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5 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认识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2 教学难点
“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展示电池的正负两极和地球的南北两极导入课题两极世界的形成 展示课标要求和重难点
日常生活中,两个人互相不理睬,但又不断绝关系,我们一般称之为什么? 那么同学们知道冷战这个词的来源么?
破题:冷战一词是当年美国政论家斯沃普在为参议员巴鲁克起草的演讲稿中首次使用的。他说:美国正处于冷战方酣之中。它指的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代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明确“冷战”的定义是指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进行遏制的政策。)二战后为什么会出现冷战?它是如何形成的?对国际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呢?由提问进入本课学习。
讲授新课
一、从盟友到对手
(一)雅尔塔会议
【展示幻灯片上的图片】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引入雅尔塔会议
打出丘吉尔的话“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
【设问】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系。【设问】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展示图片】 【设问】二战中美苏均为正义而战,并肩战斗,为人类和平创造了条件,为何战后双方却形成对峙?
材料 “二战时, 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1945于雅尔塔)“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前首相 帕默斯顿(1784~1865)
【设问】以上两则材料告诉我们什么? “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材料:美国工业产量占53.4%,出口贸易占32.4%,黄金储备占74.5%;武装部队300万,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拥有原子弹;控制操纵联合国
【设问】战后美国在经济、军事、政治上的实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美国成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具有极强的经济军事力量,具有称霸全球的野心。材料: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的威望。【设问】材料中苏联的实力怎样? 苏联军事力量增强,政治威望提高,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巨大阻碍,势必会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竞争。
材料: 不同的社会制度:美国是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社会主义强国。双方都因不同的制度对对方有敌意。
不同的国家利益:二战后两国的力量都空前壮大,各自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两国的势力范围大幅扩张,双方都认为对方是直接的最大威胁。
【设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材料: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在富尔敦发表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背后,座落着所有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首都……所有的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和平砥柱》
【设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兴起推波助澜
【总结】美国妄图称霸世界,苏联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影响大增,正是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下才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由盟友走向了对手,是双方你看不我,我看不惯,最终形成了对峙,两极格局新的原因归纳:
①“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②美国实力强大,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③苏联实力增强,极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影响 ④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⑤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兴起推波助澜
二、美苏“冷战”
【图片展示】冷战的表现
三、“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美苏两极世界格局下,不断的“冷战”,将会国际关系带来什么影响呢? 【图片展示德国分裂】 1.美苏对德国的争夺:
1949年德国分裂,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61柏林墙的修筑
【图片展示朝鲜分裂】 2.对朝鲜半岛的争夺:
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与朝鲜一起将美国赶回38线附近,美国被迫停战
【图片展示古巴导弹危机】
3.二十世纪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其结果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图片展示热战——朝鲜战争】
4.1950年,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美国组成所谓“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内战。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战争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图片展示热战——越南战争】 5.1961年美对越南的侵略,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战下,1973年美国惨败,其殖民统治受阻。
师:在这样的“冷”“热”交织的局面下回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呢?
四、辩证评价两极格局
材料一: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整个“冷战”期间,也就是20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
材料二: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探究合作】冷战的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积极方面:
1.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科技的发展。
3.不同制度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消极方面:
1.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冷战”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重中之重,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
2.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被人为地划分为几个封闭的经济体系),造成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3.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局部战争不断,人类陷入新的战争威胁中。
【读史感悟】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失去亲人的痛苦……动荡不安的生活……经济的衰退…… 【探究】怎样才能避免冷战? 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要相互尊重彼此间不同的文化,理解彼此对不同社会制度的选择; 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问题和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自学和分析归纳能力,为学生解材料分析题做好基础。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下的冷战,以及冷战中的热战。冷战开始的信号是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的表现是1948年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军事上的表现是北约的成立,与此,1949年成立了经互会,1955年的华约组织。同时冷战中还有热战,表现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
课后习题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第二篇:《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平陆中学高一年级历史教师 王圣国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初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分析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冷战”相关材料的研习,初步学会归纳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分组讨论,探究两极格局形成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初步掌握史论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冷战之中,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集团和国家利益不惜以大国意志分割世界,造成了国家分裂、地区冲突和骨肉分离;感受美苏两国的对抗给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从而认识到建立一种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是使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这些历史事件的出现及彼此联系。
这三大措施是美国在冷战初期的核心内容,是为了实现美国的霸权政策而提出。它们体现了美国充分利用了意识形态差异的来其实现其全球霸权的意图。把握住这些核心内容将有助于掌握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的发展。
教学难点: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战改变国际的主要政治力量,随着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美苏两大国由合作走向分裂,逐步形成了战后的两极格局。在此政治格局之下,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世界相对稳定,但两强相争,又使得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美苏之间的关系影响到了其他各种关系的发展,认清此格局的影响对于认识当时和今天的国际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第一目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分析:“从盟友到对手” 教学要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战后初期的形势。第二目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总结:“美苏‘冷战’”
教学要点: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
第三目‘两极格局形成的表现与影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教学要点:德国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两极格局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
出示材料:二战后期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提问:这表现了丘吉尔怎样的心情?这表明了当时的国际主要政治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建议:课本内容也可以重新整合为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部分。)
2.学习“从盟友到对手”一目,分析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正如丘吉尔所感叹的一样,在二战后期的一系列会议尤其是在雅尔塔会议上,虽然英国也和美国、苏联一起参加了会议,但是在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问题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美苏两国。以此为基础,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出示表现美、苏、英、法、德等国二战后初期的基本状况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两者矛盾逐渐尖锐,关系由盟友逐渐成为对手。
除此之外,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118最后一段~119前三段,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两极格局形成的其他原因。
3、学习“美苏‘冷战’”一目,总结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教师简述背景,出示杜鲁门国会演讲的图片和部分演讲词: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企图。”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的咨文 设计问题:
①杜鲁门所说的“极权主义”和“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各是指什么?
②杜鲁门这次演讲表明了美国什么样的根本目的?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引入资料:二战后废墟上的欧洲、描述“马歇尔计划”的材料。在荷兰,我在一家面包店看到一张荷兰政府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招贴画,上面写着:“每天吃的面包有一半是靠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烤出来的”。奥地利为旅游业添置的各种设施,也归功于马歇尔计划。但是总的看来,无论我们怎样努力,还是难以使一般欧洲人理解我们当时提供援助的规模有多大,以及我们在提供援助时所持的无私精神。不错,我们曾希望欧洲国家繁荣起来,并从我们美国购买东西,但这不是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宗旨。它的主要宗旨是,给予我们在苦难中生活的朋友、盟国和先前的敌人以帮助,从而阻止共产主义乘人之危向前推进。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副局长弗农•阿•沃尔特斯的回忆录《秘密计划》
引导学生思考:
①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它真的就仅仅帮助复兴欧洲吗?
②它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复兴”吗?
③“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C、北约的建立:
可结合课本内容、地图和北约章程: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
──《北大西洋公约》
引导学生思考:
①北约成立的目的和北约的性质是什么?
②提问:地图上可以看到希腊、土耳其并非是大西洋沿岸国家,为什么被吸收入北约组织?
针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气势,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何回应?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成立经互会和华约,并最终造成了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正式对峙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4.学习“‘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一目, 总结两极格局形成的表现与影响。
(1)看书归纳两极格局的形成表现
德国、朝鲜、越南和中国分裂状况;古巴导弹危机。(2)分析讨论两极格局的影响
在学习完上述内容之后。有人提出:两极格局之下,美苏的冷战造成了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所以这个格局的主要影响是消极的;也有人观点正好相反,认为它的主要影响是积极的。
分组讨论,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请你们小组选择自己的观点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料和课外知识中所知道的史实加以说明。
5.升华:
出示:柏林墙、越战中的屠杀等图片。学生探究: ①究竟哪些力量应该为这些灾难负责?
②在这样的一种国际环境之下,其他的国家如中国应该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6.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冷战双方的措施和对世界的影响。
强调这种对于多数国家不公正的体系并不牢固,随着多种力量的变化,它最终走向了瓦解,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第三篇:《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反思
《两极世界的形成》准备的比较仓促,校内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恰恰赶上学校其他事情较多,所以感觉准备的时间不是太充分,组内老师说不如把上次上过的《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再上一次,我想如果再上一次,对我来说可能提高的可能性不是他太大,后来选课时在《新航路的开辟》以及《两极世界的形成》当中徘徊,想了两天,后来想还是上两极世界吧,担心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及影响讲不清楚,新航路开辟,为什么会探险,什么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以及影响中的价格革命、商业革命等等有难度,选定《两极世界的形成》这一课,在备课的时候思路没有理顺,就是雅尔塔体系在其中怎么讲,以及美苏争霸的原因。
周六下午第二节课是赛课时间,周四晚上加班,把课件基本做出来了,周五下午第一节课,请组内老师来听。王老师评价,基本内容尚可,但是时间要把握好,可能会超时,第二在雅尔塔体系的奠基作为形成步骤,在背景里讲是否合适,能否让学生听明白。
备课时,我把《两极世界的形成》这一课,分成三个问题两极世界为什么会形成,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影响是什么?努力做到论从史出。
在导入时,用凤凰网视屏,有关专家评论东北亚是否会进入冷战阶段,引入什么是冷战,导入新课,从学生表现来看,可能是因为周六上课,课前没有预习,精神不振,反应不强烈,接着开始讲解课标及这一节课的思路,明确学习的目标。点出国际格局及极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基本概念从而有利于学习。
1、为什么会出现两极格局:在处理这一个内容时,一开始我选取的观点是争霸论及由于国际关系的相互不信任、不透明造成,但从个人把握来看不是太好,转而选取传统观点美国想称霸遇到苏联障碍。把这个问题分成为什么形成对抗而不是合作?对抗采取什么方式、为什么?通过史料的展现得出结论。
2、两极格局是怎样形成的?这地方先由学生看书,找出答案,然后进行解释,重点介绍了马歇尔计划,采取美国提出进攻方针,苏联应对的方式讲解。
3、两极格局的影响。由学生看书,然后学生简单表述相关事件,简单分析柏林墙,重点分析古巴导弹危机,说明大国争霸下的世界的不安全。然后整体看世界地图,得出冷战后的态势,然后提出,为什么亚洲热战和美洲欧洲冷战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分析影响时,增加了登月及网上现在美国的冷战思维让学生总结影响。接着抛出20xx年12月初两条网上的新闻,一个说是中美间会有冷战,一个是中美间没有冷战,本来想分组讨论,但因为时间关系,放到课后自己思考,最后总结。
4、祈祷世界和平。在明白大国关系下国际关系的瞬息万变,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以《tell me why》这首曲子结尾。祈祷世界和平,祝祖国繁荣富强!
学生鼓掌结束。
不足:1、课前准备不充分,课的环节不熟,出现有的内容幻灯出现和讲的不一样现象。
2、语速及情感把握不好,激情度不够。
3、课前心理素质没有调整好
4、周六上午休息时间过长,没有给予更大的重视。
5、课的时间把握不好,有个问题没有讨论
6、对于学的新课,尤其是赛课,应提前让学生预习,加强针对性
7、对课的突破度不够。
优点:1、选取刚刚发生的事例,贴近生活,增强历史的时效性
2、弄清楚了这一块的知识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风的形成》教学反思
2.尿的形成教学反思
3.《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反思
4.《风的形成》的教学反思
5.雨的形成教学反思
6.《两极世界的形成》高中历史说课稿
7.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两极世界的形成8.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说课稿模板
9.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反思
第四篇: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美苏两国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的主要原因;
2、掌握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等的主要内容,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3、通过对德国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的了解,从而更加直观的理解美苏两国对峙的表现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变化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冷战的实质;
2、通过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的分析,认识各项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3、通过情景再现、史料研习等方式,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及国际关系造成的深刻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两极格局形成过程的分析,理解在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本节课的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英国著名外交家帕默斯顿曾经说过: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变成战后的敌对关系。这样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逐步形成确立。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从盟友到对手(形成背景)
1、雅尔塔体系确立:
◆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2、冷战开始:
(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政治表现):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二、美苏“冷战”
1、美国的“冷战”政策:
雅尔塔体系确立后,美国加紧全面推行冷战,主要有三大表现:(1)“杜鲁门主义””(政治表现):见上(2)马歇尔计划(经济表现):
①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
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 ②提出者: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3)北约的建立(军事表现):
①时间、国家、地点、条约: 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性质: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③影响: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2、苏联的反击措施:
(1)成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2)经互会的成立: ①时间、国家:
②目的: 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3)成立华约:
①时间、国家、地点、条约:
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被通称为“华沙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②影响: 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1)德国分裂: ◆背景:
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②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③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
◆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 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
◆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
◆分裂: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发展: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3)侵越战争: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
◆时间:1961年—1973年 ◆结果: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4)古巴导弹危机:
◆原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结果: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合作探究:“冷战”带来的影响 积极影响:
1.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消极影响:
1.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3.破坏了世界的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战” 【本课小结】美苏两极“冷战”格局的形成是战后两国政治、军事实力均衡的产物,两极格局之下,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集团和国家利益不惜以大国意志分割世界,人为造成长期的国家分裂、地区冲突和骨肉分离。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第五篇:《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案2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美苏两国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的主要原因;
2、掌握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等的主要内容,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3、通过对德国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的了解,从而更加直观的理解美苏两国对峙的表现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变化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冷战的实质;
2、通过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的分析,认识各项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3、通过情景再现、史料研习等方式,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及国际关系造成的深刻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两极格局形成过程的分析,理解在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B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C教学方法 D教学过程 【导言分析】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形成了“冷战”格局。表现: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但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2、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3、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并出现了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表现:
(1)在美苏“冷战”过程中,西欧国家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并走向了联合的道路,实力日益强大。
(2)日本在美国的扶持和自身努力下,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3)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也日益强大。
(4)世界局部地区动荡不安,恐怖主义仍威胁着世界和平。【导入新课】
英国前外相哈默斯顿的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变成战后的敌对关系。于是形成了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讲述内容】
一、从盟友到对手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确立:
◆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基础:美苏均势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2、冷战开始:
(1)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P118导言)(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政治表现):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3)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二、美苏“冷战”
【合作探究】1:二战后,美国为什么要对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指导学生阅读导与练P161教材思维启迪2)1、马歇尔计划(经济表现):(1)目的:
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2)提出者: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合作探究】2: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美国全面推行冷战的表现是什么?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2、成立北约(军事表现):(1)时间、国家、地点、条约:
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性质: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3)影响: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3、经互会的成立:(1)时间、国家:
(2)目的: 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4、成立华约:
(1)时间、国家、地点、条约:
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被通称为“华沙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2)影响:
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合作探究】3:阅读P120学思之窗,这两个条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共同性质: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影响: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1)德国分裂: ◆背景:
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
②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③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
◆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分裂:
◆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
◆分裂: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发展: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3)侵越战争: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时间:1961年—1973年
◆结果: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4)古巴导弹危机:
◆原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结果: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3、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4、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合作探究】4:如何评价“冷战”(1)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又长期势均力敌,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时有一定的约束。
②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消极作用: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美苏联各超级大国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课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导与练P161教材思维启迪3)
美苏两极“冷战”格局的形成是战后两国政治、军事实力均衡的产物,两极格局之下,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集团和国家利益不惜以大国意志分割世界,人为造成长期的国家分裂、地区冲突和骨肉分离。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E布置作业:《导与练》演练广场 F板书设计:略 G教学反思: