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课《我想问一下儿……》
第三课《我想问一下儿„„》
第一二课时《租房》
一.课题:听力材料1《租房》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提问的技巧,使学生能够针对日常生活如租房子中等遇到的问题及时向别人求助或请教。三.教学要求:租房时知道怎样询问(发问和打听)四.教学重点:会询问,主要练习打听的功能 五.教学难点:
1、会询问
2、租房时房子的环境、人身环境、提要求(增添设备)
六.课型:听说课 七.方法:听说、讲练 八.教具:录音机、小白板
九.内容提要:听力材料1《租房》(词语、课文、情景会话)十.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
(二)、熟悉词语、解释词语:
1、居住:较长时期地住在一个地方。
(1)他家一直居住在北京。
(2)这里的居住条件非常好。
2、可见:可以看见;可以想见。
(1)这次的成绩很低,可见他没有认真复习。
(2)由此可见,这次的交通事故是由于司机没有遵守交通规则。
3、定点:规定时间的。
(1)学校的食堂定点开饭。
(2)学生宿舍开、关门的时间也是定点的。
4、雇:出钱让人给自己做事。雇用、雇保姆等。
出钱使别人用车、船等给自己服务。雇车、雇船。
(三)、听第一遍录音,回答下列问题:
1、林女士通过什么得知许先生有一套房子要出租?
2、简单地介绍一下这套房子。
3、林女士决定租这套房子了吗?
(四)、听第二遍录音,根据录音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两遍录音听完后,学生对录音内容已有了大概的了解,再根据所给的选项就基本能猜测出所要问的问题了。一方面训练学生的猜测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度;还可以检测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五)、根据录音内容判断正误:
1、房子离车站较远,坐车不太方便。
2、这套房子的厅有15平米。
3、厕所和浴室是一间,共4平米,厨房3平米。
4、阳台有两个,其中一个和大屋连着。
5、房间里有暖气、天然气、电话,没有空调。
6、小区里有个五层楼的超市,走大约3分钟。
(通过此项练习主要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辨别分析的能力。)
(六)、听第三遍录音,回答下列问题:
1、房子的具体位置在哪儿?
2、房子附近有哪几趟车,哪一趟车通往地铁站?
3、房间的面积有多少?(详细说明)
4、房间的设备怎样?(都有些什么)
5、房间的装修情况如何?
6、小区附近的环境安全吗?为什么?
7、小区的购物环境怎么样?
(通过听语段、对话,猜测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主要检测学生对课文 的整体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听力速度,训练学生抓重点的能力。)
(七)、重点句式:
1、是这样,我在报上看到了您登的广告。
在向对方说明或解释事情的经过、由来、原因时,常常用“是这样”来引出。例如:(1)甲:你不是说你忙,不来了吗?怎么又来了?
乙:是这样,我突然想起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就是再忙也得来呀!
(2)是这样,今天路上车特别堵,所以我才迟到了。
2、厨房3平米是小了点儿,不过三口之家也够用了。
“是„„,不过„„”是口语中常用的句式,上半句的“是„„”表示肯定,有“的确”的意思,下半句的“不过„„”表示转折,有解释、申辩的语气。例如:(1)我这个人的脾气是有点儿差,不过他做得也太过分了。
(2)我是学生,不过不是一般的学生。
3、小区雇有保安,另外,每户都装有防盗门,可见十分安全。
“可见”是连词,用在复句中。承接上文,表示可以依据上文所列事实作出判断结论。例如:
(1)一听见下课铃就收拾书包,可见是饿坏了。
(2)你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可见你没有认真复习。
(八)、提问(叙述题):
1.如果你租房,你会注意哪些问题? 2.哪方面的条件最重要? 3.你的家怎么样?
(九)、对话练习:两人一组,模仿课文做对话练习
(十)、小结:日常生活(租房)怎样询问
(十一)、作业:练习五
第三、四课时《晕头转向》
一.课题:听力材料2《晕头转向》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提问的技巧,使学生能够针对日常生活如询问某商场、邮局、银行怎么走和打电话询问某公司或某人的地址等遇到的问题及时向别人求助或请教。
三.教学要求:问路、打电话时知道怎样询问(打听)四.教学重点:会询问,主要练习打听的功能 五.教学难点:
1、会询问(打听、发问)
2、请求别人帮助时礼貌用语的使用
六.课型:听说课 七.方法:听说、讲练 八.教具:录音机、小白板
九.内容提要:听力材料2晕头转向(词语、课文、情景会话)十.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
(二)、熟悉词语、解释词语:
1、晕头转向: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1)最近事情太多,搞得我晕头转向的。
(2)我到了北京,晕头转向的,根本辨不清方向。
2、要不:不然;否则。
(1)这个问题要不请老师来解决。
(2)今天雨下得太大,要不我们明天再去。
(三)、听第一遍录音,回答下列问题:
1、录音中的两个人想要去哪儿?
2、他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3、关于怎么走,他们一共问了几个人?
4、最后他们找到了想要去的地方了吗?
5、题目“晕头转向”的含义是什么?
(四)、理解下列句子:
1、这电话怎么老也打不通呀?你来试试吧。
2、这回我再拨一遍。(注意:还、又)
(五)、听第二遍录音,根据录音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两遍录音听完后,学生对录音内容已有了大概的了解,再根据所给的选项就基本能猜测出所要问的问题了。一方面训练学生的猜测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度;还可以检测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六)、听第三遍录音,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去北方粮油公司干什么?
2、一开始,电话为什么打不通?
3、他们从哪儿得到了公司的地址?地址是哪儿?
4、办事员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坐车?
5、他们先坐的是几路车?他们坐几路车到了太平庄?
6、他们所在的太平庄有332路吗?为什么?
7、他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遇到了什么麻烦?
8、他们之所以坐错了车,问题出在谁的身上?
(通过听语段、对话,猜测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主要检测学生对课文 的整体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听力速度,训练学生抓重点的能力。)
(七)、会话练习
1.询问某商场、邮局、银行怎么走
2.打电话询问某公司或某人的地址
(八)、小结:问路时要点
(九)、作业:复习课文
第五、六课时人类健康的第三状态——亚健康
一、课题:听力材料3人类健康的第三状态——亚健康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提问的技巧,能就有关问题进行咨询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关注健康问题,尤其关注亚健康问题 三.教学要求:能就健康问题进行咨询 四.教学重点:会询问,主要练习打听的功能 五.教学难点:
1、会咨询
2、请求别人帮助时礼貌用语的使用
六.课型:听说课 七.方法:听说、讲练 八.教具:录音机、小白板
九.内容提要:听力3人类健康的第三状态—亚健康(词语、课文、情景会话)十.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
(二)、熟悉词语、解释词语:
1、忽视:不注意;不重视。
(1)很多人整天忙于工作,忽视了自己的身体。
(2)这虽然是个小问题,但我们不能忽视。
2、处于:在某种地位或状态。
(1)现在有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2)病人的病情还处于危险状态。
3、转化:转变;改变。
(1)感冒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容易转化为其它疾病。
4、导致:引起
(1)由于他的错误,导致了这场火灾。
(2)因为球员技术发挥失误,导致了整场比赛的失败。
5、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
(1)工作顺利就高兴,这是一般人的心理。
(2)现在社会竞争很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太大。
6、预防:事先防备。(1)我们有能力预防火灾的发生。
(三)、听第一遍录音,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亚健康?
2、关于导致亚健康的原因王医生提到了几点?
3、亚健康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吗?
4、亚健康是否可以预防?
(四)、听第二遍录音,根据录音内容判断正误:
1、亚健康是近几年才提出的新概念。
2、王大夫认为亚健康并不是不健康。
3、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人虽然没有疾病但却感觉不健康。
4、亚健康的危险在于它有可能向其他疾病转化。
5、现代人不容易导致亚健康。
6、突然发生的一些事件的影响是导致亚健康的一个原因。
7、不少人缺乏对亚健康的认识。
8、中国处于亚健康的人相当多。
(通过此项练习主要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辨别分析的能力。)
(五)、对课文内容进行大概讲解:
由于这是一篇科学性的文章,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因此,在某些内容上不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解。通过讲解,使学生对“亚健康”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
(六)、分段听录音,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多少人口,有多少人有亚健康的症状?
2、亚健康的症状是什么样的?
3、亚健康的危险之处在哪儿?
4、导致亚健康的原因有哪些?
5、大多出人,在自己感觉不舒服时,都会怎样做?他们对亚健康重视吗?
6、在我国,亚健康的人数达到了多少?
7、应该怎样防止亚健康?
(通过听语段、对话,猜测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主要检测学生对课文 的整体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听力速度,训练学生抓重点的能力。)
(七)、复述课文:对亚健康的整体认识
(八)、小结:问路时要点
(九)、作业:复习课文
第七、八课时表达练习
一、课题:表达练习二.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复习、巩固以上课时的内容
(1)帮助学生掌握提问的技巧,租房时的提问(2)问路时注意事项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关注健康问题,尤其关注亚健康问题 三.教学要求:能掌握以上六课时的内容
四.教学重点:会询问,主要练习打听的功能并且会咨询 五.教学难点:
1、会询问、会咨询
2、请求别人帮助时礼貌用语的使用
六.课型:练习课 七.方法:讲解、练习法 八.教具:小白板 九.内容提要:表达练习十.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
(二)、做练习
(三)、情景会话:向旅行社咨询假期的旅游热线
(四)、小结:租房时的提问
问路时注意事项
关注健康问题,尤其关注亚健康问题
(五)、作业:练习三完成会话
第九、十课时hsk听力部分
一、课题:听力部分
二.教学目的:测试考生能不能听懂正常语速的句子、对话和一般性材料的讲话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所听到的句子、简短的对话和讲话的基本大意 2.跳跃语言障碍,抓住其中的主要信息或重要情节 3.根据说听到的材料进行推理或判断 4.理解说话人的目的和态度 四.教学重点:听懂句子,能作答 五.教学难点:教学要求中部分 六.课型:听说课 七.方法:听、说、练 八.教具:小白板
九.内容提要:听力中的句子、简短对话、段落 十.教学过程:
(一)、内容
听力部分(50题 35分钟)9:30-10:05 语法结构(30题 20分钟)10:05-10:25 阅读理解(50题 60分钟)10:25-11:25 综合填空(40题 30分钟)11:25-11:55 共计170题 共145分钟
(二)、hsk(初、中等)单项等级分数一览表
等级 听力 语法 阅读 综合 底线 29-37 28-36 30-38 28-36 3级 38-46 37-45 39-47 37-45 4级 47-55 46-54 48-56 46-54 5级 56-64 55-63 57-65 55-63 6级 65-73 64-72 66-74 64-72 7级 74-82 73-81 75-83 73-81 8级 83-100 82-100 84-100 82-100
(三)、总分分数及等级证书 C 3级 152-188分 初等 b 4级 189-225分 A 5级 226-262分 C 6级 263-299分 中等 b 7级 300-336分 A 8级 337-400分
(四)、新课部分
ⅰ、考点一:叙述一件事情的简要过程,注意什么时间干了什么
1.寒假期间,我上午写作业,下午看书,晚上学着写小说,从不看电视。问说话人晚上做什么?
A看书 b看电视 c写作业 d写小说
2.以前,这个厂不像现在这样,自从换了这个厂长以后,就一天不如一天了。问这个厂现在怎么样?
A还可以 b比以前好 c越来越差 d变化不大
3.我们先去了大同,然后又到了洛阳、西安,最后到了开封,从那儿坐火车返回北京。问他们是从哪儿出发的?
A北京 b洛阳 c开封 d大同 ? 大同 洛阳西安 开封 北京 坐火车
总结:留心叙述过程时常用的词,例如;先、、、然后、、、最后
ⅱ、考点二:几个人或几件事的相互关系
4.小方没有把书还给小钱,而是借给了妹妹的同学小刘。问书是谁的? A小方的 b小钱 c妹妹 d小刘
5.老张毕小李矮多了,他跟老王差不多。问他们的身高怎么样?
A老王比老张矮 b小李比老王矮 c 老张比小李高 d小李比老张高
(五)小结:叙述过程和相互关系
(六)、作业:练习中过程和关系题
第二篇:第三课 我画什么
第三课 我画什么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学习生字:“煦、环、犁、耕、俨、嘴、棚、厂、盲”;联系课文理解“慢条斯理”、“欲言又止”的意思。
2、认识以对话为主的课文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3、体会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2、体会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
【教学准备】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
2、简述《神笔马良》的故事。
师:在公园里,有5位小朋友,他们也在看《神笔马良》的故事,他们也想拥有一支神笔,那么他们想画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三课《我画什么》(板书:3.我画什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几句话介绍。
提示:一天,______在看______。他们都想______,用它______。
2、出示生字词:“煦、环、犁、耕、俨、嘴、棚、厂、盲”;“和煦、连环画、耕地、俨然、七嘴八舌、慢条斯理、凉棚、盲人、欲言又止”。
三、细读课文
1、自主学习课文3-7小节并思考:文中写了哪五位小朋友?作者是怎么描写他们的?
2、在交流中概括出,板书: 卷发的 小曼 戴眼镜的 周明 翘鼻子的 元元 男孩似的 张小丽 认真提议的 王斌
3、默读课文8-15小节,思考:文中的小朋友分别想用神笔画什么?找到句子用直线划出来。
4、全班交流找到的句子。
(1)理解“慢条斯理”、“欲言又止”的意思
(2)读出语气:进行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9-15小节,一共三个角色,旁白全班一起)
(3)大家先让小丽用神笔画画是因为______。
四、总结:孩子们的心愿是那么纯洁、那么善良、那么真挚,这就是我们新世纪少年的风范。同学们,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最想画的是什么呢?(多么美好的愿望啊,老师预祝你们愿望成真或者适当点评)
反思小结: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我主要是让他们自己读,在读的时候思考问题,自己归纳出人物以及他们的特点,在归纳的时候,我顺便给他们讲了哪些是外貌的描写,哪些是性格的描写,哪些是态度的描写,让他们简单的了解一下,以后可以用到自己的写作上去。在归纳了人物之后,再次自读课文,归纳几个小学生分别想用神笔画什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这些我都让他们通过自读去归纳。让他们自己感悟到这几个小学生纯洁善良的心灵,最后倡议他们向这5个小学生学习。
第三篇:第三课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教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教学目标】
1.了解梁实秋的生平及作品;
2.掌握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让学生体会梁实秋对老师的感情。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作品叙事线索的把握。
教学难点:平实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梁实秋是台湾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同时也是被台湾尊为散文一代宗师的小品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小品,广泛涉及人生世态,或回忆往事、记述个人经历,或叙写家庭生活、读书生涯,或忆记故乡、发家国之思,或描写社会面貌、文化习俗„„
梁实秋的散文怀人则凄清细腻、缠绵动人;思乡则深沉浓郁、感人至深;写景则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叙事则娓娓道来、不流于俗„„总之,梁实秋的散文幽默典雅,雍容大度,舒徐自在,韵味浓郁,读来让你爱不释手。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梁实秋散文中写人的名篇,作者用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独特的老师形象。
1、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原籍浙江杭州,生于北京,1949年到台湾。重要作品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等,译作有《莎士比亚全集》。
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后迁至台,历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教研所主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他文章取材很世俗,人人都有此经历,一经点出其中的闪光点,自然引起普遍共鸣。行文幽默、情趣高雅、文字简洁、文采斐然、文笔活泼,深得读者珍玩。琐事入笔,典雅出锋,这是梁文的成功之处。
2、《雅舍小品》初版于1949年,收小品散文34篇。续集于1973年出版,收作品32篇;三集于1982年出版,收作品37篇;四集于1986年出版,收作品40篇.四集合订本亦于1986年出版,共收文章143篇。《雅舍小品》中的「雅舍」,即作者的居室.在抗战期间,作者因避战火而到了四川的北碚,跟同学吴景超夫妇合资在北碚买了一幢房子.由于房子筑在路边的山坡上,没有门牌,邮递不便,便用吴景超夫人龚业雅的名字,替居室命名为「雅舍」.后来,他应邀在重庆出版的《星期评论》写专栏,以「雅舍小品」为栏目,每星期一篇,每篇二千字,以笔名「子佳」发表,写了十多篇.虽然后来《星期评论》停刊,但「雅舍小品」还是继续写下去,散见于重庆,昆明的一些刊物.抗战胜利后,梁氏有意把作品辑为一册,交商务印书馆印行.可是由于当时内战方殷,终因纸张太贵而无法即时出版.直到台湾后,才由正中书局出版.内容大要 《雅舍小品》的文章,本来都属于专栏式的作品,而且都是短篇,没有太大的连贯性.其中所写的,涉及不少作者熟悉的真人真事.根据作者自述,《雅舍小品》中的作品“虽多调侃,并非虚拟”,可以看出作品内容的真确性和写作的取向.《雅舍小品》每篇作品不出二千字,写的都是身边琐事,生活随笔.既不涉及政治思想,也不谈中西文化问题.全书固然没有统一的主题,所写的都是独立成篇,而且题材多是随手拈来的.初看题目时,可能给读者平凡的感觉,但细看内容后,却又别饶趣味.像《握手》,《理发》,《衣裳》,《女人》,《男人》,《洗澡》,《牙签》等,平常人绝对想不到这样平凡的题目,竟然可写出这么丰富的内容.作者在《雅舍》一篇中说,他的作品是“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的.至于书名用“雅舍”二字,只在点明写作的所在地而已。
3、检查预习时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惟妙惟肖
有板有眼
勃我大怒
按捺不住
眉飞色舞
抑扬顿挫
朴拙
突兀矫健
二、初读印象
1、请用一些词语概括出国文老师的特点。
明确:丑、不修边幅、书呆气、糊涂、爱喝酒、真性率直、平等对人、有趣;有才气{眼界宽、对作品领会深入、修改文章老辣}丑、不修边幅:他的相貌很古怪……是狞笑,样子更凶。
书呆气:①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②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爱喝酒: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
糊涂:①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②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
真性率直、平等对人: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
3、讲授课文。
(1)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这位国文老师在作者心中的总印象。参考答案:印象最深
使“我”受益最多
(2)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倒数第二自然段): 参考答案见板书。(3)思考:作者在文中描述这位老师时,怀着的是一种什么感情?(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从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参考答案:怅惘敬慕。(4)完成课后“思考·讨论”第四题:
文中除第2自然段和末段提及“徐老虎”外,其余的地方既不用这绰号,也不直呼其名“徐镜澄”,而是一律以“先生”、“老先生”、“徐先生”、“徐老先生”称之。这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又,末段虽然也提及“徐老虎”这一绰号,但他所表达的感情跟第2自然段称“徐老虎”一样吗? 参考答案:
不称绰号,不直呼其名,而以“先生”称之,这反映出作者对他的尊敬之情。第二自然段给徐先生上绰号,那是少年时的不懂事。
末段再以“徐老虎”称之,那是一种怀念,表达出对老师教育之恩的感激。(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情感。结构:
全文共12自然小节,可分四段: 第一段(第1小节):总写不能忘记国文老师的原因。
这一小节先交代“我”遇见国文老师的时间是“十八九岁的时候”,这是一个“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龄,也是个不太懂事的年龄。然后用“印象最深”、“受益”“最多”来概括“我”不能忘记这位国文先生的原因。开头很简洁,连用两个表程度的副词“最”突出强调了国文先生在“我”记忆中的位置,同时也勾起了读者阅读的欲望。第二段(2——6小节):叙写国文先生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惯。
一般对于尊者长者的回忆常常总会规避一些缺点和不足,而梁实秋对国文先生徐锦澄的描写,却可以用“大不敬”来形容。
首先是绰号不雅——“徐老虎”,一旦一个人的名号与“老虎”挂上勾,就足见其凶其狠了。再看他的“像貌”(现在一般写为“相貌”),脑袋“有棱有角”的,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这一副尊容作者概之以“古怪”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们再看他的行为习惯,“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袍子上“油渍斑谰”。“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这样一些习惯性动作,描写细腻,个性鲜明,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梁实秋文风的谐趣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徐先生最突出的特点是喜欢骂人,作者连用四个小节写了徐先生的“骂人”。因为下午用国语讲授的课与毕业无关,学生们大都不认真听讲,其他国文先生总是例行公事,敷衍了事。唯独徐先生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即所谓的“正当防卫”)“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骂人”。在总写徐先生的骂人习惯之后,作者重点叙述了一次自己挨骂的经过。起因是一位性急的同学在徐老师作文题还没写完的时候就询问“题目怎么讲”,于是徐老师“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滔滔不绝”地把那个发问的学生痛骂了一顿。“我”出于义愤,挺身而出“分辩了几句”。于是,老先生把所有的怒火都泼到“我”的头上,“我”被“足足骂了”“一个钟头”,由此还得到一个使“我”终身难忘的“警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这一部分,作者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把徐老师蛮横凶狠好骂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也正因为这个机缘,使徐老师认识了“我”,从而也就使“我”成了从徐老师处“得益最多的学生”。
这一段的描述看似不敬,看似不雅,但我们丝毫看不出厌恶,看不出仇恨。我们感觉到的更多的却是有趣,好玩,甚至是可爱。作者实际上是在用一种风趣幽默的笔调来调侃自己所喜欢的尊长,不敬的描写中饱含的却是深深的爱意。
第三段(7——11小节)叙写“我”从徐先生处所得到的益处。第7小节是这一段的总领,“居然”表达了“我”的意想不到。“受益最多”既照应文章开头,又统领下文。
第8小节主要写徐先生选编教材的独到和讲课的亲切。徐先生不满足于现成的教材,他自编教材,新旧兼收,决不厚此薄彼。正因为徐先生的教材选得好,“我”对国文的兴趣也“因此提高了不少”。这表明徐先生不仅仅是一位敬业的老师,更是一位有识见的老师。徐先生讲课介绍作者时说自己曾和作者一起吃过饭,使学生顿生亲切之感。第9小节主要写徐先生的课文诵读。作者用“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等词语对徐老师的朗读作了高度评价。第10小节主要写徐先生的改作文。作者先引用一般老师在改作文时常用的评语,然后介绍徐先生改作文的特色——“大勾大抹”,徐先生追求的是简洁、硬朗——“笔笔都立起来”,“虎虎有生气”。“我”后来所写的文章能够有一点“硬朗挺拔之气”正是得益于先生的“教诲”。这里又一次照应了开头。
第11小节主要介绍了徐先生给学生所讲的作文技巧。小到用字的技巧,说理的技巧,大到文章起承转合的技巧,徐先生都一一传授,使“我”“至今受用”。
从这一段的描述看,徐先生既是一位有见识的有作为的素养极高的老师,又是一位敬业的爱生的人品极高的老师。
第四段(第12小节)写“我”对徐先生的深深怀念。
作者先从时间的间隔上写自己的怀念,“将近五十年了”,可见相隔时间之久,将近半个世纪没有见面,但先生的音容笑貌竟记得如此清晰,足见怀想之深;作者又从空间的间隔上写自己的怀念,“听说他已早归道山”,阴阳两隔,更添惆怅之情。文末的“怅惘敬慕”可谓是点睛之笔,“怅惘”是因为一直“未能与先生一通音讯”且先生已不在人世,“敬慕”是因为先生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人品。
梁实秋的散文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
三、巩固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文中描写人物的“先抑后扬”的写法。
1、作者在描写徐先生的外貌和行为时,几乎全是用贬义的笔墨,你认为这样有损徐先生的形象吗?为什么?
这种笔墨不但无损先生的形象,反而能把徐先生写得更形象饱满和真实动人。2、从全文来说,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使用这种写法可达到什么效果?
这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法,这种写法,利于在文中兴起感情的波澜,使所要“扬”的方面更加突出。
3、学习课文作者的写法,用“先抑后扬”的写法来写一个人。板书设计: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相貌
行为
不修边幅
印象最深
发怒
凶、开口就骂人
怅 惘
使“我”受益最多 选辑教材
思想开通
敬 慕
讲课:介绍作者
朗诵课文 教学认真投入
批改作文
语文功底深厚
4、理解文中对老师的那种深厚独特的感情.独特的教学方法.首先,徐老先生选辑教材方法独到.’新文化运动’掀起’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大旗,在这种背景下,徐先生新旧兼手收的教材,既显示了对传统的继承,也不乏时代气息.作为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懂得课本里的内容,教师应该多涉猎一些图书,把课外知识运用到教学中,扩充更多的知识.从而指导学生去喜欢读书,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其次,徐先生善于诵读.诵读是语文教学的息壤.古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足见诵读在学习中的功效.诵读是积累基础知识的有效途径;诵读能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诵读是形成语感的主要途径;诵读能有效地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诵读,要准确而富有感染力,学生就能从老师的范读中得到许多感悟.另外徐先生修改作文,大刀阔斧,毫不吝啬.我曾经批改过许多学生不计其数的作文,徐老先生的删削功夫我市布具备的.我总是认为,内容具体,字数较多就是好作文.殊不知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的作文出现废话连篇的现象.最叫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是徐老先生的作文教法,他的作文法简洁明了,简单实用.’该转的地方转;该接的地方接’.’文章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既重视教的方法,更重视学的方法.正是因为徐老先生的个人素质修养,使梁实秋受益匪浅.写作特点:
一、欲扬先抑,似贬实褒
从文章的开头,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要褒扬自己的国文老师,可从文章的第二小节开始,作者不惜笔墨,连用四个小节,写老师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但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作者实际上是在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同时也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表和里的反向衬托,外在的丑正衬托了内在的美。
二、善抓特征,描画细腻
作者不愧为散文大家,在他的笔下,人物栩栩如生。究其因,是作者善抓特征所致。那有棱有角的脑袋轮廓,那秃秃亮亮的尖头,那方方扁扁的脸形,那总是耸得高高的肩头,那常吸溜鼻涕的酒糟鼻子,那油渍斑斑的长袍都是我们在古今人物画廊中从未见到过的。也许作者本身就是漫画高手,寥寥几笔,人物就形神兼备了。
三、语言幽默,谐趣横生
诙谐幽默本就是梁实秋散文的语言风格,本文依然体现了这种风格。本来回忆自己恩师的文章应该严肃庄重些,但作者偏偏不肯。你看他写老师的鼻子,一会儿说他“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一会儿说他“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 ,一会儿又说他“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真是竭尽调侃之能事,文中这样风趣幽默的描写比比皆是,但毫无做作之感,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6,讨论:怎样的老师才是让学生难忘的优秀老师.作为一名国文老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第四篇:第三课.我又长高了(自制)
第三课.我又长高了
教学目标:
1.感受长高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与欣喜。
2.了解身体的长高与营养、运动、睡眠等各个因素的联系。3.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自己的长高计划。
教学难点:认识长高与营养、运动、睡眠等各个因素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长高的丰富内涵。
教学形式:讨论 交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走在同学们中有不少同学都长得超过我了,真是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你们长高了,难过的是我比你们矮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又长高了》。
二、新授: 1.长高真好
(1)出示诗歌《长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把秘密藏在日记本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喜欢与小伙伴窃窃私语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不知不觉间----我长高了 请学生朗读.(2)交流:你长高了吗?你是怎样发现的?(3)看图: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长高的感觉,为什么? 学生回答: 快乐 自豪 „„
(4)你能将自己长高的感觉也写成一首小诗吗? 学生交流反馈
小结:就像种子钻出泥土,长成参天大树,鸟儿破壳而出,飞上高高蓝天,我们也在一天天的长高.快乐与欣喜相随,长高的感觉,真好!2.长高的秘密
(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做了一个关于身高的调查,谁来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2)学生汇报调查结果.(3)同学们的调查表明身高与遗传、营养、运动、睡眠有着一定的联系。我们无法改变遗传,但我们可以改变后天的营养、运动和睡眠。
(4)让我们先从营养开始吧!因为营养是我们长高的基础。你知道我们每天都应吃些什么,才能满足我们身体的需要吗? 出示图片:谷物类 蔬菜水果类 动物性食物 奶制品 豆制品 油 提问:同学你们都做到了吗?
学生反馈。
(5)公元前6世纪,在埃多斯山崖上,古希腊人刻下了这样的名言“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运动对我们的长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你知道哪些运动有利于长高吗?看图,学生示范。其实,有些运动项目也不利于我们长高,例如举重、体力消耗过大的马拉松等。阅读《帮助你参加体育运动的建议》
(6)阅读“医生博士的话”,你明白了什么?你有哪些不良睡眠习惯要改?
(7)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营养、运动、睡眠等几个方面给自己制订一个长高计划,并请父母或同学监督。
三、拓展
1.拟订成长计划并落实。
第五篇:第三课教案
第三课 小小的船(5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唱唱:《小小的船》
2、练练:换气记号V;律动。
3、听听:《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
二、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自然、轻柔的声音学唱歌曲《小小的船》,感受歌曲所创造的优美、恬静的意境,培养想象力。
2、认识唤气记号;通过学习三拍垫步的律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形象,提高韵律感。
3、通过听赏歌曲《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三、教学步骤
(一)学唱:《小小的船》。
1、启发学生想象夜空景象,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引起他们的学唱兴趣。
2、指导学生按节奏熟读歌词,要注意读准两拍一字和三拍一字的歌词。
3、通过有表情的范唱感染学生,指导学生用自然、轻柔的声音唱歌。注意第四乐句“3 2 3 | 5 6 5 |”的流畅性、准确性。“3 – 2 |1 6 3 | .1--| ”与第二乐句是部分重复。
4、指导学生在每两小节处急吸气。
(二)认识换气记号。
将“V”写在黑板或卡片上,向学生介绍它的形状和名称,这个记号标在乐句的后面,表示需无声、迅速地吸气。
(三)跟着老师唱。
1、用正确的示范,教会学生急吸缓呼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在乐句中间不换气或乱换气,都不能很好地表达歌曲情感。告诉学生正确的吸气方法,即用口、鼻同时吸气,到了标记“V”符号的地方,又换一口气,要做到无声、迅速的进行。乐句最后停顿,又一次自然地吸气。
2、先唱乐谱以巩固对拍号、音符的认识和感受,再用“啦”唱旋律,以中速练习。
3、在歌曲《小小的船》的歌谱中,标上换气记号,用手势提示,让学生逐步养成唱每一句之前应吸气做好准备的习惯。
4、学生认识换气记号后,随时纠正学生换气时的不良习惯(如:耸肩、有声响等)。
(四)边唱歌曲《小小的船》边拍手。
1、让学生按节奏边读“空、嗒、嗒”边拍手,使他们知道强拍为“空拍”,弱拍“嗒嗒”拍两次手。
2、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歌,一组拍手。
(五)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小小的船》伴奏。
1、伴奏前,分别读准各组节奏谱,再按节奏谱相应的乐器,重点练习双响筒敲击三拍子的演奏方法。
2、调整伴奏乐器。
3、组合练习时,用适当的手势指挥学生练习,注意保持统一的速度,强调按四三拍的强弱规律敲击。尤其是第三行节奏谱应轻敲两个弱拍。
(六)随音乐律动。
1、让学生模仿教师动作进行学习,用“一、二、三”的口令来统一动作。
2、学生在学会基本动作后,再随音乐《小小的船》进行垫步练习,启发学生努力表现出三拍子音乐的韵律。
3、学生熟练掌握以上动作后,变化练习形式,如: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手拉手,或交叉拉手,同时迈一侧脚或同时反方向脚进行练习。
4、换其他三拍子的音乐进行律动。
5、动作说明:
1小节:预备姿势:两人并肩站立,左右手于体前互握。
第一拍,左脚向前一步,重心在左脚上;
第二拍,右脚前脚掌在左脚跟后踮地,重心移到右脚,同时左脚离地;
第三拍,左脚再向前一小步,重心移到左脚。
2小节:与第一小节动作相反。
(七)听赏歌曲《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
1、将歌词朗读给学生听,帮助学生了解歌曲内容。
2、初听后让学生谈谈感受,知道自己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的怀抱中是幸福、快乐的。
3、与《小小的船》对比听,感受3/4拍、2/4拍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和不同的节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