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的反恐局势

时间:2019-05-14 18:4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当前的反恐局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当前的反恐局势》。

第一篇:浅谈当前的反恐局势

浅谈当前的反恐形势

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特大恐怖袭击事件,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表明恐怖主义已经超越了国界、民族和文化的界限,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稳定和地区安全的首要威胁与影响和平发展的强大阻力,被视为当前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为了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坚决打击恐怖势力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

一.当前的恐怖主义形势

进入21世纪已经十余年,反恐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止。但世界的恐怖主义势力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例如趁着中东乱局崛起的伊斯兰国组织,他们利用叙利亚陷入内战,而周围几个国家也政权不稳之际,乘机发动各种恐怖袭击,杀害了大量无辜群众,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恐慌,并占领了伊拉克的大批领土,建立起了对伊斯兰教什叶派和基督教徒的恐怖统治。他们在占领区内实行独裁统治,奴役民众,迫害甚至杀害持有不同信仰的无辜群众,强迫年轻女性接受割礼,逼迫她们成为性奴。此外,他们还绑架其他国家的公民,索要赎金甚至残忍杀害他们。并通过网络发表各种威胁言论,显示了他们的残暴与独裁的本性。

而在中国国内,恐怖主义的势力也无比猖獗。特别是新疆、西藏等地区,少数极端民族主义分子仇恨党和国家的统治,妄图通过恐怖行动来破坏党和国家的统治,实现“独立”。为此,他们策划了一系列针对无辜群众和政府工作机关及人员的恐怖袭击,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自制炸弹,持刀袭击,打砸抢烧等各种残暴的手段层出不穷。如昆明火车站暴恐案,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他们持刀冲进火车站,疯狂砍杀无辜群众,造成了大量无辜群众和公安干警的伤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5月22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伊巴克区公元北街的早市,几名爆恐分子驾车冲撞群众,并引爆车上的炸药,再次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当前的恐怖主义形势依旧严峻,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恐怖分子的警惕,否则付出的将是血的代价。

二.恐怖主义的危害

(一)、大量的人员伤亡

常规恐怖活动已经显示了它巨大的杀伤性与破坏力,每年死于恐怖活动的人数有增无减。与此同时,人们更加关注大规模杀伤性恐怖主义出现的可能。恐怖主义无视人类的任何道德规范,不受任何国际法约束,因此,它追求最具轰动、最具血腥、最具影响的各种恐怖活动方式,用最残忍、最“高效”的方式,进行恐怖袭击。如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事件,恐怖分子利用劫持飞机并撞击大楼的方式,造成了世贸双塔的倒塌,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1995年日本的沙林毒气事件,造成10余人死亡,超过5000人受伤。随着科技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高新科学技术很容易被恐怖分子掌握并用于恐怖袭击。如利用病毒,毒气,放射性物质进行袭击。这些手段往往杀伤力巨大,难以防范。而随着经济发展,大城市的人口更加集中,如果恐怖分子在人流密集处进行恐怖袭击,造成的伤亡将无法估量。

(二)大范围的心理恐慌,影响经济发展

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与物质财产损失只是恐怖主义危害的一个方面,它的危害还表现在对人们心理的冲击。虽然恐怖活动最直接的受害者只局限于案件现场,但人们由此所产生的心理恐慌则远远超过这个范围。特别是现代媒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往往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有关恐怖袭击的事件,这固然有利于信息发布和传递,却也在客观上扩大了恐怖袭击对人们的心理冲击。因心理恐慌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是全方位的:一是造成社会一定程度的动荡不安,人人自危;二是妨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秩序,一遇到事件便与恐怖活动相联系,造成交通中断、工作停止等状态:三是对政权的稳定有所影响,有时甚至造成政府的更迭。而这造成的损失,是恐怖袭击直接造成的损失所无法比拟的。

(三)恐怖主义危害日益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信息化、多极化稳步发展。在此状态下,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赖性更是不断加强。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恐怖主义在国际范围的传播。如伊斯兰国的恐怖分子,不仅有来自中东地区的一些极端分子,更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一些持有极端主义思想的人。这不仅加速了恐怖组织的势力壮大,也反过来促进了恐怖主义在国际间的传播。这些恐怖主义分子分散到世界各地后,对所在国家的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三.反恐的措施

(一)不断拓宽国际反恐斗争合作领域

恐怖分子常常会进行跨国行动。如仇视美国的基地组织,尽管位于中东,却在美国发动了多次恐怖袭击事件,对美国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而恐怖分子往往也来自于世界各国,如最近的伊斯兰国就包含了来自数十个国家的恐怖分子。对于这些恐怖分子的防范,仅仅依赖一个国家远远不够,只有各国精诚合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国际反恐斗争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用具体的措施来充实完善各种反恐协议、协定与公约,国际反恐斗争合作的领域也应随之不断扩大。由于恐怖主义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反恐合作既要有道义上的支持,也要有司法合作;既有情报交流,也有技术合作;既有经济制裁,也有联合军事打击;既有国家领导人的会面,也有具体执行部门相互协助,从而达到从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限制恐怖分子的活动空间,切断恐怖组织的资金来源,使恐怖分子无论躲到哪里,都难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二)加强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

直接打击恐怖分子显然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各国都应当建立起强大的专门反恐的武装力量,用于对恐怖分子的打击。以中国为例,早在1982年,我国就组建了“反劫机特种警察部队”,这是我国反恐力量的较早雏形。2004年,公安部成立反恐局。经过多年建设,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武警、公安特警和军队为主的一线反恐力量,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反恐力量

体系。去年,国家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升级为“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反恐怖工作的领导。而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强化反恐战略顶层设计的又一重大步骤。如果各国都能有效打击恐怖主义的活动,恐怖势力将得到有效的遏制。

(三)从挖掘恐怖主义的根源着手加强综合治理

恐怖主义之所以还很猖獗,还得到一些人的同情与支持,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还披着形形色色的伪装:民族的、宗教的、意识形态的,如此等等。如果将恐怖主义的这些外衣剥去,看清实质,其为达到一定政治目标而进行残忍屠杀的本质就会完全暴露。所以,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揭露他们的邪恶本质,将他们孤立于广大人民群众使其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我们也应看到,恐怖主义在各种措施的严厉打击下仍在泛滥,还有其根源问题。贫困、贫富差距、国际关系中的不公正现象以及社会动荡不安、种族部族冲突等,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副作用还在加深加重这些问题。要彻底铲除恐怖主义,就必须采取综合治理。在打击各种现存恐怖主义的同时,更应注重解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不平衡,缓解国际社会矛盾,减少冲突,防止潜在恐怖主义的出现。

反恐道路,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中国当前局势分析

中国当前局势分析

【摘要】综合经济、政治、文化与就业问题,分析中国当前局势。

【关键词】经济 政治 文化 形势 就业

一、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高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与此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经济效益下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博弈使市场陷入僵持状态。

二、我国政治形势分析

国际形势简单的说就是,复杂,动荡,多变,充满不确定性,正在经历复杂、深刻变化。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增长,人类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并不太平。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突出。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增加,南北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此情况下,中国主张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我们愿与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总体来说当前国际形势有五大特点:特点

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特点二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特点

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特点

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特点

五、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在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在上世纪90年代,中美关系经历了重新正常化的过程,受了许多的波折、起伏和颠簸.当时,美国政界和学界的人士对中国和中美关系的看法相当混乱.有人认为中国会步苏联的后尘垮台,许多人认为中美关系对于美国已经没有什么重要性了,中国对美国的需求远远大于美国对中国的需求.但形势比人强.事实终于教育了人们,中国不但没有垮,而且经济保持了高速、持续增长,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及至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国的作用更加突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笔者今年有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许多外国学者已经把中国看作是多极世界中的一极了.美国人对中美关系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奥巴马总统

已经不止一次地表示,世界上没有一对双边关系比中美关系更重要.他在出访亚洲之前,11月9日在接见路透社记者时又说,中美两个大国要成功,必须合作共事.与我们说的中两国谁也离不开谁是一个意思.总之,中美关系错综复杂,但正在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三、我国现代文化分析

我国现代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国国民素质和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中国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科学概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寡和社会发展速度的快慢,而且要看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要看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化,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建设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事业的决定性因素。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

四、就业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短期内不会缓解。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则更加严峻,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338万人,截至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2.6%,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9%,本科生为81.7%,高职高专为62.1%。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有待进一步改善。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1.经济转型期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下岗再就业人员多,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2.高校扩招使人才市场上大学生供给量增大,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仍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高校毕业生需求仍然短缺。3.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类型特征鲜明、整体走势明朗、社会认可又认证、难度初见缓解、产学途径渐趋畅通、人才市场趋理性、观念得以改变。4.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大学生难在传统的就业领域或岗位就业。

<2>就业体制存在障碍。(3)就业率统计和评估方法有待完善。(4)促进大学教育与就业市场协调发展。(5)加强大中小学就业与创业教育。(6)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

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7)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第三篇:论钓鱼岛之当前局势

由钓鱼岛问题浅析中日外交与中日是否武力解决钓鱼岛事态

关键词:钓鱼岛 中国 日本 经济 政治 军事 历史 外交

摘要:中日钓鱼岛之争由来已久,紧密的经济合作,悠久的政治文化历史渊源,把这两个国家捆绑在一起。然而,由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挑起的购岛闹剧却将这两个国家推到风口浪尖上,钓鱼岛自古乃中国固有领土,中国人民对此有深刻感情,面对日本政府的无端挑衅,我们是将使用外交手段和平解决钓鱼岛问题还是以武力方法回应呢?

钓鱼岛之争起源于二战后日本战败,钓鱼岛暂由美国方面托管,随着冷战的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美国有意扶植日本并且片面将钓鱼岛交由日本实际控制,此乃是钓鱼岛事态的起因,为如今的中日矛盾埋下渊源。钓鱼岛拥有独特的地理资源。钓鱼岛等岛屿的海底是新三纪的沉积盆地,是生成和蕴藏大量石油的一块宝地。1969年5月,联合国亚洲经济开发委员会的“埃默里报告”认为,“台湾东北20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北部钓鱼诸岛附近为大油田所在地。”估计蕴藏量为一兆美元。我国科学家估计,钓鱼岛等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在737至1574亿桶之间。在石油资源日益贫乏的今天,这些石油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由此,成为日本狗急跳墙急于购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日建交是由于中美建交所间接导致的,因此中日由于之前战争所互相导致的矛盾并未具体化解下来。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日本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实地考察活动,在岛上建立了若干设施,其中有25平方米的房屋,供水用水槽,石碑标记等,还修了直升机机场。更有甚者,日本还对我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渔船和科学考察船进行武力威胁和驱赶。之于长期以来持友好态度、对日本宽容大量的中国,日本的行为可以说是以怨报德。中国经由几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毛泽东时的百废待兴到邓小平时期的韬光养晦以及到江泽民时的经济迅速发展,中国正向世界证明:中国的伟大复兴并非一纸空谈,是以量化实化而进行的,在西方各国面临经济危机,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之时,中国GDP仍可“保八”,足以见中国改革开放之成效。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外交的快速发展,从最初的艰难返联合国之路到亚太经合组织以及东盟10+1模式,中国正在积极的外交以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但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外交太过柔软,一味的喊口号和抗议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只会给自己徒增苦恼,有张有弛,有作有为,该强硬的时候绝不退缩,中国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依靠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联合打造!中国如果要成为一个世界超级大国,必须确保国家威望不受损害。从内部来说,如果我们继续采取软弱的态度,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将会日益高涨;从外部来说,必然使别的国家对中国所应该拥有的权利造成轻视。撒切尔夫人不顾国际国内的强大压力,发动了英阿马岛战争,虽然损失很大,但她所为之自豪的是确保了英国大国威望的延续。对于美国来说,它权衡再三,最后完全倒向了英国。同样,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对撒切尔夫人所做的那一番坚决的谈话,恐怕香港回归的谈判要棘手得多。以前我们提倡温和的务实的外交政策,但有时似乎有点不分国家、不分时候的过于温和了。随着我们经济基础的稳定发展,我们需要更加硬朗的倾听以及说话,这样,才算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来,外界不断传中日即将发生武力战争解决钓鱼岛问题,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美国承认《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问题,进而美日在太平洋地区进行联合军演并且美国派出鱼鹰战斗机及其航母战斗群,战争仿佛一促激发。二是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持续不断的雷人话语,称钓鱼岛主权日本绝不退让半步,并且下令日本保安厅警察人员拥有处理紧急事态的实际权利,进一步让钓鱼岛笼罩在战争的阴影里。三是中国七大军区有四大军区紧急备战,并且在十月一号,中国第一艘航母“瓦格良”号正式下水,标榜中国坚决保卫南海的决心。但我个人拙见认为:中日战争不会爆发,首先,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紧密,一发系于全身,如果轻易发动战争,必然将导致诸多问题发生,如其他国家趁机巧取豪夺等。其次,中日无论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层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旦发动战争,势必导致两败俱伤。最后,《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伐城…...,而这些皆非用兵之善者,“不战而缺人之兵”才是最高境界。因此,中日一战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第四篇:当前局势下的中日关系

摘要:

中日同属于亚洲,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方面。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且就经济而言正处于无限蓬勃生机之期;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中日邦交正常关系化以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竞争与摩擦。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时代,各国更积极探讨所处地区的合作,期望形成竞合态势。那么中日关系的走向对亚洲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格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决定作用,甚至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也形成较大的影响。

关键字:中日关系;发展;走向

一、中日关系现状:

自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综观中日关系的发展,可以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自1972年建交到冷战结束前,这可以说是两国的“蜜月期”,主要原因当时中日都面临原苏联的威胁,因此在中美日三角的框架下中日关系发展密切。

第二阶段就是冷战结束到20世纪末,这可以说是两国关系的“磨合期”,两国虽然因为苏联威胁的消除而逐渐表现出来,但由于日本依附美国外交,而克林顿政府时期又重视中美关系,因此中日间基本上是处于相互磨合时期。

第三个阶段就是进入新世纪后,中日关系虽然经过10多年的“磨合期”,但却并没有进入之后的“适应期”,而是进入了一个双边关系的“冷淡期”。当今的中日关系状况若用两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冷淡”。在当前的这个冷淡期,这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两国的政治关系日趋冷淡,降到了中日建交以来的最低点。由于小泉政府上台后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问题,导致中日高层双边互访中断4年多,导致两国政治关系越来越冷。在具有正常国家关系又是近邻的两个大国这是相当不正常的。

其次,“政冷”开始影响“经热”。政治与经济是不可分的,由于两国政治关系的冷淡,开始日渐影响到经济交流与合作。这主要表现在:在日本方面,日本政府对华日元贷款连年下降,并提出在2008年完全停止对华贷款和援助;日本政府阻挠一些高新企业向中国投资,要求日本企业将设立在中国的一些技术研发中心撤消等。

再次,政治的冷淡、经济的降温又直接影响到两国部分民众相互厌恶的情绪化升温。中日间的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如台湾问题、钓鱼岛主权及海域争端)相互“火上浇油”,导致两国部分民众之间相互反感的情绪化倾向有所增强。前不久,中国和日本两国进行调查,中国青年对日本的厌恶情绪上升了近20%,而日本青年对中国的印象也逐步恶化,上升了近50%。

二、影响中日发展的因素:

对于中日关系发展到了今天这样一个局面,我们禁不住地要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日关系发展到了今天这样一个困难局面?我想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有这么几点:

1.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

历史问题是指日本政府对二战时期侵华战争的认识和态度问题。日本在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屠杀了几千万的中国人,可以说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小泉首相上台以来,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采取了极端不负责任的态度,比如说,小泉一再参拜靖国神社,小泉的参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二战的侵略历史反案;日本政府审议通过篡改、美化侵略史实的右翼历史教科书,这又表明了日本在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这些举动激怒了中国及亚洲其他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就中日关系来看,历史问题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涉及我民族感情涉和尊严。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德国总理勃兰特就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忏悔,日本首相却年年参拜祭祀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二者的反差何其之大。中国政府和公众实在无法理解。这不仅是中国国民的心态,也是日本其他邻国国民的普遍想法。

2.台湾问题

近年来日本政坛涌动着一股势力,他们不仅极力介入台湾事务,还与“台独”势力沆瀣一气,妄图把台湾从中国的版图上永远分裂出去。如日本着力加强与台实质关系,日台关系趋于升温,将台湾纳入日美安全战略目标等,日本某些右翼势力暗中鼓励台独,允许台独领导人访问日本等。日本明确反对中国通过的《反国家分裂法》和反对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也明显地具有插手台湾的目的和意图。众所周知,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领土主权和统一大业,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日台实质性关系日趋密切,导致我国对日本的极大不满,加剧两国局部摩擦和矛盾。

3.现实矛盾问题

现实矛盾问题主要表现在中日之间关于领海、岛屿、能源之争问题。在领海的问题

上主要是东海的划界问题,在岛屿问题上主要是钓鱼岛的主权之争问题,在能源问题上主要关于东海油气田的开采和俄罗斯石油管线之争。这些现实利益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恶化了两国关系。

4.日本右翼势力问题

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由于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催生着日本的右翼势力和狭隘民族主义的发展,两股势力的发展又直接影响着日本的外交政策,促使日对外政策采取强硬外交,缺乏政府自身理性外交的现实基础。这也是导致中日两国矛盾日趋激化的原因。如小泉每年不惜激怒中国而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很大程度上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取悦选民。小泉在自民党内基础薄弱,他认为,表彰战死者会赢得日本广大遗族的支持。二是为了迎合国内民族主义思潮。

5.东亚国际格局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互不适应的问题

从历史上看,几千年来,东亚地区政治格局可以被称为“一强制”,由实力占据绝对优势的单一国家在该地区扮演秩序创建者和维护者的角色。在东亚地区漫长的历史上,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强国只有一个。如今的东亚出现了中国和日本两个强国相互作用影响区域政治的“二强制”的时代,东亚历史上的“一强制”传统告一段落。当一个区域体系的基本结构发生变化时,必然会有随之而来的动荡和不稳定,这种不确定性只有到一个新的稳定的秩序完全建立起来的时候才能有所消除。

中日必须重新认识对方,迎接东亚“二强制”格局的到来。在“二强制”下缔造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繁荣的东亚新秩序,对中日两国而言,是一个从未经验过、但又必须尝试的巨大挑战。影响中日关系目前和今后的最大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中国经济上的崛起,一个是日本迈向政治大国的努力。

当前中日关系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看作是对东亚政治格局历史性转变的反映。因此,东亚格局的转型带来的两国关系的调整恐怕是当今中日两国不和的根本原因。

三、中日关系发展的基本走势

回顾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的认识:其一,中日两国之间过去虽然有过不幸的历史,但在两国长期的交往中是短暂的瞬间,持久的友好合作是主流;其二,由于各种有利条件的存在,使得中日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也存在着种种不利的因素,中日关系将在曲折中发展、前进。基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预见未来,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走向独立政治大国新世纪步伐的加快,中日关系发展的基本走势将会如何?

一是中日关系将在合作与摩擦中发展,但分歧是以不破裂两国关系为限度。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是众所周知的,分歧和摩擦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中日两个民族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早已被两国历史发展的实践所证明。21世纪将是激烈竞争的世纪,亚太经济仍将作为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不仅有丰富的资源,而且也是最有潜力的市场;日本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两国需要利用优势互补来加强在亚太经济发展中的合作与协调。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和正式推进西部大开发以后,中日贸易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很可能加快。但由于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日本加大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日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还可能会升温,但矛盾和摩擦不会导致破裂中日两国关系。二是中日关系围绕台湾问题可能还会发生摩擦,甚至对抗。因为这个问题与中国领土主权相关,对日本来说,在21世纪初期,其政治走向正面临重大选择,但就其总体发展趋势看,不过是继续以经济立国为本,同时也向政治立国、军事立国的道路迈进。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为建立由其主导的势力范围,可能会在各国制造事端和分裂,特别是从近年来日本不断增加其“防卫责任”、“扩大防卫范围”看,日本对这两个问题采取缓和态度的可能性不大,而中国在关系到国家利益,甚至是根本利益的问题上,也不可能作出大的让步。因此,台湾问题将成为中日关系中最突出的敏感问题。但台湾问题又不是孤立的,日本与中国台湾省的关系又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并且长期以来受到美国的影响和制约,虽说美国口头上说“三不”,但同时又不断对中国台湾省出售先进武器,其基本政策是维持台海地区“不战不和”、“不独不统”的现状,实际上是不希望中国和台湾实现统一。因此,台湾问题有可能成为未来中日矛盾和冲突的一个焦点问题。

综上所述,新世纪的中日关系前景广阔又不容乐观,从长远看,友好发展是主流,但其发展道路将不会一帆风顺,两国间的友好与摩擦、协调与矛盾、合作与竞争将同时并存。参考文献:

[1]王世浚、马骏.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1999,(6):24-28.[2]田曾佩·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3]江泽民·国际形势和中日关系[N].人民日报,1992-04-08

[4]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金振吉.东北亚经济圈与中国的选择[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7.[6]<日>河野洋平.日本外交的前进道路[J].日本外交论坛,1995,(1):13.

第五篇:中国反恐形势的局势和对策

中国反恐形势的现状和对策

一、我国恐怖主义袭击发展形势分析

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及其破坏活动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一个突出因素,被人们比作“21世纪的政治瘟疫”和“21 世纪的幽灵”。当代恐怖主义的特点表现为:一是恐怖主义的恐怖活动日趋政治化,常常以分裂国家和达到极端民族主义要求为目的;二是恐怖活动主要有秘密和公开两种形式,但具体方式日益多样化,包括爆炸、暗杀、绑架、劫持飞机或人质、施毒、危害计算机系统和公开打砸抢杀等;三是恐怖活动呈现跨国化趋势,恐怖主义往往具有复杂的国际背景,其活动范围涉及多个国家;四是恐怖组织日趋严密化,当今的恐怖活动大多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甚至拥有较大规模的非法武装;五是恐怖工具和手段日趋先进;六是恐怖活动危害日益严重化

目前,恐怖主义在我国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演变趋势。1.从边疆向内地不断渗透

如果说之前人们认识中恐怖袭击一般都发生在新疆、西藏等遥远的边疆地区,那么北京金水桥、昆明火车站等事件则显示出恐怖袭击已不局限于某些特殊地区,而是逐渐向内地渗透。任何人口稠密、安防可以被突破的地方,都有可能受到袭击。恐怖袭击有转向常态化的趋势,恐怖活动短期之内难以根除,全国范围内反恐压力增大。

2.恐怖主义威胁的来源复杂化

包括昆明3.01事件和厦门公交车爆炸案等一系列恶性暴力事件表明,我国反恐工作的打击对象同时包括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以及本土反人类反社会的极端暴力分子。前三股势力目前已经形成合流,并渗透到新疆,通过使用毁灭性手段,不断制造危害人民群众的恶性暴力事件,制造恐慌和社会混乱,制造民族仇恨,从而实现分裂国家、传播极端主义思想或其他政治目的。同时前三股势力也有可能利用后一种暴力分子,使反恐工作面对更复杂和严峻的形势。

3.我国恐怖主义活动是在国际恐怖活动处于活跃上升期的背景下发生的 最近十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遭受了恐怖主义的威胁。而我国境内的恐怖势力在境外势力的背后支持下借机煽动族群对立分裂,制造民族矛盾,搅乱我国正常和平的发展局面。在境外的某些组织势力受到国际第三方资助。西方国家在人权等问题上长期存在双重标准,对某些企图分裂中国的势力一直纵容。这些因素构成了中国受恐怖主义威胁升级的复杂的国际环境。也增大了我国反恐工作的难度。因此,我国反恐工作不单需要全国性视野,也需要全球性考量。

4.恐怖袭击的手段方式趋向多样性

近年来,恐怖主义活动不仅由边疆渗透至内地,袭击对象也由最初的政府机关、公职人员,转向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公交运输系统和普通平民。由于我国对危险品有严格管制,因此现在的作案工具手段也由枪支、炸弹扩展到汽车、砍刀等武器,恐怖分子往往根据能利用到的工具材料就地取材,但杀伤力却依然很大。同时,参与实施恐怖袭击的人员也更多吸收了平民。这些变化使得恐怖分子在普通人群中更容易藏匿,使恐怖袭击更加隐形和难以防范,大大增强了反恐的难度。

5.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使恐怖主义活动增加了技术含量

在当代,随着交通、通讯等各类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社会的到来,人员的流动性和信息传播的迅捷性均显著增强。因此恐怖分子各地流窜、策划联络等也更加容易;因信息传播速度和覆盖面在现代社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力也随之提高,其造成的恐慌和负面效益将波及更加广泛的人群。

二、当前中国反恐形势的

1.加强反恐意识,建立国家主导、全民参与的全方位反恐格局

与前些年站在反恐前线的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社会的反恐意识还比较薄弱。民众普遍感觉恐怖袭击距离自己生活比较遥远,对恐怖主义活动缺乏警觉和防范心理,面对恐怖袭击和其他暴力事件普遍缺乏应对能力。对此,政府还需要对全民深入进行公共安全危机应对教育。提升反恐意识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责任和意识。除政府外,我国民间社会包括媒体、学术界、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该强化反恐意识,提高应急能力,不断缩小恐怖主义活动在我国的活动空间,从根本上防患于未然。恐怖组织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其活动手段灵活多样,除需要国家主导的由政府机构展开执行的各项反恐行动外,还特别需要来自民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通过发动人民群众,对全民进行反恐教育,提升警觉意识,使民众具有一定的预防和甄别能力,一旦遇有异常情况能主动及时向政府机构报告,建立起畅通无阻的警民合作机制。只有依托国家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有效动员,才能建立具有积极防御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全方位的反恐体系。

2.完善反恐立法,健全反恐机制应吸取国外成功经验和教训,加快专门的反恐立法进程,以法治思想依法进行反恐工作。目前我国在反恐立法方面还存在一定制度性缺陷。2011年出台的反恐决定,作为第一个专门针对反恐工作的法律文件,在我国反恐立法领域迈出了第一步,后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反恐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的联合行动,我国亟需完备的专门反恐法案用以协调统一全国各部门、各地区行动举措,减少反恐薄弱环节,增强对恐怖活动的打击力度,为反恐事业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由于现代高科技通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恐怖分子相互联系、策划,准备恐怖活动的方式和人员流动也越发灵活隐蔽。而我国又是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很多,单靠地方公安机构打击恐怖势力是不够的,需要建立、健全一个直属中央的全国性公共安全机构,用以统一部署、统一行动打击恐怖主义和全国性犯罪,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重点城市和地区普遍设立国家安全应急预案,防止暴力事件升级。

3.加强反恐科技应用,强化互联网管理 注重加大对反恐工作的科技投入,建立跨部门的反恐科技工作构架。加强对互联网使用监控。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普及,互联网产业不断发展,互联网空间涉及我国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安全与管理对国家安全战略越来越重要。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大数据技术展开反恐工作。互联网技术广泛提供了涉及交通、购物、通话、视频、聊天记录、网页浏览、电邮地址等各种信息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的便捷性。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有效进行情报搜集、预警和排查破案,提高反恐能力,降低反恐成本。

4.注重源头治理,彻底清除滋生蔓延恐怖主义的土壤

面对恐怖主义活动,目前世界很多国家除采用强硬手段严厉打击外,还注重综合运用社会、经济等手段,以彻底清除恐怖主义容易滋生蔓延的社会土壤。在反恐斗争中,应当注重从社会、经济和文化根源上应对恐怖主义。首先应通过法治手段减少腐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发展,保障社会各阶层、各族群的平等政治参与。其次使用经济、教育等手段提升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底层人口素质,提高其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增强其造血功能,为人民实现安居乐业提供条件,缩减社会各阶层差距,减少社会矛盾激化的可能。以更开放的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族群之间的和睦交往。实事求是改进民族政策、媒体宣传策略,妥善处理好民族、宗教关系。坚决反对非法宗教势力和民族分裂主义的传播。在尊重多元文化和多种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全方位的社会融合。

下载浅谈当前的反恐局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当前的反恐局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中国反恐政策探析

    [论文关键词]“9·11”事件 恐怖主义 中国反恐政策 预防和打击 [论文摘要]“9·11”事件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恐措施,但是面对日益严重的恐怖威胁,中国的反恐政策需要进一......

    对当前反恐工作的认识

    对当前反恐工作的认识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对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于恐怖主义,无论发生在何时、何地,针对何人、何物,出于何种原由,以何种形式......

    当前世界反恐形势及其影响

    当前世界反恐斗争形势及其影响 俄罗斯客机坠毁、法国枪击爆炸事件、IS杀害中国人质等新闻,指出恐怖袭击就在我们身边,反恐问题已成为当下最为热点的问题。 就何为“恐怖主义”......

    讲稿--当前反恐形势与校园反恐工作

    当前反恐形势与校园反恐工作 漳浦县实验小学 杨启明近年来,许多校园发生了暴力恐吓事件,在这个,校园安全问题是迫切需要我们去重视的,也需要社会高度关注。 暴力事件形成的原因......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就当前利比亚局势答记者问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就当前利比亚局势答记者问 问:目前看,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已基本控制利局势,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答:中方关注利局势重大变化,尊重利人民的选择,希望利实......

    如何理性看待当前中东北非的动荡局势

    如何理性看待当前中东地区的动荡形势 摘要: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接近了内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

    如何理性看待当前中东北非的动荡局势

    如何理性看待当前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形势 摘要: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接近了内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

    乌克兰局势

    引起街头政治的是总统亚努科维奇的一项决定。他决定不签署与欧盟深化融合的历史性协议,转而寻求与俄罗斯巩固关系。这项协议为乌克兰融入欧盟打好地基.乌克兰成为欧盟联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