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古诗词为孩子的精神打好底色

时间:2019-05-14 17:5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经典古诗词为孩子的精神打好底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经典古诗词为孩子的精神打好底色》。

第一篇:让经典古诗词为孩子的精神打好底色

让经典古诗词为孩子的精神打好底色 ——诵读经典古诗词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林语堂说:“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积淀、民族睿智的沉淀,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底蕴;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尤其在处于文学启蒙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作用更为明显。可是,我们的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挤占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和空间,在校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情形也不少见。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不再有时间也不再读其他书。学生的语言积累严重不足,语文素养堪称不良。这是令人痛心的,更应该引起从事语文教育的我们的深省。

“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反复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仅仅读教科书的学生,绝对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是一个精神发育不良的孩子。

六至十二岁儿童处于智力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所受内外干扰少,记忆效率高,正是诵读的大好时机。抓住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让他们多诵读经典的、高 雅的东西。儿童诵读,既涵养身心,又开发智力,还增强能力,会使他们受益终身。古诗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在心灵澄澈的年龄诵读、熟背经典,对于孩子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将起到无可估量的作用,对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古诗词,才能和千年前的诗人一同呼吸,才能拥有一种古典、诗意的生活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诵读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诵读古诗词无疑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好方法,语文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诵读内容落实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全方位、全过程中。一线语文教师,对经典古诗词的领悟、传承任重道远。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减少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背诵优秀诗文,使学生读书意识增强,语言积累加大,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培育孩子的文化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里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经典诵读”区别于过去的让孩子死记硬背式的背诵,而是通过反复的诵读达到记忆的目的。这与一般的背诵又有什么区别呢?一般的背诵是运用各种方法有目的的将材料识记下来,背诵要求明确,在记忆过程中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所以,思维也容易疲劳,每次 背诵记忆的材料量也有限。而诵读则不然,它是通过对材料的反复诵读达到的自然而然的记忆。这种方法每天所需时间不多,只花十分钟就够了,也不需要大脑高度紧张,对于反复诵读的内容,不管量有多少,都能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以背诵七首绝句为例,如果用诵读的方式每天诵读十分钟,一个星期可以达到背诵的目的;如果用传统背诵的方法,每天背一首,一个星期也能全背出来。不过,实际效果却是用诵读的方式背诵的诗歌更流畅,而用背诵的方式却已把第一天的诗歌忘得差不多了。“诵读”是一种全新的背诵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背诵,收获颇丰。我在教学中以诵读古诗词作为研究的突破口,进行了一些尝试性地探索和实践。

一、课前诵读营造气氛

课前3分钟是每节课的“序幕”。语文教师灵活地处理好这“三分钟”,往往能够为整节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据观察六至八岁的孩子要背出一首诗,少则需要三、四分钟,多则六分钟。我经常要求学生进行三分钟的古诗词诵读。除了诵读书本上要求的外,还时常根据上课的内容,和学生一起准备与单元主题相契合的内容进行诵读。每天花几分钟,日积月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激发兴趣积累语言

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诵读,逐 渐把诵读古诗词作为班级整理集合的一种信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语文课。同时,多次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三、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诵读经典还应根据儿童情趣、按难易程度安排顺序,从多彩的现实生活出发,灵活选择内容效果会更佳。例如,过年放爆竹迎新春的前夕,诵读《元日》;清明节将到,教一首《清明》,顺便说说清明节的来历;八月十五前后明月当空时学一首《静夜思》;清晨春光明媚之际读一首《春晓》,都是饶有兴味的。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宣传诵读活动。

四、诵读和画画、吟诵结合

许多古诗词形象意境鲜活,孩子在读了一首诗词之后,往往脑子里会浮现一幅幅画面,如果在诵读时注重启动视觉和听觉多个感官通道,选配合适的音乐和画面,营造生动逼真的艺术场景,适时引导孩子把想象到的诗意画面画出来,能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徜徉在诗的海洋里乐此不疲。如情境吟诵、配乐吟唱就是经典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五、简化诗意不求甚解 当孩子能流利背出一首古诗词时,多少会懂得一点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因此,诵读时只做浅显的讲解,不需要挖掘其中的哲理和意象,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均做简略的了解,有些双关语只讲浅层意思而不讲深层意思,将语文课与诵读严格区别开来。

六、开发古诗词校本微课程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不外乎熟读、翻译、背诵这三步曲,机械的教学过程给优秀的古诗词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着实令人痛心。在春花、夏雨、秋风、冬雪中,先人们和大自然对话,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伟大的古诗词。这些伟大的诗歌,是专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心灵情感和生活方式的。“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留心做一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在古诗词教学的天空下到处都有可研究的东西, 比如,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教学古诗词,或借鉴“新教育”实验的常丽华老师的“在农历的天空下”课程实验成果,或者按“友情送别”、“边塞军旅”等主题来诵读古诗词,开发古诗词校本微课程。

诵读古诗词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也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了更加重要的使命: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孩子的心田,让他们成长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古诗词的价值将伴随孩子的成长而吐芬芳、绽光明,为孩子的精神打好底色。那就是在孩子的血液里融入民族文化的基 因,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让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金城关回民小学

宋明霞

第二篇:亲子阅读给孩子的成长打好精神底色(演讲征文)

亲子阅读给孩子的成长打好精神底色

一年级2班柯玺赫爸爸 罗发兵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跟小生命已经共同走过十个年头,回望这十年多的成长历程,身为妈妈的我原本给女儿规划的生命礼物很多,由于自己的惰性和工作的缘故,没能一一做到精致,只是粗略记录,但亲子阅读这件生命礼物我一直在陪着她坚持着,更幸福的是孩子进入小学能让我的这件生命礼物变得更加厚重和精美。结合学校的读书活动要求,我静下心来认真梳理和反思自己的育子过程,收获最多的是幸福快乐和生命感动。我不想从陪伴的这个角度来描绘我的经验,也不想从阅读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上过多阐述我的观点,想必很多家长比我做的更加出色和精道。在与孩子亲子阅读和共同成长的历程中,孩子的很多反应表现和成长变化都引发了我很多教育思考、教师感思和教育认识,让我从深度上对亲子阅读进行重新思考定位,让我清晰地看到如何把亲子阅读按一定的科学规律做实做细,让它更多地趋于理性和赢得实效。我想这样更会把这件生命礼物做得更加丰盈和丰盛,也许会让孩子的精神底色更加秀美和温润。

一、让亲子阅读与孩子的认知规律深度融合。

人的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人的认识规律其实就是心智发展阶段。人与人的差别在于对世界的感觉,感觉越细腻、越丰富,生命状态就会越好。

一、孩子心智的发展需要时间。也就是说解决好孩子在每个阶段“怎么读”的问题。孩子自发的心理发展就如蒙特梭利所说,“儿童所要接受的所有的一切是连续不断的,并直接与儿童本身的心理潜力相关。”记得在女儿三四岁时,每次我给她讲完绘本故事,总是要求她回答我提出在故事情节中的各种问题,甚至要求她来复述这个故事,她只能简单地做以应答,有时无意识地引导甚至强制孩子按成人的思考来回答或者复述故事,当时她要么为难不说,要么哭闹,当时我很不理解,以为她智力能力滞后。一年过后,当她与同伴在玩比赛讲故事时,在读过的绘本中的大部分故事情节她能比较完整地复述了,当时我异常惊喜。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这是女儿心智未及的一种表现,她达到一种心智的时候她能说出来,她达不到一种心智的时候,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因此,在今后的阅读中,我会根据她的心理适度做到怎么读,相信前期的阅读定会给孩子今后成长后续力和学习后劲积累发展动力和积淀文化底蕴,随着孩子的成长它将发挥出具大潜能。

二是孩子心智的发展需要期间。也就是说解决好孩子在每个阶段“读什么”的问题。根据孩子心智发展的阶梯性,我就思考在孩子每个时期内的能力需求,采用“阶梯阅读”科学渐进的理念,改变了以前给孩子购书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严格根据国家要求、专家指导和学校安排,给孩子购买图书按“图图文→图文文→文文文”的规律渐进,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为她选择不同的读物,来提高她的阅读能力和维持她持久的阅读兴趣。三是孩子心智的发展需要空间,也就是说解决好孩子在每个时段“读多少”的问题。有限的心智空间决定了我们不能装载无限量的信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勒经过大量实验和研究后,出版了一本从认知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神奇的数字:7+/-2》。她研究发现,人类的智力通常不能同时处理超过7 件事情(最多有上下相差2 的浮动)。人的大脑只会记忆有限的信息,而且是有选择性的记忆,形象点说好像每个人的心智里都装有一个过滤器,过多的信息会被自动过滤。由此想到,在亲子阅读过程中我改变了贪多求大和乱购杂读的家长式要求,在给孩子选择读物时努力做到精选精读、系列阅读,把每本书和每套书争取跟孩子读出名堂,读出味道,真正让孩子理会和思考,在陪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到底读多少孩子能理会,我想这些细节都应该深入去研究和思考,也就是说让每次阅读有质量,有实效,真正让每本书给孩子启迪,让孩子在阅读中学识上成长,品德上成性,精神上成人。

二、让亲子阅读给孩子插上自主飞翔的翅膀。

孩子一生的阅读是由亲子阅读自然过渡到自主阅读,阅读的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人生质量,这个阶段的重要性和助推力可见一斑,它如同是一座人生成长的桥梁、一条飞机起飞的跑道、一艘供战机腾飞的航母,所以,如何做好连接、做实底子,做稳支撑,都需要我的全心全力陪伴孩子,因为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如何寻找最好的途径,才能让孩子飞得更稳、更高、更远。

我有三点教育感思: 一是跟孩子共同读好桥梁书。女儿一年级学习完拼音后,我们开始把拼音读物作为桥梁书慢慢向她推荐,逐渐培养她的自主阅读习惯。在这个阶段,孩子已经习惯亲子阅读的氛围,我想不能急于脱手,要循序渐进,改变阅读方式,我们做出了任务分工和角色互换,我们有时把一本绘本书分出一页或几页交给孩子来读,有时把一个故事进行分角色阅读等方式来增加她自主阅读的习惯、兴趣和信心。

二是找准孩子阅读的兴趣点。孩子在每个年龄段的阅读兴趣是不一样的,见她看到感兴趣的内容,那种入心劲,我才知道她喜欢什么。有时我们从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会发现很多时候她们想的和我们成人认为的完全不同,但更重要的是离不开做家长的引导或者认可。所以在阅读中,投其所好,鼓励她说出自己的想法,更好地给她选择读物;顺应特点,培养她主动和自主阅读一些内容健康向上,她喜欢、感兴趣、愿意去看的书;学会倾听,鼓励她大胆展现自己,让她经常给我们或别人讲故事,有时我会把讲故事或者读儿歌的情景录制下来,放给她看。我想她会越来爱上阅读,让阅读真正成为她的一种习惯。

三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亲子阅读既是一种简单又能开发孩子智力的好习惯。我想培养孩子能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作为家长的我要率先垂范,树立榜样,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感染孩子,久久为功。努力引导她在阅读中找到快乐,快乐的事情才会让人愿意持续下去,学会静心品味、善于思考,并珍惜每一次孩子乐于分享的时刻。

朱永新教授说:“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如果没有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孩子、学生与学生,就可能是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共读共写让我们与伟大的智慧对话,让我们的精神丰富起来,让我们孩子的精神底色更加亮丽多彩,更让我们真切感受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第三篇:为学生打好生命底色教育思想论坛

为学生打好生命底色

沂源县第三中学

韩云祥

摘要:教育应当培养什么人、办什么样的学校,这是关乎教育方向和根本的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人的精神面貌和利益诉求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核心,那么以人为本和教育是什么关系?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培养人的发展能力为本,以全民教育为本,以人才培养为本,以终生学习为本,这都涉及人的全面发展,学校培养的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也就是我们讲的“素质教育”。

温家宝总理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座谈会上提出,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教育家办学最朴素的理解就是:让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按规律办学、按规律教学;教育家办学要实现学校教育的三个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现代校长、现代教师要坚持走专业发展的道路,要成为中小学教育专家,要成为教育家型的校长、教育家型的教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办什么样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社会满意、家长满意的学校,已经成为当今实现和谐教育的重要课题。沂源三中作为一所具有60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学校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会、教职工会,换位思考家长满意的学校是什么?家长最关心什么?他们希望学校做什么?他们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就像企业要考虑客户的需求一样,学校要考虑家长的需求。

一、明确的办学理念是办好学校的前提。

把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确定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打好生命底色。

我们提出“为学生打好生命底色”的办学理念是这样考虑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农村学校,一是学生的年龄在6-16岁期间,九年的义务教育学校生活是孩子的性格、品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养成教育的关键事件;二是九年的义务教育也是学生知识的启蒙和积累阶段,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奠基攻坚段。“为学生打好生命底色”,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时间上的联系,更是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与教育技术的联系,也是办学者的态度和决心,而且已经成为了全校师生与家长的共同愿景与共识。

二、结合办学理念,确定育人目标。

培养什么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要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学校以未来的中国教育需要培养合格现代公民为出发点,根据办学理念确立了育人目标:行为规范,思维活跃,感恩励学,志存高远。

人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的公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是公民素养的基本要求。通过《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等规章的学习和贯彻,培养自己的文明习惯和法纪意识。人的思维——思维活跃。规范行为但不要禁锢思维,在求知、办事、做人的过程中要勤思、善思“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要善于与人交流、敢于碰撞思维,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迁移思变能力,以积极的态度追求真理。

人的成长------感恩励学。全体学生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师长的教诲,感恩朋友的帮助,感恩学校和社会的培育;励学——“学习没有捷径,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

人的理想——志存高远。从小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己、对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任。要有理想、有抱负,有努力的方向和切实的发展目标,孜孜不倦的去追求理想、实现自己的目标。

为落实育人目标,学生管理形成了以“三爱三好”为主线,即“寻根问祖爱家乡,在家做个好孩子;了解校史爱学校,在校做个好学生;通晓国情爱祖国,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校园文化。

1、开展精神文化内化活动。立足学校实际,深入挖掘学校精神内涵,建设特色鲜明的学校精神文化。一是开展了“三风一训”征集、评选活动。在广泛讨论、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确定了学校“三风一训”,并在学校东西办公楼的显要位置呈现;二是做好了“三风一训”诠释,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办学理念、“三风一训”做了详细阐释,举办“三风一训在我心中”征文、演讲比赛,逐步让办学理念、“三风一训”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三风一训”建设,各班开展了“两风一语”(班风、学风、班主任寄语)征集、评选活动,有利的“推动班级文化建设;三是结合“学生自主学习规范创新年活动”,组织了学习规范知识竞赛和学习经验交流,开展了“沂源三中学生誓言”、“沂源三中学习座右铭”征集评选活动,评选了沂源三中“十佳誓言”,在学校希望广场文化牌上展示并组织了学生课前诵读,以此加强学风训练。四是打造师生精神风貌,认真开展了以教师“师德”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月”,通过观看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李振华老师事迹改编的电影《走进青山》,学习“淄博市教书育人楷模”的师德事迹,组织师德考评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基。在学生中开展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文明礼貌教育月”“小手牵大手”等以“礼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落实学生礼仪规范,打造师生良好精神风貌。

2、重视校内德育阵地建设,春风化雨育桃李。

国旗下讲话内容系列化。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冲锋号。学校紧紧抓住这个教育阵地,认真组织好每次国旗下讲话:具体做到形式规范。围绕重点,结合实际,使讲话内容系列化、专题化,体现针对性、系统性、严肃性、灵活性。

发挥校园广播站作用。学校广播站始终以丰富学生学习生活,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构建学校特色文化为出发点,让学校广播站成为创建和谐、书香特色校园的一个亮点。一是健全机构设置,由团委专人负责,设立站长一名,全面主持广播站工作,下设播音部、编辑部、小记者部,分别负责播音、组稿和提供校园信息、发生在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国内外重大新闻稿件,收集报纸、杂志上的资料等。二是保证播音时间,每天下午晚饭时间;三是播音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广播站开设了学法指导、新闻直通车、校园音乐风、点歌台等多种栏目。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方法、写作方法的指导,也有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如何树立目标、安排时间等问题的交流;新闻直通车栏目主要播放国内外政治、经济新闻,帮助同学们了解校园外时事,开拓学生视野;校园音乐风主要播放优美的校园歌曲、流行音乐、经典老歌,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点歌台主要是为师生搭起沟通、交流的平台,使之关系更加融洽,更好地工作、学习。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德育阵地。学校的校园广播自动播放系统除了承担教学信号、为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提供支持外,学校每天早晨7:00播放《山东新闻联播》,做到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每天中午午饭时间、下午上课前从周一到周五分专题向学生播放音乐作品:周一是爱党爱国专题,播放《我的中国心》《国家》《我爱你中国》等;周二以感恩母亲为主题,播放《懂你》《烛光里的妈妈》《童年的小摇车》等歌曲;周三以感恩父亲为主题,播放《父亲》《爸爸的草鞋》《父亲和我》等歌曲;周四以赞英雄为主题,播放《英雄赞歌》《红梅赞》《十送红军》等歌曲;周五以同学情为主题,播送《相逢是首歌》《二十年后再相会》等歌曲,周五下午放学以安全、平安、纪律为主题,播放《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回家》《铁窗泪》《心声》《好人一生平安》等歌曲,与学校开展的主题班会相配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音乐育人。读报栏、图书角育人。学校的读报栏由专人负责,每天更换,及时的向师生推荐《人民日报》《大众日报》《教育报》《体育报》《人民法制报》等,做到了路线、方针、政策时时报道,经济、文化、体育面面俱到。为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书橱,建立了图书角,图书的来源一部分是班级同学提供共享,一部分来自学校图书室,加快了图书的借阅率。

德育教室育人。为拓展学校的德育阵地,增加学生的活动空间,每学年初学校都精心布展德育教室,德育教室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团旗、团徽、团的章程、入团誓词、团队活动材料等置于显目位置;活动室的北墙是法制教育挂图,东墙是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挂图,南墙是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挂图,内容详实、图文并茂;通过对德育教室的内容更新和主题教育,通过与主题教育相结合,为学生发展营造了奋发向上、刻苦学习、共同进步的成才乐园。

手抄报符合学校育人实际。学校服务的社区是农村,学生全部是农村孩子,举办手抄报展即满足了开阔同学们的眼界,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培养同学们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收集知识的好习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能满足农村学生易操作的要求。学生的手抄报,形式美观,内容丰富,主题体现环境与卫生、生命与健康、环境与文明、法制与安全、自我保护、感恩父母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办手抄报使学生在体验反思中学会做人,做到了外引内化。

3、整合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效互补。针对初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学校与镇派出所、交警中队、法庭、敬老院、唐山风景区、汇源公司、东里清真寺等驻地部门长期合作,一是请相关的领导担任我校的法制副校长、交通安全辅导员、法律辅导员、行风建设监督员等职务,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定期来校开展各种辅导与讲座,有效的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养分。二是与汇源公司、敬老院、驻地村、唐山风景区管委会等签定了共建协议书,作为学校德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开展实践服务活动。依托唐山风景区所具有的深厚历史文化教育资源,开展了“爱家乡,爱唐山”征文活动,有5名同学的文章在《音体美报》发表;与汇源公司共建组织初四年级全体同学到汇源食品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公司领导为参加参观学习的师生讲述了公司食品安全的各种操作要求和标准、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乳制品车间先进的生产流水线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从学校走向企业、走向社会、完成毕业年级职业学校春季招生实行了零距离对接;学校团委青年志愿者活动队与镇敬老院共建,定期到敬老院进行卫生清理、重阳节购买礼品慰问老年人,为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感恩教育搭建了平台;组织学生到东里东村清真寺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收到了县市有关部门的肯定。这些基地的讲解员、辅导员、技术骨干就成了学校编外的专业的德育老师,成为了学校“大德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4、开展主题教育,多途径育人。

学校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等重要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办学思想,按照“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人才观和“环境即课堂、活动即课程”的育人理念,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拓展德育渠道,以活动开展为载体,德育活动初步形成系列化,学校把每年的1、12月订为艺术月,开展书法、绘画、合唱比赛和元旦文艺汇演;把2、7、8月订为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月,开展青年志愿者、科技制作、小论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比赛;每年3、4月为体育月,组织跳绳、毽球、拔河、乒乓球、篮球比赛和春季田径运动会;

9、10月为感恩月,以教师节、国庆节为主题开展“孝亲敬师”、“爱国守法”教育;每年的2、8月为规范管理月,开展常规落实活动和宿舍文化节等;每年5、6、11、12月为学习竞赛活动月和法制教育宣传月,开展“勤劳勇敢” “诚实守信”、“自信成功”、“理想信念”、“团结友善”、“自强自立”、“拼搏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道德和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教育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保证每一名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努力将每一名学生培养成为道德、智慧、健康、美丽、自信、成功的合格公民。

三、确定发展愿景,保障学校科学发展。

学校科学发展观:顾名思义即是坚持以师生为本,把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做为第一要务。在认真征求意见和研讨的基础上,学校确定的学校近期发展愿景是:温馨的家园,数字化校园,书香的校园、学习型校园、成才的乐园。

(一)、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并重,建设温馨的家园。

1、明确职责,理顺体制。根据现代管理理论中的“整分合原理”,根据学校九年一贯制管理实际,构建了“一校两纵四室五线五块”管理模式,学校的管理分两纵,即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设有教务处、政教处(德育处)、办公室、总务处四(处)室;学校管理实行“六块六线”管理,一是级部管理实行包级校长—教务、政教主任各1人,包级领导全面负责年级教学工作;二是教学管理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教师的教学教研管理;三是学生管理分管校长—政教处---班主任;四是教学服务管理由分管校长---政教、教务分管主任---教学服务人员;五是后勤服务管理由分管校长—总务主任—后勤服务人员;六是群团管理实行分管校领导—工会、办公室主任、团委—办公室职员、团支部。学校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氛围和科学顺畅的学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每周学校召开学校办公会、学部管理会、教职工例会、班主任会、教研组长例会,学习上级文件、会议精神要求,总结上周工作,安排每周工作;包级领导定期召开年级教师会,班教导会、教学会商会、质量分析会,分析教情学情,调整教学策略;落实领导包级包组制度和教学质量阶段性推进制度,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检查教学常规、校本研训的落实、推门听课,掌握教学工作实际,并及时进行总结、反馈、纠正。

2、加强了学校领导班子作风建设。为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决策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制定出台了《沂源三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增强学习意识、大局意识和表率意识,定期召开校委会,每周一个主题,认真组织学习、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在履行岗位职责中抓好落实。班子成员坚持包级、包组、兼课制度,坚持带班、值班制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乐于奉献,无怨无悔,时时处处做教职工的表率,在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四种风气”:一是团结之风,始终坚持和谐团结,保持较强的内聚力;二是进取之风,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三是求是之风,严格要求,求真务实;四是廉政之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学校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凡重大敏感校务,通过教代会讨论研究解决。学校设校务公开栏,及时公布重大校务,常年设校长信箱,全面接受师生监督。通过学校校园网站的《校长荐读》栏目、学校校委会《管理论坛》、建设《教师书屋》等形式大力倡导领导班子的学习风气,加强了科学发展观、素质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有效提升了学校领导干部的理论修养,提升了管理理念;定期举行《校长论坛》,开展学校领导治校方略论坛,研讨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结合的有效途径,推广科学、民主、高效的管理经验,提升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重视工会组织建设,发挥教代会作用,建立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实行学校重点工作承办制度和责任事故追究制度等,打造领导班子良好形象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建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学会尊重、理解、支持,打造了一支勤奋学习、凝心聚力、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洁、开拓进取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些举措融洽了干群关系,赢得了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了干群一体、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学校发展实现了“四力驱动”,即用真理的力量启迪人心,用情感的力量温暖人心,用民主的力量凝聚人心,用人格的力量激励人心。

3、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学校为进一步把办学理念和“三风一训”细化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学校每学年均开展“我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并与2011年10月召开了沂源三中第七届工代会暨第八届教代会,与会代表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认真审议《学校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基础上,重新修订并表决通过了《沂源三中教职工考评条例》,对教师的出勤、师德、教学各环节,对学生的一日常规进行全方位督查,每周督查的结果及时反馈。在学校党支部的指导下,学校团委、政教处每学年分别召开学校团代会和改选学校学生会,充分征求学生代表、团员代表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对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学校定期检查评比,期末全面总结,结果作为师生评优树先、教师职称评聘和职务晋级、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团支部评选的主要依据。学校及时表扬成绩突出的教师如:教师节表彰会,展板、喜报、通报等及时表彰取得成绩的教师,通过各项制度的落实,通过抓常规、抓细节,切实提升了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实现了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4、加强了师资队伍和师德建设。为打造一支爱岗敬业、求实创新、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学校一直把师德行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制定了师德考核制度,每学年组织两次考评,结果计入个人师德档案,作为评优选模的重要依据。学校充实完善了《沂源三中名师培养使用管理办法》、《教师考评奖惩方案》、《班主任队伍建设及考评办法》、《沂源三中师德考核方案》、《沂源三中师德修养二十条》等,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和各种教育法律法规;制定方案,扎实开展了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如何珍惜岗位大讨论”活动,通过撰写学习心得体会,问题查摆剖析整改、举行演讲比赛、评选师德标兵,大力倡导遵规守纪、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好风尚,提高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爱岗敬业、奉献进取的自觉性,为共建文明、和谐校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深入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和作风效能建设为主线,以弘扬沂源精神、爱心从教、用心施教为主题,创新了师资培训和师德教育方式。通过广泛开展教师誓言评选、向先模人物学习等活动,大力倡导了“简单之事做透,平淡之事做精”的教风,净化了教师灵魂,凝聚了团队精神,提升了师德修养;深入开展了教育智慧学习、感动三中人物评选、优秀教师巡回报告、师德标兵评选、最可亲可敬老师评选等活动,引导教师从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等细节入手,修师德、练师能、干实绩、聚师魂,凝聚了学校精神文化。

(二)、发校本课程,建设书香的校园。

加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文化渗透研究,提升课程实施的文化品位;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拓宽学校课程研发思路,创新学校课程载体,丰富课程内容,实现学校课程与办学理念的有机结合,丰富课程文化活动,提升学校文化特色。

1、开发校本课程《学生影院》,引领核心价值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源教体发[2007]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针对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寄宿住校的实际,为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好学生在双休、假期观看健康向上影视节目,着力解决目前部分影视作品仅仅为了追求娱乐性和票房收入,有些影视作品中渗透着暴力、极端民主、绝对自由,使中学生在这种影视文化的影响下,无视道德规范,校规校纪,产生个人绝对的自由,反对任何约束,“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成为其为人处世的准则,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美德造成的模糊甚至错误认识的现状。为加强学校德育阵地建设,落实将德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学校决定建设并发挥《学生影院》的育人功能,利用晚自习和课外活动时间,在多媒体教室和餐厅开展第二课堂。《学生影院》观看作品由优秀影视作品推荐领导小组负责,影视作品推荐计划分7类。爱国主义教育类,如《浴血太行》《夜袭》《血战台儿庄》《南京大屠杀》等;感恩教育类,如《妈妈,再爱我一次》《美丽的大脚》等;国防与集体主义教育类,如《世纪大阅兵》《冲出亚马逊》等;励志教育类,《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人物颁奖晚会》《汪洋中的一条船》《周恩来》《士兵突击》等;法制教育类,如《少年犯》《青涩记忆》等;安全教育类,如《开学第一课》《交通法规讲解》;科普教育类,如《果树栽培》等。发挥文化引领,使学生通过观看“学生影院”推荐的优秀影片,接受爱国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道德教育、科普教育。通过《学生影院》推荐的影视作品传播社会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传承先进的文化和优秀民族精神,做到了“学生影院”的德育教育与校园文化、校本课程、教育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提高了中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吸引力与感染力,我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和道德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学校“学生影院”的育人经验也被《人民网—教育频道》和《淄博日报》报道。

2、“知我民族 爱我中华”民族团结教育。学校地处东里镇东村,自古以来就是回族聚居地,学校回族学生80多人,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扎实有效,学校与社区回民、校内回汉学生一直和睦共处。

参观东里清真寺。学校每年利用民族团结教育月时间,组织师生,到东里清真寺参观学习。参观清真寺的民族特色建筑,听取阿訇关于民族团结教育报告,特别是关于汉族学生与回族学生要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的教育。每次参观结束,参加活动的师生都深受启发和教育,汉族师生对回族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明白了民族禁忌;回族学生也加深了对本民族的历史和习俗的了解,更懂得了民族团结和友爱的重要性。

开展民族知识讲座。利用每年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对学生开展民族知识普及教育。学校每年在这两大节日的前几天或后几天,都会组织新入学的学生参加民族知识普及讲座。

组织民族知识竞赛活动。我们在每年的10月份组织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参加“知我民族,爱我中华”民族知识竞赛活动。意在利用知识竞赛的形式在学生中普及民族知识,增强学生对各民族知识的了解和民族自豪感。

全员发动,广泛参与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知我民族,爱我中华”主题班会活动、手抄报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活动、民族团结教育优秀黑板报比赛等各类活动。

结对帮扶活动。进行民族家庭学生走访活动。每个学期伊始,德育处汇总各班家庭困难的回族学生名单,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计划,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品德养成、习惯培养等各方面进行帮扶。几年来,共帮扶回族学生20余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通过开发校本资源,编写民族教育读本,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学校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探索研究报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书中发表,并获教育部民族教育司论文评比一等奖;参加上级组织的民族团结进步征文活动,成绩显著。在沂源县委宣传部、沂源县委统战部、沂源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联合组织的民族团结进步有奖征文活动中,我校师生积极参加,踊跃投稿,喜获佳绩。有九位教师分获县二三等奖,九名同学获县优秀奖,同时学校荣获沂源县民族团结有奖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

3、开展“读书节”,落实“书香伴我行”。一是开展教室文化建设竞赛,规范教室板报布置,借助教室前后黑板由教师、学生推荐名言、警句,营造高雅的文化气息。二是抓好校园读书节活动,各班均建立了图书角,设立了图书管理员,图书有学生捐献、班主任赠阅、学校图书室借阅等形式,保证了阅读效果,出台了《沂源三中书香家庭标准》,由家长申报,通过典型带动,营造社会读书氛围;三是学校更新了学生阅览室图书、报刊,增加开放时间,组织学生利用阅读课涉猎课外读物,扩大知识面,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四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 “中华诵----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每天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指导老师,固定检查,固定篇目,力争发挥朗诵的效果,让学生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弘扬中华文明,激励学生立志高远、做关心国家命运的人,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和人类,并在东里镇学校管理流动现场会上做了表演,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五是开展读书笔记展评、举办“书香伴我行”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

(三)、构建“学习型”学校,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等工作对学校和全体教职工来说最重要的是管理、教育教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开展,学校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校园”活动。为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校园文化,在全校广泛开展了“双学双争树形象,组织个人齐双飞”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双学”一是学习理论,倡导新型学习理念。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爱与责任》《洋思教学经验汇编》等专著,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了“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大讨论”的专题研讨,举行“校长论坛”,先后举行了《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流程》《洋思教学模式的实质》《教师博客》《走进杜朗口》《杜朗口三三六教学模式》《西点军校经典法则》《开展双学活动,落实六环节教学法》等专题讲座或论坛,并充分利用教职工会、集体教研活动等时间,学校的宣传窗、墙报、校园网等向教师宣传终身学习、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和学习理念。二是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学校分期开展计算机中高级培训、教师课件比赛、教师博客培训等培训比赛活动。“双争”是指:“争做学习型教师,争创学习型组织。“双学双争”活动的开展使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

开展“双学”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在课堂,学校把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创建与市教育局提出的学洋思、杜朗口相结合。先后制定了学习洋思经验实施方案和“双学”活动方案,先后三次组织领导、骨干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40余人次到江苏洋思中学、聊城杜朗口中学、博兴实验中学学习,回校后,学校通过举行“校长论坛”和“教师论坛”,各教研组开展了学习交流活动,撰写学习体会。其次,吸收借鉴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杜朗口“三三六”教学模式,实行“学案导学”,构建了“反馈展示,明确目标,自学交流,解难释疑,练习研悟,展示提升”的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任课教师在编写学案、备课时首先考虑利用网络资源,课堂教学积极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任课教师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初中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已申报淄博市“

十一、五”规划课题;第三,积极开展“六课”活动:即教研组公开课、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观摩课、新上岗教师汇报课、优质课评比、课堂教学等级达标验收活动。扎实开展听评课月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第四,顺应新课程理念,修改完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建立教师、学生共同发展、以学论教的评价体系,课堂上做到两新(教学手段新、教法新)两活(学生活、方法活)两大(课堂教学中信息量大、学生展示量大);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

(四)、找准学校发展突破口,建设数字化校园。

1、发挥校园网管理平台的辐射作用。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网管理平台的效能,学习购买了《蠡风校园管理平台》软件,并在市电教馆的指导下试点运行《名师工作室》。校园网管理平台现建设了《校长荐读》《远程教育》《校内通知》《初中部专栏》《小学部专栏》《VOD视频点播系统》《教师荐读》《公共留言》等专栏。

《校长荐读》为教师提供教育理念、教改经验、教育科研、教育政策法规、师德学习等内容,服务于教师培训,为学校近期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教师提供理论、技术和实践等方面的支持。

《信息发布》分校内通知、初中部专栏、小学部专栏,学校的文件、通知、检查反馈、师德学习材料等分学部负责发布,使全校职工及时掌握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平台定期向教师推荐学习材料、教学信息,让教师及时了解教科研动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办公基本实现了无纸化,提高了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VOD视频点播系统》设立了优质课堂、名家讲坛、教材培训、教学课件、学校新闻、音乐天地、学生影院等栏目,为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洋思经验等先进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帮助,学生影院充分发挥影视片的育人作用。

《教师荐读》引导教师积极探索网络有效信息、倡导教师读书、网上教研和资源共享,为学校建设数字化校园和学习型校园奠基。

《公共留言》引领教师关注教育现象、关注学校发展,培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试运行的《名师工作室》分教育理念、教学成果、学生管理、专业成长、教育随笔、学科教学等内容,《名师工作室》成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推动教育教学研究,促进群体素质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信随着活动的继续深入,名师工作室将成为促进我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学校教育教学增添更多生机和活力。学校的校园网管理平台08年获山东省校园网站三等奖。

2、将互动平台与校本研训相结合。为抓好教师岗位培训,帮助教师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学校强化了集体备课这一有效教研形式,具体要求是个人初备出思路——集体备课前每名备课组成员要根据备课内容深挖教材,研究课标,通过利用网络和农远资源广泛搜集信息,设计教学思路,准备交流,备课组长要在集体备课开始前检查个人初备情况;主备人说课谈思路—主备人将个人精备的教学方案提前发布在《教师博客教研平台》集体备课栏内,同组任课教师根据个人时间提前浏览,提出修改建议,然后在备课组统一的集体备课时间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形成一个优化的“共案”;每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及本班学生实际,对“共案”利用双色笔进行调整,形成个性化的个案;通过利用《教师博客教研平台》教师准备充分,解决了同备课组课程表冲突的矛盾,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能。为进一步发挥好网络教研平台的作用,2010年暑假前在市电教馆的帮助下,北京师范大学庄秀丽博士来校对GMAIL信箱应用进行了专题培训,帮助骨干教师成立了“东里教育社区”,通过骨干教师典型带动,学校信息中心已经对任课教师进行了校本培训,正在对该平台的使用进行熟悉和探索,力争将东里教育社区建成教研的平台,学习的源头、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的多功能教师成长电子档案。

3、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和“科研兴校”战略紧密结合,学校申报的淄博市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研究》经市电教馆评审同意已经结题,而且课题中期评估论文、课件、主题网站多项获奖;参加的市教师教育办公室承担的《农村教师全员培训模式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班主任远程研修11名教师获优秀学员,淄博市教干网络研修5名校级领导全部评为优秀学员,获奖比例位居全市前列,学校获淄博市网络远程研修团队成果三等奖;申请的《初中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已报市教科所申请结题。通过学校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学校和课题组成员积极引导广大教干教师动脑动手,撰写教学总结和教学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8篇,省级获奖论文20余篇,市县级获奖论文40余篇,课题研究均取得了符合校情的教学成果。

4、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工作。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必须掌握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手段。为认真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管理规范》,学校严格执行国颁课程计划,配备了2名微机专职教师和一名专职网络管理员,教务处统一调整了各年级课程表,使各班微机课互不冲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上机实践时间,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做到了文明上网和网上自主学习;在抓好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同时,学校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开放微机室,举办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特长学生,每学年举行一次学生信息技术比赛,通过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教育和个性化培养,我校学生操作微机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从2005到2010年,在“山东省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中我校有3位同学获省级奖,22位同学获市级奖,21位学生获县一等奖,学校获省市最佳组织奖,在淄博市第八届“布谷”科技节中,有3名学生获市级奖,5名学生获县级奖,学校获县优秀组织奖;2名学生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动画制作获全国三等奖。

(五)、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建设成才的乐园。

1、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人特长。

(1)举办“百灵艺术节”和“艺术月”。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音乐、美术教师利用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以此为基础,举办了“百灵艺术节”,有一个舞蹈获县一等奖,二个节目获县二等奖,学校艺术团合唱队获县唱歌比赛一等奖,并参加了淄博市决赛;每年的12月是同学们盼望的 “艺术月”,通过组织师生书画展、电脑动画比赛、宿舍文化手抄报比赛、元旦文艺汇演,为艺术学有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练就健康体魄。每年的4月和11月主题是体育健身月,春季以田径运动会为中心,组织拔河、多人接力、乒乓球、篮球、田径运动会等比赛;冬季健身月以跳绳、毽球、广播操、武术健身操、太极拳、健美操、长跑为考核项目,以活动开展带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提高。

2、为学生科技实践搭建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意识,学校组织开展和参加了“布谷科技节”“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山东省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比赛”等活动,每次活动学校都认真发动,为学生选派优秀辅导教师,为学生提供辅导场所和所需器材,辅导教师利用课外活动、双休、假期为学生科技实践进行指导,有5名学生获市一等奖,16名学生获市二等奖,17名学生获市三等奖,学校被市教育局表彰为“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优秀组织奖。

3、落实“学生成长导师制”,开展和谐校园建设活动。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沂源三中“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方案》,召开了学生成长导师制动员大会,提出了“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要求,使全体教职工明确了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的目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责任,学校政教处根据全员参与的原则对任课教师进行了聘任;公布导师名单,组织了师生结对,在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开展中,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将学生成长导师制与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教导会紧密结合,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召开班教导会,班主任主讲介绍班级学生发展状况,任课教师汇报结对学生工作开展情况,群策群力形成教师育人合力;二是与“教师一对一”帮扶相结合,每名教职工至少与1-2名家庭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特长生等特殊学生群体结对,导师既要从经济上结对,更重要的是从心理、行为习惯、学习指导、爱心等方面进行指导;三是与教师家访月紧密结合,根据分工每年学校分别在寒假、3月、暑假、1月组织了四次集中家访,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成绩,提出孩子成长合作发展方向,弥补了家庭教育的不足;四是与学生成长档案袋建设相结合,根据《沂源三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学校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班主任、导师要负责所包学生的学习评价。五是与学生管理制度优化相结合,建立健全了导师指导制度、工作档案记录制度、家长联络制度、指导学生汇报学习制度等,使学生管理的途径、制度、内容更加完善。六是每位导师均制定了“辅导计划”,开展了 “爱心教育”大讨论、“谈心周”活动、“集中家访月”活动,提高了“导师制”工作的实效性。我校通过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推动了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充分互动、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的违纪情况明显减少,并有效地控制了辍学,学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2012、4

农村小学重点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

东里镇水北小学

何玉波 摘要:农村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为重点,全面回归“人”的教育,培养品格健全的教育,继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农村小学 爱的教育 细节 感恩

教育应当培养什么人、办什么样的学校,这是当前教育亟待解决关注的问题,更是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农村的发展靠教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我国的未来。到底农村最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等等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商榷。虽然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农村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其根源何在?有何对策?迫切要求全社会人的关注。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为重点,全面回归“人”的教育,品格健全的教育,继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有位哲人如此说过。当前教育最关注的是两个发展,一个是社会发展,一个是人的发展。我认为后者的教育尤其重要。古今中外的教育,无非就是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两个基本问题,教育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人的精神面貌和利益诉求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核心,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培养人的发展能力为本,以全民教育为本,以人才培养为本,以终生学习为本,这都涉及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过去讲教育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话有点儿笼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要靠一生造就的,学校培养的就是全面发展的能力,也就是我们讲的“素质教育”。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做几道奥数题,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给孩子品格教育。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能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格,幸福的生活。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那么下面就来浅谈怎么才能培养孩子健全的品格:

一、农村小学教育首先培养爱的教育。

爱是最好的教育,爱的教育是最有效地教育!爱的教育如果落实到位,农村教育大有潜力。农村和城市的孩子不能比,所处的环境,教育方式及接受的信息都不同,但农村的孩子有先天具备的发展空间,需要因材施教。还有,当前农村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众多农村家庭,由于受家长自身素质的局限,对孩子缺乏正确有效的教育引导,要么就溺爱孩子,要么就是打骂孩子。孩子出现问题之后,不能想办法耐心解决,方法简单粗暴,浅尝辄止,随之便对孩子失去信心和希望,任其自然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育者要付出爱心,用心去关爱我们的学生,因为无论多好的条件、理论、方法,都不能替代爱的伟大力量,都没有“爱心”的份量和价值。爱孩子,孩子才会爱知识、爱学习、爱事业,才会爱父母、爱他人、爱生活、爱世界。要把每个学生视为自我塑造中的英雄和智者,提供最丰富、生动的教育环境,采用一切有助于成才的先进理念,因材施教,扬其所长,把智力开发、心理素质与创造训练贯穿于一切教学、生活活动之中,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身潜能,完成自我塑造。面对农村的孩子,我们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他们的要求要适中,不能一味地强求他们个个都能取得出色的成绩,个个将来都能成为栋梁之才。我们在努力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让这些孩子在其它方面得到自由、充分的健康发展,如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良好性格的形成等等。千万不能因为强求学生的文化成绩而扭曲了学生的心理,影响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之将来能成为一名对家庭、社会有益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二、农村小学教育关键培养孩子的细节。

让认真成为习惯,让自信成为动力。我认为“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人生,细节决定成败”,一滴水可见太阳,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命运的偏旁部首。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后天的修炼而成。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须于细”。如果林则徐不注意他的弱点,他不会成为伟人,如果毛泽东不注意细小的事,一不留神就因细小的“庇”而掩了大“玉”。做事认真的品格,即培养学生的心理意志,是在学生的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它的形成方式主要依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因此不可能一蹶而就。班主任老师要从制定规范、切实抓好常规教育以及通过有目的地练习和重复,并依靠榜样的力量,从而促进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求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结合自己的实际,一起讨论制定出本班的一日常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也就是要制定出比《小学生守则》更细、更具体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例如我校制定的的课堂常规三字歌,课间,两操,路队等各项常规,行为规范制定出来了,就要严格执行,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实际带班时,要严慈相济,严格认真地对待班里的每件事情。要求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字,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出好每一次操,认真做好每一次卫生等等。班主任教师要勤监督、勤查岗,随时巡视课堂的纪律,询问任课老师学生执行常规训练的效果,及时洞察班里学生的精神面貌。反复抓,抓反复,长期坚持,让“做什么事都要认真”的思想深入人心。水道渠成,学生们习惯成自然,养成了凡事认真的品格。做事认真还表现在工作中要有预见性,要求学生做什么,事先要先讲清要求。比如,学校的开学典礼、六一庆典,需要孩子们搬凳子到操场;为了防止他们扛凳子、拖凳子等不正确的举动,制造噪音和造成拥挤危险,事先要在班里认真示范搬凳子的动作,孩子们掌握了方法,进退场就有条不紊了,连一年级的孩子都能井然有序地开大会了,真正落实了让认真成为习惯。

自信带来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的潜力也无可限量。我们平时提倡赏识教育,我校的座右铭:“我能行,我最棒!”这是最好的激励方法。我要求每个教师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加以挖掘和放大,从而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要求每个教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因为没有自尊的孩子一定没有自信。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可以唤起学生做人的尊严,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决心。

三、农村小学教育要注重感恩教育。

农村也已经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使孩子一切活动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尊敬师长,关爱他人,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从小培养孩子学会感恩,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一个人在世上生存,少不了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或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持冷漠和无所谓的态度,那么这个学生的生活就毫无激情可言,就不会感恩。他会觉得别人都欠他的,别人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如果他持有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说严重一些那这个学生不是一个健康的学生。我认为“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时机,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学生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老师要给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课”——学会感恩。教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体恤大人工作的辛劳,懂得老师教育培养他们的艰辛,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独立的人格,长大了,他们就会懂得“一分汗水,一分收获”的道理,就会加倍努力,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真正赢得社会的尊重,才会百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怀着感恩的心走向社会的孩子,必然会反哺父母当年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对他们的关怀、爱护之恩。这种知恩图报的精神日积月累,必然升华一种拳拳的爱国之心,一种赤胆的报国之心!一个常怀感恩的人,就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待人处事有分寸、懂包容,心怀坦荡。教孩子学会感恩,还有促于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不光家长付出了心血,老师也同样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有的老师甚至付出了比家长多几倍的工夫。他们理应受到尊重,孩子理解了老师的艰辛,就会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学习。

三、农村小学教育要注重培养责任感

责任感是做人必备的品格。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身体力行,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参与家务,有事和孩子商量,在学校家庭中开展“今天我当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对培养孩子建立责任感是很有益处的。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孩子主动参与,不要让孩子感到是在老师的强制下,不得已而为之,那样就会失去培养的意义与效果。在培养孩子责任感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有耐心,循序渐进,不要总想着一口吃个胖子,要给孩子一个自己体会、理解的过程。同时,在属于孩子有权作主的事情上,要给孩子发言权和选择的机会。例如,家长给孩子买图书,就要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并要求他既然选择了,就要好好看、好好学,让他潜意识里明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另外,在家长责任以内的事情上,要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发言权和选择的机会。例如,管理和督促孩子写作业是家长的责任,家长可以规定孩子必须先写作业然后再玩耍,并与孩子达成一致,但是,在做作业的先后次序上可由孩子做主,先写语文也好,先写数学也罢,总之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作业做完后才能玩耍。否则后果由孩子自己负责,或取消游戏、或有一点小小的惩罚。并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责任教育,让孩子明白:约定好的事,就要按约定的去做,否则就是失责;承诺的事,就要兑现,否则就是没有责任感,会失信于人。

强化学校管理的尝试

东里镇柳沟小学

申士华

摘要: 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教育思想的管理,学校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紧跟课改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在教育思想观念、方法上不断创新。学校工作要切切实实以教学为中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给予教师珍视自我,释放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空间越大,机会越多,教师创新的欲望就越强,学生张扬个性的潜能就能发挥得越深,学校的发展前景也因此就越宽。

伏案回眸,反思学校管理工作,几经梳理,略有感触。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和为魂,教学为主”的治校方略,树立人本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对于广大教师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唤醒了教师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健康、有效地开展。学校现已形成了关系融洽、团结协作、工作热情高的良好局面。

一、深入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

学校工作要切切实实以教学为中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课堂教学都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课堂教学犹如一日之餐,实施素质教育,正餐要吃好,不能只靠零食补。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扰,咬定青山,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地位。课堂教学时,坚决反对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形式化,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漫无边际,使教学抓不住教材重难点,要求教师平时课堂教学要有新意,不要总是老一套。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们对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测、校本研究、骨干及课改典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各种教学活动及竞赛活动等常规性的内容进行有效实施。

如何评价一所好的学校,家长普遍认为,好的学校,必须有好的声誉,而好的声誉,首要的是孩子在学校里学得好,学得有出息,毕业时能较容易地进入声誉同样较好的高一级学校。老百姓评价一所好学校的标准,无疑是一条比铁还硬的定则。教育家们认为,好的学校,起码有三条:

一、学生上课聚精会神,气氛活跃;

二、课外活动龙腾虎跃;

三、学校管理井井有条。

校长要“沉”下去,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要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指导性评课必须一课一评,要有指导性意见,经常翻阅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作业,在备课上提倡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自身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实际相结合,教案设计与讲课要尽最大努力相符,经常召开不同形式的师生座谈会,利用适当场合与教师个别谈话,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要倾听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要经常参加学校里的教研活动,一起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商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自然的自发的过程,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学习就能完成,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我认为校长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典型事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校长要保持教师的角色,教好一门课。要经常带头上示范课,自加压力,努力做到学有专长,教有特色,这样,更有利于指导教学工作。

二、抓好基础教育,创学校特色

基础和特色好比两个翅膀,只有两个翅膀都硬了,学校才会腾飞。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出高大远的要求,必定会拔苗助长。目前,成人写字水平不高就是因为小时基础没打好。夯实基础,就是围绕“身体锻炼好,行为习惯好,文化基础好”这三个方面,分解出许多具体要求进行训练。针对学校都是低年级,学生浮躁等情况,当今,尤其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齐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不能放松。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如果在小学阶段,应该读的没有读,应该看的没有看,应该做的没有做,那将是学生终身的缺失,终身的遗憾。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唱歌、学会做操、学会扫地、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讲究科学,要按照规律办学,掌握和遵循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基本规律。从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人云亦云,不赶时髦,扎扎实实做好基础,为学校特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此外,在学校工作中,还要多实施“人性化”管理。实施人性化管理着重把握好以下原则:要多些“平等”,少点“架子”;多些“关爱”,少点“淡漠”;多些“宽容”,少点“苛求”;多些“合作”,少点“说教”;多些“倾听”,少点“厌烦”;多些“激励”,少点“刺激”。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管理的“人性化”也会带来教师发展的个性化。人是教育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学校给予教师珍视自我,释放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空间越大,机会越多,教师创新的欲望就越强,学生张扬个性的潜能就能发挥得越深,学校的发展前景也因此就越宽。可以预见,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师能够培养出有特长的学生,进而形成有特色的学校;教师的发展也必将带来学生的发展,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未来的道路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我相信,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愿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体教师,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奋发图强,以强化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在管理中“勤、细、实树形象,教、研、改铸师魂”。以全面推行新的教育理论思想为契机,努力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不遗余力的发挥自己应有的聪明和才智。

二0一二

强化学校管理的尝试

东里镇柳沟小学

申士华 摘要:

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教育思想的管理,学校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紧跟课改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在教育思想观念、方法上不断创新。学校工作要切切实实以教学为中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给予教师珍视自我,释放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空间越大,机会越多,教师创新的欲望就越强,学生张扬个性的潜能就能发挥得越深,学校的发展前景也因此就越宽。

伏案回眸,反思学校管理工作,几经梳理,略有感触。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和为魂,教学为主”的治校方略,树立人本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对于广大教师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唤醒了教师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健康、有效地开展。学校现已形成了关系融洽、团结协作、工作热情高的良好局面。

一、深入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

学校工作要切切实实以教学为中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课堂教学都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课堂教学犹如一日之餐,实施素质教育,正餐要吃好,不能只靠零食补。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扰,咬定青山,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地位。课堂教学时,坚决反对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形式化,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漫无边际,使教学抓不住教材重难点,要求教师平时课堂教学要有新意,不要总是老一套。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们对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测、校本研究、骨干及课改典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各种教学活动及竞赛活动等常规性的内容进行有效实施。

如何评价一所好的学校,家长普遍认为,好的学校,必须有好的声誉,而好的声誉,首要的是孩子在学校里学得好,学得有出息,毕业时能较容易地进入声誉同样较好的高一级学校。老百姓评价一所好学校的标准,无疑是一条比铁还硬的定则。教育家们认为,好的学校,起码有三条:

一、学生上课聚精会神,气氛活跃;

二、课外活动龙腾虎跃;

三、学校管理井井有条。

校长要“沉”下去,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要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指导性评课必须一课一评,要有指导性意见,经常翻阅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作业,在备课上提倡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自身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实际相结合,教案设计与讲课要尽最大努力相符,经常召开不同形式的师生座谈会,利用适当场合与教师个别谈话,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要倾听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要经常参加学校里的教研活动,一起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商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自然的自发的过程,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学习就能完成,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我认为校长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典型事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校长要保持教师的角色,教好一门课。要经常带头上示范课,自加压力,努力做到学有专长,教有特色,这样,更有利于指导教学工作。

二、抓好基础教育,创学校特色

基础和特色好比两个翅膀,只有两个翅膀都硬了,学校才会腾飞。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出高大远的要求,必定会拔苗助长。目前,成人写字水平不高就是因为小时基础没打好。夯实基础,就是围绕“身体锻炼好,行为习惯好,文化基础好”这三个方面,分解出许多具体要求进行训练。针对学校都是低年级,学生浮躁等情况,当今,尤其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齐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不能放松。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如果在小学阶段,应该读的没有读,应该看的没有看,应该做的没有做,那将是学生终身的缺失,终身的遗憾。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唱歌、学会做操、学会扫地、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讲究科学,要按照规律办学,掌握和遵循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基本规律。从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人云亦云,不赶时髦,扎扎实实做好基础,为学校特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此外,在学校工作中,还要多实施“人性化”管理。实施人性化管理着重把握好以下原则:要多些“平等”,少点“架子”;多些“关爱”,少点“淡漠”;多些“宽容”,少点“苛求”;多些“合作”,少点“说教”;多些“倾听”,少点“厌烦”;多些“激励”,少点“刺激”。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管理的“人性化”也会带来教师发展的个性化。人是教育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学校给予教师珍视自我,释放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空间越大,机会越多,教师创新的欲望就越强,学生张扬个性的潜能就能发挥得越深,学校的发展前景也因此就越宽。可以预见,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师能够培养出有特长的学生,进而形成有特色的学校;教师的发展也必将带来学生的发展,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未来的道路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我相信,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愿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体教师,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奋发图强,以强化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在管理中“勤、细、实树形象,教、研、改铸师魂”。以全面推行新的教育理论思想为契机,努力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不遗余力的发挥自己应有的聪明和才智。

二0一二年四月

适应教育的发展培养合格公民

李家沟小学

耿明生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应该是当前教育的主要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各方面素质。从实际情况看,教育要做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还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进一步实践、进一步探索。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还存在着一点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人生价值。

当前教育事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益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培养创新人才已摆在了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把适龄的受教育者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具体来讲,素质教育主要是把适龄的受教育者培养成合格公民。由此可见,培养合格公民是我们教育观念转变的根本。

一、“合格“作为 一个标准,其具体要求:

1、知识的全面性:一个合格公民必须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和哲学学科的最一般的知识。每个即将走向社会的受教育者除了具备他行将从事的职业所必须具有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具备与我们生活密切的有关行业知识,一个合格公民必须具有全面性的知识,是因为人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作用互相制约的社会系统中,人只有相互支撑,才能更好地生存。

2、社会现有生产条件下必须具有的基本技能技巧技法。掌握了某一学科的知识,不等于具备了某种实际操作的能力。素质教育培养的合格公民必须具有社会现有生产条件下从事某种职业的基本技能技巧,才能适应社会需要,加快社会前进的步伐。

3、良性的就业失业观。

有社会需要,就有服务,有服务就有岗位,有岗位就有就业,有就业就有失业,有失业也必然有就业。这就是“职业链”。在未来的社会中,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这一职业链中就业或失业状态。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合格公民必须具备良性的就业失业观:即要积极寻找机会,上岗就业,实现自我价值,又要有随时失业的心理准备,找出失业原因,再学习,再培训,不灰心丧气。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汲取课本上有关失业就业的知识,树立良性的就业失业观。

4、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生命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健康的体魄是我们能够从事任何事业并取得成功的前提和身体保证。因此,素质教育要把体育课程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活泼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同时,要树立体育教育终身性的观点。另外,要加强公平竞争和挫折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现实。

5、终身教育观。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和变迁,社会生活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谁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就要被社会所淘汰。正如一些专家所说: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素质教育培养的合格公民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顺乎时代潮流,提高自身素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自我。这就要求每个公民具有终身教育的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知识体系,发展自己继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职业的变换和社会的发展。

二、当前农村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

1、教师是一个专门职业,应该全心心地作为专业去做,在工作生活中去实践、去研究,把孩子的快乐成长作为自己的快乐,把孩子的成功作为自己的成功。当前基础教育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仍然把自己的工作作为一种生存的职业,甚至把工作作为一种任务,不能自觉的、主动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也就缺乏更多的情感与爱心投入到自己面对的对象之中。有的甚至只靠周游列国获取皮毛上的经文,在泡沫上产生红极一时的某种荣誉,缺少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也就不能真正的系统的培养创新人才。

2.教师教学普遍存在求善、求美、忽视求真,孩子就是孩子,他们都有一颗天真无暇的童心,有丰富的想象,有自己对事物独特的认识,活泼好动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当前我们有些教育教学方式会自觉不自觉地或在不同程度上扼杀了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和那不著边际的想象。如呆板规范的授课方式、程序化的教学过程、封闭式教学等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支配,致使某些单位某些教师规范学生在校的一言一行,把一个学校或班级整理的井然有序、死气沉沉。如此何求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型人才。

3、师生关系的隐蔽不平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⑴、在教师的思想深处总认为学生小不懂事,需要老师像喂小孩子饭一样咬碎了、嚼烂了把知识为给学生,否则便好像老师没有尽到职责,这样留给了学生太小的自由的空间。⑵、“师道尊严”的传统师生观在作怪,老师高高在上,老师讲学生听,或者说学生的回答要按照老师设计的思路去想,好像一切必须按照老师要求的去做已成为天经地义的事,如此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遏制。⑶、在某些地方对师生的评价方式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手段,而考试的内容常常偏于死记硬背,于是老师便生硬灌输,甚至用强硬的方式让学生记住,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也就成了空话。

三、当前教育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

1、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基础教育作为培养全民科学素质的初始阶段,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培养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养成现代社会需要的基本行为规范、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丰富的个性,奠定愉快的幸福人生基础。教师的职业应该是富有创新特点的,教育是科学,要讲求真,教育是艺术,要讲创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引入创新改革的精神,与学生进步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就不会只是燃烧的红烛,而是播种绿色的园丁。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关键是教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发展,从而赢得威信。教师不仅要知道教给学生什么,而且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教。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让学生知道学习就是生活,用课内学到的知识指导课外的实践,指导自己的生活。

3、教师心理健康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养成良好的品行和心理素质,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素质。对学生而言,小学生身体和知识呈早熟化倾向,心理发展的滞后以及心理健康问题构成里不平衡。所以在班级集体中形成良好的气氛,为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一般的心理咨询帮助是必要的。作为教师必须在自身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

4、参与教学实验、提高科研能力

教育的革新没有现成的模式,教育的空前发展为教师提出了许多从未遇到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就需要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进步。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每天与学生相处,时时都是观察研究的好机会,只是缺少理论的升华和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实践,需要教师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善于理性考虑问题,经常反思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学习用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实践出真知,教师如能从中获得探索的愉悦,也就实现了新旧教师角色的转变。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公民,教师任重而道远,教师角色的转变将在他们身上实现,教师的创新精神与学生的新型关系将会使课堂和教师职业更加灿烂。

推进农村学校的创新管理 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龙王峪小学

王田东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创新教育,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当前农村学校的规模普遍增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要求也大幅度提高,农村学校必须加大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管理上要创新,改变传统的管理思维定势,切实施行创新管理,创新教育,创新的教学方法.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普遍很低,要实现创新教育,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有计划采取措施,循序渐进地分阶段推进,创新教育一定能实现。要克服当前的困难,充分利用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广博充足的农村自然环境,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打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建设好现代教育需要的基本设施,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高素质校长的带领下,我国农村的素质教育一定能实现的更美好。

农村学校肩负着我国农村学生的培养,农村学生占我国学生人数的大多数,农村的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现就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提高农村校长素质,推进学校的创新管理

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艰苦,为每一所学校配好一个高素质的校长就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廉洁奉公,敢于创新的校长更能克服当前农村学校的现有条件,带领广大师生齐心努力推进教育的发展。本人在农村学校工作多年,深感一个校长对于农村学校的重要性。

(一)校长要敢于创新,敢于人先

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都不是很理想,怎样在现有的条件下使自己的学校具有特色,在管理上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是当前农村校长必须面临的突出问题。作为校长要有独特的办学思想。长期以来,在农村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每个学校都是用统一的模式来管理,追求分数,造成教师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的局面,所以作为一个校长特别是在条件不好的农村学校,要克服种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提供良好的空间。一所学校,校长是中心人物,必须做到利用各种可利用的因素,积极采用各种手段,精心组织,培养教师的群体意识,让教师们不断形成和完善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这样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同时,作为校长对本校的教研工作要勤管勤抓,要充分发挥教研对教育教学发展的推进作用,必须在吸收,借鉴一些先进学校成果的同时,积极地鼓励自己的教师用科学理论指导教学改革,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活泼,向上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从而使学校彰显勃勃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作为校长要有长远的的眼光,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短期计划和远景规划。当前,很多农村的校长因为管理机制的不完善而导致学校工作没有连续性,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长期规划,过一年算一年,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更不要说有什么“敢于超前,敢于人先”的作为了。

(二)校长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科学管理

在学校管理中,能否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能否容人,留人,树人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校长素质的集中体现。

校长不是圣人,在管理中要有充满“人情味”的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真正营造一个以人为本,充满“人情味”的教学环境,要宽容对待教职工,培养优秀的教师群体。校长在处理问题时肯定会遇到不同的意见,甚至会与教师发生冲突,这时校长要宽宏大量,缓和对立的情绪,使教师敢于发表意见,没有“度量”的校长就更不要谈什么“人尽其才”了,也就留不住人才,农村学校的人才流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校长要和教师多交流,培养感情,要留住人才最重要的是靠“感情”,大家知道知识分子是最需要“人情味”的,校长要舍得“感情”投资,关心爱护每一个教师,帮助教师解决困难,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了解掌握教师的心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培养名师,不要害怕自己的教师超过自己,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开发利用校本资源,走出一条符合校情特色的办学之路。

说到科学管理,主要就是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激励机制。一个好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的工作热情高涨。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名

第四篇:为学生打好文化的底色

学生从这里扬帆起航

——执教鲁迅《风筝》偶得

朱倩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学生的这句口头禅很生动地道出了当前中学生的学习现状。是啊,鲁迅的文章因为意蕴深刻内涵丰富向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而处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风筝》,将是初中学生升入初中所学到的第一篇鲁迅的文章,怎样才能够激起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兴趣,为学生将来学习鲁迅文章铺平道路,给学生的人生打下浓浓的文化底色呢?执教本文,我主要是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熏陶感染知鲁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鲁迅作品,首先要让学生对鲁迅、对鲁迅作品感兴趣。敬其人,方会亲其书。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鲁迅,熟悉鲁迅,爱上鲁迅,我充分利用每节课的前三分钟,开展“讲鲁迅故事”、“背鲁迅名言”等活动,让学生从不同侧面、以不同的形式对鲁迅的经历、作品、精神有所了解。这样,当学到鲁迅的《风筝》时,学生便产生了遇到老朋友时的惊喜,不读不快的激情。二、七嘴八舌说风筝

师(导语):自古以来,风筝备受人们的喜爱,风雨交加的雷电之夜,富兰克林放飞手中的风筝,寻找真理;蓓蕾初绽的春风里,孩子们放飞手中的风筝,寻找欢乐,„„同学们,你喜欢风筝吗?你放风筝时的感受是怎样的,请大家畅所欲言。

生1:我特别喜欢放风筝,当风筝飞到空中,我觉得我似乎也飞到蓝天中与白云为伴,那个风筝似乎就是我,我就是那风筝。

生2:随着风筝线越放越长,我感到我的喜悦也如那根细线,越拉越长。„„

师:放飞风筝,就如同放飞了我们的梦想,放飞了我们的欢乐。而有一个小孩,他和我们一样喜欢风筝,但却无法放风筝,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风筝》。

老师激趣导入,并从学生谈自己放风筝时的感受入手学习本文,为理解文本做好了铺垫。

三、巧设情境悟风筝

语文课,千教万教乃一个“读”字也。读,能培养语感。读,能积淀情感,感悟深情。怎样读才会更有效果呢?课堂上,在学生初步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反复诵读,最终学生走进了文本,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走进小弟弟的心灵,走进哥哥的内心深处,透彻、多元的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

1、变换人称读课文:在解读哥哥不许弟弟放风筝,毁坏了弟弟即将完工的风筝时,我要求学生变换人称,把文中的小弟弟换成“我”,把文章中的“我”改换成“哥哥”。

人称变换示例:他(我)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哥哥)又不许放,他(我)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我)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我)高兴得跳跃。

他(我)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 了。……我(哥哥)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我)是都敌不过我(哥哥)的,我(哥哥)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我)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变换了人称,其实就是让学生体会假如那个小弟弟就是我,我当时会怎样呢?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进入情境中,理解了什么是“精神的虐杀”。

生1:我亲手做成的风筝,哥哥竟然如此无情对毁坏了。而我只能绝望地站在小屋里,没有反抗,只有无助的哭泣。

生2:哥哥毁坏的不仅仅是一只即将完工的风筝,而是抹杀了儿童爱玩的天性,天生的创造力,伤了一颗充满着童真童趣的童心。„„

2、深情朗读促理解

学生在理解了什么是“精神的虐杀”之后,对于“我”的悲哀已经能够有所体会了。如何让学生更透彻更深刻地理解这悲哀呢?我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时进行了这样的引导: ⑴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如“无可把握的悲哀”并解决。⑵老师进一步引导,让生入情入境。

师:假如你就是当年的鲁迅,毁坏了弟弟即将做好的风筝,给弟弟造成了精神的虐杀,你会有怎的感受?

生:自责、愧疚

师:下面请大家带着自责、愧疚的感情来读此段。生:进入情境中,语调低缓,感受到“我”深深的自责。

师:当鲁迅知道自己做错了,想补过时,弟弟却早已不记得了,鲁迅想补过却无法补过,他始终要受到良心的谴责,这是多么的令人悲哀啊,请大家满怀着深深的悲哀,再来读。生:面带悲哀之情,语调沉重,声音悲切。

师:鲁迅在错误观念的支配下,毁坏了弟弟的风筝,扼杀了他活泼可爱的天性。可作为弟弟,却觉得自己的做法似乎也是错误的,不得不服从了哥哥的管教。原来,弟弟承袭的,还有哥哥错误的观念,服从的,是行为后面的观念。小兄弟的精神被虐杀了,不仅是鲁迅的悲哀,也不仅仅是小兄弟的悲哀,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哀。因为有好多中国人,不论是过去的,还是现代的,都在错误的观念引导下做着自以为对的傻事。有的在虐杀着别人的精神,有的被别人施以精神的虐杀却不自知。这是多么令人悲痛的事情啊!请大家带着这种深沉的悲痛,再读本段。生:被深深的感染,语调缓重,却又震人心魄。四,文化铺垫意深远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进入了情境中,很顺利地完成了对课文的多元解读。解读透彻,感悟独到。老师趁势引导:同学们,多年前,鲁迅毁坏了弟弟的风筝,还自以为是。但当他看到外国那本关于儿童的书籍时,一向处事认真的他从此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却无法讨得弟弟的宽恕,从这一点上来说,他是不幸的。但对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民族有着这么一个能够深刻地自我反省、能为唤醒民众的灵魂而奔走疾呼的英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今天能够读到这位伟人的作品,并与他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请大家将我们的幸运延续下去,课下到图书馆去借鲁迅的作品来读。下个月,我们将开展“读鲁迅、评鲁迅”的读书交流活动,请大家做好 准备。

教后反思:多年之后,或许学生早就对《风筝》一文的内容全部忘记,但他们无法忘记的或许就是这篇文章对自己心灵上的触动或者是某种思想观念的改变。多年之后,早就习惯了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利我”的准则来评判事物的他们,或许心中仍然保留着那小块神圣的地带,那里也许会有鲁迅等人的名字„„教育,就是学生在忘了自己所学内容后剩下的东西。是的,让我们教完每一篇课文后,都进行这样的反思:当我的学生把这一课的内容忘记后,还会剩下哪些东西?是某种好的思维习惯,还是对某些事物的浓厚兴趣,还是某些好的读书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我却认为,课文不仅仅是个例子,它应该是一个引子,引起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对人类、对社会、对自己的关照。教学《风筝》,引导学生学会批文入境的读书方法,这是发挥了课文作为例子的作用,是一种收获。教学《风筝》,引发学生对鲁迅的热爱,从而促进学生对鲁迅文章的进一步阅读、研究是一种收获,它是学生探究新知的起点,学生的学习就从这里扬帆远航。教学《风筝》,引发学生对人性的思考,促进学生对自己心灵的关照,也是一种收获。让我们记住德国教育家斯浦朗格的话,教育的核心应该是“把人的心灵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给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应该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让我们的学生以我们所教的课文为起点,从此能够兴致盎然地在学海中扬帆远航!

第五篇:与经典同行 打好人生底色

与经典同行

打好人生底色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能丰富人生,陶冶情操,正因为读书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我校一直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扎实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一、教师假期读书,开学初计划先行。每学期放假前,各年组教师共同为学生精心挑选下学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必读书目主要选择古今中外经典的儿童文学著作,是本学期重点指导书目;选读书目主要选择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以打开阅读视野,扩充阅读量。为方便下学期共读时交流和指导,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合适的版本,但不能强求一致。确定好书目后,教师布置学生假期买书、读书,同时自己也利用假期时间阅读这两本书,边读边做笔记。在开学初,我校举行了教师读书交流会。在班主任交流时,大家有的朗读了摘录的好词佳句,有的赏析了文本的语言特色,有的畅谈了读书感受,有的分享了自己指导学生读书的好经验。然后,教师以年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填写了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计划中包括每周指导学生阅读的章节和指导要点。在计划的指引和约束下,各班保质保量、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本学期的课外阅读目标。

二、上好阅读课,师生共享读书快乐。

我校每周都有一节阅读课。阅读课是实现全员阅读、扎实落实阅读计划的主阵地,是同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一样重要和独立的课程;阅读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一到了阅读课,学生就提前把课外书摆在桌角;阅读课也是老师们最重视的课,从不轻易挪作他用。阅读课上,或者师生一起静静地读,或者学生静静地读,教师巡视指导,或者师生热烈地交流。一本本书就是一艘艘航船,引领着他们从狭小的教室驶向无限广阔的宇宙空间,从森林到田野,从钻木取火到互联网时代。他们随人物的遭遇而悲喜,随情节的起伏而紧张或舒缓。阅读课上,师生共享读书快乐。

三、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环境的熏陶是润物细无声的。为了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读书,学校开展丰富的活动,让校园处处洋溢浓浓的书香,让学生在书香中感悟生命成长。2014年6月我校举行了首届“书香浸润”读书知识竞赛,三年组每班选派5名选手参加,经过激烈的角逐,评选出一个团体一等奖、两个团体优秀奖和5名“读书小达人”。教育局王局长、小教部吴主任和语文教研员赵老师参加并为获奖选手颁奖。此次活动已在七台河电视台综合频道《情系民生》节目中播放。这样的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教师更加重视学生课外读书指导。本学期开学初学校制定了“与经典同行”课外读书活动方案,方案中对各年级阅读内容、活动过程、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要求。阅读内容在上学期必读书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古典诗词和蒙学经典。检测方法因年级而不同。一年级评委小组到班级里随机抽查5——8名学生朗读儿歌和背诵古诗,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打分。二至四年级用试卷测试,班主任围绕阅读书目出题,教导处进行补充整理,学生全员参与。测试后算出每班平均分,平均分高的班级为读书优秀班级。五年级读的是《水浒传》,学校围绕这本书举行了知识竞赛。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五年级毕业生向下一学年学生赠书、学期末评选读书之星、家庭亲子阅读等活动。学校今后除坚持和完善以上各项活动之外,还要继续挖掘更受学生喜欢、更有实效的活动,让他们畅享读书之乐。

阅读浸染了学生的精神底色,阅读为学生的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阅读经典,书香校园。今天,我们引领学生走在读书的路上,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前行„„

下载让经典古诗词为孩子的精神打好底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经典古诗词为孩子的精神打好底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与经典同行 打好人生底色

    与经典同行 打好人生底色 与读书同行 收获满园书香 ——县三实小打造书香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读书传统,广泛传播读书学习理念,在校园内兴......

    让古诗词哺育孩子成长

    让古诗词哺育孩子成长 如梦令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学四大巅峰。由此可见,唐诗宋词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是深刻久远的。千百年来,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

    打好生命底色 享受读书人生

    打好生命底色 享受读书人生 [日期:2009-07-22] 来源:作者:姜堰市实验小学 [字体:大 中 小]我校是一所有着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规模大校,现有102个教学班级,六千多名在校学生,近三百......

    用美育打好人生底色(新语)档

    用美育打好人生底色(新语) 王登峰《人民日报》(2016年04月20日 12 版) 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刚刚闭幕,在这个时候探讨美育话题,有着特殊意义。近年来去国外旅游的人越来越......

    让“工匠精神”成为审计人的品质底色

    让“工匠精神”成为审计人的品质底色 日前,李克强总理在湖北十堰考察东风商用车重卡新工厂时,再次强调“工匠精神”,他说,“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要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工艺......

    演讲稿:《读书,打好人生底色》与演讲稿:三分钟即兴演讲稿(范文)

    演讲稿范文:《读书,打好人生底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早上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读书,打好人生底色》。18XX年2月12日,一个男孩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乡村一个穷苦农民的......

    与经典同行 打好人生底色(一校一品)

    与经典同行 打好人生底色 与古诗同行 塑造美好心灵 作为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学校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

    让孩子背诵古诗词古文有什么意义

    让孩子背诵古诗词古文有什么意义? 读史可以明志,读诗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当然,这并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那样一点意义都没有;孩子背着累,父母管着累,老师看着也累。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