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用写作语言之生动美

时间:2019-05-14 18:1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应用写作语言之生动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应用写作语言之生动美》。

第一篇:论应用写作语言之生动美

论应用写作语言之生动美

[作者:邱安昌 安东妮 来源:yyxz 点击数:483 更新时间:2014-6-25 13:53:17 文章录入:yyxz]

文章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写作的基石和最基本的建筑材料。深刻的主题、典型的材料、规范的结构、活泼的行文、焕发的文采,都要通过语言呈现出来。应用文是让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的实用文体,所以应用文写作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简洁、庄重、规范。但不可否认,应用文除规范明确的公文以外,还有大量的诸如演讲稿、祝酒词等生活常用应用文,此类应用文的写作还是要讲究语言生动、注重文采的,因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应用性文章如果注意了生动,还会助推文章的亲和性、智慧性和可读(听)性,从而提高文章的实用价值。

语言生动有些是源自作者天然的、灵动的、个性的语言天赋,有的是作者在写作中因追求美感而提炼过的语言。写作时会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往往如星月装饰夜空、鲜花点缀原野,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倾心的享受。中国古代很注重文章的文采,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应用写作只会秉承固定的结构模式、规定的语言,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结构千篇一律、语言官话套话、叙述僵硬、说明生涩、议论古板、亦步亦趋、缺乏灵性的八股文。其实越是应用写作,越应追求文采,因为应用文其写作目的本非审美,若不在语言上增强文章品位、才情,如何动人呢?倘如是,就务必首先学会浇灌语言。

一、尊重规范,讲究个性。应用写作语言讲究通识性,所以规范是第一位的。但规范的也可以是生动的,比如语言形式高度凝练、简洁明快、成为一种高度浓缩的语言,也是一种生动。例:在处理公务的记录里——在案;收到了,知道了——收悉;为了这个目的——为此等。实现这种规范,就要惜墨如金,学会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信息。应用写作中不管是打比方、借谐音、用典故通常都不作铺陈,而是淡笔勾勒、用字经济、惜墨如金。

“一样话,百样说”,人的情趣各有不同,每个人的性格也千差万别,怎么能忍受千篇一律的语言呢?同样的意思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效果会截然不同。所以应用写作在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倘若胆、识、才、情都够,就可以追求个性魅力。例如毛泽东是拥有天才个性的领袖人物,他即使写公文,也是气势磅礴、笔调洒脱、铿锵有力、生动形象、文采斐然、千变万化的,纵然时间过去这么久,他的文章仍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要想让应用写作语言规范而个性化,就要避免:

1、模式化。许多人应用写作时依赖“自动导航系统”,不做有意识的语言选择,不最大限度地猜想和吸引读者。

2、套话。套话的语言从技术层面来说不一定是错误的,但它们会削弱应用文的影响力,甚至会妨碍你交流的目的。

3、平淡无奇。这常见,不一定错,但会减少魅力。

4、滥用时尚用语。新的词汇和短语在用法上不能生吞活剥,一定注意把握。

二、新鲜内容,鲜活语言。新鲜内容是指在写作时力求选择新颖鲜活的材料和信息。新鲜的内容会迫使你使用生动的词、语。新鲜的内容是符合人的求新求变的天性的。通常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风尚、新经验、新思想、新观念、新趋势,代表事物的本质,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新鲜的内容通常是生动活泼、吸引人、感动人、折服人的,会增加文章的魅力、给读者留下极佳的印象,耳目一新。而且因为应用写作的题目、范围、中心、格式、程序常常是规定好的,这时如果不在写作内容上出新,就很容易写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东西。哪怕是只在使用的材料上出新,都会使语言有特色,有表现力、说服力,使人振奋、唤人追求。

为语言涂抹鲜活灵动的色彩,让其闪现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斑斓,摇摆变幻不尽的身姿,是语言生动的不二法门。语言鲜活,先声夺人,文必生动。语言刻板、冗长、乏味、陈词滥调,都会给写作带来陈旧感、沉闷感。在生活节奏提速的今天乏味陈旧的言语更令人讨厌。使语言鲜活,首先避免废话连篇,不拖泥带水,不陈词滥调,屏弃官腔官话、冗言赘语;其次是学会思维缜密、删繁就简、语必出新;其三用语纯熟,学会炼字、炼句;其四,学会图文并茂。应用写作的鲜活离不开图文并茂,以图代言。现代人较易接受一目了然的图形,所以人称当下为“读图时代”。图表图形能表现整体画面复杂关系,读者一看就能懂;其五常用新词新语。语汇愈积累越丰富,愈能领略语言本身的韵味,进而感受到人类心灵、感情和思想的摇曳多姿。

三、表述具象,形式活泼。应用写作语言在庄重、规范的基础上,如果还老练地追求表述的具象、行文的活泼,那不失为一种为文的又一种境界。这就要常常训练自己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的语言功夫。在内容不变时,表述具象常常会获得意外的新鲜感和美感。所谓具像,就是用形象化、绘形绘声绘色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内容,比如静态的事物作动态地阐发、化静为动、化平为奇、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等,都可使语言生动。陀斯妥耶夫斯基说:“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铛铛的跳着。通常故意在头脑里把抽象事理用具体的形状与色彩来思维,多用修辞,一定是表意、叙理很高的境界,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形式、行文也是这样。组织文字、表情达意,总是组织得通俗又雅致,深入浅出,追求那种错落有致、音韵和谐、气势贯通的形式感,就会化平淡为神奇。而大多数人记叙时一叙到底,议论时一议到头,说明时通篇看不到其他表达方式,这样的文章怎能生动呢?为求生动,联想和想象是不能省的,运用恰当,能使文章意境深远、流光溢彩、内容丰富、主旨深刻、文意翩翩。

四、声情并茂,善用修辞。汉语的一大美感是节奏感和韵律感,应用写作语言的节韵感却常常被写作者忽略。节韵美是一种动态美,莱辛说动态美是一纵即逝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比一般的美能产生更强烈的效果。汉语整齐多变的节韵,隐藏在词、句、段、篇里,中间或停顿或拖长音节,悦耳动听的节奏,这一切会创造出和谐而变幻的世界。这就要求写者要着力调度很多节奏和语感元素,如停连、重音、语气、文气,整散句、长短句,将这一切灵活搭配、交替使用,以使语言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对象感、内在语感。这种种归根结底来源于写者的一种“节韵意识”和技能,成文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和谐押韵,内藏着一种异乎寻常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幻化出无尽的音乐美、韵律美。

语言生动的最重要手段是修辞。如果我们在应用写作过程中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着意灵活地、恰当地运用比喻、对比、引用、俚语、俗语等修辞格,将语言装饰起来,必增强文章的光彩。同理,行文时巧妙地用一些传诵千古的名句、诙谐幽默的口语、火热流行的歌词等,也可使文章亮点频出、生动活泼、文采斐然。句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也是秘笈,如长短句、整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常式句和变式句、对偶句、反复句、设问句、反问句、比喻句等调用自如,其趣无穷。例如“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这句话通常缺乏美感。但写为:优美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协奏曲,轻轻地飘出小楼的窗口,穿过蒙蒙细雨,撒落在林间小路上,行人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则优美得多。

五、智慧语言,雅词丽句。所谓智慧语言就是努力把语言组织成格言、警句、谚语、名言等,使语意生机盎然。语言生动、优美的本质是智慧,倘能令语言智慧化、警策化,则必生动。如果智慧平淡、简单,就一定会失去语言的生动。语言表达中的智慧含量的高低,标志着写作者的语智水平,它依赖表情达意时的切入点、动情点、闪光点、记忆点等智慧点,这既能增加语言的内涵,又能闪现智慧的光芒,启人心智、催人接受、令人难忘。若还能做到舒卷自如,任情点染,就成极高的语言智慧。

所谓雅词丽句,即高雅词汇、典丽句子。由于应用写作的特殊性,语言原则上是趋雅而避俗的。若能使词汇句式每每端庄中透着典雅、内涵中溢着俊俏,那生动就定会伴生而至。比如写夜空,用“湛蓝”、“深邃”、“浩渺”、“苍穹”、“璀璨”等双音词,就有几分美雅竞放、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有时叠词等也能传递出浓浓的美感。再就要优美句式、雕琢佳句。为文天每有佳句“点缀”往往能引人注目,所谓“眼遇佳句分外明”。丽句可引用化用名言警句、比喻句、拟人句,也可以用整饬的对偶句、排比句,可以用深情的抒情句,磅礴的议论句,也可以用精美的点题句、含蓄的哲思句,还可以用巧妙的引用句等。比如说一个人“头也不回地就走了”,就不如说“绝尘而去”来得典雅,因为后者除了毅然而外,还有几分悲壮。当然还可以扩展至美段,一段美而全篇活。如主体论述段、升华的抒情段、开篇段、画龙点睛段等。比如“白荷如雪如玉,纤尘不染,红莲似火似焰,舞姿蹁跹,鸭戏清波,鹅鸣花丛,人至河畔,衣薄风香,新凉涤暑。”每佳段能成,通篇灿烂。

六、鲜明语境,放怀语趣。应用写作中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是语境和语趣。俗言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先贤说“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说人主者,必与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这都在说语境的重要。依不同的目的、对象、环境择不同的语言才能恰切生动,这是一种典型的语用思想,也是一种睿智的语境意识。

语趣即语言的趣味、情趣、智趣等。有趣必生动,生动即有趣。文章过于呆滞、刻板、无趣,不免给人沉闷、压抑感。反之则既可使语言鲜活,又可让受者更乐于接受你传递出来的信息,使抽象的事理具体,枯燥的语言生动,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人们多喜欢听笑话正是依于人类追求趣味的心理。例如“他天生缺乏笑细胞,长期‘面部神经麻痹’!”这样说,就比“他总是不苟言笑”来得有趣。如果一个人的语言常常意趣盎然,说明他很睿智。通常一味地摆事实、讲道理,连自己都难以被打动。相映成趣的是语言充满气息,会使主体获得无尽的生命感和清新美感。在不影响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写作来一点幽默,讲一点俏皮话,说一些活泼有趣的事,以形象生动、富有文采,呈独特的“喜剧”色彩,消释阅读的紧张,冰释听讲的戒备,这对解除交流中的不和谐因素有极特殊的魅力!

邱安昌,吉林师大文学院应用语言学高级教授、硕导;安东妮,吉林师大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硕士;赵书艺,吉林师大文学院中文系学生。

第二篇:感受语言之美

感受语言之美

言之有物,合情合理,用字吐词,准确清爽,这是日常语言的ABC。头文字A代表accurate,B代表Brief,C代表Clear,也就是准确、简洁、清晰。不过,倾耳细听,我们周遭ABC不合格的人多的是。香港的电视新闻记者,以及立法会议员,开口“其实”,结句必“啰”的不在少数。言谈间“捞”、“捞”不绝的高官,其俚俗风格与职位、身份不符,也使我们听后叹息。北京有一个路牌,上书“上帝”地名。“上地”成了“上帝”,真正的上帝望能在天上一笑置之。在台湾,民众言谈间句句以“然后”或“那”颇极端的,已成为不良的风尚;更差的是“典型范在”、“馨竹难书”等错字或误用竟出自高层的笔下或口中。唉,日常语言的种种不善不美,真是罄竹难书。不美的还有美国的总统布什。布什举兵侵略他国,这是大恶;其出口成障———言语的障碍———是小恶。他荒谬地生造字词如Arbolist,惊人地用错语法如The illiteracy level or our Children are appalling;布什在美国现代诸总统中,其语言之不美,成为一个特殊的个案。最近有研究指出,布什的智商在历届美国总统中排倒数第二名。

日常生活里,如果有人言语清通,我听后觉得悦耳赏心,一定大呼爽啊爽啊;如果出口成章,则我大饱耳福之余,几乎要为这样的美事大书特书了。

章就是文章,美的文章就是文学。在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中,我们寻找、发现、感受语言之美。羊大为美。《说文解字》谓:“美,甘也,从羊从大。”充实为美。《孟子》谓:“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文学由语言构成,文学及其所用的语言之美,在充实丰富,在有益有趣。从希腊的史诗、悲剧、喜剧,印度的《罗摩衍那》,中国的《诗经》、《楚辞》到李白、杜甫、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到曹雪芹、鲁迅、艾略特,文学及其所用的语言包罗万象的是数之不尽的小千中千大千世界。读文学,“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文学包括有很多科学知识,有百科全书式的特点”。文学可以兴观群怨。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中心遇袭后,纽约以至全球的反应如何,千千万万所写的诗、小说,所拍的电影,描写了、述说了。文学描述的自然社会人生诸貌,博大丰富,读之有益有趣,正是充实之美。

文学的语言还有种种艺术之美。其一是绘画美。“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玉霞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氛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李白和杜甫,“不务正业”地在参加绘画比赛,这种绘画的、视觉的美,包含了比喻。“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类的比喻,今人沃罗丝姬(Shira Wolosky)教授在其近著《诗歌艺解》中说,“诗歌的烟花,往往被视为诗歌的特色”。

文学语言还有音乐之美。中国绝句律诗宋词元曲的作者,西方十四行诗等诗体的作者,无不精心致力于诗歌的音乐美;其中,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以声拟情,而下Nash更在其《春天》一诗中,用“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模仿花香中的鸟语。

文学语言还美在建筑。闻一多认为绘画、音乐、建筑为诗之三美,建筑美指的是形式上的整齐匀称。我认为建筑方面还有内在的,这就是作品内容的严谨结构或如柳宗元《江雪》的层递,或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对照,这些都是谋篇之美。

文学语言美得如羊之甘之大,美得充实光辉。感受、吸收文学语言之美,可使我们的日常语言化丑为美或美上加美。

第三篇:感受英语语言之美

感受英语语言之美

英语语言蕴涵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只有真正领会了英语语言的美,才能激发出审美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英语的愿望。从而让晦涩难懂的英语语言展现出美的一面,把机械的英语学习变成一种美的享受。英语语言中美的因素很多,它蕴含着音韵美、形之美以及修辞之美。

一 音韵美 1语调美

英语语音语调有元音与辅音,清音与浊音之分;长音与短语,重音与非重音之别,强读与弱读,升调与降调之异;开音节与闭音节,同化与省略之不同;还有不完全爆破、辅音连缀,连读等发音技巧。这些读音技巧的正确运用能把人们的兴奋、淡漠、轻松、沮丧、肯定和犹豫等多种心理状态准确地表现出来。英语的语调像一条丝带,一段歌曲,轻的(如介词、冠词、代词、连词、叹词)可以轻到几乎听不清楚,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有时一句只听到几个重读的词。讲出来的话和文字是不同的,语音语调里含有很多感情成分,有时还有很多微妙的东西,都是用文字难以表达的。例如:

I()live in the city.(隐含着在场的其他人不住在这座城市里)I live()in the city.(表示“我”只是住在城里,其隐含的意思是我不在城里工作或其他)I can’t stand it.(此句重读stand强烈表达了我厌恶这件事。)Which country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Britain, Canada or America?(此句既有意群停顿,又有升、降调变化,读起来节奏明快,流畅优美,就像潺潺溪水在歌唱。)4 It’s far away.同一意群内前一个词以字母r 或 re 结尾,后一个词以元音开头,这时r 或 re 发的音与后的元音连读,让人感觉圆滑饱满。2 韵律美

在日常英语中,韵律也是常见的,有韵律的句子读起来韵味十足,节奏和谐。韵律有头韵和尾韵之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开头辅音相同而产生的音韵叫做头韵。Alliteration 如: a fusion of facts and fiction(一种现实与虚构的融合);

Representation of romance and reality(浪漫和现实的再现);

头韵对英语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名句都是以头韵写成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其小说中对密西西比河的描绘中也使用了包含辅音m的头韵,营造出“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氛围。The great Mississippi, the majestic, the magnificent Mississippi,… 尾韵使短语犹如诗一般悦耳动听。End rhyme Fuddy-duddy(唠唠叨叨), hurry-scurry(慌慌乱乱),hanky-panky(阴谋诡计)在Robert Frost 的“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中的韵式为“aaba,bbcb, ccdc dddd”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Robert Frost.写于1874-1963,写于1923年。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雪夜林边小驻]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我知道林子的主人是谁,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虽村落是他所居之地。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他不会看到我停留于此,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凝视他的林子雪花纷飞。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我的小马一定以我为怪,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近无房舍,为何停伫。

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况只有林子与冰湖,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和一年中最黑之夜。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他轻摇铃具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询问有错与否。

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唯一的回复来自,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软雪和清风。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林子很美——昏暗而幽深,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但我已有约定。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沉醉前还有一段路要走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沉醉前还有一段路要走。二形之美 1字形美

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从字型上看,它呈现出一种线性美。字母中的 “O” 是完整的椭圆,还有带半圆的字母 a , h, c ,d ,e g, p , q 看起来圆润,柔和;字母s 也是人体美的缩影;直线构成的,如I,X,Y,W,T,Z等,显得刚劲有力,有一种雄状美。2 结构美

英语的结构具有对称美和平衡美。Like attracts like.Seeing is believing.这两个句子分别以attracts 和is 为对称轴,这种几何对称让人有平衡感和对称美感。类似的有,step by step, side by side, hand in hand, word for word…

还有同类词对称,通常是同类别或相关的一对名词,如flesh and blood , hand and foot , heart and soul, odds and ends 这类短语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容易记忆,读起来朗朗上口,颇具韵味。3 生动形象美

英文中有很多句子,它们的字面意思和原意相去甚远,但却是或形象,或有趣,或优美的表达。

He has a heart of stone.(他铁石心肠)You are in the pink!(你气色真好!)比you look fine!句子显得更形象生动。三文化底蕴之美 在英语的教学中,适当渗透对文化背景和语言艺术的欣赏,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陶冶思想情操,提高人文素养。例如,Europe 一词来源于一则优美的希腊神话。在神话中,天神宙斯喜欢上一名叫Europa 的姑娘,于是他变成一头牛把姑娘带到了一个无人居住的岛屿上,并在那里与Europa 生活,繁衍后代,后来这座岛屿就以姑娘的名字命名,经演变成了现在的Europe。在课堂上引入这则神话故事。丰富学生知识。

成语往往与本国的文化背景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果我们不知道其来历,则往往很难理解原文的含义。

例如当某人说“well, I guess I’ll have to face the music.”那并不意味着他打算去参加音乐会,而是将去面对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在这里,music 一词作反语,意为unpleasant noise(喧闹)to face the music 这个成语最初是个戏剧行业词语,当演员们画好了装,站在舞台两侧等侯上场时,常心情紧张地说:well, it’s time to go face the music.意即登台表演的时候到了,面对着舞台前乐池内的管弦乐队和台下众目睽睽的观众,即将登台的赏难免会感到紧张、胆怯,特别是当他忘了台词或是唱走了腔调时,就像接受惩罚一样难堪,更觉得无地自容了。在了解了这个成语的来源和背景之后,会觉得它很好理解,并且十分形象。

如果说语言是一串串珍珠,那么词汇就是一颗颗珠子,表达方式则串珠子的丝线,得体的表达方式能使句子生动形象,结构严谨。英文中有很多句子,它们的字面意思和原意相去甚远,但却是或形象,或优美的表达方式。

He gave me a black look.(他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She flew past me on her bicycle.(并不是指他在“飞”,而是用“飞”来形容这个人跑的速度很快。)There stands a big tree on the hill.(句子中用到了“stand”比起用there is a big tree on the hill来,句子会显得形象生动些。)英语语言的文化底蕴,在英文原著中会有很好的体现。阅读原著的目的不应该只停留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层面上,而应该是丰富人文理念、拓展视野、追求智力满足的过程。比如阅读一些英文原著 gone with wind, Jane Eyre, Wuthering Heights, Pride and Prejudice呼啸山庄等英文原著,不仅可以丰富语言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获取与更新信息,了解文化。四从歌曲中体会美

音乐是人的一种情感体现,它可以抒发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而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还能够让人产生美的感受。并且歌曲比文字有声,有韵,有调,有曲,有情,学生更容易接受。许多英文歌曲动听的旋律,轻快的节奏 和生动的内容可以大大改善课堂严肃的气氛。在对优美歌曲的欣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Groove Coverage 的she 结尾

She hangs out every day near by the beach Havin’ a harnican fallin’ asleep

She looks so sexy when she’s walking the sand

Nobody ever put a ring on her hand Swim to the oceanshore fish in the sea She is the story the story is she She sings to the moon and the stars in the sky Shining from high above you shouldn’t ask why

She is the one that you never forget She is the heaven-sent angel you met Oh, she must be the reason why God made a girl She is so pretty all over the world She puts the rhythm, the beat in the drum She comes in the morning and the evening she’s gone Every little hour every second you live Trust in eternity that’s what she gives She looks like Marilyn, walks like Suzanne

She talks like Monica and Marianne She wins in everything that she might do And she will respect you forever just you She is the one that you never forget She is the heaven-sent angel you met Oh, she must be the reason why God made a girl She is so pretty all over the world She is so pretty all over the world She is so pretty She is like you and me Like them like we She is in you and me She is the one that you never forget She is the heaven-sent angel you met Oh, she must be the reason why God made a girl She is so pretty all over the world(She is the one)She is the one(That you never forget)That you never forget She is the heaven-sent angel you met She’s the reason(oh she must be the reason)why God made a girl She is so pretty all over the world(oh...)Na na na na na...这首歌开头看似在描述一位非常漂亮非常sexy的女孩,后文也就是刚才听到的部分其实是这曲歌的升华部分,尤其是刚才听到的这几句: She is so pretty all over the world 她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啊She is so pretty她真可爱She is like you and me她就像你,就像我Like them like we就像他们,就像我们She is in you and me她就在你心中,就在我心中 这首歌在赞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美。这首歌旋律欢快,而且歌词简单易懂,学生听到也会振奋,有助于缓解课堂氛围。还锻炼了学生的听力。

Fire fly,far away from home trouble is a friend 等等这些曲歌曲都很动听,也很受学生欢迎。

通过歌曲让学生学习一些地道的且常用的短语,句式表达。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就学到了很多地道并且优美的词汇和短语。正如马克思所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既有助于语言的学习和掌握,也可以给学生美感的教育,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去发现美,欣赏美,把机械地学习变成一种美的享受,一种美的渗透。

第四篇:唐诗语言之美

唐诗语言之美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简介:

唐诗作为中华灿烂文化的代表,在中国文学史甚至世界艺术史上都有独特而不可取代的地位。唐诗作为一座不可超越的文化高峰,它的艺术特色及内在质感是任何一个朝代的诗歌所不能表达的。但唐诗的美感到底源自何处?我认为源自唐诗语言。本文试着从元古典、音乐、绘画、建筑等角度分析阐释,又从结构比例等数学角度、中国传统五行元素甚至和谐论等美学角度进行阐释,从而发现唐诗语言之美。

正文:

不管一首诗如何繁华缛丽,或者如何简单质朴,当把它解构到最后它就只徒留语言;不论情感多么凄凉悱恻,或者如何深沉悠远,当体验到源头它还是只现语言;不论多么高深的思想,也不论多么空旷的意境,离开了语言,就都是那朵未开放的花,那支等待弹奏的古琴。曾不止一次的说起唐诗之美,这也是唐诗世界里一个最初的也是最终极的问题,因为创造美和发现美本来就是没有先后的。因此,斗胆用漫话一词,赏析唐诗词语句子,且将妙处试着道来。

唐诗语言之美,首先美在元古典。这种古典特色的东西在当代被称为中国风,例如中国风歌曲《寂寞沙洲冷》就是根据苏轼的《卜算子》改写的,浓郁的复古气息,鲜明的诗词意象让整首曲子很自觉地带上了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距离之美,对于唐诗来说,先秦的文学典籍、两汉的诗歌作品以及魏晋的词汇短语就成了唐诗“中国风”的特色的重要来源,可以说,唐诗在遥远的唐朝就已经有了一种古典气息之美,唐代之前诗歌文学已经创造和积累固定了一批经典的词汇、典故、意象和意境。当唐诗的句子里出现《诗经》里最早出现过的“未央”、“白露”等词,或者诗歌中出现屈原、西施等形象时,这首唐诗已经在无形中与读者产生了第二层距离(第一层为语言本身符号性不具体所产生的距离),加剧诗歌含蓄性,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是唐诗意境产生的重要原因,也是唐诗之美的重要原因。例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六朝古都金陵是前朝形成的古典意象,金陵一词浓缩了说不尽的感慨与兴叹,吴宫和晋代衣冠更是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展开,浓浓的历史感慨情调瞬间化开,李白的这首诗也就笼罩上一层古典气息之美。诗歌可以简单的化为意象和意境两部分,因此诗歌的古典美也就主要来自意象的古典和意象的经典,或者意象与意境组合二形成的错落的时空感。

唐诗风格多样,每种风格都有独特的个性之美,例如豪放、雄浑,秀丽、沉郁、婉转等字眼常是我们来概括一首诗整体风格时候用的词语,但我始终觉得所有的风格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和谐。雄浑、悲壮、清丽等词语只是对一首诗歌整体面貌的概括,它内部一定不是一种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在相互协调与作用,而风格只是对一首诗给人的第一或者整体感受的形容,例如李白的诗歌特色是豪放,因为太白诗句多用夸张、想象和比喻等手法将诗歌意象进行超现实化的改变,“燕山雪花大入席”、“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以及“桃花潭水深千尺”等句子特色尤其明显,艺术的夸大和想象形成超现实的意境,力的夸张和变形最终要归结到气,具体到李白,也就演化成豪放之气,但我们必须看到李白的豪放是以文学手法和艺术技巧的高超成就为前提的,历来都说“大入席”的比喻和“三千尺”的夸张做得好,实际上就是首先承认了诗歌文学艺术成就,然后在此基础上才有了李白豪放特色的形成,很难想象,一组单纯极度夸张比喻而没有艺术特色的句子会被人认可。因此每种艺术风格内部都是艺术性和情感性的斗争,两者在根本上是相互作用形成的和谐。

和谐的表现还有很多,首先是两极的和谐,诗歌的对偶和平仄就是这种和谐关系的代表,一种单纯的因素不能形成和谐,只有不同因素“和”的动作才会有诗境“谐”的效果,偶数对是和谐最准确的代表和解释,对偶才能形成对称,对称式最理想的和谐。平仄则作为诗歌内在韵律结构,起起伏伏,高高低低,急急缓缓形成音律的和谐。两极和谐的主要表现为两极因素有规律的相互作用,例如唐诗中的数字诗就是代表。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对“万树”既是时间对空间也是短暂的一夜寒光与广袤的万树白雪直接强烈的对比,是一种收缩和扩展的对表,而且数字诗总会存在一种暗地里对表,例如岑参此句就有夜色之黑和山雪洁白的对比。总之两极的和谐在唐诗中体现的极为明显。另一种和谐表现是五行的和谐,也就是金木水火土的组合美。美的本质是和谐,和谐的具象化就是具体的美,例如唐诗中经典的意象组合“秋雨滴梧桐”就是雨水和梧桐的组合,也就是水和木组成的和谐;“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里,烟字带了火的属性,花的带了草木的属性,“下扬州”也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乘舟下扬州”,水的属性也体现出来,诗句的美也就一下子被组合出来;“独怜幽草涧边生”则是山涧和幽幽草木的属性组合,同时山涧还有泉水的暗示性,读者总会从此句感到涓涓的细流,因此也有水的属性组合。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唐诗以一种潜在的和谐规律营造着诗歌的美。和谐是唐诗美的根源,诸如此类的和谐有很多,例如动静相形,古今相呈,黑白相衬等两极因素的相互作用,比较简单。第三种值得的说和谐是“四季与方向和谐”在唐诗中表现,具体说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和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展开。诗歌作为传情达意的题材,一般以写景与叙事为方式,一般视角与内容总会在固定和有限的时空中展现出来,但时间的更替与方向的辗转会使时空在运动中夸大,扩大的时空也是语言赋予唐诗的一种美。虽然诗歌所写的时间、地点、人物是固定的,但真正称得上佳作的唐诗总是在背后拓展被固定的时间和空间。这种和谐在唐诗中也有很多,例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四句,回乐峰和受降城确定了两个方向的坐标点,而不是两个大环境,(因为两处无法展开)“何处吹芦管”则又在两个确定的坐标点之外的一个点,因为回乐峰是“前”,受降城是“外”,“吹芦管”是另一个独立的空间意象,而征人即是士兵,肯定也是和“吹芦管的人”是独立的,即便有重合也是突出的和明显的,这样四个地点就确定了四个坐标,一下子将空间大大拉开,至于季节表现在这首诗中也很明显,“沙似雪”是对黄沙的比喻,但雪本身就是冬天的意象,“月如霜”更是将朗朗明月比作秋之白霜,颈联“吹芦管”芦管是乐器,但仿佛“绿琴”和“玉箫”一样,乐器名称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延伸性,芦管让人联想到芦苇,明显的春夏意象,而尾联“一夜征人尽望乡”虽无明显的季节意象,但仔细思考却会发现“归乡”和“回归”都和“四季轮回,春之回归”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结局有春色。将四季和方位概念融入唐诗的句子,无意间就将诗歌的境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了双重扩展。这样的例子在唐诗中还有很多,尤其是篇幅较长的诗歌更为明显,再次不再类举。总之,和谐是唐诗最本质的美。

语言的和谐主要体现在词语组合成句的过程中,因为有“和”才能和谐,和谐的过程也是修饰和重组的过程,无论这种雕饰是刻意的还是无意的,这种“和谐的美”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化的方式,但作为和谐美形成的元素——意象本身就是美的,这些意象都具有自然自然属性。把唐诗语言提炼到最后的时候,就会发现几乎全部的唐诗都是由“山、水、石、泉、风、月、雨、花”等自然意象组成的,例如“千山鸟飞绝”、“一水护田将绿绕”以及“好雨知时节”等等句子都是其中代表。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自然的模仿,而自然本身就是美,因此在诗人艺术地再现自然地时候,这种美就以语言为媒介将自然的美进行摹写或者扩写。唐诗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总少不了自然意象的使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本身就有对自然回归的倾向,因此对自然进行观察就成为必然,再加上诗歌含蓄的特点,比兴手法的发展成熟,在寄托言志的时候,唐诗的意象最会和自然产生联系,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人的情感寄托总是借优美或者典雅的自然意象“朱雀桥”、“野草花”、“夕阳”、“飞燕”等进行传达,切不说这首诗歌的思想主题有多么深刻,单是这些意象的组合就是美的,这些意象本身就包含了作者需要的情感和感受,一座简单的桥,用“朱雀”修饰,一下子就“雅”化了,于是意象组合:古桥旁野草野花,小巷口夕阳西下。优美的自然,优美的意象,本身就让唐诗句子洋溢着美的影子。

唐诗千百年不衰的原因在于唐诗是鲜活的,与之相比,唐朝以前的诗歌显得古朴单纯,而唐以后的诗歌显得呆板死寂,唐诗的鲜活表现在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它具有音乐的律动,建筑的结构,绘画的色彩等特点。唐诗的音乐性合拍主要体现在平仄相对上,汉子主要分为字和词(一般两个汉子),而且诗歌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都是奇数,所以诗歌的节奏是“平平”或“仄仄”中间再用一个相反的平或者仄来连接,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两句平仄相对,在此不必细说,拗救也不说)等四种句式结构,而且唐诗平声入韵,使诗歌在声音上具有悠绵的阐发性和延续性,好的唐诗总是平仄暗合,这种内部音乐性的和谐是唐诗语言美的重要原因。例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汉语音节重音一般放在词语的最后一个字,所以奇数字可以不论,这两句平仄相合,而且,“在”和“深”一个是去声强调语气和感情,一个阳平声具有延展性,使情绪无限扩展开来,在音韵上为诗歌主题思想埋下了伏笔。而且唐诗语言的音乐性之美还由于回环重复产生的美感,例如仄起仄收式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如果是律诗就再重复组合,这种音乐性的重复会产生升华与扩展的效果,唐诗的一般叙述模式也符合起承转合的规律,而且唐人一般习惯先写景,然后抒情,节奏的重复在保持和谐循环的同时,也在升华与前进,这个道理很好理解,比如周杰伦的《东风破》后半部分歌词作为高潮重复唱了三次,虽然一样的节拍,却无意中在加强节奏,对于唐诗来说,稳定的和谐是外在形式,内在的爆破与前进才是本质。平仄韵律节奏让唐诗语言自有一种可以拓展的美。

诗歌是以语言为传播载体,从始至终以塑造文学形象作为表达自我的方式,而形象的生动性则和语言是否能扩展成立体效果有直接关系,当读者阅读诗歌时,他脑中的形象丰富程度决定他对这首诗歌的理解程度,因此从一开始,好的诗歌就注意语言的立体效果,追求艺术形象的生动性与构图行,因此诗歌语言是具有图画性的,唐诗语言高度凝练,但它却会通过意象的巧妙组合,让诗歌迅速转变成一幅动态或者静美的画面,从而让读者很容易深入其中,去感受它丰富的内涵与美丽。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强调意境的营造,主要使用散点构图方式,这就更有利于诗歌画面的展开,而且诗歌语言的凝练,必然造成语言语法和意义的双重跨度,增加了意象的不确定性,也有利于意境的丰富与营造。例如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诗中,通过“千里”和“水村山郭”进行定位,然后用莺啼、绿草、红花、酒肆、旗帜等意象营造出一幅江南春天黄莺声声,花开遍野,草绿满地的山村酒店旗帜迎风招展的优美画面。而且千里一词在视觉上是扩展的,从北方到南方,一路景色花红柳绿,千里一词也就具有了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概念,诗歌的画面也一下子扩大和鲜活了。而水村山郭则将画面的重点定格在一个山村,然后酒旗招展,则对画面进行工笔细描,成为画面的核心意象,于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无尽的山峦,遍地江南春色的花红柳绿,而画面的核心是一座山村的酒肆。整个画面自然是散点透视,诗歌于是通过语言组合瞬间将美画面化了。而且诗歌画面构图讲究颜色,几乎每首诗歌都包含颜色,例如例子中的“绿映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雪花的白色,“黑云压城城欲摧”是乌黑色,“更教明月照流黄”是月光的明黄色,“两个黄鹂鸣翠柳”是黄色与绿色,等等,因为诗歌由意象组成,而每个客观存在的意象都具有自己本身的颜色,颜色有个属性就是无可挑剔性,因为自然界每一种颜色都是美的,你没法说那一种颜色是最美丽的,那一种是最丑的。唐诗总是充斥着颜色的影子,因此唐诗也始终存在风格各异的美,这是自然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

唐诗之美还体现在语言形成的结构与比例上。唐诗很好的运用了奇数和偶数的节奏,将对称与突出很好地运用到诗歌中。唐诗也叫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其中律诗和绝句又分五七。绝句由首颔颈尾四句组成,律诗也是起承转合的八句,排律虽多于八句但也是偶数,而且唐诗要求两句一对,这种对称结构式准求平衡的效果,而且上面说到的唐诗音乐性的回环与效果加强也主要依靠这种对称的和谐,对称(偶数)符合中国人审美心理需求,从结构上说,对称具有稳定性和一种庄严地工整,看着舒服放心,而且对偶、对仗、互文、夸张、比喻等几乎所有的艺术修辞在唐诗中都必须依赖对称,对偶、对仗等还好理解,比喻、夸张等看似和句型没大有关系的手法为什么也是如此呢?举个例子就好理解了,先看夸张: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再看比喻: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遥望洞庭山水色,百玉盘里一青螺。可见唐诗中由于语言就有高度概括性,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法的使用也要依赖句型结构,在夸张中,诗人写会夸张说出眼前事物的扩大等超现实特征,然后再补一句这种效果的具体表现或造成的影响,从而将这种夸张的效果完整表现出来,比喻也是如此,先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然后点出原因或者效果,从而使这种艺术手法完整,而不至于太突兀。可见唐诗语言的这种建筑美是艺术表现手法展示的重要前提。然后要谈一下奇数美在唐诗中的表现,奇数一般是中国人表达极致,追求高远的见证,例如当我们说“雪花茫茫一片”、“一大把”等一表示数目或多或少的不可数,极言其多,或者极言其少;再例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生有幸”以及“三年五载”等这里面的三也不是确指,而只是往大出说,再说小说中常用“七七四十几天或者”、“九九八十一难”等都是用奇数表达一种极致的情结或者效果,可见奇数造成一种运动和上升的效果。唐诗中的绝句与律诗都是五言或者七言,《诗经》已经经过了四言体的尝试,语言显得不够丰富,并且已经也营造不出来,到了屈原加上了“兮”节奏和情绪性一下子加强了,到了乐府诗以及汉魏六朝逐渐将五言和七言定性并发展,到了唐诗里,无言和七言的节奏格式大大流行并称为规范,那种221或者212等的节奏让诗歌具有了丰富的扩展性,而且这种奇数结构也让名次、动词以及形容词的自由组合称为可能,唐诗的能指和所指一下子都得到了拓展,诗歌的意境也一下子容易营造。例如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如果改成四字句可以为(姑且试之,水平拙劣,让高师见笑了):杨柳青青,江水维平。有郎江畔,踏节为声。东有昊日,西畔雨鸣。维尔维何?有晴且情。将七言绝句改为四字短句,诗歌本有的意境有了很大改变,诗歌的画面感和音乐节奏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七字句内部有一种极致的追求,是一种主动打破对称的力量,是一种流畅自然的动态和谐,在阅读唐诗句子时,那种明显的节奏感能造成轻重音的区分,是一种跳跃的艺术,在第一句的结束,它会自己主动把叙述内容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二句,然后在第二句结束时,实际上它已经为后一句的出现作了铺垫。杨柳青青江水平,重点在“江水平”上进行延续,从江水到江岸,于是就有了下一句,以此类推,而四字句则不会有这种效果。

概括来说,唐诗的基本语言美主要来源词语和句式。词语的优美程度和内涵是语言美的显性因素,而句式的美则是一种规则的美和力度,是一种隐形的因素。炼字是美化词语的主要途径,炼字有不同的境界:第一重境界是词语的去俗化;第二重境界是通过炼字营造意境;第三重境界是通过炼字是词语“美而孤绝”。

首先说第一重境界——词语的去俗化。诗歌作为一种浓缩而含蓄的艺术形式,即使有不少民歌的成分,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最高雅的文学形式。因此好的诗歌会在有限的字数要求内做到尽量高雅,诗歌中的几乎每一个词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每一个词语都有丰富的内涵。例如诗歌中“以汉代唐”的传统就是避俗字的体现。“韩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以及“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等等唐诗句子,在唐朝的 句子中出现唐,仿佛在诗歌中出现“计算机”、“克隆”等概念差不多,我想“以汉代唐”绝不仅仅是出于避讳的需要,更是为了在唐诗中避免俗字,达到诗歌的绝对高雅。再如“重围深深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用“莫愁”一词代指伊人,就是为了直写其名造成的俗化,而清宵一词是形容词和名次组合达到美化名词的效果,清宵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但这个词语本身却传达高雅的文化气息。炼字第一重境界做的最明显的我觉得是李贺。他总是喜欢用高雅华丽的词语,但这些词语却很难和作者情绪结合起来,例如他的《将进酒》:琉璃锺,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蒸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短短的几句,琉璃代指酒杯,琥珀颜色代指酒水,罗帏绣幕之类词语更是华丽高雅。这样的诗句很难不让人觉得美。

炼字的第二重境界是追求诗歌情绪和色彩的和谐统一。词语在达到自身高雅的同时也要体现诗歌本身的意境与情绪,这重炼字不再拘泥于高雅,而是深入诗歌内部,词语的斟酌选择只是为了作者的情绪与思想,这样的词语不一定让你感到华丽的距离感,而是让你有种心动的引力。例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银”、“秋”、“冷”、“画”、“轻”、“小”、“流”等字都是下了功夫的,银色的烛光,不明亮也不昏暗,营造淡淡的静谧,“秋”字无论在何种环境之中都会带给人一种冷冷的忧伤,而画屏就指屏障,但“画”屏不仅让词语更华丽,而且能让情绪有一种像“画”一样的静止感,轻罗小扇更是用两个看似简单的形容词造成一种清丽幻美的情绪和意境,流萤就是飞动的萤火,但“流”让一个萤火虫有了时间一样的“虚无”的概念,这个萤火虫仿佛是不能被看到一样。可见,仅仅这两句就浓缩了作者为诗歌情绪所做的努力,词语的挑选与凝练和意境密不可分,这是炼字的第二重境界。

第三重境界在形式上是第一重境界的回归,但在内容上却是升华的。好多道理都是如此,最高境界往往在内容上是极致但形式却是简单初级的,好比“无招胜有招”、“大音希声”之类。第三重境界是脱离意境的词语的炼造,词语的艺术高度要和意境脱离从而达到独立,但又不是第一重境界的单纯修饰。这样的字往往具有丰富的生命力与阐发性,是脱离意境的本身创造。例如“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这一句,“吐”字让山有了人的生命力和动态,从而让这个句子活了起来,而“明”让形容词有了动词的效果,也就达到了一种既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的效果,从而让明的色彩和动态都兼备,也一下子把这个句子点燃了。诗歌语言的美之基础还来自句子的调整。但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结构文学,实际上并不遵守主谓宾定状补的逻辑结构,诗句的结构和诗句的语音要求,总是要求诗歌语言进行紧缩与顺序调整的变动,唐诗的语言的精炼简明,唐诗意蕴的回环拓展由此而出。

诗歌语言(以五言诗为例)的节奏一般是221或212结构,因此主谓宾的结构并不能做到应有的和谐,但这样打破应有规律的句式结构一是会造成陌生化的效果,而是会突出形象。例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本来顺序应当“新雨后空山”,但新雨和空山两个名词顺序调换却造成了“空山”这种结构的突出,下了一场秋雨,寂静的山谷因此显得空荡了,空山在前,意境一下子被打开,而且空山新雨后这种组合让“后”处在结尾,随着音调的加重,空山是因为雨后的因果关系也变得突出和明显。因此诗句的顺序调整是诗歌美的重要来源。还有一种句式变化就是紧缩。诗歌由于字说要求严格,因此紧缩就是诗歌写作的必然要求,诗歌的原则是尽量保留实词而省略虚词,尽量省略主语而体现谓语等等。因为实词包含的意义远远大于虚词,而主语在唐诗中显得多余,因为诗歌本身就是“一个角色的艺术”,在诗歌中主语是确定的,而动词是最有力量的词语,因此动词在诗句中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歌的叙述主体无疑是“我”因此这个主语也就没有出现的必要。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名词的连接,而动词就负责“连接”,“依”、“入”连接了四个意象,这首五言诗是紧缩到了极致,已经不能再缩,也不好再添加,这样最好。用最短的时间,用最短的空间呈现最丰富的景色,日暮西沉,水自东向,山水都被包括了进来,本来山水出现时为了对仗的需要,但就是这种紧缩让诗歌的境界更大更开阔了。

语言作为诗歌的基础单位,主要是以化身意象的方式出现在诗歌中的。但诗歌的妙处就在这样,语言的组合会产生多种丰富复杂的阐释,也正是这个原因,唐诗的意境和韵味总是阐发不净,这种永恒的生命力也来源于语言。例如张九龄的《感遇》:蓝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首借物抒怀的诗歌却可以同时被阐发仕途不顺、自命高洁、爱情感伤、亲情忧伤和友情不合等多种主题。这首诗的前两种主题很好理解,后几种爱情、亲情、友情该如何理解?先说爱情,兰草和桂花两种植物生长不同季节,当兰花如期在她最美的季节没有遇见桂花,而当桂花如期盛开时,兰草也已经凋零,这很符合爱情相遇、相知、相爱的错位主题。因此这种时间的距离造成空间的悲剧也很好地符合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当我们年轻不理解父母的爱,当我们某一天长大终于深刻体验父母的辛苦时,已是多少沧桑岁月之后等等,可见一首唐诗由于语言的凝练,意象的特别,和时代的发展,会有不止一种阐释,这也是唐诗的魅力所在,也是语言的艺术。

唐诗的语言美可以从多种角度阐释,但作为一个喜欢唐诗的学生,我对诗歌的态度是虔诚的,以上是我在和唐诗相伴的岁月里得出的体会与感悟,我觉得一个人可以不读诗,但却不能不领悟生活的诗意。唐诗的语言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此还是希望我鄙陋的观点没有贻笑大方,在以后的岁月,我会一如既往的热爱诗歌,相信我以后的观点不会如此偏颇吧。

第五篇:品味阅读芳香 感受语言之美

品味阅读芳香 感受语言之美

上传: 宋和路 更新时间:2013-1-6 16:11:41

品味阅读芳香 感受语言之美

语文学习的根本是语言,所以品味语言和领悟语言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帮助学生提高领悟语言的能力呢? 1品味阅读芳香 感受词语之美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词语含义到理解,到文章整体的把握,再到情感的感悟,最终到情感的升华,去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济南的冬天》,把结 尾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改为和标题一样“这就是济南的冬天”,通过比较,就会发现两个虽都是偏正短语,但中心语不同,改前中心语是济南,改后变为冬 天。文章主要内容是在描述济南冬天的景物,所以标题以“冬天”为中心词非常合适。文中描写的那如画的山水,让作者对这块宝地情有独钟,不由得触景生情,把 对济南的喜爱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结尾加以强化,这样通过调换词语位置来品味语言,能体会到作者独具匠心的用词。《社戏》一文中通过“跳、拔、点、磕、架、踊跃”等动词的品读小伙伴们的特点及看戏心情。《散步》中作者介绍一家人散步时写道:“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去掉“我的”,也很通 顺,但语意有何改变?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文章开篇基调就定得很庄重、很严肃,作者是借散步这件小事讲一个生命传承的大道理。2品味阅读芳香 感受句子之美

优美的句子不但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且能使读者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和享受审美的乐趣。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作为学习活动 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整个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去组织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优美句子,培养学生欣赏和运用优美句子的能力,是教师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春》,“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运用比喻和排比,写出了江南的春十分细和密。“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写出了春天给予人力量。《故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是说,我很吃惊,甚至是达到了震惊的地步。“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是说,作者已经深深地体会到 了作者与(他)之间已经有了隔膜,而这种隔膜正是鲁迅所不愿意看到的,封建观念,等级之分。《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及双重否定句的运用都 在文章的表情达意上取得了特别的效果,教学中可借用为品读的途径

如何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中 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灿烂的优美的文字。我们小学教材选用的课文,其中的语言文字美更是好似涓涓细流随处可见。无论是叙事时的 娓娓道来,还是描绘景物时的华丽词句,更有古代语言文字的厚重朴实。这些语言位子文字着学生们的情操,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

可是在语文课上,我们 常常看到,许多学生慵懒的不愿意去读课文,还有些学生读课文的时候生硬毫无情感,更有些学生一听到上语文课就会头疼不已。我想,这些都是因为学生没有真切 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没有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就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新课标上指出,语文教育的任务是: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 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 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我认为培养学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情趣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当 我们观看一部影片时,随着情节冲突的进行,常常会有伴随剧情的进展在我们耳盼响起动听的音乐。而这些音乐,如果在平时听起来也许平淡无奇,正是有了情节的 进展,在配合入情入理的音乐,把情节更加烘托得深入人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是情境的作用。如果在课堂上,学生面对无生命的文字,无动作的语言,自 然不会极大限度的提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就如一部优秀的电影,总会诞生一段动人心魄的音乐一样,一篇精彩的文章,总要设置一个引人入胜的情景,把学生带入其 中。比如:在教授《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课前谈话时,我请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背诵优美的诗歌《听听,秋的声音》,在学生富有感情的背诵中,渐渐进入秋 天,一起聆听了秋的声音。课文改编版小诗的出示和美读,把学生进一步带入到飞舞着丝丝秋雨的秋天中去,就这样整个课堂弥漫着浓浓的秋意。然后让我们一起走 入文中,去进一步体会秋天的美。这些情景把学生灵幼的灵魂,带入了五彩斑斓的秋的世界。情景就是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入课文,融入 其中,自主的探究语言文字的美。

二、引导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过“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外在的自然风景与 内在的心灵互相迭印,相融为一,这即是意境。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 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感受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恰如其分的美。如《观潮》一课,教学重点部分“潮来之时”,首先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根 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等。最后,让学生模仿观潮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这样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置身 于其中,充分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这些词语所带来的冲击和震撼,从而进一步感受壮观场面。教学这样的句子,可通过引读、齐读、议读、分小组读等朗读方式,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体会出美的韵味来。

三、启发想象,感受语言文字美。

如 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美。想象是储存于大脑的表象,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意象(主观把握了的表象)的过程。把文 字转化为意象的阅读,一刻也离不开这一基本的心理活动方式。因此,在阅读中,“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爱因斯坦语)。想象的触觉伸得越长,由文字所唤起的 意象愈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就愈生动,愈深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其中概括着的、凝冻着的内容融化开来,再造意象的整体,从而加深对 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拓展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依靠具体的视觉形象,比依靠抽象的文字符号更容易唤起想象,而且由前 者唤起的想象较后者的更生动得多、丰富得多。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启发学生想象西沙群岛海底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想象海底一半是水一半是 鱼;想象鸟的天下,到处是鸟蛋,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情景;想象满地是贝壳,孩子们在尽情地拾贝壳„„让学生驰骋于想象的自由王国,在脑海里形成一幅风景优 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的美丽画卷,从而陶冶学生的整体美感。穿插于其中的语言文字,更是让想象插上了翱翔的翅膀,起到了事半二功倍的作用。

总 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而这些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描述,体会到了语言文 字的美,就等于给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秘诀。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 感性到理性,让学生能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能利用这些文字去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美的同时利用美

让中学生感受语文之“美”

摘 要: 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让学生爱上语文书。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充分运用语文教学手段,包括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爱听语文课。充分开发和利 用语文课外学习资源,让学生爱上语文并时刻不忘语文。学生听语文课应当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语文之美无处不在。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堂教学 兴趣 美

初 中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 展,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 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我认为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最为重要。

如 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语文课要有诗意,要有美感,要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一堂优美的语文课能吸引人、召唤人,能感染人、激发人,能教育 人、改变人;能将学生带进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挖掘 美、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语文教学中的美的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和值得大力探究的。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让语文书处处闪耀美的光辉。

语文教材在不断地变,但万变不离其衷的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而三者又可以统一为一个更大范畴的“美”之中。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向学生进行审美观的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语文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受美的心灵。在语文教材中,处处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美的资源,正待你引导学生去开采。

打 开语文书,你要让学生领略到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面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象,明确这是诗与美结合的典范。诵读“春眠不觉晓,处处 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让学生“听”到春天的风声、雨声和鸟儿婉转的啼叫声。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映日荷花别样红”透出了自然美;而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相逢何必曾相识”则显示出社会美。屈原的忧国忧民,李白的飘逸雄放,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辛的豪情激荡,无不表现出了一种气 势磅礴的雄壮美;王维的松间明月,李清照的红瘦绿肥,陶渊明的东篱秋菊,杨万里的尖尖小荷等却透露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柔和之美。

中学课文中很多 的诗文还展现了具有心灵美的光辉形象。自古及今,有“万里赴戎机”代父从军的花木兰;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王昌龄;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的杜甫;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有“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周总理……在教材中,一大批先 辈追求真理、爱国爱民、献身科学、忘我工作的美好的思想,无数艺术家献身文学艺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都在时时放出夺目的光辉。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留心挖 掘语文教材中的美,并以此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学生通过鉴赏,提高了认识,明白了心灵美的重要性。

总之,教师的心要细,细到对教材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话,乃至每一幅插图,图中的每一处细节,都要去细心体会,把其中的美挖掘出来,让学生品味和欣赏,以至爱上语文书。

其 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形式美。各种体裁的文章,其语言都独具特色。如诗词讲究节奏与整齐,对称与均衡,表现为整齐美;散文表现为一种自由 变化之美;议论表现为一种严谨缜密的雄辩之美等等。李廷扬说:“语文王国最根本的矛盾是言语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矛盾,能够真正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规律是美的 规律,所有话语,一切文体,以及语文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种格式安排,语气停顿,甚至于非语言因素的包装点缀等等,在表达内容、接受信息的交际过程中,都无一例外地要受到美的规律的制约和检验”。

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探究语文中这些美的形式,透过课文优美语言的本身,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之美,产生审美愉悦,从而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充分运用语文教学手段,让听语文课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中 学语文教学的对象较之小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但传统的抽象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却是语文教学的大敌。语文的突出特点就是诗意和美,语文教 学就是要创造一种让学生“喜之不已、爱之不尽、流连忘返、依依不舍”,“思索品味而又思之无穷、味之无极”的境界。

一些优秀教师总能创造出动 人的情境。比如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在解释“幽静”一词时说:“请同学们想一想,秋天的夜晚、朦胧的月光、小镇的河边、无人的小路、远处的茅屋、闪烁的灯 光、断断续续的琴声……这就是幽静的境界。”这里,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语言,唤起儿童的思维表象,让他们充分地感知“幽静”这个词所表现的境界,从而更为 具体地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在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他们非常注意选用那些表现具体事物的直观可感的词语和句子,运用比喻、比拟、摹 状、换算、形示等形象化的修辞方式来增强教学语言的形象性,以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掌握知识。如于漪讲《春》,仿佛把春天带到了课堂,又仿佛把学生带到春天 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们正是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把听语文课变成一种美的享受。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与朗读教学。

声 情并茂的课堂语言或动人心魄、或耐人寻味,它的感染力不亚于一首动听的歌曲、一幅美丽的图画,能让学生得到美的薰陶。教师的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 率的高低与质量的好坏。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音量、音调、音速,变换声音的感情色彩,使学生爱听、乐听,高效省力地接受教育。教师的语言还可以成为萌发 学生思维之芽的春风,激发学生思维力和创造力。成功的教学语言,或巧置矛盾,适时点拨;或迁问曲答,引而不发;或欲露先藏,曲径通幽;或故没迷津,暗中指 点等等,总是能有效地诱导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避免被动地接受。

在学校中,教师的语言客观上都在起示范作 用。学生对教师的一词一句一腔一调都非常敏感,它无疑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学习的范型。我国一些优秀教育工作者也都非常重视这教师的语言的示范作用。特级教 师于漪说:“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如果自己的口头语言生动、活泼、优美,就能给学生以熏陶,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自己饱含感情的范读,精彩的讲解,(也可辅以播放名家朗诵的录音),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而提高教师自身的口语能力是这一切的前 提。

另一方面,应加强学生的诵读练习,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和晨读时间,或利用活动课、朗诵赛、演讲会、报告会,反复练习,要求学生努力 做到朗读字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节奏,使学生借助于自己的声音,体味作品的情趣及内在意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先声夺人,以情感人的效果。

2、教师板书设计与书写教学。

板书是教师教学的结晶,起着提纲挚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准确、简洁、新颖的板书设计,字体端正美观,行款整齐,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的板书,不仅便于学生迅 速准确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也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对学生形成美的愉悦和熏陶、感染,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教师可根据需要,变换课题字体,变换表 述形式(格式)。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汉字的干变万化,提高自身的汉字书写水平。

教师还可将千百年来的书法名家和名作搬进语文 课堂,作为教学的内容,进行并加强写字练习,要求书写认真,字体端正,笔画清楚,求善求美。这不仅能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汉字之美,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细致耐 心,严肃认真的学风。《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把“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作为语文学习的总目标提出来,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这是一项非常切合实际的素 质教育内容。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 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教师可利用优美的音乐,引发学生的想象,也可借助图文互换,激 发美的创造。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已成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现代课堂将更加凸现综合美感,语文课成为一种“美的享 受”又有了更具新时代精神的表述。

三、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让语文之美无处不在。

除课堂教学外,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开发 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例如: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表演,图书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利用自然风 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等。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增 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之,教师在上课时创设的情境意趣,能使学生产生各种审美趣味;授课知识的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的喜爱和向往;教学形式的巧妙和谐能时 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形式之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学得更多、更轻松愉快,充分感受信息时代学习乐趣。此外教学过程中思想内容的深刻 性,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内心受到濡染,产生对真、善、美的喜爱和对假、恶、丑的厌弃,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教师高尚的情操,新奇的思想,独到的见 解,精彩的口语,能使学生心里佩服,自觉不自觉接受教师的思想观念,模仿教师的风度,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对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产生极大的兴趣,而更 加喜欢语文。课内外的结合,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好地适应实际需要,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中学语教学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出路就在你的脚下,在你眼前。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教师口语艺术》傅惠钧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无锡市勤新小学 荣蔚

《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美育实施》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曹金鑫

《语文教学:多一些诗意吧!》江苏省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朱学坤

如何让学生快乐地阅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诗句无不强调了博览群书的好处,《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1至2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3至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5至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为此,我们更需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条件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写作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资源共享

我们学校的学生均来自农村,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书源严重缺乏。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在班级开辟了小小图书角,并经常从学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鼓励学生利用中午到校时间和课余时间借阅书报,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这样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读书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大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2、告诉学生读书对他们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使我们的精神获得满足。同时通过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3、充分利用教材中好读书的例子把读书的益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明白了古今往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 80 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把一篇刚拿到手的文章读三遍:仔细的读一遍全文,圈一圈生字,标出自然段。第二遍可以快速地浏览全文。到了第三遍可以让学生先把要完成的题目读一读,带着问题读。这样能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四、推荐好书,使学生有书可读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由课内延伸课外阅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非是一件易事,它不可能立竿见影。它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只要坚持不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逐渐成为自觉行为。阅读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遨游,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多彩的蓝天。

下载论应用写作语言之生动美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应用写作语言之生动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言之美提高作文颜值

    “ 语言之美提高作文颜值” 【文题】 根据以下某网站聊天室几个网友的对话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

    充分领悟视觉艺术语言之美(推荐阅读)

    充分领悟视觉艺术语言之美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关于美术欣赏理论知识的第一课。美术欣赏,是欣赏者对美术作品进行知觉、感受、体会和解释、评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其 中既有感......

    数学课堂魅力源于教师语言之美

    数学课堂魅力源于教师语言之美 【摘要】: 教师应熟练驾驭自己的教学语言,优化和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使之富有亲和力,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受到熏陶、激励和鼓舞;教师通过......

    世界各国语言之我爱你

    汉语:我爱你 德语:Ich liebe dich. 法语:Je t'aime / Je t'adore 希腊语:S'agapo 犹太语:Ani ohev otach(male o* **male) 匈牙利:Szeretlek 爱尔兰:taim i'ngra leat 爱沙尼亚:Mina......

    无言之美阅读答案

    无言之美 张楑辅 ①一次在朋友家做客,吃过饭天已 大黑。快10点了,我们仍然聊兴很高。忽然朋友拨了一串号码,等了一会儿,传来电话接通的声音。只是接通之后却不见她说话,电话那......

    在语文教学中品味语言之美(推荐5篇)

    在语文教学中品味语言之美 【摘 要】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语言进行感受和鉴赏,通过对作品中极具表现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领悟其丰富的思想内......

    C语言之精华总结

    从研究生二年纪开始学习计算机也差不多两年了,一路走来,有很多的收获,也有不少的遗憾,现在正好有一段闲暇,就想对走过的路留下一些足迹,回忆。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说到这里,就......

    无言之美-作文导写

    命题作文“无言之美”导写及模拟评阅 江西 余水金 【文题设计】 江西景德镇昌江一中2010届高三月考作文题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