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发展发言稿5篇

时间:2019-05-14 18:5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园区发展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园区发展发言稿》。

第一篇:园区发展发言稿

多措并举强园区 跨越发展攀新高 **市城东镇党委、政府 领导、同志们:

**市脱水果蔬产业园经过二十五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脱水果蔬生产加工和销售集散地,它对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国家税收作出了较大贡献。目前,园区规划面积7500亩,已开发利用3422亩,入园企业70家,其中脱水果蔬企业20家(城东镇13家、垛田镇7家),从业人数11000人。累计固定资产总投入2.5亿元。2015年实现总产值38.4亿元,营业收入37.6亿元,利税2.16亿元,其中税金9327万元。但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壮大,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规划不统一、基础设施不配套、管理体系不健全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突出宣传引导,提高园区吸引力。一是抓对外宣传。利用宣传栏、《招商指南》、各种媒体、《给在外老板能人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园区的地理优势、产业特色以及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等,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吸引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二是抓对业主宣传。重点宣传《税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业主的综合素质,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他们依法纳税,为国家振兴多作贡献,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严禁将脱水蔬菜下脚料推入河中、将蒸煮水等工业污水流入水中。三是抓规划管理。邀请设计院专家对园区进行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功能定位。针对园区历史上由城东、垛田两镇企业混合一起、难以管理的现状,请求由市政府牵头,尽快成立园区管委会,进行资源整合、规范管理。真正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

二、突出做大做优,积蓄园区暴发力。一是推进企业上规模。坚持“四个一批”,加强内部整顿:整合一批,对作坊式生产、环境卫生差、资源浪费严重的加工企业进行整合取缔,解决小而散、多而乱的生产格局,形成脱水果蔬生产加工经营联合体;改造一批,对现有落后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进研制先进、高效、节能的生产设备,进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综合利用水平;提升一批,引进开发真空微波干燥、低温膨化、红外线、太阳能利用等技术,开发新型脱水蔬菜产品,建立并推广脱水蔬菜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提高脱水蔬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做大一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发展壮大集团型的龙头企业,树立我市脱水蔬菜在国内外的品牌形象。二是鼓励企业拓市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鼓励和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投入,让蔬菜企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加快推进院企合作,邀请科研院的专家来**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建立多家产学研中心。三是促进企业创特色。加大扶持力度,对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给予资金和政策倾斜,确保企业集群的繁荣与发展。加强品牌建设,支持脱水蔬菜企业创建优质品牌产品,积极申报泰州市优质品牌和江苏省名牌,唱响区域产业品牌,以品牌优势占领市场。加快基地建设,建设标准化、无公害的优质生产基地,在扩大规模、增加总量、提高品质上下功夫。

三、突出载体建设,增强园区硬实力。一是加强硬件建设。加大对园区的投入,继续搞好园区内的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发挥污水处理厂的应有作用,加快供热项目建设进度,严控废水入河,减少烟尘排放。二是加强平台建设。完善脱水蔬菜产业信息网络系统,构建立足华东、辐盖全国、面向世界的市场信息平台,强化信息服务,完善脱水蔬菜生产、销售和国际市场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扩大网上销售份额,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市场信息对引导生产流通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强协会建设。强化脱水蔬菜行业协会的调控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克服行业中各自为战、压级压价、同质竞争、扰乱市场等不良行为,真正做到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报价、统一销售、统一质量,形成一个拳头对外,增强行业参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第二篇:园区发展调查报告

山东五莲工业园区 建设与发展情况的调研

县委党校:

根据全县科级干部培训班的课程安排,我于2014年12月21——25日,按培训班的调研任务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山东五莲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情况以及影响园区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专题调研。为了客观公正的全面反映园区的发展、深入分析制约园区发展的因素、提供有利于园区长远发展的思路与建议,本次调研我从一个调研者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采取专题座谈的方式,深入到园区所属的台湾工业园、五征工业园、遨游工业园、部分村庄实地调研,并征求县里相有关部门意见和看法进一步完善调研内容。下面,我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园区的基本建设情况与发展现状

山东五莲工业园区位于五莲县东南部的潮河镇,始建于2003年4月,总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起步区20平方公里。园区自成立以来,几易其名,初名为日照市加工贸易区,是县委县府为融入半岛、接轨青岛、对接日照市区、实现经济跨跃发展的目标而做出的重大举措,加工贸易区的设立,真正实现了青岛与日照两大经济区域的有机对接,五莲经济具有了划时代的历史发展机遇,加工贸易区也成了五莲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最活耀前沿地带。2005年3月,为适应国家和省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确定建设以潮河为中心的日照市北加工制造业基地,并将加工贸易区更名 为日照市北工业区。2006年3月,山东省政府批准该区为省级工业园区,并按地域管理权限统一格式正式命名为山东五莲工业园区。2007年 3月,省政府批准在该园区设立区中园———省级台湾工业园。

园区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可持续性推进,跨跃式发展”为宗旨,以快速形成五莲东园西城一轴双极发展的格局为目标,以优质的服务和一流的发展环境为资本,立足日照依托青岛面向国内外招商,吸引了大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阔大项目落户园区,到目前入园企业已达60家,总投资达36亿元,已初步形成了汽车制造、机械加工、出口贸易加工、基础材料和高新技术等五大产业链。调查表明:园区经过近3年多的发展,本着“建设大园区、营造大环境、促进大招商、实现大发展”的战略思想,以打造“日照与青岛两大经济区域有机对接的桥头堡、新的临港产业高地、半岛新兴现代化海滨工业园区”为目标。坚持“环保第一、规划先行、集约用地、和谐建园”的宗旨,逐步配套完善了基础设施,大力培育园区鲜明特色,强化了园区发展的社会效益。

1、高起点规划、科学布局、高标准建设,为建设现代城市化园区的奠定了良好册基础。园区自设立初期,县委县政府就确定园区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可持续性推进,跨跃式发展”建设宗旨,市县领导十分重视园区的规划工作,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对园区选址、产业定位、总体规划及设计等严格把关,确保园区规划高起点、科学布局、可持续发展。县里先后聘请同济大学、山东省测绘局和山东大学对园区进行了测量与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确定了园区集约用地、发展与环保相统一、效益与可持续行性相一致的园区发展道路。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建设与施工,做到项目落地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必须符合园区长远规划。拒绝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科技含量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的各类项目进入园区。

2、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打造园区的载体功能、提升园区的城市化容量性能。三年来,县委县政府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连续向园区投资2.7亿元先后修建潮石公路、园区道路、电力与通讯等基础设施,尤其2006年,县里举全县之力投资一亿元为园区高标准配套修建了七纵五横的园区路,使园区具有了十横九纵一外环总里程达五十公里的交通道路格局。园区管委会克服各种困难,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发了20000平方米的商贸城、高标准建设了园区中小学、启动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华信住民小区的建设和医院改建,目前正在实施自来水、热电厂、污水处理场的开工前的评估工作。园区实现了道路、供水、供电、排污、通讯、宽带网、有线电视及土地平整等“七通一平”,逐步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完成了电力增容,改造了通讯设施,完成光缆、有线电视和宽带网开通等工作。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了园区品位,也增强了园区吸引力。

3、遵循产业可持续发展原则,积极引导产业化发展方向,快速培育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园区以“对接日照市区,承接青岛产业转移,打造加工业基地” 为发展宗旨,以发展机械电子为产业定位,以建设“鲁东南第一园区”为发展目标,立足日照依托青岛,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园区按照潮白河和龙河自然的地域分成四个功能不同区域:北区以行政办公和商业为主,该区承载了园区的城市化功能;东区以外资外贸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省级台湾工业园就设立在该区,世界500强企业台湾亿丰集团投资4100万美元的木制窗帘项目就在该区;南区以机械加工和电子技术产业为主,目前飞碟汽车和遨游集团以及绿色庄园等企业落户在该区;西区规划为汽车产业区,主要依靠五征集团和飞碟客车集团为龙头,配套发展汽车产业。园区立足于产业建区、产业兴区,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强区的良好氛围,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目前,园区已经形成以汽车制造、机械加工、出口贸易加工、基础材料和高新技术等为主的五大优势产业,并形成了以项目带项目、以项目促项目的循环经济发展圈,不断快速拓展和延伸园区的产业优势。

4、项目建设速度快,投资强度大,运转效果良好。山东五莲工业园区经过近三年来的努力,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化园区发展能力,一大批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也纷纷落户工业园。中国五征集团、浙江飞碟客车有限公司、山东遨游集团投资过亿元项目已投产。世界500强企业台湾亿丰集团投资4100万美元的木制窗帘项目、香港王氏塑料科技项目、南山集团绿色庄园葡萄酒项目、辽宁中顺汽车项目、日照兴业集团等过亿元大项目也正在建设中。这些项目的投产和建设 促进了园区的发展,优化了生产技术、人力资源、产品市场、原材料等要素资源共享与优势发挥,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目前、园区内投产企业60家,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企业16家投资额达到20亿元,其中外资企业5家,台资企业1家。随着园区新一轮投资热潮的到来,今年又引进了投额达4亿元的5个外资项目。大企业大项目入园势头强劲,投产的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攀升,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加强。

5、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和谐发展道路,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园区成为我县对外招商引资的窗口。园区始终把优化环境作为塑造区内形象、提高服务水平的突破口,在努力改善园区内基础设施的同时,不断加强服务意识建设,相继出台了稳定投资鼓励发展的配套政策,严格按照承诺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正确处理各项发展的关系协调。尤其,园区管委会成立以来,园区加大了软环境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创新求实之路,把园区建设与建设和谐社会相统一:在园区规划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效益与可持发展的统一,正确处理园区快速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矛盾,从规划到项目落地都要充分考虑园区发展与当地农民的利益相结合,确保园区壮大、企业发展、镇村集体财力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优惠扶持弱势群体确保生活质量同步提高。坚持园区建设与推进城市化和妥善安臵失地农民相结合,坚持把失地农民的安臵摆在重要位臵,建立起农民长期受益的机制,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失地农 民的素质,提高其就业和创业的本领。规划相应区域支持农民发展三产服务业和家庭配套加工业,就地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田向车间转变、农民向工人转变、农村向城市转变。

6、招商引资成就显著,实现了园区发展的第一步飞越。园区把招商引资定位在大项目、高科技项目,为园区的良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内招商确定了“立足日照、依托青岛、主攻广东东莞”的三个层次同步招商、相互推进的新思路。主动把握日照市区北移带来的招商机遇,以发展市北加工基地为目标,按照对接市区经济的长远发展规划落实招商引资项目。抓住青岛经济中心西移机遇,主动接纳青岛企业来园区投资,重点瞄准出口加工类的外向型企业项目,引导投资项目在园区形成与青岛经济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利用园区与广东东莞相互交流范围面广的优势,借助已落户园区的现有企业在广东东莞的影响力,积极争取在东莞发展受资源限制的相关产业向五莲工业园区转移,实现产业招商新突破,以此带动园区实现跨跃发展。招引外资项目以台资为主、以韩资为突破、以日资为辅。台资项目以“大”为招引出发点,主要引进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企业来园区投资项目,以此带动园区产业的发展。韩资项目以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为主,充分发挥园区区位和资源优势,力争依靠韩资形成科技含量高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引进日资以高科技项目为重点,从园区长远发展利益出发,引日资项目不求数量但求项目的科技含量。目前,园区内的60个企业85%是招商引资引入的,占总投资的 92%。其中,台湾亿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辽宁中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山东南山集团、香港王世管业有限公司、浙江飞碟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日照兴业集团等都在园区投资超过亿元。

二、园区的发展优势

山东五莲工业园区虽然成立时间短、基础薄弱,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三年来的发展,园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已经成为集工业、贸易、科研、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省级工业园区,是发展汽车产业、出口加工贸易、高新技术和临海工业的黄金地带。如今的山东五莲工业园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已成为日照与青岛两大经济区域有机对接的经济发展平台和“桥头堡”,成为新的临港产业高地、山东半岛新兴的现代化海滨工业园区。

1、区位优势。园区东临青岛,南依日照,地处青岛、日照、潍坊三市交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距青岛港85公里,距日照港25公里,距“同三”高速公路14公里,334省道和潮石公路纵横贯穿,紧贴规划建设的日潍高速公路。

2、资源优势。园区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17%;上游建有大中型水库三座,四大河流汇集于此,水质天然、无污染;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民风朴实,劳动力富余;人均占有土地超过3亩,园区土地为国家第15类,属于最低一级。

3、基础设施完善。园区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完善,先后投资2.8亿元,建成“十纵七横一外环”达50公 里的道路交通体系,实现水、电、路、讯、热等“七通一平”。具备了现代化园区建设的基本框架。园区道路进行绿化、亮化、美化,园区新建现代化学校和医院,商业区和居民小区配套齐全,具备了城市化经营的条件。

4、发展环境优越。五莲县被省政府列入半岛城市群战略发展区域,日照市提出了建设以潮河为中心的日照市北制造业加工基地的发展规划。山东五莲工业园区作为五莲“融入半岛,接轨青岛,对接市区”的经济发展平台,实现了日照与青岛两大经济区域的有机对接,已经成为五莲县乃至日照市承接半岛工业转移及产业辐射的黄金地带。县委县政府全力发展“东园西城”一轴两极的经济发展战略,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已成为五莲与市区对接的前沿阵地。

5、产业聚集优势。园区自成立以来,以融入半岛、接轨青岛、对接市区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山东半岛新兴的现代化海滨加工业基地为发展目标,本着“环保第一、规划先行、集约用地、和谐建园”的宗旨,抢抓发展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质的服务和一流的发展环境,吸引了大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阔的大项目入园区,工业经济规模快速膨胀发展。到目前,入园企业初步建成了汽车制造、出口加工、高新技术、塑胶化工等四大加工基地。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已形成了汽车产业、机械制造、出口贸易加工、塑胶化工、基础材料等产业链集群。五征工业园、遨游工业园、台湾工业园等一批企业园也已相继建成投产,并带动了30多家配套企业入园发展。

6、政策优惠、服务到位。按照“高起点规划、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思路,以建设现代化半岛城市群为宗旨,积极打造连接市区、承接青岛辐射的桥头堡,县里出台了配套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园区管委会确立了园区服务“十项承诺”,代办理审批手续,限时办结承诺制、“零收费”、“零距离”和 “零干扰”,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三、园区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制约发展的因素 综观工业园区建设,虽然成果丰硕,且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和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影响了建设速度。通过基层反映和实地调研,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不完善、不规范、入园门槛低的问题。山东五莲工业园区只搞了总体规划,没有拿出区域功能详细评估规划,虽然划分了功能区,但园区功能不健全,在实际操作中,无严格的规划依据,只好即期开发,给远期建设埋下了后患。由此导致产业布局无标准可依,使园区缺少了运行良好品位较高的大项目,入园部分企业产业层次较低、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这与园区设立初期的构想形成了较大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的整体运行质量。

2、管理体制不规范、导致园区管委会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园区内的企业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独立法人企业,这一类企业基本都是按照属地管理,由园区管委会监督服务与协调管理,政府在政策上以及招商宣传上可以直接给予支持便可;另一种 是县内企业在工业园区投资的项目,这类企业往往不办理法人注册,管理上由投资企业或者投资人委派管理人员按照内部不独立核算模式,造成管委会无法直接对属地企业项目进行管理监督服务,也影响了园区对上的工作开展;还有一类是各部门各单位招商引资项目,这一类项目往往由于部门单位间沟通不及时,导致许多项目出现了管理不理顺的现象。

3、投资软环境不尽人意,有关职能部门思想不够解放,执行上级政策缺乏灵活性,服务观念淡薄。有些职能部门开展工作没从全县大局利益出发,执行政策过死过严,缺乏灵活性;个别职能部门重招引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收费内容不透明,加重了企业和投资者的负担,影响了全县投资环境的外界形象。

4、服务部门建设速度跟不上。园区发展日新月异,金融、电力、交通、税务和保险等服务部门的建设速度跟不上园区发展速度。目前,山东五莲工业园区内仅有潮河镇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企业融资、货款往来等受到制约;由于缺乏五莲到潮河、日照到潮河的公交线路,工作人员到五莲坐小客车需2个多小时,影响了工作效率。

5、配套设施不完善,新建园区基础设施欠帐不能短期内补齐。山东五莲工业园区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已拉起园区框架,但是供水、热电、污水处理、环评等配套设施没有跟上,影响了招商项目落地。

6、开发建设与用地紧缺的矛盾突出。由于国家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将是一项长期的、基本的政策。园区“十一五”期间用地将急剧增加,用地报批极其 困难。我们的工业园区是一个新的开发地带,没有存量土地,下一阶段工业用地紧缺的问题将进一步突出。工业用地不能满足的问题,将影响下一步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7、园区基础建设资金不足造成下一步快速发展瓶颈。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园区开发建设资金筹集渠道仍十分单一,园区建设初期投资主要依靠政府拨款。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的资金在1亿元以上,资金缺口巨大。因此,资金的缺乏将成为影响园区建设的关键因素。

8、园区规模偏小、远离市区、城市化程度不高等不利因素制约了发展速度。园区开发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入驻园区的企业个数、企业规模、产值利税都是“只见星星,不见月亮”。与周边兄弟工业园区相比,我们的开发园区建设起点过低,规模过小,对招商引资带来了很大的不利。远离市区有了发展空间,但也导致园区失去了与城区的资源共享的条件,城镇建设和服务产业严重滞后园区发展需要,新建园区本身城市化需要一个漫长的成熟过程,这就造成了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过大的负担。

四、加快园区发展的建议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工业园区一是可以有力地推动园区企业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市场网络、公共信息等资源共享,形成生产环节的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实现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臵;二是可以有力地加大招商引资的承载空间,促进招大商、引大资、多引资的对外开发格局;三是可以 为投资者提供良好、便捷的服务,节约投资成本,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进行工业园区建设势在必行,大有可为。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定位和规划工业园区应注意的问题。山东五莲工业园区立足发展日照市近郊、承接青岛产业转移、用一轴两极将五莲拉进现代城市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会逐步弱化,发展后劲会明显不足,而且经济总量偏小、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弱、园区新经济增长点不多、基础设施滞后、城市资源共享能力差等矛盾会不断暴露出来。因此,园区建设必须探索新思路,结合实际,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精心打造。园区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高度聚集与重组,形成区域效应。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坚持当前需要和长远目标相结合,区分层次,合理布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一是定位要准。要放在全省、全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当中,既立足本地优势,又要在工业化、专业化、特色化上做文章,建设一个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有发展后劲和潜力的工业园区。二是要在全省争先发展园区做为总体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效率运作,高规格打造。三是按照找准比较优势,规划产业方向,把握发展趋势,突出提高重点的要求,做出详规。通盘考虑,突出特色,提升效益。避免急功近利、盲目引进,确保引进一批、发展一批、成功一批,确保今后1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留下充足的 空间。

2、把好“四关”,提高门槛,提升园区集约化发展水平。园区是工业的载体、企业的摇篮。入园企业的质量决定着园区开发的质量。因此,要遵循“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方针,从长远利益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着想,提高入园标准,把好“四关”。一是产业方向关。要立足实际,优化产业布局,突出特色,入园企业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合传统工业改造,要通过承接市内企业的产业转移,以技术密集型和外向型产业为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以技术进步转变园区经济增长方式,走环保型、效益型路子;二是效益规模关。注重效益,集约发展。园区建设与发展要坚持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先进制造业优先、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优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园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投资在2000万以上的企业划地开发,以下则按整体规划入园;三是企业合法手续关。企业必须办理相关手续,签定环保、税收、劳力安臵等入园合同;四是建设进度关。一经签约三月内必须开工,一年内必须到位70%投资额。同时,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先安排能将“三废”利用的项目和企业,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以达到园区资源的最佳配臵和利用,促进园区从粗放型扩张向打造精品园区转变,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3、加快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地投入,完善园区的载体功能。园区到现在还没有自来水公司和热电公司,这严重制约了园区的发展。建议县里协调园区到市区的公交车开通问题,没有公交就显示不出来园区的区位优势。建议县里反应一下334省道从于里镇向西延伸,这样未来结合青岛海底隧道建设,会给园区带来再一次的发展机会,因为目前334公路基本是县境内道路,这就限制了园区的快速发展。

4、强化招商引资,确保招商项目质量、提升园区档次。招商引资是工业园区发展的生命线。要始终坚持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不动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借竿撑船,踏板起跳”策略,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要坚持政府、企业、个人一起上,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招商。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从严把好入园项目的条件,积极鼓励引导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企业、外资企业、外向型企业和无污染项目进园,严禁资源浪费严重、高污染、技术工艺落后的项目进入园区,以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重点招引占地规模30亩左右,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年上缴税收达300万元以上或安臵就业200人左右的工业项目,对国内外综合实力500强企业、国家驰名商标企业及一次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生产项目,在地价、财税、规费、服务、奖励等方面采取个案措施予以特殊扶持。

5、着力营造软环境,搞好服务。牢固树立环境兴园、环境兴区的思想,把软环境建设放在重要位臵,以此推动招商引资和园区发展。加强行政服务代理中心和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建设,严格执行“税费明白卡”制度、重点企业保护制度、行政收费、处罚通报制度 等,改善投资环境,维护企业正当权益。加强园区干部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落户、建设、生产、经营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以优质服务感人,以高效服务服人,以诚信服务留人。

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园区知名度。山东五莲工业园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环境、产业特色、政策服务等发展优势,但是因为该园区设立时间较短,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其知名度不高,影响了园区招商引资的工作。同时,由于周围县市园区都设立在城区内,他们在城市资源共享方面比我们有优势,他们采取各种措施对来我们园区的项目围追堵截,为克服这种被动局面,下一步要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由政府牵头园区操作,结合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推介园区的自身优势,快速营造招商引资新高潮。

第三篇:全市园区发展情况报告

全市园区发展情况报告

这次全市园区攻坚大会战动员会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新常德新创业”总体要求,围绕“一三五”战略目标,进一步厘清思路、提振信心,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举措,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保障,加速营造“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浓厚氛围,加快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竞争态势,全面夺取园区攻坚大会战的丰硕成果。

一、总结成绩,提振信心

过去一年,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形势更严峻、困难更突出、压力更集中的一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市场疲软乏力、动力明显不足、增速持续下滑等外围因素,全市上下毫不气馁、不怕艰难,敢于担当、砥砺奋进,紧跟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真抓实干强帮扶,尽心竭力抓调度,千方百计稳增长,确保了工业经济总体平稳、大面向好。主要体现在“四新”:

1、工业经济有新增长。2016年,我们紧扣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投资拉动、突出转型升级、突出结构优化,促进了工业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总量上台阶。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2598亿元,完成增加值962.2亿元,增速6.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854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技改投入达443亿元,增长2.7%。质量创新高。规

模工业企业实缴税金50.4亿元,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9.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59.5%,连续16年居全省第一。结构趋合理。食品及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呈现强劲的超越态势,去年产值达643.3亿元,首次超过烟草产业,工业产业结构正由“一烟独大”向“多点支撑”转变。

2、园区建设有新气象。牢固树立“园区就是生命、项目就是灵魂”的发展理念,坚定走市场化、实体化、集约化、特色化的建园之路,推动园区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产业项目大举推进。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0个,建成投产16个。烟厂易地技改、中锂新材电池隔膜二期、德施普惠医药、中航星产业园、中联起重机械、远大住工、胜沅精细化工、美华尼龙四期等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基础建设大步跨越。累计投入75.3亿元,建设园区主干道、路网、配套设施等重点项目68个,建成标准厂房126万平方米。桃源陬市千吨级码头、临澧污水提升泵站、安乡长岭洲千吨级深水码头、津市工业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品牌创建大有成效。桃源、鼎城、津市等地工业园区跻身省级园区前20强;常德国家级高新区创建进入***候批程序;津澧融城申报国家级经开区稳步推进。综合实力大幅攀升。去年,我市园区综合实力由全省第8位跃升至第4位,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06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9.5%,园区影响力、知名度、含金量显著提升。

3、企业发展有新亮点。我们紧扣“稳增长、促发展”主线,精准发力、主动作为,企业发展呈现出新的亮色。企业成长壮大加快。全市新增规模企业

111家,新增亿元企业10家。“1115”工程企业完成产值961亿元;其中金健米业、力元新材、欣瑞生物、金天钛业等逆势上扬,保持了10%以上增长;大汉集团、金帛化纤分别对接中国中车、恒天集团等战略投资者,迈上了靠大靠强的“快车道”;飞沃新能源、精为天粮油、金德镭射等7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全市企业创获中国驰名商标达38件。企业转型升级加速。去年,我市建成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1个、省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16家;磊鑫科技、汇美食品、太子化工等成功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德人牧业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常德烟厂、常德烟机、昊天汽车等广泛应用智能制造新技术达领先水平;建成武陵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入驻和即将入驻电商互联网企业110多家;全市小微电商突破2000家,年交易额超10亿元。企业帮扶解困加力。出台了《常德市帮扶工业企业十条》及其实施细则,被省政府向全省推介;推进了企业减负降费,为企业减负1.5亿元以上;开展了“1115”工程特派员驻厂、“千名领导干部服务千家企业”等活动,为企业解决各类难题3500多个;大力推介使用本地名优产品,本地销售额增长15%;帮助企业提供过桥贷款5.8亿元、融资担保贷款65亿元,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血液、增添了新动力。

4、体制创新有新作为。园区“一权两制一司”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到位。行政审批全面下放;财政体制不断深化,管理体制不断理顺,公司化运作不断规范,灵活的园区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园区发展活力。常德经开区已全面建立“一权两制一司”新体制新机制;汉寿高新区、桃源工业集中区、津市高新区、安乡工业集中区、西洞庭生物科技园等行政审批全面下放,鼎城高新区、津市高新区、临澧经开区、石门经开区、澧县经开区等已建立相对独立的财政体制;各园区都已建立独立的园区开发经营公司;全市园区经济环境不断优化,一站式审批、代办制、限期办结制得到有效推行。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企业家和企业员工艰苦创业、负重奋进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还存在经济总量有待进一步做大、项目支撑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园区规划引领、项目建设、管理升级、人才引进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2017年,是新一届党委政府的开局之年。面对当前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围绕“一三五”战略目标,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以基础建设为重要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突破,大力开展园区攻坚大会战,推动我市工业经济不断创造新业绩、实现新跨越。

今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7%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50亿元以上,其中技改投入500亿元以上,新开工建设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0个以上,新增亿元企业10家以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家以上,力争达到150家。园区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增加值增长8%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以上;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0个以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70家以上,力争达到100家;完成基础设施投入80亿元以上,建设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力争新增1个百亿园区。

要实现上述目标,全市上下一定要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发展方向,提升发展质效,注重做到“五个结合”:

1、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没有总量何谈质量,没有增量无以优化存量。要始终把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提升工业经济比重摆在首要位置。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既要一轮明月,也要满天繁星。要把园区作为总量扩张的核心战场。做好做活园区规划扩容、项目引进、企业入规及中小微企业孵化、园区战略性项目支撑等多篇文章,着力提升工业经济集聚度。要把“1115”工程企业作为骨干支撑。加强企业产能扩充、加强产品市场拓展、加强新上项目投入。要把中小微企业作为后备力量。实施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全民创业引领工程、“个转企”和中小企业入规工程。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提高产出效率的重要抓手。园区扩张不能盲目铺摊子、盲目圈地占地,要把提高投资强度,提高单位产出比重作为重要指标。企业扩张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不搞市域内恶性竞争,注重实施技术改

造,强化高新技术引进,加大企业上市力度,激励企业品牌创建。

2、坚持引大引强与挖掘传统相结合。我们既要两眼向外向上,引进新兴产业支撑,促进锦上添新花;又要两眼向内向下,挖掘传统企业潜能,培育老树发新芽。要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瞄准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国企,特别是民营经济500强,促进溢多利生物医药、迪文科技、金天钛业、中锂新材、力元新材等企业的新项目落地落实、投产达产,谱写引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崭新篇章。要充分挖掘传统企业潜力潜能。支持帮扶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发挥武陵酒业、常德纺机、金健米业等传统企业潜力作用,大力推动湘澧盐矿、洞庭制药、中联重科等源地本土企业加快发展,真正重现“烟都、酒乡、纺城、粮仓”的昔日荣光,再铸本土“德字号”企业品牌的往日辉煌。

3、坚持突出优势产业与延伸产业链条相结合。本地优势产业是我市工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我们一定要充分培育、充分利用、充分开发,形成以本土优势产业为龙头的产业链、产业带、产业群。加强优势产业配套。要主动深度对接《湖南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着力加强生命科学、节能环保、工程机械、新型轻合金、化工新材料、先进陶瓷、电动汽车、农业机械等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从今年起,每年重点推进3-5个优势产业链,实行一链一策、分业推进,形成产业链规模;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要坚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活服务业。要支持有资质的企业参与军工用品研发生产,推动企业“军转民”、“民参军”,不断提升军民融合水平。加强生产服务业拓展。要瞄准产业聚集高地,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服务业,不断完善产业链功能。

4、坚持园区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容易导致“空心化”;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容易造成“孤岛化”。要按照“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统筹园区、城区、景区“三区一体”综合开发建设,实现功能互补、相得益彰、共享共建。统筹城市功能配套园区服务。推进空间上的互动,大力完善教育、医疗、商务、会展等城市服务配套,实现宜业与宜居的统一。统筹城市设施提升园区竞争力。加强互联互通,完善园区路网体系、顺畅物流通道、保障能源供给、优化信息网络,提升园区对外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对内集聚人气的影响力。统筹城市管理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将园区社会管理事务交给城市社区,减轻园区发展包袱,集中园区工业发展精力。

5、坚持财政奖补与降低成本相结合。既要做好财政奖励的“加法”,加强激励推动,又要做好降费减负的“减法”,减轻企业负担。加强财政资金激励带动。要落实好《帮扶工业企业十条》奖励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引领、撬动作用,切实起到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摒弃大包大揽、变相兜底现象,把财政资金切实落到正点、用到实处。加强企业成本降费减负。要研究出台企业降费减负政策,全面清理涉企项目收费,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成本、水电气要素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真正大胆让利于企、施惠于企。

三、突出重点,强化举措

开展园区攻坚大会战,是实现我市“一三五”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一定要满怀迎难克难的工作信心、鼓足决战决胜的工作勇气、发扬苦战鏖战的工作精神,确保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工作任务。今年,我市园区攻坚的主要任务是:打好七大战役,建设实力园区;强化机制保障,建设活力园区;提升优质服务,建设魅力园区。

1、打好常德经开区创建千亿园区战役。打造常德经开区“千亿园区”是我市今年园区攻坚大会战的主战场。一是强力实施“三百”计划。推进百亿产业集群发展计划、现有百家规模企业壮大计划、累计百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计划。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专业特色“园中园”,年内创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汽车配件产业园、军民融合示范产业园三大专业特色产业园区。二是强力引进重大项目。切实用好“国字号”经开区的金字招牌,进一步加大战略投资者招商引进力度,力争年内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个以上,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以上;推进道氏新能源、润田农机、中天精密等

10个亿元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德施普惠生物医药、特殊医学食品、飞桥汽车板簧等项目今年上半年建成投产;确保电镀产业园二期、昊天汽车二期、海利化工扩建、锘达科技等项目年内建成投产。三是强力建设基础设施。加快汉德大道、德山千吨级码头等39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完成基础设施投入

20亿元以上;加快德山新城、沅江风光带、常德妇产医院等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园区人居环境,提升产城融合水平。以经开区为龙头,同步推动其他园区建设。

2、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役。项目是园区发展的载体和支撑。一是用更大的力度引进项目。要聚焦重大战略投资者,开展“千商入园”招商行动;深入推进“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着力吸引常德在外企业家、成功人士、行业精英返乡创业发展。年内力争从150万常德籍在外人士中,吸引100名创业精英,新创100家企业;确保年内全市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5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项目总投资额400亿元以上。二是用更快的速度建设项目。大力开展项目建设提速行动,对亿元以上项目实行列表上墙、看板管理、挂牌督办、跟踪调度,确保90%以上的续建、在建项目年内投产,确保1/3以上新引进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三特机械二期、热风机生产线等项目上半年要建成投产;中联起重机械、辣妹子食品二期、金牛铝材等项目年内要实现投产;石门海螺节能板材等项目年内开工建设。三是用更好的保障服务项目。积极实施主要领导引领工业经济发展“三个一”工程。市、县两级四大家领导每人负责包装和招引1个10亿元以上项目;负责联系和服务1家辖区内的重点骨干企业;负责帮扶1家辖区内的特困企业。市、县两级园区攻坚大会战指挥部要制定领导结对联系表,将项目服务管理细化到重点项目、具体企业、时间节点、形象进度,并定期考核、定期公示。

3、打好承载功能提质战役。要按照城市建设“真善美”的要求,以园区生产、生活设施配套为重点,不断提升园区整体建设质量和水平。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提质。今年,全市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确保80亿元以上。武陵工业园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园三期,鼎城高新区的沅澧快速干线、高新大道,汉寿高新区的龙腾路、龙兴路,桃源工业集中区的迪文科技园、科技孵化器综合大楼,临澧经开区的沅澧快速干线,石门经开区的市民之家,澧县经开区的污水处理厂,安乡工业集中区的长岭洲千吨级深水码头,津市高新区的创新创业园,西洞庭生物科技园的高新技术孵化器、科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要全面完成。二是标准厂房建设提质。确保新建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使用率达到65%以上。重点推进常德经开区电镀产业园二期、鼎城广德医药产业园二期和灌溪创新创业园三期、临澧安福孵化园和石膏产业园、汉寿创新创业园二期、石门宝峰投三期、津市生物医药园和创新创业园实训基地、西洞庭科开一期等标准厂房建设。三是园区配套建设提质。年内,重点建好武陵双子星孵化中心、桃源漳江园电力扩容工程、石门湘北职专等重点公共服务配套项目,逐步改善园区生产生活条件。

4、打好产业集群培育战役。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湖南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坚持走产业集群发展道路,扎稳筑牢常德工业的“四梁八柱”。一是壮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烟草、生物科技与健康食品、现代装备制造3个千亿产业和10个以上百亿产业,争取在食品企业中培育成长一批100亿、50亿、10亿的骨干龙头企业;积极推动医药、林纸等产业冲刺百亿产业;重点推动“1115”工程企业加快发展,确保今年企业产值突破

1000亿元;在全市选择100家生产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队伍素质较强的企业,组建全市“百强重点骨干企业”阵容,加速培育夯实常德工业经济主体基础。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烟草、食品、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确保全年技改投入达到500亿元以上;积极发展我市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命科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以上。三是推动产业配套。围绕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开展配套生产,挖掘开发、包装发布配套项目,提高配套比率,做多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大力实施中小微企业千亿工程,培育发展一批年销售收入过千万、过亿元的工业企业。

5、打好企业转型升级战役。把转型升级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突破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主攻取向。一是加速科技创新。每个园区着力建好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做好鼎城高新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西洞庭生命科学医药孵化器申报工作,力争年内全市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以上、省级众创空间1家以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厅市合作、校企合作机制,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二是加速“两化融合”。实施“制造+互联网+服务”专项行动,突出抓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工业电子商务,促进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从今年起,要积极实施“两化融合”试点示范行动,每年新增“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60家以上。三是加速智能制造。积极实施智能制造提升行动,加大机械、食品、医药等行业的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研发中心建设力度。四是加速重整联合。充分利用市内外先进企业的技术、工艺、品牌、资本,采取嫁接、并购等模式,实现兼并重组、靠大靠强,打造一批上市公司,力争年内新增上市企业5家以上;探索设立产业基金,走“产业基金+产业联盟”新路,力争年内新增亿元企业10家以上。

6、打好体制机制改革战役。把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激发园区活力、提升园区竞争力的助推器。一是助推园区“两个转型”改革。在继续巩固、深化园区“一权两制一司”改革基础上,按照“权责统一、独立自主”的原则和实体化、公司化、市场化的模式,加速实现园区管理由行政化向企业化转型,园区开发建设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二是助推园区发展模式创新。坚持走“产业基金+特色园区”新路,把常德经开区、鼎城高新区、津市“两湖”生物医药园、西洞庭生物科技园等建成改革试验区、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区。力争每个园区形成1个以上有特色的主导产业,一个主导产业设立1个以上产业发展基金,实现由扶持企业向扶持产业转变。三是助推园区升格提级。加快国家级高新区创建落地,积极引导桃源工业集中区等创建省级高新区,大力推动西洞庭生物科技园、武陵互联网产业园等打造特色产业园,形成以3个国字号园区为引领、多个省字号园区为驱动的“3+X”格局。

7、打好园区平台建设战役。把服务平台作为园区发展的重要载体。重点抓好五大平台建设:一是投融资平台。各园区在做大做强现有融资平台的基础上,要加强政银企对接,加大担保融资、信贷融资、债券融资、证券融资力度,引导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工业发展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科技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二是研发创新平台。争取每个区县(市)建成产品检测中心;支持企业争创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院士工作站,建立专家数据库,外聘知名专家帮助企业发展,助推产业升级。三是技术交易平台。争取中国技术交易所、中国科技网等在园区设立专业技术交易平台和服务机构,年内建成1个以上区域性技术交易中心和交易市场。四是电商物流平台。加强与知名电商、物流企业合作,力争每个园区建立1个以上区域物流公共电子信息平台。五是营销展示平台。积极创新市场营销手段,搭建园区集中宣传展示平台,力争年内每个园区建立300平方米以上的园区展览展示厅。

8、切实强化服务保障。要落实保障机制,增强园区活力。一是落实领导联动机制。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园区攻坚大会战指挥部,出台了《常德市2017年园区攻坚大会战工作方案》,各区县(市)要按照方案要求,集中领导力量,成立相应机构,制定本地方案,压实层级责任。二是落实督导调度机制。市园区攻坚大会战指挥部要对各地园区攻坚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对发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要定期督导、定期协调、定期解难。从今年3月份起,由市园区大会战指挥部牵头,每月将选定一个园区召开现场调度会,对攻坚工作进行及时调度、重点督办、定期评估。三是落实考核奖惩机制。全面实行园区分类考核制度,从速度效益、产城融合、发展后劲、平台建设、基础工作等方面进行分类计分和综合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失职未完成指标任务的,将予以严肃追责。要提升优质服务,增强园区魅力。一是加强要

素整合。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根本,着力抓好工业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科技研发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要完善土地供应、财政税收、信贷融资、物流运输等要素服务,深入与企业对接,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二是创优服务环境。继续完善入园项目并联审批模式,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高效率;规范涉企检查审批制度,坚决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三是发挥企业组织协会效能。充分发挥工商联、企业家协会、企业联合会等组织的桥梁纽带和行业规范作用,帮助企业家坚定发展信心、保持发展定力,强化行业自律、提升管理水平。

同志们,常德工业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突破、弯道超越、蓄势崛起的关键时期,战斗的指令已经下达,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坚决打赢园区攻坚大会战,为推进新常德新创业、实现“一三五”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园区奠基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满园春风沐春意,平圩园区创业急,奠基就是起跑点,前途广阔共奋蹄。

当前正值全市上下借两会东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城市转型,加速淮南崛起的关键时刻,顺应“工业聚集、规模集中、用地集约”的发展新趋势,远谋近思,合理布局,与淮南城市规划沿淮工业带相谋,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迎来了潘集平圩工业园区的奠基。在这里,我代表淮南市龙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全体员工,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淮南市龙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入驻平圩工业园区首家企业,七年来,感触良多,我以无比激动的心情,感谢各级政府对园区企业的大力扶持和呵护。当市场萎缩时,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当资金紧张时,帮助解决资金;当发展寻求项目时更是不遗余力,四处奔忙;当发展需用土地时及时提供。政府就是我们园区的“及时雨”。我以园区先行人的身份,殷切期望更多的创业者来园区投资兴业,在地缘上我们做好邻居,事业上做好伙伴,交际上做好朋友。有了你们的入驻,我们将不再孤独,有了你们的入驻,园区将形成产业链、产业群,能够相互呼应,抱团发展。创业道上的朋友们,来吧!共谋发展,为潘集腾飞润色,为淮南崛起增辉。

谢谢大家!

第五篇: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情况

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情况

2005-12-

31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由位于大连西部的七贤岭产业化基地、软件园和东部的双D港组成,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大连高新园区秉承“建特色园区,创全国一流”的发展理念,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培育创新环境为突破口,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有力推动了大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连高新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大连高新园区环境优势和创新优势更加突出,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生产要素驱动性向创新要素驱动性转变,各项经济指标均列东北各高新区之首,2004年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位于第16位。初步核算,2005年,大连高新园区完成总收入290亿,同比增长26%;实现生产总值102亿元,同比增长25.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2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39%;实际利用外资4.3亿美元,同比增长72%。截至目前,大连高新园区共拥有企业2300余家,其中三资企业600余家,戴尔、IBM、爱立信、毕博等35个世界500强企业在高新园区投资兴业,园区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和技术性收入之和占园区总收入的比例达75.8%。

(一)创智型产业快速发展,打造了软件业的特色品牌企业。目前,大连高新园区软件企业共有380家,就业人数1.8万人。2005年,大连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43%;实现软件出口3亿美元,5年平均增长50%以上,已经成为5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之一。大连有4家软件企业通过了CMM5国际权威认证,占全国通过CMM5国际认证企业的50%。大连海辉是中国首家整体通过 CMM5 评估的软件企业,先后成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在中国设立的首家全球开发中心、美国 IBM 在华的全球采购供应商。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与微软签署了战略投资协议,总投资达1500万美元;2005年11月,大连华信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签订关于承接乌兹别克斯坦全国铁路财务系统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合同,项目的总规模为588万美元,其中软件部分为242万美元,这是中乌之间商贸关系中涉及“高科技智能化软件出口”的第一单。大连“锦达数据”掌握了舰载“黑匣子”的核心技术,规模不到40人的企业年创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此外,国家广电总局命名高新园区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文化部批准高新园区为“国家动漫游产业振兴基地(筹)”。形成了一批有自己特色的品牌企业。

(二)生物医药产业稳步发展,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产业。大连高新园区投资1亿元建设了占地5559m2、建筑面积19328 m2的大连生物医药研发中心。目前,园区生物技术与医药企业达71家,2005年预计实现收入34.2亿元,占总收入的11.8%。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园功能日趋完善,一批世界领先的生物医药项目相继入驻生物医药产业园。国内首个单克隆抗体的基因工程药物——胺博克已经得到国家药品管理局正式生产批准,即将投放市场;一种新型靶向药物载体——脂质微球项目正在开展中试研究。2005年10月,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园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三)数字化制造产业全面发展,服务老工业基地振兴水平不断提升。大连高新园区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大力发展数字化制造产业,加快推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森数控有限公司近年来共向国家申请了8项专利和2个认证软件,先后承担了8项国家863数控系统攻关项目,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76亿元,2005年1月,公司品牌“大森”被评为“中国数控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大连光洋科技集研发、生产、销售、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于一体,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清华光洋数控技术工程化联合实验室,将联合进行数控技术的联合研发,最终将实验室建成国家重点数控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大连机床集团收购了美国英格索尔全资子公司2个,实现了中国机床工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性突破,其拥有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和高速数控机床,已在国内占据领先位置。大连磁谷科技研究所研发的“永磁补偿式悬浮技术”已突破磁悬浮列车制造成本高、悬浮能力低的发展瓶颈,国内知名专家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望用于未来的城市和区域交通。

二、大连高新园区科技创新的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大连高新园区全力构建政策、资金、孵化、中介和人才等创新平台,截止2004年底,高新园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0多家,拥有各类专利833项,专利产品356个,国家863项目近30个。

(一)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企业自主创新软环境。一是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制度。成立 “推进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建立了促进科技创新的服务机构;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高新园区工作人员进行绩效管理;建立以企业为开发主体的双D港技术创新机制,激活了企业科技创新动力;出台一系列支持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政策,确立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加强孵化体系建设,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发展平台。以“辽宁(大连)海外学子创业园”、“辽宁省(大连)博士创业园”、“大连双D创业园”等孵化场地为依托,大连高新园区重点建设了IT产业孵化器、动漫产业孵化器、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和国际孵化器等。建立了“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基地”和“中俄技术转化基地”,形成了集综合孵化、专业孵化、国际孵化和二次孵化于一体的特色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大连高新园区孵化面积达25万平方米,孵化企业达500多家,累计毕业企业110家。三是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连高新园区积极与高校合作,实施区、校联动,建设大学科技园,实现产、学、研的有机集合。目前,中国海洋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学院相继在高新园区建设医药人才的培训基地、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中心、新药研制开发中心等5个中试、研发生产线,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大连海事大学科技创新园已正式开工启动,中科院大连高技术转化中心即将落户高新园区。四是加强公共平台建设,为企业高新技术创新提供服务。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的动漫游技术支持平台,提高大连动漫产品测试、演示、音效合成、动漫监理等服务水准和档次;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的软件产业测试平台,提升大连软件测试、培训、监理的整体水平;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的生物医药试验平台,提高大连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搭建海外软件开发平台,在美国新泽西成立大连软联美国公司,筹建美国盐湖城和加拿大温哥华两个分公司,为大连软件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搭建平台。

(二)加快创新人才建设,打造企业创新的“知本”高地。一是建立人才流动平台。成功举办了六届辽宁(大连)海外学子创业周,实现了人才交流、科技和金融资本对接、高科技项目合资合作,累计为东北三省引进海外学子归国创业人员500多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400多家;启动以“大连,软件精英的舞台”为主题的国际IT人才招聘活动,在北京、上

海、美国纽约、东京大阪等组织全球招聘,全面实施大连打造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的人才计划;园区人才服务中心每月至少组织2次大型人才招聘会,专门为企业引进、培养人才提供服务;开通了大连高新人才网,面向全球为企业网络人才。几年来,园区人才服务中心为惠普、SAP、圣基生物等多家驻区企业提供各类人才30多万人次。二是建立专业人才供应基地。根据企业需要,建立定向培训机制,重点引进了东软信息学院、辽宁中医学院大连分院等与区域产业紧密相关的高等院校,与IBM合作成立信息技术培训中心,与韩国SK集团共同建立了信息技术职业教育机构;依托大专院校,建立定点培训基地,与延边大学共同创建了日(韩)语IT人才引进、培养基地,与大连民族学院、大连海军事舰艇学院、雅风计算机专修学校联手建立了3个人才培训基地;依靠社会力量,建立培训“外包”机制,实施“人才境外培训工程”,定期组织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到国外高校或跨国公司进修培训。目前,园区有各类培训机构40多家,年培训各类人才达2万人次。三是加大人才工作资金支持力度。出台《大连市关于吸引软件高级人才的若干规定》和《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制定“高新园区吸引高级人才奖励规定”和“高新园区吸引创业型人才管理规定”,建立健全了政策支持体系;园区财政每年拨付1000万元作为人才扶持专项基金,对企业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进行扶持和奖励,建立起了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的人才发展资金保障体系。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创新企业可持续发展空间。一是采取合作、共建、购买和租赁等方式,扩容园区土地。通过整合园区周边土地和房产资源,新增产业用房20余万平方米。根据发展智能型产业需求,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向空中要地,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二是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整合现有土地资源。加大园区产业结构调整理杜,对效益差、非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到期未开工的项目进行调整,2004年以来,高新园区共收回逾期未开工的土地20多块,重新安排了大森数控、船用阀门等10多个项目入驻建设,调整置换了8家企业。三是采取先租后买或优惠出租的方式,扶持新兴企业先行生产。采取建设标准厂房和办公室的方式,以优惠价格出租给企业使用,为新兴企业发展弥补建设资金上的不足。

三、大连高新园区发展的体会和收获

大连高新园区作为大连市的对外开放先导区、科技兴市的示范区,为推动大连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的先导、示范和支撑作用。但是,同国内几个发达的高新园区相比,大连高新园区在快速发展中还存在四点不足:一是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园区快速发展的“瓶颈”;二是大项目不多,知名企业不多,园区的总体经济质量和效益还不高;三是园区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四是创新体制尚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连高新园区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步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呈现出投资密度高、科技含量高和投资回报高的发展态势。主要体会有:

(一)较好的比较优势是大连高新园区发展的前提。一是良好的区位优势。大连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东临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广大腹地,与日本、韩国等远东地区相邻,开放时间早,开放程度高,国际经济、贸易、文化交流非常活跃,是东北亚重要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二是优美的环境优势。大连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先后荣获联合国环境全球“500佳”和中国“人居环境奖”称号, 被

联合国确定为亚太地区人居示范城市和环境治理先导城市。2004年12月,又被联合国授予“国际生态安全最佳城市”称号。三是强劲的经济优势。2005年大连市实现生产总值2200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0亿元。2004年11月,大连市在国家统计局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评价中排名第七位,经济实力排名第六位,并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4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二)较好的投资环境是大连高新园区发展的基础。软环境建设是高新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高新园区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无行政收费区,实行了“一门受理、一站办结”的全程代办服务,将原来的43项审批项目削减掉27项;积极引入人才、技术、标准、计量以及专利、法律、公证等10多家中介机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的产业条件;投资2000万元建立了以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系统。通过实施以创建优惠的政策环境、优越的产业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快捷的办事效率“三优一快”建设,有力地促进了高新园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

(三)较好的人力资源是大连高新园区发展的保障。大连高新园区高度重视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性作用,下大力气吸引、培养、建立富有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急需的人才队伍。在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平台过程中,坚持“政策倾斜,重点投入,优化环境,畅通渠道”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市场驱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人才工作格局。大连高新园区内有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和大连化物所等13家研究院所,有四所正规的软件学院,在校生超过2万人,其中东软信息学院在校生超万名,为国内最大的软件学院。此外,大连还有近200个各类民营培训机构,年培训人才达10万人次。高新园区内建有4个博士后工作站,拥有本科以上各类专业人才35543人,现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2万多人,高新人才聚集度达到87.6%,是全市高新技术人才最为集中的区域。

(四)特色产业是大连高新园区发展的必然。高新园区实施“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发展由大而全、小而全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转变,集中力量发展特色产业,逐步使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化、特色化、国际化的产业集群,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了区域竞争力。重点发展了以七贤岭为核心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动漫游产业等创智型产业,以双D港为核心发展生物技术与医药、数字化制造产业,以龙头分园为核心发展微电子产业,初步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空间发展格局。

四、大连高新园区下一步的发展设想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和温家宝总理提出“四位一体”的高新园区功能定位,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大连高新园区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温总理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使高新园区真正成为大连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大连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大连参与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和合作的前沿阵地。

(一)明确高新园区功能,科学合理定位。一是要坚持“一极两源”的定位,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的支撑。一极是指高新园区要作为大连市经济发展中创新产业的增长极,发挥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成为发展创新型产业的核心功能区,成为大连市经济发展最快和产业结构最优的示范区。两源是指高新园区要通过实施创新工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全市的技术(项目)

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打造全市的人才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实施“一区多园、联动发展”的发展战略。站在全市的战略高度,将高新园区作为全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平台,充分发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排头兵作用,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原则,通过各区市县建设分园的方式,以技术、项目、人才和资金的支持,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三是明确发展目标,实现“十一五”的高起点开局、高水平跨越式发展。2006年,园区的各项经济指标要继续保持25%以上的增长幅度,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要达到30%以上。预期实现的主要经济指标是:完成技工贸总收入362亿元;实现区内生产总值13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25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6.25亿元。

(二)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创新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瞄准世界前沿水平,争创国内一流,努力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跨越。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产业形态创新。加快园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核心技术为重点,积极引进和重点扶持各类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区域技术总部。二是加快技术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按照国家级标准,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打造全市的技术支持平台。三是强化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园区发展的活力。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从过去行政机关管理模式逐步向企业化管理模式过渡。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加大项目引进力度。瞄准国内外大公司和世界500强,重点抓好软件、动漫、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的招商,盯紧日、韩市场,进一步开拓美国市场,努力突破英国、以色列等欧洲市场。二是改革招商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征得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的协助与支持,形成广泛参与、多渠道、多角度的招商局面。

(四)建设“三大产业区”,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一是改造提升七贤岭产业化基地,打造北方创智产业示范区。进一步实施七贤岭产业化基地改造,2006年总投资约100亿元,启动20幢高楼建设。二是推进“动漫走廊”二期工程,打造全国最大的动漫游产业基地。2006年要再建8幢楼,使总建筑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建成国内最大的“动漫走廊”。三是建设双D港生物医药园研发教育区,打造东北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按照国际设计标准,建成目前国内条件最好,环境一流的生物教育研发基地,积极吸引国内外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聚集。

下载园区发展发言稿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园区发展发言稿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辽阳产业发展及园区建设

    4.辽阳市十大产业集中区: (1)河东新区。河东新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包括商住区、精细化工产业集中区、旅游观光区、农业产业园区等,该项目建设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创新税收管理 服务园区发展

    创新税收管理 服务园区发展 ——XXXXXX局创新税收工作纪实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时值XX开发区健步迈入全方位开放、全方位发展的黄金时期,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审时度势,果断决策,......

    现代农业园区渔业发展申请

    现代农业园区渔业发展申请xx市xx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xx市xx区xx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目前规模达xx亩 ,成员xx名,合作社办工地址现在xx镇xx渔场,经过不懈努力以及政府......

    产业园区的发展建设

    综合管理类案例 分析报告 (第一组) 组长: 李谦 组员: 白叶 汪明萍 云峰 刘烨 李慧芳 杜湃 时间: 2015年3月 1 第一部分 综合管理案例 鄂托克旗出口螺旋藻国家级食品......

    广西北海产业园区发展态势

    北海产业园区发展态势 1、整体情况 北海目前出现的跨越发展态势,主要在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这三个产业向千亿元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三个千亿元产业,关键在于: (1)新材......

    《2013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

    《2013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 导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联东集团联合编写的《2013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将于2013年12月12日面向全国发售。报告通过分析产业园区发......

    生物医药园区旅游发展构思

    一、浏阳生物医药园区在浏阳旅游规划中的重要地位浏阳生物药园区原名浏阳工业园,位于319国道浏永高等级公路两旁,距长沙市中心35公里,距黄花国际机场18公里,距107国道京珠高速......

    生物医药园区旅游发展构思

    一、浏阳生物医药园区在浏阳旅游规划中的重要地位浏阳生物药园区原名浏阳工业园,位于319国道浏永高等级公路两旁,距长沙市中心35公里,距黄花国际机场18公里,距107国道京珠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