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讲稿3-索引模型-向量模型
1、向量模型
若用X(a,b)确定二维平面上点X的位置,用X(a,b,c)表示三维空间中点X的位置,同理,如果D为t维文献空间,则可以用Di=(di1,di2,..., dit)表示,其中,Di可以看成是文献空间D的第i维向量,dij为文献Di的第j个标引词的权值。
(1)文献向量的相关性
有了文献空间,每一篇文献在其中都有一个确定的位置,文献的空间位置就为我们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提供了途径。从文献空间上看,两篇文献相关就是指代表这两篇文献的向量靠得很近,具体讲就是这两个向量的夹角很小。根据向量代数中数量积计算公式有:
ab|a||b|cos
其中,|a|,|b|分别为向量a和b的模,=(a,b)为向量a和b的夹角,cosab
|a||b|又设向量a和b的坐标分别为a={a1,a2,...,at}和b={b1,b2,...,bt},则:
costi1ti1aibiai2ti1ib2
由余弦函数的性质可知,在[0,90]上,其余弦值随其角度变小而增大。这一现象正好反映了文献空间中某两篇文献的相关程度的大小,即余弦值小,夹角大,则相关度低;反之,则相关度高。若余弦值为1,则夹角为零,则两篇文献完全重合,即相等。因此,可将两文献之间的相关度S(Di,Dj)定义为其夹角的余弦值,即S(Di,Dj)=cos,其中,=< Di,Dj >为文献Di,Dj之间的夹角。由于文献Di是由相应的标引词的权值来表示的,即Di=(di1,di2,...,dit),故文献之间相关度为:
S(Di,DJ)ttk12dikdjk
2dk1iktdk1jk可以设想,在一个理想的文献空间中,满足用户情报需求的文献应是紧紧地聚集在一起。但如果对一个给定文献集合的全部检索历史不了解,则很难产生出这种理想空间。因此,为了达到理想的检索效果,应将文献空间中的点尽可能地分开,即对式(7-1)求最小值。
Fi1j1S(Di,Dj)(ij)(7-1)nn
式(7-1)的最小值表明空间中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将变得很小,当某篇文献与某个提问相关时,只有这篇文献被检索出来,从而保证了较高的查准率。
但这会产生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这种将点分开的方式是否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分离文献空间中的点将导致高检索效率;反之,高检索效率必将使得文献空间中的点彼此分开。
第二,式(7-1)的计算量较大,对具有n篇文献的集合而言,共需计算n2n次。
由于上述原因,我们考虑使用聚类文献空间。在该空间中,文献按类集中在一起,每个类由一个类的矩心C(Centroid)来表示。
给定一个m篇文献的集合构成的文献类P,其矩心Cp定义如下:
Cp(Cdp1,Cdp2,...,Cdpt)其中,Cdpk
同理可求出整个文献的矩心C*。
在未聚类文献空间中,其空间密度为所有文献对相关度的总和,即式(7-1)的计算结果。而聚类文献的空间密度由式(7-2)给出:
Qi1S(C*,Di)(7-2)n1mdik(k=1,2,...,t)mi1其中,C*为整个文献集合矩心,S(C*,Di)为文献Di与矩心C*的相关度。显然,式(7-2)只需计算n次。
(2)空间密度与标引性能的关系
一个理想的文献空间应是同类中文献的相关度x要大,不同类之间的相关度y要小。所以y/x可用来作为测量文献空间密度的标准,y/x值大,则空间密度高,反之则空间密度低。文献空间密度与标引性能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二者存在互逆性。标引性能与空间密度的这种密切关系构成了向量空间自动标引的理论基础。
第二篇:讲稿3-索引模型-概率模型
3概率模型中的查询扩展实例
Q: “gold silver truck”
D1: “Shipment of gold damaged in a fire”
D2: “Delivery of silver arrived in a silver truck” D3: “Shipment of gold arrived in a truck” IDF(Select Keywords)a = in = of = 0 = log 3/3 arrived = gold = shipment = truck = 0.176 = log 3/2 damaged = delivery = fire = silver = 0.477 = log 3/1 8 Keywords(Dimensions)are selected arrived(1), damaged(2), delivery(3), fire(4), gold(5), silver(6), shipment(7), truck(8)
1、最初的猜测
2、检索出一个文档:d2(relevant)
3、检索出二个文档:d2(relevant)& d1
4、检索出三个文档:d2, d1(non-relevant)& d3
5、与用户交互,查找出两个文档:d2 & d1(non-relevant)
方法1:
R 0.0.n r
0.0.N
结果:
方法2:
方法3:
方法4:
第三篇:帆船模型讲稿
帆船模型讲座
帆船按照船体的数目来划分:有单体帆船;双体帆船;多体帆船等。
帆船按照桅杆的数目来划分:有单桅帆船;多桅帆船等。帆船按照帆的形状来划分:有矩形帆;三角形帆;球型帆等。
我们所接触的帆船模型是单体、单桅、三角形帆的帆船模型,在比赛中有许多具体的规定和限制,超出规定的尺寸,面积及控制舵面的数目都将视为不允许比赛的船只,改正后才可参赛。
遥控帆船模型运动级别的划分?
正如其他的运动项目一样,遥控帆船模型运动有分为不同的级别。国际比赛中,分为三个级别:
(1)1米级,又叫E级。
(帆的测量面积实际上几乎达到0.5平方米)。
(2)M级
船体的长度必须在1.275米至1.29米之间,帆的测量面积不大于0.5161平方米。
(3)10级
该级别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水线长度+帆面积)/122903≤10 这就意味着水线长度越大,帆面积将越小,反之亦然。在国内中小学生的比赛中,还设置了普及级的级别:
F5-mini:普及级自航帆船,船体的长度不大于500毫米,帆的测量面积≤0.12平方米。F5-S:普及级自航帆船,船体的长度不大于800毫米,帆的测量面积≤0.25平方米。F5-mini:普及级遥控帆船,船体的长度不大于500毫米,帆的测量面积≤0.12平方米。F5-S:普及级遥控帆船,船体的长度不大于800毫米,帆的测量面积≤0.25平方米。
帆船模型不用动力,制作较简单,可以长时间地连续放航又不易损坏,是一个值得提倡的体育锻炼项目,又是一个很好的娱乐休闲项目。通过自航帆船模型的调整和放航,可以学到一些初步的帆船驶风技术。对于自航帆船模型的航行要求是航向准(驶向预定的目标),在同样风速下,航速快。
这项运动的任务是根据帆船规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指定航线。所有的运动员通过同一条起航线同时开始起航,没有风,这项运动是不能开展的。如果有多于20条船参加比赛,就要进行抽签分组,进行第一轮的航行。在完成每一轮航行后,都要对高低组的人员进行调整,在较高组别的运动员,如果名次落到本组人数倒数1/4,就要降到较低组别,相反,在较低组别的运动员如名次排到本组人数前1/4,就要升到较高组别进行下一轮航行。根据每轮航行的名次进行积分,所有轮次积分和就是总成绩,积分和低者获胜。
帆船是依靠风力推动而向前航行的,在具体介绍放航方法前,先了解一下帆船驶风技术中的几个名词。风与船的关系按风向与船的艏艉中心连线的夹角“风角”来分的,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种情况:
(1)顶风,风从船艏方向来,从船艏吹向船艉,风角为0°;(2)横风,风从船的正左(或右)侧吹来,风角为90°;(3)顺风,风从船艉来,风角为180°;(4)迎风,风从左(或右)前方吹来,风角为45°;(5)侧顺凤,风从左(或)后方吹来,风角为135°。
真帆船和无线电遥控的帆船模型可以在迎风至顺风的范围内驶风航行,自航帆船模型一般能在横风至顺风的范围内航行。
帆船上有主帆和前帆,主帆可以以桅杆为轴转动,前帆则是以前支索为轴转动。
在选定了终点目标以后,航向便确定了,测定风向是帆船模型调整的依据。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烟、旗、手帕的飘动和纸屑的飘落方向来测定风向,由航向和风向可以得出风角,然后根据风角来调整帆角。帆角是通过收放缭绳进行调整的。船帆的最先着风之帆缘称作前缘,它位于船只的前部。后部的帆缘称作帆的后缘。从前缘到帆的后缘的假想水平线称作弦。船帆的曲度称作吃风,并且从弦到最大吃风点的垂直距离称作弦深。充满空气以形成凹面弯曲的船帆的一面称作迎风面。向外吹以形成凸起形状的一面称作背风面。
船只借助帆的每一面所产生的力量沿着迎风方向移动。迎风面的正向力量(推力)和背风面的负向力量(拉力)合在一起形成了合力,这两种力量都作用于同一方向。尽管您可能不认同,但拉力确实是这两种力量中较强的力量。根据经验,主帆的帆角的值取风角的1/2时,帆的效率最高,帆船能取得最大的牵引力,速度快。
要理解帆船如何逆风移动,首先需要了解帆船的部件所发挥的作用。
船帆和风之间的角度称作迎角。如果船帆与风向刚好成正确角度,则船帆会一下子充满风并产生空气动力。迎角的角度必须十分精确。如果该角度保持与风太近,则船帆的前部将“抢风”或摆动。如果其角度太宽,则沿着帆的曲面流动的气流将分开并且周围的空气重新聚合。
除了迎角保持正确角度以使空气能够顺利通过外,另一重要因素就是船帆必须具有正确的曲率,以保证空气始终附着在船尾。如果曲线太小,则气流将不弯曲,并且将不会产生导致速度增加的压挤效果。如果曲线太大,则气流不能被附着
船帆上的每一点都作用了不同的压力。压力最强处位于弦深处,即船帆曲面最深处。这也是气流最快和压力下降最大的地方。随着气流向后移动并分离,力量也随之减弱。这些力量的方向也会更改。在船帆的每一点上,该力量与帆面保持垂直。船帆前部的力量最强处也在最前方向上。在船帆的中部,力量更改为侧方向,或倾斜方向。在船帆的后部,随着风速的下降力量也逐渐减弱,并导致向后方向或往后拉的方向。
船帆各处上的压力都可以计算出来,以便确定其每一面上前部、后部和牵引部位的相对力量。因为向前的力量还是最强的,所以施加在船帆上的合力还稍偏向前的,但主要是侧方向。增加船帆作用以获得更多向前的驱动力还导致侧向力的更大的增加。因此,当风施加在侧面的力量达到最大时,船只是如何前行的呢? 这涉及船帆与风的迎角,还涉及船只与水的阻力问题。
水在船只逆风航行时作用的力量合力的方向与帆弦近乎垂直。当帆弦与船只的中线平行时,主要力量几乎完全施加在侧面。但是,如果船帆成一点儿角度,以便船帆产生的力量稍微向前,则船只本身会立即前行。为什么会这样?船的中线(即龙骨)作用于水的方式类似于船帆作用于风的方式。龙骨产生的力量与船帆倾斜力相反的力量 - 它使船完全保持船帆形成的力量的方向。并且尽管风帆合力始终作用于迎风的那面,但正确的迎角将使船只前行。
船帆的角度距离船体中线越远,着力点施加于正面相对于施加于侧面的数量越多。将正向力量的稍微调整与水相对于空气的反向力量结合起来,我们将令船只迎风前行,因为现在水流的阻力最小。
如果帆角过大,航行时迎角太小,甚至没有迎角,帆发飘,“兜”不住凤,风压力滑失,船无法前进。反之,帆角过小,航行时迎角太大,帆鼓得很胀,但作用于帆的风压力产生的前进分力减小,而侧向压力却增大,加剧了船的向下风的横倾侧,同时产生了船的横移,使船偏离航线。
假如风向和风速都极其稳定,一艘调整好的帆船模型理应直线快速前进。然而,自然界里的风总是变化着的,风向的变化会影响航向,风速的变化除了影响航速外,同样也会影响航向。前帆的帆角要比主帆大1°~6°,一艘直航的帆船,当遇到风力增强,风对帆的压力增大时,船倾侧加剧,帆上牵引力点与船及稳向板在水中的阻力点间的横向距离增大,船会向上风偏转。
在自航帆船模型上有一套专门的装置用来解决这一问题。它利用帆受到的力的变化来改变舵角,修正航向。小风时舵位于中舵位置。当风增大时,帆上受力增大,缭绳受到的拉力增大,舵向下风方向偏,给船以向下风方向偏航的力矩,使船保持原定的航向。航行中这一装置使舵角随风力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修正。注意,要认真细致地调整掌握使舵回中的橡筋拉力,一般地说,小风时拉力要小些,大风时拉力要大些。
帆船的竞赛(1)自航帆船模型竞赛的场地
(2)遥控帆船模型竞赛的场地
F5-mini级:限单船体。帆总面积不超过0.12平方米,船体总长不超过500毫米,其它不限。
F5-S级:
1.总长不超过800毫米,总帆面积不超过0.35平方米,舵不超出船尾,其它不限。
2.帆的后斜边弓形高h1不超过25毫米,不与驶风杆绞连的帆底边弓形高h2不超过15毫米。桅杆和驶风杆横截面ST的直径不超过15毫米。
3.三角型帆面积按(A×B)/2 公式计算。总帆面积为主帆与前帆面积之和。其它形状的帆按实际面积计算。三角形帆中的A,是从帆的下前角量到帆顶三角板下沿或帆顶眼的距离。三角形帆中的B,是从帆的下后角垂直到A边的最短距离。嵌入桅杆的帆的B从桅杆的后沿算起。
(三)竞赛与裁判
1.模型应先由技术鉴定裁判检验合格后,才可以参加航行竞赛。取得名次要进行复审,不合格者成绩无效。
2.竞赛分预赛、半决赛、决赛三部分进行。预赛2-3轮、半决赛2轮、决赛1轮。竞赛前,全部参赛运动员抽签决定预赛编组(每组人数由裁判委员会决定)。按淘汰赛方法,取各组靠前名次共12人进入半决赛,半决赛抽签分两组进行。进入决赛的6人由半决赛两个组的前3名组成。上述所有竞赛时的放航号位均由抽签决定。
3.无论预赛、半决赛均按各轮所扣分数相加之和决定名次,扣分少者名次列前。评分方法为第1名扣得0.75分,从第2名开始扣分和名次序数相同。如模型积分相同,可通过加赛决出名次。
4.首先到达终点线的模型的航行时间(从模型起航时船首触及起航线开始,至船首触及终点线的实际航行时间),为该组竞赛封闭终点线的时间,封闭终点线后尚未通过终点线的模型扣分和人数最多一组的数目相同。
5.竞赛中,模型任何部分触及了场地的边线即为航行失败,扣分和人数最多一组的数目相同。模型触及了起航线浮标内侧但仍在航行场地内继续航行并顺利通过终点线者,成绩有效。模型船首触及了终点线同时又触及了终点线浮标,航行成绩有效。
6.F5-mini级场地为边长15米的正方形,起航线距放航台前沿2米。F5-S级场地为边长30米的正方形,起航线距放航台前沿3米。场地四顶点设色彩鲜明的浮标,浮标直径不小于200毫米,高出水面不得低于150毫米。放航台上每个运动员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米。
7.放航时,运动员可用手推动模型。模型一经离手不允许再触及,否则此轮航行失败;两艘模型在水中相挂无法解脱也为航行失败;计分均与第5条失败时的方法相同。
8.帆船裁判组设裁判长1人,负责全部组织工作和主要裁决。副裁判长1人,协助裁判长工作,同时负责技术鉴定、点名及计时,航道裁判2人,负责观察模型到达终点及左、右边线触线情况,记录裁判员1人。
自然界中的风干变万化,在各不相同的风向、风力条件下,自航帆船的帆角与回中舵的橡筋拉力的大小究竟应该如何,需要多次实践总结,在每次放航时认真详细地作记录是有必要的。
无线电遥控的帆船,虽然多了遥控设备,在理解了帆船的调整后,装上遥控设备即成,运用我们掌握的力学知识,同样可以使遥控帆船模型按选定的航向快速前进。
当自己动手制作的模型按照愿望航行时,就能意识到知识和技能的力量。
遥控设备
从无线电遥控的定义上看,所有能够实现无线遥控的控制系统,都应视为无线电遥控装置,为此我们按其发射和接收波谱频率上分,有音频声控、可见光控、红外线控、射频电磁波控和载频电磁波控等;按发射和接收的传输方式上分,有再生式、超再生式、外差式、超外差式、等幅、调幅式和调频式等等;如果按发射和接收的载体性质上分,有单音频式遥控、双单音频式遥控、脉冲数字式遥控等等;如果我们按发射和接收的动作类型上分,有开关式、占空比式、脉宽式、脉位式、复合式、时分比例式和混合比例式等等;如果按发射和接收的通道数量上分,有单通道、双通道、四通道、八通道和十通道以上的多通道等等;如果再按发射和接收频率波长上分,有长波、中波、短波或低频、高频和甚高频等等;从发射和接收的电路组成上看,有分立元件、集成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混合电路等等。可以说从广义上看无线电遥控技术的种类和方式多种多样,我们不能一一的详尽。
无线电遥控模型的设备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遥控发射机、遥控接收机、执行舵机。2.4G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遥控模型领域,用过2.4G后你就再也不会想再用传统的72MHz设备了,不管它是PPM还是PCM(PPM意思是:脉冲位置调制,又称脉位调制,PCM意思是:脉冲编码调制,又称脉码调制。PPM的编解码方式一般是使用积分电路来实现的,而PCM编解码则是用模/数(A/D)和数/模(D/A)转技术实现的。),在2.4G的辉映下都暗淡无光!借助2.4G技术,确实可以让我们的很多想象变成现实,而在2007年,它的研究序幕已经在国内拉开了。2.4G技术将为RC业界的所有参与者提供一个更大的舞台空间,所有使用遥控设备的人都关心同频和距离两大问题,在这方面2.4G技术有什么优势吗? 这两个问题在传统设备中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是来自于低频率的带宽不够和控制信息以模拟方式传输而带来同频干扰可能性的增大,第二方面是品质低劣的遥控设备充斥着国内市场,使很多玩家对国产设备失去信心。采用先进的展频技术与先进的数字编码技术,使有限的频率带宽得以充分利用。2.4GHz遥控系统从理论上讲可以让上百人在同一场地同时遥控自己的模型而不会相互干扰,同频干扰的情况并不能说绝对不存在,其概率仅为:18亿亿分之一(1/18,446,744,073,709,552,000)。
在遥控距离方面,2.4G技术较传统设备的优势更明显。2.4GHz遥控系统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功耗极低,通常它的功率仅仅在100mw以下,这就可大大延长遥控器电池一次充电后的使用时间。而它的遥控距离却比传统遥控器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传统遥控设备规定发射功率为750mW(这是国家无委会的规定),通常可达1公里遥控空距;而2.4G设备,只要100mW发射功能,就可以轻松达到1公里以上的遥控空距。
除了同频和距离两方面均有优势之外,2.4G技术还有哪些特点呢?
采用高度集成的频率合成技术,在微处理器的支持下自动规划和设定工作频点。所以使用2.4GHz遥控系统,再没有用户换晶体设置频率的概念。2.具有双向传输特性,使得数据在遥控器和接收机之间可双重传输、确认等,由此使许多扩展功能成为可能。3.由于2.4GHz遥控系统采用全新智能化的数字技术,因此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和不抖舵的特点。4.无线系统的天线长度通常是使用频率波长的1/4,波长λ=300000000/f,2.4GHz设备由于频率高,波长当然就短,大约1/4波长只有3公分多一点,所以天线自然就特别短,因此使用2.4GHz遥控系统当然就再不需要传统遥控器那样长长的拉杆天线了。
它也存在缺点——这就是2.4GHz作为微波,与所有微波一样,它具有视距传播的属性。所谓视距传播,简单地说就是无遮挡的直线传播,即这种电波的绕射性比较差。需要说明的是视距传播本身并不说明传播的远近,比如当我们目视月球,这时我们与月球之间就是视距。了解了2.4G设备的这些特性后,你在使用2.4G遥控系统时,就应该避免建筑物等影响视距的物体,使你的遥控模型始终在你的视距内。
无论怎样高级的设备,要想可靠地工作,仍有赖于正确的使用与维护。
1.电源检查及充电:商品设备中,竞赛型设备的电源都使用镍镉电池,普及型设备电源多为干电池。对镍镉电池须进行合理的充电。设备中配有充电器的,可以直接用来对电池充电。没有配充电器的,可用其他充电器代替充电。充电电流控制在电池容量的十分之一。譬如500mAh的电池,充电电流应在50mA左右,第一次充电时间是16--18小时,以后每次只充14小时。
1. 电池的安装
在型模型上,有时为了调整重心位置而不得不将电池前,后移动,也一定要妥为固定,它和其它部件一样,也应当用泡沫塑料包裹,尽量减小振动,以免电池内部或引线部分受到剧烈振动而损坏。2. 接收机的安装
先用泡沫塑料包好,再用塑料薄膜包裹作防水处理后,放在模型内不受挤压的地方。然后用橡筋条或尼龙搭扣把它不松不紧地固定好。天线在接收机的引出点不能受力,以免被折断。周围尽量没有金属物,可以在引出处十厘米的地方绑上一段1x 2的橡筋条,橡筋条的另一端固定在机身上。天线的共余部分放在机身内或机身外都可以,但不能打圈,耍尽量拉直。不能将天线剪短,更不要用普通导线替换原来的天线。商品接收机上的天线是采用特殊导线的,它不但柔软结实,而且股数特别多,一般是很难找到这种导线的。3. 电源开关的安装
接收机电源开关要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安装,直接安装在机身上的,一定耍把扳键的孔开得足够大。如果孔开得太小,开机后扳键没有到达锁紧位置,就有可能自动退回关机位置,造成彻底失控。
4. 伺服舵机与舵面的联接
舵机与舵面联接可以用软钢索,也可以用硬连杆联结。用软钢索联结时,没有连杆振动的影响,对延长舵机的寿命和保持舵面中立位置的稳定有好处。缺点是传动间隙大、弹性大,受载能力小。方向舵上使用较多。但为了保证方向舵的传动精度,须用一推一拉的两根钢索。但须注意传动间隙造成的舵角误差。遥控设备的维护与修理(1)保证电源工作正常;
严格掌握正确的充电方法,避免过放电和过充电,保证电源可*地工作,这是确保飞行安全的重要环节。过放电往往发生在发射机上,主要是疏忽大意,忘记关机而造成的。过充电的原因很多,例如缺乏对镍镉电池性能的了解,总以为经常充点电才保险;或是飞行训练安排不合理,每天放电时间不够,为了第二天飞行就又进行充电。这样反复进行过充电,将使电池很快损坏。
遇到这种情况,可见根据放电程度,缩短充电时间,以减少对电池的损坏。另外镍镉电池的寿命,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一般可为充、放电五百次,所以要尽量减少充电次数。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每次充电之后要测量电压,以便及时发现因停电、电压不足、插头接触不良等意外情况而造成的充电不足。如果在正常充电之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电压数值一次此一次低,而且放电时间也明显缩短时,应立即换新电池。一味地延长充电时间是无济于事的,只能加快电池损坏的速度,对飞行造成更大的潜在威胁。对于干电池不要试图用充电的方法延长使用寿命,否则必将适得其反,因小失大。
(2)保证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对舵面摇臂、连杆接头、各种销钉和紧固件,应随时进行检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3)随时核对舵面中心位置:对全部舵的中心位置应有准确的记载,并牢记在心,以便随时进行核对。一旦发现发射机微调位置未变而舵角变化时,必须立刻检查。因为这意味着出现了接收机电压不足、传动系统的接头或摇臂松动、脱落、舵和安装架开胶等故障,要在排除之后才能继续。
(4)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在航行若干个航程之后,应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在模型受到剧烈冲击或进水之后,应对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
第四篇:模型制作讲稿
安徽商贸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所属系(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老师:黄佳佳
《模型制作》理论部分讲稿
课程总学时:20周(40学时)授课老师:黄佳佳
授课班级:视觉传达设计11(1)、11(2)、艺术设计11(3)、动画设计12(2)教学目的:
1、通过开设模型课题,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表达能力;
2、通过模型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强烈的空间意识;
3、使初学者尽快直观地体验到建筑创作中的重要内容(建筑的形体组合关系、空间处理方式、材料运用、结构的特点、色彩与肌理、局部与细节等);
4、掌握一种全方位的空间表达方式和空间构思的方法;
5、使专业设计的表达语言更加丰富、更趋于全面和完整。
课题作用:
“一件完整而成功的作品中蕴涵着许多含义,那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向所有相关的人展示它的存在。” ——Le Corbusier,《走向新建筑》1984
1、模型制作是专业训练与创作过程的一部分,它的审美系统仅向理解这一系统的人开放。在这个范围内,模型不仅仅是制作,更是创造。
2、模型制作更有利于设计师对方案的设计和深化进行整体把握;
3、在教学过程中,模型设计与制作不仅作为一种表达手段,而是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模型的体验不仅是对纯粹形式的体验,而更多的是对建成环境的体验;
5、模型设计与制作是一个综合的学习过程。
网站介绍:
www.xiexiebang.com.net(素材中国)安徽商贸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所属系(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老师:黄佳佳
第一章 概 述
教学重点:了解本课题的现实意义和有基本的认识 教学难点:本课题的意义和应用
1.1 模型的概念
模型的概念可简明定义为:“实物设计”或“概念设计”的模拟展现。特点及作用: 说明性;介于设计图纸和实际的立体空间表达
启发性;设计师、业主和评审者从立体条件下去分析和处理空间及形态的变化 可触性;探求感官的回馈、反应进而求取合理化的形态 表现性;以具体实体使人感受到真实的形象载体
一、建筑模型的认识
(一)建筑模型是将二维图像通过材料、创意组合形成了具有三维的立体形态。
(二)通过对材料手工、机械加工,生成了具有转折、凹凸变化的表面形态
(三)通过对表面的物理、化学处理,产生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
(四)建筑模型不是简单的仿形制作,是材料、工艺、色彩、理念的组合。
二、要求
(一)理解建筑语言,理解建筑设计的内涵,才能准确完整的表达建筑设计的内容
(二)充分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使用各种材料。
(三)熟练掌握各种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
(四)合理利用不同的加工手段和工艺,提高模型制作的精确度和表现力
三、应用与意义
1、应用
作为设计过程中初步概念产生的研究方式;作为方案深化设计的研究方式; 作为方案展示的研究方式;
2、意义
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个全面分析的平台;为方案的表达与展示提供一种方式,使更多的非专业人员能够全面感受方案的形态。
1.2 模型的分类
1.2.1工业产品模型的分类
产品模型是按照设计方案来预测仿照产品实物形象,利用各种材料而制作出来的物体。按模型用途分类
1)研究性模型2)表现性模型 3)功能性模型4)产品样机模型 按模型材料分类
1)黏土模型2)油泥模型3)石膏模型4)木材模型5)金属模型6)纸模型 7)塑料模型8)泡沫塑料模型9)玻璃钢模型 安徽商贸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所属系(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老师:黄佳佳
1.2.1工业产品模型的分类
1.2.2 建筑模型的分类 安徽商贸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所属系(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老师:黄佳佳
第二章 建筑模型的制作工艺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各种模型工具的使用方法、模型的表面处理技巧及后期加工处理技巧。根据参考图纸制作沙盘模型。
教学难点:各种色彩都拥有不同的性格,这个是人赋予的 2.1建筑模型制作的常用工具 2.1.1 测绘工具
三棱尺 直尺
三角板 角尺 安徽商贸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所属系(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老师:黄佳佳
模板 圆规
蛇尺 游标卡尺
2.1.2 剪裁、切割工具
美工刀、手术刀、切圆刀、剪刀、手锯、钢锯、电动
手锯、电动曲线锯、优耐美模型机组、雕刻机 安徽商贸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所属系(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老师:黄佳佳
电动曲线锯 优耐美模型机组
2.1.3 打磨、喷绘机具
砂纸 砂纸打磨机 安徽商贸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所属系(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老师:黄佳佳
什锦锉 钢锉刀
木工刨 小型台式砂轮机
2.1.3 热加工工具
塑料板弯板机 热风枪
2.2建筑模型的材料
材料是建筑模型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建筑模型的表面形态和立体形态。
材料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有按材料产生的年代进行划分的,也有按照材料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进行分类的。这里主要从建筑模型制作角度进行划分,由于各种材料在建筑模型制作过程中所充担的角色不同,因此划分为主材和辅材类。
2.2.1 纸板类 安徽商贸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所属系(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老师:黄佳佳
2.2.2 泡沫聚苯乙烯板
属于塑料材料的一种,是用化工材料加热发泡而成。由于质地较粗糙,因此一般只用于制作方案构成模型、研究性模型。
优点:造价低、材质轻、易加工。
缺点:质地粗糙,不易着色。
2.2.3 有机玻璃板、ABS板、PVC板
三者称为硬质材料。都是由化工原料加工制成。在建筑模型中属于高档材料。主要用于展示类规划模型和单体模型。安徽商贸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所属系(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老师:黄佳佳
2.2.4 木板材
木板材是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材料之一。最常用的是轻木、软木和微薄木。
加工容易,无毒、无噪音,制作快捷,用它制作的模型有着其特有的质感。
2.2.5 辅材类
是用于制作建筑模型主体以外部分的材料和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的胶粘剂。主要用于制作建筑模型主体的细部和环境。
主要包括了:金属材料、双色板、确玲珑、纸黏土、油泥、石膏、及时贴、植绒及时贴、仿真草皮、绿地粉、水面胶、软陶、石蜡、各类成品型材。
2.2.6 胶粘剂
建筑模型制作是靠胶粘剂把点、线、面材连接起来,组成一个三维建筑模 安徽商贸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所属系(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老师:黄佳佳
型。同时,使用材料不同,所以对胶粘剂性状、适用范围、强度也应有所了解。纸类:白乳胶、胶水、喷胶、双面胶带
塑料类:三氯甲烷(氯仿)、502胶粘剂、建筑胶、热熔胶、hart胶(UHU胶)、无影胶
木材类:白乳胶、hart胶、建筑胶
2.2.7 喷色材料
面层喷色材料有:自喷漆、醇酸调和漆、硝基漆、聚酯漆、模型专用漆、丙烯颜料 安徽商贸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所属系(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老师:黄佳佳
第三章 建筑模型制作设计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各种模型工具的使用方法、模型的表面处理技巧及后期加工处理技巧。根据参考图纸制作沙盘模型。教学难点:整体规划合理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效果。对模型整体的把握修饰。
3.1 建筑模型主体制作设计
分清模型用途:商业展示型、学术研究型、学生课程作业 3.1.1 总体与局部
在进行每组建筑模型主体设计时,最主要的是把握总体关系。就是根据建筑设计风格、造型等,从宏观上控制建筑模型主体制作的选材、制作工艺及制作深度等要素。
在把握总体关系时,还应结合建筑设计的局部进行综合考虑。因为都是由若干个点、线、面进行不同的组合而形成的。但局部来看,造型上都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同时也制约着工艺与材料的选择,所以在设计制作前一定要结合局部个体差异性进行综合考虑。
3.1.2 效果表现
建筑主体是根据设计人员的平、立面组合而形成的具有三维空间的建筑物。在进行建筑立面表现设计时,首先要将设计人员提供的立面图放至实际制作尺寸。然后对建筑设计的各立 安徽商贸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所属系(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老师:黄佳佳
面观察,同时对最大立面、最小立面、最复杂及最简单立面进行对比。
在进行建筑立面表现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建筑设计图纸立面所呈现的平面线条的效果,一定要分清楚功能性还是装饰性的效果,在进行建筑立面表现加工制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建筑主体是根据设计人员的平、立面组合而形成的具有三维空间的建筑物。在进行建筑立面表现设计时,首先要将设计人员提供的立面图放至实际制作尺寸。然后对建筑设计的各立面观察,同时对最大立面、最小立面、最复杂及最简单立面进行对比。
在进行建筑立面表现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建筑设计图纸立面所呈现的平面线条的效果,一定要分清楚功能性还是装饰性的效果,在进行建筑立面表现加工制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3.1.3 材料选择 3.1.4 模型色彩
建筑模型色彩是根据不同材质和技法来表现。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自身色彩,体现一种淳朴而自然的美感;另一种是通过面层喷涂,产生色彩效果,是体现一种外在形式美感。
模型制作时要注意色彩的整体性,一定要根据造型及各构件、各单体之间关系,合理进行选配,从而最大限度达到色彩统一。3.2 建筑模型绿化制作设计 3.2.1 绿化与建筑主体关系 3.2.2 绿化中树木形体的塑造 色彩感觉。安徽商贸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所属系(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老师:黄佳佳 安徽商贸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所属系(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老师:黄佳佳
第四章 建筑模型的色彩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制作流程,掌握不同环境物件的制作技巧,整体把握建筑模型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外观环境的修饰和处理。
教学难点:整体规划合理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效果。对模型整体的把握修饰。
4.1 色彩配置
模型的体块、造型如同人的身材,而色彩与质感是人的脸面与服饰,和谐的色彩能给人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这些因素无论任投标、招买楼盘和学术讨论时都是十分重要的。
4.1.1 模型主体色彩
建筑模型主体的色彩与建筑的性质有关。常规设计住宅为暖色调,公共建筑为冷色调;活泼,性质偏暖色调,庄重,性质为中性或偏)令;南方区域偏浅色,北方区域偏深色(光暖问题)。大部分情况下由设计者决定,但并不给模型制作者色样,仅仅给出色相范围,如暖色的毛面花岗岩、冷色铝板、白色构架等较大的选择余地。在这些范围内可调出许许多多的色彩,如暖色的花岗石偏黄、偏白,深色近赭石、近熟褐。白色构架也要根据整体色相来决定为冷色白或暖色白,具体选用那一种才能将模型的特点、性格真实的再现出来,则取决于模型制作者的.4.2 色彩在建筑模型中的运用 4.2.1 材料本色的利用 4.2.2 二次成色的利用 4.2.3 建筑模型色彩的调色
1、环境因素:包括操作环境和光环境
2、尺度因素
3、工艺因素
4、色彩因素 安徽商贸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所属系(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老师:黄佳佳
第五章 建筑模型底盘/地形/道路的制作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制作流程,掌握不同环境物件的制作技巧,整体把握建筑模型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外观环境的修饰和处理。
教学难点:整体规划合理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效果。对模型整体的把握修饰。
5.1 建筑模型底盘的制作
平面底盘的组成有结构底板(需表示出道路)、硬地(包括人行道、广场)和绿地(主要是草地)三部分。在小比例模型上,大马路的车行道和人行道用同一色表示,中用白线区分,主要大色块分为两种:马路与草地,主干道应贴上马路中线和隔
离绿岛结构底板先钉好木板,上蒙三夹板或五夹板,要做玻璃罩的留出相应的位置,断面有以下几种:平面底盘有卡纸底盘和有机玻璃底盘两种。安徽商贸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所属系(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老师:黄佳佳
5.2 建筑模型地形的制作
5.3 建筑模型道路的制作
道路在建筑模型中的表现方法不尽相同,它随着比例尺的变化而变化。6.3.1 1:1000~1:2000建筑模型道路制作方法 安徽商贸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所属系(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老师:黄佳佳
第六章 建筑模型配景制作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制作流程,掌握不同环境物件的制作技巧,整体把握建筑模型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外观环境的修饰和处理。
教学难点:整体规划合理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效果。对模型整体的把握修饰。
6.1 建筑模型绿化的制作
建筑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周围的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与环境形成一种特定的氛围。例如,商业建筑追求热闹繁华的气氛,而陵园建筑要有庄严肃穆的感觉。当建筑未建成时,模型在表现建筑与环境协调的同时,也必须将这种气氛表现出来。
制作的树分为抽象形树和具象形树。在任何比例的模型里,树高度为5~8m,相当建筑的2~3层楼高。用这个比例做的树的感觉是比较适合模型在视觉传达中的宜人性。
6.1 建筑模型绿化的制作 安徽商贸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所属系(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老师:黄佳佳
建筑模型其他配景的制作 汽车
在模型上一般只作小汽车(轿车)。它的实际尺寸为4600*1770*1500mm左右,在模型上常按50mm或稍长一点的尺寸去做。在大比例模型上(1:100,1:75,l:50)的汽车直接去玩具店买,选购造型简洁、色彩单一的,以免有喧宾夺主之感。路灯、人、小景
路灯适用于1:300或更大的模型中,在主干道两边、广场周围根据设计需要选用高架灯或地灯。模型人可烘托建筑的繁华气氛,也是建筑的关键参照物。人的 安徽商贸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所属系(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老师:黄佳佳
模型具象表示用纸板法、石膏切形彩绘法、橡皮泥塑造法等。小景包括很多东西,如雕塑、亭榭、假山、水平、旗杆、栏杆、喷泉、花坛等。这些东西做法多种多样,常根据需要灵活选材。
小景部分在模型上起到点缀、活跃气氛的目的,只要适度表现,追求形似,无需下大力详做,贵在以巧取胜。《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为良也。”
第五篇:logistic回归模型讲稿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2016-10-24
1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沙龙,感谢我的导师对沙龙内容及PPT制作过程中的悉心指导,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在课题中用到的一种统计学分析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
2这是CNKI学术搜索给出的近年来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的学术关注度,由此可见,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在当前学术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流行,关注度比较高,是进行科研数据分析不可缺少的利器。
3下面我将分以下几个部分对回归模型做详细的介绍: 1.Logistic回归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Logistic回归的应用范畴;3.Logistic回归的类型及实例分析;这是本次沙龙的重点部分。4.应用Logistic回归的注意事项;5.小结与答疑。
4首先来了解一下Logistic回归模型的基本概念与原理:Logistic 回归又称「Logistic 回归分析」,是一种「概率型非线性回归」,主要用于危险因素分析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是目前流行病学和医学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发表高质量 SCI 论文必不可少的重要统计学分析利器。Logistic 回归本质上是一种用于研究二分类(或多分类)结局(y,因变量)与有关影响因素(x,自变量)之间关系的多因素分析方法。
5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解释它的基本原理,也就是说:用一组观察数据拟合Logistic模型,然后揭示若干个自变量x与一个因变量y之间的关系,结果反应了y 对x的依存关系。统计学的东西比较抽象,下面通过两张图再来重复解说一下。
6(1)与某一事件或某一疾病的结局有关的,存在很多可疑的影响因素,在这些可疑因素中包括促使结局发生的有关的一些危险因素、也包括抑制结局发生的有关的一些保护因素。那么这些因素到底哪些是危险因素,哪些是保护因素呢?它们的危险及保护的程度大概有多少呢?
7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详细的结果。
8下面来看一下Logistic回归的应用范畴;Logistic回归的应用范畴很广泛,其中最主要的应用是筛选对事件结局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某一事件是否发生、发生概率的大小。
9主要在流行病学中应用较多,比较常用的情形是探索某疾病的危险因素,也即影响因素分析。包括仅考察某单一因素是否为影响某一事件发生与否的因素,也就是后面要详细介绍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还包括从多个可疑影响因素中筛选出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变量,就是后面要详细介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这里不敷衍了。
10Logistic回归分析的第二个主要应用范畴是进行某事件结局发生的概率进行预测,在已经建立得logistic回归模型后,我们可以根据模型,预测在不同的自变量情况下,发生某病或某种事件结局的概率有多大。预测的目的:根据研究对象的一些检查指标,判断某种事件结局的概率有多大,进而决定下一步研究方案的制定。
11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一起了解一下具体的预测过程:案例: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某市人群患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职业、是否吸烟、种族等。我们要进行预测的问题是:在自变量为男性、汉族、医务工作者情况下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概率是多少?通过预测,我们要制定下一步的科研、治疗方案。具体看一下SPSS软件操作步骤。
12首先,将收集的课题数据资料整理后,导入SPSS分析软件中。
13第二步打开SPSS的数据视图,点击分析-回归-二元Logistic后。
14出现Logistic回归界面,分组拉入因变量框内,性别、民族等拉入自变量框内,这是点开右上方的“保存”的对话框,选中预测值“概率”,点击“继续”、“确定”。我们再回到数据视图,发现多了一个变量PRE_1,这就是我们心心念的概率(风险)。这时候我们只需要在数据视图录入新数据,比如右图底行:男性、医务者、种族的自变量代码。
16我们重新运行下分析—回归—二元Logistic回归等步骤,又有了新的变化。
17数据视图多了一个变量PRE_2。PRE_2相比PRE_1多了一个数据36.78%。这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大家对于男性、汉族、医务工作者人群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是36.78%。
18本案例预测概率的意义:1.通过对某些自变量情况下结局的预测,决定对此类人群是否进行深入调查研究;2.对预测概率较高的某类人群,可以适当进行干预。19下面一起来看一下Logistic回归的类型及实例分析,这也是本次沙龙的重点部分。首先来看一下Logistic回归有哪些类型。Logistic 回归的类型有多种,按照不同的实验设计适用范围分为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其中,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主要用于配对/配比资料研究的数据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病因学研究及队列研究资料的数据分析。下面就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与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我们具体详细的一同学习一下。
20首先来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实例,案例:探讨甲状腺结节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研究对象为:2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和200例对照者;研究方法: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记录了与疾病发生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医疗保险、职业及家庭年收入等;统计学分析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的目的为:筛选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各自变量作用的大小。也就是对疾病发生的影响程度。
21首先是对变量进行赋值,变量包括因变量和自变量。因变量,顾名思义就是因别人的变化而变化的量,比如研究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影响因素,这里的患病情况就是因变量。
3、自变量(影响因素),通俗地说就是不因别人变化而自己变化的量,比如本例中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影响因素就是自变量,如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医疗保险、职业及家庭年收入等等。22对问卷中的变量完成赋值后,第2步,将整理好的数据输入SPSS统计软件中,下面开始进行软件操作。
23这是具体的SPSS实施操作的步骤: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有意义的自变量-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解读。
24首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具体步骤为点击:分析-回归-二元Logistic,25出现Logistic回归界面,分组拉入因变量框内(分组是指病例组和对照组,也就是二分类因变量Y值取值为患病和不患病),性别、民族等作为自变量拉入自变量框内。每次只对一个自变量进行分析。点击确定。
26这是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我们主要看它的P值,当P值<0.05时,说明进行分析的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是疾病发生的可疑因素。但是存在混杂因素的影响,还不能确定它到底是不是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情况下,都是选择那些单因素分析中与因变量有关的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但同时需要提醒,如果某些自变量从作用机制或临床经验上来看,跟因变量之间关系密切,即使单因素分析没有意义,此时也应该将其选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
27将分组拉入因变量框内;将单因素分析后筛选的所有的P值<0.05的有意义的自变量全部拉入自变量框内,点击选项按钮,勾选95%可信区间选项,点击继续,确定。28在一系列点击菜单的操作后,我们终于看到了输出结果。首先是对Logistic回归模型的检验,经过统计学检验,模型的卡方值=18.873,P=0.000,说明Logistic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
29再来看不在方程中的变量这个结果的意义,本表显示在每个自变量引入模型之前,检验这些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有无联系,由sig的值可知,家庭年收入、食用碘盐(B5)与因变量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其余4个没有。
30再来看方程中的变量这个结果的意义,31本表显示多因素回归的最后结果:职业、家庭年收入、食用碘盐为患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其后sig都小于0.05;危险的程度看后面的exp回归系数,系数>1为危险因素,包含1表示无意义,<1为保护因素。在>1的前提下,系数越大越危险,所以因素危险性又重到轻依次为家庭年收入 > 职业> 食用碘盐。
32下面来看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区别在于: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适用于在实验设计阶段为了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而进行的一种匹配设计方法。当得到一名研究病例后,选择一名或多名非病例作为对照,选择相应对照的条件是:某些需要控制的混杂因素与该病例之间相同或相似(比如说年龄、性别),从而形成一个匹配的对子。一个匹配的对子可以只有1个病例和1个对照,称1:1匹配;还可采用 1个病例,多个对照,此时称为1:m匹配,常用的m一般小于等于4,不同的对子,m可以不同;还可设计m:n匹配,即不同对子的病例与对照个数均可不同,这样的设计增加了收集资料的灵活性。对于这类匹配设计资料,如果采用以上介绍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将会降低检验效能。而应当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案例: 探讨甲状腺结节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对2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和200例对照者按性别、年龄进行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调查记录了与疾病发生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试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危险因素,并分析各自变量作用的大小。
第一步。变量赋值; 35第二步,数据录入
36第三步,求出同一对中的病例和对照所有自变量的差值,然后利用该差值直接拟合不含常数项的传统logistic模型。
这里说明一下:d_x1即为病例组自变量x1与对照组自变量x1的差值,以此类推。比如,病例组某自变量(BMI)为29,对照组BMI为20,那我们的d_x即为9。
d_y为病例组因变量y与对照组因变量y的差值,按我们常规的赋值(病例组=1,非病例组=0),这里d_y就是一个常数1,这时候传统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会拒绝继续运算,我们只好求助于无序多分类的多项logistic回归。
37点击:执行分析—回归—多项logistic回归。出现一下界面。38将d_y选入因变量框,d_x1、d_x2、d_x3、d_x4选入协变量框,39点击“模型”,去除“在模型中包含截距”。点击继续,确定。
40结果解读。首先看“模型拟合信息”的结果,p<0.001,说明拟合的模型有统计学意义,而且伪R方也比较大,说明拟合的模型也还不错。
41我们都知道logistic回归最重要的是提供了OR这个效应指标,详见“参数估计”,这里的Exp(B)即我们常说的OR。可以看到d_x2对应的OR为1.311(这里x2为二分类变量),可以解释为有x2的患结节的风险是无x2的1.311倍。
42上述方法只能用于1:1配对,下面对于1:n配对的情况,我们一起学习一下。首先来看案例。探讨甲状腺结节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对2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和400例对照者按性别、年龄进行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调查记录了与疾病发生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试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危险因素,并分析各自变量作用的大小。对于1:n配对的情况,则需要借助COX回归。
43我们都知道COX回归是要求有生存时间的,所以,我们也引入了时间的概念,但由于不是真正意义的生存时间,常称为虚拟时间,即表中的time。虚拟生存时间可以取任意大于0的数值,但要求对照组的生存时间长于病例组,比如,我们可规定,病例组统一为1,对照组全部为2。
其中,time为虚拟生存时间,x1和x2是我们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本例中,x1和x2均为二分类变量),y是因变量(1=正常人,0=患者),no是配对的对子数,我们看前3行,no都是1,y分别为1、0、0,也就是说1个病人与2名对照形成了对子。
44执行分析—生存函数—COX回归。
45将time选入时间框,x1和x2选入协变量框,no选入层,y选入状态,点击定义事件(事件发生的值定为1)。点击继续、确定。
46结果解读。可以看到x1对应的Exp(B)为3.689,可解释为有x1的患某病的风险是无x1的3.689倍。而有x2的患某病的风险是无x2的0.67倍,显然x1是一个危险因素,x2是一个保护因素。
47下面一起来看一下运用Logistic回归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1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危险度的情况、2样本量方面的情况、3 Logistic回归中的自变量形式、4Logistic回归时单因素分析。
48.Logistic回归在医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就是模型直接给出具有临床实际意义的OR值,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结果的解读与推广。如表所示:家庭低收入者发生疾病的风险是高收入者的1.328倍。这里要注意估计的方向问题,以家庭高收入者作为参照,家庭低收入者患疾病的OR是1.328。如果以家庭高收入者作为参照,算出的OR将会是0.7530(1/1.328),表示家庭高收入者发生疾病的风险是低收入者的0.7530倍,或者说,是低收入者的75.30%。撇开了参照组,相对危险度就没有意义了。
49.通常回归模型都需要建立在大样本的基础上。在进行Logistic回归前,应该考虑当前的样本量是否充足? 根据模拟研究,在使用Logistic回归时,1.样本量不能太少,通常病例和对照的人数应该至少达到30~50人,另外也可根据经验公式:因变量中较少的那一类的人数>=自变量个数×10,来计算求得合适的样本量。
另外一点是:二分类logistic回归不论自变量还是因变量,一般都用0表示阴性或不严重的情况,而用1表示阳性或严重的情况,这样or值就可以解释为or>1(危险因素),or=1(无关系),or<1(保护因素)。
50.自变量的形式问题,Logistic回归的自变量既可以是连续变量,也可为分类变量。总体原则是尽量从实际或专业角度考虑采取何种形式更好。比如年龄,可以取为连续变量,也可以5岁、10岁作为一组,甚至分为老年人和年轻人两组。不同的划分方式决定了结果解读时的差异,比如,在做出胃癌与年龄的关系,如果把年龄作为连续变量分析,得到危险度为1.008,其解释为年龄每增加1岁,患胃癌的风险就会多出0.008倍,这个数据会显得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但如果以10岁一组,可能得到的危险度就是1.6,即年龄每增长10岁、患胃癌的风险就增加60%,这样幅度的相对风险更具有临床实际意义。如何将连续变量进行划分并没有固定的标准,按照统计学的分位数或具有临床意义的界值划分都是常用的方法。建议在分析时先进行趋势的描述,观察特定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何种关系,再结合临床专业角度与统计学考虑,以获得最合理的划分方式。
51.在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时,是否必须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才能进行多因素分析?理论上讲,如果样本足够大,且所有的因素之间没有关联,最好把所有的因素都放到方程中,通过全模型法对所有可能的混杂因素同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对有显著意义的变量进行筛选,此种情况下可以不做单因素分析。如果样本例数有限,比如,仅有80例患者,但是有20个因素,这种情况下,最好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剔除既无统计学意义,又无 临床意义的变量,只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单因素分析时最好将P值放宽,比如0.1或0.15等,避免漏掉一些重要因素(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多因素的结果不同于单因素分析)o当然,也要注意仔细检查各因素间的关联程度,对于高度相关的自变量一般不同时带入模型,例如:收缩压和舒张压。一旦发现因素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建议首先进行筛选,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变量带入模型。
52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在平时写论文经常遇到的一些疑惑及小结部分。
53常听周边的同学说起,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不知如何对统计学方法进行规范的表述,尤其是常用来探讨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方法logistic回归,今天就这个问题,做一下简单的总结:
1.1.统计学分析中如何表述logistic回归?比如,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错误: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正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低出生体重儿和产妇年龄、孕前体重、孕期吸烟史、种族之间的关系,以后退法作为自变量筛选方法,因为,统计学分析中表述logistic回归时,要报告出自变量、因变量、自变量筛选方法。
54表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时,应该报告自变量、因变量的赋值情况,我们可以选择表格展示变量的意义和赋值。如:低出生体重儿影响因素的变量的意义及赋值:
55如何表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要报告OR、95%可信区间、各变量参照组。这是logistic回归最核心的结果表述。如:低出生体重儿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56这里提一点,当自变量是分类变量时,我们可作适当的省略。
57比如,上表的吸烟与否,可以将“吸烟史:否”省略掉。同样,当自变量为有序多分类或无序多分类时,我们也可以省略掉某一参照水平。
下面来看一下小结部分:主要在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一下总结:1.模型: Logistic回归模型是一个概率型的回归模型。
2.目的:作出以多个自变量(危险因素)估计应变量(结果因素)的logistic回归方程。属于概率型非线性回归。
3资料:1.应变量为反映某现象发生与不发生的二值变量;2.自变量宜全部或大部分为分类变量,可有少数数值变量。分类变量要数量化。
4用途:研究某种疾病或现象发生和多个危险因素(或保护因子)的数量关系。
5种类: 1.成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2.配对(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
58.应用:对队列研究资料,Logistic回归模型直接给出发病概率估计,而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则不能给出概率估计,但可提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必须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上就是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的全部内容,有讲解的不周之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再次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