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初探

时间:2019-05-14 13:1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盐城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盐城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初探》。

第一篇:盐城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初探

盐城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初探

现代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演进通常是通过不同时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更替实现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浪潮的不断推进,产业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地选择好主导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对盐城这样一个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盐城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主导产业是指在一个地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经济发展起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产业或产业部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盐城市产业经济前所未有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品牌响、质量好、市场份额大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一批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形成的区域生产集中度高的特色加工体系,一批依托人力、技能、智力优势形成的特色产品生产企业群体,形成了机械、化工、纺织、食品等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和企业支撑着盐城市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为盐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农村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

截至2003年底全市已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37个,进入超市的农产品已达到648个,其中部分优质农产品已进入家乐福等国际知名的大超市。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已发展到517个。经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加工企业已达60个。全年新办投资额500万元以上外向型农副产品加工项目43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两家。科技兴农成效明显,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4%。

(二)工业产业呈现聚集发展新趋势

工业对经济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0.7%。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新趋势,全市20多个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其中汽车及零部件、纺织、皮鞋、油田机械、制鞋机械等10多个产业集群规模达5 亿元以上。重点企业支撑力量增强,工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一批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年销售收入过十亿元的规模企业6家。悦达、森达、马佐里、磊达等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工业快速增长的支撑力量。积极探索盐城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技术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2003年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610个,省认定高新技术产品51个;新产品销售率达26%;累计建成省级技术中心13家;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38.5%。

(三)新兴服务业发展初见端倪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服务业总体呈加快发展态势。2003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48.7亿元,增长12.9%。其中通讯、住房等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活跃,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3亿元,增长23.3%;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9.2亿元,增长11.1%。新型流通业态迅速发展,连锁经营、大型超市和现代物流企业不断增加,全市成交额超亿元的消费品市场达16个。全市共新建、续建和扩建景点项目24个,完成投资2.2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31.15亿元,增长12.9%,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业。

(四)区域协作取得新进展

200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7.86亿美元,增长46.6%;出口产品结构进-步优化,形成了以玻璃工艺品、长毛绒玩具、纺织服装、机械和汽配等产品为龙头的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出口产品。机电产品出口1.4亿美元,所占出口额的比重达29%。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全市在建千万元以上项目70%集中在各类园区。区域经济合作取得较大进展,积极实施全面接轨上海战略,加强盐常挂钩合作,加快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步伐,积极接受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与辐射,区域合作项目进展较快,上海工业园建设开始启动。

二、盐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盐城市现阶段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整体产业结构仍处于低层次的演进阶段

盐城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从1995年实现了一次飞跃,由一、二、三的排序升格为二、一、三的序列,2000年实现再次飞跃,提升到二、三、一序列。到2003年,全国三次产业占GDP的比例为14.8:52.9:32.3,全省为8.9:54.5:36.6,而盐城市为23.3:44:32.7。虽然盐城市也和全国、全省一样进入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社会阶段,但盐城市“浓厚”的农业经济氛围和二、三产业连续多年缓步前行的格局,则表明了盐城市与工业化中期阶段还有实质性的差距。

(二)产业经济总量偏小

盐城经济总量在全省中的比重一直偏小,各行业规模不大。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盐城GDP占全省GDP比重为6.1%,工业增加值只占全省的4.9%。在按营业收入排名的全省五十强大型企业(集团)中,盐城市只有悦达集团于去年入榜,全市百户大企业(集团)营收超十亿的只有8家,并且悦达集团营收总量接近于其他七家企业(集团)的总和。

(三)高技术产业发展滞后

盐城市传统产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高技术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规模上尚难以担当起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重任,在水平上也不足以为改造传统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部分重要工业部门的主体技术都明显落后于国内外先进水平;二是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相对落后;三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大,产业链条短,附加价值低。

(四)主要产业集中度不高

从产业内部来看,一些产业尚不能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同行业中的众多小企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如纺织、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抗风险能力差;从产业外部来看,产业关联度低,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不利于形成产业链和产业整体竞争优势的发挥。因此,主导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五)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快

尽管近几年来,盐城市服务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其发展增速仍然明显滞后于GDP增速。统计数据显示,“十五”以来,盐城市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为12.3%,低于第二产业3.3个百分点。同时存在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偏高,新兴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等问题。这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盐城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制约因素。

三、盐城市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思路

针对盐城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今后盐城市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把握好主导产业选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企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杠杆,依托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以培植规模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特色工业园区三大战略思想为指导,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巩固提高现有主导产业,培植壮大具有发展潜力的潜在主导产业,努力使盐城市主导产业发展适应市场调整和经济全球化的新要求。

(一)立足资源优势,做优做特绿色农业主导产业

盐城市是一个地处沿海的农业大市,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农(畜)产品资源和水产品资源,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享受省政府海上苏东政策的扶持优势,这些都是盐城市农村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依据自然生态的优势,做大做强盐城市主导特色农业产业,要按照市场化、区域化、产业化的要求,着力提高集约经营和优质农产品比重,促进农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重点打造优质粮食、棉花、蔬菜、生猪、家禽、林业等“六大百亿元产业”上。要以建设绿色农业基地为抓手,加快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行质量认证、环保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抢占绿色产业的先机。

(二)巩固传统优势,培大育强六大工业主导产业

2003年盐城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85.05亿元,其中纺织行业49.53亿元,占26.8%;机械行业47.38亿元,占25.6%;化工行业19.61亿元,占10.6%;食品行业15.02亿元,占8.1%;皮、毛制品业10.4亿元,占5.6%。五大支柱产业占全部工业总量的76.7%。在五大支柱行业中,出现了一批在全国名列前茅的产业和企业,这些产业和企业支撑着盐城市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盐城市工业宜选择汽车制造业、纺织服装业、机械业、化工燃气业、农副产品加工与食品制造业、皮革制造业这六大产业为主导产业。

1、汽车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是盐城市新型产业,汽车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带动力。盐城市现有的汽车产业基础,是发展汽车产业难得的历史性机遇,要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使之成为支撑盐城市经济跨越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要举全市之力,努力建成盐城市汽车工业城,悦达汽车形成20万辆生产能力,中威客车形成4000辆生产能力,环保专用汽车2000辆生产能力。以市开发区、盐都、亭湖开发区为基地建设30个以上汽车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群,同时加大对汽车保养、维修设备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新产品开发。到2010年,汽车工业实现销售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四分之一以上的目标。

2、纺织服装业:纺织服装业是盐城市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纺织业经济总量多年来占全市工业的30%左右。近年来,由于纺织产业基础较好,又是高就业、高创汇行业,盐城市投资项目中纺织工业项目占据了较大比重。但突出的问题是单体规模小、装备差,产业链短、产品档次低。做大做强纺织产业,关键是要提高产业层次,走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之路,争取引进或重组几个能够起支撑作用的企业航母,有效实施产品和技术结构的调整,拉长加粗纺织产业链条,争创一批知名品牌,实现纺织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把盐城市建成全国闻名的纺织强市。

3、农副产品加工与食品制造业:发展食品工业是实现农副产品资源就地转化、就地增值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以工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为此,一要把食品工业作为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和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产业,吸引国内外客商来盐城市投资食品工业项目,迅速扩大盐城市食品工业经济总量,二要以产加销一体化为目标,着力培植龙头加工企业,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三要加大名牌创建力度,形成独具特色的“名牌经济”,使盐城市成为农副产品出口深加工基地,全国知名的食品业强市。

4、机械制造业:机械工业是盐城市传统支柱产业,以江动集团、江苏悦达拖拉机厂为代表的百家农机企业产品产量在全国占有一定的比重,马佐里(东台)纺机有限公司、盐城纺机厂等纺机骨干企业生产的纺纱设备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另外,盐城市的机床及其配件行业、石油机械行业也具备了较高的产业集中度。要在巩固提高现有机械工业比较优势的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生产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走专、精、特之路,争创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要运用市场机制和资产纽带,发挥企业现有凝聚能力,迅速扩展和延伸产业链,扩张企业规模,形成规格全、品种多、系列化的产品体系。使盐城在2010年前成为全国农机、纺机、普通机床、石油机械产品及配件的主要集散地。

5、化工燃气业:坚持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稳定提高农用化工、继续发展橡塑化工、配套平衡基础化工、突破石油天然气化工的发展思路,重点抓好具有传统优势的农用化工和具有资源优势的天然气化工。要发挥盐城市具有港口、淡水、电力、环境等独特条件,适度承接国际重化工的转移。但发展中必须趋利避害、科学有序、强化环保。

6、皮革制品制造业:其中的制鞋业在全国已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要发挥森达集团的规模、品牌、技术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巩固其在全国同行业中的霸主地位。同时,积极吸收民资、外资,大力实施资产重组,提高集约程度和专业化协作水平,推进制鞋业生产企业群体的形成。

(三)发挥后发优势,打造新兴服务业主导产业

坚持以服务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为主攻方向,不断壮大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旅游、房地产、信息等先导产业,大力培植物流、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挥后发优势,打造盐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一是继续提升商贸流通业。鼓励以资产为纽带,以名店、名牌、老字号为龙头,通过资源整合、资产重组,建立一批主业突出、管理规范、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流通企

业集团、商贸中心。积极推动连锁经营从传统零售业、餐饮业向服务业的多个领域渗透。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进城发展农产品连锁销售。

二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构建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的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发展与电子商务密切结合的批发零售物流、与生产企业密切结合的仓储服务物流、与国际贸易密切结合的口岸物流。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前来投资合作,对传统的物流设施和物流企业进行转型提升、整合重组。鼓励同类商贸骨干企业共同建立连锁配送中心,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形成整体优势。

三是做大做强旅游业。充分利用盐城市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东方湿地之都-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生态旅游品牌,以规划建设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为龙头,以景点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丹顶鹤生态旅游区、麋鹿生态旅游区等建设步伐,发展壮大旅游产业。

四、推进主导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科学规划,积极引导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科学制定主导产业的发展规划,在规划中,一是要着眼于比较优势。要按照扬长避短、突出优势、培育特色、淘汰落后的要求,做大做强具有一定优势和规模的产业;做专做精具有一定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和生产能力过剩的产品、产业。二是要着眼于产业和区域特色优势的整合。抓住龙头产品和重点产业,引导产业延伸,推进产业之间相互渗透和联合,提高整体竞争能力。三是要着眼于主导产业规划与园区建设相结合。在园区规划中,要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中心,在项目的引入上以特色产品为重点,努力实现“一区一业”,“一园一品”。

(二)积极实施“五化”战略,发展壮大主导产业

一是经济工作项目化,努力提高项目推进的层次和水平;二是工业园区化,把抓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新兴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的集中度;三是支柱产业特色化和优势产业集群化,大力实施纺织、机械、化工、农副食品加工等产业“倍增计划”和汽车、燃气与电力等产业“腾飞计划”,大力培植特色产业集群;四是企业规模化,集中力量扶持企业集团,推动生产要素向优质企业、优秀企业家集中;五是大力推进生产集约化,逐步实现主导产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三)努力建立三个体系,改进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建立新型的行业管理体系。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行业协会运作模式组建行业协会,并赋予行业规划、统计分析、品牌评比、技术中心论证、标准审查、质量体系认证咨询等职能,推进主导产业自律、规范和健康发展。二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与银行合作,拟定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办法,通过开展500户左右企业的信用评价、监督、考核活动,打造企业诚信形象,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融通提供服务,促进产业发展环境与国际接轨。三是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推进重点骨干企业运用计算机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在企业、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便快速传递经济政策、经济信息和工作情况,提高

政府的服务效能。

(四)推进技术进步,依托高新技术加快主导产业建设

必须紧紧抓住技术装备更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以现代化的装备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装备质量和工艺水平。二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加大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品的开发力度,形成独具特色的产品体系。三是坚持产学研相结合,通过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开发实体、组织项目攻关、领办民营科技企业等形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坚持把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技术合作相结合,努力在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环保等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上有大的突破,开发特色产品,逐步培植成为主导产业。

(五)大力开展主导产业的品牌培育工作

产品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品牌的竞争,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一种产品都只能通过自己的品牌步入市场和占领市场,从而确立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发展主导产业,必须扶持、保护和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稳定、市场占有率高、品牌信誉好的名牌产品。把企业改组改造与企业品牌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不断增强品牌意识,强化公关和广告意识,形成独具特色的“名牌经济”,推进盐城市主导产业走向世界。

综上所述,宏观调控下的盐城经济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只有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抢抓机遇,扬长避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选准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适合盐城实际情况的主导产业,形成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途径、新的发展举措以及新的发展特色,提升新的发展质量和优势,盐城经济才能走在苏北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前列,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

第二篇:发展主导产业 建设美丽新村

发展主导产业 建设美丽新村

沱牌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十大产业富民、建设酒乡花镇”为思路,强化“五抓”(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党委成员分线抓,镇直部门协同抓,镇村干部具体抓),农业产业基本形成,新村建设日新月异,呈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发展势头强劲的良好局面。

一、主导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以魏家营、竹林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村,以种植川百芷、为主要中药材的万亩药材种植基地已建成5000余亩。

以通泉、桑树林等村为核心,以种植大棚蔬菜、露地蔬菜为主的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已建成7000余亩。

以黄家堰、断石桥、响堂、排路、周家桥、红星、纸朝沟等村为核心,以沱明路沿线为重点建设万亩甜橙产业基地,第一、二期4000亩已建成,第三期 2000亩建设正有序扩进,已完成开沟起垄整厢等土地整形1300亩,已订购幼苗 5万余株,庚即进行栽植。

以竹林村为核心的千亩水产养殖、莲藕种植基地建设已经建成

以周家桥、纸潮沟村、红星村坡台地为依托,建设优质水蜜桃基地5000亩。第一期2000亩已栽植成活,正进入管理。以黄家堰村、宝竹村、华严村为核心辐射带动6个村投入70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养殖圈舍7万平方米,年可出栏白羽肉鸡500万羽。目前35户全部投入生产,出栏白羽肉鸡300万羽。

以瓮城、浸水垭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六个村,建设万亩高产粮油种植基地,已建成3000亩有机稻、5000亩优质油菜基地。

以大舜、金凤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八个村,已建成万亩以优质核桃为主的干果基地。

抓住建设酒乡绿城契机,以白石村为核心,辐射带动排路、五显楼、凤凰等村,建设千亩花卉基地,已建成600余亩。

以断石桥、黄家堰村为核心,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全镇建设年出栏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10个,野山猪寄养100户,建设祖代种猪场1个,年出栏生猪12.36 万头,发展现代高效畜牧产业。

二、多管齐下增强活力,美丽新村建设有序推进 我们围绕省委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美丽新村总体目标,按照“产村相融、一体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依托产业建新村、新村建在产业”建设途径,以沱明路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带和魏家营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为核心,有序推进美丽新村建设。

(一)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先行。邀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科学编制了全镇新农村建设总规,结合各村实际,制定中长期新村发展规划。全镇以两线(省道205线、沱明路沿线)一片(新农村示范片)一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来布局新村建设。先后建成了以竹林村、黄家堰村、桑树林村为代表的街村型、庭院型、乡村旅游型的新农村示范点10余个。

(二)完善“村民申报、乡镇审核”、“先规划、再评审、后建设”的建设程序。进一步探索建立“土地增减挂钩、主体委托建设、物业民主管理”的聚居点建设机制。

(三)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顺应群众期盼,推行“群众事群众议”,发挥公益建设理事会牵头引领作用,使群众成为自主决策、建设、管理、监督的主人。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设施建设补助,激发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居的热情,一次投入、世代受益。

目前,断石桥村张家嘴、黄家堰村徐家湾新村聚居点正在建设房屋主体工程,计划年底前基本竣工,黄家堰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完成60%工程量,浸水垭等3个改建点按照“青瓦白墙、生态庭院”的川北民居风格打造农房风貌250余户,10月前全面结束,魏家营片区新农村综合体完成土地2500亩流转,签订拆迁协议710户,景观廊桥主体完成,魏家营片区农民聚居区4个组团全面开建,年前有望封顶,百战村花海小镇房屋主体已经完成5栋封顶,3栋即将封顶,保证春节前将房屋交到168户农户手中。通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促进了农民聚集,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有力提升了村庄整体形象。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链还未有效形成 全镇虽然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但产业链还没有延伸,基本上还停留在第一环节,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经营分散,规模小,品牌产品少,知名品牌更少,优势产业效果不够明显,农业的工业化程度低,消费和销售的绝大部分都是初级农产品,辖区内无国家级龙头企业,省、市级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力小,效益低下,不足以带动千家万户增收,没有形成“产供销、产加销”一体的链条,没有享受到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影响产业发展,造成农民收入低,而且收入不稳定

(二)农业基础还不够完善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我镇属两渠尾灌,加之水利工程设施分布不均衡,靠天吃饭的现象依然存在。全镇80%以上的塘库建于50~70年代,由于时间的推移,绝大部分工程老化,近年来,通过项目实施,进行了部分整治,但“盘子堰塘”不少,人民渠支渠土渠比重大,造成渗漏严重、输水隐患点多、维修成本高,部分微型水池利用率低,加之渠系配套不够,渗漏严重,“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

(三)乡镇财力匮乏,投入不足 乡镇由于财政不完全,自有财力不足,在农业产业和新农村建设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依托项目才能实施,受到时间和项目要求的制约,造成推进速度慢,说空话、许干诺时候多。

(四)农村村庄萎缩现象加剧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镇农村的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空巢家庭;许多家庭成员居家外出,只留下了住房和圈舍。据统计,我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2.2万人次,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75%以上。通过近20年的历史变迁,老一代农民工中约有20%的人,凭着自己的经济实力,从农民老屋搬迁到了城镇落户;新一代农民工中有70%的人根本不愿意再回到农村老屋居住。因此,一些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村,农村人口急剧减少。这些现象,导致部分农村院落“无人”参与建设新农村。

(五)农村人才匮乏 全镇农村现有劳动力2.9万个,但长年外出务工的达

2.2万人。外出的劳动力由于素质差,缺乏从事非农产业所必需的劳动技能,实现非农就业门路窄,大多从事脏、苦、累、险工种,就业稳定性不高,收入低。全镇总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占81%,小学文化占11%,文盲半文盲占8%,文盲及半文盲全部集中在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全镇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导致“无人才”建设新农村的困境。

四、建议

(一)优化区域布局 一是立足县域特色,促进专业化生产。我镇农业产业上应做大做强蔬菜、甜橙、中药材、花卉苗木、水产等特色产业,强力推进魏家营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努力形成集生态休闲观光与现代农业为一体的特色农业生产区。二是着眼产业活力,壮大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以市场导向发展农业,通过政策引导和专项资金扶持,不断壮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数量规模,形成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农户的良好合作模式,努力发挥各类企业与组织在生产、销售和加工中的带动示范作用,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收益。

(二)进一步加大农业扶持力度 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节能减排和基地建设等,要研究和制定扶持农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农户等经营主体生产性贷款的金融扶持力度,解决企业和业主融资难问题。要健全机制,分类考核,对重点乡镇实行绩效考核,对成绩突出的乡镇予以重奖,形成养农重农护农氛围,激发乡镇发展农业热情。

(三)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农业园区作为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窗口,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极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坚持“农业项目进园区、资金安排先园区”的原则,在保护耕地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不断完善园区硬件设施的建设,强化园区运行机制,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努力打造集生产、经营、示范、推广和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样板区,更好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

(四)推进土地有序流转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进行合作生产,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和连片开发、经营农民流转的土地。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推动社会资本和城市工商企业到农村承租土地,单独兴办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大户、农民联办企业,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

(五)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支持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建立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吸纳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入股,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采取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将加工、销售环节的部分收益让利给农户。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第三篇:区商务局依法行政工作报告与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工作报告

区商务局依法行政工作报告

20**,商务局法治创建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及区依法行政领导小组领导与指导下,以党的关于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基本方略为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范行政行为,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提高依法执政水平,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商务工作的开展,全年无一起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现将全年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法治建设推进力度

1、完善法治建设机构职能。按照法治建设要求,适时调整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成员,严格按要求配备、配足、配强法治人员,保障法治经费落实,推动依法行政工作向纵深发展。

2、形成法治建设工作合力。强化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工作机构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建设工作机构和各科室的职能作用,强化工作协调和行业指导,推动工作对接和协同促进,有效实现局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与各科室协调指导工作机构等之间的通畅、规范运作。健全完善各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协调指导机构工作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跟踪、检查、督促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二、丰富创建形式,全面推动法治创建

1、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核心,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局机关集体学法、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等学法制度,认真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述法工作和新任领导干部法律知识的任职考试,不断加强各科室(部门)法制建设工作水平。

2、深化“六五”普法工作。进一步落实公务员法律知识的培训、考试、考核制度,着力抓好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扩大接受教育面。深入开展“12·4”全国法

制宣传日、“法律六进”活动,扩大法制宣传影响。拓展媒体等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创新法制宣传手段及载体,增强宣传效果。

3、深化基层法治创建。积极推进局科室法治建设创建活动,组织考评并命名法治建设先进科室。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工作调研,总结推广党群议事会等做法,深入推进法治创建经验,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深化基层执法评议工作,规范基层执法行为。

三、严格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机关建设

1、继续转变机关职能。建立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增强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依据《区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下阶段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

2、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认真落实《区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行政指导工作,将行政指导有机地导入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中,促使行政行为由“刚性为主”向“刚柔相济”转变。积极推动政府行政管理创新,不断积累经验,注重成果推广,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效果。积极探索行政合同、行政规划等新型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民生的水平。

3、完善行政执法机制。继续深化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处罚运行平台及行政执法监督网络系统。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率,探索解决行政执法争议的多元化机制,保障行政执法相关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深化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加大综合执法的工作力度,努力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4、提升行政监督实效。加大规范文件备案审查力度,做到“有件必备、有件必审、有错必纠”。落实《行政复议工作责任制》,继续发挥行政复议层级监督作用,稳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机制改革,畅通行政复议渠道,积极引导行政执法相关人通过法律途径表达合理诉求。加强对执法行为督查和执法案卷评查,促进执法规范。

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法治服务法治保障

1、依法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水平。将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为行政决策的基本准则,强化政治民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规则和程序。凡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重大财政支出等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应经集体讨论、充分论证、综合评估、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等程序,促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公众意愿。加大对行政决策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决策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予以责任追究。与时俱进,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实施对经济和社会的科学管理。

2、依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提升发展传统产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等经济转型升级目标,大力宣传与国家基本经济制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型经济发展等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落实经济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打击各类经济犯罪,依法调节规范各类经济关系、各类市场主体行为。引导法律服务行业积极参与经济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转型升级的层次和水平。

3、依法服务企业健康发展。加大法治建设服务企业的力度,广泛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加强培育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参与全区“诚信守法企业”的评选、命名。推动大中型企业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着力提高企业依法经营、依法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努力营造公平竞争、诚信守约的市场环境。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积极推行集体协商机制,保障职工民主权益,积极构建符合发展要求的新型和谐劳资关系。

4、关注民生,进一步确保市场健康有序。完善市场保供体系。加快商贸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全面加强对重点商贸企业、农贸市场、超市、商场的运行监测和分析,强化市场监管和调控。全面落实猪肉 储备任务,探索建立主要副食品社会储备体系,确保猪肉等主要副食品市场供应稳定。维护市场运行秩序。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与执法监督管理机制,加快商务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对特殊行业的监督管理。全面实施生猪产品凭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检验章上市交易制度。开展打击假冒侵权、维护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启动实施猪肉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全面落实生猪屠宰各项管理制度,严厉打击私屠乱宰和病死猪、病害肉的非法交易行为,确保肉品质量安全。对全区经销酒类的企业进行登记备案,加大对酒类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回收企业登记备案制度,继续开展“放心消费场所”创建活动和长效管理。

五、规范执法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推进执法机制改革。采取切实措施,从实体上、程序上、实效上进一步促进公正执法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与执法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特殊行业的监督管理,关注民生,切实维护市场运行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建立健全确保公正规范执法的监督机制。加强公正廉洁执法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细化执法标准,规范办案流程和执法行为。抓好政治、业务培训和执法质量等考评考核,坚持典型引路,塑造、推出规范执法示范岗位和先进个人,强化执法监督工作,促进执法规范。

我局依法行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法制办的大力指导与帮助下,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局机关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行政观念深入人心。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依法行政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按区委、区政府和区法制办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采取扎实措施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推进全局依法行政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四篇:关于北京小城镇建设选择主导产业的建议

关于北京小城镇建设选择主导产业的建议

2011-7-29阅读次数: 28次

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的要求,是北京实现建设世界城市和“三个北京”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主导产业是在一定经济区域内形成的、具有区域经济特色、代表本区域最高技术经济水平、能够带动本区域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是对相关产业能够起到拉动作用的产业,也是一个镇域经济发展的品牌。主导产业是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和建设的关键所在,为此,就北京小城镇建设选择主导产业提出一些建议:

1.小城镇的主导产业要纳入北京市总体规划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北京小城镇建设中主导产业选择问题日渐突出。据对42个重点小城镇的案例调研分析,产业发展中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发展不足,产业园区或农民就业产业基地招商能力不强,入园企业效益不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小城镇建设作为北京市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节点,是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为此不仅要对北京的小城镇建设进行行政区划功能定位,而且要对小城镇选

择主导产业实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以充实到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之中。

2.选择主导产业要突出镇域特色与优势

由于小城镇的发展进程和区域条件不同,产业结构也会不同,主导产业要根据本镇不同条件采用不同类型,如在养殖业发达的城镇建立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镇域主导产业。也可根据自身优势开发新的领域为主导产业,如紧邻北京市区的乡镇可选择房地产建筑业,实现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或是靠房地产业积累的资金进行区域资源的开发,发展优势产业。

3.对具有特色资源或区域优势的镇域,可经过开发培育逐步转化形成主导产业

通过小城镇建设把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到一个空间截体上,建设好配套基础设施,创建必要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一个品牌产品,一所知名学校,一家特色企业,建成一个特色市场等等。目标就是促使小城镇成为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生长点。增强对农民就业、居住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促进小城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

文章来源:北京生产力学会 屈宝香等 7.29

发表评论打印文章

第五篇:新晃中心城镇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布局调研报告 - 副本

新晃县中心城镇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布局

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本身成长性很高、并具有很高的创新率,对一定阶段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具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扩散性,将来有可能成为支柱产业的产业。产业布局是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支撑,产业核心区和产业轴线的发展对于实施城市空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当前日益高涨的产业转移热潮和形势多变的内外经济环境,新晃县这个作为湘黔边界重要区位枢纽的省级特困县如何抓好自己城镇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晃城镇主导产业现状

1.全县总体情况。新晃侗族自治县(简称新晃县)辖7镇16乡297个村,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居住着侗、汉、苗、回等26个民族,总人口27万,其中以侗族人口为主。1984年被列入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县,1998年被列为怀化市优先发展“一体两翼”中的一翼。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欣然题名为“湘西明珠”。近年来,新晃县提出“强工壮农、兴城活旅、生态和谐、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战略,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全县2012年地方生产总值为37.82亿元,工业生产总值34.0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3亿元,财政总收入2.705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701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2元,农

牧民人均纯收入3936元。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新晃县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和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新晃县位于湖南省最西部,居于沅水支流舞水的中游,东连芷江侗族自治县,南、西、北三面分别与贵州省天柱县、三穗县、镇远县、玉屏县及万山区毗邻,沪昆高铁、株六复线铁路、320国道、S232省道、沪昆高速公路及正在规划的松从高速公路横穿县境,县道、乡道横通纵接,县城距铜仁大兴机场80公里,距芷江机场60公里,新晃县是湘黔边界重要的商道和物资集散地。

2.城镇产业现状。当前,新晃县中心城镇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布局主要集中在县城和中寨镇、扶罗镇、凉伞镇等3镇。其中,县城是以现代商贸物流、社会服务业、金融、房地产和传统商贸业为主导产业。县城有2个农贸市场(其中,县城中心农贸市场建筑面积合计2.5万平方米,是全县最大的综合性市场),新晃有连锁店37个,超市28个,百货商场16个,各类批发零售网点186个,牧畜市场23个,物流企业6个。目前,新晃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各乡镇农贸市场为骨干,涵盖全县、连接周边集批发与零售,消费品与生产资料,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相互交叉并存的市场体系,全县商贸流通年交易额4000亿元,其中边界商品流通年交易额2500亿元。

中寨镇以侗民族文化为主导产业,该镇民族风情浓郁,— 2 —

底蕴深厚,是北侗民族的发源地之一。自然景观秀丽。中寨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历有八景、二十四庙、七十二屯、十二水倒流、十八座风雨桥、还有堪称北侗社会形态“活化石”的石凉亭尤为罕见,至今保存完好,日本、新加坡等国旅游和文化爱好者曾先后前住考察。风雨桥、钟鼓楼等侗民族的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该镇语言环境浓郁。新晃侗族自治县1956年设立,是全国设立最早的三个侗族自治县之一。当时国家民委赴新晃的主要考察地就是中寨。中寨人人讲侗话。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不讲侗语几乎不能与外界交流。至今中寨境内边远的村小教师教学仍然采用汉语与侗语互译法进行。该镇墟场古色古香。中寨由于后发展,一直没建农贸市场,自然墟场沿用至今。墟场绕集镇小溪两岸而设,两岸绿柳成荫,两座小桥架通南北。赶集日,商贩云集、人声鼎沸,酒肆人家生意兴隆,浓缩了一幅“小小清明上河图”的怡人景色。该镇民俗风情醉人。由于过来交通不够便利,离县城较远,中寨传统的民风民俗保持较为完整。中寨喜唱歌,有山歌、酒歌、嫁歌等。走进中寨,就走进了歌的海洋。而且在婚丧嫁娶中仍然有“煮肉”、“回门”、“唱祭文”等独特的习俗。中寨晏请宾客喜欢摆八仙桌,油茶、甜酒、腌菜、腊肉、猪脑肉等侗族特色菜仍然经常用来招待贵宾。该镇技艺原始古朴。侗族没有烽火台,中寨境内的侗族人民主要靠长号、树皮号报警、招集人马。号声凄凉幽远,反映了侗族人民生活的艰难。织布、印染、绣花垫底等技艺也还

大量流传。计寨、大寨村还保留大量的织布机。建房技艺比较高超,大量无钉无铆的开口屋和吊脚楼成为飘扬在侗家的“凝固的音乐”。该镇寨名历史悠长。侗族聚集地方大部分以“寨”为名。明洪武年间,杨天应举家迁徒至此。因周围有新寨、柳寨、伞寨而得名“中寨”。“天应公”也成为湖南、贵州接边地区杨姓的始祖。200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弘征先生欣然为中寨题名“中华北侗第一寨”。

扶罗镇面积为101.32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共有16327人,以农业产业、矿产资源为主导产业。该镇有交通区位优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与周边7个乡镇接壤,局部地区与贵州接壤。境内“晃天”、“晃三”省道穿过,16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水泥硬化路。形成了覆盖全镇,辐射7乡的健全的交通网络体系。该镇有农业产业优势。一方面传统农业支柱地位稳固。年均种植水稻达到8000余亩,年均粮食产量稳定在5000吨以上。另外,特色种养殖业逐渐发展壮大。近年来,该镇大力鼓励农户积极发展新型农业产业。目前,全镇有茯苓、太子参、金银花等3000余亩,年产值逾千万。种植葡萄1400余亩,预计年收入200余万元。发展各类养殖大户21户,成立了以皂溪村舒活生为首的 “凉伞花猪”养殖协会和以桂贡村刘树荣为首的新晃山荣虫子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该镇有矿产资源优势。该镇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有重晶石矿、铁矿、铅锌矿等多种矿产,其中重晶石矿含量极为丰富,居世界前列。

凉伞镇以边界贸易、旅游、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该镇具备独特边贸优势。作为湖南最西部的重要城镇之一,境内有“晃三”(新晃至三穗)、“凉玉”(凉伞至玉屏)公路穿境而过,是湘黔边界重要的交通枢纽;东西两面与新晃县5乡毗邻,南北两面与贵州省天柱、三穗、镇远、玉屏等4县接壤,是湘黔边界5县12乡镇重要结合部及湘黔边境民族贸易中心和物资集散地。目前,镇内有新街、老街两条主干道,有综合农贸市场和大牲畜交易市场各1个。其中,综合农贸市场划分肉类交易区、家禽交易区、水产品交易区等6个区域,共占地1.5亩,设有摊位130余个。该镇具备丰富旅游资源。八江口(夜郎王)温泉位于凉伞镇冲首村,为贵州剑河温泉主水系带,流径深度 1100米,其水质为医疗氟水,对各类皮肤病、高血压、冠心病、老年人骨质疏松等具有较好疗效。目前已引入浙江投资商总投资 1.2 亿元的新晃八江口夜郎王(国际)温泉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项目开发将按照“夜郎文化、北侗风情、自然生态”的总体定位,演绎水的娱乐天堂和生态养生福地,到 2015 年底完成全部投资后,景区将达到国家AAAA 景区标准。该镇具备食品加工潜力。该镇以新晃湘当当食品加工厂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崭露头角,其产品已远销往湖南、贵州、四川、上海、南京、深圳等10多个大中城市。《潇湘晨报》、《怀化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当前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1.产业定位不清,缺乏清晰发展思路。新晃是老工业县,在建国初期已经拥有相对独立、封闭的重型工业基础。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新晃卷烟厂、水泵厂等工业企业曾主导新晃经济发展。21世纪初,由于新晃卷烟厂的政策性关闭,导致新晃县在怀化全市的经济地位持续下降。再加上受落后的思想观念影响,新晃固守着传统农业,缺乏勇于创新的意识和打破成规的勇气,对于主导产业选择定位缺乏清晰思路,对发展部分项目仍有抵触情绪。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晃中心城镇主导产业的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回顾过去,新晃县经济发展不快、产业竞争力下降,都与主导产业选择不清、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思路有着密切的关系。

2.产业集群不足,政府引导支持不够。近年来,产业集群在沿海及贵州、湖南周边县市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并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相比较而言,新晃县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效益还存在认识不清、重视不够、集群层次低、规模小、政府引导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产业集群度不高是导致新晃县产业布局混乱、专业化分工不明、县域经济落后等问题的原因。新晃县各中心城镇目前具有的一些产业集群都是自发形成的,分布在县城、中寨、扶罗、凉伞等地,如中寨的民族文化、扶罗的农业与重晶石、凉伞的边贸等。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了新晃县很多乡镇的工业化与城镇化,但是其在规模上还没有形成气候,还只是推动了局部地区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而其他产业虽然具备了发展产业集群的

条件,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各级政府虽然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但是跟实际情况相比,还是显得杯水车薪。

3.发展资金短缺,用地机制不够健全。虽然近几年国家逐年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但县、镇两级财政用于发展主导产业的资金投入仍十分有限。发展乡镇主导产业普遍存在贷款难、融资难等问题。虽然上级积极要求相关金融机构加大农村小额信贷支持力度,特别是通过发放惠农卡的形式解决农民小额贷款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贷款发放主要是面向农村有实力、有基础的农户。由于一万元以上额度的贷款需要两个有固定收入人共同出面担保,绝大多数农民并不具备此放贷条件,因此一般群众事实上很难通过审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的创业行动。这些中心集镇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没有大的现代化工厂和规模企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还很低,与发达地区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农业基础薄弱,相关配套设施比较少,大多以传统水稻种植、家禽养殖为主,没有后续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后续产业任务艰巨。在用地方面,由于受条件限制,有的产业规模过小,有的农民流转土地要价过高,造成土地成本过大,导致主导产业很难有大的起色。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布局

1.深化产业定位布局,培育优势战略产业。深化产业定位,合理布局中心城镇战略性主导产业是新晃县域经济建设

— 7 — 的主线。针对新晃县域战略性主导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继续深化各中心城镇区域分工,推进其产业结构调整,立足于各乡镇具体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各中心城镇战略性主导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要素流动,因地制宜地培育各中心城镇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与周边县市的比较优势相适应的特色产业。新晃中心城镇的主导产业要按照“一轴、三线、四城”来选择与布局。

“一轴”:以氵舞水河岸线两侧外延10公里中心地带为主轴,主要布局临河大工业、物流基地、金融中心、商贸服务中心、文化中心,重点发展附加值高、污染小、能耗低的工业以及商贸物流业,形成城镇、工业区、物流中心相互支撑的格局。

“三线”:以晃三公路、晃天公路(S232省道)、晃中公路三条公路沿线为重点,以保护平溪河饮水源为出发点,主要发展以传统农业、食品加工业、畜牧业、重晶石产业、民族文化产业、边界商贸物流业为重点的主导产业,提高主导产业对全县经济的服务支撑能力。

“四城”:以县城、中寨镇、扶罗镇、凉伞镇等四个中心城镇为节点,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形成产业链,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力促县域经济发展。

新晃县城地处氵舞水河岸线上,作为湘黔两省边界重镇和全县的经济文化中心,要继续依托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丰富的矿产森林资源、厚重的人文历史沉淀,抓好现代商贸

物流、边界贸易、社会服务业、金融、房地产和传统商贸业的主导产业,逐步培养出具有中部个性特征、符合本地资源特点和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特色的产业结构及相应的战略性产业是区域产业。同时,继续发挥承东启西、承湘启黔的区位优势,加大资源整合与挖掘力度,深化产业分工,实现产业专业化,力争把县城建设成为湘黔边界的经济、文化和商贸物流中心。

中寨镇位于晃中公路沿线,与新晃县8个乡镇和贵州省3个乡镇接壤,是北侗民族的发源地之一。该镇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布局要应依托自然景观、民族建筑、语言优势、民俗风情、历史积淀、区位优势等有力因素,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民族文化特色旅游业和边界商贸物流业为主,进一步完善市场建设,力争把中寨打造成侗民族文化研究基地和湘黔边界的物资集散地。

扶罗镇位于晃天公路和晃凉公路交汇处,素有“新晃粮仓”和“重晶石之乡”的美誉。该镇要以发展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种植、畜牧养殖业为主,种养结合,形成主导产业;要依托矿产资源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引导和扶持符合矿业、能源环保产业等产业集聚发展。

凉伞镇产业发展要依托其独特的边贸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强劲的食品加工潜力及其他优势条件而进行。凉伞主导产业应以边界商贸物流业、现代旅游业、食品加工业为主。依托区位条件和市场条件,大力发展边界商贸物流,打造湘

黔边贸中心,继续发挥“小台湾”的经济辐射效应;依托八江口温泉,尽快完善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后花园式”中心旅游集镇。积极实施“一带两场”建设工程,把凉伞打造成新晃西部的商贸物流中心、新特色民居城镇、休闲广场。“一带”即西溪河景观带;“两场”即活畜交易市场,停车场。同时在“美化、亮化、绿化、净化、硬化”上做文章,打造一个全新的集镇主导产业。要积极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凉伞豆腐”、“凉伞花猪”等特色产品,可以重点投入,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

2.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当前,产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已是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也就是说新晃产业的发展面临的不仅是来自国内的竞争,更有来自国际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新晃的产业布局必须加强区域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在国家层面、中西部区域层面和省市县内部层面的区域协作机制。国家层面上,主要是加强新晃与东中西区域间协作。围绕新晃的产业优势,以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及房地产、旅游、商贸物流、文、教、卫、体及其它社会事业产业项目为依托,以矿产品精深加工、下游配套服务企业及关联产业为支撑,认真抓好招商项目库和客商资源库建设,全面对接珠三角、长三角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和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发展战略,切实瞄准100家跨国公司和100家境内外商协会开展专业化、产业链、点对点招商,以东中西区域间的差异性为基础,全面发展新

晃主导产业,寻求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协调发展。中西部区域层面上,新晃必须加强同中西部各省,特别是周边省市的合作,抓好相互的信息沟通,建立协调机制,并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确定战略性主导产业并布局,这样就尽可能的避免了“大而全”的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布局局面。省市县内部层面上,一方面,新晃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布局要在一定程度上为省市和其他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提供良好的支撑,包括原材料,能源、人力等,以及相关配套的产业形成。这样不仅可以与其形成产业互补,更重要的是给自己的主导产业发展添加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此外,新晃县更要加强本县内部的协调合作。一是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面对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的新形势下,新晃要积极构建县、乡(镇)、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引导本县农民自愿、有偿、依法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做到土地流转有中介服务、有基准价格、有运作程序,从而依法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二是合力破解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强指导协调,各个部门要相互配合,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交流平台,继续办好银企融资洽谈会等活动,鼓励银行机构把更多的信贷投向中心城镇的中小企业。尽最大努力推动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增加适用信贷产品,全力争取上级银行支持,尽可能简化环节、缩短时间、加快信贷投放,并引导企业改善生产经营、健全财务制度、重视诚信建设、赢得银行信任与信贷,从而破解新晃中心城镇产业

融资困境。

3.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良好的经济、社会、政策、人文、生态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新晃要发展中心城镇主导产业,必须切实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一是搞好政策环境的优化。制定适合新晃中心城镇主导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出台和实施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合理有效的产业政策可以进一步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提高主导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加速主导产业的技术进步。在培植主导产业过程中,要更新发展思路,围绕主导产业的培植,有关部门应对原来的产业发展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制定专项主导产业及其他产业政策,以帮助主导产业专业化程度提高,加强相关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利于资源在各个产业之间有效流动和配臵。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主导产业可以实行减免税收、差别利率的财政政策。二是搞好服务环境的优化。新晃县委、县政府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主导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动向,要及时调整全县中心城镇主导产业整体发展的方向和战略;牢固树立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加强引导新晃县整体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使同一产业的企业能够集中在同一地区发展,形成高度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加大政府行政审批管理制度的改革力度,减少项目审批程序,提高企业办事效率。三是搞好人才环境的优化。建议县委、县政府建立良好的人才引进机制,实现

人才资源的最优配臵。要把选拔、培养和引进人才作为主导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尤其要围绕主导产业的培植来做好所急需的各种人才的引进工作,努力创造出人尽其才、优秀人才能够施展其才华的良好环境和工作氛围,以吸引各类专业人才。政府在技术创新成果评定、技术职称晋升、知识产权保护、科技荣誉授予、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也要制定出一系列有效的激励机制,为新晃县中心城镇主导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下载盐城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盐城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主导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共5篇)

    近年来,xx县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工业立县、项目兴县”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四五一”工程,形成了皮革、化工、医药、畜牧养殖、无公害蔬菜种植五大主导产业,县域经济保持......

    家乡某主导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宿羊山大蒜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1营11060405车莉萍 一、大蒜产业的基本情况介绍: 1.历史背景及便捷的交通: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镇,是驰名中外的“大蒜之乡”,中国大蒜第一镇, 宿羊山......

    培育主导产业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培育主导产业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沁北产业集聚区紧紧围绕“创建全省一流产业集聚区,打造全国知名产业,培育超百亿企业群体”的战略目标,按照“四集一转”的工作要求,不断优化发展......

    幼儿园评估与发展选择

    幼儿园评估与发展选择 一、客观地评估幼儿园。我们建议幼儿园上级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园长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幼儿园进行考察和评估。 1.品牌与口碑: 对于公立幼儿园而言,各地教......

    发展主导产业,实施产业帮扶[优秀范文五篇]

    发展主导产业,实施产业帮扶 中行镇官坑村的帮扶单位县统计局、县财政局为建立该村贫困户长效脱贫机制,实现农户增产增收,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该村的基础和条件,积极构建与特色......

    对农村主导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

    **村位于**镇南部塬区,总户113户,总人口 423人,总耕地面积 1324亩。截止目前,苹果栽植面积1110亩,挂果面积达 余亩,常年产量在 吨左右。有富士、秦冠、新红星、嘎啦、黄元帅等品种......

    XXXX街道扶贫主导产业发展绩效和风险评估

    XXX街道扶贫主导产业发展绩效和风险评估县农业农村委扶贫产业科:根据XX农发[2019]XXX号)文件精神,XX县农业农村委员会〈〈XXXXXXX通知〉〉XX街道积极响应,高度重视,认真评估,准确......

    县主导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小编推荐]

    主导产业发展情况的思考一、当前我县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合理布局、重点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在做大做强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