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经济与盐城经济对比论文

时间:2019-05-14 13:1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州经济与盐城经济对比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州经济与盐城经济对比论文》。

第一篇:苏州经济与盐城经济对比论文

苏州经济与盐城经济对比论文

我进入苏州大学已经大半年时间了,虽说时间不长,不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但对苏州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日前,我参加了由我们电子信息学院学生会青管部组织的“骑自行车环护城河提倡低碳”活动,在骑自行车环护城河做宣传的同时,我也关注了护城河周围的经济状况。同时我的家乡是盐城,我从小到大就是在那生活的,所以我对盐城的经济状况非常的了解,所以下面我就我所了解的盐城经济状况和苏州经济状况进行对比,对比如下:

首先,我先向大家大致介绍一下盐城概况。盐城是江苏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城市。盐城是一座产业兴旺、快速发展的城市。改革开放30年来,盐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城市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到“十一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接近500亿元。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汽车、纺织、机械等支柱产业不断做大做强,风电光电、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十二五”时期,盐城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接下来,因为我不是苏州本地人,只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苏州概况。苏州在人们心目中是“人间天堂”。苏州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上溯到七千年前。苏州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经济中心,苏南地区的工业中心。以经济总量计算,苏州现在是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中国大陆排名第五的城市,位列全国地级市之首。随着苏州经济的发展,在苏州古城的东面和西面又分别扩出了两个大区域:中新合作的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

其实,盐城和苏州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我简单地概括了几点:

1、两者都由江苏省管辖,地处东部沿海地区,有独天得厚的地理人文优势;

2、两者地处平原,交通便利。

3、两者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比较深。

4、两者都靠近上海,处于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比较多……

不过总体来讲,盐城在经济上同苏州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下面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一、道路交通:虽说盐城全市已基本形成集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四位一体的现代交通网络,盐城已融入长三角两小时经济圈,从盐城境内经苏通大桥到上海只要2个多小时,但与苏州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1、市内公路:盐城虽然在前几年进行了道路建设,建立了BRT快速公交,但是由于盐城人口众多,公交车基本是供不应求,而且城乡间的交通问题更为严重,公交车基本是班次少,车辆少,最终导致大家挤公交。而苏州就不一样了,苏州有上百条公交路线,我从网上搜到一组数据,市区共拥有公交营运车辆3497辆、公交营运线路264条,线路总长接近6000公里,日均客流量达151万人,市区公交企业职工数总计7403人,其中驾驶员5292人。而盐城公交公司职工人数1056人,其中驾驶员478人,市区现有公交营运线路42条,线路总长度680公里。通过数据可以比较,盐城的交通还存在很大问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盐城境内没有地铁、高架等现代公交道路,而苏州高架满城都是,可谓是纵横交错,苏州成为为中国第一个获准建设轨道交通的地级城市,地铁1号线一景建成,将于今年6月份通车,地铁2号线于2009年12月25日开工建设,预计2014年6月通车,4号线于2010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总的来说,从市内交通方面可以看出,盐城经济里苏州还有一定距离,还有待提高。

二、工业:

第二篇: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

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变革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变革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剖析了我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对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提出了我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变革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地方 行政管理 模式变革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模式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这种行政管理的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就显现出不适应的状况。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对经济全球化有清醒的认识,有正确的对策,必须对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模式进行变革。以认真的态度和充分的准备,积极应对,迎接挑战。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从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经济全球化就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

经济全球化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但是,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正确得当的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扬长避短,迎接挑战,才能变不利为有利,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求得本国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现代化。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的弊端

当前我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只能逐步解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进程,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一是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经过历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尚未完全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政府职能尚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过多。在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在资源配置领域发挥主要作用,加之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难以充分发挥。

二是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层级过多,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协调不力。在机构设置、职权划分、运行方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三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在某些方面,既存在中央权威和统一性不够,中央宏观政策在有些地方实施受阻,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的问题,也存在向地方下放权力不够,发挥地方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够的问题。运用法律手段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还不够,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较低,难以保证必要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四是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行政法制建设不相适应。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导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和结果缺乏法律保障。现有的个别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缺乏详细的责任条款。弹性过大的条文表述和国家法律、法规与地方

法规之间的不协调,也增加了实施中的矛盾。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必须变革

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要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以转变地方各级政府职能为重点,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健全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模式。

3.1 转变政府职能是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改革的关键

政府职能的范围主要取决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经济和社会有序运行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则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有效调控经济、监管市场,做到政市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

3.2 设置规模适度、权责明确、结构优化的行政机构

政府规模与人员应当与其担负的职能相匹配,尽可能做到规模适度。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界定不同层级的职能和权责,以加强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落脚点,建立一个规模适度的政府。

设置行政机构的关键在于理顺职能关系,合理配置权力。明确权限职责。优化内部结构,调整机构内部分工,相对集中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权力。

3.3 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政府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承担好各项管理和服务职能,保持自身顺畅、高效运作,就要理顺内部关系、完善运转机制。首先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要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事权与财权,确立规范的利益和激励机制。其次是行政层级问题。发达国家的政府层级一般不超过三级,而我国是五级政府的体制,因此在政府运作效率上就产生很多问题。

3.4 改革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模式

长期以来,有些行政机关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管理模式,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

首先,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

其次,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现代行政更加强调政府的服务与合作关系,政府应当与相对人加强沟通与交流。

改革行政管理模式,要求我们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进行管理,更好地体现依法行政的要求,通过民主、透明、高效的行政程序,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3.5 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在加强行政法制建设中,要重视行政立法和经济立法,用法律手段推动改革进程,保障改革成果。要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但目前更需重视执法和司法环节,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行政执法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方面,如果法律得不到有效实施,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不满意,会直接影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崔彦,吴成钢,代中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政法学刊》2004年 第21卷 第02期.[2] 唐晓阳.“‘入世’给中国行政管理带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2000.(11).

第三篇: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

经济与行政管理--

论经济发展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不断袭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针对于计划经济的政府职能已不适用于当今时代,新的形势下,政府职能面对着什么样的转变要求?怎么样去转变政府职能?这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需解决问题,同时论述在行政管理中经济法的重要性。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政府职能 转变途径 经济法

引言: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 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行政管理学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它在各种管理中起领导、主管的作用。而直至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行政管理学指导着政府职能发生转变。目前我国的经济环境给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模式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这种行政管理的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就显现出不适应的状况,为适应如今经济的发展大潮,我们必须对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模式有强烈认知并加强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以认真的态度和充分的准备积极应对,迎接挑战。

一、政府职能转变

在20世纪之前,政府职能在经济建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调节 2.对社会主义的市场监管

3.提高社会管理力度和公共服务

4.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方向是:从无所不为的万能政府转变成有所必为的有限政府,把工作内容最终集中到规划制定、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区域协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上来;从热衷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转变成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把工作任务集中到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帮助企业排难解困上来;从主要是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倾斜政府转变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全面政府,把工作基点落实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上来;从不受约束的自由政府转变成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把工作规范统一到相关的法律法规上来。而当前我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只能逐步解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进程,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经过历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尚未完全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政府职能尚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过多,在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在资源配置领域发挥主要作用,加之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难以充分发挥。

2、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

层级过多,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协调不力,在机构设置、职权划分、运行方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3、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

在某些方面,既存在中央权威和统一性不够,中央宏观政策在有些地方实施受阻,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的问题,也存在向地方下放权力不够,发挥地方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够的问题,运用法律手段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还不够,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较低,难以保证必要的稳定性

和可预见性。

4、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行政法制建设不相适应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导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和结果缺乏法律保障,现有的个别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缺乏详细的责任条款,弹性过大的条文表述和国家法律、法规与地方法规之间的不协调,也增加了实施中的矛盾。

二、目前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变革的必要性

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要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以转变地方各级政府职能为重点,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健全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模式。

1、转变政府职能是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改革的关键

政府职能的范围主要取决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经济和社会有序运行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则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有效调控经济、监管市场,做到政市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

2、设置规模适度、权责明确、结构优化的行政机构

政府规模与人员应当与其担负的职能相匹配,尽可能做到规模适度,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界定不同层级的职能和权责,以加强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落脚点,建立一个规模适度的政府。设置行政机构的关键在于理顺职能关系、合理配置权力、明确权限职责、优化内部结构、调整机构内部分工、相对集中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权力。

3、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政府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承担好各项管理和服务职能,保持自身顺畅、高效运作 就要理顺内部关系、完善运转机制。首先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要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事权与财权,确立规范的利益和激励机制;其次是行政层级问题,发达国家的政府层级一般不超过三级,而我国是五级政府的体制,因此在政府运作效率上就产生很多问题。

4、改革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模式

长期以来,有些行政机关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管理模式,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首先,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其次,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现代行政更加强调政府的服务与合作关系,政府应当与相对人加强沟通与交流。改革行政管理模式:要求我们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进行管理,更好地体现依法行政的要求,通过民主、透明、高效的行政程序,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5、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在加强行政法制建设中,要重视行政立法和经济立法,用法律手段推动改革进程,保障改革成果,要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但目前更需重视执法和司法环节,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行政执法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方面,如果法律得不到有效实施,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不满意,会直接影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

三、市场经济推动政府职能发生转变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职能必须要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所谓市场经济指的是以市场为资源的主要配置者,以市场利益为激励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的经济运行模式。市场经济的优点,在于它以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例如企业)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并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促使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产权明确下的市场调节,反应之快、之准,是远远胜过任何计划的,这是因为市场是靠无数人的信息组合,通过市价 不谋而合地传达了共同的信息,这既避免了计划的主观性,又减少了交易费用;社会经济运

行主要利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及时协调,使资源配置合理有效。一般地讲,对于市场经济自身运用的相当完善的地方,政府无须干预,在这些方面,政府职能有限,它不会有太多的事要干,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无事可做了,恰恰相反,政府的作用在市场条件下是相当重要的。首先,政府的作用是纠正市场的固有缺陷,市场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消极方面:

1、可能出现总量失衡;

2、难以完全做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3、市场自发配置资源,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条件下,无法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

4、微观经济主体的市场竞争,容易造成经济秩序上的混乱;

5、市场自发运行的结果必然带来垄断,使竞争不充分、不完善,这是“市场失败”的地方,为了弥补市场的这些缺陷,政府就需要担负起相应的经济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经济的消极面。

其次,政府的作用是超越市场、引导市场,政府干预市场不仅仅是为了纠正市场缺陷

更重要的是超越市场,美国学者保罗·威弗尔在《法规、社会政策和阶级斗争》一书中说:“政府法规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纠正市场的缺陷,而是要在整体上超越市场--就是说

政府法规不是经济政策,而是社会政策,超越市场就是要求政府能够站在市场之上,控制市场的总体运行,防止其自发发展造成的危害,在市场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走两个方面:纠正市场失灵和超越市场、引导市场。

四、经济发展对政府职能的要求及重新定位

当一国经济由封闭转向开放时,市场环境的变化使政府职能定位随之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在于:

第一,从反对国内垄断转向反对国际垄断,在封闭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反对垄断主要是指反对国内的市场垄断,以恢复国内的市场竞争,但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市场范围由一国延伸到世界各地,政府反垄断的行为也应放到国际市场来理解,即在国际市场的有效竞争环境中,作为开放的国内市场的垄断并不一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第二,从追求国内经济效率转向追求国际间的比较效率,实现快速经济增长,在封闭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在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不仅要实现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且要实现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利用国际资源快速发展本国经济;这无疑加大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原因是,国际资源的流入或流出,甚至国内资源的是否流出,取决于一国的比较优势;因此,怎样充分发挥本国比较优势,并不断扩展和提升本国比较优势就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同时,对于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何根据WTO的规则予以保护,促进本国幼稚产业的发展,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

第三,从重点运用产业政策干预经济转向重点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对那些后工业化国家而言,在工业化进程中,政府为达到某种经济战略目标,常常大力扶持某个或某些产业的发展,这种政府产业干预模式对于东亚经济的崛起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从长期来看 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只能造成市场机制扭曲,以及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这种政府过度干预模式使东亚各国蒙受了巨大损失,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政府意识到培育一个有效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比产业政策更为重要,因为产业政策调动的只是国内资源,而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调动的则是源源不断的国际资源。因此,要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政府就须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于经济转轨国家而言,培育市场 完善市场机制,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调节者就成为一项急迫而艰巨的任务。

所谓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

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务负有行政管理权责

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从以往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到当前转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转变,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由原来微观经济管理与调控转向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与此相适应由原来的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原来的单一行政手段转向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

2.由原来管企业转向管市场,与此相适应由原来主要管国有企业转向积极引导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以及各种非公有制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各种服务和公平交易的市场秩序。3.由原来人治性计划经济管理转向法制经济,主要以法律来引导与规范、约束与管理市场经济,实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4.由对经济生活实行全面的直接干预和高度封闭性管理转向全方位开放,实现与国际经济、国际市场互接互补。

5.处理好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下不同的关系,这些观系主要包括:(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2)要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

(4)处理好政府职能与其他社会主体职能之间的关系.(5)要处理好职能改革与依法行政的关系

努力转变新的形势下政府的职能是十分重要的,但同时还要处理好这一过渡期中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中相互冲突的各种问题与各种法规。

五、经济法与政府职能的转变的结合 1.论经济管理与行政管理

让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现行的各种行政管理手段,行政组织和研究机构以及它所采用的方法,如何按照行政管理的特点来管理经济,在这个问题上,目前的学者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是把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相提并论;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活动在实质上就是对社会生产的管理,而这种经济活动不属于行政管理。在我国,因为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转变为国家所有,因此,经济管理问题就要由国家来解决,而且成为国家的根本职能,行政管理与经济管理之间的关系也在社会主义国家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变化,在体制方面 通过计划命令而直接施行的经济管理,无论已在组织上还是从其所采取的措施上,都成为行政管理,讲到经济管理与行政管理的性质问题,如果经济管理所包括的社会关系既作为基础 又作为上层建筑,那末行政管理仅是通过上层建筑的关系而实现 这就要求适用各种。另一方面,经济管理与行政管理二者,它们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彼此在程度上,有所不同 就行政管理来说:其特点是关系较直接与密切,而在经济管理方面:比较软弱和间接 因此要加强发展经济过程中的法律作用。

二、经济法在现代行政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1.目标

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运用经济法,期望实现什么目标呢?

众所周知,一切经济工作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我们正在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前一个转变,本世纪之内要求初步实现;后一个转变,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当前国有包括国有外贸企业,面临不少困难,某些企业效益不甚理想,因此,我们的着眼点应定为效率优先,同时也要兼顾公平,国民经济发生,一般通过经济基础作为中介,或是改造旧的生产关系,或是确立新的生产关系,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也有些涉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经济法律,可以直接对生产力起到保护和促进的作用,国家经

济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熟练地掌握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所必需的法律知识,特别要提高运用经济法管理国民经济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实现国家提出的目标:”经济管理法制化达到较高水平

“制定社会主义法律必须遵循客观经济和自然规律,按法律办事与按规律办事要尽可能一致起来,实现经济管理法制化,也就是实现经济管理化。2.原则

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运用经济法,必须坚持什么原则呢?

概括地说,就是依法行政,其理由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是法制型经济,依法治国的基础环节是行政管理法制化,行政机关按照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国家事务,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即从人治走向法治,现代国家政府普遍奉行这一准则,我国于改革开放之后亦确立了这一原则,依法管理国民经济,正是依法行政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依法行政,以规范化的制度,正确处理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利于保证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利于保证行政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也有利于保证社会对行政工作的监督。3.基本内容

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运用经济法,需要掌握哪些基本内容呢?

可分为宏观调控与具体行政管理两大环节,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把宏观管住

包括规划整体发展、制定方针政策、协调市场运行、组织社会保障,通过立法确立计划、财政、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的机制,确立价格、工资综合改革方案,因此,计划法、财政法、税法、银行法、价格法、工资法等在经济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经济法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显示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作用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是高屋建瓴的管理,而不是拾遗补缺。另一个环节为对国民经济活动的具体行政管理,至于抽象行政行为,那是指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和地方有关政府制定规章,各级行政机关制定、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这些行政法规、规章、决定、命令,有的涉及宏观的即全局性的方面,有的涉及微观的即个别性的事项,宏观管住、微观搞活,并非指宏观管死、微观自流,政府的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都可以对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发生这样或那样的。4.可操作性

在行政管理中运用经济法,需要注意哪些可操作性的呢? 根据我国的实践,主要应当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第一,国民经济法制管理的层次划分--基本层次与补充层次。行政机关是社会经济的管理者 同时又是行政执法者,依法行政的第一个层次或曰基本层次的,即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管理权,包括行政处罚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机关面临着大量的社会、经济问题,需要作出许多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二,行政管理权限的范围--法定职权与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行使权力遵循法定原则 即只有法律规定的行政权力才能行使,法无明文授权则不得为之,违反这一原则办事 就构成越权,针对对某些违法行为打击不力的情况,人们要求加大执法的力度

这从一般意义上讲也是对的,但全面理解,应当是:行政执法、行政处罚既要有力度 也要有限度,这个”度“,就定在法定职权上。

第三,行政管理职权的--权力与义务。行政管理职权不仅意味着权力,而且同时意味着义务 因此又称为职责,既然承担了义务,就应当作为,而不能不作为,国家工作人员需要树立统一的权力、义务观,政府与的正确关系,应当是:管理中有服务、服务中有管理、管理也是服务。

第四,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实体权限与程序要求。实体法规定实际的权利、义务 程序法规定行为的方式、步骤,前面所讲作为和不作为,亦适用于是否按照法定的程序执法,不论行政处理、行政处罚,抑或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都不能违反法定的程序要求,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众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和国家计划的调节功能 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制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能逐步消除”市场弱点“对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权力经济“对市场经济的干扰,”拜金主义“对市场经济的危害,”法律滞后"对市场规则破坏,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蒸蒸日上,迅猛发展。

【 参考文献】

〔1〕《政府经济学》潘明星、韩丽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 〔2〕《行政管理学》夏书章,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3〕《行政管理学》范思凯、袁晖光,大连出版社,2010年9月版

〔4〕《行政法教程》 张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

第四篇:论文 儒家文化与经济

儒家文化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深刻影响浅探

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梁亦 20110384232 世界上的经济增长模式有三种:以英美为代表的盎格鲁萨克逊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日耳曼模式,以中国、日本味代表的东亚模式。中国现在已经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吸引了各国学者开始研究中国的经济,历史,这就离不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了,而儒家文化正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它不仅在过去统治着中国人的思想,在现代经济管理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儒家思想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文化根源。

在十七世纪以前,儒家伦理精神对于维持中国这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社会的繁荣和稳定,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虽然儒家伦理与以竞争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不相适应,但对于资本主义之后的丰裕社会的调节,对于21世纪现代化的建设事业,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后工业化时代,儒家文化同样焕发出了很强的生命力。自世界走向工业化,以制度化,标准化为特征的科学主义文化成为主流,而这恰恰是近代世家西方现代化过程缔造的一种精神。凡与此不相符的,则被认为使一种落后和保守。因此儒家文化往往遭到怀疑、否定和诟病。甚至有人认为,在西方,新教伦理促进了物质的发展,而传统的中国,情况恰恰相反,儒教和道教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21世纪的社会中发扬儒家文化精神,既不与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作用相矛盾,又能与经济发展并行。所以儒家文化是中国在21世纪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今天人类要构建一种适应现代化社会人类需要的文化模式,就必须注意对儒家文化的吸收和挖掘。当今经济上的全球化、政治上的多元化并存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人类也面临着社会制度分歧,民族矛盾,种族冲突、宗教积怨、领土纠纷、经济摩擦、政治争论等各种矛盾。为了把站战争的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从而消除带给人类社会重大灾难的战争,世界需要一种“以德报怨”的和平氛围。而不需要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相互报复、相互厮打的极端主义。儒家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为人类提供了对话、沟通、协调的理性方式来替代对抗、误解、冲突。如果儒家所宣扬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大同”的理念来处理各种人间冲突、国与国的矛盾,人类就能从毁灭自身的战争和杀戮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家文化对于新世纪的社会正常发展,是有巨大意义的。

有人认为,人们希望21世纪是一个真正的和平与发展的世纪,是一个没有杀戮和战争的时间,那么要做到这一点,拿什么来做保障呢?西方很多有识之士试图从儒家文化中寻找危机的方略。代表东方智慧的儒家文化点燃了人类希望的火炬,所以人们认为21世纪是儒家文化的世纪,在当前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我们的确是需要一种文化,来钝化一下竞争的压力,消磨掉一些竞争的锋芒,舒展紧张有余。轻松不足的社会氛围,使由竞争带来的紧张人际关系得到和谐。由此化解国与国、公司与公司、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现代经济管理是有意识、有组织、有目标的规范和约束行为。但管理除了特定的目标、如企业增加收益,占领市场外,还有一般性的目标,这就是建立社会秩序,发展文化的创造力和促进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等。但是由于缺乏一个对深化管理目标和方法的管理哲学向度的确切认知,以致管理中出现了许多危机:兼并化危机------以损害他人利益的兼并和争夺,机械化危机-------管理者视人如机器,不顾其尊严及精神,社会性危机--------人伦亲情爱意的淡化、人性善良真挚的蜕变、贫富两极的分化,呆滞化危机------企业庞大无法灵活应对社会需求的变迁。

对于西方管理,其主导因素主要是:专业知识和技术,组织和推销能力,功利性的企业目标。这三个因素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片面的重视却导致了对人性全面价值需求和人性一般潜力的忽视,其发挥的是人的工具理性。相对于西方理性的管理精神,儒家文化则着眼于精神层面的内容,注重人性的舒展和精神的内涵,它是一种人文理性而非工具理性。

人类作为理性的动物,无论是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与不同的文化氛围中的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环怀抱着惊人的相似的希望和理想,积淀着人类共同理性的文化传统,并用这些热情的希望和理想不断设计和鼓舞着美好的未来。理想是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动力和寄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是在理想的憧憬中生活着。

中国古老的《道德经》中,第一个设计着人类历史上系统的自然无为、返璞归真的社会理想方案,即小国寡民、结绳记事、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然社会。儒家《礼记·礼运》中,描述了一个人人向往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己者皆有所养,某闭不兴,盗贼不作,外户不闭的大同社会。

与此相似的是,晚于孔子百余年的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著名的理想国方案,管理者按照正义智慧去管理国家事务,这个国家中充满着正义和美德。在理想国中没有私人财产,所有的人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独立的人格,所有的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柏拉图的理性国无疑是卓越的,但由于人的邪恶,使理想不能得以实现。中国有一种思想极为根深蒂固----正确的道德品质比细致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西方人正好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技术上的功效最可贵而道德则毫无用处,战舰也许可以算是这种观点的具体体现。日本著名社会学家汤因比说:“人的道德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反而有所降低,这是由于人的愚蠢造成的,人们有一种错觉,认为从技术进步所得的力量,可以代替道德完成任务。我认为从这种错觉中解脱出来,是解决人们自己招致的的现代危机的出发点。”因此我们要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因此儒家文化将成为重建人类精神文明的文化利器,这些贡献主要表现在:1,塑造天人合一境界和天下为公理想。2营造“忠恕”、“仁爱”的人际关系。3建设“修己”养性,“内省”自律的道德行为准则。4制定“极高明而道中庸”、“和为贵”的出事原则。5营造“以义制利”的价值取向。

既然儒家文化的贡献如此之大,那么儒家文化中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第一:“儒教”具有宗教功能,随着华人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西方许多学者认为儒学是一种宗教,还把儒教与西方的新教进行比较,认为儒教缺乏新教伦理发入世苦行和宗教地系统化了的功力主义,不但无助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容易构成障碍。认为儒教过于注重塑造完美的人格的教育,缺乏要求主宰世界的进攻性人格形态,强调体验的智慧而非经验的、定量的认识。第二:儒家文化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自己的位置,当今,世界上有很多种市场经济模式,如新教资本主义模式,日本资本主义精神,或者儒家资本主义精神,或者基督教资本主义精神,或者其他文化传统下的市场经济模式等。经过100年的洗礼和再生过程,儒学终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找到了一个合理的位置。第三“儒家伦理社会形成”五缘“社会网络,所谓”五缘“即亲缘--宗族宗亲关系,地缘---邻里乡党关系,神缘----共同的宗教信仰、神祇,业缘----以同业、同学为结合的人群,物缘----以物为媒介而集合的人群。

儒家文化对现代经济的管理则体现在对东亚多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日本经济发展中含有很多儒家文化因素,日本的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延。传统儒家文化也曾阻碍日本的现代化,但是日本由于其岛国生存环境,对外来文化的吸收采取的是以实际主义和现实主义作标准来选择。在批判中国儒家文化时,一些启蒙思想家还通过重新诠释、转借、演绎的方式,对日本民族吸收融化的儒学进行改造,并和引进的西方文化嫁接,成为实现现代化的有利因素,以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R日本文化将以客观为中心的西洋文化和以主观为中心的东洋文化结合起来,从而锤炼出富有特色的日本文化。日本吸收了西方文化中重视个体的成分,又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忠”等伦理道德因素渗入其中,淡化了西方竞争观念中血淋淋的残酷因素,是日本式的竞争带有温情主义色彩。

然后再来说整个东亚,东亚地区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在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使得东亚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一种新的适应力、凝聚力与活力,形成了一种独立于其西方经济发展之外的东亚式的现代化动力。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和突出。衡量现代社会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除了经济发展指标以外,人文指标也是一个重要的要素。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世纪80年代末的统计,日本的人文发展指标据世界第一位,而经济发展指标占世界第五位,中国的经济发展指标仅居世界第109位,而人文指标则居世界第65位,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等东亚“四小龙”的人文指标都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近年来,国际学术界越来越注意到东亚经济高速增长中的文化因素,甚至有学者认为:“儒教伦理”在东亚现代化中扮演的角色比新教伦理在欧洲现代化中所起的作用还要大。因此,儒家文化作为东亚国家经济腾飞的一种资源,对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并将对东亚国家乃至世界的未来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儒家影响下的华人经济具有巨大的生命力,这一点在东南亚国家华人经济发展中得到了显著证明。东南亚国家中,华人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顽强挣扎,依靠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善于捕捉有利机会,艰苦奋斗,不仅为所在国的开发建设和独立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自己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成为东南亚国家中乃至世界上的著名企业家。据统计,东南亚华人企业家资产超过一亿美元以上的就达300人以上。因此东南亚有华人“聚宝盆”之称。

透过纷繁变换的表面,我们不难发现,数十年来,中国文化在这一地区的传播和发展,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存在一些共同点:强调儒家伦理规范和道德价值的现代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发面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至今仍然影响着东南亚华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三教合一的趋势。

如新加坡是个“新儒教国家”,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与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寻求政治稳定、人际关系和谐很有关系,儒家文化作为一种调和剂,在以市场为指向的新加坡的激烈竞争中,起了很好的润滑作用。关于促进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儒家文化积极因素,有学者把它归纳成下列几个方面:1浓厚家族主义:如家族之上,家庭责任,家长意志,长子继承,顺从长辈等观念:2团队主义精神:如强调团结,重视和谐,遵守规范,遵纪守法,信服权威,等级观念,尊重上级等;3积极工作取向:如重视教育,学习技能,工作勤奋,生活节俭,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恪尽职守等。4特殊气质性格:如严肃镇静,谦虚自制等。

另外,韩国的主导型经济模式也与儒家“天下为公”的精神息息相关。政府经济部门弟弟公心,使得政府各部门形成了“天下为公”的精神和协作意识,促使计划、财政、税收、金融各部门相互配合。这是韩国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成功的前提。其中团队主义精神和爱国意识,成为韩国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形成的关键。大型企业集团的齐心,使企业形成了整体主义精神好经济爱国意识,促进了良好的政企关系的形成。这是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形成的关键。韩国经济的发展之所以获得成功,短时期实现了工业化,大企业功不可没。大型企业以政府为主导,以国家利益为自己的目标,营造良好的政企关系,配合实施政府计划。而这些又与企业奉行儒家“忠”道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

当前儒家文化正面临着西方文化的挑战。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的中国学者,一定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与时俱进,调整更新。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反对全盘接受西方文化价值的层面,而是要挖掘儒家精神资源对现代文明的贡献,作出“创建性的回应”,对儒家文化进行“返本开新”的再创造,通过“内圣”开出“新外王”,从儒家道德心性中开出理智理性。

21世纪儒学的更新有着非常强的时代基础:1,21世纪是信息非常发达的时代,人们的日常行动更加社会化,但人们的情感却更趋向家庭化。2,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种比市场经济状态下更高层次的道德依托。因此,我们要转化儒家文化,首先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逐渐将完全工具性和技术性的思维方式,转化成人文性、关爱性的思维方式。其次,儒家文化发展壮大需要一种制度层面的变革。

参考文献:《儒家文化与现代经济管理》唐壬伍

《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杜维明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韦伯

《经济史上结构和变更》 诺斯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 加里·S·贝克尔

第五篇:苏州怎么申请经济适用房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hao.lawtime.cn苏州怎么申请经济适用房核心提示:苏州市申请经济适用房首先应准备好须提交的证明材料,申请购房资格,取得购房资格证明即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申请经济适用房的手续。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是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范围内,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等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家庭。

一、须提交的证明材料

(1)收入证明。

各家庭成员由所在单位提供收入情况的证明。失业人员提交劳动保障部门或社区居委会出具的失业证明;低保人员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证明;自由职业人员由本人提供收入情况的说明。

(2)住房情况证明。

单位或者房管部门出具的现有住房证明或者现住房产权证、住房租赁合同。被拆迁户出具拆迁协议原件(留复印件)。无房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户籍证明和身份证明。

(4)婚姻状况证明。

(5)共同申请家庭成员的赡养、抚养或者扶养证明。

残疾人或市级以上(含市级)劳动模范的,还应当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二、苏州市经济适用房申请购房资格证程序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http://hao.lawtime.cn1、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申请核准购房资格,并签署同意接受住房和经济状况核查且核查结果予以公示的书面文件。

2、街道办事处对申请家庭的人口、收入、住房情况进行核实,认为符合条件的,在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有工作的在现工作单位公示7日,公示内容包括家庭人口、现住房面积、收入等情况。

3、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者经核实异议不成立的,签署初审意见,连同申请材料报送区民政部门。

4、由区房管部门发给《城镇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资格证明》。《证明》有效期为24个月,持有《证明》的家庭,可以购买一套经济适用住房。

三、经济房不满5年不得转让

1、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可上市交易,购房人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的,由区人民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

2、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上市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应当按照市政府规定的比例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区政府可以优先回购;购房人也可以在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下载苏州经济与盐城经济对比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州经济与盐城经济对比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与实体经济—论文整理(精选合集)

    金融与实体经济.论文整理 《把服务实体经济这盘棋走活》—杨其广 6月20日,李克强总理先后到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到更好地发展。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在座谈会上特别......

    政治改革和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

    政治改革和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 ——副题(宋体 四号字) 考号:(楷体 四号字)姓名:(楷体四号字) 〔内容摘要〕 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特定背景下发展起来并产生广泛影响......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论文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论文工学院建环071李宇阳2007064216入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及其发展对策入世给房地产业带来的机遇1、有利于推动房地产管理体制改革。通过与国际接轨逐步建......

    苏州怎么申请经济适用房5篇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

    经济社会学论文

    生活方式与消费行为的关系 消费行为指的是消费主体通过消费支出,取得对自身生活的维持和发展所需的商品或资源时的选择方式,包括各个选择行为和一定选择时期内选择行为的积累......

    经济博弈论论文(模版)

    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 2 (一)当代......

    经济博弈论论文

    基于博弈论的制度有效性分析 学号:091324109 姓名:管浩 摘要:制度可看作 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参与的博弈规则,规则不同博弈参与者的策略选择依据就不同,导致的收益和成本也就不同,......

    经济管理学论文

    浅谈绿色管理思想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是人类未来的发展道路。“绿色思想”已经融入了大众生活。绿色管理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