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守的文明与开放的态度——关于《通三统》一点思考
周勇兵:保守的文明与开放的态度
——关于《通三统》一点思考
周勇兵
《通三统》一书是著名文化学者甘阳的三篇演讲稿合集,分别是“新时代的‘通三统’”、“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大学之道与文明自觉”。首尾两篇都是在清华大学所做的演讲,而且讨论主题都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承。前者提出了新时代“通三统”的理论,即孔夫子的儒家传统、毛泽东的平等传统、邓小平的改革传统是同一个中国历史文明连续统。后者通过分析美国通识教育的发展历史,探讨中国大学如何发展通识教育延续传统文明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中华文明是目前世界上尚存文明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封建岁月中一直有一种“文化中心论”,典型地体现在“华夷之辩”上,是一种文化民族主义。任何一个中世纪以前的国家都有自大的观念,中国是一种文化上的自大,“中国”即是“中央帝国”,意即文明最发达的地方。中华文明具有高度的历史连续性,“每一个后起的新时代能够自觉地承继融会前代的文化传统,这就是所谓‘通三统’”。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几次重大的外族入侵,比如说蒙古族与满族的入主中原,但是他们最后都自觉不自觉地继承了中国历代积累的文明传统,所以未曾动摇汉族的文化优越感。在我看来,这种历史传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儒家的传统,汉以后各朝均为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通过对儒家经典的不断解释而获得合法性地位,而这种解释正体现了传统的延续性。
中国的“华夷观念”终于在十九世纪西方列强的殖民主义入侵中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人先是看到了西方武器的强大与物质文明的进步,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但还保持着一种文化上的优越感;后又看到了西方政治文明的进步,提出了资本主义改良的方案,对中西文化的辩论与讨论日益激烈;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提出一切传统的都是封建的落后的,一切西方的都是先进的美好的,充满了文化上的自卑感与对传统文化的质疑与否定,希望切断近代中国与传统文明的连续性。
作者在演讲中指出,中华文明的传统是一直延续着的,孔夫子的传统、毛泽东的传统、邓小平的传统是同一个历史文明的连续统。现在的一些人将各个时代的传统割裂开来,把新中国前后两个三十年对立起来,一味地强调它们的冲突性,不是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来全面否定毛泽东时代,就是用毛泽东时代来否定革命,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与不科学的。作者在演讲中引用了美国学者谢淑丽的《中国经济改革的政治逻辑》一书,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源自于毛泽东时代高度“地方分权”的经济结构:将中央的权力下放给地方,大搞地方基层建设,形成了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同的模式。
既然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连续统,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承继与融合以前的传统呢?
通识教育就是对这个问题一个有力的回答。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的强大与政治的进步,更重要的还是文明的复兴。而大学作为培养社会与民族精英的地方,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意识。
但令人失望的是,“中国现代大学从一开始就没有植根于中国文明传统之中,中国现代大学的诞生恰恰以与中国传统文明断裂为标志。”这从根本上造成了今日我国的文化底气不足,长期处于文化无根状态。作者提出大学应该以通识教育代替专才教育,把中国古典文明教育放在大学教育的重要位置,重塑中国的传统,形成各专业的共同教育与共同话题。
作者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历史的回顾,指出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佛大学等几所名校的课程改革始终没有背离西方古典文明传统,核心课程注重对西方经典著作的阅读。这与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根据西方一时一地的原则,仅仅模仿国外通识教育的形式,片面追求课程的多样化,满足于“概论”与“通史”的教学和“让学生什么都知道一点”是完全不同的。
文明的进步来自于对前代文明的批判性的继承,文化只能是根植于传统进行改良,而不能进行革命,任何文化上的“革命”最后都会被证明是事实上的倒退。西方的教育学家对待自己的传统是极端保守的,以至于斯坦福大学进行的新CIV课程改革(仅仅名称上宣传多元文化而实质仍以阅读西方经典为主)竟能够引发一次全美的政治大风暴。但我们中国却常年将传统文明与经典认为是“封建”与“落后”的,或是简单地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标签来认识宝贵的古代思想,这又是多么危险的一种境地。
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只是坚持对传统文明良好的继承与发展,并不是排斥现代文明。作者在这一方面似乎也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者详细地说明清楚,似乎只是看到了西方“通识教育”发展的一条线,甚至于像是在谈美国大学是如何将英国的古典主义学院的传统更好地适应现代发展。须知通识教育或者普遍教育并不是美国大学课程发展的唯一线索,“在度过了较为漫长且变化较少的古典学院课程思想发展阶段后,以实用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功利主义大学课程思想一直在美国大学课程领域占主导地位,影响了美国大学课程百年发展史。”(郭德红的《美国大学课程思想的历史演进》)因此,可以说美国大学一直非常注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在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间进行着平衡。社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能力熟练的人才,大学课程就必然要走向职业化与实用主义;但是,“当专业化知识达到一种巨大且丰富的程度的时候,它常常导致知识的分享、学生学习经验的分裂并使学术共同体瓦解。”(郭德红的《美国大学课程思想的历史演进》);最后,高等教育学家们又会通过增加通识教育的方法来追求大学的平衡
就中国而言,大学教育应该尊重本国的文化传统,对民国以来就断裂的文化传统重新做现代整理,做好通识教育,更加注重质而不是量,培养对中华文明整体的认同感;同时,必须发展现代课程,注重社会发展的需求,研究当前中国实际存在的问题,学生对于本学科能达到“精”的程度,惟于此,才更能发挥“通”的意义。而且,应该具有更开放的心态,真正深入地学习西方文化的精髓,而不是满足于一些概念与皮毛的理论,通过了解西方文化以加强对本国文化的理解,走“中西并举”的道路,也就是坚持保守的文明与开放的态度相统一。
作者在本书的结尾说道:“我相信清华是有一定条件的,问题就在于做还是不做。一开始肯定不完善,比如哥伦比亚和芝加哥大学等都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奠定了通识教育的基础,我们可能也要二十年时间,但关键是方向要正确,目标明确”。我也相信中国在通过不断地尝试与探索,终能重塑本民族文化的根基,并使它在现代文明之中大放异彩的。
第二篇:班班通的应用与思考
班 班 通 的 应 用 与 思 考
十堰市房县红塔镇塘溪小学 张玉珍
手机***
邮箱1437524912@qq.com
摘要:班班通推动教学的变革,甚至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作为教学工具,教师可以用它来开发并向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互动的教学情景,呈现多种教学信息,为师生带来全新的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关键词:班班通 教育教学 应用于与思考
随着国家对中小学信息化建设重视,不断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各中小学相继如愿以偿地安装了“班班通”设备。目前农村学校也以普及。“班班通”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利用它进行多媒体演示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电子课本,可以利用畅言智能教学系统和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让教师改变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课堂教学方式,班班通真正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它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它特有的优势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实现高效课堂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下面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使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班班通”对老师产生的积极影响,促进了教师自主学习,提升教师素养。班班通”工程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革命。原来传统的书本学习,已经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班班通”工程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教师可以通过“班班通”查阅最新的教育成果,了解最前沿的教育动态和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师培训远程化、网络化,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并根据教师的爱好和需求,自主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内容,通过网络查看或下载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使教师“从常规教学单向、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适应个人的自主化学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班班通”改变了教师备课方式。“班班通”工程,使教师从原来的手写教案,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文本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在电脑上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也可以将自己的教案和课件上传网站,供其它教师共享,以更直接更快捷的方式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从互联网上检索自己在教学上所需要的教案,课件等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再进一步加工整理,为我所用。
2、运用“班班通”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通过画面展示、切换、停顿、闪烁、组合、重复等步骤,达到以往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锻炼学生的观察、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班班通”架起了通向高效课堂的桥梁,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让远程教育教学资源走进了每个教室,实现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促进了课堂活动中师生的互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颇有兴趣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氛围和谐宽松,紧张有序,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3、运用“班班通”加快了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紧迫感。
新课程的改革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的。课程改革后,对于农村中小学而言,相应的教学手段发生变化不大,而现在“班班通”走入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这不得不使我们教师感到自身的素质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差距太大。而现在的“班班通”教学,逼着你学电脑,学生推着你学电脑,面对已装备好的高价教学设备,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我们的老师能舍弃这些现代教育设备而坦然地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来进行教学吗?压力就是动力,“班班通”建设,加快了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紧迫感。教师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得到空前的激发。
二、运用“班班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 “班班通”教学为沉闷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色彩,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二者更易于建立共学或互学的关系,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通过这一手段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班班通”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一个声像同步、声情并茂的多媒体音响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的呈现,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想象美、创造美,从而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如:语文、美术、音乐、思想品德等课程,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将美好的东西展示给学生,使学在观察和欣赏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使美的教育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达到传统教学媒体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精美独特的图片、震撼人心的音乐、精彩纷呈的动画、生动形象的视频,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心愉悦,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运用“班班通”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具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是现代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班班通”的电子白板屏幕呈现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提出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思考、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回答及时迅速地给出评价,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还便于课堂的及时反馈、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尤其是练习设计,容量大,方便快捷。利用“班班通”设备,其训练效果非常好,是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
五、运用“班班通”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班班通设备,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声音、画面,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吸收率,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以生动活泼的多种方式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总之,“班班通”以其形象直观、活泼生动的特点,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变化,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但是,无庸讳言,综观我校“班班通”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我认为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教师过分依赖“班班通”。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无论什么类型的课都追求使用多媒体手段,甚至不加选择下载,拿现成的课件来放映,而实际上真正用在教材研究上的时间并不多,没有真正地吃透教材和研究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师备课不精,造成课堂应用时间中存在着浪费现象,不用设备的时间段,设备仍在工作之中,有的甚至是整节课开着设备,使资源浪费。再好的资源如果准备不充分或者不及时备课的话,上课时会显得很被动,因为你不知道下一张幻灯片是什么,每位老师备课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不是所有的班班通的课件或拓展,都适合自己的教学。要学会筛选,学会增减,有选择的用,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有价值的。
二、教师过度地使用“PPT课件”。对班班通堂堂用的理念理解不够,片面追求应用率,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许多教师认为“PPT课件”运用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所授知识就越容易掌握。所以,教师轻轻动一下鼠标,课件像放电影一样从头到尾,学生也就跟着课件
的设计一路走到底,整堂课让学生看的眼花缭乱。事实上,从学生自身特点来看,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展示手段,远远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学习中去,恰恰相反,这样做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三、教师的课件制作技术和技巧有待提高。许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过于追求“美丽的形式”,背景很花哨,主题不突出,以至于给人以喧宾夺主的感觉。还有的教师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后没有经过自己的“改造升级”就直接加以使用,缺乏原创性,严重脱离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许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没有将自己的教学设计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其中,甚至听老师说:“在自己的课堂上用不上的一晃而过。”造成课件与教学设计“两张皮”的现象。
四、教师对“班班通”功能的了解和掌握不够全面。许多教师只把它当作一台普通的计算机使用。其中很多重要的适于教学的功能,并没有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起来。
以上是“班班通”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诸多的问题,当然它可能涉及到管理,应用,技术,理念等方面的因素。但有一点,班班通”的核心是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如何提高教育效率;如何合理使用“班班通”,实现教学最优化;使“班班通”这一现代的教学设备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作用,这是我们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班班通”不是用信息技术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如何实现“班班通”,并与教学实践完美结合,做到收放自如,需要每一位教师的智慧与机智。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好班班通这把“双刃剑”,竟可能的发挥它有利的一面,为学生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和有自己感悟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2、《走向信息化教育》
第三篇:班班通的现状与思考
班班通的现状与思考
随着国家对中小学信息化建设重视,不断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各中小学相继如愿以偿地安装了“班班通”设备。目前农村学校也以基本普及。“班班通”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利用它进行多媒体演示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电子课本,电子备课,可以利用畅言智能教学系统和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让教师改变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课堂教学方式,班班通真正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它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它特有的优势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实现高效课堂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下面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使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班班通”对校与校之间的教学联系产生的影响,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师生的共同进步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大提升,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班班通自2010年实施以来,对我县甚至我市的教学模式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县里的教师之间的调动是非常频繁的,教师去了新的学校面对不同的学生和领导班子,教法是否与之适应,是个很大的问题。自从有了班班通以后,校与校之间的交流频繁了,加上县里对各校的教学模式的统一及班班通的应用,使得教师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对县里教育水平的提高有了积极的意义。
二、“班班通”对老师产生的积极影响,促进了教师自主学习,提升教师素养。
班班通”工程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革命。原来传统的书本学习,已经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班班通”工程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教师可以通过“班班通”查阅最新的教育成果,了解最前沿的教育动态和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师培训远程化、网络化,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并根据教师的爱好和需求,自主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内容,通过网络查看或下载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使教师“从常规教学单向、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适应个人的自主化学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班班通”改变了教师备课方式。“班班通”工程,使教师从原来的手写教案,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文本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在电脑上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也可以将自己的教案和课件上传网站,供其它教师共享,以更直接更快捷的方式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从互联网上检索自己在教学上所需要的教案,课件等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再进一步加工整理,为我所用。
2、运用“班班通”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通过画面展示、切换、停顿、闪烁、组合、重复等步骤,达到以往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锻炼学生的观察、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班班通”架起了通向高效课堂的桥梁,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让远程教育教学资源走进了每个教室,实现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促进了课堂活动中师生的互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颇有兴趣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氛围和谐宽松,紧张有序,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3、运用“班班通”加快了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紧迫感。新课程的改革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的。课程改革后,对于农村中小学而言,相应的教学手段发生变化不大,而现在“班班通”走入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这不得不使我们教师感到自身的素质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差距太大。而现在的“班班通”教学,逼着你学电脑,学生推着你学电脑,面对已装备好的高价教学设备,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我们的老师能舍弃这些现代教育设备而坦然地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来进行教学吗?压力就是动力,“班班通”建设,加快了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紧迫感。教师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得到空前的激发。
三、运用“班班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 “班班通”教学为沉闷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色彩,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二者更易于建立共学或互学的关系,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通过这一手段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班班通”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一个声像同步、声情并茂的多媒体音响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的呈现,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想象美、创造美,从而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如:语文、美术、音乐、思想品德等课程,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将美好的东西展示给学生,使学在观察和欣赏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使美的教育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达到传统教学媒体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精美独特的图片、震撼人心的音乐、精彩纷呈的动画、生动形象的视频,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心愉悦,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运用“班班通”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具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是现代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班班通”的电子白板屏幕呈现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提出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思考、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回答及时迅速地给出评价,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还便于课堂的及时反馈、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尤其是练习设计,容量大,方便快捷。利用“班班通”设备,其训练效果非常好,是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
六、运用“班班通”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班班通设备,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声音、画面,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吸收率,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以生动活泼的多种方式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总之,“班班通”以其形象直观、活泼生动的特点,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变化,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但是,无庸讳言,综观我校“班班通”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我认为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有的学校中的有的教师对于班班通的使用还流于形式,上课很少用,但记录本中却写的满满的,对与新的教学方式较排斥,或者说内心中不愿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于此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二:
1、教师还没有认识到班班通对于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教师对班班通的了解不够,不能很好的应用于课堂之中。
2、教师接受新事物的水平有限,特别是对与年纪稍大的教师来说,自己大半辈子都是这样教的,也教出了不少年的优秀学生,觉得没必要去接受这些新的东西,有的老教师竟然把自己的这种行为称作出淤泥而不染。
二、教师过分依赖“班班通”。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无论什么类型的课都追求使用多媒体手段,甚至不加选择下载,拿现成的课件来放映,而实际上真正用在教材研究上的时间并不多,没有真正地吃透教材和研究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师备课不精,造成课堂应用时间中存在着浪费现象,不用设备的时间段,设备仍在工作之中,有的甚至是整节课开着设备,使资源浪费。再好的资源如果准备不充分或者不及时备课的话,上课时会显得很被动,因为你不知道下一张幻灯片是什么,每位老师备课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不是所有的班班通的课件或拓展,都适合自己的教学。要学会筛选,学会增减,有选择的用,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有价值的。
三、教师过度地使用“PPT课件”。对班班通堂堂用的理念理解不够,片面追求应用率,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许多教师认为“PPT课件”运用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所授知识就越容易掌握。所以,教师轻轻动一下鼠标,课件像放电影一样从头到尾,学生也就跟着课件的设计一路走到底,整堂课让学生看的眼花缭乱。事实上,从学生自身特点来看,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展示手段,远远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学习中去,恰恰相反,这样做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四、教师的课件制作技术和技巧有待提高。许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过于追求“美丽的形式”,背景很花哨,主题不突出,以至于给人以喧宾夺主的感觉。还有的教师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后没有经过自己的“改造升级”就直接加以使用,缺乏原创性,严重脱离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许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没有将自己的教学设计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其中,甚至听老师说:“在自己的课堂上用不上的一晃而过。”造成课件与教学设计“两张皮”的现象。
五、教师对“班班通”功能的了解和掌握不够全面。许多教师只把它当作一台普通的计算机使用。其中很多重要的适于教学的功能,并没有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起来。
以上是“班班通”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诸多的问题,当然它可能涉及到管理,应用,技术,理念等方面的因素。但有一点,班班通”的核心是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如何提高教育效率;如何合理使用“班班通”,实现教学最优化;使“班班通”这一现代的教学设备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作用,这是我们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班班通”不是用信息技术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如何实现“班班通”,并与教学实践完美结合,做到收放自如,需要每一位教师的智慧与机智。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好班班通这把“双刃剑”,竟可能的发挥它有利的一面,为学生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和有自己感悟的课堂。
尚贤小学
周路平
第四篇:建设文明新社区的调查与思考
建设文明新社区的调查与思考
建设文明新社区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推进新城建设,城区规划区内各街村完成了撤村建居,实现了由农村管理模式向城市管理模式根本转变。如何适应城区发展形势要求,加快文明新社区建设已成为摆在城区各街道工委面前新的课题。各街道要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为重点,更新观念,拓展思路,创新举措,不失时机的抓好文明新社区建设,教育群众尽快融入城市文明,以家庭文明促进社区文明,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为新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持,精神动力和智力保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充分认识开展建设文明新社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施撤村建居,完成了农民向城镇市民身份的转变,但使其观念转变,做到融入城市文明则任重道远,在加上旧有的农村管理模式和方式方法已不适宜现在的城市社区管理,必须顺应形势要求。加快建设文明新社区已成为城区规划区内各街道的当务之急。
一是充分认识到,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创建文明城区的基础。社区是城区的基础,我们的新城由各街道和众多居民小区组成。社区的环境面貌、生活服务、治安秩序和社会风气直接影响着武清新城的整体形象。只有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建设文明城区才有可靠的基础。
二是充分认识到,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城区建设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城建设和城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撤村建居政府职能根本转变,由服务“三农”,转变为服务社区,在加上实行体制改革一些社会事务和管理职能逐渐转移分离
到社区,社区在城区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尽快适应这种转变,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把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认真落实,才能把城区建设和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是要充分认识,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撤村建居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实施撤村建居,人们由平房改为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居住环境显著改善,物质生活更加丰盈,但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撤村建居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必须顺乎民意,把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摆到重要位置,加大力度创建优美环境,活跃社区文化,搞好社会治安,提供多种便民服务,不断满足撤村建居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
四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加快推进撤村建居确保社会稳定的有力措施。在实施撤村前,村级
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实施撤村建居后,则社区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这因为社区为城区的最基层,各种社会矛盾表现最为突出,为各类矛盾表现的汇集地,只有切实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做好各类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
二、在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文明城区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新城建设的重要保证。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在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下了一定功夫,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存有一些差距,仍有些不尽如人意。表现在:
一是领导管理体制不畅。我们的各级干部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对农村管理可以说得心应手,而对城市管理则多数属于外行,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或是缺乏实际经验,无所适从,或是一知半解,无从下手,不知怎么干,怎么干好,缺乏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制约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上水平的关键所在。
二是撤村建居居民缺乏城市文明素质。撤村建居居民由农民演变而来,绝大多数文化水平偏低,科技素质不高,再加上受传统小农经济束缚,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与新城发展要求难于适应,教育引导撤村建居居民顺应城区发展,树立城市文明理念,提高文明素质已成为摆在各街道面前一项紧迫任务。
三是各类文体设施不配套。由于撤村建居还迁小区属住宅新区文化建设没跟上没到位,小区内缺乏文体设施和应有的思想文化阵地,群众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没场所、无处去,造成了不健康的文化乘虚而入。致使个别社区非社会主义思想意识有所滋长,腐朽落后文化有所抬头,甚至把赌博当“娱乐”,赌博成风。只有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以先进文化占领社区思想文化阵地,使撤
村建居居民从事文化活动做到“有场地、有设施、有活动”,在加之予以正确引导,从而使各项文体活动活泼健康向上,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得以充分发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撤村建居群众的传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文明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得到提升。
四是撤村建居居民文化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偏低。据统计,撤村建居居民过去长期从事种养业生产,受教育年限与原为城市的城市市民至少少三年。这种情况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形势难于适应,造成撤村建居居民因技能所限,造成“就业难”。顺乎工业化科技发展的形势要求,加大对撤村建居居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有力之举,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举措,更是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区人文环境的重要内容,必须狠抓落实。
三、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社区文明程度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关城区总体形象,关系到武清新城的发展和未来。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公共财政投入为支撑,以创新方法举措为动力,以提高撤村建居居民文明素质、促进社区和谐为目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实内容,拓展形式,完善措施,扎实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是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在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社区党组织处于核心领导地位,只有坚持以党组织为核心,才能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健康发展。同时要重视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作用,做到党支部、居委会各司其职、尽职尽责、齐抓共管。
二是抓好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撤村建居居民思想道德素质。要坚持“以德治区”的策略,围绕新城特点,创新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大力宣传和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抓好邻里团结、家庭和睦,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区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的营造夯实思想道德基础。
三是搞好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针对社区撤村建居居民对文化活动迫切要求的实际,街道社区要因势利导,把加强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大投入,增加文体设施,努力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广场文化要大力普及,开展群众性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四是倡导志愿服务,大力弘扬助人为乐的社会美德。街道办、社区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
作用,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对空巢老人、残疾人、生活困难者提供社会化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助人为乐的社会美德,改善人际关系,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
总之,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城区各街道面临的一项全新工作,也是推进新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一项紧迫任务。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努力把撤村建居新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抓紧抓实,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果,为推进新城建做出新贡献。
第五篇:公交车乘车文明的观察与思考
哥哥姐姐些帮下我把这个大学思修课题课题做了。本人十分感谢。记到快点发回我的邮箱哦2013/4/16公交车乘车文明的观察与思考
1你出门的时候经常坐公交车吗?
A 是B不是C偶尔
2.坐公交车时你是按顺序排队上车吗?
A’不是B是C偶尔D其它
3当你发现身边的有人插队乘车时你会怎么做
A上前制止B当作没有看见C很不愿生气,但是不愿意管D告诉驾驶员E其它 4在车上遇到老弱病残时你和车上的人经常会怎么办
A我主动让座B周围偶尔见有人让座C大家都不愿意让座D其它,5发现车上有小偷时,你会怎么办?
A马上上前揭发B而不见C告诉驾驶员D悄悄告诉被偷着E其它
6当你乘坐公交车时你经常吐痰吗?
A从不B偶尔C随便,想吐就吐D其它
7你对公交车上乘客不允许抽烟有何看法?
A抽烟是各人喜好,公交车公司没有权利管理B支持C随便D反感
8你对公交车超载有何看法?
A不支持,这很危险B没有想过C 随便,只要乘客愿意D其它
9你认为对乘车文明还需要加强那些方面的努力?
A大力宣传B制定更加严格的乘车条例C其它
10你身边的人们是否文明乘车?
A 是B不是C偶尔D不知道E其它
11.对于乘车时,不同路段的车价格不一样。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A合理B 不合理C价格不是很好,应该统一价格D其它
12当你乘车时需要1.7或者1.2时候自己身上没有,只有乘车卡但是不能刷,此时你不得不支付2元或者5元,你认为公交车公司这样合理吗?
A合理B不合理C这是间接敲诈D其它
13对12题中的情况你有何意见
A应该降低为一个整数价格B应该升为一个整数价格C不变D建立刷卡设置E其它 14对于坐公交车 你觉得拥挤吗?
A是B不是C其它
15你认为司机的驾驶技术影响交通秩序和乘客的心情吗?
A是B否
16对于车上一些年龄大的人站在你面前倚老卖老时,目的就是博取你的同情心,让你把座位让给他,你会怎么办?
A主动让座B装作没有看见C其它
17对于你自己了一小时才等到的座位,还有一小时才到达的目的地,此时在你面前出现一个老头子时,你会怎么做?
A直接让座B不让座C与他一起坐D其它
18对于公交车不按照原来路线行驶你有何看法?
A没有意见B反感C其它
19你对于乘车时的时间观是怎么样的?
A漠不关心B特别关心时间效率C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