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策略——以凤凰新媒体为例(小编推荐)
目 录
摘 要..............................错误!未定义书签。关 键 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导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选题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文献综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电视媒体的发展与变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传统电视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1.受众分流........................错误!未定义书签。2.广告流失........................错误!未定义书签。3.体制限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两大媒体阵营对比...............错误!未定义书签。1.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劣势............错误!未定义书签。2.新媒体的优劣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案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凤凰新媒体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凤凰新媒体成功原因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研究局限性.....................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风云变幻,媒体环境也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变化着,新媒体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传播逐渐数字化、网络化,主要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改变着媒体格局。并给传统的传媒格局带来了极大地冲击,电视传媒面临着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新视频媒介的挑战。新媒体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面推动了新媒体的兴起,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人们身边,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获取渠道以及日常的交流沟通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电视媒体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作为媒介霸主的电视新闻该如何在新媒体迅猛崛起的环境下更好的利用新的传播媒介,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争取在变化莫测的媒介风云中该如何生存与发展下去,这是一项在当下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央视新闻频道为例通过它的改版我们可以粗略研究出电视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应对策略和发展蓝图。
关 键 词
电视新闻 新媒体 传统媒体 央视新闻频道 发展策略
一、导论
(一)选题背景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掀起传媒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与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等新特点,具有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未来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新媒体产业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字化以及基于互联网和手机的传播技术的新媒体时代也随之到来,这些新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较强的互动性、广泛的传播渠道、极高的覆盖率和精确率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日益关注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迅速发展.网络电视以其丰富的内容和高清的品质以及可随看随点等优势对传统的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传播效果都是传统的电视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新闻面对这些发展来势汹汹的新媒体.应如何寻求新的突破,找准定位,与时俱进,从而找到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模式,以彻底改变过去的那种“你播我看、你说我听”的传统的传播局面。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的电视媒体在发展如火如荼的新媒体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二)文献综述
弓伟波在《视听界》2009年第6期的《视频分享网站电视化生存的内外部条件》一文中写道,“网络视频已经是中国网民的四大需求之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有三分之一的网络视频用户日均观看视频时长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25.6%的用户日均观看时长为卜2小时,而日均观看时长超过2小时的用户比例为16.9%。”
《南方日报》2007年8月3日的《网络视频冲击传统电视》一文中写道,“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在中国互联网受众的视频来源中,77.95%的互联网受众通常通过电脑访问网站获取视频,而通过普通家庭电视获取视频的网民比例仅有60.59%。”
郭小平在《现代视听》2008年第1期的《效应与传统电视的应对策略》中也 提到,“在线共享网站‘YouTube效应’,挑战了传统电视的‘CNN效应’,更造成了社会、政治及文化的改变,也改写了影象与全球网民的关系。”②
通过上面这些文献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网络视频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攀升,人们从“选择网络视频”到“依赖网络视频”的现象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发生。那么网络视频为何如此的吸引人?它和传统电视相比有哪些优势呢?
王长潇在《新闻界》2007年第6期的《Web2.0时代视频分享网站的兴起与传统电视的选择》一书中写到了网络视频的几大传播特点:“传播空间的个性化、传播方式的交互化、传播内容的开放性和分享性。”
二、电视媒体的发展与变革
(一)传统电视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受众分流
目前,中国网民已超过1亿人,年轻一代对于资讯越来越倚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报纸读者呈现严重的老龄化趋势。
据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一项调查显示,互联网对报纸读者的影响只有2%左右,冲击不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到了2004年,一项针对北京市场的调查显示,北京只有1/3的人阅读报纸。其中,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11%的人已不阅读报纸,而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新闻信息。而且,北京综合性报纸读者的平均年龄已超过41岁,报纸读者的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有人戏言:“也许将来会有一天,如果谁还在看报纸,说明谁承认自己已到中年”。
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在分流受众的同时也分流了大量广告主的广告投放预算。AC尼尔森的统计显示,2004年,中国传媒广告收入同比增长6%,但报纸和杂志的广告收入分别下降了5%和10%。几乎所有报纸的广告收入都出现了负增长。
在传播日趋分众化、广告日益强调“精准投放”与“有效到达”的大背景下,报纸作为传统的“泛众传播”媒体,广告投放目标人群模糊,反馈不明显,效果不清晰,逐渐陷入自身特色所构筑的局限和瓶颈之中,以至于有报社老总自我解嘲:“现在大家不是比谁活得好,而是比谁活得长。”
譬如,楼宇电视发展才不过3年,就培育出10亿元的广告市场,并催生出“分众传媒”这一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再如,中国目前手机用户达3.4亿户,2004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的手机短信收入就达600亿元。而我国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发展了28年,广告总收入才达到600亿元的规模。
2.广告流失
2011年中国广告营业额达到3125亿元,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广告市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广告增长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CTR市场研究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广告同比增长达12.9%,2011年GDP增长则为9.2%,广告增长速度还是高于国民经济整体增长速度,广告市场的总体格局呈现出均衡发展,良性互动的态势。广告增长的良好表现使业界对2012年充满期待。然而,由于2012年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人们预期中的广告业第一季度开门红并没有出现;第二季度的广告复苏也十分缓慢;第三季度的广告增长不尽如人意,直到第四季度广告发展才开始有了起色,但已难以改变2012广告市场整体下滑的态势。考虑到电视广告政策的因素,CTR年初曾预测2012广告同比增长达到11%,GDP同比增长达到8%,但头三个季度,广告同比增长仅仅达到 6%。
3.体制限制
电视以其传播快、覆盖面广、最易于被用户所接受,在媒体中发展势头最好。与报纸、广播等媒体相比,电视媒体视听合一的传播方式,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更为直观、生动,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能够使受众产生真实、可信的直观感受,很容易被受众理解和接受,这是其他媒介所不能比拟的。是电视节目的制作程序复杂,制作周期长、制作和播出成本高。而且传播的信息不能保存,播出后即意味着消失。加上节目的针对性弱,观众一般为被动接受,其传播效果受观众情绪的影响很大,观众不喜欢时可以随时按遥控器转台。而且不能实现随时随地收看,必须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另外,观众收看电视,不仅需要购买电视还需要支付收视费用,制约了经济实力差的观众收看然电视拥有着广泛的受众,然而各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中,以农业科技为内容的比例非常低,对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的报道也很少。除了中央电视台第 7 套为农业及军事频道,河北、山东、吉林等少数电视台开通了农民频道。在现在农业电视节目中,多数只是简单讲述科技知识,传递科技动态,或解答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受节目时长的限制,以及节目制作水平的限制,大部分节目内容同农民的需求脱节,制作的质量不高,而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大,要制作能详细介绍农业科技知识的节目难度较大,成本很高,加上农民的消费能力较低,使得电视台的广告效果不高,广告收入较少,导致很多电视台不愿意制作农业科技传播节目,农业科技类节目在电视上越来越少,没有能吸引农民坚持收看的品牌节目。农民看电视更多的是用来消遣和娱乐。
(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1.互联网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1.11亿人。目前,我国网民数 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每天打开网络看新闻、联络同事朋友,已成为相当数量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2.手机统计显示,到2005年底,全国手机用户总量已超过3.93亿户,手机普及率达到每 百人30.3 部,手机的普及为其担当媒体重任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进入了彩色多媒体时代,能提供声音与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手机报、手机影视、手机搜索也一一闯进人们的生活。
3.博客从2002年正式在中国兴起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互联网传播最抢 眼的现象就是博客的大面积普及。
4.播客是英文Podcasting的音译,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音频或视频文件并允许用户免费 或订阅接收的传播形式。尤其是最近一年,播客发展呈现出“井喷”态势。
(三)两大媒体阵营对比 1.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劣势
(1)直观性强
电视是视听合一的传播,人们能够亲眼见到并亲耳听到如同在自己身边一样的各种活生生的事物,这就是电视视听合一传播的结果。单凭视觉或单靠听觉,或视觉与听觉简单地相加而不是有机地合一,都不会使受众产生如此真实、信服的感受。电视广告的这一种直观性,仍是其他任何媒介所不能比拟的。它超越了读写障碍,成为一种最大众化的宣传媒介。它无须对观众的文化知识水准有严格的要求。即便不识字,不懂语言,也基本上可以看懂或理解广告中所传达的内容。
(2)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电视是唯一能够进行动态演示的感性型媒体,因此电视广告冲击力、感染力特别强。因为电视媒介是用忠实地记录的手段再现讯息的形态,即用声波和光波信号直接刺激人们的感官和心理,以取得受众感知经验上的认同,使受众感觉特别真实,因此电视广告对受众的冲击力和感染力特别强,是其他任何媒体的广告所难以达到的。
(3)受收视环境的影响大,不易把握传播效果
电视机不可能像印刷品一样随身携带,它需要一个适当的收视环境,离开了这个环境,也就根本阻断了电视媒介的传播。在这个环境内,观众的多少、距离电视机荧屏的远近、观看的角度及电视音量的大小、器材质量以至电视机天线接受信号的功能如何,都直接影响着电视广告的收视效果。
(4)瞬间传达,被动接受
全世界的电视广告长度差不多,都是以5秒、10秒、15秒、20秒、30秒、45秒、60秒、90秒、120秒为基本单位,超过3、4分钟的比较少,而最常见的电视广告则是15秒和30秒。这就是说一则电视广告只能在短短的瞬间之内完成讯息传达的任务,这是极苛刻的先决条件。而且受众又是在完全被动的状态下接受电视广告的,这也是电视区别于其他广告媒介的特点。
(5)费用昂贵
费用昂贵,一是指电视广告片本身的制作成本高,周期长;二是指播放费用高。就制作费而言,电影、电视片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以制作周期长、工艺过程复杂、不可控制因素多(如地域、季节天气、演员等)而著称,而电视广告片又比一般的电影、电视节目要求高得多。广告片拍片的片比通常是100:1,可见仅是胶片一项,电视广告片就要比普通电影、电视剧节目超出多少倍了,而且为广告片专门作曲、演奏、配音、剪辑、合成,都需要花大量的金钱。
就广告播出费而言,电视台的收费标准也很高。我国中央电视台A特段30秒的广告收费就要人民币4.5万元。而国外黄金时段播出费用比这还要高得多,美国的电视广告每30秒要10~15万美元,如果在特别节目中插播广告更贵,有的竟高达几十万美元。
(6)有较高的注意率
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电视机已经普及,观看电视节目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广告注意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便广告内容富有情趣,增强了视听者观看广告的兴趣,广告的收视率也比较高。电视广告既可以看,还可以听。当人们不留神于广告的时候,耳朵还是听到广告的内容。广告充满了整个电视屏幕,也便于人们注意力集中。因此,电视广告容易引人注目,广告接触效果是较强的。
(7)利于不断加深印象
电视广告是一种视听兼备的广告,又有连续活动的画面,能够逼真地、突出地从各方面展现广告商品的个性。比如,广告商品的外观、内在结构、使用方法、效果等都能在电视中逐一展现,观众如亲临其境,留有明晰深刻印象。电视广告通过反复播放,不断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8)利于激发情绪,增加购买信心和决心
由于电视广告形象逼真,就像一位上门推销员一样,把商品展示在每个家庭成员面前,使人们耳闻目睹,对广告的商品容易产生好感,引发购买兴趣和欲望。同时,观众在欣赏电视广告中,有意或无意地对广告商品进行比较和评论,通过引起注意,激发兴趣,统一购买思想,这就有利于增强购买信心,作出购买决定。特别是选择性强的日用消费品,流行的生活用品,新投入市场的商品,运用电视广告,容易使受众注目并激发对商品的购买兴趣与欲望。
(9)不利于深入理解广告信息
电视广告制作费用高昂,黄金播放时间收费最贵。电视广告时间长度多在5至45秒之间。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播出各种画面,闪动很快,不能作过多的解说,影响人们对广告商品的深入理解。因此,电视广告不宜播放需要详尽理解性诉求的商品,如生产设备之类商品。一些高档耐用消费品在电视播放广告时,还要运用其它补充广告形式作详细介绍。
(10)容易产生抗拒情绪
因为电视广告有显著的效果,运用电视广告的客户不断增加,电视节目经常被电视广告打断,容易引起观众的不满。
2.新媒体的优劣势
互联网作为一个媒介,有一些非常特殊的性质,就是说,它不是一个大众媒体,而是承担一个小众媒体的角色。现有网站38776个,平均258人分到一个网站。美国有5千万用户,2百万网站,平均25人一个网站。作为小众媒体上的广告必须深入研究目标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到达预期的广告目标。
网络广告的互动性决定了网上的旗帜广告和电视广告不一样,电视广告可以强迫收看,这天这个节目很有趣,节目播到一半,广告时间进来你非看不可,这多少可以保证观众看到。但是上网的网民上一个网站的时候,他们是有目的的,如果要看,我可能要查一个股票的信息,或者其他,那个在上面闪来闪去的东西,常常不看。所以要深入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充分吸 引网民的无意注意。
一般而言,一个网站下面,会有上十或数十乃至数百个网页。网页信息采取非线性文本形式,通过链接方式将不同的网页互相链接起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为关键的是,网络广告所负载的信息,可以由广告受众自主选择,随心所欲。消费者强烈的主动性及强大的信息量就要求我们要深知消费者的需要及根据不同类型消费者对信息进行分类,以便使广告受众深入点击,获取更多的广告信息,提高广告的效率。
对于作为互动广告的网络广告而言,能不能拉来吸引人到你的站点是非常必要,因为网络广告的受众是自己花钱上网来看你的广告的,除非你的广告具有十足的吸引力和亲和力,能引起他的极大兴趣,他才有可能参与进来。
网络广告是一种非强迫性传播,它不象电视、广播、报纸、户外广告等具有强迫性,想方设法吸引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将有关信息塞进受众的脑子打动人们的无意注意。网络广告作为一种传播活动,毫无疑问要吸引人们的无意注意,吸引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注意它、点击它,但它独特的交互性主要吸引的是人们的有意注意并力求调动人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句话,在一般媒体上,广告找人看,在网络媒体上,人找广告看。所以吸引消费者有意注意的程度水平是评价一则网络广告心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互联网是一个分众媒体,它提供的是一种双向的沟通方式,并能将信息按照用户的个人情况和需求进行个人化定制。人们在互联网上是一种自助的信息消费行为,信息的选择和使用完全按照用户个人的兴趣和需要而决定。只有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满足消费者的某种现实需要或潜在需要的网上广告信息才能一步步吸引消费者深入点透,接受广告信息。因此,是否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是关系网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案例分析
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凤凰新媒体案例分析
(一)凤凰新媒体介绍
凤凰新媒体曾乐于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第五大门户,但它更愿意用“新媒体”定义自 己,“新媒体”更能突出其“凤凰网+凤凰视频+凤凰无线”的跨平台业务构架。
依托凤凰卫视的独家内容提供,凤凰新媒体得以在门户及视频战略上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依托中国移动的渠道,凤凰新媒体得以更好将内容变现获取收入。
虽然具有跨平台优势,但目前其业务模式仍与传统门户无异,广告业务+ SP业务两者在总营收中占比超3/4,视频及其它增值业务贡献仍然较小。凤凰在走向新媒体的路上,依然任重道远。
(二)凤凰新媒体成功原因分析
凤凰新媒体是跨平台网络新媒体公司,旗下综合门户凤凰网(www.xiexiebang.com)、手机凤凰网(3g.ifeng.com)和凤凰视频(v.ifeng.com)三大平台。CEO刘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凤凰新媒体绝对要做未来中国的电信、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潮流的领导者,这是我们的定位。”
2005年11月,刘爽出任凤凰网CEO,正式展开在新媒体领域的拓展,制定了凤凰网、凤凰移动、凤凰宽频的发展战略。这三项业务联合组成了今天的凤凰新媒体。凤凰新媒体与凤凰卫视的传统业务(凤凰电视台、凤凰周刊)相对应,被刘长乐喻为凤凰卫视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2006年10月,凤凰网改版上线,开始由企业官网向门户网站转型;2007年11月,凤凰网启用现在的域名ifeng.com;2007年6月,手机凤凰网正式上线;2008年6月,凤凰视频启用一级域名v.ifeng.com。2009年11月,凤凰新媒体获得来自晨兴创投、英特尔投资和贝塔斯曼三家共2500万美金的注资。业内人士称,这是金融危机之后新媒体行业曝出的首笔融资。融资的同时,凤凰新媒体还按照新浪模式收购了“天盈”和“怡丰”两家合作公司,从而获得了互联网经营牌照和无线业务经营牌照。2011年4月22日,凤凰新媒体新媒体向SEC提交F-1文件,拟代码“FENG”在纽交所上市,拟融资2亿美元。凤凰新媒体F-1文件中引用艾瑞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3月凤凰网的月度用户覆盖超过2.2亿人。凤凰网日均页面浏览量超过3.1亿,手机凤凰网日均页面浏览量超过8,800万。
四、结论
(一)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策略
内容资源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电视节目的视觉冲击力是网络媒体无法取代的。传统媒体的问题在于媒介渠道的呈现上显得落伍了。因此,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的是加强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建设,突出核心资源,再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渠道优势,资源由多个载体共享,为核心内容打造不同的载体模式,能够发挥集约效应,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科学运营的目的,以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
内容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提高其节目质量,吸引受众收看的重要手段。要提高电视节目的内容质量,需要一大批专业从事内容开发、制作和提供的企业,同时运营商要建立一条完善的产业链,让包括内容开发商和提供商在内的各方都有利可图,以鼓励其开发出更丰富、更精彩的内容。与此同时,网络新媒体内容资源丰富,传统媒体借助网络新媒体的形式和手段,以开发出更为精彩的内容。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为电视媒体带来了丰富的素材,尤其是论坛与博客的发达带来了网络媒体原创能力的提升。电视读网节目,博客节目,播客节目等正是充分借助了网络媒体资源,开创了新的电视节目内容,为受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广受欢迎。
传统电视媒介的传播大多囿于特定国家和地区范围之间,而网络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界限和原本客观存在的地理疆域与意识形态人为设置的障碍。因此,电视媒体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建立立体式多维传播渠道,宣传自我,提升电视媒体的品牌形象。
电视媒体拥有大量的节目资源,这些节目通常在电视媒体的一次播出过程中就被放进资料库,而失去了再次传播的机会。因此,电视媒体可以借助网络媒体这一新的媒介渠道,根据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性,重新编排节同内容,实现内容的二次甚至N次传播,不断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体,从而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在电视媒体追求与观众的互动过程中,电视媒体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有天生的弱点。比如转瞬即逝、信息容量小、缺乏网络的超文本链接和隐蔽性特色等等。电视的强大主要体现在推送发布能力,而新媒体的强大则表现在互动参与性。因此,电视媒体可以借助网络手段,克服自身的局限,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互动,以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来实现更加有效的互动。
(二)研究局限性
传统媒体曾经拥有一个魅力时代,传播渠道的绝对优势使它曾经拥有极强的魅力。随着网络数字技术和移动通讯的革命性进步,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和信息接收工具层出不穷,网络论坛、微博、贴吧、手机电视、网络电视„„他们成为最时尚的新媒体。人们生活信息时代,而获取信息的方式更是日新月异。以前报纸、电视和电台,如今手机、QQ、MSN、微博„„等等。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层出不穷,新兴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现在的人们,可以没有报纸,可以不看电视,可以不听广播,却不愿没有宽带,不能离开手机。似乎离开了这些,就远离了时尚潮流,跟不上了信息时代的节拍了。从传播发展的历史上来看:“从书写文字到机械印刷经过了几千年;而从机械印刷到电影和广播仅仅用了400年。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2】 毕一鸣、骆正林著 《社会舆论与媒介传播》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2 【3】 赵云泽 《跨媒体传播基础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4】 段汴霞 《电视画面编辑教程》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0 【5】 张建 《当代电视节目类型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6】 韩青、郑蔚 《电视娱乐节目新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7】 石长顺 《电视栏目解析》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8】 陈龙 《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 学林出版社 2001 【9】 孔令顺 《中国电视的文化责任》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 【10】熊波 《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 武汉大学 2013 【11】蔡海东 《电视新媒体化生存中的优势整合》 新闻前哨 2013 【12】陈琳娜 《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互动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13】周小普、黄彪文 《契机、转机或是危机——浅析数字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影响 国际新闻界 2011 【14】张晓明 《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与趋势探析》 科技传播 2013 【15】李锐 《变革与融合:论电视的新媒体化生存》 湘潭大学 2008 【16】焦雯洁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电视栏目互动营销研究》南京师范大学 2012 【17】宋宜纯 《新媒体时代电视的发展与思考》 现代电视技术 2011 【18】邹花萍 《我国网络电视发展及趋势分析》 南昌大学 2013 【19】王普、张子杨、张晓阳、高峰、高鑫 《新媒体环境中的电视生存》 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2000 【20】支庭荣 《新媒体不是传统媒体的延伸——融合背景下“转型媒体”的跨界壁垒与策略选择》 国际新闻界 2011 【21】马娟 《新媒体情势下卫视与网络的联动》 中国传媒科技 2013 【22】俞安邦 《手机电视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对广电检测的挑战》 中国传媒科技
2007 【23】高山冰 《从凤凰新媒体看电视的多媒体融合》 中国电视 2008 【24】丁力、徐进毅 《中国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与发展研究》 大众文艺 2013 【25】王兴良 《新媒体竞争下的传统电视媒体转型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26】刘晓萌 《电视从业人员对新媒体接触情况的调查研究》 山东大学 2013 【27】熊忠辉 《新媒体与大众传媒业态变迁》 视听界 2006 【28】吴伟民、李艳、雷少军 《新媒体时代电视核心竞争力》 新闻前哨 2014 【29】敖扬 《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 南昌大学 2013 【30】丁俊杰、张树庭、李未柠 《视网融合背景下的电视节目影响力评估体系创新初探》 现代传播 2010
第二篇:我国新媒体的发展
我国新媒体的发展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媒体应用途径的愈加宽泛,媒体与其它社会层面之间的互动,从政府、公众到媒体自身,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媒体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从1998年起,我国的传媒业就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利润总额已超过烟草业,成为国家第四支柱产业。我国传媒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必将逐步步入一个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新媒体的低成本、互动性、原创性、分众性的特点将使21世纪成为新媒体的世纪。我国新媒体发展的战略路径可从正确定位、资源整合,利用高科技走高端化多元化等方面进行思考。关键词:新媒体;价值链;发展战略路径
新媒体在我国的发展日趋加速,其商用价值日益提高,如何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推动新媒体的发展,这是一个急切而崭新的课题。学界和业界把关联数字媒体内容的系统服务统称为新媒体业务。我国新媒体发展的战略路径可从正确定位、资源整合,利用高科技走高端化多元化等方面进行思考。
本文从新媒体的内涵、我国新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我国新媒体的发展战略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进一步了解我国新媒体的发展情况,准确把握我国当代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指导新媒体研究工作的进行。
一、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上海戏剧学院新媒体领域陈永东副教授:“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及各种应用形式,目前主要有互联网媒体、掌上媒体、数字互动媒体、车载移动媒体、户外媒体及新媒体艺术等。” 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分众就是区分受众,分众传媒就是要面对一个特定的受众族群,而这个族群能够被清晰地描述和定义,这个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 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BlogBus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魏武挥的定义:“受众可以广泛且深入参与(主要是通过数字化模式)的媒体形式。” 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构成新媒体的基本要素是基于网络和数字技术所构筑的三个无限,即需求无限、传输无限和生产无限。——社会关系层面的理解。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那些从信源就开始剥离信息冗余,处于向确定的信宿收敛的中间媒介,借助于数字化的语言能力,将不确定的自信息按信宿的需求迅速转化为主观内容,并寓于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和业务服务之中,则被称为新媒体。[1] 从新媒体的产生和既有的界定可以看出,新媒体的概念对称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在于,新媒体是以数字方式进行制作、发布、传播的。新媒体提升了大众传播学的“长尾理论”,把大众所关注的内容价值与媒介质量展现给分众。新媒体借助于网络技术和检索技术的进步,在特定的信源与信宿系统中产生的聚合作用,以比传统媒体更为定向的传播方式,实现实时的与准实时的交互服务。[2]新媒体以前所未有的互动性,使信息资源在交互、共享的增值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粘性与传播效力。
二、我国新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从空间上来看,“新媒体”特指当下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以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线最终得以实现全球化的媒体。“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媒体,而且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之上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随着传播效率越来越高,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大,信息终端的多样化也使传播成本相对减少。二是受众的主观参与性越来越高,核心地位越来越强,信息的传播已经从传者为核心的时代走向了受众为中心的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媒体应用途径的愈加宽泛,媒体与其它社会层面之间的互动,从政府、公众到媒体自身,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媒体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从1998年起,我国的传媒业就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利润总额已超过烟草业,成为国家第四支柱产业。我国传媒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必将逐步步入一个大发展的黄金时期。、1998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提出并呼吁使用传统媒体之外的“第四媒体”,以加强新闻传播工作后。1999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亚太地区报刊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上,首次确定了第四媒体的概念,同时在新华社播发的通稿中有这样的表述:“中外专家提出,以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第四媒体'的影响力在10年到20年之内将可能超过报刊、广播和电视。”
新世纪初期,我国迎来了互联网新媒体的时代:《人民日报》网络版荣升为人民网,新华社网站改为新华网,中央电视台网站则从投资到体制进行了全面调整等等。电信部门开始成立信息服务网站,如北京的“263首都在线”等;国家信息中心的“中经网”;地方省市开始了股份制联合办网,如北京的千龙网、上海的东方网等等。
与此同时,有线网络的数字化在2001年随着广电布局有线网络的数字电视技术试验初步显现,在2003年启动了优先电视数字化试点工作。2003年广电总局颁布的《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的实施意见》和《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中分别确立了构建节目平台、传输平台、服务平台和监管平台的完整数字电视体系和在同一时间、统一完成一定范围内有线电视用户的数字化的目标。2003年也因此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网络发展年”和“广播发展年”。《世界媒体实验室》发布的《2007新媒体产业发展五大趋势》[3]也称,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冲击加强,替代趋势加速,其业务应用进一步成熟,价值进一步提高。2008年中国新媒体的影响力更是趋于主流,广告业务的收入也保持快速增长;视频、网游领域在发展中维持激烈竞争态势。《中国新媒体十大主流趋势》归纳了新媒体的未来十大趋势:一是广告增长性,新媒体广告业务维持高增态势;二是新媒体的商业模式走向成熟,网站等的商业模式将逐渐步入良性渠道;三是用户规模激增性;四是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会出现更多的收购和兼并案例;五是市场格局趋于多元化;六是收入呈现明显增长性;七是营销方式创新;八是手机电视市场被激发,中国手机用户规模已突破5亿户;九是高清电视发展进入新阶段;十是网络安全被普遍认知。[4]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低成本、互动性、原创性、分众性的特点将使21世纪成为新媒体的世纪,新媒体犹如“催化剂”一样必将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三、我国新媒体的发展战略
新媒体发展之快,影响面之大,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正是由于新媒体发展速度之快,涉及面之大,使我国很多法规、政策以及管理方法相对滞后。我国新媒体发展与国际相比相对比较滞后,在探索新媒体在我国的土壤成长状况时,应该同时看到: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处于成长期,另一方面给予我们一定的学习空间,可以在实践中,对政策法规、管理方法及时不断完善。
新媒体发展战略路径。如何有效推动新媒体的发展,这是一个急切而崭新的课题,基于上文的分析,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正确定位。推动新媒体的发展首先要正确定位其发展战略及发展路径,定位战略是新媒体成功最根本的基因。有效的定位战略,必须首先解决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谈到核心竞争力,一般认为能够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东西必须具有独特性,即“买不来”,“偷不走”,“拆不开”等,就是说,要求新媒体要做与别人“不一样的事情”。为达到此目标,就必须把握新媒体运营和发展的总体趋势,在细分、整合、主导的进程里实现从发展到再发展的“梯级递进”,要求定位的“切口”要小“张力”要大,小“切口”为人所不备,大张力为人所难追,一旦打响,可以很快赢得较好的市场反响,对未来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基石效应。[6] 2.整合资源。我国媒体的发展整体上都还处在粗放式经营状态,还没有把资源优势做成产业优势,这就需要我们合力破题。媒体的核心是新闻和信息服务,新媒体业务模式与传统媒体业务模式相比,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的传递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差异,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整合,并迅速融合,是发展新媒体必须考虑的内容,原因是传统媒体在近期、中期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新媒体取代不了,而且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不可泾渭分割的联系,如能整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实现品牌共享、信息共享、平台共享、渠道共享,新媒体的发展则可事半功倍。资源整合还包括新媒体自身所涉及的内容及其上下游行业的整合。新媒体涉及移动内容、互联网服务、游戏、动画、影音、数字出版和数字化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也必须通过资源的战略整合,推进新媒体各个部分内容及其它上下游行业之间的不断融合、互动、一体化,从而提高其内容附加值,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增量和更长的价值链,进而促进新媒体“滋长”发展,推进新媒体产业纵深发展。
3.利用高科技走高端化和多元化发展路线。虽然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在新媒体发展路径上还是要明显区别于一般与大众的媒体,起点要高,一开始就着力高端路线,在新媒体开发建设上,要跟上高科技发展步伐,开发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并建立了自己科学、系统的多媒体数据库,为自己的创新发展夯实渠道和平台,在发展过程中还要不断创新、变革,实现产品方式的升级、转化,发掘其价值的广度和深度,以形成独特的市场认可度,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4.围绕资本运营,提升整体产业发展水平。资本运营因能在短期内迅速筹集资金,达到壮大产业实力、推动体制转变、促进经营结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也因此,资本运营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毋庸置疑,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发展新媒体也必须通过资本运营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新媒体的自身造血功能,实现新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产业进而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媒体既具有政治、文化属性,又具有经济属性,而资本的本性则是以经济利益为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与媒体首先追求社会效益的价值取向相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本运营的目标选择时,必须在首先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寻求两种效益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并努力实现二者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赛佛林,等.传播学的起源、方法和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 8-14.[2]赵季伟.关于新媒体内容传播流程模式[EB/OL].(2008-04-14)[2008-09-10].http: //info.broadcast.hc360.com.[3]世界经理人集团.2007年新媒体产业发展五大趋势[R].世界媒体实验室, 2007: 1-12.[4]哥伦比亚媒体集团(Columbia Communication).中国新媒体十大主流趋势[EB/OL].(2008-01-19)[2008-09-15].http: //xk.cn.yahoo.com.[5]张小争.传媒竞争力:产业价值链案例与模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 13-64.[6]杨树弘.新媒体及其发展战略路[EB/OL].(2008-06-08)[2008-09-15].http: //www.chuanboxue.net/list.asp?unid=4216.
第三篇:我国网络脱口秀的特点及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策略
我国网络脱口秀的特点及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策
略
摘 要: 我国网络脱口秀节目具有表达内容与时俱进、主持风格轻松有趣、制作过程简单朴实、传播途径多元便捷、互动形式有效新颖等特征,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对我国网络脱口秀节目的特点、存在问题及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脱口秀的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网络脱口秀节目寻找更好的生存方式。
关键词: 新媒体 网络脱口秀 特点 发展策略
一、引言
脱口秀,英文中叫做US-Talk Show,或者Brit-Chat Show,指的是一种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的话题的广播或电视节目。脱口秀节目形式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广播节目中。它把谈话作为节目的主要形式,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情感、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主持人在主持时一般不需备稿,依靠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脱口而出,与现场的观众、嘉宾一同讨论,所以港台地区形象地称之为“脱口秀”。
我国脱口秀节目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一档《东方直播室》节目,在中国电视发展史上首开先河。此后,我国的脱口秀节目不断发展,节目策划和制作不断完善,涌现出一批广受好评的脱口秀节目,如《天天向上》《今晚80后脱口秀》《金星撞火星》这些兼具知识性和娱乐性的节目受到了观众的极大欢迎。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视频的发展,网络脱口秀成为脱口秀节目新的阵地。2007年1月搜狐推出的“中国互联网第一档个人网络脱口秀节目”《大鹏?N吧?N》播出后迅速在互联网上走红,成为国内互联网界最成功的网络节目之一。互联网的低门槛也为众多草根阶层搭建了发声的平台,网友自制脱口秀随之异军突起。
二、我国网络脱口秀节目的特点
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具有即时性、交互性等特征,涵盖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不同传播领域,融合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不同传播形态,传统脱口秀与网络结合后,具有以下特征。
1.表达内容与时俱进
互联网背景下“内容为王”仍是节目传播效果好坏的一条不变的准则。网络的海量性与即时性,使得无论哪一档网络脱口秀节目话题都与当时的热点新闻、流行事件紧密联系,大到国计民生,小到街头巷尾的事件都能成为其素材,表达内容多样化。说历史、评人物、聊八卦、论文化、谈热点均来自高晓松,青楼、科举、镖局、航海、战争、足球、电影、音乐、旅行等众多方面的内容脱口而出,什么都能说,正是《晓说》高人气的原因。《罗辑思维》以“有种、有趣、有聊”为口号,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节目内容的扎实与独特,主持人罗振宇博学、睿智的个人魅力搭配轻松的节目风格,观众不仅能获得轻松休闲的听书享受,更能在视频中学到许多东西。
2.主持风格轻松有趣
互联网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平民化,网络脱口秀节目的风格就是以主持人的侃侃而谈为主,节目的核心就是它的主持人。《大鹏?N吧?N》内容轻松,标榜“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娱乐”,节目以主持人大鹏点评娱乐圈八卦新闻为主,节奏感强,通俗流畅又不失思想性,节目过程中有时穿插主持人自编自导的带有无厘头味道的搞笑短剧,有时会有主持人自己填词的“歪唱”,气氛轻松活泼,娱乐性强。在主持人大鹏的嬉笑怒骂中,整个节目的气氛轻松愉悦,散发着休闲和亲切,就像是和网友在面对面拉家常,不时语出惊人,网友也会被大鹏的妙语引得捧腹大笑。高晓松的《晓说》节目中夹杂一些诙谐的语言,自嘲性的调侃话语,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瞬间吸引了大批铁杆粉丝。
3.制作过程简单朴实
网络脱口秀节目在各方面所受限制较少,制作的门槛和成本较低,不需要传统的电视脱口秀那样从整体节目类型、节目受众、节目播出、主持人,以及节目选题、稿件编写、舞台设置、嘉宾选择等各方面进行策划、制作的过程,完全可以由一个脱口秀者、一台摄像机制作完成。如爆红于校园的《麻辣书生》,就是主持人林白凭借一部台式机,一个笔记本,一个摄像头,一台DV,外加一个切换器,单枪匹马地在他的34号楼博士生公寓独自完成的一个双机位视频节目的全部编播工作。罗振宇摒弃花哨的视觉制作手段,奉行极简主义,《罗辑思维》常常一个镜头到底,而电视台制作播出动辄几台甚至十几台机位相比,还需要八到十人的工作组。这种“简单”的制作方式有别于传统电视媒体节目制作的繁琐,为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市场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前提条件。
4.传播途径多元便捷
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脱口秀节目提供了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领域多元化的途径。网络可以使人们通过爱奇艺、优酷、土豆这样的视频网站,以及微博、微信、QQ等社交工具,方便快捷、即时地获取脱口秀节目信息,随时移动地建立起一张巨大的人际关系网,形成了一种微传播的方式,并且实现了宣传与受众的互动交流。《罗辑思维》这档自媒体脱口秀节目,从开播之日起就同步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主持人罗振宇每天都会向受众推送一条长60秒的语音,一方面拓展节目内容信息,另一方面和受众互动宣传。
5.互动形式有效新颖
互联网时代的网民本身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意识,网络节目一方面是信息的提供者和发布者,另一方面是以平等交流的姿态与网民进行沟通的对话者的形象。《大鹏?N吧?N》的互动形式十分新颖,主持人大鹏通过微博对所有网友留言的一一回复,网友为节目爆料或者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每期节目结束时,大鹏都会提出一个问题进行飞信有奖问答,每期产生一名幸运观众,它的免费和简单操作让很多网友积极参与进来。通过搜狐说吧成为网友七嘴八舌讨论的地方,也成为网友和节目组、网友间交流的阵地。“脸盆帮”的成员是一些志愿加入其中类似粉丝团队的热心网友,成为节目的坚强后盾。
三、我国网络脱口秀节目存在的问题
我国网络脱口秀节目通过大众传播、媒体资源整合,如今已经初具规模,涌现出《晓说》、《逻辑思维》、《大鹏?N吧?N》等优质的网络脱口秀节目,获得了超高人气和上亿点击率,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由于网络脱口秀节目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而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第四篇: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1页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摘 要
当今社会,互联网越加发达,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和团体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产生了极其紧密的联系,也正因互联网的高速发达,使得世界时时刻刻便可呈现在眼前。网络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传统传播时空上的限制,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同时使得一种“快餐文化”也日益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跟着时期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状态,媒体形态获到了有效开发,发生了以新技术为支柱的新媒体。新媒体的诞生让信息传播与接收之间几乎要达到一种无缝链接的状态,尤其实时通讯工具手机的出现使得移动媒体得以发展,不论人们在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就能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本文主要以移动媒体中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为例来讲述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特点,首先论述传统四大媒体的特点,进而引入新媒体,深入挖掘新媒体的特点,最后预测未来受众将有什么样的特点。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传统媒体,微信
绪 论
互联网的出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是迈向新时代的重要的历史性的一步,而以互联网和手机等数字化设备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它对文化所产生的意义不亚于造纸术的发明。新媒体的衍生对于大众而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全面而且彻底的,它不仅在日常生活和思维模式上影响乃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更是在世界领域内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正因为新媒体巨大的影响力,令它成为时兴的热媒体。
一、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究竟是什么?有着什么样的界说?针对这一点,众说纷纭,有如诸子百家般各家有各家的说法。美国《连线》杂志把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技巧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的讯息流传的媒介。”总的来说,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观念,它是在电视、广播、杂志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样式,它囊括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广泛的说,新媒体同时亦是一个使用数字技能、网络技术,经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和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供给讯息和文娱办事的流传形态。简单说,新媒体便是能对民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实质内容的媒体,是传受两方对等式的交换形式,个人与个人之间极具独特性的媒体。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2页
(二)新媒体的特征
1、无限大的容纳性
从传播形态上来讲,新媒体具有超大的容纳性,它不像传统媒体那样把媒体的形式划分的那么的界限分明,它将所有的不同类型的东西集中在了一个平台上,既可以进行文字上的传播,也可以进行画面和声音的传播,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储存以供随时浏览。是创造的无止境性决定了新媒体的无限大,伴随着时光,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持续进步,新媒体的容纳性在未来会更为广大。
2、兼具个性化和精准性
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新媒体在在使用上更加的富于个性化与精准性。这对于现在年轻化的受众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受众参与到新媒体的行列中,扩充受众群,促进新媒体消费。
3、价格低廉
传统媒体由于媒介的限制,更多的偏向于电视媒介以及纸媒介,价格相对高昂,但是新媒体由于其平台的广泛性,操作上的多样性使得新媒体在费用上更为低廉,为广大制作商提供了方便。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一)传统媒体的传播特性
日常说传统媒体即指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媒体,指代的是人类社会初期孕育出的媒体模式,其宗旨是为了对一些社会信息进行宣传或者实现主体之间的一个交流。生活在长久的发展进程中,传统的四大媒体拥有其既定的发展线路、业务范围、市场规模以及专门的技术和人才等,不仅如此,传统媒体同时还在不断的发展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的四大媒体曾经在各大领域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一度成为各大信息行业的龙头大哥。但是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信息化技术以及相关平台的建构,打破了原有的固有的信息市场,传统的四大媒体的地位也开始受到了各方面的挑战。传统媒体的优点在于市场基础深厚,受众数量多。传统媒体占据市场的时间长,受众尤其是年纪较长的受众对于传统媒体的信赖度强,数量上也相对的很多,市场基础雄厚。
从报纸来讲,从古罗马时代至今2000多年报纸仍旧是主要媒体之一,虽然其发展逐渐走向衰落,但其承载的信息正在以新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电子报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历史悠久决定了它的相对成熟和稳定。报纸的优点在于它以纸张承载文字信息,便于受众保存能够反复查阅,报纸版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在日益丰富起来,而价格仍旧比较便宜,同时目前报纸的类型多种多样,有时政类的大报如《人民日报》、《参政消息》等,生活服务类的各大晚报、晨报如《北京晚报》、《羊城晚报》、《湘潇晨报》等各种专业类的报纸也不少如经济类的报刊《中国经济时报》,科学类报刊《中国社会科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3页
学报》等等。但尽管这样报纸对人的受教育水平有所限定,如果受众是文盲,报纸所传播的信息就无法直接被他吸收,这是报纸相比其他传统媒体最大的弱点。
广播最开始是应用于军事方面。广播信息的传播相比报纸更为及时,信息的承载媒介就是电波,只要有电波信号的地方就能收听,不用浪费纸张。广播是全天候的播放时间上限制的比较小,以声音的形式传播信息更加生动活泼,受众更加喜闻乐见,受众面广渗透力较强,战争时期常作为攻陷地方的心理战术的常用手段。但是一些偏远山区没有电,也没有电波就无法接收到信息。目前的广播就是交通广播和音乐广播比较活跃,其余广播的受众偏于老龄化,广播中的广告太多且类型单一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电视来讲,电视的出现让报纸广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当时人们就预言报纸可能马上就要消亡。因为电视画面的生动可感,让受众感到接收到的信息无比真实,而且电视中的内容比报纸的更为丰富,传播的信息也更为及时。同时电视只要有电的情况下都可以不间断的传播信息,对于受众来讲限制不多,人们可以边做家务边看电视,典型的例子就是肥皂剧。电视在信息分类上面比报纸更胜一筹,衣食住行无所不包,而且利用蒙太奇等手段让信息更深入人心。但是电视的出现让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周末人们宁愿周末躲在家中看电视也不愿出门走走,邻居之间也变得陌生,“沙发人”、“土豆人”就这样诞生了。杂志作为所有媒体中最顽强的生命体,有针对性的将受众分为若干部分之后为受众提供专业性的信息化服务,使得受众的选择性更为多元;除开时尚杂志以外它的受众多为精英和知识分子,受众面不如前三个媒体宽。长久的发展历史可以带给传统媒体固有的受众以及深厚的市场基础,也使得其形成固有的发展模式,守旧,不善于接受新事物以及在市场经济发展新模式下改变发展方式。互联网这一第五大媒体出现后,传统媒体的生存面临极大的挑战。
(二)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以其独有的一种新形势、新姿态、新技术的达成实现市场植入,成功地褫夺和攻下了极大一部分的传统媒体的墟市和受众。最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新媒体可以更加快速而且便捷地进行信息交换,并且通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新型平台进行实时传播,符合当下新生代的需求,80、90、00后受众,尤其是90、00后受众对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模式偏爱度甚高,日前还因为当下学生对于智能终端的迷恋将其称为“低头一族”,意思是说现在的孩子过多的沉溺于智能终端中,在新媒体的大量信息轰炸下不间断的获取新的信息新的知识以期达到与同龄人的共鸣。这正说明了新媒体的信息流动性强,涵盖面积比传统媒体更为广泛,同时跳脱出了传统的传播模式,有新媒体所独有的个性化的突破性的传播方式,它可以更加细致的对受众进行划分并依照不同受众的需求对受众提供相应的需求,与杂志以及报纸等纸媒相比更加富于针对性。同时,不可忽略的是新媒体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的丰富具体,实现了文字、画面以及声音的多元化合体,使得信息更加的立体化,富于欣赏性。
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地位发生了转变,从原有的接受者改变为现有的传受皆可,这样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4页
极大的丰富了受众的参与性。然而,相对的新媒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必然的一些弊端,其一因为成长过于迅速,市场、技术、人力资源等总的根抵较浅,难以做到厚积薄发,使得内容常常会出现失真的情况,同时内容过多繁杂使得管理有一定的困难且容易出现一些安全上的问题,对受众个人信息等缺乏安全保障,对市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会催发不正当行为的发生,对健康的市场环境有较大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受众,是传播过程当中紧要的组成因素,是传播链条的一个重要步骤,亦然也是传播进程中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现下的传播并不是仅仅只是单向的以受传者承接信息为终止的过程,而是以受传者对信息再度作出反应为新的出发点。传播者则可以根据受众提出的反馈信息,调整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对提高传播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微信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供给的即时通讯服务的无偿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讯运营商、跨编制系统平台历经网络疾速发送无偿(需损耗少数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能够利用通过同享流媒体实质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交际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微信现在也已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作为现在时兴的聊天软件,受众涉及广泛,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三岁幼童皆知。以下将从三个方面结合微信对新媒体受众进行分析。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群划分以及特征
受众定位是指以受众的本位为思想基础,加上确定的目标接受人群,在信息传播活动中,以受众为核心,满足受众获得信息的需要。微信的受众划分并不受限,老人乃至小孩儿都会玩儿能玩儿,只要拥有微信的载体—智能设备都可以接触微信,现在微信还实现了网页登陆,只需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登陆电脑终端,方便且具有其实现性。相对于传统的四大媒体来说微信的受众群划分更为丰富,而新媒体下受众可选择性大幅提高,所提供的服务丰富,各年龄层、受教育程度等皆可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而微信在受众文化程度、性别以及年龄上没有限制,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实现。当然了,微信目前最多的使用者是80年代之后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年轻态,易于接收新事物,敢于尝试,对于新媒体的喜爱程度相较于传统媒体更大。受众群体变得更加精确,微信主要依托智能手机等移动平台,用户庞大,这就使得微信在推广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更关注自身的利益,从自身需求去选择信息、接收信息并传播信息,受众兴趣趋于多元化,权利意识增强,自主性、分解性社会给个人的无拘无束的成长提供了空间,为利益群体的自由活动缔造了前提,也使得个人的人格尊严受到推崇,个人及群体的权利得到了保护。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地位 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5页
从传播的来源和效果来看,受众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没有公众,传播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讯息来源于生活实践,人民大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信息便成为了一个单独体,无有能够依托的物体。广大人民群众是讯息传播的隐形接受者,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是以,我们务必正视新闻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资源功用。同时受众是讯息主体达成的归宿。没有受众,传播就无法进行,就失去了对象和目的。受众的信息反馈是传播活动走向深入的唯一途径。
强烈的感情意识以及情感粘性使得媒体本身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传统媒体下受众是接受者,你说我围观的状态,而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在新媒体情境下,受众由本来的传统媒体下纯本的“接受者”转变成了“传播者+接受者”的形态,身份地位上产生了很大的转变。互联网下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自媒体的的大力发展,所谓自媒体,即受众自身是一个信息传受源,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传播信息。在微信朋友圈,用户可实时的对自己周边发生的事情发布出去,当然受众也可以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发表在上面达到与微信圈好友的互动。传播和接受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再像以前传播环境下盲目的接受状态,受众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传播过程中。
传播学五大奠基人之一的拉斯韦尔指出的“5W模式”即线性传播模式是早期的新媒体涌现以前以广播、电视、报纸这种大众传播媒介为主的传播式样,分为传播者-信息-媒介-接受者-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其中“传播者”是整个链条的第一个环节,处于第一个中心的位置,作为基础决定后面的四个环节,而在这之中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对于主体的把握不够,但是在现今的新媒体环境下,早期的这种信息传播模式完全被打破了,“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媒介中心逐渐丧失。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心理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了解受众的喜好是各大媒介都不可忽视的一点。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好奇心增强,关于媒体以及传播媒介的探知欲望也开始增强,与此同时对媒介的自主选择性加强,强烈的主体意识开始在受众心中萌芽,这就在一方面使得受众的消费心理加大,由此对待媒体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
首先说受众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微信朋友圈就像是QQ空间一样,实时的更新着好友们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于他人的一个窥视欲,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微信用户们心理上的一种满足感。微信与微博、邮箱等相关联,达到信息媒介的整合性,究其根本其多元性对于受众内心满足感的增强是极大的。
其次受众对于媒介的选择性上,微信中植入了公众账号以及服务号,用户可以通过搜索端口查找自己中意的栏目中意的内容,并不会造成信息的泛滥性,只是将众多的栏目信息摆在上面,犹如菜市场的蔬菜瓜果一般任君采颉。用户的选择范围大,可获知信息多元化。受众主体意识性的增强引领产品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微信关联支付宝、购物等,满足受众消费心理,在微信终端即可开始购物,衍生出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6页
微商行业,即微信营业开设微店的营销方式,产品详情可通过与卖家微信聊天获知,并且支付方便。微信更是与企业达成合作,企业可通过公众账号宣传树立企业形象,并研发设计一系列活动吸引消费者,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广告宣传的一种,在树立公司形象的同时对自营产品做宣传达到营销的目的。
不管怎么说,微信作为智能终端在一定程度上对受众生活产生便利并加强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起到了一个良好的桥梁的作用。
(四)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展望
介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微信终端会囊括越来越多的功能,受众的体验性与满足感也会更好。未来的受众会更加的富于个性化与自主性,与媒介的联系也会越来越密切。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有效地传达了社会信息,引领人们不断的进行交流和促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速度,而且同时踩在传统媒体的肩膀之上成长起来的新媒体,还在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之外作为媒体大军中的一种进步势力存在着。
结 论
目前,传统媒体如果想要继续生存,最好的出路就是选择与新媒体相结合,走媒介融合的路子。随着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的自媒体出现后,人们似乎更加喜欢在140个字符之内获取及时信息,它们比大篇幅的新闻报道传播的迅速及时,获取更加方便,便宜,内容更加简洁明了,最重要的是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一个“全民记者”的时代真正到来。自媒体的产生让新闻信息不再必须经过把关人,更加自由的传播,从某个角度来说它给人们创造了比传媒行业设定的“拟态环境”更加真实的世界,并且改变了以往媒体行业独霸信息的高姿态,信息生产作为一项权利逐渐为全民共享。而受制于互联网的信息的广泛性,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传统媒体的记者“无冕之王”、“第四权力”的光环也不再耀眼,行业内部的残酷的竞争压力,繁重的工作任务换来的却是不高的工作经济收入和不期而至的人身风险,同时记者也被列入了全球十大即将消失的职业之一。在媒介融合上,报纸可以采取的方式就是进一步发展电子报,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电子报方面可以在跟纸质版内容同步的同时增加新闻评论,读者反馈等页面,帮助报纸提供更加优质有深度的报道,微信公众号也是一个很有效的订阅与信息反馈平台可以加以利用,广播现在跟微博合作,有微电台这就能够在吸引青年听众方面起到作用,电视则在网络电视方向上有很大前途,乐视,优酷,爱奇艺等几大视频网站相继推出了机顶盒,将互联网和电视相连接,让受众能够用大屏享受更极致,更丰富视觉盛宴等等这一系列,都有赖于互联网的发展。既然新媒体有如此之大的能力,那么为什么不抓住这些优势来让传统媒体得以生存?作为受众,人们最根本和最直观的目的就是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我们采用媒介融合的方式则会更好的满足受众的需求。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7页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3、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4、程曼丽、《新闻传播学辞典》
5、麦奎尔、《受众分析》
[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五篇:2006新媒体发展回顾
2006新媒体发展回顾
匡文波
所谓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互联网是新媒体的主体。
网络媒体跳跃式发展
200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消息称,CN域名注册量逼近120万,位居亚洲第一,增长速度也居全球首位。2006年中国网民数量超过1.2亿人,仅次于美国的1.58亿,位居世界第二。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宽频用户数已经超过了7700万,76.7% 的用户在40岁以下,用户对网上付费行为正处于逐渐接受的过程中。庞大的网民数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网络媒体跳跃式发展带来了机会。
1.网络新闻作品评奖
2006年网络新闻作品正式进入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范畴,对于网络媒体而言,这不仅仅是一种奖励,更是对经历十多年发展的网络媒体“主流”身份的认可。它表明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业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肯定,也是对新闻事业的促进和发展。2006年第一次纳入中国新闻奖的网络新闻,充分体现了网络新闻的特点和优势。人民网的评论《我们怎样表达爱国热情》、新华网的网络专题《网民感动总理 总理感动网民——总理记者招待会网上答问》,集聚了新闻性、重要性、互动性和网络特色等多项突出优点,形式多样,为中国新闻增添了活力。
2.网络媒体的娱乐化趋势难以逆转
笔者在2001年就预测网络媒体走向娱乐化,这在2005年7月CNNIC发布的报告中得到证实:网民上网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娱乐而不再是获取信息。2006年,网络媒体的娱乐化趋势已经难以逆转。但是,无论如何走向商业化和娱乐化,网络媒体负有的沟通信息、传播观点、舆论监督的功能是不可推卸的。
3.IPTV的技术根基日益坚固
2006年2月开始,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铁通等主要宽带接入商陆续开始对ADSL2+展开测试。ADSL2+理论最大下行速率24Mbps,上行1Mbps,分别是第一代ADSL技术的3倍和2倍。三大电信运营商们快速升级ADSL2+是为了对应IPTV等业务拓展的需要。
2006年9月23日,中国工程院宣布,我国已经率先在全球建成第一个纯IPv6网(下一代互联网),该网络目前已经连接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和中国铁通等国内主要网络运营商。IPv6主干网的传输速度达每秒2.5G至10G,是各国现有第一代互联网速的100多倍。技术进步为IPTV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网络出版正在成为出版的主流
近6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方式的兴起,分流了受众,使越来越多的新一代青年人越来越“不习惯”传统的阅读方式,这一现象无论是对国家如何引导国民的阅读行为,还是对出版机构如何应对新媒体,都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截至2006年5月,全国已有400多家出版社开展了网络出版。
5.遗憾依然存在
2006年的新媒体界也留下一些遗憾。2月的“踩猫事件”、3月的“韩白论战”、4月的“铜须事件”,等等;因而产生了一些新的词汇,如:“网络暴力”“网络暴民”。
2006年元旦后,伴随导演陈凯歌新片《无极》票房的攀升,网上开始流传一部名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短片。这部几乎没有什么成本的短片在网上是如此风靡,以至制作者胡戈迅速成为“2006年网络第一红人”。然而,“恶搞”的对象后来发展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在社会上招致强烈的批评。“恶搞”被网民总结为四大罪状:一是造成是非不明、荣辱颠倒;二是颠覆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三是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四是不利于未成年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
Web2.0走向成熟
从互联网的发展看,技术引领、应用推广是最重要的动力。2005年中国互联网传播进入Web2.0阶段,以博客大众化及各类Web2.0网站的涌现为标志。2006年,Web2.0传播形态得到更蓬勃的发展。所谓Web 2.0,是以个人为基础,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手段,通过鼓励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社区化的生活方式的平台。
博客被视为Web2.0最主要的表现形态。2006年9月,CNNIC发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网民注册的博客空间超过3374.7万,成为互联网最大的热点应用之一。博客数量达到1748.5万,其中活跃博客为769.4万(指平均一个月至少更新一次),博客读者达到7556.5万。Web 2.0的本质是“参与式的架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充分激发用户的主动性,发挥用户的原创能力,并真正形成网上网下的互动。“用户”与“受众”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不再只参与消费信息产品,他们还能够参与生产与传播信息。笔者认为新闻业的形态正在由演说变成研讨会与对话。
博客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强大。6月8日,三一重工集团执行总裁向文波在他的博客上发表文章,质疑美国投资集团凯雷收购中国徐工机械一案,由此掀起关于外资收购中国骨干工业企业的大讨论,并引起政策层面的关注和反应。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看好Web2.0。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2006年9月召开的互联网大会“2006国际互联网高层峰会”上表示:非常火的所谓web2.0,太多的风险投资投进来,这个情形跟1999年与2000年初的网络泡沫有类似之处。李彦宏说,Web2.0的挑战在于没有商业模式,泡沫破灭只是时间问题。这或许只是一家之言。
手机媒体初露锋芒
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随着通讯技术(例如3G)、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手机就是具有通讯功能的迷你型电脑;而且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手机媒体的主要优势在于高度的便携性、互动性、网络化,及用户的海量性。据信息产业部统计,至2006年10月,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达到4.49021亿。
2006年5月15日,中国移动CEO王建宙在纽约与新闻集团董事长兼CEO默多克会晤,中移动收购新闻集团持有的20%凤凰卫视(8002.HK)股份。王建宙称,这意味着“在电信与媒体逐步融合的今天,中移动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和选择”。此前,王建宙多次在公众场合说,手机已经具备了媒体传播的特性,实现手机媒体化是中移动的战略方向。中移动拥有超过2.6亿手机用户。凤凰卫视成为中移动造就“第五媒体”的第一站,手机广告使新媒体营销从理论转向业务。这都标志着移动网络“媒体化”程度的加深。7月12日,中国联通全面推出手机广告,向其1.3亿多手机用户提供广告信息服务。目前主要通过以WAP技术访问互联网、短信、语音和预先置入四种方式提供广告业务。
2006年的世界杯成为了促使手机电视腾飞的催化剂。拥有中国地区独家宽带网络和手机无线版权的上海东方宽频公司称,6月10日比赛当天数小时内,东方宽频视频点击量即突破数亿次。
管理难题
“恶搞”成为2006年网络最流行的词汇之一。2006年以来,恶搞之风愈刮愈烈,五花八门的恶搞视频铺天盖地而来。同时,2006年也是博客发展年,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队伍壮大、人数陡增外,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和缺陷也日益显现。在博客上进行人身攻击引发的官司日益增多,更有甚者通过博客泄露商业机密或者毁坏公司商誉也大有人在,在博客上进行个人情绪宣泄、语言暴力,发布一些不负责任和不真实的信息等现象并不罕见。于是信息产业部正酝酿博客实名制,并委托中国互联网协会进行调研、起草管理办法。
因此,博客实名制也成为2006年网络上最大的争议,想要直接立法限制博客,国内外环境并不具备,其面临的阻力是巨大的。对于“博客实名制”,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有充足的理由。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实名制管理是否会破坏博客和互联网平等开放的基本精神? “博客实名”能否真的让博客文明?“博客实名制”是否会摧毁中国博客网站、乃至整个网络业?实名制是否会侵犯网民隐私权?实施实名制的社会总成本有多高?监管博客需要什么样的手段和机制等等。
在美国,网上博客可以用真名,也可以用假身份,美国的法律保护个人发表意见的自由,所以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限制博客用假身份发表意见。在韩国,政府则通过网络实名制对博客进行管理,使之规范有序地发展。同时要求服务商严格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但是在韩国也曾经因为实行实名制而造成大量用户信息失密事件。
在互联网管理方面,2006年最大的成就是实施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该条例于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并支付报酬。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不过,在互联网著作权保护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侵权成本与风险太低、而维权成本过高,许多人可能赢得了版权官司却面临更大的经济损失。
2006年新媒体研究学术成果
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数据库的检索,2006年在国内共发表有关新媒体方面的学术论文500多篇。通过国家图书馆网站、google、baidu等途径进行检索,2006年出版的新媒体方面的专著超过12种。其中包括:匡文波著《手机媒体概论》、钟瑛、牛静著《网络传播法制与伦理》、林凌主编《网络传播媒介导论》、黄瑚等著《网络传播法规与道德教程》、张建华主编《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释义》、王军编著《网络传播法律问题研究》、王少磊著《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彭兰著《网络多媒体新闻》、杨汉云、陈春晖、罗兵编著《网络视频新闻编辑与制作》、虢亚冰、黄升民、王兰柱等著《中国数字新媒体发展报告》、蒋宏、徐剑主编《新媒体导论》,等等。
来源:中国记者 2007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