区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优良树种及品种。中心分四个功能区:即引种示范区、苗木繁育区、科研实验区、科技服务区。5.1.4.2伏季水果生产带
在祥福、姚渡、龙王、清泉、福洪、人和6个乡镇现有果树种植布局的基础上,建设伏季水果产业带6700公顷,现有3400公顷,新建果园3300公顷,主要集中在毗河以南乡镇,早熟梨布局在立地条件较好的低丘区,晚熟桃布局在立地条件相对差的丘陵或浅山区。5.1.4.3优质干果种植区
在人和、清泉、福洪3个乡镇坡度高、水源条件差的低山丘陵地区,建设优质干果种植区2700公顷,改造现有500公顷低产低效果园,新建果园2200公顷。5.1.4.4低产低效果园改良 对2100公顷低产低效果园需进行品种和技术改良。其中:城厢镇81.1公顷、姚渡镇279.7公顷、祥褔镇44.8公顷、龙王镇76.6公顷、清泉镇481.2公顷、福洪乡337.9公顷、人和乡763.6公顷。
5.1.4.5休闲观光生态果园
重点建设“三园一带”生态休闲观光园。(1)以福洪乡杏花村为核心,建设200~300公顷优质杏、樱桃休闲观光采摘园。(2)以姚度镇龙门山为核心,建设200~300公顷早熟梨、晚熟桃休闲观光采摘园。(3)以清泉镇花园沟为核心,建设200~300公顷早熟梨、晚熟桃休闲观光采摘园。(4)以祥福镇、姚渡镇、城厢镇三镇沿毗河两岸的14个村庄为点,以早熟梨为主题景观树种、配合栽植葡萄、桃、李、樱桃、枇杷、柑桔等树种,建设毗河两岸万亩果树景观带。
5.2绿色蔬菜产业
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是青白江区建设成都市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的重要产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都市型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景观资源。5.2.1产业发展基础与特点 5.2.1.1产业发展基础 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条件适宜多种蔬菜生产,发展蔬菜生产的排灌条件好,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种植经验丰富,大头菜、贡韭、海椒、火葱、蒜薹、食用菌、菜花等地方特色蔬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5.2.1.2产业发展特点
蔬菜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分散种植,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经营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自产自销,生产组织化程度低。5.2.2产业发展方向与前景 5.2.2.1产业发展方向
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做强、做精地方特色优势蔬菜;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生产区;季节性生产与常年性生产基地建设相结合;传统生产技术与现代生产手段相结合;大力发展特色蔬菜、有机蔬菜生产。5.2.2.2产业发展前景 传统优势、特色蔬菜产品品质独到,市场前景广阔。青白江区蔬菜栽培历史悠久,传统优势、地方特色的蔬菜品种,已基本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种植方式、成熟经验和相关技术,以及拥有一批熟练掌握这些技术的技术人员和农民。5.2.3产业发展目标
通过10~15年的建设,完成青白江区蔬菜产业由传统粗放经营向现代集约经营方向转变,实现蔬菜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形成以传统优势蔬菜为基础、地方特色蔬菜为主导、名特优新蔬菜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全面建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生产技术先进、产品绿色安全、经济效益显著的现代绿色蔬菜产业,将青白江区绿色蔬菜产业建设成为成都市绿色蔬菜、有机蔬菜重要的生产基地和青白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5.2.4重点建设内容
5.2.4.1优质食用菌重点生产区
在城厢镇十八湾村建设食用菌产业核心区66.7公顷,发展袋装食用菌1亿袋,占地面积60公顷;在城厢、姚渡两镇建设优质无公害露地蘑菇重点生产区666.7公顷。5.2.4.2特色蔬菜优势生产区
围绕青白江区龙王贡韭、西平大头菜、清泉火葱、祥福翠绿芹菜等区域特色蔬菜品种,建设特色蔬菜优势生产区3000公顷。集中布局在龙王、清泉、祥福3个乡镇。5.2.4.3优质瓜菜优势生产区 围绕青白江区城厢西瓜、二荆条海椒、龙王菜花、云顶早蒜薹以及优新品种引进等优势蔬菜品种,建设优质蔬菜优势生产区2260公顷,集中布局在城厢、龙王、清泉、福洪4个乡镇。5.2.4.4常规普通蔬菜生产区 结合“稻-菜”生产模式的推广,以西红柿、黄瓜、茄子、甘蓝、辣椒等常规普通蔬菜为主,在9个乡镇发展常规普通蔬菜季节性生产区约4000公顷。5.2.4.5优新蔬菜引种示范和良繁基地
在城厢镇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内建设优新蔬菜品种引进、示范及良种繁育生产基地10公顷,包括引种示范区、良种繁育区、工厂化育苗车间等功能区。重点引进适宜保护地生产、具有特殊风味、特殊口感、特殊营养价值或具有观赏价值的蔬菜品种。5.3优质粮油产业
粮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首先,粮食安全是安民治国之根本、经济发展之基础,确保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从区域粮食安全看,青白江区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增长趋势;其次,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量持续增长,大力发展能源作物,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建设优质高产粮油生产基地,对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3.1产业发展基础与特点 5.3.1.1产业发展基础
2006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7065.7公顷,其中水稻10274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365公顷,其中油菜面积3819公顷。粮食总产量13.9万吨,其中水稻总产量7.77万吨;油菜0.97万吨。
5.3.1.2产业发展特点
栽培历史悠久,订单种植成效显著;但粮油生产面积呈逐步减少趋势,粮食生产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粮食持续增产的基础不稳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5.3.2产业发展方向和前景 5.3.2.1产业发展方向
贯彻落实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保护耕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调整优化粮油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以优质水稻、双低油菜、特种玉米为重点的粮油产业,逐步缩减小麦种植面积;推进粮油生产科技进步,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5.3.2.2产业发展前景
我国在粮油种植方面已基本形成从良种繁育到生产全过程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完全能够满足优质粮油生产发展的技术需求。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油菜生产水平,关键是加强这些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加大农民应用这些技术的培训力度。5.3.3产业发展目标
通过10~15年的建设,建立起粮油持续增产的稳固基础和促进粮油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粮油生产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稳定粮油种植面积,调整优化粮油生产结构,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将优质粮油产业建设成为青白江区重要的农业基础产业。5.3.4重点建设内容
5.3.4.1粮油新品种引种、良繁基地 在祥福镇建立优质粮油新品种引种、区试以及良种繁育基地100公顷,其中粮油新品种引进、示范、区试基地40公顷,良种扩繁生产基地60公顷。5.3.4.2优质水稻生产基地
在祥福、城厢、清泉、福洪、大同、龙王、弥牟、姚渡8个乡镇建设优质水稻生产基地4500公顷。其中祥福镇1100公顷、城厢1000公顷、清泉650公顷、福洪550公顷、大同400公顷、龙王300公顷、弥牟300公顷、姚渡200公顷。5.3.4.3油菜套种马铃薯生产基地
在姚渡镇光明、黄坭建立粮油轮作套种核心示范区100公顷,在祥福、城厢、大同、弥牟、清泉、姚渡6个乡镇2000公顷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为基础,建设油菜套种马铃薯生产基地2000公顷。
5.3.4.4优质特种玉米生产基地
(1)在人和、清泉、福洪、龙王4个乡镇建设优质菜用玉米生产基地1000公顷,其中人和乡300公顷、清泉镇300公顷、福洪乡200公顷、龙王镇200公顷。
(2)在人和、清泉、福洪4个乡镇建设鲜食玉米生产基地1000公顷,其中人和乡300公顷、清泉镇300公顷、福洪乡400公顷。5.4生态养殖产业 发达的畜牧、水产养殖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青白江区生态养殖产业是成都市优质安全畜禽水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5.4.1产业发展基础与特点 5.4.1.1产业发展基础
畜牧、水产养殖是青白江区的传统产业,近几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6年,全区大畜存栏3079头,其中奶牛存栏659头;生猪存栏16.8万头,出栏33.3万头;家禽存栏134.7万只,出栏310.8万只;肉类总产量3.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856吨,其中养殖水产品水产量1634吨。
5.4.1.2产业发展特点
传统养殖习惯,畜牧、水产养殖业比重较低,发展潜力和空间较大;分散养殖,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
5.4.2产业发展方向和前景 5.4.2.1产业发展方向 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切实转变畜牧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实现畜牧水产养殖业从单纯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益和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大力倡导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完善技术服务,加强疫病防控。
5.4.2.2产业发展前景
以生猪、柴鸡、名特优水产养殖为重点的生态养殖产业,其产品区域消费市场大、前景好;我国在畜牧、水产养殖技术方面已基本形成从养殖品种繁育到各品种养殖技术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从技术储备上完全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5.4.3产业发展目标
通过10~15年的建设,完成青白江区畜牧水产养殖业从单纯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益和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实现畜牧水产养殖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形成以生猪、柴鸡、水产养殖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倡导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全面建成产业布局合理、养殖设施完备、养殖技术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经济效益显著、生态环境友好的发达畜牧水产养殖产业,成为成都市优质安全畜禽、水产品养殖重要的生产基地和青白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5.4.4重点建设内容
5.4.4.1优质无公害生猪生态养殖
(1)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立以青白江区奇源绿色畜禽殖种场为祖代种猪场,和谐种殖场以及农户良种猪场为二杂种猪场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重点繁育DLY和PIC优质良种猪,形成400头规模的祖代种猪场、年提供10000头二杂母猪、30~35万头商品仔猪的能力。
(2)生态养殖小区建设。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布局,在7个乡镇、14个新型社区建设万头以上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15个,规划占地总面积20~25公顷,猪舍建筑总面积15万平方米,形成生猪存栏15万头,出栏量30~35万头的能力。重点加强姚渡镇现代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安全生猪生态养殖基地建设。5.4.4.2优质安全柴鸡生态养殖(1)在姚渡镇建立现代规模化、标准化的优质安全柴鸡良种繁育基地1个,占地面积2.0公顷。包括祖代种鸡场(1.2万只)、父母代种鸡场(5万只)、商品代种鸡场(孵化场,1000万羽)、育雏场(1000万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
(2)生态养殖场建设。在大同、人和、清泉、福洪、龙王、姚渡6个乡镇,建立优质安全柴鸡生态养殖户200户,户均养殖规模4000~6000只,发展规模化生态柴鸡养殖80~120万只。其中山林柴鸡生态养殖户80户,果园柴鸡生态养殖120户。
(3)在青白江区红阳街道建立生态柴鸡饲料基地,主要是建设饲料工厂、饲料加工设备、仓库、办公室等设施。建筑总面积5000平方米,年生产优质配方柴鸡饲料5万吨。5.4.4.3名特优水产生态养殖
(1)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区建设。在龙王镇建立规模化、标准化水产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区,占地面积10公顷。分科技服务区、种苗繁殖区、生态养殖示范区和休闲垂钓区。
(2)水产生态养殖池塘建设。在龙王、清泉、福洪、姚渡、祥福、城厢6个乡镇,建设集休闲、观光、垂钓功能于一体的水产生态养殖池塘,养殖总面积200公顷(3000亩)。5.5农产品加工产业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并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5.5.1产业发展基础与特点
青白江区农产品加工原料资源丰富,粮油菜作坊式粗加工历史悠久,虽然农产品加工的工业化有一定发展,但产业基础薄弱,2006年全区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加工企业不足10家,年销售收入5000万以上的市级龙头企业仅4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约8亿元,仅占工业总产值的5%左右。目前,全区农产品现代化加工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现代加工企业的进驻,将推动农产品加工整个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并有效形成产业集群。5.5.2产业发展方向与前景 5.5.2.1产业发展方向
建设加工技术先进的现代化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向精深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企业向现代都市农业港集中,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建立原料基地,带动农业产业化。
5.5.2.2产业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成品、半成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而且随着迪奥植化、和谐肉食品厂等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进驻,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和招商引资等措施,青白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具有加速发展的巨大前景。
5.5.3产业发展目标
依托青白江区和成都平原丰富的农产品原料,在现有农产品加工产业起步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发展肉食加工、蔬菜和食用菌加工、粮油加工、生物化工,形成四大加工产业体系;将加工业重点发展地区姚渡、弥牟、城厢、龙王、开发区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基地,带动全区养殖业、种植业和关联产业发展,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青白江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使青白江区发展为成都市重要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5.5.4重点建设内容
5.5.4.1姚渡食品加工园区
以姚渡镇芦稿食品加工为重点建设姚渡食品加工园区,占地面积20公顷,按照功能相近、产业关联等基本原则,参照地理位置、土地利用现状等进行各功能区的布局,拟分为四个功能区,其中:猪肉食品加工分区7公顷、羊肉食品加工区5公顷、果蔬加工区4公顷和粮油加工区4公顷;建设加工厂房5.6万平方米及配套加工设备。5.5.4.2弥牟清真食品加工基地
以川西牦牛重点产区为依托,在弥牟镇建设现代清真食品加工基地,占地面积3公顷。重点建设肉牛屠宰加工厂、牛骨髓保健品厂、皮毛加工厂及其配套加工生产设备。5.5.4.3优质食用菌加工基地 以成都市浩霓食品有限公司、成都市永玉菌业有限公司和成都市丰泽原菌业有限公司为平台,以城厢镇食用菌园区和姚渡食用菌生产基地为依托,建设优质食用菌加工基地,提高食用菌产品附加值。
5.5.4.4龙王大头菜加工基地
以清泉镇蜀青泡菜加工厂为平台,以清泉镇、龙王镇、人和乡、福洪乡等大头菜生产基地为依托,扶植农户进行大头菜的腌渍等粗加工,在清泉镇重点建设大头菜加工基地。5.5.4.5生物制品加工基地
(1)以青白江区红旗油脂有限公司为基础,建设食用油加工生产基地,改造传统工艺,引进先进生产线,精心打造“仙餐”和“乡老坎”两个系列食用油品牌。
(2)以成都迪奥植化实业有限公司为基础,建立生化医药原料基地,以鲜橙深加工后的橙皮废品为原料,通过高科技手段提取医药保健品中间体橙皮甙、辛弗林等。5.6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产业
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产业拓展了旅游产业内涵、外延,有利于促进青白江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整体经济效益,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5.6.1产业发展基础与特点 5.6.1.1产业发展基础
青白江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毗河、西江河、龙泉山脉等自然山水风光,城厢古镇、家珍专祠、绣川书院、八阵图遗址、客家风情、川西明教寺等,历史人文景观荟萃,古迹众多,姚度镇龙门村、清泉镇花园沟、福洪乡杏花村等“农家乐”以及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为青白江区发展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5.6.1.2产业发展特点
资源丰富,开发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理念、文化、品位和特色;景点分散,缺乏整体规划与布局,没有形成旅游产业的整体集群效应;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特别是道路交通、住宿、餐饮、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宣传不够,品牌创新意识不强,知名度不高。5.6.2产业发展方向与前景 5.6.2.1产业发展方向
坚持与生态旅游、人文旅游紧密结合;保护生态、挖掘文化、品牌发展,提升形象;整合资源、联动发展、加强合作,共同繁荣;重点开发山水风光、历史人文、农家乐、农业科技旅游
5.6.2.2产业发展前景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只有近10年的历史,乡村旅游发展总体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乡村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并呈现出需求多极化、消费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从成都乡村旅游市场看,成都市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成都休闲文化中国特有,成都人历来就有闲适、安逸的特质和自由休闲的生活方式,青白江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市场前景广阔。5.6.3产业发展目标
通过10~15年的建设,优化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加大乡村旅游产品深层次开发力度,着力提升旅游产品的自然特色和文化内涵与品位,重点开发山水生态景观、历史人文景观、农家休闲乐和现代农业科技观光旅游四大乡村旅游产品,全面构建青白江区“绿色、悠古、新农、科教”为特征的整体旅游形象,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成为青白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重要的主导产业,把青白江建设成为成都乡村旅游与农村休闲观光产业发展的品牌特色区。5.6.4重点建设内容 5.6.4.1旅游产品设计(1)山水生态景观旅游
以毗河、西江河、青白江等自然河流为主,开发建设水体景观、湿地公园,突出河流水系、田园风光、竹林等自然风光;以龙泉山脉山地森林资源、果园为主,开发建设山体森林生态景观。
(2)历史人文景观旅游
以城厢历史古镇、弥牟镇“八阵图”遗址、清真寺,龙王镇客家文化风情等历史人文景观、古迹为主,发展历史人文景观旅游,突出悠久历史、古老文化,挖掘历史文化特色。(3)农家休闲乐景点旅游
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契机,以姚度镇龙门村、清泉镇花园沟、福洪乡杏花村、西江月生态休闲农庄、九峰山田原休闲农庄等景点建设为主,发展农家休闲观光乐园。(4)现代农业科技观光旅游
以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西部扶贫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四川省经作所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园、食用菌科技示范园、食品加工园等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农业科技观光旅游景点,全力打造区域性的农业科技旅游品牌。5.6.4.2重要景点建设
(1)毗河水系景观及七星岛
毗河水系景观建设:制定毗河流域水系整体发展规划,分时段开发建设。重点建设毗河两岸道路、林带、生态护坡、休闲观光果园、主题公园、小型公园、健身园等景观。
七星岛景观建设:以岛中现有生态林、竹林及其水系为自然景观,突出河心岛竹海、林海的生态意境,发展以休闲、垂钓、餐饮、度假为主体的休观光旅游。(2)龙泉山自然风景区
加强山体森林、果园等林业景观建设;加强龙泉山上部分文物古迹及遗址景点的建设;加强以山道、危险地段保护、垃圾桶、生态厕所、休息厅、服务店等基础设施建设。(3)历史文化古镇--城厢镇
整体规划开发建设,修复、修缮、保护尚存历史文化古迹,再现城厢历史文化古镇风貌。(4)弥牟镇“八阵图”遗址及清真寺
根据历史资料,原址重建蜀汉三国时期武候诸葛“旱八阵图”;修缮、维护清真寺建筑;加强遗址及清真寺道路、生态环境建设。(5)天府怡都休闲观光走廊
整体规划城太路交通干线两侧的休闲观光走廊建设。(6)龙王镇客家风情
重点加强李家客祠、薛家宗祠、客家碉楼、龙王祭祀等客家文化开发建设,西江河沿岸田园水景风光、西江河橡胶水坝、泰山石桃花源风景区、翠子坛姜太公垂钓台、西江河沿线野生鱼垂钓等景点建设。(7)西江月生态休闲农庄
重点建设欢乐水上大世界、西江月风情街、川西民居建筑、丰收狂欢广场、农业、农事体验园等
(8)九峰山田原休闲山庄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休闲农庄文化品位、经营理念、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软环境建设。(9)清泉花园沟观光采摘园
扩大观光采摘园建设,按照果园田园化设计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平建设观光采摘园,加强果园内外道路、景观、饮食、民居建筑、农家卫生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10)姚渡龙门山观光采摘园
扩大观光采摘园建设,按照果园田园化设计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平建设观光采摘园,加强果园内外道路、景观、饮食、民居建筑、农家卫生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11)福洪杏花村观光采摘园
扩大观光采摘园建设,按照果园田园化设计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平建设观光采摘园,加强果园内外道路、景观、饮食、民居建筑、农家卫生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